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16:15:19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1

加入《华盛顿协议》,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获得了国际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展,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接受验收与监督,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在工科主要专业领域逐步扩大认证范围,积极主动采用国际化通用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实质等效”,加快完成从《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到正式成员的转变。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中国整体高等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并以此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实践模式和先进经验,结合本国特点,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经过了初步研究探索、小范围试点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1992年,教育部委托原国家建设部组织,在土建类学科领域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六个专业内开展评估,这是我国进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初步实验探索阶段。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力求认证标准达到国际水准,认证程序与认证方法符合国际通用做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07年7月,全国已有53所高校的141个土建类专业点通过了认证,约占该类专业点总数的15%。2006年,我国开始在土建类以外的工程专业领域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通过借鉴《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及一些国际通行做法以及土建类专业认证十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初步构建了专业认证的组织和制度体系。第一批4个试点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试点认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5个新的工程类试点专业。2007年底,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委员会,并设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各专业领域的认证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对四百多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

2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业认证的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专业应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通用标准和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查找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趋势和国际动态,可以归纳为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和潜在发展性。综合性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懂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知识性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性即学生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性视野,可以进行跨国交流、竞争与合作,这一能力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三峡大学以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为目标,水利与环境学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大学的定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相关产业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水利工程师。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突出“教育产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水利专业补充标准提出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但是对其中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有特别规定。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构建了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本专业工程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学院构建了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共计38.5个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2.1%。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本专业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做辅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使同学们尽早接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3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水利专业补充标准均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规定,尤其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要求从事本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教师中,80%以上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10%以上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经历。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中,75%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约20%具有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来源于国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型水电单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9%的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突出了水电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的特色。对于获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学校和学院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工程实际知识,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起到优化培养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从三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聘任了多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行业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

2.4实践基地的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9-0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各种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水工专业的“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为与之前课程区分将课程名称改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在课程内容中取消各建筑物复杂的计算内容,重点讲述建筑物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在第五学期综合项目化拓展教学中进行分建筑物教学(重力坝、水闸、土石坝、渠系建筑物、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本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课程教学标准制订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是向学生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水力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熟悉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选定各种的工程常规指标,培养学生应用原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并为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订学期授课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2.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中央1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和现代水利职业教育要求,本着理论够用,实践突出,体现现代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原则,对水利、水电、防洪工程等在知识体系上进行有机结合,将原来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使专业课程内容结合更紧密、系统更完整,调整以后的理论课时比原来大为减少,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材中尽可能地插入部分典型工程图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识读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整合以后新编的教材,力求最好地满足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现代水利发展与水利教育的需要。

3.教学组织

3.1 案例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解同时,结合本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土石坝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介绍工程工程设计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2工程现场实践教学

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实训基地,该基地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重力坝、土石坝、渠系建筑物等多个水工建筑物缩微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让学生有更好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本课程开始前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专业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大坝、水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水电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4.考核评价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及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避免“一考定终身”等考核缺陷。考核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成绩的评定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

5.实施效果

高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建筑物的计算方法、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至2014级部分学生的试点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本专业及本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绩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智涌,双学珍,张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2]田明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3

治水兴国,任重道远

说到水文,这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因为人类治水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打交道的历史。李冰的都江堰,让原本蛮荒的四川盆地变成了千万亩良田;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更是便利了南北交通并巩固中央政权在全国的统治。水文学科的核心是讨论水如何循环的问题。而其派生出的水资源工程学科,它的出发点是遵循水文循环的原理,并以此来为实际工程中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专业就是这两门学科共同组成的。

课程充实,重视实践

用科目繁多形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一点不为过。但这种繁多并不是混乱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一环套一环的衔接,构建起立体的知识体系。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VB编程设计等是基础课。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渗透在日后的每门专业课中,比如微积分,虽然很简单,却是探究科学世界最有力的工具,水力学中的静水压力、三维流体运动,气象学的压高公式、风的运动,水文学中的土壤下渗公式、汇流卷积公式等等都与此密不可分。概率统计在汇流理论、洪水频率计算中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另外是计算机编程,水文专业非常需要计算机建模的能力,学到蓄满产流模型、单位线方法、马斯京根法演算这几个模型方法时,如果可以自己编程运算,不仅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得到巨大的成就感。

说到专业课,不得不提到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课程设计。老师会下发一个任务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自己编程计算,并分析结果,给出论证。通常,上专业课更多的是对众多知识点进行识记,而如何灵活运用这门课所教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则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一门课程设计通常需要花费一周甚至更多的时间,每到这时,你会看到自习室里摆满了笔记本,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地编程或者调试程序。然后,笔耕不辍地写上几大页纸,等到一份完整的课设报告出炉后,才能舒一口气。其实在以后工作中,常常需要做一个项目的算稿,要给出工程所用到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详细计算结果,当结果通过总工程师的审查后,才能将其写在最终报告上。而这种算稿,和大学时期做的课程设计相类似,因此现在的课程设计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水文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因此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少不了野外实习。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需要进行自然地理实习、气象实习、水利工程实习、水文综合实习、水文测验实习,实地参观大坝、抽水站、水文站、污水处理厂等,并与专家进行交流。实习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将书本上的理论鲜活地展示在眼前。自然地理实习在宜兴的丘陵,大家就着书本认识了各种岩石、植被形态、河谷地貌;气象学实习在北极阁的江苏省气象台预报中心,在那里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水利工程实习,参观了江都水利枢纽,在水电站机组的轰鸣声中,感受着南水北调这一宏大工程的脉动;水文综合实习,在污水处理厂,我们使黑臭的污水变成了涓涓清流。最有意思的水文测验实习,泛舟于宣州水阳江上,同学们通过各种方法对江水的流速和流量等进行分析。然后回到水文站里进行资料整编和制图,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以前上课提到的几个理论问题全都在这里得到了解决。就是这样,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在领略一路风景之余,既系统复习了课堂上的知识又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内容,真是收获颇丰!

就业或深造,我走我的路

学完了理论,进行了实践,就该到了大家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了。作为连续两年的“绿牌”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业完全没有压力。而且除了就业率高外,对口也是我们专业就业的一大特点。具体说来,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培养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是民生水利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小水利、小水电、农村饮水工程及灌溉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能力,就业可去各级水利局及其下属的设计院所;二是水土保持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水土保持设计、管理能力,就业可去各级水保局及水保站;三是水文测验方向,侧重于培养基础水文部门技术人员,就业可去各级水文局、站,如省水文局、流域委员会水文局等;四是水库水电站运行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水库水电站调度运行管理能力,就业可去各类水电开发企业、梯调中心;五是水文地质方向,侧重培养学生工程水文地质调查能力,就业可去各类水文地质单位。此外,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招聘会上也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眼球,比较有名的有北京江河瑞通、北京清流科技、福建四创等等,学水文的主要从事水文仪器、防洪预报系统、水库调度系统的研发。还可以去电力口子的单位,如南瑞集团、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水利水电自动化方面的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刘 红(1989—),女,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DYCB12004)的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机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的、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和规格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课程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缺乏实训基地等。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缺乏与劳动力市场对其大量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加强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已迫在眉睫。

(三)2010年10月,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文件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职业培训促就业[2]。

二、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改革与实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设置的一所以水利类为主,兼有建筑、机电、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等专业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2007年,正式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在立项建设期间,安徽水利水电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突出的是:学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五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

(一)实行“五双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发展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双纲导教”、“双师执教”、“双堂施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双纲导教"是指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分别用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双师执教’’是指既具有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任教;“双堂施教"是指在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组织教学,理论课以课堂为主,实践课以现场为主;“双向考核”是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双证就业"是指毕业生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五双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相长,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双证就业”制度的实行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大大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着力开发“精品课程”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的一个桥梁,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事关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1.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水院针对基层一线人员缺乏现状,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学院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针对水利行业及安徽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构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标准,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模式。

2.“精品课程”的开发。截至2011年,学院已修订了49个专业的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83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了核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建设了46门优质核心课程,按照部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成精品课程8门,如由孙敬华编制的“机械制图”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精品课程24门,如工程CAD、VB程序设计、数字电子产品的分析与制作、工程力学等,其中3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6门,出版国家教材50余部。精品课程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3]。

(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方互惠双赢

校企合作是连接学院与企业的纽带,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严抓不懈,并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院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开放办学,紧贴市场脉动,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双赢发展。2011年,学院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2年12月,与北京华奥公司签订水利科技园,此项协议的实行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及生产实训平台,有利于学校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育改革;2013年1月,安徽水电学院与上海中锐集团正式合作。校企双方合作意义重大,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院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累积校企深度合作的经验,探索和创新校企、校际合作体制,形成多元合作、互惠共赢、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机制,搞好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等。

(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1.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院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学与分组教学、个体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项目导向法、情境体验法、实例解析法等组织教学,理论实践并进,“教、学、做”三位一体。注意结合校内外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受到工程实践教育,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空间思维方法的训练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2011年学院新建校内实训基地8个;改建、扩建校内实训室(场、车间)12个,校内实训室、场、工厂数达到147个,开发实验(训)项目240个。新建水利园、施工技术实训场、工业实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中水处理厂、水文气象站、测量技术实训场等8座校内实训基地,扩建城镇建设专业实训中心、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中心等12个实训中心。实际建成室内实训室面积达36746m2、室外生产性实训场地面积达68900m2,为学生实训锻炼提高了可靠的硬性保障。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依托行业企业,新建42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8个规模较大、技术水平好、行业认可度高、接纳能力强,涵盖城镇建设、给排水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水利、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此外,还建设了一批“引入式”和“融入式”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3]。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促进了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

(五)重视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重视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学院重视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熏构建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熏以科技文化基础类课程、社会活动类课程为依托?熏通过开放式的教育环境?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及创新创业意识?熏增强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熏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011年学院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机器人”、“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两个项目荣获二等奖;13年学院管理系举办“博弈杯”象棋大赛,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同年3月学院开展第九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目前,学院正积极准备2013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筹备会。通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与竞赛,真正做到以赛促建、以赛促技、以赛促学,培养了学生创新协作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三、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改革与实践的启示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1.多元互动、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互动协作;同时,借鉴“五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2.项目导向、自主开发——打造精品专业课程。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基础,设立专业课程,实行“以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等课程开发模式,开发精品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深化合作、校企共建——完善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要在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课程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共同合作。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技能掌握,岗位适应提供锻炼场所,为学生“理论学习——理论实践——岗位实训——入岗就业”打造一条龙服务。4.文化育人、以赛促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在重视教学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竞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协作精神;密切校际联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等。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办学路子,顺利地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其独特“五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以能力为根本,就业为导向”宗旨,大力加强基地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学院将通过不懈努力,发挥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榜样作用,大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5

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的工程安全管理,提高工程验收工作的质量,在吸取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经贸委以电力[1999]72号文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水电工程在截流、下闸蓄水、机组启动时应进行阶段性验收,工程整体竣工时应进行竣工验收;同时要求工程蓄水和竣工前,应按原电力部《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鉴定规定》(电综[1998]219号)进行工程安全鉴定。水利部也先后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管[1995]86号)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规定了对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要求和主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安全鉴定工作是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安全鉴定意见是工程验收的必要依据。

安全鉴定工作可视工程验收工作的需要,划分为蓄水安全鉴定、竣工安全鉴定和专项安全鉴定。工程安全鉴定的工作重点是,依据国家(行业)规程规范、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和专题报告、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检查设计、施工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提出工程安全评价意见;对虽然符合上述规程规范、设计文件、标准但权威专家认为存在工程安全问题的,也应对其进行分析和作出评价。安全鉴定工作的范围一般是以大坝为重点的整个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一般以土建工程为主,不含机电工程,但要包括金属结构工程。

2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的特点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委托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三峡枢纽工程进行安全鉴定的通知中指出,为了确保三峡枢纽工程安全,蓄水前要进行枢纽工程安全鉴定;并又指出,这是一项责任重大而又光荣的任务。鉴于三峡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立项论证和建设工期较长,工程涉及综合利用各部门较多,各方对三峡工程技术问题的意见也颇多,因此,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既有与其他工程相似之处,更有其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

2.1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工程安全要求高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安全不仅与上下游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紧密相关,也涉及到工程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家的投资能否及时得到应有的回报;显而易见,三峡工程的安全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并在世界上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三峡工程必须建设好,三峡工程的安全鉴定工作也同样要高质量地完成好。

2.2安全鉴定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

按照三峡工程建设进度和验收工作大纲的安排,安全鉴定工作配合2003年6月水库蓄水至135m水位的总进度进行;安全鉴定工作相应分为上游基坑进水前、下游基坑进水前、船闸下游引航道进水前、三期明渠截流前、水库蓄水至135m水位及船闸通航等5个阶段。安全鉴定从工作大纲编制至最终提出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将历时1年半至2年,其中还将配合工程阶段验收,另需提交4份阶段书面安全鉴定意见。

要做好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必须首先熟悉建设前期的大量资料,充分了解三峡工程的技术背景、关键技术所在,才能对照建设过程中的现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同样,在施工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及制作安装单位的技术资料也是十分丰富的,多年来,积累的施工期监测资料更是堆积如山,安全鉴定工作主要通过了解资料,结合现场检查来掌握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由于三峡工程正在紧张而有序的施工中,工程面貌日新月异,安全鉴定工作也必须密切跟踪施工进度,随时掌握工程的建设形象面貌。

2.3工程综合利用涉及行业及有关专业部门多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涉及的行业和专业多,安全鉴定工作中必须兼顾各方面的特点,了解各行业在三峡工程运行中的作用,掌握三峡工程建设中有关专业的要求,以便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确保涉及各行业、各专业的建筑物均能安全运行,并发挥其设计的效益。

2.4安全鉴定工作的依据和工作原则

全鉴定工作的依据包括国家经贸委、原电力工业部、水利部等批准和的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鉴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特点;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批准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阶段验收工作大纲》,国家及其有关部门关于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单项技术设计及有关专题报告等审查意见,工程建设中有关的合同文件及设计文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有关标准、文件和规定以及设计、监理、施工和建设单位为蓄水安全鉴定编写的自检报告。

为了满足三峡工程国家验收的需要,并结合三峡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①在安全鉴定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以确保工作质量;

②对于已经在大江截流前国家验收的一期工程项目,不再重复进行鉴定工作;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批准的审查结论可作为安全鉴定的主要依据;

③接受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对安全鉴定工作的指导,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历次检查结论作为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依据;

④从尊重历史出发,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评价,原则上以原设计采用的规程规范为主,对有重大争议或涉及的规程规范对安全度规定已有重大变化的局部建筑物经慎重研究后,也可采用新规范进行复核。

3三峡工程安全鉴定的工作范围和主要内容

经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分析研究,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以涉及工程安全的部位为重点。安全鉴定的工作范围为:

二期工程大坝(左岸非溢流坝1号坝段至纵向围堰坝段)土建及金属结构工程,左岸电站厂房土建及金属结构工程,升船机上闸首土建及金属结构工程,永久船闸土建及金属结构工程,茅坪溪防护大坝,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土建工程,临时船闸上闸首封堵土建工程,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预建工程及金属结构工程,右岸纵向围堰上游堰内段,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工程,安全监测工程,大坝上游庙河以下近坝区库岸边坡。

安全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下列项目进行评价:

①工程等级、防洪、抗震等设计标准;②延长后水文系列的径流、洪水计算成果;③水库蓄水方案及初期度汛设计方案;④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地质条件;⑤各水工建筑物的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⑥三期度汛泄洪及其下游防冲保护设计;⑦金属结构工程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质量;⑧各建筑物边坡加固、地基处理及防渗排水设计;⑨开挖、混凝土浇筑、土石坝填筑、锚喷支护和灌浆、渗流控制等的施工质量;⑩各建筑物安全监测设计、施工和施工期监测成果;11设计与施工方案中重大变更的理由和影响;12工程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缺陷的处理过程和结果;13工程建设和施工质量管理状况。

4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的具体工作方式

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成三峡工程安全鉴定组开展工作。安全鉴定组由领导小组及专家组组成,安全鉴定组下设办公室;安全鉴定组由总院及国内著名水利水电和水运专家组成;还邀请国内同行中有经验的权威专家组成顾问组,对安全鉴定工作和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安全鉴定专家组独立地开展工作,在查阅资料、查勘现场、与建设有关各方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讨论和研究,提出安全鉴定报告,并对报告的结论负责。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安全鉴定专家组分为工程防洪组、地质组、水工组、船闸(土建)组、施工组、安全监测组和金属结构组共7个专业组。安全鉴定报告将在综合以上7个专业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建筑物分部位进行工程安全评价,最终将对整个二期工程是否具备验收条件和蓄水后(水位135m)的安全性作出鉴定结论。

5安全鉴定工作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安全鉴定工作是阶段验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合三峡工程上游基坑进水前和下游基坑进水前的验收工作,安全鉴定也相应完成了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船闸下游引航道进水前的安全鉴定工作。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领导、验收办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安全鉴定工作的进展是顺利的。在安全鉴定的每一个阶段,针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安全鉴定专家组与有关人员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析利弊,统一看法,研究措施;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安全鉴定专家组在安全鉴定意见中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及时组织各参建单位研究对策,把工程中的问题尽量解决在验收工作之前。

(2)安全鉴定工作离不开三峡工程的各个参建单位

安全鉴定工作的每个阶段虽然投入了较多人力和物力,但毕竟三峡工程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工程资料极为丰富,安全鉴定专家组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所有问题都清理一遍,因此,除了要求各参建单位写好自检报告外,在鉴定工作过程中,必须积极依靠各参建单位。首先要虚心向各参建单位学习,仔细查阅各参建单位提供的资料,工作过程与他们开展讨论,尤其在各专业安全鉴定意见初稿完成后,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统一看法,商讨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以便最终达到提高三峡工程及其验收工作质量的共同目的。

(3)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克服困难,搞好安全鉴定工作

组织一支素质高、专业齐全的专家队伍是搞好三峡工程安全鉴定工作的关键。我国当前正处于水利水电建设的春天,在建工程较多,行业内专家们也很忙,因此,必须加强安全鉴定工作的计划性,以确保每位专家能按时到位。在中国三峡总公司的精心策划下,每个验收阶段前的工程面貌要求、资料准备、会议安排等都严格按验收工作大纲进行或有所提前,确保了安全鉴定工作的计划性;各位专家也以三峡工程大局为重,按时到位,工作中经常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不少专家虽然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但仍然以能参加三峡安全鉴定工作为荣,积极参加,并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个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才罢休,以保证安全鉴定工作的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造价的简称,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二是指建设项目中承发包工程的承发包价格。工程造价除与工程内容有关外,它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等外部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入世'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费用支出,已经是摆在我们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1、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1995年以来,水利基建投资每年都在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用好这笔巨大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建设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之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充分论证其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在这一阶段,投资估算是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基础一,是项目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2)提供科学的工程造价前期控制方法。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控制工程规模、工程范围、设计标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化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进行前期预控制。

(3)提供合理的工程投资规模和宏观控制目标。工程项目初设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依据现行有关费用标准、定额而编制的工程投资计划,是国家(或业主)确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依据。

(4)为筹措建设资金提供基本依据。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投资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主要有各级政府财政投资、贷款、集资、利用外资等形式。各种投资所占比例与工程总投资额密切相关,如果投资总额不准确或比例失调,就必然影响建设资金的到位,也会影响运行期间的还贷。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的几点建议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工程造价又是为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费用支出,已经是摆在我们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论文格式。现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首先,树立全过程投资控制观点

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研究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周期较长,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项目的初始阶段难以确定一个正确的造价。随着工程的开展与深入,对该项工程的了解也更加全面,从而造价的估算也愈加合理。如投资估算、初设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等的编制都是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完成,其精度也越来越深。因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水利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即按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精度,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项目的程序化是合理确定造价的基本前提。

2、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建设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对建设全过程进行造价控制。

3、凡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工程,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尚未实行这种制度。论文格式。由于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设计成果的造价也会因为经验、水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差别较大,设计思想保守,又会使工程造价居高不下,所以,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加强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分析。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只掌握方法,则工作无从开展。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十分重视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单纯的资料积累只是一堆数据,只有经过整理分析才能称为资料。收集资料应是多方面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除水工建筑物和水利水电设备外,一般还有房屋建筑、公路、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永久性设施,因此资料的收集还应包括工民建、公路、通信、电力等方面的资料。

第三,在编制工程造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基础单价的计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单价包括人工工资、材料预算价、施工用风水电价、台班费及砂石料价格。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的主体,在水利水电工程总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合理确定基础价格对预测工程造价,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控制工程投资有重要的意义。基础单价的计算要以各省的费用构成标准为依据,同时符合建设项目当地的价格水平。

2、工程单价分析。工程单价是编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工程总投资的准确程度。论文格式。进行工程单价分析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会计算出不同的单价,通过技术经济的分析比较,以起到优化设计的作用,节约了投资。在工程单价分析套用定额时还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定额的专业专用。水利水电工程除水工建筑物和水利水电设备外,一般还有房屋建筑、公路、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永久性设施。水工建筑物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应采用水利、电力主管部门颁布的定额,其他永久性工程应分别采用所属主管部门颁发的定额。二是工程定额与费用定额配套使用。在计算各类永久性设施工程投资时,采用的工程定额应执行专业专用的原则外,其他费用定额也应遵照专业专用的原则,与工程定额相适应。三是吃透定额的有关规定。由于各系统之间的标准、习惯有差异,故使用定额前应先阅读总说明和有关章节说明、工作内容、适用范围。切忌按自己的习惯“想当然”。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编制,要适应水利水电的行业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科学合理预测,为建设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

[2]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4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不但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四年来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试卷;[1,2]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极其必要。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水利人才,2009年我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促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4]

由于日趋增加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疲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或面试,再加上这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所以平时疏于设计,赶不上毕业设计的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WWw.133229.Com

2.毕业设计中课题模拟性较多,真题真做的较少[5-7]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模拟性课题,由于地形、地质、设计参数等与实际的又一定的出入,甚至不齐全,导致毕业设计中如水位、坝址的选择、建筑物型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从而减少了学生全面受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8]

2005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他们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投入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升本以来,我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教育资源的增加仍落后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这也是当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已经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训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打了折扣。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度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认识

在毕业设计的开始认真搞好毕业设计教育、动员及宣传,集中全体毕业班老师和学生开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占据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过程及作用。另外,公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通过这样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2.采用“引进来”措施,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力量

所谓“引进来”就是从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作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通过“引进来”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加强了我校与以上科研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他们带来了一批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对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其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都有很大促进。

3.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依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企业委派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同时学校也委派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

校企联合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真正能实现我国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而且校企联合,还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有效地克服了毕业设计课题陈旧,缺乏新意的弊端。真题真做,使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过来,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关键在教师,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的问题也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提高。

(4)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水利企业业务也是连年增加,需要大批的水利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这就给在企业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5)弥补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选派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缓解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的矛盾,增加了其他大学生使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机会,从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008年以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以2008年为例,我校共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九江水利规划设计院、吉安水利规划设计院、鹰潭水利规划设计院、抚州水利规划设计院、广东中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水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有43名大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占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28.7%,在当年9名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中,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就有6名,达到66.7%,并且有19位同学留在毕业设计单位工作,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及课题组教师多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复答辩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改革措施不仅可以用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推广至我校其他工科专业,不但可以在我校工科专业中应用,而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9-52.

[2]冯凭,丁海娟.提高工科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68.

[3]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4]刘海宁,王俊梅.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76-78.

[5]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00-101.

[6]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类;生产实习;实习质量;实践

作者简介:赵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南海鹏(1963-),男,陕西乾县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08-02

生产实习是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技能、锻炼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当前,由于实习时间短、经费少、容易演变为“参观实习”、学生实习被动接受和主动性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困境。因此,探讨如何抓好生产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指导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生产实习指导方法,使水利水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实习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本文结合历年生产实习实践,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体会进行了探讨。

一、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1.制订实习制度,合理配备指导教师

由于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殊性,一般安排学生到水电建设或生产现场进行生产实习,实习指导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多数教师都不愿意指导学生生产实习。为了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西安理工大学制订了水利水电类各专业的实习制度,提前做好实习指导教师配备的五年计划,不以教师的个人好恶而是根据需要安排每年的实习队长和指导教师。

例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的指导教师配备,除了需要综合考虑指导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外,为了让学生对水电站机电设备和水电厂的生产过程有较全面的认识,配备指导教师时还需重点考虑的是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必须覆盖机械、电气和机组自动控制等专业方向,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专业的指导。一般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队长,负责实习单位联系和实习队的总体指导及全面管理;另安排若干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中青年教师负责实习过程中具体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实习队师生比一般为1:15~30。

另外,由于提前确定了指导教师和实习队队长,各实习队就可以提前着手联系实习单位,提前编制实习指导书、实习思考题,并有意识地收集实习单位的有关技术资料和图纸,使得实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综合培养和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经费投入等情况,已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宁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先后与三十多家水力发电厂、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和水电建设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长期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为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在刘家峡水电厂、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三局等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结合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研制,在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联合指导下开展生产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校的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

另外,西安理工大学选择的实习基地大多是我国主要的水电培训基地,其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由于经常讲课和现场讲解,经验丰富,能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实习现场的讲解和问题解答。

3.精选实习路线,合理编制实习计划

为了满足水利水电类专业生产实习要求,使学生熟悉、了解不同类型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不同形式的水电厂和发电设备,一般选择2~3个相邻的不同类型实习基地安排生产实习,并视情况就近参观装备制造厂、抽水蓄能电站和大型电力开关站(换流站)。如热动专业(水动方向)典型的实习线路有:

(1)甘肃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兰州电机有限公司。其中刘家峡为高水头混流式机组,盐锅峡为低水头混流式机组,八盘峡为轴流式机组,兰州电机有限公司为设计和制造水轮发电机组的厂家。

(2)四川龚嘴(混流式机组)、铜街子水电站(轴流式机组)和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厂)。

(3)浙江富春江水电站(低水头轴流式机组)、天荒坪抽水蓄能水电站(高水头水泵水轮机机组)和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厂)。

(4)湖北葛洲坝(大型轴流式机组)、三峡水电站(混流式机组)和±500kV葛洲坝换流站。

这样不仅可以让实习学生看到不同水头段、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运行情况,还可以通过比较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也使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知识更为全面,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每次实习前,指导教师都要提前和实习基地联系,了解各实习基地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安排,并会同实习基地劳动人事(或教育)部门根据实习基地近期任务合理编制实习计划,以保证整个实习安排合理、过程紧凑,从而提高现场实习效率。

4.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问题是兴趣的源泉,也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动力。为了避免生产实习演变成参观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不仅要详细介绍实习基地的基本概况,将实习内容设计为几十个相关的问题,提前发给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在每天实习结束后,不仅要留给学生总结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而且要详细介绍第二天的实习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寻找答案,以利于实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制造应有的悬念和气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每天的实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实习日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

5.以多样化形式推进实习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保证实习的效果和效率,实习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推进实习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的实习形式有:

(1)适时组织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例如在热动专业(水动方向)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穿插讲授“水力机组的安装与检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邀请现场的专家、技术人员作相关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和厂方技术人员可根据现场工程实际,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一些深度和难度适中的技术问题或小专题,让学生深入开展讨论研究,加大生产实习的深度。

(2)现场实习与图纸资料讲解相结合。在不损害实习单位利益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实习单位的相关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规划资料、图纸资料和电厂技术改造资料,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处理过程、方法等,并结合现场工程实际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涉及的知识,更容易对现场工程实际和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实现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的真正结合。

(3)适当穿插实习讨论和交流。讨论是学生学习中获取信息、加深认识、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渠道,通过讨论可消除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从而达到认识、提高和巩固实习效果的目的;通过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主题紧密结合实习内容,方式灵活,适时组织,目的明确,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刘家峡水电厂实习时,一般安排参观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水电厂等。由于水电厂的设备非常多,参观很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因此,在参观之前,指导教师应事先设计好参观方案,让学生清楚每天要参观一些什么设备,要看哪些操作,要做哪些记录,以及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每次参观完后,由各实习小组组织讨论会,交流当天的收获,指导教师到各小组指导,引导学生并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4)集体实习与分组重点实习相结合。为了保证生产实习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安排前期为集体实习,后期为分组重点实习。如热动专业的集体实习阶段,通过集体参观和专题报告使学生对整个电厂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以拓宽学生实习的广度;重点实习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组学生跟班运行或检修,深入水轮机班、发电机班、调速器班、电气运行班和机械运行班,与电厂师傅一起参加机组的运行和检修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各生产环节的深入理解,推进实习的深度。

6.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实习学生严格要求,大胆管理

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冷静地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其次,学校要有一套生产实习规章制度,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律教育,对于不服从管理者,尽可能耐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屡教不改者,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实习资格。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党、团、班干部的模范带头带动作用,实现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7.改进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生产实习成绩的考核,无论是在内容确定、标准制定上,还是在方法选择、组织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对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纪律、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考试与答辩等。

(1)实习日记。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写实习日记,记录当天实习或参观的内容、收获。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并批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2)平时表现。根据每个学生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同时参照厂方有关人员的打分,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分数。

(3)实习报告。为了保证实习报告的质量,一般在实习开始时就给学生讲清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说明学生如何收集材料和如何组织报告内容,以便学生自始至终注重材料的收集。要求实习报告既要有基本内容,更要有特色内容;既要有一般性分析,更要有重点剖析。这些措施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告既有特色又能较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实习收获和体会。

(4)闭卷考试。实习结束返校后,一般要组织一次闭卷考试,或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有关实习内容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生产实习的考核中,不仅要从书面形式的日记、报告和考试卷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要考察学生的实习态度、学生对实习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对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考等情况,要不断规范和完善考核程序,适当利用成绩杠杆激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积极性。

8.其他措施

除此之外,实习期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和严格的安全规程教育,与学生签订实习安全协议,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注重就餐、上下车排队等细节管理,体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实习期间,学校和学院领导还会亲自到实习地进行检查(或抽查),向实习单位和学生了解对实习队的满意程度;实习后期实习队要邀请校友座谈并组织学生和校友、师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增进学生和校友、厂方的友谊,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习经费采用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管理的方式,并向学生公开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实施效果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的这种生产实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实习的效率,有效地利用生产实习时间和经费,可以兼顾学生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保障实习的质量,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实习单位对实习队的评价也非常高,从2006年至今已经获得8次校级优秀生产实习队称号。

三、结语

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探索、总结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国权.工科生产实习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43-44.

[2]武一,王宝珠,贾志成,等.探讨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3-144.

[3]吴天凤,杨洪涛.测控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85-87.

[4]刘彩玲.对提高高校生产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4-116.

[5]王林.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34-37.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9

1 特色高校服务行业培训的机遇

1.1 国家政策支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指出了水利事关全局的重要基础地位,并提出要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突出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中也提出要加强基层水利队伍的学历提升和专业素质的培训。2012 年《国家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确定的重大人才工程建设中明确提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战略目标。

1.2 水利行业需求

水利人才队伍素质是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水利行业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力资源需求量大;而水利系统职工人数多,分布广,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偏低,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人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缺乏,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高层次追加教育要求迫切。

1.3 服务平台支撑

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人社部实施了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项目,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推荐,河海大学申报获批成为江苏省高校第一家授牌单位,围绕涉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社会工作、海洋等五个重点领域,承担部级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2 特色高校服务行业培训的优势

河海大学作为水利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为水利行业培养培训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1 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作为水利水电行业高等教育的领军学校,河海大学在2012年的学科综合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95分的优异成绩再次名列全国第一,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海洋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十。特色优势学科和拥有的学科实力足以支撑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相关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2.2 具有广泛的行业合作基础

河海大学与全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建立的合作发展委员会会员单位覆盖了全国各大流域机构、水利水电主管部门及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作为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推荐单位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也是水电开发的领头企业,河海大学在与其长期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上述领域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具有显著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2.3 具有丰富的继续教育经验

河海大学拥有完善的学历继续教育,同时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水利部全国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具有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一直致力于水利水电行业人才的培训。依靠优秀师资队伍、最新科研成果、先进技术经验、以及培训软硬件设施、现代远程培训手段等全方位的保障,形成了覆盖水利水电行业相关领域的培训体系。启动了“云服务模式下的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创新了继续教育模式。近年来围绕三峡工程、西部水电开发、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技术和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形成了大坝安全监测人员培训、全国水文技术骨干人才培训、防汛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培训、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培训等品牌培训项目,服务于全国水利普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队伍培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3 特色高校服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实施

河海大学依托人社部“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云服务”远程教育平台,制定课程体系,打造品牌项目、组建优秀师资,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通过“集中+远程”的混合式培训,创新了跨空间、多节点、全过程的“互联网+行业”的培训模式。

(1)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提升数字化教育服务能力。河海大学打造了“云服务”远程教育平台,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学习系统,可直接提供网络培训服务。初步建成基地门户网站,部分品牌特色的培训项目建立了专用的网站,并逐步建设品牌特色培训网站群,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构建了支撑网络化学习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覆盖了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提供人人可学、随时随地可学、多种方式可学的学习环境,以适应水利行业人员工作地点分布广、流动性大、偏远地区学习条件简陋等特点,优化了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体验。

(2)开展行业需求调研,打造品牌培训项目与培训课程。当前我国水利正处于传统水利逐步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民生水利转变的阶段,对水利水电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河海大学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要求,组建了项目研发团队,通过多方调研,充分论证,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有针对性提出基地的培训规划、课程设置等,研发并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培训项目,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针对基地建设的五大领域11个方向,学校设立了高教研究专项,按照培训方案设计要求,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按照72个学时设计,同时满足国家基地急需紧缺人才培养(72学时)和岗位培训(36学时)的需求。

(3)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实现云环境下水利行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河海大学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建设适合水利行业需求的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目标,联合数10所水利学校和水利培训机构,共同建立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联盟。以教育联盟为依托,聚合行业类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并通过自主开发、大赛征集等方式,实施了水电开发国际化人才培养、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文监测新技术应用、水利水电安全生产等方向的数字资源建设,涉及112门课程、483个数字资源,应用于网络教学活动 ,提高现代化远程教育能力。

(4)组建师资队伍,保证理论与行业实践的有效融合。按照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原则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地师资库。主要由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目前总数为16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90%以上,覆盖水利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社会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涵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大型水电开发与运营、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水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技术、水利水电安全生产等重点培训方向的学科团队,为基地培训的实施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5)通过“集中+远程”的混合式培训,创新了跨空间、多节点、全过程的“互联网+行业”的培训模式。为更好地服务水电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紧密围绕行业需求,以质量为生命线,采取多样化培训教学方式满足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有进校的课堂教学,也有工地现场的拓展教学;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有实地考察,也有案例研讨;有集中面授教学,也注重网络化在岗教学,把培训服务送到工作一线,极大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篇10

关键词:项目课程内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01—0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常采用学科体系、任务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学生厌学,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教师厌教,上课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生厌倦以升学为目的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多数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度不大,学生不感兴趣或课程本身没问题,但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师都想把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性不强。

我们深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不好的学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权威”的教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会使厌学的学生减少。为此我们探讨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做中学”的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项目课程的理解与辨析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需要以任务为中心学习知识与技能,开设任务课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具有非常娴熟的技能,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对需要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项目化课程。所以课程模式多样化,其中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二)项目课程既包括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包括一门具体的课程。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对一门具体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

(三)项目课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工程的配套实训项目;配套的项目化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为途径,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四部分组成。

专业基本素质:主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采用学科体系模式。

专业单项能力:主要进行识图与绘图、施工技术、测量技能、试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并且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坝施工技术、水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仿真训练,使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工程试验、工程测量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实施完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将水利行业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种(灌排工、泵站运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实现“双证书”制度,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拓宽上升空间。采用项目课程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富凯龙集团、内蒙古环地勘查测绘公司、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

(一)专业单项能力课程设计

1、项目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广泛调研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情况,特别针对新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要求以及内蒙古水利厅“水利人才规划”具体要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识和工作中必备专业核心能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确定教学内容。

适用性:适用水利专业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基层水工管理单位的一线技术操作和管理岗位。既要考虑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又要兼顾其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资格证书要求。

2、项目的选取。重力坝、土石坝、水闸的设计、施工与管理。

3、教学载体。(1)重力坝、土石坝、水闸图集;(2)重力坝、土石坝、水闸设计资料、成果。

4、课程工作任务的选取。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以“实施完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展开,即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中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知识的宽泛性。专业单项能力课程工作任务选取见表1:

表1 专业单项能力课程任务选取表

(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表2 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完整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水泵与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训、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资料整编)、水利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见表2: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体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边学边练,融“教,学,练”三位一体,采用工程实例练习与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模型展示;学习报告。

3、整体教学设计表见表3:

表3 整体教学设计表

(三)职业岗位能力

1、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分三个层次见表4:

表4 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层次表

2、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见表5:

表5 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见表6:

表6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

校内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企业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入三元机制,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评价比例为:自我评价占25%,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5%,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40%。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见表7:

表7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习日志

的填写 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文档,记录在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协作时专业学识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实习报告

的撰写 按照实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6000字 10

五、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引进;聘任有工程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企业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注重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兴办校内企业,让教师参与设计、监理等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通过下企业兼职,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

(二)实训条件配套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进行项目课程实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训练学生岗位技能。

(三)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国家规范、企业真实案例。

教材结构体例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即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从阐述式到对话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供真实项目来源,保证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保证教材先进性。

(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与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岗位技能训练)场所。为项目课程提供真实教学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课程质量。为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养机会,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质量。

六、结语

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通过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考验教师的真实双师素质;项目不真实,无法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内容与课程项目不匹配,影响课程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程吸引力,为此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将复杂专业问题简单化和通俗化;与时俱进,关注当前实事中发生的与课程相关事件,创新作业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点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