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十篇

时间:2023-03-28 06: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篇1

英文名称:Modern Physi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610

国内刊号:11-2441/O3

邮发代号:2-8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物理知识篇2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物理备考知识整理参考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物理备考知识整理参考一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归纳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物理备考知识整理参考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物理备考知识整理参考三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物理备考知识整理参考四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物理知识篇3

论文摘要:从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知识管理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现代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训、绩效评价、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现代物流企业是集物流运作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知识资源的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l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_1_。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

3.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物理知识篇4

1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记忆、灵活运用.例如,对于“被测物放在左盘”这一结论,学生往往记不住左右.这要从天平的构造(游码向右移)、游码所指的刻度值与砝码相加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三方面去理解,由这三者共同决定的(详见《中学物理教学》1994年第四期第32页笔者撰写的《理解记忆与天平的灵活使用》一文).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没有懂得“物中之理”,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当然难于记忆和灵活运用.

2作图记忆

(2)物像分居凸透镜两侧(折射光穿过透镜后,在另一侧相交成实像).

(3)物近像远大(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由图4和图5可知:物在焦距外、2倍焦距内时,

①成放大的倒立实像;②像在2焦距外.

(这就是幻灯机、放影机的原理).

由图6可知:物在2倍焦距上时,在凸透镜另一侧2倍焦距上成等大倒立实像.

由图7和图8可知:

①物在2倍焦距外时,成缩小的倒立实像;

②像在焦距外,2倍焦距内.

(这就是照相机的原理).

由作图可知:物在焦距内外,决定了像的虚实;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规律在凸透镜成像上的反映.

物在2倍焦距内外,决定了像放大和缩小,这又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在凸透镜成像上的具体表现.

这样的作图记忆,不但直观易记、形象鲜明,而且从本质上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前因后果及成像规律,其实质也是理解记忆,只是更直观、更形象化.

3假借记忆

对于有些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弱智学生来说难于理解.这可抓住知识中的某些特征进行假借记忆.例如,对上述中的天平问题,可抓住“右盘放砝码”这一特点,假借人类右手灵活、敏捷,拿镊子砝码方便这一事实,换而言之,左盘放被测物.在电学中,要判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假借“力”字向左钩,则用左手判定;要判定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的方向,可以假借“电”字向右钩,则用右手判定.这就很容易区别左右手定则.

4归并记忆

6列表记忆

7概括记忆

将完整的详尽的物理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成简短的几字来记忆.例如:将牛顿第三定律概括成:等大、反向、同时、异体这八字;将牛顿第一定律概括成“物体保持原态”这六字;将阻力臂、动力臂概括成“点线距离”.在这些概括中,只要抓住原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删去定语、状语、补语,句子就简炼了.

8集中记忆

9推导记忆

10实验记忆

物理知识篇5

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刮风时,为了防止晾晒在铁丝上的衣服叠加或掉下来,可以先用塑料绳子结一环套,然后把这一绳环套套在铁丝上,再把衣架挂在环套上,这样衣架就不会轻易滑动。做的目的是,增加绳环套与铁丝之间的受力面积,以加大阻力。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对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烧开水时,为了节省时间和用电量,可以先加一点热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快分子运动,使分子扩散加快。

在炒瘦肉片时,若将肉片直接防入热油锅里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的干硬。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待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肉的鲜嫩。

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这样,在防盗网内的东西就不会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很响的嗒嗒声,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如果在铁片上放一块海绵,那么这个噪音就可以减小了。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声音越清脆、响亮、悦耳的品质就越好。

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镜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久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若是在此时打蜡,也容易造成车身色泽不均匀。一般在傍晚或阴凉处洗车。

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充分利用电饭锅的余热。煮饭时,当锅内沸腾后,将键抬起即切断电源,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待几分钟后再按下键,饭熟后电饭锅会自动断开电源。

家用电器不要处在待机状态,如果家用电器处在待机状态,既耗电又伤机器。看电视时,将音量和亮度尽量调低,这样也可省电,而且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关机后由于遥控接收部分仍带电,且指示灯亮,将消耗部分电能,所以关机后应拔下电源插头。

物理知识篇6

    1.联想法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联想的特点是思路开阔、富有延展性、灵活性,联想能使脑神经细胞兴奋,在大脑皮层留下清晰的印迹,因而,记忆十分牢固。坚持使用这种记忆方法,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如在高中教材:"弹性碰撞"一节里,讲述了"一个运动钢球(m1)对心碰撞另一个静止钢球(m2)"的规律,推导出了两钢球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参照高中教材) 

    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只要记住①、②两式就能解决这一类碰撞问题,而不必要每次解题都要重新推导①、②两式的来龙去脉。学习中学生应用这两式来讨论有关问题时,常常将式中分子项的脚标搞混乱。为澄清这种混乱,可把碰撞现象与公式联系起来看,"由于是m1去碰m2,我们就可把①式中的分子项m1-m2视为m1m2,即把减号-形象地看成为动作指向的箭头,把m1-m2形象地读作运动球m1(去碰)静止球m2(或称:主动球m1(去碰)被动球m2)",作了如此联想后,即使以后遇到题目叙述为"运动的B球去碰静止的A球",也能迅速正确地写出表达式来。对于②式中的分子项,则只要记住它是"主动球动量的2倍(2m1v1)"即可。除此之外,①、②两式的分母均相同,无所谓记忆的困难。 

    2.比较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记忆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对象。

    如:在学习了机械谐振和电谐振的知识后,可将三个周期公式列出来加以比较;

    不同之处是根号内的物理量L/g,m/k,LC,这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谐振系统不同的固有性质。学习中在使用机械谐振的周期公式,特别是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时,经常将fK号内的m与k填写颠倒,为此可作这样的对比联想:把"L/g"跟单摆的形状联系起来:摆线L悬挂在上方(对应把"L"写在分数线上方),摆球mg悬挂在下方(对应把"g"写在分数线下方)";把"m/k"形象地联想为:犹如"质量为m的人坐在倔强系数为 k的弹簧沙发上"。

    这种比较记忆法,在物理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如:比较电阻(和电容)的串、并联特点;比较电场与重力场;比较重量与质量;比较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比较α、β、γ衰变;比较几个守恒定律等等。

    一个学生,仅在中学阶段就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要记忆很多的概念、规律、公式和数据。仅以高中物理课本为例,学生应该掌握和记忆的物理公式,逐页数起来就达二百个左右(含导出的公式和推导的结论式),何况学生还要在各个学科上"齐头并进"!分散的、片断的杂乱的知识总是记得不多,也不能长期保持,如果抓住了它们内在的规律,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记得又快又牢。而这种条理化、系统化的办法,就是给知识的"珠子"穿上线索。这样,原先想要记住的"一大堆"公式,便只剩下若干个主要的公式了,就好像一大捧珠子,用一根线穿起来,一下子就全部提起来了。如:学习了"气态方程"之后,只要记住克拉珀龙方程,就可导出各种条件下的气态方程和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3.规律记忆法 

    使用"规律记忆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把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开动脑筋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极有好处的。

    4.谐音法

    谐音记忆法是一种巧妙的、用途广泛的记忆方法。它可以化"难"为"易"、变"死"为"活",把晦涩分散、枯燥无味的材料,变得诙谐幽默、流畅易记、轻松有趣。恰到好处的谐音记忆,能够激发人的学习兴趣,产生意味深长的记忆效果,并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谐音记忆的核心,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声音编成另一句声音相似的话,来帮助记忆。

    距μ与像距v的字母搞混淆,为此,只要记得:物距的"物"读音与拼音字母的"μ"读音相同,凡提到物距时,就谐音地联想到拼音字母"μ",这样就把μ与v的物理概念区分清楚了。

    再如: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记法。可按读音编成谐音的三个短句来帮助记忆:

    v1=7.9千米/秒(谐音:吃点酒)

    v2=11.2千米/秒(谐音:要一点儿)

    v3=16.7千米/秒(谐音:要留点吃)

    记忆这组谐音时,把三个谐音短句作为一个故事情节来理解,意思是:一个无钱的酒鬼去讨酒吃,向店家喊道:"吃点酒",店家不允,酒鬼乞讨说:"要一点儿(嘛)",店家当时余酒不多,答道:"要留点(来自己)吃"。作了这样的奇特联想后,就很容易记住这三个宇宙速度。

    5.歌诀法

    "歌诀记忆法"的核心,是把一些材料编成顺口溜,赋于它们一定的音韵和节律,使材料合辄押韵,朗朗上口,易记易背。有些内容枯燥、零散的材料,难于记忆,这时就适宜借助歌诀来帮助记忆。比如在学习"原子核物理"知识时,常常需要填写核反应方程和判断核反应生成的元素,这就要求学生一般应能记得元素周期表上的前20号元素(化学方面的要求亦是如此),而这些元素名称是单调、枯燥的,可先把它们按序数排列:

    1氢、2氦、3锂、4铍、5硼、6碳,

    7氮.8氧、9氟、10氖;

    11钠、12镁、13铝、14硅、15磷、16硫,

    17氯、18氢、19钾、20钙。

    然后编成谐音的歌诀形式(按谐音意思分类):

    一青、二黑、三黎(明),(颜色类)

    四琵、五朋、六弹(琴)(娱乐类)

    七蛋、八羊、九幅(画)(物名类)

    拾奶瓶(生活类)

    一男、二妹、三女(勤)(人称类)

    四龟、五羚、六牛(群)(动物类)

    七鹿、八鸭、九甲(虫)(动物类)

    失街(亭)(典故类)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离奇、可笑的谐音联想,给学生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牢固的。

    6.观察法

    进行观察记忆时,必须开动脑筋,分析比较,抓住特征。必须仔细观察、一丝不苟,做到准确无误,而不能"大概是"、"差不多"地马虎从事。学生的观察记忆力一般不强,漫不经心的观察不能帮助他们准确记住应记的对象。这方面经常表现在对一些物理常数的记忆上较为明显。比如记忆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和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耳?秒),学生时常对这两个恒量值发生混淆、模糊,只记得"大约是六点六几……"(不能准确回答)。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万有引力恒量?quot;6.67"的"7"字,犹如"力"字少了一撇,可把"力"与"7"发生联想(或用谐音来联想"力"与"7");普朗克恒量中"6.63"的"3",犹如光子能量符号"ε"(即ε=hv)反过来写。而普朗克恒量值在中学课本里,只在光量子知识中方用到,所以,可把光子能量符号"ε"与"3"发生形象的联想。至于记忆幂指数"10-11"与"10-34",前者为两个"1"组成,后者为两个相邻数字"3"与"4"组成。这样,对它们的记忆就清晰多了。

    7.图示法

    图示的特点是直观、容易引起联想,从中得到暗示和启发。因此,用图示方法来帮助记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记不清三个物理量ΔE、Q、W的"正、负"符号之规定,可画一个方框示意图。

    把方框当作研究系统:凡是从外界吸收能量(Q与w)进入系统时为"正"(方框上箭头从外向内示意"吸收"),凡是从系统内部向外界放出能量(Q与W)时为"负"(方框上箭头从内向外示意"放出");凡是内能增加(方框中箭头向上)时ΔE为"正",内能减少(方框中箭头向下)时ΔE为"负"。

    8.联系实验法

    间接回忆是在中介性联系参加之下实现的再现。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形象、实验的原理图或实验的情节,来跟易混、易忘的知识挂上钩,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这一部分"干涉"知识在学习和应用中重复的机会少;闭书作业时常常将公式写错(分子分母混乱、颠倒),为此,联系实验在干涉实验中,几何尺寸最长的是暗箱长度L,最短的是光波波长λ,余下的就是双缝间距d和条纹间距Δx--取名"中等量",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为:L》ΔX与d》λ,我们只需将原公式变形记作Δx?d=L?λ的乘积形式,再把它与实验(原理图)中的几何尺寸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这种乘积形式的关系是:

    "中等量×中等量=最长量×最短量"

    9.目标法

    在明确识记目的、任务的基础上促进自觉识记的方法。识记的效果与有无识记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具体程度和要求的长期性大有关系。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物理知识篇7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很少用):把一个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已知力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就表示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然而,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②根据“正交分解法”进行分解——先合理选定直角坐标系,再将已知力投影到坐标轴上求出它的两个分量。

关于第②种分解方法,我们将在这里重点讲一下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几类典型问题: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的分解将物体放在弹簧台秤上,注意弹簧台秤的示数,然后作用一个水平拉力,再使拉力的方向从水平方向缓慢地向上偏转,台秤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拉力除有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果外,还有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所以,可将斜向上的拉力沿水平向前和竖直向上两个方向分解。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所示,在斜面上铺上一层海绵,放上一个圆柱形重物,可以观察到重物下滚的同时,还能使海绵形变有压力作用,从而说明为什么将重力分解成F1和F2这样两个分力。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2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0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

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3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物理知识篇8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Δv/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4.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①速度公式:V=V0+at;②位移公式:s=v0t+?at?;③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④平均速度V=(vt?+v0?)/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v0+vt)/2。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①vt=gt;②s=(gt?)/2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2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

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共力点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2.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4.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5.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4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5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

的物理量: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④v、w、T、f的关系:T=1/f,w=2x/tT=2xf,v=2xr/t=2xrf;⑤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线速度方向改变快慢、大小,方向总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

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G(m1m2/r?);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

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①“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

②“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

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物理知识篇9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会出现应用物理题,令有些同学无所适从,如果能在求解时加以识别、转化实际问题为物理问题,就不难解了,以下是常用的几种途径。 一、 对照转换,实际问题规范化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等重,底面积相同,内装有同一深度的水,水平放置在桌面上,①比较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②比较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甲 乙

这是一道有关容器底部压力和压强的习题。因为容器底有两个面,上表面和液体接触,所以是液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下表面和桌面接触,所以是固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解答此类问题,要反复用到公式P=F/S和P=ρgh。那么在比较其压力和压强时,其思路如何呢? 从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重无关,再由F=PS=ρgh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也跟液重无关,所以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时,不管容器的形状如何,一般应先由公式P=ρgh比较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然后由公式F=PS比较其压力。 容器连同它所盛的液体都支承在桌子上,对桌子的压力就等于它们的总重,而压强则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因此要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应当比较它们对支承物的压力,然后再由公式P=F/S比较其压强。 弄清此类问题的思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抓住本质,研究对象模型化 如图,一重为500牛,半径为0.5米的车轮 F 放在高为30厘米的台阶旁,车轮与台阶接触 A 处是粗糙的。要想将车轮刚能开始向台阶上 O 滚,所用的最小力应为多少?作用在何处? 方向如何? G 分析:本题中隐蔽条件有:1车轮与台阶接触处是粗糙的;2车轮刚能开始向台阶上滚即已知“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为零”;3对车轮施以最小的力即已知所施力的力臂最长;至此,已知条件皆已明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不难求解。 解:根据以上分析,如图所示,力作用于A点,且力的方向垂直于AO其大小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2R=G.L L= R=0.5 G=500牛 ,h=0.3米代人得: F=229牛 再比如有例如下:电热器淋浴器分为储水式和无水箱式两种。储水式淋浴器要用较长时间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待水温达到要求后用水箱中的热水淋浴。无水箱式淋浴器使冷水流过电热器就达到要求的温度而立即从喷头流出供淋浴。已知冷水的温度为16℃,淋浴所需的热水温度为38℃,淋浴所需热水流量为4×10-3米3/分,水的比热是4.2×103焦耳/(千克.℃ ),家庭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请你利用以上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家庭中不宜使用无水箱式电热淋浴器。 分析:本题是热电综合题,从题给条件可知,每秒钟所需热水的体积和每秒钟所需热水的质量,从而求知每秒钟将水加热所需的热量。从题目看,为说明家庭中不宜使用无水箱式电热淋浴器,可以从电流考虑,看实际电流是否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5A。此题就变成“要使流量为4×10-3米3/分的水从16 ℃升高到38℃ ,所需的家庭电路的电流是多少?” 解:每秒钟所需加热的水的质量 m= ρV =1.0×103千克/米3×(4×10-3×1/60)米3=6.67×10-2千克 每秒钟将水从16℃加热到38℃所需的热量 Q=cm(t-t0)=4.2×103×6.67×10-2×(38-16)焦=6163焦 因为P=UI 所以I=P/U=Q/Ut=6163/220A=28A>>5A 家庭不宜使用无水箱式电热淋浴器。 三、 细致分析,模糊目标清晰化 例1烧水至沸腾时,壶口的“白汽”是( ) A) 水蒸气 B) 水汽 C) 小水珠 D) 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 分析:初二学生常选水蒸气,但正确答案却是小水珠。因为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看不见的气体,而壶口的白汽是看得见的,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例2离开枪口的子弹受到( )力的作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 只有重力 B) 有重力和推力 C) 有惯性 D) 不受力 分析:学生往往选B,也有的选C,但正确答案是A;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已不受到手对它的力的作用。它之所以能运动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在空中它将作曲线运动,因为重力的影响。 例3有一个铜铸件,在它铸造时所用的实心木模是12千克,木模的密度是0.6×103千克/米3。称出这个铸件的质量是175千克,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个铜铸件有没有气孔? 分析:本题待求的问题是“判断铜铸件有没有气孔?”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有无气孔”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本题实际上是判断铜铸件是否实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比较此铸件的密度与铜的密度大小的问题。若此铸件密度值恰为铜的密度,则实心,无气孔。若小于铜的密度,则说明此铸件必有气孔。 解:铜铸件的体积即为木模的体积: V=V 木=m/V=12/0.6×103=0.02(米3) 则铜铸件的密度:ρ=m/V=175/0.02=8.75×103(千克/米3) 因ρ铜=8.9×103(千克/米3)故说明此铸件有气孔。 四、 认真识别,题设条件明朗化  冰裹着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完全融化之后,水面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此类题目多次在初中物体竞赛题中出现,粗看起来比较难解,似有无从人手的感觉。是否真的无从人手,找不到判断方法呢?可通过以下例题来说明问题: 例1水面上浮有一大块0℃的冰,冰中包有一实心的铁块,当冰全部融化之后,关于液面升降的正确判断是: A) 下降 B ) 不变 C) 上升 D) 无法判断 分析:因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判断液面的升降我们可以从包有铁块的冰融化过程中,浮力大小变化去考虑;如果浮力增大,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即液面上升;如果浮力减小,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液面下降;如果浮力不变,则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液面高度就不变。而总的浮力又可分为两部分:冰和其中包的物体在冰融化前后受的浮力。由于冰全部融化为水后的体积不影响水面的高低,只要看冰中所包含的物体,在冰融化前后所受浮力是否变化,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上题中的铁块在冰中时,浮力等于它的重力,而冰融化后铁块沉入容器的底,这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也就是它所受的浮力减小,导致总的浮力减小,因此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水面下降。答案应为A。由此可见,解这类题的钥匙是考察浮力的变化。 五、寻找联系,实际问题物理化 例1:请选出其中“热”指的是“内能”的例子: A) 今天天气很热; B) 热运动; C) 热传递; D) 摩擦生热; 初中物理中提到“热”字的地方很多,但是“热”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含义是不同的。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指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天气很热”;“物体的热膨胀”;“热得烫手”;“热运动”都指的是温度;二是指热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实质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如“煤燃烧放出热”;“铜是热的良导体”;“热传递”;“冰吸热会融化”中的“热” 指的都是 “热量”。三是指内能,它与分子的运动有关。“摩擦生热”;“消耗热可以作功”“热机”中的“热”指的是“内能”;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 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结冰花;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分析:本题中的“冒白气”`“出汗”`“结冰花”等都是生活语言,必须把它跟“蒸发”`“液化”`“凝华”`“凝固”等物理概念联系起来。冒“白气”实质上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玻璃上结冰是室内空气中含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固态的冰花,属“凝华”现象;而水缸“出汗”是“液化”现象;只有卫生球日久变小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故正确答案是C。 六、加强基础,克服思维定势化 例1:有一直线行驶的汽车(火车或轮船),做一小实验,让手中的小球下落,那么小球会落在 A)A 处  B)B 处  C)C 处  CA B D)无法判断  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盲目运用过去的解题经验,造成选A的错解。 若选A,需存在一前提,即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在空中仅受重力作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如无此条件,汽车可作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答案分别是B、A、C。所以本题答案是D。 再如有以下选择题: 使用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一定( ) A)省力 B)省功 C)省距离 D)省时间 对这道题,学生由于受功的原理中“不省功”的影响,选择了除B以外的其他答案。其实,正确答案恰恰是B。现分析如下:从机械效率的公式η= W有用/ W总, 可得W总=W有用/η 。在使用不同的机械对物体作功时,由不省有用功(即做同样多的有用功)可知,η高的机械所需的总功(即人们对机械做的功),比η低的机械要少些,即省些。可见,该题备选答案中的“省功”指的是省总功。 总之,解答好物理题,除了要有适当的方法外,还应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正确判断问题所处的知识范畴;并善于将题中的日常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即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物理知识篇10

鉴于教学中存在这种情况,本文提出“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旨在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在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学习状态后,从日常的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这样一个方法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提炼,使得实际场景和课堂教学的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那么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一、生活化教学对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重要性

相对于高中其他理科类学科来说,物理一直是比较难的一块.有些高中物理老师上课时对物理知识讲解得不够细致,学生接受不了,课后只能通过不断做题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但在物理学习上要花很多的时间,而且以后会严重缺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意识,而且这种做法会严重打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仔细地研究教材,认真细致地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应付考试自然就得心应手.

学生出于对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时候只记住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只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知道现象固然好,作为学生知道其中的道理就越发有意义了.而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得学生不会去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能很好地将课堂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也没办法调用知识进行解释.在高中物理关于“力”的相关介绍中,由于力本来就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这让很多学生对其无法理解.为了对这块知识进行掌握,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应用的观念,针对现在的高中生好奇心非常强的特点,积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将枯燥的力学知识和生动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最终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

二、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课堂上学会相关的知识,课后还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一旦尝到了学习知识的甜头,就会把学习的兴趣从好奇转而认真地对待物理学习.所以高中物理教师教授力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情形,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

比如,讲述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时时,不妨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以高中生非常热爱和熟悉的球类运动为例,在学习抛体运动及规律的时候,这些过程可以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老师教授了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以后,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怎样能够在学校的拔河比赛中获得优势,如何做出调整可以让原本的拔河劣势转变过来等问题.还有,打乒乓球的时候,怎样让球飞得远,旋转

的快等问题.这些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初学起来确实非常枯燥,可是一旦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物理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展现在他们面前,这对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知识总是源于生活,而后又对生活加以指导的,强化学生对力学相关知识的积累,日后学生用起知识来也会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知识探索生活问题

除了创造一些物理的场景,一些日常生活的案例也是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值得挖掘的素材.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提炼出来,尝试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知识原来和自己非常近,自己也时时刻刻都在运用着.

例如,摩擦力这个抽象概念,很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以举大家都熟悉的自行车的例子来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让学生自己发现熟悉的自行车到底应用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知识.有的学生会找到,每一辆自行车的轮胎都不是光滑的,在轮胎上面都有很多起伏的条纹,这显然不是只为了美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大自行车和地面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大了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最终防止自行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打滑.也有人能够观察到,如果需要对自行车进行刹车,如果使劲用手按下刹车的时候,自行车很快就会停下来,如果力度不够大,那么刹车用的橡胶垫和车圈之间的摩擦力就不够大,这样车轮还要滚很久才会停下来.当然,也会有学生以自行车轴承、车把转动处为例子,认为那些钢珠在滚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来是滑动摩擦一下子变成了滚动摩擦,这大大减少了整个摩擦力.另外细心的学生知道给自行车加油可以让骑车变得轻松,这是因为油使得接触面摩擦力减小,操作起来就更灵活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兴趣变得浓厚了,这将大大改善物理力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