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咨询十篇

时间:2023-04-08 04:48:18

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健康咨询篇1

各位女士,你们好!

非常荣幸和大家相识,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名字叫...。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心理咨询目前在我国特别是在我们河南这个内路省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许多人对它还很陌生,还需要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基于这个情况,我今天仅仅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心理咨询的两个常识性的问题。一是心理健康的问题,二是心理咨询的问题。

说起心理健康,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对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明确,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心理健康就是心理没病呗。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是很全面,我在这里借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将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具体讲有四个方面:

第一:心理健康就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的协调,能适应环境。也就是说,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我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女性马上要出国留学,对许多人来讲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是她呢,随着出国日期的临近,出现持续焦虑不安、失眠以及其他一些情绪上的反常,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咨询师了解,原来是这位女士害怕到了异国他乡在陌生的环境中自己无法生存所以导致心理失衡,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位女士的身体与情绪调解能力的不足。不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这一方面许多人都做的非常好,否则你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第二:心理将康就是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这么个例子,一位女性来访者前来咨询,她咨询的目的是想摆脱在办公室中出现的不能自控的冲动情绪,什么事情使她如此呢?经过咨询师耐心询问,得知是因为这为女性仅仅是讨厌她的一位女同事而导致情绪不良。讨厌的原因呢是因为她的那位女同事和上司说话总是娇里娇气,喜欢和讨厌是人之常情,但因此影响正常工作,这样的女性你能认为她心理健康吗?

第三: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这一条非常的重要,我想统计一下,认为生活很幸福的女士请举手,(。。。。。。。)举手的人不多,我想请问各位,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丈夫宠爱、孩子乖巧。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幸福感呢?可能有的女士会说,没钱!对了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和理想不切合实际,有过多的无法完成的计划,你每个月挣一千块钱,但总想花三千块钱,你能办到吗?不能,所以心理就极不平衡以致失去了幸福感。有句俗话说的好,叫“知足者常乐”。我再举个例子,香港著名演员张国荣,集财富与声誉于一身,有无数的FANS崇拜他,包括我自己,在常人眼里,他是怎样的幸福啊,可是在他的盛名之下,有谁知道他同样忍受着感情与事业带来的压力,以致身心失衡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而无法自拔,最后自杀身亡。张国荣的自杀引发多个影迷随他而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如果张国荣能有幸福感,能够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很好的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今天我们就不会再为这位巨星的逝去而叹息。所以我希望大家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的生活,珍惜你手中的幸福!

第四:心理健康就是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能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我曾经听一位朋友讲,说现在的人是干一行厌一行,干会计的嫌枯燥,干营销的嫌辛苦,做生意的怕风险,做公务员的嫌单调,总之,没有几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那么当我们做着自己讨厌的工作,没有激情的工作时,你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吗?我想是不可能的,你可能会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但你在工作中绝对感受不到乐趣,也就无从谈起把你潜在的能力在工作中挖掘出来。

听了以上四条心理健康的标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敢说自己心理健康了,不过没有关系,偶尔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只要不让不良的情绪泛化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及时调节心理状态,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说上半年出现的非典,当人们了解到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后惊慌失措,人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心理考验。当非典过后,多数人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而一少部分人呢则患上了强迫症,反复的洗手,无法摆脱恐惧的心理。对这部分人,你能说他心理健康吗?他们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否则他们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心理健康咨询篇2

关键词:生殖;健康咨询;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健康或亚健康的育龄人群。因此,如何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深化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内涵和拓展服务领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而我国从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相关人员的心理卫生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服务对象的身心症状及时识别和干预。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这一交叉学科。现就构建该专业的意义、可行性、理论知讽体系、专业模式、相关的身心疾病的分类、诊断、咨询和治疗体系,技术服务平台的标准、技术服务常规和管理规范等进行探讨。

1 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意义

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成为健康的新标准。正是这一新标准的推动下,生殖健康作为人口、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任务是为生育调节、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性心理和行为及其他与生殖活动有关的各种躯体/精神亚健康状态或疾患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全方位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传统医疗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社会心理因素在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也日渐深入,促进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拓宽了服务领域,也将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在涉及为健康和亚健康育龄妇女的优质服务方面提供全面的医学信息支持。

2 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基本概念

生殖健康的概念: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框架内,生殖健康指的是,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相关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概念:运用精神卫生学和医学心理学理论技术及与生殖健康相关学科知识,对生殖及相关活动中出现的身心反应或症状给予医掌心理咨询和综合干预治疗,改善心境体验、消除情绪症状、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以提高身心健康/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

3 构建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现论基础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应用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精神卫生学的内涵已远远超越传统精神病学所覆盖的范围,例如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或抑郁症发作)、各种焦虑障碍(焦虑症、惊恐发作)、躯体化障碍(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失眠症)、适应不良(短暂抑郁反应)、应激相关障碍(心因性反应)等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轻性心理障碍给予高度重视。现代精神卫生学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依照精神(心理)症状学与生物学统一的观点,以感觉、心境、认知和行为等心理过程为基础,使用现象学的方法描述精神和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相),应用心理评估检测技术,对精神(心理)障碍进行了标准化分类与诊断。

现代医学心理学和身心医学理论认为,身心疾病患者常有特殊的生物易感性和心理社会易感性。从生物易感性来讲,不仅指躯俸免疫力下降,还包括遗传、发育和脑结构/功能(包括神经环路以及神经元突触、受体、递质等)的易感状态,并表现为感觉、心境和认知行为的异常现象。从心理易感性来讲,身心疾病的发生多由需要与动机的内心冲突和不良的认知模式所致。当外在环境不能满足个体的内部需要,或动机在实行过程中受挫时,就会出现内心冲突,导致与应激相关的身心疾病发生。在此过程中,负性认知模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易患身心疾病的人常常做出不现实的评估与认知,以致出现不合理、不恰当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与频度,并与生物易感性结合,便会导致疾病。

4 已有的工作基础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是国家精神卫生重点学科,在精神卫生学、医学心理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十多年来,在计划生育领域开展了生殖健康与精神卫生学综合研究和实践,完成了国家计生委、卫生部等立项的“避孕节育身心反应的预测与诊治”等系列课题;研究发现:避孕节育药具的副作用或身心症状是一组在生理心理应激条件下,以躯体症状、躯体化症状、躯体形式障碍等临床表现为主的,并与感知觉、心境和认知障碍有关的多维临床相的身心症状谱。

5 已有的技术服务网络资源

中国政府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在全国的市、县、乡和城镇社区均有健全的计划生育网络及各级医学技术人员;各级组织和医疗技术人员已有20多年的从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工作的医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国家计生委提倡和推行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项目和政策为学科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5.1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理论体系 依照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大卫生观和大咨询观,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医学人文关怀。将现代精神卫生学和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基础医学(生殖遗传学、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和外科学、妇产科学、泌尿外科学、儿科学、性医学、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社会学和伦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沦知识,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实践相结合形成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治疗专业这一交叉学科。

5.2从专业学科理论基础来说,它由两方面组成

5.2.1精神卫生学、医学心理学及身心医学的基本概念。精神卫生学知识主要包括脑科学与病因学、现象学和症状学、诊断学和治疗学基础理论知识。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心理评估技术、应激的应对机制与原理、认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形式、方法、原则和目的;身心医学中身心症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论等;此外,各种躯体和精神疾病及药物对生育、节育、和的影响。酒精、烟草、药物等物质滥用和其它不良行为对生殖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应的身心反应的研究和实践的知识。

5.2.2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相关的基础医学(生殖与遗传)和临床内科、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上的妇产科学、泌尿外科学、妇幼保健、性医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心理健康咨询篇3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方法,从而阐明了科学的合乎时代的心理咨询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运用先进的心理咨询方法,在高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良好品格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处于“人生第二期断乳”阶段,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扰和精神障碍时有发生。从而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新旧价值的撞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择业社交,学习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抑郁、偏执、孤独、敏感心理症状持续增多。性、毒品犯罪等失范出轨现象,更成为社会负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支流。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这些令人震惊事件的发生固然有社会、教育、法制的等诸多原因,但不可以否认的是,他们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失衡不无关系。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效果。许多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注意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来调节个体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尽早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技巧运用方面就应该做到:对咨询者的第一个要求便是注意地倾听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有效的咨询者应先成为一名优秀地倾听者。他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表达了对大学生来询者的积极关心与尊重,从而有助于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耐心和注意地倾听可使大学生来询者能有对象的倾诉其内心的苦恼,有助于情绪宣泄或治疗的作用。第三,只有通过耐心倾诉,咨询者才能了解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才能与来询者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常用的技巧

根据倾听的内容,倾听一般分选择性倾听与非选择性倾听。而非选择性倾听在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学生来询者诉说以便最终搞清他(她)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应把握好对如下技巧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实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到:(1)仔细观察大学生来访者的面部表现。要知道,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语言外的主要信息员。(2)注意目光与目光接触。这样不仅使咨询者从来访者的严重看出焦虑、恐惧、失望、无助和疑惑,也可看出期望、满意、喜悦、自信和信任,而且也是来访者从咨询者眼中“读出了”温暖、信心、理解、通感和希望。(3)还要正确运用好手势和体语等其它非言语行为。因此,咨询者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上,应显得有条不紊、放松、自然。 转贴于

2.副语言与简短接话

副语言是介于语言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沟通手段。因而,在咨询会谈中,咨询者要善于利用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来询者的情绪支持、安慰、鼓励信任和希望,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接话是指咨询者尽可能地接着大学生来询者刚才的话题说尽可能短的词句。其目的是要达到:一是给大学生来询者一个机会,以便探索与理清自己的思想;二是表示咨询者认真倾听了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并鼓励他(她)继续说下去。但也要注意:一是不要引入新话题;二是咨询者不要马上发表看法和意见。

3.沉默

咨询会谈中发生沉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咨询者引起的沉默;另一方面是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前者又可分有意设置的沉默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由咨询者有意设置的沉默可激发大学生来询者深入他的话题。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则会使大学生来询者感到不安,无所适从和对话停止。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咨询者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大学生来询者思路所致,应当尽可能避免。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可能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1)大学生来询者正在思考某种东西;(2)大学生来询者觉得难以继续说下去;(3)大学生来询者只是不知道除了谈过的话之外他还说或做些什么。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咨询者从刚才对话内容中便可判断出来询者沉默的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技巧使大学生来询者继续说下去,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正确运用科学的、先进的咨询方法,咨询技巧,才能使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咨询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良好品格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处于“人生第二期断乳”阶段,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扰和精神障碍时有发生。从而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新旧价值的撞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择业社交,学习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抑郁、偏执、孤独、敏感心理症状持续增多。性、毒品犯罪等失范出轨现象,更成为社会负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支流。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这些令人震惊事件的发生固然有社会、教育、法制的等诸多原因,但不可以否认的是,他们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失衡不无关系。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效果。许多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注意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来调节个体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尽早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技巧运用方面就应该做到:对咨询者的第一个要求便是注意地倾听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有效的咨询者应先成为一名优秀地倾听者。他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表达了对大学生来询者的积极关心与尊重,从而有助于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耐心和注意地倾听可使大学生来询者能有对象的倾诉其内心的苦恼,有助于情绪宣泄或治疗的作用。第三,只有通过耐心倾诉,咨询者才能了解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才能与来询者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常用的技巧

根据倾听的内容,倾听一般分选择性倾听与非选择性倾听。而非选择性倾听在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学生来询者诉说以便最终搞清他(她)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应把握好对如下技巧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实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到:(1)仔细观察大学生来访者的面部表现。要知道,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语言外的主要信息员。(2)注意目光与目光接触。这样不仅使咨询者从来访者的严重看出焦虑、恐惧、失望、无助和疑惑,也可看出期望、满意、喜悦、自信和信任,而且也是来访者从咨询者眼中“读出了”温暖、信心、理解、通感和希望。(3)还要正确运用好手势和体语等其它非言语行为。因此,咨询者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上,应显得有条不紊、放松、自然。

2.副语言与简短接话

副语言是介于语言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沟通手段。因而,在咨询会谈中,咨询者要善于利用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来询者的情绪支持、安慰、鼓励信任和希望,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接话是指咨询者尽可能地接着大学生来询者刚才的话题说尽可能短的词句。其目的是要达到:一是给大学生来询者一个机会,以便探索与理清自己的思想;二是表示咨询者认真倾听了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并鼓励他(她)继续说下去。但也要注意:一是不要引入新话题;二是咨询者不要马上发表看法和意见。

3.沉默

心理健康咨询篇5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然而,尽管大多数儿童在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注与教育下能够茁壮成长,但是,也有一些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说谎、偷窃、逃学、自卑、怯懦、任性、孤独、逆反、生活能力差、学习困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儿童的这些表现,其实就是“心理问题”。他们的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是暂时的,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儿童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及时的教育和矫治转化为正常,否则,可能会导致心理失常、行为变态甚至将来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教育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以分数、升学率作为评定学校教师工作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分数成了硬指标,至于个性教育、理想、人生观、品德方面的教育就可有可无了。

在一些学校,由于班级学生较多,很多教师为了省心,便给了那些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听话的好学生较多的锻炼机会,不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无视儿童的个体差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主体发展的能动性。目前,教育上存在的“马太效应”仍然是很多的。因此,学校中出现了这些问题,可能使孩子产生悲观失望、自卑或愤怒的情绪,从而导致儿童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

虽然现在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还未在广大教师中得到普遍重视,并且教师也不甚了解心理健康课的方法和策略,只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少想到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成功感、自信心,或积极增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对于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些教师不认为是问题,有些教师则简单地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或生理疾病问题。这自然会加剧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方法问题

教育方法上的缺陷或失误,也是导致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原因。比如,在很多学校,每到考试前一两个星期,语文、数学老师便把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占用,作为他们临考复习之用,学生整天处在题海之中,然而,复习的效果却不很理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在这样大的心理压力下,不仅教师身心疲惫,学生也不堪重负,失眠焦虑、紧张压抑、害怕上学、畏惧考试等心理问题大量出现。

应试教育使社会、家长对学校产生了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学校和老师,最终落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而现在的孩子又与以前不同,思想活跃、知识面广,个性较强,但心理比较脆弱。如果教师教育方法简单,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问题而导致学生厌学、成绩下降、偏科等现象是非常多的。所以,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以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

在一些小学,教师打骂、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的现象是较为严重的,并导致了许多严重后果。例如,1998年5月,新疆建工学校一名学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事情的原因是该生在一次语文课上朗读课文,读得结结巴巴,且读了不少错别字,老师便罚他抄写这篇课文,但该生未完成,于是老师又加罚他抄写从1~18课的课文(全书共20课)。“五一”节放假返校,老师发现他只抄了一课,便在全班进行公开批评后,通知孩子的父亲把他领回家。这个学生流着泪请求上完课后补做作业,老师不允许,连推带搡把学生赶出教室。孩子父亲将孩子送回家后便去上班了,中午回家时发出孩子已死亡。

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师德修养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学生厌学、逃学、出走、自杀等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情况屡屡出现,教师素质和师德风范亟待提高与重铸!

小学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班主任和教师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师心理健康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心理健康咨询篇6

【关键词】 团体心理咨询;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实践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富于启发的、能激活课堂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 翻译而来,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本文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在体育类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方法,以期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自愿报名参加原则,招募西安体育学院2010级研究生共7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2人,女生50人,平均年龄23岁。

2、研究工具

采用《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和《团体活动满意度评定调查表》。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4次90分钟的团体心理咨询教学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团体成员自我评估结果比较(见表1)

(1)从实验后的测试结果来看,在总分的均值、自我认识、情绪调节、对他人关心合作等多个方面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 (P

(2)关于是否愿意对他人敞开心中的秘密,实验后均值的变化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显著性,但是却没有其他项目那么明显。这可能与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相互了解和信任有限有关,毕竟完全的敞开心扉需要比较深厚的感情和了解。

表1 实验前后团体成员自我评估结果比较(N=72)

前测X士S后测X士StP

对自己的了解程度5.32士1.97.54士1.4211.96131

对别人的理解程度5.76士1.937.92士1.768.668007

与别人的沟通程度5.49士2.2967.625士1.978.167155

自我调节情绪的程度5.97士2.4558.25士1.4899.62247

敞开心中秘密的程度5.07士2.686.81士2.3418.037038

对他人的关心程度5.51士2.527.86士1.58611.85736

与他人的合作程度5.36士2.67.79士1.8389.374347

自信程度5.625士2.447.96士1.6998.491385

愿意合群的程度5.69士2.558.15士1.6248.418897

自我满意度5.57士2.198.18士1.3459.342758

总分55.35士16.177.94士10.8513.07154

2、团体活动满意度结果

为了评估此次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探讨更加适合研究生阶段开展此项活动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意见和评估。结果如下:

(1)团体心理训练活动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占26.38%;认为有一定帮助,占72.22%;认为没有帮助,占1.4%。

(2)认为教师授课有针对性,占77.77%;认为无针对性,占11.11%;回答不清楚,占11.11%。

(3)对最喜欢的授课方式回答结果是: 专题讨论占12.59%;游戏活动占44.44%;均可占36.49%。

(4)认为本次活动对自己产生了一定影响,表示生活中要运用所学积极调整心态,占70.83%;课后曾与同学谈及相关内容,占27.77%;表示关注相关报纸杂志内容,占1.4%。

上述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的团体成员而言,44.44%的成员喜欢游戏式教学模式,98%以上的成员认为此次活动对他们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帮助,70%的成员会把这些知识带到生活中加以运用。

在谈到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感受时,很多同学都这样表示:

“学习后让我明白快乐是在交流与协作中获得”;“受益匪浅,对自我认识有所帮助,完善了人际关系”; “我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每次活动都富有新意,让人对下一次活动充满了好奇”;“学习后在面对陌生人时,我可以自信地主动与之交谈了”;“我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更自然的融入到团体中”;“不经意间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我会将之所学应用到我的教学和实践中”。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增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团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其次,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团队成员的鼓励和支持下勇敢地站出来展示自己,使得自信心有所增强。再次,通过对自我的分析,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自我,更好地悦纳自我,建立了新的自我认同模式。

结合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来看,学生对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式的教学反响强烈,98%的团体成员对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满意并认为有所收获。

不足之处在于参与团体的人数过多,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迫于时间有限,团体成员之间较难达到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当个别团体成员呈现出较为突出心理问题时,无法得到后续持续关注和支持,使得整个助人过程缺少较深层的挖掘。

2、建议

结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逐渐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同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来进行,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团队活动协同运作,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心理健康咨询篇7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咨询性

一、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由于面对学习、经济、竞争、情感、就业等方面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由此产生休学、退学及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直接面对大学生的辅导员,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各个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直接负责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但由于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人员少,并且专业心理咨询员并没有直接面对广大学生。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找辅导员解决,辅导员几乎承担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但当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问题找辅导员咨询时,辅导员由于缺少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辅导员往往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去解决,从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心理咨询,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心理问题。并且导致学生为此错过了最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时间,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思政工作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的主要区别

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老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工干部。而大学生心理咨询员重点是对大学生心理调适、矫正和心理危机的干预,着重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从工作方式来说,专业心理咨询员与心理咨询者学生是建立在咨询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上,来访学生主动说出内心的困惑,以求解决内心矛盾。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是处于主动地位,辅导员发现了学生某一方面思想问题后,大都是采取主动交流形式,以求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中的问题和困难。心理咨询是以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选择为主,遵循保密原则。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公开性的教育原则,因此学生往往不会将内心的心理困惑告诉辅导员。

从双方关系上来说,在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员和大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是一种地位平等关系,咨、访是没有利害关系,在进行心理咨询过程中是一种纯交流关系。而辅导员在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与进行咨询对象的大学生并不是处于一种地位平等关系,辅导员可能是站在老师的立场去谈话,双方也有利害关系,作为来访者学生的平时表现,是日后成为评优评先鉴定的条件,加上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知识,不可能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存在着许多顾虑,往往不会将内心的心理问题全部讲出来。

同时,专业心理咨询员和咨询者学生之间具有一个治疗功能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医患关系,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得到逐步的化解,成功解决心理问题。而学生辅导员为学生心理咨询时,就会不自觉地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在一起,就不能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学生往往对辅导员产生一种心理回避,咨询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咨询的重要性

1.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落实到实处

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只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正面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状态。要求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是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的表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有辅导员不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员咨询,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等到解决,这才是真正对学生心理健康负责,也促使高校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引进更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员,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从而使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

2.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知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咨询工作经验和技能,才能胜任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的辅导员也接受了一定的心理基础知识短期培训,但一两次讲座或一两门课的学习,很难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角色、专业等原因,辅导员很容易将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当作学生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如某学生与住宿同学相处关系紧张,导致焦虑、失眠等问题困扰,向辅导员咨询的时候,辅导员往往通过谈心等方式做该学生思想工作,并帮助其调换了住宿,学生也满意了。但是这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该同学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由于错过了最佳的心理疏导时机,有可能会加重心理障碍,产生严重后果。当前依靠辅导员担任心理咨询员角色,是各大高校频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自杀、凶杀等惨痛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有时还会将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对待,严重影响工作开展的效果。只有辅导员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直接面对专业心理咨询员,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面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减轻他们由于内心世界出现矛盾而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高面对挫折排除困扰的能力,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咨询性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辅导员不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不是说明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重要,相反,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起重要作用。首先辅导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大一新生走进大学校园,辅导员要配合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调查工作,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工作,极早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在此基础上为每名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通过对档案的研究与分析,对一些具体急需关注的学生,建立重点心理健康档案,对一些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要联系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访谈。平时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调查了解,定期普查摸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实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心理危机排查活动,并不断完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只有建立了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收到实效,从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延敏.论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2]罗晶.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博览,2010.

[3]刘蓉,胡新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教育时空,2010.

心理健康咨询篇8

关键词: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心理咨询

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相对于其他本科类院校的学生来说,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面临更多学习方面的困难和压力,体验到较多的挫败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直以来得到的关注、家人的理解、外界的赞许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自我体验。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问题及相应的心理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当然,可能正因为如此,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对爱和尊重的体验是比较敏感的。这就容易造成两个极端的表现:一方面,有的学生很容易自我开放,与咨询师敞开心扉的交流;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较喜欢自我封闭,对外界警惕性过高,容易产生阻抗反应。除了以上这些特点,其实无论什么类型的院校,心理咨询都有一些更明显的共性,这种共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咨询的。比如问题相对一般和单一,更多的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较少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来访者的理解能力和自我体悟能力较强,可塑性较高;群体中相互影响的可能性较大等等。

一、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理论简介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无意识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荣格认为,这种力量是一种最基本的力量,“是一种能使你取得你所希望的成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别人创造价值的你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使你明确自己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引导你自己的个人王国。”虽然精神分析过分强调无意识作用以及其泛主义的特点,而饱受批评质疑,但不可否认,精神分析在二十世纪的心理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即使是今天,精神分析依然是人类心理学史乃至整个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因为精神分析强调研究人的无意识,所以对应的,也就产生了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比如在临床上经常用到的释梦、绘画、沙盘、催眠、自由联想等等。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受阻,潜能在发挥的过程中受限,是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成因。在如今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体系中,人本主义以来访者为中心,积极关注个体自身需要的满足,引导个体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促成人性的和谐完整发展观念深得人心,也有利于建立安全良好的咨访关系,给来访者较大的独立空间。其倾听、共情、角色扮演、转移等技术手段也为各心理咨询工作者经常使用或必不可少的普及性常识。

二、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趋同点和异同点

直观上看,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是存在本质差别的,是两个对立的心理学派,但是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如咨询师能以宽容和融合的心态加以运用,将二者有机结合,至少在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中,是可以快速、高效的解决学生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二者确实存在一些结合点。

1.异同点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二者的人性观,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精神分析坚信人的驱动力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欲望冲动。而人本主义则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具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需要的个体。

其次,与人性观一脉相承,精神分析认为人同时具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人类的这两种本能支配着人的行为,产生了各种欲望,正是本能和欲望的存在,人性中才产生了邪恶的那一面。但在人本主义看来,即不绝对反对本能论,也不赞同本能论,而提出“似本能”的概念。承认人受内在动力的驱动,但反对本能的负面性。本能和“似本能”的差别在于“首先,似本能不像动物本能那样强烈;其次,似本能不像本能论者认为的本能那样是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说是好的;再次,似本能的需要与理性之间并不存在像弗洛伊德本能论中所阐明的那种本能与理性的对立;最后,似本能的需要不像我们理解的生物本能那样,在物种发展的阶梯上相互排斥,而是在一个强度有差异的层次序列里能动地相互联系的。”

基于以上主张的不同,在实际运用中,技术方法也不一样,总体来看,精神分析重视挖掘来访者潜意识的欲望、情结,关注早期生活经历对后天的不良影响,主要研究人的异常或消极心理活动和状态;人本主义重视激发来访者内心自我实现的潜能,引导来访者积极地采取适合的策略和途径,完成自我协调完整发展,主要关注人的积极心理能量。

2.趋同点

虽然提法不同,但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都研究和关注人的内在驱动力,都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都受到内驱力的深刻影响。二者在研究结论上差异明显,但研究对象上,是趋同的,如人性、本能、需要(欲求)等。相同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能和需要都是人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使二者具有本质的联系。

第二,本能和需要的满足都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幸福体验,反之,带来挫败感或引发心理问题。

第三,需要是一种“似本能”,“似本能”依赖于人类本能而存在。

第四,生存本能和似本能(需要)对于个体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是同向的。

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在应用技术大学心理咨询中的融合与运用

精神分析的部分理念以及其独特的治疗技术,有利于深入快速地了解来访者,挖掘心理事件背后的意义,找出问题存续的潜在能量和驱动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精神分析也容易走入模式化的偏激,特别是初用者尤其应当注意。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心理咨询的不断尝试、摸索,笔者认为沙盘游戏治疗、释梦治疗、绘画治疗等均是很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但如果对原型物或象征物的工具化、固定化,只是沿用国内、外的一些分析方法和象征意义来解释发展着的、不同个体的诉求和欲望,就难免有失偏颇。而且应用技术大学学生总体上是积极的、常态的,哪怕来访者,其社会功能一般也是相对完整的,对问题也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和水平,内心充满自觉、和谐成长的欲求。

从这一点看,与人本主义观点是较为一致的,来访者充满善与积极的力量,只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事件上心理失去平衡而已。人本主义对人性的尊重、关怀、激励以及基于此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都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但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面对应用技术大学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学生和教师间还是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是从业者一直在试图超越或消解的,然而事实上,它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体现在咨询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存感、信任感(或不信任感,体现在阻抗、回避)和期待感。所以,如果单纯用人本主义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并可能遭遇失败。

综合以上论述,一方面坚守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注重人的自我成长能量的引导,也即现实需要的策略性满足和调整;另一方面,以精神分析的理念和技术,深入探寻人性中的原始成长点和固着点。换句话说,就是以精神分析探查问题根源,以人本主义解决问题。当然,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必须与来访者感同身受,也即人本主义说的“共情”,更深入者,如我国学者许金声提出的“通心”,必须寻求一种途径,带着来访者在他(她)困境的世界里游走,最终只有自己先找到问题答案和出路,才有可能引导对方走出困境。

以曾经的一个个案为例,来访者由于性格问题而困扰,但是找不出问题的原因,通过沙盘游戏,可以明显看到沙盘左半部为不协调的开阔空白地带,右下角有一凸起沙堆(意为小岛),隐藏于房子前面的一个角落,也不协调。

此时如果全然按照象征意义或纯精神分析,就至少会遗漏一些东西。比如空白地带,来访者称为那是开阔的大海。我们要怎么理解呢?但是运用深度共情去理解对方的人性特点,就能很快发现,那块空白地带恰恰就是来访者问题所在,显然事实上,来访者尽力掩饰,不愿回忆,并为此而痛苦挣扎,将这一切物化于沙盘上,就成了那片不和谐的空白。而那个角落里的岛,就是来访者内心安定的居所,远离喧嚣、痛苦,只隐秘于某一角落,那是一种无奈的孤独。

总之,不论沙盘、绘画、释梦,还是情境角色扮演,都从具体生命物化而来,在解读时,当尽心力去赋予它鲜活的生命,而非物对物的释义。当然,这就需要在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之间寻找一条融通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同时运用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理念去理解、解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中所指的原型和意象。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

[2]【瑞士】荣格原著,刘烨编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3]【美】斯考特.派克著,邵楠译,《邪恶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心理健康咨询篇9

[关键词]:生殖健康 咨询 服务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观念中常常将性与丑恶与下流等同起来,社会中有关于性的问题民众常常表现的讳莫如深,因此导致社会对性知识与文化不断被雅致,导致民众对性健康关注不够,进而影响到生殖健康咨询的发展。正是因为这种社会错误的道德认知,使得许多、低俗信息有机可乘,而大部分受众则是青少年,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社会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因此,加强生殖健康的咨询服务途径一方面能够多方位的传播正确的生殖健康与性的知识,给予有需要的人群正确的指引,一方面,能够抵制社会中不雅信息的传播,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浅要分析了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途径,进一步探讨生殖健康咨询与服务的主要方式。

一、生殖健康的咨询服务的途径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更加重视,尤其是对自身的生殖健康特别关注,社会居民对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以社会分析的角度出发,良好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各地的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务必要增加服务途径,以满足不同文化程度的民众要求,主要咨询途径包含以下几种:

1、热线电话咨询

热线电话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咨询服务途径,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一般要设置3到5台热线电话,在服务中心公告处张贴,并在生殖健康知识服务手册上印刷,最大程度的将热线电话号码覆盖更多的群众。热线电话咨询的主要范围在于简单的生殖健康知识的咨询,一般由资深的生殖健康咨询师接听,避免传播错误的讯息。热线电话还提供预约门诊的服务,方便民众的生活。

2、网络在线咨询

网络在线咨询是最便捷最快速的咨询服务途径,网络咨询能够提供详细的文字资料以及图片资料,能够更好地为群众解答疑惑。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要建立专门的服务网站,并且需要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安全的数据库,保证群众的个人隐私的绝对保密,为每个在线咨询的群众建立数字资料,让群众能够更加放心的进行网络在线咨询。

3、提问咨询

提问咨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普通群众根据自己的症状对咨询医师进行提问,咨询医师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另一种就是某些群众处于害羞心理,羞于启齿,咨询师要主动的提问和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引导,便于医师能够快速了解病患的实际问题,并给出明确的回答。

4、当面咨询

当面咨询是最有效的咨询方法,咨询师或者医师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特征,能够提出最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有利用提早发现群众的隐藏的生殖健康疾病,让群众及早的得到医治。基于许多病患对于咨询出于害羞的心理,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当面咨询的地方务必要安静,尽量做到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对患者的隐私严格保密。

二、生殖健康服务的模式

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主要人群是育龄人群,而在有关调查中显示,育龄期的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对生殖健康的咨询频率要高,调查显示出育龄期的女性在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需求上主要出现了几个问题: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很低,主要知识来源于书刊杂志,极少部分来自网络;生殖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多,对患有生殖疾病后不及时就医,使得生殖疾病患病率高;对生殖健康咨询的结果不太满意,计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专业医师人员计较少。针对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我们应该尽快改善生殖健康服务的模式,并且提高计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计生服务工作的效率,切实提高生殖健康服务的水平,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普及生殖健康知识的活动,在计生服务机构定期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对所处地区内的育龄人群做好知识普及活动,做好服务咨询途径的群众,让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到计生机构的咨询方式,便于民众选择。

其次,计生服务机构应当免费印发生殖健康知识服务手册,主要印刷生殖健康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的生理健康疾病症状,并针对常见的病症给予一定的建议治疗方法,鼓励群众来计生机构或者正规医院救治,在服务手册里还应该包含一些心理健康的疏导方法,给予健康的心理引导。

再次,计生机构应该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生殖健康服务信息网络平台,让普通群众能够有一个快速了解生殖健康服务的平台,该平台需要建立良好的数据库,开展生殖健康一卡通“健康护照”系列服务,育龄妇女可以通过手持的“健康护照”,在网上查询自己的体检信息和医生的健康指导意见,利用网络开展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咨询服务,实现全国公示医院的网络预约挂号以及就诊咨询服务,育龄妇女在线获取自己的健康档案资料及定制服务。用户直接登录卡上的网址,输入一下卡上账号和密码,点击“健康体检情况”和“健康评估”子目录,每次生殖健康体检信息就能及时知道,同时有了这张卡还能网上预约挂号和远程会诊,利用这张“健康护照”,群众可以适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计生机构还可以开展网络视频会诊的功能,通过网络让群众能够更便利的与医师进行交流,但必须做好相应的保密措施。

三、加强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几点建议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心民众的生殖健康是各级政府的职责。然而我国人口多,资源贫乏,因此,对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1、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各级政府要把生殖健康服务做为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卫生、计生职能,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优先能力为群众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2、增加投入,优资源配置.各地要地区民众的实际需求,对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给予经费、人员保障,建立和完善网络在线、热线电话、固定值班、流动讲座、集中培训、宣传知识到人咨询服务体系,方便满足民众的不同需求.

3、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各级要及时掌握具体实际与要求,在整合卫生、计生资源中,要明确职责任务,由谁负责抓好生殖健康服务,保证不推矮落空;在技术力量不足地区,要聘请有专业资格的生殖健康咨询师和医师,满足工作需要.

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在改革、开放、发展中发展,在社会进步和需求中不断完善.因此,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增加咨询服务的途径,只有不断提高咨询服务的质量,积极完善生殖健康服务的模式,才能切实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也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 金小桃,蔡建华等.加快推进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试点工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4):106一108.

心理健康咨询篇10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2-0013-03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使用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标志、特征和平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兴起,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步呼吁阶段。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学者和机构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研究,少数中小学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初露心理健康教育雏形的学校。

第二个阶段,推进、发展阶段。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发展起来,并涌现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第三个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02年,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心理健康咨询室作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全国各地正在加快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步伐,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工作。

我国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一、心理咨询室功能与职责的研究

(一)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人们对于心理咨询室功能的认识引领着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发展方向。关于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王家祥和冷泽兵(2008)认为,心理咨询室一是学生生活指导设计的企划室;二是对学生个体进行指导的研究室;三是提供及保管情报的资料室;四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五是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卢骏(2002)提出心理室不仅只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帮助,还应对所有的学生开放。另外,宋宁(2006)认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应该承担着心理教育专业管理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功能。

心理咨询室建设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四类问题,严重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第一,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没有建设心理咨询室。第二,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存在着“形同虚设”的问题,心理咨询室的相关硬件设施配备完备,但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导致无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第三,心理咨询室的低效问题,部分心理咨询室只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只对提出心理咨询的要求的学生进行心理帮助,而心理咨询室的大部分时间和资源都浪费了。第四,由于中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中学和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差异,与中学相比小学更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方面小学比中学更为重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的角色转化中,可能会面临身心的不协调发展、认知冲突、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压力过大等多方面心理问题,而中学不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将导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心理咨询室的职责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只有充分履行其职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丁彦华(2001)提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具有以下七大职责: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训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课题研究。

二、心理咨询室硬件投入的研究

(一)心理咨询室位置的选择

大多数学者认为,应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出发,心理咨询室应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张富洪(2005)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具置最好选择图书资料室附近,避免与音乐室、体育场所以及校长室、教研室较近;二是要在咨询室门口张贴《来访者注意事项》,将保密承诺和咨询细则告知来访者,让来访者了解和放心;三是来访者的座位应避免朝向门窗方向,不应让学生与突然来访的外人照面,以增强私密性。

(二)心理咨询室设备的配备

一般而言,心理咨询室需要配备桌椅、沙发、图书、电脑、打印机、学生心理档案资料柜、心理测试工具、影碟机、咨询信箱、电话、录音机、沙盘游戏等。李道庆(2010)提出为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一般教师以及学生配备不同的心理书籍,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心理健康专题阅览室,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另外,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

(三)心理咨询室区域的划分

关于心理咨询室的区域划分问题上,郭成(2006)提出了“组合模式论”,将心理咨询室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功能区域,具体划分为教师办公室、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放松室、心理训练室,并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配置不同类型心理咨询室的组合模式,普通学校可配置个体咨询室和教师办公室,中心校和实验校可配置个体咨询室、办公室和团体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可配置个体咨询室、办公室、团体咨询室和其他功能室。

三、心理咨询室软件投入的研究

(一)心理咨询室名称的选择

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的称谓颇多,除了心理咨询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称谓。耿柳娜(2006)认为,第一类是专业色彩较浓,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站”等。这类称谓带有一种“挂号看病”的味道。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有限,对心理咨询的涵义和范畴理解不清晰,因而存在对心理咨询的抵触心理。另一类称谓轻松灵活,如“心情驿站”“阳光心理屋”“心理空间”“心理聊天室”等,这类称谓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既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特色,又显得亲切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二)心理咨询室环境的布置

王家祥、冷泽兵(2008)认为咨询室的布置要体现以下四点。第一,温馨。咨询室面积一般不宜过大,屋内的布置要以浅色调为主,还可在醒目的位置写一些温馨话语。第二,宣传。可以在墙上挂有“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宣传材料,加深来访者的了解。第三,隐密。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时,要避免外界探视、聆听。第四,宁静。咨询室的整体氛围要宁静,不应布置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件。

(三)心理咨询室人员的配备

张日昇和黄大庆(2005)提出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心理发展的理论知识;二是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面受过系统的训练;三是在心理测量方面受过系统的训练;四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关于心理咨询教师资格,徐光兴(2000)提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经验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必备条件,具体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大学毕业后有两年以上学校心理辅导专职工作经验;二是在两年工作期间受过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三是必须有至少两篇正规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在权威性刊物上发表。

关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配备的现状研究,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存在着科任教师、教务教师等担任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员担任,中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带来终身的不利影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心理咨询老师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可能会起反作用。

四、心理咨询室相关制度建设的研究

(一)心理档案制度的建设

张日昇和黄大庆(2005)建议,档案资料应该在咨询中心由专人进行管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得擅自带走、抄录和复印等,以免泄露。若要整理出版、或研究报告,或在大众传媒上使用某些数据、案例等,须征得学生本人的同意。

(二)心理咨询室日常工作制度的建设

学校心理咨询室可根据学生数量、经费状况和学校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一周的开放天数、次数以及每天开放的时间段,并形成一个固定的、长期不变的时间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一般中小学应该配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两名,并制定咨询室时间制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常设机构,心理咨询室的一个常规工作就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完成预约和解惑答疑。因此,在咨询室开放时,值班人员必不可少。

(三)心理咨询室评估制度的建设

学校应该建立起心理咨询室的性质、职能、功能、辅导原则、工作时间、相关管理方式等一系列评估的指标,并对心理咨询室定期进行评估,一般为每周一次,由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带领咨询室全体成员进行,提高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效能。

五、心理咨询室使用情况的现状研究

随着中小学生心理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具体问题。杨忠健(2007)对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大部分小学心理教师都是兼职,不具备心理咨询资格,咨询不专业、不规范;在心理咨询室的效率问题方面,存在着对咨询室功能定位不准、有偏差等问题,在建设中功能划分过于求全,造成使用不充分的设施出现浪费等情况。张玉堂等人(2011)对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作了调研分析,以兰州市七所重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使用方面为例,28.6%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面积只占10平方米以内,57.1%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面积只有10~30平方米,还有14.3%的学校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从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来看,有57.1%的学校根本不向学生开放,或者某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建设方面,28.6%的学校没有配备电脑,57.1%的学校没有可使用的心理测评工具。

六、已有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化、细化,我国学者逐渐重视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的探索,也获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较多集中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名称选择、位置选择、环境布置、设备配备、人员配备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特殊性研究,需要弄清楚和反思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与社会心理咨询室的异同问题,中小学心理咨询面向的是发展中的学生,咨询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认知冲突等问题上,而社会心理咨询面向的是社会中的成人,咨询的内容是工作压力、情感困境等问题,心理咨询的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与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异同问题,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功能在于利用心理理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而大学心理咨询室则是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优势进行心理理论研究。另外,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心理状况缺乏自我认知,难以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帮助,而大学生的身心成熟,能较快较好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主动向心理咨询教师发出求助信号,有利于心理咨询教师提供正确处理和帮助。

第三,中小学心理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异同问题,中小学心理教育要与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等相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特色在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总之,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而现实中的问题又十分复杂,因此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或者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才能不断向真理靠近。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基础教育重点规划课题“区域性教师行动研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08-10-001。

参考文献:

[1]张玉堂,郑雪燕、秦积翠.七所重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和使用情况分析[J].校园心理,2011,9(4).

[2]杨忠健.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情况调研[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21).

[3]张日昇,黄大庆.在中学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几点思考[J].河北教育,2005,(14).

[4]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