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总结十篇

时间:2024-01-19 17:48:55

化工行业总结

化工行业总结篇1

年到年先后在乙烯厂10万吨/年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乙烯厂15万吨/年聚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在这些施工中,我强化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在质量管理上我把加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责任卡做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这样保证了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到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施工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施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实行质量工资制,优质优价,对创建精品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成本管理上,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在施工中对成本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管理,使工程成本始终在有序可控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际施工中禁止现场出现大面积返工现象,合理用料,利旧利废,做到了工程投入量最小,同时加强机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搞好维护保养,提高综合利用率,保证了长周期运行。

在工程进度管理上针对近几年的工程由于工程期紧,任务量大,材料设备不到货的情况下,为确保控制点施工任务按时完成,我精心组织,搞好施工准备,实行周计划管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合理划分施工阶段,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在吉化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由于工期紧,施工作业量大为按期完工,在工程初期我建议施工作业人员熟悉现场情况,加大预制深度,这两个工程规模大小相似,全装置仪表阀门安装1500个,各类焊接管件1200个,为了施工高峰期降低工作量,不使仪表正常施工受到限制,我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预制压力表阀门和导压管路的各个接头,将导压管路、伴热管路敷设到仪表一次点附件,提前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为后序施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强化安全管理上针对全年施工作业时间长、现场施工环境负责,立体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全员的安全、防火教育,树立人人管安全,人人执行贯彻安全防火规定,做到天天讲安全,天天贯彻安全,天天检查安全。

多年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工作。年在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工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工程节约资金20万元,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工紧、任务量大、作业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合理划分各施工阶段,确保了施工质量为提前竣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赢得了甲方、监理等多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上述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但我从事或介入的其他工作还有很多:如曾多次参与工程的投标工作,工程的预结算管理等工作。在我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积极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终合的考虑工程施工,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我被公司评为十佳青年、优秀员工、撰写的论文、合理化建议、施工技术方案多次被评为优秀作品。

年我从事了技术质量处的管理工作,这个岗位对我又是一个新的工作起点。技术管理岗位是对各施工项目的全面的技术质量管理并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它包括了以下工作内容: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关于技术质量方面的法规、标准、文件;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借鉴同行业先进的施工方法或自创独特的施工方法在本企业中推广实施,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企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因此就此部门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工作:

技术管理方面实施了看板管理工作。实施看板管理是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拉开了分配档次,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功效。实施过程中依据看板管理相关实施方案和规定,按照通用的工序向班组及作业组下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了施工要求,领料、用料施工程序和计件工日,项目部按作业组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实计件工资。期间,供应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等相关处室人员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各工程按期、高质、安全完成。

化工行业总结篇2

在7月份杭州高级人才交流会上认识了杜总,我拿到的第一份资料就是介绍新厂画册,当时只是觉得企业规模很大,和杜总交谈后,感觉老板很平易近人。对其它方面就不太知道了,特别是对化纤行业几乎一无所知。通过三个月的亲身体会,对化纤行业和公司有了一定了解。公司的理念被杜总通俗的解释为五个发,确实是很恰当,本人对这一理念非常认同。公司发展不忘回报社会的壮举,令人敬佩。公司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是大发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十一年时间实现跨越发展的确很不容易,争做全球第一是大发的雄心壮志,也是凝聚人才的核心动力。现在**在涤纶短纤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还将更加辉煌。

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工作,使自己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三个月从未迟到早退,用满腔热情积极、

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平时生活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一本《细节决定成败》让我豪情万丈,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份计划并按时完成竟是如此重要,并最终决定一个的人成败。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渴望有所突破的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以便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根据目前工作分工,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1)负责公司培训工作;(2)负责工伤工作;(3)办公室部分写作和临时工作。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流畅的文字写作能力、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灵活的处理问题能力、有效的对外联系能力、大型活动的策划及筹备能力。在原来的公司里,很多工作我只是管,大部分工作是手下人在做,现在亲手做,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里面还有很多技巧。

四、不足和需改进方面。

虽然到来了近三个月,对生产工艺还不太了解,到生产现场时间不多,人员熟悉程度也不够,对分工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计划和长远规划。随着对公司和工作的进一步熟悉,我也希望领导今后多分配一些工作,我觉得多做一些工作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问、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创造性做好做扎实,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工行业总结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专项行动会议精神,东海县交通运输局依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思路,组织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采取过程管控和源头管理相结合,不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行动,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

一是大排查,切实摸清底数。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细致摸排现有企业个数、车辆数、从业人员数和生产经营情况,督促监管企业彻底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建立台账。

二是快整治,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对存在一般性安全隐患的企业及项目,边查边改、立查立改;一时难以解决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及项目,责令企业立即停业整顿,在隐患消除之前,不得投入生产运营。对非法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或个体业户,立即依法取缔。

三是严执法,做到顶格处理、决不姑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源头监管,强化安全检查痕迹化和闭环式管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挂牌督办,责令整改;涉嫌违法的,坚决依法处罚。统筹执法力量,突出化工园区、危化品集中交易市场等化工产业集中、违法行为多发易发区域,以及普通国省道主要出入口,严厉查处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未取得从业资格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等违法行为。积极与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健全案件移送互动机制。

截至目前,共派出执法人员152人次,累计检查过往危险品运输车辆240辆次,督促现场整改轻微违章20余辆次;深入6家危化品运输企业全面开展安全检查,累计检查危险品运输车辆49辆次,查改隐患30项。

化工行业总结篇4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

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和导向的内控管理,企业应从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业务管理入手,强化对招投标管理、信用管理、对外投资、分包管理、资产产权处置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危地带的监控,并加强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避免重大风险和实质缺陷的发生。结合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逐步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事件库。企业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已发生的事件或潜在的重大风险及重要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解决或改良措施,按要求纳入风险事件库的管理,并按季度上报总部汇总更新,逐步推进内控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风险管理事件库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总部制定下达,并负责汇总建立集团公司总体的信息库,定期进行分析。

二是开展外部项目调研督导,加强外部项目监管

根据近两年的检查和了解,总体感觉企业外部项目内控管理比较薄弱,考虑外部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项目内控管理的支持和督导。一是加强外部项目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外部项目的督导调研,了解外部项目内控执行的难点和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外部项目的支持,提升外部项目的内控执行力。三是加强对国际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研究国际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探索和完善国际项目内控管理制度。今年总部拟组织对外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外部项目专项调研和检查,以促进提高外部项目的内控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内控管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内控管理动态(简报)

为解企业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剖析执行中出现的案例,建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企业要建立定期简报制度,通过总结本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经验或剖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案例,以内控管理动态(简报)的形式下发所属单位,同时将每期内控动态(简报)每月25日前向总部进行报送。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每月报送,其他企业按季度报送。总部依据企业的内控动态(简报),对各企业总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和选编,以总部内控动态(简报)的形式定期下发企业,供所属企业进行学习和参考。

四是继续强化基础资料规范工作,推进内控管理要件的表单化工作

集团公司要分步推进实施制度全面信息化工作,将所有制度按照“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要求进行信息化,该工作也与内控制度表格化联系紧密。企业要规范内控管理要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整理汇总企业成熟的要件资料,并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对没有的要件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所有内控要件资料力求以表单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本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件,并于7月底前上报总部。总部借鉴各企业的管理要件格式,完善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要件格式,形成系统的管理要件表单,为制度信息化奠定基础。

五是调整优化检查考核思路,提高内控检查质量

企业要继续加强内控检查评价,优化和创新检查思路,选拔、培养和选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内控检查人员,完善专业队伍人才库建设。企业在做好内控重点流程测试及自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项目的检查评价工作,延伸检查范围和深度,提高检查频率,结合审计、稽核、效能监察等形式开展专项和复合检查工作。检查中重点控制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抽查样本,切实提高内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并落实“严考核、硬兑现”机制,企业检查评价工作应在10月中旬底前完成,11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报总部备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检查的深度,延伸检查范围,总部也将研究优化内控检查的思路和方法。

六是继续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内控影响力

企业要抓好内控环境建设,扩大内控影响力,提升全员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对内控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方式。一是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结合,引用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内控流程的理解。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内控培训可以聘请兄弟企业的内控专家进行交流讲课,也可组团到管理好的企业去现场学习。三是鼓励内控管理骨干参加有关权威机构或高校举办的培训班,了解内控新观点和新思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四是开展内控知识竞赛,丰富宣贯形式,强化对流程的学习和理解。五是开展内控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提升内控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等。

七是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做好与内控相关的专项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控相关工作,配合解决好今年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确保内控工作深入并顺利开展,总部计划采取实践推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方式,选定部分重点课题,指导企业开展研究工作,以推进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企业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指定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在企业内开展优秀课题评选活动,并向总部提交推荐优秀研究成果。具体研究围绕以下课题开展:内控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内控“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内控管理与业务监督管理的关系;新形势下内控管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控检查评价方法及考核方案的优化思路;内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及探索等。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选择多个课题开展研究。

化工行业总结篇5

区委办:

xx年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监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落实年”和“攻坚年”工作任务,在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和抓基层、强基础上下功夫,有效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

一、xx年年我区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情况

(一)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创建“和谐**”的要求,并把安全生产列入48条惠民措施的重要内容,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委书记杨建城多次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区长徐汉添多次参加并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议等,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并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在重大节日、重要时期,区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到安全生产第一线,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解决了一批重大安全问题,有力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纵深开展。据统计,今年区领导主持召开安全工作会议15次(包括每季度召开1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会议),亲自带队检查18次。

2.强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做好责任制考核的完善和扩面工作。一是扩大了责任状签订范围。在年初的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区政府与街道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加了教育局等考核单位。各街道、有关部门也及时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与所辖村、居委会、企业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制延伸到基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对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了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考核的内容,细化、量化了考核标准,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了考核力度,出台了《**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落实奖励机制,表彰考核优秀单位,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4.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今年,我区继续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区生产性企业进行普查登记,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制定下发了《xx年年**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方案》,组织编辑了《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录指引》等资料,切实加强组织指导。通过抓关键、抓重点、抓难点、抓典型,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督促区内477家生产企业从组织领导、工作规划、规范标准、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等基础环节入手,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评估工作顺利开展。12月13、14日,我区澳联玻璃有限公司、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接受了市评估组的评估,全部达到了a级评估标准。

为了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在机械制造、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大力开展试点推广,培育和树立安全标准化样板企业。今年,广日电梯厂、广州油制气厂、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等单位已顺利通过国家二级验收,广州昊天化工集团、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广州浪奇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提出了验收申请,企业管理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5.逐步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体系。我区从预防和控制的要求出发,研究制定了《预防和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周边居民造成危害工作机制》,组织编制了振戎公司彩釉砖厂加气站、联新公司天平架加气站、珠江冠德加油站等3个重大危险源厂外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积极督促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我区有关部门,各街道,学校,加油站等重大危险源单位,昊天化工公司、澳联玻璃公司等企业积极举办了各类应急救援演练、安全实战演习和技能竞赛。12月18日,我区在广州彩釉砖厂振戎燃气加气站内举行了一次全区性重大危险源场外应急救援演练,公安、安监、环保、卫生等14个部门和单位参加了演练,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联合作战能力,为能快速应对和处置安全生产突发事故打下良好基础。县农机局综治委创建“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油田党委三月份工作总结及四月份工作计划 镇前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后半年工作安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供销联社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闲散宅基地清理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情况

3.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在去年企业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全区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工作,掌握企业数量、类别、规模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数据库,对企业按abc三类分级分类监管。据统计,我区共有生产企业903家,从业人员61587人,其中高危行业生产企业10家,非高危行业生产企业893家。根据企业类别和安全生产状况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检查制度,对危险程度高的企业或高危行业企业,每月进行巡查,促使企业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完善安全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举报投诉制度,通过各种媒体公开事务查询及举报投诉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在网上设立呼叫中心,方便群众举报安全隐患。同时,及时受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有关投诉和举报认真调查、核实处理、及时反馈,并记录存档。如对**东路海富中心旁一工地作业过程中伤及途人的举报,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理,协调解决了问题,同时责令施工单位完善防护措施,规范了该工地的安全生产行为。全年处理群众投诉29宗,做到了件件有着落,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生产现场监察情况

1.大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执法检查联动机制。xx年年,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区安委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先后组织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两会、十七大召开期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指导各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节日应急值守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联合检查11次,及时排查和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了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农机局综治委创建“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油田党委三月份工作总结及四月份工作计划 镇前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后半年工作安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供销联社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闲散宅基地清理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区从5月份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及工作任务、步骤、内容、时间及目标。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严密组织,大力排查,落实整改,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8月、9月,先后接受国家、省专项行动督查组的检查,受到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据统计,专项行动中,全区共出动检查组775个,人员9904人(次),检查企业5765家,发现隐患3456处,整改隐患3397处,整改率达98.3%,发出整改通知书741份,发现重大隐患45处,落实整改43处,整改率达95.6%。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2.大力加强安全主任培训工作。年初,市下达我区新增安全主任培训人数1600人、安全主任再培训人数4000人。由于我区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要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非常艰巨。但,区、街领导高度重视,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培训工作。5月份,我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成立,明确专人从事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建立培训工作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街道的工作动态。经过各方努力,较好地完成市下达的培训任务。此外,建设、质监、消防等部门共举办安全培训班100多期,考核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5000多人。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我区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行业和领域安全事故多发。建筑行业事故多发,建筑施工伤亡事故5起、死亡5人,分别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83%;道路交通事故高居不下,发生伤亡事故1589宗,死亡人数57人,分别占全区各类安全事故的98.7%、83.8%。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存在重生产、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后,事故防范能力差,事故隐患仍大量存在。

三是广大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无证上岗,缺乏遵章守纪的意识和安全技能,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

三、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思路

(一)落实“两个主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政府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的综合协调作用,督促各街道和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全面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监管和行政执法,指导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县农机局综治委创建“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油田党委三月份工作总结及四月份工作计划 镇前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后半年工作安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供销联社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闲散宅基地清理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二)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逐步建立起“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以事故单位、重大隐患单位以及重点领域为重“点”,通过深化专项整治,强化依法行政等手段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消防、建筑、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为主“线”,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指导作用,抓好行业监管;强化安委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合力,推动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面”上的提升。

(三)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切实消除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的监控体系,对查处的事故隐患登记造册,能立即整治的立即整治;不能立即整治的,敦促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监控和防范措施;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的跟踪督查,对整改隐患不主动、不积极、不采取措施的,依法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隐患整改不落实而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狠抓隐患整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监管。以道路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三小”场和人员密集场所等为重点,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针对区域实际,依托部门、街道和社区,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五)强化执法检查,增强监管有效性。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企业四个层面的监管要求和任务,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区安全生产实际的执法检查制度,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所属行业不同实行分类分层监管。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权威性和执行力,继续加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分析各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对重点行业开展预防性执法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处理和处罚。

(六)抓好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推进安全主任培训、再培训及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创新培训方式,规范培训行为,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培训任务,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七)完善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抓好各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八)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电脑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区、街、居(村)委会三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指导各街、重点企业运用即将推出的“安全生产检查与处理”信息系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充实和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积极规划和落实安监信息系统的二期建设工作,充分依靠信息科技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化工行业总结篇6

关键词:烟草企业;财务管理

一、企业治理结构现状

我国烟草行业历经长期的自主式发展,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烟草市场的分割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完成的改革是将原有的省级卷烟工业企业的国有资产统一上拨,再由其统一下放,明确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唯一的烟草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地位。“工商分离”改革后,形成了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两条独立的管理流程。在卷烟工业环节,实行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经重组兼并后的地区卷烟工业企业的二级母子公司制,省级卷烟工业企业下属还有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大型卷烟厂或者是国际化的卷烟集团公司。在商业环节实行总公司与省级烟草公司、省级烟草公司与地市级烟草公司三级体制,总公司对省级烟草公司行使出资****利,省级烟草公司代表总公司对地市级烟草公司行使出资****利。

二、企业治理中的财务治理

公司的创立、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财务资本,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以财务资本的保障为前提,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也依托于财务资本的提供。没有财务资本的投入,公司不可能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存在下去,公司治理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及治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财务资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也离不开股权结构的调整。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公司中所占比重,其实质是有关不同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公司的财务资本的比例搭配问题,是通过财务资本的多元化安排来优化财务资本内部结构的问题。优化股权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司股份分散化,确保持有不同种类股份的股东之间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此外,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目标是确保股东、职员,债权人及其他第三人和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财务资本的不断增值和积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三、烟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

鉴于卷烟工业生产环节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们的集团组织结构分析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环节。对烟草集团内部改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实现集团总部对整个系统的价值创造,也就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如何对它的各级下属发号施令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用,同时下属之间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结合中国的国情。在选择集团组织结构模型和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要考虑到多个矛盾体的统一。一方面要考虑专卖专营和政企合一的特殊背景,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一方面要对庞大的烟草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也要强化专业分工、鼓励内部竞争,也就是要将适度集权和有效分权统一起来。

(一)总部的职能定位

要实现集团总部的价值创造和功能建设,首先必须对集团总部的职能进行明晰准确的定位。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交易协调管理与控制是总部的核心职能,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的设计与实施是总部的一般职能。其中,企业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模式、决策权和经营权的配置、政策、规章和程序、企业文化等;管理方式包括预算与经营计划管理、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等。

(二)集团组织结构的类型

按照上述总部的职能定位和实施方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将集团组织模式分为:运营控制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控制型。由于我国烟草生产企业存在以下特点:第一,产品结构是二到三个相互关联的多元化结构;第二,省级卷烟工业公司代表总公司对下级卷烟厂或者卷烟生产集团行使出资权;第三,行业改革正在进行中,试点的卷烟企业在现代公司制的管理模式上还不成熟。因此,笔者建议对中国烟草总公司定位于战略控制上,对集团组织模式采用战略管控型。战略管控模式的特征在于总部扮演着帮助核心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建立和开展,下属企业仅仅对被授权的部分职能行使决策权,除此之外的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总部。同时,下属企业一般作为利润中心,企业之间业务的关联度很高,集团总部的能力较强,对下属企业的实际控制力也很强。

化工行业总结篇7

关键字:总图设计 平面布置 交通运输

1. 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简称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石化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化工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而我国的化工企业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滥用土地等问题,因此,化工企业总图方案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总图设计的基本内容

总图设计是指企业中各分厂、车间的总平面及运输设计。它包括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土石方计算与平衡、综合管网设计、道路设计与排水设计以及绿化美化等内容, 是开展工作最早、结束最晚、涉及面最广、考虑各种因素最多的工作, 是一项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工作。化工企业中的总图设计内容如下:

1)根据工厂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及场内外交通运输条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及居民区规划等条件,因地制宜的确定建构筑物和各种工程设施的平面位置和间距,并考虑厂区预留发展;

2)合理组织人流、货流,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布置交通运输线路,进行铁路线路、站场和厂区道路设计;

3)根据工艺、运输等要求,结合地形布置竖向设计必要的工程设施和排水构筑物,合理的进行竖向设计,使厂区雨水能迅速排除,保证场地不受洪水威胁;

4)根据各相关专业的管线设计进行综合布置,并确定室外管线在平面和竖向上的位置;

5)进行厂区绿化、美化设计。

3. 总图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生产需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有关防火、安全、卫生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要求。在总图设计时,应严格对防火、安全等规范的执行,确保企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做到防范于未然;

2)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构筑物尽量合并、生产设备露天化集中布置,经济合理有效利用土地。

3)根据生产装置的行政,结合自然条件,安全生产要求,按功能合理区分,便于生产管理;

4)辅助生产和公用工程设施,在符合其特殊要求条件下,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户,以节能降耗;

5)储运设施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及运输方式等条件,相对集中布置在运输装卸方便的位置,并宜靠近与其有关的生产装置,形成物流传输一体化;

6)合理组织运输,缩短运输距离,便于相互联系,避免人流、货流交叉,为工厂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和作业场所;

7)根据建厂条件和生产发展趋势,尽可能处理好近、远期的发展关系,为工厂留有可持续发展余地。

4. 总图设计的一般要求

总图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火、安全、卫生、施工、检修、生产、经营管理及发展等要求,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布置。

1)条件许可下生产装置应露天化、联合集中布置;

2)生产及辅助生产的建筑物,在生产流程、防火、安全及卫生要求许可时,应合并建筑;

3)应充分利用生产装置区的管廊及框架等处的空间布置有关设施;

4)仓库设施在满足生产、防火、安全及卫生要求的前提下,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要求,宜合并设计为大体量仓库或多层仓库;大宗物料的储存,应提高机械化装卸作业程度,有效的利用空间;

5)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应根据其性质及使用功能,分别进行平面和空间的合理组合,设计为多功能综合性建筑;

6)铁路线路、装卸设施及仓储设施的布置,应根据其性质及使用功能相对集中,避免或减少铁路进线三角地带。

5. 总图设计的作用

1)总图设计在企业的总体发展以及新建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尤其是在设计的规划、方案、初设阶段,总图设计始终是走在最前列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场地的不同把所有车间、厂房、生活设施等按不同的功能进行合理布置, 规划各种管线、道路和铁路的走向,并在规划过程中解决各专业之间的矛盾, 最后把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全部绘制在总平面布置图中,作为向领导汇报和讨论方案的依据。方案审查通过后,总平面布置图将成为各个专业设计的指导性图纸;而在施工过程中总图又成为工程计划、安排进度、定位放线不可缺少的指导性资料。由此可见总图设计在工程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

2)在旧厂改造中总图设计能起到降低投资、缩短建设周期的作用。

总图设计在旧厂改造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化工企业中经常进行改建、扩建工程,既要保证原有系统正常运行还要确保新建工程顺利施工。总图设计人员必须深人现场反复查看, 不但要尽量减少拆迁原有系统的设备、管道、铁路等, 还要在“ 三通一平”工作中做好土石方的平衡以及挡土墙或护坡等砌体工程的设计。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和建设周期。因此总图设计在旧厂改造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 结论

2009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表明化工行业在我国的国计民生有着重要的地位。针对化工行业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化工企业建设中的总图设计工作的内容、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作用。本文可供从事总图、规划等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化工行业总结篇8

能源强度分解法是按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DecompositionAnalysis,SDA)原理,将全部生产部门总能源强度(简称总能源强度)变化分解成部门增加值比重(部门结构)和部门能源强度(部门强度)两个因素。其中总能源强度仅考虑创造GDP的生产部门,即除生活能源消费量以外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增量分解法是将总的能源消费增加量分解成经济增量、部门结构、部门强度3个因素。本研究采用Sun提出的能源消耗完全分解模型,解决传统分解法中残差的影响,并运用环比方法对1996-2011年逐年的能源消费增量进行分解。能源强度分解法:

数据来源及处理

1995-2011年42个分行业部门增加值或增速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①行业划分口径调整: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统计口径变化,因此按本文42个行业部门划分重新调整1996-2011年增加值数据;②2005年不变价折算方法见齐晔(2011);③全口径数据调整:参照陈诗一(2011)经济数据处理方法,按照各行业增加值比重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匹配工业增加值与分行业增加值。1995-2010年42个分行业部门能源消费量数据来最新调整的2009-201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总能源消费量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经济结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作用逐渐减弱转向节能

根据式(1)、式(2)将1996-2011年逐年的能耗强度变化量、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得到产业、行业层面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为便于总结规律,根据逐年分解结果统计分析“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产业、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表1)。图1显示,1996-2011年,产业、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均呈波动影响,但促进能源消费的作用逐渐减弱,“十一五”时期42行业部门结构变化甚至起到节能作用。根据表1,4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从“九五”增加能源强度0.086tce/万元下降到“十一五”仅增加0.019tce/万元;42个行业则从增加能源强度0.10tce/万元转为降低0.01tce/万元。从能源消费增量看,4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从“九五”增加能源消费0.73亿tce下降到“十一五”的仅增加0.47亿tce。42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实现节能0.34亿tce。2011年,4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增加总能耗强度0.008tce/万元,增加能源消费量0.12亿tce,42个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近乎为零。尽管扭转了2010年的上升趋势,但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给“十二五”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能源消费增量分解结果显示:“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分别增加5.0亿tce、7.5亿tce、13.2亿tce,相较之下,经济结构变化减缓能源消费的作用显得微小。但正是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现状,导致我国总能源强度高于发达国家,使得快速经济增长成为拉动能源消费的主要力量。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2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减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

工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产业的95%以上,因此产业部门结构变化是促进能源消费还是节能,是工业和第三产业间的博弈。当工业增速远超第三产业时,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作用显著:图1中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影响曲线的三个波峰分别为1996、2003、2010年,其工业增速远超第三产业(图2)。反之,当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工业时,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降低。2005-2009年连续5年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工业,第三产业比重与工业比重的差距逐渐缩小,2009年甚至反超0.1%,使当年产业部门结构变化起到节能作用。总体来看,1996-2011年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逐渐转弱是由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尤为明显。

3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驱使结构变化转向节能

我国8个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产业的60%以上,而增加值仅占15%。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简称黑色金属、化学原料、非金属、电力、石油加工、煤炭、有色金属、造纸)。根据图3,“十五”时期,有色、造纸、化学原料、电力、石油加工5个行业增速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能源消费量占比最大的黑色金属行业增速从“九五”的9.4%增加到16.9%,煤炭行业从近乎零增长激增到12.8%,非金属行业也快速增长。尽管与“九五”时期相比,42个行业部门结构变化导致总能源强度的增加趋势减缓,但8个重点耗能行业结构变化使总能源强度增加0.048tce/万元,比“九五”高出70%,黑色金属行业贡献居首位,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进入“十一五”,有色、造纸、电力、石油加工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降低,黑色金属、煤炭行业则转升为降,化学原料行业略有反弹,仅非金属行业增速呈增长趋势。8个重点耗能行业结构变化转向节能,使总能源强度降低了0.002tce/万元。可见,自“十一五”以来,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的下降是驱使结构变化转向节能的关键。

影响经济结构变化的宏观驱动因素分析

1重化工业化发展态势制约经济结构调整

“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重工业平均增速分别是10.7%,15.6%,15.7%,高出同期轻工业0.4%,2.6%,2.6%。现阶段重化工业化发展态势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造成重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快速城市化进程推动重化工业化

1996年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从30.48%提高到2010年的49.95%。在高速的城市化驱动下,建筑、铁路、公路等城市保障性基础建设明显加快,以钢铁、水泥、有色冶金为代表的重点耗能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了重化工业化。1996-2010年,每年新建公路里程翻了两番,从13.8万km增至56.3万km;“十一五”时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数为14545km,分别是“九五”、“十五”时期的2.49、2.16倍;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0年44亿m2,增至2005年108亿m2,2010年达144亿m2。按平均水平测算,“十五”时期,仅新建城镇住宅消费粗钢、水泥量占同期总产量的35.2%,29.9%。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仅为满足城市化转移人口的基本需求,便消费了钢铁、水泥产量的50%以上。

1.2出口依赖型经济拉动重化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出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即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出口结构的重化工业化,极大的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长。1996-2010年,货物出口总额增长了近8倍,2010年高达10.7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6.5%。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转向重化工业产品替代轻工业产品的趋势,重化工产品出口额占比(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从1996年的29.3%增加到2010年的55.0%。出口产品结构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既是工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也将进一步增强工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趋势,极大的拉动了国内的能源消费。国内学者根据投入产出表核算了1997-2007年出口带来的能源消费量,从(2.56±0.32)亿tce增加到(7.35±1.51)亿tce,占除生活外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21%±2.6%)增加到(29%±6.0%)。

1.3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利益促进重化工业化

长期以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重化工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十一五”各省规划目标GDP年均增长率为10.1%,远高于全国7.5%的目标,地市级平均达13.1%,县级平均达14.2%,越低层级地方政府目标越高。2001-2009年,省级层面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外,其余各省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占比平均提高10.6%,海南增幅高达34.2%,云南23.1%,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均在15%左右。

2结构调整政策刹车作用明显

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政府采取了“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两大主要政策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和行业部门结构。“九五”时期,政策导向依然是大力发展基础工业,但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入“十五”时期,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增加值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提出了增加值占比提高3%,从业人员占比提高4%的量化目标。“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提出了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目标,以强有力的行政干预,配合严控市场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取消重点耗能产品出口退税、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等一系列政策,给重点耗能行业一记急刹车。“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的炼铁、炼钢、电石、焦炭、小火电、水泥、电解铝落后产能,分别占同期新增产能的74.3%、54.9%、42.0%、37.7%、24.4%、21.9%、20.3%。淘汰落后产能很大程度上减缓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发展,使得行业结构变化转向节能。

3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政策阻碍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增长,使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在1999年、2009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反弹(图1)。1998-2004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到2003年带动配套资金3.28万亿元,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依靠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2009-2010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81%的投资流向了住房建设、汶川灾后重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设备制造业、钢铁、有色金属和水泥行业的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4万亿投资增加能源消费1.13亿tce,占2009-2010年新增能源消费量的37%。政策影响使市场对高能耗产品需求激增,企业在生存本能和市场需求变化下,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这种短期内因政策变化引发的市场需求爆发性增长而并非市场真实需求,使高耗能行业在产能已经过剩的基础上继续膨胀。一面是大量的资本涌入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持续增加,一面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大力推进,形成大量社会资本的永久性沉淀,造成资源浪费。

结论与建议

1996-2011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4个产业部门结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的作用逐渐减缓;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使得42个行业部门结构变化由促进能源消费转向节能。“十一五”时期,行业部门结构变化使总能源强度降低0.01tce/万元,实现节能0.34亿tce。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重化工业化发展态势严重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口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转向重化工业产品替代轻工业产品,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都带动了以钢铁、水泥、有色冶金为代表的重点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在此趋势下,政府采取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给了高速上行的重点耗能行业一记急刹车。然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选择了依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极大的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化工行业总结篇9

据统计,早在2005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9.1%,利税总额占全国的14.2%,企业数占全国的29.9%。2010年,我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十一五”期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约36%。农副食品加工、塑料制品、食品、造纸、家电、饮料、皮革、五金8个行业总产值均达到6000亿元以上,合计占到轻工行业总产值的76.0%。全年产、销总体趋势保持基本一致,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

2010年,我国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35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分行业看,塑料制品、家电、文体、皮革等7个行业出口额均超过280亿美元,合计占轻工出口总额的69.9%。

全年累计进口额9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分行业看,食品饮料、塑料制品、造纸、日化、皮革、轻工机械6个行业进口额均超过42亿美元,合计占轻工进口总额的8114%。全年轻工行业贸易顺差为26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出口的轻工产品中,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文体用品、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皮革、电光源与灯具、制笔、乐器、玩具、眼镜、羽绒等行业的出口额均名列世界前茅。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众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

目前,国产轻工产品,例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吸尘器、微波炉、电热水器、电热烘烤器具、电饭锅、洗碗机、机制纸及纸板、新闻纸、纸制品、家具、燃气热水器、乳制品、罐头、饮料、冷冻饮品、毛皮服装、本册、油墨、照相胶卷、香精、塑料制品、手工工具、日用不锈钢制品、糖果、糕点、饼干、方便面和伞在国际市场颇有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轻工业区域结构变化表现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增速明显快于东部的特点,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西部地区的轻工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全行业的一个亮点。轻工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结构、出口贸易区域结构、出口贸易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下降,多数行业单位产品出口创汇额上升,“两高”产品出口下降;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对传统市场的依赖下降等新变化。全行业在逆境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轻工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队伍,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拥有能够满足需求的科研基础设施。26个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了80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12.6%。“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科研开发取得积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654项。

“十一五”期间,我国轻工行业品牌建设呈现出多层面创建、多行业覆盖、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特点。中国名牌、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多种创建形式并举,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有机结合,互动式发展。轻工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中最大的群体,目前,轻工行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63个,占全部中国名牌总数的34.6%,其中“十一五”期间培育427个。海尔冰箱和洗衣机、格力空调、波斯登羽绒服获中国世界名牌殊荣。

全行业共完成修订国家标准1182项,行业标准639项。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3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47个。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在用标准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国际标准采标率不断提高。部分行业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工作,牵头起草国际标准。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企业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专业标准化组织不断完善,有更多的轻工标准化组织参与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对口工作,一些轻工标准化组织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工作,在更高的层面、更广泛的领域参与了国际标准化事务。

我国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轻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的实现形式。目前,已命名的轻工产业集群和特色区域达到200多个,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5万亿元,实现就业1000万人。轻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已经从产业集群培育进入到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新阶段。多数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专业市场,成为全国或跨区域的产品集散地,带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凭借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成为重要的生产、出口基地;一些产业集群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产业平台;部分产业集群特色鲜明,聚集效应突出,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加工配套能力,产业优势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轻工业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落后产能的任务。轻工行业在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中,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许多成功经验得到推广,并形成了以造纸行业为代表的以林业促纸业、以纸业反哺林业的“林纸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家用电器行业为代表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行业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式发展的生态产业模式。将“节能减排”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实现了创新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轻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实现方式。5年来,信息化技术已在轻工各行业广泛应用在研发设计、产品制造、生产过程控制、产品信息化、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整体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全行业信息化经历了从局部应用到局部集成,继而向综合集成方向发展的过程,涌现出一批在信息化推进工作先进典型。在信息化推进机制建设中,积极落实精细化和细分行业的推进方法,开展了造纸、家用电器等行业的信息化推进方案及评估方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化工行业总结篇10

[关键词]SSM模型;主导产业;河南省;工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F062.9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导产业的优化与选择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满足大幅度增长需求而获得持续的高增长率,并对其他产业有广泛影响的产业。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是由数个主导产业部门的高度发展带动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增长迅速,《河南省统计年鉴(2011)》显示,河南省GDP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4.5%提高到了2010年的9.2%;三次产业占比由1978年的39.8:42.6:17.6变化为2010年的14.1:57.8:28.6,由一个地道的农业大省转变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省。明确并着力促进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条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更有利于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本文拟通过SSM模型分析,选出河南省的主导产业,并给出相应发展建议。

一、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工业经济实现了大跨越,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2010年达9 901.52亿元,2000--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32.1%,2010年占GDP的比重达42.9%,工业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

河南省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2010年全省食品、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了51.3%。有色工业中,氧化铝、电解铝、钼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中,有双汇、思念、三圈、百姓、华英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装备制造业中,大型农机、大型水泥设备、煤矿机械、输变电设备等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中,有宇通客车、新航集团、中轴等一批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企业;化工工业中,煤炭加工、甲醇的生产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此外,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已加快步伐,在超硬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具有较强竞争能力。

二、模型构建

SSM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SSM的基本原理是把区域或城市经济的变化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物,将区域或城市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和偏离分量(偏离分量又分为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来说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或城市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城市未来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方向。本文以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的数据为蓝本,运用SSM模型分析法,分析确定河南省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1.数据的选用

根据数据来源的可比性与可得性,本文将河南省的36个工业部门纳入筛选对象(见表1),选取2000-2010年河南省及中国各工业部门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来分析河南省的工业经济增长情况和工业结构。本文之所以选择河南省几乎全部的工业部门,没有对其整合或剔除,主要是想尽可能提高SSM分析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2.模型的构建

假设日为河南省的经济规模,H0表示河南省基期(2000年)总的工业增加值,H1表示河南省报告期(2010年)总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以Hj0,Hjt(t=1,2,…n)表示河南省第j个工业部门在基期和报告期的工业增加值;另外,用C表示全国总的工业增加值,C0表示我国基期(2000年)总的工业增加值,Ct表示我国报告期(2010年)总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以Cj0,Cjt(t=1,2,…n)表示我国第j个工业部门在基期和报告期的工业增加值,则河南省和全国的第j个工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增速)rj和Rj分别为

以全国各工业部门增加值所占的份额,将河南省各工业部门规模标准化,以hj来表示,则

在[O,t]时段内河南省第j个工业部门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3个分量Nj,PHj,Dj,其表达式分别如下:

其中,Nj为份额分量,其值一般都为正;P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其值为正,说明第j个工业部门具有产业结构方面的优势,为负则说明其具有劣势;Dj称为竞争力偏离分量,其值为正,说明第j个工业部门具有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优势,为负则说明其具有劣势;假设PDj=Pj+Dj称为总偏离,即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之和。

三、计量分析

1.SSM模型分析数据的计算与结果分析

结合表1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的相应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考察期(2000-2010年)河南省所有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量Gj都为正值,为增长型部门。有21个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快于全国(r,-Rj>0),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个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最快,属于有竞争力的部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4个工业部门的Hj0-hj值为正,说明在初始期,这些工业部门在河南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要大于其在国内的比重,其他工业部门则正好相反,其中尤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甚。

2.部门优势分析

部门优势包括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即总偏离PDj。以横轴代表所选河南省的36个工业部门(用序号表示),纵轴表示份额分量和总偏离分量,建立河南省的工业部门优势分析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份额分量Nj都为正,总偏离分量(PDj)有正有负,由此可以将这36个工业部门分为2大类。

(1)份额分量为正,总偏离分量也为正,即Nj>O且PDj>0。在这一大类里根据份额分量与总偏离分量的大小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类:①总偏离分量大于份额分量即PDj>Nj,这意味着具有部门增长优势且对部门总增量的贡献大于份额分量的作用。河南省目前只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一个部门属于此类型部门,说明河南省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以粗放型为主,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②总偏离分量小于份额分量即PDj

(2)份额分量为正,总偏离分量为负,即Nj>0且PDj

为使我们的选择更加客观准确,下面继续对部门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即对部门偏离分量进行分析。

3.部门偏离分量分析

部门偏离分量包括结构偏离分量P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j。以横轴代表所选的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用序号表示),纵轴表示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建立河南省的工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见图2)。由图2可知,按照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的正负值,可以将其分为4个大类。

(1)结构偏离分量为正、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即Pj>0且Dj>0。河南省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属于这一类型。按照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大小又可以将其分为2类:①Pj>Dj这种类型的工业部门产业结构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河南省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属于这一类。②Pj

(2)结构偏离分量为正、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即Pj>0且Dj-Dj,该类型的工业部门虽然在竞争力上处于劣势,但其产业结构优势足以抵消该劣势,因此该类型的工业部门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河南省没有属于该类型的工业部门。②Pj

(3)结构偏离分量为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即Pj

(4)结构偏离分量为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即Pj0。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中有20个属于该种类型,占了近2/3,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竞争力较强,但产业结构基础较差。按照两个分量绝对值的大小,将其分为2类:①-Pj>Dj,该类型的工业部门虽然在竞争力上处于优势,但其产业结构劣势更大,以致该类型工业部门处于劣势。河南省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都属于该类型。②-Pj

四、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

通过部门优势的分析和部门偏离分量的分析,单纯从数据分析来看,在数据分析中各方面都占优势的行业可以从36个工业部门缩小为7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2012年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对河南省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4大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并圈定了河南省6大高成长性产业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轻工业和建材工业。结合我国国情和河南省的省情,河南省的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如下。

1.从传统优势产业角度分析

有色金属工业属于河南省4大传统产业之一,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总增量为345.76亿元,占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总增量的3.49%,年均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同行业36.1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量523.06亿元,占河南省总增量的5.28%,年均发展速度快于全国61.6个百分点。两个行业属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同时发展有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的规模与质量,河南省有金龙铜管、栾川钼业等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的工业部门在竞争力上是处于优势的,这两个行业是河南省的传统工业,但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劣势比较大,该类工业部门在整体上处于劣势,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改造升级。

而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化学工业是属于工业部门结构劣势很大、基础很差、竞争力较差的部门,此工业部门没有明显的优势,如果对此部门进行改造升级,需要的投入要比纺织业和钢铁业大得多。

因此,从河南省的传统工业升级来讲,河南省的工业主导产业应确定为有色金属业、纺织业和钢铁业。

2.从高成长性产业角度分析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食品工业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6大高成长性产业之一,2012年,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经济增量681.62亿元,占河南省总增量的6.88%;食品制造业实现经济增量160.18亿元,占河南省总增量的2.98%,发展速度也快于全国同行业58.88个百分点。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这些行业在河南省具有明显的优势,双汇集团、华英禽业、莲花味精等企业在该行业中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木材加工业、轻工行业的工业部门在竞争力上处于优势,且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六大高成长性行业部门,但由于历史原因,该类型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劣势比较大,该类工业部门在整体上处于劣势,应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优化其结构,促进其升级。

数据分析显示,河南省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属于工业部门结构劣势很大、基础很差、竞争力较差的部门,所以此类型工业部门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此类型工业已经开始显现出优势,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逐步增大,可以列为河南省的主导产业。

3.从数据角度分析

单纯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也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其中,2012年非金属矿采选业总增量为94.7亿元,虽然仅占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总增量的0.96%,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同行业719.47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量l 281亿元,占河南省总增量的12.93%,发展速度快于全国142.58个百分点。但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此类型的产业部门不应作为主导产业。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