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统计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口统计分析报告

篇1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1]。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皮疹、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足口病例信息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北京市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卢沟桥派出所。

1.2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362例,重症2例,年发病率为177.41/10万,重症发病率为0.98/10万;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504例,重症1例,年发病率为247.01/10万,重症发病率为0.49/10万。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389例,重症1例,年发病率为190.64/10万,重症发病率为0.49/10万;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452例,无重症病例,年发病率为221.52/10万。2011~2014年无死亡病例报告。2011~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地区分布 卢沟桥地区32个社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平房集中的永合庄社区和青塔村社区。重症病例均发生在永合庄社区。

2.3时间分布 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自4月开始发病数逐渐增多,5~7月达到高峰,2011年占发病数的56.92%,2012年占发病数的69.17%,2013年占发病数的75.58%,2014年占发病数的68.36%,随后逐渐下降趋于平稳。

2.4年龄及性别分布 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011年累计339例,占总发病数的93.65%;2012年累计433例,占总发病数的85.91%;2013年累计347例,占总发病数的89.20%;2014年累计401例,占总发病数的88.72%。2011~2014年累计男性病例1066例,女性病例641例,男女性别比为1.66∶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30.60/10万、78.5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人群分布 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2011~2014年散居儿童报告病例784例,托幼儿童报告病例831例,学生报告病例78例,分别占病例数的45.93%、48.68%、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卢沟桥地区位于丰台区西部,为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复杂。综合2011~2014年发病情况,从分析结果看具有以下特点:①病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5~7月,8月以后病例逐渐减少,符合春夏季高发的流行规律。②病例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平房集中区域。③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和托幼儿童。主要与儿童抵抗力差、卫生习惯不良有关,应加强托幼园所健康知识宣传,教会儿童认真洗手。④病例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与本市其他报道一致[3-4]。⑤病例以散发轻型为主,无死亡病例报告。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目前无疫苗预防,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严重危害儿童健康。[4]根据卢沟桥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①每年三、四月份开展手足口病的社区宣传工作,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②辖区托幼园所、学校落实晨午检制度,严格执行病例居家隔离制度和停班制度,六步洗手法为每个班级的必修课,召开家长会,讲解防控常识。③地段保健科承担辖区托幼园所、学校的培训工作,指导托幼园所、学校采取消毒隔离措施。④密切关注聚集性病例和重症病例情况。⑤及时对病例进行随访,关注辖区发病动态。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爱军,黄绍平,王立强,等.2011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时空扫描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88-1490.

[2]张莉,李锡太,贾蕾,等.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59-4362.

[3]靳妍,张静,孙军玲,等.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9):676-679.

篇2

关键词:常规免疫 接种率 监测 评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27-02

为了解建湖县常规免疫接种率现状, 充分理解提高免疫接种水平的重要性,创建一个持久、有效、高质量运行的免疫接种系统,现将建湖县2006~2011年卡介苗(BCG) 、乙型肝炎疫苗(HBV) 、口服脊髓灰质炎(OPV) 、百白破联合疫苗(DPT) 、麻疹疫苗(MV) 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组人口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2006-2011年资料,其中卡介苗(BCG) 、乙型肝炎疫苗(HBV) 、口服脊髓灰质炎(OPV) 、百白破联合疫苗(DPT) 和麻疹疫苗(MV) 的接种数据来自常规性的免疫监测报告系统。

1.2 监测系统。本文采用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包括街道(镇)等接种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该系统逐级上报相关预防接种信息。

1.3 结合《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的相关规定,对本县的18个接种单位常规接种率监测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其指标包括报告接种率、估计接种率用差值( D 值)及比值( R值)评价。具体包括如下:①以县统计局公开的出生人数作为估计应种的人数,以监测系统报告中实际接种的人数作为接种人数的估计接种率;②差值评价: D =|估计接种率- 报告接种率|。当D≤0.05 时, 定为“可信”, D 为0.05 ~0.15 时为“可疑”, D >0.15 为“不可信”。③比值评价: R≈3MV( BCG)/OPV( DPT)。当0. 95≤R≤1.05 时为“可信”, 当0.90≤R

1.4 数据分析。本组统计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全县2006 ~2011 年各街道( 镇) 常规接种报表均100% 报告, 及时率达100% , 且所有数据都能完整填写。

2.2 常规免疫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全县2006 ~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报表中, BCG、HBV、OPV、DPT 和MV 的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6%( 表1) 。用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对接种率进行估算,估算接种率都低于报告接种率,只有2008年的所有苗和2006年的乙肝的估算接种率大于90%,其他的都低于90%,与报告接种率相差很大。 ( 见表1) 。

2.3 接种率评价。县2006 ~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报表,据计算D值30个,R值24个,D值中5个可信,5个可疑,20个不可信;R值中22个可信,2个可疑(见表2,3)。

3 讨论

做好常规性免疫接种率报告,是实施计划免疫的重要环节,也是客观分析与评价的主要依据来源[2]。体现某一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必须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包括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等数据[3]。2006 ~2011年常规接种报告率达100% , BCG、HBV、OPV、DPT 和MV的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5% ,由此说明该县常规免疫工作处于稳定运行状况,工作效果良好。

接种率作为评价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报告接种率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如何科学评价接种率,是免疫规划管理的重要任务[4]。结合当前常规性方法的评价结果来看,该县2006-2011年的估计接种率30个指标中所有的估算接种率都低于报告接种率,D值评价可信度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报告认为主要由于卫生部门统计的应种人数和公安部门统计的出生人数有所差异[5];笔者认为应当还与该县的儿童随父母外出打工,人为造成应种对象减少以及流动儿童难以跟踪管理有关。

为提高报告接种率,应当强化基层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对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的认识和业务工作能力;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准确掌握人口资料;同时要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定期对流动儿童进行随访,要有效运用"疫苗短信通"服务平台、大众媒体宣传、家长QQ群,家长课堂等形式与家长建立双向联系,确保准确、及时掌握免疫规划儿童信息,以期提高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二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40-242

[2] 王旭雯.无锡市200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系统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12-2114

[3] 王稳,韩一楠,林茜,等[J].2005年大连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49-53

篇3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疫情分析;流行特征;防御

以往,我国传染病防控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的现状,社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传染病疫情报告又是疾病监测的主要手段[1]。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紫金社区2011~2013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2011~2013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莲都区紫金街道,见表1。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2],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1453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他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12起爆发疫情(2011年1起流腮,4起手足口病;2012年6起手足口病;2013年1起手足口病。)均发生在辖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辖区内人口38175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27‰。2011~2013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构成见表2。

2.2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 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31例,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与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8.4%。2013年4~5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加,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为293例,占当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51.2%。

2.2.2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228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二位,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为12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4.4%。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2011~2013年3年内报告7例疟疾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78.6%。

2.3聚集性疫情 流腮:2011年爆发1起流腮疫情;手足口病:2011年聚集性手足口病4起、2012年聚集性手足口病6起、2013年聚集性手足口病1起。均在辖区小学及幼儿园内发生。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

2.4流行病学特征

2.4.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1453例传染病男性817例,女性636例。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03%,见图1。

2.4.2地区分布 在紫金街道6个社区及7个自然村均有发病,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见图2。

2.4.3职业分布 紫金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927例,占总发病率的63.8%;学生及托幼儿童共计242例,占总发病率的16.7%。这与手足口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增高有关有关,见图3。

通过对本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监测,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比2011、2012年度明显增多,这与2013年度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人数显著增多有关有关,分别为2011年度及2012年度约1.8及1.97倍。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病例性别比分别是男性56%,女性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5岁年龄组发病数处在首位,初步估计与该年龄组在年度流行性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有关。

3讨论

针对目前国内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社区作为患病后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传染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紫金社区2011~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腮腺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社区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梅毒与淋病为主,仍是社区基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其他传染病发病例数较低,但仍需继续防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社区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任何松懈。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3]。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与学校人口密集,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辖区学校内发生的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和幼儿园内11起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发生后,社区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社区和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同将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4]。

参考文献:

[1]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等.上海市徐汇去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2):52-53.

[2]瞿永平,统计分析及先关软件应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8-01

为了解诸城市2012年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报表的完整性、真实性、逻辑性,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为以后加强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报告提供依据,现对2012年各接种门诊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源于2012年《诸城市统计年鉴》,疫苗接种数据来源于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报表和接种率调查资料。

1.2 评价方法

1.2.1 常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报告完整情况 基础疫苗每月三次运转,一月一报告;各加强疫苗要求纳入每月运转,一月一报告。即每月各疫苗接种情况都需上报。

1.2.2 比值(R)评价 各种疫苗的应种人数虽略有差别,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每种疫苗的应种人数,以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OPV、DPT、HBV疫苗均为3次接种人数之和,故OPV和DPT的应种人次数应是MV和BCG的3倍;。理论上R≈1,表3和表4分别以OPV、DPT为基准,计算出其他疫苗的R值。当0.95≤R≤1.05时,定为“可信”;当0.90≤R

1.2.3 差值(D)评价 把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进行比较,计算差值:D=|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率|,以判断报告接种率是否真实。当D≤5%,定为“可信”;当D为5%-15%,定为“可疑”;当D>15%,定为“不可信”。

2 结 果

2.1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诸城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为月报,每月各疫苗接种情况都需上报,报告完整性为100%,及时性为100%。

2.2 常规免疫接种率 根据诸城市各接种门诊报表统计,2012年常规接种报告“八苗”[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BV)、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流脑疫苗(EMV)、乙脑疫苗(JEV)、甲肝(HepA)]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6%以上。估算应种人数为当年《诸城市统计年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估算接种率=报告实种人数/估算应种人数。

2.3 接种率评价

2.3.1 通过比较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的差距计算差值(D),评价报告接种率信息的可信性。D值评价显示,全市2012年报告接种率为可信的14个。

2.3.2 通过比较每种疫苗的应种人数,以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R值显示全市2012年报告接种率为可信的15个。

2.4 接种率调查 诸城市2012年“八苗”单苗接种率为“95.55-99.31%,“八苗”全程接种合格率为96.55%。

3 分 析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常规免疫又是免疫规划的基础,常规免疫接种率直接影响到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控制。诸城市于1999年实施《山东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通过加强监测系统的报告和管理,使常规免疫监测逐年完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的全市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

篇5

目的 了解玉溪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做好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3~2005年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分析。结果 玉溪市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3例比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212例多91例,病例以低年龄为主,7岁以下病例占69.6%;通过实验室确诊184例、排除56例,临床符合病例10例。结果显示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度高于传染病报告系统,个案调查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指标已达较高水平,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玉溪市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在逐步提高。今后应继续做好麻疹监测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消除麻疹免疫空白人群。

【关键词】 麻疹; 监测; 分析

玉溪市自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以来,麻疹监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为了客观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进一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现将2003~2005年麻疹疑似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资料来自玉溪市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1.2 病例分类

疑似麻疹病例最终分类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临床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

1.3 试验方法

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所用试剂盒购自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网络实验室完成血清学诊断检测工作,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按卫生部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行。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info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3~2005年,计划免疫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3例,其中2003年74例、2004年61例、2005年16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62/10万、2.96/10万、8.0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6/10万。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212例,计划免疫监测系统灵敏度明显高于传染病报告系统。

2.2 流行病学特征

2.3 性别分布

2003~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3例,其中男性144例,占47.5%;女性159例,占52.5%。

2.4 年龄分布

报告病例中,<1岁的有58例,占19.1%;1-7岁的有153例,占50.5%;>7岁的有92例,占30.4%。

2.5 免疫史分布

所报病例中,有免疫史的有46例,占15.2%;无免疫史133例,占43.9%;不详的有124例,占40.9%。

2.6 地区分布

在上报的303例疑似病例中,161例为流动人口,占53.1%;142例为常住人口,占46.9%。2003年报告疑似病例数,红塔区46例、新平县20例、元江县5例、澄江县3例;2004年红塔区34例、澄江县15例、华宁县6例、江川县4例、峨山县2例;2005年红塔区52例、峨山县32例、澄江县23例、江川县21例、华宁县19例、通海县5例、新平县4例、元江县5例,易门县已连续3年无疑似病例报告。

2.7 发病时间分布

2003~2005年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发病出现的几个高峰点为,2003年4月红塔区、新平县麻疹点状爆发流行,2004年12月澄江县麻疹点状爆发流行,2005年2月及4月江川县、峨山县麻疹点状爆发流行。

2.8 实验室诊断

在报告的303例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为194例(包括临床确诊病例),排除56例,排除麻疹病例中有5例风疹病例,其余63例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见表1。表1 玉溪市2003~2005年麻疹病例实验室诊断情况(略)

2.9 病例分类

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病例分类标准,对玉溪市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分类。2003~2004年临床诊断病例呈下降趋势,2005年由于发病较多,标本采集受到影响,临床诊断病例所占比例增加。见表2。表2 玉溪市2003~2005年麻疹病例分类年份报告病(略)

3 讨论

在控制和消除麻疹过程中,除了制定合理的免疫策略,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外,建立一个快速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所有病例,是一项重要的措施[1]。目前麻疹严重并发症较少,大部分麻疹病人特别是农村和流动人口可能不到当地乡级以上医疗部门就诊,而是选择到私人诊所进行治疗造成了漏报现象的存在。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麻疹流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发生了一定变化,发病年龄“双向移位”,1岁以下年龄组和大年龄组病例的比例增加,轻型及隐性感染病例增多,同时由于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风疹的存在,都给临床的准确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误诊增加[2]。

玉溪市自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以来,报告的年发病率一直低于5/10万,发病模式为散发与点状爆发并存,爆发点的疫情影响着全市的麻疹发病水平。2005年由于江川县、峨山县出现点状爆发流行,致使全市报告发病率超过了5/10万。局部爆发的出现,一方面说明计划免疫存在着薄弱地区与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反映部分县麻疹报告不及时,延误采取措施的时机,造成疫情的扩大[1]。

调查质量是评价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完整性的重要指标。有免疫史占15.2%;无免疫占43.9%;不详占40.9%。特别是大年龄组和爆发人群,影响了监测系统对病例的分析,一方面说明调查表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要尽可能收集疑似病例的完整信息;另一方面小于15岁儿童免疫史不详或未接种占84.8%,提示玉溪市的预防接种仍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预防接种管理。

通过监测结果显示,近三年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流动儿童为161例,占53.1%;说明全市麻疹病例以流动人口为多,控制流动人口发病能有效降低全市麻疹发病率。同时常住人口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为142例,占46.9%。与流动人口发病相差不大,应引起高度关注,因此提高并保持人群的高接种率水平,并使目标对象麻疹疫苗免后群体居于高免疫水平状态显得至关重要。

从玉溪市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监测现状来看,需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提高乡、村级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主动搜索和主动监测力度,减少漏报,及时发现可能的传染源;改善监测系统工作调查质量,对流动儿童和薄弱地区利用脊灰强化免疫、4.25宣传等时机进行调查、补种,最大限度地消除麻疹疫苗“零剂次”人口比例,继续做好每年免后儿童的血清监测工作,通过严格的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工作薄弱或不落实的地区,提高接种疫苗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双高”现象,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麻疹的爆发和流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手足口;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3-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为了解无锡市滨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滨湖区2010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滨湖区统计局,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诊断标准

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进行临床诊断。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2007和SPSS14.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0年~2012年滨湖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53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0.83/十万,各年度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62.77,P

2.3性别分布

2010年~2012年共报告HFMD病例4533例,男性报告发病2684例,女性报告发病1849例;男女性别比为1.45:1。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07.62,P

2.4年龄分布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总发病数的92.54%(4195例),以1~4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5岁以下发病数的85.36%(3581例),占病例总数的79.00%。见图3。

3讨论

从本文调查的情况看滨湖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该区属于发达地区,流动人群较多,相互接触机会多;也有可能与气候因素有关;同时也可能与自从纳入法定传染病后,医生的诊断意识和病人的看病意识有所增强有关。

有研究报道手足口病在夏秋季节集中发病较多[2] ,本研究提示,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呈不规则,相关文献也有类似报道[3]。本次研究提示男女发病比为1.45:1,男性高于女性[4],这可能与男性贪玩好动有关,同时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应值得探讨[5]。

实验室检测的重症患者中, EV71占42.25%。这与其他地方报到一致[6]。EV71起病急,易并发脑炎等疾病,需引起重视。

针对上述特点,应重点做好以下防控工作:①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着重提高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能力。②加强疫情监测,重点放在流动人口集中的散居儿童及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检、消毒、因病缺课追踪等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③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尤其是流动人口居住和工作较密集的地区或单位,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授课、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率。流行期间,教育儿童家长不宜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提高人群的防治意识,同时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④严格疫情报告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不定期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开展督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参看文献

[1]郭汝宁,张正敏,杨芬,等.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530-531.[2]孙立梅,邓爱萍,康敏,等.2009年广东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2):1-4.[3]杨金凤,张永霞.聊城市东昌府区10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3):271-272.

[4]李苌辉,刘光定,陈向云.襄阳市襄州区2008~2009年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5)55-56.

篇7

[关键词] 价值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 数据库

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逻辑结构的核心应集中在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以及数据输入、信息输出的方法的构建上。其中数据库的设计是关键,因为这是模型库和方法库加工的数据的来源,而数据输入方式的设计就是要保证进入数据库的数据的多样化,应记录下企业作业的丰富完整的信息,既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而信息输出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大报表,而应该根据内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驱动,具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提供决策与价值活动过程控制报告。

一、数据库的建模

1.设计目标。与传统会计数据存储方案不同,基于价值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结构不是面向某一具体应用,例如为生成特定的财务会计报告,而是面向整个企业业务流程,按业务流程收集数据,通过定义企业价值活动的各个作业的多维经济特征属性来达到全面系统地记录企业价值活动,以支持企业业绩评价以及战略决策的各类信息。

2.利用REAL模型构建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阶段,采用什么建模语言来较完整描述企业作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库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保证最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能否达到上述要求的关键。数据库的建模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完善:先后经历了“实体一关系”建模法,REA (Economic Resources, Economic Events, Economic Agent)建模法,真实世界建模的语义模型,即REAL (Resources, Event, Agent, Location)建模法。

笔者认为真实世界建模的语义模型(REAL模型)对构建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存储模型更具有适用性。这是因为运用REAL模型在构建逻辑模型时,可以对经济事项的本质做出分析,捕捉经济事项最根本的信息,涉及何人、何物、何时、何地、数量与金额,也就是模型采集了业务流程上各个作业的基本特征,如发生了何事、何时发生、涉及何人,该人充当了什么角色、涉及哪些资源,数据多少、事件发生的地点、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能出错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该模型在分析企业现实价值活动的各个作业,可以清晰反映作业的细节,它把作业作为一个实体,作业与作业之间发生触发和被触发

联系,在某作业过程中涉及的资源、参与者、地点作为实体,作业与资源、参与者、地点发生联系,将逻辑结构设计中分析出的实体与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从而构建数据库,信息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获取比较完整的价值活动的数据。例如,要报告一个销售事件的输出,就必须将销售事件数据(如销售收入、现金收入、成本、销售费用等)与该事件中的资源、参与者和地点的数据联系起来。为了在信息系统中留下完整的电了审计线索,还必须将销售事件的数据存储在和该事件前后的事件数据存储联系起来。

二、模型库的设计

模型库是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存储多个模型的集合体。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型库主要是应用于辅助决策子系统的各个模块。本系统的模型库存放财务分析、预测、决策三方面的模型。这些模型按其性质可分为数学模型和模拟模型两大类。数学模型是运用一定的经济数学方法、对面临的客观环境比较明确、影响因素比较确定的财务问题,按其性质和规律直接构造的模型,主要用于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决策。如总资产报酬模型、销售利润模型、负债模型、存货模型、股权模型等等。模拟模型则是对于系统特性和模型结构比较清楚,但影响因素和环境条件却不确定,数量描述或求解比较困难的决策

活动而建立起来的模型。这种模型能够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如产品结构模型、战略业绩评价模型、投资模型、成本驱动模型、产品定价中的按市场供求择优定价模型、产品利润因素分析可比产品模型等等。考虑到决策环境经常变化,相应的模型应设计成能作一定的修改和评价,使决策者能充分地认识问题、发挥其创造力和判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方法库的设计

方法库是以类似数学与程序的形式,存储一批辅助预测、决策需要的方法。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方法库主要是应用于辅助决策子系统的各个模块,为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提供各种数学方法和其他方法。其中数学方法是以运筹学原理为基础,包括综合利用线性规划法、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投人产出法等等,除了数学方法外,方法库中还存放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一些实务方法,包括价值链分析法、战略定位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预警分析法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用以求得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方案。方法库的这些方法虽然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会计人员结合现代管理会计学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制定出来,但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与环境相适应,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要不断加以完善。

四、人机对话组件

人机对话组件,贯穿在整个财务分析、预测、决策过程中。人机对话组件是人机接口界面,负责接收和检验用户的请求,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收集、问题识别和问题求解等功能。人机对话组件要求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人机对话组件可以采用FOXPRO数据库系统将其设计成为下拉菜单式人机接口,实现对作业价值核算子系统、现金流管理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调用。

2.对于具有知识推理功能的辅助决策子系统的各个模块,则设计成回答式的人机接口,操作者通过它从键盘或鼠标输入需求、条件或判断,系统通过数据处理、模型运算、方法推理,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模型和方法,做出正确的、预测、决策报告以及各种分析报告。

五、数据输入方式

所谓输入,是完成从企业经济活动中获取数据并将它们存在数据库的操作,它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会计识别功能、初始确认、分类、计量、记录功能。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记账凭证输入: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的经济内容,运用复式记账法、会计科目处理加工而形成的、可用于直接作为登记账薄依据的会计凭证。它是经济业务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入口。在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作业价值核算层,记账凭证应该设计成作业驱动模式,除了记录摘要,借贷科目,金额以外,还应包括作业代码、资源代码、对象代码等数据项,借贷科目和金额用于生成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对外报告:作业代码、资源代码、对象代码则用于内部决策,以便生成供应商成本分析、顾客获利率分析、作业价值分析、作业价值增值报告等视图。

2.通过其他业务子系统导入:设计业务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接口,到当企业业务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这类数据时,可通过接口直接导入。这样,企业所有与财务有关的部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信息的采集部门,这种输入方式可以保证一些非财务信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财务管理以及决策的需要。

六、信息的输出

对会计信息进行个性化的、用户导向的披露,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界面的友善性、操作的便捷性对用户来说显然尤为重要。基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主要受内外部信息需求驱动,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来说,信息使用者应用人机对话管理组件,结合模型库、方法库提供的各类程序,对作业账簿的数据按时间维、活动维和服务对象维等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比较和汇总运算,最后提供决策与过程控制的输出报告。输出的报告形式包括:1.传统的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2.静态报表:如反映作业成本汇总表、作业价值汇总表、反映企业与竞争对手成本水平比较表,企业基本情况的说明表; 3.预测与分析报告: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市场顾客消费趋势、竞争对手及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等所作的综合判断:如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反映竞争对手优势、劣势、竞争战略以及趋势的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4.决策方案建立报告:如企业竞争战略选择评价、投资方案、筹资方案、进入新市场方案评价,5.作业过程控制报告:如作业成本差异、作业增值分析表、非增值作业报告等等; 6.业绩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胡冬鸣:构建多元性会计信息网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设想.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年5月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490例手足口病病例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报告.人口数据资料来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

1.2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时间分布、职业分布及人群分布进行分析.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90例,发病率为67.06/10万,其中男性为311例,占63.47%;女性179例,占36.63%,男女性别比例为1:0.58。

2.2时间分布

1月报告1例.2月没有.3月1例,4月17例,5月26例,6月141例,7月128例.8月73例,9月75例,10月23例,11月4例,12月1例,主要发病季节是在5-10月份。

2.3职业分布 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职业分类,2009年幼托儿童报告114例。占23.27%;散居儿童报告332例,占67.76%:学生报告44例,占8.98%。

2.4人群分布

手足口病发病主要发病年龄是在0~8岁之间,共报道461例。男性293例,女性168例。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

3讨论

篇9

【关键词】 XBRL; 事件研究法; 市场反应

一、引言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这一构想最早由美国会计师Charles Hoffman于1998年提出,是基于互联网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计算机语言,这一概念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进行的智能化处理,使得使用者能够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快速快捷的识别、储存、交换、分析及利用,减少了信息使用成本并提高了信息质量。随着全球各国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及对XBRL的大力推广,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必将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

我国早在2002年就开始参与XBRL的研究,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从2009年半年报披露开始采用了全新的XBRL标准平台系统。2010年9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于2011年1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我国部分公司、部分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施行,2011年11月石油天然气和银行监管行业的扩展标准,其他行业分类标准制定也在不断推进中,XBRL在我国已经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XBRL财务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自上交所和深交所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XBRL披露后,实行XBRL披露是否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未来XBRL的应用和推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XBRL报告披露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考察XBRL标准的年报是否能够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增加投资者的决策效率。事件研究法是探讨事件发生前后标的公司股票价格反应的研究方法,它以特定事件日为基准,通过研究事件日前后股价收益率的变化,衡量标的股票价格因为该事件所受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研究事件期中样本的累计报酬率是否有显著异常,来探讨该事件的信息含量。对本文而言,则是通过研究XBRL财报披露前后该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来测定XBRL年报是否含有信息含量。若XBRL年报披露含有信息含量,则披露日附近可观察到CAR有明显的增加;若市场对该信息的反应是无偏的,则在事件日后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并无显著变化。

二、研究设计及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

从2009年开始,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推出了各自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送系统,但两者在具体披露流程上并不相同。上交所是由上市公司应用报送系统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在本地生成XBRL实例文档,然后上传到上交所,而深交所是由上市公司业务人员根据从深交所获得的权限,登陆报送系统直接填写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XBRL实例文档。

由于深交所的报送系统可以随时和交易所后台进行交互验证,如有错误可及时发现修改,报送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选择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企业,选取2008年至2012年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剔除窗口期有其他重大事件对外披露的公司、估计期内连续10天未进行股票交易的公司、ST或PT类公司以及其他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53个。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深交所网站系统及雅虎财经,数据处理主要基于Microsoft Excel及SPSS(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研究步骤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对2008年至2012年深交所披露XBRL财务报告前后的CAR进行描述统计,观察在2009年采用XBRL披露后CAR是否有显著变化;第二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先对可能影响CAR的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其是否存在共线性,然后对CAR进行回归分析,检查XBRL对CAR的贡献是否显著。

(二)定义事件期

采用事件研究法首先要对事件日、事前估计期和窗口期进行定义。由于目前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均由PDF格式的报告转换而来,故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可能,因此本文事件日定义为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日期。事前估计期的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率,本文所选用的估计期为[-90,-1],即年报披露前90个交易日;窗口期用于研究事件发生后股价的异常变化,窗口期的长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定,通常研究使用的窗口期有[-2,2]、[-1,1]和[0,1],本文研究选择的窗口期为[-1,1],即年报披露前1个交易日到披露后1个交易日。

(三)计算累计异常收益率CAR

本文计算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的CAR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计算样本公司在估计期[-90,-1]内的股票i的日收益率及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别用Ri,t和Rm,t表示:

Ri,t=(Pi,t-Pi,t-1)/Pi,t-1

Rm,t=(Pm,t-Pm,t-1)/Pm,t-1

其中,Pi,t代表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Pm,t代表在t日的市场指数,本文研究深交所的A股制造类企业,故采用深成指为市场指数。

2.计算预期正常收益率。本文采用的预期收益率计算方法为市场风险调整法,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计算正常收益率。以估计期内数据为样本,以市场指数收益率为解释变量,以个股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αi、βi为回归系数,εi,t代表回归残差进行回归分析:Ri,t=αi+βiRm,t+εi,t

通过回归分析后得到αi、βi,并据此计算每只股票在窗口期[-1,1]的预期正常收益率。

3.计算每只股票在窗口期[-1,1]内每日异常收益率ARi:ARi,t=Ri,t-(αi+βiRm,t)

4.将窗口期内的每日异常收益率ARi加总即得到每只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i。

(四)设计回归方程

研究表明影响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未预期盈余、行业因素等,由于本文选择的样本均为制造业企业,故行业因素不再考虑。回归方程设计如下:

CAR=A+B1XBRL+B2GROW+B3UE+B4ABSUE+

B5LOST+ε

其中,各相关影响因素变量定义为:

1.事件影响变量(XBRL)

本文主要研究深交所实施XBRL对年报信息质量是否有所贡献,深交所于2009年开始披露2008年的年报,故将XBRL设置为虚拟变量,XBRL标准实施后取值为1,实施之前为0。

2.公司成长性(GROW)

公司的成长性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盈利能力,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会影响股价的变动,故将公司成长性设置为解释变量。对于公司成长性的衡量,现有文献一般采用托宾Q值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本文主要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衡量。

3.未预期盈余(UE)

已有研究表明某一给定期间未预期盈余(UE)的变化与股票价格变化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将UE作为解释变量来检验其对CAR的影响,表示为预期的每股收益(EPS)同年报实际披露的每股收益之间的差额,即UE=EPSt-EPSt-1。

4.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ABSUE)

未预期盈余与CAR之间有时会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故本文特将未预期盈余的绝对值引入回归方程,以此来控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5.公司亏损(LOST)

公司盈利还是亏损对股价的影响很大,故本文将其列为虚拟变量,收益为负为1,为正则为0。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于2009年推出,即自2008年年报开始进行XBRL披露,本文计算CAR市场数据自2008年至2012年,即年报数据自2007年至2011年。通过计算得出深市A股制造业53家样本公司各年在XBRL报告披露前后的CAR数据,然后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描述了XBRL标准财务报告披露前后各年CAR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出XBRL年报披露之前的2008年CAR均值为0.006421784,2009年至2012年的CAR最大值为0.000714150,最小值为-0.004442786,在实施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CAR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XBRL标准对增加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含量贡献并不大。

(二)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只有各变量之间彼此不具备共线性才能保证回归分析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为双尾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相关变量其相关性不显著,即各变量之间不具备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各因素相关性分析之后,本文对2008年至2012年的样本数据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见表3、表4。分析结果显示,年报披露有较强的市场反应,公司成长性、未预期盈余等指标对CAR有较显著的影响,这和现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XBRL在0.05置信水平上的P值为0.086>0.05,表明XBRL财务报告虽然包含了一定的信息含量,但是对CAR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四、结论

本文以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对XBRL年报披露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在窗口期为[-1,1]的条件下,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现XBRL年报的披露有很强的市场反应。虽然XBRL年报的信息含量已经有所表现,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CAR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本文选取的样本为深交所A股制造业企业53家,样本量较小,时间从2008年至2012年,时间序列并不长,而在此期间,我国股市经历了大涨大跌,深成指从2008年初的19 000点最高点一路下行,在本文进行的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中并没有完全剔除市场行情的影响,结论可能存在偏颇,仍需未来进一步研究。

2.深交所披露的XBRL财务信息只包括公司基本信息,主要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情况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没有披露财务报表附注,而实际上财务报表包含的会计信息有限,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更多的体现在报告附注中。深交所在XBRL的应用上已经计划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以及将XBRL格式文件内容由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扩展到公司IPO报告、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及基金公司公告。随着XBRL信息披露的全面化,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会逐步显现。

3.目前上市公司披露XBRL财务报告仍是基于经审计后的PDF财务报告,只不过是在深交所的XBRL系统中重新填写,这种模式的应用成本虽然较低,但实质上却与公司的会计系统脱节,并不能充分发挥XBRL技术的优势。未来XBRL的应用模式应该由企业的ERP系统通过内嵌集成XBRL适配器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生成“实时会计报告”。XBRL只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整个控制流程,将其应用于整个财务报告信息链,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XBRL实例文档数据生成后,其最终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目前深交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虽已集展示、分析及下载上市公司信息等功能于一身,但目前只能分析最基本的财务指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仍有赖于使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大多数投资者,XBRL的优势无法真正体现。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转换及数据分析,都离不开XBRL应用软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参与开发XBRL的软件还很少,要真正推广和应用XBRL,必须鼓励软件开发商大力开发用于XBRL数据提取、展示、分析等方面的软件,使投资者和分析人员即使不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能对会计信息有效地分析利用,提高决策效率。

5.XBRL分类标准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目前深交所和上交所XBRL应用所采用的分类标准均是自行制定,与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不一致,导致同一财务报告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并不完全相同。上交所、深交所和财政部的XBRL分类标准的统一与完善是推广和应用XBRL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实施统一的分类标准,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监管和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避免兼容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财会通讯,2006(9):56-63.

篇10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榆中县辖23个乡镇268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左右,全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属国家级扶贫县,是结核病的老疫区,也是全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县之一。为了解榆中县肺结核病流行状况,探讨预防与控制措施,现将榆中县2008-2012年肺结核病疫情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肺结核病人统计资料来源于榆中县法定传染病年度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榆中县统计局。

(二)研究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榆中县肺结核病有关资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三)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诊断标准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国标(GB15987-1995)。

二、结果

(一)肺结核病发病概况2008-2012年榆中县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025例,死亡16例,年发病率最高的为2008年,发病率为61.90/10万,最低的为2012年,发病率为47.3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2.02/10万,见表1。

(二)时间分布按月份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均有病例报,12月份最少,占0.88%,4月份最多,占16.78%,见图1。

(三)地区分布2008-2012年榆中县各乡镇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依次为清水驿乡、夏官营镇和连搭乡,分别报告98例、87例和65例,3乡镇报告病例数占全县总数的24.39%(250/1025)。

(四)年g及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2。65岁-74岁年龄段平均发病率最高,达13.04/10万,0岁~15岁年龄段平均发病率最底,为0.41/10万。2008~2012年各年龄组间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4.86,P=0.000

职业分布2008-2012年榆中县肺结核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9.56%。见表3。

三、讨论

从结核病发病时间的分析结果来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4月份为发病高峰,这可能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1、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发病率高;2、榆中县收麦季节为5月底到6月初,外出打工人员往返最频繁,再加上农民劳动强度大,导致肺结核病发病增多。

从结核病地区分布来看,榆中县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而夏官营镇、清水驿乡与连搭乡肺结核病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乡(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三乡(镇)为榆中县人口最多的三个乡(镇);2、2009年在此三乡(镇)开展了肺结核病的筛查工作。

从结核病报告年龄分布来看,榆中县肺结核患者以55~64岁年龄组为最多,表明肺结核目前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

从结核病报告的性别发病率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嗜好),社会活动范围广等相关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