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十篇

时间:2023-04-11 07:21:21

女作家

女作家篇1

一会儿,侍者过来说尚有鸡屁股一个怎么办?美女作家说:爆炒一盘。

美女作家买菜,问葱怎么卖?卖葱的说五毛。美女作家说一毛卖不卖?卖葱的说太夸张了吧,你再多给点。美女作家说你这个葱没洗干净,上面水灵灵的,就是下面太脏,我又喜欢吃下面,要不是看其他卖葱的都把下面弄没了,我连一毛都不肯拔。

美女作家买书,在书店徘徊良久,突然发现有《废都》一本,广告词说此乃中国第一诲淫诲盗手册,大喜,当即买下。

第二天有人问美女作家好看不好看,美女作家柳眉倒竖,愠道:好看个屁,全是省略号。

美女作家要求上学,学校说我们欢迎你来,这里有两种形式,一是脱产来上,吃住都在学校;二是不脱产,你交钱,最后来考试,我们发你文凭。

美女作家问:哪种形式更好?学校老实说还是脱产的好,能学到真本事。美女作家遂说:那我就脱,还是要学点真本事,不走形式。

美女作家做客某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踌躇一会儿,问:我觉得你长得不算漂亮,为什么会被称为美女作家?美女作家沉吟一会儿,答:请问你们的栏目为什么会被称为实话实说?

某记者采访美女作家,问她小说是怎么写的。美女作家答:其实就是。记者请再说明白一点,美女作家说:其实就是。记者终于明白了,说是不是就是瞎编?美女作家大怒道:你再说我告你性骚扰。

美女作家与某女演员同桌吃饭,饭后有人告密说女演员说了,你长得一点都不美女。美女作家冷笑道:她懂个屁,她是外衣,我是内衣,她的美在大街上就能看到,我的美要在卧室里才能看到,境界都不一样。

美女作家为报纸写专栏文章《武则天二三事》,误把唐高宗当唐太宗,编辑急打电话要求修改,不一时,美女作家修改完毕,题目改为《武则天二三事》。

女作家篇2

关键词:女弹词 五四女作家 同性情谊

同性情爱的记载,古已有之,男性同性情爱被称为"龙阳之癖"、"断袖之欢"、或男色,男宠等,而女性同性情爱因其闺阁的私密性和隐蔽性,常被回避和忽视。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描写同性情爱的小说,这与明清两代复杂的政治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但这些小说基本上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性同性情爱的描写,女性同性情爱的描写却寥寥无几。女性的情感及命运真正得到关注是在明清以江南闺秀为创作主体的女弹词小说中,到了五四时期,五四女作家们也纷纷书写了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

《凤双飞》署毗陵女士程蕙英作,书中不仅描写了"双凤"郭凌云与张逸少男性之间的情谊,而且也将笔墨点染于闺阁女性,描写了凌云妻飞香与公主慕容珠至死不渝的感情。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描写了云罗和影曼在学校演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假戏真做,在现实生活中恋爱的故事。

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女作家选择描述同一主题,其相同之处在于:首先,从文本上来说都描写了女性之间爱慕怜惜亲昵之情,比起与异性的恋爱,她们之间更易沟通与交流,更能从对方中获得慰藉和认同感,彼此相契相知,不是夫妻却胜似夫妻。如《凤双飞》中飞香与慕容珠心心相犀,致死不渝。在第十六回,飞香被凌云救回后,慕容珠不顾身上伤痛,"一心只为飞香苦", 而飞香被救回,本与夫团聚,也是朝思暮想,心之所盼,但却"乐极悲来百感生。纵有珍馐难下咽,停杯不语独伤神。"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中女中学生影曼和云罗,她们不仅在舞台上扮演生死恋人,在生活中也是一对相爱的恋人。影曼十分呵护云罗,不管是下夜自习还是晚上排戏,她都要护送云罗回宿舍,并赖在云罗的床上不肯回自己的宿舍,她们相拥而睡。

其次,两位女性作家对女性情谊的书写都是"在特定处境下被选择的一种态度。"③都是现实生活对女性的压迫与禁锢在作品中的反应。它并不是女性天生的自发的"择偶观",她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姐妹情谊,同性之爱都是自身对外界的一种妥协和无奈的变相接受,是女子面对强大又令之无奈的现实状况而退回到自身的一种表现。

最后,其描写的女性同性情谊都无疾而终。女弹词家与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之间尽管彼此爱恋,情深意重,生死莫逆,但往往结局只有两个,一是死亡,一是婚姻。她们面临的是强大的传统势力和世俗压力,她们之间的相互慰藉,相互依恋还不足以形成改变女性处境的力量,在伦理和舆论面前,她们之间的同性之爱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她们的挣扎与反抗也是苍白而无力的,只有无奈的接受命运的摆布。

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女弹词作家笔下的女性同性情谊是仅限于表层的同性情爱,完全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彼此爱慕,彼此依恋,"偕归同榻,快与倾怀",并不涉及性行为,是止于性的"金兰情深,琴瑟相合"。而到了五四时期,新知识女性作家笔下的同性之爱已超越了纯粹的情感精神层面,开始了身体上的需求,具有了同性恋的性质。

其次,晚清女弹词作家对女性同性情谊的书写虽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识,但更多的只是对女性自身生活情感状态的关注,而不是以此来作为反封建,反男权的工具,并不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而五四女作家对女性同性情谊的书写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其所描写同性之爱是与个人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它以描写同性之爱,展现女性欲望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来来反抗传统的异性恋性别制度,超越性别规定,实际上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反抗,以此来作为女性争取解放的书写策略和途径。

注释:

①张在舟《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第10-18页,郑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4月版

②张在舟《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第37页,郑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③〔法〕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第483页,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参考文献:

①程蕙英《凤双飞》,﹙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②凌叔华《说有这么一回事》,《花之寺 女人 小哥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女作家篇3

冰心便是这条路上的一位全程实践者。这位“世纪老人”是中国文学界的一棵常青树,其创作生涯有七十五年之久。从她191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两个家庭》开始,“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2]4便成了冰心的写作目的,她一贯选择从家庭的窗口来审查社会。《两个家庭》中即从文化教养不同的两个女主人所导致的两个不同结局的家庭入笔,超前地提出了女子应受教育的重要问题。[3]51。与此同时,我们还能看出冰心的作品中也不乏对自然与社会的人文关怀。由于“环保”问题在20世纪初还未被提到日程上来,所以自然与女性之间紧密的联系还未被文人所关注。然而,隐约之间,她们感觉到在战火中恶化的自然与备受战争、封建父权制压迫的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且与男性的主体地位相关。在1923年1月出版的诗集《繁星》中,自然与人类,尤其是和女性之间的联系尽收眼底。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小诗中将花比喻成女性“她”,将成功绽放的花比作出人头地的女性,这一切均需经历父权制社会所带给女性成长历程的“泪泉、血雨”。我们透过冰心的早期小说与诗作文本,可以读出在强大的男性强权下,女性成长的历程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文章中流露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女性的关怀。庐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又一位著名女作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庐隐开始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很多人评价她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这从她的早期作品中可见端倪,如1923年发表的《海滨故人》。但随着庐隐的逐渐成熟,她不再甘心只做个“觉醒的悲观主义者”,1933年庐隐在《女声》上公开发表了《今后妇女的出路》一文,文中提及了一种家庭中理想的男女关系:“家庭是男女共同组成的,对于家庭的经济,固然应当男女共同分担。对于家庭的事务,也应当男女共负。”“我对于今后妇女的出路,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做个女人,还要做人,这就是我唯一的口号了。”这样的思潮是庐隐笔下新女性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同时也真实反映出了当时一大批勇于摒弃封建意识,具有叛逆性格的知识女性的心声。

她们告诉世人,什么才是女人的真实面貌、女人的真实声音和女人的真正需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二代女作家出现了。虽然身处抗战时期,但五四精神的鼓舞与救国救民的理想使这些女作家们展现出了更浓的女性关怀与生态关注。她们的作品进一步深化对女性命运的探究,对女性在民族解放的洪流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进行了讨论,也对国仇家难中备受摧残的自然与社会进行了刻画,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萧红、丁玲、白朗、葛琴、罗洪、张爱玲、苏青等。萧红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生死场》与《呼兰河传》是其代表作品。《生死场》发表于1935年12月,作品透露出了萧红内心对当时社会环境下备受蹂躏的女性与凄美自然的同情以及意欲拯救二者于水火之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情怀。在全书十七节中,故事情节分别涉及到麦场、菜圃、屠场、荒山、羊群、蚊虫,等等,每一处场景都伴随着女性的血与泪。萧红用其女性敏锐的观察,生动地刻画出了恶劣的社会自然环境下几个农妇的悲惨命运。农家少女金枝没过门就怀了孕,受尽村里人的耻笑。而情人成业非但没有保护金枝,反而骂她“肚子不争气”。金枝在痛苦与屈辱中生下了一个女婴,后来这个女婴被活活摔死。最终,金枝为了不受屈辱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下。老贫农王婆一生饱受磨难,第一任丈夫抛妻弃子,第二任丈夫贫困病死,好不容易与第三任丈夫赵三过上安稳日子,年老之时儿子又被反动政权枪毙了。王婆绝望之余自杀未遂,最终在灾难面前坚强地站了起来,开始秘密抗日。在萧红笔下,女性是悲惨的,自然是可怜的,但王婆等人的觉醒带来了当时拯救女性的希望,体现了作家本身对自然与女性地位与生活状况的关注。同样,在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中仍能体会到相同的生态女性主义情怀。虽然还处于朦胧阶段,但自然与女性的亲密联系是不可否认的。之后的女作家们亲身经历了这一时期,她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借探讨婚姻问题,反思性别权利问题,表现出在恶劣复杂的社会自然氛围中寻觅拯救当代女性与自然的情怀。

二、1950至1970年代末的“奋进”情怀

20世纪50至70年代末这近三十年的女性文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十七年”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这期间的作品在选题、内容及写作手法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的十七年间,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作家们的创作心境也由建国前的“拯救人心”转变为世纪中期的“奋进向上”。此十余年间,有大批文学作品问世,其中数部影响广泛,是我国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七年”文学中部分作品带有一定的生态女性主义气息,既关注女性受压迫的社会地位,又着手描写变化了的社会与自然,并且女性与自然相似的社会地位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通过“十七年”女作家笔下对全新的人物、乐观的主题和奋进的时代精神的刻画,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女性形象,她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有热情,有干劲,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意气风发的时代主人翁。如作家宗璞于195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红豆》,便成功地塑造了江玫这一在动荡的革命年代觉醒并成长起来的女大学生形象。刚上大二的江玫被她同屋的大四学姐萧素称为“小鸟儿”,原本过着“像是山岩间平静的小溪流,一年到头潺潺地流着,从来也没有波浪式的生活”。母亲与其相依为命,每逢礼拜六江玫回家,母亲就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这种平静却在1948年彻底改变了,“小鸟儿”的人生道路从此不再平凡。这一年,江玫与萧素的同学齐虹相恋了,但在积极进步的萧素看来,“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果然,当萧素在毕业考试的考场上被警察带走后,齐虹对伤心欲绝的江玫只说到:“干那些民主活动,有什么好下场!”[5]8最终,在一个疾风骤雨的夜晚,江玫断然拒绝了追到家里来的齐虹“一起去美国”的请求后,他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字地说:“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此时窗外的夹竹桃被风刮到了台阶下,摔得粉碎。江玫知道自己的爱情,正像那被吹落的花朵一样,永远不能再重新开在枝头。最终,“小鸟儿”江玫翱翔在人民革命的广阔天空中,齐虹去了美国继续过银行家少爷的生活。相比较三四十年代的女性作品,宗璞的《红豆》具有向男性要权利、与男性争夺空间的浓重色彩。

在女作家宗璞笔下,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相同的革命追求和政治追求上的,其宣扬了为大家而舍小家,扬博爱、舍私爱的独特婚姻爱情观,这也是“十七年”文学的普遍特点。在《红豆》中,江玫被比喻成“小鸟儿”,向往着自由。齐虹对江玫未来道路的逼迫,好似被风刮倒的夹竹桃花,结局只能是破碎。通过这些描述,宗璞表达着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女性与自然永远是最亲近的,男性的压迫同样的会带给自然与女性以伤害。她不仅关注女性身体和心灵被父权制文化扭曲的历史镜像,而且对当代社会中的父权制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在“十年”期间,参与文学创作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女作家较少,张抗抗出版于1975年的长篇小说《分界线》可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中国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治的主线,以活生生的现象和人物形象去解释政治概念是“”作品的主要特征。《分界线》是中国知青文学中第一部由知青亲笔写成的长篇小说,张抗抗在其中描写了扎根在黑龙江农场的知识青年的斗争生活。围绕1973年春涝灾之下,对北大荒的伏蛟河农场东大洼这块土地的“保与扔”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品除了描写以耿常炯为代表的农场革命青年与工作组长霍丽顽固推行的所谓错误路线做斗争的主线外,还生动地刻画了朝气蓬勃的女技术员郑京丹与想尽办法离开农村的“飞鸽派”青年杨兰娣等女性形象。在塑造典型人物的同时,张抗抗也描绘出了北大荒壮丽迷人的景色以及洪涝灾害之下土地的脆弱与无助[6]。由于这部小说反映的是1970年代初期特殊的历史氛围,政治色彩较浓,因而突出了“人定胜天”这样的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不和谐的音符。但值得肯定的是,同样的1970年代,西方诞生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潮,虽未传入我国,但我国本土的女作家们已经意识到了自然与人类存在着某种关系,愤怒的自然是可怕的,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部具有明显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的作品里,张抗抗揭露自然生态危机,反思人类文明进程,阐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生态文化理念,体现了女性作家站在时代前沿,关注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状况的敏锐眼光。

三、八九十年代以来的“追求”情怀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堪称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高峰。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在家庭婚姻、现代人的情感需要、人类与自然、社会关系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在男权社会苦苦挣扎的女性展示了一种新的女性生态学。“人性复归”、“两性和谐”、“精神追求”、“生态环境”等这些许久未提及的概念重新被女作家们所关注。王安忆和铁凝是1980年代具有生态女性主义观的女作家的典型代表。王安忆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及《岗上的世纪》,铁凝的《玫瑰门》、《大浴女》等多部小说都勾勒出了新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对男女两性关系以及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影响的共存关系的深度思考。王安忆于1986年发表的《荒山之恋》中,没有名字的大提琴手与金谷巷女孩之间不为伦理所接受的爱情最终以荒山殉情而告终。文章结尾的一幕:躺在绿色草坪上,用彩色毛线绑在一起的两个相爱的人一起服下了毒药。场景很凄美,结局很悲凉。王安忆用震撼人心的收场方式给了世人内心的颤动。追求真爱无罪,但在人性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鲜活的生命在碧绿的草坪上终结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应该是这种反面悲痛的教训,男人、女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是我们这个时代以及生活在此时代中的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1980年代末在女性创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时,铁凝长篇小说《玫瑰门》问世。在这部开辟女性生命意识觉醒的作品里,铁凝用她那关照生命的女性的独特眼光透视了一个家族三个女人的历史。铁凝曾坦告其写作原则:“我想起19世纪一些批评家曾经嘲讽乔治桑的小说不是产生在头脑里,而是产生在子宫里。我倒觉得假如女人的篇章真正地产生在子宫里也并非易事。那正是安谧而热烈的孕育生命之地,你必得有献出生命的勇气才可能将你的‘胎儿’产出。”[7]《玫瑰门》通过女性对女性的同类性别之间的感知理解,展现了女性心理、女及不以男权意志为中心的女性的生存意识。铁凝通过一种不动声色的解构,瓦解了男性的中心地位。她认为男女两性世界并不是占有与被占有、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和谐的两性关系。

女作家篇4

38岁的尤展铭是北京市一家跨国集团的翻译。几年前与妻子离异后,他跟随老总经常奔赴世界各国进行商业谈判,四海漂泊的尤展铭特别渴望成个家,于是便在一家婚姻网站上登记注册。

2009年1月16日晚上,尤展铭快速浏览着这家知名交友网站的征婚信息,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叫任英梅的女士照片上。任英梅容貌俏丽,五官精致,气质高雅。当看到任英梅的择偶条件时,尤展铭的心凉了半截。因为,任英梅对男士的身高、学历和经济基础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就在尤展铭准备打退堂鼓时,他不经意间又看到任英梅奇特的征婚签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本小姐31岁,不差男人,缺的只是一个有勇气、有实力、有缘分的夫君。"

尤展铭的好奇心一下子又被吊起来。他打算会一会这个征婚女,于是给任英梅发了一封介绍自己基本情况,期望与任英梅增进了解的电子邮件。

两天后,尤展铭收到任英梅的回信:“咱俩都是成熟男女,用不着像少男少女那样隔靴搔痒。如果阁下有诚意,见面详聊岂不是更直观?”任英梅没有将两人约会的地点选在咖啡厅或酒吧,而是定在她自己的住宅。

任英梅的闺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一档住宅小区,是一套面积达180平方米的复式豪宅,价值超过200万元。尤展铭那晚敲开任英梅的房门,两人一见如故。任英梅穿着时尚,香唇含笑,带着尤展铭到各个房间参观。宽敞明亮的客厅装饰得金碧辉煌,卧室布置得温馨浪漫,厨房设计得像艺术间。当进入书房时,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令尤展铭啧啧称叹。

“房子装修是我亲自设计的,图书是我亲笔著作的。”任英梅笑着说。尤展铭靠近书架,数了一下署名为任英梅的图书竟达26本。

“我是一位出版商。”任英梅才吐露了自己的身份。她说,她是北京一家出版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成立两年来出版了100多套图书,本人亲自就撰写和编著了26本畅销书。

更令尤展铭称奇的是,听说自己是一位翻译后,任英梅用流利的英语、俄语和韩语等三国语言与其交谈,让当晚的“相亲约会”变成了一场文化交流。

从此,尤展铭开始对任英梅发起了凌厉的爱情攻势,相识不到一个月,两人便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

后,尤展铭提出给恋人购买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和金银首饰,被任英梅婉言谢绝:“我只接受未婚夫的馈赠,从不接受男朋友的礼物。”

为了尽快从男友升格成“未婚夫”,尤展铭将任英梅带回其父母家认亲。惊见离异的儿子带回一个拥有香车豪宅的美女作家“准儿媳”,尤母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送给任英梅一个1万元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拜见过尤展铭的家人后,任英梅与男友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两人开始在任英梅的豪宅同居。

“老公,结婚后咱俩一起到国外发展好吗?”同居三个月后,任英梅和尤展铭规划着美好未来。

“我想趁年轻再多学几门外语,我现在手头有点紧,你方便资助我2万元作为深造费用吗?”任英梅搂着尤展铭提出了要求。尤展铭二话没说,甩手就给了未婚妻2万元深造费。

25个未婚夫全部傻了眼

尤展铭跟未婚妻商定,2010年春节踏上婚姻红地毯。两人还商定,任英梅的豪宅作为婚后洞房。然而,就在尤展铭卖掉自己的房子不久,他却寒碜地流落街头。

有一天,一向柔情似水的任英梅忽然变得心事重重。在尤展铭的再三追问下,任英梅才吐露了一桩尴尬事。原来,任英梅的父母思想比较传统,当得知女儿跟男友未婚同居后,坚决不同意。

“没关系,我暂时搬出去租房住。”尤展铭善解人意,卷起铺盖走人。

虽然暂时分居,但并未影响两人感情。任英梅不仅每天给未婚夫发送情意绵绵的手机短信,还经常去尤展铭的出租屋里颠鸾倒凤。最后,任英梅还将尤展铭兜里的4万元私房钱搜走:“这笔钱暂时存入我的银行卡里,权当咱俩婚后共同生活基金吧。”

2009年12月5日,尤展铭按计划准备到新加坡出差。出发前尤展铭接到一个电话,要他速到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分局刑警支队协助调查一宗诈骗案件。当尤展铭来到刑警支队后,顿时目瞪口呆!只见未婚妻双手被戴上冰凉手铐,一脸委屈与迷茫。

“任英梅网恋骗了你6万元钱,你可能还蒙在鼓里吧?”一名刑警要给尤展铭做笔录,尤展铭一时急得说话结巴:“我跟英梅的结婚请柬都写好了,怎么可能是……是骗局?”

“问题是,任英梅的未婚夫不止你一个。”刑警将一份调查笔录递给尤展铭。

这是一份报案登记材料。报案人名叫巴笙,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证券部经理。笔录显示:巴笙与任英梅于2009年夏天在网上邂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同居两个月。其间,任英梅以同样理由,向巴笙索要“深造费”和“共同生活基金”共计7万元。两人将婚礼也定在2010年春节,并且还拍摄了一组亲昵浪漫的婚纱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展铭浑身战栗,双眼逼视着任英梅。

“不用她解释,让另外一个男人回答吧。”刑警又将另一份调查笔录递给尤展铭。

这份笔录的当事人名叫季韦昌,是首都一高校的中文系教授。季教授跟妻子离婚官司一审判决后,便迫不及待地上网寻找意中人,不偏不倚被美女作家钓到手。

季韦昌与任英梅同居一段时间后,美女作家珠胎暗结,季教授的头都大了!原来,一审虽然判决准许季韦昌跟妻子离婚,但其妻不服提出上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季韦昌一审离婚判决还没有生效,说白了他此时仍是有妇之夫。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传出绯闻,二审法院就可以在夫妻财产分割上对婚内感情出轨的季韦昌给予制裁,甚至会改判不准离婚。因此,他跪求任英梅紧急流产。任英梅在走上手术台之前向他索要了8万元的“堕胎费”。

此后,又有两位男士跳出来指证,他们也是任英梅的“未婚夫”,而且也同时发展到谈婚论嫁阶段……

美女作家同时与5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谈婚论嫁,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索要“深造费”、“共同生活基金”和“堕胎费”共计33万元,要命的是,除了巴笙对任英梅产生怀疑之外,其余4个“未婚夫”均浑然不觉,在美女作家的温柔梦乡里做着同一个美梦。

任英梅被抓获归案后,5个“未婚夫”备受精神打击。一号“未婚夫”尤展铭更惨,他因精神恍惚,走在大街上东倒西歪,被一辆摩托车撞翻在地,造成多处骨折。

3姐只是一个美丽传说

身陷囹圄后,任英梅对自己的作案动机一直闪烁其词。随着警方的审讯深入展开,任英梅最终还是交代了她的前世今生。原来,这是一个“山寨版”美女:假乳、假臀、假面孔……从头到脚都是刀刀见血雕刻出来的人造美女。

任英梅出生于北京市一个富足的家庭,从首都一所知名高校本科毕业后,加盟了一家大公司担任策划部经理。由于其文笔优美,点子新,很快在业界脱颖而出,之后,她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图书出版公司。由于她对文化市场定位准确,与全国各地书商密切合作,并整合网络营销,很快在出版界崭露头角,成为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

虽然在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但任英梅在情场上却挪腾不开。原来,任英梅才高八斗却相貌平平,在恋爱中屡屡受挫,一晃就到了30多岁,成为“剩女”的任英梅开始恐慌。为了增加爱情砝码,任英梅双管齐下,一方面购买豪宅,一方面报考在职研究生。

然而,文化内涵和经济基础并没有吸引来“真命天子”,这让任英梅很沮丧。她似乎悟出了婚姻市场上的真谛:男人看重的是女人的“姿本”而非资本。于是,她从韩剧中看到了“刀下出美女”的希望。

2007年秋,任英梅第一次赴韩国对面部进行整容。回国后,看着镜子里自己从丑小鸭变成了天使的面孔,她马上在网上招驸马,很快与一个网名叫“龙飞侠客”的帅哥擦出了火花。两人同居半年后,任英梅怀孕。然而就在此时,“龙飞侠客”卷走了她的10万元存款,从此人间蒸发。

任英梅含泪打掉了胎儿。这次网络征婚对她打击最大的不是身心与感情受创,而是自信心萎缩。因为“龙飞侠客”在分手留言中写道:“你虽然脸蛋漂亮,但却是个太平公主。”

任英梅这才明白过来,这场网恋输在胸部上。于是,她第二次赴韩国,选用最好的填充材料进行隆胸。看着自己从“太平公主”变成波涛汹涌的性感美女,任英梅觉得身体再受罪也值。

为了彻底“脱胎换骨”,任英梅接着又去了两趟韩国,参照韩国女星三围比例标准,抽去腹部、腰部和腿部的脂肪,并对臀部塑形。回家后,连家人都差一点认不出。

2008年12月底,任英梅最后一搏,再次将照片和资料传上网。为了增大成功系数,她还将年龄缩水了5岁。功夫不负有心人,人造美女一出笼,便艳惊网络,无数帅哥趋之若鹜,令任英梅眼花缭乱。

此时的任英梅忽然皱起了眉头:如果只挑选一个男人交往,万一谈恋爱一年后吹了,她只好从头再来。如果谈5人才能成功,一人恋爱一年,将花去5年时间。这种程序太繁琐,她成为新娘时的实际年龄已经41岁了。

任英梅冒出了一个奇特的念头:为了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恋爱效率,就必须革新恋爱“程序”,同时跟多位候选人拍拖,用一年时间实现新娘梦。于是,尤展铭等5名“候选人”成了美女作家恋爱“程序”的试验品。任英梅还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向每位男友收取“共同生活基金”等。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任英梅的设计。5位优秀男友都对她掏心掏肺,这让任英梅无法取舍,只好一咬牙将5人全部授予“未婚夫”。

任英梅游走在5个男人之间长袖善舞,但还是被第4号“未婚夫”巴笙无意中看出了破绽。有天晚上任英梅洗澡时,巴笙随手翻看女友的旧相册,见旧照片和现实版女友判若两人,顿感蹊跷。心生疑窦的巴笙暗中跟踪神秘女作家,发现了她更多的蛛丝马迹……

女作家篇5

夏东海,刘星、小雨、小雪的爸爸,一位儿童剧编导,也是一位教导有方的好爸爸,有时很调皮,有时很耐心。说起耐心,我倒有一句夏东海的座右铭:“爱心、耐心、宽大为怀。”

刘梅,夏东海的后妻,一位护士。一向对孩子严加管教,特别对刘星。她也是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每次说要打孩子,可总是嘴上说说罢了。

每次看《家有儿女》,总有什么事发生,所以我给刘梅、夏东海的广告词是“若有不明事,必定查分明。”

小雪,刘星、小雨的姐姐,被刘星称为“乖乖女”。的确,小雪一直是个成绩优良的好孩子。她有时候很淘气,有时候很孝顺。记得有一次中秋节,她既安慰了孤独的亲妈,又祝福了开心的后妈。

刘星,小雨的哥哥。用一个词来概括刘星——“油腔滑调”真是太合适了。可是在家里,他也是不被重视的一个。难得有一次考了一百分,一个人也没相信,反而怀疑他。所以他算蛮可怜的。

小雨,全家最小的一个。很胖,特别爱吃冰淇淋。记得有一次,他穿着“隐身衣“从冰箱里拿了6个冰淇淋说要证明一下吃完不会拉肚子。结果,片末他说了一句说:“事实证明,一口气吃完6个冰淇淋肯定会拉肚子。”我最喜欢小雨,不是因为他年龄最小,而是他很诚实。小雨的心里话在肚子里呆不久,所以,他可算是家里的头号功臣了。因为刘星的许多秘密都是小雨告诉爸妈的,间谍组怎么说也得给他枚胸章啊!

都几年了,电视上最热播的还是《家有儿女》,大家对这部充满喜剧色彩的电视节目仍那么热衷。看来,无论是在语言、情节、动作或人物刻画上,这部连续剧都有上乘表现。我想大家对这部电视剧那么热衷,也许是因为《家有儿女》里的故事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女作家篇6

——新来了小朋友

一天,刘梅上班,夏东海去投稿,只剩三个孩子在家。

小雨:星星,求你了,把你的声控汽车借我玩一会吧!

刘星:不行,那是我一个月不吃不喝才买回来的!

小雨:求你了,我保证不给你弄坏!

小雪:又是为了汽车?幼稚!

刘星:嘿!你想玩还没有呢!

小雨:就是,我向着星星哥!

咚咚咚,传来一阵敲门声。

雪/雨/星/:谁呀?

小雨:我去开门。

吱~~~~

:你们好,我是小梦,是你们家隔壁的邻居,妈妈不在家,你们陪我玩一会儿吧!

小雪:可以,终于来了个小女孩,走,去姐姐屋,姐陪你玩。

雨/星:哼,我们不稀罕!

小雨:哎呀星哥,借我玩一会吧……

……

小雪屋里:哎呀那个别动,哎呀这是书,哎呀……

小梦:嘿这个好玩,不让动,那我玩那个,那个,那个,这个……

小雪:天呀,我的屋子,哎呀小祖宗你出去吧!

小梦:不要,我喜欢这里,今晚我不走了!

小雪:啊!不行,这是个淘气包!对了,刘星哥那屋里有个声控汽车!你去玩一会儿吧!

小梦:好呀!

小梦:星星哥,我来找你玩了!

刘星:啊?,你…,对了,我借你一个小布娃娃,你去别的地方玩吧!

小梦:不要,听说你屋里有个小汽车,借我玩吧!

刘星:啊?没有啦,很幼稚的,不好玩!

小雨:有完没完,当我是透明的!

小梦:管你,我不在乎。

小雨:嘿,我可是海归靓仔!

小梦:那请海归靓仔借我小汽车吧!

小雨:我借你一袋大薯条和一个大公仔!

小梦:好呀好呀,我去客厅玩!

小梦走时把刘星桌上的声控汽车给拿走了。

小梦:走喽!

刘星:嘿,你怎么不声不响就把我的汽车拿走了,我还没同意呢,你给我拿回来!

刘星说着就去追小梦。小梦一看刘星来了,立马把小汽车向刘星那一扔,刘星没接住,叭……

小梦:这可不怨我!我去你爸妈你屋玩。

刘星:呜~我的车呀,呜~……

小雨:啊!车,声控汽车。我都还没玩到哪,呜~小梦……

刘星:那怎么办,拿屋修吧!

……

爸妈卧室:咚,嘶,叭,呼,叭,嘶,咣,啪……

星/雨/雪:哎~,爸妈倒霉了。

……

晚上,刘梅夏东海回来了。

夏东海:我去,这招贼了?地震了?

小雨,小雪,刘星,立马飞奔过来:爸,妈,家里来个淘气包,家,家,我屋,你屋,哎呀,说不清楚,你们去看看吧!

当爸妈来到她们的卧室时,看见:墙上的壁画被撕掉了;妈妈的化妆品全被涂掉了;化妆桌到了;墙上被画上了画;地上有许多水……

夏东海/刘梅:天哪,这,这,我们的屋子!

小雪:你再去看看我的房间吧!

星/雨:不,先看我的!

梅/夏:我们先去看书房和洗手间!

书房和厕所没有变化。

刘星:爸,妈,我新买的小汽车被他摔坏了!

小雪:还有我的……

小雨:还有我的……

这时,小梦的妈妈来了。

小梦妈妈:呀,这一定是你弄得吧,小梦?真对不起,我们今天要搬家,就没管她,给你们添麻烦了,只是赔给你们的。对不起!走啦,小梦!

小梦妈妈给了两万元钱,就走了。

刘梅:嗨,没事!走啦,拜拜!

刘星:耶,有钱买小汽车喽!

刘梅,夏东海,刘星,小雨,小雪,把没了的东西记上,五个人用那两万元钱去买缺的东西,用一周时间把家里还原了。

第二集

——学校故事

想不想知道小雪的学校怎么样?

一天,男生向女生发起了挑战。(小雪=女1)

男1:怎么样?敢不敢和我们比游泳?

女3:怎么的,怕你呀?

女4:就是的,和我们比游泳,你们也不怕淹着!

男6:是你们不怕淹着!

女1:比就比,我们不怕你!

于是,她们从班中选出游得最好的来比游泳。

口哨声一响,两队就飞快地向前游去。女2第一,男1第二,女1第三……

突然,女1发现男1向男5打了个暗号,男5就钻的水下,猛的把女2拉到了最后!

女2:啊!你太卑鄙了!

男5:谁?怎么了?

女1:哼,还装,刚才我都看见了!

于是,女1钻到水下,和女4、女6联手,把男生一一拉到最后,还说:“我们没犯规哦!”接着,后果可想而知:男生输得很惨!

“耶,女生赢喽!”一阵欢呼声。

第三集

——家遇小偷

小雪和她的好同学—琳琳去逛商场,买了三件衣服和一个小宝盒,小宝盒中是五条美丽的丝带。正好小雨班中的朵朵喜欢丝带,当天晚上……

叮了咣了叮了咣了……

小雪:啊—,刘星,小雨,爸,妈!

刘星/爸妈:哎呦,大半夜的,干嘛呀?

一看,小雪的屋里乱乱的,像被人翻过。

刘梅:小雪,这,这怎么了?

小雪:我不知道,我听屋里有声,一醒来就这样了!

刘星:那可能是你睡迷惑了梦游!

东海:去!

刘梅:不怕了,我们帮你收拾一下,看看明天是不是还这样?

小雪:好!

第二天晚上,小雪醒来时,看见房中依旧像昨天一样被谁翻过,他又叫来了爸妈。爸妈一看,觉得这像是小偷翻过,于是,她们决定明天晚上来这里看看到底是什么?

……

晚上了,夏东海,刘梅,刘星,小雪,准时来到房间的柜中,开了一条缝,准备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小雪:我有点害怕!

刘星:哎呀,胆小鬼,有咱爸呢,怕什么呀?

东海:嗯,这话我爱听。哎,小雨……

刘梅:小雨不在。

小雪:别找了,说不定他呆的地方比咱们安全呢!听——。

小雨偷偷摸摸进来了。

小雨:咦,人呢?没关系,这样更有利于我拿丝带!

于是,小雨便东翻西翻,翻得跟前两天晚上一样乱。

大家一下子全蹦出来了。

所有:你干嘛呐?

小雨一见他们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说

小雨:我…我…我…快到朵朵生日了,她喜欢丝带,所以我……

小雪: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前两天晚上都是你干的喽?

小雨:是…我…

小雪:那你就直说呗,姐姐会给你的,何必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事呢?

小雨:我…我…对不起。

小雪:嗨~没事,你不是要丝带么?我给你。

小雪说着,就从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拿出了那个小宝盒

小雪:诺,给!

小雨:谢谢姐姐!

东海:你来一下。

卧室:小雨声音,哦、哦、哦、哦、哦、哦,我明白了。

小雨:耶,明天朵朵生日有东西送了!

小雪:没那么容易,你给我把我房间收拾一下!

小雨:啊?哦。

所有:哈哈哈~

第四集

——MP4与奖状

一天,小雪又进家门报喜了。

小雪:妈,爸,我奥数打了全校弟一!

妈/爸:呦,快,妈今晚给你做香辣鸡翅!

刘星:呦,鸡翅,我爱吃的!

妈妈:去!这是专门给小雪做的,你少吃,少吃,再少吃!

刘星:哎呀,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呀!

妈妈:不用你考第一,你能别给我考倒数15名,我就带你下馆子,给你买MP4!

刘星:好,我给你考个全班前35名(班里共50名)

从此刘星认真写作业,认真听讲,认真复习,还不耻下问,终于到了考试的这一天。

……

刘星:妈妈!我考了全班算28名!还得了一面“进步”奖状!

妈妈:你等会儿,我得先看看你卷子…。。呦,还真是真的,上面还有老师的批语,你的进步太让我吃惊了!行啊你!对了,你没做……

刘星:我没有,班长一直看着我来着。

爸爸:走,带你去下馆子,买MP4。

刘星:耶……

小雪:切……

小雨:啊?

从此,刘星超级珍惜MP4,上学都带着它。可对于奖状,刘星好像一点都不珍惜,乱放。终于有一天,他的奖状没了,可他一点也不在乎。

一天,在车上,刘星把MP4装在书包里,被小偷偷走了。……

刘星一下车:呀,MP4呢?指定被那个小子给偷走了。

刘星回家后。

刘星:爸,妈,我的MP4在车上被人偷走了。

妈/爸:切,那你怪谁呀,你自己把它弄没的,我们不管。

就这样,刘星不仅精神鼓励没有了,连物质鼓励也没有了,能证明刘星有一次考第28名的证据就这样被摧毁了。

第五集

——互换家长

小雨的学校举办了一次活动,是“互换家”

小雨老师:同学们,老师决定举办这样一次活动:好朋友之间互相换家。比如小雨和朵朵是好朋友,那朵朵就去小雨家住3天,小雨就去朵朵家住三天。听懂了么?

同学:听—懂—了—。

下课后,所有同学都在找伙伴互换家,小雨也不例外。

小雨:朵朵,老师都拿咱俩做比喻了,就咱俩互换吧!

朵朵:不行,你是男生,我是女生,不行的。

小雨:难道男女生之间就不能做好朋友了么?就咱俩吧!

朵朵:那—好吧!

小雨:耶!我回家就跟我爸妈说!

朵朵:好,那我回家也跟我爸爸说!

……

小雨:爸爸,妈妈,学校组……

爸/妈:什么,你跟女生换?

小雨:对!

爸爸:那行。

朵朵家。

朵朵:爸爸,我们学校……

朵朵爸爸:啥玩应,你跟小男生换?

朵朵:对呀,有什么不行么?

朵朵爸爸:行,你说啥就是啥,老爸听你的!

朵朵:好爸爸。

……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三天实习期终于过完了,小雨和朵朵都回到了自己家中。

当小雨回到自己家中,发现“猪窝”被朵朵到扫成了“天堂”,非常干净。可当朵朵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发现房间被小雨弄得一团糟,像猪窝。

上学时,朵朵对小雨说:“哼,以后我再也不跟你一起值日了!

哎,小女生就是小女生,走到哪里那里就会被她打扫得很干净,小男生就是小男生,那里都不保护!

第六集

——家庭破裂

一天,刘梅和夏东海吵架了。是因为……

刘梅收到了一个被她救过的女孩送的花,上面的卡片上还写着你是我的女神。送时刘梅出去了,被夏东海看到了。

东海:咦?“你是我的女神”。难道……不,不会的。扔掉花吧!

此后,夏东海每天都会收到这样一束花,直到有一天…。。

东海:花又来了,什么!我—爱—你--。看来她真的……

于是,夏东海就对刘梅有意见了

刘梅一回来……

夏东海:梅梅,你还爱我吗?

刘梅看玩笑说:我呀,哼哼,哈哈,不爱你了,哈----

夏东海信以为真:喔。

刘梅一听:不是,你什么意思。

夏东海:我什么意思,你心里最清楚。

于是,两人就吵起来了,之后,谁也不和谁说话,开始冷战了。

三个孩子为了让爸爸,妈妈和好,决定举行一次野餐,并让爸爸,妈妈坐在一起。

正好野餐时,下起了冰雹以及大暴雨,夏东海抱着刘梅就向刘星他们准备好的帐篷里跑去。

刘星:哎。你们……

刘梅/东海:啊,对了我们不生气了!

星/雪/雨:耶,亲一个,亲一个……。

夏东海:噢,我知道了,是你们故意挑个下暴雨的天气,而且你们故意让野餐旁有个帐篷,还故意把我俩留在外面,对吧!

小雪:哎呀,不管怎样,你们不是和好了吗?

东海:可……花……。

刘梅:我知道了,花其实是……

此处包括

十句解释

三句忏悔

两句怨的话

夏东海:啊?那……

此处包括

25句后悔话

两句怨的话

女作家篇7

12岁辍学后,家里的100多本藏书成了她的课本;一本5毛钱买来的《新华字典》,成了她唯一的老师

陈家怡1982年3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马龙村一个农民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六,上有5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全家共10口人,是当地的贫困大户。

1989年,陈家怡开始上小学。1994年,还没读完小学五年级的陈家怡,便因家贫辍学,在家帮父母做一些较轻的家务活,如做饭、洗衣服、放牛和打猪草。有一天,陈家怡在家里打扫卫生时,看到了父亲收藏在箱子里的一大批图书。那全是一些古典名著和武打小说,从小喜爱读书的陈家怡如获至宝。从12岁到15岁,陈家怡将这100多本藏书反复看了多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16岁那年,陈家怡萌生了写作的愿望。有时看完书后,她会倚在门框上胡思乱想一番:为什么光看别人写的书,而自己不写呢?

1998年农历大年初七这一天,陈家怡拿出了纸和笔,放在窗前的旧缝纫机上,开始动手写作。起初很艰难,许多字不会写,很多词语不太懂。这时,她就查字典,一本5毛钱买来的1988年版的《新华字典》,成了她唯一的老师。

陈家怡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原本有手木匠好活,不幸的是一次在给人家盖房子装模板时摔伤了腿,以后再无法从事木匠活计。加上全家人口多,两个弟弟又正在读书,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懂事的陈家怡舍不得买好纸,只买1角5分钱一张的大白纸,然后用刀子裁成小学生作业本那样大的纸片,订成本子用。可就是这样便宜的稿纸,她也要节省着用。为了少用纸张,她在白纸的正反两面写作,而且字写得很小。为了节约墨水,她用父亲以前做木匠时划线剩下的墨汁掺水写字。她说:“方格纸一本8毛钱,只有20多页,写不了多少字。如果写一本书,要十几块钱的稿纸呢。”

那时,山里人的农活多,陈家怡不但要承担大量的家务,还要上山挖苕,下田割稻。每天忙完农活后,她就伏在缝纫机上,或坐在木椅上,左手托着放在双腿上的一尺来宽的木板,右手握着圆珠笔,艰难地写作。最难熬的日子是夏天和冬天,“每年大热天,家怡身上被蚊子咬得没一块好肉,冬天两只手冻得肿起来像包子似的,但她仍然昼夜不停地写。”母亲熊细枝拉着女儿的手心疼地说。

陈家怡每写一部小说,都要经历初稿、修改稿、重新抄清3道程序,一部40万字的小说,3遍累计要手写120万字。她的右手中指,被笔杆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后来,她家开了个小商店。她就一边看店一边写作,稿子写了一摞又一摞,装订得整整齐齐的手稿有一尺多厚。

邻村一位年轻农家女的不幸悲剧,引发她创作长篇小说《出路》的灵感

一直生活在农村的陈家怡,接触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亲眼目睹了农村近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变。因此,她写的作品多是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每当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事,或者外出打工回来的朋友们所讲的新鲜事,都能在陈家怡脑海里迅速构思出一系列的故事。

几年前,邻村里有位妇女,因丈夫致残,公公、婆婆疾病缠身,两个孩子无钱上学,走投无路的她寻了短见,死时不到30岁。像这样遭遇不幸走绝路的妇女,在农村并不少见。陈家怡的心被深深刺痛了。虽然陈家怡与这位邻村妇女素不相识,但她却能理解这个妇女的无奈与绝望。除了死,难道她就没有别的出路吗?陈家怡决心用手中的笔,写出一部作品鼓励农村青年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在作品中,她塑造了一群自强不息的农村青年,走出大山到外面打工,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幸福,书名就叫《出路》。她想通过作品告诉人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学会寻找出路,决不能走绝路。要乐观对待现实,坚强直面人生的苦难。

2000年,陈家怡创作了一部小说《宝藏奇缘》。当时,她的五姐陈婉萍建议她尝试投稿,她把稿子投到了《知音》杂志社。半个月后,她收到了杂志社赵编辑的一封退稿信。赵编辑说,《知音》需要的是真实故事,她的作品难辨真伪,只好退回,并建议她向其他出版社投稿。后来,陈家怡把这部小说投给长江文艺出版社,一名热心编辑也回了信,说现在武侠小说市场已经萎缩,出版的机会不大,所以又退回了她的作品。

寒来暑往,一晃5年过去了,陈家怡向外投稿屡次遭退,连一个字都没有发表。“想当作家?白日做梦!”“你一天写到晚,能当饭吃?”这时,村里村外一些风言风语也不时撞击着陈家怡忐忑的心灵。为了写作,她忘记时间流逝,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多次机会。而村里像她一般年龄的女孩都到东莞、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打工去了,没出去的也大多数嫁人成了家,有的还当上了父母,可她迄今连男朋友也未谈。

2003年3月,陈家怡为了实现“换笔”提高写作的速度,决定去武汉学习用电脑。她报的是计算机中级班,班上四五十名学生一半是读过中专、大学的,另一半也是高中生,只有她是小学生。刚开始,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花了三天三夜才背熟字母和字根。半个月过去,别人一分钟可以打十几个字,她只能打10个字。两个月后,别人一分钟打七八十个字,她只能打五六十个字。陈家怡心想,自己绝不能白白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父母的血汗钱。于是,她废寝忘食,发奋苦练,终于在结业时,以每分钟打117个字的成绩赢得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赞赏。

本来,陈家怡想学会电脑在武汉打一段工后,挣钱买台电脑再回家。可她在武汉转了一些日子,也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只好回乡继续用笔写作。

长篇小说《出路》面世后,陈家怡的事迹在当地引起轰动

2003年10月下旬,陈家怡接到了《芳草》特约编辑朱忠运的约稿电话,她试着将花了3个年头完成的长篇小说《出路》寄了过去。几个月过后,陈家怡惊喜地得知,此书审查通过,准予出版!

2005年5月,陈家怡的长篇小说《出路》,纳入《芳草》杂志社图书编辑部与大众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芳草文丛”书目。

2005年7月,“全国公益之星”、“湖北十大慈善之星”、鄂州市龟山铁矿总经理曹亚东先生,得知农家女陈家怡要出书的消息,深受感动,主动给她资助了4.2万元的出版费用。2006年5月1日,经过陈家怡3次大修改,27万字的《出路》终于正式公开出版。

几年来,陈家怡这种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当地许许多多的人。2005年至2006年,她先后获得“鄂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和“感动鄂州人物”等奖项。鄂州市梁子湖区区委书记熊明新看完《出路》后连连称赞,专程为陈家怡送去一台电脑,鼓励她继续努力,今后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2006年,陈家怡幸运地加入了鄂州市作家协会,同时当选为鄂州市梁子湖区政协委员。她兴奋不已,激动得流下眼泪说:“如果没有曹亚东先生的资助,没有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没有社会上那么多热心人的帮助,出书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永远的梦。因此,我相信坚持一定会成功!”

陈家怡的长篇小说一出版,很快在当地引起轰动。鄂州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媒体竞相报道,鄂州电视台上门采访,把她的事迹拍成了电视专题片。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也播出了陈家怡的事迹。随后,新浪网新闻中心、荆楚网等网站,也都登出了《鄂州农家女写出长篇小说》等多条消息。

2008年7月,陈家怡的长篇小说《都市不眠夜》,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发行。10年来,陈家怡除了写出已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还创作了《琴声》、《畸情》、《一家有女百家求》、《痴心一生》等6部小说。

如今,27岁的陈家怡没有佩戴过一件金银首饰,没有穿过一件流行时尚的衣装。家里的农活多,插秧、割油菜、栽苕……年老体弱的父母做不过来,陈家怡就放下手中的笔,下田干活。每天干完农活后,她又坐在电脑旁打字, 写作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作家篇8

论文摘要:因为在男性巾心的世界巾的理智与清醒,“女性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自觉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旱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渐渐认同了社会为自已规定的女性角色,并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这既表现出“女性散文”渐趋成熟的性别温和主义态度,又遮蔽了女性写作长于情绪的表达、直觉的领悟等先天优势。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中,“女性散文”的繁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关于“女性散文”,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不外乎以下四种:第一,女性作家创作的散文;第二,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意识或女权思想的散文;第三,无论创作主体性别为男为女,只要观照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或女权思想的散文;第四,女性作家创作的,由女性眼光观察、评判世界,其文字具有女性经验和特征的散文。木文中,我们采用的是最后一种理解。在这种理解下,张洁、唐敏、叶梦、斯好、王英琦、张抗抗等女性作家被纳入我们的视野。因为在男性强势的世界中的理智与清醒,作为女人或成为女人的骄傲与艰难在她们笔下得到了最真切的表现。这使她们的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早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开始接受社会为自已规定的性别角色,尤其是母性角色,同时,她们又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

一、从性别自觉到角色认同

基于在男性中心世界里发出自已声音的要求,“女除散文”作家在创作初期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意识。这使她们不约而同将对女性世界的表现、对女性心理的描摹作为自已的市要选材之一。因此,性别意识的自觉在早期“女性散文”作家的笔下得到了普遍流露。其中,

又以叶梦、唐敏及王英琦对自已女性的身份感最为强烈。她们代表了“女性散文”在性别自觉上的两种取向:叶梦多表达作为女人的骄傲;唐敏、王英琦则主要言说作为女人的艰难。但随着创作实践的继续,她们的散文便不再以女性意识为特征.而代之以母性关怀.表现出对“女性”在社会中特定的性别角色的认同。下面,我们就分别考察一下这一位女作家散文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与转换。

叶梦是新时期最为大胆的“女性散文”写作者。这样说是因为她是最早的,也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将女性的生理一心理体验引入散文领域的人。由于散文“真实性”的文体要求,在以小说为代表的文体借助虚构不断揭不身体的秘密之时,散文始终回避着这个私密性话题。不论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的散文,都一律集中在务实的具体事件或务虚的精神漫游上。只有叫梦,以女性独特的经验世界开始了“认识自已”的涅梁之旅。以《羞女山》为开端,《不能破译的密码》、《月之吻》、《潮》、《今夜,我是你的新娘》、《蜜月之轮》、《生命的辉煌时刻》等为接续,叶梦关注女性自身、表达女性意识的散文越发深入与自觉。

《羞女山》还自然景观以符合自然形貌的木义命名并生发出富含女性意识的新的意义,在叫梦眼巾,“羞女山”是创造之神—女锅的化身,其“羞”则是人类蓬勃的生命力的腹地。她将“羞女山”作为“一位博大宽宏的母亲”的象征,激情赞美女性的肉体之美,嘲讽了以道统为女性行为规范的男权社会。由此,《羞女山》成为新时期“女性散文”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作。随后,叫梦由借自然山水表达女性意识转为深入自我”生活白呈女性的经验与感受世界。她第一次以女人自已说自已的方式写下了关于初潮的《不能破译的密码》、关于青春期恐惧男女交往的《不要碰我》、关于初吻的《月之吻》,以及有关性爱体验的《蜜月之轮》、《生命的辉煌时刻》和有关生育经验的《月亮·女人》等。一个女人的生理、心理成长历程在叫梦的笔下一一展现。经过“虚化”的处理.叶梦将那些有可能落到实处的描写化作了表达感受的诗象,从而将对女性躯体感受的描述和审视变为了可能。

虽然具有明确的女性身份意识,叶梦却从来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言说女人的文学行为更多带有自得其乐的性质。因此,当她成为母亲后,在“生育系列”散文里,作为女人尤其是成为女人的快乐和自得之情溢于笔端,其一贯的轻盈的诗性情怀被实在的欢喜重重坠落。在《陌生的儿子》里,她的喜悦和骄傲不能自制:

“我的儿哟!”我差不多要用京腔京韵道出这么一句来的。

点着小家伙的鼻子:“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哩!”我居然说出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中国女人说过的一句

老话。于是,我与人世间所有的已为人母的女人殊途同归地有了同样的感觉。

这使得包括《遍地巫风》在内的、具有个性的叶梦散文也“殊途同归”地泯然众人,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但无论如何,回到女人的本位,说女人自已的话,既是叶梦在散文上的大胆尝试,也是其对于“女性散文”的最大的贡献。

唐敏作为“女性散文”代表作家地位的确立,源于其散文《女孩子的花》的问世。《女孩子的花》流露出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因此既成为唐敏的代表作,也成为当代“女性散文”的典范作品。

《女孩子的花》写于1986年“三八”妇女节。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时间本身就可以生发出文本之外的诸多意义。不过,我们恐怕不需要那么迁回。因为文本本身所提供的就是一个女性的话题。在生男生女的占卜中,唐敏反复申明自已渴望生个男孩并非出于对女孩子的轻视。恰恰相反,对女孩子过分的疼爱而产生的对其末来命运的担忧才是唐敏不忍让女孩子来到这世界上的缘由。因着对男性世界的依赖,女性总是更容易受到伤害。这是唐敏不愿生女孩的根源所在。但是,当用来占卜的“女孩子的花”意外被蜡烛烧毁时,她蓦然惊觉拒绝创造女孩子的想法恰恰是对女孩子的伤害,为此,她说:“在世上可以做许多错事,但绝不能做伤害女孩子的事。”这句话既是她说给自已的痛悔,也是她给予男性中心社会的提示。唐敏笔下流淌的是女性对女性的理解和疼惜之情,它如泣如诉,既是女性敏感脆弱心灵的自我怜惜,又是对男性世界给予女性的伤害的温和抗辩。而在《月亮的海》中,唐敏以女性情怀感受自然,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将月亮的海描述成为满蕴着女性的哀愁和寂寞的海,从而呈现给男性世界一个不为人知、亦不需人知的沉静悲伤的女性世界。

不过,很快地,唐敏由疼惜女性而生的哀怨就转变为对女性角色的镇定接受。虽然没有像叶梦那样陷入母亲角色的自我陶醉中,但唐敏专门写给女孩子的散文集《女孩子的地图》却处处表现出一种母性的关怀。在这本文集中,唐敏以极具耐心和极其细致的笔触提醒、点拨女孩子要白面自已的成长,其中涉及到种种感情、心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唐敏的策略转移:由拒绝、对抗男性世界对女性的伤害转为倡导女性的自我关爱与保护。这种选择看上去虽然颇为无奈,却反映出她已经开始考虑认同女性的社会角色,从寄希望于他人的关照转为自守自处。

不同于唐敏的含蓄,王英琦对生为女性的艰难的表达是通过直捷而粗砺的方式实现的。她的作品多诉说身为女人、尤其是单身女人的艰难孤寂,虽也有《乡关何处》这种不疾不徐、有款款女儿情怀的温情之作,但多数作品感情强烈、判断直捷、大喜大悲、大叫大跳,因此而显粗犷、豪放,有“雄化”的倾向。在《写不出自传的人》、《永远的女游子》、《被“造成”的女人》、《女性的天空是高远的》等作品中,她或坦率地陈述自已的过去和现在,或对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规约直接表示蔑视,或呼叮女性“更理性更美丽地活出女性的滋味来”①。在《重返外婆的家园》中,她说:“以男子为中心的千年一贯制发展到今天,虽然在形式上有了巨大变化,但在本质上,女人仍是从属附庸地位。”在《那有形的和无形的……》中,看到徽州的贞节牌坊,她“感到一种大愤怒”,评价说:“将一个女人的全部真诚,全部情感,献给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种道德,是多么地不道德啊!”赞美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抱不平等几乎是王英琦散文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她以母亲的身份创作,这个曾经对男性中心世界嫉恶如仇的“女游子”却写下了《七月的馈赠》、《准母亲》、《诞生》等创造生命、“成为母亲”的系列散文。在这一系列散文中,因身为女人的艰难而变得粗砺 , 并时常愤怒的王英琦不厌其烦地表达起身为女人的喜悦和满足。在《被造成的女人》中,她宣称:“儿子的命是我给的,我成为一个母亲的角色,却是儿子给的。儿子诞生了我。”

着眼于以上几位女作家创作的起始与转向,不难发现:她们殊途而同归。表面看来,叫梦所表达的身为女性的骄傲与唐敏、王英琦诉说的作为女人的艰难呈现出对峙状态,但在本质上,这两种态度都是基于女性要在男性中心的世界巾自我确认的需要,而做出的寻求女性平等位置的努力。但在创作实践的深入与发展中,她们的性别自觉意识渐渐被社会角色的认同感所取代,并开始转换自已的话语系统,由女性话语向母性话语过渡。在新的话语系统中,那些直接或间接对立于男性世界的抗辩被置换为性别资源所带来的欢喜,在作为母亲这一角色的生活中,她们的灵魂获得了安顿。同时,她们的自我在这一角色中获得了重生,在感动与希一望中,她们与男性中心世界达成了和解,开始以平易性态度面对世界,安稳地回归到社会为其规定的角色中

二、从情绪感受型转向理智分析型

从新时期之初张洁的“大雁系列”为恢复散文对个人情绪的抒写所做出的努力开始,至1980年代中期唐敏、叶梦等人对纯粹个人性感受的捕捉与表达,“女性散文”一直是以对不确定性情绪的把握、对细密绵长感受的明嚼见长的。因此,张洁、唐敏、叶梦、苏叶、斯好等名字成为了通向感性世界而非理性世界的路标。但是,随着这些女性作家创作历程的增长,她们大都渐渐放弃了表达情绪与感受的兴趣,而转向对世界的理智的分析与评判。

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在新时期之初的文坛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它借助童年视角,以跳跃在文字底下的堪怜的童心的小小快乐和微微感伤征服了在忆悼中沉痛的读者。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革”中冤屈的灵魂泪眼迷离时,《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散文里,那个在饥俄、孤独中渴望关爱的“大雁”,独立于那些被抚慰的灵魂之外,向读者绽开了羞涩、无邪、甜美的微笑。在多数作家不能自拔于近距离的往事之际,张洁率先跳出时代语境和文学语境,重温远距离的童年旧梦,不求视域的广阔和叙事的宏大,而是在那些温情的追忆和想象里,以女性独到的、深挚的关怀与感念,引导散文不再抚摸“伤痕”,开辟了散文的新风。

不过,这种温婉和细腻的抒情没有成为张洁散文的主流。“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不仅是其中篇小说《方舟》的题记,也是张洁始终如梗在喉的隐痛。虽然她的笔锋没有直接指向男人与女人在社会上的不平等,但敏感多愁的她,在深感作为女人的艰难的时候,在《过不去的夏天》、《一扇关闭的门》等作品中,轻盈的心便负载起对沉重现实的批判。对社会不公的凌厉议论或许缓解了她的疼痛,却不再有“大雁系列”给人的感动,也末能在“女性散文”深入内心、裸现灵魂的当下为张洁带来再度光荣。

苏叶最优秀的散文是那些满怀温馨、义略带感伤的忆旧之作。《总是难忘》、《告别老屋》、《能不忆江南—常熟印象》、《梦断潇湘—故乡行之一》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是“一汪人性的潭”②。在这类作品中,苏叶以女性特有的对细节的敏感和超常记忆,着力于对人性关的呈现与礼赞。那些纯真年代的勃勃生机以及艰难岁月的相亲相爱,是她回望过去时的光芒。

苏叶的“过去”总是由一个个极具故事性的片断构成。每个片断皆具有独立性,各个片断在一条线索下连缀起来,便成为一个义一个回忆镜头。可以说,故事性和镜头感是苏叶忆旧散文给读者的直接感受。故事性主要表现在几乎每个构成苏叶散文篇章的片断都是“有声有色”的。《总是难忘》中,那群无忧无虑的少女所有“疯疯癫癫”的活动都充满了声色、动感。《告别老屋》中,刚搬进老屋时,“母亲憔悴的脸上有一市惊喜欲哭的神色”,母亲扶着失明的父亲,“慢慢地走,一样一样地摸”,她不断告诉父亲:“苏夫子,呢,这是窗;这是门;出这个门是阳台,好大一个院子噢!”父亲则随母亲的指点摸索一阵,安详而喜悦地问:“志南,我们如今有个家了!是吧?”这些描述集中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等,因此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立体感。苏叫忆旧散文的故事性就此产生。一个义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片断在其散文中顺承下来,一段漫长的属于回忆的自然时问经由作者心理时问的市新组合.有历史长度的记忆就被容纳在有限的篇幅内。

从苏叶忆旧散文故事的生动与感情的饱满细腻中,能见得她女性的关注日常生活、留意细节、善于感动等特点。但在另一类散文中,富于女性色彩的温婉感伤则被偏于阳刚的议论替代。这种散文创作可以在苏叶的《我的散文观》中获得解释:“我写散文很难,写着写着,常以为是一个正视社会、正视人生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是一个以稿纸为纱布,以笔为刀,在书桌这张乎术台上检视自已内心的过程。”③因为喜欢凡高、鲁迅,苏叶试图以刚烈、坚韧的主体精神做出敏锐、深刻的文章。虽然此类散文是她所钟情的,但比起其忆旧题材的作品,苏叶的这类中性散文打动人心的力量还不够。即便其中被评论界看好的作品,如“把苦难当成甜的培养剂”的、认识受难的《木鸡腿记》,“刚可触天,柔可覆地”的、表达自已人格理想的《只有扇子岸》等,也因智性对感性的覆孟而不能有《总是难忘》 的鲜活,略显拘泥和板滞。

斯好的散文成名于女性的温情细腻笔触,而后则以对现实的冷峻思考和荒诞感受作为自已的风格。按照其散文自选集《斯好散文精选》中自已的分类,斯好散文的题材、美学风格大体有四种类刑“女儿梦”、“心的形式”、“荒诞系列”、“斑驳人生”。

斯好旱期那些纯净、清新、明朗、优美的礼赞自然和人情、人性的《武夷日记》、《小窗日记》、《故乡》、《望月》、《女儿梦》、《童年》等都是她美丽缠绵的“女儿梦”,“其作品节奏疾徐有度、字词疏密有致,掷地作声,重复的却是前人的意境”{。但是,到了1985年,以《歪嘴仔》为界,斯好散文的风格突然有了转变。她由审美转而审丑,由轻灵转为凝重。1985年是她创作的转折期,这一年,她写下了表现畸形人生的《歪嘴仔》,之后又写有一批关于复杂人性真实人生的作品。这批作品主要是她表现“斑驳人生”的叙事性散文,较为著名的还有《表舅母》、《婉穗老师》等。在这些作品中,斯好既满怀悲悯与同情地审视儿俗的市井人生,又不无批判地揭不人性的复杂与卑微。她自已也由甜蜜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在省察外部世界的同时,斯好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省识。“心的形式”和“荒诞系列”的作品即为她返归内心、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的心理独自。其中,《心的形式》、《心灵速写》、《梦Ice)),《一封信,永不付邮》等都是思考着的斯好与自已灵魂的对话。由于她所感受的

现实“冷峻多于温馨,痛苦多于幸福,利_陋多于美丽,无限的灵魂在无限的梦境里领略到的却迥然不同,风光大异”凡,因此旱期散文巾流溢的女性的温婉细腻情怀被置换为孤寂纷乱、荒凉无助的情绪。《心的形式》一文,在追忆了荒谬时代的生活后,她这样表述自已对人生的体认和感受:

这是头一次明自人生要跋涉要承受的太多太多,可以安享可以选择的却那样稀薄有限。

也是头一次明白幸福可以不必富丽堂皇.有声有色。……有一种感觉像山一样沉重,又像空气一样飘忽

不定。我有时真切地感到它来了,但很快又感到它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无法确切地说出它是什么,但我知

道它走后我出奇地冷静.出奇地坚忍不拔….

有一种渴望老在我心底盘旋。它计我透视人类的渺小,人生的无谓。它抹掉尘世虚假的光泽,还它以本的幽暗与芜杂。它是一个警句,一条格言。是一个质疑,也是一份回答。它是唯一的水恒,唯一的真实。它使我在仄倦的同时能够观照,在沉溺的同时能够警醒。

斯好这类跨越具体事件本,直面对心灵的倾诉是最可代表其散文成就的作品。它们向灵魂深处漫游,在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中探询着生命中能承受之轻。在冥想的世界里,斯好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情节链条,只尊重从心灵的呼唤,倾听心灵的回声,这使得她在表述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是,密集的思考计斯好越发放弃了叙述优势,除了“亲子”散文外,其他作品对世俗生活疏远的倾向令其散文越来越背离“情”、而靠近“理”,这恰恰又为其散文的局限。

张抗抗的散文以喻理见长,性别意识井不明显。她以不散的“魂”、’以固的“核”支撑自已的作品,以使自已散文中琐碎和闲趣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其散文的“魂”与“核”即对人生析理的参悟。因此,在不放弃审关追求的同时,张抗抗散文还表现出审智倾向。《地下森林断想》、《下一吞泉》、《牡丹的拒绝》等即是在“艺术境界和智慧境界”里的富于启迪性的佳。

从自然景观中理人生并行自我低砺是张抗抗散文的特色。以《下一吞泉》为例,作者叙述的是一直向下方能见到壮观的三叠泉的游历。我们不妨挑选出这样一些话:“多奇怪,竟然是一白往下走”,“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才自已辟出一条路来……”“而这种感觉,却只有走了那么险的‘下坡路’,站在峡谷底才会得到”,“如果按照原路回去,便一白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从这些句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写三叠泉游历的目的—暗示读者换一个角度看人生。当然,具体选择什么角度,则是读者个人化的决定。在《牡丹的拒绝》中,张抗抗盛赞洛阳牡丹花会上,没有开放的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日暮自已冷落自已”,显然,她将牡丹.赋予了人格意志,作为了人格化身。《地下森林断想》、《仰不愧于天》等作品也都是借写实而写虚,因此,张抗抗笔下的自然总是人格化的自然.总是呈现出主体大于客体的人格精神,指向对人生的体悟。虽然张抗抗的喻理散文不同于“十七年”散文的“理”即“政论”模式,但由情至理的写作路径总难免给人以目的性过强、艺术性不足之感。

综观张洁、苏叶、唐敏、斯好、张抗抗等人由情绪感受型向理智分析型的创作转向,效果不甚理想。理性的登场并末能引领“女性散文”走向深刻,反而暴露了女性驾御此类题材时的吃力。并且,女性长于感性体验的先天资源一旦被弃置,她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女性色彩便也随之淡化,“女性散文”的特征便不再显明。

如果“女性散文”作家们放弃性别诉求、接受了自已的社会角色,可以被看作是她们与男性中心世界的和解的话,这种趋向温和主义的性别观念确实值得肯定,因为任何极端的、激进的、无休止的对抗状态都只能说明社会生活与思想的不健全,温和主义的性别观念暗示了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健康与成熟。但是,当“女性散文”作家们放弃了自已敏感、细腻的心理资源时,她们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已的专长。因为这样一来,女性散文作家惯于摒弃理性分析、直达体验与感受的表达方式,天生的艺术领悟力,善于抓住心灵的每一丝微波细澜,及时将电光火石的、转瞬即逝的感觉转换成沉静有力的文字等优势将难于展现。在后来的发展巾,“女性散文”的声音渐渐稀薄,从情绪感受刑到理智分析刑的转向是其市要原因之一。

超越性别意识的写作,使得“女性”不再具有性别意识的内涵,而仅仅成为作家性别身份的标识。此时,富含性别意识的“女性散文”便走向了无性别意识的女性”散文。虽然从文体的发展、作家的自我超越等角度来讲,这末尝不是一喜;但从转向后的“女性散文”自我表达的实效来看,却是一悲。女性作家怎样更好地利用自已先天的优势,又不仅仅倚重于性别资源提供的话题,恐怕是“女性散文”所面临的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王英琦:《女性的天空是高远的》,《乡关何处》,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179页

②高红十《我看苏叶散文》,《人时代文学》1992年第7期。

③苏叶:《我的散文观》,《)口明日报》1993年4月24日。

女作家篇9

关键词:华裔;新生代;身份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99-04

一、刘绮芬(Evelyn Lau)

刘绮芬于1971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一个华裔家庭。刘绮芬因不满被同学耻笑和被父母责骂,在14岁那年离家出走。逃跑两年后,作者写出自传体小说《逃跑―一个出走少女的日记》(Runaway: Diary of A Street Kid,1989),记录自己的流浪生涯。此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成为加拿大最畅销小说,被翻译成十四种文字,还在1994年被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搬上荧屏,刘绮芬也于1990年被评为加拿大最具潜力女作家。1993年,刘绮芬出版短篇小说集《新女郎》(Fresh Girls,1993),通过边缘的自我书写,来揭露性关系中女性受压迫的地位,1995年,她出版了长篇小说《另类女人》(Other Women,1995),描述一位年轻女画家费奥娜被中年有妇之夫雷蒙抛弃的感受。作品中通篇都是主人公回忆和幻想,弥漫着她爱而不能的苦闷和无所归依的挫败。在199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选择我》(Choose Me ,1998)中则表达了对父亲形象的厌倦和对欲望男性的向往。此外作者还出版诗集《你并非你所说的那样》(You Are Not Who You Claim,1990)、《俄狄浦斯之梦》(Oedipal Dreams,1992)、《在奴隶房间》(In the House of Slaves,1994)和《最高音》(Treble,2005)等,表达边缘女性的压抑与反抗。其中《俄狄浦斯之梦》获1992年“总督文学奖”提名(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你并非你所说的那样》1992 年获“密尔顿・阿柯恩人民诗歌奖”(The Milton Acorn People's Poetry Award)。

二、刘恺悌(Catherine Liu)

刘恺悌于1964年出生于台北,四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1985年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纽约城市大学法国文学研究博士学位,目前她在密尼苏达大学的法语和意大利语系任助教。《东方女孩想浪漫》(Oriental Girls Desire Romance,1997)是作者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成。作品叙述无名的叙述者“我”,一位匿名的二十多岁的华裔女孩“我”刚从常青藤学院 (Ivy League school)毕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如儿时不公平的对待,与情人和朋友的冷漠关系以及对中国的文化冲突,而使她不快乐的因素却并没有得到解决。作品中的意识流书写使主人公的苦闷和惆怅更显得真实而又感伤。

三、张岚(Lan Samantha Chang)

张岚于1965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阿普尔顿,父母在二战期间为逃避战火来到美国。张岚中学毕业后,进耶鲁大学攻读东亚研究专业,并获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后又进入爱荷华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美术硕士学位。毕业后她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沃伦・威尔逊学院(Warren Wilson College)、哈佛大学教授创作。张岚从小酷爱文学,28岁开始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犁铧》(Ploughshares)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其作品还被收入1994和1996年度《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里。2005年,张岚被任命为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主任,从而成为这个享誉美国的作家工作室成立七十年以来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亚裔女作家。

作者到目前为止出版了两本小说。小说集《饥饿》(Hunger:A Novella and Stories,1998)由中篇小说《饥饿》和五个短篇小说组成,包括《饥饿》,《以水为名》,《难忘》,《鬼节夜》,《伞》,和《琵琶的故事》。作品讲述华裔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冲突,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和回归。作品中大量象征意象的运用,使作品弥漫着乡愁的忧伤和矛盾的升华。此书一出版就好评如潮,作品获得一系列的殊荣,如“加利福尼亚图书银奖”(California Book Award Silver Medalist),“洛杉矶时报图书奖”(Los Angeles Times Book Awards)以及“湾区图书评论家小说奖”(Bay Area Book Award)。

作者张岚于2004年推出长篇小说《遗产》(Inheritance)。小说以女儿“红”的叙述视角,展现了母亲如男、姨妈易男与父亲李昂的情感纠葛。故事中红的母亲如男为了牵制远在重庆的丈夫,把妹妹易男送到其身边照顾。结果易男与李昂发生了肌肤之亲,还有了身孕,这让如男无法容忍。后来在解放前夕,如男带女儿红和华赴台湾,李昂则选择留在大陆与易男在一起。之后红与华先后在美国求学工作,母亲也来到美国。红因长年思念父亲和姨妈,回大陆探亲,此时已年迈的父亲和姨妈因如男无法原谅而感到愧疚,后来李昂亲自到美国请求她原谅自己和妹妹,可还是被如男拒绝,易男和如男先后含恨去世,只留下红在人群中对往事的回忆。作品娓娓道来,给人遥远的美感,缓解了作品中人物的紧张关系,更给人深思的空间。作者广博的胸怀以及深邃的思考使得她超越华裔的经历,触及流散者背后的人性真情。

四、伍美琴(Mei Ng)

伍美琴出生于1967年,排行老三,在美国纽约皇后村(Queen’s Village)长大。她于1988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女性研究专业,后在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读研究生,学小说写作,目前为纽约同性恋反暴力研究协会(the New York City Gay and Lesbian Anti-Violence Project)顾问。长篇小说《吃中餐》(Eating Chinese Food Naked,1998)写成于作者读研究生期间,讲述发生在纽约皇后村一个华裔家庭故事。小说中鲁比・李(Ruby Lee)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回家住宿,积极面对家庭冲突和努力调解协商。他鼓励母亲反对父亲的专制,也为其他成员谋取父亲的理解,与此同时,她还对歧视华裔的西方他者进行了控诉。在故事的最后,父亲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鲁比则搬出了家庭。小说通过对不同成员的视角聚焦,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复调对话,体现了对华裔家庭矛盾充满了同情的态度以及协商的努力,与此同时,华裔家庭还发出集体的声音,对在社会中所受的歧视进行揭露和控诉。

五、邱静瑜(Christina Chiu)

邱静瑜出生在美国纽约,1991年获贝茨学院东亚研究专业学士学位,后获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目前住在纽约。短篇小说集《闯祸精及其他圣人》(Troublemakers and Other Saints,2001)是作者的硕士毕业成果,《全书由十一个短篇小说构成,包括“一无是处”、“医生”、“女族长”、“妈妈”、“闯祸精”、“绅士”、“星星”、“商人”、“漂亮”、“拙劣模仿者”和“小偷”。作品记录着违反文化规则的行为,如暴力、自杀、犯罪、同性恋、厌食和种族歧视等,主人公在看似玩世不恭和绝望的后面,寄托着对人生新的希望。作品中主人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也反映出华裔在从反抗走向反思。选编的小说中“闯祸精”曾获得“花花公子”小说比赛三等奖,“女族长”获“埃尔多拉多作家协会”写作比赛二等奖(El Dorado Writers' Guild Writing Contest),“绅士”获“英格兰世界范围作家大赛奖”(England's World Wide Writers Contest)。

六、黄锦莲(Kim Wong Keltner)

黄锦莲是第三代旧金山华人(她的母亲7岁来美) ,毕业于柏克莱加州大学英文和艺术专业,目前与丈夫和小女儿住在旧金山的桑瑟特(Sunset)区。作者到目前为止,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点心》(The Dim Sum of All Things,2004)和《佛的孩子》(Buddha Baby,2005)。

《点心》是黄锦莲的处女作,2000年开始撰写,原始动机是纪念她过世的外婆。作品讲述第三代旧金山华人林赛极端美国化。从加州大学毕业的林赛,大材小用,在一素食卫护者(Vegan Warrior)杂志做服务员,对上司的歧视很无奈。与此同时,她对西方男士对中国女孩的追捧也很是反感,认为他们是“亚洲事物的猎奇者”,把东方女性看作不加尊重的欲望他者。不过办公室同事迈克(Michael)对她的爱情表白使她的困惑逐渐冰释,消除了对白人男性的偏见,也乐意让迈克走进自己的生活。两人的爱情也增添了她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她跟外婆一起回中国,走上了追溯族群踪迹的寻根道路,后来接受了自己的华裔身份。作品中的语言混杂,夸张幽默,在轻松浪漫的情节中,在时尚流行的语言中,在方言的夹杂中,华裔走出中国性的身份困惑。

在《点心》一举成名后,黄锦莲于次年推出续集《佛的孩子》作品主人公林赛辞去编辑部的工作,另找了两份具有文化追问意义的兼职,一份是在母校圣・摩兹(St. Maude's)教堂小学任教,另一份是在博物馆里做收款员。林赛对儿时受老师歧视的回忆,到回到母校后对老师的误解,再到华裔老师从自卑到认同的身份,体现了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华裔不断的成长经历。同时主人公对老师的阴影也在他们对华裔弱者的营救行为中得到冰释。中国性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从误解化为认同,多元的文化走向了欢乐的大联欢。

七、拉丽莎・赖(Larissa Lai)

拉丽莎・赖于1967年出生于加州的拉荷亚(La Jolla, CA),在纽芬兰省(Newfoundland)长大。父亲蒂龙・赖(Tyrone Lai)是大学教授,母亲崔苑婷(Yuen-Ting Tsui)是自由作家。拉丽莎・赖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国际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A.)获社会学学士学位,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获创新写作硕士学位,目前在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攻读博士。作者多年住在卡尔加里,渥太华(Ottawa)和温哥华(Vancouver),是激进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作家,编辑。目前为止,作家出版了两部小说《千年狐》与《咸鱼女孩》。其中《千年狐》出版于1995年,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狐狸精附体在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和当代加拿大华裔女孩阿尔蒂米斯・黄身上的故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狐狸的孤单生活”,“熟悉的样子”,“一定程度的识别”,“当狐狸满千岁”。作品对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狐狸和历史人物鱼玄机的移植式重写,让中国历史文化走进了当代文化的视野。作品获1995年加拿大一流小说奖之章节/图书奖(Chapters/Books in Canada First Novel Award),1995年获艾斯特莱雅基金会新秀作家奖(Astraea Foundation Emerging Writers Award),1996年英属哥伦比亚文化服务部赞助奖(British Columbia Cultural Services Branch Grant),1996年加拿大文化遗产奖(Cultures and Heritage Canada Award)等。

在拉丽莎・赖的新作《咸鱼女孩》(Salt Fish Girl,2002)中,我们又看到了重写神话和童话的一贯风格。故事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第一条线讲述中国文化中的造人女神女娲寄身为人,与心爱的咸鱼女孩闯荡世界的过程。后一条线讲述2044年北美西部海岸城市锡兰提(Serendipity)里,63岁的华裔母亲因吃了父亲带回来的榴莲,生下女孩米兰达(Miranda)。米兰达因身上的榴莲味道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在克隆人夏薇(Evie)的劝导下,她们杀害了夏薇的父亲克隆医生弗劳尔,跳进古老的大海。作品中神话与现代共存的跨时空幻想制造出独特的效果。小说获得一系列的奖项,如 2003年卡里加尔“迈克尔图书奖”(City of Calgary W.O. Mitchell Book Prize)候选名单,2003年加拿大“桑伯恩科幻文学奖”(Sunburst Award for Canadian Literature of the Fantastic)提名,2002年因其小说构思的优秀获“阿尔克温协会”荣誉提名(Alcuin Society Award),2002年获“詹姆斯・提普垂奖”(James Tiptree Jr. Award )。作者也在2003年被 TVO’s Imprint 媒体评选为“四十岁以下新锐作家”。

八、何舜廉(Sarah Shun-Lien Bynum)

何舜廉出生在美国,她的母亲是重庆人,于1948年到美国。何舜廉毕业于布郎大学(Brown University)和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目前住在洛杉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玛德琳在沉睡》(Madeleine is Sleeping,2004)历经十年心血而成,据作者透露,其灵感来自作者学习计算机网页中的超文本手法,与此同时,作者深受布朗大学后现代小说家罗伯特・库弗尔(Robert Coover 1932)的影响。小说以模糊难辨的古代巴黎乡村为背景,叙述巴黎女孩玛德琳在梦幻中跟随吉普赛杂技团去流浪的故事,作品中没有一丝华裔的影子,也没有中国文化的任何明示,情节在现实和梦境中穿梭,呈现出时空交错的后现代迷宫叙述模式。

女作家篇10

关键词:生态写作;写作风格

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差异

萨拉・奥恩・朱厄特所生活的时期的美国文学主要以男权主义为主,美国文学由于受到男权意识的统治而未能为美国女性提供关于他们自己可被接受的形象。但是朱厄特对这种男权主义表示极度的厌恶与否定。在这样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对朱厄特的写作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作品大部分是赞美女性,同时男性总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在朱厄特的作品中, 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是贯穿于其中的主题,她强调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消除等级和特权,进而建立平等、公正、和谐的关系模式。在其著名短篇《白鹭》中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明显地带有男权制世界观的特征,那个年轻的鸟类学家为了制作标本从城市来到乡间猎捕鸟类,他闯入了九岁女孩西尔维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女性天地,体现了象征着男权的一系列价值观。远离工业城市,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小女孩与祖母、母牛及自然中的生物生活得其乐融融。朱厄特笔下的女性,大自然给予了她们满足感,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表现出了理性的一面,是介于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女性表达。正是由于这一系列象征男权的价值观,使得自然与女性同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成为缺乏灵性的、被动的东西,遭到严重的贬抑并受到无情的控制。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诗歌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影响,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哲学思考。法国大革命使华兹华斯心中充满了对残酷战争的厌恶,他因复杂的现实社会对人们心灵的腐蚀而感到沮丧,这使他在政治上逐渐趋于保守而隐居山野长达50多年。在这期间,他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得到了心灵安慰,并且精神焕发,从而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包含了他对自然、人类、社会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思考,表现了他崇尚自然的思想。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华兹华斯敏感地意识到,工业文明在带给人们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心灵的危机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自然是那么和谐,这使他的心灵得到安抚和洗涤,使他心旷神怡,忘记世俗的烦恼,因此,华兹华斯希望通过诗歌的魅力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二、生态写作的对比分析

(一)童年生活中生态意识形成的相似性。萨拉.奥恩.朱厄特和威廉.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其童年生化有直接的影响,这两位作家都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并从小养成了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性。朱厄特出生于新英格兰一个风景秀美的小镇,朱厄特不仅把自己当作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更是浪漫地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特征和品质,敬畏它们。

华兹华斯童年时在英国西北部的美丽湖区浩克赫得村受教育。那里有美丽淳朴的自然风光。华兹华斯经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感受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山林、碧绿的草地,倾听鸟儿歌唱、泉水叮咚。 这种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生态意识的种子。生态意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并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是美好而充满诗意的。

(二)工业革命对其生态意识的影响。两位作家的生态写作中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在宁静的自然中得到的欢乐和启示。希望以此唤醒人类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通过读他们的作品,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与清丽清新的乡野之中。

华兹华斯的诗歌里认为人们本来应该热爱自然,然而,人们渐渐远离自然,追名逐利,变得感情冷漠。华兹华斯的生态意识道出了他对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厌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工业文明拉远了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这使人们的心灵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善良,沾染了唯利是图的市侩气息。在华兹华斯的眼中,大自然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物质财富和栖息之所,而且更是人们心灵的导师和安抚者,能使人们远离世俗的喧嚣与污浊。

在朱厄特的作品中通过借助刻画动物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程中所遭受的伤害,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作严厉的谴责和批判,以此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朱厄特在这里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善待动植物、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三、结语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萨拉.奥恩.朱厄特和威廉.华兹华斯都倡导人类应该亲近自然,把大自然视为人类精神的导师和心灵的抚慰者,珍惜生命,追求生态文明,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找到那份自然的宁静与平和的心境,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