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书法十篇

时间:2023-03-25 20:38:37

春联书法

春联书法篇1

2017春联书法集锦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五湖四海皆春*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2017春联书法集锦正能量放飞国梦;

好作风暖热民心。

—— 辽宁 刘宝臣

三春两岸共

一梦九州同

—— 安徽 卢晓

马到花开春暖;

梦圆气正风清。

—— 江苏 于春明

时风喜雨酿春酒;

满面春风驰鉄马;

一身正气护金瓯。

—— 美国张家修

圆梦当催千里马;

迎春只待一声雷。

—— 河北 康永恒

升天,嫦娥圆美

胜日腾龙,谁催富裕全方位;

神州驭马,我与幸福零距离。

—— 江苏渠芳慧

千里回乡,远看门前福字大;

全家聚首,只听屋内笑声高。

—— 天津吴金城

微信传情,下载九州乐;

文明在线,点开一网春。

—— 湖北赵金龙

神箭升天,嫦娥圆美梦;

蛟龙腾海,华夏赋宏篇。

—— 湖南 朱海清

治霾治雾乾坤朗;

春联书法篇2

春联书法一:

春联书法二:

春联书法三:

春节对联推荐:

1.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2.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3.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4.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5.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6.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7.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8.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联书法篇3

锦绣江山日月新。

楹栋自当撑大厦,

联诗才气国之珍。

当今盛世,百花绽放;文坛艺苑,又逢春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的楹联,也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则以对仗工整、意境高深的联句,凝重古朴、遒劲多姿的书法,为专家学者所赞誉,为广大楹联爱好者所崇敬。

记者来到中国楹联学会办公地点,看望这位亦师亦友的书联大家。

孟会长家住不远,每天一早便到这里安排学会事宜,间或读书看报,有时泼墨挥毫。房间高大,北墙整面为孟会长的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对面墙上自题:“掩户留春笑我痴”。靠墙的书案铺着毡子,摆放着笔墨。靠门边的书柜中装满文化艺术类书籍,书桌上也堆放着很多书刊函件。墙上高悬的镜框里,镶嵌着民政部2010年1月颁发的“全国先进社团组织”。

“楹联,自古以来便是‘挂壁悬楹’,具有广泛的适用价值。如今更是普及到各行各业,题赠、自勉,庆典、迎春,以句短而意深广植人心。”孟会长感之慨之。与孟会长聊天,话题总是不离楹联的。今年“春晚”,征联五则,全国征集50万条,这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同中央电视台事先在央视网上征集出句,然后选联、评联,孟会长与其他专家参与始终。“如何使国粹楹联艺术走出书斋,服务社会,楹联格律普及全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也是学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孟会长今年春节前去重庆市参加“新春联进千家万户”活动,得知全市征集了500万副新春联时大加赞赏,当场书赞一联:“一城纸贵,万户联红。”为重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去年是中国楹联格律普及年,学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可喜的是,中国楹联学会推出《联律通刊》(修订本),楹联界终于有了学联、写联、评联的共同标准。今年重点是抓‘楹联进校园’工作,先在全国60所中小学校做试点,以后逐步推广。今年是辛亥革命纪念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楹联界自当为此大作特作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楹联艺术高深博大,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楹联格律的普及一定会深入人心。”孟会长对楹联格律的普及充满信心。

春联书法篇4

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还没有到春节,可这春联已经摆上摊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卖春联。于是,我对春联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上网搜素,了解贴春联的来历,

2、走访,调查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盛不盛行。

3、访问他人,调查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上网 贴春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走访相关部门 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盛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

访问他人 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人们认为贴春联是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体现。

…… …… ……

四:结论

1、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在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春联书法篇5

于其玉

人们一提及母亲就心生暖意,把她当作爱的化身,并诗情画意地把祖国比喻为母亲,愿意把更多的赞美之词奉献给母亲。的确,母亲延续了生命,是最值得赞美的。但是,我要说,父亲同样是值得称道的。他充满了力量和智慧,他用火热的激情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他承载着文明进步的使命。就在多数人讴歌母亲的时候,我却将饱含激情的笔移向了父亲,把我的父亲来赞美。不光我的父亲,每一个人的父亲都是值得赞美的。

我的父亲出生在解放前的一个农村家庭,高小毕业,按现今的说法就是小学毕业,和现在满地都是的大学生相比,真的算是一个小学生了。父亲上学时,就开始使用毛笔写字,毛笔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手,那时的教育方式竞使他与毛笔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父亲古朴、黝黑的脸显现着仁慈和憨厚,也带着一种执著。长大后,在天津工作,记不清是六几年了,父亲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城里返乡在村子的生产队里当了一名会计。父亲练习书法特别钟爱楷书,穷其一生都捉摸着楷书的笔法特征,他喜欢楷书的一笔一划,字正端庄,坚实的笔力刻透了他一生的岁月。他用凝重的笔墨记下的每一笔帐目,都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在上世纪六0年之后,国家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生活穷困潦倒,整天和饥饿打交到,现在享受在优裕生活里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整日挨饿是一种什么滋味的。为了多吃一顿饱饭,父亲和生产队的几个负责人开会商量,经过慎重研究后,决定将队里多打的粮食分给全体社员,为的是多把一个即将被饥饿夺走生命的人从死亡中挽救回来。这样的决定,使每一个面黄肌瘦的群众脸上有了生命的润泽,避免了多少个家庭走上颠沛流离的征途;但是,这样的决定,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也充满着巨大的风险。果不其然,六四年“四清”时被扣上了瞒产私分的帽子,成为批斗的对象,家庭也蒙受了牵连。由于白纸黑字,用毛笔写下的帐目一清二楚,再者是节余的粮食,没有贪污,分得粮食的社员得到了实慧,虽遭受不白之怨,但得到了大多数好人的保护,也没怎么受到难为,没过几年就被平反昭雪了。但头戴那样的帽子,毕竟是人生中一段酸处的记忆。不知道父亲的笔该如何记载这沉重的回忆。

要过年了,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里。这一段时间,父亲最繁忙。那时的百姓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过年家家户户贴在门上的春联,都是免费请人去写,父亲的毛笔这时有了用武之地。他忙完了队里的事情,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邻居们写春联。父亲写春联从来是不怕麻烦的,可以说不管张家还是李家有求必应。为了把最时尚和最吉祥的话写在春天里,他总是自己掏腰包到集市上选购有关春联书籍,并把历年来的佳联作品认真记在本子上,邻居们来了,根据一家一户的要求,把他们最满意的春联写在红纸上,如果没有要求,他就根据每户人家的不同情况去写。我依稀记得,大部分春联中有传统的,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有贴在水缸上的,有贴在柜子和其它物品上的,像“黄金万两,连年有余,五谷丰登,肥猪满圈,抬头见喜。”随着时代的向前,春联的用语也紧跟形势的发展,给节日增添了喜气,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恭喜发财的吉利话也多了起来。那时的教育水平相当落后,人们识字的很少,写完春联后,父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将春联贴错了地方,就是这样,还是闹出了笑话。有一家朴实的农户由于不识得几个字,错把肥猪满圈的横批贴在了屋里,前去拜年的村民看见了,弄得满堂大笑,四处相告,村民们都争相到他家去拜年,一时竞成了笑话,在那个缺少故事的年代,他家成了村里的一大新闻,几年过后,人们仍津津乐道。为了避免笑话的发生,父亲对孤寡老人和不识字的人家,都是写好后亲自送去,帮助贴完再回家。父亲写春联从来是不占人家便宜的,邻居拿去的纸总是细心剪裁,有的人家拿去的纸不够,就自己买纸给凑上,诚信和灵秀的书法赢得了邻居的赞誉。那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母亲们最忙。我母亲是一位干活十分麻利的农家妇女,过年了,他要扫屋子辞旧迎新,忙着做年糕,撒丝糕,蒸馒头,晚上还要给子女们做新鞋,父亲一天到晚写春联,有时晚上十多点钟了还有人上门。一到这时,母亲就要发一顿牢骚,父亲只是憨厚地笑笑,又忙自己的事了。

九十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多数人都到集市上购买印制的春联,到家写春联的邻居少了,父亲的笔也闲遐起来。情缘未了,到了晚年,父亲的时间更宽裕了,他依然像一个求学似渴的小学生,潜心研习书法,汲取众家之长,书法艺术多少也彰显着自己的特色。他工于楷书,但以行书见长,颇得宋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精髓,字体娟秀,相互灵动,既不失楷书的风骨,又兼有草书的流畅,笔笔都有一定的章法,就其水平来说,称得上农民书法家了。近年来,父亲的书法作品得到过霸州市文联主席、宣传部的领导、农工部的领导和霸州市一些书法爱好者的称赞和好评,书法技艺又上了一个台阶。

春联书法篇6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二 则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三 则

某日侍郎、尚书、御史3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3人面前跑过。

御史借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尚书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尚书脸也歪了。

四 则

据传,某年腊月,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山东移居浙江绍兴。春节将至,王羲之挥毫写了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让儿子贴于门口。不料刚贴出来,就让人悄悄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再写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他又叫儿子贴上,不料又被一位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盗”走。眼看要过节了,门口仍空空无字。王羲之的妻子急得很。王羲之略一沉思,嘻笑着取过笔墨,又写一联。写好后,他让儿子将对联拦腰剪开,各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两纸“半联”贴出后,果然没有人再来揭了。初一黎明,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结果成了:

春联书法篇7

楹联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是由律诗中的对偶句发展而来,所以楹联中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如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是与律诗一致的。在秦汉以前,人们过年时就有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辟邪的习俗,也就是所谓的悬挂桃符。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五代时期,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提在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人们才开始用红纸替代桃木,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春联。

二、对联艺术的书写形式

1、与中国书画结合的中堂

中堂是国画装裱中直幅的一种体式,以悬挂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画。它迎门而悬,地位显赫,两旁通常配以楹联,也称作“堂幅”,后逐渐成为定制。

2、中国传统的门庭对联

(1)春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2)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逝者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3)婚恋

婚恋对联是祝福新人的祝词对联,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4)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H而做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的内容以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

(5)贺联

贺联,顾名思义,就是指专为喜庆的活动而写的祝贺的楹联,其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鼓舞士气和宣传受贺对象,同时具有喜庆性,针对性,通俗性和时代性。

三、当代对联书写存在的必要性

1、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对联书写形式的延续

中国的传统节H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此时每家每户喜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以增添春节气氛这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对联书写形式的延续。

2、以传统对联书写为形式支撑的文化景点

传统建筑的诗意化、艺术化除了借助建筑物本身设计的艺术化和建筑群布局的高下掩映、宛转流变,还需要楹联的装点。名胜古迹联在历朝历代都十分丰富,大凡历史上著名的建筑景点都有文人墨客的题赠,这给建筑增添了许多文化韵味。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的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出自清书法家何绍基手笔的102字长联,情景交融,亦颇为人所称道。

四、对联书写艺术存在的文化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对联这一独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楹联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离开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道德化的人生追求、阴阳互含互化流动圆转的辩证思维、抒情化的审美习惯、艺术化的生活习尚等就无法理解楹联的文化内蕴。对联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情韵,更多的与农耕文化、古典文化情趣相联系。它植根于“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和“心物感应”的传统农业文化心理中,与古人面对自然和乡村,置身熟人社会的传统宗法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更多地与古典文化追求群体认同,固守传统纲常,追求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传统道德法则呼应。对联最初的形式桃符是用来驱邪祈福的物品。中国民间百姓祈求安定和平,安居乐业也是楹联产生的重要原因,对联始终与风土人情、人伦幸福相连,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也是民俗文化。

2、中国传统对联的文史价值

对联是汉字语言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古往今来,举不胜举的巧联妙对,无不体现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追根究源,是因为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涉及学科甚广,是其它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含蓄婉转;有的直抒情怀,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予景,有的借古喻今。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如果没有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蕴藏也就不会如此丰彩多姿。对联与书法是独特的两朵民族之花,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瑰宝。

春联书法篇8

春节即将来临,千家万户都准备过春节,特别是家家户户门前都要贴上一幅红艳艳的对联,贴上一幅对联象征着祥和和幸福。

房前屋后的邻居都准备上街去买春联,因为我学过书法,所以我准备自己买一些纸自己写对联,还可以帮房前屋后的邻居写一些对联,当我写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大家都赞扬我,小小年级书法功底都这么好,大家都夸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听后心里乐滋滋的。

原来书法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一定要把书法练得更好,争取在下一年写出更好、更完美的对联。

春联书法篇9

  关于元宵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按照张文明办〔2014〕1号文件要求,大新镇科学谋划、精心部署,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活动管理,多措并举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确保群众百姓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现就将全镇在两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活动方案

  随着春节、元宵节的到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文明办有关通知要求,让全镇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大新镇两节期间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摆在重要位置,镇宣传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加强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和孝”及“沙上”文化特色,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制定了2014年春节元宵文化活动方案,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议,各单位会后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活动。

  二、周密部署,积极有效开展活动

  一是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春节期间,为进一步传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未成年人更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由镇宣传文明办、文化中心、大新中心小学联合主办,朱墨书法工作室承办的“童心同写中国梦”迎春书法展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镇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大新中心小学师生共同创作“中国梦”作品110余件,其中精选80件佳作入展,这80件雅趣横生的“中国梦”书法作品,件件充满了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大新中小学校师生们的书法基础和文化传统;同时,大新镇组织未成年学生开展了“美丽港城·文明有约”主题活动,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先后参观了镇文化中心、新东社区、宏宝集团和双杏寺四家文明单位,让学生们欣赏到大新美丽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现代化港城的文明。

  二是开展“对联火红·翰墨飘香”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春节期间,为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由镇宣传文明办、文化中心、工青妇组成联合队伍,邀请该镇一些著名的书法爱好者和“朱墨书法工作室”的小书法家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对联火红·翰墨飘香”写春联、送春联志愿服务活动,在镇文化中心巨星影城、新城休闲广场、学校及社区活动现场共为广大群众免费书写、赠送春联500余对,“福”字上千多幅,为群众送上新春佳节祝福的同时,也为全镇百姓送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新年文化盛宴,在全镇营造了一片和谐、吉祥、文明、喜庆的节日文化氛围。

  三是开展两节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春节期间,为让广大阅读爱好者度过一个既充实又有意义的文化节日,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在春节期间特别推出了“送文化、展梦想”迎新春系列读书服务活动,专门举办了“新春好书推荐会”,为各个年龄层的读者进行了书目推荐,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广大读者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文化节;与此同时,镇新东社区还开展了“阅享假期”图书小义工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节日生活,营造健康读书、快乐读书的浓厚氛围;节日期间,大新镇新海坝村作为全镇唯一一个省级文明村,由该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娘舅亲自带头,组织开展了“迎新春、送吉祥”为农民送春联年画活动,累计赠送张贴春联年画百余幅,让村民群众在喜庆祥和中度过一个文明的新春佳节;元宵节期间,为了让这喜庆的节日氛围更为热烈,镇文化中心图书馆组织开展了“猜灯谜、贺新春”民俗文化闹元宵活动,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有垂暮之年的长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全场200余条谜语全部被读者一一解破,在丰富群众文化的同时,也让大家重拾了童年的乐趣;此外,镇新东社区还开展了“乐享元宵、健康生活”太极培训,让社区居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在正月十五的年丰庙会上,具有大新特色的舞龙表演把整个民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使传统的庙会文化得以再现,极大地丰富了大新人民的元宵生活。

  三、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暖人心

  两节期间,大新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国梦”为主题,坚持走群众路线,以送祝福、送亲情、送文化、送平安、送健康为主要内容,以道德模范、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镇形成了“邻里守望”及“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的喜人景象,很好的营造了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主题志愿服务丰富多彩。一是开展“幸福百家宴”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春节期间,为了让一些在大新工作而不回家过年的新市民感受到家的温暖,镇总工会联合江苏新芳集团开展了第二届“新市民幸福百家宴”公益行动,12桌宴席,100多位新市民朋友集聚一堂同吃年夜饭、共享节日情;针对每年春运期间购票难问题,为了帮助一些外来打工人员顺利返乡过节,镇团委组织文化志愿者在大新邮政局、大新车站帮助农民工办理网上订票业务100余次,让身处异乡的农民工朋友感受到大新人民对他们的关怀,提升他们对港城幸福指数的认同感。二是开展“邻里守望”亲情关爱志愿服务。

  春节期间,镇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基层,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帮民困,走群众路线,开展2014年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为全镇82户结对帮扶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共计11.3万元,在向他们送去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也向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同时,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镇新东社区志愿者策划并开展了“迎新春、共团圆”包饺子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流动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共聊家常、共度新春。三是开展“文体暖人心”文化体育志愿服务。为丰富全镇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积极倡导人们树立健康正确的健身理念,掌握先进科学的健身方法,依托镇文化中心、新城休闲广场、社会活动场所,文艺志愿者们为群众带来了舞蹈“丰收乐”、“和扇花飘飘”、“八月桂花遍地开花”等一系列文艺演出,同时大新镇还参加了由市文广新局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过大年,全民共欢乐”春节广场文艺志愿演出,丰富了群众春节文化生活;寒假期间,镇新东社区特邀大新中学志愿者老师深入社区,提供健身指导咨询,并开展首届新东杯乒乓球比赛,活动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比赛精彩纷呈,男女老少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该镇体育健身的全民性。四是开展“让百姓过个舒心年”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春节期间,镇宣传文明办、总工会、团委、妇联、国土所等多部联合行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倡导文明旅游、低碳出行,同时,深入街道、社区、长江边滨江公园等地,广泛开展“文明办我行”、“保护银杏林我们在行动”等系列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制止游客乱抛乱扔、损害树木、明火野炊等不文明行为,拣除银杏林内各类垃圾,鼓励游客垃圾进袋定点投放,引导游客文明游玩,增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五是开展“和谐大新”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针对春节期间行人多、车辆多的情况,镇组织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安监办等部门的平安志愿者,走上街道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在镇3个主要交通路口执勤站岗,劝阻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交通;镇新东社区为提高社区少年儿童的节日安全意识,在社区平安志愿者的带领下,在我市公安局交巡警大新中队文明交通宣教室,开展了“安全伴我行”少儿安全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口头讲解和观看节日安全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未成年人在假期中如何安全用电、正确燃放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帮助他们加深“安全过节、欢乐过年”的印象。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更增强了对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于元宵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春节、元宵节期间,我公司立足为家人居民营造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组织所有家人以及公司领导,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给广大家人带来了一个温暖、平安、和谐与快乐的春节。

  一、精心组织,抓思路,出策划

  我公司从思路和组织上着手,做到两节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有保障、安排有活动。一是成立文化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牵头,负责活动总体组织策划,相关成员负责分管领域,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二是搞好公司文艺汇演策划工作。抓好公司文艺队的排练。三是设置评奖委员会,对于参与比赛和演出的员工颁发小奖品。

  二、大力落实,抓项目,出成果

  公司充分发动员工积极参与活动,做到热闹一片、红火一片、幸福一片。

  一是公司迎春趣味运动会。我公司在公司举办了公司迎春趣味运动会活动,通过顶气球,乒乓球、拔河、绑腿走等趣味比赛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员工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员工之间团结,更好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以强健体魄,为公司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开展了迎春文艺大联欢活动,为丰富节日期间公司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我公司组织了公司员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迎春文艺大联欢活动,员工载歌载舞迎接新年的到来。此次活动形式多样,节目精彩纷呈,有独唱、诗朗诵以及舞蹈、黄梅戏、健身舞及拉二胡等节目。尽管天气寒冷,大家还是激情四射,为寒冬中的公司带来了不少温暖。

  三是开展了春节大联欢棋艺书画大比拼。开展了春节大联欢棋艺书画大比拼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象棋比赛和写春联两部分。象棋比赛共有16名参赛者参加,。比赛过程中,每位参赛者都全神贯注,不但比棋技,还比心理战,比赛共设前四名作为奖励。我公司组织了书法爱好者写春联活动,为众多热衷于书法的员工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体现了年节大家同乐的喜庆。

  关于元宵节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今天是20xx年3月5日,既是传统的元宵节,我们用什么行动来庆祝呢?射阳义工联联合盐城鹤鸣亭巩义、盐城青年公益联盟以及盐城师范学院的学生代表,一起前往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送上过去的一年陆续为这里的孩子们募集来的挂历等盲文纸替代品,同行的还有盐城电视台媒体人和接到共青团县委通知的射阳电视台的媒体采访人员。

  下午两点半,大家在射阳客运站汇合后,在射阳义工联多次来过特校的义工们带领下,我们一行人不顾疲劳来到了射阳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新射中附近的新校址。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王老师!

  首先,王老师召集部分学生接收了大家捐赠的挂历等物品。随后,她带领大家参观了位于教学楼一楼的盲童教室,并介绍了这里的教学情况。随行的电视台人员也随机现场对王老师进行了采访、拍摄。听了王老师的详细介绍,大家饶有兴致地和这里的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起来。大家有的观看孩子们书写盲文的过程,有的倾听孩子们朗读课文的心声,有的询问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况,还有的关切地咨询盲童文学课外读本的需求现状......

  参观完一楼的盲童教室,大家跟随王老师的脚步来到位于二楼的失聪孩子们的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先给前来的我们表演了手语歌曲《隐形的翅膀》,在大家回馈热情的掌声之后,我们一起向这里的老师学习了一首完整的手语歌曲。在老师仔细耐心的讲解、示范下,大家学得格外专注。紧接着,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学生代表们也为特校的师生们表演了《开学第一课》的手语主题歌曲,同样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接下来,大家分别用纸和笔与孩子们进行了更深入交流,彼此欢声笑语不断......

春联书法篇10

楹联,通称对联。《辞海》: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即房柱或门柱。过去对联常常刻写在楹柱上,楹联名称由此得来。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起来有强调其文学性质的意味。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和俗称。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此外,楹联还有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别称。具体分述于下: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联语。这个词有“对联这一语言艺术”之意。如清代前期丁应鼎著《海门联语》。现在将对联称作“联语”也十分普遍。

2、联句。联句本是旧时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首﹐相联成篇﹐多用于上层饮宴或朋友间的酬答。后常用作对联的别称,意思是对联是由两边字数相等的句子组成的艺术。如清林纾有《春觉斋联句》,俞樾有《曲园联句》,近人萨嘉榘有《林则徐联句类集》,而明朝林兆恩、清朝杨梦鲤等人的联书都只称《联句》。

3、联对。对联的倒语。语出清梁章钜《楹联续话》:“严问樵官山左时,寅好中联对,多出其手。”如近人蔡鄇有《联对作法》、王文儒有《联对大全》,今多用于文章。4、对句。本来是指对上他人所出之句,后即作对联别称。如清梁绍王《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云:“尝见有人写对句云:‘拳石画临黄子久,瓶胆花插紫丁香。’”今多用于文章5、对语。对偶词语之意。如清陆以恬《冷庐杂识·对语敏捷》云:“对语不难,难在每捷。”6、对子。对联的通俗叫法。写对联叫做对子,对对联叫对对子。不常用的有如下多种:1、俪言、俪语。本是以对偶形式出现的方辞,后偶作对联代称。俪语,取语句成双配对之意。如清费师洪有《延旭轩俪语》,顾曾烜有《方宦俪语》等。俪言,犹俪语。如清徐世昌有《藤墅俪言》。2、骈言、骈语。义同俪言,由汉魏时的“四六体”骈文演变为对联而名。如骈句:“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偶语、偶句。本指相对私语,后取偶为“相对”之义作对联别称。如近人有《偶语百联》。清梁恭辰《楹联四话》:偶句有多用虚字者,亦自生动可喜。4、楹帖、帖子。义同楹联。常用于书名和其他,如清罗昌荃《楹帖采腴》。梁章钜《楹联丛话》:楹帖始于桃符。曲滢生《宋代楹联辑要》:楹联一名帖子。5、楹句、楹语,义同楹联。如清末江峰青《里居楹语录》、清杨浚有《冠悔堂楹语》,近人徐鋆有《澹庐楹语》,郑丰稔有《楹语享帚》等。清赵藩有《介庵楹句辑抄》,近人赵式铭《睫巢楹句》、《楹句杂录》等。

6、桃符。由春联源于桃符而得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桃符也。”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至少从汉朝起就有,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于对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对联为“桃符”。

7、连语。取上下联相连之意而名,今仅见章太炎取自己的对联书名为《荆汉大师连语》。

8、联偶。联语上下骈偶,故称。如近人曾国才有联书名《桔园联偶》。

9、诗余。取对联是诗的变体而名,民国郭立志《曾文正公联语辑录·序》云:“联语亦诗余也。”

10、诗钟。本是兴起于晚清的一种文字游戏,其方法是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分咏,或嵌字。如以尺、蜂为题咏二句:“灯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酿蜜正三春”。因其对仗工整与对联相同而作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