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安全体系十篇

时间:2024-02-05 17:51:21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1

作为一套通行的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出的是一种企业经营中关于健康和安全的理念和规范,同时也给出了一组通用的法律和程序。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管理,不仅使企业管理活动变得更科学有效,而且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管理活动和全面管理是兼容的。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实施现状

在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可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近些年来,一些特殊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比如石油化工行业、天然气、交通运输部门乃至航运企业,由于其一般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不仅建立健全了原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获得了国际的认证,而且还推进了制度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推进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方法,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个管理体系强调的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为主,以系统安全的理论为核心和基础,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从而在企业首先是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本质上的安全管理水平,在达到生产目的的同时,是其具有安全、健康、积极的企业环境,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使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获得较大的优质发展空间。

(一)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企业通过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会使企业具有正面的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的文化和品牌。

(二)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可以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环境条件,降低甚至消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这就避免因此可能会带来的各种损失。根据体系标准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可以减少或消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三)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这实际上是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点带面,加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使企业不仅在人文精神上,也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获得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具有如下的特点:系统性、先进性、可发展性、预见性等。

(一)系统性

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

(二)先进性

按规范和标准所建立的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一个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手段。

(三)可发展性

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明确要求企业制定的管理方针应该根据企业的形势不断进行完善,使其在企业的进步过程中都具有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能满足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的需求。

(四)预见性

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之处,因此在实施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评价是核心和基础。

四、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过程

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么企业在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也就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总体来说,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基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编制阶段、运行阶段和审核评审阶段。

(一)准备阶段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认证计划,开展教育培训,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进行体系设计等等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编制阶段

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文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运行阶段

按照制定的体系文件进行运行,以检验体系的实践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通过实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隐患,进行纠正和改进。

(四)审核评审阶段

企业要按照规范、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等文件对所对于建立和运行的体系进行审核和评审,目的是发现问题、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改进。可以确保体系的可发展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

企业在生产实现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企业产品的质量,而且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在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该: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2

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一年多来,安全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职能划转和队伍建设、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职业卫生培训、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为此,本刊记者就《职业病防治法》修改以来,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

记 者(以下简称“记”):杨局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自《职业病防治法》修改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地方各级安监部门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杨元元(以下简称“杨”):自《职业病防治法》修改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各地区、各单位也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紧密围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推动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首先是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贯活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举办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图片展,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在宣贯会上解读了《职业病防治法》。各地区、各单位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网络媒体、知识竞赛、宣贯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其次是做好职业卫生法规规章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了《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部总局规章(简称“一规定、四办法”)。与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同修订并印发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还制修订了《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

第三是推进职能划转和机构队伍建设工作。各地安全监管部门加强与机构编制及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职能划转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3个地级市和1541个县(区、县级市)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划转了职能,各级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总数达5000余人。上海、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新疆、重庆8省(市、区)完成了省、市、县三级职能划转;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湖北、四川8个省份完成了省、市两级职能划转。在推动职能划转的同时,不少省市还建立了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工作合力。

第四是突出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石英砂加工、木制家具制造、石棉矿山及石棉制品、金矿开采等行业领域连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责令停产整顿和关闭了一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取缔了一批非法企业。组织对水泥生产、石材加工和IT(信息技术)制造企业进行了调研检测。各地区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并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其他行业领域进行了专项治理。

第五是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分别在黑龙江哈尔滨、云南昆明举办了《职业病防治法》、“一规定、四办法”宣贯培训班和职业卫生业务培训班,对省级安全监管局分管领导和职业卫生监管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第六是推进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完善装备、保障执法、支撑有力”的原则,经中编办批准,重组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及“职业病防治康复中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公布了首批198名职业卫生专家名单。

第七是全面推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各地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依法组织实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审核、审查、竣工验收和备案工作。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118个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申请进行了审核(备案)、审查或验收(备案)。

第八是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 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推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国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数量为37万多家,比上年增加了18万家。与此同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组织开展了省际间职业卫生交叉执法检查,促进了地方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记:目前,我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预防的形势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杨: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预防形势十分严峻。一是职业病危害分布领域广、受害人数多,并且随着工业的进步,新的职业危害不断增加;二是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工作基础薄弱,工人们作业环境恶劣;三是政府、用人单位及职工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病预防的重要性;四是职业病时有发生,社会影响大;五是运转有效的监管体制尚未形成,目前32个省级单位中,还有6个单位职能划转没有到位,地市和县区没有划转职能的比例更高;六是监管队伍执法能力不足,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需要。上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要采取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记:2013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重点工作有哪些?

杨:2013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卫生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中心任务,抓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落实基础工作,构建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深化职业卫生培训,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逐步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等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刚刚实施一年多,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正在逐步理顺,许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方案》,拟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管理等方面,全面规范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基础工作。计划用3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做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做好宣传发动、试点示范、培训指导、循序推进、督促检查、验收总结等各项工作,保证基础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如期完成,确保全国职业卫生工作到2015年全面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各项要求。

二是构建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加快职能划转工作,力争使省级全部完成职能划转,地市级职能划转达到85%,县级职能划转达到75%以上。职能已经划转地区的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配齐配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尚未划转职能地区的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尽早完成职能划转,建立或指定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配备人员,主动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各地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管制度,提升科学执法水平,配备职业卫生执法装备,满足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需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及时做好国家职业卫生专家的调整、增补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机构也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专家队伍,发挥专家在法规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机构监管、“三同时”审查、现场监督执法等方面的作用。各省要鼓励和支持地市和县区建立地方专家队伍,创新管理办法,发挥专家的业务优势,推动本地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按照国务院法制办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做好《高毒物品与高危粉尘作业劳动保护条例》起草工作,围绕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矿山开采、选矿加工、建材生产、金属冶炼、五金电镀、箱包制造、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制修订规划,并注重标准的实用性。2013年计划制修订职业卫生标准20项,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区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做好地方性职业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三是构建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体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理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支撑工作体系。同时将在部分省区开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和总结经验,适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通过示范引导、经验交流等措施,全面推动各地加强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此外,还将探索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技术服务协会组织。

四是进一步深化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和规范全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继续举办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执法业务培训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升各级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专题培训。围绕法规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宣贯培训。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3

职业病预防的相关措施

许多国家的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越来越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尽管如此,从职业病流行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来看,职业病预防仍任重而道远。

为了有效地预防职业病,需要国际劳工组织所有成员国持续改进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体系、监察和预防计划、赔偿制度,这需要政府、雇主组织、工人组织协同努力。决策者、政府部门、社会保障机构、雇主与工人及其组织、劳动监察员、职业安全卫生专家等相关者,需要提高职业病预防的思想意识。同时,要开展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以使公众认识到职业病的严重性。此外,在制定相关文件、统计有关数据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职业安全卫生机构和社会保障体系内的职业赔偿项目之间,也要加强合作。

有效实施职业病预防的国家政策和规划,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拥有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它应当包括:将职业病防治纳入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规章、集体协议;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等各种机制;在落实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方面,管理层、工人及其代表之间能够开展合作;为收集、分析职业伤害和职业病数据建立相关机制;提供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与培训等服务。

将工人健康监护与工作环境监测联系起来,有助于确定工人面临的健康危害,以及工人所患疾病是否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关,这也有助于预防其他工人患上同类职业病。健康监护的根本目的是,在早期发现影响工人健康的危害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这样也有利于识别潜伏期较长的职业病。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85年职业卫生设施公约》,良好的国家职业卫生设施体系对于帮助雇主开展工人健康监测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要求医生将疑似职业病例告知职业安全卫生监察部门或其他主管机构,有助于更充分地收集职业病相关信息。

制定明确的新职业病诊断标准,并得出病因学结论,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比较费时间,而疑似职业病监测制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许多国家,如:丹麦、芬兰、德国、新西兰、南非、美国等,都有收集疑似职业病例的前例。

阿根廷、中国、芬兰等国家都制定了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划,并将职业病防治提上议事日程。加强劳动监察作为预防职业病的一种手段,同样非常重要。贝宁、中国、印度、南非等国家已经开始加强劳动监察员的能力建设,并开展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活动,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的内容。这也是国际劳工组织《1947年劳动监察公约》所提倡的。

《澳大利亚战略(2002―2012)》已将职业病预防作为其优先事项之一,并采取行动控制工作场所风险。正如国际劳工组织《1964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所提倡的,巴西、中国、墨西哥等国家扩大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以更好地保障职业病患者的权益。

许多国家在心理疾病预防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2008年4月,意大利出台了新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明确提出将工作压力包含进所有的风险评估中。2006年捷克出台的劳动法也包括了工作压力的相关条款。2012年,高级劳动监察员委员会(SLIC)与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在欧洲开展了关于处理心理社会风险的活动,并开发了有22种语言版本的“监察工具包”。

雇主和工人的职责

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的积极参与,对于制定国家职业病预防政策和规划是至关重要的。雇主有责任通过在工作场所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并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来预防职业病。管理人员、监管人员、职业安全卫生专家、工人、安全卫生代表、工会,都应当通过开展有效的对话并积极参与其中,承担起自身的重要职责。将职业安全卫生条款包括进集体谈判协议中,是改善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水平的一种方法。工人及其组织,有权参与制订、监督和实施各级别的职业病预防政策和规划。

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同样在培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欧洲美发美容联盟、瑞典企业联合会、国际公路运输联盟等组织,在他们开展皮肤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辐射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职业病预防活动时,都使用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职业病目录》作为参考。代表公共服务部门雇员利益的公共服务国际联盟(PSI),在尼日利亚、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创立了一个西非健康服务联盟网络,已经成功地推动了约50项职业安全卫生政策在该地区的实施。公共服务国际联盟还创建了一个数据库,收录了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劳工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采取的措施

国际劳工组织《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1985年职业卫生设施公约》《2006年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公约》,为成员国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划和战略提供了指导。2009年,国际劳工组织开展的“《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履约情况普查”结果表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修订了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政策,改善了管理和执法体系,而这些正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所在。一些国家针对新出现的职业卫生问题,如工作压力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向中小企业提供援助。

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对其公约的批准数量不断增加,表明各国对职业安全卫生的承诺在日益增强。自2000年以来,共有13个国家批准了《1985年职业卫生设施公约》,占到了自1985年该公约通过以来所有批准国数量的1/3多。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通过了促进有效实施和批准职业安全卫生文书的“行动计划”后,又有17个国家批准了《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及其2002年议定书,25个国家批准了《2006年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公约》,18个国家批准了其他的最新职业安全卫生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已经签署了《体面劳动议程》,并正在实施《体面劳动国别计划》,其中重点强调的是,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为了在这一领域为成员国提供支持,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了许多技术工具,以加强成员国的国家健康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职业病诊断标准、记录和报告制度,将健康促进纳入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政策。

雇主组织和雇工组织作为国际劳工组织实施“全球消除矽肺病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帮助其在巴西、智利、印度等国家举办了《尘肺X射线影像分类法》培训活动,以提高专家在尘肺病早期检测和鉴定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尘肺X射线影像分类法》于1930年第一次出版,随后修订过几次。

国家职业病目录及一系列完善的诊断标准,可以使职业病的鉴定与赔偿工作更加便利。国际劳工组织定期修订其职业病目录,为鉴定疑似职业病提供了便利,并在预防、报告、登记和赔偿职业病患者方面为成员国提供了援助。《国际职业病目录(2010年)》设立了“开放性条款”,为确定职业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国际劳工组织已经为比利时、加拿大、中国、埃及等国家的政府,以及雇主组织和工会,在制修订职业病目录方面提供了援助。

为了支持成员国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工世界的新挑战,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了SOLVE培训包,以预防心理社会风险,并在工作场所促进健康。该培训包倡导建立全面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确保将评估和控制心理社会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为了解决职业病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将继续促进批准和实施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国际劳工公约;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国际劳动监察协会、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等机构,建立预防职业病的国际联盟;帮助成员国提高职业病预防和鉴定能力;鼓励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先进经验交流。

预防是关键

各国与职业病的斗争已进入关键时期。由于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职业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当今的劳动世界面临着新的威胁,如: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全面的“预防模式”,以重点关注职业病问题,而不仅仅是职业伤害。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它就可以被忽略;职业病的鉴定、预防和治疗,以及改进登记和报告制度,都应当被作为优先事项;加强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划,对于雇工和社会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4

【关键词】信息职业安全卫生

FullyPlayInformationRoleintheFieldofOSHYangNailian,SeniorEngineer

(NationalCenterfor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WSA,Beijing100029)

Abstract:TheinformationisveryimportantforallworkintheSocietyoftoday.GivingfullyplaytotheinformationrolewillspurdevelopmentofOSH.ThesituationofInternationalOSHInformationisintroducedbriefly.BasedonthecurrentinformationsituationinChina,someproblemsinChinaarepointedout.Finally,somesuggestionsaremadeastoconductOSHinformationinthefuture.

Keyword:Information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1.引言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正处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上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使得我们能够在短短的几分或几秒内就能得到我们所要知道或想了解的内容,大大缩小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观念,其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准确及时的信息对我们做成功任何事情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也不例外。信息对我们开发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计划,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研工作,乃至制定政策、起草法规标准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在立法、监察、检测检验、宣传教育和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每年都在吞噬10多万人的生命,损害着几十万人的健康,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数百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包括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状况之间的差距;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国际上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协调一体化倾向的挑战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外职业安全卫生发展最新动态,作到知己知彼,彼为已用是非常重要的。

2.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概况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机构是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ILO/CIS)。该中心于1959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和传播各国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有关信息。该组织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它的成员单位--120多个ILO/CIS国家中心和分中心来做。这些国家中心和分中心为ILO/CIS收集和提供本国正式出版或的所有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出版物、最新文献等。ILO/CIS通过编辑加工,并采用多种传播途径(如出版文献摘要、提供缩微平片、建立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和数据库、发行出版物等)为世界各地提供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最新信息。

ILO/CIS还经常组织世界各地职业安全卫生专家撰写一些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书籍。《职业安全卫生百科全书》就是由它组织6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职业安全卫生专家、学者编写而成的,是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一本权威性的工具书。到目前为止已经编辑出版到第四版。

近年,ILO/CIS在INTERNET上又建立了全球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站,只要进入该网站,你就可以知道世界各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部门的网址,能够很快查询到你所需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ILO/CIS工作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他们的工作,实现全球职业安全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发展,减少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最终使劳动者能在安全、健康、体面环境下工作。

各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国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给本国ILO/CIS国家中心负责。他们一方面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另一方面也向ILO/CIS提供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在120多个国家中心和分中心中,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查到该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动态、年度工作报告、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报告、事故详细统计资料、事故处罚案例、培训规划和课程安排、技术咨询、产品介绍、科研工作等信息。每个国家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址都刊登在ILO/CIS出版的刊物上和ILO/CIS的网上。因此,各国国家中心主办的信息网是查找该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一个渠道,也是全球了解该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3.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工作现状3.1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机构情况

1986年,原劳动部劳动保护局与劳动部劳保所共同筹建了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情报中心,并于1987年被ILO/CIS批准为成员单位,在ILO/CIS总部注册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原劳动部劳保所情报室负责。

1991年,根据劳动部决定,以部机关图书馆、劳保所情报室、劳科所情报室、工资研究所资料室、国际劳工所资料室等单位的文献资源、情报业务和部分人员为基础,于同年5月正式组建了劳动部劳动情报文献中心(对外合作名称仍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该中心主要为劳动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收集、加工及馆藏,为我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信息。

1996年,劳动部劳动情报文献中心与国际劳工研究所合并更名为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原中心的业务、职能和对外联系名称不变。

1998年,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将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内设的“安全卫生情报室”和“编译报导咨询室”合并到新组建的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该中心的信息室(对外名称仍为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其业务范围是:负责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文献、图书、期刊的采集、馆藏、检索和咨询服务工作,并负责ILO/CIS与中国的联系工作等。

3.2与ILO/CIS合作回顾

ILO/CIS中国国家中心自1987年建立以来,与ILO/CIS等有关部门一起,为促进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发展,做了以下工作:

·参与了由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开发署资助的“开发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培训计划”项目的信息部分工作(1989年);

·参与了由芬兰政府资助的国际劳工组织/芬兰国际开发署亚太区域职业安全卫生项目(ILO/FINNIDA)工作。在1992年至20__年项目执行期间,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开展了以下工作:

--1993年,ILO/FINNIDA与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CIS中国国家中心共同合作,在北京举办了“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情报网络研讨会”。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在中国建立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加强全社会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协作,实现职业安全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以最终服务于全社会,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自全国政府部门、工会、企业家协会、大专院校等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1994年,ILO/FINNIDA与CIS中国国家中心共同组织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机构数据库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雇主组织、企协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1995-1996年,ILO/CIS中国国家中心进行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机构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编辑了中、英文版《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机构指南》。该指南介绍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政府管理机构、工会组织、学(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信息中心等机构的概况;

--1998年至1999年,ILO/CIS中国国家中心编辑了一本《中国化工安全机构指南(中、英文版)》,旨在加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在工作场所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化学危害。同时,也可作为政府官员、进出口商、化学品制造商、供应商、雇主代表、教育部门、国际组织以及研究机构使用化学品的有关人员的工具书;

--1998年底,ILO/CIS国家中心在项目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中、英版);

--1999年9月,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合作,举办了由中国国家中心下属分中心从事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人员参加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系统培训班”;

--20__年7月,中国国家中心与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局北京局合作举办了“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系统培训员”培训班,目的是使这些培训员利用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源,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了解国际最新的职业安全卫生动态,掌握新的培训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本系统或本部门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工作。

ILO/CIS中国国家中心还采取多种形式(如免费分发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利用中国国家中心编辑出版的刊物(原《世界劳动安全卫生动态》,后更名为《世界安全卫生信息》,现更名为《现代职业安全》),对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信息进行宣传报导,使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众多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信息,对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3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化现状

随着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工作也有了很大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网站,各自的信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对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比较重视,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会议,在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中,都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局办公楼机关网络已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建立和开通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政府网站,开通了文件传输、信息查询以及一些服务功能,并与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连接。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4.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缺少一个统筹组织协调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机构

十多年来,我们在与一些ILO/CIS国家中心接触中了解到,各国国家中心都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内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对外作为该国国家中心与ILO/CIS和一些相关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我国ILO/CIS国家中心尽管1987年已成为ILO/CIS的成员单位,也与政府主管部门一起组织过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络研讨会,对外也与ILO/CIS开展过多次合作,参加过ILO/CIS组织的国家中心年会,但由于其地位一直没有被有关主管部门明确,很难作为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牵头机构发挥作用。

4.2没有一个能反映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网站

目前,我国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网站很多,基本上都是侧重反映本系统、本部门工作情况,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很零散。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地报道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状况的网站,对于开展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是十分不利的。

4.3没有固定资金支持

尽管ILO/CIS中国国家中心在ILO/CIS的资助下,于1998年底建立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中、英文版),我们设置了一些栏目,其中包括法律法规、事故情况、职业安全卫生动态、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等,报道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情况。ILO/CIS在其出版的《劳动安全卫生》刊物上,曾对“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网”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并希望能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中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但由于没有固定资金支持,人力和物力得不到保障,难以作到及时宣传报道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最新信息,与各国信息交流的速度非常缓慢。国际劳工专家希望我们网能作到及时更新内容,以真正发挥出信息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高效作用。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作到网络及时维护。

5.几点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

须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科研成果,逐步实现与国际上通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规则与标准接轨,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充分发挥信息在上述工作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1成立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领导机构

为加强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管理,建议成立一个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领导机构。该人员应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会、企业家协会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归口管理、协调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在该机构的领导下,各部门再成立相关分支机构,构成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信息工作的组织体系。

5.2建立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信息服务系统

由于近年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机构不断发生变革,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能>!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5

一、加强组织建设,落实监管责任

年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通知》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入县卫生局,同时,明确了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经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年印发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年全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使我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组织保证。

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及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县卫生局(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认真履行督查评价、处理举报投诉和组织协调职能。根据有关“问题乳粉”、“两节”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监管、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工作要求,督查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度并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工作总结;先后4次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承办、督导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事项,全面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调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的通知》(建食安委发[]1号)、《县开展问题乳粉彻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食安委发[]3号)、《关于切实加强中秋节、国庆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建食安委办发[]9号)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文件;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7578616;起草了《年全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二)存在问题

食品安全协调的内容极其庞杂而具体,为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协调工作需要单独的机构设置、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完善的食品信用、信息报送体系和机制等作为支撑。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有效、高效地开展协调工作,需要设置单独的组织机构,并且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目前,挂靠监管的形式缺少权威性,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明显不足。

2、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协调机制有待加强。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的监管环节上得到了明确,但环节与环节之间在职能界定、责任划分上还有一些争议,还存在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现象。卫生局(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部门,面对各个部门,不同的执法队伍,不同的政策解释,不同的利益驱动,协调起来不够顺畅,统一、高效的综合协调机制需要加强。

3、食品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滞后,有效防范机制缺乏。目前我县尚未全面开展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难以全面掌握企业质量信用状况,也缺少行之有效的诚信引导和信用监管措施。各职能部门报送食品安全信息不及时,不利于信息的汇总、分析和。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权威性分析和预测不足,有效防范食品问题的预警机制尚未形成。

三、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及执法情况

(一)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年6月县政府将县卫生监督所划分为卫生监督所和食品安全监督所。

其中县卫生监督所在编人员27人,隶属于县卫生局,负责医疗卫生监督(传染病监督)、职业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放射卫生监督。

县食品安全监督所在编人员11人,隶属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卫生监督、保健品、化妆品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

(二)卫生监督执法情况

卫生监督所:一是学校卫生监督执法,针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学校教室环境、学生宿舍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中、小学校,托幼机构145所,共出动卫生监督员366人次,车辆119车次,对检查中发现的卫生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全部跟踪进行了彻底整改,防止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了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重点检查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建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监护档案情况,共对276家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宣传及监督检查工作。新建职业卫生管理档案276家,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545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569人。监督检查使用医用光电离辐射单位27家,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26枚,77人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并进行个人剂量计监测、佩戴个人剂量计,8月份组织了县77名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了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对未建档和未开展健康监护工作的厂矿企业和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分别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整改要求;三是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监督检查县一、二级医疗机构5家,乡镇医疗机构29家,诊所166家,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四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重点对歌舞娱乐业、旅店业、美容美发业、沐浴、游泳场所及餐饮业餐厅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和监督检查,对县辖区235户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其中住宿业48户,文化娱乐场所15户,美容美发128,游泳池1户,沐浴场所43户。全年经常性巡回监督235户,监督覆盖率为100%,平均监督1.5户次。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同时责令限期改正;五是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开展饮用水安全专项检查,特别注重对市政供水和自备水、二次供水的日常监管,共检查市政供水单位1家、自备水源供水单位3家、二次供水单位16家、乡镇级供水单位6家,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书,有效保证了居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六是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以城乡结合部、个体医疗机构为重点区域、重点对象,以非法行医、医疗广告宣传、推拿、按摩场所等为重点环节,开展了综合监督检查。全年共出动卫生监督员40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02台次,检查单位数102家,立案70起,其中结案46起,正在执行中24起,当场取缔无证行医32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一步规范了我县的医疗市场。七是行政处罚,今年,已对356户违法单位进行了立案处罚,现已结案354户。其中(生活饮用水违法案4户,罚款金额4000、00元,公共场所违法案121户,罚款金额30900、00元,非法行医案59户,罚款金额61000、00元,强制执行非法行医案1户,罚款金额3000、00元,传染病监督违法案159户,罚款金额77300、00元,职业卫生违法案10户,罚款金额46000、00元,放射卫生违法案3户,已结案1起罚款金额1000、00元,其余2起违法案件正在处罚中。

食品安全监督所:一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餐饮业专项整治活动。整治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科学整治的原则,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监管机制,有效的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整治活动,经营单位自律意识显著增强,无证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各类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整治保健食品违法违规销售问题,对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行为进行了查处;三是重大节日、活动期间以及临时性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做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高考、人代、政协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四、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在确定我县为卫生部第二批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县以后,我县便积极开展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试点前基本情况调查,为领导、组织和协调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杜景坤副县长为组长、卫生、安监、工会、工商、财政、公安、发改委、经贸委、劳动、环保等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下设项目办公室(卫生局)。

县政府召开了试点工作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要求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成立组织,定期召开会议确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县项目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县职业卫生试点工作;审议确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实施,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落实有关试点工作的保障措施等。

根据卫生部第二批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县的总体工作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县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县职业病防治工作协作制度》、《关于建立县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进度安排均作了详细的说明,明确通过落实企业防治主体责任制和建立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健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架构及落实相应保障等措施,在3年时间内提高我县中、小企业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

为进一步落实省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县职业病防治实施规划》和《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方案》两个专项行动方案,对上述两项工作的开展作了细化部署。

在年县疾控中心取得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后,为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满足社会需要,县政府今年又下拨了50万试点工作经费,县疾控中心购买了用于职业卫生健康体检的仪器设备,现已经安装调试完毕,职业卫生健康体检资质正在评审中。

经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的努力,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我县产生职业病危害企业数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数等进行了摸底排查,对职业卫生防治经费、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基本掌握。据初步分析表明,我县目前产生职业病危害单位284家,其主要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6816人其中接触粉尘的3385人、接触噪声人数3305人、接触其他危害因素49人、接触放射线的77人,到目前为止,建设项目审查为零,通过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基本掌握了我县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打下了基础。

五、今年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综合监管的水平。进一步梳理各部门监管职能,细化环节,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议尽快出台关于小饮食店、小食品店、小食品作坊、食品流动摊点的管理办法,避免监管职能重复交叉和模糊不清,使监管领域做到不重不漏。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6

2010年全市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执法能力,以体制改革、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监督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实行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查案办案力度,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加快完成“两项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

今年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年,“两项体制”改革、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是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重大步骤。一是尽快全面完成两项体制改革。未完成“两项体制”改革的县市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六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一轮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切实做到卫生监督机构编制单列,班子、人员和财务独立设置和运行。二是加大对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的督导力度,积极推进全市卫生监督机构的参公管理。已完成“两项体制”改革的卫生监督机构要扎实推进行政执法机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各地卫生局及监督机构要高度重视参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大势,争先参公,早参公早受益,为下一轮职能调整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三是按照医药卫生体制和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改革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监督机构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稳妥推进这次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坚决执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的各项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有序,认真履责,实现平稳和谐过度。四是抓住体制改革和参公时机,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保障水平。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推进体制改革和参公管理的同时,落实监督执法机构财政预算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解决卫生监督机构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卫生监督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提前规划和稳步实施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履行监督职责所必须的装备设施和能力建设,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五是全市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优化执法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保障到位、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执法新体系。

二、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根本扭转非法行医严峻形势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监督机构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2009年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务求实效。一是市卫生监督局在“春雷”行动的基础上,实行班子领导划区分片,包干负责,调整整合好监督资源,狠抓专项集中行动的落实,切实做到“全面清理、规范一批、处罚一批、取缔一批”,使医疗服务秩序明显规范,非法行医形势得到根本扭转。二是各地要统一行动和步骤,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一场整顿医疗市场和打击非法行医的攻坚战。三是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密切与公安、工商、计生、宣传等部门的联系,加强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加大查案办案力度,做好涉嫌犯罪案件地移送工作,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专项行动,加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营造打击非法行医的社会氛围,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三、广泛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全面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学习宣传贯彻新的法律法规,全面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及监督机构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新法律及配套法规规章,认真组织对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积极履行法律赋予卫生部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风险监测评估、查处重大事故、信息、制定标准、新食品许可和检验机构规范六项职责,既要避免职责交叉,又要防止监管空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协调、有序地进行和过度。二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继续抓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2009]8号)精神,依法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职责,持续深入地抓好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整顿工作,在食品安全体制调整到位之前,继续履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责。

四、依法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管服务,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面对职业病防治的严峻形势,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安全工作。一是积极构建“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政府主导和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卫生部门要积极启动成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二是以建设项目和职业卫生审查评价为突破口,从源头上防控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发生,增强对新改扩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技术服务能力,扩大重大建设项目和高危项目评价覆盖率,用好法律监管和行政手段,推进评价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加强职业监护监测工作,继续做好第二轮哨点监测和示范企业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危害监测覆盖率;四是继续加强职业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各县市要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申报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资质,继续加强和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制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规范文件,提高工作水平;五是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放射诊疗机构的许可工作,依法开展放射人员健康监护、个人剂量监测及监督检查工作;六是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周”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氛围。

五、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项卫生监督工作

(一)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落实疾病防控措施和消毒监管。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对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疫情单位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重点检查学校、幼儿园和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继续做好血液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消毒产品、一次性用品和日常消毒的执法检查,重点是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产品批号和消毒效果监测进行检查。

(二)继续加大卫生执法查处案件力度,实行办案稽查和考核评议责任制。各地要适时成立“行政处罚审理委员会”,规范和优化办案机制,将查办案件作为科室和个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内部稽查,开展处罚案卷评议活动,不断规范涉嫌犯罪地移送工作,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坚持公开考聘和择优录用,严把进人关,有针对性地吸收有用人才,抓好定期培训和阶段性集中学习,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进修活动,适时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典型、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四)加强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监督管理工作。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对小旅馆、小理发美容店、休闲娱乐、小浴池和游泳场馆等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公共场所无证经营活动,不断提高监管整体水平。继续加强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监督监测和保障工作。

(五)继续加强事物中毒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案的要求,确保报告及时、反应迅速、处理得当。

(六)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完善基层卫生监督模式和方法,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村的卫生监督体系。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7

【关键词】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职业病、工伤人数在世界上都是排名靠前,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本文就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现状及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二、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概述

对于职业安全与卫生,主要是指在人类从事各种职业活动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主要有劳动环境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安全的影响,以及预防职业性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对策。在职业劳动中,只有为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工作条件,让劳动者在身体上、精神上都保持健康,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是指对各种工作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生命健康安全隐患等进行预防。所谓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劳动环境下进行工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不利的现象,例如在进行石粉筛选时产生粉尘,在刷漆过程中散发的甲苯或者其他有机物,放射科医师接触的X射线等,都可以看做是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于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一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如高低温、高低气压、各种毒性物质、粉尘、红外线、紫外线、噪声等;二是在劳动过程出现的危害因素,如精神高度紧张、劳动时间过长、劳动量过大等;三是和工作条件、工作技术相关的不良因素,如通风不良的作业室。

三、职业安全与卫生的现状分析

1.监管策略无法落实在实处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存在着监管策略无法落实在实处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数量,也增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落后的中小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就会采取一些拒绝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手段,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廉价的生产原料,从而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次,地方政府部门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不重视,对于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监管人员进行,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不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也没有组建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队伍,从而导致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对于政策执行不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也出现在地方政府部门中,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的严格的落实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的先关规定,从而影响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

2. 职业病问题

对于职业病问题,还有很多劳动者缺乏有效地认识,劳动者受知识文化水平、受教育层度等因素的影响,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对职业病防治缺乏有效地认识,加上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劣,一些求职者为了获得工作,会选择主动放弃一些防护设备,以期增加收入,这就极大的助长了职业病蔓延。除了劳动者自身外,地方政府、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也有所欠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经常会做出一些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从而引起职业病。

四、职业安全与卫生发展对策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对于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公共性社会性产品,而政府部门对这种公共性产品,既有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有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实施,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国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体制,通过法律手段来对保证工伤保险等手段的强制性实施。对于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经过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加大投入、完善法律、加强机构建设等手段,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全面的解决职业安全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还应该加强相关行业道德的建设,要提高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通过社会力量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督。

2.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竞争的重点。因此,不管是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应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职业安全卫生发展需求。在实际中,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成立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并组建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从而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的人才。地方政府应该注重与教育部门的联合,通过教育来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全面发展。

3.实现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发展中,同样的,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中,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此促进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资源质量、数量方面还没有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在对信息开发、利用、分析等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系统的预警功能和监测功能,对于一些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整理,对此,要加强信息整合,构建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网站,增加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丰富性,以此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4.立足于国际舞台,提高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升级,整个世界对加大了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关注力度,调查显示,在全世界,每年因为职业安全卫生因素而引起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2亿以上,造成的损失达到全球GDP的5%。因此,不管是从我国国内出发,还是从国际整体看,都需要注重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解决,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来建设我国特色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总结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国应该法律体系建设,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实现现代化管理,立足于国际舞台,提高国际化水平,以此全面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04):34-36.

[2]宋月萍,李龙,朱超.我国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08):57-61.

[3]郝英杰.论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9(04):589-590.

[4]孔庆宇.当前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应对措施[J].机电安全, 2015(07):22-23.

[5]姜海超,况明春,戴巧红.浅谈职业卫生安全工程的问题和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5(14):168-169.

[6]刘旭东,张志浩,李小明.我国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现状与展望[J].职业与健康, 2012, 28(03):141-143.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8

关键词: PDCA管理思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中图分类号:C9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系统、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能够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其采用PDCA管理思想,即对各项工作通过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等过程,对企业的各项生产和管理活动加以规划,确定应遵循的原则,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并在实现过程中不断检查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实现的过程不会偏离原有目标和原则。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科学运用系统安全的思想,通过一系列文件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企业管理的缺陷等因素,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企业在自身的管理中,已经成功引进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这两个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建立与实施,不仅使企业在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上得到了规范和发展,而且使企业进一步赢得了市场,尤其是为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起,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多元化以及市场竞争平等公平的原则,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或认证机构,陆续推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评价及实施标准,目前应用广泛的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评价标准(OHSAS18001)》。在国内对OHSAS18001进行了等同转化即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这个标准的公布和实施,并通过几年的实践,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同。水利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很多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在水利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践,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飨读者。

1、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硬件保障。最高管理者即组织的行政第一把手,管理者代表是经最高管理者任命的在企业主管生产的副职,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进室以原有的安全管理机构为基础,设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推进机构。

2、实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动态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通常由于承包项目的不同,其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且规律性差。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根据客观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注意在发生变化前即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

3、强化承包方的教育与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承包方,这些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人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通过适当的培训与教育形式来提高承包方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与知识,并建立相应的程序与规定,确保他们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健康规定与要求,并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体系实施和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其相应的职责。

4、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水利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相关方,如承包方、业主、监理方和供货方等。因此,为了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与不断改进,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与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如与各承包方的技术交底与协调、及时收集并满足业主与监理方的各项要求等。

5、强化施工组织设计等设计活动的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但每一承包项目的施工都必须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单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等执行。因此,必须通过体系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对上述设计活动的管理,确保每一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都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从而促进水利施工的本质安全。

6、强化生活区安全健康管理

由于水利施工企业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在每一承包项目的施工活动中都要涉及现场临建设施及施工人员住宿与餐饮的管理问题,这一问题也是以往施工队伍出现安全与中毒等事故的关键环节。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必须对此建立与保持相应的程序和规定,以控制现场临建设施及施工人员住宿与餐饮管理中的风险,杜绝由此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

7、融合

水利施工企业应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其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运行应融合于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包括体系内各要素、程序和功能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在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必须关注的是在职业安全卫生绩效上要不断的持续改进。组织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因而把风险管理到可接受的程度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那么如何实现持续改进,是体系运作的关键。持续改进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事故率的降低、员工报怨的减少、作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安全投入占经营成本合理性等等,这才是组织所应追求的根本目标,最终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利益和投资人的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评价标准》(OHSAS18001)。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9

【关键词】 公共行政;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2000年,我国根据政事分开,合理划分和明确卫生监督与卫生技术服务职责的原则推行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由各卫生事业单位承担的各项卫生监督职能集中,并对原有机构适当加以精简、归并、调整,组建卫生监督执行机构,专职承担卫生监督任务,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卫生监督体系。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卫生监督体系的问题日益突出,卫生监督体系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有一定差距[1],迫切需要推行新一轮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起办事更加高效、运转更加协调、行为更加规范的卫生监督体制。

1 我国卫生监督体制的现状

1.1 中央层面 在十一届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中,卫生部有其内设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司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直属事业单位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承担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其中医疗服务监管司的职责包括承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监督和评价等工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的职责为组织拟订食品安全标准;承担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工作;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饮用水等的卫生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组织查处违法行为;督办重大医疗卫生违法案件。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是卫生部卫生行政许可对外的统一窗口,其职责包括承办6项由卫生部直接审批的行政许可工作;负责部级卫生监督信息平台运行与管理;负责制定卫生监督执法检验技术规范。

1.2 地方层面 自2000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推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2],卫生部相继印发了多个文件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地方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卫生监督体系。按照相关规定,地方分别成立行政执法机构性质的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卫生厅(局)卫生监督局和县(区、旗)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原则上应按照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在乡(镇、街道)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目前,地方普遍按照规定建立了完整的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其中省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设区的市、县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负责辖区内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卫生行政许可、公共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督以及其它工作等四个方面。

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许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下属的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同时还设立了具有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自治区卫生监督所,自治区卫生厅内设有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处;重庆市成立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市卫生局内设有卫生监督处;辽宁省成立了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省卫生厅内设有卫生监督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有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普遍具有负责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采供血等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以及组织查处重大医疗卫生违法案件等方面的职责。在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中,也有很多设立了具有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如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有市卫生监督局,同时内设有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处;湖南省岳阳市卫生局下属有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中心,同时内设有政策法规与监督科;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卫生局下属有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同时内设有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在职责上,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具有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有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相似。

分析我国目前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均存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的机构未能有效整合的问题,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既存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又存在其下属的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未能有效理顺。而与此同时,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于2006年12月根据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批复更名为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实行浙江省卫生厅卫生临督局与浙江省卫生监督所合署办公,一套领导班子、局所领导相互兼职的管理模式[3];许多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未设立具有卫生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积极探索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的新模式。

2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公共行政需要

2.1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卫生监督的范围包括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消毒产品、医疗市场等。单就公共场所卫生和医疗市场而言,据卫生部统计,全国2003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总计为708006户,从业人员总计为3049024人[4];而2009年则分别为1020292户和5194852人[5],分别增长44.1%和70.4%。2003年,各类卫生机构总计为806243个,卫生人员总计为6216971人[6];2009年则分别为916571个和7781448人[7],分别增长13.7%和25.2%。可以预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监督的对象将进一步扩大,卫生监督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2.2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同时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并深入发展,要求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政府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2.3 政府机构发展趋势的要求 伴随着机构精简和整合,在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和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国务院的机构设置中带有“监督”或“监管”字眼的机构有国务院机构共有8个。而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和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召开后,国务院机构设置中带有“监督”或“监管”字眼的国务院机构分别共有3个和0个。可以看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国务院机构日益精简的情况下,国务院机构中相继成立了药品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国有资产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银行业监管等部门,带有“监督”或“监管”字眼的国务院机构不断增多,我国政府机构在不断发展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监管职能逐步被突出。

2.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3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建议

3.1 组建中央层面的国家卫生监督局 整合十一届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中卫生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的医疗服务监管司、卫生监督局和卫生监督中心三个单位组建隶属卫生部管理的国家局国家卫生监督局,为副部级机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一名副职兼任国家卫生监督局局长。而采用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这种管理模式,既有利于专业性工作的协调和开展,也符合当前政府机构发展的要求。十一届国务院中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共有22个,其中近几年成立的有国家能源局、国家公务员局。在职能界定方面,将原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卫生监督局和卫生监督中心承担的职能全部并入国家卫生监督局,承担中央层面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医疗服务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协调、卫生行政许可以及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等职能。

3.2 地方层面相应组建地方卫生监督局 相对中央层面来说,地方层面的改革更容易,牵涉到的部门更少,同时一些地方也有一些实践经验。整合卫生行政部门具有卫生监督职责的内设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在省、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依次组建隶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省、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卫生监督局,机构级别低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半级,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副职兼任。参照国家卫生监督局的职能主要承担地方层面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医疗服务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协调、卫生行政许可及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等职能。

3.3 科学合理确定机构的内设机构和编制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卫生监督局可以设立综合管理、卫生许可、执法稽查以及若干个专业卫生监督的内设机构,总量控制在10个左右。地方卫生监督局的内设机构可以参照国家卫生监督局并结合地方实际进行设置,总量不超过国家卫生监督局的内设机构数量。在人员编制上,将需要整合的机构人员编制进行整合。由于2000年我国推行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从中央到地方在卫生监督人员编制上有了一定的扩充,人员队伍相对充足;因此,若进行如本文所述的新一轮改革,在改革初期应保持编制数量的稳定,在改革深入推进时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增减。

参考文献

[1] 贾树平,周秀晴,张伯恩.卫生监督体系的现状与应对措施分析[J].2011,8(32):140-141.

[2] 林敏,刘扩军.从公共行政理论角度探讨省级以下卫生监督机构实行一体化垂直管理体制模式[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3):239-245.

[3] 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简介[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8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3+23.

职业卫生安全体系篇10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服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目的是识别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确定危害程度、评价防护效果。但目前从事服务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对工程类、对军工建设项目、对核技术工业应用等专业知识缺乏,随着全国职业病前期预防评价与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将出现一批新的技术服务机构,核地勘单位如何依托自身资质、技术、人力、仪器设备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开拓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配合地方环保、安监部门成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研究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前景和机遇,了解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准入制度、监管规范为核地勘单位筹备与建设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拓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工作的新领域,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与改革发展

本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截止2008年底,本省经卫生行政部门认证已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42家。通过结合湖南省职业病发展的基本特点,将资质的项目分为10大类共18项,对42家取得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乙A等级的没有一家,取得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乙B等级的只有11家,2229从业人员取得放射保护评价上岗证书的有67人,放射保护检测上岗证书的仅20人。虽然湖南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工作起步较早,但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质认证仅占全省的14.1%。

近年来对于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的进行发展,对于生产规模也就不断的扩大,很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也就不断的出现,在创造物资财富的同时,一系列可能对劳动者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威胁的危害随之产生。专家估计今后10至15年我国职业病发病总数将持续上升,发病年龄下降,新职业病将不断出现,特别体现在新型化学毒物、放射性等的检测及接触这些有害物的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新型职业病危害突出的现状,仅依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探索、创新管理机制,联合卫生、社保、工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同时还需要培养并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缓解政府监管数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鼓励社会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投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性质与定位。对于当前卫生工作关系到人民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也就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建国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了4次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业卫生防治机构的职能已由依托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到向为社会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转变。2010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根据 “要按照政事分开,职业卫生监督与为企业提供职业卫生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以及“对现有各类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资质管理,逐步实行职业卫生服务社会化”的新政策,把职业卫生监督和检测分开,职业卫生技术检测机构的职能定位是“服务”。根据国家目前的政策,服务分无偿和有偿,无偿服务是指配合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职能所做的工作,如突发事件的调查与救治,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与数据统计,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对企业的职业卫生进行指导与咨询等。有偿服务主要是指职业卫生评价、检测、体检、鉴定等。这样给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带来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工作,核地勘科研单位面临职业卫生工作的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可以充分发挥人才队伍、专业资质优势,加大对仪器设备的投入,在地矿市场疲软的背景下,积极主动向职业卫生技术评价与监测领域探索,开拓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新市场。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策略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的必要性。通过改革后,职业卫生机构从以前的全面管理及服务转换到配合部分管理与全面服务,核地勘单位在这次全国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文件精神,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进一步明确核地勘单位的分类定位,不断深化改革。从核地勘单位历史和现实承担放射性铀矿勘探的职责和工作性质看,铀矿是国家战略资源,属于国家垄断、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为保证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有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来长期从事勘探工作,提供资源支撑,使我国在核军品的研制和核电发展上不受制于人,才能振我国威。而核地勘科研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项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制规定的项目,因此必须由用人单位购买[1]并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目前劳动者普遍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认识不足,不关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结果,往往到发生职业病需要诊断时,才会向用人单位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而某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则为了获得个人的经济利益而置社会利益于不顾,不依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因此,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保证其所提供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在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的同时,加强法制意识,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法律体系。强化核地勘科研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序发展、规范引导,这就需要一套强而有力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详细一点来讲,要通过立法确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主体资格、项目以及范围等,并且将开展技术服务的行业标准与规定、职责任务作以明确的说明,促使各项服务工作都能够在有序的程序中进行。还有,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进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空间和平台上的发展和进步,在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之时,还要不断地对涉及到各个工作细节的法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加强,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迈向更加好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任何法律条款或者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在践行相关的法律体系的时候,要不断地审时度势,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进行该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及时地汲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和成果,在吸纳更多理论精华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前提下,促使所构建的法律体系更好地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进步而服务。

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鱼龙混杂”的现象,而职业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因此要不断地完善其准入制度,以便促使核地勘单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来说,首先,要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质量体系、检测条件、组织机构、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核,并且定期对其进行抽检和检测,从而在“优胜劣汰”的基础上保证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言论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的方式,引导各个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多学习一些国际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优秀经验,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下保证自身的与时俱进。再者,对于不同条件、不同力量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在相关核地勘单位内容以及范围等方面要做出不同的说明,且职业卫生协会要积极地发挥作用,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行业自律制度,促使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朝着更加标准化、制度化以及具体化的方向迈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不言而喻,要借助于新闻媒体、资质年检等方式和手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现状进行审核与监督,及时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及时改善,保证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素养。职业卫生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服务性,不管是从事评估咨询还是各类检查、检测,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况,加强从业人员的素养势在必行。最基础性的是,对符合条件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的人员,要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以及考核机制,并且尝试开展注册职业卫生工程师执业资格、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执业资格等的考试,确保每个人都是真材实料的优秀人才,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性。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现状与实际,及时准确地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通过模拟训练、野外拓展、职业卫生知识问答等活动,激发他们心底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热爱,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与热情,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绩效。

为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应当试着拓宽思路,依托学院、地方成人教育,积极地培养以及谋划为民航、铁路、交通、林业等领域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才学历培养的任务,根据拟定好的任务或者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的不断强化,在获得事半功倍的强化效果之时,也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不断创新打下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探索

全方位的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2010年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等职能,划转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获取服务资质;工作场所的设置、布局与安全;购置精尖仪器设备、定期检定与自校仪器;开展技术改造、设备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为高标准、常态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行政监督与专家技术评估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卫生专家队伍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湖南省职业卫生服务评审专家库,集合本省职业卫生领域专家的力量,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审定和延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评价报告审核评分等工作中给予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促进行业协会的成立。对于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和多的社会组织中介,对于现在的行业成员提供全方位以及多功能的服务,实行行业的自律和法人的资格发展组织团队。目前本省已有42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已有了形成行业协会的初步基础。对于当前的行政部门需要建立职业技术的服务机构,共同进行学习交流,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技术有点,同时需要创新地勘工作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精干、高效、简化”的原则,借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东风,彻底革除不利于核地勘单位发展的体制,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领导干部指数,设置管理机构,精干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率。然后在骨干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多方参与的行业协会,并将部分工作过渡于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管理组织职能,以期通过协会的良性运作,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机构内部人员培训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卫生监督部门编写了《培训纲要》并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但并不足以保证通过考核的人员能持续保持专业技术水平。因此,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有效的内部继续教育,应是下一步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培训考核制度,保持和提高专业水平,适应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否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开展工作,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不能擅自简化工作程序和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