大国重器十篇

时间:2023-03-21 06:03:32

大国重器篇1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大国重器篇2

大国重器,猜猜这是谁?

《大国重器》第2季上榜清单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铁路:中铁工程

核工业:不详

远望7号:中船科技

神威:中科曙光

二、大飞机:中航飞机

发动机:航发科技,航发动力

火箭:航天动力,航天工程

卫星:中国卫星

三、金泵车:三一重工

装载机:柳工

掘进机:北方重工

造楼神器:中国建筑

地下管廊:广州环城~

万吨水泥:中材国际

架桥机:中国中铁

四、眼变压器:特变电工

空分装置:杭氧集团

压裂车:杰瑞股份

最薄电池:东旭光电

核电双胞胎:中广核

五、航母:中国重工,中国船舶

可燃冰:石化机械

海上粮仓:?

海上油田:海油工程

海水淡化:山东海化

海上风场:国家电投

蓝鲸系列,海洋牧场,巨无霸:中集集团

勇士号:中国重工

吹砂造陆:中国交建

最先进远洋货船:?

运输舰队:中国远洋

六、芯屏器和:紫光国芯,京东方A

光缆:中天科技

芯片蚀刻机:北方华创

柔性屏:京东方A

5G:中兴通讯,华为

智慧大脑:科大讯飞

人脸识别:佳都科技

智慧云端:网宿科技

七、仿真系统:?

数控系统:沈阳机床

砂芯3D:苏州西帝摩

智能化改造:三一重工

八、天眼:杰赛科技(54所)

两栖飞机:中航飞机

18季蔬菜农业装备:一拖股份

一流电机:卧龙电气

大国重器篇3

40余年来,这支象征大国地位、支撑国家安全的部队,一代代官兵驾驭核潜艇纵横大洋,建功深蓝,创造了数十项载入史册的纪录:水下长航90昼夜,打破世界核潜艇一次出航时间最长纪录;大深度极限深潜,检验了我国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作为重点建设作战部队,形成了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连续40余年守护核安全,从未发生过核事故。

“怕死不当核潜艇兵!”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官兵的铮铮誓言。在基地初建的13年间,先后有32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近10年来,基地先后有上百名官兵不能为亲人尽孝送终,178名官兵为了出海执行任务推迟婚期。正是一代代艇员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融进了中国核潜艇事业,为之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铸就了共和国水下核盾。

铁血豪情,为国担当,英雄无悔。记者在这支英雄部队采访期间,一次次走进英雄官兵的心灵,发现在他们一个个令人震憾的故事里,有豪迈、有悲壮,有欢喜、有忧伤,就是没有后悔!

死神面前无所惧 怕死不干核潜艇

在中国海军某潜艇基地的军港广场,矗立着一尊英雄的雕像,深情凝望着战艇和大海。英雄名叫孟昭旭。他的故事,基地每名官兵都能娓娓道来。

孟昭旭生前是基地某艇员队机电长。这个官兵心目中的“拼命三郎”,每次遇到堆舱故障,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一个冲进去排险。

核潜艇官兵都知道,堆舱是艇上核辐射最强的地方。正常人接受核辐射的剂量,有一个安全值。平时因为有科学防范,健康完全有保障,但进堆舱排险,除了严格穿戴防护装具,每次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时间一到必须立刻出来。

一次战备巡逻期间,堆舱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孟昭旭第一个冲了进去,待确定故障部位,规定时间已经到了。为了争分夺秒赢得抢险的宝贵时间,孟昭旭不顾舱外战友的一再催促,一鼓作气排除完故障,直到战友强行把他拉出堆舱。

孟昭旭舍生忘死的行动透支了身体,最后病倒了。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各级领导和部队官兵。为了治好他的病,总部、海军、舰队首长想尽一切办法,医院做了最大努力,可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他对哭红了双眼的妻子说:“我们干核潜艇的,穿的是呢子,吃的是细粮,国家给的待遇优厚,关键时刻咱该豁出去就得豁出去。我走后,你们娘儿俩千万不要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拉过16岁儿子孟龙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嘱咐道:“爸爸干了一辈子核潜艇,可还没干够,你长大了一定要接着干……”那一刻,来看望他的领导和战友无不潸然泪下。

英雄走时只有45岁,可他的精神在基地一直传承着。为了核潜艇事业,一茬茬艇员前仆后继不惜牺牲,敢于拼命。当记者看到英雄的儿子孟龙时,他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核潜艇干部,成为钢铁巨鲸上又一颗“铆钉”。

在这个基地,官兵们都知道,艇上抢险无异于“堵枪眼”,面对生死考验,每名官兵都无所畏惧。但艇上抢险,谁先上谁后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从本专业职务最高的开始,然后是结过婚有孩子的、结过婚没孩子的,排到最后才是那些年轻官兵。

据说,这套规矩,是从被誉为“深海铁汉”的基地某艇员队机电长李洪海开始传下来的。

李洪海任机电长时,他最初给本部门立下的规矩是:“需要一个人进堆舱,我进;需要两个人进,我必须排第一。”有一次核潜艇训练,蒸汽管路突然发生泄漏,200℃的高温蒸汽,瞬间弥漫整个舱室。李洪海把被子浇上水,往身上一披就冲了上去。官兵们边跟着他跑边喊:“机电长,你身体不好,让我们进去。”李洪海头也不回:“懂不懂规矩?我是机电长,我比你们有经验!”他进舱内鼓捣了一阵,实在顶不住了,跑出来大喊一声:“结过婚有孩子的给我上!”一会儿又喊:“结过婚没孩子的,上!”……

后来,这个“规矩”连基地领导都认可了。他们说,李洪海立的规矩,有人情味,每个艇队都要照做不误!

2011年的一天,正在疗养的基地某艇员队电工班班长、海军“十杰青年”郭金海,得知再过几天核潜艇又要远航,他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直奔医生办公室申请出院。医生告诉郭金海:“你白血球偏低,要留下来继续治疗。”郭金海不肯,医生急了,冲他吼道:“你这小伙子咋回事?还要不要命!”

“平时不惜力,战时不惜命,我们核潜艇兵都是这么做的!”郭金海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央求医生说,“你不知道我的岗位有多重要,万一出了问题谁都不好交待,你就让我去吧!”“你这是拿身体在做赌注啊!”医生还是不肯。

的确,作为业务尖子,郭金海随艇出征,艇长就吃了定心丸。想着心爱的战位,想着生死与共的战友,郭金海撂下狠话:“怕死我就不会干核潜艇,既然当了潜艇兵,我就决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

望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医生心里充满敬意,无奈地摇摇头。两天后,医生给郭金海准备了一个小冰箱,里面有可迅速改善免疫力的针剂和几十天的口服药。

郭金海如愿以偿上艇了,班里的战士喜出望外,围着他说:“班长,只要你在艇上,我们出海心里就踏实!”

苦乐年华笑度过 宛若平常一首歌

核潜艇远航,艇里高温、高湿、高噪,日夜不分,对艇、对人都是极大的考验。在寂静的大洋深处,艇员不但要承受苦与累的煎熬,而且每次远航又充满未知的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艇毁人亡。面对生死考验,基地一代代核潜艇官兵始终乐观面对一切困难,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大学生士兵别良晓第一次参加远航,摩拳擦掌,急不可待。这时,老班长李益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嘱咐说:“有什么需要对父母、对女朋友讲的,写下来锁在抽屉里。”

别良晓一头雾水:“为啥呀,一个多月不就回来了吗?”“这是长航前的‘秘密’,每个人都要写的,以防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算对家人有一个交待。”别良晓一听,出了一身冷汗。老艇长董福生还特意找出以前写给妻子的“遗书”,让别良晓学习学习。

“此次远航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如果我不能回来,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读着读着,别良晓眼睛湿润了。感动震撼过后,别良晓想起了正在热恋中的女朋友。于是,他拿出笔来,写了一封没有寄出的特殊情书:“亲爱的,你和我恋爱,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相依相守的温情,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对不起……如果你看到这封信,我已经永远离开了你,你一定要坚强起来,我在天堂祝福你。”

远航安全回来,别良晓将这封特殊的情书珍藏起来,美滋滋地说:“将来我会把这个秘密告诉女朋友,我们的爱情经历过生死考验,连大洋都见证过啦!”

别良晓的爱情得到了大洋的“见证”,可基地某艇员队机电班长徐吉华的婚姻,却差点没得到民政部门的“认可”。

那年,徐吉华请了7天假回家结婚。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条件有限,照一张黑白照片要一周后才能取出,只有7天婚假的徐吉华根本等不及。急中生智,徐吉华和未婚妻张丽分别从自己过去的照片上剪下头像,就到镇上民政所办登记去了。工作人员左瞧瞧右看看,满脸狐疑地问:“你俩不是闹着玩的吧?”徐吉华连忙摆手:“不是,不是。”解释了半天,民政所人员听明白了,一脸同情地把他俩的照片剪齐了拼在一起,盖了大印。

有一次,徐吉华夫妇带着这本结婚证在武汉登记住宿,宾馆服务员在办理完手续后偷偷报了警。警察赶来后,拿着他们的结婚证左看右看,怎么也不相信是真的,直到把电话打到基地核实后,才解了围。事后,徐吉华打趣地对妻子说:“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了,却还差点成了‘露水夫妻’。”妻子地给了他一拳:“怪谁呀,还不是怪你。”

在这个基地,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被基地官兵传为佳话的“姑嫂拜堂”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主机班长、一等功臣刘忠文与本村姑娘赵同婵恋爱多年,可由于艇队工作忙,婚礼一再推迟。那年,在双方老人的催促下,他们终于确定了婚礼日期。然而,眼看着婚期就要到了,艇队却迎来了远航任务。“与远航相比,婚礼只是小事一桩。”刘忠文听说有远航任务后,根本没向艇员队领导提结婚的事。

婚礼当天,家中亲朋满座,新娘子马上就要迎进门了,儿子仍然不见踪影,望眼欲穿的父母最后一丝希望被击碎了。实在没办法,按当地的习俗,老两口硬着头皮让尚未出嫁的女儿穿上男儿装,在众人面前来了个“姑嫂拜堂”。家人不知道,此时的刘忠文正随着潜艇航行在大洋深处……刘忠文到现在还一直觉得亏欠了妻子。

艇员刘志国的妻子,则说了一件错怪丈夫的事。那年,丈夫答应10月份回老家买房,可到了时间,她左等右等却不见刘志国回来,甚至连电话也联系不上。当时,她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以为刘志国移情别恋了。一气之下,刘志国的妻子跑到部队来找丈夫离婚。经过部队领导耐心解释,她终于明白丈夫确实是出海执行任务去了,而且为了保守秘密,没有告诉她行踪,这才后悔错怪了丈夫。刘志国远航归来,特意给妻子买了一大束红玫瑰,表达歉疚之意。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核潜艇部队的特殊性、保密性、风险性,决定了核潜艇官兵的付出注定要比别人多得多。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这个门,时间长了,这个基地的军嫂们也被各自的老公“同化”了。她们常念叨“两个不知道一个知道”的理:“我们不知道老公在哪里,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可我们知道自己该孝敬老人,该管好家庭,该干什么。”她们也就是在这样默默守望的期盼中,读懂了军人的奉献与担当:相聚再短,也不孤独;风险再大,也愿承担;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

吴晶,基地某艇员队艇长刘云海的妻子。在浙江长大的吴晶,本是个娇小姐,随军来到北方后却变成了“女汉子”,什么活儿都学会了:买米买面、换煤气罐、打煤球、修门窗……一年冬天,半夜突然停电,煤炉不巧也熄了,老人孩子都冻醒了。刘云海那时正在海上训练,没个搭把手的,吴晶只好一手打着手电,一手夹着煤球烧起了炉子,满脸被烟熏火燎得面目全非,把孩子都吓哭了。2000年,刘云海出海执行任务一去就是几十天,其间正好赶上他父亲70大寿。为了不让老人挂怀,吴晶就一个人带上寿礼,倒了3次长途汽车到济南章丘一个叫刁镇的地方为老人拜了寿。让吴晶最感幸福的是,丈夫刘云海出海归来给她发来了一条短信:“我没有尽到的孝,你替我尽了,我会记一辈子,对你好一辈子!”

基地某艇员队艇长柳本才的孩子上到高中了,他却一次家长会都没参加过,家里家外全都是妻子王宁打理。贤惠的王宁知道,艇员家家都是这样的,老公出海干大事,做妻子的就要把老人孩子伺候得好好的,让他们少分点心。出海不允许带手机,柳本才习惯把手机放在办公桌上一直充电开着,为的是返航后看看有没有急需办的事。王宁忍不住每天都要拨几遍那个熟悉的号码,一直没人接听。她知道丈夫还没回来,可到青岛出差旅游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给柳本才,见他的手机总没人接,就认为“姓柳的牛了”。王宁说:“自己的丈夫自己最理解。常人的天伦之乐,在我们这里却那么稀罕。可话又说回来,国家托付给他们那么重要的任务,给他们那么高的待遇,这又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我们知足了!”

谁人都有父母,自古忠孝难两全。基地装备部副部长韩黎宾,父亲重病在床,他请假回去照顾,然而没过几天,远航任务来了。看着昏迷不醒的父亲,韩黎宾在床前长跪不起。母亲是个老党员,知道儿子的难处,拉着老伴的手说:“孩他爹,儿子是公家的人,咱让他走吧!”那一刻,韩黎宾昏迷的父亲眼角流下了泪水。等韩黎宾长航回来,父亲的坟头已长出萋萋青草。他跪在坟前失声痛哭,把一整瓶酒全洒在坟头祭奠离去的父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乐趣,特别是对丈夫长年在外的军嫂来说,孩子是最好的伴儿,可有人却与孩子“有缘没分”。那年仲夏,基地又一次迎来长航任务。此时,某艇员队机电长李云生的妻子李海霞正在部队待产。无奈之下,李云生把妻子送回老家山东省寿光县东关村。李云生与妻子约定,等执行任务回来就把她们娘俩接回来。李云生出海了,他为孩子想了10多个名字,并挨个征求战友的意见。

遥远的家乡,孩子顺利出生了,6斤半的女孩。但谁也没想到,孩子出生后罹患溶血性黄疸病,第5天就不幸夭折了。由于承受不住打击,李海霞病倒了。远航回来那天,部队领导考虑再三,还是将孩子不幸夭折的噩耗告诉了李云生,让他抓紧回家照看妻子。李云生手里捏着他最得意的孩子名字“凤飞”,喃喃自语:“凤,飞走了!孩子,爸爸对不起你……”

2006年,核潜艇远航,由于特殊原因,比原计划延长了10天。潜艇返航之前,基地时任政委曲卫平特意在招待所宴请慰劳一下她们,同时通报一下情况。谁知刚一落座,这些军嫂们就在下面互相小声打听:“什么事啊?发生什么事了?”曲政委说:“今天给大家通报一个情况……”满屋顿时鸦雀无声,“一个星期后,你们将和顺利返航的老公见面!”曲政委话音刚落,“呼!”家属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和说笑声。

当天晚上,家属们一直揪着的心放松了,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家比过年还高兴,不约而同地端起了酒杯。那次宴请,不能喝的也喝了,能喝的喝高了……

大国重器篇4

2013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我国第一部装备工业题材的纪录片《大国重器》,使全社会对大国重器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大国重器既有民用,也有军用;既有大体量的大国重器如航空母舰、大型军民用运输机、重型运载火箭等,也有小体量大国重器如卫星、航空发动机、高精度数控机床等。但其共性是结构非常复杂,技术水平非常高。大国重器的研制早已脱离了单一经济范畴,上升成为一种国家行为,是各强国之间博奕与角力的主战场。大国重器堪称大国立国、强国与捍卫国家利益之本,故世界各大国在大国重器研制上均是不惜成本、不计代价,谁都不想依赖他国的大国重器。即使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与欧盟也不愿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只依赖美国的GPS,而是打算不惜成本地自起炉灶,另搞一套,自成体系,这充分凸现了大国重器的价值与意义。

西方打压中印俄三国大国重器

中印俄三国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也均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格局,对中印俄三国进行打压与遏制是必然的,打压三国大国重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2015年8月5日,法国总统奥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电话会谈,确定了解除法国向俄罗斯交付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合同的具体方案,结束了两国间长达8个月的紧张谈判。根据最终方案,法国将向俄罗斯赔偿高达12亿欧元的合同款项;法国则获得两艘舰船的完全所有权并可以自由处置。这意味着法国对俄国第一个军售大单因乌克兰危机所导致的西方制裁背景而被取消。有俄媒称,法国阻止俄罗斯接收已交付全款的“西北风”级战舰,让俄感到“刺骨寒意”。

法国达索公司2012年在印度举办的竞标活动中击败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获得向印度出口126架“阵风”战斗机的机会。当时,印度要求全部126 架中的18架由法国生产,其余108架由法国转让技术,由印度企业生产。然而,在随后的“独家谈判”中,法国方面不仅拒绝保证实现“生产本土化”,而且将单价从6500万美元大幅提高到1.2亿美元,几乎翻倍。其单价与美国空军采购正宗4代机F-35A的价钱不相上下,而“阵风”不过是一种“三代半”战机。印度国防部对于达索公司“调整价格”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满,相关谈判陷入僵局,但印度最终因缺少选择只能无奈接受。2015年4月11日,访法的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巴黎宣布将向法国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据美国媒体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表示,首批36架“阵风”战斗机交付后,印度将停止后续采购。可能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对外军购案也就此草草收场。

之后,有印度媒体称,较之价格高昂的“阵风”战斗机,印度更倾向于印、俄联合研制的T-50隐身战机。但据俄媒披露称,受经济下滑影响,俄空军决定对本国T-50战机采购数量削减85%,改用升级版苏-35战机作为弥补。这意味着T-50隐身战机的单架成本将大幅上升,印度还必须支付更多的研制资金。更糟的是,各种情况显示T-50研制进度不顺,俄拒绝与印度分享重要的设计信息。这意味着无论印度是继续选择“阵风”战斗机,还是选择T-50,都将面临两头“挨宰”的困境之中,这实在令印度人感到很无奈。

2015年4月初,美国商务部公告,决定禁止向中国4家超级计算机机构出售“至强”(Xeon)芯片,这在中国超算领域引发强烈关注。与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有关的中国4个技术中心被列入美国政府的一个名单,名单上的实体被认定从事“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

所有大国重器的复杂设计与计算均离不开超级计算机,把超级计算机称为大国重器之母并不过份。美国禁售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的深层企图,是间接打压中国大国重器强劲发展势头。

中印俄三国大国重器均受制于西方的惨痛教训表明,大国与中小国家的重要区别是:大国就必须大造大国重器,大国就必须拥有大国重器,大国地位要靠大国重器来维护,大国利益要靠大国重器来保护。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是依赖他国提供的大国重器实现崛起的。中国要崛起。同样要大造大国重器,中国必须具备航空母舰、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研制与生产能力,否则就不能成为有巨大影响、有很高国际地位的世界性大国。

苏联/俄罗斯在大国重器领域的前车之鉴

从苏联的强盛到俄罗斯衰败,其实都与其大国重器兴衰密切相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联与俄罗斯在大国重器领域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有“中国梦”,俄罗斯有“俄罗斯梦”。“俄罗斯梦”就是再现“伟大的强国”曾经的辉煌。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是在苏联/俄罗斯的“瓦良格”号航母基础上改建的。

1993年,时任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造完的可能性。当时“瓦良格”号航母已建造了67.3%,还剩下32.7%的工程量。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表示己不可能再完工了。俄、乌两国高官们问:为了将“瓦良格”号航母完成,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需要苏共中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和苏联9个国防工业部门的密切协作。”他在最后强调:“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而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马卡罗夫这一振聋发聩的“宏论”令在场所有高官一时哑口无言,他们终于明白了,在苏联解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要将“瓦良格”号建成是不可能的。

马卡罗夫的“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已成为不少中国航母迷心目中的经典名言。马卡罗夫能说出这样名言决非偶然,那时苏联的确是“伟大的强国”。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恢复发展,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有一种说法是,那是个停滞的时代,但这个说法过于片面,确切地讲那是个停滞与辉煌共存的年代。尽管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分平庸,但在全体苏联人民努力奋斗下,苏联国力是蒸蒸日上,逼得美国步步后退,苏联迈入“伟大的强国”的巅峰时期,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因此每个俄罗斯人都怀念那一时期苏联“伟大强国的辉煌”,而这个辉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大国重器的辉煌。

苏联建造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当时也是现在吨位最大的核潜艇,其体积几乎是美国最大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两倍。一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所携带20枚SS-N-20弹道导弹足以毁灭几乎所有美国主要城市,美国媒体惊恐地称之为“水下毁灭者”。

苏联造的安-225“梦幻”运输机是一架起飞重量超过600吨的超级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输大型航空航天器部件和其他大型成套设备。有专家认为以安-225的巨大机舱容积,如果转用作为客机,初步估计它可以同时容纳1500~2000名乘客。而当今最大客机A380最多载客550人,比安-225相去甚远。

苏联不仅在军用、民用大国重器领域能与美国并驾齐驱,而且还在部份领域超越美国。至于勃列日涅夫后来头脑发热,野心过度膨胀,悍然决定入侵阿富汗,“伟大的强国”从此由盛转衰,踏上解体和崩溃的不归之路,则是后话。

虽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大国重器领域的主要“遗产”,但盘点俄罗斯现有的军民用大国重器的现状,就会发现俄罗斯从民用的7.5万吨级的巨型锻压机到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从“质子”号运载火箭到“联盟”号运载火箭,再到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最大的军用运输机伊尔-76、最大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60、最大的直升机米-26等,都是清一色的“苏联制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竟没有造出一样能与苏联时期相媲美的军民用大国重器,连“复制”苏联时期的大国重器都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

不知道这些苏联研制的、目前也已“廉颇老矣”的军用/民用大国重器还能为维护俄罗斯大国地位效力多久?不知道俄罗斯吃苏联大国重器的“老本”还能吃多久?前文所述,已经解除的法国向俄罗斯出售4艘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协议(价值15亿欧元),是北约国家首次与俄罗斯达成类似大宗军购协议。昔日的大国重器制造强国,如今却沦落到向其对手购买大国重器的地步,这实在令俄罗斯颜面扫地。

俄罗斯在对外交往中一向态度强硬,但俄罗斯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腰杆不够硬,甚至有点软。因为支撑俄罗斯人腰杆的军民用大国重器早就因“超期服役”而摇摇欲坠,俄罗斯由超级大国降格为一个普通大国也就不足为奇。俄罗斯人不应忘记,一个大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有强大的影响力,不是靠大话与态度强硬,而是靠自己的实力与综合国力,而军用/民用大国重器研制能力正是大国实力与综合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这正是俄罗斯最欠缺的。

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崛起的机会与选择

俄罗斯国力虽在恢复,但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苏联鼎盛时期。也就是说已丧失超级大国地位的俄罗斯己难以在大国重器领域再创苏联时代的辉煌,目前唯一能做的是“复制”苏联时代的大国重器,拼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大国重器研制国的地位。

美、俄两国原本强大的大国重器研制能力均因受综合国力下降的冲击,一个是绝对优势地位开始动摇,另一个是明显衰退,而中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就为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的后来居上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与美、俄国力衰退的时机,力争在大国重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赶超。

大国重器篇5

据悉,本届年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cn)联合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我要测()、仪品汇()协办, 并得到了中国化学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化学试剂》等单位的支持。

ACCSI自2006年开始举办,今年正好是第十届。作为科学仪器行业十年变迁的纪录者,ACCSI 2016隆重推出了“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十周年纪念册”,为参会者历数了往届年会的精彩篇章及历届优秀新品大奖得主等重要信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本届ACCSI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企业高层深度解读过去10年的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经验,同时从运营、技术和市场等多个角度预测分析科学仪器行业未来机遇。

“大数据”,多方位透析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大趋势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吴学梯在报告中总结到,“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立项启动了208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在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意见,目前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被整合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日前公布了科学仪器开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其中就“十三五”期间专项重点支持方向给出了明确指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闫增序指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GDP增长6.9%,仪器仪表行业营收增幅为6.2%,首次低于GDP增幅。值得一提的是,受水、土、气等环境监测类市场及制药、食品等产业拉动,实验分析仪器营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但仍不足以抵消整个行业的下行影响。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国产仪器仪表企业应采取核心技术+现代管理+依靠人才的结合措施促成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大国重器篇6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根据相关人士的统计调查,自从2009年开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40%,到目前为止前机器人装机量,我国约占全世界的1/5,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另外,以教育、清洁等功能的机器人也逐渐的进入我国的机器人市场。因此,导致我国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备受压力,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分析研究国内外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对于发展我国机器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政府大力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发展机器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源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先后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把机器人产业划分为发展和支持的重要领域。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支持机器人发展,如《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各方推进机器人的研究发展。

2机器人产业发展黄金时代

2.1国际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

机器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工业的面貌,特别是以“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根据安奈特公司最近的调查,全世界的工业机器人正快速增多,从2013年到2020年期间,工业机器人每年都在以5.5%的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同时,机器人也会给人们带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效益明显。

2.2国内市场需求蕴含巨大提升空间

一般衡量一个国家机器人的多少是采用一万个人中有多少台机器人作为标准。到2016年,我国的机器人每万人有30台,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0台左右/万人,将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将大力促进我国增大,届时机器人的需求数量将远超现在的水平。有关专家进行预测,仅仅汽车、电子等几个制造业行业的机器人需求量就在150~310万台左右,因此,国内机器人需求量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2.3民族品牌机器人亟待发展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在市场的占有率并不是很高,国内当下人口红利消失,企业雇佣员工的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出台政策加以支持和安全生产等多种因素的背景下,高度集成现代化的中尖端机器人可已经循序渐进的应用到我国各地区的各工厂以生产线上,成为实现自动化和应用的新生技术力量。就机器人需求量来说,中国的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机器人销售量每年都在成倍增加。但是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的机器人行业,我们国产的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却很低,例如在2013年国内机器人总体销量为3.8万台,而我们国产的机器人只要将近一万台。另外,我们国产机器人的技术层次主要集中在单价较低的三、四轴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只能从事一些搬运和上下料的工作,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则几乎处于空白间段,大部分都被国外品牌的机器人侵占。因此,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机器人,提高技术层次,对机器人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3国内城市积极建设机器人产业园

近几年由于劳动成本逐年上升,国内制造业在3D打印、机器人和新兴材料等大力推动下,进行了大幅度的转型,我国的各地区各级政府也积极筹备机器人的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自己的机器人。目前全各地都有机器人生产基地以及产业园等等发展基地,发展较好的有上海、郑州,重庆唐山、哈尔滨、昆山、徐州、常州等地区。

3.1上海

不仅是国内高度发达的大城市,而且也是国内机器人发展最大、最好的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引进了多家企业在上海投资、落户、扎根,有ABB、发那科、库卡、安川、沈阳新松等,并且上海本土企业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公司在搬运码垛机器人领域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市城府也在积极筹备、规划,积极加大机器人产业的经济效益,在2015年机器人的产值已经达到310亿元,计划在2020年努力达到1500亿元,届时企业人占有率要达到全国的一般以上。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上海市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计划吧上海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全国的智能装备的制造业示范基地,为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发挥楷模作用。

3.2重庆

重庆机器人产业基地自成立以来,积极进行自身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经作为重庆地区的战略产业加以推进发展,2013年该区成立了机器人与智能产业装备发展联盟。预计到“十二五”末期,璧山县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在数量上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技术上要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预计在2020年,产值可以达到1500亿元,届时,重启机器人产业将是国内知名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具有拘束领先、产业结构特色突出等特点。

4郑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机器人的发展换处于相对较低的间段,目前有些寄去人企业随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但具有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品牌知名度缺乏等特点,甚至有的企业还处于研发阶段。因此郑州虽然在机器人产业上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距离国内其它地区的机器人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所有为了积极加快本市机器人的产业转型升级,郑州市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将视线准国内几家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另外,郑州在招商引资的基础上,根据郑州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自己的产业规划路径,加强机器人产业的各项技术的研究、定位。将机器人与制造业优先进行发展,从全局出发,加快机器人产业链的建设发展。

目前郑州机械研究所、河南中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在郑州有高度发展的机器人产业,其中机械研究所开发出的机器人用高精度RV减速机和精密伺服减速机已进行装机试验,能够满足机器人的需要。河南中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产学研协议,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高端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与郑州机械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机器人用精密RV减速机和精密伺服减速机。这些机器人企业都在郑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4(09):1~13.

[2]张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4(04):1~3,8.

大国重器篇7

 

本文将梳理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分析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基础、机遇和障碍,并提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的可行性建议。

 

一、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振制造业的战略途径之一,“机器人革命”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增长点,影响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欧盟在“第七个框架计划”和“地平线2020”项目中重点投资机器人技术研发,并于2014年启动SPARC机器人研发计划。德国推行 “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机器人产业,法国在“机器人发展计划”中将目标定为世界机器人领域前5强,英国推出首个官方机器人战略“RAS2020”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明确指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提振本国制造业。可见,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各国产业发展战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从20世纪下半叶起,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四大家族”,引领“机器人革命”发展的趋势,形成了KUKA、ABB、安川、FANUC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龙头机器人企业。IFR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产业长期占据机器人应用领域80%左右的份额,是机器人中增速最大的市场,2010-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销售增长17%(图1)。

 

(二)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

 

从发展历程来看,机器人经历了三代进化过程:第一代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简单个体机器人,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仍然广泛;第二代机器人是具有感知功能的群体劳动机器人;第三代机器人是“人机协作”的智能机器人,是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

 

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模式各有差异。作为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美国采用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企业需要的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设备;日本以技术突出,形成全产业链进行设计-开发-生产过程;德国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进行产业规模化生产;韩国“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强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普及率,各国呈现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表1)。

 

(三)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应用领域多元化。全球工业机器人最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2010-2015年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5%。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趋于多样化,已覆盖到工程机械、塑胶塑料、建筑工业、轨道交通等行业,未来应用前景乐观,在光伏产业、动力电池、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都有应用的环节和空间,工业机器人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龙头企业规模化。世界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ABB、FANUC、安川、KUKA掌握了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2014年ABB、FANUC、安川、KUKA收入分别为398亿、59亿、29亿和23亿美元,四大龙头企业业务收入约为55亿美元,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约50%的份额,占中国市场超过70%的份额,生产规模较大,其中ABB机器人性能较好,FANUC全球销量最高,安川价格相对便宜,KUKA主要应用于汽车生产领域。

 

核心技术智能化。随着各国的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工业物联网、工业4.0框架的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软件编程和协作运作都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越来越智能化、系统化、精细化,主要体现在控制技术趋于开放化和精细化、组装结构趋于模块化和可重构化、伺服驱动技术趋于系统化和数字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趋于实用化和多样化、工作环境设计趋于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整体控制系统趋于网络化和智能化。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成长期、90年代的转型期,21世纪后进入到以第二代机器人为基础、以第三代机器人为方向的飞越期。工业机器人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是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点,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是政策环境利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构成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蓝图,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营造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市场需求增长。2013年中国市场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上升到1/4,连续两年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是国际工业机器人主要目标市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2025年将达26万台(IFR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呈稳定增长趋势。三是应用领域扩大。

 

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共销售5.5万台,涉及诸多制造业领域,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25个行业大类、52个行业中类需求年增长超过25%。四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和环渤海地区纷纷部署建设产业园,重庆、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区都将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项目,2014年我国国产机器人厂家已超过800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已经激增至近40个(IFR),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处于最佳发展时期

 

一是国际环境优化。智能制造兴起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国际战略背景,推动了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科技创新,促使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我国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对接和合作,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协同化发展格局。

 

二是政策导向明朗。政策利好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行业加强政策扶持,工信部和行业协会鼓励在材料、输变电设备、危险品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增大,目前上海、深圳、辽宁、湖北、黑龙江等省市已出台与机器人相关扶持政策,如东莞提出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深圳市2014-2020年财政每年5亿元扶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进口市场优惠,我国采取宽松的税收政策,对工业机器人进口整机和成套设备实施免征税收政策,且没有特殊监管条件,鼓励国产机器人企业设计和开发,降低我国需求市场对国外整机产品的依赖程度。

 

三是产业升级需求。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开拓发展空间,“中国制造2025”激发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活力,传统制造业生产日趋智能化,珠三角、长三角等传统制造业聚集地未来将出现智能工厂。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工业机器人的替代优势逐渐明显,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越大,重点推进在电子电气、塑胶橡胶、食品饮料等应用领域的突破。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整的结构空间较大

 

一是基于产业链视角,亟待从下游向中上游转变。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商和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商三个层面,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制约了国内机器人成本,产业链中游的本体技术被国外龙头企业垄断,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产业链下游的系统集成商,95%企业将利润聚集在下游环节上。

 

二是基于产业集群视角,有待增强集聚效应。我国依托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区域优势,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呈现遍地开花的现象,但重点产业集群的规模不大,缺乏上下游产品配套设备,较难形成加工深度高、集约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尚未实现龙头产业规模化、产业园区集群化、配套产业系统化。

 

三是基于市场结构视角,供需结构有待优化。市场份额方面,2014年我国多关节型机器人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外资占据,在相对低端的直角坐标和并联机器人国产占比分别为75%和67%。此外,2014年用于汽车整车制造的国产机器人达1172台,同比增长440%。在食品制造行业、塑料化工、电子产品国产占比分别为54%、60%、42%,应用分化严重,汽车制造业90%被外资占据,可见,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结构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驱动力急待增强

 

机器人在我国制造业和全球制造业中密度仅为0.3%和0.62%,即我国制造业99.7%和全球制造业的99.38%依靠人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创新驱动与国际制造强国存在一定差距,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发展瓶颈。

 

一方面,核心技术被垄断。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大障碍是核心技术被国外品牌企业垄断,我国工业机器人以三轴、四轴为主,处于单价较低的工业机器人。由于我国零部件类、机器人本体、机器人集成技术难以突破,核心技术空心化,主要依靠进口,增加了产品成本,产业竞争力下降。国内市场75%被国外品牌垄断,其中ABB、FANUC、安川、KUKA分别占据了16.5%、15.8%、12.8%和10.5%的份额。另一方面,高端技术人才短缺。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人才密集度高的产业,研发制造的关键是大批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装备机械组合、核心部件研发、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人才壁垒,一是由于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高端人才储备相对缺匮乏,二是对于各地自动化研究中心、控制系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研发制造工业机器人的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培育较难满足工业机器人的“精、细、准”技术要求。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撑,促进高端品牌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新兴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并实施工业机器人专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定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战略布局,强化政策支撑。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对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通过政策手段和优惠措施,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加大创新项目推广应用力度。重视国产品牌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建立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类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驱动作用,加强对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等龙头企业扶持,形成规划国际运营模式,打造国际高端企业品牌。

 

(二)增强研发能力,抢占产业链中上游

 

先以“美国模式”巩固交钥匙工程,再学习“日本模式”抢占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制高点,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从产业链下游的集成商向中上游本体和核心技术转移,推进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工业机器人研发平台、企业孵化与创业等平台,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增强研发能力,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人才资源优势,在工业机器人系统本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上寻求重点突破,攻破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附加值较高的核心技术,突破可靠、安全和稳定性指标。

 

(三)培育专业人才,探索技术研发模式

 

制定机器人安装实施的专业人才培育政策,建立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联盟组织,鼓励科研院和企业研发中心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机器人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零部件研发等“机器人革命”的关键性人才,充分增加具有生产线设计、技术研发、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储备,探索技术研发,提高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融合,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传统机器人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推动“互联网+机器人”的应用模式,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四)加大投入力度,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设立工业机器人财政专项资助资金,一是加大对研发和生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扶持,攻破机器人零部件关键技术,二是鼓励和资助应用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企业应用范围,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线和运营管理模式,三是加大配套投入,主要是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组建集政府、科研、生产、人才、应用等资源于一体的联盟,以企业为主体,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与应用项目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增强产业关联度,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长足发展和高端跃升。

大国重器篇8

关键词:器官捐献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器官移植治疗方式起源于美国。在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国普遍面临着器官来源不足问题。如今在器官坏死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对器官移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器官捐献工作的有序运行是实现器官移植治疗的重要保障。我国器官捐献政策目前存在较多漏洞,捐献者与器官协调员之间往往因为身体状况及费用等问题发生纠纷,严重影响我国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治疗的秩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红十字会工作经验,探讨如何通过红十字会的介入弥补器官捐献政策的漏洞,研究探索化解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中纠纷矛盾的对策。

1.我国器官捐献现状

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治疗的物质基础,器官移植是通过将患者丧失了功能的器官切除,植入他人健康器官以获得治疗效果的疾病治疗方式。我国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事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现在每年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例可达百万之多,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总数却有限,供不应求,每年死后愿意捐助器官的公民数量只有百余人,为器官移植治疗带来诸多限制性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负担较重,尤其近些年来高科技医疗技术的推广使器官移植手术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器官捐献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由于器官捐献方面的制度建设比较缓慢,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既有的发展历程中很难总结出有效的工作经验,因此器官捐献工作没有得到妥善的维护与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协调不当损害了器官捐献的合理秩序以及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目前主要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类型包括终末期的肝病病人和终末期的肾病病人,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近30万的终末期肝病病人和近100万的终末期肾病病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是每年能够主动捐献器官的人数极少,另外的绝大多数为不愿意捐献器官,有一少部分人为捐献无门。总而言之,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极为缓慢,诸多制度法律尚待完善。

2.影响器官捐献工作有序性的主要因素

2.1传统观念对器官捐献有一定的排斥倾向

人民受儒家传统思想较深,儒家典籍里有一条重要的规训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动”,因此绝大多数中国人均认为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自己的乃至父母的财富,不能为他人所占有,即使是死后,也不能让自己的或是亲人的尸骨有半分的损伤与缺失。如此,多数人在内心深处根本没有捐献器官的思想意识。传统观念对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强大的阻力,器官捐献数量的过少致使患者在得不到合适供体的情况下而死亡。每年都会发生难以计数的因为缺乏器官来源而导致的患者死亡事迹,它以铁的事实印证着传统观念对于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工作的负面影响。

2.2国家没有出台有效的器官捐献相关问题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器官捐献的立法与制度规范目前处于起步状态,影响器官捐献的脑死亡的判定也没有广泛应用。只承认心死亡,没有将脑死亡做为器官捐献的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脑死亡不被认可,并且没有法律保护,医生面对大量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束手无策,只能任由一大批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痛苦死去。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器官捐献立法与相关规则条例不健全,使器官移植治疗缺乏保障。通过研究器官捐献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不难发现科学完善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制度是器官捐献移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重点应当逐渐转向制度法律的建设与完善。

2.3器官捐献宣传教育力度缺乏

由于缺乏宣传力度,关于公民死后有偿或无偿捐献器官的文件资料数量极少,人民群众没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治疗的知识,因此不能受到良好的器官捐献教育,为器官捐献工作的进展增加了难度。我国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器官捐献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在主持管理器官捐献工作中没有做好公益性的宣传教育,往往只重视器官捐献工作的流程指导与各种相关事务的处理,缺乏对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关照,也没有认真研究人民群众对于器官捐献的工作的基本态度,如此便无法采取适当的宣传教导措施。因为人民群众没有正确积极的关于器官捐献的认知与了解,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难度便不得不加大。

3.促进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科学发展的措施

3.1加快器官捐献立法

我国医疗卫生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器官捐献的立法与规范条例保障。在立法中严格确定脑死亡为器官捐献的标准,提高器官捐献的科学性。确立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相关法律法规之后,应当加大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普及,确保公民能够全面了解器官捐献的具体内容,努力解放思想,破除一些陈旧观念,引导人民群众关心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事业。在2006年时我国连续公布了4条有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管理规定、工作方案以及条例等,逐渐确立了器官捐献工作的一些基本规范。在2013年3月27日又公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而且提高了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技术水平。在未来的器官捐献立法中,我国器官捐献相关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深入考察人民群众对于器官移植的思想观念,多加关照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从健康投资角度出发形成合理规范的法律管理方式,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3.2重视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器官捐献工作有序进行

在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工作中,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引进红十字会相关管理机制。红十字会辅助进行器官捐献来源、器官摘取、运输保存、以及费用计算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协调政府立法管理部门与医院方面的联系,器官捐献个人(捐献者家属)与医院的联系,保证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手术的公开透明性,充分维护捐献者个人的利益,妥善处理好与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有关的社会、伦理、人权及医学等问题,确保器官捐献工作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红十字会在器官捐献协调与维护工作中应当建立直接领导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与功能,保障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工作开展的公开公正和透明性,真正避免各种利益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3.3加大器官捐献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器官捐献意识

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具有庞大工作人员的社会援助服务性组织,可在器官捐献宣传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可以联系广播、报刊、电视和出版刊物等媒介机构大力宣传器官捐献的好处,鼓励公民死后自愿捐献器官。教育宣传活动主要针对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密集区域,确保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提高公民器官捐献意识。在宣传教育过程中主要对公民(尤其是高龄人)进行思想上的开导,努力帮助他们摒弃传统思想观念,促使他们明白器官捐献对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意义,以及个人生存价值的实现的重要意义。红十字会负责为公民提供器官捐献咨询上的帮助,并协助需要进行器官捐献的公民办理各种手续,维护器官捐献工作有序进行。另外,红十字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志愿者,全面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就器官捐献问题进行宣传,为广大人民群众答疑解惑,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器官捐献的好处,形成正确的器官捐献观念。

大国重器篇9

关键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应措施

Abstract: weighing apparatus are metrological instru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as a country to enforce management of the legal measuring instruments, is weighing control and trade important means of measurement, in coal, chemical power, transportation and security is widely us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scales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s are propos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weighing apparatus industry problems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gap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N7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衡器的发展现状

“九五”以来,我国称重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的技术与生产有较大进步,

国产电子衡器产量及质量也不断提高,中国衡器正在告别机械衡器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我国标准中划分的十大类衡器(台秤、案秤、地上衡、地中衡、吊秤、皮带秤、料斗秤、检验秤、轨道衡和特种秤),在国内都实现了产品电子化。比较成熟的静态衡器计量范围可以从1μg到800t。非自动衡器已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初期技术水平,如电子计价秤、电子台秤、电子地上衡、电子皮带秤、电子吊秤和电子轨道衡等产品。目前,已有4个企业制造的电子计价秤,通过了国际计量组织的oiml认证,性能与质量达到了当前国际水平。

二、衡器行业存在的问题及与国际水平的主要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衡器行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尚缺乏对称重技术的系统研究,缺乏对制造技术的全面掌握,缺乏对衡器质量的有效控制,缺乏对衡器市场的有效监督。目前突出问题是:

1、行业管理不力,优不胜劣不汰。

衡器行业中虽然衡器属于法制计量产品,但由于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行业中鱼龙混杂,莨莠不齐。2000年对电子计价秤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仅为64.5%,产品质量问题十分突出。近几年里,衡器行业中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恶性竞争等现象愈演愈烈,屡屡受损的都是正规企业,行业中出现优不能胜,劣不能汰的尴尬局面。

2、市场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严重影响衡器行业健康发展。

数量扩张的结果,造成行业畸形发展,低档次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扰乱了衡器市场;而市场所需的高档次衡器 造不出来,国家每年至少要花费4000-5000万美元进口衡器,结构性供求关系失衡。比如说,对于称重控制器,国际上知名的日本高端品牌unipulse尤尼帕斯,在国内更是供不应求。单是青岛汉威测力称重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这一家一级商每年尤尼帕斯的销售额就达到上千万。但是一些国内产品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3、企业管理落后,生产与管理方式远不能适应全球经济的竞争环境。

衡器企业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机制,是导致管理水平与生产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多数企业仍维持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上,专业制造水平低,专业配套能力差,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生产与发展均感力不从心

(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

国外在高准确度、高稳定度、动态称重和

称重智能化等方面均有领先的理论研究。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称重理论研究人、财两弱,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形成我国落后于国际称重理论研究的巨大差距。

2、产品技术方面的差距。

衡器技术是集合了现代计量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我国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的速度与程度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高档次衡器产品技术水平要落后10-15年。目前我国低档静态称重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定量包装秤、配料秤、自动重量检验秤等自动衡器和高档商业秤,仍处于起步阶段。

3、制造工艺及技术装备方面的差距。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工艺技术的开发,

关键工艺必有关键设备,技术装备实用且先进。先进衡器产品的开发、制造、调试、补偿、修正都是在程序下自动进行。相比来看,国内只有几个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和新兴企业,才拥有先进开发手段和现代制造、检测装备,但这些企业的数量不超过全行业总数的3%。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主要措施建议

(一)主要措施

1、强化人员培训。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高衡器使用人员,维护人员,检定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同时,对衡器技术人员重点再教育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衡器检定技能,而且掌握维修技术,并且不断开发出适合铁路运输需要和特点的新型、专用衡器。

2、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东、西部之间,大、小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重组。支持企业按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改组改造,限制和淘汰"小而土"、"小而差"的企业,扶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的企业,形成面向不同市尝不司层面、不同用途的各具特色的产品体系和合理的生产格局。

3、积极扩大衡器产品出口,把参与国际竞争提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扩大产品出口,带动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推动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引进与开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国外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办厂,提高国内衡器整体水平。

5、企业和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积极围绕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国际水准,尽快吸引、培养和发展一支以振兴中国衡器工业为己任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科技与管理人才队伍。在这一点上,青岛汉威测力称

重做的非常好,公司以发展的眼光引进人才,带动人才技术交流,公司的顾小奎总工程师更是在人才管理和培训上下大功夫,做到用人才带动企业,用人才提升效益。

6、鼓励和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联盟机制,加快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体系的建设,抢占称重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在全国选择基础好实力强的企业,建立2-4个部级企业科研中心,并带动建立5-6个省级科研开发中心,形成合理的行业科研布局。迅速转化科技成果,高起点地拉动衡器工业发展,推进我国衡器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新进程。

7、实施衡器名牌战略。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衡器名牌,巩固衡器名牌,增强企业质量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走出恶性价格竞争的旋涡,变打价格战为质量战、技术战,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衡器企业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大国重器篇10

自2010年3月我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13年2月22日,共实现捐献659例,捐献大器官1804个。今年,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将覆盖全国所有省份。作为上海市17个器官捐献试点医院之一,中山医院为推动上海市的器官捐献工作开了个好头。不过,在许多普通群众眼里,“捐献器官”仍是一件比较忌讳的事情。中山医院在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方面会有哪些具体举措?作为普通群众,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器官捐献这件事?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玉琦院长和朱同玉副院长。

专家简介

王玉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血管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朱同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青浦分院院长,泌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民盟上海市副主委。朱教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泌尿外科手术和肾脏移植,在泌尿系统肿瘤、肾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大众医学:中山医院全体院领导集体签署器官捐献自愿书的消息在微博传开后,受到了众多网友的高度赞誉,请问王院长,您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倡议?

王玉琦:中山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医院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山医院就开始实施肾移植手术,并于1975年完成了一例当时存活时间最长的肾移植手术,患者在没有专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存活了9年。1978年,吴肇光教授为一位肝肿瘤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手术。2000年,我们开始心脏移植手术。迄今,中山医院已经实施肾移植手术1800余例、肝移植手术120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350例。然而,由于严重缺乏移植器官来源,医生的技术就算再高,也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极其痛心地看到,一部分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做移植而在痛苦中离世。

实际上,我院的党政领导和我本人早就有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想法,只是当时还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无法办理相关手续。今年,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面启动,中山医院作为上海市器官捐献试点单位也将器官捐献列为医院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当我向院领导们提议自愿参加人体器官捐献时,秦新裕教授和其他院领导立即表示赞成。大家都认为,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比普通人更了解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作为院领导,我们更应当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此举能带动更多的医务人员和广大人群一同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者的行列中来。

大众医学:为什么要鼓励公民去世后无偿捐献器官?

朱同玉:近30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器官移植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然而,由于移植器官来源严重匮乏,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供需比严重失调,约为1∶30。以肾移植为例,一名尿毒症患者的等待时间通常需要五年,甚至更久。

目前,国际认可的解决移植器官来源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鼓励公民去世后自愿无偿捐献器官,二是允许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由于我国的器官捐献率很低,故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是我国现阶段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比如,我院每年开展肾移植手术100余例,其中70%为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尽管活体器官移植不乏优点,但从保护活体器官捐献者健康的角度考虑,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此状况下,积极鼓励公民去世后将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去救助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重症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常说,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让生命延续。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捐出自己有用的器官使别人重获新生,等于在无形中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大众医学: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明显滞后。不知阻碍我国器官捐献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朱同玉:在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意外或突发事件身亡,但器官捐献率仅为西方国家的千分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进展缓慢呢?是中国人缺乏爱心吗?当然不是。实际上,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富有爱心的民族。可以说,普通大众的爱心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我曾经在广播电台做过一个节目,和听众们聊器官捐献的意义。在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我接听了150多位听众的电话,很多人都表示愿意在去世后捐出器官去帮助别人,令我十分感动!我想,我国的器官捐献率之所以较低,可能与宣传力度不够,普通大众对器官捐献不了解,以及我国的器官捐献相关法律法规和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爱心人士“捐献无门”有关。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国自2010年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今年,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将全面实施,器官捐献体系将覆盖所有省份,各地红十字会都成立了专门的器官捐献办公室,“捐献无门”的现象将不复存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简称DCD)将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重要来源。

大众医学:器官捐献有年龄限制吗,哪些人适合捐献器官?

朱同玉:器官捐献并无绝对的年龄限制(一般不超过65岁)。一般地说,器官捐献者需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也没有癌症(原发脑肿瘤除外)。具体是否适合捐献,需由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人体器官捐献组织评估后决定。

大众医学: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高吗?

朱同玉: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不断提升。以临床最常见的肝移植和肾移植为例:肾移植是各类器官移植中疗效最肯定的,患者术后一年生存率高达96%,五年生存率约为80%。术后,尿毒症患者不再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绝大多数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病,以及部分早中期肝癌的有效方法。在肝移植技术出现之前,这些肝病患者的生存期不会超过半年。如今,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抗排异新药的不断推出,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大大提高。我院的资料显示:良性肝病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为70%~75%,早中期肝癌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64%。

大众医学:不少人觉得,人刚去世就取器官,心理上接受不了。即便本人签署过器官捐献自愿书,家属往往也很难接受。不知器官捐献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在取器官、保持遗容等方面,会有哪些关怀措施?

朱同玉:器官捐献者死亡后,器官的摘取将采用严格的医学标准。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充分尊重捐献者的遗体和遗容。器官捐献完成以后,医生会细心地将遗体复原。同时,红十字会将向捐献者亲属颁发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并设置捐献者纪念设施,定期组织开展悼念活动。民政部门将免除捐献者的基本丧葬费用,并为丧葬事宜提供便利。

大众医学:我国《献血法》中规定,无偿献血者的家人可以优先用血,那么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日后万一需要做器官移植,是否可以优先考虑?对于经济困难的捐献者家庭,是否会给予医药费的减免或经济补助?

朱同玉:捐献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若需要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可以优先排序。此外,红十字会还设立了专门基金,将给予经济困难的捐献者家庭适当的经济补助。

大众医学:如果想要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可以去哪里办理登记手续?

王玉琦:有捐献器官愿望者可以去当地红十字会咨询并办理相关手续。此外,在器官捐献试点医院也有专人(一般为院办或医务处的工作人员)负责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工作,大家也可以前往试点医院领取并填写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会将填妥的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转交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

大众医学:在影视剧里,我们时常能看到器官捐献者家属与受捐者见面时的感人场景。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器官捐献者的家属与受捐者可以见面吗?

朱同玉:出于保护双方利益的考虑,除非特例,器官捐献者家属与受捐者通常是不能见面的,双方的信息都将严格保密,以避免对当事人产生不必要的困扰。如果双方同意,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告知捐献者家人有关器官接受者手术后的进展情况。

大众医学:很多人担心,捐献器官的分配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不知在保证器官分配的公平性上,我国有哪些举措?

朱同玉:过去,我国的人体器官分配基本处于医院自行分配的状态。同时,由于器官移植等待者的信息未实现全国联网,许多患者往往同时在多家医院登记,故存在信息重复、器官供求比失真等问题。今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信息管理系统将上线,并实现全国联网。所有器官移植单位都要把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到该系统中,当捐献的器官信息被输入器官分配系统以后,计算机会遵循区域优先、儿童匹配优先、血型匹配优先、器官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等待顺序优先等原则,将器官自动分配给最需要的患者。可以说,未来的器官分配将比以前更加科学、公正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