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成果十篇

时间:2023-03-15 10:44:51

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篇1

Abstract: Sichuan Basin is the main area of great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for Sinopec Group Company. Deep in Xujiahe Group in western Sichuan contains vast reservoir of natural gas resources, it is the important area and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the natural gas output growth of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in the next period. Last year, group company organized speeding up drill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task for western Sichuan. Over the past year, speeding deep well has acquired the initial success in western Sichuan, and has made wel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rilling fluid system, bit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nderbalanced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tage.

关键词:川西深井;钻井提速;须家河;阶段性

Key words: deep well at western Sichuan; well drilling acceleration; Xujiahe River; phase

中图分类号:TE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98-02

1提速前川西深井钻井状况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已完钻44口井,其中在须二段及以下层段完钻的深井有31口,主要集中在新场、孝泉和大邑区块。由于地层压力高,岩石致密,统计分析由2000年后须家河组16口完钻深井的钻井技术经济指标[1]可知,平均钻井周期为327.69d,平均机械钻速为1.50m/h。而目前须家河组上面浅井段只有2850m左右,约占完钻井深的40%~50%;上部井段钻井周期为75d左右,约占全井钻井周期的1/5~1/3。深井钻井提速的关键是须家河组钻井提速,深井段钻速慢是制约深层勘探开发的瓶颈问题。

2川西深井提速目标

根据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深井钻井提速科技攻关活动组织实施办法》规定,石油工程西南公司组织各施工方成立了提速活动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深井钻井提速指标见表1。

3制约须家河组钻井提速的关键问题

3.1 地质情况复杂,气、水关系准确预测难度大已有钻井资料表明,须家河组属异常高压,特别是须五段-须三段地层压力梯度一般为0.0175~0.0195MPa/m,地层压力普遍高于70MPa;须二段地层压力梯度一般为0.015~0.016MPa/m,地层压力为80MPa左右;须四段和须二段裂缝发育,新851、新2井均钻遇高压裂缝,同时须四段普遍含水,气、水分布规律仍不是很清楚,给井身结构、完井方式优化带来了困难。由于致密碎屑岩的特殊性,流体性质、产量以及产水层位难以准确预测,导致钻井方式优选困难,同时增加了出现井下事故的几率。

3.2 井身结构存在问题完钻深井的井身结构主要采用常规API(美国石油学会)系列。须家河组井段主要采用?I215.9mm、?I152.4或?I149.2mm钻头,结构较单一,存在以下问题:①大尺寸井眼段长,?I311.2mm及以上尺寸井眼段长达2000m以上;②钻井开钻次数较复杂,普遍采用4次或5次开钻次制井身结构,固井、测井等特种作业时间长;③大尺寸套管强度难以满足气体钻井等新技术的实施;④针对须四段、须二段的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还没有进行现场试验,深井套管减磨等配套工艺技术还没有相应的储备和攻关;⑤设计思路存在局限,未大胆尝试新型井身结构。

3.3 深层钻头针对性差须家河组岩石硬度大、可钻性差、石英含量高,在高密度条件下,无论是钻头寿命还是单只钻头进尺都不甚理想。前期进行了钻头选型研究,优选出了一系列适合地层的钻头型号,如HJ537GK、HJT517GK、HJT537GK等宽齿牙轮钻头和FS2563BG、FS2463BG等PDC钻头,但还没有完全解决须家河组钻井提速问题,尤其是须二段小井眼的钻头缺乏针对性。据不完全统计,须家河组钻头用量占全井钻头用量的2/3以上,第4次开钻钻头用量占全井钻头用量的1/4~1/3,大邑1井第4次开钻时须二段钻头用量已占59.62%。

3.4 提高深层钻速的钻井液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用于深层提高钻速的钻井液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①深层采用欠平衡钻井时,对各层位合理的钻井液密度的选择和确定方法尚不完善,有效提高稳定井壁能力存在一定的难度。②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地层压力较高,难以使用常规无固相、低固相体系,若采用有机盐类作为基础体系,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裂缝发育,液体损耗较大。③对于大邑等地区的深层常压或低压地层,现有的用于中上部层的无固相、低固相体系的抗温性、井壁稳定能力还有较大欠缺,难以满足施工要求。④新型快速钻井液处理剂还处在试用阶段,普遍应用还需时间。

4提速形成的阶段性技术成果

针对须家河组钻井现状,为了进一步缩短钻井周期,提高钻井效率,今年在总结以往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组织和施工,形成了下面的阶段性技术成果。

阶段性成果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22-01

2016年5月13日,北师大高参小项目组在八里庄中心小学组织“全员运动会”活动,以展示北师大“高参小”半年多来体育、艺术教学及班主任育人项目融合的阶段性成果,促进北京市“高参小”单位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

“全员运动会”是北师大“高参小”项目体育组首席专家毛振明教授带领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10+1学校体育促进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最能反映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想方面的一项标志性的改革工程。“全员运动会”是针对传统的中小学运动会“极少数人在跑,大多数人在晒太阳”“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与日常的体育教学和平时锻炼脱节”“学校运动会只是学校内部的活动,与学生家长、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无关”“学校运动会与校园文化建设脱节”“学校运动会与学生品行养成教育脱节”“学校运动会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脱节”等诸多弊病而进行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根本性体育改革工作。

学校把德育、美育、体育融于一体,以“全员运动会”为载体,让全校所有的师生、家长参与到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运动会上,每一个学生要参加2~3个运动项目;师生共同完成一个运动项目;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比赛。教师和家长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运动会搭建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亲子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运动会的项目,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欣赏他人,并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坚毅、吃苦、为集体服务和集体荣誉感等。

阶段性成果篇3

国家课题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暨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

苏州会议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上午好!

我们,是来自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的几位一线的老师。这次,我们前来参加会议的,是两个作文课题组的四位代表。他们分别是:赵敏主任、柳红老师、高林老师和我,王东明老师。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的专题讲座、即兴讲话发言,和精彩的作文指导课堂。我们的收获是非常丰厚的!我们与会的四位课题组成员,要表达的是这样的心声:那就是:非常感谢省课题部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参与到“国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母语教育研究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暨习作教学专题研讨会”中来。

目前,我们通师三附小共有省课题部下属的两个子课题,分别是:2009年上半年申报获批的《小学习作教学“平等互动”实践研究》,和2010年上半年申报获批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方法”实践研究》。我们在省课题部徐晓华主任、王萍老师、周彦老师的具体指导、关心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在参与我市区级优秀备课组的评比中,我们因为有省级的作文课题而榜上有名;在校级的“作文指导”示范课上,因为我们的老师有课题的指引,而与学生进行了别样的互动;因为这两个课题,我们的研究员老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法——语文平视教学法。特别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两个课题组的老师,由于在日常作文教学活动中,注重与学生、学生家长一贯地、持久地和有序地“平等互动”“积极评价”,且注意至始至终做好细致的、有层次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因而在今年8月份省级第二届课题评比中,我们学校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获得了该次评比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的殊荣!……凡此种种,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是省级课题的各位专家和老师,在指引着我们,在陪伴着我们,在呵护着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在课题研究既平坦又曲折的的道路上前行。

这次,我们两个作文课题组,共给大家提供了5篇文稿。篇数可能多了一些,但我们的用心、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第一,朱家珑所长昨天在讲话中说,学生作文是生活化的表现;袁浩教授在昨天的专题讲座中说,“新课标”要求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那么,我想:我们的课题组成员,首先就是将这个精神,这个最新的理念,深入自己的骨髓:不仅在思想上有这个认识,更要在自身行动中、教学研究中有所体现。因而,我们课题组老师就提供了这样五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文稿,期待着在座各位的批评、指正!

第二,这次会议,我们就是想通过抛出我们课题研究的这几块“砖”,引来各位专家、老师的“玉”。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在观摩中,真正感受作文教学研究的快乐!

下面,我就将我们提交的五篇论文,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若有不当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省级作文课题《小学习作教学“平等互动”实践研究》论文:胡美娟主任的《品味生活·平等互动·快乐作文》,孙海燕主任的《“平等互动”:给“潜能生”一把“会写”的钥匙》,王东明老师的《以平视的目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美》。

省级作文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方法”实践研究》论文:胡美娟主任的:《多元结合的“作文评价”》,和王东明老师的《合力开辟“作文评价”崭新天地》。

(具体内容略。)

回去以后,我们一方面要将这次活动的盛况,向我们学校两个省级课题组负责人凌旭东校长和朱晓芳主任汇报,向课题组的所有老师传达。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昨天学习了苏州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作文生活化教育策略”的课题研究很受启发,也想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来做一个《小学习作教学“生活教育”实践的专题研究》。因为我们课题组老师研究陶行知先生也有一定的基础。当然,这只是我们参加会议的四位老师的一个共识,至于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实施,我们回去后,再作进一步思考。

总之,我们这一次来苏州,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我们要将各位的优秀经验带回去:带给我们的两个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带给我们每一个年级的学生。让这些宝贵的成果和经验,成为我们师生的好帮手。通过这次专题研讨会,我们师生也去迎接新的“飞越”(这是借用“金阊外国语学校”校刊刊名上的两个字)。

阶段性成果篇4

我省农业保险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试点工作都是起步于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年来这两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保险方面,可以用“四个不断”来概括。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保费补贴比例和额度逐年增加,目前各级财政投入已占保费补贴比例的80%。二是广大农民群众投保的积极性不断高涨。2010年,全省有229万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占农户总数的64.6%;玉米、水稻、大豆、葵花和花生五大作物参保面积达到260.6万公顷,占五大作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70%。三是农业保险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7~2010年的四年间,全省收取保费累计达25.05亿元,参保农民获得理赔款18.36亿元,年平均理赔率达73.3%,扣除农民自交保费5.014亿元,参保农民纯得13.4亿元。四是农业保险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收到了各级政府满意、农民群众满意、农村基层满意和社会各界满意的良好效果。

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方面,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摸清了债务底数,不仅为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提供了依据,也为下一步化解其他乡村债务打下了基础。二是完成了阶段性化债任务。截止到2009年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14.62亿元。三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四是促进了农村消费。五是增强了党和政府威信。

任克军主任指出,全省农业保险工作,2011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培育放活农保市场。从今年起逐步放开承保市场。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保监会要求,从偿付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承保主体进行重新审定,确定安华农保吉林分公司、中国人保吉林分公司和安盟保险吉林分公司等三家公司作为全省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第二,进一步提高理赔标准。为保证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维护农民、企业和政府利益,省政府从2008年提出了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对巨灾实行有条件的100% “封顶赔付”,今年省政府决定,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将理赔“封顶赔付”比例由100%提高到150%,超赔部分,利用巨灾风险准备金和通过保险经办机构购买再保险来解决,最大限度维护参保农民利益。第三,积极扩大保险品种。省政府决定今年依托现有农业保险体系,开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在榆树市和延吉市开展设施农业保险试点,积累经验,有序铺开。设施农业保险采取只保设施成本的办法,对农户参保予以补贴扶持。保费构成,省级财政补贴40%,县级财政补贴20%,试点农户承担40%。在洮南市开展以辣椒为主的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每公顷辣椒保险金额确定为6000元,费率为10%,保费600元。保费构成,省级财政补贴50%,县级财政补贴20%,参保椒农(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承担30%。第四,努力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今年省政府确定安华等三家公司承办全省农险业务,希望这三家公司要积极做好承保、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不得互相诋毁,搞恶性竞争,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改善保险业发展环境。第五,切实加强保险规范化建设。按照国家保险业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准入资格、承保市场份额和承揽业务行为的审查与管理,确保经办机构业务规模与风险偿付能力相适应。对偿付能力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的经办机构,省里将提出降低其市场份额的指导意见,有关县(市、区)要认真加以遵守,共同维护农业保险市场秩序。

全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工作,要抓好以下五各环节。第一,要足额筹集偿债资金。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承担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的主体责任,多渠道筹措化债所需资金,按这次会议省与各地签订责任状所确定的数额如数落实。要按吉政办发[2007]42号文件规定的筹资渠道筹集化债资金,并将筹集到的资金及时纳入财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专户。第二,要慎重进行协商减债。要引导债务人与债权人,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协商减债。双方意见一致后,及时签订减债协议。要防止下任务、卡比例、搞“一刀切”式的减债。债权人放弃的债权,要作为对教育事业的捐赠,由当地政府予以表彰。第三,要稳妥兑付偿债资金。各地要严格按照吉政办明电[2009]8号文件规定的偿债程序操作,在兑付偿债资金前,一定要把债权人的账户建立起来,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将偿债资金直接拨付到债权人指定的银行账户。对外出的债权人,要积极联系,直到化债资金全部兑现为止。第四,要严格剔除不实债务。各地要在下一步化解剩余债务工作中,认真进行再清理、再核实,剔除虚假和不实债务,对实有债务进一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落实债权债务主体。建立健全县乡村债务台账及明细账,准确反映债务规模、性质、构成情况,做到账目清、底数准、数额实,确保化债工作不出问题。第五,要认真搞好检查验收。县(市、区)要组织人力,及时、全面进行自检自查。化债资金兑付完一个乡镇,检查验收一个乡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检自查合格后,及时向省里提出检查验收申请。省与市(州)一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逐县(市、区)进行检查验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评出化债先进县(市、区),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要做好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的准备工作。

阶段性成果篇5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得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各项阶段性工作中,大队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指派由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大队长负责,并由大队教导员牵头,各中队负责人组成专门工作机构,抽调得力、经干的工作人员,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进行全员培训,促进全体民警对依法行政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自支队统一分期分批有序地开展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和考试后。鱼峰交警大队以“规范执勤执法示范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展现执法为民良好形象。一是规范路面执勤标准。以大队为单位,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对民警进行执勤动作、普通话、日常执法用语训练和交通疏导、纠正违章等业务技能培训,做到疏导合理,站位得当,纠违行为正规。二是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大队建立了民警个人《执法考核档案》和电子执法台账,对民警执法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岗位执法责任主体,对有过错案件逐一倒查,严格追究责任。同时,由一名副大队长兼职的法制员,对大队民警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广大民警依法执法意识,进一步树立了良好执法形象。

2、加强内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在认真搞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基础上,对民警进行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实行持证上岗,以增强违法处理民警的责任感。二是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按照“便民、利民”和“微笑、高效”的工作要求,着力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增加了窗口服务的协警员,确立了驾驶员交通违法处理“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通过法制理念教育、规范执法行为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对不规范的执法行为认真进行盘查、整改和建章立制。

1、牢固树立依法管理交通、依法行政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多年来,交警在道路执勤中,少数民警我行我素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纠正和处罚道路交通违法,对人不对事、感情用事的情况时有出现。比如,同样的交通违法,当事人经济条件也相当,处理结果不一样。暂扣车辆、证照不开凭证,扣留的证照私自保管,导至当事人东奔西跑,找不到地方处理。

2、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交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交警究竟是在为谁执法?这个问题有的交警至今还在含糊不清,以至他们在道路执勤、执法工作中抓不做重点,主次不分,方法不但,和老百姓、和交通参与者纠缠不休,费了不少口舌,牺牲了大量时间,,又激化了矛盾。比如,一企业的一辆非营运小客车忘带行驶证,执勤民警的确又清楚该车有合法的行驶证,该车系市内短途行驶而确有急事,就不要逼着驾驶人非倒回去拿证来才给以处理不可。外地车辆走错了路或停错了车。又如,一辆核载五座的小客车超座1人,核算起来是超过20,但是这种情况仍然按客运车超员20的规定处罚显然就不够公平了,要举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们公安交警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处处多为民着想,多为民服务。从而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更加明确执法的目的,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上,对营运性客车严重超员、对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货厢载客,对无证开车、“黑车”非驾、弯道超速、超车等等这些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上限处罚,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事关千千万万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3、在道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能够把公平与正义准确的付诸于实践,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者对执法交警的一些误解和不满。比如,有两个驾车人出现相同的一起交通违法行为,被执勤交警查获,按法律规定应处200元罚款,但张三是企业老板,经济条件很好,200元钱对他来说毫无半点影响,而李四是下岗工人,每月仅靠400元基本生活费维持家庭生活,李四拿出的200元和张三拿出的200元钱显然价值悬殊就太大,所以对张三处罚200元、对李四处罚50元都属于执法上的公平和正义,不能视为法律上的不平等。过去在道路执勤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不理解的群众弄得交警很难处理。

4、增强交警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过去,交警在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考虑单一的保畅通、保安全多,对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一些特殊情况、企业发展的艰难以及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思考得少,对道路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方向不够明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交警工作的最终点和落角点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5、进一步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民警养成不拈轻怕重、不损人利已、遇到困难和矛盾不回避,遇事不推诿、勤奋好学的好作风,进一步规范民警的言行举止,保障民警文明执法、礼貌纠章、热情服务、助人为乐、吃苦耐劳一以贯之,尽心尽职完成好各个时期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坚持社 会主义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我们公安机关每一个民警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深入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全面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并在执行中边学边用,边领会边整改,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能,提高执法水平,推进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真正把促进执法公正作为执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做到严格执法、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__*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阶段性成果篇6

摘要: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产学研合作分为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R&D阶段及规模生产阶段,对产学研合作各阶段的特征、利益诉求及政策需要进行分析,提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信息保障机制、中介服务机制及评估和反馈机制等,旨在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撑和环境保障。

关键词:技术生命周期;政府;产学研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吕荣胜(1951- ),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与商务营销;崔璞(1987-),女,山东潍坊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创新战略与营销。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ZLZLZF05600;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FZX2013-24。产学研合作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提高技术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改变我国创新效率低下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报告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仅从字面意义来看,产学研合作只涉及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三方,事实上,纵观各国的产学研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处于发展时期,政府如何促进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多是在整体分析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而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在该过程的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不同,出现的问题及各方的利益诉求也是不同的。这就意味要使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更切实有效,就应该充分了解产学研合作各阶段不同的特征。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探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以此提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技术生命周期的界定与产学研合作阶段特征产学研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生命周期为了解产学研合作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特征提供了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对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形成的,一般把技术生命周期定义为一项技术变成产品并推向市场所经历的过程。对于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泰瑟思认为技术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一般性研究发展阶段、应用研发阶段、大量制造生产阶段和市场扩张阶段四个典型发展阶段;哈维将技术生命周期具体划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论证、技术开始应用、技术应用成长、技术成熟及技术衰退六个阶段[1];浦根祥、周志豪把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停滞期四个发展阶段[2];范金花认为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应该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应用增长、技术成熟、替代技术和技术过时六个发展阶段[3];周诚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新技术研发阶段、新技术水平扩散阶段及新技术垂直转让阶段[4]。鉴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特点以及合作阶段实际产出的不同,本文将技术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R&D阶段和规模生产阶段。

从技术生命周期来看,产学研合作过程其实是随着技术成果的创新与应用,各方从接洽开始到持续深入合作再到合作解体的过程。产学研合作在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合作特征不同,主要体现在合作主参与方、阶段产出、核心要素和阶段特征四个维度上(见图1)。

图1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产学研合作阶段分析

总第445期吕荣胜: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商 业 研 究2014/05(一)基础研究阶段

在技术生命周期的基础研究阶段,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处于初建期,相互了解程度较低,各自分工不够清晰,合作关系处于磨合状态。该阶段工作主要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对即将合作开展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新知识、新技术有初步了解。由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方在合作目的、利益着眼点、组织形式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着眼于自身的生产营利性,缺乏自主研发及创新的动力;高校注重学术研究能力及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缺少自主参与合作的市场服务意识;科研机构的商业性决定其以技术研究的盈利为目的。并且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互不熟悉,造成了各方关系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这就决定政府不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动力支持,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知识,打破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完成基础研究阶段对新技术的创建以及对新知识的认识,促使产学研合作尽快进入应用研究阶段。

(二)应用研究阶段

该阶段是技术的研发阶段,分为共性技术研究阶段和商业应用研究阶段,仍以高效和科研机构为主开展合作。产、学、研三方合作关系紧密度不断上升、对创新合作的认同感加强,各方知识和信息交换、学习和创新活动变得频繁,协同创新效应逐渐显现。共性研究阶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仍处于技术研发期,阶段产出是在实验室中合作研发的新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新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商业,探讨新技术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各方合作步入商业应用研究。在商业应用阶段,探讨新技术的应用性需要对技术前景、市场机会进行评估,必须保持三方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另外,利益分配框架的确立是该阶段各方关注的问题,因为技术创新成本一般大于模仿创新的成本,且科研机构与企业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愿意自己获得的利益低于参与技术创新所付出的成本,而是希望通过合作获得技术创新外溢的好处[5]。如果处理不好各方利益分配问题,既会损害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技术创新的进度,也会为以后的合作埋下隐患[6]。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政府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产、学、研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信息知识的转移效率,为产学研合作评估技术开发风险、形成各方利益分配框架提供服务。

(三)R&D阶段

该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交叉参与最频繁,也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时期。各方技术、人员交流频繁,协同创新密集发生,合作资金迅速消耗,同时合作风险也随之提高。R&D阶段又分为商品开发(小试)和工艺开发(中试)两个阶段,对应的产出分别为小批量的技术开发试验结果与批量的技术开发试验成果。在该阶段由于需要有对市场前景和风险的判断,还需要增加商品和工艺开发必要的配套资产,而一般情况下大学、科研机构不具备这种判断力和配套资产,因此必然是以企业为主开展合作。另外,由于技术成果转化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且在该阶段合作成本投入加大,可能超出各方预期的资金投入,甚至超出各自的承受能力。如果在资金保障方面不足的话,可能会导致技术成果转化进程的停滞,影响合作的顺利开展;也可能会导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解体过早终止合作,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此,该阶段需要政府一方面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技术评估、风险投资等服务,从市场的角度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四)规模生产阶段

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工艺开发批量实验验证后,进入规模生产阶段,该阶段合作是以企业为主、高效和科研机构为辅的形式开展合作的。进入规模生产阶段并不意味着产学研合作的终结,因为技术成果最终应用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实现市场化,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能够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技术创新成果虽然已经经过R&D阶段,获得批量实验的成功,但最终的规模化生产也可能出现失败。因此,规模化生产阶段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最终的产出是技术成果大批量的运用,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于转化过程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技术成果最终的应用效果可能与预期出现一定的偏差,影响产学研各方利益的最终分配。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对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技术应用的阶段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保障各方利益。

二、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

基于以上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学研合作特征的分析,不同阶段产学研承担的任务不同,面临的合作问题也是不同的,为此政府应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一)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能够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激发各方参与合作的热情。动力机制可以以直接资金支持方式或以间接减税优惠政策方式给予产学研合作支持;还可以结合产学研各主体的科研特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各方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研究。

1.资金投入机制。在西方国家,政府普遍采用基金资助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如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推行的“匹配基金”、“科学基金”等,国外多个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说明,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产学研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7]。目前我国也有类似的基金项目,而大部分属于整体性、一次性自主合作基金的形式,对于合作项目研究的深度和连续性没有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为此,政府可以将给予的科技资金采用分阶段的投入方式,在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将各方承担的任务以及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考核,作为阶段资金投入标准。比如在基础研究阶段及共性研究阶段,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合作主参与方承担科技成果概念性、基础性的研究,在该阶段应加大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资金激励,当研究出现一定成果进入到商品研究阶段,再下拨另一批资金,以此循环更能激发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热情。在R&D阶段,产学研合作进入技术成果批量生产阶段,对企业给予资金形式激励可以发挥其主体功能,使企业成为科研成果的主体,解决企业不愿意将自己资金用于技术创新,而以“搭便车”[8]形式获取科技成果好处的问题,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

2.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成果评定员工的绩效,而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的工作一般是知识的、无形的,不能直接被实际估量,工作成果必须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报酬。因此,传统的绩效评定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另外,以高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聚集了丰富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但长期以来将项目、论文和获奖的数量作为科研水平的评价标准,使其缺乏市场服务的导向,致使研究成果找不到出路,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减弱,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主力军的作用,造成高校与企业现实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为此政府制定的人才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能够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创新水平;并给予产学研合作以名分,如部级、省级市级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名分,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实现科研人员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二)信息保障机制

信息沟通交流是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共性研究阶段,产学研合作内部信息的沟通是科技成果研发创新的必要基础;在规模生产阶段,保持与外界信息的沟通,及时获取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市场经济信息,是科研成果完成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的保障。因此,政府应建立利于产学研合作内部信息交流机制以及产学研合作与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1.内部信息交流机制。产学研内部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使信息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更加便利,有利于合作经验知识的积累以及合作知识库的建立。在产学研合作初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没有全面形成,缺乏科技创新的交流,导致合作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的时间过长,影响技术创新的效率。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信息技术平台作为合作各方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定期有关技术创新成果信息及组织各方交流,使高校和科研机构所掌握的科技动态和企业掌握的信息汇集到一起,满足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需求、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信息知识的转移效率、加快技术创新的进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新的资源优势。另外,信息技术平台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提供给其它类似的产学研合作,节约了产学研合作信息知识采集成本,提高了合作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外部信息保障机制。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要维持产学研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也要加强与外界信息技术的沟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知识流动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保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将产学研合作置于当今知识信息网的背景下,才能打破合作故步自封、僵化封闭的现象。政府部门拥有强大的信息获取优势,作为产学研一方与外界一方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联系人,及时准确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关于技术创新需求、技术成果应用及技术创新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引导产学研开展技术创新合作。政府还可以通过科技成果展览会、学术讲座、论坛等形式宣传产学研技术创新成果,加强区域之间科技信息的交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技术成果的应用寻找广泛的市场空间。

(三)中介服务机制

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职能不同,仅依靠产学研三方还不能使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趋于完备,这就需要发挥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各环节的协调性和连续性。中介服务体系是产学研合作中技术供给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及技术需求方――企业有效的沟通桥梁,降低各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交易成本,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另外,中介服务体系还可以提供科技评估、信息沟通、人才培养、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学研合作风险,促进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在目前科技服务机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主导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规范机构的运作方式,形成分工专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且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中介服务体制,为产学研合作定期征集合作技术难题、科研成果、科研人才信息,做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咨询服务等工作,促进、保障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如美国政府开展的“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通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9],建立起各类成果转化中介的组织网络,提升了中介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评估和反馈机制

技术创新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最后规模化、市场化阶段的成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此外,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可能没有进入最后的规模化生产阶段就已经失败。但无论是技术创新的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因此,应该有一套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对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评价反馈。首先政府应建立产学研合作评估机制,完善专家咨询、问责制度,结合科研成果的最终应用情况,客观评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为各方最终经济利益的分配提供依据;另外通过评价机制,政府可以对投入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资金的应用效果,避免企业与学研机构为获取政府资金而采取的短期合作行为,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利用价值。其次,建立反馈机制,寻找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性的产学研合作反馈环,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热情,为以后的产学研合作提供借鉴指导。

三、结论与启示

目前产学研合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的特征,得出政府应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合作促进机制,即通过制定动力机制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的合作积极性,稳定基础研究阶段三方合作关系,降低R&D阶段资金投入风险;通过完善信息保障机制加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之间的信息流通,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外部市场信息;通过健全中介服务机制架起产、学、研三方沟通桥梁,减少信息沟通不畅产生的成本,为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服务;通过采用评价和反馈机制分析、总结产学研合租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借鉴指导,有助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49-50.

[2]浦根祥,周志豪.从技术生命周期看企业“技术机会”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47-49.

[3]范金华.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转换成本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2):99-100.

[4]周诚.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95-196.

[5]赵丽洲,丁长青.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5):165-166.

[6]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55-57.

[7]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7):36-38.

[8]费钟琳,魏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104-107.

[9]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54-55.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LV Rong-sheng, CUI Pu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阶段性成果篇7

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组织主要战略资源的今天,以知识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型组织大量涌现,以知识的选择、获取、应用及创新为首要活动而蓬勃发展,由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知识)的知识员工所组成的自由联合体。

国家和各类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于知识创新,但最终成果的应用和扩散非常有限,其中就存在一个知识共享不足的问题,它已成为影响组织知识应用能力的瓶颈和短板,通过内部的知识共享将有助于组织充分利用所需知识,同时也助于实现对组织内无序知识的管理。

在组织内部,对于两个特定的个体来说,知识共享并非是一次,而是多次重复进行的活动。知识共享从活动本质上来讲,是个体间知识不对称状态下的博弈活动,个体间知识共享的频次、范围和深度都是由这个博弈过程决定的。因而,对于知识型组织内知识共享这一实际问题,属于典型的非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多次重复博弈活动,可以运用博弈论原理来进行深入分析。

二、知识型组织员工间知识共享博弈模型的构造

在此博弈中,知识型组织内的知识员工(A和B)构成博弈的两个博弈方;知识员工的策略空间为合作与不合作;同时假设:第一,知识员工A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其概率分别为(1-p)和p。非理性的员工,只会选择一种策略,即“针锋相对”:开始选择“不合作”,然后在t阶段选择员工B在t-1阶段的选择(即你合作我就合作,你不合作我就合作)。理性可以理解为“机会主义者”或利益性参与人;非理性可概括为讲义气和重信誉的人,只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如果偏离了该策略,那么就暴露出其是理性的。第二,知识员工B为理性人,可以选择任何策略。假如知识共享活动是在两个水平相若的个体间展开,那么知识共享间的信任就来自于个体的共享意愿。我们假定组织内两位知识员工A和B进行知识共享活动,A和B在一次知识共享活动的策略及收益的支付矩阵见图1。

此处的合作是指双方知识的共享共通;不合作是指只共享别人的知识,而不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享。假设获取别人的知识(共享别人的知识)收益为10,而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享,降低自己的知识专有性带来的收益为-2,既共享别人的知识,又与别人共享相若的自己的知识的收益为8,其共享博弈结果见图1。

有了以上假设,本文将集中分析理性知识员工B的策略选择。

博弈顺序如下:第一,选择知识员工A的类型:员工A知道自己的类型,员工B只知道员工A属于理性的概率是(1-p),非理性的概率是p;第二,两个员工进行第一阶段的博弈;第三,观测到第一阶段博弈结果后,进行第二阶段博弈;观测到第二阶段博弈结果后,进行第三阶段博弈;如此等等。

首先,讨论博弈只重复两次(T=2)的情况。为便于叙述,用C代表合作(cooperation),用N代表不合作(noncooperation)。在最后阶段(t=2),理性员工A和员工B都将选择N;非理性员工A的选择依赖于B在第一阶段的选择。在第一阶段,非理性员工A选择合作C(根据假设);理性员工A的最优选择是N,因为他的选择不会影响员工B在第二阶段的选择。因此,仅需要考虑员工B在第一阶段的选择(X),B的选择将影响非理性员工A在第二阶段的选择(见表1)。

如果选择X=N,员工B的期望支付是:

p×10+(1-p)×0=10p

如果选择X=C,员工B的期望支付为:

[p×8+(1-p)×(-2)]+[p×10+(1-p)×0]=20p-2

因此,如果下列条件满足,员工B将选择X=C。

20p-2≥10p得p≥0.2

也就是说,如果员工A属于非理性的概率不小于0.2,员工B将在第一阶段选择合作。

我们假定p≥0.2,如果理性员工A和员工B在第一阶段都选择C,那么总路径如表2所示,由此将导出其均衡的充分条件。

首先考虑员工A在第一阶段的策略。当博弈重复三次时,N不一定是理性员工A在第一阶段的最优选择,这是因为,尽管选择N在第一阶段可以得到10单位的最优支付,但暴露出A是理性的,员工B就不会在第二阶段选择C,理性员工A在第二阶段的最大支付是8,但如果选择C,不暴露自己是理性的,理性员工可能在第一阶段得到8,第二阶段得到10。

假使员工B在第一阶段选择C,如果理性员工A选择C,员工B的后验概率不变,因而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选择(C,N),理性员工A的期望支付是:

8+10+0=18

如果理性员工A在第一阶段选择N,暴露了自己的理性特征,员工B将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选择(N,N)。员工A的期望支付是:

10+0+0=10

显然,理性员工A的最优选择是C。

现在考虑员工B的策略。员工B有三种策略,分别为(C,C,N),(N,N,N)和(N,C,N)。给定理性员工A在第一阶段的选择C(第二、三阶段选择N),员工B选择(C,C,N)的期望支付为:

8+p×8+(1-p)×(-2)+p×10=20p+6

如果员工B选择了(N,N,N),那么博弈路径见表3。

那么其期望支付为:

10+0+0=10

如果,(C,C,N)优于(N,N,N),只需:

20p+6≥10得p≥0.2

因为前期假定p≥0.2,故上述条件是满足的。

如果员工B选择(N,C,N),那么其博弈路径见表4,

其期望支付是:

p×10+(1-p)×10+(-2)+p×10=8+8p

因此,若(C,C,N)优于(N,C,N)则要求p≥0.2。

上述分析表明,只要员工A的非理性的概率p≥0.2,表2所示的策略就是一个精炼的贝叶斯均衡。理性员工A在第一阶段选择C,然后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选择N;员工B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选择C,第三阶段选择N。

在t阶段重复博弈中,类似地,对于理性员工A,其最大的期望是:

10+0+0+……+0=10

其中在第一阶段选择N,获得最大支付10。

现在考虑理性员工A的另一种策略,开始选择C到t阶段,除非员工B在t阶段后选择了N;那么在以后t+1到T阶段选择了N。对于从开始到t阶段过程中,如果员工B是非理性的,理性员工A在得到的支付是8t,如果员工B是理性的,那么理性员工A的最小支付是-2(如果员工B在t=1阶段选择N,t=1时的支付是-2,此后每一阶段的支付是0)。因此,理性员工A从这个策略得到的期望支付是:

p×8t+(1-p)×(-2)=8pt+2p-2

如果下式满足,那么该战略一定优于刚开始就选择N:

8pt+2p-2>10得t>(6-p)/4p

就是说,只要T>T*=(6-p)/4p,从一开始就选择N不是理性员工A的最优策略。特别地,当满足这个条件的T随p递减,当p=0.1时T*=14,当p=0.05时,T*=30。这个结果就意味着,即使小小的不确定性,也会产生合作行为。

三、知识型组织内知识共享博弈行为的解释

该类型的博弈属于典型的囚徒困境,一般而言,关于该类型的博弈有如下的定理(KMRW定理):在T阶段重复囚徒博弈中,如果每个囚徒都有p>0的概率是非理性的(即只选择“针锋相对”或“冷酷战略”,如果T足够大,那么存在一个T0T0阶段选择不合作;并且,非合作阶段的数量(T-T0)只与p有关而与T无关。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述,在知识型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合作博弈中,可以把理性的参与者理解为共享怀疑者;把非理性者理解为共享偏好者。尽管每一个员工在选择合作时冒着被其他人出卖(不合作)的风险,从而可能得到一个相当低的现阶段支付,但如果他选择不合作,就将暴露自己是非合作型的,从而失去长期收益的可能,如果博弈的重复次数足够多,未来收益的损失将超过短期被出卖的损失,而知识共享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无限大重复次数的博弈。

因此,在博弈的开始,每一个参与人都想树立合作声誉,即使其本质上并不是合作型的;只有在博弈快结束时,参与人才会一次性把自己过去的合作声誉用尽,停止合作。

四、对知识型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建议和对策

分析表明,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实质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多次重复博弈。参与双方为了赢得长期利益,都尽量把自己表现为合作型。这种参与心态是建立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前提下,即共享的知识对双方都非常重要。

虽然在知识型组织中,知识是知识员工的根本竞争力,但员工可能只关心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内容,离自觉的知识共享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形成真正、自觉的知识共享文化,应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措施,以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共享是非常必要的;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行为,有助于个人成就的实现;知识共享不是非生产活动,而是价值增值过程;知识共享的先进者是团队工作的优秀员工,善于与别人合作,深受大家欢迎。

以上四个目标是围绕逐步树立员工的知识共享声誉而确立的,针对该目标,可采取如下“树立个人知识共享声誉”方案:第一,组织的全面知识倾向。知识员工比普通员工享有更高的薪酬和自由、更为人重视、更多参与决策,组织不断地为知识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第二,使知识共享可见、可测,避免其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知识型组织可通过跟踪和评测来激发员工对知识共享的兴趣,公司从资金节约、客户满意度、公众支持率和周转时间减少等几方面监测知识共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仅使得知识共享的效果显性化,而且也将有效地证明知识共享是一个增值的过程。第三,树立知识共享的典范。组织的领导层应明确提出支持知识共享行为,组织对知识共享先进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同时对在项目管理中对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的个人和团队应给予批评。此计划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原因在于:它重视奖励员工;它表明公司对知识共享的承诺。第四,知识共享导师制度。依据博弈分析过程的假设,研究的是在水平相若员工间的知识共享。在知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员工之间,组织可以提倡“知识共享导师”制,不仅有利于较低水平员工的快速进步,而且对“导师”来说,无疑是对其知识共享声誉的肯定。

参考文献:

R.M.Narchal,K.Kittappa P.Bhattacharya.An Environmental Scanning System for Business Planning[J].Long Range Planning,1987(20).

阶段性成果篇8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现金流法;治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29-02

据泉州市政府办统计,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上市企业76家,其中境内上市12家,境外上市62家,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德国和中国台湾,在证券市场上形成引人注目的“泉州板块”。泉州的上市公司,由于数据收集所限,本文以深沪上市的12家企业(惠泉啤酒、凤竹纺织、九牧王、七匹狼、浔兴股份、冠福家用、梅花伞、兴业科技、泰亚股份、天广消防、闽发铝业、纳川股份)为样本,从生命周期角度研究它们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的权变特征。

1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源自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单项产品会经历四个左右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开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类似的,企业应该也能够根据其产品组合状况划分其生命周期阶段,Gort与Klepper(1982)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位5个阶段:(1)导入阶段,此阶段企业进行首次创新;(2)成长阶段,此阶段生产者数量大量增加;(3)成熟阶段,此阶段生产者数量达到最大值;(4)动荡阶段此阶段生产者数量开始减少;(5)衰退阶段,此阶段不再有生产者进入该行业。企业规模或年龄是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的常用依据(李云鹤(2011);Bradshaw et al(2010),Khan与Watts(2009),Caskey与Hanlon(2007),Doyle et al(2007),Desai et al(2006),Freeman et al(2006),Klein与Marquardt(2006),Wasley与Wu(2006),Bhattacharya et al(2004),Chen et al(2002)),但Victoria Dickinson(2011)证明用现金流划分企业生命周期,其结果与经济理论预测更加一致和合理。因此,本文采用现金流法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现金流分位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其净额的正负可以组合成8种不同的模式,Victoria Dickinson认为可以将他们归结到上述5个阶段中(如表1所示):

根据现金流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占比情况与Victoria Dickinson(2011)的结果类似,也符合基本经济理论的预测: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是最稳定的两个阶段,它们的频率在几个阶段中应该是最高的;衰退期阶段的危险系数最高,它的频率应该最低;震荡期次之。

2 生命周期阶段差异性分析

本文针对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研究5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人数、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薪酬和资产收益率。剔除缺失数据,最终数据情况如表3所示:

由于受到总观察量的限制,导入期、震荡期和衰退期的研究对象偏少,因此,本文仅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研究。首先运用Eviews7.0软件中的相等性检验(test of equality)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收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判定这种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相对合理性;然后以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人数、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高管薪酬等公司治理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的治理特征差异。

成长期阶段与成熟期阶段的资产收益率相等性的F检

验结果为0.0120,显著拒绝零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现金流状况作为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依据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的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Y=0.2245-0.0084X1-0.0049***X2+(1.38E-09)X3+0.0014X4

调整后的R平方:0.30777;F统计量:3.00073*

Y=-0.0278+0.0316*X1+0.0042X2+(6.71E-08)*X3-0.0057X4

调整后的R平方:0.0315;F统计量:1.1465

其中:***代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代表10%显著性水平显著;X1为董事会人数,X2为独立董事比例,X3为高管薪酬,X4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成长期阶段对绩效影响显著的因素是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呈反向变动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成长期阶段事关企业前景的信息多为内部信息,只有内部人了解,因此,此时增加对内部情况不很清楚的独立董事反而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多元回归方程通过F统计量检验;但是,成熟期阶段对绩效影响显著的因素是董事会人数,这可能是因为:成熟期阶段企业经营相对稳定、前景相对明确,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也可能随之增加,因此,此时作为监督者的董事会成员数量的上升更有利于对经理人的监督,从而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但是,董事会人数与多元回归方程未能通过F统计量检验。上述存在显著差异的回归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公司绩效的治理特征各不相同,所谓最优公司治理结构确实会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治理结构,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3 结论

本文以泉州深沪上市的12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现金流法对其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研究其生命周期阶段内的治理特征。由于相当一部分泉州上市公司上市时间比较短,样本规模受到限制,因此,根据现金流法划分生命周期阶段之后,本文仅就样本量相对较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成长期与成熟期的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是相对合理的;以公司绩效为因变量,治理特征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发现,成长期与成熟期显著影响公司绩效的治理因素各不相同,而且适于描述成长期阶段治理与绩效关系的模型并不适用于成熟期阶段。

参考文献

[1]Gort,M.,S.Klepper.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J].Economic Journal 1982,(92):630-653.

阶段性成果篇9

关键词: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69-02

0引言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三个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项目决策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95%-100%,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施工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仅为5%-10%。由此可见,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重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关键。

反观我国建设项目造价控制,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为投资人的建设单位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施工阶段,普遍忽视工程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尤其是对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缺少有效的手段,这显然违背了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基本规律,因此,研究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将在分析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1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

1.1 事前控制成本低设计过程是设计人员将设计构思变为可以具体实施的施工图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决定了建设项目的价值形成,但此时建设项目并没有开始施工,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无论调整还是变动都比较容易,所花成本也较低,而一旦施工图纸确定下来,那设计的一笔一划就都需要投资来实现,因此,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事前控制,比事中、事后控制成本更低。

1.2 主动控制效果好设计阶段分为四个小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每个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任务不尽相同。方案阶段,造价估算;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总概算;技术设计阶段,修正初步设计总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因此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从估算、概算到预算的一个主动控制过程,通过“三算”,达到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是一种科学的造价控制手段,效果自然不错。

1.3 抓住重点效率高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编制设计总概算,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的投资比例,建设单位可以将投资比例较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以提高投资控制的效率。

1.4 技术经济相结合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分析,便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工程设计人员往往更注重项目的使用功能及建筑的美观,而忽略经济因素。如果在设计阶段由造价工程师参与进来,使设计一开始就在做出重要决定前充分认识其经济后果,有利于设计人员发挥创造力,选择较为经济的手段实现技术目标,从而确保设计方案能较好地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2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视不够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后,普遍存在缩短项目前期准备时间使项目尽快投入使用、产生效益的冲动,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性认识不够,事前主动控制少,事后被动控制多。主要表现为:未充分论证便草草拟定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缺乏科学性;不遵循设计工作规律,不合理压缩设计时间,造成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变更增加,只能事后被动控制;在设计阶段违背造价控制原则,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对设计过程的主动跟进,对设计阶段事中控制不够,等到施工图纸完成,一旦发生施工超预算现象,往往也因为时间因素,只能被动接受现实等。

2.2 设计单位的确定方式不尽合理设计单位的确定当前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委托,二是招标确定。直接委托与招标确定相比,缺乏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没有竞争压力,也缺乏精益求精的动力。而现阶段,即使通过招标确定设计单位,一般均采用方案招标,一旦方案中标,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自然就成为中标单位一揽子业务,设计单位在后续设计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压力进行造价控制。

2.3 忽视设计概算的作用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各项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指标)以及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是下一阶段施工图预算的控制目标。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忽略设计概算的作用,对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概算不作要求,本身对设计概算也不进行审查,造成施工图预算控制目标粗放,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前期对各单位工程所需投资及资金成本等基本情况模糊,资金安排不合理,造价控制重点不清。

2.4 制度设计不合理或缺乏奖惩机制目前,设计单位承接设计任务,其设计费用采用按照工程预算价或工程结算价分档定额计费方法,工程造价越高,其收费一般也越高。若超标准设计,无须承担经济责任,还能得到经济利益。若充分考虑经济因素,节省造价,既无经济利益,万一出现问题,还要承担责任。这势必导致了设计在造价控制上缺乏动力和压力,设计人员主观上偏重保守设计,“多加钢筋少脑筋”,不合理地提高了工程造价。

3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充分重视、积极参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管理者,设计单位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主体,双方应紧密合作,才能达到好的造价控制效果。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开展相关工作。①精心准备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建设项目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建设单位下达给设计单位的原则性文件,应包括项目概况、设计依据和标准、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原则、总体及各专业设计要求、建筑成本控制要求、建筑设计造价概算要求、设计成果及设计周期要求等内容,它同时也是业主意愿的清楚表达,应经充分论证以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使设计单位有据可依、有据能依。在编写设计任务书时,建设单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细致、全面。编写设计任务书的过程,也是建设单位明确项目设计目标的过程,把工作做到位,能有效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的问题;二是要科学、合理。要合理确定设计限额,使造价控制目标能真正实现,避免先压后超现象;三是要合理确定设计周期。建设单位应克服盲目求快心理,遵循设计规律,给设计留下足够的时间,保证设计深度,减少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变更,避免大量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现象。②主动参与各设计阶段相关会议。设计过程四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估算、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工程造价的控制系统,因此,建设单位主动参与各阶段的相关会议,可以对设计阶段整个造价控制过程有清晰的了解,也可以对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任务完成进行有效地督促,从而避免最后被动接受设计单位成果的情况。

3.2 积极思考、合理确定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是完成建设项目设计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主体,通过合理的办法优选设计单位是做好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前提。两种选择设计单位的方法各有利,直接委托,节省时间但缺少竞争,招标投标,引入了竞争但耗时较长,因此,要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①直接委托。对于投资小、技术简单的小型项目,考虑到招投标的时间成本等因素,建设单位可以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设计单位,但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进行限额设计,设计结果应达到造价控制目标。②招标投标。除小型项目外,其他建设项目,一般应采用招标投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在设计招标工作中,不仅方案设计通过招标完成,必要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可引入竞争机制,使设计各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这样,设计单位必须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精打细算,才能击败竞争对手,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提高经济核算质量的目的。设计招标评标办法一般宜采用综合评分法,评分应综合考虑设计单位过往业绩、综合实力、设计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性、设计组织方案、造价控制方案等,并应合理设计各部分的权重,按照先进性、适应性、系统性、效益性的评分标准,选择中标单位。

3.3 认真审核、充分利用初步设计概算成果设计概算需报送相关部门批准,一经批准,成为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国务院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若干规定》(国发(1986)74号)明确规定“要严格按照批准设计概算进行建设,不得超过”“对由于主观原因超过设计概算的,要追究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因此设计概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建设单位忽略设计概算,既违反了规定,又失去了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

从实践经验来看,设计概算也非常必要。通过概算可以对设计方案做出客观的经济评价,还可以对设计提出可行的造价管理方法及优化建议;通过对设计概算的分析,建设单位可以及时调整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方案,降低项目资金使用成本;通过对初步设计概算各组成部分投资比例分析,建设单位可以抓住造价控制的重点,提高造价控制的效率。因此,建设单位应重分重视设计概算,要明确提出设计概算的要求,加强对设计概算的审核,并注重对设计概算成果的利用。

3.4 精心设计、努力发挥奖惩机制威力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单位,因此精心设计奖惩机制,使设计单位的利益与造价控制的成效相挂钩,才能充分调动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积极性,精心优选方案,保证造价控制的效果。

在激励机制方面,应避免将设计费用简单地与预算或工程结算价挂钩,应在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中增加独立的概预算编制费,对于设计单位突破传统,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案使得造价明显减少的,应按总造价低于投资限额节省资金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在制约机制方面,设计合同应充分体现设计限额的钢性。对于设计单位突破限额设计的,设计单位必须重新对设计进行方案调整,并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如果非建设单位原因,由于设计人员任意加大安全系数,而使总造价超过投资限额,一切损失由设计单位自行承担。

4结束语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建设单位真正将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确立在设计阶段,高度重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管理,优选设计单位,确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充分利用概算,合理设计奖惩机制,才能收到方案优、投资省的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贻林主编.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阶段性成果篇10

关键词:价值管理;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价值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value and value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value in management experts to valu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value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From value management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value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value management; Feasibility studies; Project valu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价值管理 简称 VM(Value Management),是在价值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在建设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任何阶段来应用价值管理;但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组成.即各活动之间具有依赖性,后期工作都是建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项目前期的任何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后继阶段的工作,因此,进行价值管理研究越早就越有利可图。

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从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等方面论证项目是否可行、是否进行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期阶段。此阶段,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最高、可塑性最大,任何变更对项目带来的影响也最小;同时,它所形成工作成果的质量对项目后续工作的直接影响也最大。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引入价值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质量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价值管理在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借鉴国内外价值管理专家对价值管理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可知,在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用价值管理的可行性体现在:

1、价值管理的涵义,从理论上论证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用价值管理的可行性。

由价值管理的定义可知 :价值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系统化的、专业化的研究活动 ,这个研究活动是以价值为导向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并且这个研究活动贯穿于项目建设 的各个阶段,当然也包含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客户价值的系统研究 ,综合运用价值规划、价值工程、价值分析等各种实现价值增值的方法,在满足建设工程项目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其全寿命周期成本,从而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国内外价值管理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应用价值管理的切入点和重点阶段。

英国价值管理专家 John Kelly和 Steven Mal的研究表明,从节约的可能性、项目的可塑性、由于方案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和工期的延误以及为了保证建设流程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考虑,确立了进行价值管理研究的6个切入点,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准备等六个阶段。同时,该研究成果还强调,随着项目的发展,其可塑性越来越差,进行价值管理研究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少,有时候如果采取不适当的方法,甚至会带来副影响,因此重点推荐前3个切入点,可行性研究阶段理所当然地成为应用价值管理的重点阶段。应用的目的就是发展项目建议书,明确业主对拟建项目的具体要求,并且协助设计单位理解业主的要求.从而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价值。

同时.国内价值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用价值管理的思想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强调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价值链中进行价值管理。而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价值链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链点;虽然可行性研究的投入和所用的时间虽然在整个项目的实施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高达95%以上,因此,可行性研究阶段被认为是应用价值管理的重点阶段之一,它对提升整个投资项目的价值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价值管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关研究表明,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节约可能性最大的阶段之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的不确定性最高,这时候变更对项目带来的影响也最小,进行价值管理研究带来成本降低的幅度远远高于进行价值管理研究引起变动带来成本增加的幅度。由此可见 ,为了争取最大的节约 ,国外价值管理主要应用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

同时,价值管理专家 Winston Davies发明的质量杠杆图也说明在项目前期应用价值管理对满足业主的战略需求和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最大,给项目带来的影响也最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用价值管理大有作为,投入少,见效大。

三 、价值管理在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应用的重要性

根据价值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及国内外应用价值管理的实践,在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

1、有助于创建一个让项目参与各方、利益相关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充分了解、理解业主的意图和需求。

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业主的决策正确与否是非常关键的,但是,通常项目参与各方、利益相关的各方又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畅谈其各自的要求和想法。运用价值管理,可以创造这样一个机会,使得项目利益相关的各方和设计者能够充分交流、理解各自的目标和功能需求,使所有设计者(各个专业工种)充分了解、理解业主的意图和需求,使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加合理、完善,避免遗漏或失误而导致设计返工。因此,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价值管理,不但不会增加设计变更费用,而且用于价值管理研究的时间和成本都比较少,对项目产生的有利影响将会更大,效益较高,最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