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十篇

时间:2023-03-30 07:59:56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护理篇1

目的:①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③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心理反应特点: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心灰丧志、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崔玉华说,医学研究早就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患者及家属不能将心肌梗死后的情绪低落视为正常现象,积极治疗与心肌梗死并存的抑郁情绪,不但能改善患者情绪,还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要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入手,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这对健康是有好处的。措施如下:

1和蔼对待病人

护士要和蔼地对待病人,责任护士做自我介绍,给于亲切感,介绍病室环境给于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情绪,是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

2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

护理费工作者,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

3舒缓情绪

放松疗法: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雕刻、绘画、种花草、养鱼鸟或者看喜剧、听相声及轻音乐、学气功等方法,达到怡养心情、松弛的目的。

疏泄:教给病人学会疏泄、当焦虑、愤怒时、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是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

移情疗法: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是,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4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

尽量做到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可学习绘画、写诗、做文章来陶冶情操,经常听听轻音乐,或者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

5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制度

学会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制度,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总之,护理工作者应帮助冠心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

6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

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7教会冠心病患者自我心理调适

冠心病护理篇2

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康复科自2003~2008年收住院冠心病患者530例,其中男性385例,女性145例,经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后,显效率达90%以上。

1.1 隐匿型冠心病 亦称无症状型冠心病。有些老年人患有较严重的冠心病,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心电图往往有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心肌无名显组织形态改变。

1.2 心绞痛型冠心病 老年人心绞痛,往往没有那么剧烈,常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胸闷、压迫感、钝痛。有些患者并出现异位痛,如牙痛、上腹痛。

1.3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核和心律失常。出现各种早搏及传导阻滞。

1.4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有些老年患者疼痛没有那么明显,有些患者症状较严重。

1.5 猝死型冠心病 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

2 冠心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人由于一生中经历丰富有许多不同,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在身体不适和心情忧郁时,要求别人理解、同情、照顾、帮助甚至陪伴的心情比中青年患者更为强烈。总结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自尊、怕孤独、疑虑、返童、怀旧、执拗、猜疑、依赖等,这些心理变化对防止老年病有很大障碍。因此,正确、积极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心理处于平衡状态才能早日康复。

2.2 必须了解老年冠心病的特点 无痛型和症状不典型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高于典型性心绞痛性心肌缺血。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对痛的感受阈值增高。心肌注入纤维变性,心绞痛警报系统受损害所致。

2.3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心理平衡 当患者胸痛剧烈时应尽量有护士陪伴在其身边,避免只忙于抢救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应允许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接受患者的行为反应,如、易激怒等。向患者介绍CCU的环境,监护仪的作用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秩序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与情绪变化有关。大部分是因工作环境突然改变导致心情不畅或生活中的过分激动或暴怒等诱发;有的 则是疾病发生后不能正确对待,对疾病猜疑或惊恐,使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的情绪刺激,进一步导致各脏器功能紊乱,加重病情。护士应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心理平衡,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同情、关心患者的疾苦。视患者如亲人以语言、行为、动作等取得患者的信赖,认真倾听患者的自述,尊重患者人格,保守隐私。

2.4 热情接待患者 根据病情轻重,尽量安排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尽量让老年冠心病患者同住一病房。好让他们相互谈心,减少孤独感。与单位及家人联系好,避免疏密不均的探视,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治疗。在空余时间经常与患者谈心,消除孤寂。

3 饮食护理

一定要低盐低脂饮食,氯化钠的含量应每日小于5 g,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及含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较少的低脂奶制品,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少食土豆、蛋黄、花生、猪油、牛油等高脂肪食物,食物要切成小块、碎片,有利于消化吸收,少吃油炸、过粘、过冷、过热的食物,宜少食多餐。核桃粥、黑芝麻粥等是老年冠心病的调治饮食。尽量保持就餐环境的安静、清洁、舒适。卧床患者需要喂食时掌握适当的速度,给与足够的咀嚼时间。如果患者烦躁不安、拒绝进食时,绝对不要勉强进食,要避免呛咳或误吸。同时注意营养平衡,防止发生营养不良,防止便秘发生。

4 用药护理

在过60岁的老年人群中,患冠心病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有些人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检查正常,这属于隐性冠心病,直到有间断发生心脏病各种症状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确诊为患冠心病的患者。应学会正常掌握几种药物,例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安定、中药保心丸等的正确使用。冠心病发作时,患者都有自我感觉的先兆症状,例如:心前区闷痛、绞窄感、恐惧感等等。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自行服药就地休息,有条件时吸氧,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不必等医生,防止严重发作,要特别注意不要勉强坚持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危险常常发生在“坚持一下”之中。心绞痛频繁发作时禁止吸烟,并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若服药后3~5 min仍不缓解,可再服一片。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数的调节,并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免造成低血压。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诉患者时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的,以解除其顾虑。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压时忌用。

5 康复护理

老年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适当运动。

5.1 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 d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患者,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5.2 运动之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可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5.3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5.4 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5 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5.6 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冠心病护理篇3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71-01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人民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据调查,我国人民疾病死亡的原因,占首位的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逐年上升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严重问题。例如北京1973年统计,冠心病死亡率每十万人中为21.7人,到了1986年上升为62人;上海1974年每十万人中为15.7人,到了1984年则上升为37.4人;就全国来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957年为12.07%,占疾病死因的第五位,而1985年则上升为44.4%,上升到首位。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术上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型及原发性心脏骤停五类。

对于冠心病的护理过程我认为应当从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两方面进行,方可有效缓解、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心绞痛不稳定状态的护理要点

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持续存在,应用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ST段抬高或有酶学变化,表明其有心肌梗死的趋势,这时,部分心肌处于损伤及缺血状态,这也造成心绞痛的反复发作,这种情况为病情不稳定状态,积极治疗不稳定状态可以预防心梗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不稳定状态患者的护理除必要的心电、血压监护外,还应注意扩血管药物的使用方法,如使用硝酸甘油制剂时,应根据患者症状,每5~10min调节静脉滴注剂量,如果要加大硝酸甘油制剂剂量,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以收缩压不低于90mmHg,或用药前有高血压者,血压降低不超过原平均血压的30%为宜。如果连续使用硝酸甘油制剂24h,中间应停药6~10h。心绞痛缓解24h后,可改为口服硝酸甘油制剂。因此,护理上要求严密监测血压,准确记录药物使用的时间,以配合医生用药。

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要点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溶栓后护理规律,对提高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严密心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24h内可以并发各种心律失常,3h内以室性早搏多见。前、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警惕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发生室速、室颤时立即给予电复律。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夜间睡眠时,防止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率减慢,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床旁备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当血压降低而同时伴有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时,则要积极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对于无Q性心梗,急性心肌缺血反复发作,常在原来部位转为透壁性心梗,病情观察中应注意鉴别。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伴有心衰的患者,心输出量减少是主要的护理问题,应注意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观察心衰的症状。当疼痛剧烈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护士也应注意这种非心脏症状。

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人数正在迅猛增长。但由于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3.1 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约60%~80%的患者发生在导管室内,18%的患者发生在术后30min至6h,24%的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PTCA后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律以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记录心电图,同时给予止痛、镇静治疗。

3.2 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冠状动脉支架术前4h禁食禁水,术中失血,造影剂的高渗性利尿,补液又不够,术后易发生低血压。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及低血糖反应。尤其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更要掌握术前禁食时间。对于上午进行手术的病人,早餐可进半流食达70%~80%饱;对于手术危险性极大或极有可能发生误吸的病人可适当延长禁食水的时间,但也要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来弥补禁食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术后3h血压明显降低,主要为造影剂的影响。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作用使血容量增加,从而扩张肾小球动脉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增加导致脱水。术后一般都通过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但正常体液量的维持不能单纯依靠饮水,适当的输液是必须的。24h总量应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与术中造影剂用量而定,一般造影剂200~300ml,输液1500~2000ml,而且血容量不足常在术后4h之内,因此,建议在术后4h内输液量达到24h输液总量的1/3。

3.3 拔管护理: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拔管的方法,拔管时护士陪伴身边,分散精力,解除思想顾虑与恐惧心理,特别是女性患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保留静脉通路,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保证急救器材到位。拔管前补充血容量,调整心率,必要时应用2%普鲁卡因局部镇痛。拔管时采用分段减压方法压迫止血;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拔管后30min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患者的面色及表情,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冠心病护理篇4

摘 要:目的:熟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了解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案。结果: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发作程度减轻,对自己疾病知识知晓率增高。结论: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熟悉病史,分类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起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肺心病 冠心病 临床特点 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standing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o analyze the past 10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mmarizes the nursing schem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ngina pectoris decrease, attack the extent lighter, to oneself disease of knowledge about heighten. Conclusions it is effectiv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isease history, classification nursing,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ursing work.

Key words: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或者冠心病,临床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趋增加,且两病合并死亡率明显增高。本文就近10年来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期临床特点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1.1WHO提出的冠心病定义

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脏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情况。缺血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同义词。其它名称不主张再沿用[1]。

1.2临床特点

1.2.l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病情重,变化快,引起心慌、恶心呕吐,还有的引起头疼、烦躁不安、心动过突然死亡比单纯肺心病多。

1.2.2心绞疼不典型比典型者多,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1.2.3心肌缺血受损严重,并有心梗出现。

1.2.4大多数存在有肺功能不全,在肺部感染或心衰控制后患者。

1.2.5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临床综合症状之一,肺心病与冠心病合并存时有的症状可以相互掩盖,给诊断断带来困难。有学者认为,肺心病本身就可引起心绞痛[2]。所以,单凭心绞痛的有无或轻重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2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

2.1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病情重病死率高一旦误诊则病情加重,从关睿[3]136例临床资料中体会到当肺心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合并冠心病(1)肺心病患者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者(2)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扩血管治疗症状立即缓解(3)心界向左扩大但除外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所致者(4)x线示左室肥大或全心增大伴有主动脉迂曲钙化者(5)超声心动图示局部室壁运动减弱至消失肺动脉高压(6)冠状动脉造影确诊(7)血胆固醇升高以及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者(8)心电图有下述改变之一者:a有肺型P波电轴左偏告;b心肌梗死图形;C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d左心室肥厚或劳损电轴重度左偏并能排除高m者;e缺血型ST―T段改变者[4]。

2.2李桂南[5]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8例漏诊分析统计资料,单纯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仅占10.9%,说明有相当数量病例漏诊,因此探讨两病共存的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特别对基层医院更有实用价值。

3 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向患者介绍各种情况,包括饮食、治疗、护理、检查活动、责任护士、分管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

3.1.2饮食的护理一般给予易消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禁用易引起腹胀及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3.1.3痰液清除的护理主要是“咳”,鼓励病人做有效的咳嗽;“拍”,沿着支气管引流方向排背;“吸”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时问要短,一般10~15s。

3.2心衰的护理[6]

3.2.1对肺部炎症、喘息而诱发的心衰,采取消炎、平喘、扩管、利尿,并监护心电图、血钾,记录尿量,观察水肿,定期测体重。

3.2.2应用利尿剂的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3.2.3应用血管扩张剂的监护:严密控制滴数,及时测量血压,注意其药物副作用。

3.3心理护理[7]

3.3.1抑郁、孤独感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护理人员要多接近患者,耐心同患者交流。

3.3.2说服家属不要计较患者的情绪,耐心讲解反复发病对机体的危害。

3.3.3汪玉梅,孙林等[8]研究的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和通过心绞痛的原因分析,有目标护理及健康教育,调节缓解了患者的消极及紧张情绪,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率。

3.4病情观察

3.4.1注意不典型心绞痛观察和护理[9]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根本上是缺血、缺氧,凡是心绞痛的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一般几分钟后症状缓解。

3.4.2肺水肿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观察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尤其是有心绞痛发生的病人,则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张志娟殷诗瑶等[10]研究的39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中有2例发展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并且有4例在肺心病症状好转,感染已被控制的情况下多次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所以护士除加强巡视观察外,还要在病人床旁备好氧气。

4 结语

本文着重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常见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方面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了综述,以及总结护理中的体会和一些粗浅经验。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临床护理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总的来说,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今后应建立统一肺心病并发冠心病诊断标准,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政府部门加大对护理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2]都本清.实用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07.

[3]关睿.肺心病并发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33-1334.

[4]王葳莉,王向芬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及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5,2(24);66

[5]李桂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8例漏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3);256.

[6]段幼萍.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07,20(6);687.

[7]张莉.心理护理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2,9(7);550-551.

[8]汪玉梅,孙林.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5.

冠心病护理篇5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介入治疗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院成功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高成功率和高效性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同。现将我院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160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0例患者均为2002年1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45~88岁,平均68岁。术前患者冠脉平均狭窄度为82.3%,术后平均为6.2%。术后均转入CCU病房,平均入住5天,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2 术前护理

2.1 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择期手术患者一般术前病情相对稳定,但是因为患者对介入治疗陌生,加上术前的手术谈话以及备皮等工作让患者出现以下心理特征:(1)焦虑、恐惧:患者把麻醉、手术想象得很恐惧,害怕手术疼痛。进入手术室与家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及手术器械的碰撞声、仪器的嗡鸣声,更增加了患者恐惧、孤独感。(2)紧张、烦躁:患者担心麻醉后不苏醒、担心手术者是实习医生、害怕手术不成功而紧张焦虑。因此在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对有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应该提醒医生行相关处理,以及考虑术前的特殊准备。完善术前药物准备。在备皮方面应该选择适当的人选,如女性患者应该由女性医护人员处理,而男性患者最好由男性医护人员处理。备皮动作要轻柔,不要刮破患者皮肤。还应该行心理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和入手术室后到手术前一段时间。手术前访视患者:巡回护士于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耐心解释各种疑问,详细介绍麻醉方法、手术目的、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手术间的环境、布局等,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虑,了解其心理感受。对于急症患者,巡回护士应根据其不同的心理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调整。护士谈话时,态度要和蔼,举止要稳重大方, 以自己的仪表、言行给患者带来温暖、信心和力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减少顾虑,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2.2 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手术的恐惧情绪达到最高峰,这时护理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诚恳热情地对患者进行解释、安慰,嘱其深呼吸,以放松紧张状态,并主动向其介绍手术开始前要实施的治疗。各项操作要轻柔,并注意保暖,勿过多暴露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护士要守护在患者的身旁,协助患者翻身,摆放,让患者感到手术准备是充分的。

2.3 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术前有抑郁和绝望的心理特征[1]。因此术前应争分夺秒,抢救到位。接诊AMI患者,应反应迅速,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用物,确保各种抢救仪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及时、正确使用。立刻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为急诊冠脉成形术(PTCA)作准备,给氧4~6 L/min,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解除患者恐惧及焦虑心理。家属异常焦虑,抢救间隙给予相关知识讲解。抢救技术熟练,有助于减轻患者恐惧、家属焦虑。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剂,双侧腹股沟区及会备皮。抢救仪器处备用状态;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抽好,体外起搏备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

3 术后护理

3.1 患者入住CCU后的心理护理

3.1.1 CCU患者的心理特点:患者进入CCU后由于各种仪器设备多,没有亲人陪同,限制性探视与外界隔绝,医护人员神情凝重,引起患者恐惧,害怕死亡,从而过分依赖医疗仪器,任何报警声都使他们猜疑自己病情恶化;医源性限制如绝对卧床、床上大小便等令患者无法适应。长时间紧张焦虑使患者思维混乱、反应迟钝,不能与医护人员沟通配合,出现烦躁易动、行为失控。

3.1.2 CCU患者的心理护理:CCU病房应做到环境安静、布局合理,各种抢救仪器摆放有序。装饰大方,颜色以蓝色等冷色为主。床位间以窗帘隔开,以保护患者隐私。接待护士亲切随和,使患者产生归属感。医护人员以恰当的言行举止给患者积极的影响。给患者提供准确的社会信息,如监护床位对面醒目的位子放置挂钟,床头安装固定电话等,每天让患者与家属通话1次。

3.2 术后血栓形成及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严格抗凝治疗是预防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键,因此术后需行严格的抗凝治疗。目前使用的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物如波力维、欣为宁、阿斯匹林等[2]。但是抗凝过度则会引起消化道、颅内等部位出血。因此应该严密监测PT,对有不明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一定要高度重视,尤其是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应该严密监测。我院出现的2例非穿刺伤口出血均为肾功能不良患者。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后24小时内及2周内[3]。此阶段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脉痉挛的常见诱因。持续剧烈的冠脉痉挛可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要注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3.3 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穿刺部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引起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漏。术后第一天须拔除股动脉鞘管,拔管前4~6小时暂停使用肝素。拔管后伤口包扎宜采用绷带“8”法。资料中22例拔管后手压伤口30分钟~1小时,用宽胶布固定加沙袋压迫8小时,9例发生伤口渗、出血或皮下血肿,1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38例改用绷带“8”法固定24小时,仅有11例发生皮下伤口渗、出血或小血肿,未见以前大血肿。此外患者术后活动不宜过早过大,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早期活动应该以手护住穿刺部位。另外一个并发症是静脉内血栓形成,虽然不是穿刺点的并发症,但是和术后对穿刺部位的护理密切相关。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较多,患者卧床、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受压等等。其中最多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包扎时过于靠近股静脉所引起的静脉受压。因此术后应该严密观察加压包扎的下肢颜色,一旦发现颜色加深应尽快处理。此外患者术后起床活动时应缓慢,以免已经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突然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本组1例患者术后33小时起床时突然摔倒,死亡,尸检证实为肺动脉栓塞。患者卧床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4 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因为患者紧张、术前禁食水14~18小时、术中失血、术中及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及镁极化液等,患者术后易出现低血压。所以术后应注意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对于高血压、高龄、极低心功能患者,须认真对照其基础血压及脉压,综合分析整体状况,准确判断早期低血压;尽量少用血管扩张剂;24小时内至少保证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足血容量。对于急诊患者及其他术前低血压不能纠正、休克或心衰者,术中、术后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

冠心病护理篇6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9-02

心脏是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脏的损伤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冠心病在是心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具有长期性、突发性等特点,其治疗难度较大,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较好的根治办法,心脏移植手术对冠心病有根治作用,但由于手术耗资巨大,心脏来源有限,所以在冠心病的治疗上这种治疗手段不常用,搭桥手术是目前常用且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治疗手段。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由于病痛的长期性和突发性降低了患者额生活质量,导致了患者舒适感的下降。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缓解冠心病患者发病时的痛苦感,还可以起到预防患者发病的有利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感,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冠心病的护理工作要具备全面性、专业性、合理性等特点,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治疗的积极作用,通过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促进冠心病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其发病率。

一、冠心病

冠心病学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由于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心机缺氧、缺血或坏死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的病变原因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疾病具有长期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其致死率也较高,这类疾病在中老年中的发病率较高。学术上,猝死或心机梗死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也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症,另外,心绞痛等也是常见的临床类型,发病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冠心病和根治难度较大,所以多数患者会采取保守治疗,通过生活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因冠心病而造成死亡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冠心病成为危害中老年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由于冠心病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所以国家将冠心病列为特殊病症,不管在治疗和日常护理中给于冠心病患者最大的医疗优惠和补贴,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冠心病的护理办法

为了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入院期间的满意度,加强对冠心病护理工作的研究十分重要,可以有效的弥补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加快其身体的恢复。通过对冠心病护理工作多年的研究,确定了有利于患者恢复的护理办法。

(一)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一个长期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由于其病程较长,且发病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另外,由于长期的治疗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患者就会出现焦虑、厌倦、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效果。在进行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细心的护理观察,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脾气暴躁的患者更应该忍耐的进行劝导,安抚患者。与患者家属多沟通,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来,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影响治疗效果,防止患者再次发病。

(二)环境护理

冠心病患者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较高,舒适、洁净的居住环境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压抑、焦虑的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提升治疗的效果。在患者的房间内,放置利于室内生长的绿植,为房间增添生命的气息。确保房间内的消毒工作有效的进行,防止病菌感染。房间内应该保持通风,房间光线要适中,注意房间内防滑鞋或垫的放置,做好全方位的安全措施,进行全面的环境护理,提高治疗效率。

(三)健康护理

所谓健康教育就是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治疗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重视,并且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治疗的质量。健康教育包括:正确的运动指导;正确的饮食指导;缓解疼痛的指导;正确的用药习惯指导等。教育过程中,注重其厉害关系的讲解,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四)药物护理

药物干预是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对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对需要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做好穿刺前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感染。药液需要提前准备,避免药液过凉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不良的影响,造成患者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输液过程中嘱咐患者若有不是反应,及时的相医护人员提出,确保药物干预的安全性。及时提醒患者用药,将药物的用法、用量等情况写在药物便签上方便患者服药,避免错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五)运动护理

冠心病患者由于缺乏运动,血管堵塞或者阻碍的情况会加重,所以需要加强患者的运动,促进血脉的流通。护理中,提高患者的翻身率或变化体位,可以有效的避免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护理中,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慢走或慢跑等运动。通过合理的运动规划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降低发病率。

三、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积极作用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康护理和环境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改变生活习惯,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第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抗病魔的自信心,养成患者的良好心态,降低发病率;第三,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第四,药物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舒适感。

冠心病护理篇7

[关键词] 心理护理;冠心病;抑郁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71-02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抑郁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抑郁状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同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抑郁状态则又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该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共 80 例,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其抑郁状态的改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62~78岁之间,平均(66.3±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7.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②经超声心动图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④意识清楚,查体合作;⑤病前无悲观,心境不佳,睡眠差等表现;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以下护理方法: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情况等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的困惑不解等做出正确解释。冠心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伴有有焦虑、多疑、敏感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时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详细,热情的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和护理方法。②树立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治疗策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向患者讲解同类病人成功康复的例子,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其社会存在感。护理人员组织病区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放松活动,比如音乐、太极拳、深呼吸、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使其意识到生活存在的乐趣,加快抑郁的恢复进程,从容乐观地生活。④心理疏导。每个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原因不同,针对患者抑郁原因,寻求打开患者心扉,增加患者表达内心恐惧,期望的原因,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倾诉要采取理解的态度并适当诱导,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同情和支持,讨论并引导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自觉改变负性想法。⑤讲述医保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主动介绍目前医院的绿色通道,新农合医保、市医保及省医保政策,告知大部分药物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抑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分别在采用护理干预前后2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情况;SDS是由Zung编制,该量表含 20个条目,每项均采用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种选择项( 相应评分为1分~4分),其中≥5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项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患者越易出现抑郁情绪,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4-5]。研究报道我国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患病率达28%~60%[6-8],抑郁不仅影响了冠心病的治疗,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康复及生命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必须重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因此,对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同等。

该次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杜雪, 李静, 等. 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诊治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6):714-718.

[2] 王建军, 张冬梅.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6): 612-615,679.

[3] 吴. 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4(9): 263-264.

[4] 邓婧. 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4(8): 1738-1739.

[5] 吴敏娇.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1): 85-86.

[6] 管莉倩,林妙春,陈凤屏.冠心病患者的情感障碍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120-122.

[7] 刘利贤.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35,37.

[8] 邓必勇. 冠心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9] 刘敏. 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2): 342-344.

冠心病护理篇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5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基本掌握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服药及自救方法,提高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理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2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年龄65~83岁,平均74.6岁,男41例,女9例,50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47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诱因和突出的心理问题

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量、劳累、不合理饮食或情绪波动而诱发。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孤独、焦虑、怀疑、悲观和绝望五种类型[1]。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理护理方法

孤独的心理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13例,占本组患者的26%。患者家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来探视,患者离开家庭来医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护理人员要主动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适应病区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疾病康复。

焦虑的心理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22例,占本组患者的44%。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合并心律失常,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心神不定,影响睡眠,从而加重了原有的病情。护理人员要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加强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转归,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传递治疗效果,分析症状,增强患者信心。

怀疑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4例,占本组患者的8%。因冠心病反复发作,这类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抱有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是否对症,对各种检查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2]。护理人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多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

悲观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9例,占本组患者的18%。由于冠心病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给患者讲解治愈的病例,主动关心患者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改变悲观的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好转。

绝望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2例,占本组患者的4%。此类患者多见于阅历丰富或者事业正处于黄金时代的知识分子。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家人子女体贴关心不够。这类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常拒绝用药,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患者,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谈,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振作精神,并不间断的激励和安慰患者,促使患者心理的转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除了以上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外,还应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护理:①注意环境护理;②注意饮食护理;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④吸氧的护理:急性期给予持续低流量持续吸氧,缓解后间断吸氧。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宣传冠心病的疾病知识,指导家属防范复发的措施、紧急状态的处置和饮食护理,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冠心病护理篇9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隐性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几种。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嗜烟、嗜酒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人的个性特点及心理因素、情绪反应,尤其是在发作时或各种应激状态下也有一定关系。研究者认为,性格急躁、爱发脾气、缺乏耐心的人较易发生冠心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12月,本科共收治冠心病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最大91岁,最小40岁。男性平均年龄66岁。女性平均年龄60岁。住院天数最长14 d,最短2 d。

1.2 临床特点

1.2.1 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年龄比女性年龄大。

1.2.2 每个患者多个诊断,不仅是一个单一的冠心病。

1.2.3 其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者占总数的48.7%,高脂血症者占总数的17.9%。

1.2.4 应激状态是非特异性的致病因素,所以可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有关:常见的与紧张状态有关的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神经官能症、哮喘及一些过敏性疾病等。因此.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做好心理护理,调整好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心理特点

2.1 急躁、缺乏耐心。表现为遇事不冷静,常因小事和家人及周围的人发脾气。

2.2 情绪易激动。表现为不论何种情绪,如喜、怒、悲、伤等都不能很好的控制。

2.3 事业心强,雄心勃勃。表现为常坚持做自己力不从心的事,且不太听从医生的劝告。

2.4 紧张。特别是患者感觉心脏异常以及心前区疼痛时,常常伴随恐惧不安和焦虑的情绪.这种心理因素有时又可以加重心脏的不适感。

3 心理护理

3.1 合理要求 在人和周围世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情绪反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对较重大的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发生一定的情绪反应,并且强烈地影响其行为。如周围环境的变化符合其主观愿望,能满足其某种需要,那么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应。在不违背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耐心细致 护理工作中应耐心、细致、周到,生活上多给予照顾,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一般冠心患者可以做一些轻微的运动,适当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医疗上要求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患者有不明白的医学知识,要给予耐心、细致、科学的解释。使得患者对医生有信赖感并充满希望。心理能够满足,就会减少急躁情绪,减少发病诱因。

3.3 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知识 主要告诉患者什么叫作冠心病及发病的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①血脂异常;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⑤肥胖;⑥缺少活动;⑦家族史;⑧其他,等。当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应采取积极措施,解除患者痛苦,消除过度紧张的状态。

3.4 服药并随时检查 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过后,应长期按时服药.并定时做心电图检查。

3.5 饮食的护理 冠心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选择一些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维生素、食物纤维、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较多。并有降血脂、抗凝血作用的食物。具体可从以下几类食物中来选择。

3.5.1 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 ①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②豆类制品;③蔬莱,如洋葱、大蒜、金花莱、绿豆芽、扁豆等;④各种瓜类、水果及茶叶。

3.5.2 适当进食的食物 ①瘦肉:包括瘦的猪肉、牛肉和家禽肉(去皮);②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③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鱼油、橄榄油;④奶类:包括去脂乳及其制品;⑤鸡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2~3个)。

3.5.3 少食或忌食的食物 ①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②肥肉:包括猪、牛、羊等的肥肉;③脑、髓、内脏、蛋类、鱼籽;④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⑤糖、酒、烟、巧克力等。

4 讨论

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变化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而变化,医护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在病情变化时所出现的新的心理问题,加以耐心说服解释。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变,冠心病是可以治疗和康复的,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参 考 文 献

冠心病护理篇10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2年9月~2005年9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在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

    2 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

    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3.1 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3],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忧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3.4 否认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3.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4 效果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占洁.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