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自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4-03-07 17:48:08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1

单位非税收入自查1

20xx 年度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自查自纠报告根据荆州区财政局关于开展 20xx 年度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情况 专项检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财政票据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 认真的自查,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 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情况 我院购领和使用财政票据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财政、 物价部门规定的 收费项目和标准,无自立收费项目、无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无提高收 费标准等违规乱收费问题。

二、严格执行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我院由主管会计专人管理财政票据,建立了财政票据登记制度,设置 了财政票据管理台帐;按规定领取了《财政票据购领证》 ,实际领购 财政票据数量及种类与《财政票据购领证》记录相符;财政票据各栏 填写规范、 准确、 完整, 无相互串用行为; 无丢失毁损财政票据行为; 无用财政票据收取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 对使用完毕的财政票据按顺 序清理存根,并按规定妥善保管,严格执行了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三、 加强了非税收入资金管理 我院非税收入按规定纳入了单位统一财务管理, 按规定缴纳了财政专户,做到了及时上缴、账目清楚。

此次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自查工作,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 织,充分认识到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努力夯实基 础工作,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逐年提高管理水平,让我院的管理更加规范。

单位非税收入自查报告2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兰财非税[20xx]4号精神,我局对本单位20xx年至20xx年非税收入收支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并填报了《XX市非税收入专项检查自查情况表》,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非税收入收支情况

我局非税收入涉及马拉松报名费、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和马拉松芯片押金、学费住宿费(XX市体育运动学校)、经营性收入(全民健身指导中心)。20xx年马拉松报名费21.14万元,捐赠收入527.2万元、健身路径投标保证金9万元、利息收入1.156989万元、经营性收入33.81万元、学费11.7万元、住宿费1.95万元;20xx年马拉松报名费38.349万元,捐赠收入629万元、利息收入2.0241万元、经营性收入30.94万元、学费12.96万元、住宿费2.16万元;20xx年马拉松报名费59.967万元,捐赠收入773.02万元、利息收入2.6357万元、马拉松芯片押金63.27万元、经营性收入37.8万元、学费17.46万元、住宿费2.7万元,均已全部上缴。

二、自查情况

(一)领导重视,切实抓好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工作。

局党组一贯重视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工作,每年年初均把此项工作列为局内重点工作任务目标。按照工作计划,我局对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责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确定专人认真统计,确保上报数字真实准确,认真总结分析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落实,切实把我局系统的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分工明确,指定专人负责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工作。

局计财处负责全局系统各单位的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的综合管理工作,并由全局系统各单位专人负责票据领用、管理和审验工作。严格遵循 领用审核,限量发放,验旧换新,以票核费的原则进行票据的管理和审验,从源头上加强了非税收入管理。

(三)建章立制,建立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的长效机制。

多年来,我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完善的制约机制,初步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此次自查工作中得以更好地完善和落实。

(四)强化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工作的监督。

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我局加大了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坐收坐支和票据填写不规范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

通过自查,我局20xx年以来的各项非税收入已全部上缴到市财政局,不存在非税收入应缴未上缴、未及时上缴及违规使用票据等违反规定的事项。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和收支管理工作,严格做到收缴分离,切实保证各项非税收入工作的顺利开展。

单位非税收入自查报告3

**县国土资源局20**年度财政票据使用管理情况自查报告为切实加强我局财政票据管理,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 为,根据《 县财政局关于开展 20**年度财政票据年检的通 知》 ( 财非税?20**?** 号)要求,对我局 20**年度财政 票据使用和管理情况深入开展了自查。通过自查,我单位票 据管理规范,无违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局党组高度重视票据管理工作,为切实 搞好这次票据自查工作,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指定财务股 负责对 20**年以来财政票据使用情况进行认真自查。

二、严密组织。

确保自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局财务股 将票据管理自查工作与本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自 查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将自查工作与提高人员素质 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不断增强遵 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突出重点。

局财务股在自查工作中重点突出了使 用票据所执行的文件依据是否合法、是否建立财政票据管理 制度、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及财政非税收入是否按规定 及时足额上缴财政等内容。

1、通过自查, 我局 20**年度共领有 省非税收入专用收据 本,字号为 财专字(20**)01***1-018**00,共计** 份, 填开**。20**年度共领有**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 收据**本,字号为**财通字(20**)018**6-01**450 共填开 **份,作废*份;字号为**财通字(20**)25**76-25**00 共 填开**份,作废*份;收入**等共计**元,全部入账。

2、通过自查,在领购和使用的财政票据方面均依据物 价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申领,文件依据合法有效,在收费过 程中不存在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乱收费、乱罚款等到现象。财政票据填写规范、完整,无相 互串用行为;无擅自印制或涂改、伪造财政票据等现象;票 据所开金额与收取金额完全一致,不存在利用财政票据乱收 费、超出规定范围收费现象;无丢失损毁财政票据行为。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2

《财经》记者 郑猛

“希望大会提前将预算报告发给代表,为代表审议留下充裕的时间。”3月7日,北京代表团按照日程安排对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进行审查,全国人大代表杨绍清在发言时做出上述表示。

按照惯例,人大代表们会在人大会议召开前的一两天拿到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财经》记者在3月5日上午拿到《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即通常所说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正文连同名词解释共64页。

此时,距离人大代表们对其进行审议表决只有几天时间。这对于大多数不熟悉财政领域的代表们来说,时间并不充足。

接受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们认为,从财政资金投向和预算透明度方面看,今年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不乏改进之处,但距离全面预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详细的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公开,任重道远。

3月1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对上述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审议后建议全国人大批准,同时建议财政部明年向全国人大报告基本建设、行政经费等社会关注的项目支出情况。

预算审查遇冷

在财政部提交的报告中,2009年被称为是“近年来财政完成收入预算难度最大的一年”。但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仍达68476.88亿元,比2008年增加7146.53亿元,同比增长11.7%,仍然高于同期GDP增速。

同时,全国财政支出为75873.64亿元,同比增加21.2%,收支相抵,差额9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差额2000亿元。

在审查预算报告时,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发言认为,财政核算制度应该改革,至少要把债务状况核算纳入进去;财政性固定资产投资很大部分形成了国有资本,这部分不能在预决算中一次性核销,应转为国家权益进行核算。

洪虎此前曾担任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吉林省省长,熟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顾逸东表示,预算报告中没有涉及地方政府债务,不能如实反映国家总体负债情况和财务风险。顾逸东是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吉林省省长助理、吉林省财政厅厅长王化文建议,应该进一步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加强项目的审核论证和前期工作,以加快专项资金的拨付进度。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说,应合理划分财权,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

按照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日程,3月7日为代表审查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的时间。但《财经》记者发现,许多代表在现场并未对预算报告进行评价,而是继续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而后者,乃是前一天的会议内容。

代表委员对预算报告进行审查的积极性不高,报告审查在一些会上遭遇冷场。对于这一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代表对于预算的评论比较少,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涉及到很多问题。

比如,在正式审查预算之前,代表们还没有了解国家预算的安排情况,会议期间安排审查预算的时间又比较少。

预算报告遭遇冷场,在《财经》记者所获取的3月7日大会简报中也可见端倪。全国共有35个代表团参加人大会议,当日简报中写入预算审查内容的代表团屈指可数,一些团的简报甚至对财政预算只字未提。

代表委员避谈预算报告,除一些人自身缺乏财政知识外,有人认为这与近年来预算报告不再在大会堂现场宣读有关系。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内,作为大会的议程之一,在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和财政部部长要现场向代表作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最近几年,这样的议程被取消了。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表示,“应该现场宣读报告。”他认为,宣读与否涉及财政预算在人大会议的地位问题。审查财政预算原本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职能,现场宣读环节不宜省略。

面对有些代表希望恢复财政部部长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声音,高强认为这涉及到人大会议程序的改变,需要进行一定研究才能做出决策。

完整性待增强

2010年的财政报告,首次报告了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了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披露,并细化了主要基金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尤其是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情况,还首次报告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09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18335.04亿元,支出16118.79亿元。财政部在报告中解释称:收支不完全相等,主要原因是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实行专款专用,部分收入结转下年使用。但具体规定是什么,该报告没有解释。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2010年向全国人大提交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终于写入今年的预算报告,很不容易。”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对《财经》记者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对《财经》记者说,预算报告涉及国有资本金经营预算,是预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也对此举表示肯定。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将政府性基金收支和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写入预算报告,增强了预算的完整性。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

今年的预算报告明确说,从2010年开始,除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外,国务院还向全国人大报告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为今后报全国人大审批社会保障预算奠定基础。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何晓卫表示,其实将土地出让金收支列入地方预算一直有要求,但由于土地价格变动较大、地方经济利益维护等多方面原因,该项规定基本未执行。这次终于将其收支情况写入预算报告,等于往前推进了一步。

财政支出科目由粗到细,依次为类、款、项、目。今年的预算草案,首次将支出科目全部细化到款级。

“过去的预算报告只讲大数,哪些项目花多少钱从来不报告,今年的支出项目更为细化了,比我们省里做得好。”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财政厅厅长邴志刚对《财经》记者说,除内容细化外,报告在写法上也有进步。比如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另外今年报告中的图表也比往年多,便于代表理解、审议和监督。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生官在小组发言时表示,由过去的一般性预算走向将来的全面预算,今年的步伐走得相对快一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门预算不到位、转移支付不透明、预算结余不均衡等三个老问题,以及长期存在的资金截留和难用的问题。

利益格局难破

根据财政部的报告,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35896.14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非税收入2536.66亿元,同比增长48.2%,增幅五倍于财政收入增速。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共财政要求政府预算制度首先必须具有“完整性”的特征,即政府所有的收支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统筹管理,所有的收入不能分割为预算内、预算外、“预算外的预算外”等各类项目。

李炜光表示,政府的任何财政收支都纳入预算,进行统一管理,本来是预算编制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事实却相去甚远。

目前中国的预算并不完整,不仅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而且政府收支规模到底有多大,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通过收费形式而获得的公共资金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成为各个部门的“自留地”,查不清,道不明,更无监督可言。

“政府的非税收入中,预算外有一块,制度外还有一块,约有一半以上游离于预算之外,不仅是人大管不着,就是财政、审计部门也无可奈何。”马海涛认为,部门之间既得利益的激烈冲突,已经成为中国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障碍。

进行预算制度改革必须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要通过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将已经固化为部门利益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的规范化渠道之中。

关于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在接受《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预算法》修订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高强认为,修订后将明确提出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管理。修订后的《预算法》正式实施以后,在中国存在多年的政府预算外收支将成为历史。

国资经营预算范围偏小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看来,尽管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写入了预算报告,但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按照今年的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范围,包括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预计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421亿元,增加32.26亿元,增长8.3%。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9亿元,今年可安排的预算收入为440亿元。

尹中卿对《财经》记者表示,从预算报告透露的数字可以计算出,2009年中央财政从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中共收取388.74亿元。而央企的实际利润是多少呢?根据有关统计,2009年央企实现利润9000多亿元,税后利润也有6000多亿元。中央财政从中收取不到400亿元的资金,只占央企税后利润的6.2%。

“目前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的中央企业太少,利润上缴比例太低。金融、交通和文化等领域6000多户中央企业,都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尹中卿说。

2010年收取的440亿元央企国有资本收益,又用来做什么呢?尹中卿表示,除调入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十亿元,其余绝大部分资金只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中“体内循环”。

这么多年来,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没有向国家上缴多少税后利润,甚至每年还要从公共财政支出中拿走很大一块。“对于中央国有企业,老百姓不怕它做大,不怕垄断,也不怕它是否涉足房地产业,关键是税后利润的分配和使用要有一定之规,不能不占‘理’。”尹中卿说。

细化改革路线图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对《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进行审查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的建议。

人大财经委提出,2011年,财政部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基本建设、行政经费等社会关注的项目支出情况。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提高上缴比例,规范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此外,2011年,地方要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清理政府性基金,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全面、准确反映土地出让等各项基金收入和支出情况,对土地出让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等。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尹中卿对《财经》记者说,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重要促进作用,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更多用于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支出,也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李炜光表示,财政预算的细化只是一个方面,不见得越细越好。预算如何公开是一门学问,人大代表不都是财政专家,即使预算细化到一定程度,他们也不一定就能审查,会审查。最好的办法是按照具体项目公布财政支出,表现为纳税人的钱究竟都用于做什么事情,“这样谁都看得懂。”

财政预算下一步究竟如何行进,公众期待在《预算法》的修订中找到答案。这部法律1995年1月1日开始施行,至今已走过15载。

高强向《财经》记者表示,全国人大预算工委、财政部会同15个部门,目前已经提出了《预算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最近就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以后还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征求意见。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财政管理,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财政监督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财政监督,是指本设区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机关(以下统称财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涉及财政预算执行、单位财务收支、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采购活动和国有资产管理等事项进行的监督、检查、处理或处罚。

第三条本设区市和各县(市、区)财政机关依照行政区域管辖、财政管理体制和财务隶属关系实施财政监督。对跨行政区域的公司、企业的财政监督,由相关的财政机关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指定管辖。

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重大财政事项可以直接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机关内部相关机构的设立或者职责的划分,应体现案件调查与案件审理相分离、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的原则。

第四条财政机关依法实施财政监督检查,被查单位和有关当事人要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文件、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五条单位和个人对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下统称财政法规)的行为都有权举报。财政机关对举报案件要及时组织力量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不得将举报人的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的单位和被检举的个人。对举报有功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二章财政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第六条财政监督的范围是:财政预算执行监督,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监督,《会计法》执行监督,《政府采购法》执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第七条财政监督的内容:

(一)根据政府授权,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对税收征管部门在征收地方预算收入过程中,是否依法征税、有无越权减免税的情况进行监督;

(四)对国库办理地方预算收入的收纳、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进行监督;

(五)对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进行监督;

(六)对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

(七)对各类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对单位是否依法设立会计账薄进行监督;

(九)对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

(十)对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及损益的真实性进行监督;

(十一)对单位会计核算执行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监督;

(十二)对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监督;

(十三)根据省财政厅的委托,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十四)对政府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十五)对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人员素质等情况进行监督;

(十六)对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采购机构执行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

(十七)对国有资本变动、国有资产评估进行监督;

(十八)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九)依法由财政机关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财政监督的重点:

(一)隐瞒、截留、挪用应当上交的财政收入的行为;

(二)超越权限擅自批准减免税收、豁免欠税和缓缴税行为;

(三)不依法征税,有税不征,征“过头税”和摊派税收的行为;

(四)虚报冒领、骗取国家财政拨款或者补贴的行为;

(五)截留挪用国债、社保、救灾等专项资金的行为;

(六)违反财务开支规定,公费旅游、滥发钱物、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

(七)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提高工资、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行为;

(八)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的行为;

(九)私设会计账薄,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设账的行为;

(十)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十一)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行为;

(十二)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进行集中采购的行为;

(十三)采购人、供应商、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恶意串通,接受贿赂的行为;

(十四)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

(十五)报复、陷害举报人员的行为;

(十六)市政府、上级财政机关认为需要重点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三章财政监督的方式与方法

第九条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方式主要是日常管理监督和财政监督检查。

第十条日常管理监督分为事前监督(或事前审核)、事中监督(或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或事后检查)。

事前监督,是指某项财政管理活动还没有开始,事项还处在准备阶段实施的财政监督。财政部门要参与部门和单位由财政支持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要参与重大财政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项目评估、投资概算和招标工作。

事中监督,是指某项财政管理活动正在进行,事项还没有完成实施的财政监督。财政部门要经常监督和分析本级预算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实行追踪问效,防止截留、挪用。

事后监督,是指某项财政管理活动已经结束,对这个事项实施的财政监督检查。

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事后监督可由财政监督专门机构组织财政监督检查,也可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实施专项检查。

日常管理监督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应责令其立即纠正或者限期改正(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为15日)。

第十一条财政监督检查,是指对某一财政事项完成后的事后检查,对某一会计年度过后的财政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检查,也可以是预算执行中的事中检查和对重大财政支出资金的跟踪问效。

财政监督检查一般由财政监督专门机构组织实施,检查的内容和事项必须形成工作底稿,检查结束后必须向财政机关提交财政检查报告,对检查中查出违法问题必须依照财政法规处理或者处罚。

第十二条财政监督检查方法采用以下形式:

(一)对单位执行财政法规和某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收支实施全面监督检查;

(二)对预算部门和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三)对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和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

(四)对有举报线索或者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发现有违法嫌疑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第四章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则

第十三条财政机关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制定年度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执行;或者根据举报和日常财政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时开展检查。

第十四条财政机关实施财政监督检查时应当组成检查组,并指定检查组长。检查组的成员不得少于2人,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财政检查实行回避制度。财政检查人员与被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被检查单位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财政检查人员在执行财政检查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不得泄漏被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财政机关应当在实施检查前3日向被查单位下达检查通知书,并注明检查组组长及人员组成名单。财政机关认为对检查成效有明显不利影响时,检查通知书可以在事前适当时间下达。

检查组到被查单位实施检查时,应当出示检查通知书或检查通知书副本。

第十六条财政检查人员通过审查被查单位的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薄,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有关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等方式实施检查,并取得有关的证明材料。财政检查人员对检查的内容与事项,应记录或摘录,并整理形成工作底稿。

第十七条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应按时间要求向派出的财政机关提交书面财政检查报告。被查单位必须在财政检查报告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被查单位自收到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3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的,视为无异议。

被查单位对财政检查报告如有异议的,检查组应当进一步核查、取证。如有必要,应当修改财政检查报告。

检查组在上报财政检查报告时,应将被查单位对财政检查报告的书面意见或说明以及工作底稿一并上报。

第十八条财政检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被检查单位基本情况;检查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检查组检查的基本情况;被查单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和确认违法事实的依据;对被查单位给予处罚的建议;对违法当事人给予行政处分及追究刑事责任的建议;检查组认为应当向财政机关报告的其他事项;被检查单位的意见或者说明;检查组长签名。

第十九条上级财政机关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将财政检查事项委托下级财政部门进行检查,也可以将除涉及国家秘密之外的财政检查事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实施。

第五章处理与处罚

第二十条财政机关实施财政监督检查适用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

(三)没收非法所得;

(四)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财政机关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中,对违反财政法规的款项,不论数额大小,都应区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收缴应当上交的收入;

(二)追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

(三)冲转有关账目。

第二十二条财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的审理制度,对检查组提交的财政检查报告予以审核。负责审理的有关内设机构或审理人员对财政检查报告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一)检查的有关事项的事实是否清楚;

(二)查证收集的证明材料是否客观、充分、合法;

(三)认定依据和处理、处罚建议是否适当;

(四)检查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第二十三条负责审理的有关机构或审理人员对财政检查报告审核后,经审定由财政机关下达财政检查决定书。

财政检查决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及抄送单位;

(二)检查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被查单位违反国家财政法规的事实;

(四)定性、处理、处罚决定及其依据;

(五)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要求;

(六)被查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

(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和复议机关;

(八)作出财政检查决定的财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财政检查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财政检查决定的财政机关印章。

财政检查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四条一般检查事项的财政检查决定由财政机关有关主管领导审定;重大检查事项的财政检查决定由主要领导审定或者财政机关集体研究审定。

第二十五条违反财政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单位领导人强制下属人员违反财政法规的;

(二)经办人员主动策划违反财政法规的;

(三)截留、挪用救灾、国债、社保等专项资金和物资的;

(四)涂改、伪造账表凭证,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

(五)阻挠、抗拒检查或者拒不纠正错误的;

(六)屡查屡犯的;

(七)违反财政法规已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免予刑事处罚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财政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处罚:

(一)违反财政法规是初犯且主动改正,消除危害后果的;

(二)违反财政法规数额较小,情节轻微的;

(三)经办人员抵制无效,受他人胁迫执行的;

(四)配合财政检查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其他依法可以从轻给予处罚的。

第二十七条财政机关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对个人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五万元以上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被查单位和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按规定组织听证。

第二十八条财政机关依法作出财政检查决定后,被查单位及当事人申请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的,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财政检查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被查单位和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财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被查单位和当事人到期不缴纳应当上交的收入的,不退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的,不缴纳罚款的,不缴纳非法所得的,做出处罚决定的财政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被查单位和当事人加收处罚款、停止拨付资金、实行财政扣款。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4

这份正文13000多字的政府预算草案和报告,经过2900多名人大代表审查后,作了哪些修改?

记者通过文本比较发现,“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这两句话是表决通过的预算草案和报告中增加的内容。也就是说,增加的这74个字,是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和报告全部的修改。

实际上,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远不止于此。而要从代表的审查落实到报告的修改,路径漫长。

程序性审查?实质性审查?

“对预算的审查,实际上在人代会举行前一个半月就已经开始。” 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下称预工委)工作人员介绍说。

成立于1998年12月的预工委,主要职责是协助全国人大财经委承担审查预决算、预算调整方案,并监督预算执行方面的具体工作。

今年1月中旬,财政部即把将在“两会”上让代表审查的预算草案和报告及各部门预算,提交给人大预工委进行预先审查。先由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这三个负责“收入”的部门,针对2004年的预算收入执行情况和今年的收入打算,分别向预工委汇报情况。这几个部门中,国税总局负责税收收入,财政部负责非税收入和农业税的征收,海关总署负责征收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及消费税。

汇报会之后,举行宏观经济形势专家讨论会,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预算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财贸所、财政部科研所、国税总局科研所以及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

接着,举行各经济部门的讨论会,参加人员来自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证监会等部门,主要通过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最后,征求全国人大九个专门委员会对预算草案和报告的审查意见。

预先审查结束后,由预工委起草初步审查分析意见,再会同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向全国人大财经委进行汇报。经过充分讨论后,人大财经委提出审查意见,财政部根据意见修改预算草案和报告。

接下来,根据财政部修改后的预算草案和报告,人大财经委起草审查报告,在人代会开幕前夕,提交大会主席团。在大会期间,征求各代表团的意见,汇总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人大财经委再次召开会议,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审查,形成审查报告最终稿,并向大会主席团报告审查结果。

3月10日,人大财经委向大会主席团提交了关于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认为“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贯彻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增加了对地方的补助支出。预算草案是可行的”,并建议代表“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5年中央预算草案,批准《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这份人大财经委提交的的审查结果报告,在大会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即成为人大代表表决通过预算草案和报告的主要依据。

预算审查为何难以细致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预工委主任刘积斌告诉《财经》,预算审查是宪法和有关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全国人大审查预算的重点,一是看预算是不是符合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比如今年就要看预算是不是体现了稳健财政政策。国家确定的一些大的重点支出是不是得到了保证。二是审查它的合理性,包括每年的财政收入预测和安排、财政支出、债务、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是不是安排得合理。三是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科学性方面的审查,即要求预算直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要更加透明。

这样的思路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也有体现,报告认为,对预算和经济工作进行监督,是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监督财政收支,尤其是保证重点支出情况、转移支付情况、赤字和国债规模、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等情况。

今年,中央有34个部门编制了部门预算,并全部提交给了人大。人大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主要着力点是要求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化。审查部门预算是否综合反映了这个部门所做的所有事情,要求编制综合预算,能够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拨款,也包括其他收入,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来安排。

部门预算事先由预工委作了汇总,向代表提供的是部门预算的汇总表,因为“每个部门预算都非常厚,代表没办法去一页一页看”。刘积斌表示,全国人大审查预算,是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不是在每一笔具体开支的多与少上做文章。“我们基本上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也没有这个精力去审查每一笔收支,恐怕将来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在西方国家,国会中审查预算的常常有几百人。据了解,目前中国承担这项具体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预决算审查室,只有六名工作人员。从1月中旬算起,在一个半月时间内要审查中央34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其间还有一个春节假期,即使将所有部门预算看一遍也不容易。不去追究具体每一笔开支安排固然不合适,但这显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为人大代表准备好各部门预算的汇总表,已属不易。

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都在努力探索怎样加强预算的审查监督,着重在监督的实效上下功夫。刘积斌透露,曾有提议在人大成立专门的预算方面的委员会,但是未能通过。目前全国有些地方人大成立了预工委,有些地方没有;即使有预工委的,大多是两三个人员编制,如果去审查部门预算,也是力所不能及。

刘积斌说,全国人大成立了预算工作委员会,并不是说地方人大也必须成立。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之间存在着法律上的监督关系、工作上的联系和指导关系,但不存在领导关系。全国人大没有提这个要求,也不可能提这样的要求,因为机构怎么设置,各级管各级。人大不能确定编制,如果地方人大认为需要成立预工委,可以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增加编制。

以预算审查助推财政改革

尽管目前还难以做到对预算的实质性审查,但要从程序性审查转向实质性审查,方向是明确的。

多年来,全国人大一直要求各部门编制并提交部门预算以供审查,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对此,今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此有明确表述:“进一步督促有关方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制度,规范部门预算。”

199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最早提出了细化预算编制、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1999年12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在中央预算的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调整、决算以及监督等方面,将《宪法》和《预算法》中有关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具体化。其中,对报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科目到类;重要的列到款;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预算资金的调整,必须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等。

《决定》要求,“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而推动了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的改革进程,也就会直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

《决定》还提出,“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近两年,审计署查出大量将项目资金用于人员经费等违规问题,正是这句话为审计署审计监督提供了依据。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必然涉及非常具体的利益调整。财政部门称,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坚持“三个不变”的原则:不改变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限。尽管财政部门一再声明,改革没有改变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权限,但国库集中收付,使得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和透明,必然对部门产生约束。因此,加强人大审查的意义即在于此――面对来自部门的阻力,如果没有人大的督促和推进,财政改革的难度不言而喻。

2000年,全国人大选择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部门,作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送部门预算的试点;2001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国务院所属部门的部门预算由四个增加到26个,并对上报内容作了细化,对上报形式作了改进。上报审议的部门预算,不仅有原有的功能预算,又有所有部门的预算汇编,既反映这些部门的预算总额,又反映各个部门的不同特点;既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安排的项目,又包括部门用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单位其它收入安排的项目。

到了2002年,中央各部门和省直各部门,都已按照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了部门预算。在推进和规范六个中央部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了38个中央部门。

2005年,提交全国人大的部门预算达到34个,中央和地方将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5

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忠教计〔20xx〕34号文件精神,我校组织人员对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学校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成立了财务自查领导小组

学校按照忠教计〔20xx〕34号文件精神,成立了学校财务自查领导小组,其中XXX校长任组长,XX副主任任副组长,XXX、XXX、XXX等为成员,对学校20xx年的财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一免一补工作和学校财务相关工作进行自查。

二、学校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1、自查小组通过对20xx年财务预算情况和目前截止至20xx年12月支出情况进行了对比(见统计表),一致认为,学校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财务支出以预算为依据,学校在公用经费的支出上严格坚持使用的范围和方式,对学校的培训费、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等日常公用支出加强了管理。

2、学校没有在公用经费中编列教职工津补贴和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20xx年,在公用经费中,学校没有以任何一种名目向教职员工发放奖金和津补贴,学校严格控制了招待费,来人来客一般情况下由分管领导陪同,按照最低标准列支。

三、学校财务制度及执行情况

1、学校制定和完善了财经制度,强化了财务工作。

学校的财务工作自查中,学校总务处完善了原始凭证签审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出纳工作岗位责任制等十项财务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时时提醒;财务工作中严格执行财务计划,编制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报表,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报表及时;同时建立了学校各项经审制度,做到帐目清楚,帐据相实;科学管理学校财务档案,建立、建全会计与出纳间的牵制制度,做到日清月结。

2、加强了财务管理,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程序。

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杜绝学区内各村小及班级乱收费。本年度,学校利用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县物价局、县教委制定的收费政策及标准,学生所有费用全部由班主任收取后到总务处结算,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在资金使用上,学校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坚持预算管理,严格使用程序,学校维修实行集体研究,上报教委审批后实施,发票的报销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一本账,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一律拒付,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抵制。无白条入账及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四、认真开展了学生一免一补工作

我校20xx年春季享受一免一补的学生是395人,免教材计13825元,补生活费人数是45人,补助金额为5400元;秋季享受两免一补的人数是400人,免教材14000元,以上专款共计支出27825元。我校完全按照县财政及教委的精神对享受一免一补的贫困生进行全面核实,并在善广场上、村委及学校公示无疑义后,再确定最终享受人员,保证把钱真正落实到最贫困的学生手中,切实让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二】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和加强财会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校委会,把学校财务、总务、后勤、工会及班主任相关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学习、座谈,对学校近几年财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报告于下:

一、为了切实加强自查工作力度,确保相关人员及时到位,我校成立了财务管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包海渊任组长,学校管财务总务李新兴为副组长,报帐员李艳红,教师代表郑静明为成员。

二、我校根据县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实际编制了学校收支预算,学校一些重大收支,事前都要开校委会,事后进行常规公示;学校每年在教代会上都要作财务报告,并要在教代会上都获得通过。

三、我校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免收学生杂费、课本费。按文件只收空白作业本费,其标准向社会公示。在我校收费中,没有一起强制性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上级单位要求,实施并落实,无任何乱收费情况。

四、学校严格加强预算内,所收学生作业本费全额缴入预算外。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均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无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对于大额款项支出,均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对于涉及基建等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相关材料。

六、我校无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等违规行为。学校各项经费支出,都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无乱之滥用和铺张浪费等现象。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6

财务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一) 我委根据文件精神,从12月上旬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收支情况

在财务工作过程中,本单位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根据本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工作自查报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业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安排支出时,分轻重缓急,保证常规和重点支出需要,既体现实际工作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根据办公室各项工作任务,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统筹安排,合理支出。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在建立并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过程中,制定了《财产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单位财产的安全,加强了对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了各种漏洞的发生,达到了以下三点要求:

1、明确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2、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明确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经费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账簿、款项和实物核查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会计人员对各项财物、款项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反映、核对等。一方面做到账簿上所反映的有关财物、款项的结存数同实存数一致;另一方面通过账簿记录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无固定资产不入账,公物私用及其他违规问题。

四、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我委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时,还未能完全达到《会计法》所规定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实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财务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二) 根据《XX市审计局关于开展20XX年度财政财务收支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确保此次自查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纪检书记为组长的自查自纠清查小组,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二、严格清查,不走过场

成立清查小组后,局领导要求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照自查内容进行自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认真自查,及时自纠

按照《XX市审计局开展20**年度财政财务收支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对本单位执行财经纪律及有关政策的情况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

1、我局所有财政资金均按预算用途使用,支出真实合规。

2、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无截留、挤占和挪用的行为。其中某些工作性的专项资金接待支出略微偏高。

3、非税收入征收合法合规,无乱收费、乱罚款和截留非税收入的行为。

4、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政策,无以支抵收和坐收坐支的现象。

5、认真执行规范津补贴政策,无在政策规定之外发放奖金、补贴的行为。

6、国有资产帐实相符,核算规范,无违规处置国有资产、截留处置收入的行为。

7、我局单位资金全部集中统一管理和核算,无账外账和小金库。

8、我局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并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监督和控制。

通过自查,我局在某些工作性的专项资金招待费略微偏高。清查小组提出在以后的接待工作中一定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接待标准。

财务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三) 在司法厅召开监管安全通报会,监狱发生监管安全事故及监狱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开展安全工作自查自纠活动之时,我财务部积极响应安全工作的号召,认真学习活动精神,从监内发生的4、2事件中吸取教训,认真贯彻执行安全工作自查自纠活动,强化科内全体民警干部的安全防范意识。

财务部认真对待安全工作自查自纠活动,组织全科民警干部学习此次活动精神,以提高科内民警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针对自查自纠内容,结合财务部工作的特点,进行自我检查,以求及时纠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足及问题,并要求全体民警在进行自查自纠的同时对监狱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自查自纠活动落实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在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们发现财务部的全体民警是一支各项素质较高的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认真执行党的监狱工作政策,严格依法执法,各岗位上的民警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每位民警各施其职,各尽其能,认真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规范,提高单位时间工作效率,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有序,合理公正,保证监狱财产物资及经济资料的安全,较好的履行了财务部门的各项职能。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7

武汉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预算审查和监督,促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市总预算执行的监督、市本级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会)依法监督市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市本级预算的部分变更;审查和批准市本级决算。

?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负责市本级预算草案、预算部分变更方案、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承担监督市总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预算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责,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预算草案,细化预算科目,编制部门预算,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

第六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二章 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市本级预算草案及有关材料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其主要内容及有关材料包括:

(一)预算编制的依据及说明;

(二)国家和省规定应当编制的各项预算收支表及说明;

(三)市本级主要部门预算收支表及说明;

(四)若干重大项目表及说明;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八条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应当了解预算初步方案的编制情况,听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情况介绍,征求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可以对有关问题进行视察或者调查。|

第九条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在收到预算草案后七日内召开委员会会议,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并向市财政部门通报。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符合《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是否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否符合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三)是否确保重点支出;

(四)其他需要审查的有关事项。

第十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对初步审查意见进行研究,并于收到意见后七日内,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报告意见的采纳情况和没有采纳的理由。

第十一条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对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意见和有关情况,应当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第三章 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十二条 市人大会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算决议的情况;

(二)预算收入是否依法及时、足额征收和上缴,有无虚报收入,有无截留、挪用;

(三)预算支出是否按照经批准的预算及时、足额拨付,有无将上级专项补助的款项擅 自发迹用途,有无将不应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转算内支出,有无虚列支出;

(四)预算执行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市人大会每年第三季度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必要时,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作出决议或者决定。

第十四条 市人大会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可以组织视察或者调查,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责成审计机关进行专页审计。

市人大会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视察或者调查时,有关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材料。

第十五条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每季度听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可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向市人大会报告。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可能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稳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时,应当依法编制收支平稳的预算调整方案,报市人大会审查批准。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预计年度市本级预算收入减少或者支出增加,但未使原批准的收支平稳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其数额超过原批准的预算收入或者支出总额百分之三的,应当报市人大会审查批准;其数额未超过上述比例的,由市财政部门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通报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需要将当年预算收入超收部分用于当年支出安排时,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并于年度终了的三十日前向市人大会作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对市人大会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决定、决议、监督意见,应当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和办理,并将落实和办理情况向市人大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应当予以办理。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市本级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第二十一条 市审计机关要按照真实、合法、效益的要求,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其审计情况在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的同时,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通报。

第四章 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应当及时组织编制市本级决算草案,报市人大会审查批准。

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大会举行会议的三十日前,将决算草案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由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结合审计工作报告进行初步审查。

第二十四条 市人大会审查批准市本级决算,必须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五条 市人大会对市本级决算草案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预算调增、调减及平衡情况;

(三)上级专项拨款、税收返还及补助款项的执行和管理情况;

(四)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市人大会根据组成人员的审查意见和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作出关于决算的决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市人大会责令有关机关或者部门限期改正,并由该机关或者部门向市人大会作出说明;情节严重的,责成有关机关或者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未经法定程序,擅自改变经批准的预算的;

(二)不如实按照规定编报预算草案、决算草案及部门预算的;

(三)不在规定期限内报送部门预算、审计工作报告、预算草案、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及有关材料,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影响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和监督工作的;

(四)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造成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损失的,市人大会可以依法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出以下处理:

(一)属于市人大会任命的,市人大会可以依法撤销其职务;

(二)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会可以依法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案。

有前款规定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对暂时不能纳入预算的,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编制收支计划和决算。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并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向市人大会报告。

第二十九条 本市各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区级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预算目的是什么1.强迫计划。预算迫使管理层向前看,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每个部门、每项业务甚至每个经理的目标并预计将会出现的问题。

2.交流思想和计划。预算是一个正式的系统,这个系统确保计划涉及的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沟通可能是单向的,如经理给部下布置任务,也可能是双向的对话。

3.协调活动。需要整合不同部门的活动,以确保向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这意味着协调是很难实现的。例如,采购部应立足于生产要求编制预算,而生产预算应当基于销售预期。

4.资源分配。预算过程包括识别将来需要以及能够获得的资源。应当要求预算编制者根据期望的活动层级或者资源水平来判断他们的资源要求,以便最好地加以利用。

5.提供责任计算框架。预算要求预算中心经理对其预算控制目标负责。

6.授权。正规的预算应当作为对预算经理发生费用的授权。只要预算中包括费用支出项目,就不需在费用发生之前获得进一步的批准。

7.建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比较现实结果和预算计划来提供对于实际业绩的控制。背离预算能够被调查,而且应将背离的原因区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

8.提供绩效评估手段。它提供了可以与实际结果比较的目标,以便评估员工的绩效。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8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为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总体目标

按照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在把握区级预算执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围绕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等方面内容,按照“提质、提速、提效”的目标要求,把创新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扩展审计范围,实现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审计全覆盖。以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基础,通过揭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部门、单位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增长的总体部署,重点关注财政政策落实情况和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关注经济安全,关注民生,关注体制、制度性缺陷,促进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二是按照《审计法》和《人大监督法》的有关规定,紧扣预算执行这一主题,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强化预算约束,深化审计内容,全面、系统地反映区级预算资金分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超收收入安排和财政改革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三是以“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和需求为出发点,以政府收支分类为基础,以重点财政资金管理、分配的总体情况为依据,以财政资金流向为主线,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综合反映区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从宏观性、效益性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保障财政资金依法有效使用。

二、审计范围和对象

(一)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主要对区财政局具体组织2011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主要对区城管局、教体局、发改局、民政局、科技局、开发建设局、残疾人联合会、洛阳路街道办事处、水清沟街道办事处和阜新路街道办事处共十个一级预算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并根据需要对有关二、三级单位和有关事项进行延伸审计。

(三)国库审计

主要对国库2011年度收纳、划分、报解和拨付国库资金情况开展审计。

(四)专项审计调查

1、教育费附加及教育生均经费专项审计调查;

2、城市维护相关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情况审计调查;

3、科学技术专项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4、残疾人保障金专项审计调查;

5、政府融资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三、审计重点内容

(一)对区财政局具体组织区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围绕区级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以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为重点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计,促进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1、财政政策制度落实情况。总体上把握财政各项制度改革贯彻执行情况,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审计财政部门执行有关财税政策制度的合规性,执行中是否贯彻落实到位,运行是否有效,分析我区现行制度、规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完善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重点关注政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等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掌握转移支付制度落实情况,了解上级结算补助、项目目标、专户拨款项目标准、依据和总量。

2、区级预算收支完成情况。以人大批准的预算为依据,从总体上核查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性、合规性,重点关注预算收支内容是否完整,各项收支是否按照规定纳入预算管理,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是否合规,揭示预算执行结果与人大批准的预算在规模及结构上存在的偏差,推动政府预算的公开透明。

3、财政预算管理情况。检查综合预算编制,审查财政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足额向各部门批复,批复部门预算是否完整、及时,预留预算指标是否公开、透明并有专项用途,有无变更项目资金使用性质;审查所编制的部门预算中专项支出预算是否明确到具体项目和用途,有无应编未编或少编年初预算;预算指标追加是否合理,揭示年初项目支出预算不细化,影响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以及部门存在大量结余而财政部门继续安排预算资金的问题。

4、重点预算支出资金分配情况。审点预算支出安排和资金到位,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性资金的支出效果,主要审计财政支出的规模,关注法定支出是否达到规定比例,预算安排用于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和趋势。关注使用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5、专项资金管理情况。检查各类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及时拨付,有无挪用或调剂使用资金,有无因资金滞留而影响使用效益问题。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延伸部分专项资金具体使用情况,检查财政部门分配资金和预算主管部门对下安排专项资金的合理性,资金到位的时效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审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6、预算结余情况。审查财政预算结余是否真实,分析结余的构成和形成结余的原因,上年结余是否编入本年预算,结余情况和动用结余安排的预算支出是否向人大报告,揭示无具体对应项目结转资金等问题。

7、财政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分析预算超收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审查以超收收入安排的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批程序,支出结构和使用投向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有效。

8、非税收入管理情况。审查非税收入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资金管理和审批使用是否合规;统筹调剂资金使用及投向是否严格规范;分析政府非税收入收支规模和管理、使用效益。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紧紧围绕预算执行这一主题,分析部门及部分所属二、三级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审计财政资金收支的合规性及分配、使用的效益性;预算管理与核算的规范性。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部门预算执行和落实情况。审查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检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完整,支出是否细化,预算约束是否严格,办公经费压缩控制情况;各项资金是否全部编入部门预算,有无隐瞒结余和收入;是否存在挤占专项资金用于一般公用经费开支的情况。

2、预算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一是审计是否按规定的支出范围办理支付;二是审计预算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是否按财政批复的预算及时足额分配下拨;三是审计追加预算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以及是否存在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问题;四是审计部门(单位)补贴、奖金和福利发放的合规性。

3、“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主要审查部门经费使用是否贯彻厉行节约原则,摸清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的总量、结构、资金来源和预算管理情况。对因公出国经费,重点关注支出是否按规定编报预算、支出内容是否合规;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重点关注车辆购置有无预算、是否超编超标,车辆运行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为规避车辆超编超标通过所属单位购置车辆、报销费用等问题;对公务接待经费,重点关注支出有无预算、是否真实合规,有无通过虚假发票报销费用,有无通过会议费、培训费等列支接待费,有无挤占专项经费以及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有无通过隐瞒收入报销费用等问题。对监督和制约“三公”支出提出建议。

4、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从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以及会计核算、监管制度等环节,逐项核查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规性、及时性和效益性。对重点专项资金,按资金流向加大延伸审计力度,检查不合规支出,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

5、资金结余情况。核实账面结余资金的真实性,审计有无通过虚列支出、以拨列支等方式隐瞒结余、转移财政资金等问题;分析结余资金性质、规模和原因,检查有无资金长期滞留和闲置的问题。

6、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情况。一是审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合法、合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费是否按照“票款分离”的规定要求,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有无缓缴、少缴和不缴等问题;二是部门单位取得的捐赠收入、房租收入等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否按规定上缴财政管理,有无少缴、不缴、坐收坐支等问题。

7、部门财政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情况。关注部门预算管理、资金使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各项制度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到位有效,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的管理使用等基础工作是否真实、规范。

(三)国库审计

1、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划分、报解和拨付情况。重点检查执行国家财税法规、政策,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情况;审计国库在财税库联网操作中是否及时收纳各项预算收入,是否按照同级财政机关预算拨款凭证,按用途拨款,办理集中支付工资和预算资金拨付是否规范,有无办理无预算、无计划拨款,有无违规推迟拨付预算资金。

2、履行监管职责情况。重点审查国库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财政、税务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有无违规冲退预算收入和办理调库更正,改变税种和入库级次办理退库问题;有无违规为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虚假退库问题,有无超越国家规定范围的退库问题;有无延解预算收入、积压资金问题。

(四)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1、教育费附加及教育生均经费专项审计调查。依据《区教育费附加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结合2010年度教育费附加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对以前年度未拨付资金进行跟踪,对2011年教育费附加资金收缴、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教育费附加资金等问题,着重评价教育费附加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生均经费的使用,促进教育投入资金的效益性、效果性。

2、城市维护相关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情况审计调查。重点审查城市维护相关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延伸资金使用单位,做出效益性分析和评价。审查资金在预算安排、管理和支付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分析体制、机制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维护资金分配管理制度的建议,促进城市维护资金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提高资金效益水平。

3、科学技术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重点检查2011年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规模及效益情况,结合《区科学技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审核科技资金预算安排及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促进我区科技创新。

4、残疾人保障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检查2011年残疾人保障金使用情况。审查是否依据有关规定,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和社区就业,及无障碍设施改造等用途,加强社会保障性基金的监督检查,促进残疾人保障金的管理,制定规范的运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把党和政府扶持帮助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5、政府融资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检查政府债务情况,掌握政府债务规模、来源、结构、内控监管及偿还情况,结合管理使用,分析资金效益,督促落实债务偿还,为资金管理提供预警建议,完善我区融资偿还制度,推动规范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依据《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2011年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披露有无违反招投标程序、施工合同签订及工程签证不规范、随意变更签证、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建设标准、严重超预算等问题,提出规范管理的建议。

(六)跟踪检查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对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通知》所明确的责任分工,各有关单位对2010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已及时向区审计部门反馈。对尚未完成整改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具体意见。由区审计部门汇总整理后,根据工作安排适时向区政府汇报和向区人大报告。

四、组织实施安排

2012年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并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2012年5月10日前,出具各单项审计报告。

2012年5月20日前,完成《2011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的结果报告》。

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审计工作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重视预算审计工作,强化审计工作配合。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是法律规定的各级政府必须向人大报告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是财政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在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维护经济秩序、推动财政改革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及时沟通,确保审计工作按计划实施,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质量。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审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县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充分发挥审计保障我县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县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目标

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加大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断规范财政管理、规范预算分配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三、审计范围

主要对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含县级税收、基金收入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重要问题可以追溯到以前年度或延伸至2009年度和相关单位。同时,对部分县级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乡镇2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

四、审计对象、内容和重点

(一)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单位和项目

1、对县财政局组织20*年度县级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2、对地税局20*年度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

3、对县旅游局、安监局20*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4、对永温乡、宅吉乡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5、对县移民局20*年移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6、对县国土局和县财政局20*年度土地出让金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7、对县人劳局就业再就业资金进行审计调查;

8、对县民政局和县农办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进行审计调查;

9、对重点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

(二)审计内容和重点

1、对县财政局的审计

(1)预算编制情况。主要对本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完整和细化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在摸清各部门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实现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有无将单位应纳入预算的收入不纳入预算编制,或者年初收入预算编制时留有余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再进行追加,造成实际执行结果大量超支;审查预算编制时是否将当年可用财力不编入预算,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作为追加处理,弱化预算控制。

(2)预算批复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预算情况、年终调整变化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核实年终预算调整数,审查有无改变预算使用方向;保留待分配预算数是否合理、适度;执行中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年终突击追加预算;用当年超收安排的支出预算,关于预算调整的支出是否符合县人大所批准的调整。

(3)组织预算收入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的地方税收、非税性收入的征管情况和预算收入退库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重点:一是财政部门组织征收的地方税收是否及时、足额征收,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各项规费专项收入是否依法计征、足额入库,有无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转到预算外,脱离预算监督。

(4)预算支出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办理的本级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审计。核实本级各项预算支出数同支出列报数依据是否一致;重点审查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支持农业、教育、科学事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财政资金是否存在闲置、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用途。

(5)补助支出情况。主要对税收返还、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的年终决算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结算项目文件依据是否准确、基础数据是否可靠、结算办法是否合理,有无随意性大、资金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有无将应由预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终通过结算解决的问题;有无采取不正当手法,通过结算为本机关、本系统拨付资金的问题。

(6)对20*年、20*年的结转下年支出数进行清理。重点关注20*年结转到20*年安排使用的资金,检查是否按规定安排使用,对长期结转未安排的要进行清理。

(7)部门决算批复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及其职能机构批复各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决算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决算批复是否合法、合理和规范,有无通过决算批复分配预算资金的问题。

(8)预算资金平衡情况。主要对本级预算当年收支平衡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核实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和年终资金结存情况,包括: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是否突破预算,有无采取虚收虚支的办法人为调节赤字和债务规模;资金结存是否真实,暂存暂付是否及时清理,有无将应作预算收入的资金长期挂在预算暂存的问题;有无通过预算暂存、暂付办理资金拨付,以此脱离预算监督的问题;有无以预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预算内资金转入暂存或预算外,逃避各方面监督的问题等。

(9)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主要对县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查核实预算外资金和政府基金的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将应作预算内收入的资金挂在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将预算外间隙资金拆借或周转使用等问题。

(10)财政部门内控制度情况。加强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财政部门有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的问题。

2、对县地税局的审计

以税收完成情况的真实性为基础,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税收收入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审计地税系统税收计划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计划指标是否逐级分解落实到位。核查地税部门负责征收的各项税收的征收数、金库入库数、财政部门列报数是否真实一致,短收或超收的主要原因,有无隐瞒、截留或挪用税收收入的问题。检查税收计划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无为完成任务而应退不退或预征下年度税款等“寅吃卯粮”的问题,有无当年计划完成后,有税不征的现象,有无混淆或错划预算级次,挤占上级财政收入问题。

(2)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主要审计地税部门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各项税收;有无违反国家统一税收政策,自行规定税收权限或随意变通税收政策,开减免税政策口子;有无改变法定税率和侵蚀税基,影响税收的问题。

(3)税收征收管理情况。一是税务部门是否依照税收征管法严格税收征管,有无扭曲、变通征管办法,低率预征、以缓代免、变相包税,造成税款流失的问题;二是有无税收计划完成后不征或缓征税款的问题;三是税收的征管范围和入库级次是否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有无混淆征管范围和入库级次挤占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四是有重点的抽查地方税务部门管辖的企业是否及时、足额申报纳税,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收征管是否到位,有无自行规定对企业定额或变相定额税收入库数,有无违反规定帮企业代开发票,造成少征漏征国家税收的情况。

(4)税收提退情况。主要对税务部门执行税收提退政策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税务部门的各项提退是否合法、合理,有无以“超收”、“误收”为名,违规办理退税,人为调节税收收入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为本部门、本单位办理各项税收超收分成或增长分成退税的问题。

(5)税收征管制度运行情况。主要审查各项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是否合理、完善,税收征管的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存在漏洞,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方面的问题。

(6)税收征收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审查税收申报划款是否及时,有无人为改变系统预设的税率或级次,造成少征国家税款的情况。

(7)各项基金规费情况。重点审查地税部门是否按照县政府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各项基金规费,有无缓征、少征或不征现象,有无不通过政府直接或变相返还各项基金规费。

3、对县级部门20*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主要对部门的各项收入、各项支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收支两条线、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款项、罚没票据的管理、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等内容进行审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管理,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对专项资金的审计

(1)专项资金申报立项情况。重点审查专项资金是否具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无违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宗旨,盲目和随意立项,浪费国家资金。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对项目申报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等进行审查,核实项目的设立和安排是否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决策是否科学合理。

(2)资金拨付和项目情况。重点审查资金是否逐级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截留、挤占、挪用、滞拨问题;项目是否按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改变项目计划或不按上级批准的要求执行的问题。通过有重点的详查或抽查等方法,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依据资金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付路径进行跟踪审计。同时从账证及票据等原始凭证入手,按照重要性原则,检查使用程序是否合规,各项支出有无严密的审批手续,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足额、合规。

(3)单位各项管理和控制制度情况。重点审查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了各项管理制度,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和浪费。审计时采用查阅法和测评法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审查资金管理和使用单位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内控制度,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责任制、跟踪反馈、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通过调查、访谈、座谈会及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明有无流于形式的制度和措施存在,评估制度、措施的执行程度。

(4)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情况。重点关注专项资金是否按期得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购建的工程、设备、物资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资源的消耗与利用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专项资金的后续管理是否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审计时通过查阅项目资金支出决算情况,评价项目资金投入是否合理,投产达标能力是否符合预期要求;通过现场观察项目的运转情况,评价项目运行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完善项目长远发展的管理体制。

5、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

围绕投资决策、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投资概预算执行情况、建设制度及执行情况、建设工期控制情况、工程造价控制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五、组织与领导

20*年度的预算执行审计在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县审计局负责组织实施。成立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工作实际,由县审计局抽调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六、时间安排

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从2009年2月份开始,5月1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审计准备阶段(2009年2月28日前)。成立县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组成审计组,搞好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落实各审计组的具体审计任务,做好各项审前准备工作。

(二)审计实施阶段(2009年3月1日—4月30日)。全面完成所有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实施任务。

(三)审计报告阶段(2009年5月1日—5月10日)。进行全面汇总、整理,向市审计局和县人民政府提交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及预算执行部门的审计报告(含审计调查报告)。

根据《审计法》规定,7月30日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10月31日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

七、实施要求

(一)在审计中要突出重点,敢于揭露问题。在全面核实会计报表及其账目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他县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县财政局在组织县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要重点揭露预算分配、预算收支管理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数额大、范围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注意发现严重违纪违规和重大违法渎职问题的线索,做到审计各项资金没有遗漏,不留死角。

(二)全力配合审计工作。各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并提前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以及准备好审计所需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回避和拒绝审计,审计进点后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

(三)严谨细致,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全体参审人员要切实把质量当作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要求,认真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日记和有关取证资料等工作。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充分听取并研究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切实做到反映的问题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四)强力推进ao审计辅助软件在“同级审”中的运用。县审计局高度重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辅助软件(简称ao)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要求ao审计软件运用在全市必须做表率、走前列。

财政收支自查报告篇10

上海市审计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和区、县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和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被审计单位应当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六条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并可以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审计机关通过检查评估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内部审计业务交流、指导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工作等方式,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可以一并对社会审计机构为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时,发现社会审计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执业准则等情况的,应当移送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八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依法、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勤勉尽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保持职业谨慎,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

审计人员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审计机关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人员回避制度,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依法回避。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人员交流制度,避免审计人员因执行审计业务长期与同一被审计单位接触可能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损害。

第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审计事项和内容

第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二)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决算和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三)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

(四)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境内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

(五)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六)政府部门管理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住房公积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七)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

(八)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其他事项。

审计机关可以就财政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对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情况;

(三)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四)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五)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六)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八)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九)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二)对外投资、融资情况;

(三)产权转让、资产处置、对外担保情况;

(四)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地方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资产、负债、损益及表外业务情况;

(二)经营业务合规情况;

(三)风险管理情况;

(四)资产质量情况;

(五)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

(二)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四)工程成本支出情况。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供货等单位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经审计机关审计的,建设单位或者代建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以及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审计机关的审计涉及工程价款的,以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关于工程价款及调整的约定作为审计的基础。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事项中涉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节能减排资金的,可以专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资源环境保护事项相关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

(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三)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效果。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事项中社会关注度高、使用财政资金数量大、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应当专门开展绩效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配置、使用、利用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源的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二)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其他公共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政策、制度、标准、绩效目标等,确定绩效审计评价依据。

审计机关选择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时,可以听取被审计单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等,对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第三章 审计程序和权限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可以听取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及计划变更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知被审计单位。

第十九条 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进行实施审计的公示;开展其他审计,可以进行实施审计的公示。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情况或者资料:

(一)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

(二)预算执行情况;

(三)决算、财务会计报告;

(四)与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的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文档;

(五)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

(六)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和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审价报告、验资报告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业务报告;

(七)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合同、设计、监理、竣工决算资料;

(八)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议纪要资料;

(九)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

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未设置符合标准的数据接口的,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将数据转换成能够读取的格式输出。

审计机关在政府预算执行、税收、社会保险等重要领域实施联网审计,被审计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

审计机关在检查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时,可以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现有功能或者采用其他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检查中应当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造成损害。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确认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因行使职权受到限制而无法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或者无法制止违法行为对国家利益侵害的,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有关规定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或者单位予以协助和配合。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被审计的主要负责人和拟处罚的有关责任人员的意见。

被审计单位、被审计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责任人员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核实,并根据核实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出必要的修改。

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责任人员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五条 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审计机关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审计决定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单位协助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书面提请协助执行,有关主管部门、单位应当书面回复审计机关。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对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重大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用于应对突发事件、举办重大活动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采用全过程跟踪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当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发现问题的,审计机关应当在阶段性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并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反映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尚未整改的问题,应当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四章 审计结果和整改

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绩效审计结果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报告。

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的下列问题和事项,应当采用专题报告等方式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一)涉嫌重大违法犯罪的问题;

(二)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有关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关系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

(四)关系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

(六)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十条 对依法应当由公安、监察、检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的事项,审计机关应当移送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第三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之日起九十日内,将审计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或者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

(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执行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对审计机关建议的采纳情况;

(四)有关单位对审计机关移送事项的处理情况。

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督促检查机制,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拒绝或者拖延整改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对被审计单位未整改或者未完全整改的事项,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问责等措施。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通过政府网站、新闻会、报刊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公布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评价;

(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四)审计意见及审计建议;

(五)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的整改情况。

审计机关公布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考核和行政问责的参考依据。

绩效审计结果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结果,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的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

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

第五章 审计保障

第三十五条 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书面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第三十六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镇的审计工作,配置必要的审计人力资源,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十七条 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结合工作需要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业务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

被聘请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应当执行国家审计准则,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八条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三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监督对象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数据,反映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审计机关报送有关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文档等资料。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以及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理、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信息系统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标准的,由审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更换;在规定期限内不予改正或者更换的,应当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予以处理。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开发和故意使用有舞弊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审计机关聘请的专业人员在参加审计工作中有徇私舞弊或者故意隐瞒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泄露国家秘密、利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谋取私利等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三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行使审计处理、处罚权;

(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审计证据;

(三)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四)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审计与会计的不同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 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 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 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 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 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中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 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 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 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职能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此外还包括评价和公证。会计虽说也具有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通过会计检查来实现,会计检查或查账,只是检查账目的意思,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活动本身,而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 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 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