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学十篇

时间:2023-04-06 08:15:22

物理电学

物理电学篇1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物理电学篇2

1.1大学物理教学的特点

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考试,但是并不能真正的掌握大学物理知识,由于大学物理的考试中,相应的试题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学生要想通过考试,只需要做一些历年的考试试题就可以,然后对重点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很轻松的通过考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比较差。

1.2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因素

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最大的因素就是教学方式,现在高校中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说从有科举制度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整个教育体系和学生自身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到了21世纪,在教育领域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而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要想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教育工作,因此近年来,我国逐年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大学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很多高校都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最新的实验室,像物理这样自身就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要想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一个电子教学体系,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2、大学物理教学电子体系教学策略分析

2.1大学物理教学电子体系的概念

电子体系教学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针对性的提出了电子教学体系,并在我国的一些高校进行了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表明,电子体系对大学物理教学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要想形成电子体系教学,应该是从多方面来建设的,首先就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放弃传统的黑板教学,通过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电子设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新颖的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或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大学物理中的理论内容更好的解释出来,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过图像和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

2.2大学物理教学电子体系的策略

要想建立一个电子体系教学,首先应该从教案的设计上开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案的设计都是采用书面的形式,在电子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传统的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老师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教案,但是受到使用习惯上的影响,老师在设计好了电子教案后,对于教案的使用并不是很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尽量多的使用电子设备,除了必要的多媒体设备之外,在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电子设备,把实验室中的设备拿到课堂上,进行实例式的教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理解的程度,最后就是在实验环节中,也应该实行电子体系的教学。

3、结语

物理电学篇3

1.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物理的趣味性,发展学生思维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置身于徘徊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知识”后,利用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的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串联的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和L2,且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亮,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是否存在?若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3.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应用题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3.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

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讨论“220V,40W”和“220V,100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W的灯泡比40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V,40W”和“220V,100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1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3.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

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800,通过R1的电流为0.2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对应的关系式或数值标出来,未知量用“x”标明,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成功的愿望,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答不出来而处于尴尬的境地,继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要进行一些暗示,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好玩,但是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物理电学篇4

[关键词]中学教育 高考物理 电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10-01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而电学实验又是实验内容中最复杂的部分。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相关原理,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并能够熟练使用常见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等。由于电学实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较为综合,各类实验器材组合类型较多,导致很多学生面临这类问题时不能很好进行问题解决。

1.高考分析

电学实验在我省历年高考实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年年考、卷卷考,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但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在此留下遗憾。电学实验对于大多数考生感觉难度大,平时备考时做题较吃力,但电学实验以其较强的适用性和独有的魅力,赢得了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就我省而言,高考实验第二题基本考电学实验,而且分值一般都较大。可见电学在高考实验中的重要地位,值得考生重视。根据我对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分析,对电学实验总结如下:

(1)仪器的使用。主要考查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使用和读数,多用电笔的使用和读数。

(2)测量电阻。几乎年年考,且题型较开放。其中用伏安法测电阻最多,主要涉及到电表的选取、电路设计、实物图连接、误差分析、以及描绘电性曲线等。

(3)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考查较多,涉及到选电表、电源、滑动变阻器、设计电路、误差分析、曲线分析等。特别是用数学知识结合曲线求得某一物理量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4)改装电表。基本上不单独考查,结合在2、3中考察,涉及计算。

(5)传感器及探究性电路设计。近几年也时有考查,主要出现在一些地方卷上,要学会审题,正确分析工作原理。

综上所述“电学实验”的题型多样化,但考查的思路比较清晰。绝大多数电学实验却是以测量电阻为背景展开命题。

2.应对策略

实验题的设计体现了“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2004年全国卷I第22题考查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半偏法。直接来源于课后学生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但改测电压表内阻,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迁移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备考时要熟练掌握课后学生实验,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灵活运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实验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力二考查比较全面,其中涉及误差分析,利用图像或公式处理数据、有效数字的保留等方向。所以要求考生备考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的习惯,要注重培养实验的迁移能力、多思考实验原理、方法,探究思路,不断提升能力,可遵循以下步骤:明确目的――尝试原理――选择器材――确定步骤――误差分析。

(2)重视课后实验,熟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争取做到一“材”多用。如利用描述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能否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平时多总结一些实验方法及题型,善于归纳总结,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如对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多用电表测量法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伏安法、两阻(定值电阻)-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法-箱(电阻箱)-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法等。

(4)对于同一电路中出现的“双调节”或“双控制”元件,要注意操作步骤。如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步骤在高考中考查过,电路中两个变阻器、两个电键在调节和操作上有先后顺序。

(5)掌握实验技巧:

①对一些特殊电阻的测量,如电流表或电压表内阻的测量。电路设计有其特殊性:一是要注意到其自身量程对电路的影响,是要充分利用其“自报电流或自报电压”的功能。即测电压表内阻时,无需另并电压表,测电流表的内阻时,无需另串电流表。

②当电流表内阻已知时,它可以当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同理当电压表内阻已知时,它可以当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考生一定要注意电表的这些性质。

(6)多进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多种实验器材的使用

物理电学篇5

一、打好电学基础,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在电路基础教学中,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多亲自动手操作。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克服对电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告诉学生只要正确的操作,电是对于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例如在简单电路,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试验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从电路图到实物图的转换以及从实物图到电路图的转化,让学生明白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反复试验,大胆摸索,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

把电学的操作规则教给学生后,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试验,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这样才让他们能学到正确的知识,即使错了,也能明白错在什么地方。所谓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如电流表和电压表为什么非得接线的时候“正进负出”,如果接反了会怎么样?电流表和电压表为什么要用“大量程试触法”选择一个合适的量程?这样让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接线为什么得一上一下,闭合开关前划片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这样通过试验自主的探究,让学生清楚明了的理解了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

三、通过试验探究,弄清公式、规律的来龙去脉

在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规律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熟悉电学仪器的使用并引导他们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另外一方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欧姆定律教学中,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探究,让学生对欧姆定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四、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电学

在电功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电表,对电功进行直观的教学,而电功率的教学中,通过对家用电器的了解,明白电功率的意义。对于焦耳定律的教学,利用生活中电炉子和电饭煲等进行教学。通过对安全用电和家庭电路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事,又准确达到教学效果

五、适当练习,巩固基础

物理电学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器材选择

物理新课,不再盲目将物理知识灌输给我们,而是重视培养我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结合日常学习物理的经验,笔者认为进行物理实验应当遵循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设计电学方案、科学选取电路及器材等原则,从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器材去分析器材选取,认为选取滑动变阻器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其阻值,而且需要分析其额定电流。

一、高中物理实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明确目的

在进行电学实验或做相关题目前,我们应当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或明确考题需要考察的电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电学规律。此外,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进行实验的提前条件,而且也是考题考察的目的所在。

2.设计电学方案

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实验,还是做相关的电学考题,在设计电学方案过程中,我们都应当严格依照以下几点原则:(1)安全性: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要想到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对操作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2)科学性:在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原理必须符合物理的相关理论,我们应当将最大限度减少误差。(4)方便性:方案应当可操作,并且较简单,便于读取实验数,有利于观察和记录数据,进而提高处理数据的准确性。(5)可操作性:在电学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器材的可操作性,如在选取滑动变阻器过程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分析其阻值和额定电流水平。在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下,我们还要思考其中的阻值是否便于调节。

二、电路选取

倘若题设中存在“节约电能”或“尽量将电路设计简单”等字眼,则我们可采用限流式;倘若题设中存在“从零起调”“提高精确性”等字眼,则我们可采用分压式。

三、器材选取

在选取器材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1)按照“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电流表存在最大的电流量”等原则,我们应当正确选取器材的量程,一定确保仪器的指针存在一定的偏转,通常情况发生偏转的幅度超过三分之一。实践证明,这样可有效减少实验的误差大小。(2)在选取仪器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验要求、题目的要求来选取最佳的实验仪器。总的来说,我们设计方案应当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中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变化大,但都来源于物理教材当中,而对其创新,对我们高中生的综合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物理对我们的实践、探究等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机会。为此,探究提高物理实验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玉平.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关系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164-165.

物理电学篇7

第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全面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电动力学”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路,与其他物理学分支也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似性形象思维。第三,教学应突出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小制作等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二、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讲授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

“电动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课程,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加深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更可深刻认识电动力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培养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134教改课改2016年3月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学习潜能。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电动力学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动力学理论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和物理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不是教内容,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这种差异性来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计划制订、内容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上,为教学、学习提供了选择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3.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动力学”课程知识所涉及的相关科学方法,有效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充分保证实验和实践训练质量

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实验课及实践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电动力学”是理论基础课的特点,学生必须坚持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即每节课突出一个主题,讲清论透相关原理知识,每个主题通过师生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师及时了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将传统板书、电子课件、网络和视频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课内讲授与课外讨论和制作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结合、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训练相结合。第三,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训练和各类科技竞赛。培养多样化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完成本课的预期目标。第四,电动力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区别于实物的物质形态,具有抽象的特征。为避免课程教学的数学化,我们将充分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比如说以视频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再次,实验课及实践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探究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电动力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适当安排指导性自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电动力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电动力学原理的研究规律,开拓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1.“双边反馈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由“自学”和“反馈”两部分构成,其着眼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教师由反馈来的信息而进行的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的能力在反复训练中得到锻炼。“自学”和“反馈”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训练过程。

2.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讨论

式教学法建议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性、主体性、发展性原则,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针对教研室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讨论或思考题,以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电动力学问题,学习并巩固电动力学知识,开拓思路,培养科研思维。

3.提倡学导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教师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能力,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鼓励和指导有能力的学生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将学生撰写的课程小论文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中选出有质量的项目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充分利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电动力学”作为一门探究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科学结论,互动思维使学生感觉电动力学发人深思,不难入门。“电动力学”与其他物理学分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经常采用课堂讨论形式,由学生提问,在教师引导下大家讨论,总结得出正确结论。由于分析“电动力学”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所以课堂教学应充分使用多媒体,尽量使用图像和色彩搭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注意“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这对于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可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中,应用到物理、电子等各类竞赛中。

参考文献:

[1]冯云光.物理专业电动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才智,2014,(19).

[2]郑伟,吕嫣.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531-534.

[3]刘佳.《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3,(11):44.

[4]熊万杰,陆建隆.对“电动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3,(6):72-75.

物理电学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大学物理;教学

一、引言

人才培养的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的要求是通过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来实现的,在国内的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应当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应当充分重视基础学科的的教学,在实践中明确各方的定位,为教学搭建良好的实验平台。

二、电气工程专业物理现状

按国家高等教育学科的划分标准,电气信息学科类属工学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的范畴: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上面的五个学科的学科基础相同,是以研究电磁现象及其应用的基础性的学科,将理论和技术工程综合在一起,包含的专业基础理论主要涉及到数字电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模拟电子、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电磁理论、以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物理经典理论。专业理论有电力系统及其电力拖动、电机学、电力电子、工厂企业供电、高电压与绝缘、电力市场输配电等[1]。学生需要掌握的大学物理的知识种类多样,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相对难学,从大学生历年来的物理学业成绩可以清楚的看到。物理学是现代的工程技术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性质的学科,通过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物理学思维方法、物理知识,为从事工科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2]。

三、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

从课程内容出发来说,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预期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教学模式而言,更多的物理教师并没有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物理学科总体开始偏离定位。其实任何学科的科学定位都是这门学科得以建立的核心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物理需要提供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还能够提高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不明朗,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一般的教学中以讲授物理知识为主,而往往忽视了物理知识内蕴含的经典的方法,忽略了物理基础教育对功课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未将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以及提高科学素质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高等院校已经形成“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枯燥的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很少有教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学资源的贫乏、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盲目的教学评价都是当前的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3]。

四、大学物理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根据普物化的思想核心[4],笔者实现经典思想与近代教学融合的具体方法,通过精选大学物理的经典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与其相关的近代内容将其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如,在力学相关的教学中可用广义相对论的观点来简要说明万有引力的来源;在热学相关教学中用量子力学观点解释摩尔热容随温度发生阶梯性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在静电学教学中用能带观点来解释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的不同的导电机理等。第一,建立实验教学平台,如电气类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开设电气工程专业性质的实验、及毕业设计的平台,进一步建立电气控制类专业示范性实验基地,使得专业实验教学的新颖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良好的体现出来。试图使得实验平台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完整过程,并使之高度吻合目前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的背景条件,实现电力生产的控制-监视-检测-保护-调度一体化的过程,打造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水平的重点实验平台。第二,进行大学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移植都是基础物理教学领域最活跃部分,不断开发大量卓越的CAI软件,如:固体物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等,包含有仿真模拟成分的教材配套的光盘中,课程网页(教学网站)上有不同级别的应用实例。将信息技术作为方法以及教学媒体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考虑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质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成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重要推动因子来全面的支持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推广课程教学改革以电路原理为例。电路原理作为高校电气类专业必修技术核心课,其课程内容主体均为讲授线性电阻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动态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从此处引出对应的后续课程(诸如电数字电子技术、力电子技术、高频电路(通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开始熟悉当代电路常用基本物理元件,掌握对应的方法分析基本元件的电路。

五、结束语

工科大学物理涉及到热学、力学、波动与光学、电磁学等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在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提高深化。其重点应该放在讲清物理本质上,理清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相关应用,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物理图像;工科院校及相应的专业,对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因此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学的当务之急,并有助于提高物理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淳民.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J].大学物理,2000,19(03):43-45.

[2]史贵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变革历史及其启示[J].大学物理,2001,20(2):26-30.

[3]任才贵.艾剑锋.大学物理实验分级开放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物理,2007,26(12):36-40.

物理电学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学 教学策略

一、物理电学的概念界定及认识误区

电学也可叫做电磁学,主要是研究“电”的形成与应用。包括电磁场、静电、静磁、电磁测量、电磁效应以及电路等内容。

在进行物理电学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对电学概念有正确的、清晰的、透彻的、完整的认识。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概念的使用条件,使用场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与判断,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问题解决。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将电学模块子内容的概念进行很好的区分,在认识上存在一些易犯的错误:(1)难以区分电流与电压。难以认识到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学生认为U=IR就是电压,难以理解它只不过是形成电流的一个前提条件。常常将电压与电流看作是同一个东西;(2)电流与电能。大部分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偏差,认为电流与电能是没有差别的;(3)电阻。大部分学生对电阻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定义的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中间的内涵。他们会认为电阻主要集中在电路元件的数量,而没有在它本身结构上,很难去定性分析电阻给电路所带来的影响。

二、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策略

1.用实验法突破知识点的抽象性

实验法能让学生具有更加直观的感知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学知识的兴趣性。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在实验中去自主学习。教师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把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引入到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中。比如在教授静电时,可以让学生想想脱毛衣的场景,学习电流知识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来演示电流方向,可以用短路现象来讲解电路故障现象,在传授电阻电路知识时,可以通过演示接入电阻与未接入电阻灯泡亮度变化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并且了解的更透彻。又比如教师在教授“电路图与实物图相互转化”等物理电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时进行,每台桌上放一台实验器材,既让学生在纸上画电路图,又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电路图连接。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首先在纸上画出电路图,在按照自己所画电路图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物的电路连接,让学生看看实际通电的情况。这样就能让学生比较容易的发现哪种电路图是正确的,哪种情况会造成短路,弄清楚串联并联的差别等内容。采用这样的实验方式就可以将复杂难度大的知识点易化,教师教学轻松,学生更有兴趣,教学效果更佳;除了此种实验方法,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行分组对比实验法。比如在教授“电路故障”时,将学生分为两组,对下电路图进行不同操作:

两组学生按示意图连接好电路。组别1拧下L2,观察电压表,组别2拧下L1,观察电压表;还原后,组别1用导线将L2短路,观察电压表;组别2用导线将L1短路,观察电压表。组别1与组别2都加上电流表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教师就通过对比实验方法将常见的故障问题比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并且在适当时候强调重点与难点,对学生进行反复的知识冲击,让他们对电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2.采用“物理知识形象化”的手段教授电学知识

如果采用过分直接的方式对电学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不仅太枯燥乏味让学生没有兴趣,同时也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难点、重点。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来进行电学知识的讲解,比如采用转换法:用灯泡的亮度来反应灯丝的温度高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体现磁性的强弱等。比如采用类比法:把电流类比成水流等,采用一些学生熟识的身边现象来体现电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及可以在理解电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转换他们比较容易懂得场景进行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习题加强对电学知识的巩固

物理习题丰富多样,题库层出不穷。但是不管习题怎么变化,其实质都是不变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题是永远做不完,教师切记要预防学生进入到打题海战的误区。因此教师要对物理电学题目进行分类,并且进行分类讲解,这样学生理解了一题,就可以理解一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各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解电学题是让大部分学生头疼的,尤其是在面对比较复杂有电流表、有电压表等电路题的分析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解电路题的常用规律,比如从以下几方面去简化电路:开关断开时,将电压表在的电路看作是断路;开关闭合时,变阻器、电流表移到电阻最小的时候看作是导线等。这样学生在解比较复杂的电路题时就可以牢记以上几点,层层简化在寻找下手点。

物理电学篇10

关键词:公式、电学

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最难的部分莫过于电学知识的学习了,怎样让学生感觉电学不难?怎样让学生愿意学呢?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做好电学知识的教学。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对电学产生兴趣,拉拢和学生的距离,从而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实现愿意学,自愿学。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教师可以做有趣的生活实验,让学生增强学习电学的兴趣。如脱毛衣时静电现象,学习电流时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流有方向,学习电阻时电路没有接入电阻和接入之后灯泡亮度的变化,学习电路故障时短路现象的演示,100W和40W灯泡串联和并联时灯泡的亮度比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也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电学知识,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连线使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探究变阻器改变音量、灯泡的明暗程度。让不同的小组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大胆展示的平台,激发学习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电学理论知识解释物理实验现象,如解释短路断路现象,用电阻的知识;解释摩擦起电,用得失电子的知识;解释100W和40W灯泡亮度,用电功率的知识。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电学知识学则容易,不学则难。

三、运用各种物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电学知识。如类比的方法:将电流比喻成水流,电流表比作是水表,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将用电器串联比作是它们手牵手,用电器并联比作是它们相互拥抱;将电阻对电流的阻碍比作成水管对水流的阻碍,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转换法:用温度计示数反映发热多少,灯泡亮度反映灯丝温度高低,地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反映磁性强弱。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控,制变量法完成探究影响电阻因素等电学实验。

四、运用有效手段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和规律。对于电流表、电压表主要掌握其连接方式、量程的选择、读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与调节,这些都是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理解掌握串并联电路电阻、电流、电压的特点,欧姆定律就将这三者联系起来,电功率的计算也是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因此,正确理解这三个物理量是学习的关键,明确每一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是学习的重点。可以督促学生默写背诵这些规律和公式,这是我们解题的基本工具,必须让学生熟练的掌握。

五、教师对于具体知识点要强化指导

简单电路学生容易识别,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学生必须明白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的使用方法,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相干扰因素,让电路简单化,画出等效电路图。可以把电压表先隐藏起来,辩清电路后再恢复,电流表看做一条导线,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注意分析清楚电路连接方式后还要把电压表加上去,看它们分别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电学部分有七个重要的物理量――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学生对这七个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公式、计算,特别吃力,而且经常混淆。

(一)、讲清七个物理量的定义,特点。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电热,即电流的热效应。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能清楚这些物理量的定义,知道它们的表示符号,单位,不用死记硬背。

有些公式,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比如公式:I=Q/t和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给学生指出,公式:I=Q/t是电流的定义式,表示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I=U/R是电流、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式,只试用于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纯电阻电路,这样学生就知道这两个公式的区别和用法了。电功定义式――W=UIt=Pt、导出式――W=I2RtW=(U2/R)t、电功率定义式――P=W/t、决定式―P=UI(因为W=UIt=Pt)、导出式――P=U2/R=I2R、电热定义式――Q=I2Rt(焦耳定律)、导出式――Q=W=UIt、Q=(U2/R)t。学生会问:这么多公式,怎么用呀?遇到具体问题有些慌。有一道2010年中考电学题:某校师生自制了一台电烘箱.电烘箱的电阻丝通过5A的电流时,每分钟可产生66×104J的热量.求,

(1)此时电阻丝的电功率;(2)此时电阻丝的电阻;(3)此时电阻丝的工作电压。

告诉学生首先明确已知物理量,然后想用学过的哪个公式去解题,挑选好公式后,这个题就容易解决了。还要强调,公式的运用必须注意适用范围,定义式适用于一切电路,导出式是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的,因此,和欧姆定律一样,适用于电能完全转化成内能的纯电阻电路。可以给学生多出一些关于电动车、洗衣机等电动机的计算题,练练定义式和导出式的区别。提示学生注意单位的运用,比如千瓦、小时、千瓦时相搭配,焦耳、秒、瓦特相搭配,这些单位很容易混的,只有平时多练习,熟了就不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