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11 03:26:29

精彩故事

精彩故事篇1

那么,如何从生活中撷取浪花,把故事写精彩呢?

一、努力写出小事的情趣之美。

“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应该说,小事,琐碎事,才是我们生活的主色调,而且不少小事、琐碎事中不仅蕴涵着真情,而且也包含生活的情趣之美。关键是,我们如何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笔写出小事的情趣来。“挨打”的滋味并不好受,可偏偏这样的事也能写出情趣来,也能写精彩。不信,你看:

……小个子陈星辰实在抵抗不了,身子稍稍动了一下,教官的火眼金睛一下子觉察到了他,陈星辰也心知肚明,立马站好,但教官仍走到他面前,一声断吼:“手伸出来!”此时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望着他,陈星辰的脸上显现出一丝慌张与害怕,只见他慢腾腾的伸出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伸向教官,教官却丝毫不讲情面,狠狠地打了两下,陈星辰龇牙咧嘴,眯着眼睛,不断地叫痛……

这是《我们的军训》“教官惩罚陈星辰”中的“精彩片断”,“慌张与害怕”“慢腾腾的伸出颤抖的手”“龇牙咧嘴”“眯着眼睛”……描写细腻逼真,读后让人忍俊不禁。不妨再看精彩片断。

……我一马当先,站在队伍之首,顽强地走了起来。黄老师则虎视眈眈地逼视着我们,大概他没有料到还有这么倔强的三位部下。一圈又一圈,都在沉默中度过了。第四圈,快到墙角边时,我偷偷瞟了周老师一眼,他正在喝水,注意力集中在杯子上。真是天赐良机,还有六圈,要消耗多少体力啊!何不趁机偷偷懒,我撅起屁股迅速跑了大半圈,谢天谢地!还好老师没发觉,我心里却像敲着的小鼓“咚咚”地跳个不停,真是验证了“做贼心虚”这句话。这时,门“吱嘎”一声响了,我的心不由地提到嗓子眼儿,只见一位戴眼镜的老师满面风光地走了进来,“嘿,新鲜事天天有,唯独今天最新鲜,一(1)班的女生竟走起了鸭子步!”……

同样是接受批评。你看,班主任独到的惩罚,学生聪明躲“祸”,老师的善意调侃,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的学生才体会到,变换一个角度,就写出情趣盎然的作文来。相信,这样的事每天在你的身边上演,只是,看你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

二、尽力写出事情的波澜之美。

故事普通,小事平凡,自然减少了几分神秘和悬念。然而一样的材料,不同的火候和做法,绝对是两道不同的菜。同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笔下,毫无波澜,而一旦到了文学大师手里,就会侍弄出波澜起伏的情节来。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底线?

多思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选择出恰当的产生波澜美的办法。请看《精彩足球赛》开头:

突然闯入的一群不速之客,让我们的足球比赛告一段落。

每个人都站起来,抬着头,望着这群不请自来的家伙。两个矮子,却像是两个头领。还有一个家伙嘟着嘴,肥脸蛋――像一只戴着假发的猪。一群喽罗和一个破足球跟着他们。

“这是哪里来的一群人渣?”声音很冷,好像来自另一个国度。没有人回答他们,也没有人离开。

难以忍受的沉默……

余下的部分绝对是悬念叠出,精彩纷呈。如此,从生活中来、充满悬念的情节肯定能吸引读者读下去。

生活处处有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矛盾,在作文中巧妙表现,就成为悬念,文章情节就因此摇曳多姿。一次走山路的经历,被学生拟题为《山路历险记》,悬念就产生了。而采用矛盾法,一系列悬念就产生了。开始,“我”想走山路而又怕吃苦,矛盾;“向导”想趁机抛掉“包袱”与我们“豁出去”走山路,矛盾;终于决定走山路了,一个走路狼狈,一个却偏偏在一旁欣赏“狼狈相”,矛盾;一个警告要“快走”,一个偏偏“不理会,始终如蚂蚁在山路上蠕动”,“索性”置警告于度外,“原地休息”,又是矛盾……在矛盾交织中,悬念顿生了,情节曲折了,文章自然引人入胜。不妨再欣赏片段:

就这样一耽搁,等我们慢腾腾地“爬”到山顶时,“向导”早已不见了影儿。看看天空,太阳快没有了踪影,茫茫山道,多多“歧”路,该走哪条?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们将“向导”诅咒了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还觉不解恨。

望着渐渐落下的太阳,我们心中一阵阵发怵。

一切只有听天由命了。我们择了一条小路,迷迷糊糊地乱走了一通。也许是命不该绝吧!一户人家的出现使我们一阵惊喜!

当我们绕到那户屋前,一条大黄狗“汪汪”的直扑过来。真是“房漏偏逢连夜雨!”可怜我和小玉只有抱头“鼠”窜了。幸亏狗的主人及时唤回了大黄狗,并热情的指给了我们下山的道,才使我们避免了更尴尬的局面。

精彩,缘于细腻的描写。一波三折,富有层次感,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字里行间流露出生活的乐趣,可谓“扣人心弦,妙趣横生”。

三、巧妙放大故事中的精彩细节。

要让小事能打动人,震撼人,除了必要的铺垫和伏笔外,抓住精彩的感人的镜头或瞬间,把它放大,于细微之处显精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细腻刻画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可别小看一个个动作,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吗?一个“排”字就把孔乙己的思想、形象鲜明的揭示出来了。如:

车出站了,东子在回望中看见父亲贴在候车室玻璃窗后,脑袋被窗子框着,像一张拍得不成功的照片。

父亲把手举了举,学电影里再见的姿势,很生硬,很难堪。父亲的手还没有伸上去,车已经开了,父亲的脸就像一个小白点涂在玻璃上,久久地定格在东子的脑海里……

将父亲举手送行的动作进行定格,刻画出木讷父亲内心丰富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还可以精写连续动作。连续动作描写除了突出人物动作的连续性,还要精心锤炼动词,恰当运用关联词,这样也能产生让人心醉的艺术效果。请看作文《看书之乐》片段:

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快。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伸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

这段文字刻画的是在被窝中偷看书的感受。作者挑选一组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细腻的刻画出动作的连续性,让人忍俊不禁。

那么,选择怎样的“点”,来放大故事的细节呢?

一是趣味点,在最具有情趣处写好文章的细节。如《我们的军训》“教官惩罚陈星辰”中的“精彩片断”。二是独特点,在与众不同处、个性显示处写好细节。写人的文章多是如此,最具个性的特征总是用笔之处。三是动情点,最感动人,最震撼人心的细节。如《平凡的父亲也美丽》:

“爸……我……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回家帮家里挣钱!”

“什么?你说什么!”父亲一下子呆住了,昏黄的灯光在父亲的脸上涂上了一层腊黄色,父亲眼里流露出从没有过的失望与愤怒,与黑影交错着,更显出一种可怕的绝望。

“浑小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没见识。养儿不读书,只当喂条猪……”父亲几乎是咆哮一般,脖上的青筋条条绽露。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这样愤怒过。

精彩故事篇2

摘要: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差,富有想象力,故事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能把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就能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数学;故事;兴趣;效率;思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轻松愉快地学习。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差,富有想象力,故事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能把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就能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就能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数学。

1 故事导学,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枯燥的,小学生天生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听故事时却能全神贯注。因此上课之前我都会结合要学习的知识讲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以《喜羊羊分香蕉》这个故事引入。一天,喜羊羊、沸羊羊、暖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去郊游,这时他们正好路过一片香蕉林,看林的老伯送给他们21个香蕉,懒羊羊见了香蕉,馋得口水都流了下来,他忙问喜羊羊怎么分。喜羊羊说:“这21个香蕉,先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剩下的都给你吃。”懒羊羊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请问:懒羊羊能得到几个香蕉吃?

喜羊羊的故事学生最感兴趣了,听完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就拿起笔开始算了。不一会儿,就都算出了正确答案。因此,只要老师蹲下来,从儿童的视角去看问题,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故事引路,提高效率

教师要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更大程度上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运用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比一比》时,我还是以喜羊羊的故事串起整节课: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比赛,喜羊羊的队伍里有5个,灰太狼的队伍里有2个,谁多谁少呢?灰太狼看到喜羊羊的小伙伴那么多,又叫来4个朋友,现在又是谁多谁少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学生精神饱满,集中注意力,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

教学《0的认识》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喜羊羊、沸羊羊、暖羊羊和懒羊羊他们一起去摘桃子,喜羊羊专心地摘桃子,一会儿就摘到3个桃子,沸羊羊摘到了2个桃子,暖羊羊也摘到了1个桃子。而懒羊羊做事三心二意,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吃零食,结果一个桃子也没摘到。从“懒羊羊摘桃子”的故事中,学生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了:如果像懒羊羊那样做事三心二意就“一无所有”了。在这节课的末尾,我还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小朋友们,有人去钓鱼,钓了9条无尾鱼,6条无头鱼,8条无身鱼,问钓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知识。6去掉上面的头是0,8去一半也是0,9去掉下面的尾还是0。这个人什么都没钓到,那就是0。这节课以故事开头,又以故事结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故事铺垫,拓宽思维

孩子天玩,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能结合数学知识来讲故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数学课堂中创设以故事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乐于倾听,勤于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拓宽了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我讲了个数字娃娃的故事。有一天,0到9这10个数字娃娃在做游戏,不知怎么的,就吵起来了,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其他数字娃娃,更不想和0一起玩,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9傲慢地说:“我就是天下第一,不会有人比我大了!”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这个故事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精彩故事篇3

关键词:数学故事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教学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引入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数、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生活,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从中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趣,启迪学生的心智。

一、为什么要引用故事

1.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作用之大,而故事就是很好的兴趣载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本以为“孙悟空分大饼”这个故事太老掉牙,不太会引发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时苦于找不到新颖的材料,只好以这个故事导入新课。“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拾到一个大饼,孙悟空把这个大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得一份。可猪八戒有意见,他要得两份。孙悟空机灵一动就把大饼平均分成八份,给了猪八戒两份。猪八戒真的多吃了吗?”没想到这个让数学老师觉得老掉牙的故事在学生听来竟是那么的吸引人。学生听了故事后来了劲,个个积极思考,带着好奇心被我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2.故事可以启发联想,促进理解

事实上,教材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数学故事题,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只要我们老师稍稍改动一下,就可以借助故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是我改写的一道数学故事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学生们听后,立刻就被这只不屈不饶的蜗牛感动了,开始认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

3.故事可以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

故事是美丽的,它打开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揭开了数学的美丽色彩。故事是神奇的,它是挖掘学生探究潜能的良好途径,刺激学生不断创新的有利手段。一个个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故事、传统数学经典故事或事件,融入要解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无穷的思维乐趣。如:在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概念后,我介绍了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通用的货币的情况下,通常是用自家有的东西向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如果4个番薯可以换2个大萝卜、8个大萝卜可以换2斤米、2只鸡可以换10斤米,现在,有一位大爷,他有1只鸡,4个大萝卜,可换取……学生对这一故事题感到非常新鲜,趣味盎然,纷纷开动脑筋,推算解答。后来,我还欣喜地发现,课后,学生自己改变交换的条件,编辑情境故事题,互相传阅解答,学得更有新意了。

二、什么时候引用故事

1.课前运用,引人入胜

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经常到了上课时间,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我每到这节课,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反而体育课一结束就回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有一次,我给他们讲了小高斯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有一次上课,老师说:“你们今天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就看起小说来。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高斯便报告老师说自己做好了。老师以为高斯捣乱,可是一看高斯写的数“5050”,不觉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高斯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他以后便认真教起书来,而且,在他的鼓励下,高斯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学生听完故事后,显得很激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要向高斯学习,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创造发明。

2.课内运用,妙趣无穷

引入故事进行数学教学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都需要,也不意味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以确保是否需要,该放在一节课的哪个环节效果才是最优的。

(1)课始运用,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将激起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致。故事是儿童非常喜欢听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效的故事情境将比精心设计的游戏导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有趣的等量代换”时,课始用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画面:“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孩子们被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接着问:“你们觉得曹冲聪明吗?谁能说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我刚说完,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这个既形象具体又有趣奇妙的故事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看动画、聆听故事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思考的阶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中运用,排忧解难

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把故事穿插于数学教学中,这有利于解除学生对数字的枯燥感和解题的烦躁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学生在理解小数点时经常犯迷糊,以前我即使手把手教,还是有学生差错不断。有一次脆讲了一个《小数点大闹数学王国》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零国王过生日,小数点前来贺喜,但零国王对这个小东西瞧不上眼。小数点很生气,便把数字王国的秩序搞得一塌糊涂。一位大臣对零国王说:“只有您能降服小数点,秩序就井然了。因为,小数点站到整数前面,会把整数变小;只有站在您这个数的前面,不会发生变化。因为0.0仍然等于零呀”……这个故事讲了约5分钟,但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加深了,也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后就很少有学生再犯小数点的错误。

(3)课末运用,乐学不倦

心理学研究表明,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是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数学习题并不感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时候,数学故事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新知,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如:在“可能性”一课快结束前的几分钟,我讲述了古代经典的智慧故事《聪明的犯人》:“古时候,有个国王做事优柔寡断,每次在处死囚犯时,要请神来作最后的决定。‘神’用两张纸,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让犯人抽签。有一个文官受人陷害,被判死刑,他的仇人一心想让他死,偷偷地把‘生’换成了‘死’,这样一来,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他就一定得死。临刑前一天,犯人的好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犯人想了一夜没睡着,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刑前,法官让他抽签,犯人抽出一张,立刻把纸条吞到肚子里。就这样,犯人逃过了一死。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解题欲望,既理解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阐述、使用、把握数学语言的能力。

3.课外运用,回味无穷

2002年8月,世界数学大会在北京召开。3000多位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聚在这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国度,谈笑、交流、与公众对话。在这次大会的活动中,陈省身教授为大小观众们题词,仅四字:“数学好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经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用数学”。数学原本就不是枯燥的符号,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服务。它是游戏、是魔术、是故事……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越来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融进生活,融进活动。而数学故事旨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美丽的,为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搭建平台。数学故事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运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时,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训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试想把枯燥无味的作业改用看故事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肯定不再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快乐。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运用的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找数学故事,编数学故事,把数学故事写进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让数学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孩子们会惊讶它的美丽,惊讶它的神奇莫侧,惊讶它的包罗万象,惊讶它的“好玩”。

精彩故事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巧用童话故事;有效策略

让学生在童趣中学习是教师所追求的。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爱好,并将其与教学连接起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为此,教师积极研究如何巧用童话故事,让英语学习“乐”起来。本文将结合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何巧用童话故事,打造精彩的英语课堂。

一、巧用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词汇

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较为单调,学生对词汇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为此,教师要转变方法,引导学生巧学英语词汇。从实践中发现,童话故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很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融入故事中学习词汇,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小学英语5年级上册中的Unit 6 Colours这一单元时,教师利用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词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所学习的词汇与颜色相关,为了增强颜色单词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引进了童话故事《太阳光的颜色》。这个童话故事内容大致如下:小白兔想知道太阳光的颜色,于是它问了小鸟、蜜蜂、青蛙,可是它们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最后,小白兔问了彩虹阿姨,终于知道了太阳公公的颜色。在引出童话故事后,教师便与学生互动:Howmany colours with a rainbow?彩虹有多少种颜色呢?你愿意告诉小白兔吗?此时,学生根据平常见到的彩虹,说着自己知道的颜色单词,red,yellow,orange,green,blue……学生不会表达indigo和violet,于是教师积极引出。由此,学生能够快乐学习词汇。教师再引导学生发音、拼读,反复学习,强化印象。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童话故事激趣,并引导学生利用英文说出彩虹的颜色,学习词汇。如此―来,学生轻松进入英语课堂学习,词汇学习也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巧用童话故事,能够增强学习效果。

二、巧用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句型

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句型。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都不一样,因而词汇、句型等也有所不同。新课改强调“乐学”,为此,如何让句型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教师可以将童话故事与句型学习相结合,巧妙借助童话故事,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句型。

在教学小学英语4年级上册中的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时,教师巧用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句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句型是“I can……”,表达能力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引进了Harry Porter这一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像童话故事中的Harry Porter一样,拥有Wand,然后能够做很多事情,如:学习童话故事中的Harry Porter,摇晃一下Wand,并用英文说着basketball,basketball,I can play basketball,同时配上打篮球的动作。在重复单元学习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摇晃wand,想象着自己拥有某种特殊的本领,如fly,fly,I can fly.英语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及其拥有的本领引进课堂,让学生模仿童话人物,进行英语句型学习,从而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跳脱出教材内容的局限后,学生开始利用句型自由表达,思维更加开阔,因而句型学习效果也更佳。

三、巧用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表达

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多都是“哑巴英语”。很多小学生只处于“听”的阶段,而对于“说”,大多都是怯于开口,害怕犯错误。因此,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很弱。针对如此现状,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可以引进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融入童话故事中快乐学习表达。

在教学小学英语5年级下册中的Unit 1 Cinderella这一单元时,教师将童话故事与表达教学相结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单元主题本身就是童话故事,在学习完后,教师引进另一童话故事《白雪公主》Snow White,以简单动画加英语配音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对于Snow White也非常感兴趣。此时,教师趁机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利用简单的英语向大家介绍Cinderella的故事内容吗?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灰姑娘的故事表达出来。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增强。如果一开始学生觉得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辅助学生表达,并利用问题作为引导,如why is Cinderella sad?Who helps Cinderella?等。在这个环节之后,教师设计更开放的表达内容,即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利用简单的英文表达,分享故事。由此,学生都参与到自由的表达中,在表达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增强。

精彩故事篇5

每个人都有一段精彩的童年,而每一个童年都有一大堆精彩的故事,也有一段宝贵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回忆已被尘封了,而有的回忆却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更加璀璨。

想起童年,有的人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我想起的却是一大批一大批的趣事。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中看见家里的厨房里有一包盐,妈妈经常淘米,我想,盐也一定要淘过的,为了让大人们夸奖自己,表扬自己,我就开始淘盐。我把盐全部倒进水里,像淘米一样反复搓洗,渐渐地,盐越来越少,结果盐不见了,我吓坏了,头上的汗珠直冒。妈妈回来了,我赶忙问:”妈妈,我们家里闹鬼了!”妈妈不明白,我就把事情取得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后,笑得直不起腰来……

还有一次砍价事件,爸爸叫我去买报纸,报纸本是5角钱一份,结果得寸进尺,把五毛砍到五分钱一份。我心想:哈哈,赚到了!赚到了!这次,爸爸肯定会表扬我的!

还有一次,放学了,我看见校门口有一大堆人围在一起。有什么新鲜事呢?我也走过去凑热闹,哇,好可爱的鸭子呀!这些鸭子非常的小,一只手掌就可以拿两只,它们的羽毛黄黄的,软软的,非常柔顺!两只眼睛小巧玲珑的,扁扁的嘴巴粉粉的,尾巴弯弯翘起,走起路来屁股摆来摆去,很Q!一看价钱,居然是一元钱一只鸭子,两元钱一只小鸡。我从裤兜里拿出一元钱,买下了这只鸭子。回到家,我便把鸭子藏起来,因为爸爸不许我养小动物,特别是鸡鸭鹅这些,因为它们吃完就拉,拉饱就睡,睡饱就玩,懒得要命!

吃完午饭,爸爸似乎听到了什么:“小凌,咱家养了什么?”“嘎嘎嘎,嘎嘎嘎……”我低下头,说:“是鸭子!”爸爸火冒三丈:“我不是说了吗?家里不许养鸭子!算了,等一下你要不把它扔了,要不送给人抚养,你自己选择吧!”

精彩故事篇6

文化“走出去”的实践

一是突出亮点,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2014年欧洲古典音乐节在柏林举行,一场中外“混搭”节目将音乐节推向高潮。中国明代昆剧《牡丹亭》与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牧情歌剧同台上演,这种跨越国界、习俗及文化的剧种同场演出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让人为之惊叹。《牡丹亭》讲述了书生柳梦梅和太守之女杜丽娘追求爱情的动人故事,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昆剧唱腔华丽婉转,表演细腻,舞姿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深深吸引了外国观众。德国艺术家冯・卡姆波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16世纪后,莎士比亚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剧情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相爱的恋人,为了追求幸福,不顾冷酷现实,最后双双殉情自杀。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表达了人们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的理念。同时代诞生的昆剧《牡丹亭》也是表现了16世纪中国明朝时期一对恋人冲破婚姻的枷锁、大胆追求爱情的故事,剧情同样扣人心弦,人物命运同样跌宕起伏,让人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二是多措并举,不断拓宽“走出去”渠道。把文化交流与市场推广结合起来,组织艺术院团积极参与、文化部的“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商业渠道走向海外市场。江苏省演艺集团先后在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设立了三家海外分公司,与一批海外知名艺术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机制,精心策划了《江苏风韵――中国作品交响音乐会》、《江南风情――民族歌舞表演》、《江南情韵――民族音乐会》、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2015年应中国驻欧盟使团的邀请,我们举办“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欧洲行”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以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巡演为主线,先后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罗马、米兰四个城市上演8场。《运之河》以大运河的开掘、通航和隋唐朝代更迭为主线,编织了一部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历史正剧,客观还原了隋炀帝的历史功过,用欧洲观众熟悉的歌剧形式,讲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中国故事,得到欧洲观众的广泛好评。欧盟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伯恩・斯凯说,西方歌剧在主题上多以歌颂爱情为主,而这部歌剧以历史故事为主题,皇帝形象的个人色彩也很鲜明,可以激发西方观众探索中国文化的好奇心。意大利总统府文化事务顾问蒂托・卢克雷齐・里佐在观看演出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这是一部中国歌剧,因为题材本身就是中国的,但是这一题材又是世界性的,其中被剥削百姓的情感和反抗压迫的起义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而且这条运河的挖掘和埃及建造金字塔以及古罗马帝国建造巨型建筑并无二致。我们虽然相隔万里,却拥有同样的奇迹,这是我从这部美妙的歌剧当中得到的感悟。歌剧当中丰富的色彩、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和动听的歌声把这一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精准定位,主动对接海外市场需求。江苏盐城杂技团是一家民间艺术团体,创作的大型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曾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连演27场且场场爆满,创造了该中心建立以来单一剧目演出规模和场次的最新样板,打破了2011年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在此演出21场的历史记录。这次演出在受众对象上实现了以西方华人社会为主向以西方主流社会为主的转变,在运作方式上实现了由传统的租场演出向纯商业演出的转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舞台艺术的对外文化贸易。

传统杂技节目重技艺表演,轻情节内容,深层文化的艺术感染受到限制。《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如何把传统杂技与历史故事融为一体,为外国观众所接受?该艺术团专门邀请了国际著名编导和创作团队。总导演长期从事东西方文化交流、谙熟西方观众欣赏习惯和中国戏剧文化。音乐创作、动漫设计、造型等均由世界知名专家担任。该剧精选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过火焰山等9个精彩片断,通过精心策划,整理改编,在节目形式、内容、题材等方面量身定做,做到“中国风格、国际表达”,使得全剧看点十足,高潮迭起,实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扬善惩恶的主题与西方观众乐于接受的英雄主义的碰撞与共鸣。该剧带给观众美不胜收的愉悦,被当地媒体誉为“独一无二的剧场体验”和“史诗般的休闲娱乐”。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江苏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树立自信,“文化差异”并非文化“走出去”的障碍。“这是一条河,千里长河,连两江三河可通四海,船行天下物畅诸国,将承载着大隋国运,将流淌着万民的福泽。修一条河哟,一条梦中的河,这是我此生最美的宏愿……”歌剧《运之河》的演出,音乐雄浑耐听不失感染力,既展现史诗的大气磅礴,也有人物刻画的婉约细腻。该剧欧洲演出的首场在日内瓦,瑞士著名音乐家克伊奈看完后评价道:“《运之河》用歌剧艺术的形式呈现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开凿历史,虽然讲的是中国历史故事,但采用现代音乐的表达形式,欧洲人会从这样的演出中感知中国。”那一刻,你会由衷地感慨,所谓“文化差异”与隔阂并不存在,好的作品,可以穿越国界,穿越语言,直抵内心,引发共鸣。

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昆剧,是中华民族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集中国戏曲艺术之精华,熔诗、词、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喻为“百戏之祖”。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来吸引青春的观众,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在美国上演时场场爆满。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说起一件事:她在比利时演出昆剧《长生殿》,每当演到杨贵妃和唐明皇阴阳两隔双双哭泣的时候,从舞台上看下去,台下竟变成白茫茫一片,原来深受感动的观众怕自己哭泣时的声音影响到别人,都很自觉地用纸巾遮挡着脸。她认为文化的力量可以净化心灵,也说明中华传统戏曲可以为世人所接受。既然昆剧可以跨文化传播,其他的文化作品亦不例外。所谓“文化差异”,其实不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障碍。中国文化渴望世界舞台,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展示风采。从《马可・波罗游记》到18世纪风靡欧洲的“中国风”,再到近年来中国春节在海外被追捧,都说明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向往。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国际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把我们优秀的、能够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作品传播出去。

启示之二:创新方式,探寻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猴・西游记》的成功演出,在于大胆创新内容和形式,吸收了大量动漫人物的造型特点,将漫画形象设计与杂技、武术、灯光特效等元素相融合。在舞台音乐上,运用琵琶、中阮等传统乐器,结合电子乐、打击乐以及西方非主流音乐形式,注入现代审美意识和流行文化元素。在表演艺术上,增添武术动作、马术表演、魔术杂耍以及现代舞蹈等,视觉冲击感强,精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走出去”,转变观念尤为重要。中华文化在古代曾领世界,近代以来在世界舞台上逐步被边缘化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身发生了什么本质性的变化。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走出去”,并非简单移植的行为,而是一个交流与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否顺利展开,前提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寻求共识,建立起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要求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和国外的文化去碰撞、交流,在互相交融之中,用我们独特的文化感染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实践表明,只有贴近西方观众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才能拨动外国观众的心弦。

精彩故事篇7

一道道的闪电,刺目的蓝白之光,然后是震耳的雷声与倾盆大雨。四面八方都是响亮的水声,挟带着浓重土腥和腐烂水果气味的湿风从窗棂灌进洞房。红烛将残,抖抖颤颤,终于熄灭。我感到恐惧。一道持续数秒的闪电猛烈抖动着,在这瞬间我看到小狮子闪闪发光的眼睛。她的脸在闪电下宛若黄金。然后是一声近得仿佛就在院里发生的雷声,还有刺鼻的焦糊味儿。

(摘自莫言《蛙》)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段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摘自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黑暗中,老人可以觉得早晨渐渐来到了。他一面划着船,听见飞鱼离开水面时发出颤抖的声音,它们在黑暗中飞去,它们那僵硬的翅膀“嘶嘶”响着。他非常喜欢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洋上的主要的友伴。他为鸟雀忧愁,尤其是那种纤小黯黑的燕鸥,老是在那里飞着,找着,差不多永远找不到。他想:“鸟的生活比我们苦,除了那些专靠打劫为生的鸟,和那些有力气的大鸟。为什么他们把鸟造得这样纤弱灵巧,像这些海燕一样,而海洋何以这样残酷?”

(摘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是温暖得很。

(摘自潘纤云《秋夜里我在阅读》)

【借鉴点】

每一种描写,都有着深刻的用意。正如描写环境,意义就非常丰富。它可以折射社会背景,可以反映人物情感,可以引出故事情节,还能衬托人物性情。品读四位名家的这些经典片段,我们至少可以学到环境描写的两种运用技巧。

技巧一:用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写作中,常有触景生情的说法。因此通过独特的环境来引出故事情节,不失为文章出彩的重要方法。《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讲述的是一株百合的成长。可不幸的是,这么美丽的一株百合,偏偏生长在“偏僻遥远的山谷”与“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之上。它的命运如何呢?这种描写,显然有下笔引人的效果。又如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这个片段,着力刻画了宁静的海面场景,这种场景,一方面显示了人物的孤寂之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下文惊险场景的出现。这种独特的环境,让情节变得曲折有致,格外引人。

技巧二:借环境暗示人物情感。内心复杂的情感,在文章中往往可以外化为景物。因此,借助环境来暗示人物心情的技巧,较为常用,且效果很好。正如《蛙》里的这个片段,虽然描写的是一个新婚的情景,可作家偏偏将这一情节放在一个恐怖的环境里,先是“一道道的闪电”,然后是“震耳的雷声与倾盆大雨”,最后是四面八方“响亮的水声”,将女主人公极度“恐惧”的心理渲染得极为逼真。《秋夜里我在阅读》里的这段描写,也很有意思。按理说,深夜虫鸣是扰人入眠的,可在作家笔下,那“时停时续,忽高忽低”的虫声,却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在“秋夜里弹唱”。不言而喻,在作家心底,对这秋虫是有着独特的情感的,是有着深刻的感悟的。借景写情,文章也就有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快乐仿写】

在不远处,一朵小白花在绿草中赫然存在着。平淡的白色,弱不禁风的姿态。我向周围看去,竟发现了许多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放眼望去,连成一大片,它们开放在路边的草地上,被夕阳的余晖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我顿时精神一振,发现这种小白花几乎占据了水泥路边所有的草地,虽不密集,但也仿佛一个庞大的家族。

(姚汇江《平凡的小白花》)

信步于小秦淮河边,或漫步于瘦西湖畔,你随处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的气息和花与树的清香。月光洒在瘦西湖上,给这美丽的人间仙境又增添了几分迷人的风采。透过月色,朦胧的沉醉中似乎听见箫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那长发飘飘,手执玉箫的美貌女子此刻仿佛就站在二十四桥上和着晚风轻轻地吹奏着。此刻水边的垂柳低低地拂着水面,微风拨弄着湖面。湖水在小桥下堆起层层涟漪。(李竹妍《扬州的月亮》)

一弯细狭的水,悄然流淌,是水乡常见的那种绿,翠而澄清。偶尔有一两条黛色的小鱼,晃着尾巴,荡起层层涟漪,散开去。带蓬的扁舟游弋于河面,长长的一篙,那是身着蓝印染衫子的少女悠闲自然地撑着轻舟划过,留下粼粼波光。

(王也陶《踏进乌镇的梦乡》)

一轮满月在夜空中散发出皎洁的光,不大的风划过耳际,偶尔有一两片树叶落在我的头上,父亲似乎察觉,顺手把落叶从我头上拂去。这并没有影响他的行程,他的腿脚依旧快速而有力。穿过一条小巷,来到大街上,大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树影,在月光下静静的,偶尔摇曳一下。

(王从丛《懂得分享》)

这是在春天,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站在江头。江水正在涨,浩瀚的江面,闪着粼粼的波光,望不到尽头。它应该与海洋沟通着,江海相连处,一轮明月踏着江潮渐渐升高了。不由记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的正是这种情境。

(姚墨涵《春江花月夜》)

车窗外的风景越来越美,眼中满是绿意,高楼大厦逐渐被平房代替,终于,我来到了大自然里。眼前是一片茂盛的树林,正值春天,树枝抽出一片片新叶,好看极了。小径上满是寻根的落叶,好看极了,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触摸这大树的树干,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正有力地跳动着,耳畔时常响起各种鸟的鸣叫,不像夏天的知了一样聒噪,而是多出了一分清静。越往里走,越不见城市的快节奏,四周是绿树,那绿得动人的是树叶,风吹动,树叶们摆得像波浪似的。

(郭范《发现美好》)

夏夜静谧,只有月亮经过树梢来到大地上的脚步声。轻轻的,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呼吸和心跳。微风轻拂,路旁小树的枝叶随风轻扬,仿佛是迈着微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一位旅人。母亲骑着车子,载着我驶向家中。一路上,静极了,我抬头望向天空,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悬挂在天空上方,高傲地俯视着大地上的一切,夜真的好凉,月色真的好美。(刘畅《妈妈的叮咛》)

银色的月光透过了薄薄的窗帘,婆娑的树叶投下了模糊的暗影,温柔的夜风轻叩着静默的窗棂。沉寂无边的夜里,点一盏心灯,将一本厚厚的旧书,平铺在这昏黄的灯光之下。轻轻拭去积尘,让心灵贴近些,那让人窒息的隔阂,随烟尘一同飘落。(童谣《与书同行》)

我静静地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夹杂着水腥味的秋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赶紧裹紧了身上的风衣,捏紧我看了很多遍的成绩单,又抬头望望天空。迷蒙的天空中,散落着一些孤零零的星星,寒气冻得星星们直眨眼,它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家不愿回呢?河水拍打河岸的声音敲击着我的耳膜,沉闷而又压抑。偶尔,一两滴水溅到我的脸上、手上,可我已感觉不出是暖还是凉了。(颜洁《今夜月最明》)

【片段升格】

同样的内容,是否有环境描写,效果往往大不一样;能不能将环境写出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读完失误文《心田上的稻浪》里的这个片段,你或许会说,真没劲!

我家门口,全是稻田,上下将近有一公里的地方,全部都是稻田。透过窗户,我经常能够看到父母的身影。因为房子前就是我们的菜地,菜地前面就是我家的田地了。我时常听母亲讲起小时候的故事,讲她小时候过生日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碗雪白的大米饭。这总让我为平时的浪费感到羞愧。不管是春种还是秋收,我总是在学校里忙着学习。这不,我站在道路上看风景,他们却还在田里忙碌着。

标题为“心田上的稻浪”,可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稻浪”,也没有感受到“稻浪”无与伦比的美丽。如果换一下写作思路,将原本无趣的记叙改为妙不可言的环境描写,再在描写中引出人物活动,效果也就大相径庭了。请欣赏升格后的文字:

精彩故事篇8

精彩回顾

精彩的魅力在于回忆时可以重新体验当时的场景,让我们把镜头拉回第八届中国摩托车博览会现场。

据统计,本届摩博会以4万平方米参展面积,预计观众人数5万多人次,450家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近千辆摩托车齐聚一堂,参展企业和展会面积都是上一届的4陪,已接近室内展场的极限,本届展会参观人数突破5万,是上届展会的20倍。其中经销商、采购商达到 11700多位,单位面积专业观众数超过了世界第一大摩托车专业展会米兰国际二轮车展的同类指标。展会还吸引了来自3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行业协会代表、进出口商会代表和采购商到访。有500多位摩托车爱好者是从全国各地骑摩托车来渝观展。2500多人参加了展会组织的6场专业会议和论坛。

美国哈雷戴维森、意大利杜卡迪、比亚乔、法国标致、日本雅马哈等国际一流摩托车企业带来了34台进口全球顶级摩托车参展。本届展会不论从参展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展场面积和布展水平、观展的经销商和公众人数、到会采访的公众媒体和专业媒体数量以及国内外所受的关注及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往届,是目前国内摩托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

摩托车行业出现如此难得的热闹场面,除了组织单位幕后大量的组织工作,背后有两条线索明显贯穿整个展会的始终,一个是兵装整合的高调出击,一个是大长江的倾力参与,这两个因素是摩博会精彩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首先是兵装的整合,如果没有今年的兵装整合,就不会有今年庞大、整齐的兵装企业参展阵容,这些在以往的展会上都得到多次的验证。据悉,这次摩博会是兵装集团摩托车事业部成立以来首次以集体的形象示人,显示了兵装集团对展会的高度重视。兵装集团除将携旗下三大知名摩托车品牌嘉陵、建设、济南轻骑以及后两者的合资公司联合参展,集团高层出席重庆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并围绕本次高峰论坛“中国摩托车企业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主题,发表重要讲话。

其次就是大长江的倾力参与,这也是成就今年展会精彩的主要因素。

“如果没有大长江参与,钱江和春风这两个品牌肯定要缺席,而宗申在连续缺席两届摩博会后为什么会突然参加,这其中与大长江的高调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大长江不参与,就会导致这几个品牌集体缺席,当然也就不会有比亚乔和铃木几个国际性品牌。至于重庆其他的小品牌,在政府的“邀请”下,又看到有这么多大品牌捧场,也就跟风参加。在加上兵装整合后的整体高调亮相,携手自己的合作伙伴标志和雅马哈参加,这些就是成就今年摩博会热闹的根本原因”。某业内人士分析道。

大长江为什么要参加这次的重庆摩展?

大长江利用展会全方位展现大长江集团的品牌实力。此外,大长江还携其配套体系内的大约100家优秀供应商联合参展,并邀请其全国各级经销商参观展览,表现出豪爵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和一流的整体营销能力。

“首先是王大威当选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的理事长,由于要为行业做一个表率外,大长江在重庆江津双福新区投资10亿元建生产基地,规划面积近 500亩,这次的参展也是大长江送给重庆政府的一个见面礼。”除了正面的理由外,一个企业高层的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大长江的真实参展意图。

如何持续辉煌

无论最终出于哪些力量的博弈,第八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确实为经济危机笼罩下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带来亮色,也为下年展会开展打好了基础。

据悉,这次展会受到展商一致好评。哈雷已经预定了明年展位,展位面积扩大了1倍,日本两轮车协会总部代表也表示明年将组织日本主要摩托车企业参展,台湾商也预定了比今年多2倍的展位,大长江、嘉陵、建设、宗申、隆鑫、钱江等国内主要参展企业也表示明年将尽早准备,积极参展。

通过上面的资料显示,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已经有了大量的参展企业储备,这些都使人们对来年的展会有了些许期待。但是如何巩固展会的效果,让这些参展企业持续满意?如何吸引本田系的参与?如何在2009年的基础上扩大展会影响,引起国内外企业的青睐?这些都是摆在展会会务组面前的问题。

首先,继续加大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增强信息交流功能,为参展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一个有力地宣传平台。

当今,“走出去、引进来”已是所有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战略。“引进来”对于中国摩托车产业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由于国内常规车型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中国的需要,而大排量和休闲摩托车产品在国内的市场正在扩大。国外众多品牌的参展,就是为借展会平台最大程度地宣传自己。而“走出去”则是在中国中小排量的摩托车生产在经过长时间市场检验后,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受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这些企业都渴望将剩余的生产能力在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程度的释放。

总之,无论“走出去“或者“引进来”,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力地承载平台,而这些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或者小范围内的宣传都达不到目的。因此,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就担当了这样的角色,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理想平台。

其次,继续强化展会摩托车文化的塑造,使其真正影响到车迷层面。

中国摩托车产业最缺什么?文化,最近几年,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对自己的品牌文化进行补课,几乎这两年出来的车型都是针对年轻的80后的消费群体研发的。大长江集团在争夺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强调品牌文化内涵的打造。在著名的摩托车赛事MotoGP舞台上,2009年出现一支中国原厂Maxtra车队,他们将使用自主研发的赛车参加GP125组的全年竞赛。而组建Maxtra车队的正是大长江集团,大长江集团创始人王大威表示,在确立高水平的本土市场后,豪爵希望能凭借国际赛事的技术提升和经验将豪爵品牌国际化。

第八届摩博会除了传统的骑行外(由于政府的限制,当天的规模和人数都没有计划中规模),而最能吸引车迷的摩托车改装文化等环节,都缺乏一个明晰的规划。

再次,借势政府资源,实现城市的互动。

“摩托之都、欢乐重庆”,这两个并列的口号在近年来发生严重错位,在整个城市的冷清中,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显得有些落寞。即使摩博会开幕当天,组委会将组织一场盛大的摩托车骑行活动,也遭到政府各方面的限制。

“摩博会应该开始加大文化的推广力度,把注意力转向提高摩博会的文化品位上来。摩托车模特大赛、摩托车摄影大赛、摩托车工业高峰论坛等文化活动,此类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车展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也成为许多企业进行品牌宣传的又一新的阵地。”行业人士分析说。

在展会文化牌的推出时机上,重庆市政府也可以整合资源,利用当地有地域性的独特文化魅力,吸引人们加入到摩托车文化的缔造中来,形成车展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力争把每个喜欢重庆文化的群众都变成摩博会的观众。

最后,努力成为行业权威信心的平台,增强展会权威的塑造。

精彩故事篇9

1999年,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正式提出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的要求,在全市各行各业中组织开展了“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从此,青岛市的创建服务名牌活动,由最初的一种模糊的、自发的意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自觉行动。时光荏苒,服务名牌的活动转眼间已经开展了整整十年。回顾这十年走过的道路,青岛市的服务名牌创建活动,硕果累累、可圈可点,服务名牌在青岛遍地开花,香飘海内外。服务名牌从发掘、培育到形成,再到如今雨后春笋般涌现,反映了青岛这座城市文明程度从不断积淀到全面展现的过程。

品牌经济启蒙了品牌服务意识

青岛是中国实施品牌战略较早的城市,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有推动名牌生长发展的丰富历史资源和文化积淀,还具有一片适合名牌生长发展的土壤。青岛文化是一种基于传统的齐鲁文化、又混合了殖民文化、海派文化等诸多文化基因的多元文化,在城市文化的积淀上,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因此,青岛人在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方面的速度和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和借鉴先进文明成果、创新发展等方面,与文化传统比较单一的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推动名牌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意识。同时,青岛作为最早在中国提出经济发展“名牌战略”的城市之一,在经济领域大力开展创名优产品活动,不断做大做强现有品牌,恢复和挖掘历史品牌,推动了品牌建设向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境界迈进,不仅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品牌战略”向经济领域延伸、辐射提供了借鉴。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名牌发展战略,提出“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再发展一批像青岛啤酒那样的拳头产品”。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到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在全国推出的20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已有5个,占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1/4。

进入21世纪,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新一轮经济发展名牌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成为支撑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骨干。经济发展名牌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推动了精神文明名牌战略的实施。

“服务品牌”的崛起

青岛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创建服务名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3年,青岛市在全市窗口行业开展了以“创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做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一做”活动,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设计开展了一些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名牌项目”和“名牌活动”,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就是将产品名牌延伸到了售后服务,将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延伸到了市场服务领域;1995年,青岛交运集团在青岛长途汽车站发起了“情满旅途联手大行动”,打造的“情满旅途”服务品牌在短时问内由青岛一地一企扩展到全国50余家客运站,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交运品牌;青岛客运段“青京”列车打出了“海之情”服务品牌,成为从青岛到北京之间的一个传播青岛文明的流动窗口……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争先进、创一流的品牌意识在青岛蔚然成风,为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战略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青岛市窗口行业为提高服务质量而开展的“名牌”创建活动的深入和普及,青岛市文明委在总结了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有形的产品可以创名牌,无形的服务也可以创名牌”的超前理念,并将其称之为“服务名牌”,以区别于产品名牌。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正式提出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的要求。同年,在全市各行各业中组织开展了“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激励各个行业为群众提供文明、真诚、优质的服务。至此,服务名牌的创建活动,由最初模糊的、自发的意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自觉的行动,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

注册服务商标开创全国先河

青岛市是全国实施名牌战略较早的城市之一,而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青岛的名牌战略更是开了全国先河。

1995年7月11日,青岛交运集团长途汽车站创意发起了“情满旅途联手大行动”,并迅速扩展至全国50余家客运站,引领了全国公路客运行业的文明风尚。1998年,青岛交运集团将经过3年市场锻造和考验的“情满旅途”作为自己的服务名牌,到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当时,注册服务名牌在中国没有先例,也没有相关的规定。经过一番努力,“情满旅途”成功地注册为青岛交运集团服务商标,也成为中国道路运输行业第一个服务名牌。

2000年,青岛客运段青京列车车队在全国铁路系统率先注册了第一个列车商标――“海之情”,也是铁路系统全国第一个服务商标,成为中国铁路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城管、公交、燃气、建筑、商业等行业也纷纷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注册服务商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随着“情满旅途”、“海之情”、“海滨小金”等一批服务名牌的涌现,青岛市在短期内迅速掀起了创服务名牌的热潮。

2000年,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广泛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评选出海尔“真诚到永远”、交运集团“情满旅途”、青岛客运段“海之情”、海滨食品有限公司“海滨小金”、公交集团“公交张锋”、市政公用局“98111”(今12319)服务热线等第一批6个青岛市服务名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服务名牌的带动下,青岛市“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日益高涨,不断深化和延伸。2002年、2004年、2006年,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又相继评选出第二批5个、第三批12个、第四批17个服务名牌。这些服务名牌都是各行各业服务中的佼佼者,在全国同行业中也同样出色,为推动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青岛在国内外的形象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规范服务名牌的管理工作,保证创服务名牌活动持续健康发展,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一方面指导各单位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培育和保护自己的名牌,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的创建典型,引导创服务名牌活动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对服务名牌的指导和管理工作。2002年即制定出《青岛市服务名牌创建暂行管理办法》,从创建服务名牌的方法、标准、评审程序及管理要求等方面规范

服务名牌创建工作,这在全国电是首创。青岛市文明委还建立了服务名牌测评体系,成立了专家评审组,制订名牌测评细则,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服务名牌测评、命名工作,并建立起服务名牌动态管理机制,重在创建过程和创建命名后的保持,确保服务名牌的先进性。

服务名牌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基层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创建意识和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创建活动从最初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车等窗口行业逐步延伸到了全市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现在拓展到包括党政机关在内的所有窗口行业和社区农村等。

服务名牌创造经济效益

青岛市各企业在创服务名牌的活动中,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及综合竞争力,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青岛航务二公司凭借自己在中国建筑业第一个服务品牌――“浇注明天”,赢得了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海南等省市的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产值从2001年的6.6亿元到2004、2005连续两年突破20亿元,2008年一举突破55亿元大关。海滨食品有限公司自实施“海滨小金”名牌经营战略以来,公司的年收入由1999年的1900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6000多万元,其中,海参单品的收入就增长了近20倍。青岛热电集团“暖到家”服务名牌已经成为拓展市场的“名片”和‘通行证”,供热市场辐射城阳、莱西、平度、即墨、青州等地。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西门子公司和加拿大益嘉公司也是看中了“暖到家”这个服务名牌,相继与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以名牌品质为基础的增长模式。

服务名牌提升城市文明

名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的形象,是文化、技术、管理和素质的凝聚,也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品位与买力的象征。

青岛市通过服务名牌的创建,不仅实现了各创建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带来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行驶在全国各地的“情满旅途”客运车和“海之情”列车,将青岛的文明形象持续不断地传播到全国各个角落:“12319”、“海滨小金”、“温馨巴士”、“文档连心桥”等服务名牌,让青岛市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享受到名牌服务的同时,提高了生活品质,提升了自身素质,通信、电业以及水、热、气等垄断胜行业和党政机关,通过创建服务名牌,进一步加大了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社会监督的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改善了城市发展软环境,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创服务名牌带动青岛全面发展

青岛市创服务名牌所走过的十年路程证明,创服务名牌活动既是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又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创服务名牌活动,使得青岛市各行各业的工作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人们干工作的精品意识大大增强,人人都在努力“赶超先进,争创一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品牌活动不断出现,城市文明交通“三让”、机关建设“双学三创”等;社会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以及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的建设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加强,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积淀和促进作用。

精彩故事篇10

我因为上学早,在大学毕业前,我周围的人都比我大好几岁,所以,我自认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

但当我遇到施建民后,我发现他比我还要年轻,虽然年纪上他比我大了将近20岁。

第一次与施老师遇到也很偶然,我去采访一次漂移大赛,发现我所处的那个偏僻角落里也常站一个穿赛服的“观众”,与之交流观赛体会,发现非常专业,才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漂移教父”。之所以称他为教父,是因为大陆目前很多漂移车手都是在他的培养下进入这个圈子的,比如号称中国漂移第一人的张少华,比如杭州漂移王苏志尧。但我至今都仍难想象,这位如此文质彬彬的长者,竟然能与漂移扯上联系。

的确,他的骨子里就充满着激情。在他的眼里,汽车就是一切。来自香港的施建民,在大陆做生意,但他对汽车的热情让他显得有点不务正业。不论场地赛还是拉力赛,他都曾经是活跃份子,而自从他2006年接触漂移,并且看到漂移这项运动距离老百姓还有些远的时候,他就开始计划创立一所漂移培训学校了。

在赛场上,施建民的技术不是最好的,但他是最喜欢和人交流的;在改装车间里,万事亲躬的他,乐此不疲地去钻研改装技术。在那次漂移大赛上,来自台湾的主持人评价施建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确如此。

当我正在整理施建民的这篇漂移故事时,得知他又买了一辆GT-86并且开回了大陆,真是一个好玩的老小孩儿啊。

面包王子——张盛钧

这位送面包出身的面包王子,不知道是不是《头文字D》真正的原型。但只要您看过那部电影,把主角想象成“豆腐王子”,就明白现实中的“面包王子”是怎样一个成长过程了。

与张盛钧真正见面其实只是最近,确切的说就是在完成本文的采访时才有第一次的面对面交流,但关注到他的车技,却早在一年前的比赛中就开始了。

那次比赛,到了冠亚军的最后争夺环节,与他PK的正是来自台湾的老乡,也是《头文字D》的特技车手冯仁稚。两人加赛了几轮,换了几轮轮胎都没有决出胜负,最后比赛组委会终于判定张盛钧为——亚军。在这个略显腼腆的大男孩的笑容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他没有拿到第一的遗憾。

就在决赛的那几次PK中,他的漂移过弯技术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我站在一个高速弯附近抓拍,发现他的漂移路线极其稳定和精确,每次过弯,内侧轮胎都紧贴内侧路肩,就像开普通场地赛车一样走线精确,即使双车追逐的过程,他对车辆线路的控制也非常到位。我立刻就明白,他的技术是在怎样的一个高度。

专访:台湾“面包王子”张盛钧

AF:通过看您的比赛,发现您的漂移车技的确很有特点,您是怎么练出来的?

张:我其实很早,大概2000年,D1刚开始我就一直跟着跑了,那时候场地赛和漂移赛一起跑。最开始参加台湾的超级跑车挑战赛,其实要求很简单,超过一定价格的车就可以参赛,我自己就用一部二手RX-7参赛,拿了无数的冠军。这部RX-7也同时参加漂移比赛,也很快在台湾树立了一个无人可及的地位。我在台湾参加漂移比赛,甚至到了没有对手的境地,组委会甚至直接找到我说,你就别参赛了,还是当评委吧。但其实,我很少有专门的时间练习,基本都是赛前热身才能练习。所以,不管天赋还是什么,我是个绝对自信的人。

AF:为什么选择留在大陆参赛?

张:第一次来大陆是受邀请参加一个表演赛,也看到大陆近年来经常能组织一些国际性的漂移赛事,能有大量的机会和国际顶尖高手交流,所以,后来我就毫不犹豫留在了大陆。

AF:你最近也开始跑CTCC了?

张:是的。我对自己的目标远远不只是漂移比赛。但我并非出身显贵家庭,有些时候就比较难,如果有足够的支持,我相信我现在至少应该在欧洲的赛场上,比如DTM。现在我来大陆不久,自己的履历上场地赛基本是一片空白,台湾的超级跑车挑战赛大陆也不了解,所以我现在这两个极端的处境其实很尴尬。刚开始,我甚至考虑是不是从POLO杯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