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樱花的句子十篇

时间:2023-03-14 22:54:23

描写樱花的句子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1

1、春天最喜欢的花是樱花。常常在一夜之间,迅猛地开放。突如其来,势不可挡。然后在风中坠落。没有任何留恋。日本人称之为花吹雪。

2、淡淡的月光如从天泻下的水银,肆无忌惮地拥抱着艳艳的樱花,分明是它用过了力,凄艳地还在淌着鲜血。

3、黄昏时散步,经过那一片樱花树林,看见粉白的花瓣还是不断地在飘扬。突然想到,这是最尽情的花朵。因为它早死。就象某些一夜的爱情。没有机会变坏。所以留下一生的回想。也许悲凉。却是美的。4、扑鼻全是你的气味。明明沉沦窒息即将致死,我也懒得出气。这是王菲的原谅自己。我喜欢这种激烈的感情。越激烈的东西越是冷酷。()因为已经无路可走。放肆。纵容。自私。疯狂。只有沉沦和堕落过,才知道自己付出的是什么。经典语句

5、樱花开的时候我想起你,想你没有原因,也没有理由。突然间的,坐在车上,茫然的看着车窗外的风景,然后,就想起你。

6、樱花开了,大街上一树一树的,而我,是今天才知道这是樱花。我是花盲,我不否认。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2

1、美丽的樱花,有雪白的、粉红的,在微风中,时而相拥;时而在低声吟唱;时而又低头窃窃私语;时而又昂头哈哈大笑,这美丽的情景,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他们在观赏的同时,不停的拿出手机、相机拍照,摆出各种poss,把这开心又美丽的镜头留下美好回忆!

2、记得第一次见到樱花开,一场春雨如约而至,将花瓣雨打风吹去。花期只有一周多,如此短暂,又如此绚烂。古人说: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那些在春水中漂流的樱花,随着流逝渐渐被污淖陷渠沟。可惜,世间本无林黛玉,何处寻觅葬花人。花谢花飞飞满天,纵使有葬花的心,也实在不敢卖弄葬花的矫情了。

3、我走近樱花,迎面扑来了阵阵清香。据说樱花是色、香都很淡的花,但是一旦盛开,则较桃花更艳,较梅花更芳醇。我闻着花香,细细的欣赏起樱花来。樱花有五片花瓣,每片花瓣都白白的,隐隐约约还能透出一丝粉红色来。看一朵,有独特的美;看一树,有开放的美。花朵烂漫似天霞,花香四溢天涯。樱花有着令人佩服的勤勉、热枕、刚毅、执着的独特风格。再往近处一看,它们一簇一簇的群放,一簇一簇的花儿散发出的清香更是令人着迷。花儿们就像是一群群可爱的娃娃,争先恐后的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风采!

4、瞧那樱花,正开得轰轰烈烈。它们是一种叫不上名字来的樱花树:有的是浅粉红色的,像一个个害羞的红脸颊;有的枝头上是又红又白的,好似一树的桃花;有的是一树的白色,它们都像是得了病似的,脸色苍白。樱花千姿百态,圣洁如百合,清纯于荷花,绚烂于向日葵,娇艳于玫瑰。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樱花美得无奈,美得张扬,美得超凡脱俗。()人们把沉鱼落雁、闭目羞花献给了四位美女(貂禅、杨玉环、西施、王昭君),而我却更愿意将它献给眼前的繁花,这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樱花!

5、在道路的两侧栽种的就是美丽的樱花了。有两种品种,一种是二月份早开的,是复瓣的大红色的樱花,我们到时,还能零星地看上一些。而此时花枝招展笑靥甜美的粉色樱花,却是我们常在画片中看到的,我站在树下,仔细地端详着,欣赏着,觉得怎么看都像挑花。我不知道桃花与樱花有没有什么因缘关系,但她们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地难以分辨。当然,只要认真观察,会发现它们的枝干是不一样的,桃花的树干着色更深更亮。据介绍,这儿的樱花有一万多株。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3

1、一个人站在樱花树下,抬头、凝望。忽然看到花瓣漫天飞舞,还伴随着什么东西碎掉的声音。

2、曾有人告诉我,樱花最美的时候,不是开得如火如荼时,而是即将死去,那一朵花细碎的花瓣凋零在空中,纷纷扬扬。

3、我隐约听到星旧苍凉而悲怆的歌唱回荡在高高的苍穹上,无数的飞鸟聚拢又散开,樱花如同伤逝一样,残忍地降临。

4、再见樱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珞珈山也就显得格外的空灵。

5、韵华,那片我们不期而遇的樱树林,如今,又是细雨蒙蒙。雨谢樱花,凋落的不只是眼泪。花瓣纷纷繁繁,默默地随风飘散,淹没的也不仅是迷茫的眼睛,还有被淋得湿淋淋的心情。久久的,人也僵硬地枯木一样站在那里。

6、侧畔的樱花树或立或倾的立在纷繁细碎的花瓣中,风划过枝头带下一群飞舞着的飘散着的转瞬即逝的粉雨,可惜,可惜,这么美的景象,以前身旁的你,早已散落天涯,就如同被风扬起的花瓣,不知去向也无所踪。

7、不知不觉已到了深秋的季节,凉风吹过,漫天飞舞的是樱之精灵,空气里散发着只属于她的迷人香气。不知觉地沉溺于其中。

8、樱花花瓣美丽纯洁,层层花瓣就像一个个夹心小面包。在花瓣中间,花蕊像一朵朵太阳花,迎风招展,婀娜多姿。花瓣边缘是一群小点围在一起,显得丰富愉快。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像翡翠吧,它又那么玉琢冰雕;说它像宝玉吧,它又显得那么柔嫩而富有弹性。薄如纸的花瓣,好像轻轻一捏,就能释放出充足的水分。花瓣的花蕊约有一寸长,好像一朵灿烂的太阳花迎风招展,似乎在显示它的婀娜多姿。

9、伏在地上与樱花亲吻,我听到了她哭泣的声音,我的眼泪也不自觉的滑下,落满了花瓣。

10、四五月份是樱花盛开的季节。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排排的樱花。()一团团,一簇簇,淡粉,深粉,乳白……令人目不暇思。走近一瞧,那樱花正在不停地嬉戏、吵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然而,它们可知道,是自己把春天的一束束阳光播撒在了人们心田?

11、樱花随四月悄悄走来,你却渐行渐远。冷风把熟悉的面容,吹成一阵漩状波纹,四方散去。心也随蒙蒙雨雾里飘落的花瓣,洒一怀惆怅。

12、雨中的樱花,却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宁静成一种深刻的纪念,是的,在珞珈山的日子,当是我们最幸运的时光,心怀最纯洁的愿望,……寂寞与悲伤汇成的旋律,是樱花的羽翼。

13、我记忆中你温柔的笑容背后是樱花般坠落的凄美。

14、片片凋零的樱花是我心碎的守望。

15、如霏雪般,婉转而下,黛粉的花瓣遍布着整片天。花虽落,香犹在,逸逸地被旅人嗅入,沁人心脾。花,与彩色的蝶儿们一起,窈舞青春。

16、樱花开花的反差很小,但在同一棵树上,也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在树枝上显得与众不同,又似乎对与外界有种说不出的恐惧感;有的刚刚绽放,粉嫩的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但依旧惹人喜爱;而正热热闹闹开放着的樱花呢,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丰富饱满的快乐天堂,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又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挺立枝头,摇摇摆摆,却显得生机勃勃,又是那样婀娜多姿。

17、窗子外边樱花缓缓飘远,带走了谁的思念?

18、衬托着樱花的绿叶在一旁随风飘荡,静静地观赏着这一优美的风景画。绿叶上面的条纹层层叠叠,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好似一根根细长的龙须面在上面荡漾。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4

摘要:樱花以它虽然短暂但绚丽的生命,以及生命结束时的宁静和素洁,自古以来就被日本人所钟爱,日本的樱花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日文化虽同根同源,但却也有差异种种,但从“花”来看,就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唐诗鉴赏辞典》、《古今和歌集》和《万叶集》中出现频率很高花,从不同的时代侧面,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樱花 桃花 梨花 梅花 花文化

东方文化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美感。中日两国对于风华雪月一类自然景色的描写具有东方所共有的美学观赏方法。正因如此,白居易的“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的诗句。即使是东邻国的日本 也能获得内心 的共鸣。雪月花一类唐诗中的语言在平安时代被日本人吸收,引进。到了室町和江户时代,已经完全渗入日本文化之中。中日文化的这种亲缘关系体现了两国文化之间有很多共通的根源。同时,这也是两国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

但是,就像中国南方的蜜桔生在北方则不叫蜜桔一样。中国古代诗人所赞美的“雪月花”到了日本,实际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理解这一点,可以说对研究中日两国文化是非常有益的。

无论是唐诗,还是和歌,在以“学”“月”“花”为主题的作品中,描写“花”的语言占大多数。为了比较,比较,笔者以上海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词典》及日本小学馆出版的《古今和歌集》为参考,大略参阅了一下“花诗”和“花歌”。

根据查阅的结果,唐诗中使用最多的五种花是花(不指特定对象),桃花,落花,梅花(杨花,杏花,梅花并列第四),。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在唐诗中是最少被歌咏的。

被当作特定对象的花中“桃花”居于首位,如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映照在桃花下娴静少女的身姿,若隐若现,淡然之中而又细腻深厚的情感,风景依旧而佳人不再的寂寞,无法用笔端描绘的意境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与此相对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政治改革派的刘禹锡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借“桃花”来批判京都的一些政治家: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桃花》——刘禹锡

但是,刘禹锡因为这首诗惊恐了皇帝而被降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得势返京,写下了豪壮气概的新七言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何处归,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唐诗中“桃花”的这种歌咏方式在和歌中大概是不存在的。因为“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所以,在汉语中有很多关于“桃”的词汇。比如“桃印,桃梗,桃唇,桃花酒,桃花运”等等。这些词汇从侧面反映了桃花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古今和歌集》中使用最多的五种花是:花(没有特定对象的花),樱花,梅花,女郎花,。唐诗中脍炙人口的桃花在和歌中时不存在的。特别要指明一点是和歌中没有特定对象的花多是指樱花。例如:

駒並めていざ見にゆかむふるさとは雪とにみこそ花はちるらめ。——(春歌下)

山たかみ常にあらしにふく里はにおひもあへず花ぞちりける。——(物名)

正因为樱花在各种花中艳压群芳,鹤立鸡群的地位。日本古人曾这样断言“在我国,不说樱花而叫花,就如洛阳的牡丹,蜀地的海棠,之所以成为花王,是因为它的独特与珍贵。”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像《樱花》这种歌中“樱花飘落”这样的歌咏方式占半数以上,但描写樱花盛开的和歌只占百分之十三。从这点可以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及审美观念的特点。

残りなくちるぞめでたき桜花有りて世の中はての憂ければ。——(春歌下)

这首和歌明确的把“繁华落尽而喜”的樱花作为世上最崇高的美德的象征。同桃花一样,在日本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的樱花也有相当大规模的词汇群,如:桜雨、桜かい、桜狩、桜川、桜魚、桜餅、桜吹雪、桜山など。

作为一个词汇群,其发达程度可以与桃花媲美。“花”所体现的中日文化差异不只是桃花和樱花。在中国作为高雅清秀代表的梨花也一样。在唐诗中,梨花作为一种相当重要的素材,被很多诗人引用过,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等。

白居易形容绝世美女杨贵妃容态的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中日两国人都熟悉的千古名句。早在平安时代,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就对这首诗做了相当透彻的评价,大致的意思是:在日本,梨花被看作是卑贱不详之物。因此,即使很简单形象也绝不会用在诗歌中。但是在中国它却是高雅清秀的象征。所以“梨花一枝春带雨”形象的描绘了杨贵妃见到皇帝派来的侍从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而惹人怜爱的美。尽管如此,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日本人不喜欢梨花有一点是因为发音的缘故,因为“梨”和“无”的日语发音相同,罗马字表示也相同。

除此之外,虽然两国都有以雪喻花,以花喻雪的习惯,仔细比较的话,差别也很明显。唐诗中经常用雪来比喻梅花,杨絮,柳絮,,杏花和荞麦花,而和歌中常用来比喻白梅,樱花。以花喻雪时,唐诗中常用梨花,柳絮等,而和歌中无特指的花居多。

最后,虽然有点画蛇添足,但还是想强调一下,日本花王的宝座最终未必是属于樱花的。《大和本草》中指出“日本古时把梅花统称为花。中世以后才把樱花统称为花。在日本赏花首先要了解这一点。”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代在其著作《玉胜间》指出直到《古今和歌集》也没有把樱花统称为花的例子。

《万叶集》时代,日本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梅花称为“花魁”“花中之王”,只要是庭院就一定要种梅花。1254年问世的《古今著文集》记载了当时的名人有关于花魁是梅花还是樱花的激烈争论。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梅花的地位为什么会被樱花所取代。樱花同梅花一样品种繁多,但大部分人是以采摘梅的果实为目的,以观赏为目的的人很少。而种樱花的人多是以赏花为目的。因此古人以梅花为花王,而近代人们则以樱花为花王。从《古今和歌集》中也能了解到,学者对此各持己见。而在植物书籍《草木六部耕植法》有这样一首和歌:

花の香を風のたよりにたくえてぞ鶯そふしるべにはやる。——紀友則(春上十三)

这里很明确的是在赞美梅花而不是樱花。花期随季节而变,花王随历史而变。从日本的花王从梅花变成樱花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日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中所残留的足迹。它让我们感受到永远繁荣茂盛的文化之树,永不凋零的文化之花的继承和发展。这些作为文化宝藏的历史年轮给予正在研究中日文化的我们以启发和灵感。(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铁桥 《中日文化意识比较研究》p22-25

[2]金星 《日本人的樱花文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文学,2008年第10期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5

关键词:《细雪》、日本传统美;自然美;艺术美;女性美

中国分类号:I106

“耽美”的含义是思考美是最有价值的,寻求美。唯美主义就是摒弃道德功利性的美的享受。日本耽美派作家反对风靡文坛平板无味的自然主义,极力逃离现实人生的泥淖,赞美风韵女人肉体生命的律动,将颓废享乐作为精神逃亡的宿营地。借助官能打开精神桎梏,宣称恋爱和官能欢乐是人生目的。以绚丽的幻想美官能美反驳文坛、灰暗、无技巧、平板的自然主义文学。作为其代表作家之一的谷崎润一郎在前期就是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者和描写现代社会风俗的高手,然而在发表了《痴人的爱》之后他便告别了“恶魔主义”。昭和时期,关东发生大地震,他在关西避难时被当地的风土人情吸引。他敏锐的发现了关西特有的日本古典美,激起了他内心的“美意识的回归”。于是他开始着力将日本古典的艺能和纯日本的东西融入到他的美学概念里去,寻找他“心中的故乡的文学”。因此,后期的谷崎文风转向日本传统美,从而便有了后期代表作《细雪》这部小说。小说将人物的刻画与日本传统的风物人情细腻的描绘巧妙结合,被认为是现代版的《 源氏物语》。下面将从《细雪》这部小说出发,从三个方面来对谷崎润一郎中后期回归日本传统美唯美主义文学思想进行探讨。

一、 回归日本传统自然美

在《细雪》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赏樱花,其中最为明显的场景便是开场的京都赏樱。在小说上卷第十九节中樱花时节人山人海的京都,人们盛装打扮赏花留影,将樱花这一极具日本传统美代表性的物象做了强调。莳冈家姐妹来到平安神宫,心中感到不安和兴奋,给予人极大地想象空间来呈现樱花之美。当抱着这样的心情踏进门槛时,看到西方天空一片红云,发出赞叹。看到盛开的红垂樱时,喜上眉梢。谷崎从人物对它的等待和期望的心情,以及见到后的赞叹来展示日本国花―樱花之美。

在小说上卷第二十三节中,雪子随鹤子一家搬去东京之后,幸子一家赏月想念雪子。一家人磨着磨,摊开信纸,写和歌,写俳句,做水墨画、将信寄给雪子表达思念。雪子独自一人伫立窗前观看天上的圆月,静静的夜里看着天上的月亮,又是另一种安静的古典韵味。无论是赏月传达的思绪还是赏月写下的俳句、和歌,都是谷崎想要赞美的古典美。雅致含蓄的传达方式是富于风雅情趣生活的体现,更是日本传统美的展现。

在《细雪》中还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和富有诗意的、独具日本式的情趣美,比如捕萤场景。在周围残留的最后一点光辉不断地溶人墨一般浓的暗夜的微妙的时刻,只见从小河两岸的草丛中,渐渐地,三三两两的茧火虫描着同样的低低的光弧向河中舞去,纵眼望去,沿着这条河的两岸到处都是萤火虫,无边无际,在两岸间飞来飞去。在这样的环境中捕萤,充满着童话世界的气氛,富于儿童趣味。通过对日本传统娱乐游玩的描述,让人陷入一种不可言喻的浪漫心境中去。

二、 回归日本传统艺术美

《细雪》四姐妹中鹤子的和服以灰绿朱墨的居多,看起来严谨古旧;幸子的和服以深蓝暗红居多,看起来风韵犹存;雪子的和服以浅白淡金的居多,看起来清如碧水;妙子的和服以橙黄血红居多,看起来朝气活泼。这些和服上都有丝线修成的花鸟图案,甚至在和服外褂的内里同样绣着精致的花纹。而这正体现出日本传统服装所特有的设计美感。

《细雪》中不论是在幸子“春花胜过秋色”的庭院中,还是大姐鹤子的上本町的老宅子中,都体现着日本古代传统建筑的幽静。而在幸子夫妇旅游中更是能体现了日本建筑的特色,他们住在河口湖畔的富士观光旅馆, “这家旅馆是用白木改造的宫殿式建筑,在这一点上它和奈良旅馆无异,只是其他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奈良旅馆用的建筑材料虽然也是白木,可是年代久远,脏里脏气的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观光旅馆就完全不一样了,墙壁和柱子到处都是崭新的,看了叫人心旷神怡。”这样美好的建筑和动人的风景呈现出一幅日本趣味极为浓厚的画卷。

日本三弦琴和日本古风山村舞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细雪》中妙子不止一次把山村舞演绎得美轮美奂。“精湛的舞技,优雅的舞姿让古典韵味四处弥漫,打开的雨伞摞在身后,双膝支撑着弯倒的身体,上身侧向左边,两手拢袖,微微歪着点着头,出神地倾听钟声消失在遥远的雪空。”如此优雅的舞姿,让幸子觉得平时洋气十足缺乏楚楚动人风韵的妙子,在此时此刻全身都散发着日本女子传统的优雅气质,感动得不由自主的掉眼泪。一个现代派作风的姑娘跳山村舞的瞬间,回归了日本传统艺术,意指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找到日本古典美,这俨然是一种美的调和,一种西洋文明和东方文化的恰当融合。这也是谷崎在西洋现代文明影响下回归日本传统的一个隐性的象征。

三、 回归日本传统女性美

《细雪》中的大姐鹤子是个平凡的,典型的日本家庭妇女,个性温和,以夫为纲。以家为天是日本传统女子的传统观念,女子一生的任务就是做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和温柔慈善的母亲。由于母亲早逝,大姐鹤子自幼就担任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通过像母亲一样照顾妹妹们,来肯定鹤子的善良和凸显母性美。

二姐幸子是四姐妹中最标致的,性格开朗,一直保持着温婉儒雅的生活态度和贵族的生活标准。她平时爱穿日本传统的和服,对穿着很是讲究。此外,幸子爱吃鲷鱼,爱赏樱花,在她眼中鲷鱼和樱花都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事物,甚至认为“不爱吃鲷鱼就不配当日本人”。她极喜欢儒雅的生活,她的庭院布局体现着儒雅的生活态度和明朗的个性,她爱春花怒放的景色胜过秋色的凄楚。每当幸子看着落英缤纷的樱花,惋惜两个妹妹逝去的年华,就如古人在诗句中盼花开,惜花落的心境。这种愁思有着日本古典“物哀”的情绪,能看到幸子身上有着比鹤子更加浓郁的日本古典传统美的韵味。

结语:

本论文以谷崎润一郎中后期的代表作《细雪》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他回归日本古典传统美的文学表现。谷崎文学后期创作富有审美情趣,艺术格调清新雅致,既有感性的描写又有理性的分析,在情与理之间保持了平衡。扎根于日本传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日本式谷崎式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这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路娴.浅析《细雪》中女性形象[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98-100.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6

春天爱上樱桃树意思是想和你一起走到最后,这句话出自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原句是:我甚至相信你就是整个宇宙。我会从山中为你带来幸福的花冠、蓝色的吊钟花,黑色的榛子,以及许多篮朴素的吻。我想对你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诗集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自然风光,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体现他早期风格的代表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如题目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描写了爱情的折磨。聂鲁达重视向传统诗歌形式学习,更注意诗歌的创新。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的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他也的诗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词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7

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是宋代有名的才子。一次,四人结伴郊游,路过一座寺庙,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因年代久远,诗中“林花著雨燕支”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模糊难辨。于是,四人建议把缺字补上。苏轼略加思索,随口吟道:“林花著雨燕支润。”黄庭坚也不甘落后,念出“林花著雨燕支老”。秦观则认为还是“林花著雨燕支嫩”好。佛印最后也吟出了“林花著雨燕支落”的诗句。后来,寺中老僧拿出《杜工部集》,查到《曲江对雨》一诗,才发现此句的最后一字为“湿”。四人对“湿”品味一番,才悟出“湿”字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质地、“落”的姿势尽收其中,使形、情、色、态融为一体,准确、凝练、生动地表现出“林花著雨”的诗情画意。此时,四人对“诗圣”高超的炼字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最为准确、生动、传神的字、词、句,它是足以使整首诗词生辉的亮点,即“诗眼”或“词眼”。透过“诗眼”和“词眼”,可以窥见作者的真意,感悟诗词的精髓。因此,把握“诗眼”和“词眼”,是我们理解诗词的一个关键。

有关“诗眼”和“词眼的位置,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要视诗词创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喜”便是“诗眼”。由带评论性的叙述到具体的描写,从听觉到视觉,从当夜到次日清晨,由现实到想像,结尾二句使诗人喜悦的心情达到了高潮。虽通篇不见“喜”字,却处处洋溢着喜意。所以,题目中的这个“喜”字就是最能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的“诗眼”。

从语法角度来看,写景叙事句中的动词、形容词、虚词都可能是诗词的“诗眼”或“词眼”。

动词在诗词里是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一个精当的动词往往能够点亮整句诗。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着重注意动词,特别要注意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在宋代诗人宋祁的《玉楼春》中有这么一句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该句中的动词“闹”便是“诗眼”。一个“闹”字,描绘出百花竞放、蜂飞蝶舞的美丽春光,使人仿佛听到了春的欢呼、春的歌唱,使人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沟通,把美好的春光写活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又如周邦彦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个“举”字,将因雨水压着而不能舒展的荷叶一遇到阳光便欣喜地仰起头来的那种神态给写活了,真是神来之笔。再如蒋捷的《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富有创造性地借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颜色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流逝。词人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些物候特征,从视觉上对“流光容易把人抛”进行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得到的形象。“红”和“绿”在这里都作动词使用,动态地展现出颜色的变化,在对景色的描绘中抒写对年华逝去的感叹。

在古诗词中,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描绘出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一些表颜色明暗冷暖的形容词,多能渲染气氛,表达心情。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其中,“日色冷青松”中的“冷”字是“诗眼”。该句说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也显得阴冷。“冷”字自古以来就给人以一种消沉落寞之感,又与“薄暮”“深山”“无人径”等自然环境相照应,显示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又如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绉”,大家通常用它来状纸、帛、老人的脸等,而用它来形容水,还是从冯延巳开始的。一个“绉”字,似乎把读者带到了词中描绘的那个池畔:春水原是一段绸子,乍起的风,定然不甚猛烈,所以它一轻拂,春水便如绸缎般起绉了,真是传神之至!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8

能抓住一个“最”字为切入点,解读文章,理清思路;能转换角度改写文章。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从“我”(孩子)的角度来介绍外祖母这位特殊朋友的方法与好处。尝试从外祖父、母亲或其他人的角度来写童年的朋友,或从外祖母的角度来写“我”,通过此类改写比较创作的特色。课前准备:整理文中佳词;解读参考用书;选读童年片段,了解外祖母、外祖父、母亲形象及其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自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

①给下列字注音。咕哝()、噗()、绺()、鬃()、嗅()、颤动()、脸颊()、皱纹()、诅咒()、惩()罚。

②填空。《童年的朋友》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③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④找出文章中描写外祖母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的独到之处。

2.作者简介。高尔基——苏联作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改变从头到尾的分析模式,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

1.朗读结尾段,找出关键字——“最”(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阅读前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3.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适时插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跳读课文,找出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与同学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感受。(由面到点,由表及里地分析,把难的知识变简单)

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声音——A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B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动作——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微笑——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眼睛——A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B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C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2.文中几次写到外祖母的眼睛,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课文深度赏析,探究思考(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

1.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课题告诉我们,高尔基把外祖母看做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哪些地方从正面或侧面描写来表现外祖母对我的爱?

五、重点句理解

1.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原句)

黑眼珠儿露出愤怒的眼神,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改句)

2.“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3.“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你觉得这比喻恰当吗?简述理由。

4.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六、总结

1.课文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以下特点: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

*语言细腻、饱含感情而富有表现力。

*作者巧妙地、创造性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把语音比做鲜花,既新鲜又奇妙,非常富有美感,外祖母的形象也写得格外美好。用“驼背”比做外祖母的腰,写出了外祖母的辛劳。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现出“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2.作品主题。本文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七、练笔——猜猜我是谁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9

描写桃花美丽成语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桃红柳绿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桃羞杏让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桃腮柳眼 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浓桃艳李 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桃花人面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争妍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描写桃花诗句

1、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4、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6、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7、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8、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0、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1、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2、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13、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4、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15、为君沉醉又何妨。——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6、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17、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18、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

19、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10

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或给词语注音。(6分)

jǔ jué huò huàn zhān mào uī jǔ zhāo dài ōu l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皮 袄 天 赋 疆 场 侮 辱 胚 胎 拘 束

二、我能在下列各组词语中,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抚摸 天崖 翠流 巾飘带舞 B.幻稚 纺碍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C.盗贼 出息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D.销烟 祭奠 同归于进 势不可当

三、我能用给出的字组词并填空。(4分)

“开” 荒地 活动 道路 产品

“改” 体制 品种 生活 计划

四、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每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4分)

1.买布 ( ) 缝衣 穿衣 2.妇女节 劳动节 ( ) 国庆节

3.学习用品 书写工具 笔 ( ) 4.( ) 中国 亚洲 世界

五、我能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手疾眼快( )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

2.浑黄一体( ) ①浑浊 ②糊涂,不明事理 ③天然的 ④全,满

3.随心所欲( ) 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副词)将要

4.负荆请罪( ) ①背 ②担负 ③背弃,辜负 ④亏欠、拖欠

六、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分类,还能在横线上另写一个同类的词语。(5分)

冰消雪( ) 小肚( )肠 三年五( )

层峦( )嶂 ( )烛夜游 ( )定自若

1.找出一个含有批评意思的词: ;

2.找出一个含有赞扬意思的词: ;

七、我能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

1.下列句中,与“我们应该相信他”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难道不应该相信他吗? B.我们难道应该相信他吗?

C.我们不能不相信他。 D.我们怎能不相信他!

2.下列缩句正确的一句是( )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A.奶奶拄着拐杖。 B.老奶奶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C.奶奶焦急而有耐心。 D.老奶奶等待着。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语文测验,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

B.公园里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C.我们一定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D.虽然在课堂上发笑,但是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八、我能变换句子。(8分)

1.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的话)

2.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3.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写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4.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改为比喻句)

九、积累运用与口语交际。(7分)

1.学校的花草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2分)

2.描写春天、夏天景物及思乡的诗句各一句。(3分)

3.根据下面情况,填写最恰当的歇后语。(2分)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我“ ”。

(2)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

”。

十、我能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24分)

(一)李世民用“饷”(11分)

唐太宗李世民很注意待人接物。有一次,他看见樱桃熟了,红红的,特别可爱,就叫人摘下来许多。他一尝,又酸又甜,非常可口,就一颗接一颗地吃了起来。他正吃得高兴,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就是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杨侑。杨侑退位后,唐朝没有杀他,还给他封了个王。

李世民想,唐朝的政权刚刚建立,这个人还要团结,免得他萌发复辟的念头,对,派人给他送点儿樱桃去。

可是送樱桃得有个说法呀,李世民就琢磨开了:说“俸”吧,显得太谦恭了。他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自己就失身份了;说“赐”呢,他好歹也当过两天皇帝,这样也太伤他的自尊心了。李世民想来想去,也拿不定主意。

这时,有个大臣来见李世民。他见李世民背着手转悠,就问有什么为难的事。李世民便把这件事说了一遍。那个大臣想了想说:“我看就用‘饷’吧。当年南北朝时,齐和帝让位给梁武帝后,被封为巴陵王。梁武帝每回给他送东西,都说‘饷’。”他俩都觉着挺合适。“对!”李世民高兴地说,“那我也用‘饷’。”

“饷”在古文中做军粮讲。也用做食物款待讲。后来引申为赠送,表示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高低上下。所以李世民决定用“饷”,而不用“奉”或“赐”。

1.文章开头第一句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2分)

A.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B.开门见山,交代事情起因。

C.中心句,点名文章中心。 D.画龙点睛。

2.李世民为什么会想派人给杨侑送点儿樱桃去?(2分)

3.给退位的皇帝送点儿樱桃,李世民遇到的难题是( )[多选](2分)

A.说“奉”吧,显得太谦恭了,自己就失身份了。

B.说“赐”呢,他好歹也当过两天皇帝,这样也太伤他的自尊心了。

C.不知那位退位的皇帝杨侑是不是喜欢吃樱桃。

D.派谁去给那位退位的皇帝送樱桃。

4.李世民最后决定用“饷”字的理由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字用得如何?(2分)

5.你是如何看待故事里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谈谈你的想法。(3分)

(二)两棵树(13分)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

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走。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的石头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第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另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2分)

2.用“ ”画出讲述第一棵树身材茁壮的原因的句子,用“ ”画出讲述另一棵树身体羸弱的原因的句子。(2分)

3.另一棵树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叹息的结局?(2分)

4.下面哪个成语形容第一棵树最贴切?( ) (2分)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量力而行 C.厚积薄发 D.事实胜于雄辩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2分)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而谦虚忍耐、善于积累、水到渠成的人则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6.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评价这两棵树。(3分)

十一、作文芳草地。(30分)

题目:想起来就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