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4-01-23 17:56:50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传统银行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利用网络平台就能够完成财富管理工作,实现降低理财成本的目标,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保证了储存的稳定性。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或者个人都能够通过银行的支付中心完成业务的办理,十分的高效快捷,这种形式之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的迅速,这必然会对传统的银行业有一定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够深入的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银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经营方式的变化

传统银行业的业务主要是以产品为主,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下,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日常的工作开始以客户为主。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习惯于使用互联网办理业务,借助于互联网,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轻松的获取客户的具体需求,业务开展的方法变得更加的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就具备灵活性的特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及时根据客户的相关信息及需求的变化调整服务方式、创新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目前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广大的金融用户提供自动支付、汇款等服务,这必然会改变银行的业务开展方式。这种形势之下,传统银行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结合起来,创新经营管理方法及营销模式,调整服务意识及战略发展部署,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要能够紧跟国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了解客户的需求,重新分配客户资源,确定市场定位,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始终以服务客户为工作的核心,进而有效的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银行业的经营转型。

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微贷技术等了解微小企业及个人用户的信用等级、经营行为,建议一个客户信息数据库,就所有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详细的划分,信贷审核过程中结合信贷记录及网络交易情况确定是否投资及具体的投资金额,如果贷款对象后期出现违约的不良现象,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或者违约客户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及违约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之后,可以改变传统银行业的融资方式,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减少金融交易的成本。

(二)有效地拓宽了银行业务渠道

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基础主要是客户,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之后,传统银行业可以借助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改变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更多的追求的是服务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在新型的金融业务中使用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传统银行业之中,要能够积极的转变价值实现方式,加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进而提升服务快捷性同时降低服务的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业的价值创造及实现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以比较低的成本就能够提供较为高速、快捷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三)推动了利率市场的发展

21世纪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这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加上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逐渐趋于规模化,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认同这一种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这一交易平台的交易原则是借贷双方自愿平等,整个交易过程都是透明合理的,这有利于推动市场秩序化的实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银行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变化情况时更加的准确,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整个客户群体的利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有利于传统银行业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而言,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调整政府决策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合理化发展。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到来,使传统银行业对于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明显提升。此外,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银行客户能力通过网络即时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用户系统可以就自身的借贷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有利于提升客户借贷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

二、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银行业,为了尽量化解这种冲击,促进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传统银行业必须要学习与时俱进。就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网络信用身份认证不确定、网络虚拟性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形成对接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说这一问题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传统银行要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完善自身的信用评价机制及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适合当前形势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融合。此外,传统银行业要合理的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等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平台,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客户隐私保护意识,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保护好客户隐私,避免客户信息外漏,榭突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同时,要能够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有关的数据信息,提高服务的效率及质量,促进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讨论,简要的论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的发展策略,仅为有关人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妍.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1).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社会经济;金融结构

一、引言

互联网发展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理财等。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梳理归纳,深入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大胆的思考和展望,希望能给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水平。

二、概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功能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产物,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互联网金融包括了金融产品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它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利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的支付和融通的新手段。从广义来看,金融就是货币的融通,企业、个人、政府等主体通过使用、配置、募集资金而形成的资本流动;从狭义来看,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金融融通的行为就称为互联网金融。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历程相对较短,但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非常迅猛,至今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呈现多样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模式。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p2p网贷。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模式,将来的发展必然是空前的。p2p网贷指第三方网络信贷企业提供平台,借贷双方自由竞争,撮合成交,并且出借人能够获取利益,自担风险,网贷平台从中收取中介费用。p2p网贷有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两种运营模式,其一,线上模式是指企业采取审核借款人的信用身份认证、流水账单、视频认证等;其二,线下模式是指平台通过对借款人所在的城市进行调查审核还款能力等。我国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当属阿里金融,阿里金融主要有订单贷款、信用贷款、聚划算专项贷款等产品。阿里金融包含了担保(商城融资担保)、保险(众安在线)、理财(余额宝)、小贷(阿里小贷)、支付(支付宝)等业务。2.众筹。2012年众筹正式上线,是指通过预购和团购的方式购买产品或者创意。众筹经营了公益、出版、设计、影视、科技等诸多领域。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众筹网共有8451个众筹项目,总共有80多万人支持,累计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3.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国内互联网理财公司达到了4500多家,正常运营的公司约3000家,2016年“陆金所”用户规模达到了2854人,每月新增用户100万人。互联网理财的规模逐渐的增加,互联网金融理财更是在余额宝出现之后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国内网民达到了约8亿人,手机网民达到了7亿人之多,相信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将是巨大的。4.第三方支付。据搜狐网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交易2012年达到2.3万亿元,增长率为133.3%;2013年达到9.6万亿元,增长率为317.3%;2014年达到22.6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34.3%;2015年达到108.2万亿元,增长率达到379.1%;2016年315.2万亿元,增长率达到了413.8%。

四、展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和建议

1.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具有简便快捷、流程简单、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例如阿里金融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巨头”,取得了风控模型、风控体系、风控技术等多项成果。互联网金融将会逐渐的取代传统的金融模式,逐渐的传统将金融引向网上银行、支付宝、网购保险、网上贷款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个金融行业将会被“重新洗牌”,传统的金融或转型或消失。2.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在互联网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立法的进程、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和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并且要加强风险的管理、分散市场风险、投资多样化、转换业务经营模式等手段,从而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五、结语

综合上述,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概述、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展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和建议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为互联网发展的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12):47-57.

[2]张秀霞.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路经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金融供给侧新思路[J].现代商业,2016,08(14):93-94.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3

面对激烈的竞争,金融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有自己的看法和考虑,在不断尝试创新变革,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虽然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注重自身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中的变革,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缓解了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但是余额宝的出现却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分化更加显著。余额宝这一金融产品的出现加剧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余额宝等于提供了活期存款业务,且利率客观,这使其在金融业市场内一时快速发展,并受到诸多关注。这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再次正视自身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从而加强自身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中的竞争力。

二、对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及金融机构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数据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互联网电子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机构在挑战中所做的积极改变,并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时代中适合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综合以上研究可知,互联网金融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金融机构在电子商务领域起步慢,面临的阻碍重重,但是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客户和硬资产,这是它的极大优势。金融机构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有必要以新的理念审视自身的业务模式,并积极寻求创新。根据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金融机构在以后应当做到如下几点:首先,金融机构应当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金融机构之所以难以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封闭性,这使金融机构没有认识到与互联网金融产业公司合作双赢的重要性。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业领域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现在为了能够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当拓宽视野,积极将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囊括进来。这能够推动金融机构的服务思路和业务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做到共赢。所以金融机构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合作共赢。其次,金融机构应当努力抓住小众客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需求趋于多元化,小微企业等小众客户也急需合适的金融服务,互联网因为信息的丰富高效而备受青睐。互联网金融按照客户的需求推出了相应的业务,因为其门槛较低,简单便捷从而吸引了许多客户。金融机构的审慎意识强,虽然也有相应的服务,但是出于风险和效益考虑,许多小众客户被拒之门外。同时金融机构的高门槛,复杂手续和严格要求也使许多客户望而却步。金融机构想要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深入了解金融市场,抓住潜在客户,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并且适当放宽标准,使服务更完善,客户更满意。再次,金融机构应当运用互联网的无封闭特点。无封闭是互联网的特点之一,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质。金融机构想要抓住机遇,就应当减少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封闭性。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不存在封闭特性,信息的流通是如此,服务的提供也是如此。金融机构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它的服务覆盖范围有限,这使互联网金融更具竞争力。互联网的无封闭使客户能够使用户更多的参与其中,使金融交易更加透明和便捷。所以金融机构应当与互联网金融有效融合,从而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实力。最后,金融机构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开放信息。在过去,用户以及金融市场的信息是非常私密并且受保护的,这虽然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使许多信息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这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的认识到市场动向,同时也难以拓宽客户来源。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共享都很开放,这就使金融机构能够在不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浏览和分析一些有用信息。金融机构对于用户数据的分析能够了解用户的金融需求,从而挖潜在市场,为用户提供更贴切的金融服务。所以金融机构应当运用互联网信息的公开化,拓宽客户源,开发新的金融产品。

三、总结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58-03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新的金融领域,它是由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相互渗透形成的,包括传统金融产品的线上营销、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其思维模式不同,金融业务的媒介也不相同。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特性,故互联网金融工作者必须转换原先的思维方式,依照互联网思维来开展创新性的工作。由于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透明度。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具有即时性和可移动性的优势,且使用互联网金融进行交易也降低了成本,方便快捷。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其中,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指的是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平台实现网上转账、网上投资理财、网上资金借贷、网上证券和保险交易及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指的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为双方提供支付服务的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指的是依托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模式;P2P网络借贷模式指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的模式;众筹模式指的是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创意和项目,并提供回报、募集资金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指的是建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销售金融产品或为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盏哪J健

(三)推行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国内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互联网浪潮中金融改革和创新的特色产物,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整合社会金融资源,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参与门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业务主体和业务对象也更加灵活;其次,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活动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互联网信息公开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效率更快,互联网金融借由互联网可降低金融活动的信息搜寻成本,降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成本,有助于缓解机构和个人之间金融信息不对称;第三,互联网金融体现了“去中心化”特点。无论是传统的借贷业务还是支付类业务,资金供需双方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匹配和交易,避免了繁琐的业务流程,资金流转简单便捷,既优化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金融业务环节中每个业务主体更大的自由度。

二、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体系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是广义金融的一部分,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也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做到“既守住风险底线,又鼓励行业创新”,是监管部门和业界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相当缺失,既缺乏具体的监管主体,又缺乏行业自律协会,仅有第三方支付领域处在央行有限的监管范围之内,而这种有限的监管又因互联网企业不断的金融创新而变得不可持续(以余额宝的出现为标志),还涉及到监管协作问题。

比如,当前存在的很大问题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不到位。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客户信息安全问题。网上购物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繁荣,为互联网企业累积了大量客户信用信息和交易记录,仅淘宝一家就积聚着亿万计的交易客户,信息涵盖消费意识、现金储备、交易习惯等各方而。在互联网金融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些信息为电商企业进军金融领域提供了天然资本,然而如何有效存储和保护这些私人信息并保证不被非法盗用却成了摆在电商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信息安全外,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余额宝、收益宝、现金宝等,由于上线时间比较短,尚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在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当前,我国政府已经着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人民银行还专门下发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用于指导各级金融机构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但该《办法》只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却并不在规范之列,这是监管的漏洞。可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处于一片空白之中。

(二)企业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都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至关重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都拥有重要的地位和话语权。然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能力却远跟不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以P2P网络贷款平台为例,因为涉及到借贷关系,其往往成为风险更高、令公众更为关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其相对于传统信贷的优势在于信息绝对对称、成本低以及效率高等,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阳光化”的民间借贷,初衷是撮合交易,实现借贷信息和发现,不吸收存款、不直接经手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借贷平台通过设计理财产品以吸收资金,开展资金池业务,存在借贷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和非法集资的隐患,有的甚至还动用放款人的资金。

(三)保障措施不完善

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和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信用体系建设,故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对我国互联W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还存在着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不完善、TCP/IP协议安全性较差等缺陷,加之网络通讯系统具有的开放式特点造成的其易遭受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攻击的问题,都易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金融交易带来较大的技术风险。在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方面,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还大多来自国外,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系统,这也给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选择其发展所需的技术解决方案面临着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不佳,可能被技术变革淘汰,乃至威胁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等风险。而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赖以发展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信用风险还较高。

三、解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首先,应尽快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关业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地位和经营范围做出规定,明确资金流动与退出方面的规则。其次,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并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标准、风险较高的平台要坚决予以关闭。第三,要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政府部门不仅要出台有关管理办法,还应推动建立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健康发展,由此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第四,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立法的经验,完善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电子合同的合法性以及交易证据确认等方面的规定,最终营造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二)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督促互联网金融行业提高风险认识,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和研究。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新业态、新渠道,而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因此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也必须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如此才能使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常发展。首先,应当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企业应当就自身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担保机制、风控体系、网站安全、资金管理等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强化风险识别技术和应急管理措施,并保证各项内控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行性。其次,守住互联网金融不可触及的风险底线,提高对金融行业运行规律和监管法规的认识,严防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非法集资。最后,设立客户准入机制和第三方保险服务。为充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企业还应当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客户必须在满足多项资质认证之后方可加入相应服务系统,而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损失风险,企业还可考虑引入第三方保险公司,为客户的日常收支结算等提供赔付支持。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行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当前应着重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和信用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完善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信用体系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为降低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就须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信用体系。针对如何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并使之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接轨,增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协调性。其次,应整合资源,建立共享互联网金融数据库。最后,应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研发力度,切实提升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关键技术水平,防护网络安全。而在网络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第一,应推行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制度。第二,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注册登记管理。第三,应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标准,规范企业互联网贷款信用额度,统筹共享互联网金融征信资源。

参考文献:

[1] 肖镇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风险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 陶震.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的探讨[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06:74-78+158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人脸识别 信息安全 身份认证

一、引言

国家建设部于“十二五”期间颁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意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营造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伴随着智慧经济的建设和我国的传统金融行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诉求,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人脸识别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借助这一浪潮拉开帷幕。

二、人脸识别技术简介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成熟,步入了应用阶段。人脸识别安防、考勤、支付等系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人脸识别算法蓬勃发展,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深度学习利用其对大型数据集的优秀预测能力突破了之前在人脸识别过程中的精准率瓶颈。深度学习算法种类繁多,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的主要是卷积神经网络。其现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是局部感知。在处理在图像处理中,把图像表示为像素的向量。只对局部的联系紧密的向量进行感知,初步降低参数;第二步是权值共享。挑选第一步中的某个局部参数提取特征,再将其作为探测器也就是卷积核,应用到图像的任意区域,对特征进行匹配,得到不同的激活值。将符合条件的激活值筛选出来;第三步是多卷积核。挑选更多的卷积核,不断重复第二步骤,学习更多特征;最后是池化。一个图像区域有用的特征极有可能在另一个区域同样适用,对不同位置的特征进行聚合统计可以简化对于大图像的描述,进一步降参。

三、互联网金融的人脸识别运用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正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价值创造模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业务,逐步成为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同传统金融行业一样,它们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预防和处理风险。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着政策法律风险、监管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这六大风险。

(1)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对客户的真实身份的认证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国内的互联网信用业务还没有得到很完善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就会给对客户身份的认证带来不确定性素。例如,一些用户在P2P网贷平台进行身份信息造假骗取贷款。

(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产物,自然避免不了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传统的字符密码具有可复制性,容易被网络黑客、木马病毒所窃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传统的字符密码认证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技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多还在成长阶段,无法维护庞大的信息数据库,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风险。

(二)人脸识别技术降低信用风险与技术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依靠人脸独特性、难以复制性等优势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和技术风险。目前,国内的云从科技、Linkface等科技公司都在LFW数据库的实验环境下,取得了99.5%以上的人脸识别成功率,高于人眼识别97.52%的准确率。

在人脸识别模式下的开户过程需要用户先需要出示自己的二代身份证,系统在客户填写开户信息后继续发出指令,让客户进行基于视频流的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系统会以此判别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同时,利用“活体检测算法”、“图像脱敏算法”以及“人脸比对算法”等算法对视频流的背景和人像的对比分析,可以避免一些用户利用录制好的视频来伪造身份信息。

识别开户成功后,系统自动上传用户信息至后台。当遇到支付等操作指令时调出信息,再次对客户进行基于视频流的身份认证来确定指令的安全性。

(三)互联网金融中的人脸识别运用

(1)招商银行“ATM刷脸取款”。我国的招商银行一直以勇于创新的先行者姿态活跃于金融领域,在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多种电子信息化自助服务渠道中保持着领先地位。继在VTM渠道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以辅助柜员核实客户身份后,又率先推出“ATM刷脸取款”业务。首先收集客户的可信照片,再主要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并辅之以手机号码验证和密码验证来确认客户信息,误识率在万分之一以下。

这是国内银行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自助提款机上,也意味着招行“智能银行”再一次取得进展。

(2)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体系。蚂蚁金服起步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致力于推进互联网支付、消费、理财。蚂蚁金服于2015年在支付宝上推出人脸识别的功能,已在用户登录、实名认证、找回密码、商家审核、支付风险校验等多个场景中投入使用,利用人脸识别代替传统的密码输入。同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展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topay”技术,用手机“刷脸支付”的方式在网上购买了一张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完美展示了计算机人脸技术在支付中的应用。此项技术还在不断完善,蚂蚁金服的刷脸支付功能正式投入商用指日可待。

(四)人脸识别目前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主要都是技术厂家自己制定标准。然而厂家标准制定的不一致,会导致不同的安全状况与安全水平。只有通过制定统一的国家安全标准,才能解决人脸识别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障碍。

(2)识别中的“矫枉过正”。当人脸识别技术被作为加密技术投入实际应用时,我们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安全性。而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可以用误接受率与误拒绝率两个指标来衡量。为了严格保证安全,技术厂商往往会尽量降低误接受率,但这同时会提高误拒绝率,使一些真正的用户也会被系统拒绝,“矫枉过正”,影响了用户体验。

(3)可信照片的分辨率低。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开户等操作时,用于确定客户信息的可信照片往往是居民二代身份证。而二代身份证的照片不仅分辨率低而且信息量少,这会降低人脸注册、识别的准确率。

(4)人脸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年龄增长,会发生胖瘦、常规的化妆、自然老化等变化。通常情况下,这些变化是在计算机的识别范围内的,但是如果出现整容、过浓的妆容、或者是佩戴眼镜与一些装饰性的饰物可能就会影响人脸识别的识别率。同时,由于双胞胎、多胞胎的人脸信息过于相像,双胞胎、多胞胎人脸信息的分辨在人脸识别技术中也是一个待攻克的难题。

四、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一)发展展望

(1)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为了保障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性,有关的人脸识别科技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应该联合国家相关机构,加速人脸识别技术系列标准和规范的起草进一步规范人脸识别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为业务的深入和推广提供基础参考。

(2)突破对源图信息提取瓶颈。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将可信的源图信息与后期获取图像的信息进行对比筛选,计算机才能做出精确的判断。在获取到的源图数据不充分、不理想的时,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这一瓶颈在将来必定会被突破。

(3)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结合。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和虹膜、静脉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结合使用,降低对用户的误接受率和误拒绝率,进一步提高身份识别的整体安全性。

(二)应用展望

(1)全方位的身份查核。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是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性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保障。在将来,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应该从单纯的“登录认证”到扩展到“支付认证”,做到全方位的身份核查,提高群众服务的便捷性,同时保证业务更加安全、可靠。除此之外,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技术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类似业务场景,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促成更广泛的工作流程改进和社会成本节约。

(2)全面的私人数据保护。在将来,用户的一切经济活动信息都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有效保护,避免敏感数据泄露,消除欺诈者利用不正当途径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的可能,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客户的体验友好程度。

五、结语

对于互网金融行业来说,改革与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安全防范是今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技术投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一种非常积极的作用。未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必会继续朝着远程化发展,进一步取代现在的柜台开户、字符密码认证等传统的服务流程,做到“智慧金融,智慧生活,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李子青.人脸识别结合视频监控看公安与金融市场应用[J].中国安防,2015,(8).

[2]吕晓强. 生物识别技术再造银行客户身份认证体系[J].金融电子化,2016,(4).

[3]廖敏飞,黄瑞吟,刘丽娟. 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金融电子化,2016,(4).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挑战 措施对策

基于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发展,二者在有机结合中开始向传统金融领域发展发起挑战的信号。与商业银行等传统弓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发展运行模式具有信息处理效率高、透明度高等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尤其特定的原因,对商业银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讨论对哪种金融方式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只能是从根本上找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原因,从根源上采取对策降低风险,促进金融行业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发展金融行业相关业务的一种发展模式,与直接投资与银行间接投资为主导的传统资本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是金融行业一种全新的业务发展渠道,也是其行业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这种金融模式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业务效率,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那些较为传统的信息中介不再发挥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线上融资、网络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两种主要形式,网络支付比线上融资的出现还要早,线上融资属于是后起之秀,以电子商务信用与电商平台作为基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基于这些存在的特点使得线上融资这种金融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金融方式适用于短期小额信贷的发放,因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在小微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广大年轻用户与个体创业人员的青睐。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强大的安全保障,信息透明度高,对交易信息能够及时掌握,通过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可快速完成业务的处理,将供需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都能及时掌握交易信息,实现对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风险管控的能力。强大的信息平台能够对物流等环节精准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在长期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很多国家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断涌现出新型机构,市场规模在发展中得以扩大,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自从二零一一年五月其中央银行第一次进行下发支付牌照以来,迄今为止一共发放了七次支付牌照,持有牌照的企业数量达到二百多家。根据二零一三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统计显示,全年实现交易额为十七多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将近40%,全行业在现有格局下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未来还会继续以30%之多的增长率继续增长。

与商业银行相比,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业务运行网络化,以信息系统平台操作代替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不需要设立经营网点,运营成本低,准入门槛也不是很高,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规模。第二个优势是业务经营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中的应用,以集中化的形式处理分散的企业与个人信息,将信息数据资源区别开来。第三个优势是业务竞争自由化,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自由发展的形式缩短业务链条,为新业务的发展推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四个优势是业务交易大众化,这种发展运行模式更容易受到民众的青睐,不需要经过太多繁琐的交易流程,而且易于操作,吸引了大批客户。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受到存贷利差变窄等因素的影响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资金线上流动,实现了资金的周转,多少会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存贷利差会相应地变窄,商业银行主要是存贷款的利息中盈利,存贷利差变窄势必会影响到盈利。商业银行为了发展中间业务,实现转型发展,降低业务风险,在发展中会遇到重重阻碍。

(二)严重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原有优势

商业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相比,国有商业在资金等四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成本低廉,几乎为零,利用这种成本几乎为零的金融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更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青睐,因此信用与作业成本的作用日益突显,优势越加明显,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越加震慑力,在这其中商业银行的资金资本就会显得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不占据优势,政策红利优势也不再明显。

(三)金融服务改革困难重重

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会逐渐代替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就会缩小,所获得的盈利成本也会大为缩水,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银行就会失去很多客户。客户大多数被垄断,切断了银行获取客户信息的线索,不能掌握客户信息,难以开展金融服务改革。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的措施对策

(一)以客户为中心改造经营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发展运行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与模式,那么商业银行为此应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改造经营模式,逐渐提升价值创造与价值方式的实现[3]。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方便与客户联系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与客户交流中了解到其需求,使其充分表达出对金融服务的看法,银行根据客户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与客户的消费习惯等需求,开发具有创新意识的金融产品,为其提供符合需求、多样化与优质化的金融产品;快节奏生活的客户对金融业务的需求要求快速、方便快捷,银行对这样的客户金融业务的提供,应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对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改善,促使金融业务具有快捷的特点,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如在新客户认证方式上,商业银行对客户身份证件进行审核,并将印鉴进行预留保存;依靠互联网平台,对业务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节约经营、营销成本,避免网点扩张,发展线上具有创新意识的金融产品,运用多年来积累的信用基础,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满足客户对风险的需求,树立品牌战略,通过在业务宣传中提升金融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激烈的交易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二)在实现共享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其实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都属于金融行业,两者存在产生摩擦矛盾的竞争关系是一种必然事件,如果能够从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寻找可以融合的结合点,将两者优势互补,双方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电子平台实现交易,获取客户资源,通过交易信息了解广大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与企业发展合作,加强协调运转,彼此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交叉销售,最大限度地节约信息成本;一方面加强物理网店的建设,目前在沿海大城市中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广泛分布,从数量上来说不是很可观,为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用户建立物理网店,商业银行建立全覆盖的物理网店,完善在结算等业务,不断从中积累经验。

(三)在树立长远目标基础之上培养综合型人才

对互联网金融加大认识,虽然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并不能说明商业银行的发展出路被切断,应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进行对比,从比较中寻找到二者的共同之处,在某些方面加强合作。在融合发展中树立互惠共赢的长远目标,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寻求合作,做好长期策略,重视后期服务环境要素的建设,并做好规划,按照规划指引长期建设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规划,将业务发展改革持续进行下去;在坚持长远目标进行规划建设的同时,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将开发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内容,在人才招聘时侧重于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对现有人才合理分配,根据对现有人才的了解,加强在互联网与银行机构的知识培训,使其知识能力优势互补,同时具备互联网与金融机构方面的知识,为其提供对知识能力具体应用实践的机会。

通过上述可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中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加深了印象,第二部分阐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阶段,在社会持续发展中其发展也将会取得巨大的进步,最后两个部分论述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应对挑战的措施对策,为其应对风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途径。既然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要结合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态势有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发展动态信息,做出细致分析,采取多种措施使二者协调发展,形成共同进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骞.不断前进才能永不言败――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4.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7

互联网支付是以新型的支付机构为交易中介,依托互联网技术完成资金交易双方之间的资金划转服务。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系统可能会颠覆传统银行业的支付方式,未来中央银行的支付账户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支付清算电子化完全覆盖,移动支付代替银行支付体系,最终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将被取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活跃,第三方支付规模快速壮大,移动支付占比不断提升。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创新方式主要包括通过融合支付渠道、变革信用评价体系和创新零售金融服务等(于小洋和高雪林,2013)。潘静(2013)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创新特点和可能的路径,据此提出要重视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互联网支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代替传统支付方式取决于其比较优势,只有不断的融合创新才能推动互联网支付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上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已有文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下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无法预期。章连标和杨小渊(2013)从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影响分析角度,认为凭借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强大优势,第三方支付组织对银行形成倒逼之势,使其能够在众多银行中获得更低的支付手续费,更有些第三方支付组织甚至要求银行在支付领域开放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接口。在此基础上,刘勤福和孟志芳(2014)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下认为理论上,互联网金融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是最有可能逆转的因素,但金融服务天生就具有规避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且互联网金融对比传统渠道的金融服务更具经济性,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因此,互联网金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变,并将不断对商业银行形成冲击。

二、互联网融资的定义及影响

(一)P2P及众筹融资的定义

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减少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效地撮合个人与个人?g的小额借贷,并提供信用评估、投资咨询、债务催收等其他服务。陶娅娜(2013)指出我国P2P借贷业务区别于国外同类业务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除了纯粹的“中介平台模式”外,还存在大量的“理财模式”P2P融资;二是绝大多数的国内P2P公司都向客户以不同形式提供偿付保障。多数研究探讨了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问题。李博和董亮(2013)也认为P2P网贷平台存在诸多风险,包括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信用信息交换成本高、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等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引导。

众筹融资平台是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之间的中介平台,通过展示创意项目或活动吸引投资人直接参与项目融资,并给予相应回报,包括投资对象的服务、产品、股权或未来利润。黄玲和周勤(2014)的实证研究表面,资金需求量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另外,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够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不利的信号往往带来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所 谓的众筹自反馈效应。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袁博、李永刚和张逸龙(2013)提出由于在成本、效率及风险分散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从长期来看,网络贷款对传统信贷的替代将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实施信贷经营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而戴国强和方鹏飞(2014)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增大,贷款供给增加使贷款利率降低,由于企业家会选取更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因此发展初期影子银行降低了传统商业银行风险。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扩张,贷款利率的降低冲击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后,吴昊和杨济时(2015)从客户行为的视角分析,得出越来越多的小额借贷行为以网络融资的方式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但是,杨才然和王宁(2015)基于银行视角认为对于围绕电商平台开展的融资业务,需要大量运用数学模型来识别、计量和控制信用风险,但模型所依赖的数据积累时间较短,可能会低估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此基础上,吴晓求(2015)还发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使得信用风险识别更具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够提升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其破产风险。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8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发展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例如,2006年我国第一家人人贷公司宜信成立,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谢平(2012)在国内最先公开提出“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这一概念,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悄然兴起,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分期消费服务的网络分期平台,如余额宝、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紧接着,传统的电商平台也开始参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产品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认可,参与程度迅速提高,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张玉涛(2011)分析了大学生理财的可能性与重要性;刘思婷(2014)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指出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2695.8万人,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容量还在继续扩大。但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认知偏差,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知觉风险,并没有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理财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本课题组于2017年8~10月对江苏省扬州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走访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扬州本地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组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借助问卷平台和走访发放纸质问卷两种方式作了调研。共设计了21道问卷问题,其中15道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主观判断以及采取的行为有关。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有325人,问卷回收率100%,数据有效率97.5%。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中女生占55.8%,男生占44.2%,其中大三学生占大多数,经管专业的学生占主要部分。(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选择

从被调查者的理财方式来看,64.29%的学生选择了购买活期存款,51.19%的学生选择余额宝等P2P理财,购买股票和基金的各占3.57%。对于大家使用过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调查中得知,有80.95%的同学使用过余额宝,40.63%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更加青睐传统金融银行卡活期存款,但是,余额宝类产品的兴起对高校学生使用银行存款起到了分流作用,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进行过互联网金融理财。这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方式,理财产品更加的丰富多样,这对大学生理财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见表2)

2.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性别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性别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对理财方式的选择和性别做交叉分析发现,在选择传统理财方式的学生中,女生占64.20%,男生占35.80%,女生多于男生,而在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学生中,女生占50.80%,男生占49.20%,女生仍旧多于男生,但差距缩小。由此可?,性别对大学生选择理财方式存在影响,女生比男生更乐于参与理财活动,但是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出现正在逐步缩小性别差异。(见表3)

(2)专业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专业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商科专业学生理财的人数占比普遍高于非商科专业的学生。而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学生中商科和非商科人数比例逐渐趋于一致,分别占51.02%和48.89%。这说明,专业的影响固然存在,但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打破了专业的界限,降低了理财的门槛,让更多想要理财的大学生加入其中。(见表4)

(3)理财最低金额限制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中,没有使用理财产品的人数占比,随着月均可支配费用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并且6.02%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最低金额没有限制,所以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由于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有限,所以每月结余的生活费也有限,理财最低金额决定了大学生所掌握的流动资金能否用于理财。余额宝的一大特点就是低门槛,理财金额低至1元,为大学生理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理财收益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收益是影响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19.28%的大学生认为收益率高是他们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原因。高收益往往能吸引大学生理财,较低的收益则不能有效地激发理财的欲望。以余额宝为例,它的年收益率高达3.5%~4%,甚至高于许多商业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高于传统金融产品这一特性,使得一批大学生从传统金融理财转向互联网金融理财。

(5)操作的便捷程度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如今大学生都偏好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处理问题,在调查中57.83%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金融操作方便快捷,这是吸引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没有互联网金融之前,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存活期户或存定期,常常要去线下银行办理。而互联网金融产品,把所有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搬上线,直达手机端,而且以极其快捷个性的方式让客户迅速掌握操作方法,简洁、方便。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便捷的操作方式为大学生管理月末生活费结余提供了存储平台,方便了大学生理财。比如余额宝,交易不受时空限制,非常便利,大学生使用余额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见表5)

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在理财方式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金融理财学习机会,缺乏理论知识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从网络上或周围的人了解财务信息,少数学生通过报刊、校园课程和经验积累获得金融理财知识。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财务管理,但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分散知识对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金融知识,大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系统的财务学习机会,学校的不重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缺少必要的理财经验,没有清晰的投资方向

许多大学生认为财务管理等于投资,但事实上,投资只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它是保存和增加资本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最终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关的投资理念只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际的投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时,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其背后的高风险,不能选择正确的理财方式,对投资方向也愈加困惑。

(三)大学生资金有限,理财意识薄弱

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每月的生活费有限,这影响了大学生理财的积极性。此外,许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当他们有闲钱时才会管理金钱,没有闲钱时财务管理是没有必要的,因而不能持续理财。这也是理财意识薄弱的体现。

四、政策建议

(一)国家应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指导、鼓励创新

为了应对高校对互联网金融认知应用的问题,国家必须整顿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准入制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打造有序、公开、公正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国家应该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引导高校做好金融教育工作;国家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接触、使用互联网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联合家长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财

首先,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同时开展网络诈骗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理财基础课,增加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识;开设与理财相关的社团,搭建大学生与资深投资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此外,家长应该与高校合作,做好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了解孩子的消费支出情况,从而避免不恰当、不合理的理?投资。

(三)大学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使投资理财组合多样化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保险;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从而产生了许多新型的经营方式。自2013年金融开始结合互联网,到今天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仅经过了短短几年时间。如今,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网贷平台风头正劲,其中P2P模式是网贷平台主要运行模式,吸引了较多中小金融投资者。

方便高效的金融收益同时带来了较高的运行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制度风险、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因此,我们需要就金融网贷中可能遭受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充分认知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的潜在风险,同时借助保险手段来分析如何管理金融网贷平台,进而实现在交易运行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二、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P2P网贷

所谓P2P(peer to peer)网贷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借贷交易,是一种新型金融借贷模式,而金融网贷平台则是为平台用户提供交易渠道、交易联络以及支持服务等,从中抽取借贷交易服务费以及相应手续等费用以盈利运转的中介机构。

在网贷平台上进行借贷交易,流程相对简单:首先,用户需在借贷平台中注册账户,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号等;其次,需要借贷人借贷金额、能提供的利息、使用期限等;再次,投资者通过评估借贷信息,选择可接受的借贷交易进行投标;最后,通过借贷人进行选择,完成借贷交易。

三、互联网金融网贷中的风险问题

我们需要看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运行模式尚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各方面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在探讨如何有效控制和规避网贷平台潜在风险前,必须先分析目前P2P借贷平台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制度风险――法律监管与保险保障缺失

目前,我国相关的互联网金融网贷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制度、监管职责不够明确,与此同时,各参与主体对维护互联网金融借贷的保险保障制度认知不够充分。

对于投资者来说,所依靠的仅仅是网页,投资者所能做的只是通过比较各网贷平台的收费高低、各资金需求者提供的利率高低,然后做出决策。一旦发生问题,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投资者的利益将无从维护,必将面临极大损失;对于网贷平台而言,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各平台不得不实施多种营销手段,例如打价格战,降低门槛等。这必然导致无法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筛选以及保护,进而大大增加投资者利益受损风险。同样,一旦发生损失,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且风险事前未通过保险进行有效转移,平台自身又没有完善的应对措施与善后能力,严重情况下只能面临倒闭。

2.操作风险――参与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现实情况中,在互联网中进行金融交易,由于网贷平台投资者专业水平的良莠不齐,也会造成很大风险。对于个人来说,由于投资者可能没有较为专业的金融投资知识,也没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互联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网贷平台,以及平台中各式各样的借款需求,投资者无法全面认知其本质与风险,只凭借所宣传的收益等来做出决策,其利益受损的风险必将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对于网贷平台经营者来说,由于竞争激烈,可能没有充足的资金去聘请专业人士,或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那么由其构建的平台受技术手段与专业水平所限,将非常易受不法分子恶意攻击,对参与主体利益造成损失。实际操作中较为常见的是平台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账户信息泄露,以及不法分子利用内部用户信息参与借贷交易等问题。

3.信息风险――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金融有着网络虚拟性的属性特点,较易参与的同时,带来的是用户资料认证缺乏权威性和完整性等问题,因此造成了在借贷交易中借贷人和投资者双方存在着信息获取不对称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违约和信用风险。正如前文提到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的仅仅只是网页,上面仅能获取由借款人自行提供的有限信息,且可能还未经过网贷平台进行严格的信息审核,这样一来投资者利益受损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更快速、更高效等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例如真实性无法得到确切保证、无法通过法律进行全面约束、用户信用不能完全确认等。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与经济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需要进行更多的风险研究和分析,为了保护金融网贷模式的发展与保证网贷平台投资者的利益,需要提出根本的解决方法,对上述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从保险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和建议

1.完善制度建设

通过保险的视角建立互联网金融有效的监管、资产保护以及金融运营安全等制度,引入保险机制防范金融网贷平台经营者的“不作为”行为,以及建立严格的违反法规惩罚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金融网贷平台运营安全问题,保护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互联网平台易受网络攻击等现实问题。例如在对网贷平台实行标准完善的准入审查以及营业登记制度的同时,要求网贷平台为投资者投保账户安全险、为借款人投保人身安全险、为担保标的提供财产保险保障等,以备当遇到平台用户因为各种潜在风险而遭受损失时,保险可以最大程度上为用户的合法权利提供保障,当然,也要视实际情况通过惩罚机制对网贷平台进行相应惩处。

我们希望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其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对互联网借贷平台进行风险管控,以期能够在网贷平台遭遇风险时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帮助其度过难关,确保网贷平台顺利经营与运行,进而获得健康且长足的发展。

2.提高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不高,在应对市场风险、交易纠纷、互联网技术、知识等各方面还有较大不足,亟需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资格认证制度,促使从业人员积极学习,不仅是金融知识,还需要学习互联网知识、保险知识,提高对风险认知、评估、防范和规避的综合能力。此外,建议为平台的参与人员特别是高管投保职业责任险,为投资者的利益提供多重保障。

对于平台用户来说,应自觉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互联网网贷平台在接受用户投资之前,也应由工作人员充分做好风险提示工作,确保用户知悉投资的风险种类、发生概率以及后果,确保用户对于投资风险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

3.引入第三方保险平台

我国在“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到将会选择合适时间颁布“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说在金融机构倒闭时需要向存款持有人给予资金支持来保障存款人应有的利益和机构的名誉,通过保险手段有效保证我国金融系统稳定运行。根据这种思路,可以将保险制度运用到互联网P2P借贷模式中,将网贷平台、平台用户以及保险机制三者结合起来,从保险的角度对网贷平台投资者的资金进行风险控制。

在互联网网贷平台中,可以引进第三方保险公司,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选择自动投保,当出现借贷人违约的情况时,通过保险公司核查,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赔偿,此外还可授权保险平台催收债务。通过第三方的形式既能为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保障,同时保险公司通过追回贷款和服务费等获取利益,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借款人逾期不还的现象,维护平台的运行安全。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全面深入人民生活的二十一世纪,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抓住时机,积极谋求发展。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应结合多方面手段以营造健康良好的行业环境,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保险的结合,发挥保险对网贷平台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特点,从而改善和提高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防范与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全方位、多层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瑞媛. 互联网金融P2P信贷模式的特征及风险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2]赵刚. 我国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及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3]唐正伟. 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4]李明选. 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策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互联网金融业渗透了“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的精神,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营销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改变营销策略是当务之急,以增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一、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营销过程潜在的风险多

①安全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安全风险程度高,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已相当严重,投资者就会对网贷平台缺乏信心,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此的信任危机。②信息技术风险高,计算机网络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可能导致系统中毒、崩溃,引发金融风险。③我国现存的金融业务立法例如:保险法以及银行法、证环ǎ都是针对传统金融,对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缺乏实适用性[1]。互联网金融存在着诸多漏洞:黑客袭击、、安全技术、系统漏洞等,其程度触目惊心,很多披着创新外衣,非法揽财,严重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高素|的技术型和开发型人才

根据目前互联金融人才分析研究报告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供不应求。这些人才不仅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互联网金融营销能力,还要具备精通金融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互联网的思维与与创新的“脑洞”。如获得CFA资质的人才在我国还是非常急需的。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缺乏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研、细致而精密的论证,没有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直接导致了对产品的认知度、满意度不高,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

3.互联网营销模式过于单一呆板。

目前我国许多互联网金融机构营销模式十分单一,意识匮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主动去寻找新客源,产品促销和推广工作也不够到位[3]。,从而导致了营销业绩差,效率低的困境。

二、互联网金融的营销策略

1.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保证营销质量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技术,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保密技术、密钥技术。②实行实名制身份认证,实名登录。③严防数据泄露,对互联网金融数字存证标准化。④建立互联网法制体系,保证优良的运行环境。

2.培养互联网金融高素质人才,开发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如具备CFA证书的尖端金融人才性化服务需求,同时推动金融产品的促销。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3.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欢迎度为宗旨,创新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营销始终坚持“变革、创新、发展”营销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科学高效的营销模式。

现阶段营销方式较为丰富多彩,如智能手机客户端的产品推广,微博、微信等强强合作,最新的金融信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客户不但可以网上银行和快捷支付,也可以在实体刷卡消费。明显降低客户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备受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存有便利、快速、开放、融通等优势。我们清晰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可行、高效的营销策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保证营销质量;培养互联网金融高素质人才,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提高互联网景荣的欢迎度,以其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欢彦,刘剑桥.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2014(31):103-104.

[2]张萍,党怀清.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中的策略错配与监管机制[J].管理世界,2015(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