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规划十篇

时间:2024-01-30 17:45:01

旅游交通规划

旅游交通规划篇1

关键词:城市交通;旅游城市;慢行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U 4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引言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向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1]近年来, 国内大量城市开展了新一轮的总规修编,对旅游、宜居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安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该市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总规,其别提出了“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提升慢行交通品质”策略。[2]本文以安庆市为例,研究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以期为类似城市所借鉴。[3]

二、现状分析

1.人行交通

安庆市城区居民交通出行平均时间约22.1分钟,平均出行距离为3.62km,步行平均时长约为14.5分钟,步行平均出行距离为1.2km,步行占到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26.9%,步行成为了安庆市居民出行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安庆市中心城区的几乎所有道路都设置了人行道,大部分主要干道在断面上采用的是机非分隔的设置方式。

2.非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平均出行时长均在18-24分钟,平均出行距离4.1km,非机动车出行占到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37.7%,其中助动车和电动车占30.3%。电动自行车出行成为了安庆市城区居民出行的主最要出行方式。

电动自行车是近年来迅猛增长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于购置和使用费用低、速度较自行车快,广受市民欢迎。截至2013年11月底,安庆市区共有电动车142595辆,该数据不包括未上牌照的电动车。中心城区大部分干道设置有非机动车道,部分道路未设置非机动车道,特别是老城区。

3.存在问题

(1)部分道路存在慢行交通设施缺乏或不足问题。现状老城区部分道路缺乏人行道或机动车道,导致行人或机动车通行不便,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影响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

(2)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有待提高。行人过街设施包括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是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街设施间距不合理(龙眠山路、集贤路、菱湖北路、皖江大道等)、大型公共吸引点周边过街设施不完善(莲湖公园、部分中小学),都会造成行人过街不方便,造成行人违章现象严重。安庆市现状交叉口行人站位不明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且大部分大型交叉口过街距离过长、缺乏二次过街设施。

(3)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有待加强。非机动车专用停车场地缺乏,大量的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用有限车道,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阻塞,有些路段大量非机动车停放在人行道上,如:人民路西段、华中西路、湖心南路、龙山路、德宽路等,而有些地段商业场所集中,给行人步行、等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使得行人不得不走到慢车道上或机动车道上来,行人安全得不到保证。

三、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实现城市整体交通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和提倡慢行交通,构筑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安全、完善、便捷、高效、绿色的慢行交通系统。

四、方案措施

1.功能定位

建设非机动车主要通勤廊道和和次要通勤廊道二级网络。通勤交通廊道,主要沿城市道路设置,承担交通出行功能,强调居住与枢纽点和商业办公点接驳。

2.规划要求

通勤交通廊道:贯穿主要居住区、就业点、学校和枢纽站点等。

3.规划布局

建成区非机动车道以加强管理为主,严格管理沿道非法占据道路红线内空间的商店或单位;加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违规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管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结合道路改造进行优化。新建城区需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布局非机动车廊道。

结合安庆中心城区道路现状,根据道路宽度拟对中心城区非机动车道路采用6级断面。主要通勤廊道非机动车道建议采用A级断面,宽度不小于3.5m,老旧城区次要廊道建议采用C级进行管理改造,新建城区建议采用B级断面,宽度不小于2.5,支路建议采用D、E级断面,宽度不小于1.5m。断面分级如下表所示:

4.配套措施

(1)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目前安庆主城区的城市尺度约为4.5―6.5公里,待东部新城和北部新城日益完善后,中心城区的尺度也会基本控制在20公里范围内,属于中小城市规模,老城区及未来中心城区都十分适合自行车出行。[4]另外安庆中心城区南面临江,具有广阔的亲江岸线,城市纵深均在10公里范围内,即基本可在30分钟内从城市任何地方骑自行车到达长江岸边,享受美丽的滨江风光,加之公共自行车出行成本低、可达性高,在中心城区将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2)完善立体过街设施布局

结合快速路、快捷路的建设,在过街需求大的地段,按照规范每隔400-600米设置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实行人车空间分离;在学校、医院、公交枢纽、轨道站点等有特殊要求的地段,结合过街需求情况,设置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中心城区现状已有立体过街设施3处,本次规划综合考虑道路两侧用地现状及规划情况、道路功能、路口分布情况等因素,新规划28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近中期实施9处,中远期实施19处。

五、结语

社会各界对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本文旨在以安庆市为例,探讨旅游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新华网,2015-12-22.

[2]安庆市城乡规划局.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R].2010.

旅游交通规划篇2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日前正式。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就规划编制的背景、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等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已经由国家旅游局编制并正式印发,这是指导未来五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年规划的建议》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旅游业不仅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要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和旅游投资促进计划,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重要部署,提出要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要求,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将《规划》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并于2017年4月7日以国务院名义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旅游局积极贯彻落实,研究编制并了《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的编制过程是怎样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答:《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编制工作自2017年初启动,期间编制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公共服务研究资料,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厕所革命、旅游交通集散、旅游交通标识、旅游观光巴士、国民旅游休闲、旅游安全应急等主题分别赴上海、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多个省市开展了实地调研,组织各地旅游、交通运输、国土、住建、安全监管等部门以及景区、旅行社、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人员召开了多次分析研讨会,并组织举办了2次片区座谈会、1次中期评估会和1次终期评审会,征求了近2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在充分吸收有关意见建议基础上,特别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 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我们对《规划》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论证评估,最终完成编制工作。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怎样的?

答: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也将处于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建设完善、优质、高效、普惠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对优化旅游环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业品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以及积极助力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顺利推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旅游局提出了以下思路和要求: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积极服务于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大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均等公平、全域覆盖,以共建共享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普惠民生。

三是坚持创新务实。以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旅游公共服务实际需求为导向,全面优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供给结构、供给形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程全主体覆盖。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旅游公共服务薄弱环节和主要短板,重点发力、重点推进,着力解决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满足游客实际需求、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不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等问题。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分为几个部分?

答:《规划》共5章,分4个部分。

一、关于规划背景。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成就,分析了十三五发展机遇,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挑战和短板。强调十三五期间的旅游公共服务要积极助力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顺利推进,要增进民生福祉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要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要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推动提升旅游业品质。

二、关于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规划》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要在供给总量、供给结构、运营绩效、均等发展、空间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6大突破。

三、关于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规划》要求,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要坚持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科技驱动、典型示范等有序有力持续推进,要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等6大方向积极推进。为此,《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16项重点工程,重点推进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厕所革命推进工程、旅游最后一公里优化工程、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旅游休闲绿道示范工程、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旅游区(点)道路交通标识体系优化工程、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工程、A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程、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工程。

四、关于保障措施。《规划》就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旅游用地政策、落实国民休假制度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关阅读:

国家旅游局近日《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制定的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建设工程,是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六大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

《规划》重点部署了未来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16项重点工程。包括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中国特色旅游服务中心体系,实现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构建旅游快进交通网络,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无缝衔接,到2020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等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5A级景区;推动跨区域旅游休闲绿道建设,构建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绿道慢游系统,到2020年,建成完成20条跨区域自行车旅游休闲绿道,全国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开展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完善城市游览服务,满足自助游、一日游需求。

旅游交通规划篇3

关键词:水上客运交通 旅游休闲 交通出行 营运模式

广州南沙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水乡文化特色显著,水上旅游资源丰富,而现状区内水上客运交通及水上旅游业务发展严重滞后,急需通过对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整合区内旅游资源,打造旅游观光和休闲游憩的水上走廊,以南沙水乡景观特色带动水上旅游休闲,用特色水上旅游走廊提升南沙城市品位。

结合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的功能定位,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区内水上客运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对区内水上客运交通现状航线、码头、船型、河道、生产运营以及交通接驳情况等的调查研究,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现状分析如下:①以点到点的渡口码头为主,无法实现区内景点的有效串联,码头的整体利用率较低,对区内交通系统的补充功能有限。②现有部分渡口设施陈旧、老化,管理水平低,经营业绩较差,设施设备无法及时更新,管理和服务质量较低,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渡船、渡口设施、管理水平等进行不断提升,结合周边道路、桥梁等的建设,适时进行分批撤销。③外部交通衔接设施不完善,出行不便利。码头周边配套停车场少,公交接驳设置欠缺,一定程度制约了民众选择水上客运交通出行的意愿。④水上旅游业务发展滞后,南沙区内具有丰富的水系资源,但目前旅游观光航线欠缺。南沙区应抓住旅游发展机遇,探索水路运客兼旅游的新模式,在发展水上客运的同时,积极开拓游船新业务,寻找水上客运新经济增长点。⑤营运方式多以个体经营为主,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⑥受通航水深及桥梁净空的限制,南沙区内的通航河道控制在100吨级左右,在航线及船舶尺度的选择上需要考虑通航条件的限制。

2.区内旅游资源及水上休闲旅游出行分析

南沙新区地理位置优越,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是广州唯一的滨海城区,山、水、田、城、海、岛等旅游资源要素齐全,地理位置处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市场辐射力强,范围大。南沙旅游产业已具一定规模,并已形成观滨海、游炮台、看工业、赏湿地、住农庄和品海鲜等主题旅游项目,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为水上交通的发展吸引大量的客源。此外,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的建设,将成为南沙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将进一步满足腹地内邮轮旅客休闲旅游的需要,并且为邮轮企业开辟新的航线和新的客运市场。

本项目水上休闲旅游客运量的目标人群主要考虑旅游人口,兼顾常住人口。首先,预测目标客源市场的规模,通过分析近几年南沙区接待旅客的现状,并考虑国际邮轮等重大项目的影响,运用增长率法和回归线分析法相结合预测规划期内南沙区全年接待旅客的量;基于目前南沙区经济发展和常住人口的现状数据,用增长率法预测规划期内的区域经济和常住人口的发展;然后参考广州等地等水上休闲旅游的案例,预测本项目水上休闲旅游客运量规模。根据预测2020年、2030年南沙区水上观光客运量是50万人次和100万人次。

3.区内公共出行分析

区内公共出行可分为以上班、上学、回家、娱乐购物、探亲访友、公务出行等为目的的出行。在该种出行需求下,水上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居民的出行发生和吸引次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密不可分,通过对城市空间格局、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等来预测南沙区以公共出行为目的的交通生成量。在规划的利好下,随着以“短途便捷化、长途旅游化”为目标,集快速客运、水上休闲、个性化游艇为一体的现代水上客运交通系统的建设,水上客运交通可以其快捷、低成本的特点吸引更多客流。

采用普遍适用的四阶段法对水上交通的出行量进行预测,按照“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的思路,利用已有的居民出行方式调查结果,预测规划期水上公共出行的客运量,并结合渡口的现状数据进行校核。.基于南沙当前的渡口营运情况,结合《广州南沙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25)》的预测结果,综合预测2020年、2030年南沙水上交通出行量可分别达到400万人次、800万人次。

4.对外交通出行分析

南沙区当前并无与广州市及珠三角其它地区的水上航线(除香港航线)。以南沙中心区的蕉门――广州CBD珠江新城为例,分析南沙到广州开通水上航线的必要性。基于一般乘客的行为特征,从各种交通方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灵活性及舒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

水上交通具有公共交通的特性,从时间成本上来看,换乘的时间成本较高,船舶靠离泊较陆路交通工具耗时长,时间上并无明显竞争力。从灵活性角度来看,陆路交通基本可以保持高密度发车,地铁仅间隔3-6分钟,水上交通的航线确定,航班的灵活性差。若水上航线票价较低,以本案例为例,南沙客运站――珠江新城的票价要低于8元,才具吸引力,方可吸引少部分客流,以港口附近客源为主。

此外,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区域内水域繁忙,驳船川流不息,若开通从南沙――广州的水上航线,与货船的协调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南沙――广州水上航线成本高、竞争力较差,必要性略显不足。考虑规划发展以及南沙区整体功能地位的逐步提升,在水上客运交通的规划中可以将对外交通衔接进行远期的适当预留。

5.水上客运交通营运模式分析

根据南沙新区水上交通客流量的分析,主要分为水上休闲旅游、区内公共出行以及少量对外交通出行。

考虑水上客运交通不同的功能性质,考虑将对外交通出行以及区内公共出行完全纳入水上巴士的交通运营模式,而将水上休闲旅游出行一分为二,一部分纳入水上巴士的交通运营模式,包括定点定时按班轮营运的航线;另一部分纳入纯水上旅游航线的交通营运模式,包括明珠湾夜游、海港游、出海游、河涌水上观光以及水上运动等。其中纯水上旅游航线的交通营运模式可以考虑引入市场资本,结合旅游项目开展独立经营。纯水上旅游船型的选择充分考虑南沙特色,船型大小结合营运需要,逐步发展为南沙旅游的水上名片。

考虑水上巴士的营运模式受政府较大量补贴,公益性强,票价较低。因此纯水上旅游在航线的设置、时间点的选择以及水上景点观光等方面,都要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以保证纯水上旅游的竞争力。

6.结语

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是南沙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是城市旅游功能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现状、旅游资源及水上休闲旅游出行、区内公共出行、对外交通出行、水上客运交通营运模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南沙新区水上客运交通的后续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旅游交通规划篇4

关键词:旅游规划;旅游系统;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10--(13

引言

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是从区域规划理论衍生而来,主要是制定出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框架,以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Ⅲ。国外的旅游规划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我国的旅游规划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多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我国的旅游规划毕竟开始不久,还缺少经验,规划内容还欠全面,另外旅游统计、调研工作的薄弱,也导致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可行性研究都有待加强。但今天我想从理论与创新两个方面谈一谈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系统规划理论

(一)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由于对旅游系统的理解太片面了,导致了旅游规划只着重旅游目的的和旅游有性因素的规划,过分强调某种旅游资源的理论价值,而对市场、政策、媒介等因素往往过于忽视,带有些主观性和片面性。有些规划即使看到了客源市场的重要性,但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而是凭想当然的,错误的以为别的热的旅游产品在本地也一定热,已经饱和的旅游产品误以为前景广阔,把需通过竞争才有可能与众多竞争者共享的市场当作了自己独家享有的市场,从而使得巨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短暂繁荣后迅速衰落,造成雷同的大型主题公园相互扼杀,在规划中也没有把旅游产品设计与客源市上真正联系起来,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交待,未真正做到市场导向,无法成为指导开发建设的科学依据,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个性品格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不少旅游规划较少顾及发展旅游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善意的建设性破坏”、旅游摧毁旅游的例子比比皆是;此外,许多旅游规划中队运行机制、保障系统和支持物的影响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缺乏“综合体”的配套支持,造成规划失去依托,无法落实,成为一支空文;而且由于目前国家对旅游规划尚无统一标准和权威审核机构,领导说了算的例子也是很多,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结果,旅游规划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形容很恰当,那就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还有一些旅游规划出现偏差,如很多设计院用园林规划代替旅游规划;城市建设代替旅游规划;经济区域规划代替旅游规划等等。

综合来讲,当前规划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源之一就是对旅游规划系统缺乏深刻而细致的了解,没有充分考虑系统里足够的要素,就整个旅游规划工作而言,迄今尚无成熟的规范,好多问题还在争论。

(二)旅游系统规划的提出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客观事物所构成的一定目标和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中各单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人员和资金的流动;通过单元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系统具有统一的目标,但总体不等于它的部分之和目。

旅游作为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活态度,其本质是人们为追求自身生理上及精神上预约目的的所做的外出旅行,其表现形式是综合性的、消费性的经济――文化复合活动。旅游是旅游系统科学系统首先得阐明的最基本的概念。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

由于系统的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所以研究旅游系统的结构就十分的有必要。旅游系统具有细雨上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从空间表现形式上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旅游通道既包括了交通通道,还应包括信息这个无形的信息通道,交通的边界度和信息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者从客源地前往目的地的流动。

上面所说的系统要是按旅游功能分析,旅游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客源市场需求系统、旅游目的地供给系统,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旅游需求为动力,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是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序、立体、网络的整体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实体系统、闭环系统、开放系统。随时间的变化,系统的状态也不同。如:旅游地的季节变化和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此外他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同时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否、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市场的变化,旅游者游憩体验的好坏,当时的好客度都直接影响系统的输入,所以它是一个闭环系统,旅游系统的各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旅游市场或者旅游吸引物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旅游系统的变化。旅游系统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届够本身的变化,因此旅游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系统。

(四)旅游系统规划的概念

旅游系统规划指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这对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搞适应性的、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

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旅游规划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客源市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交通和人力资源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交叉覆盖、互相影响的。夸张的说,就是把旅游系统分成四个子系统来进行描述和规划的,即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游系统和支持系统。其中客源市场系统的研究可信是旅游主题即作为旅游产品消费者的旅游者,以及他们旅游需求的动机和旅游行为的方式和结构;目的地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服务系统,其核心是旅游产品系统。旅游产品可以理解成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始终,是满足旅客在旅游活动中生活和心理的全部需要的集合。它本身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既包括有形的吸引物资源如自然风光、建筑、主题公园等,也包括与吸引物相配套的接待设施如宾馆、旅馆等和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如交通、饭店、娱乐设施、商店、银行、邮政、医疗等,还包括了无形的文化底蕴、居民的好客度等。出游系统的主题和核心是旅游营销,包括了交通、旅游服务、旅游组织管理及信息促销渠道与媒体等。支持系统是保证旅游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因子,包括了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资金计划、安全控制、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

二、创新分析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旅游规划也需在发展中创新,在创 新中发展。旅游规划的创新,应该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五个方面。面对旅游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形势,规划实践面临许多新问题,对旅游规划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探讨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从这五个方面对旅游规划创新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并针对自己多学浅谈一下自己旅游系统规划的认识。

旅游规划创新的途径,旅游规划的创新,应该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五个方面。其中理论创新是基础,内容创新是主体,技术创新是手段,人才创新是关键,组织创新是保障。

(一)理论创新

系统规划思想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论创新。规划就是财富,丰富的实践需要理论的升华和概括,理论的贫乏最终将导致旅游规划的失败。一种新理论的提出、检验和完善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旅游系统规划作为一门新兴的实用性很强的理论,也是一种创新理论。

具体的一点说:中国“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是中国旅游规划创新的根本和哲学理论基础,它应该成为旅游规划和可持续旅游的指导思想。旅游规划应该“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使游客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旅游过程与服务过程中体验到身心愉悦。英国规划师W.A.Lonso曾经说过,规划师就像一个翻译,他的职责就是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这对应在旅游规划上就是要为游客着想,满足游客的需求。事实上,只要真正抓住了这些要素,也就抓住了消费的卖点。就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旅游规划是兼具理性思考与艺术灵感的创作,是融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以及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动态的、反馈的过程。在新经济时代,“智慧就是力量”,而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缺乏科学思维的规划,不可能成为好的规划。旅游规划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它必须包括策划和科学研究两部分。没有策划,科学就没有灵气;不讲科学,策划就成了空想。另外,旅游规划不像其他的规划一样只强调逻辑思维,还应该注意形象思维、立体思维等等。在旅游创意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主题创意、文化创意、形象创意和促销创意。

(二)内容创新

旅游创新规划应是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其中结合市场导向与资源指向而设计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系统乃至整个旅游系统规划的核心),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已经在旅游的系统规划中谈到。

(三)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旅游规划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旅游规划方法的创新。这不仅在于大大提高旅游规划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于最大限度地摒弃个人意志的局限性。因此旅游规划的创新就要特别注意分析工具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旅游规划方法除了有综合考察法、抽样调查法、统计预测法等等之外,还要运用计算机模型、3s高新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来促使旅游规划效率提高,视野扩大,科学性增强。

(四)人才创新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兴旺,旅游人才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呼唤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外旅游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中国旅游业呼唤一流的规划师和策划师,而真正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旅游规划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是“创新型”人才,是多门学科的综合人才。概括的来讲,旅游规划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知识渊博、有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审美观、全面的素质。旅游规划人才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发散式的、创新性的立体思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多出创意和点子。旅游业是点子产业,没有高明的创意难以搞好旅游规划。一个理想的规划师应能够把这种综合的技能专门用于发现公众利益而非个人或小集团利益、整体利益而非局部或小范围利益。那么如何培养呢?一方面是在教育上下大力气;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业单位,应着力提高旅游业规划人员的素质,既要让他们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在适当时还应让他们“出去”,到国内外优秀旅游城市去拜师学艺,将他人经验和自身特点结合起来。

(五)组织创新

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同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避免老化和死亡。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发展希望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组织创新,亦称组织开发。当前旅游规划机制不是很健全。为此,新时期特别需要探索研究旅游规划的实施转化、管理等课题,在体制、政策上给予保障。首先,加强管理,整顿旅游规划市场,培育旅游规划市场的良好环境,加强监督与管理。其次,加紧旅游规划队伍的建设。规划队伍本身应有各方专家参与,不同学科的人员、中外专家融通,优势互补,彼此借鉴。最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规划,参与规划。

旅游交通规划篇5

河南旅游业现状发展前景

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导产业。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具有消耗低、带动强、惠民广、展形象、传文化等多种经济社会功能,是增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动力产业。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河南省政府也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决策,并提出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相比较,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认清当前河南旅游发展的现状,明晰河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对提高河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

河南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国家5A级景区。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327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26处;星级酒店557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6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基本上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二)旅游业增长迅速

数据来自河南省2015年、2014年统计年鉴

二、河南旅游业的优势与不足

(一)河南旅游业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河南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铁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首位,各个交通干线交汇于省会郑州,京广、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于河南;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一;航空交通发展迅速,拥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通往国内外城市。河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陆地航空交通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好丰富的旅游资源

河南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在中国历史上书写的光辉的篇章,是历史前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地区。全省拥有四大古都:安阳、开封、洛阳、郑州;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间”历史建筑群。深厚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文化古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光临。这也是河南旅游业的主要优势之一。

除了悠久的文化古迹之外,河南境内不仅拥有绵延的高山,也有波澜的丘陵,还有开阔的平原,地形构造复杂多样,自然景观壮丽多彩。据统计可供观赏的自然景区有百余处,其中包括嵩山、云台山两处世界地质公园,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二)河南旅游业的不足

1、知名度缺乏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的参与景区的等级申报,拥有不少的高级别景区,但是高级别不等于高知名度,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具有价值的旅游景区没有被大家熟知。要扩大河南旅游业的知名度,将河南的旅游业推向全国,必须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有力的宣传。

2、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河南的旅游业分布不均衡,郑州,洛阳,开封等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的相应较大,旅游业的产值也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地方的旅游业均相应较差,旅游业规模较小、水平不高,知名度较差,旅游业的发展在省内处于弱势地位。

3、旅游整体规划有待提升

近年来,河南省已经将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各地区都开始着手旅游规划工作。但是,目前全省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旅游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些单调,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降低的全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4、旅游产业链有待挖掘

按照国际标准,旅游业应包括“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将各个旅游产业串联起来,拉长旅游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要讲旅游产业做强做大,仅靠门票收入是不行的。在河南旅游业中,购物、娱乐十分欠缺,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品类雷同,全省旅游购物消费仅占总旅游消费的5%。所以旅游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三、河南旅游业的对策分析

旅游立省就是把旅游产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快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进行培育。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河南省当前发展阶段,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富民强省的由之路。

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在发展思路上具有创新精神;加强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的整合;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软实力等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宽旅游市场

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各种特色的主题游也出具规模,相关部门应因势利导,通过各种多媒体途径对河南旅游业进行宣传和报道,也可以通过开展“旅游交流会”等活动来加大宣传力度,为河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奠定基础。

(二)在旅游业发展思路上要创新

与沿海等旅游产业相比,河南的旅游产业发展较晚,且不太成熟,在旅游品牌效应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上,我们不仅要借鉴它们成功的经验,还要敢于创新,拿出自己的优势,依附自身浓厚的历史资源,突出地方特色,逐渐改善和进步。

(三)发展旅游相关产业

积极开发旅游市场,搞好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并建设一系列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等一体化的旅游基地。并试着通过旅游建立扶贫开发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使河南旅游从单一的文化旅游转变为多元化的旅游发展,不仅能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还能提高本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争创部级的旅游示范区。

(四)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高水平规划单位,广泛招纳各方智慧,高效地编制出体现现代产业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战略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的统一,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努力形成科学的产业体系、完善的产业布局,使旅游业发展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的秩序,积极改善旅游环境,树立良好的河南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河南年鉴编委会.河南年鉴.2014.

[3]河南年鉴编委会.河南年鉴.2015.

旅游交通规划篇6

    关键词: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中,国家旅游局将旅游规划定义为:

    1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2、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从国家旅游局的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市场分析、要素安排的计划,它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两个大层面。发展规划一般更宏观一些,开发规划则具体一些。发展规划可分为国际、国家、市区、县镇和景区的层面;开发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除此之外还有旅游项目规划以及专门的规划,如活动、营销策划等。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旅游规划,一个完整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旅游项目规划以及旅游策划等内容。作为地方政府制定指导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主要是指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专家们将本地的实际情况与专业理论的结合,提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划定旅游开发和保护的范围,实现当地旅游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邳州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邳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发展中不断修改,不同人士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看法,致使邳州旅游开发的重点不断模糊与变化。笔者认为,邳州旅游发展应依托邳州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通过市场分析,在保持与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及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

    一、要全面深入了解资源状况,准确定位

    资源调查与勘查是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只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才能找出旅游开发的重点,才能恰当地提出旅游发展的主题与形象定位。只有主题定位准确,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概念性规划,旅游规划才能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邳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既有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态游资源、闻名中外的红色旅游资源和震撼人心的宗教旅游资源,还有神秘莫测的远古人类起源遗址和掩埋于地下的古城池遗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给邳州旅游主题定位带来了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邳州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从相同中寻找差异点,从市场中寻找生存点。在排除与周边地区的产品具有同质性的大运河、民风民俗,古人类遗址开发难度大,市场吸引力不足,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之外,我们不妨从邳州旅游的客源市场着手,邳州地处相对落后的苏北乡村,起步阶段的市场应该在周边地区,主要是城市居民,利用城市居民“久居樊笼里,复归得自然”的心理欲望,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邳州可放眼囊括邳北五个乡镇约30万亩的国家银杏博览园,这里既有郁郁葱葱的银杏森林及其休闲保健产品,也有震撼人心的艾山九龙风景区及美丽如幻的沂河风光带、天下水杉第一路、桃花源风景区和省级古栗森林公园。在不同时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邳州旅游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最终形成“天下银杏第一园、淮海战役首捷地”的旅游品牌。

    二、“楚韵汉风源头,运河休闲港湾”的宣传口号值得再推敲

    响亮的宣传口号是广告宣传效果立竿见影的捷径,不当的口号也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邳州曾提过“楚韵汉风诗意田园”的旅游口号,后来被用在城市建设风格上。“楚韵汉风”曾一度引起争议,但作为徐州旅游宣传的辐射或延续这也并不为过,同时邳州南与宿迁接壤,西与徐州相邻,楚汉相争也正发生在邳州,邳州出土的大量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至于把邳州定位为“楚韵汉风”的源头,实有不当。楚为宿迁一带,汉为徐州丰沛一带,要说邳州为楚韵汉风的源头实在是不敢当,如果说打“下邳国”或“古徐国”的牌子尚且还可以理解。至于“运河休闲港湾”也值得我们再推敲,大运河有1000多年的历史,全长1700余公里,流经全国18个地级市,周边的济宁、枣庄、淮安、扬州等都在大力开发与宣传运河旅游,与他们相比,无论资源上还是经济实力上,邳州作为相对落后的县级市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邳州以大运河为轴线的旅游开发和旅游产品不容置疑,大运河文化旅游节已形成邳州的特色节庆品牌值得发扬光大。

    三、银杏生态作为邳州特色需要浓笔重彩大力渲染

    《旅游规划通则》明确要求: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通过对邳州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知,30万亩的国家银杏博览园是邳州的特色,与港上相邻的郯城县新村镇虽说也有一部分种植,但也只能看作是以邳州港上为中心的国家银杏博览园的外延辐射,江苏泰州的银杏无论从种植规模还是产品深加工上看都无法与邳州相比。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与宣传推介,以邳州港上为中心的国家银杏博览园景区在国内外已大有名气。因此,我们大声疾呼,邳州旅游业发展一定要以银杏为品牌,以银杏休闲保健游为龙头大力开发与宣传推介,捡起曾一度中断的中国(邳州)国际银杏节,以银杏旅游带动投资少、易开发、见效快的乡村生态游的发展,实现邳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四、规划不能脱离市场,旅游策划要融入总体规划中

    就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而言,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是由旅游资源与市场共同决定的。 《旅游规划通则》强调,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从许多地区的旅游规划来看,一般就是从行、游、吃、住、娱、购来规划,倾向于交通、宾馆、旅游商品纪念品的投资规划。笔者认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期,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规划对促进规范旅游产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规划忽略了一个市场准则:市场是产品交易的地方,没有产品(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我们确定了美好的目标,但是缺乏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结果目标很难实现。通过规划,资源并不能变成产品;即使编制了修建性规划,修建出来,也只能算是一种半成品;还没有成为完整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意味着要素布局与配套缺少主体的保障和实现的机制。这就是目前很多旅游机构编制规划后,不得不将规划束之高阁的原因。

    旅游策划是一个新兴的名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这就将旅游策划推向了历史舞台。邳州的旅游发展更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邳州旅游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并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邳州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增加后劲问题。笔者认为,缺少旅游策划的旅游规划将是不完整的规划。

    五、旅游规划要以旅游产品为核心进行编制

    要发展旅游产业,首先必须大力开发丰富旅游产品,若干产品形成有机链条,若干链条形成某个地区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就是在交通、住宿、通讯等公共设施基础上,由旅游企事业主体提供服务性产品而构成的。因此,笔者认为,旅游产业规划,必须打破目前这种仅仅从横断的要素进行研究部署规划的格局,更重要的必须研究旅游产品,研究企事业主体如何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市场、交通、科技等要素进行整合与创造,形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邳州的核心产品应该有别于徐州的汉文化、连云港的滨海文化、淮安的红色文化以及临沂的峡谷溶洞奇观,邳州的资源优势应是以银杏为核心,以大运河和沂河为支架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六、旅游规划要强调城市的旅游支撑体系

    城市旅游支撑体系是旅游者顺利完成城市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城市提供旅游服务凭借的各种物质载体,是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和康乐设施的总称。邳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编制旅游规划时要考虑本地旅游特色,健全城市旅游支撑体系,体现城市的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马老板)

    参考资料:

    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2、《规划的误区与策划的运用》北京绿维创景

旅游交通规划篇7

转型发展亮点频现

:2013年,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傅迎春:2013年是贵州旅游发展的“利好”期,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集全行业之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旅游业总体上呈现出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年以建设“100个旅游景区”为抓手,扎实推进旅游业创新、转型、改革、发展,一批新景区新项目登陆市场。全省上下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产业融合上升到新的高度,“5个100”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效逐步显现,进一步催生大产业、大旅游格局。

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的理念,形成了一批有水准的好规划,推出了一批有市场的新景区、新业态、新项目;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知名度持续提升,投资商纷纷看好贵州旅游,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有效地拉动了旅游经济。

旅发大会继续彰显拉动效应,在第八届旅发大会上,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新目标,推进旅游业“理念、产品、业态、格局、营销、服务”全方位升级,贵州旅游业迎来又一个新机遇,进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旅发大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六盘水市通过承办旅发大会谋划实施重点项目99个,投入资金249亿元。与此同时,旅发大会示范效应辐射全省,带动遵义、铜仁、黔南、毕节等相继召开旅发大会,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办会机制,平台效应向纵深延展。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省政府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提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把改革的精神贯穿到全行业的各个环节,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旅游体制机制,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等十一个方面的重大举措。

此外,2013年,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依存互动,产业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融合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贵阳成功举办,参展人数创历届之最,签订旅游组团合同金额6.05亿元,全面展示贵州“国家公园省”新形象。

外通内联新交通体系强力推动旅游业提速转型,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68个县贯通高速公路,现代交通格局进一步彰显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旅游法》颁布实施推动依法治旅取得新成效,贵州出台规范市场与提升质量同步推进配套措施。

新媒体助推多彩贵州智慧营销,淘宝多彩贵州旅游馆浏览量突破1亿人次,交易量达3500多万元,贵州旅游官方微博粉丝突破75万。

推进旅游改革创新是主要任务

:2014年全省旅游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发展路径如何?

傅迎春:今年全省旅游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路径是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主要任务就是把《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好、实施好。

一是要把《意见》精神吃透。涉及到旅游体制机制、市场主体、公共服务体系、产品体系、营销方式、行业监管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政策,各级旅游部门要做到心中有数,十分明确,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把心思用在贯彻落实《意见》上来。

二是要把《实施方案》操作到位。改革的成败在于能否突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改革发展之路。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找准切入点,作好旅游综合改革及专项改革试点的准备工作。从省级层面,选择旅游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市县,搞好分类指导,在改革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先行先试;各地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改革的切入点,不求整体推进,但求某个专项有所突破,通过试点切实取得经验。旅游投融资、景区、旅行社等企业要善于把握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运营体制机制,要把引进战略合作者作为重要策略,走资源整合、跨越融合、上市融资的路子。

三是要积极主动作好对接。在《意见》的保障措施部分,明确了综合协调、财政支持、建设用地、税收优惠、投融资体制、培育市场主体、人才支撑、督查考核等改革保障,都是富有含金量的政策。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政策研究透,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还要善于在省里新出台的其他改革政策中寻找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点,在旅游改革的各个领域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并尽快取得成效。

:要实现“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一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傅迎春:全力推进和践行“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一定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更加注重改革创新、重要素配置、绿色转型、市场导向和发展质量,确保实现旅游接待和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的目标。

坚守“两条底线”,要把抓好规划落地作为旅游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凡开发必讲规划,凡规划必讲执行,要把规划执行纳入督点,让规划成果发挥作用。坚决杜绝形象规划、政绩规划、跑钱规划。贵州旅游规划的大门始终向外开放,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才引智。但是在选择规划队伍时,也要保持清醒,既要注重品牌,更要注重团队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必须让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中用的“粘贴式”规划在贵州没有市场。谁来把这个关?在《意见》中提出组成旅游规划委员会,对重点景区、重要旅游项目的规划进行联审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种科学和权威的规划审核机制。规划审核既考规划编制单位,又考评审专家,“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首先要守住规划,专家责任极大。

“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旅游开发更是要毫不犹豫拒绝污染项目,还要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与金融投资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积极推动以省旅投为龙头的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旅游上市融资步伐,确保今年完成200亿元的投资规模。

用好交通“红利” 迎接“高速时代”到来

:今明两年,全省将迎来航空、高速、高铁立体化运营的高速时代,贵阳龙洞堡机场2013年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交通“红利”是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对此,省旅游局将如何部署,确保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健康、稳步推进?

傅迎春:初步考虑,一是修编“两高”旅游规划,结合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的定位和布局和正在实施的100个旅游景区,提出近期行动计划,把沿交通线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度假酒店、乡村客栈群、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路、旅游客运、停车场、购物点、旅游公厕等要素纳入建设重点。

二是联手交通厅编制全省交通旅游规划,打造以“车窗风景线、最美旅游道”为标志的交通旅游观光带,规划建设一批覆盖全省的“黄金旅游大通道”,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版建设,力争形成一批以自驾游为主的特色服务区,谋划一批沿高速交通线新景观、新业态,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交通规划篇8

[关键词]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116—04

长吉图区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由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该区域发展规划对旅游业提出了战略性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当地民俗旅游,意义重大,毋庸置疑。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目前也开展了一些民俗旅游活动,但却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规划不合理、缺乏法制监管、旅游环境差等若干问题,阻碍了当地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在国家着力发展长吉图区域的时代背景下,讨论该区域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的论述和其他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广辟资金渠道

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处于旅游开发阶段时,一般选择政府主导战略,由政府以行政力量指挥资源的配置。我国政府在发展旅游业时,总体上也采取了这种战略,但管辖长吉图区域的吉林省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是很明显。

吉林省政府应充分运用行政力量,建立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民俗旅游专项产品工作的特色和重点,动用政府所掌握的经济、文化、民俗、人力资源,切实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加快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的开发和建设。

政府主导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多方筹集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发展资金。首先,地方财政在年度计划中应相应增加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投资金额,加大投资力度。如对一些重点民俗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传承人,应在预算中拨专款保护,并随着当地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加不断扩大专用资金数额。其次,建立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发展基金。从当地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有助于实现以旅游养旅游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第三,征收旅游资源税,以缓解民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费不足的压力。第四,争取国家旅游局的财力支持。主管旅游工作的吉林省领导应带领吉林省旅游局领导,经常前往国家旅游局汇报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的进展,引起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并申请资金资助。第五,多元化集资。通过国内银行贷款、引进外资、地方集资、发行债券、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多方面筹措资金,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发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最后,对于发展旅游的资金保障,吉林省旅游局近期提出了2项比较新颖的规划措施,一是联合组建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组建2—3个规模大、信誉好、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吸纳社会资本,为旅游大发展注入生机。二是尝试发行旅游。集资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有利于在短期内筹集资金。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尝试采取发行旅游的方式筹资。这2项规划措施也比较适合为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筹集发展资金。

二、合理规划,重点开发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情况,做到统一规划,重点开发,协调发展。制定开发规划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当地的民俗和历史文化原貌,然后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开发。为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组织旅游专家、民俗专家、环境专家、社会学专家一起组成专门的规划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

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应该和长吉图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相结合,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的成果。《长吉图特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中提出构筑“一核三圈三带”旅游总体发展格局,其中,一核是指长白山旅游核心地;三圈是指长(春)一吉(林)旅游圈、大长白山旅游圈、延(吉)一珲(春)边境旅游圈;三带是指长吉图东北亚风光风情旅游带、图们江边境风情旅游带、长(春)长(白山)旅游交通带。这恰好为该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供借鉴。

在开发方式上,民俗旅游点、线、面应该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式开发网络。选择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延吉市、吉林市,依托民族博物馆、民俗村、民俗街等旅游景点的开发,推动长吉图区域间联合行动,开辟不同的朝鲜族、满族、冬季冰雪民俗旅游线路;再把这些线路合理串联起来,重点规划、开发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也可在边境城市,如珲春市、图们市,把民俗饮食、民俗建筑、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工艺品等诸多民俗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行开发,重点吸引海外旅游者。

三、加强法规建设

为确保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政府应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颁布当地民俗文化保护条例。对那些从事民俗文化整理、开发、传承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那些致使民俗文化珍贵资料和实物受到损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吉林省政府还应加强旅游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的建设,进一步制定分项条例,如《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例》、《吉林省旅游环境保护规定》,并完善具体实施细则。与此同时,加大长吉图区域旅游法规的执法力度,督促当地政府机关和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尤其对那些破坏民俗旅游资源、污染旅游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充分发挥旅游法律法规的作用。

四、改善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内容广泛,就旅游者而言,旅游环境是指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涉及旅游目的地及其所在的旅游依托地,并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所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为确保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政府必须从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的软件建设两方面全面改善旅游环境。

(一)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建设

首先,加强长吉图区域的旅游交通建设,尤其是从长春、吉林、延吉等交通枢纽城市到达民俗旅游村镇的公路客运车有一些比较陈旧还经常超载;而民俗景区本身的交通状况也存在着步行道路不规范,车行道路狭窄等问题。希望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改善当地旅游交通状况,置换新的旅游交通车辆,并严禁超载;增加旅游客运交通车辆;规范景区内部的交通道路,添置景区内部环保车,等等。这些基础工作完成后,再按照前文所述的《长吉图特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中对旅游交通的宏观规划,全面加强该区域旅游交通建设。

其次,加强长吉图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银行外币兑换窗口、医院旅游紧急救援窗口、医疗急救流动站、排污系统、旅游停车场、夜间照明设施、旅游信息系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安全紧急救援中心、民俗旅游饭店、民俗娱乐设施、特色餐饮店铺等等。其中,旅游信息系统是长吉图区域应重点建设的服务保障系统,它主要包括: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旅游解说体系、数字旅游保障。

(二)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的软件建设

加强民俗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既掌握旅游接待礼仪,又知晓民俗风情的专兼职导游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其一,组织选拔一批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旅行社、饭店、景区等)高级管理人才到旅游发达国家和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和培训。

其二,应设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在吉林省各大旅游院校成立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培训班;在旅游景区建立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实训基地;设立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多语种培训机构,提高入境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质量;建立“朝鲜族旅游人才研发基地”、“满族旅游人才研发基地”,培养少数民族旅游人才。

五、整合资源,打造精品

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有些雷同且规模较小,如朝鲜族民俗村,在延边州各地现有的和即将建成的有近10个,民俗活动内容相仿,各自特色不明显。建议政府部门整合这些民俗旅游资源,使其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有影响力的民俗旅游品牌。另外,整合资源不只是整合民俗景点本身,还要考虑到民俗饮食、民俗纪念品等相关配套的旅游资源,提高整个区域民俗旅游综合竞争力。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每个地区不同特色,打造不同的民俗旅游精品。如延边州应打造朝鲜族民俗旅游精品:延边州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节、延吉市朝鲜族民俗美食购物街、图们市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龙井市朝鲜族民俗村、珲春市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博物馆;吉林市、长白山地区应打造满族民俗旅游精品:吉林市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节、乌拉街满族民俗美食购物街、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敦化市满族民俗村;长春市应打造冰雪民俗旅游精品:长春市冰雪民俗文化旅游节、长春市民俗文化博物馆、长春市民俗美食购物街、九台市满族民俗村等。做到各地至少拥有一个精品民俗节、民俗街、民俗馆、民俗村。

六、谋求产业化发展

为确保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谋求该区域民俗旅游产业化发展,这也是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发展民俗文化图书出版产业。在该区域创立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专业出版社或专业期刊杂志,建立长吉图区域民俗文化书籍印发中心。通过出版图书、杂志,宣传该区域民俗文化,强化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理解,吸引其前往旅游观光。

二是建立长吉图区域民俗文化交流中心,进而促成东北亚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的建立。通过交流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及商务会展活动,吸引公众参加活动,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举办专业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请专家们对该区域的民俗旅游出谋划策,促使其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举办各种专业培训和讲座,交换国内外旅游人才,提升当地旅游人才素质。

三是发展特色民俗旅游纪念品制作产业,建成长吉图区域东北民俗手工艺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不仅仅负责向全国各地输送当地民俗旅游纪念品,更主要的是要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通过有效的售后服务可以了解民俗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生产策略,做到供求平衡,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是建立长吉图区域民俗文化动漫科技产业城。依托该区域的朝鲜族民俗、满族民俗、关东民俗、宗教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艺术类型,朝鲜族农乐舞、满族剪纸、东北二人转等多项世界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长春市较为成熟的动漫基地,打造长吉图区域民俗文化动漫科技产业城,制作精美的动漫图片、动漫电影、动漫电视剧、动漫游戏,吸引广大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而动漫科技产业城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购物景点、娱乐景点。

五是在重点旅游城市长春、吉林、延吉、图们、珲春和重点景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吉林松花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长白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设立长期民俗演艺中心等娱乐场所,打造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文艺演艺精品。目前,图们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的小剧场虽然推出了比较精彩的朝鲜族民俗表演,但仅能容纳150名观众,规模较小;吉林乌喇演绎公园大型山水实景灯光表演算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演出次数较少,知名度有待提高。

六是开发推广徒步、登山、骑马、漂流、狩猎、拔河、摔跤、珍珠球、滑雪等民俗体育、游戏旅游产品,打造民俗体育、游戏品牌。像满族的欻嘎拉哈、翻花绳、抽陀螺、踢毽子、跳绳、打口袋、玩耍爬犁、老鹞抓小鸡,朝鲜族的栖戏、将棋、对垒棋、井字棋、数斗笺、石战、尺子游戏等,都是简单易学的游戏运动,旅游者可以参与其中,分享乐趣。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建设,迅速形成该区域民俗旅游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

七、扩大宣传,全民参与

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是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首先,通过散发宣传品,如宣传手册、画册、海报、招贴画等进行宣传。其次,通过在全国各地发行量大的报纸、期刊上开辟长吉图区域民俗文化专栏进行宣传。第三,利用网络、电影、电视、广播、幻灯片等进行宣传。第四,通过举办长吉图区域民俗文化专场演出,编排以民俗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小品、二人转等文艺专辑等进行宣传。第五,通过举办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新闻会等进行宣传,打造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品牌。

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由于过分强调投资方的利益,导致当地居民利益被忽略,从而引发中断发展等问题。为确保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机制尤为必要。首先,广泛征询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居民出物、出资、出地参与开发。其次,充分照顾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为居民创造旅游就业机会,如民俗景点、餐厅、宾馆、娱乐场所服务员等。

八、与“非遗”保护相结合,共同发展

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成为挖掘、梳理与利用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其文化传承的意义非常重大。民俗旅游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更是如此。长吉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中,很多都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的农乐舞、长白山满族剪纸甚至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关注与保护。

旅游交通规划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2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建筑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品牌,把*建设成为著名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工作目标:到2*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0%以上。

二、强化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旅游功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旅游规划要求,优先整治风景旅游区内及沿线村庄的环境。

4、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严格保护"温泉"品牌,促进温泉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以郭洞和俞源历史文化名村、*景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景区整合,争创部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

5、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温泉名城。以创建温泉名城为目标,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扶持旅游集散(咨询)中心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特色街区,促进旅游购物。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旅游饭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6、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温泉品牌保护、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促销、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及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奖励。

7、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8、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矿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用电按浙价电[20*]45、49号文件实行。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可按规定的上限执行。旅游景区新评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一次性奖励,省级30万元,部级50万元;旅游景区新评上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的一次性奖励,3A级10万元,4A级30万元,5A级50万元;旅游饭店新上三星级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星级10万元,四星级20万元,五星级40万元;星级饭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评为绿色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旅游企业被市级以上旅游部门评为最佳(优秀)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的奖励为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旅行社进入省五十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全国百强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部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5万元。年引进县外来武过夜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0.5至1万人·天(含0.5万),每人每天奖励2元;1至1.5万人·天(含1万),每人每天奖励3元;1.5至2万人·天(含1.5万),每人每天奖励4元;2万人·天(含2万)以上的,每人每天奖励5元;每个旅行社奖额最高可达10万元。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来武旅游住宿,每人每天奖励20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奖励机制。

开展全县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旅游商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9、加快发展工农业旅游。鼓励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聘请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将旅游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假日旅游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11、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将规范的景区交通指示牌设置列入道路规划和建设内容。合理安排景区客运班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车辆提供良好服务。

1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应游客量增长的需要。抓好旅游购物中心规划和建设。规范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游览休闲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范围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景区内严禁开矿采石、取土挖砂,严禁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林木砍伐,防止人为破坏景观。

13、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旅游企业要守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进一步规范对旅游企业的收费,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杜绝对星级饭店的多头、无序检查,*部门履行日常管理检查应事先通知饭店负责人,并须持治安检查证或工作证,坚持文明执勤。简化境外旅游团队入住手续,尊重境外游客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重点星级饭店,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其他事项

14、本意见规定的奖励、扶持政策,由企业申报,经县旅游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审批后兑现。对同一项目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确定。

旅游交通规划篇10

[论文摘要] 本文将在广告学及推销学中广为运用的AIDA公式引入到旅游营销规划领域,并以山西省阳泉市旅游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演进过程,通过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产生欲望)——Action(达成交易)四个阶段的营销策略设计,实现阳泉旅游形象及产品的有效推广。

阳泉,古称“漾泉”,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麓,辖城区、矿区、郊区、开发区四区和平定、盂县两县,境域面积4569.61平方公里。2005年阳泉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8万人,国内旅游收入15.35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140人次,外汇收入47.3万美元。

笔者于2003年~2006年参与了《山西省阳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的编制工作,并负责其中营销规划部分的撰写。在编制过程中,笔者尝试将广告学和推销学中的AIDA公式运用到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中去,根据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演进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阳泉旅游市场营销推广。

一、阳泉旅游市场调研结论

规划组运用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等科学方法对山西阳泉旅游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一手的调研资料,并得出以下启发性结论:(1)阳泉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初游游客占到了近50%的比例,阳泉作为一个新兴旅游地,尚待宣传推广;(2)阳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这成为吸引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筹码;(3)到访阳泉的旅游者有一定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游客来自于太原、大同、石家庄、北京等大城市;(4)娘子关是阳泉的标志性的旅游产品,认知度最高,可作为可以代表阳泉市旅游形象的名牌产品来开发和推介;(5)阳泉旅游面临山西省内激烈竞争,如周边景区五台山、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介休绵山及乔家大院等,需要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而取胜;(6)阳泉旅游开发中的最大问题是环境问题;(7)阳泉旅游宣传力度不够;(8)当代旅游者偏爱“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更甚于“观光型”旅游产品。

二、AIDA公式概述

AIDA公式以及与其类似的模式已经问世很长时间。早在1913年,在广告宣传方面著述颇多的芝加哥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迪尔·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提出了“关注——领会——了解”模式,这个模式以当时流行的感官知觉与动机的理论为基础而构建。20世纪30年代,公共关系的专家们在这个领域做了更多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AIDA公式作为一个概念正式出现,由Heinz M. Goldmar在《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首次总结出来,并用首字母缩略语AIDA表示这样四个阶段,分别是: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产生欲望)和Action(达成交易)。

AIDA公式根据消费者认知心理的变化过程来进行促销设计,它迎合了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销售及广告等促销领域。

AIDA公式四阶段示意图

三、AIDA公式在对阳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的运用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是在确定地区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旅游产品,给予其准确定位,宣传其核心利益,达到向目标市场有效告知,并诱发旅游者实地游览的目的。现阶段,鉴于阳泉仍然是一个尚未为人所广知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规划的重点是创造市场,打造知名度,拓展市场,营造美誉度,最终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效益目标。

在阳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笔者借鉴了在推销学和广告学广为运用的AIDA公式,根据旅游者心理认知的特点,按照旅游者兴趣程度转移的规律,规划了四个阶段的主题活动,赋予了阳泉旅游不同的热点和卖点,使旅游者对阳泉由“无所知”,到“有所知”,再到“愿知之”和“乐知之”。这样,在目标市场区域内制造轰动性的效果,以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创造知名度,打造美誉度,形成区域内的旅游新热点。

1.第一阶段:引起注意(Attention)——“英雄难过美人关”

(1)规划目标。第I阶段的规划目标是引起受众的广泛注意力,使得其对阳泉旅游从“漠不关心”到“广为关注”。运用的手段主要是“造势”,也即通过广告、公关等活动,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旅游者关注阳泉,进而向往阳泉。这一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寻找USP,即寻找抓人的“卖点”,这一卖点可以不是实际的旅游资源或实物,但必须是新奇的、有趣的,具有轰动性和吸引力的因素,让对阳泉有了解和没有了解的游客都感到好奇,引起他们对阳泉旅游的浓厚兴趣。

(2)规划依据。拟采用“娘子关”作为第一阶段的策划重点,策划与之相关的系列促销活动。选择娘子关作为市场营销宣传突破口的依据是:一是“娘子关”在规划中的定位。在本规划中,将“娘子关”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将“滹沱河”作为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可见,娘子关是阳泉旅游发展的“先行军”;二是“娘子关”本身所具有的资源特色。娘子关是中国第九关,是惟一与女性有关的关隘,其典故传说既涉及唐高祖李渊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又有“娘子关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因此而得名”之说,其名字蕴涵着“美人关”之意;三是市场调查的结论。通过调查问卷看出,对于阳泉市的旅游景点的认知度,娘子关的认知率是最高的,超过了昔阳的大寨。

(3)营销手段。主要利用报纸、杂志等平面广告媒体,达到集中宣传告之的目的。以“英雄难过美人关”为主题,征集景区旅游形象——在《阳泉日报》、《太原晚报》、《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各主要客源市场的媒体上刊登征集景区旅游形象的广告,以“英雄难过美人关”为对联的上句,征集对联下句,实行有奖竞猜,吸引旅游者对于阳泉的注意力。

2.第二阶段:激发兴趣(Interest)——“泉水叮咚响,欢快阳泉行”

(1)规划目标:用实际的利益点引发旅游者的浓厚兴趣。在前一阶段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力之后,本阶段的规划重点是通过阳泉旅游资源实际吸引物的寻找,针对当前旅游者的最新的旅游消费需求,规划出能够真正吸引旅游者的利益点。

(2)规划依据:选择泉水资源,尤其是温泉资源作为第二阶段的主要利益点,其理由如下:一是“水”资源在北方旅游市场中具有相当的独占性。北方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通病是缺水,因此利用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旅游对于阳泉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契机;二是“泉水”资源是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卖点。“阳泉”的城市名称顾名思义是一个历史上富含泉水的地区,即使是当今,阳泉市的泉水资源仍旧是可圈可点;三是“温泉”资源尤其值得关注与开发。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适应了当今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即休闲度假,因此,温泉旅游市场规模庞大。

(3)营销手段。主要通过公关活动及节事活动进行炒作。策划阳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以“温泉”为谜面打一城市名,在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上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连续刊登,数天后公布谜底为“阳泉”,并随之附带阳泉市旅游风光的大规模介绍。所谓“阳泉”,照字面来理解,一是阳,意味着温暖,二是泉,即泉水,所以“阳泉”可以释义为“温暖之泉”,即“温泉”。这样,通过在大众媒体上以猜谜的方式进行宣传,既可以生动地宣扬阳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又可以把阳泉旅游资源中的一个实质性“卖点”即“温泉”资源推广出去,形成实际的旅游吸引力。

3.第三阶段:产生欲望(Desire)——“古关、古镇、古文化,民风,民俗,民间情”

(1)规划目标。形成实质吸引力,激发购买欲望。在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力,并使其真正感兴趣后,要通过具体的产品规划以及实际可游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使其从关注到实际购买。

(2)营销手段。发挥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旅游中间商即旅行社的组织职能。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旅游小册子等多样的宣传工具,向旅游者集中宣传,告知阳泉市的旅游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吸引其前来游览。由于此阶段的重点是吸引游客,所以,要把现阶段在阳泉可游的景区及线路向旅游者重点推介,可以主要突出阳泉目前旅游资源中的两大卖点:一是“古文化”,二是“民俗”,并形成多条旅游线路。

4.第四阶段:达成交易——“人说山西好风光,风光锦绣在阳泉”

(1)规划目标。提供便利渠道,促成旅游者的最终购买行为。这一阶段是最终达成交易的关键环节,在阳泉旅游产品开发逐渐成熟阶段,可以大范围组织游客前往,规划重点是通过各种信息传媒,向旅游者传递信息,完成旅游者从购买前选择到现实购买的“跳跃”。

(2)营销手段。多种促销手段的综合运用,参加全国及重点目标客源市场城市的旅游交易会和旅游促销会。赴旅游目的地,如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制作阳泉旅游网页,详尽介绍阳泉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制作印刷精美的旅游小册子,并做成光盘,与网络连接,定期更新,实现及时互动。在参加旅游交易会时,在定点旅游饭店,在旅游信息中心,以及在重点客源市场的旅行社中投放,形成针对性的目标营销。发行通往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地的旅游专线车,并由阳泉市的地接社组织好实际游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言译:AIDA模式,唤醒消费者的欲望[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

[2]李响等:浅谈AIDA 模式下企业的网络广告策略[J].商业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