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3:29:01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1

1施工合同能够为建筑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工程建筑最重要的控制阶段,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应该依据施工预算,通过施工合同在建筑施工阶段控制好施工的资金支出。其施工合同对施工管理进行控制的主要内容包含:一是,对人员进行组织。对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与工程造价的职能工作进行控制,并科学的控制施工中的编制工作流程;二是,对资金使用进行约束。能够对工程程序的工程量进行统筹规划,并对施工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建设,并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三是,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控制,针对由于经济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带来的变更进行及时的更正与审核。

2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与完工检验的保障

在进行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依据特定的合同说明,对工程进行建设,其必须从结构、技术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规范进行建设。应该在工程进行完工之后,对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施工资料进行记录与整理,并对施工竣工验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依据工程造价的编制对资料进行编制,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人身核对,对竣工阶段进行审核,并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

3施工合同能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

在对施工合同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招标人的义务就是做好施工工程中的工期、工程结算款等给承包人的劳务报酬。承包人的义务就是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对工程锦绣谷建设,不断的满足招标人对施工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而达到预期的施工状态以及按时完成规定的施工进度。

4施工合同能够实现施工占地的节约使用

在对建筑施工完成规划之后,施工单位就会对前建筑物进行大面积的拆迁,就会全部铲除施工占地周围的土地,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针对浪费土地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建设进行精确的规划,并在施工合同中进行明文规定,如此一来,在进行施工建造过程中就能够对施工地进行合理的选择,降低对原建筑物以及占地面积的破坏,从而实现施工合同对施工占地的节约使用。

二加强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有效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促进施工合同的有效实施

对于施工建筑单位而言,为了保障施工合同的科学实施与监督管理,应该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员工对工程建筑施工合同重要性的认识,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合同知识培育,从而促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施工。

2强化建筑施工人员以及施工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建筑施工单位也纷纷的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建筑单位通过对施工人员绿色环保意识的灌输,促进其在施工过程中对污染等破坏进行自觉的监督,不断的改善与解决施工场地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通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奖罚制度,对工程施工建筑做到环保无污染的企业进行奖励,对污染严重的施工企业进行惩罚,进而不断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环保意识,做到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绿色环保的法律规范

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对工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管理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前提下,施工管理的效率迟迟不见提升。以此,相关人员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合同的应用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做到恩威并施,通过对建筑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制度的健全,共同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环保技术,进而推动我国向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前进。

三结论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2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再贴近些说,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现代社会可以讲是合同社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效,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切不可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把合同束之高阁,我们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惩罚。本文围绕近年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常见的有: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岐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4、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的。5、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元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迥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1、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2、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3、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4、应当追究的动过了诉讼时效。建筑行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5、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于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不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6、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二、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试图从治本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一)历史根源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是按地域分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按照财政拨款(加点企业自筹资金)结算的。一切都在上级计划控制之内。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需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长达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八十年代初期,建筑业开放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竞争,施工任务的取得再也不由上级下达,而是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和合同管理,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当时的合同是很不规范的,也没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由此引出了不少教训,交了不少学费。一项工程辛辛苦苦赢得的一丁点利润,到头来由于合同的漏洞,一场官司就输掉了,甚至赔上了老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深感合同的重要,深感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对比八十年代初期,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完善得多了,可以说基本到位。但三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类似本文所说的12个问题。(二)认识根源主要是建筑业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首先,是对市场与合同的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和其他形式。这三种形式概括了市场全部交易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市场是靠合同动作的,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什么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业内人士不了解市场与合同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者草率签订,结果遇上纠纷就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或者依据不足。其次,是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这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施工任务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回复到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上去。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或者对发包人的迁就。正因如此,就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发的问题。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对市场来说,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可以说,企业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分系统共同配合。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出来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门之间的履约责任不明确、不沟通、不落实,造成失误。合同管理比其他管理更需要信息沟通和处理。(三)法律根源这里是指合同的法律根源。根源在于两个滞后: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前期的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没有合同法,因为计划经济不需要合同,也就不需要合同法了。我国《经济合同法》迟至1981年12月才出台。到1985年3月出台《涉外经济合同法》,1987年6月出台《技术合同法》。但三本合同法都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少新的合同问题在法律上是空白的。1993年修改了《经济合同法》,但这次修改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消除合同法诸法并存和有关法规相互冲突的现象。直至1999年3月才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由此可见,我国的合同法律是滞后的。换言之,在近二十年的开放改革进程中,在十年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合同法津环境是不完善的。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我们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的问题,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合同法律的作用,从宏观来说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说是规范合同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四)制度根源这里是指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由于存在以上三个根源,因而也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建筑业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只有合同而没有合同管理。由于吃亏交了学费,于是开始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及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才不断补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不能说没有空白与死角)。但由于有以上三个根源,加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因此,也就产生了本文第一部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制订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解决建筑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一)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从下述四方面着手:1、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2、组织好在职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同时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成才。3、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4、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一般地说,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总部应当设合同管理专职部门,分公司设合同管理专职或兼职部门,项目经理部应设合同管理岗。如果设有法律工作部门的,那么这个部门应当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制度网络,一提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总部要建立和健全总的合同管理制度,分公司则根据自身的需要补充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也可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建立和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合同法》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合同理论的实际运用。分则第十六章对建设工程合同,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更有利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86条,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建设工程的折价或折卖所得中优先受偿的权利。《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构成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体系的动作,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来保证。要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一句话,对合同管理体系也应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三)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上述两项治理对策,都是企业内部战略措施,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则是一项外部措施,目的是借助外部措施,推动内部的合同管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开展起来的,目的是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是企业领导要主持制订开展活动的计划,明确当年的目标,指定合同管理部门,落实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定期检查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使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二是根据活动的六项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这项活动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这六项标准中最重要一项是: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双方同意解约外,企业签订的合同履约率必须达100%。因为履约要靠企业上下的努力,靠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配合,所以,必须同整个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其中合同管理首当其冲。100%的履约率,是对合同管理的最高要求,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否则,就不达标。这项活动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严厉的约束。三是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因为履约率与合同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好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履约。"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要求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局推荐的这份示范文本,是根据菲迪克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结合我国建筑业开放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编写出来的,具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特点,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一份很好的合同文本。使用这份文本,将有利于堵塞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和语文水平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由于这份文本不是强制推行,而是只供参考和推荐,因而有些发包方不予使用,自行草拟。对于这些自行草拟的文本,我们应当在审查时注意对照示范文本,防止错漏或产生岐义。最好能够在"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中,动员发包方使用示范文本,以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四是争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和支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合同的监督管理,争取共指导和支持,不但有利于企业宏观合同管理,还可以从微观上防止无效合同和诈骗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协调合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履约率,争取成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35-02

文明施工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文明施工的作用,每个人都文明施工,让文明施工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从而切实改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让企业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基础。

1 文明施工的基本概念

1.1 文明施工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文明施工指的是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和卫生,实施合理的施工程序,并且科学地组织施工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基本要求:施工方案完整,成品保护措施和制度科学而严格;各种临时设施和原材料、结构件及半成品在堆放地点整齐有序地堆放;施工现场平整,道路通畅,排水设施齐全;水电线路布局合理,施工设备保持良好的状况并且合理使用,施工作业达到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

1.2 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系数高、操作难度大、工程建设的类型多样、施工操作易受天气影响等,容易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而文明施工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作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的追求,同时也是建筑业和社会的需要,其管理的水准是反映一个现代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特征。

2 文明施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2.1 文明施工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筑企业施工人员有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且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其中70%的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加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施工技能培训,导致这个群体施工水平低,安全意识与文明生产意识薄弱。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方面的培训、管理,有利于施工队伍文明施工意识、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在建筑企业中造就优秀的施工队伍,使之与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相适应。

2.2 文明施工有利于增强集体使命感和凝聚力

首先,文明施工有利于增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集体使命感。在基础性管理工作中,文明施工是科学而现代化并以人为主导的,人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仅要以单纯的个体存在,还需要集体主义和群体意识。个人的形象直接对企业形象造成影响,各岗位人员只有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地各尽其能,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质量过硬的优良工程。其次,文明施工有利于增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凝聚力。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如统一着装、岗前和班前教育等,大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了集体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实行文明施工,整个施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思想素质必然能够大大提高,还能培养队伍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集体凝聚力,让项目完成得更加顺利,赢得更好地声誉。

2.3 文明施工有利于展示和体现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

各行各业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则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个性特征来表现,使人们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来感知,而企业文化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理念,包括企业所有的管理制度、产品,还包括企业的生产和分配关系、人际关系等,它最能体现企业的“三大”能力:生存、生产和管理能力。建筑业相对开放的加工环境,使得文明施工的管理方式成为了最能直观体现建筑业的企业文化的一个因素。就如人通过文明的言行举止来表现其文化素质一样,文明施工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的活力。文明施工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如多变的环境、复杂的安全生产要求、施工人员的频繁更换等,从中整理并归纳出共同性,在执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长期的经验积累来制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明施工就是企业文化浓缩的精华,在项目施工中,实行文明施工就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种有形的载体,它在展示了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2.4 文明施工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竞争力

经济的改革与开放使企业走向市场化,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企业要想在不断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就得靠实力说话,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建筑产品具有现场生产性,文明的施工现场就成了扩大企业知名度最好的窗口。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在进行投标前,都会去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科学的施工管理、文明的施工现场和良好的施工秩序,就能得到建设单位的信赖和肯定,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常企业在进行自我宣传和包装时,往往会采用一些展示企业自身特色的标识,如带有统一标志的图案、徽记、信封、信笺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可识别性,给人印象深刻,在众多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够一目了然。在建筑行业,由于生产场地的流动性大,涉及范围广,施工队伍庞大且复杂多变,仅仅拥有上述的统一标志还远远不够。要想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能够无时无刻地对企业进行正面的宣传,就必须拥有科学而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进行有形的标识包装、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通过实行文明施工的现场管理来体现企业的精神,这也从另一方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2.5 文明施工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当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能够实现文明施工。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文明施工是每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都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它必须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文明的施工,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最终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合法手段获取最大的效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文明施工措施得到落实与执行,施工现场将变得更加整洁、有序,施工人员的精神风貌也更加饱满,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2.6 文明施工有利于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在建筑工程中通过文明施工,可以协调处理好施工中的种种矛盾,有效减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营造一种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进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明施工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因素,也是现代化工程管理的基础,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哪一个建筑工程,即使工程再小、工期再短,都必须严格执行按标准化的文明施工,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杨晓英.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实施细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3).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4

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效益的好与坏,建筑的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一个就是环境效益,三大效益都将直接被质量所影响,同时质量不仅仅影响的是承包商的效益问题,而且还关系着入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建筑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倘若由于一些意外而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在日本,由于大家的房屋质量没有问题,而且他们的房屋都很扎实,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地震,她们的伤亡是很少的。但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由于房屋不太结实,没有抗震的效果,很多工程都是偷工减料的,所以出现了死伤无数的情况,由此可见,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在现在是极其重要的,建筑施工时的质量问题会让人住进去的人员由于质量而成天修补、这不仅多耗费人们的资金,而且耗费了时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是作为承包商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因素。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想在建筑业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放在建筑工程的首位,让自己的企业在建筑业中越走越平坦。

二、建筑式程施工字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员的安全管理比工程的安全更重要。一旦工地上发生安全问题,不但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在施工人员的心灵上梦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除了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配发安全设备外,还应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根据具体施工环境,给予施工人员相应的必备品。

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应做好对周围非工程人员的保护。设置栅栏,划定施工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即使是做好了这些防护措施,还应安排专人对施工周围巡查,及时排除因非工程人员不按要求走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险情发生。

同时,在施工现场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交位瘫痪的脱节管理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所从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不通和建筑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处罚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二)质量问题

1、建筑工程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主要是源于人的控制。人的控制首先是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的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带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力。人的能动性说穿了就是人能够主动地去工作,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让员工能尽心尽力为企业谋取利益。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工程施工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个别工地有以下情况发生,设计单位和开发商相互勾结,降低设计标准,不完全按相应的规范设计,监理方对此也熟视无睹,质检部门也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到最后,受骗的是房子的业主,所以政府部门要实行严格的监管力度,对这种工程之间彼此的和谐关系,要坚决抵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3、建筑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状况、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不能出现缺斤少两的现象;在材料质量方面每种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对于设计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应严加查验,不能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有相应的预案存档。同时做好材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每种材料的供应商,验收人员,存放地址,存放环境,使用情况等做好记录,使得领导对每种工程材料的具体情况能够一清二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进度。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做的工作

(一)施工管理前的准备工作

1.对图纸、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进行分析

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能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要熟悉施工组织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了解清楚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了解清楚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2.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管理

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同时也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同时还应在项目的施工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因为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右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只有很好地控制成本,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在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应进行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的能调配的最大目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按照可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

(二)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进行建筑施工前要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了解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将制定好的规划和设计用于建筑施工中来,认真把关,严格控制进度,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建筑工程最后的竣工。

1.保证施工技术的协调发展

在建筑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合理完善的规划和设计容不得一点差错,倘若发现图纸上面存在着施工难度和技术误差,一定要对图纸进行改进和完善,找出解决办法,决不能拥有这是一点小小的技术问题,不去重视它的思想。因为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能否建好,另外当把设计图纸交由高级工程师审计时,应该认真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图纸逐步加以整改和完善,最后的交底环节同样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那么什么是技术交底呢?技术交底就是指让在建筑施工中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和监督人员要对图纸了解的十分透彻,避免在建筑施工中因误解而出差错以致返工。

2.保证施工管理的全面协调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管理除了要重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要重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拥有一套能用在建筑施工上的管理制度对加强施工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对质量和进度的管理来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达到让损失减少到最小的地步。另外在建筑施工中要派遣专人负责工地的施工到竣工过程,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人员更要对整个施工程序了解透彻,以便更好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施工工人的负担,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秩序井然的完成任务。

3.保证组织管理的全面协调

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中也一样,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些奖罚制度。对于具有在高难度的施工中根据自己的创新,凭借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此次施工中的高难度施工以及出现在一些问题的将成立一个会议组对其进行总结奖赏,并希望其它工作人员能再接再厉。同时对施工中不按正规程序来办事,只按照自己的思想一意孤行最后造成施工程序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的,将由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在为企业树立一定的威严,才能将建筑施工一步步落到实处。

4.加强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

建筑物质量的好坏不仅仅与设计图样与规划有关,还应该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有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是否专业,是否认真仔细对建筑物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浮躁,让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与施工管理都能发挥特有的功效。

(三)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维护“三检”制度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了进展之后要由作业班组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再由质检以及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最后再由承包商进行互检以及交接检。在质量这方面,质量部门一定不要马马虎虎,要严加把关,不能心慈手软。倘若建筑施工中除了质量或者施工问题,一定要总结原因,让质量问题无处可逃,让群众对所建造的建筑满质量满意,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5

论文摘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素质、复合型的、开创型的人才也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谁拥有人才,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而人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资源,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也一直高举各行业榜首。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如何搞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1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1 人力资源组成复杂。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实践操作能力高但学历低的老工人,也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引进的专家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价值目标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 1.2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其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部门,有较高的流动性强。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域情况、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仅限在这个项目,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有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都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和布局分散性的特点。 1.3 有关的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收集困难。因为施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市场的开拓,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除遍及国内,还涉及到国外。同时,许多的工程项目地域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我国目前信息传输比较发达,但是因为以上原因还是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使得信息的获得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对及时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的管理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 2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没有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明显;人才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职工常年流动施工不能按时休假,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不人性化;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素质有降低趋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到位等。 2.2 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不能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2.3 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重使用轻培训,即使培训也只满足证书而忽略培训效果考核,重经验轻潜力,影响企业新员工的士气及企业归属感,缺少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良好的机制能保证人力资源的供应及开发,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2.4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从综合、系统的角度来改进。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没能站到整个企业的高度,综合、系统地研究问题,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3.1 在意识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施工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效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原材料

近年来,随着大型高层建筑的兴起,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其施工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后序施工的工期与进度,还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加强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筋工程在建筑整体工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高层建筑施工不仅耗时长、工作量大,而且工作难度也非常高。同时不同的工程在具体的施工工序中存在着不同特点的工序细节。每一道不同的施工工序不仅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观感产生影响,还会对后续的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钢筋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重要性环节,主要对建筑楼体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尤其是基础钢筋、剪力墙钢筋、框架梁柱钢筋更为重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外界条件对钢筋工程的影响,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十分重要。第二,通常评价一家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好坏,可以通过其在施工工程的钢筋分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来判断和预测。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水平良莠不齐,企业要想在整个行业得到发展和开拓市场,工程质量尤为重要。那么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就突显出来。简单来说,要想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依托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优势,努力提高钢筋工程方面的工艺技术,强化内部管理,从而使钢筋工程外观横平竖直、内在符合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最终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重视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够缩短建筑工期,使后续模板、混凝土分项工程能顺利进行,加快整体工程进度。

2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建筑施工中,钢筋搭接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其原因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节省钢筋材料,往往在加工钢筋的时候,按照负公差进行下料和制作,从而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搭接长度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人员将钢筋的位置摆放错位,如果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那么就会使得钢筋在搭接的时候,出现一端长,一端短的情况。第二,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位置不准确,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在钢筋制作过程中不规范,如箍筋大小、角度有差别,导致柱、梁主筋位置不能绑扎到位。另一方面是钢筋交叉导致主筋位置不准确,如框架梁与框架柱交叉处,主次梁交叉处,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端柱竖筋交叉处。第三方面是成品保护不好,如在柱墙模板和混凝土施工中把已经绑扎好的钢筋局部损坏,导致钢筋位置偏移。钢筋位置不准确会导致构件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同时对后续工程进度和质量也造成影响。第三,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保护层不均匀,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主筋的位置不准确导致主筋的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另一方面,成品保护差,如浇筑混凝土中负弯矩钢筋受到人员踩踏或泵管、布料机挤压导致保护层严重超过规范要求。第三方面是垫块的质量差,受到钢筋自重和其他荷载的挤压后垫块碎裂,起不到控制钢筋保护层的作用。第四,在建筑施工中,钢筋节点处理不当。钢筋节点处理是钢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施工工艺之一。因而,钢筋节点的处理对于整体建筑质量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钢筋节点处理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梁与梁之间的节点处理不当、梁与柱结合处的位置节点处理不当、剪力墙和顶部现浇板结合处的位置节点处理不当、剪力墙和剪力墙边上的暗柱在节点上处理不当。第五,在建筑施工中,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钢筋切断套丝完成后对丝口保护不好导致月牙碰损和锈蚀严重。另一方面是现场用套筒连接钢筋时不使用力矩扳手,扭力是否达到规范要求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操作人员的感觉,同时现场的抽检数量也不足。第三方面套筒试件取样不是在已连接好的成品钢筋中抽取,多数是套丝人员自己制作试件再由取样员拿走去实验室检测。

3提高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3.1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

第一,钢筋生产厂家的选择。在对钢筋生产厂家进行选择时,优先选择规模大、相关质量、安全、环境认证体系完善的大型厂家,同时要满足施工企业贯标认证体系中属于合格供方中的厂家。对于其生产的钢筋必须是资料(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要齐全,材料采购部门才能进行采购。如果对中小钢筋生产厂家进行选择时,还需要在同行业进行对比,从材料层面、实际生产层面、检验试验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产品的生产工序和监管流程进行实地落实,最后经采购、技术、质量部门综合评价后再决定是否采购。第二,对采购的钢筋材料进行抽样复检工作。采购人员根据项目负责人审核的材料计划及时进行采购,当钢筋进入现场后,材料员组织施工员、质量员对钢筋进行外观检查和资料审核,符合要求后,由取样员见证取样,同时进场钢筋分规格码放做好标识,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和使用。资料复查别注意钢筋的标牌中如厂标、钢号、炉号、规格等内容是否与钢筋的实际情况和厂家提供的资料相对应,这是在现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第三,由专人管理和监管采购回来的钢筋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在进行钢筋材料的放置时,要注意钢筋材料放置场所的选择,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干燥防潮的地点最佳,钢筋下面要加不小于150mm的垫木,避免钢筋受潮而引起生锈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数量较大、规格偏高的钢筋进行绝缘处理,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被污染或者腐蚀。值得注意的是,在钢筋初期的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钢筋的质量问题,例如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好、弯曲有裂纹等现象时,施工方要中断加工作业,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和公司质量、技术部门汇报,必要时要对该批钢筋的化学成分等进行专项检测。同时要联系生产厂家,让其协助共同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排除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2制作绑扎环节中的质量监管

第一,采购回来的钢筋要进行再次加工,才能真正应用到工程中去。因此,在进行钢筋材料的现场加工和制作时,一方面,对钢筋材料的加工设备(弯曲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套丝机等)严格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负责人的技术安全交底结合经过审核的钢筋下料单进行制作加工。操作人员一定要对料单吃透,钢筋施工员和质量员应及时抽查并按图按表复核,减少和避免因制作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第二,在市区施工中钢筋加工场地普遍较小,因此钢筋应定时定量的加工,应由钢筋施工员计算出具钢筋料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施工员根据工程进度明确各部位钢筋加工完毕的时间,料场人员负责实施。现场施工中多由钢筋劳务队出具料单,审核也不严格,出现过下料错误造成较大浪费的情况,因此由施工员出具料单技术负责人审核这样的制度比较合理。第三,箍筋、梯子筋、梳子筋、马凳的制作按照所使用的部位先焊接定型模具,尺寸检验无偏差后方可大批量加工,加工后分规格码放并悬挂标识标牌以备使用。第四,钢筋保护层不均匀和主筋位置不准确是施工现场钢筋质量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其质量控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保护层垫块的品种选择与垫块强度质量是关键,工程中经常发生混凝土或砂浆垫块被钢筋压碎的情况,还有塑料垫块在模板支设完成后被挤扁的情况,因此在基础钢筋、框架梁钢筋的保护层选择加工好的花岗岩垫块,并要控制好垫块厚度。其他部位用混凝土垫块(柱墙侧面用带铅丝的混凝土垫块),关键是垫块的养护必须到位,否则抗压强度会损失很大,混凝土垫块在使用前要进行抽检试压,达不到要求禁止使用。2)钢筋安装过程中重点做好过程控制,从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到绑扎顺序、接头位置等全过程进行监控检查,发现有不符合图纸、规范、标准的,现场及时处理,这样就能保证钢筋安装工程的质量,也能减少或避免返工。3)钢筋安装工程完成后,再出现的主筋偏移或保护层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成品保护不到位,因此柱墙模板支设时柱墙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数量一定要够,并且要固定牢靠,不能出现被模板挤偏挤碎的情况,在浇筑混凝土时首先要检查梳子筋安装是否到位,确保竖向钢筋的位置和间距,其次要用经纬仪复测柱墙钢筋轴线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纠正。最后要做好钢筋的保护工作,特别要注意混凝土施工人员、施工机具对楼板钢筋的踩踏和挤压,要有专人负责修理与更换,确保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符合相关要求。第五,直螺纹钢筋丝头在套丝完成后一定要带上塑料保护帽,在套筒连接钢筋前不得脱落,从而确保丝头月牙不会受到磕碰和锈蚀。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拿上力矩扳手随时检查钢筋与套筒的连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套筒试件取样必须在安装好的成品中按照规范进行取样,然后用帮条焊连接取样部位,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3加强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质量控制

第一,在工程施工前,首先要编制钢筋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审批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上级部门对于方案中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钢筋施工员根据已批准的施工方案结合图纸、现场情况、工艺标准编制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交底,并报送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然后到加工现场和施工现场进行口头、PPT和书面交底,被交底人要全部签字。第二,重点是对方案和交底的落实,要求施工员、班组长、操作人员及时检查,层层落实,并形成质量记录,各管理层自检时按照检验批的标准实测实量并填表,然后层层上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从而确保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能科学的编制、规范的实施。

4结语

由此可见,在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加强对钢筋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加强钢筋制作安装环节的质量监管,加强对钢筋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就能够使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提高,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作者:蔚建旺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冀连海.浅析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5(6):274,277.

[2]曾刚.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29):372.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整个企业项目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出控制项目成本的一些措施及意见,期望能在加强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成本管理 0 引言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指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上发生的所有费用的总和。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管理工作,合理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也借鉴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的一般过程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但由于成本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没有有效的项目管理台帐,各种原始资料纪录、统计工作不准确,虚假成分多,不能有效进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而成本管理核算也只是被动地记账、算账,其侧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归集、分配,很少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必要的反映和会计监督,成本支出的随意性很大。 另外,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作用,在成本责任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分析的管理体系,没有与项目的经济责任制度密切结合。 2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特点 施工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特点有: 2.1 项目部是成本控制中心,其成本核算对象是项目部的各个单项工程成本。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 2.2 建立严密有效的项目成本内控体系,对项目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项目部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项目成本控制重在落实,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逐项循序地进行落实,责任到人,着重掌握工程基本情况、分解成本控制指标,高度重视主要成本项目、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控制人工费成本和现场经费、项目总工期与总成本的关系按照制度和有关章程办理,努力抓出实效。 3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成本的方法 根据施工成本控制原理我们知道: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要从确定目标开始,实现于建筑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及时反馈项目内部信息就成为成本控制过程的关键。建筑项目内部成本发生的信息是通过项目核算实现的。因此,也可以说项目核算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手段,它是一个控制影响成本诸因素的管理,成本控制不是孤立的职能,不是成本核算责任人的任务,而是全体参与者共同的任务。 3.1 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较多,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企业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这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方面来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其中材料费在全部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5%-75%,其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和经济效益,控制建筑工程材料费对降低项目成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如果企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可以在价格下降时,可以预先定购,或者购买屯积,这样能在以后的施工工程中大大地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 3.2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项目部应该对工程的质量管理有足够的重视,从施工前的测量到组织实施材料投入施工以及施工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8

1.1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除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否则会给施工造成散漫的情况。施工现场体现为无组织和无纪律性。因此,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中要十分重视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模式,保证设备物料的良好工作状态以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1.2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专业的技术是前提。只有技术标准、先进,才能使施工突破难点,顺利竣工。施工技术对于水利产生的效益至关重要。在整个水利工程体系中,突破简单的工程的范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只有将行业内的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广泛用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水利工程的作用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1.3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必要性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味重视资金和技术,忽视科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缺乏一个质量保证。也就影响其社会和生活提高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整个水利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施工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为工程质量做保障。水资源的性质就是它的环保性以及可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它的利用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性因素。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2.1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施工导流都是为了对河道来水进行控制,掌控水流时段和水流流量。导流方案的选定,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渡汛。事先要做出周密的设计,施工导流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工程特性来制定方案,所以在进行施工导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知识,还要对地理知识和气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围堰要占用河床,水流对围堰的冲击力特别大,所以围堰一定要坚固可靠,要全面考虑结构复杂性与稳固性,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流加快,流量加大。土石围堰施工接头处理,通过扩大接触面嵌入岸坡,以延长防渗体的接触,防止集中绕渗破坏。混凝土围堰应建在岩石地基上,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能力大。

2.2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和表面防裂,采用低热大坝水泥、多掺粉煤灰、用冷水拌合、对骨料预冷降低浇筑温度,对于浇筑层顶面防裂,通常采用尽量缩短层间间歇的方法,在下层顶面未出现接应力前应及时覆盖新浇混凝土。

2.3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开始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提高技术水平比如GOS技术通过测角、测距来进行地面定位,满足测量需要。使用CAD技术来加强构图能力和减轻运算压力。使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帮助工作人员获得精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1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并在施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的意图,发现图纸上的问题应及时跟设计部门能联系,保证施工时顺利进行,并对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使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资金供应达到最佳的状态,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提高技术、经济、物资支持,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应结合实际建立三级技术管理控制网,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落实到人,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信息的收集工作,事故处理及分析等,实行出现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并认真总结各自的经验和不足,使技术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资料与实际同步,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等,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鼠标等原始资料。特别是收集在施工过程三级作业时的真实数据,并进行分类归档,并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3.3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与国家规定向吻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派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应实际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掌握新材料的施工方法,利用普遍的网络计划应用新技术,制定详细的检修网络计划表,以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9

正如引言部分所说,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多层住宅在我国目前新建或正在建造的城镇住宅中占90%以上。多层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第二、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第三、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价格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总结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

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

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施工面过于分散

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

题。

4.如何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

4.1做好施工预案的重要性

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

4.2严格控制多层住宅工程的变更

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3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5.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

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5.2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最后,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爱德华兹.可持续性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3]苑振芳,刘斌.我国多层建筑的发展状况与展望[J].建筑结构,2007.

[4]CitherletS,etal.WindowandAdvancedGlazingSystemsLifeCycleAssessment,EnergyandBuilding,2000.

[5]NilsonA.H,andAmmar

A.R,FiniteElementAnalysisofMetalDeckShearDiaphraglns,JournaloftheStructuralDivision,ASCE,eol.IOO(ST4),Proe,Paperl0467,1974.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篇10

1.1政府统一领导

基于《宪法》、《安全生产法》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地方的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一岗双责”,同时是当地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2部门依法监管

基于《宪法》、《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土木建筑行业部门,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质量安全司、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地方的土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工作。

1.3企业全面负责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基于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应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管理制度等。

1.4群众参与监督

基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新闻媒体、工会、社区、企业、职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等。

1.5全社会广泛支持

全社会广泛支持反映了诱发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复杂性,如有来自工作环境自身的危险因素,来自家庭、社会对员工的压力,来自行业准入、工程项目准入条件,招投标环境氛围等。从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看,安全事故的影响也从过去的事故企业、人员,延伸到了社会大众。因此,必须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

2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延伸,由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安全部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配合,由专业工程师(工程队长)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班组长在安全员的监督下组织现场一线安全生产工作。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以人员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和工程产品生产可靠为目标,以材料、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的投入,通过安全生产技术系统方法,以安全计划、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和标准规范为支撑,以项目资源(工期、质量、资金)、项目需求和安全管理能力为约束的系统安全过程,如图3所示。土木建筑工程特有的建造方式以工艺活动(过程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生产要素多变,每一项过程的投入资源、生产过程和产品均不相同,而且受环境影响较大,使其生产显著区别于工业产品生产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

3基于团队的安全生产班组管理

团队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在班组,危害以班组为中心,影响整个项目。只有把班组建设成安全生产的堡垒,及时消除、排解安全生产风险,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为此,基于矿山、电力行业平安班组建设经验、结合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的土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班组内的互保、联保制度如下。

3.1互保制度

(1)互保结对子的原则:班组成员中,相互配合作业时,由两人及两人约定的组对,安全相互保障,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共同体。

(2)班组成员必须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明确安全互保伙伴。

(3)每日工作前,班组长应根据当班人员实际情况,明确当天的互保组对,不得遗漏。形成每一项工作中的工作人员都是事实上的互保伙伴,并履行互保职责。

(4)互保对象设置,应采取老少互保,老新互保,男女互保,强弱互保,急性(格)与慢性(格)互保,胆量差异互保。

(5)作业中,互保组的双方要对伙伴的安全健康监督,做到4个互相,即:①互相提醒:实时观察组对伙伴,若对方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因素或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提醒伙伴,并纠正其不当行为,组对伙伴应应答对方呼唤;②互相照顾:互保组对伙伴要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做到互相关心、为对方互创条件;③互相监督:互保组对伙伴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个体防护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管理制度;④互相保证:保证互保组对伙伴安全作业,互保对方不发生人身事故。

3.2联保制度

(1)联保原则:班组成员各互保组对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在作业过程中相互联系,形成安全相互保障的共同体。

(2)联保的主要方式:①提醒:在工作中发现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若存在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因素或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提醒,并纠正其不当行为,相互之间应应答对方呼唤;②照顾:在工作中对互保组对伙伴以外的人员,做到互相关心,为对方互创条件;③监督:对互保组对伙伴以外人员应互相监督,严格执行个体防护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管理制度。

3.3实证研究

结合德上高速公路建设,2011年10月—2012年5月,选取B1标段和B2标段各2个班组进行了作业班组成员间的联保、互保制度的宣传教育和跟踪调查工作。结果表明以平安班组建设为目标的联保、互保制度具有可行性。尽管土木建筑施工班组的稳定性差,但通过以联保、互保制度为基础的平安班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班组人员的安全意识,发挥一线工人发现、排解安全风险的能力,促进了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