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01 12:19:4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2-01

廉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对公民进行廉政方面的教育以营造诚实守信,廉政奉公的社会之风气与氛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廉政意识和廉政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加强廉政教育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1985年的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四有新人”也是现在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所在,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是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有力保障;大学生顺利达到高校的培养目标后,必然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不同岗位上承担自己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建设者个体的廉政情况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整体的廉政情况,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整体的廉政建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的沉淀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铁面无私的包拯、两袖清风的于谦、不怕饮贪泉的吴隐之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廉洁奉公之士,即使到了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同样需要大学生们向古人那样具有廉政意识,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廉政文化。

二、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领域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把廉政教育纳入其中,旨在培育出廉政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廉政意识缺失、廉政素质较低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总体上讲,大学生的廉政教育还存在一下几点问题。其一,廉政意识比较缺乏。“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句俗语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开始怀疑社会的公平性。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廉政是为官者的事,与现在的自己无关从而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其二,不懂得分别是非美丑。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消极现象,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部分大学生对一些社会腐败现象见惯不怪,以悲观的态度对待根除腐败度,甚至对腐败行为心生羡慕。而有的大学生则考试作弊,不思进取。有的大学生为入党、当学生干部走后门、拉关系。这些行为在高校中不难发现,需要对其进行廉政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具体做法

1、增强大学生廉政意识

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增强大学生的廉政意识极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就需要一方面具备廉政意识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廉政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遵纪守法的体现,若芥跃这一要求,则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继续大力创新高校廉政教育的途径

目前高校廉政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得以完成,这是廉政教育的主要战场,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的实效性,采取丰富生动的教育方式进行廉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廉政意识。课堂外依然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廉政教育,如进行主题班会、热点反腐事件评析等。目前的大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青年,通过课堂内外对不良现象的思考与教育,加强其廉政意识。

3、抵制社会腐败现象,营造社会廉政之风

目前的大学生成长与信息化的时代,虽身处校园却了解社会,加强廉政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树立廉政英雄,让大学生有廉政方面学习的楷模。当然也必须正视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继续在各行各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落实社会公众的监督权,以此营造社会的廉政之风,为大学生的廉政教育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2

(一)“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校“教育生态文明”核心目标的内在保障

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教育内外部资源,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优化日常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升教育的科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最终使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不能有效整合高校内外各类工作资源,没有合理构建全员、全程的育人工作机制,没有有效形成、发挥教育合力,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被动地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当前学生所需、所想、所盼,这与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相违背。“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其显著特征是“和谐统一、规范高效”。“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充分把握学生特点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改进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而采取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高校“教育生态文明”核心目标的实现提供内在保障。

(二)“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优化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现实环境的重要

前提“教育生态文明”追求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互促互利、和谐平衡,而不是相互遏制。当前国内外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的恶性渗透,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对社会现象难以形成客观认识。同时,在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多变特征,国内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交融、冲突,虚拟网络中的不良社会思潮、不良社会反应严重侵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破坏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部分大学生因为无形中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表现出极端化、多元化、矛盾化的特征,其人际交往方式、思考问题方式、为人处世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对象、要求和方法都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复杂性、多样性、创新性的特征,因此原有传统型、经验型、事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有效抵御国内外不良思潮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侵蚀,不能充分优化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内外环境。“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探索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思想特点的“生态化”工作方式,用新方法、新载体、新思维主动占领社会思想舆论阵地,净化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子,提升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防护力,真正为实现高校“教育生态文明”提供环境保障。

(三)“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高校教育工作合力的现实需求

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现实需求是以“生态学”的知识理念指引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内各项教育工作“子系统”所处不同层次的内外环境,融合不同教育“子系统”中人、物、信息和途径等各个生态元素,进行整体性的动态协调,促进教育生态环境内诸要素互动循环和优缺互补,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从教育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现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管理、教学、后勤等工作“割裂”。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概念模糊,教育实施者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信息交流不对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不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不强、成效不显著。“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汇聚校内一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生态因素,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学教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外部信息交流,构建高效、和谐、平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二、教育生态文明视域下发展“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确立“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价值:追求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人们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民众生态意识的强弱、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现代社会需要一种契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诉求就是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观,使他们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习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素养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塑造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展开,通过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渠道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方式,积极追求生态文明,促进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教育目标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格方面,引导大学生自觉遵从自然法则,直面环境危机现状;意志方面,引导大学生遵从社会生态道德规范;情感方面,引导大学生热爱、保护大自然,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充实“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教育

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类生态危机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个体,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宣扬生态文明意识、自觉践行生态文明行为。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即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保持生态价值追求,形成自然文明、和谐积极的育人环境。在日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教育、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教育、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将解决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内容,常常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生物存在的内在价值,明确意识到人类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也有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进而以“主人翁”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为准则教育。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要求开发利用不超越自然环境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就社会个体而言,体现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否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能否自觉践行生态行为准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对大学生开展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为规范教育,促使他们的生态行为由被动向主动、由不自觉向自觉、由漠视向积极关注转化。生态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认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生态危机,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的自然观、价值观。因此,应对大学生开展生态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能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构建“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契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

构建体现生态文明思想主旨、适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规律和高校现实教育环境的教育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也是“教育生态文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应在“生态文明”为主体的价值观指导下,在提升生态认知、丰富生态情感和强化生态行为意志方面彰显目标诉求,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形成高度和谐、功能强大的合力系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认知是践行行为方式的知识前提。因此,要有效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方式,就必须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教师在选择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时,要对大学生的生态知识进行扩充,在专业课程、公共课程、选修课程体系中增添生态知识内容;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认知实践,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感知自然、认识自然的实践平台。

其次,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大学生的生态情感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绿色环境的亲和。在构建“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要开展生态警示,通过专家讲座、图片展览等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生态危机进行体验;要积极营造环保氛围,积极宣传环保名人事迹,结合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3

    论文摘要: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学生管理也向形式多样化发展。 

0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这其中就包括正处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认真探索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管理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1 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立场不坚定;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快,但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能理解。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淡漠,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价值观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优先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大学生追求更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且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偏重个人发展。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获取知识只是为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做铺垫。合理的利己主义,逐渐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道德品质缺失,守法护法意识淡薄。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普遍不高,有的缺乏最基本的公德修养。一些学生不肯吃苦,劳动意识淡漠,不以克己、勤俭、吃苦、谦虚等为美德。缺乏自觉主动的劳动意识;毕业择业时眼高手低,没有好待遇的工作不愿意去选择;不想付出得回报。是非观念差、对法律理解肤浅,缺少自我控制。 

1.2 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基本因素 

1.2.1 内在因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阶段,每个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观念的形成是从有意识开始,慢慢的积累而形成的。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观念的产生和性格的养成是一个过程,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可能好动,喜欢交友、聊天、运动等等;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能喜欢一个人学习,不愿与人交往,不善与人沟通,这些性格的养成会使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思维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疾病的产生、表现多数是在大学期间,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个体性格怪癖和思想扭曲综合在一起产生的。而大学生自身控制范围内的如惰性、不上进、意识薄弱等都会让自己的思想状态发生变化。 

1.2.2 外在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精神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当然也不会例外。这其中包括家庭环境、父母言传身教、父母教育方式、传统观念、学校教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等许多社会因素都让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变化。从一个人出生后,有清楚的意识开始,他的思想状态就在不断的变化,一个大学生可能因为父母生活中常伴有不文明的语言,而学会了骂人,而不认为这是不对的;可能会因为自己要好的同学和玩伴喜欢抽烟、打架而跟着去做;可能会因为在电视和网上看到流行歌曲播放,便去追逐潮流而去歌唱,却从不会唱一首革命歌曲;可能会因为父母下岗,生活拮据而感到自卑;可能会因为父母经常打骂自己而产生逆反心里;可能会因为经济上的攀比,而走上违法道路;可能会因为追求时尚,而无心学习,总之这些社会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都会让大学生的思想变得不求上进,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很好的法律意识,而社会环境因素也成为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因素。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摆在了高校管理的面前。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根本和核心,带动其他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加强辅导员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辅导员及教师队伍。政府应努力净化社会环境,高校也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其相互依赖性增强,社会环境的作用显得日益复杂。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都能影响大学生思想变化。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加强网络资源管理、倡导主流文化等,以此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潘锦全.试论青年社会化的制约因素[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通过情感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激发、培养和调控,唤起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交流双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从而培育大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情感交流,离不开情感教育,它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对于促进师生相互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对某一事物、某种观念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和保持大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使得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2.情感教育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强调二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思想交流。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向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拓展。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大学生的前提下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改进交流的方法,掌握与青年大学生交流的艺术,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简单的说教模式在今天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所以,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交往和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情感交流缺失。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很多,有辅导员的日常教育,有教师的教书育人,有社会因素的影响,然而在这些教育因素中我们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在快速增长的大学生群体面前,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师生之间不要说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思想观念引导,连认识都困难。而肩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辅导员本应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本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情感教育方面,然而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滞后、行政性事务不断增加,使得大多数辅导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与大学生们面对面的思想情感交流减少。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缺失。教育者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常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往往会忽视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要,认识不到大学生强烈的主体独立意向。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仅仅是理论灌输,空洞说教,在大学生实际教育过程中缺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缺乏情感的共鸣,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他们消极、失望的情感情绪,也阻碍他们接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教育,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内心高尚的情感世界以及不利于外化为更好的行为习惯。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建议与思考

1.关爱学生,合理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大学生正处在矛盾彷徨期,又正在心理塑造阶段,最渴望与人倾诉、受到人们的关怀、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大学生密切交往的老师,要以情感为基础,尊重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严谨的作风感染熏陶学生,要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关怀。辅导员与大学生们朝夕相处,日常应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情感上的迷茫,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上引导与内化,注重他们的心理引导与疏导,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竞争观念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2.尊重学生情感需要,突出教育针对性和时代性。大学生情感教育一定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入手,今天的大学生在知识渴求、消费观念、个性发展、尊重需要都有别于以前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研究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善于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重视情感教育,根据大学生多元化的需要,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向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利用舆论宣传手段,不失时机的赞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5

关键词:爱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索

菏泽学院美术系2007级设计本科班在年级辅导员和班委的倡议下,同年10月以班委为核心开展了一项公益基金活动,成立“壹圆・希望助学联盟”,以班内成员每人每月拿出一元钱的方式投入到公益基金中,并成功资助安徽省临泉县庙岔镇的失学儿童――范秀美同学等7名同学至今,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该活动在系领导的支持下,全系内高调推广,面向全系实施助学计划,并计划面向全校、全社会广泛发动,以此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失学儿童,培养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锤炼品质,纯洁人性,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探索和尝试。

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谈谈关于此项活动带来的思考:

一、助学联盟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美术系大部分学生是90后的一代,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缺乏传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和对生活的体验,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观念淡薄。但是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自我意识强,知识面广,更加追求民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新事物认识了解的渴望,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参与并在参与中充分展现自己。因此,系里因势利导,遵循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教育的规律,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动员全系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中达到科学育人的目标,把做好助学联盟的指导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来抓,作为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助学联盟计划的思想基础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后天的生长环境对它产生的影响,才有了善恶之分。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本身就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有这样的基础,我们应当继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坚持以“爱”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切入点,积极地加以引导,科学地进行教育,以爱心育人,培养学生用爱心回报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助学联盟的具体实施

1、以班委、学生会入手,充分发挥朋辈指导作用。

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支柱,是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左膀右臂,是学生先进的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其他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模范的带头作用,以此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本工程从选题到发动,再到具体实施,都由学生干部在征得领导老师的意见后自发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干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了服务和奉献的理念,又使自身从中体会到了快乐,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树立了典范。

2、以整体培养为主,个体教育为辅,进行集体教育。

善于利用集体而又正确结合个体加以教育引导,是一个高校老师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每个学生工作者分内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在集体中发现学生一点一滴的奉献行为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通过演讲、观看DV片、签名等形式,以集体的感召力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对个别思想不激进的同学加强个体辅导,通过谈心,了解心理、思想和家庭背景状况,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3、以感恩教育结合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只是停留在说教上,更应该注重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结合。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另一方面组织好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情实感。在助学联盟这项活动中,我们号召学生“省出一元钱,献出一份爱心,付出一份真情,收获一份快乐”。同时,受助学生的感恩之情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从别人对自己的感恩之中得到启示,体会到爱心奉献的重要和崇高。正是用这样的“小爱”把感恩社会与科学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奉献一片爱心,成就一个梦想成为助学联盟最终的育人目标。

4、以实地考察获得真实资料,紧贴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感化学生的心灵。

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可塑性、形象思维能力强。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实践性和渗透性。把抽象的政治理论变成具象的知识、形象真实的材料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去感知、感悟、理解,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信息多而且复杂,简单的说教作用捉襟见肘,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就不能泛泛的空讲道理。比如向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如果专讲施与伟大、奉献高尚,我们要无私的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学生只知道爱,而不知为什么爱,为什么奉献,怎样爱,怎样奉献,而通过真实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件和案例,恰如其分地剖析案例的实质,揭示爱心奉献的内涵和意义,教育效果就要好得多。

这项活动中我们组织同学们与被资助的失学儿童建立档案关系和通讯联系,以生动、感人的资料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的不易,才能触及心灵深处并引起共鸣,从而取得活动的成功。通过思想教育的这种实践性,使学生的心灵和思维得到真正的净化和升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朗,世界性的技术变革带动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高校的教育也在进行与时俱进的变化。这是我国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背景,能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关系到大学生对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并将这些思想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有助于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结合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认真分析研究,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大学生思想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次的教育改革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强大作用,并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但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在丰富我国文化的同时,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流入,这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冲击,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代环境,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根据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点:(1)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完全落实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在高校的各个系统教学中,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组织,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化、单一化,没有形成上下畅通、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2]。(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只是在教师指导的方向上进行发展,没有形成一个自我识别文化思潮的能力,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3)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建设欠缺,再加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水平低下、职业认可率较低、教学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等问题出现,造成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进展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3]。(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缺乏联系,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教育存在差异。

新时期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够看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认的政策、路线、方针,在一定方向上做到思想政治的一致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社会现象的能力[4]。(2)在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将理想和信念向社会实践中靠拢了,虽然还存在一种迷茫朦胧的状态中。另外,大学生关注个人发展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所下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更注重事情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这主要是受社会上功利性的影响。(3)社会经济的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促使大学生开始转变自己的求职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长久发展,这使得大学生求知欲望有很大的提高,便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理论。(4)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平台,他们开始关注一些敏感的话题,并且看法集中,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的不稳定。(5)社会的多元化,让大学生容易失去自己的方向,感到思想空虚、偏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所下降,校园开始出现“恋爱族”、“月光族”、“急嫁族”。(6)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他们否认“崇洋”,但对西方的节日却是趋之若鹜。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形成的原因

对大学生思想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外部原因

(1)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各行各业充满竞争,让大学生感到一种紧迫感,渴望自己变得独立自强,促进大学生拼搏精神和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养成。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负面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如受到“一切向钱看”、“提前消费”、“富二代”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心理出现不平衡,把钱当成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

摘要: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都是由广播的传播方式或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传播规律决定的。它们之间形成递进式的联系,即适应声音传播规律、适应线性传播需要、适应听众接收状态;而体现特点的具体要求也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务必要它们联系起来理解,甚至可以把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特点的三个层次。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才能更好调动各种编辑手段为实现预期的传播目标服务。

关键词:新闻编辑;传播方式;稿件编辑;辞章修饰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48-01 一、二十一世纪的新闻编辑环境

社会变革加剧使新闻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广播电台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栏目也在不断增加。广播电台的听众出现了不断“细分”的趋势,而且社会转达型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编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新闻技术工作与党和人民对新闻事业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新闻机构不断发展的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就拿1991年海湾战争来说吧,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面通信设施全打烂了,西方记者利用便携式卫星地面站,人走到哪里,“朝天锅”就架到哪里,消息就在那里发往世界各地,而我们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采写的消息,却苦于没有先进的通信手段,无法及时地播发出去。在某些事件中,西方记者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抢先播发东拼西凑的“镜头”,制造先入为主的假象,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事后我们用多少次正面宣传都无法加以彻底消除的;西方国家利用他们掌握的技术优势,使他们广播电视在全球覆盖率大大超过了我们,以达到控制世界舆论的目的。

当前,现代科技发展使新闻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我国广播电台已经告别“发射机”的历史,走入“卫星”的时代。现代科技不但改善了编辑工作条件,还使广播电视编辑能够更好地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并使编辑工作流程更加合理、高效。现代科技还推动了广播编辑业务的改进,带动了广播质量的提高和形象的改观。

1.适应听众接收状态。

广播听众在稍纵即逝、不能局部选择的条件下收听,多数处于被动的半接收状态。这与电视观众基本相同,与报纸读者则有很大区别。如果说媒体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受众的接收方式和接收状态,那么后者也必然反过来制约包括编辑工作在内的媒介日常运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应听众的接收状态,既是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目标,也是他的重要工作特点。

积极地适应听众的接收状态,关键在于牢固地确立听众观念,时时处处为听众着想,千方百计为听众创造便于收听、易于理解的条件。体现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善于针对多数听众的收听状态,采取相应的编辑措施,让听众能够享有一定的选择权,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收听状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求在稿件编辑中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便于说和听的要求,精心选择、锤炼语言,善于运用观众熟悉、一听就懂的语言表达新闻内容,切忌万隆辞藻,故弄玄虚。

其二,认真筛选,恰当运用音响,力求音响既富于特点和表现力,又用得恰到好处,同时注意交代音响的背景(如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声源),按照协调一致的原则处理好音响与叙述语言的关系。

其三,稿件要求短小精悍,坚决杜绝空话、套话等繁言赘语,以真实、确切、精彩的新闻事实吸引听众进入专注收听状态。

其四,按适合听觉习惯的方式处理稿件,如叙事多用顺叙,少用或不用倒叙、插叙及电影剧作中描述正在进行的时间时,插入追叙在此之前发生过的时间的闪回手法等,结构多用单线,少用不用多线条交叉的结构方式。

其五,编辑在修改稿件时运用增补手法,所补充的内容一定要有确实可靠的根据,也就是要有充分的可以信赖的资料。对这种资料的要求,一要有权威性,二要最新的,三要直接的而非转抄来的。其次,对稿件的增补应尽量尊得作者的同意,使他们了解增补的情况与具体内容。

其六,调整结构。新闻稿件如果主题要有改动,或者主题需要进一步突出,结构的层次就需要有所调整,内容安排要有所变化。改变结构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主题,并使新闻稿清晰有条理,脉络分明,又有波澜。调整结构要特别注意直播不同体裁结构的特殊要求。

2.适应线性传播的需要

体现这一特点,除了上面所说的尽量按单线结构和顺序收发处理稿件外,关键在于在节目编辑中,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其一,精心选择头条,同时认真为头条选择和撰写配套稿件,借以发挥头条带动整个节目,引导收听的内容。

其二,合理协调口播新闻稿、录音报道的比例和播出位置,后者再现现场能力强,但不易精练,在一次节目中数量不宜太多,安排不宜太集中,制作则应力求精致。

其三,在播出时间较长的节目中,除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报道放在头条之外,适当运用西方节目编辑常用的“峰谷”编排手法,即把比较重要和富于吸引力的报道适当分散在同一节目的不同时间段落里,然后以它们为中心按重要性或吸引力递减原则配置相应稿件,形成若干类似高峰、低谷的播出单元。这种编排有利于形成若干收听高潮,让整个节目波澜迭起,保持对于观众的持续吸引力。

其四,合理设置栏目,精心处理栏目与本次节目其他内容的横向关系,力求既保持栏目的风格特点,又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上主要针对新闻节目而言,但也适合多稿组合新闻性专题节目和新闻性杂志节目。

三、结语

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新闻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广播电台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内部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电子新闻媒介也迅速崛起,2000多家广播电台、3000多家电视台成为相互竞争对手。正在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也对广播电台造成压力,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要不断寻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之,广播电视编辑只有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做一个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7

(一)转变对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认识。高校大学生要想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那么就需要选摒弃那种狭隘的美育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育观”。结合马克思主要美学思想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美育观念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育教育不但要重视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要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对象有很多,涵盖了艺术、教育、人性等方面。高校把美育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美育”思想有更多的认识,并积极进行宣传。加强大学生对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新认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素养。另外,还应该美育制度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法律法规来完善社会主义美育教育制度,修改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拓展美育教育内容,是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各级教育部门也要更新美育教育理念,制定专门的没有工作制度,对高校的美育教育工作进行规范。有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育教育,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美育教育,要健全美育教育制度,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认真指导高校的没有教育实践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把美育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坚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育教育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根据美育思想及德育理念来加强大学生的美育认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完美结合。具体来说,首先,坚持思想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为主要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社会主要美育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要对美育的理论阐述十分重要,这种唯物主义的美育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去全面了解马克思主要美育理论,了解唯物主义美育发展观,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方向。美育思想的原则具体表现在审美形象方面,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作为审美对象,在实践中把握美育思想原则,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大有裨益。其次,坚持心灵与行为美的统一原则。大学生的形象美主要体现在心灵与行为上,美育教育是根据美育思想将大学生塑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质量良好的社会人,将大学生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起来进行美育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做到知行如一。将美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感性的方式来表现。教育大学生不断注重自身的心灵美和行为美的修养,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美育教育才能真正对大学生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坚持理论实践统一原则。美育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把思想政治理论通过简易的生活实例表现出来,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角度来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美育实践教育,其意义重大。

(三)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文化建设。以美育教育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大力支持。美作为文化载体在高校的美育教育中作用很大,它可以让大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思想,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他们积极面对学习、生活。要想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美育文化,就应该以美立德,强化高校办学理念,弘扬高校校风学风。高校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党文化为基础理念,发展多样化的文化环境。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党的先进文化的指导,党的先进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校园美育文化的积极发展,让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面对现实,努力克服人生道路中的艰难困苦。在校园美育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园景观和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审美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收到校园环境氛围的影响,美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环境保护中形成健康的思想。高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进行校园美的文化建设,从高校发展大局出发,营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个性及情操方面得到熏陶。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校园美育文化,积极弘扬优秀的历史传统。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的魅力。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高校要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美”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对美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

(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美的修养。高校的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尽职尽责地付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信念、人格修养无形地影响着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及知识理论素养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很大影响,只有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针,并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大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理论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要做一个有德的教师,就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与品德,以人格魅力去教育大学生求知务实、向善向美。给予学生积极的道德影响,让他们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把自己塑造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结合美育思想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博爱精神。

二、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81-01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素质现状和人际关系紧张、挫折处理能力低下、合作意识欠缺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的现状

作为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概念,素质指的是学生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具体体现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一)严重的诚信缺失。诚信是由相互统一的“诚”和“信”构成。“诚”即诚实,真实无欺,不欺人也不自欺;“信”即守信,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机会的增多,诚信变得越发匮乏,直至大学阶段达到了诚实的最低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利益上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助学贷款申请上的不诚实和贷款偿还的不守信。二是,学习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大学中许多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学术违纪现象,如弄虚作假(研究过程造假、研究结果造假、学历履历造假),剽窃他人成果等等,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三是,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虚假的求职材料、伪造的工作经验、虚夸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工作中的单方面随意毁约和不信守承诺等等。

(二)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够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壮的身体之中的人,他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健康的情绪、轻松开朗的心情、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自信心。然而根据抽样调查统计,有20.30%的大学生患有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方面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周遭是剧烈转型的社会、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加上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诞生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人、体谅人,在与人交往中,忍让力和包容度不够,遇到困难、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过激的举动和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职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指导,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文明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主要灌输思想、形成意识、塑造人格、指导行为,这些内容正切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完备的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正确的道德情感及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等,可以说,思想政治教学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教育职能,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我们可以得知,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使命就是要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以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学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素质的相关举措

(一)教师意识及素质的自我提升。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将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自身的一个重要使命,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以培养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学的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遗余力地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还应提升自身的知识功底及人文素养,使自身的言行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和气质修养等人格力量去能感染并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教育者,学生生活的良师益友,以及道路上的引路人,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外界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消极腐败等等不良现象的存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日渐薄弱,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公平及正义的优良传统得不到弘扬及维护,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违背了大学育人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专题活动,采取经验分享、小组辩论、组织诚信人物先进事迹报告,讲故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看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有所触动及警示,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效果。

(三)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包括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独立性、抗挫折能力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大学生未来在现实环境中实现理想,进而成才的必备条件。教师可通过讲述诸如刘翔、影响力较大的楷模或民族英雄的事迹,增强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还可以激起大学生报效祖国、强健民族的爱国情感。采取专题讲座方法,就学生们关心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大事,组织话题集中的专题讲座,实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说服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志愿者爱心活动、国学传播系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独立性及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服务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日”,邀请专业人士做报告,培养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布置学生自学阅读,完成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增强自我提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9

共识管理与其它管理方式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将整个管理过程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它更加注重对思想层面的管理。而其它管理方式大多针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适当的管理调整。共识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工作的前期、中期、后期充分贯彻人文主义理念,让参与该项工作的的每一人员都拥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民利,通过集体决议的方式确保整个集体的利益和目标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工时管理并不是指针对某一环节和某一事项的共识,它是指在工作进行的全部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的精神,让每一个群体成员都参与到组织决策的过程中来。因此,共识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持续性特点以高度的民主性特点。高校的公示管理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高校领导层方面,对学校的工作目的,教学方法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达成共识。二是教育教学人员与学生之间,针对专业文化培养,课外文娱生活等方面达成共识。

2影响共识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推行的因素

通过上一部分的论述可以得知,共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思想上的统一。然而,共识管理的理念虽好,在具体的推行过程红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社会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想领域的主流,对民主理念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更加注重追求自我,强调自身的感受。很多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为此,他们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共识管理相互结合,这也就形成了共识教育的新方法。但是,大学生强烈的自我认知既是这种教育方法的促成因素,也是其阻碍因素。我国是一个地域大国,大学生大多来自祖国的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待人处事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万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角度的不同导致他们在看待某一问题时,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此,想要达成某一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共识是比较困难的。此外,目前我国高校的共识管理主要集中于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教学事业中的共识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目前高校教师通常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政治教育问题当中,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偏于理性,有些偏于感性。经过讨论之后,双方的观点依旧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3在共识管理中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因

3.1目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首先,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过于繁杂,非政治类专业的学生通常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述、邓小平理论等多项课程。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还要掌握更多的思政理念。但是,这些课本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枯燥难以理解,缺乏吸引力。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逃课、缺勤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应对最终的专业水平测试,学生们通常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使政治教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其次,大部分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的意识。填鸭式讲解和灌输通常会让大学生在课堂中昏昏欲睡。最后,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加注重使用网络来了解时事信息。而目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缺乏创新,课堂教学、班会、讲座等传统的传播路径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进行良好的配合。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3.2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支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他们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对我国的民生国情进行更加明确的了解。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含量,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3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

学生思想的独特性。当代的大学生已经进入到完全的90后时代。他们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长大。父母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优渥的生活环境和更加充实的物质条件。这导致了他们既拥有追求自我的普遍共性,又有鲜明的独立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和学习方式。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目的的特殊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素质教育成为了党建社会发展的主流。高校思政教育如今更加注重与其它学科专业的相互结合,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的发展,当今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其它学科学习的促进性作用。

3.4共识管理的先进性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共识教育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却具有其不具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共识教育的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这种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高效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和解放,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共识教育运用集体决策的方式独处最终的结论。这样一来,虽然某些方面可能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双方或者多方,可以对其它的建议拥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拓宽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同看法的容忍能力,对他们的品格起一定的塑造作用。

4将共识管理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将共识管理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得到良好的解决。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认共识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先进性。下面,笔者将以共识管理为理论基础,提出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相关建议。

4.1前期共识管理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效果,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因此,共识教育的前期,要让学校的领导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共识。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对各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提出了详细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校方应该立足于国家的相关政策,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4.2中期共识管理工作

这一期间的共识管理工作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该过程的重点工作内容为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首先,现如今国家和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知识并非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当代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获取知识,他们在这一方面达成了普遍共识。所以,各高校一定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进行改革,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行更加具体化的了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一味说教则是更不可取的。比如,高校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成一定的共识,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用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针对某一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来,在谈论之后,由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分别阐释他们的核心观点,讲述各自的道理,先让他们对彼此得到观点有一定的掌握,最后,由老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回复讲解,找出其中的共性,并给出正确的观点。让学生对这一话题所探讨的内容能够做到求同存异,达成高度的共识。其次,高校应该开设自己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因为当代大学生更加习惯使用网络。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中,不仅可以与学校相关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推送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或是故事。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必须对学生的网络使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沉迷其中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举例来说,目前部分高校在微博中申请了该校的公众账号,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言论自由的权利,提出一写具有针对性的观点,并对学校的一些教育安排,或是对社会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最后,校方应该加强大学生对于思想整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共识。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的只是辅助手段,学生的积极配合才是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政治教师和各个专业的辅导员应该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

4.3后期共识管理工作

后期共识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举例来说,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学校可以构建全新的校园文化理念,比如进行校园道德之星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或是爱国主义情怀的电影,展开校园文明周活动等等。此外,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监督,比如可以不定时听课,检验其是否在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

5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0

老师们,同学们: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院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五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

2004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16号文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关心大学生,研究大学生,要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分层次、分阶段确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一)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坚持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教育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从基础做起,要从自身做起,要从日常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勤劳、朴实、谦和、善良"的道德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尊老爱幼、互相合作、爱护公物、热爱劳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做人信条;"勇于竞争、善于实践、拼搏进取、不畏挫折、艰苦创业、自强自立"的社会能力。要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演讲、征文等各种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长大学生的人生认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人生水准。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我们要认真制定与执行大学生文明公约,积极倡导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通过开展道德实践与道德监督活动,提倡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逐步做到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管理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要切实做到向不文明言行告别;向陋习告别;向歪风邪气告别。要建设地面无杂物;墙壁无污痕、桌椅无刻画、公物无损坏、水电无浪费、卫生无死角的整洁校园。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诸多思想问题均与心理健康有关,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结合。学院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克服困难、承受挫折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院要适时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及时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文艺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专题报告、讲座、演讲、知识竞赛、书画展、摄影展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五)加强大学生网络传播教育。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影响力,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条件。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要精心策划和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大学生愿看、想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要把网页办成政治宣传、师生理论学习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要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同时,要有专人负责网络管理,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过滤,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工作网络体系。严密的组织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运行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建立与完善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适应的高效、有序的组织网络以及敬业、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院要建立以党总支书记总负责,以行政手段为保障;以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与家庭、社会齐心协力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网络。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教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特殊的效果。每学期初,学校及教学单位要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与组织教学能力。教师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密切结合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启发式、参与式和专题讨论、典型示范等生动的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与凝聚力。

(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育人先育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大学生的认同程度。学院要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工作。要教育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建设,要用高尚的品德感召人,用渊博的知识点拨人。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心悦行从。学院还将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以克服教师懒散松懈、不思进取等弊端,提高教师自律意识,促进良好的师德形象建设。

(四)全面加强学生党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和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的建设,是切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一要加大学生党建工作力度。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让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及时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要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积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二要加强共青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任务。要办好业余团校,切实搞好团员的发展工作。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三要加强学生会的建设。要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切实将社会实践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