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19:21:04

建筑技术论文

建筑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医院建设应用

引言

医疗改革必然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从“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如今的“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医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道理。因此,医疗建筑就更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SD)和人性化。

1.门急诊楼的特点和任务

医院门急诊楼是医院的窗口和门面,是患者最先接触医院的地方。门诊人流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易形成健康人与患者混杂的局面,造成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必将成为医院门急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2.门急诊楼智能化设计原则和目标

2.1设计原则每个时代的建筑无不打上时展的烙印。在智能化门急诊楼的设计上,将技术先进、符合主流标准、满足实用要求和便于系统维护作为出发点[2]。由于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投资汇报率,经济效益显著,给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提供了良机,综观国内外医院建筑设计主流思想和设计理论,突破了以功能为主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因此,在进行医院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时,既要做到功能的叠加,又要防止设备的堆积[3]。避免以“A”的多少来评价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设计、施工与管理作为门急诊楼的设计原则。防止“病态建筑[4](sickbuilding)”或“室内空气质量(1ndoorAirQuality,IAQ)恶劣”的建筑出现。以结构化布线为基础,架构智能化门急诊楼的信息高速公路,给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集人性化、信息化、专科化和商业化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门急诊楼。

2.2设计目标广大患者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方便、和谐的就医环境,渴望医院提供高水平、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而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5],是建设智能化、现代化门急诊楼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门急诊楼在软环境的设计上除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外;在硬环境上也应将门诊医生诊室设计成“一医一患一室一床”,以便保护就诊患者的私密。

3.门急诊楼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内容

3.1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CablingSystem,SCS)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6]。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必须充分重视SCS。从技术的角度讲,应根据SCS技术的发展适度超前,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光纤到桌面(FiberToTheDesk,FTTD)的布线方案,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的投入运行,以及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在医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SCS。而且随着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在未来的5-10年内,门诊医生工作站必将全面投入使用,更是离不开SCS的支持。

3.2BAS的设计广义的BAS不但包括建筑物楼宇设备的监控,还包括安全保卫系统

(如电视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等)、管理服务系统(如各类报表编制、计量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此外,用于消防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也属于该范畴,因其要求更高,国内近年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BA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空调系统对空气流通有特殊要求的医院门急诊楼建筑,应以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和节约能源为目的,同时综合考虑中央空调的类型、辅助设备、末端设备,气流、风量等因素。以外,在医疗建筑中将医疗环境检测系统纳入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的不同区域和空调系统的排风口等处安装相关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进行必要的环境检测,同时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上参考防治“非典”的空调设计要求。

3.2.2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加快,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就诊患者车辆的停放及管理将成为门急诊楼建设又一重要课题。采用先进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既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2.3建筑医疗设备的设计和传统的楼宇建筑设备如电力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比,建筑医疗设备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与建筑环境结合紧密,如集中供氧、负压吸引、压缩空气以及笑气供应和回收等子系统都必须结合医疗环境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第二,各子系统前没有国家规范,医院在进行三气系统的设计时,必须结合医院需求,量身定做。同时在管理上,应将三气系统纳入BAS系统进行统一监控,实现普通楼宇设备与建筑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

3.2.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往往与BAS分开考虑,但是,在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与BAS分开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模式,是与今天的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不利于BAS的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ed,SI),不能达到节约人员,节省维护费,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目的。在施工期间,强调隐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杜绝消防隐患,同时在建筑设备的选择上,严把质量关,因为建筑产品有使用后不可逆的特性,即建筑安装完毕后,很难通过“修改”的方式弥补缺陷、完善其功能。智能化建筑尤其如此[7]。

3.3门急诊背景环境调节系统的设计用于对门诊大厅、候诊厅等公共场所的软环境进行调节。从就诊患者的心态来讲,都想尽快就医,离开医院。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

候诊是必然的。在候诊期间,患者及陪护者如何度过这段时间,是医院在建设门急诊楼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背景环境设计是门急诊楼家庭化设计的体现,优美的轻音乐,舒缓的旋律萦绕在门急诊楼内外,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背景灯光通过计算机来调节照度、色度,如在夏季以冷色调为主,冬季以暖色调为主,系统对改善门急诊楼的就医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论述,虽然文献报道了许多有关智能建筑的最新技术,但对于医疗建筑智能化方面的报道较少,作者就医疗建筑智能化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和归纳,期望为国内医院门急诊楼智能化建设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医院建设应用

引言

医疗改革必然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从“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如今的“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医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道理。因此,医疗建筑就更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SD)和人性化。

1.门急诊楼的特点和任务

医院门急诊楼是医院的窗口和门面,是患者最先接触医院的地方。门诊人流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易形成健康人与患者混杂的局面,造成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必将成为医院门急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2.门急诊楼智能化设计原则和目标

2.1设计原则每个时代的建筑无不打上时展的烙印。在智能化门急诊楼的设计上,将技术先进、符合主流标准、满足实用要求和便于系统维护作为出发点[2]。由于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投资汇报率,经济效益显著,给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提供了良机,综观国内外医院建筑设计主流思想和设计理论,突破了以功能为主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因此,在进行医院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时,既要做到功能的叠加,又要防止设备的堆积[3]。避免以“A”的多少来评价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设计、施工与管理作为门急诊楼的设计原则。防止“病态建筑[4](sickbuilding)”或“室内空气质量(1ndoorAirQuality,IAQ)恶劣”的建筑出现。以结构化布线为基础,架构智能化门急诊楼的信息高速公路,给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集人性化、信息化、专科化和商业化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门急诊楼。

2.2设计目标广大患者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方便、和谐的就医环境,渴望医院提供高水平、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而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5],是建设智能化、现代化门急诊楼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门急诊楼在软环境的设计上除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外;在硬环境上也应将门诊医生诊室设计成“一医一患一室一床”,以便保护就诊患者的私密。

3.门急诊楼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内容

3.1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CablingSystem,SCS)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6]。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必须充分重视SCS。从技术的角度讲,应根据SCS技术的发展适度超前,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光纤到桌面(FiberToTheDesk,FTTD)的布线方案,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的投入运行,以及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在医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SCS。而且随着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在未来的5-10年内,门诊医生工作站必将全面投入使用,更是离不开SCS的支持。

3.2BAS的设计广义的BAS不但包括建筑物楼宇设备的监控,还包括安全保卫系统

(如电视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等)、管理服务系统(如各类报表编制、计量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此外,用于消防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也属于该范畴,因其要求更高,国内近年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BA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空调系统对空气流通有特殊要求的医院门急诊楼建筑,应以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和节约能源为目的,同时综合考虑中央空调的类型、辅助设备、末端设备,气流、风量等因素。以外,在医疗建筑中将医疗环境检测系统纳入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的不同区域和空调系统的排风口等处安装相关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进行必要的环境检测,同时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上参考防治“非典”的空调设计要求。

3.2.2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加快,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就诊患者车辆的停放及管理将成为门急诊楼建设又一重要课题。采用先进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既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2.3建筑医疗设备的设计和传统的楼宇建筑设备如电力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比,建筑医疗设备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与建筑环境结合紧密,如集中供氧、负压吸引、压缩空气以及笑气供应和回收等子系统都必须结合医疗环境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第二,各子系统前没有国家规范,医院在进行三气系统的设计时,必须结合医院需求,量身定做。同时在管理上,应将三气系统纳入BAS系统进行统一监控,实现普通楼宇设备与建筑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

3.2.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往往与BAS分开考虑,但是,在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与BAS分开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模式,是与今天的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不利于BAS的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ed,SI),不能达到节约人员,节省维护费,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目的。在施工期间,强调隐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杜绝消防隐患,同时在建筑设备的选择上,严把质量关,因为建筑产品有使用后不可逆的特性,即建筑安装完毕后,很难通过“修改”的方式弥补缺陷、完善其功能。智能化建筑尤其如此[7]。

3.3门急诊背景环境调节系统的设计用于对门诊大厅、候诊厅等公共场所的软环境进行调节。从就诊患者的心态来讲,都想尽快就医,离开医院。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

候诊是必然的。在候诊期间,患者及陪护者如何度过这段时间,是医院在建设门急诊楼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背景环境设计是门急诊楼家庭化设计的体现,优美的轻音乐,舒缓的旋律萦绕在门急诊楼内外,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背景灯光通过计算机来调节照度、色度,如在夏季以冷色调为主,冬季以暖色调为主,系统对改善门急诊楼的就医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4.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系统以患者信息为依托,通信网络为基础,智能化导医为核心,计算机为工具,从而完成门诊各项服务性任务。该系统借助系统集成技术,将硬件(含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等)、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组合成为有效实用的,具有良好交互界面的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查询系统,消除长期困扰医院门急诊楼“三长一短”现象。

4.1门急诊大屏显示系统采用大屏显示系统,可对医院概况、科室设置、出诊专家、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等及时提供给患者,方便患者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从而实现诊间医令、划价、取药等快捷准确的计算机管理。

4.2智能化导医系统为避免患者就诊时的顺序混乱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在门诊管理系统的挂号预约子系统基础上,增设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信息,设计安装小型电子屏幕,导向标志,指示患者就诊去向。导医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应充分展现计算机技术,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电视(PNP)等显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并结合医院HIS系统,将门急诊叫号和导医系统进行柔性设计。患者挂号后即生成患者就医的相关信息,提示就诊科室的去向,门诊管理系统将挂号患者的信息传递给门诊智能化导医系统。该系统完全以患者就医为中心,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为目的,以提高医院门急诊楼的使用效率为目标,来提高门急诊楼的整体功能。克服目前医院门诊患者就医由专人负责维持秩序和增设导医人员的诸多不利因素。

4.3增设计算机查询系统系统采用条码识别技术或密码确认技术,在门急诊楼的不同功能区域配置计算机触摸屏,方便患者查询在医院内的所有消费及患者所需要的各类医学信息资料,加强医院宣传力度,提高对患者的吸引力。

4.4构建全信息化门诊专用视频会诊系统根据科技的发展和21世纪就医模式的需要,智能化门急诊楼建设应设有电话预约挂号、医疗咨询、远程门诊视频会诊系统等,从而实施交互式多媒体有偿服务,解答患者常识性的医疗问题,指导就医,方便那些只需询问相关症状即可解决病痛的患者[8]。也为被距离和时间分割开的医、患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化门急诊楼的建设中,构建一个集多媒体教学、远程门诊视频会诊系统于一体的全信息化门诊医师平台,通过门诊专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专家门诊。系统联结成功后,异地协作医院只需将患者安排在有门诊视频会诊系统的门诊办公室或其他适合的场所,患者与远端的医学专家即可进行异地门诊。该系统将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医疗资源,同时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开支。这种异地门诊的就医方式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很快得以推广。

6门急诊楼智能化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6.1注意协调各工种的关系在建筑上,各工种工程师所面对和处理的对象不同,智能建筑工程师由于掌握着最新知识,对技术的追求可能走在其他建筑工种的前面,而其他工种的工程师由于对“智能建筑”认识的偏差,于是便有了“智能建筑”无非是“一套综合布线,少些墙,多些孔”而已的观点。其实在国内有关“智能建筑”的文献中,“智能建筑≠建筑十智能”几乎是一致的说法(张瑞武,1996;李博贤,1997;林贤光,1997)。当然智能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不等于建筑的最终成功。各工种要相互合作、理解和沟通,才能完善“智能化建筑”。

6.2强调建筑施工与楼宇物业管理同步设计传统建筑物物业管理的内容较为单纯,智能建筑具有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管理和维护相对复杂。建筑智能化系统所使用的设备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对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高。同时智能建筑建成后,其维护和保养将成为正常运行的关键。基于以上因素,门诊楼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应包含物业管理的内容。

6.3注重工程与科研的关系信息社会的特点是知识、技术更新快,医疗建筑有公共建筑的特点,即为共性:但更多地是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个性。比如门急诊大屏显示系统、智能化导医系统、建筑医疗设备系统、全信息化的门急诊视频会诊系统、门急诊患者输液管理系统等都是其特有的。有些系统是成熟的,也有些系统是不成熟的或没有的,医院必须结合具体的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前期的论证、规划和开发,从而使工程和科研紧密结合,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医疗建筑。

7.结论

21世纪医院门急诊的就医环境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医院门急诊楼的建筑品位。让患者是“上帝”这一理念在医院得以充分体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使患者感受人生价值的升华[9]。同时,将门诊楼建设成为具有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标志性建筑,为医院实现医疗建筑跨越式发展铺平道路,也为今后实现医院数字化管理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新明.[C].2000上海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2000:193—194

[2]刘国林.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33-434

[3]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编.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92—195

[4]李先庭.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暖通空调[J],2000,30(3):36-40

[5]郭锡斌,张岚,张群,病人为中心,建设温馨家庭式服务窗口[J]医院管理杂志,2003,7:35-37

[6]吴达金编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4.6-10

[7]金磊.建筑科学与文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0

建筑技术论文篇2

1.1结构的稳定性能

在我国古建筑木结构设计中,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在研究我国古建筑抗震性的过程中,“墙倒屋不塌”形象说明了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其意思为即使木结构房屋的墙倒塌了,但是屋顶受到木构架支撑而不降落。这主要取决于我国古建筑特点,即运用梁、柱、雀、斗拱和额仿的交替穿插结构,能够让古建筑具备极强的抗震性能。目前我国很多寺庙、佛塔及房屋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袭,经历过无数次地质灾害,仍然岿然不动。木结构的古建筑加工非常方便,但是其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在长期受到风雨侵蚀后,会导致性能不断下降并破坏木结构。

1.2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

无论哪种设计都要具备全局观念,要将主观构思的“意”与客观存在的“境”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地形起伏情况,并充分运用四周环境的特色,对其进行合适的改造。利用合理布局的方式,全面综合的对建筑内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安排,针对用地功能的不同,确保衔接和划分科学合理,不仅要对主景区、休闲区、活动区以及主要干道与出入口加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立面与平面的关系。要借助借景、造景等措施,让主体在整个设计中得到突出。此外,在古建筑设计过程中,植物设计要将主题化景观原则体现出来,让古建筑中植物主题与时分、气象系统显示出的时景美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为古建筑营造出舒适、宜人以及幽雅的组团景观。古建筑中的植物要主次分明,科学合理的对花草、灌木、乔木等进行搭配,尽量创造出自然之感,最大限度防止显现人工之态。同时还要对植物围合空间进行合理应用,按照地形的差异,各类组团绿地要选择不一样的空间围合:比如人行道两旁、街道等,要运用封闭性空间,有效隔离外界的嘈杂声,在喧闹中营造出安静的氛围,从而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

2古建筑结构与艺术存在的现状

2.1破坏现象日益严峻

目前我国古建筑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古建筑有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古建筑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古建筑历史符号较为鲜明,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品位。然而,虽然古建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一定的修复,但是却缺少了原本的神韵,城市文化底蕴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这样就无法让人们对古文化的追求得到满足。特别是人文遭到破坏,未能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导致古建筑被利用甚至被破坏,这极大降低了城市发展品位。

2.2历史品位逐渐消失

在古建筑逐步消失殆尽时,历史文化品位也会慢慢减少,特别是对于一些研究价值极高的古建筑,比如,我国庭院式组群布局带来的艺术效果,相比于欧洲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常情况下,欧洲建筑是一目了然的,但是我国古建筑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需要一层层展开来看,很难一眼就将全部看完。在进入我国古建筑后,必须从一个庭院走到下一个庭院,需要走完之后才可看完。比如,北京故宫就是其中的典范。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不断拔地而起,古建筑在维修保护时还是沾满了现代化气息,这导致古建筑的艺术品位逐步消失,对于城市整体发展需要十分不利。

3古建筑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3.1建筑群体的美

庭院式是我国古建筑群体布局的主要特点,在古建筑群中一般会设置一条中轴线,各建筑以对称的方式分布在该中轴线两周。虽然运用了封闭布局,但是人们置身于建筑群中,能够感受到建筑群内风景各异。另外,统一的颜色也能够增添建筑的美感,这也是古建筑群体布局呈现出的美。我国古建筑艺术主要发展于封建社会并逐步成熟,其主体是汉族木结构建筑,同时也涵盖了其他少数民族的经典建筑。我国古建筑是在世界建筑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建筑风格最明显的艺术体系。现代建筑风格中,也有大量建筑运用了古建筑艺术风格,比如,可以利用自然景观对内部小气候加以改善,从而创造出安逸的休憩场所。根据西方考古发现可知,古罗马庞贝古城就有很多立柱支撑结构,建筑周围环绕着回廊,建筑中部是接雨用的水池。但是我国古建筑庭院布局一般通过引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庭院不仅能够为建筑提供较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空间增添更多的诗意。而在现代建筑中则缺乏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无法将这种独有的气质风貌体现出来,很难综合对艺术加以运用,这是导致古建筑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

3.2建筑造型的美

斗拱与大屋顶是我国古建筑的特有标志,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各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古建筑的造型美。屋顶等级明显的特点也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硬山、悬山等都将古建筑的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山墙与出檐的构造让对称的建筑结构得到了美化。同时通过将屋顶轮廓化,应用各种色彩,更进一步增添了建筑的美感。目前,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建筑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丰富视野、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并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是有丰富的思想的,不是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材料的随意堆砌,建筑不仅具备一定感情,同时还要与自然规律相符,满足人的需求。此外,建筑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或技术,而是与养生文化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文化。在养生学和建筑学之间,或许会产生一门新兴科学,即养生建筑学或建筑养生学。吴良镛教授说过:“文化是城市和建筑之灵魂”,在技术建设力量与破坏力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筑缺乏灵魂。在将各类地形进行组合与分割后,产生不同功能的统一与划分,比如,人们锻炼场地要具备平坦的特点,这样能够减少人们的消极情绪。对于地形比较陡峭、崎岖的情况,则适用于爱好追求新鲜刺激的人们,因此通过对人群进行划分,能够加强建筑区域内人们的沟通交流,彼此探讨锻炼心得,十分和谐与融洽;还可以对地形上的景观建筑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将地方历史文化特征凸显出来,并让主流元素融入其中,增强人们的亲切感。

3.3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

在古建筑布局时要将建筑融入四周环境空间中,比如苏州园林就充分借助树木、假山等来让建筑物融入环境空间中,这也是“步移景异”的由来。对各种大小不一、四处散落的建筑进行布局,要利用中轴线进行合理布局,比如北京紫禁城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面对各种建筑、人群以及文化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背景、生活习惯及服务对象等因素。要根据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多样性特点,以舒适、健康和安全为前提,合理融入更多个性化的设计,在确保整体感觉能够被突出的情况下,让公共空间更具美感和多样性。

4结语

建筑技术论文篇3

就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来看,大致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质量验收阶段。无论是哪一阶段,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建设单位必须对这些问题充分掌握,才能够结合工程建设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地质勘查、施工图纸设计、图纸审查以及技术交底等。可以说,施工准备阶段涉及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旦忽略了某个环节,便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注重施工准备阶段工作开展的全面性。然而就目前部分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开展现状来看,却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没有对所要准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有效审查;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以及没有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建设,不仅会降低工程整体质量,而且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了多个专业,而且还要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工程施工的对象主要是工程主体,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就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体现在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上,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达不到工程建设需求导致的,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仍有待完善,技术和能力水平都比较低,而且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最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各种施工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建筑可能是致命性的,严重影响了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甚至造成建筑无法完成质量验收,给建筑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施工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阶段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的验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地做好相应的验收工作,很多的技术人员没有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的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工作,导致很多的问题没有验收出来,进而造成建筑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投入使用之后,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阶段非常重要,这也是能弥补施工中问题的最后阶段,因此,工程建设部门必须提高对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验收工作。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施工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其解决:

2.1完善施工设计时期的技术管理

建筑设计是对工程的整体规划,在工程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设计时期的技术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参与,而且监理单位也要参与其中。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当前的施工图纸设计进行进一步审查与核对,并对图纸中不明确的地方向设计单位询问,再获得解答之后,参与讨论的各方达成对设计图纸的设计意见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施工人员对图纸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充分了解。在施工人员对图纸设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单位要将图纸中的一些关键施工项目单独列举出来,重点讲解,一定要进行施工技术方面的分析,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为接下来工程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对于此环节技术管理的开展,施工单位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施工技术的规范管理建设。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技术的质量,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以此来确保工程的建设在一个高超的施工技术指导下进行。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将问题有效解决。对于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要对相应的工序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施工总体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涵养。其次,要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工程监理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监理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工程中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质量抽查检验,以此来确保施工工艺与施工图纸设计相对应。最后,要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完善。要想确保建筑建设的质量以及工程建设进度,就要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对于一些非常关键的工程建设环节要积极引进高端的、先进的施工建设技术,而且要加强对施工器械和施工建设工具的管理,保护并维修好一些非常关键的施工技术。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2.3工程结束后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因此,对于工程结束后的管理工作也同样不能忽视,该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是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阶段,而且对工程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工程结束后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将工程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工程的施工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的签证进行严格核查,在核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应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补救,确保工程整体质量能够满足标准。

3结语

建筑技术论文篇4

1.1在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进度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实现对关键工作环节的有效控制,并能结合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对于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而言,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所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且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及综合性。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现状,政府应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以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比如利用项目信息门户PIP,可增强数据的流动和准确性,能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提供个高效率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的环境,从而实现动态化的质量控制。

1.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参与单位越来越多,甚至还包括国际间的合作,不仅信息量比较大,而且需要处理的相关文件也比较多。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时必须要严格根据施工管理的特点,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共同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等的建立,以实现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存储及信息收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比如,全面结合丰富的优化算法、推理机制与项目管理理论中的动态调整手段,合理比较项目管理计划值与实际值,及时纠正偏差,立刻采取控制措施。动态控制设计理论构架。

1.3加强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

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国内建筑市场更加应用的是工程招投标系统、财务管理及单项应用软件等系统与软件,且忽略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价值,从而导致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最终无法满足工程智能化的要求。由于工程进度、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及安全等环节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属于一个具有协调性的整体,而上述系统与软件的应用均属于基础应用。因此,加强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更能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能实现对各项目更加具体、全面、有效的管理,使各个环节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更加协调的整体网络。而且,当工程项目经理在调整工作的过程中,能根据辅助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做好合理、科学、有效的决策。

2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方向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在项目管理、材料采购、工地现场管理及现场成本控制等领域。而该技术的全面应用,能为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并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不仅能有效加快工程进度,还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及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对于现代建筑行业而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其在技术上的一大飞跃,也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3结束语

建筑技术论文篇5

“高”是高层建筑最基本也最突出的特点,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其很多施工行为都必须要进行高空作业。相比于地面作业而言,高空作业的难度、危险性都是成倍增长的,在地面上1天能够完成的工程施工任务,在高空作业环境下有可能需要3~5天,甚至更多,所以说高层建筑在施工特点与难度方面具有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的。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种类繁多,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必要性,在本文中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技术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为高层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帮助。

2.1桩基施工技术。桩基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其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灌注桩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该技术之所以能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并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和在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施工级别,这是其他施工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目前,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承载力已经能够达到10000kN以上,这也是其它施工技术所望尘莫及的。在灌注施工技术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桩侧后注浆技术,加上与超声检测技术的配合,已经形成了灌注桩施工集成技术。

2.2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基础的材料,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大体积特性,因为这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另外,由于高层建筑具有高度特点,因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是施工人员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水泥具有标号越高强度更好的等级划分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所使用水泥的标号能够符合高层建筑施工需求。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必须要注意好对水灰比的控制,因为良好、合理的水灰比是发挥水泥高强度的最佳方式,如果水灰比控制不好,那么即使标号再高的水泥,也无法达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质量需求。

2.3电气施工技术。电气施工技术是每一个建筑工程当中所必备的施工技术之一。由于高层建筑具有高度较高的特点,因此其电气功能需求与质量需求都有更好的要求,那么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要求也就更大。从高层建筑的基本电气需求角度分析,其需要变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等。在进行这些电气设备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设计最佳化,保证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享受到电气服务,每一条走廊都具有满足需求的照明等。在高层建筑电气线路布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最佳化布置,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减小链路对楼层外观的影响。相比于平层、多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的超高性特点标志了其发生雷击事故几率的大大增加,因此做好电气系统的防雷接地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技术论文篇6

智能化技术是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方式和建筑手段,将建筑当中融入了现代的一些科技手段,例如计算机技术手段以及一些其他的高科技技术手段,这些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使得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除此之外现如今的建筑行业当中还融入了一些仿生学和形象化的技术手段,使得建筑行业的产物更受人们的喜爱。

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间的应用

2.1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1.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智能化的设备虽然能够为现如今的建筑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和惊喜,但是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型人才也是匮乏的。对于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具备操作此项工作技术的手段,因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技术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和领域,所以不仅仅需要操作人员具有出色的技术水平,还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2.1.2电气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

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将原有传统的建筑电气自控系统进行有效的改革,我们可以将GPS定位系统安装到建筑的作品当中,这样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当中出现的问题与故障。并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行业当中,往往会由于人工的问题而导致工程的延误或是工程的人工失误,自从拥有智能化的技术之后,这种失误的情况大大的减少了。

2.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2.2.1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

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也是通过运用当今的一些技术手段对建筑实时的进行质量监控,一旦发现建筑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将问题进行网上传送,这种具有网络化的传输技术是传统建筑行业当中不存在的一些技术手段。现如今已经有了很多的行业在运用着智能化的技术在进行行业的改革和技术的改进,智能化的引入不仅仅能够帮助人们节省更多的时间,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高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使得从前容易出现错误的一些失误不再发生。

2.2.2利用智能化技术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

利用智能化技术对于建筑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尽心解决,电气工程中间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但是如果利用传统的检测方式很容易造成诊断的错误。传统的诊断方式比较复杂,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利用一些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质量进行检测不仅仅错误率低,检查速度快,还能够增加工作效率。

2.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技术的优化通常是根据一些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技术的优化,例如在建筑当中可以采用仿生学的方式模仿进行建筑,或者是利用其它的自然理论进行电气工程的优化。在二十一世纪当中,任何的事物都在不断的进行着优化,建筑电子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能够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大发展重要发展前景。

3对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进行未来展望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应用是比较成功的,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任何的技术都在不断的进行着创新和改革,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当中,要是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没有过多的创新和改革就会被其他的技术所超越,所以在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时刻的对建筑电气工程当中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笔者认为我国已经在不断的向着发达国家的方向前进,只有不断的发现新事物才能够在优胜劣汰的生存制度当中存生下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仅对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化的电气工程应用可以说是我国进步的开端,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所在。

4结束语

建筑技术论文篇7

1.1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除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否则会给施工造成散漫的情况。施工现场体现为无组织和无纪律性。因此,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中要十分重视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模式,保证设备物料的良好工作状态以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1.2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专业的技术是前提。只有技术标准、先进,才能使施工突破难点,顺利竣工。施工技术对于水利产生的效益至关重要。在整个水利工程体系中,突破简单的工程的范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只有将行业内的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广泛用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水利工程的作用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1.3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必要性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味重视资金和技术,忽视科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缺乏一个质量保证。也就影响其社会和生活提高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整个水利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施工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为工程质量做保障。水资源的性质就是它的环保性以及可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它的利用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性因素。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2.1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施工导流都是为了对河道来水进行控制,掌控水流时段和水流流量。导流方案的选定,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渡汛。事先要做出周密的设计,施工导流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工程特性来制定方案,所以在进行施工导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知识,还要对地理知识和气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围堰要占用河床,水流对围堰的冲击力特别大,所以围堰一定要坚固可靠,要全面考虑结构复杂性与稳固性,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流加快,流量加大。土石围堰施工接头处理,通过扩大接触面嵌入岸坡,以延长防渗体的接触,防止集中绕渗破坏。混凝土围堰应建在岩石地基上,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能力大。

2.2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和表面防裂,采用低热大坝水泥、多掺粉煤灰、用冷水拌合、对骨料预冷降低浇筑温度,对于浇筑层顶面防裂,通常采用尽量缩短层间间歇的方法,在下层顶面未出现接应力前应及时覆盖新浇混凝土。

2.3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开始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提高技术水平比如GOS技术通过测角、测距来进行地面定位,满足测量需要。使用CAD技术来加强构图能力和减轻运算压力。使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帮助工作人员获得精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1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并在施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的意图,发现图纸上的问题应及时跟设计部门能联系,保证施工时顺利进行,并对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使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资金供应达到最佳的状态,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提高技术、经济、物资支持,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应结合实际建立三级技术管理控制网,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落实到人,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信息的收集工作,事故处理及分析等,实行出现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并认真总结各自的经验和不足,使技术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资料与实际同步,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等,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鼠标等原始资料。特别是收集在施工过程三级作业时的真实数据,并进行分类归档,并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3.3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与国家规定向吻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派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应实际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掌握新材料的施工方法,利用普遍的网络计划应用新技术,制定详细的检修网络计划表,以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建筑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在我国建筑施工建设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强化系统化、全方位的管理,促进新技术的深入运用,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1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1.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工程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在实际建设中,不同种类的建筑工程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责任包含:考察与评价建筑工程质量,判断工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将容易产生问题的工程部分找出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治理。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工作的作用下,才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规范性。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防止工程问题与事故产生的有效对策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包括两点,其一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与客户的要求一致;其二是在遵守合同规定、按照期限保质保量竣工的基础条件下,以实现对工程问题和事故的合理有效控制,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部环节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既要对工程施工状况进行进展的预测,又要找出事故隐患,对比较严重的事故隐患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事故隐患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想实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必须健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防止管理混乱的情况产生。尽管施工单位有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然而施工技术管理却存在随意、不健全性,大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并没有得到实施,同时也缺少对其的物力和人力投入,从而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组织没有到位的情况发生。若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技术问题,缺少相应的管理人员,这类问题就不可以被解决,并且也有可能会产生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使得工程工期被耽误。

2.2建筑施工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建筑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项目,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监督和督促施工者的施工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阻碍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根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仍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并且对施工者的监管力度也是不够的,不利于施工者在工作中积极性的提高,对建筑施工的进度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2.3人员管理经验不足

施工技术管理的另一大问题是管理人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足,对于项目的预测不能做到及时有效,从而为日常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也会对一些预见性的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方向指导性的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1)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完善,要分配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筹划、分配与调节,并要求各个部门严格进行施工,尽到各个部门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要对各个部门的施工状况进行监督,为各个施工部门间进行信息传递。然后,就是在建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的基础条件下,达到完善审核流程的目的。在审核流程中,最重要的审核的就是对施工图纸的审核。由于图纸是建筑工程的关键参考标准,施工人员务必要对施工图纸进行透彻的了解,并要对建筑工程的性质、特点等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才可以遵守施工期限保质保量的竣工。在施工图纸的检查中,我们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若图纸有和国家规定不同之处,就应该责令更改。(2)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施工资料技术管理交底制度,指的就是上级施工部门对下级施工部门做出交代与要求,使下级施工部门加强对施工中关键环节的重视。因此,此制度就是对不同部门施工的统一部署。

3.2加强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督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建筑施工环节的监督,加强对于建筑的监督,可以使建筑的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更加的负责,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质量。加大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管,就需要监管部门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建筑施工的监管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建筑承包者在建筑施工中设立监督的部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施工者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违规操作,从而起到保证建筑质量,避免施工过程安全问题发生的作用;第二个方面就是政府,政府通过第三方的力量进行涉入,对企业中的违规操作进行警告,处罚等,以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能够高质化。

3.3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

如今,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部分建筑单位的许多工作都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有效率完成工作得目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效率,又推动施工技术管理系统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将合理科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新要求与新环境的关键对策,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然而,如今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因为缺少技术人员,还没有达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强化对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的了解,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上,同时也要与技术人员协商,制定计划,从而渐渐实施计划。

3.4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的目标管理是将施工合同的质量条款作为关键依据的。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关键是对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施工中,必须按照图纸进行方方面面的把控,同时严格对预制构件、预埋件和原材料进行审核,检测是否产生设计变更和严格签认手续办理;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要求特别注意的是对容易产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测,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因为不合理的施工管理产生的质量问题,应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惩处。

3.5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施工技术要将循规蹈矩的局面打破,要在原本存在的基本条件上,通过目前的先进技术,强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创新出具有特色的施工技术,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又可以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6持续提升技术队伍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对工程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务必要建立一个专业水平高并具有保障性的技术队伍,通过高水准的施工技术队伍才可以有效合理的进行技术管理工作,所以,施工单位在选取人才的标准上务必要按照遵择优录取的原则,选取素质和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定期对技术人员们进行管理或者技术上的培训。并且,还要建立一套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符合的规范标准和方案,对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表扬,也要激励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后,施工单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优化,能够加强施工单位的创造力与凝聚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过,在目前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施工务必要不断完善技术管理工作,抓好管理流程,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苏高峰 单位:晋城宏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跃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4,04∶186.

[2]冯剑.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措施[J].四川水泥,2014,11∶45.

建筑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近十年的建设速度更快、要求更高。笔者有幸投入国家高峰建设期,十余年来熟悉了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装饰材料生产、采购、使用以及施工后期维护保修等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涉及系列环节。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十余年建筑装饰实践经验,通过上杭县委党校古田教学点学员楼装修工程案例,阐述个人关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上杭县委党校古田教学点学员楼从2010年11月27日开始建设,在2012年2月10日基本完工。学员楼装修工程合同开工时间为2012年5月,但受前期土建项目进度限制,于2012年10月底才有施工面供装饰工程施工,而又必须在2012年2月10日完工。项目为地下1层、地上1-3层的群体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1345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6907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443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23.68米,建筑占地面积7368平方米)。主体分为A、B、C三幢建筑,其中A楼为会见厅、接见厅及宴会厅,B楼为部长楼,C楼为元首楼。

2项目施工难点

客观分析,项目施工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工程量大。除公共部分外,B楼一层3个豪华套房,2间双人标间,10间单人标间,1间残疾人房间;二层3个豪华套房,2间双人标间,11间单人标间;豪华套房设有1个客厅、1间卧室、1间书房,1个大卫生间及更衣间。装饰面积5万多平米,各套间内装饰要求不同。(2)项目工程短。1.5万建筑面积需要在2.5个月内完成,施工期间正处南方冬雨季且临近春节,多数技术工人都必须回家过节,不愿意加班工作,导致主观上的工人不足,技术无法全面实施,进一步影响了项目施工的速度和施工质量。既要保证进度、质量,又要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施工安全。(3)项目位于上杭县古田镇,远离市区,主材及配件采购进场不便,应急调度困难。

3项目施工技术要求

由于本项目是形象工程,受各方面关注较多,不仅要达到审美上的隆重庄严、意向高远、恢弘典雅要求,质量必须做到细致入微、连贯有序、环保节能、舒适安全。除此以外,在装饰选材方面,必须选用绿色环保装饰施工材料;在装饰工艺方面,必须优质、安全、高效。

4项目施工采用的主要技术管理方法

4.1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分三个层次:各专业承包单位制定本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单位总结各专业承包单位的组织设计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实施各阶段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与协调等任务进行详细分解,编制项目管理任务分工表及工作流程组织。各层次施工组织设计精练、务实,一级审批、全权负责。

4.2设计文件学习以及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各方了解整体要求,把握项目特点与关键工艺工序质量要求,帮助施工方减少失误的主要途径。本项目图纸会审共有四方代表:建设方、设计方、监理以及施工方。建设方主持,设计方对设计方案的特征和施工要求进行阐述,再根据施工方、监理方对图纸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建设单位协调,经过四方探讨达成共识,总结出会谈纪要存档备查。图纸审查的具体内容有:(1)是否是超级设计或无证设计,图纸设计是否经过设计方签字;(2)项目暖通、电气、给排水、安防等配套设施是否满足隐性要求。无完整资料的,及时和设计方进行商榷;(3)设计图纸和说明是否完整,是否有分期供图时间表;(4)各单位之间的共同设计是否发生冲突;(5)总平面和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及其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具有一致性;(6)防火要求是否过关;(7)装饰施工和各专业图纸是否与矛盾和差错;(8)施工图纸当中的标准图册施工方是否具备;(9)确保施工材料的来源,各种条件是否有保障。图纸会审形成的问题总结,不仅有书面记录,而且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成时间、复查时间及复查人,确保问题逐一处理、无遗漏。

4.3进度控制

为提高效率,本项目进度控制设计改变以往采购的“分总”方式,采用“总分”策略,即监理单位根据完工时间倒推,下达给各专业承包单位目标完工日期,各专业承包单位根据各自开竣工时间制定各专业作业时间。为确保整体进度安排不矛盾、不耽搁,监理单位须再汇总审查论证各专业进度计划,形成进度计划系统,最后明确各专业完工日期及误工责任。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掌握实际进度并与计划作比较,如有偏差及时调整。在时标网络计划图上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是我们进行进度管理的有效方法。但尽管如此,施工高峰期正处春节期间,工人回家过年的客观要求无法改变。为减少春节假期的工期损失,我们采用了预付一半工资、提前帮助工人定购往返车票、签订回程责任状的方法,约束放假时间,再加上放假前、后的加班赶工,确保整体进度按时进行。

4.4质量控制

PDCA质量管理循环法是我们在施工质量上的控制方法,通过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以及班前小会,落实质量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作业者自检、互检和质量员专检,层层把关。检查内容一是否执行了计划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变化以及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对于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或质量问题,一方面采取必要措施纠正,一方面预防改进。施工过程中,常发生受客观因素制约无法按计划施工的事件。比如涂饰工程,尽管选购了快干早强的涂料,但因当时当地气候潮湿、无法干燥并进行下道工序,影响了工程质量与进度。为此,建设、监理、施工方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经对比,采用提早开通暖通系统及通风设备、提高室内温度及空气流动速度的方法解决。本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实地做样板间法确保装饰施工技术质量。如在施工2层的11个单间时,我们先做了一个样板间,做完请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共同鉴定,听取意见。通过对样板间的鉴定,做出详细技术记录,写入施工组织方案中去,作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资料。而在豪华套房的施工时,我们采用了示范法。示范法是做一个新工艺时,由技术较高或有某方面特长的工人或技术人员先做实验性示范。通过示范可以摸索出什么样的壁纸胶可以用,贴大理石用的砂浆是否合适,吊顶龙骨的排列是否恰当等。示范可能不是一次成功,甲处的做法可能不适合乙处。每做一次示范将数据记下来,直到得出正确的做法为止。这种示范记录也是技术交底的资料。样板间是搞一个客房的完整的示范,重点要解决设计和用料。而示范是解决操作工艺上的问题。所以对施工技术管理更有现实意义。在会见厅、接见厅及宴会厅施工时,采用了放样法。该法是针对有些块料的排列作业面,在施工前先在纸上放出样子。比如吊顶,设计图只标明是什么材料没有分格,如果有分格也是平均划分。实际空间如何,只有通过其它工序,特别是墙面装饰做完才能知道空间的实际尺寸,这样就要在纸上先画出方格方案。再比如项目卫生间贴面砖。面砖是规格的,一般不应在明处出现小条。这也要事先画好小样,才能有把握避免。还有细木工板,镀锌铁板,胶合板,地毯等规格材料,都要事先计算好,用套裁办法裁割,合理用料。凡是不易掌握分块、分格的材料做法,都事先画好样图。在装饰工程施工中,保证成品、半成品保证工程质量,是节约材料的重要措施。在成品保护方面的经验有:门框,在高度1.2m以下部分,要做防护套,防止被撞击损坏。浴盆,要加盖保护,不得将工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堆放在浴盆内。贴地面砖时要将保护材料加厚,以承受人行走和堆放材料。不得在浴盆内用水洗工具和工作服,特别是带水泥砂浆的物品。不得以台面作为脚蹬,不得将坚硬物品以及各种工具放在台面上,不得在面盆内洗涮带水泥砂浆的工具。完工前不准用马桶大小便,不准将水泥及其他杂物、棉丝等投入马桶内,不准将马桶作为脚蹬。不得将各种坚硬重物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如要将梯子支撑在地面上,可以在梯子腿底部包上泡沫塑料或在地面垫上4cm厚的木板。不得在水泥地面、大理石或其他材料的地面上堆放水泥,更不准在地面上拌和水泥砂浆。地毯地面,禁止穿鞋入内。铺地毯房内禁止吸烟。不得在地毯房内睡觉。不得在地毯房内存放各种工具及其他物品。不得将金属材料、木料、工具靠在墙面上,不得将墙面做支撑点。卫生间地面成品要用塑料薄膜和编织布遮盖。地漏、下水口、水龙头在施工过程中要加以堵塞,以防止掉进杂物。施工时应将废弃屋随时清理。清理时,先用人工拣拾大块杂物,然后用大功率吸尘器清除。不能用扫帚清扫,不得用酸性材料清洗卫生间。清楚粘在表面上的水泥浆以及其它污染物时,不能用坚硬工具铲剔。卫生洁具安装完毕,不得动用电气焊,如非动不可,要采取措施。石膏板、岩棉板、轻钢龙骨要随用随领,不得无计划领用、堆放以至被损坏。有棱角的材料要小心搬运、码放,不得乱堆。应采取措施保护好成品。如卫生陶瓷、浴盆等。要随时清除现场的易燃性包装物。如安装好的设备妨碍下一道工序装饰施工,装饰工人不得单独改变设备位置,应与安装工人合作。同样,安装工人要检修设备管线时,也要与装饰工人合作,不得私自拆毁吊顶及装饰面层。

4.5成本控制

本项目成本的控制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这六个环节过程中循环进行。为配合进度要求,项目改变以往月报工程进度款的做法,各专业承包单位每半个月报一次进度,一方面客观进行成本核算、明确工程进度,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在成本核算后,利用“赢得值”法,确定已完工程预算费用、计划工程预算费用、已完工程实际费用三个指标值,分析费用、进度四个评价指标值,据此,改变技术管理策略,确保对项目整体管控。

5结语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建筑装饰材料、工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饰技术也要求更完美。作为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从业者,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总结,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蓝兴桂 单位:龙岩中侨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伟.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

[2]侯崇光.关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建筑技术论文篇10

做好基础施工技术,就有助于保障工程质量,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时期建筑项目的发展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不断地被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且工程复杂的结构,特殊化的功能,新颖化的装修,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人们对新工艺的使用还处于适应的阶段,所以只有加强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才能进一步的发挥新技术的功效。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解析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很多时候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都是因为建设过程中基础施工环节做的不到位。

2.1手工作业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少理论知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原材料缺少科学化管理导致的极大浪费,原材料储存放置未按标准进行直接影响原材料的合格率,影响工程进度,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造成损失。

2.2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管理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都留下安全隐患。

2.3初期材料选用不当

目前,国家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没有进行强制性政策,但是由于相关人员节能环保意识较差,致使承包商在图纸设计过程中,为减少成本尽量不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使得在建设过程中严重浪费资源,施工措施项目周转率低且能耗较大。

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基础施工在保障高层建筑的稳固以及避免倾斜、地基下沉等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材料是混凝土,下文主要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来分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3.1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工期较长,所以要重视废渣、弃土的处理和污水的排放,严谨随处倾倒废渣,乱排污水;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可以减少基底回弹,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在卡挖土方之前,应做好地形的勘探、地质分析、水文调查等工作,根据各方信息确定最合理的开挖方式和最优的施工方案;为使施工有序进行,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要安排好施工流程。

3.2控制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及民用建筑施工工艺有最直接的的影响,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项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比如民用住宅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水泥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进场后的水泥要求进行材料复试,对于不合格的水泥,要坚决杜绝进场。民用住宅所需要的砂应该是优质河砂,对于碎石针片状颗粒状必需严格控制,不能超过一定比例。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每天进行,重量比和投料量的偏差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而且还要进行抗压试验,一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检查方法一般是,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在温度为20士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天养护后试验确定。试验结果作为核算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依据。

3.3注重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把混凝土浇灌到模板内并振捣密实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是民用建筑工程的基础。混凝土工程施工是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建筑工人就应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分段、分阶层进行流水作业施工。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必须检查模板和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各方面都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对于模板,它的尺寸、位置、垂直度的正确性都是检查的范围,这关系到支撑系统的牢固性以及模板接缝是否严密。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注意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积水更是不能有。

3.4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浇筑、捣实混凝土之后应该创造一个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混凝土凝结硬化,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一般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分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两种。自然养护主要是通过洒水的方法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促进水泥的水化,当气温比较高时,也要增加浇水的次数。蒸汽养护主要是是将构祥放在充满饱和蒸汽或者饱和蒸汽混合物的室内,在较高温度及较湿环境下进行养护,加快混凝土硬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