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16:38:36

轻化工程论文

轻化工程论文篇1

首先,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酶技术在轻化工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日益增长。例如,在传统高温浓碱型棉织物退浆工艺中,需消耗大量水、热能、化学助剂,并排放出大量含高浓度污染物废水。与常规碱剂前处理工艺相比不同的是,生物酶退浆对织物损伤小,处理后织物手感柔软,色泽鲜艳,具有能耗低、设备要求低、排污量少、废水处理简单等诸多优点。所以,生物化学中的酶学部分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在全部32学时的教学中,我们安排酶学10个学时,从酶的概念、分类,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到酶工程均作了详细讲解,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将生物酶工程的相关知识与轻化工程专业知识进行交叉,提高学生对生物酶技术在轻化工中应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使他们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材料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物酶处理工艺。

其次,在纺织和皮革加工领域,应用的原材料有很多是生物质材料,因此对于生物质材料的了解对轻化工程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将生物化学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列为轻化工程学生的学习重点,大约占到16学时左右。让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结构和性质有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对这些生物质原料进行处理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原有生物质材料都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弊端,如何保留其优点而避免其缺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比如天然彩棉,具有良好的天然色彩,可以避免后续染料加工过程,节省能源和成本,降低污染等优点,但同时,天然彩棉的棉纤维纤丝较短,不如白棉,另外产量比白棉低。针对这些特点,应用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既能保留优点,又能改善缺点,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原材料的特性,所以,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我们也向同学们做细致的阐述。其余学时我们安排了绪论、对生物小分子的认识以及简单的代谢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全貌以及了解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

2教学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手段。目前,作为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吉林化工学院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状态不佳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McMasterUniversity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以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会先提出一个轻化工程范围内能遇到的问题,比如真丝织物的脱胶处理问题,在这个工艺过程中,首先涉及的生物化学知识是丝素和丝胶的生物化学本质是什么?引入蛋白质分子结构组成、化学性质专题;进一步酶法处理脱胶环节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入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出工艺方案,这样的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

轻化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创新性 培养 理念

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以轻化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思路、培养模式和方法作为改革探索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研究与应用能力为目标,开展的研究与实践。要建立创新模式首先就要对其理念进行探讨。

1项目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2006年国家正式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国家、民族的人才,即国家要具有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轻工产品的四分之一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际市场份额50%以上,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2008年出口总额3092亿美元,占全国21.7%,比2000年增长3.4倍,年均增长20.2%,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然而,轻工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在国际竞争中持续立于不败之地,也必须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及国际需求,发展其创新竞争力。无疑培养轻化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格外重要。

有关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已发表的论文诸多,仅2006至2011年中国万维数据库就可检索到7230余篇。这些研究主要是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但观察改革效果,很难说取得突破。比如,在这七千余篇的论文中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却少有涉及或以条件描述界定其特征。说明在此研究领域很多人只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大学及大学育人理念上存在缺陷。

本研究所指创新型人才界定为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想法和创新冲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轻化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42所,每年培养的学生人数近万人,但由于课程体系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死板,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致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缺乏创新性,用人单位及学生均形成一种观念,即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毫无用处。甚至在部分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出现大学本科教育专科化的现象。

因此,目前的轻化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轻工业发展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如何培养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项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基于轻化工程专业重应用、重实践的特点,重新审视大学理念、转变已有的观念,进而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情感和完善人格,从而培养出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3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3.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要培养轻化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要理清有关大学理念、教育主体、学科和社会发展需求等宏观性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找到正确的有效的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模式和方法。

3.1.1 大学的理念

大学中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围绕自身的大学理念进行建设的,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专业培养模式和方案。现在全国范围拥有轻化工程专业的学校全部属于工科院校,绝大多数又由于历史原因,是从原先的轻化院校延续而来,所以在形成大学理念时,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例如缺乏人文素养、专业培养目标过于模糊等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培养偏于狭窄、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有关大学理念的探讨在学界教育界已经有比较充分的展开。我们认为对于轻化工程专业而言,通才教育、大学独立与自由、终身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英才教育大众教育与普及化教育相统一是大学理念中不可动摇的重要构成要素。只有将这些理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持之以恒的贯彻,才能巩固人才的根基和使得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可能。

3.1.2 教育二元主题

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制度设计者均强化学生参与的程度。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改结果与教改制度设计者的初衷有很大的差距,出现学生毕业一年后,学生在非专业岗位就业率超过50%。究其深层原因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忽视了作为主体之一的学生群体中教育实践中的平等的一方的角色,从而导致教育教学僵化呆板和教育质量、结果的下降。所以,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定要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树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地位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制度设计与管理实践中,并对教育教学制度设计和管理实践有实质性影响,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轻化工程论文篇3

一、基本做法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坚持“重教育、重实践、重管理”的思路,采取建立年轻干部学习班、导师帮带、外派学习等有力措施,在“育、干、管”等环节下功夫,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工运事业发展的年轻党员干部队伍。

(一)准确定位

机关党组织是年轻党员干部成长的引路人。经过各种考试走上市总工会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文化知识比较扎实,但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理性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不强。基于此,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方式上好党课,坚定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一是结合经历讲党课。邀请具有几十年工会工作经验的老同志、领导等“现身说法”,畅谈如何做好工会工作,分享在工作岗位上的感悟,面对面、心交心的交流,在年轻人心中激起共鸣,增强了他们对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轻干部纷纷表示要学好本领,把握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做好工会工作。二是结合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讲党课,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介绍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风雨征程,重温90年光荣与辉煌,引导年轻干部深刻领会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和动摇。三是结合红色教育活动讲党课。组织年轻干部赴延安等革命圣地,重温我党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和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年轻干部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创建来之不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来之不易,引领年轻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同时,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还注重发挥年轻活力,引领他们开展集中与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学习形式。如以年轻干部学习班为载体,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畅谈“讲话”对年轻干部的激励与指引;组织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__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结合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读书感言;参与“比服务、强执行、优环境、促发展”征文活动,在思考行文中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

(二)创新方式

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一项人才战略工程,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形式。年轻干部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一个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一方面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对年轻干部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动态成长档案卡,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工作时间不长处于积累期的,主要加强理论培训和业务素质培训,同时给予更多的基层锻炼机会,以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思想上逐渐成熟处于成长期的,党组织尽可能开展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强化管理监督,鼓励轮岗交流;对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担任职务处于成熟期的,党组织则侧重加强警示教育,鼓励其参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另一方面,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培养年轻干部注重从“心”开始,讲懂与爱,“懂”就是要做到真正的了解、理解年轻干部,这是前提。不仅了解年轻干部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还要理解其理想追求,以及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爱”就是要时时“关心”年轻干部,这是手段。在“教育+锻炼+帮带”的培养方式中注入懂与爱,建立年轻干部关爱机制,关心其思想动态,关注其能力发展,关怀其日常生活。在懂和爱中帮助年轻干部理顺职业生涯的发展渠道,引导他们树立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三)建立机制

科学的机制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力保障。市总机关党组织加强研究探索,在继承好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从方式方法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创新。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民主、公正、竞争、择优原则,真正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在党组织的换届选举中有两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当选总支委员和支部书记,充分调动了广大年轻干部努力工作、拼搏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湖州市总工会关于加强机关年轻干部培养的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年轻干部学习班、导师帮带、外派学习等培养年轻干部的措施;强化考核管理,力争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做成市总机关党建的品牌工程。三是建设“党组领导,总支牵头,支部引导,党员参与”的共促共进模式,在机关内部形成人人参与、和谐向上的氛围,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会其他工作的开展。四是形成定期汇报制度,年轻干部要定期把工作动态、学习情况等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及时反馈,对于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定期对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进行总结、评优并把相关情况提交党组讨论。

二、主要成效

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把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作为机关党建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取得成效,年轻干部坚定了信念、提升了素质、增强了活力。

(一)学习教育锤炼了思想

学习教育是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学习既是年轻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通过讲党课、成立学习班、外派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年轻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加强了其对主观世界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方法的引领,帮助年轻干部们体会到了学习的自主性、重要性和灵活性,使得他们爱上了“学习”这一终生受用的工具。如年轻干部自发的建立了年轻干部阅览室,每到中午休息时间总有年轻干部在阅览室翻阅杂志,学习充电 ,并对加强阅览室功能提出了改进意见。党总支还利用机关学习日举办了年轻干部论坛,以务虚的形式,探讨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想法,年轻干部精彩亮相,同时提及的建议具有思想性,工会如何提升对企业广大年轻职工的吸引力,如何发挥年轻干部联系广大年青职工的纽带作用的想法,得到了市总工会领导的肯定。经过多内容、多途径的锤炼,年轻干部在思想上褪去了一份稚气,平添了一份成熟和理性。有两名年轻干部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实践锻炼提升了素质

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经程序,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以市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为依托,建立年轻干部培训基地,把党组织的一些活动纳入到基地建设中来。如强化双千万结对工作,年轻干部积极走访解结对困难户,为他们排忧解难,今年就顺利帮助了一名结对人员完成了白内障修复手术。配合第四党支部做好送法律进企业进社区进行政村服务活动,推动了六五普法的宣传工作,年轻干部在自身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又接触社会实际,很好地促进了工作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为拓宽年轻干部视野,密切与基层的联系。启动两批外派学习工作,一共有6名年轻干部参加活动,外派活动主要是与本职岗位有关的学习,多与基层工会与企业有关,弥补了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的不足,培养了与职工群众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外派学习过程中,年轻干部主动承担并开设了5场有关工会知识的讲座,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质,展示了工会年轻干部的风采。通过让年轻干部深度参与一些重要任务提升能力、磨练意志、锻炼成长,比如,为筹备湖州市第六次工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市总工会办公室负责牵头起草,这篇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会工作的纲领,起点高、分量重。市总工会办公室党支部果断建议年轻干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来,在写作过程中,年轻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起草文稿提纲和初稿任务,之后又对文稿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经过历练,几名年轻干部深切体会到重大文稿从无到有、从一般到出色的艰难探索和日臻完善的过程。

(三)科学管理激发了活力

科学管理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有效保障。市总机关党组织把培养年轻干部当做系统工程来抓,不靠一时兴起的临时推动,而是不断建立和完善制度,党组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州市总工会关于加强机关年轻干部培养的暂行办法》,为加强机关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党总支隆重举行了“牵手共建 薪火相传”师徒结对活动启动仪式,年轻干部在发言中表示,要坚定信念,自觉把爱祖国与爱集体、爱岗位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水平,争当推动工运事业发展的践行者;要勤奋学习、深入实践,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争当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的进取者;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争当创新工会工作的探索者;要加强修养、改进作风,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定位在实干上,争当脚踏实地服务职工的奉献者。年轻干部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无论在“我为七一献热血”的活动中,在低碳节能的骑游活动现场,还是拓展训练的竞技场上,都活跃着市总工会年轻干部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精神风貌,也感染到了机关其他的工作人员。

三、几点启示

培养年轻党员干部,既是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也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要求。回顾和总结市总工会机关党组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有好的方法值得总结、经验值得借鉴,这为各级机关党组织更好的培养年轻干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施好肥”是前提

要把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抓好抓实,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培养工作的方向。市总工会领导多次调研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主持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倾听年轻干部对做好工会工作的建议,并在党组会上专题研究部署培养工作,出台了《年轻干部培养暂行办法》。在外派学习过程中,积极协调,选派年轻干部到适合的岗位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还定期了解年轻干部培养的动态信息,关注培养工作的进度,关心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在上级党组的支持下机关党组织强化工作力度,拓宽工作思路,“施好肥” 一是多施“知识肥”。针对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加大对其缺乏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二是优施“经验肥”。关心爱护年轻干部,为他们择优配备有经验、有能力的导师,发挥“传帮带”作用,有针对性让其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增强实干能力。三是勤施“纪律肥”。对年轻干部严格实行考核监督,增强年轻干部自我培养的动力和压力。

(二)当好主角“演好戏”是关键

年轻干部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过程,既是外塑过程更是内化过程。借助年轻干部学习班这一平台,在培养其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开放意识的同时,激发年轻干部的潜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的征集活动,经过学习班的集中讨论,形成的建议,既有对本岗本职工作的思考,又有对市总工会整体工作的谋划,其中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建议还被纳入到市总工会年度工作思路,让人眼前一亮,展现了年轻干部的主角姿态。年轻干部要当好主角“演好戏”还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进入角色敢担当,指的是思想上的进.步,心态上的成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二是增强本领能担当,指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既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能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三是干好工作会担当,指的是以清晰的工作思路,饱满的工作热情,灵活的工作方法适应复杂的工作。

轻化工程论文篇4

一、抓实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研保证。因此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抓实课题研究,努力推广科研经验,服务于学校教学。

1.切实做好“轻负高效”课题总结,及时推广科研经验。

根据期初工作安排,我校在12月中旬举行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为了使我校这一研究了近两年的课题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教科室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编辑《二中教育》,促进科研经验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总结“轻负高效”课题的研究成果,教科室从两年来的教师科研论文中精心选择了对教育教学有较好指导作用的四十多篇论文进行汇编,及时总结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另外,教科室还在《二中教育》中增添了“精品教案”“教育随笔”两个栏目,编辑教师的一些优秀教案和心得体会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二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贴近我校的课题研究,为“轻负高效”课题的结题提供了一本理论和实践兼容、图文并茂的一手资料。

第二,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轻负高效”教学特色。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与教导处积极合作,先后开展多次科研活动。例如,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教研组在“轻负高效”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组织“轻负高效”的论文、教案与具体案例的评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积极磨课,开设公开课,相互学习提高;精心组织教师上好课题结题的示范课,以此来推动广大教师对“轻负高效”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大本课题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使“轻负高效”的理念能够扎根于教师的心灵,使教师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科研。这些教科研活动为促进我校“轻负高效”的教学特色鲜明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三,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为了弄清“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教科室分别设计了“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和“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学生调查问卷”,先后发放170份教师调查问卷和300份学生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统一认识,并且广大师生对“轻负高效”的认识正确,75%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用“轻负高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效率也比较高。

第四,及时总结推广,促进特色的形成。12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教科室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从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结题的资料汇总,从课题研究的制度管理到过程管理的原始资料的搜集,从问卷调查到反映课题成果的《二中教育》的汇编,资料详实,获得了到场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课题研究的成果极其意义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证。本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着手“十一五”课题,落实部署有条不紊。

本学期我校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申报,并着手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部署等工作。为了推动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对“中学课堂有效教学”作深入研究,拟在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分层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校本作业的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研究,为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经验指导,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作新的贡献。本学期着重撰写了课题的研究方案,举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申报汇总工作,规范课题申报手续,抓好中青年教科研队伍,鼓励老年教师积极参与,这样就使广大教师都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支扎实的教科研队伍。

3.稳步推进“聆听”课题,拓展聆听渠道

本学期在积极做好教育科研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的研究。学校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武警中队官兵、检察院领导、退休老教师、上海苏州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多方面的讲座,为学生带来了许多窗外的声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和知识面。还通过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加强学校与社区、街道、派出所、检察院的联系等活动,丰富学生聆听的内涵;同时还通过参观、访问、观看录象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模范教师、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我校师生聆听的内涵,更拓展了聆听的渠道,使我校师生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上的保证。

二、抓好教科研论文的评选工作,为教师服务

本学期继续积极做好教师的教科研优秀论文的送评工作,鼓励教师平撰写教学反思,先后组织三十多篇教科研论文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论文评选;根据反馈的获奖信息,我校有十多篇论文获奖,成绩喜人。另外,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途径帮助教师发表文章。这些工作一方面为我校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把感性的教学事例转化成理性的经验总结,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教科研成果显著,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扎实细致,稳扎稳打,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报告在今年的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人被评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人被续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我校共有四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者获奖;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并获得好评。

轻化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年轻党员 思政教育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年轻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力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由于入党时间较短,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受一定考验,才能不断进步。但是在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年轻党员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化,受西方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有部分年轻党员的理想与信念开始偏离,难以保持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思政教育是促进年轻党员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我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年轻党员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思想多元变化。一部分年轻党员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理想和信念有所动摇,不符合党员纯洁性、先进性的要求,年轻党员的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但各种思潮的碰撞也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使年轻人滋长了利己、拜金等的思想,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搞金钱崇拜,产生了较大的信仰危机。还有一些年轻党员长期沉迷网络,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游戏、交友上,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右×俗畛醯睦硐牒托拍睢H绾伟镏年轻党员走出思想误区,成为新时期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党建工作应鼓励更多的年轻党员进行精神追求。但是年轻党员思政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灌输式教育较为普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党员培训流于形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少党性的锤炼,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高,使得一些新党员的理想信念有所松懈。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缺失,少数年轻党员的思想和行动难以保持统一,在树立信念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存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现象,思政教育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新党员缺少思政再教育。大多数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年轻党员入党前的教育培训,会严格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层层把关。根据组织发展程序,青年在发展成为正式党员之前,除了入党培训、上交思想汇报之外,还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谈话,以保持思想的纯洁性。但是在正式入党之后,针对新党员的思想教育活动大为减少,大多数年轻党员的思政再教育相对薄弱,一般只停留在党小组会议、党支部会议,难以满足新党员的思想发展需求。这种教育不均衡现状,使得新党员的思想容易放松,入党前后判若两人,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现象,党的纪律观念较弱,这不但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还有可能损害到党的形象。

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年轻党员的思政教育与党务工作者息息相关,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一些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开展深入、有效的思政教育,因而对年轻党员的理想信念的树立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年轻党员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极易在恋爱、就业、继续教育等问题上产生困惑,因此,党务工作者除了肩负着传授思政理论知识的重担,还应对年轻党员的心理健康负责,要及时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当党务工作者信念模糊、理想弱化时,就有可能产生对年轻党员的健康成长漠不关心、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下降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年轻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年轻党员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年轻党员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党组织应强化思政理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凸显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营造活泼、积极、互动的思政学习的良好氛围。

重视思政理论教育。思政理论是党组织发展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我党的纯洁性。党组织应不断拓展理论教育途径,让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进教材、进头脑,紧密结合中国梦的核心纲领,从思想理论上解决年轻党员的信仰危机问题。党组织应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理论中加入实践知识,用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说服年轻党员,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加强政策方针的导向性。党务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思政理论的教学形式,利用党员座谈会、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形势任务教育、党校培训等途径,吸引年轻党员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使思政理论深入人心,有效拓展新党员的思政教育渠道。

紧抓社会实践活动。党组织应紧抓年轻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要结合新党员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通过专业练习、公益体验、三下乡活动等,完成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促进年轻党员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利用党团重要纪念日,组织年轻党员开展唱红歌、知识竞赛、党日活动等,用社会实践坚定年轻党员的理想信念;三是鼓励年轻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主题教育活动,例如组团观看红,参观伟人故居、烈士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等,并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使年轻党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好志愿者服务,坚定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信念,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锤炼党性,磨炼出坚定的意志,真正做到爱国、爱党、爱家。

做好入党后再教育。思政教育应贯穿入党前后的全过程:一是发展队伍要以严格的标准进行选拔,确保党员的质量,通过各种考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并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淬炼其思想情操,提高党员发展过程的透明度;二是积极培养新党员,紧抓入党后的思政再教育,引导新党员向党组织靠拢,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年轻党员的思政学习,使他们的思想水平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三是入党后再教育应是一个连续过程,在贯彻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帮助年轻党员巩固政治理论知识,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党组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推进思政再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年轻党员思想入党、行动入党、信念入党的有机统一。

拓展党的文化载体。党的文化建设是构建党员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组织应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党的文化载体,给予思政教育更多的空间和途径。例如,基层党组织可以建立红色网站,创造党员的精神家园,以网站为信息传播平台,积极组织年轻党员开展各种讲座沙龙、诗歌朗诵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实现党的文化从口号到行动的全方位落实。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党员模范评选、优秀新党员个人演讲、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起一定数量的模范典型,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党的文化宣传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快速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微博、微信、QQ群、论坛、在线党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红色文化理念,发挥社交媒体思政教育的红色阵地作用,帮助年轻党员解决思想困扰问题,使党员的理想和信念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成熟度。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从基层抓起,从年轻党员抓起,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坚持思政教育的均衡进行,做到入党前后一个样,才能引导年轻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理想与信念统一,能够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用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徐晨光:《用“五问教育法”强化党员意识》,《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②马国祥:《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论》,《新闻界》,2016年第7期。

轻化工程论文篇6

(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际需求

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2016年11月28,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在党的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从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可以看到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成为我们开展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要保证青年干部在新形势下工作中能够继续贯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继续发挥主动担当、积极上进、开拓创新等优良品质,就必须重视对年轻干部引导、武装、塑造和激励的实用价值,就必须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强青年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二)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前提下,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年轻干部作为各级工作中的主力军,要解决现实要求的问题,关键就是勇于揪出年轻干部“皮囊下的意识形态问题”,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要求年轻干部,用“不忘初心”的要求规范青年干部,真正“牢”字当头、落到“实”处。

对我们年轻党员干部,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抓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市委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不断的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具体实施计划工作中,就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干部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作为工作的标尺,通过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检验每一项工作,同时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每一项要求贯穿到工作着力点上,就能解决问题。

(三)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经过多次经济危机之后,我国金融已正式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在经济转型时期,生态环境部门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在内部机构改革和垂直管理改革后期,更多新的任务和职责需要细化落实,必将迫使内部组织形式多样化、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分工精细化、管理结构的不断升级。基于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现代党员年轻干部既要保证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肩负起工作方式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开拓创新。

(四)改进干部队伍现状的客观需求

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质量、数量、层次、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部分年轻干部对新形势、新问题、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足;二是作风不扎实,部分年轻干部态度简单僵化。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运用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薄弱,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和缺乏活力。同时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传帮带效率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年轻干部队伍现状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环保系统年轻干部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的高期望值,以及复杂的工作环境条件,对年轻干部自身素质的全面考验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成长将是新的课题。环保系统的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接受复杂环境的锤炼,快速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 年轻干部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存在不讲原则,不干工作的“老好型”。这类干部就是领导的传声简、留音机,唯领导是从,把领导放前,工作放后,面似讲究原则,实际违法行政;对待上级部门应付了事,属“拨郎鼓儿”,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善作表面文章,无担当精神,面似工作,实际无能无为。二是存在不讲方法,不会干工作的“板板型”。这类干部敢于坚持原则,但万事讲法律、讲原则,不能从实际出发,缺少大局意识,结果为“工作没少干,吃苦又流汗,效果不理想,领导想着换”。这类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就是工作不讲究方法,不善于协调,费力不讨好。结果工作难于开展,或者开展不好。三是存在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头脑僵化型”干部。这类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原来的东西好,一切照旧,不能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善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能突出工作重点、难点,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复杂环境条件下一筹莫展,致使工作效率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二)年轻干部发展的瓶颈问题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事组织部门都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发展,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但是由于基数大,大部分年轻干部不得不面对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晋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晋升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影响年轻干部发挥积极主动性;年轻干部横向交流较少,特别是业务部门,年轻干部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对年轻干部多方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不力;年轻干部外出脱岗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年轻干部各项素质提高;受编制规范影响和上升空间局限性影响,年轻干部才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事实证明,以上两种问题在环保系统内部各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将极大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打造“有素质、有能力、有韧性、有头脑、能打硬仗”的以年轻干部为主力军的新型环保铁军。

三、完善年轻干部培养的对策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为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意识”,使“四个服从”成为普遍自觉;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扎实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强调精准有效的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健全年轻干部基本知识体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养,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年轻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突出中心内容理论教育联系实际

一是牢牢把握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四川工作特别是对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年轻干部学习的中心内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教育落地、落实、走心,引导广大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树牢年轻干部政治素养,为业务工作筑牢思想保障。二是着力学习效果工作转化。严格按照省、市理论学习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组织培训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干事创业“践行初心”的原则,开展具有环保系统内部实践特点的培训,不断健全内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和学习考核激励机制,把学习贯彻情况作为考核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树立年轻干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二)优化内容分类分级培训体系

一是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完善以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能力培训、知识培训为基础的培训内容体系,不断优化年轻干部知识体系结构,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二是优化分类分级培训体系。突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为重点,结合机构改革和最新人员配置,以提高专业能力为重点,对内部人员进行分级分类的专项培训。针对年轻公务员干部开展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等培训;针对年轻事业单位干部开展政治觉悟、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等培训;针对年轻专业技术干部开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创造创业等培训。

(三)健全培养制度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组织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和备案制度,加强机关内部统筹协调,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和防止多头调训、重复调训、长期调训、长期不训等问题。配合市级培训部门,严肃调训纪律,健全调训成果分享制度。二是严格落实《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挂职(学习)锻炼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年轻干部挂职及实践锻炼工作,分类实施,确保干部挂职得到有效锻炼。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年轻干部加强考核评价,明确年轻干部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局党组在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工作中提供信息参谋,最大限度发挥年轻干部自身优势。

轻化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7-0041-03

教育最关注的是两个发展,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究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二重两轻”现象就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中矛盾的凸显,“道器并重”不失为化解这一矛盾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二重两轻”现象形成的缘由与表征

“二重两轻”问题实质上就是学生发展中过于重视工具价值而轻视理性价值,教师发展中则过于重视理性价值,轻视工具价值的问题。

1 学生发展中的重“器”轻“道”

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于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目前,高校存在的“道器分离”现象与工具理性、实用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分不开。“工具理性”由追求功利所驱动,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与之相对的是价值理性,强调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对照观之,工具理性则近似于“器”之用。价值理性近似“道”之道。

工具理性与实用主义一拍即合,主要表现出功利主义价值观。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重分数、轻能力,重实用、轻理论,重科技、轻人文,一句话,重“为学”、轻“为人”;反映在学生对待课程态度上就是重视能满足职业需求的社会本位(专业本位)的课程,轻视以理论知识为取向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同时,还反映在学生的近期择业和远期的人生规划等方面。

重“器”轻“道”的功利主义思想直接后果是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指出,缺乏人文思想的教育必将造成学生目光短浅、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任的能力。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三谈“人文日新”。他引用《易经》中“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先学“做人”,再学“为学”。

2 教师发展中重“道”轻“器”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道”是一个最高范畴。儒家宣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条件是“选贤与能”、“人尽其才”。追求“贤才”目标导致教育多以“道”为主,而轻视“器”。具体表现为重学问义理,轻实用技术;重主体道德修养。轻对客体的探索和实践。

时至今日,高校管理尤其是教师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重“道”轻“器”的现象。教师发展将学历和职称描述成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参数而为之奋斗不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轻培养其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教育部即将颁布实施“新的高校评估制度设计方案”和“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可以对此加以证实。该标准中规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中具有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这是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启发与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行无咎、以人为本”等诸多“重整体、讲和谐”的发展理念,凝聚了华夏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人文精神。这些文化意蕴可以较好地阐释当代教育的发展问题。

1 道器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据

潘文国在《关于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易经》特别是《周易·系辞》中的许多思想,既不乏积极的进取精神,又有深邃的洞察力,阴阳调和,圆润完美。是中华智慧的代表。“道器论”就是其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包含了认识论基础;“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道”可以用来指导理性地做人;“器”可以用来指导智慧地做事。理性地做人、智慧地做事是道与器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元文化的精髓所在。道的变质,就失去了做人的理性;器的失传,失去了做事的智慧:“道器并重”则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道与器不能分割、分离,这是精髓之所在。

张传燧在论述“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的关系时指出,两者可视为理念、学术与工具、功利的关系,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当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社会需求与个体的动机更趋向于对“器”的追求,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要支持并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功利性驱使了其对“器”的盲目追求。表现为学生重视应用型课程,轻视人文素质类课程,理由是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生存”。结果是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大学精神的沉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师生关系好比“事”与“器”的关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项“事”离不开拥有一定职场经验与能力的教师这个“器”的作用。一定数量既掌握“道”又拥有“器”的教师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道若有用,必要有个着落,这着落就是器。失传了一个“器”字,就失传了做事发明创造的智慧;变质了道,就变质了做人的思维。

2 “道器并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器论亦称体用论,它涉及太学的理想、理念、精神以及价值取向及其功能定位。“道器并重”的教育理念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既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潜移默化地增强其人文素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宽的多学科知识,也要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突出应用型特征上,尤其强调受过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上。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职业需求,构建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在学分中的比重。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针对教育中重工具价值或技术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有学者指出。目前,重视人文教育已成为世界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它预示着人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当教育只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引导受教育者对“为何而生”的思考;只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人文教育被边缘化;忽视价值观、人文精神的引导,使人们获得的只是有关人的基本生存的形而下的“器”,失却引领人走向精神超越和升华的形而上的“道”如此等等,都将造成学生价值理性的缺失,对可能生活的“应然”追求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的失败。由此,也就远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培养通识通用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识与专识的结合是造就多元化人才的必然要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manhood),不仅要学会“做事”(to do),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to be)。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的章名涛教授就勉励学生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做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由此,清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骄子”。

现代大学教育不仅应当进行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教育,而且同时应该进行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即现代高等教育要坚持通识与专识的有机结合或统一。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必须警惕过度强调实用性而导致人文教育的衰落;要警惕过度的物欲化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观;要使学生既成为“行家里手”,又不失为“博雅之士”。

3 “道器并重”有利于造就“双师型”教师

蔡元培在《大学一解》中阐述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表明了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领人,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舞台上的导演,同时也应该是实践舞台上的演员:不仅能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岗位操作技能,并善于引领示范,即具备“双师型”特征。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为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仅要求在知识数量上扩展,还要求在知识结构上调整、质量上提升。在西欧。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一直处于探寻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过程。高等教育是一项受外力驱动、由偶发性事件触发的工作。泰特在《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的前言中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在职教师、新入职的教师乃至未来的教师都需要提供一定的具有时效性的培训,以此来促进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日益更新的今天,广大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必须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始终做到“心怀天下、情系学生”。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有一些高校的经验值得借鉴。2004年底,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中具有教师职业以及其他职业证书或行业经历的教师共有77人,占教师的33.77%:2005年出台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办法”,将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制度化。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对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要求提出的必要性。

《礼记·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育部关于“应用型大学具有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的比例应达到30%”的规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生而言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同时,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轻化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钢骨架轻型板,优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450m高炉及有关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原

料场工程一次转运系统配电室。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基础坐落于第二层粉土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基础采用墙下条基,上部结构为砖混结构,因地质条件与施工工期限制,屋面板采用钢骨架轻型板。

二、钢骨架轻型屋面板

钢骨架轻型板由钢骨架、钢丝网、BAS轻质芯材复合而成,是集承重、隔热、保温、防水、防火等性能于一身的新型建筑构件。适用于抗震设防列度≤8度地区的一般多、低层民用建筑、单层厂房及加层改造或要求采用轻型楼板及屋面板的建筑。可用于无侵蚀性介质、板底表面温度不大于100℃的建筑。结构构件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三、钢骨架轻型板材的优点

1.轻质:芯材采用BAS无机轻质芯材,容重仅为300—500kg/m³,板自重为0.5—1.0kN/㎡,仅为传统屋面重量的1/4。

2.高强:采用轻钢骨架与BAS无机轻质芯材的组合结构,保持了传统钢筋混凝土板安全度高的优点。允许外加荷载设计值≥1.5kN/㎡,破坏荷载可达4 kN/㎡。

3.耐久:主要材料均为无机材质,抗老化能力强,耐久性好,能有效抵抗酸、碱、水汽的侵蚀.

4.保温隔热:BAS无机轻质芯材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导热系数低,整板传热系数为0.5—0.8 w/m²k,满足屋面保温设计要求。

5.防水:采用专用防水耐磨涂层作为板材表面自带的防水层,且可根据需要在其上附加其它各种防水作法,形成天基板屋面多道设防的复合防水体系。

6.防火:在标准荷载作用下,耐火极限可达90分钟,燃烧过程中不爆裂,不放出任何有毒气体,无异味,无烟气,既具有优良的耐火性能,又符合现代建筑的环保要求。

7.抗震:轻质板材有利于建筑抗震,配合板材合理的抗震连接作法,能满足8度地震设防烈度要求。且地震发生时,板材造成的次生伤害小。

8.隔声:平均隔声量40db,具有优良的隔声效果。

9.泄爆:能用作建筑物的泄爆屋面。免费论文参考网。爆炸发生时,屋面板芯材粉碎,瞬间释放爆炸能量,既达到泄爆目的,又不会产生次生伤害。

10.美观:可根据用户需要制成彩色板面或做其他装饰处理,外形轻巧美观,富有时代气息。

11.使用灵活方便:板型规格根据建筑物特点量身订做,使用时无须铺设檩条,板上可开洞、安装采光罩、出屋面管道、风机等。免费论文参考网。

12.维护简单:正常使用时无需特别维护,使用成本低。当局部损坏可在屋面直接修复,如确有换板必要时,亦可单板更换,不影响整体结构。

13.经济:采用天基板可明显节约支撑系统用钢量,缩短施工周期,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四、结语

采用钢骨架轻型板材可实现轻质化且降低施工难度,免去了混凝土屋面板的繁琐的施工和后期保养程序,在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免费论文参考网。轻钢骨架为板主要受力部件,骨架断面按承载力和跨度要求调整,轻质无机芯材为填充材料,其厚度可根据保温要求调整。板型灵活,可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网架结构配套使用,不受固定模具限制,可以按照建筑设计要求配板,最大限度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轻化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创新性 培养 模式

本研究主要基于轻化工程专业重应用、重实践的特点,重新审视大学理念、转变已有的观念,进而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情感和完善人格,从而培养出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1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思路

主要围绕四方面的具体内容展开研究:其一,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构建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二,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三,根据实验的层次类型及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其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术交流氛围,促使其能独立提出问题。

2 培养实践

2.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思路

教育是对人的培育和改造,如果教育观念停滞在过去的阶段,用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不适应于现实需求的理念和观念维持进行教育,那么育人的功能就被大大弱化,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革和探索人才培育,首先就要更新观念,转变育人思路。

首先,改变以往师长唯遵、单向度说教观念,承认学生是教育行为中的主体之一。给予学生平等地位,即承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拥有独立行使思考的权利和人格的平等;承认学生的自由,即探索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能够自由的进行兴趣所在的探索,无论学生所选择探索领域在教师看来是多么离经叛道或者有悖常理,只要学生有探索的兴趣,教师就要尊重学生探索的权利,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并加以指导。这才是创新的最原始的形态,而这种最原始的创新形态是一切创新的基点。

其次,承认学生是有差别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大学人才观,突破以往“高分就是好学生”的印象。要树立大学培养的学生千差万别,只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提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就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观念。

再次,要突破单纯工科的狭隘观念。大学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具有完善人格、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拥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表明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成为科学发展的增长点,而要取得学科的相互交叉并取得发展,就需要具备完善人格、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拥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轻化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使要学生具备上述的三种条件。

2.2 分阶段、分类的差异化培养模式

研究组对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按照签署观念进行分类:一年级完成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习;在二年级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学生自愿及相关考核的基础上,安排优秀学生(不超过该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5%)在本专业内选择导师指导其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经过2009-2010学年的实践,40多名学生从优秀学生选导师制中受益匪浅。优秀学生选导师制使学生从导师处接触了本专业的相关体系和知识,开拓了眼界,初步发挥了指导学生成长、培养完善人格、训练科学素养和技能的作用。

吸收三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研究课题组,经过二年级的专业训练,拥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够初步开展探索性试验。特别是在依托专业研究课题组中的科学研究项目,学生成长更快。为检测此种模式的效果,我们选取2005级轻化工程专业连续攻读硕士学位的10名学生,分成两组对比观察:A组为经过二年级导师制、三年级课题组训练的五名学生;B组为未经过相关训练的五名学生。经过2009-2011年观察,A组学生在数、专利申请数之间有明显区别:A组数达到人均4篇,专利申请数人均2个;B组数人均1.4篇,专利申请数为0.6个。可见经过二年级导师制、三年级课题组训练的体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进入四年级适时分流,继续攻读学位的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就业者,进入相关企业实习。每年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均前往APP集团、UPM、克莱恩化工、巴斯夫等国际公司实习。经过多年实践并与企业沟通表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对于学生适应度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继而为了能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此种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轻化工程专业相继制定了《应用型皮革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和《应用型造纸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并成功入选教育部新一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

以上实践,我们可以简要从时间序列归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科研技术方向;专业工程师方向;通用型合格人才。

轻化工程论文篇10

Abstract: Piecewise function is a kind of special function. It is skillfully and widely used i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ultistep water rate and modern uncertainty theory. Using the conditional statements in Excel spreadsheet is easy to implement the calculation of section function.

关键词:分段函数;教务工作;节约用水;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集对分析;灰色系统

Key words: piecewise function;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ork;saving water;probability statistics;fuzzy mathematics;set pair analysis;grey system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45-02

0 引言

分段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通常高等数学教科书将分段函数定性地定义为:“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无论管理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或者在科学研究中,都能找到分段函数巧妙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的不确定性理论中,如在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集对分析、灰色系统等理论中,也频频发现分段函数的靓丽倩影。

1 教务工作实例

某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按其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进行折算,折算方法是:折算工作量=原始课时×课堂学生人数系数。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同,所乘系数也不同,详细的学生人数系数如表1所示。

对于统计教师工作量的教务工作者来说,要由课堂学生人数得到系数,每次都来查表,显然不很方便。能不能在电子表格里输入学生人数,自动生成系数呢?这要用到分段函数的知识。

首先,用x表示“课堂学生人数”,用y表示“系数”。仔细观察学生人数系数表,你会发现y是x的分段函数,且分成四段,分段点分别为50、100、150。具体函数关系为

其次,在Excel电子表格中实现自动生成系数的功能。假设在单元格A1中输入学生人数,那么在单元格B1中输入“=IF(A1

2 节约用水问题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浪费惊人,节水的空间还很大。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涉及了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效运用价格机制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控制用水?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实施水费阶梯式收费就是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有效措施。所谓阶梯式收费,是指在用户不同的用水量范围采用不同收费价格,以控制用水的数学模型――阶梯收费函数。

①模型1――两段式收费模型。

其中p为水的价格,A为所在城市一般居民用户的月平均用水量。这个模型的控制力度很强,因为如果你使用了月平均用水量的数倍的水,那么将比不实行阶梯收费多缴纳更多倍的水费。

②模型2――三段式收费模型。

这个模型减轻了月用水量超出平均用水量不太多的用户的负担。

3 不确定性理论

不确定性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在对系统的研究中,由于内外扰动的存在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人们所得到的信息往往带有某种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类系统不确定性的认识逐步深化,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是三种最常用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方法。分段函数在这些不确定性理论中都得到了巧妙的应用。

概率统计研究的是“随机不确定”现象,着重于考察“随机不确定”现象的历史统计规律,考察具有多种可能性发生结果的“随机不确定”现象中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其出发点是大样本,并要求对象服从某种典型分布。例如,区间(a,b)上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模糊数学着重研究“认知不确定”问题,其研究对象具有“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特点。比如“年轻人”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因为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年轻人”的内涵。但是要让你划定一个确切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是年轻人,范围之外的不是年轻人,则很难办到。这是因为“年轻人”这个概念外延不明确。对于这类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认知不确定”问题,模糊数学主要是凭经验借助于隶属函数进行处理。

这里“年轻人”的集合用A表示,取论域X=[0,100]。从“年轻人”的隶属函数可以看出,当x取值不超过25时,A(x)=1,即不超过25岁的人属于“年轻人”;当x取值大于25并逐渐增大时,A(x)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社会背景,同样是年龄为30岁的人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年轻”,有的看上去只有20多岁,而有的看上去好像已经40岁了;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年龄为30岁的人,不同的观察者也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那么,如何客观地描述年龄为30岁的人属于“年轻人”的不确定程度呢?这时候模糊数学就无能为力了。

中国学者赵克勤于1989年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集对分析,这是一种用联系数统一处理模糊、随机、中介和信息不完全所致不确定性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它从同、异、反三个方面研究两种事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全面刻画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对客观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给予承认,并把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作为一个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同异反系统进行辩证分析和数学处理。

我们继续回到要描述年龄为30岁的人属于“年轻人”的不确定程度的问题。实际上,年龄的大小与“年轻”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有很大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确定的,所以可考虑用联系数来刻画二者之间的联系程度。我们认为年龄的集合X=[0,100]与“年轻人”的集合A之间的联系度为

当i在区间[-1,1]取不同值时,同样年龄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年轻程度。显然这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在上面的联系度公式中取x=30得μ(30,年轻)=0.5+0.5i,i∈[-1,1],这样就描述了年龄为30岁的人属于“年轻人”的不确定程度。特别地,当i=0时,μ(30,年轻)=0.5,这正是模糊数学中的情况。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横断学科,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控制。

灰数是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它是指只知道大概范围而不知其确切值的数。在实际应用中,灰数通常指在某一区间内取值的不确定数。常常需要找一个确定的数(称之为“白数”)作为灰数的“代表”,这个过程称作灰数的白化。白化权函数用来描述一个灰数对其取值范围内不同数值的“偏爱”程度。区间灰数的典型白化权函数也是一个分段函数,常常取作

参考文献:

[1]李佐峰,王淑琴.文科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韩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杨伦标,高英仪,凌卫新.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五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