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指导建议十篇

时间:2024-01-18 17:59:12

工作指导建议

工作指导建议篇1

一、安徽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做法

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制度,部分高校还确定了集体备课制度,任课教师在教案、PPT制作上能够精心准备;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联系制度,加强业务沟通,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部分专科院校还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将实操教学直接搬到用人单位,既增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增加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了解以及单位直接选人用人的机率;部分高校于每年毕业季,组织聘请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HR)专家及优秀毕业生进校园举办讲座,提高学生对职业、职场和社会的感性认识;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简历制作竞赛和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认识和职场求职的应变能力;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常年在校内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及招聘场所,为供需双方搭建直接交流平台;各校根据相关规定,按1.5%的比例从学生学费中提取就业指导工作经费,用于支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部分高校还开辟校园创业园区,为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基本条件的同时,为有相关需求的学生提供观摩、交流和社会服务。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偏低,且队伍不稳定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中,大多数是由党务或专职辅导员兼任,相当部分人员没有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且不少任课教师没有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安徽省职业指导师国家职业资格目前尚未列入职称序列,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人员的各项待遇(如课时费标准、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等等)无法落实,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学习意愿(包括考取国家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书)和钻研业务积极性,对稳定人员队伍影响较大。就业指导课程中缺少对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学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普遍缺少对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方针”,选择“了解”的仅有24人,占总数的约7.79%。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国家就业方针不甚了解,在座谈时,大多数教师也不知道国家的就业方针。对“三法”(即:《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是否了解的三个选项中,选择“了解”选项的有51人,约占16.56%;选择“不了解”的有75人,约占24.35%,而“了解,但说不清”的占59.09%

三、进一步做好安徽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多措并举,加快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建议各高校按规定比例足额提取就业工作经费;积极加大对本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议适当扩大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职人员比例,确保稳定的师资队伍;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帮助和鼓励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在岗实践和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考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组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等交流活动,推荐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参加申报职业指导成果和优秀职业指导论文征集活动,提高安徽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整体水平。注重效果,引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建议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在教材选择上内容更加丰富,在就业指导课程授课中加强互动交流;建议高校注重学生在就业创业意识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制定适合个体的就业创业培训规划;高校要采取集中授课与个别辅导结合并重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结合自身职业素质寻求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增强其在今后进入社会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建议高校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相互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对接工作。

加强沟通,促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高校在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相互支持和配合建议人社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高校建立正常、完善的交流合作机制。要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开展进校园职业指导活动的支持,鼓励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高校弥补相关知识讲授的不足,逐步解决就业指导教学课程中的“短板”问题;帮助高校引导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专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和招聘活动,让高校毕业生尽早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开辟更多的实习、见习岗位;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提供就业实践活动机会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解读,进一步促进高校和地方相互了解和工作交流,促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利用“互联网+”模式,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将就业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使其尽快就业。

工作指导建议篇2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为选修课,并且只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指导方式单一,多是通过讲座讲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知识介绍的多,能力培养的少,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只注重就业率,忽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长远发展,导致毕业生盲目就业,为今后择业埋下隐患。

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就业期望值很高,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敏感,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眼高手低、总想一步到位,无法正视实际存在的差距。另一类则崇尚“慢就业”,以时间上的错位避开就业高峰,实则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不断尝试的信心,只能坐以待毙,逐渐成为“啃老族”。

三是各方缺乏信息互通交流。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都设有就业促进机构,但由于隶属关系,政策适用性等问题,还没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直接表现为学校不了解就业政策,政府不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位,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

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毕业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设置课程内容,从关注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的应试性培训,转变为强调心理咨询、建立职业规划、引导创业思维的综合性指导,以“授人以渔”的理念提高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将就业指导由面向毕业生转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开始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大二建立优势学科和就业兴趣点,到大三结合发展开展社会实践,大四掌握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以全程化的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从而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自主选择就业方向。

(二)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升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要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岗位锻炼自我,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的统一结合,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就业指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加强对贫困和残疾学生的重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就业后的跟踪检测,及时掌握待遇发放情况和事业发展情况,确保困难学生真正实现就业脱贫。

工作指导建议篇3

坚持以人为本、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并重,全面开展生态创建活动,推动我镇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主要目标

到年,全镇力争建成1个县文明卫生村;年,基本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标准。以点带面,促进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抓好境内的14万亩部级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万亩森林自然风景风光带的保护,使森林覆盖率85%以上,集镇规划区绿化达40%以上;控制农业资源污染,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以村300亩高山西红柿基地为主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沼气,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严格控制新上重大污染企业,坚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环保一票否决权”,对重大污染企业,坚决不引进、不批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抓好环境保护,从严控制烟尘、噪声污染;加强城镇管理,提高城镇品位,大力整治脏、乱、差,做到垃圾归箱、宣传归窗,努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该项创建活动顺利开展,镇成立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林业的党委副书记、分管国土的副镇长、分管农畜牧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办公室秘书、林业站长、畜牧站长、水利站长、农技站长、国土站长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林业站,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上述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为:镇政府办:负责对创建活动进行统一监督和综合协调;负责组织对创建活动开展宣传工作。

林业站:抓森林覆盖率、环境绿化;建立和管理创建工作档案;做好与创建工作相关的数据统计工作。

农技站:负责组织生态农业、生态公益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指导建立生态模式和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水利站:抓好自来水、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畜牧站:抓好畜禽养殖卫生工作。

国土站:负责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城镇区域规划;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用地的保护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把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创建工作蓬勃开展。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墙报、标语、电视等宣传形式和媒体开展有创意、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对推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要深入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教育,形成人人积极行动,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各村(居委会)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情况并对照国家、省、市、县考核标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按计划逐年实施。

工作指导建议篇4

刚才,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结表彰暨欢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视频会议,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精神十分重要,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精心指导,创新工作——2007年我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按照省委部署,来自省、市、县、乡857个派出单位的1215名指导员组成140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派驻到全市140个乡镇1195个建制村和具有农村性质的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出台了两个意见和指导员工作管理办法,召开了全市农村党建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大会,对指导员进行了多层次的培训,强化了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了各项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一年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首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宣传党的政策,促进了群众观念转变。一年来,全市指导员走访群众433877人次,组织召开座谈会15765次,书写标语15581条,出板报墙报6439期,召开村民会议6055次,配合宣讲团宣传十七大精神1430次,先后组织10035期农业科技培训,1531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3834期村组干部培训,引导干部群众学科技,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开展转移劳动力培训112152人次,转移劳动力101万人。指导员充分发挥了政策法规宣传员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帮助群众掌握了政策,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科技意识、创业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理清发展思路,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指导员积极开展村情调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出谋献策,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完善规划,提出了许多新点子,谋划了不少新思路,使乡村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一年来,全市指导员共制定驻村工作计划1209个,撰写了73944篇民情日记,形成1935篇调研报告,2504篇心得体会,2086篇工作总结,帮助所驻村制定和完善五年规划1156个,完成项目报告593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239条,其中2051条被采纳,同时,指导员全力参与培植产业,全市各乡镇已初步形成粮烟产业544个,果蔬产业659个,畜牧产业708个,林产业463个,其他产业396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6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增长17%,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也与指导员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指导员在帮助所驻村搞好农田、水利、道路、沼气、学校、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乡村干部群众投入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派出单位、相关部门汇报反映情况,协调项目资金,一年来,全市指导员参与了60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协调支农项目1009个,目前已完成298个,争取资金8615万元,新修村组公路1531千米,硬化户间道路2135千米,硬化街道23千米,清理沟渠1937千米,新建村级文化场所309个,帮助村级学校建设5677项,援建广播电视村村通5495套,新建其他基础设施16882项,帮助解决化肥485500公斤,建沼气池12882口,新建水窖13427口,改造炉灶35662套,改厩27447间,改厕24161个,亮化房屋135190间。配合完成了全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四)强化基层组织,巩固了执政基础。2007年是村“两委”换届年,指导员全面参与换届工作,根据村级换届选举实施方案,监督选举过程,指导做好选民登记、张榜公布、候选人推荐、召开大会选举等工作,确保选举程序到位,时间不变,步骤不少,依法选举,切实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指导员,全面帮助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确保了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比例。随后,指导员又加强对新上任的村支书、村主任的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健全完善村级各项制度,积极推进村务公开,使政策透明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协助村党总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共上党课1078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505个,发展党员2979人,为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吸收了新鲜血液,切实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创新力。

(五)排处矛盾纠纷,促进了和谐农村的构建。为打造平安昭通,和谐昭通,指导员通过召开村民民主恳谈会,村“两委”民主生活会,指导帮助村级组织完善村务管理、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良好运行机制,沟通思想,协调关系,帮助所驻村深入解决有关土地征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邻里纠纷、家庭赡养等矛盾和问题,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森林防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务输出、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及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等工作,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338起,帮助公示村务公开内容5505期,组织移民1153人,落实结扎20345起,放环20312起。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派出单位以及全体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充分体现出领导重视,机制健全,运作规范,督促有力,指导到位,宣传出彩,学习常新,观念对路等特点,广大指导员真正做到了带政策解“惑”,带项目解“困”,带技术解“难”,带法律解“结”,全市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加强了领导;二是各级各部门及派出单位十分关心、支持指导员和帮扶挂钩村;三是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群策群力,创新工作;四是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自身建设,加强协调、督查、指导、考核和管理,建章立制,严格纪律,保证了指导员工作的有序开展;五是各级新闻宣传媒体、网络大力宣传指导员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同时也应看到,我市指导员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指导员对政策吃得不透,学得不深,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不足,协调能力不强;个别派出单位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在选派指导员时没有真正做到抽素质好的人,选能力强的人,在帮扶措施上方法不多,支持不够,力度不足,平常对指导员的检查、帮助、关心不够,对指导员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部门差异和当地经济基础薄弱,指导员在资金扶持和项目争取上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部分指导员不能做到与选派单位在工作上真正脱钩;县乡对指导员的阶段任务布置还不够具体;一些乡镇对指导员的管理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和各位指导员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乘势而上,不断进取——力争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部署,省委就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就是为了更好地把“三农”政策落到实处,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既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力措施,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方式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有效途径。

为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圆满完成党和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指导员工作的始终,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力求学深学透,学懂学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同时要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深刻认识和领会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下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本领,确保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充分发挥素质好、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优势,树立不怕困难、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精心指导,使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使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各级各部门还要加大对驻村的挂钩帮扶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恪守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狠抓贯彻落实

指导员要恪守自身的工作职责,弄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做到成竹在胸,狠抓贯彻落实。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职责是: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助、指导和帮助村党(总)支部、村委会,抓好农村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是:一是当好政策法策法规的宣传员,狠抓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二是当好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狠抓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当好项目资金的协调员,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当好组织建设的指导员,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狠抓和谐农村建设。六是当好制度建设的督导员,狠抓机制建设。七是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记好民情日记。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任务是: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突出“百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这一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百千万帮扶工程”、“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百万劳务输出工程”、“整村推进工程”,抓好沿昆水线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培育,大力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昭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指导员要在总体任务之下,切实协助所在乡村开展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把握重点,讲究方法,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下派指导员时间短暂,要做到面面俱到很难,必须围绕“三农”工作重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1、抓住一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

抓住一条主线就是要紧紧抓住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这条主线。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引向深入,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把十七大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要组织宣讲团进村入社,广泛深入地宣传。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行了专门部署,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指导员要紧密联系所驻村的实际,准确把握领会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论述,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要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驻村指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方式帮助所驻村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劳动力转移促发展,昭通是一个人口大市、劳动力大市,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一直是昭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驻村指导员要积极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劳动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办的沟通和联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和相关就业信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二是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发挥农民自身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员要身体力行,发挥个人和派出单位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要突出民主管理这个重点。一是认真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对群众关心的财务管理、集体资产承包经营、计划生育、民主评议及上级需要公开的内容,指导员要协助村“两委”以公开栏、召开村民会议等形式定期向村民公开。二是认真落实民情恳谈,记好民情日记。民情恳谈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拓宽群众参与,基层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驻村指导员要围绕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民情恳谈,努力做到对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认真听、对群众的抱怨指责不顶撞、对群众质疑的问题不推诿。

三是要突出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对基层组织的现状要有“底”,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员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数量偏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三偏”现象,年轻党员发展难,党员干部后继乏人,支部活动难开展,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村级组织民主化程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党组织影响力有所下降,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等,因而指导员要积极协助乡镇抓好村级组织建设,重点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完善民主议事,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民主监督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严格按照的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提高党员的素质,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会大大增强。要使农村无职党员“有位”,驻村指导员要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定期组织无职党员集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让无职党员“有能”。要发扬党内民主,激发无职党员热情。要设立党员先锋岗位,给无职党员定岗定责,让无职党员“有位”。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形式。

四是要突出乡风文明这个重点,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驻村指导员要积极协助村“两委”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等创建评比活动,坚持“示用结合,按需施建”的原则,把农村的文化教育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教育,使农民群众分清哪些是应当继承的好传统,哪些是必须破除的陈规陋习,引导和帮助农民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讲究工作方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两种关系”。

2008年下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在2007年指导员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定位,讲究工作方法。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指导与指挥,到位与越位的关系。指导员正确的工作方法是指导而不指挥,帮助而不代办,到位而不越位。所谓指导就是在处理具体矛盾和问题时要牢牢把握住方向原则、方式方法和制度规定,多为村里出好主意,想好办法,因地制宜,认真帮助村级组织完善规划,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所谓“到位”就是对工作要讲到位,跑到位,做到位,检查到位。要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舞士气,激发信心。要着力帮助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要帮助村“两委”班子理顺工作关系,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强化“三力”建设。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稳步促进发展。20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要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2007年指导员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好思路,继续抓好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又要着力于创新,继续推进机制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办法和措施。

3、坚持一个牢记,做到四个掌握。

一个牢记,即牢记“七大员”职责。四个掌握就是掌握所驻村基本情况、党组织及其它组织的设置情况和活动情况;掌握所驻村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等情况;掌握所驻村的风土人情、社情民意、弱势群体等情况;掌握所驻村的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突出问题、不稳定因素等。只有全面深入地熟悉和了解情况,才能使工作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2008年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建强机构。全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提高对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强化任务布置,强化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要继续加强各级办公室建设,建强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下拨必要的办公经费,为办公室开展督查、指导、考核、管理创造必需的条件。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选派新农村工作队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有关工作。组织部门要认真做好下派工作队的牵头抓总、组织选派、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做好指导员下派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部署,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提供政策、项目支持。县区委要抓好下派工作的人员分配、集中培训、检查落实。乡镇党委要按照《昭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和各县区的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考核。村级党组织要积极支持、配合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关心、积极支持、主动配合,确保政令畅通。各派出单位要按要求选派优秀干部,做好派出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在物力、财力、项目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坚决实现指导员工作与原单位工作脱钩。

(三)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各县区要在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要把加强任务布置、督促检查、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制度。乡镇党委对县区委负责,县区委对市委负责。坚持每年考核两次。半年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党委提出调整意见,报县区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由派出单位收回重派。年度考核结果报县新农村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作为原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每年度的工作队任务结束时,各级要按文件要求组织一次评比表彰,给予受表彰者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工作指导建议篇5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明显吃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了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拓展就业指导方式和途径几点建议,以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随着高校持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非常大,国际金融危机更是给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面对现实,毕业生不得不同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下岗职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竞争岗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相对来讲,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被动状况显得更为突出,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就业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如何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件大事。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机制,实现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切实保障学生顺利就

就业工作是学院的头等大事。就业指导工作须实施一把手工程,须建立学院党政一把手挂帅,分管院领导负责,就业工作处和各系具体抓,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管理体系。须实施院、系、班级三级责任制,落实每级负责人,分管院领导作为院级负责人,系书记(副书记)作为系级负责人,辅导员作为班级负责人。院、系负责人再将各级责任有针对性地分解到其他教职工,最终落实人人头上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对就业指导工作严格督促、加强考核,确保将就业指导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院上下齐抓共管,切实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二、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很难想像一个对基本的就业政策都不了解的教师能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就业指导专业水平,而大多数教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很有必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分批次有针对性的选送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职业指导师培训,提高队伍中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比例,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职业指导知识和能力。二是定期组织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校内就业指导专门培训,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请校内外职业指导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以进一步丰富教师队伍的职业指导知识和经验。三是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横向学习交流。互相通过深人交流探讨,学习彼此所长,互为所用;校与校之间保持经常联系交流,实现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可持续提升。四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文化交流,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学习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这样,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以逐步培养和造就“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三、不断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端正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一是着力抓好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思想。当前毕业生眼高手低,看重高待遇,看重轻松活,看重吃住条件;反感休息时间短,反感基层工作,反感工作条件差。在就业观念教育上,应当教育学生克服目光短浅的陋习,树立宏伟目标,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指导思想,视本领为第一位,通过就业后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本领,再考虑换更好的工作,逐步实现理想人生。二是着力抓好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清楚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正确认识自我,保障自我权益,合理考虑下一步就业方案。三是着力抓好面视技巧的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注重面试时的行为举止、精神状态、仪态仪表及面视礼仪等。四是着力抓好为人处事的教育,特别是强调诚信教育和责任心的教育。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要知恩图报,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这些是事业做大的前提和基础。五是着力做好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相对应的职业范围;加强职业选择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和适合的职业范围,以定位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大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积极作好职业选择。六是着力加强创业指导。当前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对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应当要多鼓励以增强信心,多指导以明确方向;主要是作创业政策上和程序上的引导,以及创业方向和实施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充分利用政策上的便利以做好创业起步工作;熟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事业便成功了一半。

四、拓展就业指导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工作指导建议篇6

内容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改革,现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纵观其改革历程,分析其内在的政策性倾向和市场导向,旨在创建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适应我国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改进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从目前我国高校就业趋势分析,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年多年来,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高校和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从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政策倾向

1999年国家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就出台了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工作意见》(〔1999]50号)明确要求各部门积极储备人才,需要加强的部门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机会,吸纳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同时,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或到企业锻炼,还支持和鼓励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就业,并协助解决好户籍和人事等问题。各地方、各部门都要积极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放宽对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限制,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为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部于2000年采取十大措施支持西部大开发。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出“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吸引高层次人才在西部创业”。200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唱响了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就业和创业的主旋律,重塑了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时代强音。国家首次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积极响应。2003年也是国家出台毕业生就业政策最多的一年。先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11项政策措施,后是中组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等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14个配套文件,明确了107项具体政策,从不同角度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同时,各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配套措施,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框架体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紧扣时代脉搏,会紧随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局。而且还有一点内在的趋势就是政策会越来越宽松,广大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会越来越开放。我区师范类毕业生一直以来原则上只能在教育系统就业,对师范生的就业机制依然实行派遣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切实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中决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区域开放,允许在全区教育系统内流动,允许长线专业毕业生跨行业就业。可见,政策的宽松性是必然的趋势,同时有一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在就业政策不断得以“解放”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法制化进程应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得以快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关系合同化,就业行为法律化是必然的趋势。

二、就业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一)市场需求分析

从学历需求上看,研究生的需求旺盛,2002年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 2.6,2003年研究生供需比为1:2.5;对本科生的需求大体持平,2002年本科生供需比约为1:1.3,2003年本科供需比依然保持1:1.3:对专科(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2002年专科(高职)毕业生供需比约为1: 0.4,2003年供需比仅为10.37。由此我们可以预见,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大战将愈演愈烈,而低学历、低层次的学生就业将变得举步维艰。

从学科专业需求上看。就全国范围而言.近年来需求数量较多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与电子工程、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市场营销等。需求数量比较少的专业有: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农学等;就我校而言,外语、中文、数学等短线专业依然十分抢手,只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就业市场反应平淡,形成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教学课程设置以迎接高考为主要目标,所以对必考课专业教师始终有较大需求。

从地区需求来看,就全国范围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有所增加,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相打乡后的地区需求不足。就我区而言,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需求旺盛、其余地区需求不足。

从院校需求来看,重点大学、名牌院校、名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而一般院校、一般专业的需求相对不足。

以上对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作了简要分析,显而易见,市场需求很不平衡,这是市场规律作用于大学生就业领域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会在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中长期存在。

(二)市场流向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年来毕业生所向往的大城市、大院所、大单位和党政机关等传统就业单位的人才日趋饱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层次等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见图表1),到三资、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增幅较大。另外,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多,2003年到重庆、陕西、贵州、内蒙古等西部12省区就业的毕业生共有38451人,比2002年的31 240人增长了7 211人,可见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初见成效。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流向发生显著变动的大背景下,我校毕业生流向也随之产生新特点,以我校本科生毕业去向为例(见图表二、三).除充分保证教育系统的需求外,依据我区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持续宽松性开始向其它行业辐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进企业去锻炼自己。另外,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使得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更可喜的是,我校毕业生中报名志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三)未来几年就业形势展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人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而同时期.社会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人了买方市场趋强的阶段,换言之,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人“就业大众化”的阶段。加上每年新增几百万的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几十万的复转军人就业等多方就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构成明显压力,不难想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未来几年的竞争会日趋白热化。

对于师范专业的就业市场也会如此,从总体上看,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随着适龄儿童的人学高峰和教师退休高峰期的度过,一些地方师资出现饱和。加之国家实行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政策,师范专业就业市场已成为理工、综合院校竞相抢占的目标.种种因素导致这一市场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因此,师范院校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三、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转变与全新就业指导体系的创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促进了就业工作部门职能的逐步转变。我校的就业工作者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转变

就业工作部门职能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过去纯粹的管理职能转变为如今的服务兼管理职能,但管理是基于市场规律下的管理。是开放式、灵活式的管理,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下的封闭式、呆板式的管理”。

当前,就业部门应下大工夫扮演好如下五种角色:(1)教育者,为使毕业生尽快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力、各类讲座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使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握好自己的职业期望值,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主动择业,顺利就业;(2)宣传员。宣传当前的就业机制、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还应通过宣传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相互沟通;(3)服务员,一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快速、准确地为毕业生收集、人才需求信息、,三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如提供招聘场所、推荐毕业生等等;(4)管理员,推荐、审批毕业生就业手续、规范毕业生就业行为和就业市场;}s}调研员,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调查,正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研究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吸纳大学生的潜力,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从而为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此同时,还应多方面调查了解毕业生在择业前的思想状况、职业期望值以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种种心态与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工作提供材料和依据。

今后一段时间,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将进一步转变,强化服务、淡化管理,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业队伍建设将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

(二)全新就业指导体系的创建

1.转变就业指导观念。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要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构建一流的就业平台,而且强调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

2.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要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这是构建全新就业指导体系的必要条件。其次,要探索高校就业指导的新方式、新途径、新方法、新内容,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因此,面对新形势,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三)科学、有效地指导高校的就业工作。

1.就业指导将更注重激励创业。从目前来看,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

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相信随着就业指导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对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人,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必定会逐渐树立,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并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2.就业指导会更加突出时代特色。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多进行就业政策、就业策略、就业准备、就业技巧等方法上的辅导,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而省略或忽略了就业指导的时代性。在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人,就业指导将更加紧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脉搏,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对毕业生除进行传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创业和创新教育。

3.群策群力,加大力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对高校来说,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难以预测的因素。而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层次)还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气候影响,因而市场需求时起时伏;对高校来说,自己有多少“产品”,质量如何相对来说比较清楚,而对社会究竟需求多少,类型如何则很茫然,处于一种“知己不知彼”状态,这样势必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在一批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以保证市场运营中良好的供求关系。

4.大力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开辟就业工作的网络平台。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2003年。2003年6月1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亲临教育部,点击开通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标志着我国就业工作进人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工作指导建议篇7

今天,前来参加××乡(镇)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感到非常高兴。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我和组织部的两位同志,将在今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大家并肩作战,齐心协力完成咱们乡(镇)的这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任务。希望大家互相支持,搞好配合。

按照县委的要求,这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将全面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政策性很强,民主程度很 高,工作要求也很严格。为了按照“两推一选”的要求,搞好这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理解“两推一选”的内涵,克服认识上的偏差

从目前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有部分村和干部对推行“两推一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畏难情绪。 在乡(镇)这一级,有的同志认为,实行“两推一选”可能会使党委的意图得不到落实,使党委确定的人落选,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其实,“两推一选”虽然通过增加“两推”程序,把以前的“党委定候选人”改为“在党内和党外共同推荐候选人”,但这并不等于是“民推民选”,以推荐票数最高的为支委候选人,而是党委在“两推”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党员和群众的意愿,再通过严格的考察来确定候选人,达到党员、群众意愿与组织意图的相统一,从而克服以往那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拓宽了选人视野。所以说,实行“两推一选”虽然在程序上复杂了,工作难度加大了,但对于选准选好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对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增强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却更有利了。

在村这一级,有的同志认为“两推一选”是自找麻烦,思想上有怨气;有的感到在工作中得罪了一些人,怕自己选不上,想撂挑子;还有的片面认为只要人缘好,不得罪人,选举就能得高票,因此工作无所事事,甚至丧失原则,讨好个别群众。这些认识都是非常有害和错误的。大家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要相信群众,要勇敢地面对群众的选择。因为谁干得好,谁干得差,群众看得最清楚,选谁当村干部最合适,群众心里有杆秤,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二、加强宣传,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

广大党员和群众是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参与主体,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换届工作就失去了基础,选举的质量和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实践证明,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觉悟是高的,只要组织好、引导好,就能够珍惜和运用好手中的民主权利,为选择信得过、有本事的“当家人”投好自己的神圣一票。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农村党员、群众明确换届选举的意义,熟悉“两推一选”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群众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引导大家按照规定的程序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宣传教育中,要重点引导党员、群众克服三种思想倾向:一是克服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与个人利益关系不大,怎样选、选谁都无所谓的心理,让党员、群众充分认识村党组织换届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明确“要致富,靠支部”、“要平安,靠村官”的道理,提高党员参与选举、群众支持选举的积极性。二是克服民主选举就是自由选举,就是不要党的领导的错误认识,明确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民主,不是自由化的民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严格依法行事。三是要克服宗族派性观念,教育党员、群众要顾大局,看长远,不要被一人一家一族的私利所障目,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

三、正确把握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一是要严格把握任职标准和班子结构这一素质要求。在这次换届选举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把握任职标准,力争通过换届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要突出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这个重点。一个村的党组织是不是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得力的书记,一个村的农民是不是富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好的村党组织书记。因此,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开阔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从发展农村经济出发,从致富百姓着想,把村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

三是要紧紧抓好候选人的确定这个关键环节。以往的换届选举经验证明,能否确定好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是决定我们换届选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如何选拔、确定候选人的问题上,一定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广泛荐才。各村在“两推”之前,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从最大范围内发现人才、挖掘人才、选拔人才,可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三荐”方式,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进行提名。通过自下而上的广泛推荐提名活动,让更多的人才纳入我们的选拔视野,也同时为党员、群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对象,更好地实现优中选优的目的。二是要尊重民意。群众公认,是我们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而实行“两推一选”就是为了更好的检验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在党员、群众中的公认度。因此,各村在组织考察、确定正式候选人这一环节,要正确处理好群众公认和组织认可的关系、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关系,既不能过分强调组织意图而不尊重民意,也不能片面强调尊重民意,把民推等同于民选,放弃组织把关。既要充分尊重民主推荐结果,又不能简单的以推荐票取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努力实现党员群众意愿与组织意图的统一。在这里有一点给大家明确,不管何种情况,如果初步候选人在“两推”时达不到5xxxx的党员、群众认可,坚决不能确定为正式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选举。

工作指导建议篇8

为构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建设机制,形成抓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合力,提高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中组部和省、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现就建立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知如下:

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区委组织部、常州市**工商局、区经贸局、区外经贸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环保局、区统计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级机关工委、区工商联、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等单位组成。各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名单附后)。

二、联席会议主要工作

1、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文件精神,分析研究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贯彻实施文件;

2、针对我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指导组建工作,督促检查组建工作进度,共同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3、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及时交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信息,沟通情况,形成渠道畅通、资源共享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信息网络。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一)区委组织部

区委组织部为联席会议牵头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指导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收集汇总联席会议议题;起草联席会议通知、会议纪要及有关文件;督促联席会议商定事项的落实,加强与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二)常州市**工商局

引导企业经营者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支持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并为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宣传与贯彻实施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三)区经贸局

积极向企业业主宣传党组织组建、开展党建工作对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广大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指导、督促各镇、开发区和街道企管部门配合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四)区外经贸局

积极向外商投资企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公司法》,争取外国投资者支持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支持企业党建工作;及时收集外商投资企业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协调处理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大力宣传《》和《公司法》,增强广大业主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识;配合企业做好党员职工招聘工作,为企业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六)区统计局

在统计工作中积极向企业业主宣传《》和《公司法》,提高企业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做好非公企业统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时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信息;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七)区环保局

在环保工作中积极向企业业主宣传《》和《公司法》,提高企业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八)区国税局

在税征工作中积极向企业业主宣传《》和《公司法》,提高企业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九)区地税局

在税征工作中积极向企业业主宣传《》和《公司法》,提高企业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十)区级机关工委

组织开展区级机关千名党员志愿者进企业活动,发动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深入企业,宣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企业组建党组织、做好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十一)区工商联

指导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积极向会员单位经营者宣传《》,提高企业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指导基层商会和行业商会为企业组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提供帮助;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十二)区总工会

指导各级工会组织大力支持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发挥工建促党建的积极作用,指导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工会组织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并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创造条件;协助区委组织部做好全区党建带工建的规划和实施工作,推动党建带工建工作的不断发展;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十三)区妇联

在妇女工作中积极向企业业主宣传《》和《公司法》,提高企业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发挥妇建促党建的作用,积极动员全区女企业家支持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引导优秀女企业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壮大党在企业中的力量;指导、督促联系点做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工作指导建议篇9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开展民评工作,搞好政风行风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条块结合的原则,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基层广电设施建设、数字化推进工作和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提高效能,改进服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新形象,强力推动广电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2、基本原则

坚持依靠群众,社会监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边评边改,评改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创新思路方法。

二、组织领导

政风行风评议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局机关、各科室台站实行党支部统一领导,“一把手”总负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确保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为抓好这次全区广电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我局决定成立“区广电局年度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

1、成立区广电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区广电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筹划部署;检查被评议单位行评工作实施情况,督促落实整改;对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成立区广电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组织检查、指导和督查被评议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负责日常事务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各科、室、台、站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本系统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单位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三、时间安排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分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落实整改、评议总结四个阶段,从年6月份开始,年8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月底前,我局拟召开局局领导班子、各科、室、台、站负责人参加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七大、省、市、区纪委相关会议以及全国、省、市、区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宣读和下发《区广电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对本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2、各单位要通过完善投诉机制、设置公示栏、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政风行风评议的目的、意义和政风行风与加强作风建设的关系,政风行风评议与促进文化建设的关系,引导大家提高对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了解行评、人人参与行评的氛围。

3、全体干部职工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投入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我区广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阶段:评议阶段

我局将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服务对象、设立政风行风评议专用意见箱等形式,收集对本系统、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社会各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意见归纳整理,找出本系统、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政风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自查自评自纠,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

整改是整个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各单位将认真抓好整改。对经过核实、有条件整改的,要迅速改、坚决改;对整改条件不成熟的,要研究整改方法,拟定整改方案,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对违纪违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严肃处理。同时,针对政风行风评议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形成防止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各单位要在巩固提高上一阶段整改成果的同时,做好准备,认真向行评办汇报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情况,主动配合行评办做好评议工作。

1、听取情况汇报。行评办到被评议单位,听取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前三个阶段行评工作的开展情况。

工作指导建议篇10

为加强人民调解与民事审判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各类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平安浙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联系会议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本地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规划,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健康发展;研究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联合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要求、建议;分析、排查本地区群众关心的焦点性、群体性纠纷,向党委、政府提出采取防范性措施的建议;剖析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疑难纠纷,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联系会议由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参加联系会议的人员包括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具体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省、市两级的联系会议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县级联系会议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如有必要,经召集人提议,可随时召开联系会议。联系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归档。

二、建立共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承担着对人民调解的指导职能。司法所负责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基层人民法庭承担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业务指导,确保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稳定的联系,各基层人民法庭应在其受案区域内对人民调解工作实行“指导员制度”。具体要求是:由基层人民法庭与司法所共同商定,指派法官兼任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员;一名法官一般不同时担任三个以上乡镇(街道)的指导员。指导员到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指导每月不少于一次,重点指导调解协议的格式文书使用是否规范、调解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调解依据是否符合法律等;同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给予指导。在开展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中,基层人民法庭和司法所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为重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三、建立法官参与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根据司法部的有关规定,对乡镇(街道)调委会主任和司法所长、村(居)调委会主任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每年业务培训,将分别由市、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为确保培训质量,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观念,保证培训工作有稳定、充足的师资,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法院应根据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以及人民调解员年度培训计划所确定的内容,确定若干名资深法官,作为培训所需师资的人选。担任授课任务的法官,应及时与司法行政机关取得联系,了解培训工作的目的和要求,精心备课;有关人民法院要为授课的法官安排必要的备课、授课时间,提供其他必要条件。

四、建立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审理的反馈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民事案件时,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对合法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依法予以支持;对于具有给付金钱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有给付义务一方到期未履行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向承担给付义务一方的当事人发出支付令。调解协议被人民法院判决变更、撤销,或者被确认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将生效的裁判文书以副本方式通知制作该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县(市、区)的司法局,并以适当的方式告知调解协议书被变更、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原因。

五、建立简单民间纠纷先行调解和委托调解制度。本着“减少诉累,降低成本,方便群众”,以及有利于消弥纠纷当事人隔阂的原则,倡导简单的民事纠纷先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对于事实清楚、纠纷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民间纠纷,人民法院可在立案前积极引导,告知当事人先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通过调解解决,但当事人坚决拒绝的除外。基层人民法院要积极探索建立委托调解制度,即人民法院对已受理的案件,认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的,在征得纠纷当事人同意后,可将纠纷委托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受委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及时向委托人民法院报告调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