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9 17:48:55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1

林业生产建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的支撑,在全国、全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林场先后在全省了《云杉育苗技术规程》、《云杉造林技术规程》、《容器育苗技术规程》等地方育苗、造林技术标准。同时林场还制定了《樟子松经营技术规程》、《落叶松经营技术规程》以指导全场的营林生产。塞罕坝机械林场40多年林业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实用性较强。对于同类地区的育苗、造林和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鉴于此,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得以立项并实施。场与场、场与乡衔接,常常引发林权纠纷问题,档案中的原始材料就是作为林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最有利证据,能充分证明林场是林地的林权所有者,确保了林场的合法权益。

林业技术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

为了更好的对技术档案进行管理及便于查阅,根据塞罕坝林业生产的作业项目特点主要分为4大类:育苗技术档案、工程造林技术档案、营林技术档案、森林病虫害防治档案。

育苗技术档案。对育苗材料整理归档可以提高育苗管理水平,积累育苗技术经验,掌握各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合理制定育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重点工程造林项目提供优质壮苗。其档案归档范围:各林场苗圃年度施工设计方案,全场年度计划、完成面积及产成苗量、存苗量统计表、施工卡片。

工程造林技术档案。工程造林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生态防护林工程、“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为确保工程造林出精品,充分发挥塞罕坝在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必须加强工程造林技术档案的管理。其归档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工程有指导性的文件。主要包括:领导讲话、会议材料、项目规划、实施计划、上级下达的文件等。主要包括工作总结、典型材料、简报、进度报表等。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书、项目批复文件、施工设计方案、扩初设计、施工卡片、承包合同、成活率调查报告、竣工报告、管护措施、工程规划图、竣工图、声像、照片等资料。项目申请书、科技成果、成果鉴定等。世行贷造林、迹地更新、首都绿化工程造林档案整理分年度进行装订,包括年度施工设计方案、竣工报告、施工验收卡片等。

营林技术档案。营林档案的建立健全目的是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土地变更的动态数据依据,监测、控制消耗蓄积,掌握间伐次数、亩次、产材量、产材率等,以便更好地为森林经营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归档范围:按年度、作业类别(间伐、次改(抚)、经采、修枝)进行整理。主要包括上级批复的年度施工设计方案、竣工报告、林权证等。

病虫害防治档案。森林病虫害是一种严重危害森林的无烟火灾,严重地危害着林木生长。近些年由于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虫种逐年增加,不仅危害成林,而且也危害幼林地。因此近几年来林场对各虫种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进行了搜集整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防治体系。这些经验和材料的积累在指导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归档范围包括年度防治施工设计方案、竣工报告、防治效果、“四率”评比材料、上级来文以及年度预测预报资料。同时将防治规划图、虫种种类、形态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图及主要虫种发生面积分布图制成图板上墙,做到清晰、完整,一目了然。

林业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按照林业生产建设项目,按年度、类别逐卷进行,编制档案归档号、档案卷内目录,然后加备考表、装盒。同时在微机的档案软件中录入案卷档号、题名、责任者、文件开始和结束时间、总页数、保管期限、归档日期,形成电子档案。档案整理完毕后,分项目建立一个清晰、明了的索引,索引中包括类别(项目类、指导类、综合类、科技类)、归档号、题名、材料的起止年度及各类别的卷内目录各一份。归档存放时按其性质分长期、短期、永久3种形式保管。将编制好的档案放在专室、专橱、专柜或兼室专柜中,并设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定期对档案进行防潮、防尘、防日晒、虫蚀等的检查和技术处理;对档案中需进行更改、残缺不全或字迹不清的及时进行整理、修补、复制,保证档案的清楚、完整、准确和有价值性;建立健全档案的移交、借阅、使用制度;履行制度规定、手续,借阅人员按期归还借阅档案,如有丢失,追查借阅人的责任;各类技术档案在管理中实行双重管理,建立文书档案和微机档案。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2

一、项目完成相关情况

(一)工程组织管理情况:

1、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天保办、财审股、林政股、林调队、九岭头林场为成员单位的县森林抚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森林抚育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具体工作由九岭头林场承担,主要负责森林抚育年度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的编制上报、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展及相关情况的统计工作。

2、对参加建设人员按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现场培训,统一施工标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施工安全。

3、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档案。

(二)抚育作业实施情况:

1、抚育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省林业厅安排我县的森林抚育任务,共实施抚育666.7公顷,其中实施实施生态疏伐9个小班面积共122.3公顷,卫生伐24个小班面积共544.4公顷。目前已经完成抚育面积250公顷,还有416.7公顷正在组织实施,由于林场地处高山,气候寒冷,有些抚育小班还被积雪覆盖,不能展开作业,待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后,将迅速组织人员,加快进度实施,余下任务预计在4月15日前可全面完成。

2、抚育作业情况:

⑴全部按照作业设计施工,无超证采伐、越界采伐、乱砍滥伐、采好留坏、开天窗等问题。

⑵小班作业位置准确,抚育对象、抚育方式符合作业设计要求,无变更情况。

3、成效监测情况:

成效监测任务已落实,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工作。根据经营措施和林分状况,本次抚育分别选择在有代表性的林地小班内设置2个固定样地(见成效监测样地设置示意图)。同时在对照区内设置2个同样大小的固定样地作为对照。标准地设置地点为:1号成效监测点设在3号小班,主要树种为日本落叶松;2号成效监测点设在4号小班,主要树种为柳杉。对照样地选择在与成效监测点样地林相、坡度、坡向基本一致的地点设置。成效监测在抚育后即进行,并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档案。

4、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建设总投资118.7万元,其中抚育直接费用114.7万元,直接费用将全部用于抚育作业人员劳务费用;间接费用4万元,主要用于编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技术培训、宣传标牌、检查验收、档案管理及成效监测等。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计划预算,结合项目实施方案安排资金,做到项目规划设计与项目资金计划相结合,工程质量和进度与资金拨付相结合,严格森林抚育工程资金开支范围,实行专款专用,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5、其它情况:

在作业区4号小班设立固定宣传标牌一块,对抚育实施相关情况进行公开宣传,接受监督。

二、项目实施经验与抓法

一是组建专班,加强领导。森林抚育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实施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促进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和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为了确实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天保办、财审股、林政股、林调队、九岭头林场为成员单位的县森林抚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森林抚育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监督检查工作。项目承建单位九岭头林场也成立了以场长熊作新同志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专门负责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具体工作,主要是森林抚育年度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的编制上报、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展及相关情况的统计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我县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认真编制抚育作业设计,将试点任务落实到林班、小班和山头地块,做到文件、具体任务和图表相一致。在分析需求和建设可能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森林抚育作业区域和作业面积,重点安排急需开展森林抚育的林分,立足于解决森林经营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抚育作业,根据九岭头林场不同区域的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目标功能和经营管理类型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森林抚育方式,确定不同的经营措施类型。不搞“一刀切”,不搞面面俱到,避免一哄而上。

三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根据省林业厅的关于林场实施森林抚育项目的审批意见,首先是林场组织技术人员及林业生产一线职工学习《森林抚育规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等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实施森林抚育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原则,熟悉掌握技术要领,原则,并到实地进行演练,让理论与实践结合。然后是林场对抚育任务公开进行承包。先由职工、护林员进行申报抚育任务。林场综合考虑实施森林抚育任务与当前防火工作两不误、就近施工、劳力组织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将抚育任务向职工发包,所有职工人人都有抚育任务,剩余任务由村劳务服务队组织人力进行承包,整个抚育任务666.7公顷,职工承包503.7公顷,劳务队承包163公顷。将职工承包抚育任务的面积、费用等情况在全场职工会上公布,并在林场宣传栏上张贴,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

三、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一是提高林分质量,突出森林中主导林木,明确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措施,经营重点。砍伐有害木,淘汰非目的树种,扩大目的树种的生存空间,加速林木生长,形成理想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稳定性和机能,从而使林分抗病、抗害能力提高,并在改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全面功能,促进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有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的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二是森林抚育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吸纳劳动力多,实施森林抚育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务工,可以促进林区职工和林农季节性就业,并获得可靠收入,有助于解决林区职工以及林农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等突出民生问题,林场发展的局面更加稳定。

四、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项目补贴额度偏低。由于当前劳务工资上涨,森林抚育成本高,林场短期内又得不到收益等因素,致使工作开展较难。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 茂山林场; 林权纠纷;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3-009-03

茂山林场是国有林场,位于某市的东北面山,管护面积800 hm2,下设6个营林区,森林覆盖率55.7%,辖区内有茂山风景名胜区、动(植)物公园、明湖等。全场经营总面积为133.3 hm2,林业用地面积106.66 hm2,占总面积的80%;非林业用地26.66hm2,占总面积的20%;全场森林覆盖率50%,有林地覆盖率56%。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2000年茂山林场被当地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费列入全额拨款管理,其宗旨在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发挥积极作用。

1 茂山林场林权纠纷发生概况及特点

1.1 茂山林场林权纠纷发生的概况

茂山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自1982年进行“林业三定”后就开始不断发生,在这些纠纷当中,有些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处理,有些解决后又重复发生,甚至还有些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特别是在2007—2008年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和对凝冻受灾林木进行清理时,国有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开始逐渐呈现爆发的态势。1990—2001年间,茂山林场所在的当地市政府从相关村中划拨了部分林地,当时约定茂山林场仅享有林地经营权,并按20%作为采伐木材时支付给村民的山价费,合约期限为50年。在实施新集体林改中,村民强烈要求村委会解除与茂山林场的合约,收回地权并均山到户[1]。

在2007年前, 国有林场与周边存在林权纠纷100多起,纠纷面积约3.33 hm2,涉及林木蓄积约

1 000多m3。自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到2010年2月,此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多达200起,涉及面积多达26.66 hm2,约占经营面积的25%。纠纷涉及18个村、215个村民组。其中:工作失误积累造成的纠纷45起,占20.9%;少数村民弄虚作假的纠纷36起,占16.7%;租赁矛盾引发的纠纷33起,占15.4%;权属转移手续不完备的纠纷29起,占13.5%;集体间联营引发的纠纷22起,占10.2%;山林流转引发的纠纷19起,占8.9%;灭荒造林引发的纠纷31起,占14.4%(见表1)。

1.2 茂山林权纠纷发生的特点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茂山林场长期以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林权纠纷。茂山林权纠纷发生的特点主要为: ①纠纷具有普遍性。一方面表现为林地分布广,涉及范围大,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多样;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国有、集体、村组、个人甚至政府等包括不同地域间的多元化利益关系。②长期性。从林业三定至现在,长期以来时有林权纠纷发生。③发生形式多样化。如插花地、蚕食林地、侵占林地、甚至还有不承认、撕毁协议等,纠纷主要发生在漫长的林场边界及一些插花地上。④纠纷呈现复杂性。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经由“分山分林到户”—“山林入社”—“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 部分纠纷由于某些原因,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历史积案。⑤纠纷的群体性、组织性逐步增强,并且纠纷冲突方式逐渐升级,出现了暴力化趋向。大部分纠纷都是村组中一些寨老、村组领导人等所谓的权威人物领导和组织的,不同的是以前发生纠纷时,大都是采取互派代表协商,但发展到现在采用的是联名信上访、集体上访、阻挠生产、围攻、打砸等形式[2]。

2 林权纠纷成因分析

2.1 历史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实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改革,对林权进行登记和确认,由政府给国有林场、村集体和村民颁发了林权证[3]。由于茂山林场办场时间比较长,其中必然经过很多调整,某些方面造成方案措施、签订合同上的相关协议、政府部署文件和相关资料上都存在前后不一甚至混乱不清的地方等历史原因而产生的纠纷。一方面是由于原核发林权证时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反复涂改、补充,缺乏真实性,形式与内容不统一、不完整,材料之间相互矛盾,档案分类错误等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复杂,任务量也相对较大,其中必然会出现内容与协议不一致的地方,甚至还有重证和无证等客观原因。当然还存在政策因素、人员因素以及历史背景等其它方面的原因。

2.2 林政档案不完善

林场的林地所有权凭证、协议书等基本完好,但有些林政档案还是不够完善。①有些林地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发林权证;②档案材料内容错漏,归类不清、管理混乱。有的反复涂改、补充,缺乏真实性,形式与内容不统一、不完整,材料之间相互矛盾,档案分类错误,大多数县两套档案未齐全;③四至走向表述过于简单,地名使用不规范。如很多都是用东至某某沟,西至某某路,南至某某坡,北至某某处等标识不明的语句;有的边界定在了无明显地物标记的地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原来证上登记的边界已发生了变化,无法认定边界;还有的地名是用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发音来登记的,无法识别地界,甚至随便写一个地名或标志物作边界;还有一些是属于林场范围的零星“插花地”,导致根本无法明确双方边界。

2.3 有无林权证引起的纠纷

一种情况是茂山林场持有20世纪90年代颁发的林权证,而村组持有的是20世纪80年代颁发的林权证,双方各执一词而产生的纠纷;另一种情况是村组并未持有政府颁发的林权证,找出各种理由如以清源头、继祖业为由否认政府的文件、协议甚至不认可林权证,要求林场还给村组而引起的纠纷;还有一种情况是村组承认林木是林场的却不承认林地是林场的,甚至还有人伪造证据从而引起的纠纷。村组人员利用在“林业三定”时存留的空白证,在证上任意涂改、添写、篡改、伪造林权证,来争夺林权,引起纠纷。

2.4 人为因素

由于我国农村集体林地的所有者同他们的人村集体组织之间既没有明确的委托契约,又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4]。基于这种情况,失去了财产所有权的村组因为无法切实监督集体林地财产,也就无须谈及相关经济利益,这样就导致他们不关心集体林业财产的运行状况以及集体林业的未来发展,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中去。

3 林权纠纷解决的对策

3.1 妥善处理好各类历史积案

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本身属于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要求我们在把握好政策、兼顾历史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林权纠纷必须妥善处理,一方面取得当地领导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曾发生的林木纠纷,要认真处理并完善相关手续,同时调查取证时要耐心做好对方的工作,做到有理有据,标准统一。

3.2 加强林权证管理

①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林权证管理的重要性;②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专人专管,依法管理林权证;③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好林权证的法律地位;④要做好林权证的核发工作;⑤要加强林权登记原始档案管理。完整保存好林权登记和林权证核发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做到登记申请、审查材料齐全,图表完备,坐落四至标注清楚,文字数据规范准确,申请表、勘界表、林权证载明的登记内容与登记物现状一致。登记机关应当公开登记档案,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加强林权管理电子信息化建设,实现林权动态管理。

3.3 充分发挥林权纠纷调处机构的主导作用

①充分调动各级调处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与主观能动性。加强其领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成立以林场领导班子为主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小组。实行领导包案和“一岗双责”制度,定期召开纠纷协调工作汇报会,奖惩分明,及时解决棘手问题,保障林改工作质量与进度;②深入实践调查,认真开展排查与调处工作,及时掌握林权纠纷的最新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把山林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做好林权纠纷调处工作;③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守法的自觉性,营造工作氛围;④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效率。积极沟通协商,争取当地政府与周边群众的强力支持,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处理林权纠纷的工作效率;⑤认真对待群众上访事件,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

3.4 积极协商

对林权纠纷等问题应协商解决。特别是因林权证四至界限重叠而引起的山林权属争议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双方都不能出示有效证据的,系天然林或荒山荒地的,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各半的原则并结合自然地形处理;系人工林的,按林地使用权各半,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处理。在考虑林地经营者利益的同时,依法确定林木所有者的林木收益权。

总之,随着新林权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林权纠纷日益凸显,由上述可以看出林权纠纷存在不仅有历史原因,同时也有政策原因。解决林权纠纷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促使林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林地价值,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绿色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同时促进林业部门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带动林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但是要真正把林权纠纷处理好,还需要很长时间,林权纠纷的解决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吸取经验教训,从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找到能有效解决林权纠纷的制约因素,找出解决方法,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林权纠纷解决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柯水发,温亚利.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 绿色中国, 2005( 20):29-32.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

中宁县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苗木培育、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维护中宁县生态安全,培育森林资源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逐渐暴露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体制不活,基础设施落后,投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造成国有林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公益职能不断弱化,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宁县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中宁县共有轿子山、清水河、县林场3个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28322亩,林地面积26825亩,现有职工494人。

二、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主要做法

明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制定印发了《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并上报自治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审定批复,明确将中宁县的轿子山林场、清水河林场由不定级别事业单位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县林场确定为不定级别的事业单位,将三个国有林场均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切实解决好人的问题。一是科学核编。核定林业三场事业编制由258名减少到120名。二是引入竞聘机制。竞聘上岗人员达104人,待2017年通过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补齐。同时对竞聘上岗的事业编制人员,所需工资、津贴等经费60%列入县财政预算,管理、技术人员实行全额工资和福利制度,骨干技能人员实行按岗取酬,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对未竞聘上的138名富余职工,切实解决好生活问题。首先,在政策落实上平等待遇,即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享受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险和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保障性住房、国家低保政策。其次,增加富余职工承包苗圃、果园面积,作为基本生活田(园),实现自主创业,县人民政府将林业三场水利配套设施、交通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宁县农业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同等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第三,安排部分人员进入公益林管护岗位,鼓励职工兴办农家乐、发展林下经济等增加收入;对临近退休人员(男职工55岁以上,女职工45岁以上)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费,直到退休为止。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富余人员消化吸收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一是增加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面积。通过对国有林场改革,实现了在土地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将黄河护岸林7186亩明确县林场管理,将市民休闲森林公园5000亩国有林地明确清水河林场管理,新增森林资源12186亩。二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首先,摸清家底。对场内森林资源按林班、小班逐一进行清查,因地制宜,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严格按照森林资源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活动。建立了森林资源监测点,严格监测林业三场森林资源动态发展情况。其次,创新管护机制。对于林场国有公益林日常管护和抚育,引入市场机制,由林场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购买管护服务;县林业局负责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总体管理,实现了层级和精准抚育管护。三是,引入离任审计制度。对国有林场场长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地保护,实行森林资源增长考核和离任审计制度,确保中宁县森林资源逐年增长。

三、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是林业三场富余人员安置困难较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2015〕6号)和《宁夏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宁政发[2015]9号)文件精神,在安置职工方面,《方案》明确,在改革期间,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可按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根据自治区人社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退休待遇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宁人社发[2015]164号)文件精神,符合男职工年龄55周岁以上、女职工年龄45周岁以上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一线职工,经本人自愿,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但林业三场职工是否属于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没有文件明确,99名提前退休人员无法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人员进入了富余人员行列,富余人员增多、安置成本和难度增大,如何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和维稳工作任务艰巨。二是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用途问题。根据国家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有林场分离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费用,中宁县林业三场不存在分离办企业的情况,林场职工“五险一金”已通^天保等渠道资金解决,也不存在补助的问题。这块资金已到位,如何使用还有待商榷。

四、 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一是富余人员的妥善安置和维稳工作,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明确将林业三场职工纳入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一线职工,可提前3-5年退休,以便中宁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拓宽补助资金用途,建议根据林业三场实际情况,将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用于管护费用的补贴、富余人员的安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做好改革后期收尾工作,进行费用测算及列支,将增加林场各项费用正式列入县财政预算;完成林场森林资源小班图表卡建档工作,根据《国有林场改革试点验收办法》做好自治区验收准备工作;制定好林业三场基础设施规划,并纳入政府相关部门规划。

林业改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国有林场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不能操之过急,应在林场现有条件下,合理的调配自身的管理,实现自身的创新灵活式发展,既要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也要坚持自身发展的特色,激发林场建设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芳丽;覃焕金;;高擎国有林场改革的旗帜――广西林朵林场场长李新田带领职工以改革促发展纪实[J];广西林业;2012年03期

[2]魏晓宁;;当前我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对策[A];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林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宋跃伟;;松阳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浅析[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5

1 河北省国有林场采伐管理现状

1.1 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河北省现有国有林场138个,其中省属林场18个、市属林场10个、县属林场110个,总面积55.9万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12.89%。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国有林场中有54.5%的林场没有编制过森林经营方案,很多经营单位甚至根本不知道森林经营方案如何编写,这就更谈不上用森[文秘站:]林经营方案进行科学管理经营。即使在编制过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单位里,森林经营方案可能只是一个摆设。据调查,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188个经营主体中有64.45%的经营单位未能在经营管理中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来执行。

1.2 采伐限额管理现状

现行森林采伐类型分为主伐、抚育间伐、更新采伐、低质低效林改造及其他类型采伐。据调查,河北省国有林场采伐限额实际管理中,主伐和抚育间伐限额指标剩余较多,分别为30.33%和55.45%;而有55.9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更新采伐限额不能满足实际需求,36.02%认为低质低效林改造采伐限额不能满足经营需求。

1.3 采伐监督管理现状

据调查,在采伐监督管理中,主张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的占77.25%,是监管的主要形式;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的占21.80%,自查的占44.55%,通过其他类型监督管理的占5.21%。但这几种监管方式相互有交叉,各种检查方式可能同时存在。在调查中,69.91%的经营者认为采伐限额指标下达较晚,60.66%的人认为在采伐审批程序太复杂,等待时间较长。审批时间拖延过长,在这期间经营者很可能丧失最佳的获利机会。在审批完结到采伐实施,采伐的监管也是采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而43.59%的被调查者认为,采伐监管力度并没有执行到位。主要反映在监管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专业技术不高,责任心不强而使监管工作成为“做样子”“走过场”。

2 采伐改革意愿分析

森林采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保障经营者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等。对此,被调查者也表示支持。只有明确了森林采伐管理的出发点才能从制度要求和管理方面调整和改革现行采伐管理制度。

2.1 采伐限额的管理范围

对于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采伐管理,38.3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采伐应不纳入采伐限额但必须办理采伐许可证,31.75%的人认为可由经营者自主决定,主张按森林经营方案管理的占29.86%,极少数调查者认为应完全纳入限额。对于林业用地上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范围,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应包括全部公益林和商品林;少数被调查者认为,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也应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范围,所有林地上的商品林都应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范围。但是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森林采伐限额不应包括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详见表1。据我国有关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法规意见,林业用地上采伐胸径5cm(含5cm)以上的林木,必须纳入年森林采伐限额。而在调查中,85.31%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抚育采伐和低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采伐胸径应放宽到10cm以上的林木纳入限额管理;实施其他类型采伐时,采伐胸径5cm以上林木应的纳入采伐限额管理。

2.2 采伐类型的划分

2009年在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中也分别对商品林和公益林采伐类型进行了简化:商品林采伐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公益林采伐简化为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李秋娟(2010)提出将森林采伐类型划分为两种即:培育性采伐和商品性采伐。77.73%的被调查者对于这种划分表示支持。

2.3 采伐管理途径

可由国家规定,对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分配采伐限额指标;对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按照森林资源所占份额分类排序的原则分配采伐限额指标。在调查中,85.78%的被调查者认为国有林应以国有林场(局)为基本单位进行采伐限额编制和管理,24.64%的被调查者认为集体林的采伐限额编制和管理应以县为基本单位进行。采伐许可证制度是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核心,它是对于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经营主体在采伐时必须向采伐主管部门申请采伐许可证,在审批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林木采集。被调查者一致认为采伐许可证制度不能取消,但采伐许可证应由哪个部门核发,经营者具有不同意见(表2)。

2.4 采伐审批意愿

调查问卷中将森林采伐限额指标结构划分为培育性采伐和商品性采伐两种类型。根据不同的采伐类型拟定了相应的采伐审批程序。调查结果对培育性采伐审批的管理意愿有67.77%的被调查者认为人工中幼龄林在抚育采伐时应编制作业设计,审批方式可以实行备案制,而不再履行报批手续。21.33%认为仍应严格实行报批制。在低质低效林改造的审批方式上,实行备案制还是报批制的意见基本持平,分别为32.70%和35.55%。由表3可知,对于天然林主伐的审批,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应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严格实行报批制,通过严格控制实现对天然林的保护。对于人工林主伐的审批,认为应实行备案制的为45.50%,认为该严格实行报批制的为48.82%,基本持平。关于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审批,不论是人工生态公益林、还是天然生态公益林,被调查者的意见趋于一致,大部分认为更新采伐审批应严格实行报批制(表4)。

2.5 采伐监管

对于森林采伐监督和管理该如何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表明,78.6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实行伐前、伐中和伐后检查,但对于监管主体有不同看法,32.23%认为应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进行,20.85%认为应由林场自行组织;31.27%的调查者认为应取消伐前和伐中检查,只进行伐后效果检查,其中9%认为伐后可由经营单位自主组织,22.27%认为应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表5)。

3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调整建议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为此,对河北省国有林场森林采伐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3.1 明确采伐限额的管理范围

根据2005年颁布的《林地利用规划》,采伐限额管理的范围包括:规划林地内所有林木;非规划林地内林业用地上的公益林和商品林(除以用材林为目的的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采伐限额管理的一切林木。对于非规划 林地内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在采伐时只需申请采伐许可证即可。我国法律规定林业用地上采伐胸径5cm(含5cm)以上的林木,必须纳入年森林采伐限额。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在抚育采伐和低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采伐胸径放宽到10cm以上。

3.2 加强森林经营方案管理

增强国有林场按照森林经营方案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提高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能够如实反映经营主体实际经营需要,并能够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从2009年河北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数量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加,这说明森林经营方案正在被经营单位认可与接受。对于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通过审批的国有林场,日常经营应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来进行,对于尚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国有林场按照森林资源所占份额分类排序的原则分配采伐限额指标。

3.3 简化森林采伐类型

简化目前较多的森林采伐类型,把森林采伐限额的类型简化为两种,即培育性采伐和商品性采伐。培育性采伐是指以改善林分(树种)结构、促进森林生长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森林资源采伐活动,主要包括抚育采伐,低质低效林改造,更新采伐等。商品性采伐是指以获取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活动,主要指主伐。采伐限额的编报,可依据不同的采伐类型而进行。

3.4 完善采伐管理途径

森林采伐管理应采用森林经营方案管理制度和采伐许可证制度相结合的途径。据调查,国有林以应国有林场(局)为基本单位进行采伐限额编制和管理。对于集体林及非公有制林木的采伐管理,应以县为单位进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国有林场采伐应建立起完善的以森林经营方案制度为依据的森林采伐管理方式。对于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通过采伐限额制度进行管理。目前森林资源的采伐管理依然要实行采伐许可证制度。

3.5 简化采伐审批手续

采伐审批是采伐限额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培育性采伐中的人工中幼林抚育采伐,只需编制作业设计,不再履行报批方式,而实行备案制;低质低效林改造时,沿用报批制;对于以木材生产为目的的商品性采伐和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的审批,依旧沿用过去的管理办法,严格实行报批制。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控制

园林绿化是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绿化主要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包括园林城市绿地建设与风景名胜建设。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指的是园林绿化工程在绿化建设中进行的交易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同时也是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资金使用依据,也是园林投资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一、 当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存在的现象

(一) 控制投资金额与园林艺术建设矛盾

园林绿化设计的特点是:讲究艺术效果、园林建设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园林建设的衡量尺度不一样、园林在建设上更讲究美观,其次才是讲究实用意义。因此设计师建设计的方案,很难与投资方设计要求统一,设计师受到投资人设计要求的限制,设计出的方案无法达到最大化艺术效果。因为,当前投资人都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园林设计方案,所以设计师的作品会受到投资人不专业的思想所控制。设计师与投资人的思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设计出的方案最优化、科学、合理的效果在园林建设的时候被人为分裂。设计师设计园林时比较重视自己的作品独出心裁、方案华丽和优美,没有心思去想经济与技术方面的问题,然后园林绿化过程的项目投资金额不断增加,而且投资了更多的金额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进行园林设计的队伍不了解专业预算金额控制、市场上材料基本价格。园林设计行业欠缺对园林造价分析的专业人员,设计出的方案没考虑到工程造价。园林建设人员专业分工不细致,导致建设过程技术专业度分布不均衡,因此进行设计时不能严格控制园林建设造价。

(三)设计工作考察不到位

一般城市中园林绿化地主要是分布在滩涂、山峦、滨水区、崖壁等地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城市地下管道分布网、地质环境、水文条件、周围环境、服务对象都直接影响到了园林建设成本,这些环境导致园林建设难度与建设成本加大,如果对园林建设环境考查不到位,考察资料不足,进行园林设计时就很难控制工程造价。

二、 影响绿化工程造价的因素

(一)绿化工程的地址

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包括种植绿色植物,养护绿色植物。就算是相通的园林设计,但在不同的地区建设园林,其工程造价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园林绿化总体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征地费、拆迁费的投资都会增多。

(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

园林绿化设计师进行设计使不仅要考虑到园林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还要确保设计出的园林建设出来后有美观的整体造型,因此进行工程设计时采用的多种表现形式,严重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尺度。有的时候会因为园林设计方案,导致工程造价提高。

(三)植物费用比例大

绿色植物是园林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建设使用最多的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在园林建设费用中的比例最大。所以对绿色植物相关费用的计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三、控制园林工程造价有效措施

(一)引进网络管理方案

网络的发展与使用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工程控制工作中也需要引进网络进行管理。网络管理方案不仅能使园林施工具有权威性,而且在园林建设中可以有效均衡资源管理,采用网络管理方案能有效减少园林建设施工成本。

(二)通过招投标方案选择设计方案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选用可以通过把设计要求放到招投标市场中,让各园林设计公司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选择实力比较强的园林设计公司进行长期合作,选择出最实用、最能达到经济效益的设计方案。

(三)严格评选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方案出来后,让园林工程造价方面的评判专家、相关部门、相关的技术专业人员、主管领导部门对园林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评析。将所有设计方案放在一起进行技术比较、效果比较、经济比较、美观比较,择优选择既美观又能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设计方案。

(四)灵活应用设计方案

园林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实际施工不能按照园林设计方案进行的情况,这时候应该灵活变更设计方案。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相冲突的情况,选择变更施工的话,会带来非常多的资金浪费,所以施工过程只需要修改原来的设计图纸,对图纸进行合理改变。修改图纸不仅能避免施工变更带来的资金浪费,还能避免在施工上浪费大量的施工时间与人力物力。

(五)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施工阶段的造价

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造价预算中,施工阶段的费用是最难控制的,所以进行园林建设施工时必须要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在施工阶段要做好施工记录,严格按照工程造价合同进行施工阶段费用的控制。

(六)控制绿化工程材料选用

绿化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材料费用,材料费用可以占工程预算费用的百分之七十,所以采购园林绿化工程材料时,必须按照合同中说明的材料用量控制购买量。材料供应商比较繁多,而且材料质量与价格也各不相同,所以造价管理者必须注意市场行情与市场动态,对材料费用进行合理有效控制。

(七)严格管理绿化建设现场

园林建设施工过程中,园林建设方要派人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与监督。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作量变更导致的费用增减,要及时掌握工程造价变更。

(八)对结算审核加强管理

园林建设工程竣工后,审核工程人员要坚持合同上的要求对工程产生的费用进行严格核算,对于事先预算的工程造价之外产生的额外费用严格审查。

参考文献

[1]李阳晖. 浅谈亚运城园林绿化工程前期决策、设计及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J]. 价值工程,2010,09:47-48.

[2]薛长林.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1:8-9.

[3]刘春梅. 关于变电站电力工程土建施工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 江西建材,2014,01:237-238.

[4]熊平. 探析建设工程管理――基于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3,01:385+419.

[5]潘款星,黎宝莹. 浅谈广州城市绿化工程招投标市场竞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广东园林,2013,04:14-16.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7

20XX年,全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注重规划引领、注重改革创新,聚力“三个发展”,坚定不移地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在植树造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文明场圃创建、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改革和林种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采伐限额各项指标得到严格控制,林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林业形象进一步树立,为滁州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狠抓植树造林,森林增长工程再战告捷

20XX年新增造林25万亩,占省下达计划20、2万亩的124%;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48个,完成森林长廊示范路段新、扩建90、9公里,折合面积1、34万亩;完成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特色林(园)129个,面积11、2万亩;“三线”绿化:新建线路绿化长度318、24公里,线路补植46、23万株;新建林带长度268、73公里,折合绿化面积4、98万亩;扩建林带长度47、69公里,折合绿化面积0、8万亩;补植林带长度120公里,补植株数30、51万株;“三边”绿化:新增造林2、57万亩,森林经营和农田林网建设面积1、23万亩;

争取省级森林增长奖补资金7660万元,市县投入2、2亿元,撬动社会造林资金近13亿元。20XX年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31、9万亩(争取中央财政补贴3190万元),封山育林2、87万亩,现有林培育7、7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131万株。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六个结合”。坚持把森林增长工程与美好乡村建设、与创建部级园林城市、与苗木花卉森林旅游、与林产工业发展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与“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林业、交通、水利、旅游、农业多部门合作,聚力攻坚,造林绿化实现了由林业部门单兵作战向多部门大兵团作战格局的转变。

二是抓规模造林。几年来,我们不搞简单的植树造林,不搞简单的完成任务,把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特色林(园)作为完成任务的重要载体,抓主抓重抓大。通过大力开展招商造林,奖补资金向特色林(园)、造林大户倾斜等方式,调动各地企业和大户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实现由散户造林为主向大户经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转变。20XX年春季栽植林苗两用林8、86万亩,其中70%以上都是通过招商栽植的,仅天长市招商发展林苗两用林达到2、51万亩。通过规模造林,造林质量、树种结构、管护水平较以往都提高了新的水平。

三是抓结构调整。在继续发展生态林、用材林的同时,注重发展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木本油料林、以麻栎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林苗两用林。招引一批林苗两用林、木本油料林和经济果木林为主的种植企业示范带动,实现由单一树种造林向多林种合理配置的转变。

南谯区麻栎薪炭林产业已达到20万亩规模,栎炭出口一旦得到国家批准,栎炭价格将翻二番。章广万亩玫瑰园建设进展顺利;全椒县政府出台政策,到2020年发展薄壳山核桃3万亩,计划每年栽植薄壳山核桃5000亩,每亩奖补3000元,分六年奖补到位。对建立采穗圃和保障性苗圃,每亩一次性补助2000元;来安县的半塔葡萄和林桥苗木已经成为该县农业主导产业;定远界牌万亩油桃开花结果;凤阳县引入山东圣田公司,通过组培发展美国大樱桃、蓝莓、树莓等苗木新品种。5月12日,第九届国际树莓大会在凤阳县小岗村隆重开幕,这也是国际树莓联盟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此类盛会。来自国际树莓联盟十二个成员国代表、各国知名农业研究专家、国际投融资机构、苗木供应商、树莓生产者、树莓产品深加工企业、销售商和电子商务平台代表,共200多人参加开幕式。最近,圣田公司又将经过多年选育的木本油料树种接骨木移植凤阳小岗,进行组培扩繁。这将是我国食用油的又一项革新和替代,必将极大地缓解我国食用油依赖进口问题。琅琊区通过招商组建了舜田公司,建设集大樱桃、树莓等林果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林业观光园区。

二、加强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取得新进展

一是林地“一张图”建设初见成效。XX年8月通过公开招标选定软件开发公司,启动了滁州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历时一年完成Ⅰ期项目并投入使用,这是全省林业系统最早也是唯一建成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全省第一,全国领先。该系统由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森林资源数据二三维平台和森林资源调查移动平台组成。系统建成后,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及时完成林地资源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和年度消长变化等情况,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使全市林业由传统林业向数字林业、智慧林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得到了省厅的认可和重视,近期将在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作重点介绍和演示。

二是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把好技术关、政策关,依法、依规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全市审批发放采伐证3924份,采伐蓄积量25、19万立方米,真正做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利用并重。完成全市12个县级单位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评审及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工作,我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XX—2020)正式颁布实施,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全市上报审批使用林地29宗,使用林地面积220、1899公顷。

三是森林公安执法办案能力大大增强。森林公安局在理顺全市涉林刑事案件直接管辖权后,为解决派出所过于分散、人少案多的矛盾,对六个直属森林派出所进行了整合,分三个片区集中办案,并成立了刑侦队、法制室;完善了皇甫、管店、琅琊三个派出所改造,按规范化建设要求对办案区等功能区重新进行区划,皇甫、管店所通过三级所验收;扎实开展民警轮训,组织开展了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春季行动”、“天网行动”、“利剑行动”以及“缉枪治爆”、“集中查缉收缴管制刀具行动”等专项行动,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力度和办案效率得到提高。20XX年,全市森林公安共接报警763起,查处各类案件275起,其中林政案件221起;刑事案件49起,刑事拘留40人,治安案件5起,治安拘留5人,取保候审62人,逮捕5人,移送61起(包括部分20XX年度侦查的案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四是林业“两防”工作更趋科学常态。制订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两个应急预案,建立了防火物资储备库和有害生物检验检疫实验室,建立了39支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和检疫员队伍,分别争取607万元和650万元完成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黄连木-松林有害生物防控两个国家投资项目。森林防火方面,2月份投资50万元修建了西涧林场防火通道。市县重新签订了防火责任状,严格落实责任,兑现奖惩,加强值守,保持防火设备完好和通信畅通,防火队伍训练有素,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控制在0、5‰以内;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市、县政府签订了20XX-2017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书,明确防控目标责任;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病区清理枯死树25723亩,病区皆伐843亩,皆伐946亩,除害处理疫木30万方,设置诱木3500株,悬挂诱捕器300个,化学防治12000亩,拔除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点1个,发生面积减少3293亩,全面完成年底治理目标任务。开展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引诱监测,重点区域设置100个诱捕器,全椒县、明光市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拦截到入侵美国白蛾,为我市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赢得最佳防治时机,未出现美国白蛾灾害。强力推进重要路段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全市共防治重点路段双向1277公里。一年来,有害生物成灾率7、21‰、无公害防治率91、4%、测报准确率91、5%、产地检疫率98、7%,四项指标都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三、狠抓文明创建,文明场圃创建活动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共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4049户。为解决国有林场脏乱差、职工精神不振、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20XX年,我们结合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展了文明场圃创建活动。一是制定细则,组织开展“三看三比”活动,找差距、定规划,对国有场圃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改造;二是建立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经常性开展文体比赛、岗位竞赛;三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德教育,全面开展“”整治。活动的开展,全市35个国有林场场容场貌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今年8月份,我市林业行业被评为第三届滁州市文明行业。

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机制改革

为加快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机制改革,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创造条件,20XX年底,我局建立了《局领导班子和科室负责人联系国有林场制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分组包点的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国有林场完善管理制度,改革生产经营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20XX年初,我局出台了《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逐步改革完善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方式、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一是采伐、育苗、造林、护林等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规范招标行为,努力降低成本。二是打破身份界限,搭建用人平台,让有能力、善经营、懂管理的人才脱颖而出。三是研究出台符合林场实际的国有林场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打破铁饭碗的固疾,让干事者多得,充分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

在采伐和用于城市绿化的小径乡土树种方面,每个场都拿出部分主伐山场开展公开竞标出让试点,从开始干部职工有抵触情绪,到现在全面试点推开,事实证明,这一模式是适应我市林场实际的,也得到了林场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采伐、育苗、护林、造林全面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模式。

五、林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

林业经济方面,20XX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44、9亿元,增幅20%,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其中第一产业64、22亿元,第二产业150、65亿元,第三产业22、44亿元。全年发展薄壳山核桃、油茶等木本油料林1、75万亩,桃、葡萄、大樱桃等水果林3、01万亩,乡土树种林苗两用林8、86万亩,麻栎等薪炭林0、69万亩。

招商引资方面,在继续做好去年引进的万亩大樱桃基地建设项目、万亩油用玫瑰基地建设项目和市科教园区中央公园建设项目等3个亿元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外出拜访6次,邀请客商来滁考察洽谈8次,先后与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石红枫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昌县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燕园(大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系,其中东方园林有望在年底前签订5000亩乡土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项目意向性协议,计划投资额1、5亿元以上。

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机关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坚持领导带头层层示范,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改,坚持敞开大门群众参与,坚持上下互动统筹推进,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坚持立行立改保持长效,顺利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规定动作。在学习教育阶段,编印了学习手册、建立了“双五个一”学习制度;查摆问题阶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3条,梳理汇总涉及班子“”问题15条,逐条分解,限时解决。对“三公经费”、文山会海、“庸懒散乱慢”等顽疾进行了专项治理。吃喝风得到遏制,超编车辆和超面积办公用房得到妥善处理,及时叫停了在建的楼堂馆所,狠刹了公款送年货节礼风,动真较硬,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在整改落实阶段,局机关制订完善了19条规章制度,织就制度之笼。贯彻整风精神和“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达到了预期效果。班子及其成员针对问题制定了整改清单,及时进行了整改。

通过学教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帮助国有林场必林农解决了一批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学教活动,以完善、落实各项制度为抓手,工作更加有序,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通过学教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对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管理,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全年未发生重大违规违纪案件。通过学教活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升,提振了精气神,提高了工作标准,机关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加强考核。制定了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考核办法,成立考核组织,出台考核细则,对各县(市、区)和林业总场林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二是加强设施建设,配备了警用执法仪等专用电子设备,安装了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三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文体活动。组织党员到小岗沈浩和大包干纪念馆接受教育,组织工会会员开展系列文体活动,提高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和南谯区武装部、预备役炮团等结成双拥共建单位,通过走访慰问,开展“军事日”和森林消防军地共建活动等形式,深化军民鱼水情谊。

【范文二:林业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又是崭新的一年。20XX年,区林政管理稽查站根据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及工作实际需要,重新整合了工作队伍和岗位安排。一年来,我站在林业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同时加强规范林业文明执法,为我区形成爱护森林、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做出了贡献。现将全年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1、全力以赴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今年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区按照试点先行,梯级铺开的原则,于4月18日全面铺开。从5月初开始,根据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我站全体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全力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6月底完成全区16、9万亩生态公益林确权划界工作。

目前林改确权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全区涉及林权改革村297个,已完成260个村,占林改行政村的87、5%;全区集体林地44、4万亩,已确权面积41、3万亩,占总面积的93%,确权总宗数6661宗,完成林权证办理发证面积15、6万亩;在确权面积中:分山到户面积4、02万亩,占9、7%;均股均利面积4、66万亩,占11、3%;集体统一经营面积18、68万亩,占45、2%;流转面积6、28万亩,占15、2%;基中形式面积7、66万亩,占18、60%。

2、严格临时占用林地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林业局内部分工,我站负责监督采石场等临时占用林地管理,在工作中将采石场临时占用林地工作作为重点进行规范。并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需要临时使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照程序申报各项材料,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根据我区的特殊情况,我们将临时占用林地时效定为一年。由于我区的采石企业大部分都处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内,办证要报省里审批,且省局对破坏环境较严重的采石企业的手续办理实行控制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区采石企业临时占地的手续难以办理。

3、加强木材流通市场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为保护我区森林资源安全,遵照《湖北省木材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木材收购、销售、运输、加工、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是对申办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的申请人,严格实行资格审核。经现场调查核实,报林业行政审批科审批。二是对符合条件的木材经营(加工)户进行事后监督,使其行为在森林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目前,全区共有木材经营户23家,加工户4家,其生产、经营加工行为都在我们的监管之中,尚未发生违法经营(加工)现象;并对违法运输木材、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全年共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20起,其中违法运输10起,违法占用林地10起,无行政败诉案件和错案发生,处罚标准、处理结果公示率达98%以上,切实保护了我区的森林资源。

4、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控制滥伐林木案件

一方面加强对森林、林木采伐办证、伐后管理,实施木材采伐现场监督,对还林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制止违法采伐、收购无证木材的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办理程序,对所有的采伐申请单位或个人进行采伐可行性分析和采伐规划,认真做好限额采伐前的采伐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将工作落实到每株树、每个农户,为加强保护我区的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林木资源做最大贡献。

5、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培训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今年,我站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培训工作:一是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人心。目前全区12个街道、乡、镇297个村,我们已派出四个工作专班,受益群众涉及1800余人,发放相关资料3350份。对采石企业业主的宣传主要是通过发通知,将法律法规附写在通知单上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130份;对来站咨询或是接受处理的违法人员,站长XXX同志亲自进行相关法律的讲解,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接受。二是积极宣传我站的工作。我们已在XX共青团网和XX热线上发表3篇新闻;三是参加3次培训班和1次文明执法教育考试。

6、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贯彻党的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责任感,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真做好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救灾、减灾和保护森林资源及社会稳定的目标,同时,保证火灾扑救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确保无人员伤亡和减少人民财产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场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林地和果园、荒山以及居民住房和成堆的柴、草、秸杆引起的火灾事故。

三、森林火灾重点区域分布现状

从我场目前的情况看,重大森林防火重点地带

四、原则

实行专业扑救为主,自主扑救为辅的原则。凡存在有森林火灾隐患的小组,都要确定防火护林人员进行巡护,在防火重点时期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每个小组要组织10—20人的扑火队伍;每个分场要组织20—30人的扑火队伍;总场组织30人的防火应急队伍,承担全场的森林火灾扑救任务。

五、组织机构

(一)扑火救援工作在总场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分场、小组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使森林火灾扑救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展开。

(二)成立场森林防火指挥所,指挥由场长担任,副指挥由分管森林防火工作的副场长担任。根据火灾的发生情况和工作实际,指挥可指定副指挥负责火灾扑救现场的指挥工作,成员由分场负责人和有关科(室)人员组成。

指挥所下设防火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场办公室人员及分场负责人组成。

(三)设立火灾扑救现场临时指挥所

发生森林火灾时,设立现场临时扑救指挥所,负责火灾扑救现场的人员调度,协调指挥工作,指挥人员到现场后,立即了解火灾发生的情况,部署扑救工作,并根据火灾发生的实情作出是否请求县专业扑火队伍援助的决策。

六、火灾扑救程序

当森林火灾发生时,森林火灾扑救机构和有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按规定程序,开展扑救工作:

(一)火灾报警

1、发生森林火灾时,要及时向场防火办进行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山场、交通路线、联系电话、周边情况以及火灾发展的势态。

2、场防火办接到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场扑救森林火灾指挥和副指挥,由指挥按《预案》规定,迅速组成指挥所,同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迅速赶赴火灾现场。

3、场防火办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扑救预案,组织协调扑救应急队伍的组建和人员调度。

4、按到火警通知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小时)赶到火灾现场,参加扑救。

(二)扑救程序

1、防火办按到报告后,迅速向场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因事外出,可依程序向副组长报告,由组长指派或亲自担任火灾扑救指挥,调集人员和求助专员扑火队员迅速赶赴火灾现场。

2、火灾发生所在的分场、小组应指派专人引导指挥人员及扑救人员赶赴火灾现场。

3、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火灾的蔓延情况,作出正确判断,拟定扑救方案,科学组织人员扑救。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火势。

4、扑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积极有效地开展扑救工作。

5、火灾扑灭后,要组织人员对火灾现场清理,并协助由森林公安和有关部门对火灾发生情况展开调查。

(三)要求

1、现场指挥和扑救队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

2、作好扑救人员的后勤、救护保障工作。

3、按到火警后,要及时向上级防火部门报告灾情,并根据火灾的蔓延情况,作出是否请求专业队伍扑救的决策。

七、制定预案的要求

(一)各分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扑救预案。

(二)扑救训练和预案修订。

1、组织扑救应急分队模拟火灾扑救训练。进行训练前要制定周密计划和程序,检查所需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并对参加训练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根据训练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八、其他

1、本《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2、各分场、科(室)、小组要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火意识,落实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防火义务。除老、弱、病、残和未成年人外,都应积极参加扑救森林火灾,党员、团员及民兵是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力量。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9

茂山林场是国有林场,位于某市的东北面山,管护面积800hm2,下设6个营林区,森林覆盖率55.7%,辖区内有茂山风景名胜区、动(植)物公园、明湖等。全场经营总面积为133.3hm2,林业用地面积106.66hm2,占总面积的80%;非林业用地26.66hm2,占总面积的20%;全场森林覆盖率50%,有林地覆盖率56%。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2000年茂山林场被当地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费列入全额拨款管理,其宗旨在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发挥积极作用。

1茂山林场林权纠纷发生概况及特点

1.1茂山林场林权纠纷发生的概况茂山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自1982年进行“林业三定”后就开始不断发生,在这些纠纷当中,有些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处理,有些解决后又重复发生,甚至还有些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特别是在2007—2008年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和对凝冻受灾林木进行清理时,国有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开始逐渐呈现爆发的态势。1990—2001年间,茂山林场所在的当地市政府从相关村中划拨了部分林地,当时约定茂山林场仅享有林地经营权,并按20%作为采伐木材时支付给村民的山价费,合约期限为50年。在实施新集体林改中,村民强烈要求村委会解除与茂山林场的合约,收回地权并均山到户[1]。在2007年前,国有林场与周边存在林权纠纷100多起,纠纷面积约3.33hm2,涉及林木蓄积约1000多m3。自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到2010年2月,此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多达200起,涉及面积多达26.66hm2,约占经营面积的25%。纠纷涉及18个村、215个村民组。其中:工作失误积累造成的纠纷45起,占20.9%;少数村民弄虚作假的纠纷36起,占16.7%;租赁矛盾引发的纠纷33起,占15.4%;权属转移手续不完备的纠纷29起,占13.5%;集体间联营引发的纠纷22起,占10.2%;山林流转引发的纠纷19起,占8.9%;灭荒造林引发的纠纷31起,占14.4%(见表1)。

1.2茂山林权纠纷发生的特点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茂山林场长期以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林权纠纷。茂山林权纠纷发生的特点主要为:①纠纷具有普遍性。一方面表现为林地分布广,涉及范围大,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多样;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国有、集体、村组、个人甚至政府等包括不同地域间的多元化利益关系。②长期性。从林业三定至现在,长期以来时有林权纠纷发生。③发生形式多样化。如插花地、蚕食林地、侵占林地、甚至还有不承认、撕毁协议等,纠纷主要发生在漫长的林场边界及一些插花地上。④纠纷呈现复杂性。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经由“分山分林到户”—“山林入社”—“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部分纠纷由于某些原因,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历史积案。⑤纠纷的群体性、组织性逐步增强,并且纠纷冲突方式逐渐升级,出现了暴力化趋向。大部分纠纷都是村组中一些寨老、村组领导人等所谓的权威人物领导和组织的,不同的是以前发生纠纷时,大都是采取互派代表协商,但发展到现在采用的是联名信上访、集体上访、阻挠生产、围攻、打砸等形式[2]。

2林权纠纷成因分析

2.1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实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改革,对林权进行登记和确认,由政府给国有林场、村集体和村民颁发了林权证[3]。由于茂山林场办场时间比较长,其中必然经过很多调整,某些方面造成方案措施、签订合同上的相关协议、政府部署文件和相关资料上都存在前后不一甚至混乱不清的地方等历史原因而产生的纠纷。一方面是由于原核发林权证时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反复涂改、补充,缺乏真实性,形式与内容不统一、不完整,材料之间相互矛盾,档案分类错误等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复杂,任务量也相对较大,其中必然会出现内容与协议不一致的地方,甚至还有重证和无证等客观原因。当然还存在政策因素、人员因素以及历史背景等其它方面的原因。

2.2林政档案不完善林场的林地所有权凭证、协议书等基本完好,但有些林政档案还是不够完善。①有些林地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发林权证;②档案材料内容错漏,归类不清、管理混乱。有的反复涂改、补充,缺乏真实性,形式与内容不统一、不完整,材料之间相互矛盾,档案分类错误,大多数县两套档案未齐全;③四至走向表述过于简单,地名使用不规范。如很多都是用东至某某沟,西至某某路,南至某某坡,北至某某处等标识不明的语句;有的边界定在了无明显地物标记的地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原来证上登记的边界已发生了变化,无法认定边界;还有的地名是用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发音来登记的,无法识别地界,甚至随便写一个地名或标志物作边界;还有一些是属于林场范围的零星“插花地”,导致根本无法明确双方边界。

2.3有无林权证引起的纠纷一种情况是茂山林场持有20世纪90年代颁发的林权证,而村组持有的是20世纪80年代颁发的林权证,双方各执一词而产生的纠纷;另一种情况是村组并未持有政府颁发的林权证,找出各种理由如以清源头、继祖业为由否认政府的文件、协议甚至不认可林权证,要求林场还给村组而引起的纠纷;还有一种情况是村组承认林木是林场的却不承认林地是林场的,甚至还有人伪造证据从而引起的纠纷。村组人员利用在“林业三定”时存留的空白证,在证上任意涂改、添写、篡改、伪造林权证,来争夺林权,引起纠纷。2.4人为因素由于我国农村集体林地的所有者同他们的人村集体组织之间既没有明确的委托契约,又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4]。基于这种情况,失去了财产所有权的村组因为无法切实监督集体林地财产,也就无须谈及相关经济利益,这样就导致他们不关心集体林业财产的运行状况以及集体林业的未来发展,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中去。

3林权纠纷解决的对策

3.1妥善处理好各类历史积案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本身属于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要求我们在把握好政策、兼顾历史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林权纠纷必须妥善处理,一方面取得当地领导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曾发生的林木纠纷,要认真处理并完善相关手续,同时调查取证时要耐心做好对方的工作,做到有理有据,标准统一。

3.2加强林权证管理①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林权证管理的重要性;②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专人专管,依法管理林权证;③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好林权证的法律地位;④要做好林权证的核发工作;⑤要加强林权登记原始档案管理。完整保存好林权登记和林权证核发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做到登记申请、审查材料齐全,图表完备,坐落四至标注清楚,文字数据规范准确,申请表、勘界表、林权证载明的登记内容与登记物现状一致。登记机关应当公开登记档案,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加强林权管理电子信息化建设,实现林权动态管理。

林场林长制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新形势 森林经营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18-01

由于当前森林经营工作正处于一个急剧发展的时期,既面临很大的挑战,又有发展的机遇,所以新形势下的森林经营工作要端正指导思想,纠正认识误区;完善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深化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森林经理工作,建立森林经营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和森林经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为全面提升经营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具有活力的森林经营保障机制。

1.开展森林经营的有利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森林经营工作迎来了转折期,各级领导重视,国家为推动森林经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业内也普遍关注森林经营。随着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产生了巨大变革:从传统林业到现代林业;从森林作为木材产品到发挥森林的多种产品和服务上来;从国有林到多种所有制林分。要求今后森林可持续经营必须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实现规范化管理。最近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造林苗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启动森林经营工程,提高林地综合产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9年财政部开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近4年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补贴资金由最初的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6.76亿元,抚育任务由最初33.33万hm2增加到340万hm2。到2012年底中央财政投入累计达到132.76亿元。试点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为全面推开森林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将5000万hm2急需抚育经营的中幼林全面抚育一遍。

2.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2.1 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但森林质量仍然低下、提升缓慢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以下简称清查)数据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呈现稳步增加。据第七次清查,现存人工林面积达到6168.84万hm2,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34.01%。但森林质量仍然低下,提升缓慢。这首先体现在林地利用率低,即森林面积占林地面积比率只有59.71%,且林地流失现象还很严重,5年间流失林地面积831.73万hm2,相当5年间新增森林面积的40%。同时,我国林地生产率低下,全国乔木林平均蓄积量仅为 85.88m3/hm2,是世界平均水平(110m3/hm2)的78%、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更低,仅49.01m3/hm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32hm2,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

2.2 生态公益林面积大幅增加,但公益林的经营问题尤为突出

公益林面积及其占全国有林地面积比率:第五次清查为2623.70万hm2,占17.1%;第六次清查为6215.05万 hm2,占 36.8%;第七次清查9506.20万hm2,占52.42%; 10年间公益林面积增长了2.6倍,其中,76%来自人为林种调整,只有24%(1651.8 万hm2)是新造林。为了获取更多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一些地方人为调整公益林。有的公益林界定不科学,将自然条件较好的原用材林地,更新造林后形成的幼龄林 林地划为公益林;而自然条件差的原本是公益林的山帽子,因有林可采而划为商品林。天保工程区各林业局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面积比例,大体上都各占1/3。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带有极强的主观意识。目前,公益林最主要的经营措施是管护,防止人为盗伐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不是积极培育。重 点公益林禁伐,一般公益林限伐。据第七次资源清查材料,全国符合国家补偿条件的公益林面积10413.85万hm2,已获国家补助的面积仅2666.67万hm2,占25.61%。公益林补偿标准低,投入严重不足,长期得不到经营,影响了生态功能发挥。

2.3 经营方案编制问题

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时候,没有依据市场及政策等有关状况变化来调整更新,尤其是林业方面所出台新政策,像产权转让与分类经营等,这些政策在经营方案里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且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过程里,上级林业部门、当地林农 与林场的职工干部没有参与编制, 更没有听取其意见,这种情 况下,所编制的经营方案与公众是相脱离的, 其制定出来的方案存在很大不合理性, 这样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对森林 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发展的应有作用。

3 关于新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

3.1 加强科学引导, 放活经营权

按照生态区位和主导利用的不同, 科学划定商品林和公益林, 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 措施, 积极推进分区施策和分类管理。对于商品林,林农可依照经营方案的合理年伐量安排年度采伐指标,解决林木采伐自问题, 在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引入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型采伐等理念, 保护好商品林应有的生态环境条件, 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确保业主在经营过程中, 林地肥力等级的永续经营条件。对于公益林,按照事权等级,各级政府要 给予公益林建设投资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同时在 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开发林下种养业, 利用森林景观, 发展森林旅游业等, 实行禁止性或控制性采伐利用政策。引导林农在自主、自愿和明确分配的基础上, 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抗御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

3.2 端正指导思想,纠正认识误区

林业生产周期长,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不能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领导工程,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历史上教训深刻,搞、搞浮夸,造林不见林。20世纪末各地消灭荒山运动,虽受到国务院表彰,体现了政绩,同样是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实际上仅是阶段性成果,由于后期森林抚育未跟上,很难成为高质量森林。

总结:

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效益低、周期长、风险大,依靠社会投资难度较大。所以森林经营全过程的政策扶持如良种补贴、造林补助、抚育补助以及公益补偿等要形成长效机制要完善林业机 械补贴,提升林业技术装备水平。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村村通的政策要延伸所有林区。

参考文献:

[1] 刘于鹤,林进.森林经营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林业建设的瓶颈[J]. 林业资源管理.20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