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5:22:59

变化范文篇1

人类创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进行人际沟通,传播人类文明与进步,传承科学创造与发明。其实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目前世界尚存的2000多种语言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英语的影响面最大,实属世界上最活的两种语言。究其发展规律。人们不难发现:语言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求生存,在变化中才能求发展。

作为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翻译,也难免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翻译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二、语言的变化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仅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

1、时事政治引起的变化

时事政治引起的语言变化频率最高。速度最快。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每一次有影响的政治事件。都会导致一些新词汇的出现。比如1815年,拿破仑军队在比利时城镇滑铁卢遭到惨败,于是英语就出现了短语“meetone’sWaterloo”,用来比喻遭到惨败或受到致命打击。所以当我们今天说:

Ifyoudon’ttakemyadvice,youwillmeetyourWaterloo,

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你会全军覆没的。

再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人。到处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独霸全球。于是英语中就出现了Nazi(纳粹)、Gestapo(盖世太保)、fascist(法西斯)等与二战有关的字眼。到了冷战时期,theColdWar(冷战)、nuclearthreats(核威胁)、nucleararmament(核军备)、twosuperpowers(两个超级大国)等词语频频出现。到了八十年代末,美国出与自身利益的考虑,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实施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于是便有了theGulfcrisis(海湾危机)。后来又出现了Kosovocrisis(科索沃危机)。近几年美国一直坚持其NMD(NationalMissileDefenseSystem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1年美国遭受了September11Attacks(9.11袭击),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时提出theAxisofEvil(邪恶轴心)的论调。

汉语的情况也不例外。五、六十年代。人们经常喊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DownwiththeUSimperialism,),用“”(thePeople’sCommunes)、“”(theGreatLeap)、“三面红旗”(theThreeRedBanners)等字眼。到了,又有了“无产阶级”(theGreatProletarianCulturalRevolution)、“红卫兵”(theRedGuards)、“大字报”(dazibao或bigcharacterposter)。还有后来的“”(theGangofFour)。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便出现了“改革”(reform)、“开放”(openingup)、“四个现代化”(theFourModernizations)。现在又有了“三个代表”(threerepresenting,[未加补译])、“一国两制”(onecountry,twosystems)、“全球化”(globalization)、等等。近年来我们中国要“和平崛起”(peacefulrising)或“和平发展”(peacefuldevelopment)就要建立“和谐社会”(harmonioussociety)乃至“和谐世界”(harmoniousworld)。这类词汇无不含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了时事政治的变化。但它们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许多政治性词汇随着时代的变迁或政治事件的结束,也逐渐淡出甚至销声匿迹。当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新政治事件的出现。又会涌现出新的词汇。

2、经济变革引起的变化

经济作为社会的命脉,在语言的发展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模式会不断变更,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这就需要人们不断更新语言。来表达这类新经济。比如原来把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称peasant。farmer的意思是“农场主”,而现在更多地则用farmer。相比之下,peasant从事的是小规模、初级的农业生产,而现在的farmer们则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再如,mill指工厂时,指过去的手工作坊,现在除纺织业、造纸业以及面粉厂继续延用mill外。更多地则用factory、plant、works、甚至manufactory。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heavyindustry、lightindustry、insuranceindustry、serviceindustry;经济又分为marketeconomy、plannedeconomyindividualeconomy,collectiveeconomy、stateeconomy;经济领域中的stockmarket、stockcompany、corporation、multinationalcorporation、GNP、GDP、OPEC、APEC、WTO,还有代替了the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的EuropeanUnion,以及取代了法国franc、德国mark、意大利lira等12国货币的Eurodollar。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语言变化。如“三资企业”(enterprisesinthreeformsofventures,[补译太长,故未引用])、“经济特区”(specialeconomiczone)、“高新技术开发区”(hi-teehdevelopmentzone)、“西部大开发”(thegreatdevelopmentofwesternChina)、“厂长负责制”(systemofoverallleadershipbvthefactorydirector)、“任期目标管理制”(managementbvobiectivesduringtermofservice)、“满负荷工作法”(full-loadworkmethod),等等。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经济类词语出现。

3、文化、生活引起的变化

文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和生活的变革同样会带来语言的变化。在唐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选派高僧玄装跋山涉水。留学印度数十载。取回并组织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国引入了佛教文化,并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形成不同的佛教派别(如藏传佛教),并东渡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佛教才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也正因为佛教的输入,汉语言中才有了“释加牟尼”、“如来佛”、“舍利子”、“观音菩萨”、“阎王”、“魔鬼”、“阿弥陀佛”等佛门用语。同时,沿着古丝绸之路。伊斯兰文化也传人中国。还有景教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基督文化。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天国”、“地狱”、“上帝”、“教堂”。后来又有了“幽默”、“浪漫”、“歌剧”、“钢琴”、“吉他”、“号”、“交响乐”等词语。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走出国门。输往国外。比如中国的宗教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也被外国所接受。于是英语中就有了Confucianism、Taoism、teaparty、teatime、silk、china、Chinesefood、chopsticks、chopsuey(炒杂碎)、qipao等词汇。

文化的变化必然引起生活的变化,这一点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尤为突出。在中国,现在过ChristmasDay、Fool’sDay、Valentine’sDay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见面hug。告别kiss或说bye-bve的人比比皆是,许多人身着suit。脖子系着tie。一派gentleman风度。逢年过节寄张postcard,看望亲朋好友送束flower,购物用creditcard,饿了吃KFC或Macdonald。渴了喝coffee、Coca-Cola、Sprite,出门不坐bus,要搭(打)taxi,病了不说“看病”,却说seeadoctor。想娱乐可跳disco、唱karaoke。再想刺激点还可跳bungee。这方面老外也不示弱,讲putonghua、唱jingju、练gongfu、包jiaozi、吃chowmein(炒面)、玩mahjong、穿qipao的老外也逐渐多了起来。4、科技发展引起的变化

二十世纪科技发展迅猛。二十一世纪知识、信息“大爆炸”,它们给语言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上世纪和本世纪初,我们先后有了雷达(radar)、激光(laser)、原子弹(atombomb)、核武器(nuclearweapons)、航天飞机(spaceshuttle)、导弹(missile)、潜艇(submarine)、飞机(plane)、麦克风(microphone)、录音机(recorder)、复印机(copyingmachine)、摩托(motor)、引擎(engine)、电报(telegram)、电话(telephone)、计算机(computer)、网络(network)、因特网(Internet)、电子邮件(E-mail)、克隆(clone)、纳米、(nanometer)、信息技术(IT)、黑客(hacker)、博客(blog)、Vista(微软开发的最新操作系统,目前尚无正式译法),等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其发展速度之快就连最新的词典也应接不暇。面对大量蜂拥而至的科技新词汇,就连翻译工作者有时也不得不原封不动地照搬,难怪许多文章中经常会夹杂一些英文字母、单词、或缩略语。

三、翻译的变化

翻译是两种语言进行交际的媒介。如果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翻译就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正是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通过翻译,把马列主义介绍给了中国人民。唤醒了广大的劳苦大众,从而产生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而面对当今不断进步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科技。翻译依然承载着“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重任。

翻译是互动的,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说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对语言中出现的新东西、新变化。有些人主张直译(包括音译和移译,也称零翻译或不译),有些主张意译。还有些主张音意兼译。但无论直译、意译还是音意兼译,其翻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时是直译。彼时也许成了意译,因此翻译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自己。

1、音译变意译

音译是翻译最简捷的手法。在大量外来语涌入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懂或不完全懂它们的意思。所以只好囫囵吞枣,先音译过来。然后再逐渐地去理解。最后改成意译或音意兼译。例如granllilar先音译为“葛朗玛”,现意译为“语法”;proletarian和bourgeoisie先音译为“普罗列塔利亚”和“布尔乔亚”,后意译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socialism最早被音译为“索昔阿利司”或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后由梁启超把日语音译的“社会主义”移植过来。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再比如laser先译为“莱塞”,后译为“激光”;telephone先译为“德律风”,后译成“电话”;democracy和science先音译为“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后意译为“民主”和“科学”;penicillin先音译为“盘尼西林”,后意译为“青霉素”;engine先音译为“引擎”,后意译为“发动机”;antitrust先音意兼译为“反托拉斯”。后意译为“反垄断”。

2、意译变音译

有些词汇意译起来较长或容易引起误解,所以逐渐又改成音译。如英语的party。以前经常译成“会”或“聚会”,但英语中的party太多,有eveningparty、teaparty、birthdayparty、Christmaspartylcocktailparty、coming-outparty、dinnerparty,farewellparty、gardenparty、going-awayparty,NewYear’sEveparty、singlesparty、surpriseparty,等等。汉语的“聚会”的确难以应付如此之多的party。况且汉语“聚会”又有聚众闹事之嫌,所以有时将其音译为“派对”。再如show的意思是“表演”“演出”,makeashow过去经常译成“进行表演”。现在经常把show译作“秀”,makeashow译成“作秀”。而且还引申出“脱口秀”“时装秀”等词。再比如clone的意思是“无性繁殖”。现在直接音译为“克隆”;internet一开始译为“国际互联网”,现音意兼译为“因特网”;E-mail译作“电子邮件”,现在有人译成“伊妹儿”;modem意译为“调制解调器”。现被电脑爱好者音译成“猫”;bye-bye过去译成“再见”,现在音译成“拜拜”;fans过去译作“……谜”。现在译成“粉丝”;office过去是“办公室”,现在有人译作“奥菲司”;partner过去是“搭档”、“合伙人”。现在是“拍档”。

在将汉语中某些特有的东西译成英语时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早先把“饺子”译成dumpling,dumpling的英文解释为smallroundmass0fdoughsteamedorboiledwithmeatandvegetablesinside,即“里面包着肉和菜的面团”。但中餐中包馅的食品种类太多了,所以干脆把它们分别译为baozi、iiaozi、wonton、tang’yuan;“白酒”先译成alcohol,alcohol含有“酒精”的意思,容易把白酒和工业用酒精混淆起来,所以音译成baijiu;早先把“武术”译为Chineseboxing,但英语boxing的意思是“拳击”,中国的武术和拳击还不太一样。而且种类较多,后来又译为martialarts,似乎还不够准确。所以现在直接音译为gongfu、wushu、qigong、tajjiquan;过去把“豆腐”通常译为beancurd,因为豆腐由中国传往世界各地,而且在国外颇受欢迎,家喻户晓,所以现在英语就有了toufu这样的词汇:把tabletennis改成ping-pong,mandarin改成putonghua均属于这一类。

3、音译意译并存

如上所述。在外来语的翻译过程中,有些从音译改为意译,有些从意译改为音译。有些改译后就舍弃了原先的译法。有些改译后仍保留先前的译法,有些音译和意译可以无条件互换,有些音译和意译在特定条件下不能互换。如motor音译为“摩托”、“马达”。意译为“发动机”:microphone音译为“麦克风”,意译为“扩音器”、“微音器”、“话筒”;bus音译为“巴士”。意译为“公共汽车”;party音译为“派对”。意译为“聚会”。它们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互换。不会产生歧义。但有些词,互换它们的音译和意译会产生歧义或讲不通。如model音译为“模特儿”,音意兼译为“模型”。但人们通常说“时装模特儿”、“人体模特儿”。如果说“时装模型”或“人体模型”。就会产生歧义;反之,人们通常说“塑料模型”、“铸造模型”,一般不说“塑料模特儿”或“铸造模特儿”。再如modern音译为“摩登”。意译为“现代的”,我们可以说“摩登时代”、“摩登女郎”,但不说“摩登科技”、“摩登社会”,更不能把“四个现代化”说成“四个摩登化”。

4、移译

移译是把源语中的词原封不动地搬到目的语中,即不译或零翻译。例如日常生活中见到的VCD、DVD、CT、CPU、CDMA、BBC、VOA、GND、GDP、WTO、OPEC、APEC、UN、PK、DNA、SARS等均属于这一类,还有夹杂在文章中间的英语单词甚至句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类科学书籍和文章。几乎是中英文参半。移译的优点是最精确地保留了源语的全部含义,但缺点是刚开始会增加阅读困难,使不熟悉英语的读者无法理解。所以在移译的初始阶段。应附上必要的汉语释义。待大多数人熟悉其含义后,方可放心使用。就像现在再没有多少人为不懂WTO、TV而苦恼一样。而且有些词汇在经过一段移译之后,又会变为音译或意译。如过去人们一直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现在有人将Windows译作“视窗”。

变化范文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提起丰县,在座的各位都应该耳熟能详。她是我国第一位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之地,民间曾有“丰熟可抵三州”和“丰沛收养九州”的传说,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一个充满传奇经历和神奇色彩的道教领袖,也出生在丰县的沃土。中国一级作家赵本夫,一九九○年被任命为江苏作协专职副主席,也少不了丰县的滋养。然而在50年前的丰县,却是一片沙荒遍野、旱灾频仍、民生凋蔽,五十多年来,丰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迅速改变着它的面貌,悠久的丰县日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满怀激情的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之中。有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来,丰县昔日泥泞的小路日益在时代的浪潮中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坦的公路。丰县交通局先后对县域各级公路及桥梁等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或扩建,全部里程约1800公里,完成投资6亿多元,丰县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日趋短缺,乡村道路的逐步改善,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丰县生产的以清洁电能为动力的电动车被广大群众所认同和青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朝阳产业,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丰县有200余家企业在县工商、县质检部门登记注册从事电动三轮车整车装配、零部件生产。,整车销售近180万辆,整车和配件销售额40多亿元,。丰县电动三轮车的销售点遍布除西藏、澳门、香港、台湾之外所有省、直辖市的县(区),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为了拓宽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产业层次和档次,把企业规模做大,品牌做响。-7-19由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经信委、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委员会、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主办,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丰县首届电动车展览会在新落成的丰县电动车城盛大开幕,丰县电动车产业得到了一次更完美展现的盛会。

近年来,丰县努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种植果树50万亩,是江苏省最大的连片果园。丰县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白酥梨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全国历次果品评比中连获金奖,被99′世博会指定为唯一无公害食品。月日,在由新华日报社、《中国名牌》杂志社举办的“首届江苏人最喜爱的品牌”评选中,“丰县大沙河红富士苹果”进入前500强。在进入前500强的县级农业品牌中,仅有“丰县大沙河红富士苹果”和“盱眙龙虾”两个品牌获此殊荣。

丰县坚持以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方向,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金融保险、投资咨询、中介服务、星宾馆、酒店、等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外商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多少年来,朴实无华的丰县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创建着丰县这个美丽的家园,才使得丰县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人们就这样用善良的心灵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美化着生活.使我的家乡更加幸福安宁。今天,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在家乡人民的奋斗下,丰县展翅腾飞!在这里,真诚的祝愿我的家乡,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

变化范文篇3

相比之下,他们的生活水平毫无疑问地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比城里的一般家庭也差不了多远。

我一直关注着我小姨家的生活,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家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子,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总是到我家找接济。

我们家也是两个大人,两个孩子,那时候也比较困难,虽然难但也比农村的情况要好一些,也总能帮上他们一把。现在我家的生活在城里不算富的,充其量也只能算个准小康水平吧,有足够住的房子,也不缺钱花,也能应付下一代的教育。

变化范文篇4

关键词:宇宙,时空,超光速,时间,空间。

宏观物质存在于三维空间中,具有一维时间,空间是真实可见的,时间却总是向前流逝,是虚无的,可以说物质的空间为正,具有正能量,那么其时间就为负,具有负能量。空间具有的正能量与时间具有的负能量的绝对值是相同的。按照物理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相反符号的物质之间相互吸引,例如电磁现象。引力场对于一切有质量的物质都会产生吸引作用,可以说引力场的符号为负,与物质的质量符号相反,引力场即是负能量物质,它的空间为负。在较强的引力场中时间会发生膨胀,引力增强,时间也增多延长(1),这表明引力场的时间为正值,具有正能量。引力场时间的正能量与空间的负能量的绝对值也是相同的。引力场的空间为负,只有一维;它的时间为正,正的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区别,并不流逝,正的时间就为三维,同时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当物质的空间为正值时,其时间为负值,物质的时间为正时,空间就为负。正负时空的能量互为正负,它们之间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场与能够产生引力作用物质的时空互为正负,万有引力的产生是由于正负时空相互吸引所致。

光子的静质量为0,能量也就为0。可以把光子静止时的能量叫做能量轴。能量轴的能量为0值,它是正负能量的分界线,表示物质的能量值为0。能量轴是正能量物质的最低能量态,负能量物质的最高能量态,相当于真空状态,它的空间为0,时间为0。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的越慢(2),当物体的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将静止不动,就由负值变为0,空间也将由正值变为0,随着物体速度的增加,时间也不断地增加,时间在0的基础上再增加,成为正值时,物体的空间就成为负值,它的速度也将增大至超光速,物体本身就会以超光速运动。由此可见,空间为负而时间为正的物质是以超光速运动的。引力场就是以超光速在运动。黑洞的引力场十分巨大,连光子接近时都将被吞食,这说明光速也无法逃离黑洞,可见,黑洞是以超光速的方式存在的,在其内部时间为正,空间为负,黑洞具有负能量。

宇宙随着空间范围的增大,物质逐步增多,引力场也相应地增强,时间也随之增加,当宇宙空间增大到一定范围时,它其中的物质也就增至相当数量,本身的引力场强大到使时间不再流逝,对于这个空间范围时间也就成为0值,静止不动,只有物体的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才会静止,这说明此空间范围是以光速运动的,这个空间范围就成为我们的宇宙--可见宇宙。比可见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引力场会更为强大,时间就成正值,空间为负值。比可见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也就成了超光速体系,空间变为负值,这时它就会以超光速的运动方式存在,可以把它叫做现实宇宙。

在物质的结构层次中,越微小的物质组成单元所含的物质越少,对于宏观世界来说质能也就越低,当物质的结构微小到一定程度时,其质量成为光子静止时的质量,为0值,这时对于宏观世界也就变成了能量轴。当物质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再微小一些,质量就变为负值,空间为负,成为超光速单元。对于超微观物质本身来说,越微小的物质结构单位体积的质量也就越大,对于它本身范围的引力场也就越强,当物质的结构单元微小到质量为0时,其本身的引力场也就强大到使自身的时间不再流逝,此时它是以光速运动的,这表明能量轴也是以光速在运动,空间为0,时间为0。当物质的结构比能量轴再微小一些,它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也相应地增大,自身的引力场会更为强大,它就成为黑洞,时间为正值,空间为负,本身也就以超光速运动,或者以超光速的方式存在。

内容摘要:关于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的科学探究的尝试。

关键词:物态变化、科学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1996年初了第一个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其核心是科学探究。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科学探究也都成为科学课程的核心。我国教育部制定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中,提出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分目标”中更是将“科学探究”列在首位。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初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我认为,初中阶段可以从学科内较为简单的探究式学习入门,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知道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为后续学科或高中高层次的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和衔接。教师应筛选出那些适宜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内容。

初中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还较浅薄时就接触到“物态变化”这一章,他们概念多,过程复杂,特别是吸热、放热过程难以区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时较困难。如果这一章学不好,也许学生就对物理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不能只应用常规方式教学,这样学生多是课上明白,课下死记硬背,又回到“雾里”,不能达到从“雾里----悟理----物理”的学习真谛。因而我教学中,在常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又应用了探究式教学,下面是探究的过程:

一、准备工作:

教师教学知识上的准备: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过程,教师应把什么是物态、什么是物态变化、物体存在都有什么状态等基本概念介绍给学生。

知识准备:学生预习什么是溶解、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个基本概念。

实验仪器准备: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自备材料和工具,准备演示其中的一种物态变化,必要时学生可向教师借实验室的工具和仪器装置。此项工作教师必须进行统筹规划,以免实验的内容雷同太多。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活动中设立“最新奇、最能说明道理、最佳协作奖”等奖项。因为此项工作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做好到位的指导。如做好安全教育,做好协作教育等。教育学生“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幺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大文豪肖伯纳的这些话道出了协作的真谛.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协作学习都优于个别学习。协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学习业绩等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以乐观态度对待学习内容,在与他人交往中相互尊重。

二、课上探究:

每两组之间相互演示,并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及是吸热、放热。我深刻的体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厌倦。正如牛顿善于继承前人的成果,这是和他的奋发好学、勤于思考分不开的。有人问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回答说:“靠不停的思考”(3)(Bythinkingonitcontinually)。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有创意的问题要“靠不停地思考”不是单单靠课堂上45分钟就能完成的,“素质教育”并不排除勤奋刻苦,刻苦学习也不等同于大量做题,关键是要乐于思考,肯钻研、有创新。最后,评出较好、并可重复做的一组,给全班演示并讲解。

从实践的角度看,协作学习不仅指不同学生研究问题,还包括不同科目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启发,特别是“3+x”的高考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在教学中除了夯实本学科的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思考创新、动手操作、论述总结等。三、评奖:

为了这一节课,有很多学生都动了脑筋。为了使学生的付出得以承认,老师的许诺得以实现,全班进行了严肃的评奖。

本次课上学生共准备了各种实验二十个,其中有3组是重复的,有8个是书上的事例,如冰融化为水的溶解过程、把水加热汽化为水蒸汽的过程、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片液化为水的过程、把水涂在身上水汽化为气体的过程、灯泡内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过程等,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物态变化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

有个学生的实验很有创意。他要探究凝固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看到书上水凝固成冰的实验,他认为虽然把一杯水放到冰箱内就可以了,但在课堂上不好实施。于是他就点燃蜡烛,然后让蜡油滴到放在手上的薄纸上,由于手感觉到有些热,所以他得出结论:手吸热所以觉得热,即在此同时,油滴在放热。结论就是:液体凝固成固体,需要放出热量。

有个学生的设想非常的合理,推理非常正确。不但用实验讲解了液体汽化要吸热,还想说明为什么100℃的水蒸汽比100的水对人的伤害性更强。他在化学老师那里借来沸点很低只有20几℃的化学药品,用酒精灯对其加热,我们能观察出汽化需要吸热。然后他让同学去试是同温度的液体和气体那个对人的伤害更大。然后他还进行了推理,得出100℃的水蒸汽比100℃的水对人的伤害性更强。(当然,在每个学生实验之前,教师都要进行审查,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成果的展示:

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了小小的改进,进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动手动脑”大赛,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只是校级的比赛,但学生获了奖也非常高兴。更令人兴奋的是由于这次课的成功,很多学生从此喜欢上了物理,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感想:

物理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动手(实验)动脑(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以学科知识为主导、逐步推进的原则。探究式学习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探究式学习”教改实践还刚刚开始,所以要先从学科内的课堂知识为突破口,逐步向课外知识延伸、拓宽。

以学生为主题、师生互动的原则。教师还缺乏“探究式学习”的案例积累,学生也缺乏“探究式学习”的经验,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姿态介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究途径,引导学生思维,但不要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

全面关注的原则。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课本知识,也要关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哪些课外知识和收获,既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注意其意志品质、社会责任、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重视知识达成的显形成果,也重视科学态度、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隐性成果。

感受与问题: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其它问题和观点现陈述如下:

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个有利于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在那种刻板僵化、追求形式、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压力下,很难想象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会真正聚焦于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教室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质与量。

我们要提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学术观念,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产生内动力,推动学生进步,体验成功。所以,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就要随时把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来探索、研究,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并始终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多元化的自主发展机会,在课堂上不能有“你的回答不对”、“你的答案是错误的”之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你能不能再补充一下”、“你能再换个角度分析一下?”等等。因为表扬是人的高级需要,学生需要表扬,要根据他的分析找出那些是正确的,先给予肯定,以鼓励他积极参与和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再请同学们帮助他补充和完善。这一点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更为重要,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胜利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了自信心。给学生创造出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建。科学史上的探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物理教师》2002年9月。

2、夏彤。在探索中学会学习。《物理教师》2002年11月。

3、注:这句转引自郭奕玲、沈慧君主编《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37页

变化范文篇5

关键词:语言;变化;翻译;音译;意译

一、概说

人类创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进行人际沟通,传播人类文明与进步,传承科学创造与发明。其实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目前世界尚存的2000多种语言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英语的影响面最大,实属世界上最活的两种语言。究其发展规律。人们不难发现:语言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求生存,在变化中才能求发展。

作为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翻译,也难免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翻译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二、语言的变化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仅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

1、时事政治引起的变化

时事政治引起的语言变化频率最高。速度最快。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每一次有影响的政治事件。都会导致一些新词汇的出现。比如1815年,拿破仑军队在比利时城镇滑铁卢遭到惨败,于是英语就出现了短语“meetone''''sWaterloo”,用来比喻遭到惨败或受到致命打击。所以当我们今天说:

Ifyoudon''''ttakemyadvice,youwillmeetyourWaterloo,

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你会全军覆没的。

再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人。到处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独霸全球。于是英语中就出现了Nazi(纳粹)、Gestapo(盖世太保)、fascist(法西斯)等与二战有关的字眼。到了冷战时期,theColdWar(冷战)、nuclearthreats(核威胁)、nucleararmament(核军备)、twosuperpowers(两个超级大国)等词语频频出现。到了八十年代末,美国出与自身利益的考虑,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实施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于是便有了theGulfcrisis(海湾危机)。后来又出现了Kosovocrisis(科索沃危机)。近几年美国一直坚持其NMD(NationalMissileDefenseSystem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1年美国遭受了September11Attacks(9.11袭击),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时提出theAxisofEvil(邪恶轴心)的论调。

汉语的情况也不例外。五、六十年代。人们经常喊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DownwiththeUSimperialism,),用“”(thePeople''''sCommunes)、“”(theGreatLeap)、“三面红旗”(theThreeRedBanners)等字眼。到了,又有了“无产阶级”(theGreatProletarianCulturalRevolution)、“红卫兵”(theRedGuards)、“大字报”(dazibao或bigcharacterposter)。还有后来的“”(theGangofFour)。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便出现了“改革”(reform)、“开放”(openingup)、“四个现代化”(theFourModernizations)。现在又有了“三个代表”(threerepresenting,[未加补译])、“一国两制”(onecountry,twosystems)、“全球化”(globalization)、等等。近年来我们中国要“和平崛起”(peacefulrising)或“和平发展”(peacefuldevelopment)就要建立“和谐社会”(harmonioussociety)乃至“和谐世界”(harmoniousworld)。这类词汇无不含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了时事政治的变化。但它们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许多政治性词汇随着时代的变迁或政治事件的结束,也逐渐淡出甚至销声匿迹。当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新政治事件的出现。又会涌现出新的词汇。

2、经济变革引起的变化

经济作为社会的命脉,在语言的发展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模式会不断变更,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这就需要人们不断更新语言。来表达这类新经济。比如原来把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称peasant。farmer的意思是“农场主”,而现在更多地则用farmer。相比之下,peasant从事的是小规模、初级的农业生产,而现在的farmer们则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再如,mill指工厂时,指过去的手工作坊,现在除纺织业、造纸业以及面粉厂继续延用mill外。更多地则用factory、plant、works、甚至manufactory。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heavyindustry、lightindustry、insuranceindustry、serviceindustry;经济又分为marketeconomy、plannedeconomyindividualeconomy,collectiveeconomy、stateeconomy;经济领域中的stockmarket、stockcompany、corporation、multinationalcorporation、GNP、GDP、OPEC、APEC、WTO,还有代替了the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的EuropeanUnion,以及取代了法国franc、德国mark、意大利lira等12国货币的Eurodollar。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语言变化。如“三资企业”(enterprisesinthreeformsofventures,[补译太长,故未引用])、“经济特区”(specialeconomiczone)、“高新技术开发区”(hi-teehdevelopmentzone)、“西部大开发”(thegreatdevelopmentofwesternChina)、“厂长负责制”(systemofoverallleadershipbvthefactorydirector)、“任期目标管理制”(managementbvobiectivesduringtermofservice)、“满负荷工作法”(full-loadworkmethod),等等。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经济类词语出现。

3、文化、生活引起的变化

文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和生活的变革同样会带来语言的变化。在唐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选派高僧玄装跋山涉水。留学印度数十载。取回并组织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国引入了佛教文化,并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形成不同的佛教派别(如藏传佛教),并东渡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佛教才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也正因为佛教的输入,汉语言中才有了“释加牟尼”、“如来佛”、“舍利子”、“观音菩萨”、“阎王”、“魔鬼”、“阿弥陀佛”等佛门用语。同时,沿着古丝绸之路。伊斯兰文化也传人中国。还有景教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基督文化。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天国”、“地狱”、“上帝”、“教堂”。后来又有了“幽默”、“浪漫”、“歌剧”、“钢琴”、“吉他”、“号”、“交响乐”等词语。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走出国门。输往国外。比如中国的宗教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也被外国所接受。于是英语中就有了Confucianism、Taoism、teaparty、teatime、silk、china、Chinesefood、chopsticks、chopsuey(炒杂碎)、qipao等词汇。

文化的变化必然引起生活的变化,这一点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尤为突出。在中国,现在过ChristmasDay、Fool''''sDay、Valentine''''sDay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见面hug。告别kiss或说bye-bve的人比比皆是,许多人身着suit。脖子系着tie。一派gentleman风度。逢年过节寄张postcard,看望亲朋好友送束flower,购物用creditcard,饿了吃KFC或Macdonald。渴了喝coffee、Coca-Cola、Sprite,出门不坐bus,要搭(打)taxi,病了不说“看病”,却说seeadoctor。想娱乐可跳disco、唱karaoke。再想刺激点还可跳bungee。这方面老外也不示弱,讲putonghua、唱jingju、练gongfu、包jiaozi、吃chowmein(炒面)、玩mahjong、穿qipao的老外也逐渐多了起来。

4、科技发展引起的变化

二十世纪科技发展迅猛。二十一世纪知识、信息“大爆炸”,它们给语言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上世纪和本世纪初,我们先后有了雷达(radar)、激光(laser)、原子弹(atombomb)、核武器(nuclearweapons)、航天飞机(spaceshuttle)、导弹(missile)、潜艇(submarine)、飞机(plane)、麦克风(microphone)、录音机(recorder)、复印机(copyingmachine)、摩托(motor)、引擎(engine)、电报(telegram)、电话(telephone)、计算机(computer)、网络(network)、因特网(Internet)、电子邮件(E-mail)、克隆(clone)、纳米、(nanometer)、信息技术(IT)、黑客(hacker)、博客(blog)、Vista(微软开发的最新操作系统,目前尚无正式译法),等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其发展速度之快就连最新的词典也应接不暇。面对大量蜂拥而至的科技新词汇,就连翻译工作者有时也不得不原封不动地照搬,难怪许多文章中经常会夹杂一些英文字母、单词、或缩略语。

三、翻译的变化

翻译是两种语言进行交际的媒介。如果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翻译就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正是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通过翻译,把马列主义介绍给了中国人民。唤醒了广大的劳苦大众,从而产生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而面对当今不断进步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科技。翻译依然承载着“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重任。

翻译是互动的,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说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对语言中出现的新东西、新变化。有些人主张直译(包括音译和移译,也称零翻译或不译),有些主张意译。还有些主张音意兼译。但无论直译、意译还是音意兼译,其翻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时是直译。彼时也许成了意译,因此翻译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自己。

1、音译变意译

音译是翻译最简捷的手法。在大量外来语涌入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懂或不完全懂它们的意思。所以只好囫囵吞枣,先音译过来。然后再逐渐地去理解。最后改成意译或音意兼译。例如granllilar先音译为“葛朗玛”,现意译为“语法”;proletarian和bourgeoisie先音译为“普罗列塔利亚”和“布尔乔亚”,后意译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socialism最早被音译为“索昔阿利司”或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后由梁启超把日语音译的“社会主义”移植过来。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再比如laser先译为“莱塞”,后译为“激光”;telephone先译为“德律风”,后译成“电话”;democracy和science先音译为“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后意译为“民主”和“科学”;penicillin先音译为“盘尼西林”,后意译为“青霉素”;engine先音译为“引擎”,后意译为“发动机”;antitrust先音意兼译为“反托拉斯”。后意译为“反垄断”。

2、意译变音译

有些词汇意译起来较长或容易引起误解,所以逐渐又改成音译。如英语的party。以前经常译成“会”或“聚会”,但英语中的party太多,有eveningparty、teaparty、birthdayparty、Christmaspartylcocktailparty、coming-outparty、dinnerparty,farewellparty、gardenparty、going-awayparty,NewYear''''sEveparty、singlesparty、surpriseparty,等等。汉语的“聚会”的确难以应付如此之多的party。况且汉语“聚会”又有聚众闹事之嫌,所以有时将其音译为“派对”。再如show的意思是“表演”“演出”,makeashow过去经常译成“进行表演”。现在经常把show译作“秀”,makeashow译成“作秀”。而且还引申出“脱口秀”“时装秀”等词。再比如clone的意思是“无性繁殖”。现在直接音译为“克隆”;internet一开始译为“国际互联网”,现音意兼译为“因特网”;E-mail译作“电子邮件”,现在有人译成“伊妹儿”;modem意译为“调制解调器”。现被电脑爱好者音译成“猫”;bye-bye过去译成“再见”,现在音译成“拜拜”;fans过去译作“……谜”。现在译成“粉丝”;office过去是“办公室”,现在有人译作“奥菲司”;partner过去是“搭档”、“合伙人”。现在是“拍档”。

在将汉语中某些特有的东西译成英语时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早先把“饺子”译成dumpling,dumpling的英文解释为smallroundmass0fdoughsteamedorboiledwithmeatandvegetablesinside,即“里面包着肉和菜的面团”。但中餐中包馅的食品种类太多了,所以干脆把它们分别译为baozi、iiaozi、wonton、tang''''yuan;“白酒”先译成alcohol,alcohol含有“酒精”的意思,容易把白酒和工业用酒精混淆起来,所以音译成baijiu;早先把“武术”译为Chineseboxing,但英语boxing的意思是“拳击”,中国的武术和拳击还不太一样。而且种类较多,后来又译为martialarts,似乎还不够准确。所以现在直接音译为gongfu、wushu、qigong、tajjiquan;过去把“豆腐”通常译为beancurd,因为豆腐由中国传往世界各地,而且在国外颇受欢迎,家喻户晓,所以现在英语就有了toufu这样的词汇:把tabletennis改成ping-pong,mandarin改成putonghua均属于这一类。

3、音译意译并存

如上所述。在外来语的翻译过程中,有些从音译改为意译,有些从意译改为音译。有些改译后就舍弃了原先的译法。有些改译后仍保留先前的译法,有些音译和意译可以无条件互换,有些音译和意译在特定条件下不能互换。如motor音译为“摩托”、“马达”。意译为“发动机”:microphone音译为“麦克风”,意译为“扩音器”、“微音器”、“话筒”;bus音译为“巴士”。意译为“公共汽车”;party音译为“派对”。意译为“聚会”。它们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互换。不会产生歧义。但有些词,互换它们的音译和意译会产生歧义或讲不通。如model音译为“模特儿”,音意兼译为“模型”。但人们通常说“时装模特儿”、“人体模特儿”。如果说“时装模型”或“人体模型”。就会产生歧义;反之,人们通常说“塑料模型”、“铸造模型”,一般不说“塑料模特儿”或“铸造模特儿”。再如modern音译为“摩登”。意译为“现代的”,我们可以说“摩登时代”、“摩登女郎”,但不说“摩登科技”、“摩登社会”,更不能把“四个现代化”说成“四个摩登化”。

4、移译

移译是把源语中的词原封不动地搬到目的语中,即不译或零翻译。例如日常生活中见到的VCD、DVD、CT、CPU、CDMA、BBC、VOA、GND、GDP、WTO、OPEC、APEC、UN、PK、DNA、SARS等均属于这一类,还有夹杂在文章中间的英语单词甚至句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类科学书籍和文章。几乎是中英文参半。移译的优点是最精确地保留了源语的全部含义,但缺点是刚开始会增加阅读困难,使不熟悉英语的读者无法理解。所以在移译的初始阶段。应附上必要的汉语释义。待大多数人熟悉其含义后,方可放心使用。就像现在再没有多少人为不懂WTO、TV而苦恼一样。而且有些词汇在经过一段移译之后,又会变为音译或意译。如过去人们一直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现在有人将Windows译作“视窗”。

变化范文篇6

关键词:新“收入”会计准则;变化;影响

新“收入”会计准则对收入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且调整了适用范围,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将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新“收入”会计准则的变化情况分析

新“收入”会计准则与原来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变化情况表现为以下几点:1.1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收入界定比较简单,而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纳入相关内容,还需要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或是与资本无关的利益流入纳入其中,主要包括:商品销售方面、劳务方面、资产使用权方面等的收入内容。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较,虽然收入方面的含义并没有变化,但是,在实际界定的过程中,对实质问题较为重视,需要保证在对收入进行分析与计算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质特点,理清收入期间的权益增加内容,并根据资本特点进行分析。此类变化情况主要表现在收入观念方面,由原来的经营收益相关观念,转变成为总括收益相关观念,使得新会计准则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全面分析之下,需针对先进流量与收益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1.2对相关准则的适用范围进行全面调整。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有很多内容不适合添加在收入准则中,例如:造价合同内容、非货币交易内容、租赁内容、保险内容等,都不适合应用在相关内容中。而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使用权益法核算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明确长期的投资内容与范围,在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过程中,将相关收入纳入总体内容中。同时,新会计准则适合应用在较多项目中,应将其作为重点分析的内容。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要求将投资收入排除在相关准则的范围之外,而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对投资收入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投资期间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确认收入。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中,对收入的范围进行全面的扩展,不仅要求按照相关收益法开展核算工作,还要对交易商业实质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收入分析体制。1.3收入条件的差异分析。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要求劳务收入确认期间,必须对总收入与成本进行全面的计量,并对交易经济利益进行分析,明确劳务完成情况,以便于开展收入确认等工作。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收入确认期间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第一,保证对收入金额进行全面的计量,满足相关准确性要求。第二,对经济利益流入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数据计算要求与特点。第三,在对交易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之后,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同时,针对交易期间发生的成本进行科学计量。因此,新会计准则对于收入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1]。1.4公允价值概念的改变分析。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应该按照企业与购货方的合同金额确定收入,在明确双方接受金额的情况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也就是在计量的过程中,利用名义金额的计量方式对其处理。而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计量人员使用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其处理,要求企业根据购货方已经确认的收入或是应该确认的收入进行分析,明确合同中的条款,确定商品的销售收入金额。在此期间,已经收入的合同价款不公允的应该排除。对于合同价款而言,利用的是递延方式,具备一定的金融性质,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方式对收入金额进行确认,保证能够通过合理方式,利用实际利率法开展摊销等工作,将其计入当期的损益中。同时,在实际计量的过程中,新会计准则要求合理使用公允价值差额计量方式对其处理,在名义金额确认的过程中,针对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升计量工作效果[2]。1.5对商业折扣核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提出商业折扣核算方面的收入确认要求,而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商业折扣概念与规定,提出商业折扣主要是企业为了促进商品的良好销售,在价格标签上面给予一定的折扣,或是销售商品涉及到商业方面的折扣,需要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对折扣之后的销售金额进行明确,以便于确认收入金额。在对其进行核算的过程中,需遵循现代化会计核算工作原则,保证在商品折扣的过程中,根据折扣之后的金额进行核算,以便于提升相关核算工作效率[3]。1.6要求区别销售商品与劳务合同。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在对销售商品与劳务进行收入确认的过程中,能够明确相关原则,区分实际的交易性质,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在此期间,应明确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签订的合同,如果其中包含销售商品或是劳务内容,就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核算,通过单独的计量方式确认收入。在此期间,需保证销售商品收入核算按照商品对其处理,对于劳务方面按照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要求对其处理,以便于提升工作效果。因此,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创建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要求[4]。1.7对资产使用权让渡收入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在让渡资产使用权确认收入的时候,能够根据要求对其处理,保证工作效果。首先,在明确利息收入情况的时候,需针对资产收益率的时间比情况,做好基础确认工作。在此期间,还要对费用收入的协议性质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责权发生制,以便于协调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新会计准则中,对相关范围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要求根据权益法核算的方式开展处理工作,将股利排除在收入范围之外,以便于按照要求对其处理。最后,如果企业在购入付息投资项目之前,已经对项目未支付的利息进行了处理,那么,就要区分购入之前与购入之后的相关内容,在合理分配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购入之后收入确认工作,保证相关工作实施效果[5]。

2新“收入”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在新“收入”会计准则中,各项内容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要求在合同加快处理的过程中,应使用公允方式对其处理,在不公允的过程中,企业的融资性质与产品销售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需采取递延的方式对其处理,保证销售合同使用准确性。在出现销售项目交易行为之后,价款的公允价值会从原来的收入利率中确定,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对合同价款进行分析,在明确实际差额之后,采取合理的利率法开展计量工作,以便于明确摊销的损益情况。由此可见,在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新“收入”会计准则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需予以足够重视,创建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面工作内容,在加大管理力度的情况下,明确各方面要求[6]。

3结语

在新“收入”会计准则中,很多内容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企业需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各方面变化内容与要求,遵循相关制度原则,保证在确认收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渐提升管理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万华.收入会计准则修订后企业的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6(21):162-162,163.

[2]段倩.浅析收入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6(3):148-149.

[3]吴瑛彦.浅析收入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6(16):32.

[4]应唯,张娟,杨海峰等.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视角[J].会计研究,2016(6):3-7.

[5]岳奕宏.新收入确认准则解读[J].经济师,2015(3):132-133.

变化范文篇7

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确定的重点任务,统筹协调我市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全面提高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特制定本纲要。

一、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气候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导致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将达1.1℃—6.4℃。这种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市气候也有明显的变化。1986—**年,我市出现了9个暖冬,尤其是1997年以后气候进入新的偏暖时段,年平均气温18.7℃,偏高0.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市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气象灾害增多、影响加重。2006年,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高温干旱,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年我市西部出现115年来最强的区域性特大暴雨,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呈增加趋势,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二)妥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未来15—20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能源需求和消费将持续上升,能源消费量将由2005年的388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6000多万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要比2005年下降20%。我市能源以高硫、高灰份的煤炭为主,随着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加,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将逐年增加。目前,我市工业仍以传统的重化工业为主,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2006年**GDP占全国的比重仅1.68%,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3.39%,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全国平均多一倍以上。**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的人均GDP将达到6500美元,经济总量将翻两番。届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面临新的压力。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模式发展,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污染物排放将数倍增加。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气候变化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迫切需求

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手段之一。认识气候变化规律、识别气候变化的影响、开发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制定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需要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我市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缺乏战略规划和充足的资金投入,难以适应气候变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也难以满足制定和执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的需求。加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攻关已迫在眉睫。

二、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直辖十年来,我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气候变化监测、实时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1.气候变化的基础科学研究。在气候变化监测与服务方面,针对三峡工程建设启动了三峡库区局地气候监测工作,开展了对我市气候冷暖、旱涝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发生和变化规律及成因,在气象灾害评估方面进行了探索,就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启动了**市旱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开展了气候影响评估业务。启动了对我市及临近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研究,特别是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成因诊断分析,为建立**高温热浪和干旱监测预警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2.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对策。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支持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数据库;开展了以极端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评估业务;研发了气候事件评估的模型软件,建立了气候变化监测业务技术平台;开展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启动了《**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编制了《**市清洁能源行动规划》,为节能减排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在燃煤高效发电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煤层气发电技术、煤矸石混合燃烧发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高能效和节能技术在钢铁、建材、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矿山开发等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开展了**市风能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市清洁能源行动研究与示范等科技攻关项目,在风能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开发利用、地热开发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本市区域气象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区域气候变化实时监测网络,积累了比较完整的气候观测资料;建立了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市污染防治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市市政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市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与工程灾害重点实验室、**市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市三峡库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重点实验室和**市林木良种培育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条件。

(三)人才队伍和科技机构建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初步建立了一支包括经济、社会、能源、气象、气候、生态、环境等跨领域、跨学科的核心专家团队,培养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技队伍。同时,与中国气象局共同批准成立了市级气象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机构—**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开展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研究;建立了**市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中心、**市CDM技术服务中心、**市环境工程中心、**高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工程中心等一批市级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机构。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我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立足我市实际,充分发挥政府在气候变化科技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运用市场机制充分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技术突破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立足自主创新,瞄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集中全市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跨越,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减小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同时,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外交形势,研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与激励机制。

3.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立足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体系。

4.整体布局与分工实施相结合。立足现有的科技支持渠道,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对我市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工作进行整体布局;同时,要按照各部门职能与分工,分别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本纲要的任务。

(三)主要目标

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重点行业和典型脆弱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政治、经济、贸易方面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气候变化的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队伍水平显著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意识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是:

1.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框架和协调机制基本形成,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改进区域气候变化领域预测、分析、评价和决策技术与方法;

3.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开展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试点示范;

4.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林业、渔业、生物多样性、石漠化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并在三峡库区等典型脆弱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试点示范;

5.编制完成**市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

6.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形成若干具有较高水平的应对气候变化重点研究开发队伍和基地,组建一批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四、重点任务

(一)气候变化的监测评估和影响研究

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产品解释应用。开展国家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产品解释应用研究,建立我市气候变化检测、预估、影响评估综合技术平台,重建近百年来**区域高分辨率气候变化标准序列,为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预估提供资料基础。

区域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开发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监测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要素,开展大气成分监测与分析,预测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下未来**市气候变化情况,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警极端天气/气候和灾害事件及其风险评估。

**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青藏高原热力与动力作用、季风、海温等因素与**旱涝、冷暖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关系。

三峡库区气候变化监测、诊断、预测及预估。根据三峡库区气候监测的需要,在三峡库区建立加密气候监测网,根据监测资料研究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建立三峡库区气候变化诊断、预测、预估模型,并开展三峡库区气候变化应对研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气候背景下**市生态系统的碳、氮和水循环过程及其耦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加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根据**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具和综合评估模型。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

节能和高能效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建筑等高耗能领域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技术与装备,开展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技术开发,商业和民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发,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低能耗、绿色建筑研究与示范等,推广应用节能照明技术。开发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加快发展高耗能工业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

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及产业化。重点研究低成本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重点支持研制一体式家用生物质气化炉及配套设备,开发秸秆发电及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能源植物规模化种植与加工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柴油、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合成汽油和甲醇技术,小城镇区域性集中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山区风能资源分布、评价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集热器结构材料和部件,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技术,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太阳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的地下温泉热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发展小型高效天然气制氢、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

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高硫煤清洁燃烧与脱硫技术和装备,开发煤炭地下气化以及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煤层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等。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中水利用技术、报废汽车绿色拆解回收利用技术、废家电综合利用技术、废油再生技术、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发电厂二氧化碳净化利用技术等,强化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节约型农业技术。重点研究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开发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

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研究农田免耕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研究农田生物固碳技术;研究畜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展饲料配方优化研究及饲料添加剂对减少畜禽肠道发酵甲烷气体产生机制及效果评价;研究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技术。

生物固碳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三峡库区碳循环、物质能循环,各类植物的林分生产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石漠化等难利用地的绿化造林,林木蓄碳减排,都市圈固碳造林,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动态及效益预测、功能评价、综合效益评估等技术。

加强碳汇国际合作项目。碳汇是当前国际上非常关注的固碳减排内容,也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支持和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碳汇国际合作。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

主要脆弱领域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牧业、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特有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等方面的影响,开发相应的适应技术并提出应对措施。

**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影响及适应技术。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减灾的技术措施,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和适应技术、对策与响应机制。

**市气候变化敏感脆弱区及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开展动态的气候及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影响评估划分我市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评估气候变化对各类敏感脆弱区影响的风险水平,评估不同部门和区县(自治县)的适应气候变化危险水平的能力,研究建立我市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管理体系。

气候变化对重要领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评估气候变化对我市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措施。

适应气候变化案例研究。研究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典型案例,总结适应气候变化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应政策和措施,分析适应措施的成本及效益。

增强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市主要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加强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市农业和生态气候区划工作,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资源利用途径及农业生产力布局。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关系研究。分析未来战略机遇期内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及其面临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分析和谐社会物质文化需求及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分析环境污染态势情景;分析我市用能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进行我市资源丰度评价,国民经济发展与资源需求预测,资源供给与保障能力评价。进行环境污染损失核算,环境污染自然和社会承受力研究。

**市节能减排潜力分析。进行我市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耗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评估在政策调控、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条件下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进行我市交通运输能耗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评估在增加公共交通、铁路、内河和管道运量比重后,通过汽车节能和发展洁净能源汽车,我市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我市建筑能耗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市城镇化发展规划,评估在开发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实施强化建筑节能标准等条件下,我市建筑节能减排潜力。进行我市农业生产能耗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评估在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改变秸秆、薪柴等低效燃烧状况,提高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条件下,我市农业节能减排潜力。根据我市生活用能现状及生活用能水平的基本特点,结合生活用能技术发展趋势及供能约束,进行生活照明、家用电器、汽车、用水、炊事用能等节能潜力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战略。分析我市中长期能源需求趋势,研究我市未来能源需求情况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研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进行能源供给多元化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技术评价。

**市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编制。分析我市面临的气候变化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能力建设和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减排政策与制度研究。研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市场准入政策及资源供应限制政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工业企业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政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等级认证与相应财政税收政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高效低耗运输发展政策及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审核验收制度、建筑物使用年限管理制度与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经济政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消费价格累进制政策、鼓励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废旧家电等回收利用等政策的研究。

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节能减排定额管理制度研究。开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定额管理制度研究;开展水泥、电解铝、钢材、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造纸等重点产品节能减排定额研究;进行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方案研究。

社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研究。评价我市社会节能减排的条件和能力,探索我市社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制框架,强化政府在社会节能减排方面的宏观决策与综合协调能力;提出我市社会节能减排的市场调节、制度规范、管理强化、宣传教育的机制和措施,开展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和环保义务的激励机制研究。

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及对**经济的影响。研究不同时期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发展态势,分析其各种可能方案对**经济尤其是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研究提出应对方案。

清洁发展机制政策与激励机制。研究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对全球碳市场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与清洁发展机制(CDM)相适应的政策与机制,研究促进我市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激励机制。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分析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能途径与潜力,研究促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

**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委,以加强对**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办公室要强化信息沟通、议事和协调职能,充分调动和整合部门、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相关的科技资源,提高联动协作效率,共同推进我市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

大力加强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不断完善工作和协调机制;加强**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专家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对气候变化重大科技问题的决策咨询作用和对具体科研工作的学术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专家委员会跨学科的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综合交叉研究,搞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攻关。

(二)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

发挥政府作为气候变化科技投入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市各类科技计划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基金,形成长效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国家各部门的支持,同时引导各部门、行业和区县(自治县)加大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投入。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投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利用金融及资本市场,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气候变化领域;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为气候变化科技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拓展国际资金渠道,争取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气候变化科技队伍建设

结合我市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采取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等灵活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建立人才激励与竞争的长效机制,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团队,形成一支既解决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际技术问题,又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和决策咨询的气候变化科技人才队伍。

(四)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为气候变化科技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建设一批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部级和市级气候变化研究开发基地,加快建设“三峡库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的国家气候变化研究网络节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加强气候观测系统,灾害预测预警系统以及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科学数据平台建设,并把共享和整合作为重点,推进网络化气候变化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和机制建设,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与机制建设,构筑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服务体系。

(五)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

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将应对气候变化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方案,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进展和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媒体宣传成为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行动、提高公众意识的有效途径。

组织开发和编写系列气候变化科普读物和宣传材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气候变化科普活动和相关教育。推动高等院校建立相关学生社团,设立气候变化大学生论坛,加强高校气候变化学科建设,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科普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培训、宣传和示范引导。在城市和农村因地制宜开展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活动。

(六)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变化范文篇8

1语音变化

语音变化是语言变化的主要方面,因为言语是按男女老少、地域、职业、文化和受教育程度形成的各个言语社团在交际时的最基本手段,因此变化往往从一定言语社团的语音开始,然后延伸至书面语。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u/的前移Tarpent首先报道象"food"这样的词语中元音前移的现象已不断增加。过去上法语课时给同学讲明法语的"vous"相当于英语的‘you’,而念法语的‘tu’时需要注意,比较难发。由于/u/的前移,‘food’念成‘fu’,以至与‘vous’不好区别了。当有人提出这种发音可能源自加州青少年和村女,马萨诸塞州洛克学院的RashadUllah(9.686)说南部各州早就是这么发音了,他还列举Labov有关北方城市语音变化中提到过这种现象。西密执安大学的PaulJohnson(9.675)也认为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MarcHarmann(9676)补充道圆元音的前移可见之于较多语音环境,如在塞音和鼻音之前,或该语音后无其它语音,或出现了圆唇音:

‘food’→fjud‘smooth’→smjuθ‘road’→rjud‘duke’→djuk‘soon’→sjun‘too’→tju

RashadUllah还指出‘stop’中的/o/被念成‘cat’中的‘?’,‘caught’中的元音开口度加大为‘cot’中的元音;‘hut’中的‘u’圆唇化接近为‘bought’中的元音。有趣的是RickMaCallister(9.680)观察到在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情况相反,如‘news’nju:→nu:z;‘e’→ei。其次,结尾的l常常脱落,特别是在u:音之后,如“school”sku:l→sku:w。

(2)前元音的下移

MarcHamann(9676)认为‘egg’和‘beg’被念成‘agg’和‘bag’已有一段时日。最先见之于‘beck’→‘back’,元音拖长了。有的说最早出现于加州(PetBarrett,9.676),有的说在大湖各州流传很广(Pauljohnston,9.675)。不管怎样,现已普及全国。其原因可能是对双唇音的过分矫正,这也包括从/i/向/?/的过渡。变化最甚的为/e/和/?/的双元音化,如加州北部将‘egg’和‘vague’与/?ig/和/v?ig/押韵(DavidCosta,98.5.10);‘bag’和‘nag’与/b?ig/和/n?ig/分别押韵,(JohannaRubba,9690);黑人英语中的‘wreck’念成/reik/。另外,在美国电视和电影,特别是年青人中,这种发音也很平常(GeraldB.Mathias,9.689)。

持保留意见的有LarryTrask(9.683)和Kdcaldw(9.720),他们认为这种变化只限于‘egg’和‘leg’等词,不包括‘beg’,‘peg’,‘keg’和‘Meg’等词,肯定不包括‘Megan’,这种发音有些做作。

PaulJohnston指出上移的变化也存在,如有的美国方言把/?g/念成/eg/;形容词‘pink’成为/pi:nk/。

(3)中元音化(Midding)根据变化的双向性,PeggySpeas(9.690)提出“中元音化”的观点,那就是后元音前移,前元音后移,高元音下移,低元音上移,如:‘peace’发音时,将/i/音略向低向后。‘pet’有些像‘pat’,但稍后。‘man’/?/音略往上提。‘boat’略往前,也许上抬。‘but’有些像非重央元音,略往前。‘cool’/u/音往下,可能前移,如‘cull’这个词的发音。‘father’有些与‘lather’押韵。

(4)有关腭音的变化这首先是起始软腭音的硬腭化,如RickMcCallister(9.720)观察到西海岸的年轻人将‘cool’/ku:w(l)/念成/kju:w/(l)。其次是腭音的除阻,如JakobDempsey(9.691)所提供的‘trash’and‘cash’,但不包括‘cache’。

(5)句尾升调英语的陈述句一般用降调。D.C.Nelson(9.702)报道出现了在陈述句中使用升调的情况,并正在美国和英国传布。对此,我认为这一现象首先发源于澳大利亚。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涉及1979年我参加澳大利亚应用语言学年会的大会讨论时曾指出,许多澳洲人,特别是妇女,在句子结尾时不用降调而用了升调。当时有人同意,有人反对。没多年,许多专家肯定了这一现象,并把这一特征称为‘risingterminal’(升调结尾)。(Savos)(参见HuZhuanglin,"AspectsofPressent-dayAustralianEnglish",inHuWenzhonged.1992.CollectedPapersonAustralianStudiesinChina.XiamenUniversityPress.pp.249-263)

(6)复合词的重音

DennisHolt(9.720)观察到美国全国广播台新闻播音员对一些复合词重音位置与拼写时的发音不同,因此称为“读稿发音”“reading-pronunciation”,以区别于“拼写发音”(spelling-pronunciation)。

具体实例为:‘dairyfar''''mers''''→‘dai''''ry-farmers''''

‘milk''''-prices’→‘milkpri''''ces’

‘lung''''-cancer’→‘lungcan''''cer’至于复合形容词更为复杂,常使播音员无所适从,如:‘free''''-marketprin''''ciples’→‘freemar''''ket-principles’

Holt建议恢复复合词中的连词符将减少朗读时的问题。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社会学系的RonaldCosper(9.860)指出,通过词汇化理论可解决问题,即如果一个名词短语变成词汇了,它应该按英语名词的起始音节重音读出,如:‘stonewall’(石墙)包含两个词素,词的意义可从这两个词素‘stone’(石)和‘wall’(墙)推导,但‘tostonewall’(用不明确的,推托的或冗长的回答来阻扰;慎重防守)已词汇化了,成为一个原来意义已不明显的词素,应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学习。同样,‘applepie’(苹果馅饼)只是水果馅饼的一种,与‘cherrypie’(草莓馅饼),‘peachpie’(桃馅饼)构造一样,因此是名词短语,含有两个词素。但‘applesauce’(苹果酱)不仅仅是果汁的一种,而是与烙饼或排骨一起吃的食品,因而已词汇化了,并接受为单独的词素,其意义既不是‘apple’(苹果),也不是‘sauce’(酱汁)。

(7)地理名词的发音

地理名词的发音主要体现在外来读音英语化。一些西班牙语的地名正在按英语习惯发音(WaruneMahdi,9.680),如:2

‘illinois’/il''''enois/→/il''''inois/‘Albuquerque’/al''''bekuk/→?''''lbukrki:/

原先不发音的词尾哑音‘e’已发出/e/音并不受地理名词的限制,如:

‘Yosemite’/iosamait/→/iosεmaiti/

‘Irene’/alri:n/→/alrini/

前缀‘anti-’的发音似从/?nti/移向/?ntai/。同样,‘semi’念成/semai/.在与Mahdi交换意见过程中,AntonyDubachGreen曾向Mahdi表示‘illinois’目前的标准发音仍为/il''''enois/,并指出‘Albuquerque’中‘r’的丢失和/alrini/的读音反映了希腊词源的三音节读音规则。IreneA.Gates则认为/alri:n/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读音,英国音读为/alrini/。

2词汇语法的变化

(1)由宾语前提形成的复合动词

在词汇语法方面,Tarpent也观察到英语中的复合词大量孳生,特别是由宾语前提形成的复合动词,如:〔1〕‘tofundraise’,‘toproblemsolve’,‘toguestconduct’等。

加州理工大学JohannaRudda(9675)把这一过程解释为“宾语结合”(object-incorporating)。参加讨论的学者提供了大量例句。有的被认为是很有新意的创造,可以接受,

如:〔2〕aTheplanenosedoveintothefield.

bDoreenandPattytroubleshootedproblemswiththeNTserver.(采自1998年4月22日的一份会议报告)

有的则令人不敢领教,如:

〔3〕aWesight-saw,sotodayw''''llgobacktotheconference.

bItypewrotethepaperonoldOlivetti.

SuzetteHadenElgin(9675)认为这种变化从古英语起即已开始。她和Rudda都认为这种‘伪复合词’是通过“逆构法”(back-formation)产生的。但生成语法学家宣称这些词是“底部生成的(base-generation)如同‘problem-solver’和其它合成名词一样生成。

(2)disappeared的被动用法LynnSantelmann(9.686)首先报道‘disappeare’用于被动结构,但未发现它作及物动词的用法,

如:〔4〕Thedissidentswereredisappearedin1983.

ShariBerkowitz(9.686)说这是从“thedisappeared”的逆构而成。这种用法受对西班牙语直译的影响。在80年代,在阿根廷持不同政见者常是大批的‘disappeared’(消失)。这意味着,‘disappeared’已不是一个自动过程,而是他动过程,是政府使这些人“消失”的。不过,CarlWills(9.689)指出这种形式的出现已有一段时间,它在JosephHeller的Catch22(《第22号军规》)小说中出现过。

(3)who,whoever,whomever

原先认为‘whomever’正在流行,这是对‘whoever’和‘who’过分矫正的结果。但Bwald(9.675)认为英语口语中很久以前就消除了‘whomever’,更不用提‘whom’。

LynnSantelmann(9686)对以下两句进行比较时,认为第一句不合语法。

〔5〕a"CanIhelpwho''''snext?”

b“CanIhelpwhoever''''snext?”

CarlMills(9.689)则认为‘who’的这种用法可在许多方言中找到,包括俄亥俄州南部和俄勒冈州。Waltmart(9.702)指出美国新版《圣经》中像“ItisIwhosays...”这样的表达式多次出现。

(4)静态动词出现进行体的-ing形式

LynnSantelmann(9.686)观察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诸如‘know’和‘like’这样的静态动词中采用进行体形式,

如:〔6〕“I''''mlikingthat.”比较:“Ilikethat.”

与此同时,MarciaHagg(9.686)提供更多的实例,

如:〔7〕“I''''mwantingtogo.”“areyouwantingtobeleaving?”“I''''mnotunderstandingthat.”“areyouknowingwhatyou''''rewanting?”“isyourfoodtastingallright?”(在一餐厅里)

(5)Between

关于‘between’用法的变化,我曾专题作过报道(“Between用法众人谈”,《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7期)。在本次讨论中也有涉及,值得补充的有:

GeraldB.Mathias(9.689)认为‘betweenAandB’变为‘betweenAtoB’始于1975年。关于用‘among’的场合改用‘between’也不是最近出现的事,他举以下一例:

〔8〕“…withasmallpartyofminersonboardwhocarriedaboutamillionandahalfdollarsingoldbetweenthem…”(ScientificAmerica,,1897年8月关于Klondike淘金热的报道)

(6)fun语言学家对‘fun’有较多讨论,他们发现‘fun’可出现在名词前的位置(EarlReinhardt,9.752;Bwald,9.795),如:〔9〕“Thisisafunrestaurant.”“It’sarealfungame.”Bwald评论说这是从“It’s(real)fun.”发展起来的儿语。他还经常听到说话人在不同程度上把‘fun’作为形容词,可是他本人接受不了这种用法:

〔10〕“Thisgameisfunnerthanthat.”“ThisisthefunnestgameIeverplayed.”“ItwassofunthatIforgottogotoschool./Idon’tthinkit’ssofun.”(Bwald自己会说Itwassomuchfunthat...)

“It’snotthatfun.”(如同“It’snotthatred.”)(Bwald自己会说“It’snotthatsuchfun.”)

“So,tellme,howfunisit?”(如同“Howred/tall/dangerous,etc.isit?”)(Bwald自己会说“Howmuchfunisit?”,但“howmuchred/tall/dangerous…..”似乎不顺。)

根据上述情况,Bwald认为“fun”是一个物质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不是一个形容词。但Bwald不认为这是NN结构,因为不同于‘stonewall’或‘woodwall’这两个名词。主张‘fun’是形容词的也大有人在,AlexisMR(9.775)解释道‘fungame’似与‘supergame’一样,没有人会把‘super’看作名词。他还提出可用以下二法测定,一为重读最小音差测定法(accentualminimalpair)。前者指通过重音的不同区别意义为‘greatgame’(了不起的游戏,重音在后)的‘supergame’,其读音不同于意义为‘gameinwhichonepretendstobeaNYjanitor’(把自己装做纽约的房屋管理人的把戏,重音在前)。后者指两个词能否通过连词并列,如我们可说‘acardorcheckergame’(纸牌游戏或跳棋游戏),把纸牌与跳棋并立,但不说‘acardorfungame’(纸牌游戏或好玩的游戏)。‘fun’从名词演变出形容词用法可能受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影响。

(7)''''mad/crazy''''作限定词

〔11〕“Thereweremadpeopleatthatparty.”

LanceNathan(9.701)认为例〔11〕中的‘mad’不是指“thepeopletherewereangry/insane”(那里的人在生气发疯),而是“Therewerealotofpeopleatthatparty.”(那集会上有许多人)。虽然这是俚语,但从俚语人们可以预期语言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mad’的变化将给封闭类增加一个新成员。

(8)以‘like/go’代替‘say’

LanceNathan还举下例说明有人以‘like’或‘go’代替言语动词‘say”。她认为这可能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变化。

〔12〕“SoIwaslike,‘Howdidyoudoonthesyntaxexam?’andmyfriendgoes,‘nottoobad.’”

(9)Thankfully

有人从用语合乎规范的科技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上发现本该用‘hopefully’的地方,用了‘thankfully’,如:

〔13〕“Lifeisunpredictable.Thankfully,theaccordisnot.”(1991/11p91)

(10)Just

SuzetteElgin(9.675)谈到,过去人们说:〔14〕“Youcan’tjustrelyonyourintuition..”意思为“youhavetorelyonsomethingmorethanyourintuition.”(你应该依靠其它东西,更甚于你的直觉。)可是现在人们说:

〔15〕“Youjustcan’trelyonyourintuition.”

这个说法过去的意思接近于“Shucks,youcan’trelyonyourintuitions.”(呸!你不能依靠你的直觉)。

(11)其它MarcPicard(9.720)发现有人用‘good’代替‘fine’,如:

〔16〕A:Hey,howareyoutoday?

B:I’mgood.Howareyou?

RickMcCallister(9.720)解释说原先这是不标准的用法,但十至十五年前受教育的人也这么说,因而这成了区别“代沟”的标记。DavidRobertson(9.729)列举以下一些说法:

〔17〕a“youcanonlygivethepatrontheirduedateandfineamount.”

B“Okey,letmegiveyoumysocialsecuritynumber.

C“doesit〔印好的日程表〕givethetime?”

D“MayItakeyourdateofbirth?”

把‘date’,‘number’,‘thetime’等与‘give’和‘take’这样的动词连用,其出现和迅速传播是主宰美国的信息文化所决定的。

3句法变化

(1)并列结构中的两个成分不匹配KarenCoutenay(9.702)曾收集大量的例子,说明并列结构中两个成分在结构上并不一致。这里仅举几个例子示意:

〔18〕a“DoyouliveinJapanandarelooingforasummerjobteachingJapanesethere?”(一为现在式问句,一为进行体问句)

b“Doesanybodyhaveexperiencewithanalysisofhomepagesandcangivemesomeadvice?”(一用助动词does,一用助动词can)

c“Haveyougotsomeoneyouareseekingandcannotfindanyclues?”(一用完成体的助动词have,一用情态助动词否定式cannot)

MichaelNewman(9716)认为上引例子都是病句,不能看作在句法上的创新。(2)在宾语位置使用代词形式KevinCaldwell(9720)发现两个代词同现时常见到如下形式:

〔19〕abetweenyouandI

bforyouandI

csayalittleprayerforI(摘自通俗歌曲)

CarlMills(9686)承认在主流美国英语中这是新的用法。但当人们为了抑制这一自然趋势,用非标记形式代替标记形式,也可起到更为令人注意的效果,如:

〔20〕a“it’smine.”

B“meTonto,himLoneRanger”

C“Howarethee?”

按Mills的解释,莎士比亚有时也是这么说的。

(3)Theproblemis...

麻省大学PeggySpeas(9.690)表示,在下面例句中,他会说(a)或(a′)句,但他听到别人说(b)句。

〔21〕(a)(Whattheproblemis)isthatnoonecanmeetafter6p.m.

(a′)〔Theproblem〕isthatnoonecanmeetafter6p.m.

(b)Theproblemisisthatnoonecanmeetafter6p.m.

EllenF.Prince(9.701)解释说CharlotteLinde在70年代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并以GeorgeLakeofff的‘syntacticamalgams’(句法溶合)理论回答。

其它例子为:〔22〕aThethingis,isthat…

bThethingofitis,isthat...

(4)副词被形容词代替

PeterR.Burton(9.702)提出的问题为:美国人几乎都有把形容词替代副词的倾向,而且有些用法似乎已早就开始了,如:

〔23〕Youdonegood(而不是说Youdidwell).又如:

〔24〕1Thinkdifferent.

2.Thinkdifferently.

3.Thinksomethingdifferent.

4.Thinksomethingthatisdifferent.

5.Thinkofsomethingdifferent.

人们似乎越来越讨厌使用以‘-ly’结尾的副词,以至人们喜欢选择1式,而不是2式,3式是4式的简略式,但在特殊情况下,Burton宁可用5式。

(5)数(Number)

一种情况是把They作为单数(MichaelNewman,9.716),以回答对当代性别歧视的指责。实际上,这种用法在中世纪也出现过。另一种情况是用‘amounts’表示数量,如:

〔25〕a.“cardsof…women…withnumbersindicatingtheamountofmentheyhavesleptwith.”(BrianCoverinTheJapanTimes)

b.“I’msurprisedbytheamountofpeoplewhodon’trealizebetterqualitybikescomeindifferentsizes,”Shinkawasaid…(HonoluStar-Bulletin.1991/08/11)第三种情况是该用‘many’的场合用了‘much’,如:

〔26〕“Howmuchrunnersinthisrace?”(比赛时的提问)

GeraldB.Mathias(9.689)指出从复数突然转为单数已成为常见的事了,特别是在广告中见到,如:

〔27〕a.“Searssellshoes,DOntThey?”

b.“AcerbisATBFenders,theyprotecttherider…Doesnotworkonbikeswith…”

c.“Acro2’seasilybeltontoalldroppedhandlebars…Alsomountsintheinvertedposition..”(引自Nashbar自行车的说明书)

(6)冠词

在美国知识阶层中,使用不定冠词已日见减少(Lexes,9.683;MeganElizabethMelancon,9.690),如

〔28〕“reckinisitcardinalorvenial?”

另一方面,竟然有人说:〔29〕‘anhistoricalevent.’

LindaMerlo(9.726)说得还要绝对,即‘a’,‘an’,和‘the’都在从英语中消失。冠词的消失首先见之于地理名词和缩略语,如:

〔30〕a.TheUkraine→Ukraine(其实后者原指边界地带)

b.TheJapaneseagree→Japaneseagree

c.TheUNiswaiting→UNiswaiting.

JackAubert(98.5.20)也指出‘TheLebanon’和‘TheSudan’一度是标准说法,现在很少听到这么说了。‘TheGambia’,有了定冠词表示民族的骄傲,现在一般直称为‘Gambia’。问题是这种用法已不限于报刊的标题,从全国广播电台的报道也可听到,应该说已在英语流传。试比较:

〔31〕a.I’mgoingto99CentStore

b.I’mgoingtothe99CentStore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有许多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者,在他们的母语中没有冠词,以至误认为英语的冠词不必要。对于这种情况,似应提出“救救THE!”的口号。

在上述‘TheUkraine’→‘Ukraine’的讨论中,KarenDavis(9.729)认为这是由于政治原因,‘TheUkraine’是一个独立国家,把它叫做‘Ukraine’只是把它看作俄罗斯的边界地区。

PeterT.Daniels(9.735)则认为‘TheGambia’是河名,但阿根廷自1816独立至今,‘TheArgentine’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说英语者并没有把‘Lebanon’看作国家感到有什么问题,尽管在阿拉伯语中,它是有冠词的,指地区名和山名。

与上不同,NormalSmith(9.752)认为“TheGambia”是国家的正式名称,包含冈比亚河两岸。虽然‘TheARgentine’不同“官方”名称,许多人仍把它当作国家名,官方的命名与操语言者的兴趣(以至规则)是不一样的。又如,人们说‘MountLebanon’,但非常熟悉地把‘TheLebanon’看作国家。

WarunoMahdi(98521)指出说歌曲中早就有“don’tcryformeArgentine”的歌词。(7)may/might

Elgin夫妇(9675)提出英语的‘Might’正被‘May’代替,如下例中a句正在被b句代替。

〔32〕a.Ifhehadbeentaller,hemighthavebeenabletojointhecircus.→b.Ifhehadbeentaller,hemayhavebeenabletojointhecircus.

GeraldMathis(9.689)对此有同感,并提问‘obviously(asyoucansee)=〔asyoumightimagine〕’这种用法是否始自1980年?而‘may(have)[(possibly)(did)]=‘might(have)〔would/could(have)〕’是否始自1985年?在讨论中KarenCourtenay(9.702)说,这是十年前的变化,如:

〔33〕a.Heisrecoveringformaheartattackhehadlastmonth-aheartattackthatMAYhavebeenprevented.〔Wellwasitorwasn’tit?〕

b.MaCallisasuperachiever,withoutadoubt-butit’spossibleheMAYhaveneverreachedsuchheightsifHatyneshadn’tspiedhimyearsagoinaRoseburypoolhall,awayfromhisschoolclasses.

c.Perhaps,ifBeamheadreadmorecarefully,heMAYnothavemistakenlylisted.Timemagazineasoneofher“primaryresources.”

d.ThehouseMAYnothaveburnediftherehadbeenathirdpumperavailable.

4讨论

对英语的最近变化大致有以下一些解释和观点:

(1)变化的起因PatBarrett(9.608)认为英语语音变化首先发源于年轻人,特别是妇女。其次是电视等大众媒介。变化主要从元音开始,如将‘yeah’念成‘yah’,如‘back’中的‘a’那样。RalfWollmann(9716)强调社会语言学变体可成为语言变化的特征,例如一个社团内的成员是通过语言特征来表明自己的身份的,社团外的人如果想成为该社团的成员,便要改变自己的语言态度。如果一个特征在较长时间内不再界定,便失去其社会标记地位,成为非标记特征了。

(2)是近期变化还是变化早已开始?

讨论过程中发现,许多变化实际上很早就开始了。由于变化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言语社团,因而说“有些新注意到的现象是近期变化”也对也错。说对,因为这种变化只是近期才被更多人注意到;说错,因为这种变化绝非近期才开始。

(3)变化如何被接受?

变化范文篇9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代表族、权和生三主义,中山装成为国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讲求勤俭的年代。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居已经不能满足人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人群涌动,现在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变化范文篇10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政府作用应对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美日欧贸易摩擦逐渐升级,至使发达国家也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加剧了行业间乃至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不平衡,使得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和新措施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都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发达国家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和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加大使用传统贸易壁垒限制措施的力度。在频繁对我国使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利用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以及纺织品出口措施针对我国实施不公平贸易手段。

第二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WTO成员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开始由采用传统的关税壁垒转向采用隐蔽性较强的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形式为主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

第三类:频繁使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进行贸易保护。知识产权历来是发达国家维护其技术和产业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失压的重要工具。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借助知识产权等法律形式,貌似公正合理,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扩大贸易投资活动,由此产生的争端和纠纷也日渐增多。在未来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和337调查可能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第四类:各种贸易手段轮番使用。反倾销手段打的是“价格”牌,特保措施打的是“数量”牌,技术性贸易壁垒打的是“质量”牌。美国、欧盟和日本一直变换手法,对中国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他们主要用“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等方法来形成贸易壁垒。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新的限制手段,打的是“环保”牌。

二、对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的一些思考建议

1.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根本,扩展对外贸易有相应的策略。一些专家学者撰文立著,从古典政治学先驱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从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引经据典的论证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国际贸易是自由贸易,但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却不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责问美国和欧盟:“200年前欧洲人就开始向全世界推销他们的自由贸易政策,今天,当中国工人生产的价廉物美的纺织品运往他们的市场时,为什么这些自由贸易的鼻祖们摇头说‘NO’呢?”在这里,我们不能忘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市场竞争的本质是资本竞争。国际贸易的实践和马克思的理论揭示告诉我们,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在本质上是为资本服务的,认“利”不认“理”,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根本,自由贸易理论是为资本谋取最大利益服务的,有利可图就讲“自由”,无利可图就不给你“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美国和欧盟在对外贸易的不合理设限时,既要据理力争,又要从最坏处考虑,善于在“不自由”、“不合理”的处境中扩展对外贸易,要有相应的策略。

2.在应对中美和中欧纺织品贸易中,各级政府必须负担起引导、调控、保护和管理市场经济的重要职责。其实,世界上任何市场经济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假设。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正确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要被其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己都不相信、不去付诸实践的不科学理论观点所误导。我国还是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发展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强化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能该管的也不去管。3.继续完善有关立法,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应对国内外经济事务提供有效服务。随着开放的扩大和加深,企业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联系和来往更加密切,各种法律和社会服务需求也愈来愈多。仅就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就不仅仅是要求有法律服务,帮助打官司。实际上需要一系列社会服务,才有条件应对各种名目的贸易纠纷。

4.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实现结构升级,错位发展。目前,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比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不高。我国出口的55%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完成的。服务贸易发展出口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客观的市场容量也要求必需转变转变增长方式。在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掌握和利用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一方面稳定或延续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保持出口贸易的数量增长;另一方面又要创造和积累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扩大产品出口,达到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