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03-30 13:24:55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冠心病 诱因 心里反应 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随时都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而这些危急情况发生,除心脏本身的病变之外,外环境的影响对本病的发生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诱因已引起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愈后是至关重要的。本人通过对我院住院的9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9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4例,39―50岁23人,51-60岁33人,61-75岁40人。

1.2 方法:用问卷方法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每个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问5次,用百分比统计。

2 结果

从表2中看出,焦虑是患者较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否认、恐惧和忧郁。笔者认为,患者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如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将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心理反应分析、护理且的及措施

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 焦虑心理: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

3.1.1 护理目的:促使患者摆脱焦虑状态。

3.1.2 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病人,多给予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安慰他们,同时将治疗计划告知患者,有针对性地给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治疗、护理要求,并很好地配合,对疾病的转归给予积极的回应。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绘画、写诗、种花草、养鱼鸟来陶冶情操,或者看喜剧、听轻音乐、相声及学气功等,达到松弛和怡养心情的目的。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 否认心理:多见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疾病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治疗及护理。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3.2.1 护理目的:是使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2 护理措施:护士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确实患病及疾病的进展程度,讲解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可能对自己不利。让本病房再次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其建立信心,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尽量做到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

3.3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紧张恐惧,或者看到抢救器材、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病人表现为忧虑、沮丧、空虚、伤感、恐惧的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疾病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

3.3.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

3.3.2 护理措施:患者人愿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周围环境,用文雅的举止,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暗示、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之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Ⅲ,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睡前可服少量镇静剂。

3.4 忧郁心理:临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结果的担忧,夸大疾病严重程度,但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担心换医生后不了解其病情而延误治疗。

3.4.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消除忧郁,鼓励其对未来充满信心。

3.4.2 护理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即表明患者病情已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精神开朗,预防发作诱因,提高对疾病认识,就可以减少发作。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和悦的心境;尽量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护理干预;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8-02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巨大进步使公众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飞跃,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加之生活节奏的增快及人口渐步入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占有较高的发病比例,一旦发作很容易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1]。进行中医护理不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使冠状动脉得到扩张,还能改善心脏的射血功能,从而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住院患者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3.65±5.25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5.25±1.85年,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②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湿冷、胸部胀闷、呼吸短促等症状;③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实质性病变和电解质失衡;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等情况;⑤排除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过敏;⑥患者自愿参与该实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痛、扩血管、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率等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起居护理――早晚用温水泡脚、注意保暖、适当运动等;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症候选择不同的饮食,如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者:忌食寒凉及油腻,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和温热食物等;情志护理――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发现并教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精神内守,不受疾病的困扰,善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坦然的情绪;针灸推拿)。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增加运动量后无心绞痛发作;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增加运动量后会有心绞痛发作,但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6人,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2人,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患者结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所谓心绞痛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以发作性心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证”、“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且与肝、脾、肾等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脏腑气血衰弱,加之饮食、七情内伤,使肝失条达,气滞心胸,与气虚合并,致瘀血内生,瘀血日久化火,灼津成痰,且因瘀血与痰浊皆系阴邪,日久易上袭阳位,损伤阳气,致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行,而致心血瘀阻[3]。本病发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证候特点,对患者给予食疗、情志、阴阳气机调和等整体辨证护理,才能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起居护理――早晚用温水泡脚,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对于寒凝心脉,心肾阳虚者,注意保暖和保持病室温度,多晒阳光,可以防止寒冷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等。饮食护理――运用食物的四气五性理论,从该病的虚实、阴阳、脏腑功能、正邪盛衰入手,谨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根据不同证候选择不同的饮食,如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者:忌食寒凉及油腻(生冷、瓜果等),宜食行气活血之品(桃仁粥、花生、瓜子、木耳汤等)和温热食物(辣椒、茴香、砂仁、桂枝、葱白、生姜等)等,从而改善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协调,疏通心脉,改善心肌供血。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七情所伤,情志郁结,必伤脏腑之气,导致气血郁滞,精血暗耗,诸病由生,故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发现并教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精神内守,不受疾病的困扰,善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坦然的情绪,从而达到防止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针灸推拿――通过针刺与推拿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作用,从而激发机体抗病能力;灸法借助温热和药物作用,达到温经通络、祛寒止痛的功效。由表1可知,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西医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佳雯,陶裕丰,秦海鸥等.观察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的报道[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11,16(13):378-37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6-02

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这种类型的疾病治疗难度很大,它具备病情变化快、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死亡率非常高,患者一旦发病后,易突然休克,导致猝死[1]。只有及时对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措施,才能够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本文主要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3.23±2.47岁。男性33例,平均年龄为51.34±2.78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0.39±1.73岁。在40例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

1.2 一般方法

1.2.1 急救方法 患者前来医院就诊之后,入CCU抢救室,吸氧,心电图,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取约0.3毫克的阿司匹林口服,再取300-525毫克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建立静脉通路,绝对卧床,有心力衰竭者嘱其半卧位,抽血样本进行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检测,包括肌钙蛋白、心肌酶及凝血六项等,并且做好相关记录。

1.2.2 护理方法

1.2.2.1 生活护理 每天给患者提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确保患者每天都能够摄入足够的食物量,患者不能一次性吃太多,以免心脏承受的压力过大,使其心功能受到损害。通常情况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会伴有“三高”疾病,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食物中的胆固醇、糖分、盐分等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其机体液体的平衡。除此之外,患者必须保持排便的通畅性,排便不能过于用力,否则,患者的血压和腹压会升高,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等突发疾病。

1.2.2.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若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安抚,耐心为患者讲解病情。同时,医护人员还要给患者家属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帮其减轻心理负担。

2 结 果

通过观察发现,在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30天后完全恢复正常,治疗成功率高达95%,1例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死亡率为2.5%,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有效率为2.5%。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97.5%。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它具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高死亡率等特点。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着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使急救方式产生效果的前提条件就是医护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专业的素养。

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在护理方面,护士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护理,其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情绪有所变动,一定要及时给与积极引导,矫正患者的悲观心态[2]。患者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其病情的发展,若持续恶化下去,很容易引发病变,并且患者会感到胸部隐隐作痛[3],只有采取合理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才能够降低死亡率,提升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与护理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好转,并且心态上也产生了变化,他们对病情有了客观的理解,并且愿意积极与人交流,互相分享疗养心得。

当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依据人员要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迅速合理调配人员,并且为患者安排好相应的医护人员,帮助他们实现正常规律的饮食起居[4]。护士必须也要掌握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在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一定要做好心理沟通。医护人员与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有利于护士更加透彻的了解到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改善临床预后。只需进行合理治疗,类似的突发疾病就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放松心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病情。

参考文献

[1] 葛长江,吕树铮,柳弘等.脉血康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906-909.

[2] 沈航.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2741-2742.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6.156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而冠心病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 但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 手术的风险较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54例, 女31例;年龄60~76岁, 平均年龄(68±4)岁;术前心绞痛史65例, 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7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4例, Ⅲ级39例, Ⅳ级22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2例患者有3支以上冠状动脉发生病变。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恐惧、孤独心理, 患者往往希望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尽快解除痛苦, 但是他们担心术后疗效不明显, 亦担心离开亲人且增加自身家庭经济负担。为解除患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各种疑虑, 促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临床上应组织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监护室护士与患者见面, 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各种管道的作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减轻甚至消除患者不良情绪。②一般护理:通常情况下,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多为择期手术, 手术前患者多需接受内科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将患者心功能、心脏氧供与氧耗调整至理想状态。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其进行交流, 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主要是指导患者咳嗽、腹式呼吸、术后早期活动、床上大小便等。③合并症护理: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在术前定时监测血糖、血脂、血压, 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并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禁忌烟酒,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空腹血糖不超过8 mmol/L, 餐后血糖不超过10 mmol/L[3]。

1. 2. 2 术后护理 ①呼吸系统监护:a. 肺部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 但是老年患者稳定内环境、调节体温的控制能力较弱, 从而使得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 如轻微咳嗽、无寒颤、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 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急促, 因此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不错过任何可疑征象。b. 冠状动脉搭桥术过程中麻醉、手术创伤、体外循环等可以导致呼吸系统分泌物潴留, 加之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肺萎缩, 从而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因此术后呼吸系统监护显得尤为重要。在呼吸机支持期, 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四肢末梢循环、呼吸音、胸廓活动度、呼吸频率等, 并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 并确保胸腔引流管、气管插管通畅。在气管插管拔除期, 由于肥胖、残余麻醉剂的作用, 老年患者易发生呼吸遗忘, 此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 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 在深呼吸时还可以嘱咐患者用软棉垫压住胸部切口, 通过这些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②心脏功能监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排指数、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力、动脉血压等指标, 并根据这些指标调节血容量以及血管活性药、强心药、利尿药的剂量。当心排指数

2 结果

85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包括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上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方法, 主要适用于内科药物疗效不佳、病情严重、不适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冠状动脉搭桥术有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两种模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手术期间心脏跳动仍然得到了保持, 因此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低, 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前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疾病, 所以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降低, 围手术期以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 85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全方位的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术后仅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且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在这些护理措施中, 不同措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合并症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呼吸系统监护预防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心脏功能监护预防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 并发症护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综上所述, 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涤菲, 薛蓓.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上海护理, 2010, 10(5):42-44.

[2] 张甜甜. 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2):297.

[3] 智红晓, 马慧, 李军, 等.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山东医药, 2010, 50(34):46.

[4] 徐宏.整体护理对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作用的探讨.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6):1055-1056.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0-02 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心血管疾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在临床治疗同时,结合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以及改善预后效果良好[1]。本次研究中,给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给予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男49例,女40例,年龄为28-88岁,平均年龄为58±1.1岁,住院时间为5-12d,平均住院时间为(5.1±2.0)d。合并糖尿病42例,合并高血压47例。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脏病学会诊断,且在患者病发后12h内入院接受治疗,观察可见患者意识恢复清醒且沟通良好,无其他心脏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①首先要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休息,若患者出现胸痛,需要通过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患者可先卧床休息1-3天,若病情不稳定以及高危,需要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辅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并注意保持住院环境的安静。 ②给予患者必要的氧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无明显的并发症,仍然需要入院后实施鼻导管吸氧治疗,改善患者的缺血心肌氧供,防止梗死范围的继续扩大。若患者并发肺水肿、严重的左心衰竭,需给予患者实施面罩加压给氧治疗,若有必要需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③实施镇痛治疗。对于合并剧烈胸痛患者,需在医嘱要求下采用吗啡实施止痛治疗,同时配合给予患者静脉输注硝酸脂类药物。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明确不同药物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喝并恐惧、害怕,服用镇静药物治疗,可平复患者的焦虑,防止梗死范围扩大,减少并发症发生。 ④控制患者的饮食,在患者病发4-12h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治疗,可有效改善胃扩张。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逐渐过渡到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同时应注意少食多餐,防止心脏负荷过大。且因患者的环境变化以及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便秘,因此,有必要叮嘱患者排便时不能过度用力,防止因缺氧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若有必要可于便前,让患者口服硝酸甘油。

1.3.2 正确评估以及监测患者的病情: 入院后,先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评分进行评价,主要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时评估风险情况有利于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结合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心电图准确评估治疗效果。急性期患者应及时送到CCU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并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评估心功能情况,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尽早开放静脉通道,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临床用药;将采集标本送交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患者疾病变化情况。溶栓以及介入手术的配合以及护理,持续性开通梗死冠脉,有利于血管在灌注,有利于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3.3 必要的康复护理: 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中,心脏康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指导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待患者生命平稳,无明显心绞痛症状,静息状态心率小于每分钟110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鼓励患者早日下床 锻炼。同时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关心主诉情况。

2 结果

76例患者经急诊或择期经皮冠脉动脉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并辅助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病情明显改善;12例患者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1例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表现出现裂纹或受损,继而形成血栓或发生出血情况,诱发不完全或完全冠脉阻塞,病情变化复杂、预后凶险,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为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2]。但因患者病情凶险,单纯采用治疗预后效果不良。为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治疗同时,采用必要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氧疗、镇痛以及饮食控制治疗,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效果;结合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让患者早日下床锻炼,身体各项功能的早日恢复,应用效果显著[3]。结合采用康复护理以及药物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冠心病不良反应发生,维持身体健康[4]。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实施治疗后,89例患者中,88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病发严重并发症而死亡,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预后效果良好,有利于成功治疗患者疾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隋捷,刘晓波,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9-40.

[2] 郝爱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11-112.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MOSSF-36评分;整体护理;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9-02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渐进性的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我国疾病谱和死亡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笔者对本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的冠心病患者实行基于MOSSF-36健康量表制定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其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480例,其中男性234例,女性246例,平均年龄632±4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40例,对照组2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易患因素,病情,病程,文化程度及医保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根据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冠脉CT或冠脉造影后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②既往及目前无精神病史,无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③患者知情同意;④住院时间不小于一周。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主要脏器损害的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③对研究不理解或不同意者。

13方法

131MOSSF-36评分与评价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后均采用MOSSF-36量表进行基础评分。采用MOSSF-36量表第一版的中文版评分表[1],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这8个维度共36个条目评价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入院后实验组基于量表评分情况制定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对照组予以常规冠心病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出院后再次进行MOSSF-36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

36个条目设有表示不同等级的备选项4至6个,按不同的情况给予正向或反向得分。本次采用正向赋分,即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8个维度分别计算后,各个维度初得分等于该维度内各条目评分和,见表1。最后将初得分转化为标准分[2-3]。

132基于MOSSF-36评分制定的整体护理计划(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除了上述基础护理措施外,根据MOSSF-36量表所得出的薄弱环节,制定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相关的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措施同对照组。②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诱因,如心理应激,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临床观察表明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心理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焦虑患者,要充分了解其个性,并向其阐述冠心病相关知识,细致耐心消除其焦虑情绪,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及受教育程度选择符合其要求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床旁口头教育,书面宣传资料及病房内宣讲的方式。④功能锻炼:建议患者学习,培养情趣及兴趣爱好,移情疗法保持心情舒畅。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适度有氧的锻炼方案。包括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深呼吸锻炼,坐位训了,室内外步行锻炼,上下楼活动锻炼等。使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早恢复活力及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及社会功能。

133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①病情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但由于临床多中老年人发病,疼痛阈值较高,故存在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的可能,部分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损害可出现无症状性冠心病。因此,护理时需多对病情进行观察,认真细致。尤其对于症状不典型,但心电图缺血改变明显的患者,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病情危重患者予以重症监护。②饮食护理。予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腹胀及便秘。保持大便通畅。③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护理患者坚持按时服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以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对于突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尽量采取坐位含服硝酸甘油。总之,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根据医嘱,按时按量,予患者最适宜的服药。④对有并发症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对长期卧床患者,除应用防褥疮床垫外,应帮助患者翻身,减少褥疮发生。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行MOSSF-36评分,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在生命质量8项内容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其中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障碍尤其突出。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在护理干预后,其PF,RP,GH,VT,SF,RE,BP和MH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认识到医学的目的不再只是重视生存数量(寿命)的延长,也同样关注生存质量的好坏。因而,在住院期间的科学的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MOSSF-36量表作为常见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具有评分简单快捷,易操作的特点,临床广泛用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涵盖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职能等方面的内容,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所谓整体护理,是指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整理护理方案的研究较多,均强调了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但冠心病患者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其生命质量相关的薄弱环节亦不尽相同。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模式大都采用一致的整体护理模式。虽然贯彻有整体护理的思想,但对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评价多取决于责任护士的主观评价,没有客观系统的评分作为参考,容易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不全面,从而导致护理措施不完善。因此,我们以MOSSF-36量表为参考,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制定实施个体化的整理护理方案,针对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护理。结果表明,采用MOSSF-36量表指导下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的患者,其出院时生理功能和职能,总体健康及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更加有益。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在躯体疼痛方面,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患者自身的疼痛阈差异,心绞痛诱发因素的差异性相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MOSSF-36量表作参考所制定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加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较为广泛。而基于MOSSF-36评分所制定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其评分简单,易于操作,同时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桂珍护理干预冠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26-227

[2]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3]Ware JE,Snow KK,Kosinski M,et al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S]Boston MA: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3:3-224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影响

本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了6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策与护理干预措施。鉴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对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男女比例为39∶29,年龄在51~78岁,平均年龄为(61±2.15)岁。其中,9例患者的文化程度为小学,42例患者的文化程度为中学,18例患者的文化程度为大学,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医学条例规定确定的冠心病标准。将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策,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对策如下。

1.2.1给予所有患者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与抑郁症状,因此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极其重要。①护理人员需指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帮助其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最佳方式。如果患者的性格趋于外向,应鼓励患者参加晨练、跑步、打太极拳等集体活动中;如果患者的性格趋于内向,则应鼓励患者下棋、听轻音乐或广播等。②给予患者家属健康指导,使其家属能够真正认识到该病症的基本病理与治疗方式,并鼓励家属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其排除心理压力。③定期举办病理知识讲座,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讲座内容包括冠心病诱发因素、治疗方案、控制发作频率的方式、预防治疗期并发症等。

1.2.2鼓励患者养成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方法还存在着差异,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握各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大力度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过程可从适当运动、自我调节、控制饮食、定期复诊以及服药指导等环节进行,具体方法如下:①创建健康记录档案:结合患者的病情、个性特点、生活方式以及自我管理情况等信息,并严格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姓名、性别以及家庭地址等。②举办自我管理指导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个别指导、集体教育与小组讨论等。其中,集体教育旨在使患者知晓自我管理对于其疾病控制和恢复的意义,教育内容包括自我管理基本概念、存在意义与主要目的等。而小组讨论的受益对象为性格外向、理解能力好、文化水平普遍偏高的患者,通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使之认识到自身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与优势,通过把握各种自我管理专业知识,最大限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个别指导则主要针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患者,在语言方面应做到通俗易懂,再配合相关动作或画册等形式,有助于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相关知识,从而自发地改变自身不良习惯。

1.2.3给予所有患者护理指导措施 ①用药指导: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讲解所用药物的具体用量与用法,使之知晓不定量、不定时服用药物会使肝肾功能受损,不良反应也会因此而加重。而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以防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性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②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以低热量、低脂肪、易消化以及低盐的食物为主,并补充适量的蛋白质、钙和钾等物质。

1.3疗效评定标准 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准确测定。而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适当运动、自我调节、控制饮食、定期复诊以及服药指导等。若患者能够始终坚持上述五项内容,则说明自我管理能力完好,若能坚持3项内容,则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较好,若能坚持的项目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经不同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所有患者心理状态均得以有效的缓解改善。实验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

2.2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适当运动、自我调节、控制饮食、定期复诊以及服药指导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有效提升,而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趋突出,以至于冠心病患者的整体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冠心病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性病症之一[3]。冠心病患者长期受病痛的折磨,极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加之病情的反复发作,还可能会引起各种严重性并发症,因此在予以患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还必须予以护理干预措施[4]。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笔者将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采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

参考文献:

[1]谢亚利.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11-13.

[2]伍婷婷,邹春莉,杜洪.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3):308-309.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8

猝死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冠心病猝死,它是冠心病病患在病情好转之后,突发的死亡。它约占心源性猝死的50%[2]。冠心病它与饮食、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及疾病的控制密切相关。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低猝死及心梗的发病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14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10例发生猝死)的临床资料,采用积极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9例,女53例;年龄41―84岁,平均64.2岁。其中,发生猝死10例。

1.2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冠心病的原因及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并且提出积极相应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冠心病发病原因以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病原因,如表1,表2。冠心病的病因中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与其他病因相比,更常见,P

表1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表2冠心病猝死原因

3护理措施

3.1注重心理护理

针对冠心病猝死原因-情绪变化,我们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形成以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交流模式。一些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危重,继而产生悲观、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阐明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病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继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3.2关于饮食的指导

针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诱因-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便秘及暴饮暴食等,我们为规避诱因,应控制饮食,控制食量,禁忌饮浓茶及酒。

3.2.1合理控制饮食

患者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素的原则,食用植物油,多食粗纤维,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应多食萝卜、鲤鱼、豆腐及冬瓜等食物。忌食腌制发霉或者过烫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发生[3]。

3.2.2控制食量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规律,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晚餐尤其不宜过饱(7分饱为宜)。据相关报道[4] ,饱餐增加胃肠道血供,继而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2.3禁忌饮浓茶及酒

酒精对冠心病患者危害十分大,它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继而增加心肌耗氧,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发病危险。浓茶及含过量咖啡因的饮品均可兴奋大脑,影响睡眠,也对冠心病患者十分不利。

3.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1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劝导患者戒烟是十分重要的。

3.3.2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不应在饱餐、饥饿及运动后马上洗澡;洗澡时,尽量有人陪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宜淋浴;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应用温水洗脸;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突然或者过快用力动作,例如走急路、下蹲及搬重物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3.4冠心病的用药指导

3.4.1合理用药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停服及漏服。护士应嘱患者家属监督其服药。患者若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应按时测心电图,血压,每次服药前数患者的脉搏数,若患者脉搏少于60次/min,则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4.2药物随身携带

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制作安全卡片(注明患者姓名、电话、疾病诊断及联系人),确保如突发心脏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3.5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先兆症状

冠心病常分为两型即心肌梗死型及心绞痛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暂时性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放射性胸痛,含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症状缓解。心肌梗死,它是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冠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继而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或者心前区剧烈痛,往往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含服硝酸甘油之后,症状无改善,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甚至危及生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先兆症状,可为临床诊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是十分必要的。

3.6向患者普及急救知识

出院时应向患者阐释心绞痛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5]。若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发作期延长;疼痛程度增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等情况,可能提示出现心肌梗死。我们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救护工作:(1)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min一片,以缓解疼痛;(3)若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通知当地急救中心,120到达后,就地施救,等到患者心律、心率及血压等平稳后,方可轻轻移动,送病患到医院进一步治疗。(4)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5)若患者出现,面色突然发绀、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微弱或者停止、意识不清等,提示急性心梗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引发心脏骤停,这时候,我们需重锤患者胸前1-2下,进行心肺复苏,等待医生到来,为抢救赢取宝贵时机。我们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心梗的发病机理以及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应与医院保持联系,并定期复诊。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9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心绞痛是发生率最多的冠心病之一。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部位主要在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有时也可发生颈、咽或下颌部不适;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劳累、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饮食过饱、寒冷、吸烟等为常见诱发因素[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1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6例及基础护理组105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后措施等干预性护理,基础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及随机性健康教育。

2 护理方法

2.1 基础护理。当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就地休息、停止活动。首先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给予适量吸氧,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卧床休息,置病人于舒适,做好疼痛的观察,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严格遵医嘱。

2.2 心理护理。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易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首先护士评估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评估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2];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嘱家属配合给病人以关心、支持及鼓励,并根据病人个性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避免情绪波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多与人交往,保持豁达乐观心态。协助病人确定其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告诉病人如何避免或控制这些因素,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常生活的信心。

2.3 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医学知识,及时治疗,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调整膳食结构,以清淡饮食为主,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多纤维饮食。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戒烟,保持理想体重减轻心肌负荷;在心脏可承受的负荷范围内,坚持规律的个性化运动,建议患者每天平地快速步行30min,每周至少4d或5d。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及受寒等情况的发生。

2.4 预后措施。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功能状况。注意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及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进过热、过冷食物,进食速度应缓慢,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忌饮酒、浓茶和吸烟。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食新鲜水果,如出现便秘,予口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3]。平时应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如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冬天注意保暖。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4]。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我们要做到对心绞痛病人的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多数危险因素的形成大都与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行为因素有关,行为,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是现代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紧张,情绪激动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增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从而使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加重[5]。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后措施等),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度,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机能及轻松心理状态,树立康复的信心,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适当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包括症状,血压,血脂和心电图,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优于一般性基础护理。应大力加强和提倡对心绞痛患者及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

参考文献

[1] 卢玉兰.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4)

[2] 林伟娟.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现状[J].社区医学杂志,2011,(13)

[3] 苏彦芷.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28)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篇10

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17例,将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63例患者出现了腰部酸痛症状;2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症状;10例患者出现了血肿症状;8例患者出现了拔管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了造影剂反应,经过及时的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24-02

年龄是对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其并发症与高危性病变发生率越高[1]。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较重,加之其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给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增加了难度,有效地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文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17例,将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17例,其中:男79例,女38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年龄为72.8±6.4岁。疾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合并疾病有:合并有高血压42例;合并有糖尿病39例;合并其他疾病37例。

1.2方法。患者局麻下行冠状动脉的造影后,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程度、性质选择手术方法,术中对其肝素化,手术结束后继续进行抗凝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的变化情况。

2结果

117例患者术后,63例患者出现了腰部酸痛症状;2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症状;10例患者出现了血肿症状;8例患者出现了拔管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了造影剂反应,经过及时的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

3护理

3.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患病,反复住院,其心理负担比较严重,再加之术后腰背酸痛,肢体制动等,均会引起老年患者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爱护与关心,让其更多的了解冠脉介入治疗带来的益处,消除其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腰部酸痛的患者,告知造成不适症状原因,在鞘管拔除6小时后,指导其床上翻身,患者活动后,症状会逐渐减轻;给予热敷或适当按摩;遵医嘱,在必要时给予镇痛、镇静药物。

3.2尿潴留护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要卧床24小时,因术侧的下肢不可弯曲,加之患者的习惯、术后特殊的卧位、男性患者原有的前列腺肥大等因素,易引发患者排尿困难。术前应给予患者床上排尿的指导,并对其进行训练[2]。术后若有尿潴留症状发生,可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导尿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间隔3小时一次,合适的放出量为500ml,不可过多,避免发生迷走反射现象[3],两次中间,要对导尿管进行夹闭,以训练膀胱的功能。

3.3血肿形成护理:血肿产生的原因有:穿刺时血管受到损伤,造成局部渗血;拔管后对其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不足,或按压部位错位;术后患者手术的侧肢活动过早;老年患者血管的脆性,再加之自身凝血障碍等。护理措施:详细地记录患者鞘管拔除的时间与手术部位是否有渗血、包块、肿胀、苍白、发绀、术侧的肢体温度、动脉搏动情况等;术后5小时内,间隔30分钟记录一次,以后间隔1小时记录一次,至止血装置拆除止,若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应用约束带来固定患者的术侧肢体,不过在使用时,要争得患者同意;患者在用力动作时,指导其自行压紧穿刺的部位;对血肿的部位,使用硫酸镁进行湿敷和理疗,若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3.4拔管综合征护理:主要产生的原因为:对穿刺点重压或刺激而出现了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高[4]。护理措施:拔管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散注意力,防止因过度紧张,而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拔管时要在心电的监护下进行,将多巴胺与阿托品准备好备用;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与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拔管时医生动作应轻柔,采用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不要过猛用力,以局部没有出血,并且能够触摸到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为宜,避免迷走神经的张力过高,而引发反射性低血压症[5]。

3.5造影剂肾病护理:冠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较大剂量的造影剂,若不能及时的排出,将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老年患者因为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加之可能存在有肾血管疾病,易发生造影剂肾病。在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对不愿饮水又大量出汗的患者要给予静脉补液,加强术后患者出入量的护理,特别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注意观察。

4小结

临床冠脉介入治疗时,会存在并发症,手术的风险性有所增加,其手术的成功与否,除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外,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本组病例117例患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一套完整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丽钦,吴瑞珍,周小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19):1182―1183

[2]郜竟宏.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06):448―449

[3]迟永兰.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监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09):2261―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