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十篇

时间:2024-02-22 17:58:23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1

一、旅游发展新趋势

1.全域旅游。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李金早局长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发展规划,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对于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来说,是指自身各种资源以旅游为核心的全方位整合,以“旅游+”为手段,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2.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指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科技全方位优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体系,以达到出游更便捷,管理更高效的目的。智慧旅游仅仅是“互联网+旅游“,而是对旅游模式的重新思考。2014年是中国的智慧旅游年,政府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促进自身的管理、服务升级,自此,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智慧旅游景区成为旅游企业首要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3.主题旅游。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主题旅游往往是主办单位根据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充分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为了满足其某一方面特定的需要而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旅游模式。主题旅游是传统旅游模式的升级,由于目标人群定位准确,因此受到市场欢迎。2016年国内旅游景区将加深主题化趋势,“亲子游”、“蜜月游”等主题依然受宠,景区差异化竞争将在主题化方面愈加明显。

4.以生活体验为主的自由行模式。自由行是指消费者自己安排、自主出行、自由体验,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休闲放松,而且成为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对于景区的消费不再停留在“景区观看、酒店住宿”这样单一的模式中,而是更多地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二、旅游公司战略制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旅游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在全域旅背景下,单纯的“景区游玩+酒店住宿”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更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精细、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此,旅游公司应以旅游资源为核心,带动地产、酒店、公园等其他资源的联动发展。与其他旅游公司或跨行业公司合作,实现全区域资源的主题化、品牌化,促进所有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消费者综合需求。

1.在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各个旅游公司单独经营发展的模式将会受到冲击,全域旅游是大地理范围、宽行业领域的旅游,单个旅游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打造一整条衣食住行娱的价值链,更无法在横跨几市几省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整合,因而旅游公司之间的联盟就成为了必要,也是应对全域旅游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优势互补,旅游主题、概念、资源等的重塑、组合,打造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似特质的旅游企业会通过参股、入股或是签署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重构,旅游行业的前景将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各个旅游共同体的竞争。

2.智慧旅游不等同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转变,而不是特定技术的运用,可以说“互联网+”是智慧旅游的支撑,对于公司而言,智慧旅游带给公司的更多的是管理与服务概念的升级、换代。智慧旅游要求公司使用各种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简化、精细化管理流程,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在为游客提供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全而精,服务环节少而准,与此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说智慧旅游对公司而言是管理升级的工具,而不是公司发展的目的。积极引进智慧旅游概念的同时,坚定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才是应对新形势的方式。

3.主题旅游是对旅游资源形象的塑造,全域旅游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一整条吸引游客的价值主题,高水平的主题旅游不是简单的资源重新装饰,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带有明显价值和情感趋向的生活体验。例如红色旅游主打革命胜地教育、重温,这为游客提供的是一种重温革命情怀,体会革命人士生活的经历。主题旅游的定位要定在游客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或无法深入体会的情景中,主题旅游更适合于拥有特定资源的企业,因而对于旅游公司而言,首先对自身的资源自行梳理;其次找到自身适合的定位才。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2

关键词:旅游企业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76-02

一、旅游企业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理论的起源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公元前360年我国军事学家孙武撰写的《孙子兵法》与同时期的古希腊军事战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

20世纪初期,亨利・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可以说是最早的战略思维。二战后,美国的企业为了适应技术和组织的快速发展,开始应用长期计划技术,并认识到确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计划、配置资金预算(资源)对企业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的必要性。

2.古典战略管理理论(60年代至80年代初)

企业战略管理在这一阶段相对完善,并出现第一个热潮,产生了很多流派。安德鲁斯是最早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将战略分为:市场机会、企业实力、个人价值观与渴望、社会责任四个构成要素。安索夫提出了“战略四要素”,并在1965年出版《公司战略》一书,这是有关战略的第一本著作。自此以后许多学者开始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研究,形成许多不同学派。

3.竞争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企业战略理论和生产经营实施的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重点转移至企业竞争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涌现出了三大战略思潮:行业机构学派、战略资源学派、核心能力学派。

(二)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战略

旅游服务是经济社会中提高生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增强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企业就必须审视自身的能力,对经营战略的基本要素、使命与思路进行设计。

1.基本要素

旅游企业战略目标定位是指旅游企业通过设定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确定业务领域、以在目标顾客的头脑中占据的特定位置。旅游企业在确定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时,必须以顾客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战略路径选择即如何正确地做事情,也就是旅游企业如何真正达到目标的问题。它涉及旅游企业战略全过程,既要考虑战略设计方式,又要考虑优化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的方式。

战略资源具有不完全模仿性。随着国际旅游集团的大力扩张与渗透,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此,培养、引进与配置具有预见性、洞察力与系统性思考人才是打造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结合其产品特性、管理特点与行业特征。旅游跨国企业战略是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目标,选择实现目标与获得竞争优势的路径,包含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等三个层次。

2.基本使命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超越发展。既体现了传统业务的突破和企业转型的升级,又体现了对手和自我的超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对手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需要不断地构建竞争优势。想要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创新。旅游企业创新是其产生持续优势的动力源。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旅游企业必须采取开拓性的增长战略。旅游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旅行社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管理

旅游企业全球化战略是跨国经营的旅行社企业针对各国、各地、各种环境、各种市场形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管理网络。它协调了旅行社企业的整体运营、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和投资等活动,从而实现旅游企业效益最大化。

旅游企业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活动主要通过与业务伙伴的合作展开。旅行社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是从世界各地的旅游业经营环境出发,并以跨国经营的舞台为背景,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整体利益。

二、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定位

(一)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目标

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目标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一种长期目标,着眼于未来。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战略目标的制定还应考虑到企业的实现能力,具有系统化操作理念。

战略目标是旅游跨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企业使命的要求,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具体和明确的阐述。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目标必须达到目的性、先进性、现实性、系统性、精确性等要求,并可通过标杆超越、盈亏平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加以确定。

(二)旅游跨国企业的战略思路

战略思路是关于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包括方针、路径和措施。战略方针是旅游企业在战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依照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的要求,确定的关于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指导。旅游跨国企业战略路径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基本战略措施就是为支持旅游企业的基本路径而规划的各项战略活动,主要集中在组织、文化、制度、信息、人才、资本等方面。

战略思路是关于旅游跨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战略构想,它是旅游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战略定位理论探讨由于什么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间经营业绩的差异,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式、内部条件式、内外匹配式与互动整合式等四种观点。要科学进行战略定位,必须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包括SWOT分析、业务组合矩阵、战略聚类模型与博弈论等。

三、旅游跨国企业经营模式

(一)旅游跨国企业连锁经营

世界各国的连锁经营采取的是共同的经营方针和统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它的优势在于连锁经营使得小规模的单体企业联合成大集团,产生规模经济,使运营成本下降。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优势。实施连锁经营的企业集团,特别是一些大集团,享有较好的声誉,给顾客带来一种安全感。

从经营方式来看,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通常会针对其自身资源与市场需求,实施不同的业务扩张方式。连锁企业在业务发展初期,大多是依靠自有资金,采取直接经营。直营连锁公司,管理系统庞大,权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官僚化,也会提高管理成本。特许经营是连锁化经营的一种高级形式。特许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往往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一方面通过特许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效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引导受许方的经营行为。

(二)旅游跨国企业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也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是两个或以上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为客户提供多种基本经济用途产品或服务,在不同市场进行开拓的经营战略。跨国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发展,出发点是避免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使自己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和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常跨国企业集体采取多元化的动因是受某些行业高收益、高需求、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利导,为谋求更大发展而进入多个领域从事经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单一产业经营的风险,努力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本质上讲,跨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由市场供求矛盾与竞争程度引起的。

(三)旅游跨国企业品牌建设

旅游跨国企业品牌是旅游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蕴含有自身个性、企业文化、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旅游市场的细分,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能使的旅游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

品牌传播要求旅游跨国企业找到自己满足消费者的优势所在,用恰当的方式持续不断地与消费者交流,促进消费者的理解、认可、信任和体验,使消费者产生再次购买的意愿,不断维护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好感。品牌传播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包括广告传播、促销传播和公关传播。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牌传播方法,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四、加入WTO后的中国旅游

我国旅行社企业对加入WTO后的形势已有所准备,旅行社企业中的精英已经开始和“海外兵团”一起筹建新的运作载体。从全球化角度看,旅游企业业务属低利润。对于这样一个低利润行业,应充分认识到经营中国公民旅游是我们的特长,应当属于业务重点,要重点发展。而对于传统的入境旅游业务可以采取合资的方式,与外商共同发展。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将加快,中国人走向世界已经不再是梦想,尤其是出境游,已经成为旅行社企业的三大业务(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之一,这一业务,越往后越发展,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可谓后劲十足。

加入WTO后,对我国旅游景点类、旅游综合类服务企业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现改制和新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后,跟会促使我国旅游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迎接挑战,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高晓霞.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陈炫桦,王乐.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2009,(7).

[3]王慧敏.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上海经济,2001,(11).

[4]熊俊.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高舜礼,中国入世后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问题[EB/OL].中国网,[2002-11-19].

[6]杜江.中国旅游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国际化:理论、现实与模式选择[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7]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杜江.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3

(一)   旅游方式小型化

随着个性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散客游家庭自助游,委托代办式旅游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团队旅游会随之减少。国际旅游中散客旅游占到了70%,团队只占到了30%,这几年来已形成潮流。就我国目前旅行社经营状况来看,外联人数没有减少,但团队客人越来越多,游客以散客形式去旅游,因此,旅游方式的小型化是一个长远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二)   旅游时间常年化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淡旺季比较明显。从国际旅游来说,淡旺季的区别已在逐步减缓,但国内旅游基本上还处在大起大伏,高峰低谷的状态,这与我国现行的节假日制度有关。大体上有春节,清明,五一,国庆,中秋几个高峰期。高峰期时应接不暇,质量事故频出淡季时门可罗雀。但这种现状不会长久的维持下去,今后应该会有新的政策出台,推动常年化旅游。例如,目前有个别单位已实施的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等,如逐步大力推行,就可使我们旅游时间常年化逐步发展。  

(三)   集团化竞争的态势      

这种态势在1999年就表现的非常充分,各个省都在努力组建现阶段集团。这种区域性旅游集团的成立使集团化竞争更加突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至少反应了事物发展由初级阶段向前迈进的方向。所以集团化竞争态势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态势。但目前的状况不是一个长远趋势,因为这种区域性的旅游集团的发展不适合旅行社的发展方向。

(四)    市场的开放程度会逐步增加    

目前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一个主要原因是从1998年开始的政企脱钩。各级旅游局与其直属企业脱钩,使两者之间已不存在直属关系。现在谁能带来客源就欢迎谁,所以让市场争客源会成为各级旅游局一个普遍的态度。再加上目前各级旅游局也参与经营各地旅游资源,这就促使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形成统一的可行性随之增加。这才符合旅行社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特点和规律。旅行社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是跨区域的,因此,希望有一个全程质量监督体系以保证接待质量。(选自《旅行社经营管理》魏凯赵静著)

(五)    旅游服务社会化  

目前已有一些旅行社开始尝试门市的社区化,有的不是很成功,有的比较成功。但是真要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最大限度的为旅游者提供方便,达到门市社区化。            

(六)     品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网络   

这种品牌的多元化经营网络也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主导性趋势,这种主导性趋势的产生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最符合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品牌一体化经营网络不是单一的,他是以旅行社的经营网络为基础,同时发展其他方面的网络经营,但说道底还是品牌的问题。从企业综合角度来分析,将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模式,在竞争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合适的模式就会被淘汰活改造,有些好的模式就会发展壮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完全是资金因素,而是市场因素,即不仅仅取决于资金的规模量,更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适应性。(选自《旅行社经营管理》魏凯赵静著)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和复杂性,旅行社的生存发展可谓是机遇与限制齐力并行,需要客观审视。

三、 旅行社战略管理

旅行社为了自身能更好更稳定规范的发展,在做好日常的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具备未雨绸缪,预知态势的战略管理能力。所谓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谋求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重大问题做出长期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时,对企业制定实施及评价与控制活动所进行的一个全面的复杂的管理过程。(选自《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马桂顺著)                

旅行社经营者在实施战略管理时,要针对自身发展情况,审时适度,负有创新。

(一)    差异性战略管理

差异性管理战略指旅行社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旅游者能感受并接受这种差异。

差异性战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而在不减少销量的前提下制定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差异性是针对旅游者而言的,因此旅行社如果想成功实施差异性战略,就必须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以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什么,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尽量满足相应兴奋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及购买习惯。旅游者差异性的喜好程度越高,那么他们同旅行社的联系就越紧,旅行社所获得的优势也就强。

成功的差异性可以使旅行社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收取较高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和获得旅游者对其品牌的忠诚。无论何时,如果旅行社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价格超过了为获得差异性而话费的成本,那么差异性就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盈利能力。旅游者对旅行社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赋予了加值期望,但还去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如一家旅行社的差异性方式容易被对手所模仿活复制,那么其差异性战略就不会成功了。 

(二)     紧缩型战略管理

紧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企业实行紧缩型战略只是短期性的,其主要目的是避开环境的威胁并迅速地实行自身资源的最优配置,向其他行业转移,可以说紧缩型战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公司战略。(选自《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马桂顺著)

旅行社作为一种旅游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吸取采用这种经营战略。例如针对当前严峻的旅游市场环境,部分旅行社就可以采取该战略中的放弃战略。旅行社可以将自己的一个或几个部门转让出卖活停止经营。放弃战略目的是要找到肯出高于固定资产实价的买主,所以管理人员应该说服买主,认识到购买后所获得的技术或资源能使对方利润增加,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使旅行社的利益的得到维持。

(三)     联盟战略管理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网络式的联合体。一般来说,这些企业为了获得一个或更多的战略目标,没有组成相互独立存在的组织,而是采取了两个或更多的组织相互合作的方式。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4

关键词:会展旅游 产业链 战略联盟 品牌

现阶段,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全球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业通过从事会展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而会展业则把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作为开展会议展览活动时的辅助要素,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我国的会展业主要由一些非市场化的发起单位和部门全部或部分垄断,目前虽还称不上一独立的产业,但面临着国外会展业的强势竞争。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会展旅游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会展旅游的产业链整合,从而有效提高我国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

我国会展旅游竞争力现状

迈克尔•波特运用钻石理论对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策略和结构及同业竞争、机会变数与政府等因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六个要素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并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产业或企业的竞争力分析,在此结合会展旅游的一些特征,把钻石理论的六个要素综合在会展旅游竞争基础、竞争对手、竞争空间、竞争规则四个方面进行我国会展旅游的竞争力分析。

(一)竞争基础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专项会展设施、旅游资源等是会展旅游获得竞争优势的条件。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从发展会展业方面来看,拥有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并通过会展业带动都市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会展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入,不少城市都积极发展会展业,桂林、南宁等城市的会展旅游业初具雏形,但同国际知名的会展城市相比,并没有真正显现出竞争优势。

(二)竞争对手

会展业具有较强消费能力和经济带动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有在与旅游业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会展旅游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客户消费高、停留时间较长、团队规模大、盈利性高、行业互动强,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热衷于发展会展旅游,希望通过会展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举办地的形象。这种强烈的市场需求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同类会展活动中想方设法打造品牌,并努力寻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最优结合方式。而参展商和观众面对众多类似会展活动进行选择,也将不断激励国家和地区维持品牌以获得竞争优势。我国的会展业一直由经贸部门管理和经营,旅游部门是最近几年才介入会展业。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导发展会展业中将会展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在一起。我国会展业与国外相比在规模上存在很大差距,但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若以每年20%-30%的递增速度计算,我国会展业规模赶上西方会展大国不过仅需要10年左右时间,但产业的发展不是仅仅建立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的,认识产业素质上的差距是发展的关键。我国会展旅游产业素质与发达会展旅游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竞争的关键是要提高会展业的产业素质。

(三)竞争空间

目前专业的会议组织者(PCO)凭借着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优势比凭借场地和设备等优势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在会展旅游活动中具有更多的优势,并获得更多的利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已经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关键部分,新的因子条件如熟练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科研基础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国际成功的会展旅游中形成了专业的会议组织者和目的地管理公司的分工体系,但目前我国会展旅游分工体系不明确,普遍缺乏对会展旅游中最重要角色的会议组织者的正确认识。

(四)竞争规则

会展旅游作为会展业和旅游业衍生的结合物,需要会展部门、旅游部门及其支持行业部门紧密合作来共同完成。会展旅游涉及的两大主要产业旅游业和会展业都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市场行为进行规范。由于法律的不健全,我国举办会展过程中,政府干预及人为因素影响过多,使很多旅游企业不愿意进入会展旅游业。

会展旅游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是指围绕一个关键的最终产品,从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涉及的各个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动态关系。产业链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它是建立在最终产品基础上相关企业集合的一种新型空间组织形式,是特定产业群集聚区内相关的独立企业之间结成的一种长期战略联盟关系,是通过获得整体竞争优势而区别于个别行业或企业的单一市场竞争行为。完备的产业链能够产生很大的吸附作用,能够通过不断吸引新企业的加入为产业链中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利润。

(一)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涵义

会展旅游产业链是指在集中了会展业、旅游业以及其相关行业的一定区域内,会展业和为会展活动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业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将关联度高、支持性强的企业纳入会展旅游活动中来,彼此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相互依托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会展旅游产业链围绕会展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形成,旅游业企业是以会展业为依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以获得各自最大利益。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追求专业化的优化发展,各个产业之间都具有关联性,每个节点的行为都会影响链条上其它企业的决策。在发展会展旅游时必须综合考虑产业链的整体性。

(二)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构成

在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首先形成了促进会展旅游发展的相关产业,如会展、旅游、信息、媒体等的产业群聚现象,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于举办地。一旦产业群聚形成,群聚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互动关系。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拥有竞争力的会展业或旅游业被尊为产业链中的旗舰产业,它凭借自身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将相关产业聚集在其周围,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它会带动上游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样有助下游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它本身也可加入下游产业的竞争。产业群聚里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另一个产业的竞争力是正常趋势,可以说旗舰产业的发展强弱直接决定着所在地区会展旅游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和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市场表现。

会展旅游产业链中的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相互延伸,一方面会展企业通过直接购买或投资、合作等方式来获得会展活动所需的服务产品,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直接进入参与等方式来争取更多的客源。提供展台布置、同声翻译、公关礼仪、媒体广告、信息数据、保险等支持部门则直接或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关服务。会展旅游产业链既服务于旅游者,又服务于会展参加者和观众,作为服务对象的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进一步提升我国会展旅游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会展业正在形成自己的产业服务体系,提出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我国会展旅游的竞争力,这将有利于我国的会展业从主要由政府参与和主导过渡到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行为,促使旅游企业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会展旅游中。会展旅游产业链将会展业、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整合到产业链下,使各企业调整自己的产业链结构,更好地融入会展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体系中。企业间协同效应的产生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整体业绩优于单独企业业绩的总和,最终体现出多赢的商业优势。在此可通过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建立和会展品牌、旅游品牌的整合与相互促进两方面对会展旅游产业链进行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会展旅游的竞争力。

(一)构建会展旅游产业链中战略联盟

为满足会展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会展旅游呈现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专业的会议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旅游企业及支持部门共同为提高会展旅游者的满意度服务。提供会展旅游服务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表现为一条产业链同另一条产业链竞争的趋势。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长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取得长期效益,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与不同组织和企业进行合作。企业需要抓住最核心的业务而把非核心的业务转给上下游企业,通过相关企业联合,使链上企业达到同步协调运行,实现技术、信息、组织的集成,建立产业链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参与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企业在密切合作的过程中保持着各自企业的独立性与平等性,既能有效地避免单个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又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市场内部化问题。加盟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会展业、旅游业集中优势向外拓展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和价值。

会展旅游战略联盟中战略伙伴的选择、战略关系的定位、战略合作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成功。合作伙伴的选择通常由战略联盟中的旗舰企业选择实力和专业化水平相当,并愿意履行承诺的相关企业。理想的合作伙伴强调为战略联盟的兴旺而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这就要求彼此战略和策略目标一致,以保证产业链中企业紧密联系和产业链的相对稳定。

总的来看,产业链中的战略联盟的企业是优势互补而不是竞争相同资源的企业,可以通过协议建立开放的合作关系。但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有其自身的利益,并且组建战略联盟的最根本目的也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合作过程中难免存在利益的分配问题、其它矛盾甚至冲突,这就要求联盟企业相互间以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强调长期的战略协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战略合作方式的选择就是企业以适当的形式与其它行业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有效利用联盟成员的优势和资源,以提升合作各方的整体竞争力。会展旅游旗舰企业可以专注于业务中的具有核心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把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次要环节外包给合作企业,逐渐形成完善的会展旅游产业链。也可以通过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结成营销战略联盟,共同营造会展地的整体形象,既可以扩大会展旅游活动的影响力又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参与,从而推动会展旅游的整体发展。

(二)会展旅游产业链中的品牌塑造

会展旅游产业链中品牌的塑造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经营者与管理者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认识到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才是我国会展旅游快速发展的唯一途径。品牌的塑造涉及到会展品牌和旅游品牌的整合和相互促进。会展品牌作为联系旅游企业的纽带,在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服务质量、整合市场资源、强化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品牌则起到了辅助和支撑作用。对于会展旅游产业链来说,培育知名品牌是打造会展品牌、借助旅游品牌、形成会展旅游品牌,以一个整体对外宣传将潜在的旅游者转化为现实旅游者。

1.打造会展品牌。品牌是营销者用于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特定的含义,用以区别不同销售者所售的产品或服务。会展品牌是一种会展主题和活动区别于其它会展主题和活动的标志。一个成功的会展品牌有适当的品牌名称,并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赋予品牌独特的内涵,是会展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根据参加者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借助会展本身的设施和服务、行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特色的吸引力、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支持、城市形象的宣传等市场手段逐步建立起来的。

成功的会展品牌表现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化、国际化、现代化几个方面。会展既是某一个行业水平的反映,又是某个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反映。一方面体现在会展活动与当地产业结合,突出当地产业特色;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优势产业的反映,使行业优势转化成会展优势和会展品牌,其会展的数量、质量、层次将会得到提高。会展规模化可以降低会展成本、吸引更多参展商和观众,也能更广泛地吸引旅游业的参与,有利于提高会展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会展优质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知名企业的参与程度,必须吸引知名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借助他们的品牌来打造会展品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作为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手段的会展应该是国际化的,表现为会展定位国际化、会展内容国际化、会展手段国际化等方面。会展现代化一方面表现在会展设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表现在会展主题的时代性,会展展示的应该是划时代的科技进步,代表了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和研究的成果,各个行业都可以从会展中找到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品牌代表了规模、信誉和企业形象,许多展览会需要历经多年的培育,才能最终形成品牌。因此,不仅要通过提高展会实力来塑造品牌,更要采取严厉措施保护展会的知识产权,防止品牌侵权行为对会展品牌造成的不利影响。

2.借助旅游品牌。在培育会展品牌的同时,必须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借助会展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打造市场认可的会展品牌。旅游业的加入将提升和丰富会展品牌的内涵,强化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带动性和辐射力,提高会展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扩大会展的规模和影响。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5

关键词: 旅游标准化; 战略目标;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83-01

2011年7月,丽江旅游局按照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以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大环境来规划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在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丽江列为了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5个试点城市之一,玉龙雪山列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单位)之一,这既是对丽江旅游诚信商业模式发展的契机,也是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全市累计投入各项资金2.8亿元,营造了“人人关心标准化,人人参与标准化”的氛围,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旅游诚信主要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旅游诚信的建立有利于建立旅游标准化与技术设计、市场为主、竞争塑造、企业管理、系统维护为主的商业模式相结合,形成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欧美国家的旅游标准化相一致,推动以丽江为首批旅游标准化为试点城市旅游诚信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基于战略规划研究为基础,对丽江旅游标准化背景下,丽江旅游诚信商业模式创新实施问题进行研究。

一、丽江旅游企业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商业模式

丽江旅游标准化从服务要素上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二是规范各旅游服务涉及机构的质量;三是统一旅游信息服务;四是为上述各类标准提供统一的描述语言。以上四方面的标准再加上诚信标准形成分别以住宿、导游、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供应商等为规范对象,丽江旅游企业在丽江旅游标准化的服务标准上纷纷推出旅游企业相关的诚信服务旅游体系,为建立丽江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目标确立

丽江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网络订购系统等)明确战略目标,即不断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旅游产品或服务。采用差别化战略、低成本策略等基于旅游服务基础上实施阶段的旅游商业模式,建立旅游酒店、旅行社、网络订购等旅游企业旅游服务人员服务诚信标准,与薪酬紧密结合的旅游诚信监督机制,丽江高端酒店旅游诚信监督机制正快速发展。酒店产品订购、旅行社产品订购及网络订购系统正在完善阶段,其战略目标的制定需要建立在诚信与质量标准基础上和高端需求基础上,建立价值链体系和价值链重构体系。

(二)客户确定

丽江旅游企业面对客户范围广,主要是企业、个体、、旅游服务机构等。散客市场数量较多,这给旅游销售渠道的创新极大的空间。因此,丽江旅游可以定位在自助度假旅、探险旅游等方面,主要面对散客;其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预订重新组合产品资源.找到合适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渠道

丽江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个性化旅游相结合,旅游企业提供自定行程、自助价格为主,以适应人们个性化的要求安排形成和旅游项目。这是未来五年丽江旅游在标准化背景下可以采取的旅游诚信商业模式战略及产品技术创新的实施阶段。企业与企业沟通、联合,起步较晚,需要整个旅游行业的企业组成网络,单个企业自己无法实现。旅游界急需一种省时、省钱的方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针对淡旺季采用行业联合的方式针对不同旅游产品进行资源重组,面对个性化游客展开营销。带来新的销售渠道,这样的销售渠道离不开诚信服务和标准化服务的结合。

(四)收入来源

标准化的企业间的联合可以带来整个丽江旅游标准化的全面发展。酒店预订、票务预订系统等都是丽江旅游诚信服务的标志。以客户为中心,不仅要保证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全、可靠、专业的服务。而且利用先进的技术提供标准化的24小时旅游服务。确保各类广告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整个行业的旅游企业提供诚信服务。个性化经营,比如:对旅游项目色旅游产品的真实介绍,在对待服务质量时,提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诚信服务,都是个性化经营过程中,提高增值服务的手段。在产品策略方面建立丽江旅游企业旅游诚信与标准化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旅游企业合作经营、优势互补。在发展策略上应注重与多方合作,通过合作壮大自己的力量,与众多旅游单位结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等。在业务经营上,合作双方建立诚信条约,按照合约标准提供诚信服务与旅游产品。扩大自己旅游企业的影响力。建立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相结合激励机制。为丽江旅游诚信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竞争机制方面更有活力。激励用户的消费行为。给旅游企业一定发展空间。

二、丽江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商业模式发展初探

各旅游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旅游企业现状,制定企业联合经营战略、建立企业联合经营监控体系,把提高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制高点。进行差异化定位。丽江酒店的地域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酒店服务素质,塑造品牌、建立一定忠诚度都是是丽江酒店发展的契机。旅游诚信体系的建立需要根据不同企业文化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划分。提升顾客对旅游企业品牌的认知。凭借旅游企业诚信度的建立才能掌控丽江旅游整个供应链和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商业模式是一种战略发展模式,构筑丽江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的商业模式,是商业模式实施阶段的战略的变革。新技术主要指网络订购服务,市场机会动力主要指在旅游标准化服务下,旅游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丽江旅游企业诚信服务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酒店、旅行社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的诚信服务和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在不同旅游企业企业文化和游客满意度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为丽江旅游传统商业模式向旅游标准化与旅游诚信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转型。

三、结论

丽江旅游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创新、系统变革、价值链优化商业模式创新都需建立在丽江旅游标准化与丽江旅游诚信体系之上,从本源做起,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化体系挂钩,吸引更多的欧美及日本等一直处于丽江主要客源国的客源前来丽江进行各种符合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的国际旅游产品及符合世界标准的旅游服务。改变旅游资源配置方式打破原有商业模式,建立符合具有丽江地域文化特点的酒店品牌文化和具有诚信系统的酒店经营模式。让丽江标准化经营与诚信化体系结合,形成一个打破原有传统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永胜,唐波,等.供应链管理下的客户价值提升叩[J].中国国情国力.

[2]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6

关键词:新模式核心竞争力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to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7

中图分类号:U69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58-01

一、旅游企业总体经营战略

1、扩张战略

扩张战略是旅游企业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充分发掘和运用企业内部的资源,投资新的事业领域,或通过竞争推动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兼并,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一种战略。这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更高水平、更大规模发动进攻的战略态势。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扩张来达到旅游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目的。

2、维持战略

维持战略亦称稳定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采取维持现状的一种战略。企业既不准备进入新的领域,也不准备扩大经营规模。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现有条件下的经济效益。

3、紧缩战略

紧缩战略是企业经营严重滑坡,或经营状况不佳,在当前一定时期内缩小经营规模、压缩经营事业、取消某些产品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一般适用于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宏观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消费者购买力弱。企业经营的产品已从成熟期迈进衰退期,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1、旅游企业目标市场战略

由于潜在消费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购买需求差异大,旅游企业不可能满足旅游者的整体需求,企业必须确认市场中最具吸引力、且最能有效提供服务的市场划分,满足一部分人的某种需求。现代企业管理中,把这种企业选定的销售活动的对象称为“目标市场”。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把有效的选择目标市场,作为企业制定战略的首要内容。一般情况下,目标市场战略的实施分为三个部分:市场细分化;选择评估市场;旅游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

2、旅游企业营销的组合战略

首先,产品策略。旅游企业产品策略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应该向市场提供什么产品,并应如何通过产品去更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要。其次,定价策略。定价策略是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定价方案的总称。再次,促销策略。旅游促销是旅游企业将有关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和说服的方式,传递给旅游产品的潜在购买者,促使其了解、信赖并购买自己的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3、旅游企业形象战略

旅游企业形象,是指旅游企业及其行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评价、感受和地位,是旅游企业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旅游企业形象往往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和可传递性的特点。旅游企业形象战略,是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旅游企业财务战略

1、旅游企业财务的方向

企业财务与其他管理职能比较,地位和作用都比较特殊,要发挥四大作用:保证作用。企业财务要为企业的各项事业的各个项目,提供资金保证。监控作用。企业财务通过预算管理,特别是资本预算管理,实行对企业各项活动运作的监控,为各个项目正常开展和取得预期效果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增值作用。企业财务可以离开企业原有的经营活动,直接调度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取得财务利润。企业财务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期权运作和各国货币的汇率运作,就有可能大大分散和减轻企业的各种风险,而且有效的期权运作和汇率运作,还可以直接创造财务利润。

2、旅游企业财务的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应以提高经济效益,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确保企业投资者(所有者)权益的保值、增值,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其基本目标。企业财务的中心环节,也就是企业财务的目标,是保持企业价值和创造新的企业价值,即保证国家、企业、个人利益不受损害,实现企业投资者权益的保值增值。企业财务的目标,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旅游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

首先,筹资。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量,针对现有的筹资渠道,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案,即在筹资数额、期限、利率、风险等方面统筹考虑,选择最佳方案。企业选择筹资方案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反应灵敏、调节有效、渠道多样、流动性强的资本市场;其次,投资。投资就是将资金物化为资产的一种活动,它是为了获取资金增值或避免风险而运用资金的一种活动,它包括决定企业基本结构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维持经营活动所必须的流动资产的投资以及金融投资;再次,利润分配。旅游企业利润分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很多。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意见,还要顾及外界环境和要求。

作者单位:广州扬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马勇等著.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卫,王晶晶.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8

Abstract: Tourism estate is a new mixture model of tourism and real estate. It has booming up with high profits and risk. At present, tourism estate development is lack of mature experience, the concept and regulations is not perfect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mod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 and determines the core competence from the point of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to explore the tourism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关键词: 旅游地产;核心竞争力;优势;策略

Key words: tourism estate;the core essence of the competitive;competitive advantage;strategy

0 引言

旅游地产是一种新型产业,广义上包括所有以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置业,在国内也被称为旅游景观房地产。它以房地产项目为载体,依托周边的自然、人文和旅游资源,借助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开发营销模式,全部或部分实现度假休闲旅游功能。旅游地产始于法国地中海,其沿岸大量的海滨别墅吸引众多游客,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休闲度假中心。20世纪60年代,法国阿尔卑斯山的别墅度假村首次提出分时销售,标志着旅游物业市场的形成。70年代中期,美国泡沫经济破灭后,为处理大量的房产积压,盘活闲置资产,美国引入时权酒店的概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旅游房地产业萌芽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传统房地产资金开始向旅游房地产投入。特别是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凭借海景风光将其中一部分空置房改造为旅游物业,成为今天海南房地产的主力。

而今天,分时度假村、休闲别墅等已遍布世界各地。在亚洲,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旅游房地产方兴未艾。在国内,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海南、广东、深圳、四川等地开发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已达上百个。旅游地产的出现是市场必然的选择,也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结构。

1 我国旅游地产发展

1.1 旅游地产的发展前景 如今,我国的旅游房地产概念已浮出了水面,市场运营刚形成,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房地产产业周期波动规律,住宅产业经过空前的繁荣后必将有所减缓。旅游地产的发展为房地产企业打开新的发展门户,其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旅游地产的发展是行业发展需求的交叉 ①旅游前景广阔,度假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旅游、度假的需求也在增加。人们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享受轻松、愉悦的休闲生活,需求多样化旅游形式。但由于我国的节假日制度,外出旅游时间相对集中,住宿方面往往供不应求。②房地产开发遭遇瓶颈,急需转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住宅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旅游地产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产业,相对于单纯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土地成本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1.1.2 各项保障奠定旅游地产发展基础 ①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城市之间公路网系统逐渐形成,为较短时间内的旅游度假创造了条件。②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的政策,不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保证,也为房地产业营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1.2 现阶段旅游地产发展限制 旅游地产的价值与旅客流量、客源地的交通、周边风景价值正相关。一个成功的旅游地产项目,会成为这个城市的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在发展旅游地产的一些限制。

1.2.1 对旅游地产的概念模糊不清 对于旅游地产的定义,国内还没有公认的模式。为追求高回报、高收益,很多地产开发商不计成本,假借发展旅游之名,盲目跟风开发。

1.2.2 政策法规有待建立和完善 目前,相对于旅游和房地产行业有相关政策的推进,但对于旅游地产开发这一特殊的形式,缺乏专门的政策、法规的引导与规范。

1.2.3 旅游地产开发相应的销售推广模式缺乏 对于旅游地产常采用的分时度假模式需要有国际国内的交换网络作为推广销售支撑。我国在组建国内交换网络时,存在利益和风险分担的问题。

2 房地产企业竞争模型构建

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瞬变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旅游地产的出现,既是商机,也是风险。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旅游地产项目能吸引和拥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顾客,更多的机会,这些都是竞争优势的价值。根据房地产企业动态环境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模型,为房地产企业进行旅游地产开发提供策略依据,详见图1。

能力、资源是所有企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任何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时都需具备开发、经营、管理等能力,并投入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但并非所有的能力、资源都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每个企业之间同类资源、同种能力的异质性,形成不同核心能力和战略资源,维持企业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内在表现,竞争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延续和发展。战略资源、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必备基础,企业通过知识的运行进行积累,将特殊技能和相关资源配置组合,形成企业独具的,从一般能力中提高得到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团队人员不断学习、思考、创新,形成学习型组织,实现人与企业的融合。只有将这些资源、能力进行配置、整合,外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外部动态环境必然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当前的竞争优势并不意味着企业会一直拥有这种竞争优势,只有在动态能力下有效应对环境,把握机会,通过资源和能力整合、持续创新来达到目标,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3 旅游地产开发发展策略研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房地产企业通过投资旅游地产项目寻求另外的发展道路,需要明确核心能力和战略资源,建立学习型团队,确定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环境动态变化。

3.1 企业战略资源准备

3.1.1 企业外部提供资源 土地和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最核心、最关键的主要环节,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开发的源头,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养分,不论是住宅地产还是旅游地产都是缺一不可的。与传统房地产投资相比,旅游地产开发规模大,建设的单位类型包括一般住宅和商业地产,每阶段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后期经营管理阶段,大量的服务设施、大规模营销宣传手段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3.1.2 企业内部提供资源

①专业型与综合型人才储备及培养模式:旅游地产涉及旅游、房地产、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掌握房地产运作及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还需要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技能。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快速储备、培养专业新型人才,为项目开发提供动力。

②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房地产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体现其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主要是品牌优势和附加值,因此优秀的地产品牌文化已成为房地产项目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3.2 旅游地产开发核心能力确定 旅游地产的开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要获得成功,就要具备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需具备如表1所示核心能力。

对于旅游地产的开发,由于其特殊性,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具备一般企业所需的能力之上,还需匹配旅游地产开发的要素:定位、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人气的聚集度、环境、配套)、专业人才、设计理念、品质、物业管理等。因此,房地产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主要有战略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表2)

3.3 旅游地产发展策略研究 不同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在不同阶段进行旅游地产开发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旅游地产开发要素和房地产企业开发旅游地产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房地产企业旅游地产开发策略模式,见图2。

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策略模式:

①基于战略的竞争优势:卓越的战略管理决策能力。旅游房地产项目首先要确定主题定位和前期策划,需要做出预期的设计和规划,强调战略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最终价值目标,这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的成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也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②基于产品的竞争优势:行业领导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是一个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关系整体实力的象征。旅游地产是一个新兴的分支,更重要的是项目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这需要借助品牌的价值和影响,是一个长久地持续地过程。好的品牌带来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服务,更是一种理念、思想、文化的传递。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企业形象与品牌创建上还不成熟,多数仅注重品牌建设,忽视品牌维护;重视品牌营销,忽视售货服务等。

③基于企业内部组织的竞争优势: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除了内外环境的影响之外,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是人力。好的项目是通过专业的人员运作的。好的企业需要有优秀的员工,强大的执行力是将战略与决策付诸现实的保证。同时公司还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背景为各项工作的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④基于服务的竞争优势:以物业为增值服务。旅游地产更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专业的物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创新型产品、配套服务方面要满足市场需求,将旅游项目、休闲度假项目、人居项目和配套项目等模式进行组合,尽量实现不同项目组合的最佳整体效益。

3.4 研究结果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项目的竞争。战略、产品、组织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只是企业进行旅游地产开发竞争的决策方向,为实现项目和企业的整体最佳效益,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规模和发展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的竞争策略,如图3。

房地产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且规模较小,其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因此项目的成败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战略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企业受到各项资源的限制,特别是组织人员,还需要扩充;最后应关注的是项目层次上的品牌对产品的影响及推广及后续服务。

房地产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有一定发展后,企业有充足的内外部资源及组织人员可进行创新,要想旅游地产项目可持续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建设后期的经营管理上,借助品牌的价值和影响,扩大项目的影响。但技术上不成熟,还要把握整体发展战略方面及后期的效益。

房地产企业处于成熟阶段,经验丰富,但规模存在限制时,要进行旅游地产的开发,迫切需要优秀员工不断地学习、创新,将战略与决策付诸现实,为旅游地产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在重要战略决策上把握方向,才能将企业、项目品牌进一步推广。

房地产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企业规模较大,既有经验,又有充足人力资源时,战略决策、项目开发及组织已经不能成为竞争优势,旅游地产的开发应更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的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 结论

旅游房地产是新兴的房地产形式,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应理性地看待其高利润,应明确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和人员配置的优势,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确定适合企业的发展策略,避免盲目地、无节制地破坏自然资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国内旅游房地产发展欠缺的是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从外部资源、战略、组织、品牌、服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竞争策略,将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旅游地产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斌斌,周元,莫玲娇.我国旅游地产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9):37-38.

[2]盖国凤.我国旅游地产发展影响因素及竞争力提升战略[J].社会科学家,2014(08):13-18.

[3]刘志芳.文化旅游地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84-86.

[4]刘妮,舒英格.旅游地产发展的战略分析――以贵阳市为例[J].贵州科学,2014(01):91-96.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9

福建省旅游业的相对位置———基于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认识

福建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质就是优化福建旅游产业结构,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因此,需要对福建产业发展状况做分析,与福建省所确立的三大主导产业进行比较,认识目前福建旅游业发展所处的相对位置,找到症结并加以改进。通过福建省旅游产业和省政府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加值占福建省GDP比重、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3个指标对比,明确福建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当前旅游业通常以旅游总收入来衡量其经济成就,加上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因而没有旅游业增加值统计数据,笔者以各年度福建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率乘以当年的旅游总收入来推算福建省的旅游业增加值。当然,旅游业中食宿行等占据旅游消费很大比重,按照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等增加值率计算旅游业的实际增加值可能会比用第三产业增加值率计算的结果会小一些。2011福建省旅游业的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在四大产业中都占第3位,年增长率占第2位。“十一五”期间福建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与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表2),福建省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76%,占第4位;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是第1位,年均增长率为37.01%;石油化工产业是第2位,年均增长率为35.57%;第3位是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8.92%。从长期角度考察,旅游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其他三大主导产业处于劣势。这与杨欢等分析的结论是相符的。即福建旅游业反映的是我国旅游业现状的平均水平,但福建省旅游资源禀赋较丰富,在新的经济增长形势下,如果找准旅游业发展方向,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对旅游业进行优化开发,将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福建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分析———基于福建省旅游业的经济贡献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也就是主导产业。它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能够满足较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或创造出较大的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值。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增强。“十一五”时期,福建旅游业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围绕“海峡旅游”主题,加大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旅游产业创新升级,取得了显著成就,已具备了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本条件。

(一)福建省旅游业产业规模扩大,旅游经济实力增强

经过“十一五”发展,福建旅游业规模扩大,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国内游客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等3项指标同时破千亿大关;入境旅游接待快速增长,尤其是台湾同胞的接待增长迅速,近5年来台湾同胞人数基本保持在2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对福建经济贡献也比较稳定,旅游总收入基本占福建GDP的10%左右(表4),为把福建省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旅游产业基础获得提升,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在基础设施方面,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的开通,强力拉动了福州、厦门、宁德、莆田、泉州等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福厦漳高速公路扩建,福州绕城高速一期、机场高速二期等高速公路通车,武邵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形成了省内便捷的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宁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宁德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我省世界遗产数居全国前列。截止2010年底,全省A级景区达87家,16个部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森林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4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设施的完成极大改善了福建旅游的基础条件。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表现在供给方面,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向休闲、度假、生态等多元化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精品化转变,如福州温泉品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等产品的出现,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品质。需求方面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国内市场由长三角、珠三角向东北、中原地区及内陆扩展,国际市场尤其是外国人市场也由近距离的韩日向远距离的欧美扩张。由福建旅游业自身发展来看,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和不断完善的基础及配套设施,为福建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福建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产业升级

对福建省旅游业的相对地位及自身发展的分析表明,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具备基础和条件的,关键在于其发展路径,即具有明确的支柱产业地位、具体的发展目标、采用空间集聚与企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有重点项目与投资额、有招商引资项目的目录与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若干意见》已经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并设定具体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产业融合、壮大市场主体、打造旅游精品、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服务品质、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虽然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瓶颈问题,如旅游企业小、散、弱,旅游整体经济效益不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明显;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大;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等。要使旅游产业成为福建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通过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才能使福建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实现旅游发展目标。#p#分页标题#e#

(一)福建旅游产业改革创新———构建旅游综合体

经过发展,福建旅游经济实力得到加强,景区建设取得成效,交通条件有所改善,行业管理获得提升,但旅游产品的供给和品质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还不高,发展合力尚未形成,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尚待增强。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企业的小、散、弱,缺少真正叫得响的大型旅游品牌集团。为此,应抓住历史机遇,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创新。而旅游综合体作为未来旅游开发的主流创新模式,是综合改革创新的核心抓手。福建应该抓紧构建旅游综合体,推动福建旅游从观光向休闲,从景区向目的地转变,使福建旅游开发从单一产品向综合体迈进,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具体可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和精品建设战略,抓住生态旅游精品、滨海旅游精品、文化旅游精品和红色旅游精品等4大精品建设,使福建旅游业依托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南翼、西北翼、西南翼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的旅游发展区域,实现空间集聚与企业集群。

(二)福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要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应该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产品供求平衡,着力点应在于通过旅游产业政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市场升级实现旅游效益提高。

旅游产业政策升级。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完成了各自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图在各地资源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福建省已经在财政、金融、税费及人才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支持政策。(1)财政方面,从2012年起,福建省及各级政府将增加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方面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行业管理、人才培训等,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及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贷款贴息。(2)金融方面,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旅游业发展。通过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质押、股权和商标质押、海域使用权抵押、旅游饭店经营性物业抵押、旅游装备服务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贷款抵质押模式,实施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3)税费优惠方面,为支持旅游业发展,福建省政府在《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相关税费优惠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旅游企业采取土地出让分期缴付金、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减免;旅游企业宣传促销费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和技术改造费,依法纳入经营成本,进行税前扣除;宾馆饭店用水、用电、用气按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价格执行;旅行社出具的发票可作为报销凭证;旅行社按营业收入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作为计征基数计算缴纳各种收费;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措施,相关费用可作为企业成本列支。(4)人才政策方面,为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成立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让专家为旅游项目开发提供智力支持。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加强旅游基础研究和创意产品研发,要引进一批国内外旅游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通过省级各类人才专项资金向旅游人才培训倾斜,培养旅游紧缺型高级人才、各类实用人才。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全员培训计划,选派旅游业务骨干和项目业主到境内外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扶持重点院校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通过政策调整升级,为实现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服务。

旅游市场升级。旅游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客源市场的竞争。“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6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从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看,福建游客入境格局总体上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外国市场三分天下的状况。发展入境旅游市场时利用闽籍华人华侨遍布世界的优势,发挥国际友城作用,进一步拓展市场范围,优化市场结构,实现入境客源稳定增长。具体来说巩固包括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在内的基础市场,大力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等重点市场,积极培育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兴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从福建国内旅游市场看,“十一五”期间接待国内游客4.45亿人次,但国内游客,外省游客只有1.12亿人次,平均比重为25.25%,说明福建省国内游客市场主要是省内市场。而福建外省游客市场也是周边区域性市场(粤、浙和赣三省合计共占外省游客比重37.23%,中长线市场客源少。福建外省游客均是过夜游客,在闽消费是福建省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为此要重点开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市场,拓展环渤海地区、中部城市群等中远距离旅游市场,延长游客在闽停留时间,扩大在闽旅游消费。通过旅游市场升级,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篇10

论文关键词:旅游危机;突发事件;营销战略

旅游危机包括旅游业受波及引起的危机和旅游业内部的危机两大类。旅游业受波及引起的危机,是指发生在其他行业里的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旅游行业、使旅游业客源骤减、目的地形象受损的危机,如战争、金融风波、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危机等;旅游业内部的危机,是指发生在旅游业运营的范围内、直接对游客或旅游从业人员发生威胁、影响旅游活动的危机,如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饭店火灾、旅游娱乐设施发生意外等。从时间序列角度,可以将危机管理分3个阶段:危机发生前准备,危机发生中应对,危机发生后恢复。在不同的阶段,危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相应旅游者的旅游危机认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旅游危机管理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应对危机。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从旅游企业层面,将旅游危机营销战略的实施以时间为轴,按危机发生演变的时间序列进行分阶段管理。

一、危机发生前旅游企业的危机营销战略实施

1.建立企业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为危机营销战略的实施做准备

自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省出现首例具有极强传染性的“非典”病例以来,到2003年4月21日20时止我国已有确诊病例2158例,同时“非典”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4月21日,中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2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总计4060例病例。一些国家和组织早已发出了警报,不少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警告。但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此缺乏足够的警惕,也没有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其危害程度被严重低估,一些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缺乏危机意识和机制,仍像往常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投入,以至于在“非典”大规模爆发时,损失惨重,仿佛危机是一夜之间爆发的,把损失归罪为行业的脆弱和“非典”的影响。危机期间不对“非典”进行跟踪研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在北京“双解除”的消息传来后,很多旅行社茫然不知,反应迟缓,不能立即投入经营,抢占市场。

为此需要加强旅游危机的管理,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科学的预警机制。同时,与政府和国内外权威旅游企业和组织建立战略联盟,及时交流旅游危机的相关信息和管理经验,提高资源和信息的利用水平与决策的可靠性、时效性,及时开展危机营销活动。

2.建立企业危机营销的战略资源库

首先,成立企业危机营销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危机营销管理制度,并明确部门负责人。同时,设立旅游危机营销专项基金。发生旅游危机时会降低旅游数量,影响旅游企业的收益,旅游企业在危机发生时期和危机过后都要进行额外的促销、沟通活动来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市场份额,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提前设置旅游危机营销专项基金,并预先规定基金的使用许可,当危机发生时不需再经过漫长的机构决策程序,从而快速灵活地应对紧急情况。

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施营销战略

21世纪是旅游业繁荣发展的时代,也是网络时代,旅游业和网络结合,将在新经营组织、新传播方式、新技术手段等方面给旅游业插上新的翅膀。企业利用目的地营销系统,与大型旅游网站合作,并建立自己的网站,旅游网络公告、网上旅游、旅游网络交易中心、旅游网络预算和结算等等。同时旅游企业要与政府合作,利用大型旅游网站旅游企业的相关业务信息和营销宣传,进行宣传及服务质量的调查。以便更好的为顾客改进服务质量。

4.分剐对营销部门员工、旅游者进行培训和教育

企业员工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为了加强营销部门员工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危机预见能力,提高营销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相关旅游企业应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营销部门员工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和危机营销模拟训练,确保企业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危机营销管理人员。同时旅游企业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手册和企业网站,广泛宣传介绍各种形式危机的应对措施,如安全事故中的紧急自救、酒店火灾时的逃生技能和其他诸如海啸等灾害的常识,使旅游者能正确辨认灾害爆发的征兆,提前预防。加强旅游者的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危机管理顺利实施,还可以为企业树立处处从旅游者利益出发,关心旅游者安全的良好形象。

二、危机发生中旅游企业危机营销战略的实施

1.配合政府。对抗危机

旅游企业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如果因为旅游企业的原因而造成的旅游危机,如重大航空事故、重大旅游事故等,企业应立即派出关键负责人,与政府管理人员一起,追查危机根源,迅速消除危机。对于因非旅游企业因素造成的旅游危机,如因自然灾害、传染病、恐怖袭击等,旅游企业应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配合政府消除危机。迅速采取措施对受害者进行救助,对已经与旅行社签订合同但尚未入境的游客,劝其取消行程或调整游期。

2.主动配合媒体的工作

营销危机爆发后,企业应在已建立的媒体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借助媒体的力量引导营销危机局势的发展,协调各方的关系,尽快解决营销危机。首先,企业应尊重媒体在报道所发生的营销危机时的职责,了解其发稿的最后期限并在认真分析营销危机形势的基础上,及时、有礼地与媒体沟通,积极配合;其次,为媒体提供所有从其他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并及时予以更新;再次,主动为媒体准备新闻材料草稿,并以易于理解的形式传递给媒体,方便媒体将事实真相传达给公众。应尽量避免与媒体在有关问题或看法上相对立,同时还应注意实现所有的承诺和保证。设立新闻办公室,作为召开新闻会和媒体索取最新材料的场所。最后,根据营销危机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发言人作为企业代表。并且不论何人代表企业与媒体沟通,都应接受一定的培训,掌握与媒体有效互动的技巧。

3.与公众(企业员工、旅游者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旅游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在原有沟通基础上,尽快让员工从企业管理层直接获得有关旅游危机的各种信息。尽量确保所有员工基本上同时得知所有的重要信息和最新信息,以显现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和认同感。并且与现有和潜在旅游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旅游危机营销中企业可以采取的方式如下:对顾客进行电话访谈、利用同卷、e—mail、企业网站或免费热线对顾客进行调查等,积极主动地就各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与顾客交流,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还应在营销危机管理过程中,及时主动地通告顾客企业遭遇的营销危机,向因营销危机而遭受损失的顾客表达歉意、承担责任,并将顾客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传达给他们。在与顾客交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顾客业务量的大小、受营销危机影响的可能性、被新闻媒体采访的可能性、与企业建立营销危机联系的可能性以及对企业提出批评的可能性等,对顾客进行细分和选择。针对不同顾客的信息需求,有选择地反复传递有关核心信息,同时要保证传递的所有信息的一致性与真实性。

4.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设计新的营销组合

一是产品和服务。旅游企业应根据旅游危机的危害程度和国家对旅游危机管理的相关规定,确定本企业可继续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取消危险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重视服务质量,使服务成为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并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同时,深入分析旅游危机对旅游消费需求和企业宏观、微观环境的影响,积极准备开发新的安全旅游产品和服务,为危机消除后,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做准备;二是价格。在防止恶性价格战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价格,以刺激旅游消费;三是促销。促销的目的是在人们购买产品时,为其创造一种独特的,绝无仅有的额外刺激,这些刺激将能立刻带动销售的增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危机活跃阶段,促销的目的并不是要人们关注产品,而是为了解决其销售困难。这时促销手段的使用应该与价格——策略工具同时进行,做一些有利于树立旅游企业形象的广告宣传,虽然此时的广告宣传难以使旅游企业的业务增长,但更容易引起公众(旅游者)的注意,也更容易树立企业形象。

三、危机发生后旅游企业危机营销战略的实施

1.树立危机意识,拓宽融资渠道

要加强资金流的控制,增加储备,以加强对各种风险尤其是特殊经营风险的防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尽可能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工作,吸引外部资金的投入,从而更有利于旅游企业的发展。

2.建立旅游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

一是产品的多元化。目前相当多的旅游企业产品相互雷同,相互间恶性竞争,利润空间很小,抗风险能力极低,要打破这种局面,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以旅行社为例,在开发自己的产品的同时,可以向其上下游拓展自己的业务,与酒店及景区等旅游产业链的相关产业相结合,获取产业链上更大的利润;二是股权的多元化。企业之间投资参股,以求一种更加紧密的利益结合,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市场的多元化。不少旅游企业十分看重出入境旅游市场,而轻视国内旅游市场,一旦出入境旅游通道受阻,这些企业便遭受巨大打击。因此,要打破这种格局,走市场多元化的道路。

3.加大企业宣传和促销力度

促销方面,危机后阶段促销的目的是要恢复到组织原先的销售额。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的旅游促销将极大的有利于旅游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建议实施促销方法差异化战略,如可以在报纸与杂志中使用赠券广告,并在报纸与杂志中展开竞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通过降价可以迅速获得成功,但建议不能主动地使用这一工具,因为它可能为组织带来长期的损失。

赞助与产品导人方面,危机过后,对受影响的目的地来说,通过接受大型活动地赞助以及利用某些手段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此时,赞助者可以运用他们的说服力与可信度来表明他们将继续支持该产品。这些手段表达了一种信任,有利于人们降低认知风险。

4.加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更新,以全新的面貌吸引旅游者

对于遭受旅游危机还未恢复的旅游景区和景点,要进行重建或修复的开发,在开发中,除满足功能需要外,还需要融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为一体,变传统的单向解读式为双向式。尽快更新传统产品,对传统线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开发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自身特色的内容,不断开发新景点、新活动,借此加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更新,以全新的面貌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