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23:11:25

阶段目标总结

阶段目标总结篇1

【关键词】阶段目标法 护理 实习带教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年资护士除了承担日常护理工作以外,还要担任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带教老师的角色。临床实习阶段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如何指导她们,把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技术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结合,培养优秀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摆在护理带教老师面前严肃而重要的课题。但现实是:护理工作繁重、琐碎,任何医疗机构都不会因为护士有带教任务而减少她们的工作量。因此,如何探索出规范、高效的带教方法,在不影响日常护理工作的前提下保证带教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在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间,按照“阶段目标法”进行护理实习带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

2010年7月—2011年5月10个月的时间内,我科共带教护生117名,其中本科学历7名,大专学历86名,中专学历24名,分别来自省内外的6所院校;带教老师8名,工作年限3—15年,学历为大专5名,本科3名;其中责任护士3人,夜班护士5人,职称层次为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名。

2 方法

2.1 分解实习大纲任务 我院护理部实习带教大纲是结合各学校实习大纲和医院实际情况,按科室进行了分解。通过认真分析护理部的实习带教大纲,把我科的实习内容分解为基础护理技能实习、专科护理技能学习、技能巩固和技能提高四个方面。

2.2 划分实习阶段 护生实习期限为10个月,根据以往护生实习特点和带教经验,把10个月的实习期限划分为4个时间段:第一阶段:实习的第1个月;第二阶段:第2—4个月;第5—7个月和第8—10个月。第一阶段一般为见习期(有见习经验的护生可把见习期缩短至一周),此阶段护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对病区的任何工作都感到新奇,愿意去尝试;此时带教老师要多为学生讲解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为护生实习的上升期,经过第一阶段的实习,护生掌握了基本护理知识,动手操作的愿望强烈,对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此阶段带教老师要多为护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第三阶段为实习的稳定期或者“平台期”,此阶段护生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熟悉了病区护理工作流程,对实习工作的新奇感消失;体会到护理工作中劳累、琐碎的一面,开始有厌倦情绪和麻痹思想;此阶段的带教重点为引导护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客观的看待护理工作的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四阶段为护生实习的升华期,也进入了实习即将结束前的总结回顾期,此时护生已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有独立工作的欲望,但缺乏独立工作的经验;此阶段的带教重点应放在护理安全知识教育方面,避免出现与护生有关的护理不良事件。

2.3 制定阶段目标 第一个阶段即护生开始实习的第1个月,为基础技能实习阶段,目标为:迅速了解病区环境,熟悉各班职责,适应临床护士角色;掌握临床基本护理技能如出入院护理内容及流程、生命体征的测量和绘制等。第二阶段即实习开始后的第2—4个月,为专科护理技能学习阶段,目标为:熟悉本病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掌握本病区常用护理技术,具备与本病区工作相符合的护理技术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三阶段临床实习进入第5—7个月,目标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病区常见操作,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掌握护理安全的目的和要求,明白查对制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第四阶段即实习生活的第8—10个月,也是实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实习目标为:护理技能的提高、确保护理安全,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对自己10个月来的实习生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2.4 阶段目标的落实与评价 以护理小组为单位的护生进入病区后,首先由护士长或护理带教组长讲解阶段特点,告知阶段目标;然后要求每个护生针对本实习阶段的特点和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在本科室的实习的个人计划。制定个人实习计划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可行性强,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在文字表达方面做要求,写清楚计划内容即可。要求3天内交给带教组长或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认真研读所带护生的个人实习计划,并把带教工作与之紧密结合,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前3天,带教老师和护生一起,对照个人实习计划进行总结、补充、反馈和评价,护生离开科室前填写“实习带教调查表”交与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鉴定上对其个人在本科室的实习计划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指导意见。

3 结果

3.1 科室带教成绩 在2010—2011年度的护理实习带教工作过程中,护理部每3个月组织护生对各科室的护理带教工作进行一次评价,实习结束前进行总评价,以上评价均由护生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我们科室以109名护生表扬的成绩被评为年度优秀带教科室,4名带教老师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3.2 护生实习表现 在第三届优秀护生评选过程中,前3个月在我们科室实习的23名学生中,有11名被评为优秀实习生,是本年度优秀实习生的人数的2/3;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在我们科室实习的实习小组被评为优秀护理实习小组,占全部6个优秀护理实习小组的1/2。

4 讨论

科室和护生在2010—2011年度实习结束时总评的成绩表明,“阶段目标法”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在实习结束时的座谈会上,优秀实习小组代表和优秀实习生代表发言时,都提到一个共同的感触:从我们科实习结束后,感觉到“阶段目标法”的优越性,轮转到其他科室以后,尽管老师没有做要求,但是自觉的按“阶段目标法”要求自己,使实习过程因为有明确的目标而充满了动力,因为有目标,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程序都有了主线,提高了实习效率,增强了成就感。带教老师也普遍反映“阶段目标法”让自己的带教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使带教工作变得有序、轻松。

综上所述,“阶段目标法”的确为一种科学、实用的带教方式,为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王荃声,冯素萍,周诗阳.“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在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J],2011,6(6):256—257.

[2] 周玉梅.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能力的探讨.医学信息(下旬刊) [J] 2011, 24(2):329—330.

[3] 许丽丽,康亚婵.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能力的调查分析.齐鲁护理杂志[J],2010,16 (21):45—46.

阶段目标总结篇2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工程 ;项目风险管理 ;实证研究 ;EPC

中图分类号: TE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西气东输工程中 ,天然气管道工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能够保证输气的畅通性。就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天然气管道工程模式 EPC 总承包模式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下文将首先对 EPC 总承包模式进行了阐释,基于如上关于 EPC 总承包模式的涵义地阐释,然后对该模式下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旨在为某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依据。

1 EPC 总承包模式概述

1.1 EPC 总承包模式结构 结构

EPC,英文为“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翻译过来为“设计 ,采购 ,施工”。它是一种仅仅对建筑工程产品的施工建设而言的总承包模式 ,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的约定 ,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以及建筑施工等方面的各种类型的工作 ,且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造价以及工程期限进行全面地负责。

EPC 总承包模式结构可以用如下图 1 所示 :

1.2 EPC 总承包模式的工作内容及流程

1.2.1 EPC 总承包模式的工作内容

1)投标阶段: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投标书、合同条件式的工作内容承包合同书等。该阶段应该由项目的经理和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共同地参与完成。简而言之,该阶段就是将各种关于项目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准备地阶段;

2)采购及设计阶段 :该阶段主要为工程项目开始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阶段,

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的人员、材料以及文件等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人员主要为EPC建设的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项目技术人员等、文件主要包括各种施工前的手续、项目主计划、

工程项目施工招标等方面的工作;

3)项目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主要包括施工管理、试车准备以及生产准备等方面的内容和工作;

4)结算及回访阶段 :该阶段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结束之后的一个阶段 ,主要包括项目费用的结算以及对项目建设的回访,弄清楚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2.2EPC 总承包模式的工作流程

EPC总承包模式下具体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工程项目投标、设计、采购以及施工4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互相影响,互相联系,成为一个科学合理地工作流程。

2 EPC 模式下某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2.1 某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阶段分析

关于该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阶段分析,可以用如下图2进行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关于天然气管道工气管道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的阶段主要是根据EPC

总承包模式的各种流程来进行的,即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阶段:投标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施工阶段;上述4个阶段所对应的风险主要为报价风险、设计接口风险、采购风险以及HSE风险。

2 天然气管道工程风险识别

2.2.1投标阶段

在实际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投标阶段,主要的就是对引起天然气管道风险的因素给予考虑:

1)EPC 总承包项目部的工作能力风险因素。在天然气管道EPC总承包模式下可能因为在投标阶段对于相关合同、任务书以及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不够成熟 ,这就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风险因素;

2)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部门的工作进度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EPC模式下可能存在着项目计划方面的变更、设计错误以及外部因素如天气、施工条件等方面而造成的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部出现风险。;

3)施工项目的设备以及材料等供应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设备、材料有时会存在缺货的现象,那么这也会成为天然气管道项目工程的一个风险因素。

2.2.2 设计阶段

EPC模式下的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开始对管道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它在整个项目工程的全过程控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之前的设计主要是对管道工程的图纸以及预算等方面的设计,但是在设计阶段,也要综合地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以及各个区域的人文环境因素等,那么这也为管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2.3 采购阶段

在采购阶段应该考虑到的风险因素为 :

1)材料以及设备采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对天然气管道工程所需的设备及材料采购时,项目采购部应该加强与EPC 分包商进行很好地交流、沟通以及衔接,应该在供货、送货以及接货等方面进行很好地衔接;

2)设备、材料供应商风险。由于西部管道工程的特殊性,其需要的设备、材料比较专业化。这要求设备供应商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

3)设备、材料的交货进度风险。设备、材料的交货进度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

4)设备、材料的规格、数量风险。设备、材料的规格、数量是否齐全 ,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2.2.4 施工阶段

在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应该着重地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工程项目质量方面因素:关于工程项目质量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管道防腐补口质量、外电工程质量、站场工程质量、管沟回填质量等方面;

2)健康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病伤害、劳动防护以及工作生活环境方面的危害;

3)安全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电击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塌方、管道漏气发生爆炸等;

4)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废物管理、土壤污染、管道腐蚀以及生态破坏等方面的因素。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EPC总承包模式下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投标阶段、设计、采购以及施工4个阶段的风险管理,要想做好管道的风险管理,首要做的就是对上述4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地识别,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风险管理。

4参考文献

[1]宋鹏,长输管道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6,3:1.

阶段目标总结篇3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多种绩效管理体系纷繁呈现,诸如360度评价体系、KPI指标体系和平衡记分卡等。然而,分析各种理论体系在国内的发展与实践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成果是有的,而其局限也同样不容忽视,常见的情况是: 绩效管理体系成文容易执行难,且效果达不到预想的要求。

难点1: 绩效评估的主观性强,难量化;

难点2: 员工所提交的绩效过程数据无法反映其工作成绩。

以上难点最终导致绩效管理体系的推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发生脱节,使得绩效管理体系流于形式。经过多年探索,笔者所在企业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推行了一套融绩效管理与项目管理于一身的绩效管理体系,较好地克服了以上难点。该体系通过科学地组合绩效管理体系的要素和项目管理的要点,把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对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项目目标的达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把我们的实际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项目绩效管理框架分为四部分: 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阶段划分及计划制定、阶段绩效总结和评估的提交、项目总体绩效目标总结。

绩效目标制定: 依据项目目标制定;

绩效阶段划分及计划制定: 绩效阶段划分是绩效计划制定的基础,通常依据项目规模以月或以周作为绩效管理的基本单位;

阶段绩效总结和评估: 在每个绩效阶段结束后提交绩效总结;

项目总体绩效目标总结: 每个绩效阶段的总结累积成项目总体绩效目标。

下面分别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

绩效目标的制定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首先明确项目目标,而项目的目标也就是该项目组最终的绩效目标。众所周知,项目的目标无非就是围绕着三要素展开: 即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时间(Delivery),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言,项目的QCD就是项目的绩效目标!

尽管从表面上看,确立绩效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企业管理者在明确的企业战略目标与任务的前提下,将需要项目经理、员工做什么、改进什么、朝哪个方向努力等要求归纳出来,归纳的结果就是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的目标。但是,需要注意,在归纳绩效管理指标时,应能体现该项目对企业总体目标的贡献。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绩效目标一定是企业管理者、项目经理和下属员工共同制定的,人力资源部代替不了。也就是说,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多沟通,由上而下。只有这样,完成目标才能做到由下而上,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才会有积极性。

第二步:

以绩效阶段划分为基础提交绩效计划

为了保障最终绩效目标的达成,需要结合项目的实施过程先把最终目标分解成阶段绩效目标,然后再把阶段绩效目标分解成个人绩效目标,最后把最终绩效目标分解为固定时长的阶段绩效目标。原则上我们推荐以周为一个绩效考核阶段,由于阶段绩效目标的达成是最终项目目标达成的有利保障,因此,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阶段绩效目标的确定开始。

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目标,通过召集项目工作会议,确定项目的阶段目标,以周为单位分割,则可确定项目组的周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确定后,各项目组成员根据周工作计划的安排,制定自己的绩效计划。每人需要明确自己本周的具体工作,并明确自己所需执行的公共工作以及公共制度的执行。这样,一方面项目工作可以在每周落实到人; 另一方面,公共性的工作或者制度要求也可在每周落实到人。具体来说就是,每人的绩效计划包含工作计划和公共要求两部分。每周个人绩效计划中体现个人周绩效目标,将每周项目组各成员的个人绩效目标的累加,就成为项目组每周的绩效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对实际周阶段绩效总结数据与周目标绩效进行比对来监控项目的完成情况,一旦发现周阶段绩效目标没有达成,则需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项目管理措施,尽早干预和调整。如通过加班、增加人手等多种办法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以期将项目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个人的绩效计划中,除了说明本周自己要执行的具体工作外,还需要同时说明执行该任务的资源需求或其他工作条件,并同时明确执行该任务的验收准则。例如,张三在本周要实施一个压力测试,则工作任务是压力测试,验收准则是提交压力测试报告,所需资源是具备压力测试环境。一般而言,技术开发工作以提交代码并通过测试为验收准则,方案书写工作以技术方案文件通过项目组评审为验收准则,项目活动以该活动成功完成为验收准则,公共制度的遵守以项目组没有收到投诉为验收准则。在个人绩效计划中,本周有多项工作的,需要注明每项工作的权重,权重代表该项任务的工作量。

当项目组成员在每周一完成自己的绩效计划之后,提交给项目经理,如项目组分为多个小组,则每个组员提交自己的绩效计划给组长,组长提交自己的绩效计划给项目经理。 收到下属提交的绩效计划后,直接上级首先需要判断该成员的计划是否符合周计划,是否有遗漏或者理解上的偏差,是否需要给下属提供工作条件或者资源,一旦直接上级发现有不清晰之处,则直接上级需要找到该成员进行工作沟通以达成共识。当直接上级审批通过,则该成员的绩效计划开始生效,并存档。

在每周的周一,项目组所有人的绩效计划自下而上提交,并经项目经理同意存档,然后在每周的周五,进行下面将要谈及的绩效总结工作。

第三步:

阶段绩效总结与评估

在每周的周五,按照绩效计划提交的同样过程,下属先对自己本周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每项任务都需要明确标注是完成、部分完成、还是未完成,对于部分完成或者未完成的工作,需要说明原因和理由,并列出可能的补救措施和建议,如申请加班或申请直接上级列入下周的绩效计划。每个人根据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再根据任务权重,采用百分制给自己打分,提出自己本周的绩效考核成绩。

直接上司收到下属的绩效总结后,如果发现是未完成或者部分完成,则属异常,就需要找该成员了解详细原因,对于因客观原因造成未完成的,需要确定补救措施; 对于下属因工作能力而未能完成的,可以考虑调整该成员的岗位,或者补充其他人员协助完成。对于未完成的异常,直接上司需要规划在余后的几周内赶上,并在后续的绩效计划中进行落实。当直接上司对下属的工作总结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确定该下属的本周工作绩效,根据其自评得分,给出一个直接上司确定的分数,并与该成员达成一致。

当全体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总结完成后,项目经理根据已经确定的成员的分数,列出本周项目组成员的分数汇总清单,向项目组公布本周分数排行榜,这种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实际分数,实现对项目组成员的过程绩效评估,具有客观性,是一种可实现量化考核的有效办法。

第四步:

绩效总体总结和评估

当项目进行里程碑评审,或者项目完成时,项目经理根据各个成员每周的绩效分数,进行累加,形成该成员的绩效总分。同样,对小组成员的绩效总分的汇总就形成了该小组的绩效总分。这样,项目经理能够客观地评价多个小组、评价每个成员,实现了项目绩效的总体总结和评估。

每个绩效阶段成绩的累积就形成了项目总体绩效目标。不过,到此还不算大功告成,这一阶段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即根据阶段绩效成绩和绩效总分,从整体上总结绩效数据和过程中的经验,对项目进行宏观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最后一步,重中之重!(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龙岩卷烟厂计算机中心)

链接

项目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通过上述的项目绩效管理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企业信息化项目中,这种绩效管理方式是简单易行的,在未增加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操作性强,目标明确。其中,绩效总结是以绩效计划为依据,不存在随意性或印象分; 绩效计划中的任务是以项目工作为内容,使得绩效计划与项目日常工作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实际项目的运作中采用了这种方式,极大地保障了项目的成功实施。总结该绩效管理方式的各个参与人的体会,我们得出以来结论:

1. 评估是量化的。杜绝了感性化的评估,项目组成员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促进了项目团队的共同进步。

2. 工作是量化的。绩效总结以绩效计划为依据客观地评估,杜绝了随意性的评估,由于对公共要求部分也实施了评估,避免了只注重工作而忽视公共要求。使得项目工作能够以团队方式有序地推进。

3. 实现不同岗位排名。通常在考核过程中,因员工技能要求不同,往往很难进行统一的排名,通过正文所述的方式,不同岗位的人有不同的绩效计划,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绩效总结和打分,从而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分数排名,对项目组全体成员提供了一种综合排名的方试。

阶段目标总结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阶段

引言

一个项目的完成经历了各个阶段,首先是项目决策阶段,编制投资估算;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进行设计概算;项目实施阶段,首先要招投标,涉及到标底预算、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中标后,施工单位要做施工预算,进行工、料、机分析。完工后,还要做竣工结算。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投资消耗量的主要阶段,一个项目的完成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就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论述。从造价角度来说,项目实施阶段是个不断进步、不断总结的过程。

1招投标阶段

工程量清单计价在广东省已开始执行,基本上可以描述为:在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基础上,根据工程量全国统一清单计价规范与施工图纸计算出各个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再根据企业经验、造价信息及市场信息而得出的工程造价。

1)工程量清单计价随着工程的不断开发,招标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对清单项的单价是否合理进行扣分,采取了以下方式:a.设置清单项的最高限价,防止投标人对一些清单项报价过高,开标前公布最高限价的清单项,投标人的报价如果超过最高限价则直接作废标处理。

b.按基准价结算,评标时,筛选出价格过高的清单项,制定基准价,并把这些项与基准价进行记录作为施工合同的一部分。在实际工程结算时,如果某清单项实际完成工程量大于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则超出部分按照评标时清单项的基准价进行结算,而不是投标人的报价。

c.调整工程量清单,例如招标人把部分清单项目的工程量上浮一定系数,如2%,即工程量偏高。如果投标人没有审核工程量清单就无法觉察招标人的策略,投标时就会按单方平米造价控制投标总价,如此项目单价为500元/m2,建筑面积为10000 m2,则总价在500万元左右,即总价是基本固定的。由于工程量偏高,投标人必然要降低此单价来满足总价的要求。但结算时,工程量以实结算,这样可降低工程造价。

2)投标人拿到招标文件后,首先审核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对施工图纸找出疑点,在招标答疑会上提出,可提出意见,并经招标人同意后调整。对不允许调整的,可以通过调整单价来解决误差。工程量套用单价的方法有: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综合单价法。综合单价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有关文件的调价、材料价格差价、利润、风险金、税金等一切费用。

a.不平衡报单价法:是指一个项目的总报价确定后,可通过调整内容各分项工程单价来报价。对能够早日结算付款的可承担高单价;对日后工程量可能增加的可抬高单价;对日后工程量减少的可降低报价。

b.总价法:如果项目是公司的强项,技术成熟,有把握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变更的增加,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性强的工程,需分包给其他专业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商应在投标前取得分包商的报价,再增加一定的管理费,汇总成一个总的报价进行投标。为了防止分包商在中标后反悔,总承包商可提前与分包商协议,尽可能找信誉好的单位。

2合同阶段

2.1可调合同价

虽然清单计价在广东省已推广了几年,但大多数单位仍旧套用定额计价。投标时以当时的物价计算出合同价,结算时可调材差重新计价,存在很多争执,这就存在大量预算重复工作。施工方不用承担物价上涨的风险,这是常用的结算方法。

2.2固定合同价

1)固定合同总价,此合同对承包商来说要承担较大风险,所以要考虑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因素,因此可说明固定合同总价的范围,也可规定部分材料(如钢筋、水泥)结算时可调价差,其他不变。

2)固定合同单价,此合同相当于清单计价,对于甲乙双方风险承担相对来说都比较公平,单价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方在报价时要综合考虑单价。在每阶段结算时,根据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在工程完工后以竣工图的工程量最终结算工程总价。在后期结算中双方可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施工单位对节约成本这方面的经验。

3施工阶段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经常有的,但只要进行有效控制还是可以减少的。一般甲乙双方在拿到正式施工图后,首先进行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变更消灭在施工之前。在变更发生前,作为甲方先考虑变更需投资多少费用,又能产生什么效益;作为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在配合甲方的基础上,要把技术上是否可行坚决放在第一位,也要考虑用工、用料,在工程造价中经常强调书面形式,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所以一定要做好书面变更文件,为日后结算不留后患。

4结语

合同管理是关键。施工承包合同是建设方与承包方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与最高行为准则: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工程管理应以合同为核心。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存在合同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缺乏严格的合同评审,认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将合同束之高阁,忽视了自身合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为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铺好道路。

【参考文献】:

阶段目标总结篇5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PDCA; Management level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quality, not only in relation to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ject, but also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DCA management theory of u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proposed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to improve the whole management level, and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施工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阶段目标总结篇6

【摘要】目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将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整个医院、护理部、各护理单位如病区、ICU、手术室等都实行PDCA循环管理,全员参与。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不断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每循环一圈就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 护理质量 管理

在现代临床护理实践中,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现代护理质量水平,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 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1]。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实现的。

二 方法步骤

(一) 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措施和管理项目等计划活动。这一阶段分为4个步骤:①调查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②分析调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④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计划和措施。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绘制出巴雷特图,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二)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管理循环的第5个步骤。它是按照拟定的质量目标、计划、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1)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2)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各自实施计划的“系统对策表”,即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三) 检查阶段:是管理循环的第6个步骤。它是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目标的执行情况。在此阶段,应对每一项阶段性实施结果进行全面检查,注意发现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失败原因,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阶段目标总结篇7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投标;验收

0.引言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企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工程施工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涉及到公司的生存,因此加强施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一定要树立“干好现场,才能赢得市场”的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发表以下浅谈。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广义的施工项目是指从投标、签约开始到工程施工完成后的服务为止的整个过程。它与狭义的施工项目不同。狭义的施工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签约后开始到验收、结算、交工时为止的一段过程。我们这时所谈的施工项目是指广义的施工项目管理过程。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构成了施工项目管理有序的全过程。

1.投标

签约阶段业主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准备、具备了招标条件以后,便发出广告(或邀请函),施工单位见到招标广告或邀请函后,从作出投标决策至中标签约,实质上便是在进行施工项目的工作。这是施工项目寿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可称为立项阶段。本阶段的最终管理目标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从经营战略的高度作出是否投标争取承包该项止的决策。决定投标以后,从多方面(企业自身、相关单位、市场、现场等)常握大量信息。编制既能使企业盈利、又有力可望中标的投标书。例如一套投标文件主要包括:①投标函部分:A、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B、投标文件签署授权委托书;C、投标函;D、投标函附录;E、工程建设投标保证函。②商务标部分:A、投标报价说明;B、投标总价;C、工程项目总价表;D、单项工程费汇总表;E、单位工程费汇总表;F、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G、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H、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I、主要材料价格表.(其中5~9最好包括土建、给排水、采暖、电气、消防)。③技术表部分:A、企业概况;B、施工组织设计:a编制依据;b工程概况;c施工部署;d施工准备;e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f质量保证措施;g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h环境保护管理措施;i附图、附表。C、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a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b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辅助说明材料。如果中标,则与招标方进行谈判,依法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使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划,符合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施工单位与业主单位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交易关系正工确立后,便应组建项目经理部,然后以项目经理为主,与企业经营层和管理层、业主单位进行配合,进行施工准备,使工程具备开工和连续施工的基本条件。

2.施工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成立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建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用以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制订施工项目管理是规划,以指导施工项目管理活动。进行施工现场准备,使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利于进行文明施工。编写开工申请报告,待批开工。

3.施工阶段

这是一个自开工至竣工的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既是决策机构,又是责任机构。经营管理层、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作用是支持、监督与协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交工的条件。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按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努力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安全目标、节约目标的实现;管好施工现场,实行文明施工;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处理好内外关系,管好合同变更及索赔;做好记录、协调、检查、分析工作。

4.验收、交工与结算阶段

这一阶段可称作“结束阶段”。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协调同步进行。其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评、评价,对外结清债,结束交易关系。

4.1竣工自验(或竣工预验)

4.1.1施工单位自验的标准与正式验收一样,主要是:工程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竣工标准和竣工规定;工程完成情况是否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的使用要求;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工程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和标准等。

4.1.2参加自验的人员,应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技术、质量、合同、预算以及有关的作业队长(或施工员、工号负责人)等共同参加。

4.1.3自验的方式,应分层分段、分房间地由上述人员按照自己主管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在检查中要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和项目,确定修补措施和标准,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修理完毕。

4.1.4复验。在基层施工单位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并查出的问题全部修补完毕后,项目经理应提请上级进行复验(按一般习惯,国家重点工程、省市级重点工程,都应提请总公司级的上级单位复验)。通过复验,要解决全部遗留问题,为正式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

4.2正式验收

在自验的基础上,确认工程全部符合竣工验收的标准,即可由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开始正式验收工作①发出《工程竣工报告》。施工单位应于正式竣工验收之日前10天,向建设单位发送《工程竣工报告》。②组织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邀请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方面参加,同施工单位一起进行检查验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型建设项目,往往由国家有关部委邀请有关方面参加,组成工程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③签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办理工程移交。在建设单位验收完毕确认工程竣工标准和合同条款规定要求以后,即应向施工单位签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④办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⑤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在对工程检查验收完毕后,施工单位要向建设单位逐项办理移交手续和其他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并应签认交接验收证书。还要办理工程结算手续。工程结算由施工单位提出,送建设单位审查无误后,由双方共同办理结算签认手续。工程结算手续一旦办理完毕,合同双方除施工单位承担工程保修工作以外,建设单位同施工单位双方的经济关系和法律责任即予解除。

5.用户服务阶段

这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阶段。在交工验收后,按合同规定的责任期进行用后服务、回访与保修,其目的保证使用单位正常使用,发挥效益。在该阶段中主要进行以下工作:为保证工程正常使用而作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服务。进行工程回访,听取使用单位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观察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和保修。进行沉陷、抗震性能等观察,以服务于宏观事业。

阶段目标总结篇8

关键词:新形势;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也就是更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地铁公司极其关注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践,就建设工程的前期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前期阶段

前期阶段主要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

1.1、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是影响工程造价最为关键的一环,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应避免项目仓促上马,出现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要对项目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上,运用价值管理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多方案比选及优化。认真对各方案进行功能分析、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和预测,从而计算出准确的投资估算额。有关研究表明,项目前期是建设项目成本节约可能性最大的阶段,此时项目的不确定性最高,各种变更对项目的影响最小。对于项目的总成本来讲,本阶段价值管理所消耗的成本只占0.1%~0.5%,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

1.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目前,建设项目很容易在设计阶段出现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即出现设计总概算超投资估算现象。经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

1.2.1工程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设计过程中任意提高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而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考虑较少,从根本上影响了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2.2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脱节。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是参与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对项目投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而只是在技术人员完成工程方案设计后,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工程量,套用定额编制工程概算,往往远离工程实际情况,使工程造价控制如同虚设。

1.2.3为了减少以上现象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2.3.1实行设计招投标,控制工程造价。开展设计招标就是要对设计单位的信誉、资质、技术、设计水平、项目负责人的综合素质进行认真地调查、考核,通过公开招、评标,运用价值工程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择优选定设计单位。只有在招投标中加大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力度,才能将投资控制落实在设计阶段。

1.2.3.2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工作的重点

合理地确定设计限额指标,设计概算不能突破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限额控制指标。加强限额设计的过程控制。

(1)总体设计阶段过程控制

在总体设计的过程中,应确保总体方案论证的总体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合理可行,控制投资规模不超过可研估算允许的浮动范围值。

(2)初步设计阶段过程控制

总体单位采用加强设计概算管理,布置各分项设计单位进行方案优化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工作,加大设计概算审查力度,确保设计概算的合理性、经济性。

(3)细化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当前普遍存在着设计不精,深度不够的情况,设计变更频繁,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本人建议适当延长设计时间,使设计人员有时间认真审核施工图纸,使图纸尽量详尽,防止施工图设计产生漏洞,尽量减少各专业图纸之间的矛盾,以降低变更洽商发生的可能性。

(4)引入设计监理。

建设单位不可能具有设计方面很深的专业知识,完全可以让设计监理人员从专业性角度进行设计把关,这样就不会在施工阶段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从源头上堵塞了后期投资的大量增加。

(5)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校核、审核工作流程

1)编制人员和校核人应选用有轨道交通经验的造价工程师;

2)编制人员和校核人应同时平行、独立计算工程量,并分别形成各自的成果书;

3)编制人员和校核人根据各自的成果书进行相互核对,并形成书面的核对意见,同时修正成果书;

4)根据审批程序逐级审核后,审核过程中均应形成各级书面审核意见;

1.3、发包阶段

发包阶段主要包括: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

1.3.1招标投标阶段。

首先,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严格审查投标企业的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现象。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招标文件各项条款准确严密,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有效地防止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其次,必须对标底价进行严格控制。标底价一般应依据现行规范、定额、取费标准和施工图纸进行编制,并综合考虑现场情况、工期等因素。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标底价的合理性。高价发包,将使业主蒙受投资损失,低价发包,将造成承包商不规范施工,安全、质量没保障,延误工期。

最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投标企业串标、哄抬标价。

据现有资料统计,通过公开招标,使建设项目合同总价相对于经审定的标底或拦标价下浮一般在8%~15%之间,可见招投标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程度。

1.3.2合同签订阶段

招投标工作结束后,施工承发包双方应按中标金额,签订严密的承发包合同,中标金额即为合同额。对合同中核心部分即工程造价的调整、修改、补充的依据和条件规定要明确。合同条款的制订应注重有关风险和责任的约定,尽量做到责任明确、风险量化。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合同类型有三种: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和可调价格合同。一般来说,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合同均需明确固定价格的风险范围,风险范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人工、机械、材料市场价格波动。一般情况下,市场价格的波动不作 为调整合同固定总价、单价的依据,但对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材料如钢材,可以设定一定的涨跌幅度作为双方承担价格波动风险的限度。二、不可抗力因素以外因承包方原因引起的造价变化风险由承包方全部承担。三、造价管理部门的政策调价文件,招标文件应明确是否按调价文件调整合同固定总价、单价。可调价格合同,合同价款可根据双方的约定而调整,双方应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调整的方法。对于发包人来说,固定总价和固定单价合同自身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小一些。

现在市场上,经常遇到有发包方在招投标工作结束后,合同签订阶段,随意删改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专用条款。如,明明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为可调价格合同,而在实际签订的合同文本中却又改为固定单价合同。甚至,对于中标价格也要与施工单位进行谈判,要求施工方在中标金额的基础上进行优惠和让利,导致合同金额不等于中标金额。这种违规行为,扭曲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意义,也不利于建设市场的良好发展。

二、施工阶段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影响造价的因素多。要控制工程造价,最终实现项目的投资效益,此阶段要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力度,具体可做好以下工作:

确保施工图阶段投资准确和施工图预算不超概算的主要措施从影响预算的如下几个方面:

2.1、用技术经济比较方法认真审核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

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工程造价影响差别很大,因此应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综合评审。如,某项目电力方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地下水的处理,一开始是用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经工程造价人员审核并考察现场情况后,建议采用明排的方法,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能为项目节约资金上百万元。

2.2地铁建设施工期的材料、人工价格产生较大的上涨波动时,很明显地给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的控制造成较大难度。因此,处理好静态投资估(概)算额与预算的时间差价,是投资控制的重点,即材差计列。

2.3严控交通疏解及管线搬迁的规模变化。交通疏解和管线搬迁与市政道路及设施有着紧密的关系,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穿越各区给城市带来交通便利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市政项目搭车投资建设的现象,这也给轨道交通项目带来巨大的投资负担。

2.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专用设施是指:交通设施、供电管线、给水管线、煤气管线、通信光缆、铁路设施、部队设施及公安设施等。涉及到此类单位的投资,向来有着”开价容易还价难”的尴尬局面。这种无公平竞争的局面,类似垄断,其垄断投资无疑给轨道交通的建设背上了不合理的投资负担。因此在前期设计及施工时都需充分考虑这种情况的发生。

2.5变更签证和索赔的审核

控制设计变更、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变更的情况较为复杂,有主动和被动变更,有优化设计的因素更有采取补救措施的原因,往往以后者为多,又以突破投资限额情况较多,要分清情况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严格控制。

设计变更分为设计范围变更和设计内容变更,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变更原因的识别、变更影响因素的分析、变更设计的审批和实施等。此外,控制设计变更、降低工程造价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勘测水平和设计质量;

(2)坚持设计变更签发原则,加强现场工程量的签证监督和管理工作;

(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计价程序。

三、竣工结算审核阶段

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审核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竣工结算的审核与管理,使结算价款不仅能符合合同的约定,而且能够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3.1、结算方式和结算审核方法

(1)结算方式

结算的方式要依据发承包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的类型。一般来说,对于固定总价合同,只需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除总价合同以外的内容,工作量相对较小;对于固定单价合同,工程量和合同总价都是暂定的,最终以实际的竣工图、变更单及现场签证工程量为准进行结算,工作量相对较大;对于可调价格合同,则需要对结算书中所有工程量和单价进行复核,工作量最大。

(2)工程量审核。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分清计算范围、限制范围、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计算错误。对签证的工程量审核主要是根据设计修改通知书与工程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算。审核现场签证时做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有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3)单价审核。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要审核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一致,如压力等级、结构形式、构件名称、强度等级等;对补充定额的审核,主要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

(4)取费标准的审核。审核时要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规定,结合合同、招投标文件等来确定费率。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费率计算是否正确,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

3.2、重复计价问题

工程结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重复计价,经笔者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参与的施工单位多,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范围上就会有交叉现象,具体的施工内容在界线上又不够清楚,同一施工内容可能同时出现在多个专业的施工图上,施工单位依据各自拿到手的图纸编制工程结算,这样不同施工单位之间就可能出现重复结算。如: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是设备安装单位确定好尺寸,由土建专业施工单位预留,到了最后结算阶段,有可能土建专业施工单位在结算中计取了,设备安装单位也在设备的安装费用中计取。

(2)由于工程施工工期短,设计时难免比较粗糙,有些工程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才能明确,有的在预算中做了估算,在结算时施工单位可能有签证或变更等,有的结算编制单位不加区别将上述情况均作为新的工程量另计。

(3)签证重复。由于设计不细致,施工中不断出现变更及签证,有的同一工作内容出现在多份签证中。

(4)有些材料和设备可能是甲方供料,施工单位将甲方提供的部分材料混杂在安装费用中未扣除。

对于 上述可能出现的重复计价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和解决办法,提高工程结算审核质量,把好竣工结算审核关。

(1)对于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重复结算问题,可以要求总包单位按项目整体编制工程结算,审核工作只面对总包单位,由总包单位再对各分包单位进行分账。对无法整体上报的结算,可以将几个有可能出现重复的专业放在一起集中审核。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复,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对于合同价款中估算的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写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明,在结算审核过程中不仅可以避免前面所说的重复计价,而且在调整是也比较快捷准确。

(3)对于重复签证问题,对签证统一编号,类似工作内容,前后签证反复对比,这样既能有效控制重复计价,查找也比较方便。

(4)对于甲方供料,可要求甲方或现场监理出具一份详细的甲方供料单,在结算审核一开始,先将甲方供料从施工单位的结算中剔除。

四、结语

阶段目标总结篇9

【关键词】铁路工程;铁路工程现状;总结与探讨

目前,我国正处于铁路工程建设集中发展阶段,国家大力发展铁路工程建设规模,铁路工程投资规模、技术要求及建设标准都达到了历史高度。根据我国铁路网规划方案,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工程投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新建铁路将达4万公里,运行里程将达12万公里。在此契机下,总结我国铁路工程发展历程,分析我国铁路工程发展现状,提出加强铁路工程建设的措施,对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

自1952年以来,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体制过度阶段,即1952至1978年。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自1952年开始形成设计、基建、施工的三方负责制,三方通过相互协调完成铁路建设;1958年至1962年期间,多次取消与恢复承发包制度,最终于1965年再次取消承发包制度,推行基建与施工两方体制。

第二阶段为推进市场化阶段,即1984至1994年。我国铁道部于1984年推行投资包干制度,即建设企业、承包公司及施工企业进行概算包干,铁路工程建设管理逐渐规范化。1994年,铁道部制定了铁路改革若干问题意见,明确了铁路工程改革的具体方向。

第三阶段为政府强化管理阶段,即1995年至2004年。1995年,我国加大了铁路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相继脱离铁道部,形成竞争性建筑市场,铁道部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同时,我国推行了招投标制度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提出质量验收标准和一系列质量管理体制,增强政府对铁路工程的强化管理。

第四阶段为深入改革阶段,即2005年至今。2005年以来,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改革力度逐渐深入,改革方向向规模效益化、市场投资化、管理质量化、工程安全化方向全面迈进。

2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

经过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铁路工程建设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首先,建立了有形的铁路建设市场,以其作为铁路工程建设的服务机构,铁道部工程交易中心为一级市场的交易场所,各地方辖区相对应的为二级市场;其次,完善了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十三个专业、七个类别、三个层次共126项标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三,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当前的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与信用经济,铁路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将施工企业信用直接与投标相关联,并向设计与监理企业逐步扩展;第四,广泛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要求必须组建项目法人,对铁路工程建设全面负责;第五,大力推行铁路工程监理制度,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监理工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3 加强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措施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铁路工程建设应以系统化、动态化、主动化的思想为主线,实行全过程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使铁路工程质量、成本、进度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证铁路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3.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对整个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影响最大的阶段,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对项目从经济、社会、技术等相关方面进行调研,根据项目自身和实际情况拟定建设方案,对拟定的各方案进行细致的技术经济对比和分析,客观预测项目完工后的经济效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采用技术的适用性及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类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之中。

3.2设计阶段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一经决策,设计阶段即成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关键。由于设计费用一般占整个铁路工程项目造价的极小部分,多为管理者所忽视,然而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缺高达75%以上。应结合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使用功能及未来发展水平等情况考虑,优化和比较设计方案,计算、分析、对比各经济技术指标,在投资范围内进行设计,同时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强化设计变更审核的规范性。

3.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明确各参与方职责、规范和约束各参与方行为的重要阶段。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应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和合同管理工作。应严格制定招标文件,制定资格预审条件、评标及定标原则,进行资格预审,对符合资格的投标企业依据评标办法严格进行对比审核,客观、公正地择优选择铁路工程项目参与者,并严谨细致地制定合同条款,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避免后续工程纠纷的发生。

3.4施工阶段

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关系最复杂和经历时间最长的阶段,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大,是管理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在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要严格检查施工质量,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对铁路工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予以高度重视;应强化合同管理,减少以施工资料代替施工图等情况;同时应严格控制工程签证和工程变更,做到计量准确,积极进行索赔管理,及时提出反索赔。

3.5竣工阶段

在铁路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应认真审核竣工内容与合同条款的符合程度,严格核对设计变更是否有设计部门负责人签字,注重项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审计报告时,不仅要审核结算价款,还要重点分析工程价款的各类影响因素。同时,应进行后评估工作,分析总结合同执行情况,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好的做法和不足进行总结,得到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不严谨之处进行改正。

阶段目标总结篇10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房地产项目工程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决算、工程后评价几个阶段,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贯穿了房地产项目的全部阶段,下面将从房地产项目工程的开始阶段到结束阶段,详细分析要如何加强每一阶段的造价管理。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

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的开始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对工程总造价的影响非常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确定工程的总投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期、占地面积、建设标准、公共配套设施、设备的选用、绿化率、容积率、还贷年限等,在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整个项目的投资估算,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后期的项目决策及成败影响深远,因此要特别注意,应多角度研究,在比较中选择合适方案,准确而全面,不留可能性缺口,使根据可行性研究做出的投资估算能够切实有效控制项目总造价,如果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没做好,那么后期阶段再努力,也弥补不了损失。

二、工程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阶段是在经济和技术上对工程的实施进度进行全面安排,是对工程建设的规划过程,也是房地产项目造价管理的关键,工程设计能够确定工程造价预算,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能缩短工期、减少投资、提高效益,还能降低后期工程成本与管理费用。建设工程的设备和材料费用占总成本 60% 以上,方案设计可以基本确定建筑形式、装修标准、结构类别、设备与材料的选择,工程项目总造价能够据此确定70%,因此,工程设计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至关重要,设计质量的好坏、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质量和进度。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具体要求有,推行限额设计,在分配的投资额度内,设计人员对结构设计、建筑平面、户型、单元组成、层高、层数、材料、设备选用等要最大限度提高和满足使用功能;实行招投标设计方案制度,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优秀设计单位,确保设计技术的先进性、准确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加强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减少设计损失,减少施工时的设计变更;实施奖罚制度,鼓励设计人员深挖潜力,重视方案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改变轻经济重技术的局面。

三、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形式能够引进竞争机制,工程业主可择优选定管理经验丰富、经济技术力量强、信誉良好、资信可靠、价格合理的承建商,这样能够有利降低工程总造价,为后期施工管理提供有力条件。工程招投标要委托专业工程咨询机构,用公开的招标方式,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实行“统一量、竞争费”原则,达到量价分离目的,招标书条款要严谨、全面、准确,工程项目各项费用最好定死,不留缺口,造价工程师要全程参与这一过程,根据现行文件的规范要求以及工程勘探报告和施工图纸设计,确定合理的工程招投标报价方式(工料单价法或者综合单价法)、造价计价依据(相应的定额与取费标准)以及评标办法;合理科学编定标底价与拦标价,把工程总造价控制在项目预算内;工程合同是业主、承建商履行责任、义务和权利及索赔的有效依据,房地产项目招投标成功后,为保证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减少合同纠纷,保障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合理、正确签订工程合同很重要,可以采用合同会签制度,要求有总经理以上领导签字的合同才生效,且签字人员要熟悉《建筑法》、《合同法》、《价格法》、《经济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还要清楚了解当地工程项目建筑行业的惯例,对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如:工程承包内容、承包范围、质量标准、合同工期、索赔、专用条款、合同价以及调整条件与方式,现场隐蔽工程的签证、设计变更、确认程序,对工程项目进度款与竣工决算需要的文件、效力和程序要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主材价格与当地信息价必须有详细约定,约定设备型号、品牌、数量、规格、产地、质保期限、品种等,力求实现既能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又能规避风险的双赢局面。

四、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事先的、动态的、主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解工程造价管理总目标,形成工程造价管理分目标值,按年季月编制工程资金使用计划,定期分析投资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偏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偏差幅度,保证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工程施工阶段,要避免停工、窝工现象,灵活调度施工机械的进退场,避免承建商索赔机械台班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好经济比较,确定现场签证和设计变带来的造价增减,及时调整进度款拨付额度;各方管理人员要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察看施工情况,收集工程资料,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召开经济协调会与施工例会避免工程随意变更和返工,规范变更程序,有效控制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造价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进度和质量强有力保证,根据施工合同条款按节点申请支付工程进度款,只有按图施工,通过监理人员的质量检验,工程项目计量核实、质量合格,才能审核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过程中,承建商的索赔理由很多,项目管理者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展开工作事项,尽量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做好反索赔,促使承建商履行合同义务与责任,保证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质量,以合同为依据,及时处理索赔与反索赔。

五、竣工决算阶段

竣工决算阶段是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合理工程造价的最后把关口,做好工程决算审核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重不漏的行事原则,竣工决算要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具体要求有,核对结算书与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是否相符,对照工程施工图纸,未按图施工或未做部分予以扣除;审查工程项目变更与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审查签证内容与定额内容、施工

图纸是否重复,重复内容和项目予以扣除;审核项目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材料价

差、定额套用、施工调整、取费标准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六、后评价阶段

后评价工作是对房地产项目最后的综合性评价,是对造价管理的概括总结。这项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总结全面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归纳、分析与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与资料,为后面的项目开发提供管理依据;分析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不足,并寻找到主客观原因及影响因素,避免下一个项目犯同一错误。后评价工作能够创新工作方法,提高造价管理水平,达到造价管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何佩.浅谈房地产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

[2]洪其荣.浅谈如何有效降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工程造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3]刘志明.浅谈房地产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