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十篇

时间:2024-01-09 17:33:12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1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20-03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见图1)。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2016版)》(以下简称《蓝皮书》)详细的分析了2015年我国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细分市场的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上化学药物的销售额达到8 880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66.5%。从未来趋势看,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运营规范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化学药领域的兼并重组,特别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很可能明显改变化学药市场竞争的格局。2015年,国内中成药市场增长趋缓,总体市场规模约为3 379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25.3%。《蓝皮书》预测,从发展趋势看,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未来行业仍有着明显的增长机会,而这需要各大企业进一步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中国市场上生物药物的销售额为1 095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量的8.2%左右。预计未来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器械市场方面,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推算,近几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年的1 200多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 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9年行业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6 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影像科设设备、检验科设备、心血管设备、骨科设备、信息科设备是医械行业最大的5个细分领域,《蓝皮书》预测,国内产品将向高端领域突破,产业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成为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新的助推器。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医疗服务市场方面,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40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约2.20多万亿元。基于国家卫计委的统计,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338万亿元。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78%,社区基层与私营医院所占比例仅为11%和8%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私营医院床位数将翻三番,届时,私营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所占比重将大幅提高。

三、“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必须进行创新,实现互联网医疗,弥补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帮助患者更好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疾病,实现治未病;使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最佳配置,优化患者院内就医流程,帮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医,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给患者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药体验,促进医患沟通,使医生价值最大化、服务最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创新健康管理方式

健康管理包含保健食品、器械设备、健康追踪、体检、健身养生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预防医学的思想。近年来,健康管理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一般医疗服务的“升级版”,未来将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医疗下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疾病预防,医病于未病,帮助降低医疗机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传统医疗环境下,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病症才就医,这种健康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医疗会变为主动进行疾病的预防。首先,人们可通过穿戴先进的医疗设备将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化。通过穿戴设备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实时获得数据,及时筛查、预防疾病;将获取的身体各项体征数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寻找疾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并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其次,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致病基因,预估疾病发生风险。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方式尽早进行预防,减少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见图2。

(二)创新就医方式

互联网问诊平台通过在线问诊、诊前咨询,初步了解用户的病症情况,引导其科学、合理就医,推动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倒三七模式向正三七模式发展,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因而将成为分级诊疗的有效手段。而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四面墙加一张检查台”,患者必须亲自前往医院就诊。由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出现了挂号难、医疗效率低、医疗服务质量低等诸多问题。

图2 健康管理的未来趋势

互联网医疗环境下,不需要政府重新建造医院、诊所,只需要通过“虚拟化”的医疗体制和系统,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患者的信息即可。这样就会将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患者。跨时空的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将极大改善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见图3。

图3 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的就医路径对比

(三)改善就医体验

“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及医生问诊时间短”这一“三长一短”使就医体验饱受社会诟病。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使得“根治”这一“顽疾”指日可待。与传统就医体验相比,互联网医疗就医过程更加快捷,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在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挂号,大大节约时间;同时,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的预约可以提前调配医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缓解医院的看病难问题。在候诊环节,患者可以通过科室导航服务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在缴费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如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节省了到窗口排队缴费的时间;在获取检验报告环节,患者可在手机上查看报告,不需要再到医院提取;在院外康复环节,通过在线问诊或者远程医疗设置,患者可以与医生随时咨询,针对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办法。

(四)创新购药方式

传统医疗行业购药环节存在诸多痛点:处方用药不透明,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以及实体零售药店购药,取药时间长且路途用时长。互联网医疗通过医药电商,可以实现让用户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购买药品。方式主要以B2C和O2O两种方式。例如,O2O模式通过实体零售药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实现在1个小时内完成药品的配送,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的购药体验。B2C模式则通过互联网药店或者第三方医药平台,对药品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比价,查看是否支持医保报销,用户在网上完成下单,药品在1―2天内就能收到。

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医药分离的状况愈加明晰,互联网医疗销售的药品种类将迎来大幅增长,医药电商的购药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传统的购药方式,为用户带去更好体验。新医改的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是破除“看病贵”问题的针对性改革措施(见图4)。

(五)重构医患生态

当前,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互联网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会得到改善。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健康管理、自诊等方式在线上与患者进行沟通咨询。通过在线问诊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对称,优秀的医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更多患者提供诊断,收获口碑和名誉,恢复“白衣天使”称号。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导诊、释疑、咨询等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使传统医疗的“三长一短”现状得以缓解,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给患者带来更加温暖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唐克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情况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2] 熊翔密.医疗健康产品发展数字营销的策略研究――以Z公司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 “互联网+” 大数据 “三角服务”模型 智能医疗服务系统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和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建立起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在市区大医院、社区医疗站以及社区老年人三者之间建立起信息网络,使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系统概述

现如今,大型医院普遍存在床位紧张、人员调配效果不佳、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立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完善现有医疗体系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已成为该方面的一项新技术。

二、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需要开发一套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此系统可以最优化利用资源,帮助老人方便、快捷的解决突发状况。为满足需求,该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1)概率统计。收集社区老人的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以河师大社区为例,运用概率统计技术采集社区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2)大数据分析。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中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3)互联网技术。构建“三角服务”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子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实现智能管理。

三、设计方案

1、总体流程。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服务方式。线上:系统按照固定方案进行老人身体数据采集;线下:社区医疗站会定期派专业人士到老人家里对其进行全方位检查以及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

2、数据采集与处理。首先利用智能手环采集社区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数据,通过社区中建立的互联网网络把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以及信息协作平台上。分析老人生命体征数据。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不确定性推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信息进行分析及推断。

3、“三角服务”模型。“互联网+”社区养老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系统模型的构建,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社区家庭、社区医疗站、市区医院三大系统相互连接的“三角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若采集到的老人的身体数据发生了变化,则会通过报警系统反馈到社区医疗站,社区医疗站则做出最快的反应,一方面,会到老人家中对老人进行急救,另一方面,会及时将老人的存档发送给医院,并联系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从而节约了救援时间。

4、构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开发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即开发一个集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护终端设备和带有功能模块的智能医护平台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将采集到的老人身体数据存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在信息协作平台上将社区老人、社区医疗站和市区大医院三者建立成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市区大医院的医疗系统与社区医疗站的数据库相连接,从而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

结语:本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社区老人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的是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智能医疗服务系统相结合,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将手机APP与信息协作平台相联系,通过移动设备查看网络平台的信息,便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医疗服务更趋于智能化。

参 考 文 献

[1] 赵静. 基于物网发展的智能化社区医疗服务研究[D].燕山大学,2013.

[2]潘峰,宋峰. 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 学习与实践,2015,09:99-105.

[3]王蔚,邵磊,杨青. 基于大数据体系下的城市住宅区养老模式研究[J]. 住区,2016,01:35-41.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3

>> 家庭医疗保健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向医疗保健、生活方式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 [医疗保健]耸肩防治肩周炎等 影响居民医疗保健因素分析 波兰医疗保健市场有甜头 医疗保健企业无畏IPO市场 浅谈鸡的医疗保健功效 南珠――医疗保健的佳品 鸡蛋医疗保健功能新说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一)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三)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四)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五)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六)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九)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十) 食醋的医疗保健功效(十一) 夏令营的医疗保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物联网;IoT;医疗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4.1.001

首要事项:了解 IoT

目前与 IoT 相关的医疗保健系统基于 IoT 的基本定义,即通过安全服务层 (SSL) 彼此相连,捕捉和分享重要数据信息的终端设备网络,该服务层与云中的中央指令和控制服务器相连。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会带来怎样的转变,这对人们采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意义,不仅仅是医疗保健业,还几乎包括当今的各个行业。

正如物联网一词创造者所述,终端设备互联这个概念是“一件大事”[1]。1999 年 Kevin Ashton 在一次商业演讲上首次使用了这一短语,十年之后解释说,“目前,计算机及互联网几乎完全依靠人来获取信息。问题是,人们的时间、精力和精确度有限,也就是说,人们不善于捕捉真实世界的数据。” 解决方法是像他一贯认为,支持终端设备自行收集信息,无需人工干预。

在IoT(物联网)中终端设备直接连接到数据,并彼此互连的出现非常重要,原因有二:

1. 传感器和连接技术的进步支持终端设备采集、记录和分析过去无法访问的数据。在医疗领域,这意味着人们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集患者数据,可实现预防性保健,支持早期诊断急性并发症,并推动人们了解治疗(通常是药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2. 终端设备能够自行采集数据,消除人输入数据的局限性,终端设备能够在医生需要数据的时候,以其所需的方式自动获取数据,这种自动化可减少错误风险。在几乎任何行业,减少错误都意味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然而,这是医疗保健领域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利害攸关,因为在医疗领域,人为失误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IoT 基本构件无处不在

虽然思科咨询服务部总经理Joseph Bradley 表示“如今有 1% 的事物实现了互连”[2] 。

当前,IoT 概念已经在能源(如智能照明、智能电网)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采用。根据eWeek2的一个有关思科与记者的会议电话报告表示:“随着连接的不断增加,IoT为企业和全球经济带来的价值也只会增加。”eWeek 报告描述了思科的愿景是已超越 IoT到实现 IoE(万物联网)。这就是思科所述的连接系统,不仅包括终端设备,还包括人、数据和流程,“几乎包括连接到互联网或穿越了互联网的任何事物。”思科预计,到 2020 年 IoE 为全球经济带来的价值将达到 14.4 万亿美元。

不过,那是另一回事。让我们回到 IoT,看看它当前是如何用于医疗保健业的,并探讨它如何使医疗保健业变得更好。

IoT 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起动

IoT 在多种医疗保健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管理慢性疾病,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疾病,以下示例展示了 其已然发挥的重大潜力。

临床护理:生理状态需要密切关注的入院患者可借助 IoT 驱动的无创监测实现连续监测。此 类解决方案采用传感器采集全面的生理信息,并通过网关和云分析和存储信息,然后将分析后的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给护理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审查。它取代了专业医务人员定期过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这种流程,相反,它提供连续的自动化信息流。这样,除了通过连续关注提高护理质量外,人们还能降低护理成本,因为无需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数据采集和分析。

此类系统的一个示例是 Masimo Radical-7,这是适用于临床环境的健康监测仪,它能够采集患者的数据并以无线方式传输,用于连续显示或通报。监测结果可完整、详细地展示患者的状态,让临床医生能够随地进行审查。该监测仪集成了飞思卡尔的 i.MX 应用处理器技术,增强了图形功能,能够以超高分辨率显示信息,还具有触摸用户界面,使该技术简单易用。

远程监测:全球有许多人由于无法享用有效的健康监测而导致健康受损。现在,通过 IoT 实现连接的小型、功能强大的无线解决方案可让健康监测服务走向这些患者,而不是让患者去寻求健康监测服务。使用这些解决方案,人们可以从多种传感器安全捕捉患者的健康数据,采用复杂的算法分析这些数据,然后通过无线连接与专业医护人员分享数据,这样,医护人员就能够给出适合的健康建议(图1)。

因此,慢性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减小,急性并发症可以在患病前诊断出来。例如,可以全天候监控正在服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防止药物中毒。从心电图(EKG)上可以很容易地检查出心律不齐的病症,如果心电图数据指示心脏血氧不足,可以更快发现心脏问题。汇集的数据还可以向人们提供信息,做出更加有利于健康的选择,采取更多医疗保健预防方法。为此,飞思卡尔推出了家庭健康中心参考平台(Freescale Home Health Hub reference platform),如图2。

及早干预/预防:健康的人也能从物联网设备监控其日常活动和生活中受益。例如,独居老人可能希望有一台监控设备,可以在其日常活动中检测出摔倒或其他突况,并将情况报告给紧急响应人员或家庭成员。另外,运动员,如远足或骑自行车的可以终身从这样的解决方案中受益,尤其是如果它能作为一个可穿戴技术提供的话。

飞思卡尔技术已被集成到一些此类解决方案中。Sonamba日常监控解决方案,针对老年群体,使用有策略地部署的传感器来监控其日常活动,并将异常情况通过手机报告给护理服务提供者或家庭成员。飞思卡尔向Sonamba提供应用处理和基于ZigBee的无线连接。飞思卡尔技术也被嵌入到Numera Libris移动个人健康门户中,该门户旨在检测出摔倒情况,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时,都能够管理个人健康状况。

这些只是基于物联网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的几个例子,目前更多案例正在涌现。但是,正如一名记者指出,“未来的真正景象是,这些小型应用能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大应用想象一下,如果您是一名忘记吃药的病人亲属。您收到告警,能够知道他们的位置,远程检查他们的生命体征,确认他们是否生病,然后您的汽车导航系统告知哪家医院床位空余最多,最通畅的到达路线,甚至在哪儿停车。[5]”

支持技术:使物联网应用于医疗保健业成为可能

前面所述的医疗保健实例中,成功使用物联网主要依赖于一些支持技术。没有它们,就不可能获得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所需的可用性、连接性和功能。

智能传感器结合了传感器和微控制器,可以精确测量、监控和分析各种健康状况指标,使人们能够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物联网的作用。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心率和血压,以及血糖或血氧饱和度水平等基本生命体征。智能传感器甚至可以放入药瓶中,并连接到网络,指示病人是否已按时按量服用了药物。为了使智能传感器高效工作,微控制器组件必须包含几个基本功能:

低功耗运行,这是保持器件小型化和延长电池寿命的关键,也是物联网器件要保持可用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性。飞思卡尔长期提供低功耗处理,现在致力于实现完全无电池的器件,可利用能量收集技术通过使用超低功耗的DC-DC转换器实现。

集成的高精度模拟功能,使传感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精度。飞思卡尔提供的这种支持技术是在微控制器内包含模拟组件例如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和低功耗运算放大器。

图形用户界面(GUI),使显示器件能提供具有生动细节的大量信息,并能很容易地访问这些信息,从而提高可用性。飞思卡尔的i.MX应用处理器具有很高的图形处理性能,可支持先进的GUI开发。

网关是一个信息中心:收集传感器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广域网(WAN)技术将其传送给云。网关可用于诊所或家庭环境;在后者,它们可以组成更大的连接资源,在家中就能管理能源、娱乐和其他系统。飞思卡尔家庭健康中心参考平台包括一个网关组件。医疗器件设计者还可以使用该平台来创建远程访问器件,实现远程监控。

无线网络打破了以太网和USB等传统有线解决方案的物理限制。飞思卡尔提供微控制器,支持基于主流无线标准的无线连接,包括供个人设备使用的个人局域网(PAN),有蓝牙和蓝牙低功耗(BLE),以及诊所或医院局域网(LAN)使用的Wi-Fi 和蓝牙连接。由于标准众多,我们不得不面对医疗保健领域物联网的一个关键挑战:标准。

连接标准:使物联网器件协同工作

对于大量复杂器件需要彼此通信的任何环境来说,标准都是一个固有挑战--这也正是医疗保健领域物联网的情况。一位分析师称 “更广泛的通讯协议标准”[6]是推进物联网普及的关键。

幸运的是,标准化组织正在携手护理服务提供者,努力创建监控器件之间的无线通信指南。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成立于2006年,是医疗保健公司和技术公司的联盟组织,旨在建立可互操作的个人健康解决方案指南,而飞思卡尔是该组织的成员之一。康体佳健康联盟已经了一系列标准规范,以确保互操作性;今后,购买康体佳认证器件的机构可确保与物联网应用中的其他认证器件互连。

康体佳器件标准是大型标准环境的一部分,大型环境标准包括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立的信息技术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建立的工程标准。

在无线技术中, IEEE为 LAN设定Wi-Fi(IEEE 802.11)和ZigBee(IEEE 802.15.4)网络标准。为PAN设定的标准包括蓝牙、BLE,以及IEEE 802.15.4j和IEEE 802.15.6,这些都是与体域网(BAN)相关的IEEE标准。蜂窝网络标准包括GSM/UMTS和CDMA。专有无线网络仍然在医疗环境的常规应用特别是物联网应用中发挥作用,但随着行业不断向标准架构发展,其作用似乎被削弱。

飞思卡尔方案

飞思卡尔开发和打造用于整个IoT 驱动的医疗保健系统的嵌入式技术,包括:

采集患者数据的传感器;

处理、分析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的微控制器;

支持丰富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微处理器;

医疗保健专用网关,通过该网关将传感器数据进一步分析并发送至云。

参考文献:

[1]Kevin Ashton.[R/OL](2009-6-22),

[2]Burt J.Cisco: Internet of Everything Already Worth Billions in Profits[R/OL].(2013-6-23)

[3]Fisher L.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Action[R/OL].(2013-5-19)

[4]Brisbourne A.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n’t as New as It Seems[R/OL].(2013-2-8)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4

关键词:移动医疗;微医;案例分析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初级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本质上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和复杂化。全球性的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提升了医疗水平,推动了医学模式由传统集约式单向问诊向数字化定制化转变,也带来了普遍性的医疗成本上升的问题,在医学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深化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以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而这些问题在当前地理天然间隔、地区信息不及时、医疗成本增高、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着实是难以解决的。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便携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患者和医生需要的健康数据可以都保存在电子健康病例和患者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中,患者的健康数据依托可穿戴医疗设备随时更新,并提供给医生随时查看。患者看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沟通,这一方面帮助医院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患者看病能方便及时地享受高质量的医疗问诊服务以及病后联系服务[1]。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紧密结合,带动大量移动医疗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向各自方向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医生与病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疾病问诊到康复咨询,构建一整套“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这为解决传统医疗体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我们立足当前国家相关医疗体制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家深化医疗改革政策方案,在医疗保障制度与分级诊疗框架下探索移动医疗的实用价值与可行性,综合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移动医疗企业的发展现状,得出移动医疗产业的前瞻性分析与建议。本文采用典型调查、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选取爱丁医生与微医集团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移动医疗服务企业作为移动医疗分析案例,并通过对这些广受欢迎、用户较多的移动医疗企业运作的深入分析,延伸出整个移动医疗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为移动医疗企业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我国未来的医疗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可行性建议。

1移动医疗企业发展现状

1.1企业概述

爱丁医生是一家帮助育龄青年优质怀孕的“O+O”模式整合服务机构,主要产品是爱丁医生APP这一手机备孕工具,可以帮助育龄青年开展个体化全面的孕前准备。该应用着眼于用户备孕需求,运用独特的、模拟临床医生的算法,为用户提供以怀孕为目的的移动医疗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为备孕期的年轻人做风险评估、疾病因素与状况评估、体检提醒以及生活习惯改进建议,逐步引导育龄用户将身心调整至最佳受孕状态[2]。微医集团是一家主要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和会员服务的移动医疗服务机构。微医的主要产品是两款手机APP,一款是针对医生的“微医生”,旨在获得相关患者健康数据,建立一种真实的医患关系;另一款是针对患者的“微医”,帮助患者完成在线查找医生、在线挂号、在线复诊等移动服务。微医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挂号网、微医和互联网医院。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乌镇上线,截至2016年年底,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接诊量已突破5万人次/日,近两年微医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18个省市落地[3]。

1.2运营模式

爱丁医生的运营模式主要是“O+O”。对于大多数服务项目用户无需再奔波于各个服务机构,可以直接使用手机APP在日常生活中在线接受备孕的相关指导和管理。而诸如B超、抽血等服务则在线下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持。爱丁医生目前提供门诊服务,从诊前评估,到门诊预约,再到专人随访,采用本地远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个性化备孕服务,同时还包括个性化备孕方案、二胎咨询、妇科体检等服务。在盈利方面,爱丁医生相关负责人认为主要还是应以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主,爱丁医生目前唯一的收费项目是远程咨询项目,即通过电话和视频为用户提供远程问诊服务微医已经在“医、药、险”全产业链布局,主要覆盖互联网医院、健康消费、健康金融、会员服务和家庭医生等领域。运营模式上,微医目前主推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医院,线上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的在线诊疗平台,线下为群众提供实体医院,开放民众进入提供与医生面对面问诊咨询服务。微医盈利模式也主要分为医、药、险3个模块。就医方面,一般用户的挂号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如果需要挂指定的专家号则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该收入由医生与微医共同分配,医生提取70%,微医则提取30%,用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药品方面,微医提供网上购药服务,与多家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深度合作,以互联网医院为新的药品终端,用户可以线上支付,微医会将药品送货上门;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微医连接875家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和国内主要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赔系统,微医还建立健康账户支持诊疗一站式结算、基础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理算赔付、理财产品购买等服务。

1.3特征优势

爱丁医生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即备孕青年的医疗服务,主打i-MLP的备孕理念,即从Medical(医学)、Life(生活)、Psychological(心理)这3个方面来帮助用户备孕,除了专业的医学指导,还会从用户生活习惯行为以及备孕时的心理因素等多方位对用户进行考量。爱丁医生会从生活习惯上对用户进行干预和指导,通过手机App向用户提出健康备孕的建议,如戒烟戒酒、早睡、补充叶酸等,也会向用户推荐适合的运动调理,特别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心理上的辅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与陪伴,定制化全方位的服务是爱丁医生的最大优势。微医不同于爱丁医生专注于备孕领域,而是着眼于医疗服务的流程优化,前身是挂号网的微医的优势在于挂号医院资源非常广泛。截至2016年10月,微医已经覆盖29个省份,与24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1.5亿实名注册用户和26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超过8.5亿。微医在移动医疗服务与实体医院关系的处理引人注意,二者之间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关系,而不是人们常以为的竞争关系。具体而言,医院对于线上线下会按比例分配挂号数,只将一定比例的挂号数放在网上,这里是考虑到实体医院附近的居民,对于他们而言直接前往医院挂号显然更为便捷。互惠互利更体现在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院提高运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5],同时扩大医疗资源影响力,为实体医院医生带去患者,本身也是向全国宣传地方优秀医疗资源,同时移动医疗服务为医院及医生创造了新的盈利渠道,这也是对传统挂号量减少的补充。

2移动医疗企业面临问题

2.1公信力缺乏

当前群众患病仍是首选公立医院,面对纷杂的移动医疗服务企业以及大量充斥的医药广告,尤其是近年的魏则西事件,人们不免对这些非官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表示怀疑。相比之下,公立医院医生由于有着官方的培养审核机制,其可靠性、权威性与科学性早已深入人心。事实上,人们对医疗专业性的关注远高于及时性和便捷性[6],能否有专业权威的医生鉴定审查机制,成为移动医疗服务能否被大众接受和习惯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缺乏隐私保护,甚至时常爆出企业之间买卖个人隐私数据的事件,而且一些疾病对于人们来说其实属于难言之隐,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疾病、身体数据被买卖传播,这使得很多人对将医疗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服务及其可能伴随的隐私泄露问题持质疑态度。

2.2企业盈利不足

对于服务特定领域的爱丁医生,专注于备孕领域,本身也意味着服务范围受限。从长期来看,用户的备孕期往往很短暂,孕后就不会再使用了。而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会生育一到两个孩子,这可能会导致缺少长期可持续的用户群体。而且爱丁医生缺少宣传,线下的服务与活动也较少,目前服务项目也基本是免费提供,只有远程咨询这个唯一的收费项目。而对于服务范围广泛的微医集团,一般挂号不收费,本质上是采用免费提供服务吸引患者、医院和医生进入平台,在有了一定的流量基础后,再提供健康管理套餐、异地就诊全程服务等付费的高级增值服务的盈利方式。事实上,在移动医疗机构创业初期,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利润问题。移动医疗服务数量虽多,但成立时间往往不长,还没有足够时间吸引留住长期用户,而培养用户群是构建生态、保证长期盈利、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2.3地方观念保守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鼓励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但很多地方政府及公立医院观念较为保守,并没有完全放开,害怕医生资源流失。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兴的移动医疗与实体医院并不一定是竞争与抢夺资源的关系,完全可以达成相互的长期的合作,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院降低拥挤导致的管理负担,同时提升本地医疗资源覆盖范围与影响力,让本地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全国范围的广泛的宣传,同时移动医疗的附加服务也给医生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二者可以实现互惠互利,本质上是行业的效率提高与制度的改革创新。

3移动医疗企业发展建议

3.1政府建全分级诊疗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7]。”政府可以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将移动医疗与分级诊疗相结合,使移动医疗与实体医院相互合作。具体可以设计为居民首诊在实体医院,复诊在线上移动医疗,先获得患者健康数据,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让患者与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健康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就医渠道,方便选择联系异地专家咨询就诊。而在病人的康复期,可以保证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数据的随时长期监测,线上沟通指导,术后恢复还可以结合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等进行服务。而这些都不再需要患者往返医院,有效降低医院负担,方便医院降低管理费用,方便患者不必来回奔波,同时还能获得异地更好的医疗资源,不失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思路。

3.2政府宣传引导社会观念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放开医生多点执业,这对于公立医院医生也是提供一种阳光变现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知识利用率,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能让医生凭借其专业能力知识合理合法收取与之相应高低的报酬。医生在定价上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注意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存在肆意拉高等问题,因此不能纯市场调节,需要受物价局监管。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医生可以不局限于体制内,拓宽自身的发展平台。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硬件资源建设、人才优惠政策等途径帮助移动医疗服务的成长。在移动医疗领域,浙江省走在全国前列,如杭州市萧山区的中国智慧健康谷、杭州湾信息港的微医集团,以及桐乡市政府支持下在乌镇建立的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

3.3企业拓宽服务盈利渠道

低价吸引用户与企业发展盈利是一个相互矛盾的难题,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一方面保证突出服务特色的前提下,扩大服务渠道,诸如发展线下服务机构,增加与用户双向互动,吸引增加用户群体规模,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各类合作方,实现多方共赢。微医集团目前的第3模块就是商业医疗保险,移动医疗企业未来可以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外的更有个性化的针对患者疾病的商业健康保险定制方案。在分级诊疗体系的复诊与康复阶段,需要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持续监测,这就需要提供大量可穿戴医疗器械,对于移动医疗服务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市场赢利点,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可定制化的价格便宜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提供长期健康数据监测[8]。笔者对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建议是,移动医疗服务不应局限于提供挂号服务,更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医疗大数据,建立针对患者疾病、位置等信息的科学引流、精准匹配系统机制,一方面对患者就诊提供最佳方案,另一方面促进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4企业加强信任机制建设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管理;探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出现了弊端,主要显示在购买设备上科学性不足,没有办法监督设备的使用状况。医院的医疗设备是物,物联网是信息表达管理方式的一种,医院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水平。

1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承载体,让普通物体寻找到独立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就称为物联网。物联网几乎所有的技术都和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环境的智能收集和传递等现象。物联网的基本思想是在20世纪,但是在2017年才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我国政府也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关研究。物联网已经是“中国制造”的概念,其的覆盖范围已经与时俱进。物联网现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标签[1]。

2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把互联网信息进行连接,在物体和物体之间实现共享资源。其技术是根据无线射频技术发展的,对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分为3项,首先,自动识别技术,其含有射频识别技术、声音图像识别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是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在不使用键盘形式下输入医疗设备的数据,有非常强烈的抗干扰功能,并且能够同时识别出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准确快捷。其次,无线传感技术,其结合传感器和无线网信息进行感知,并把其转变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无线传感设备也有很强的干扰性,同时安全系数很高。最后,智能处理技术,其包含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职能计算技术,其终端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自动收集和处理,把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2]。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3.1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无线网络的融合,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让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在无线环境下能够进行资源共享,总体来说,就是个人数字和掌上电脑等在任何地方连接无线和有限网络。

3.2供应链系统

SCM就是医疗设备的连接管理,是从实际出发向医院展现整个临床管理系统。其系统需要满足医学数量的逐渐增多。在数据庞大的医疗设备管理要求中,全面促进数字化医院的发展。整个系统在医院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设计,实现医院和其他信息的连接,让网络和设备成为一体化建设,并和医院数字化建设平台相为融合[3]。

3.3系统组成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包括仓储、低值易耗品和卫生材料等相关业务,满足医院物资的要求,并且结合医院物资的管理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围绕医院管理的各个项目工作,并且实现和财务等系统的无缝集成,让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完成各项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4基于物理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4.1创新医疗设备的购买工作

购买设备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医院的每个科室要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和经济实用的设备资源,但是购买设备环节并不简单,如果对设备没有充分的了解,对设备信息认识不全面,就会面临设备购买不妥当的困境。根据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购买工作上的改善,可以在网上查询医疗设备的外观、质量和操作流程等,甚至可以做到远程操控,把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上,医生就能准确的了解医疗设备,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比依赖图片和文字介绍对设备了解的更加全面,为医院的领导作出明智的设备购买依据,让购买医疗设备工作更方便、准确[4]。

4.2改变设备的安装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讨论,从而来了解医疗设备的原理和正确指标,然后制定验收方案,接着开始准备对设备的安装,并且对设备进行测试,建立专业维修记录。在日常安装和调试等过程中,工作人员忽略了记录的工作,对日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应该把物联网技术引用到设备安装和调试中,在实施时对整个过程进行录像,或者是通过直播的方式传送到相关部门。提高医疗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效率,为医疗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一些医疗设备来自国外,其精密程度比较高,对运输环境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运输的过程中振动和温度等微小的改变都会对设备产生很大的影响,那样在设备使用时寿命就会缩短,全程对设备运输进行监控是很有必要的,把物联网连接到运输箱上就可以做到全程监控,能够显示车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现象,并且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连接,工作人员能够在网络上查询设备的运输环境,进而改变设备管理[5]。

4.3随时监控设备的使用现状

物联网技术中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把无线定位信号发射出去,就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定位,但是无法确定设备的使用状态,没有办法及时像服务器发送信号。分析设备的使用状况可以为医院购置设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购买设备计划合理进行调整。由于医疗设备比较特殊,所以需要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通过无线技术通过终端发送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会发出声音同时还会出现红灯闪烁等提醒方式,工作人员会在听到报警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对发生故障的机器进行维修。假如医疗设备没有办法安装报警信号,就可以安装传感器,利用设备的电流和电压等数据,把其和正常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并打印成表格,方便对医疗设备的管理[6]。

4.4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建立相关的设备维修制度,预防性维修分为动态性预防维修和强制性维修。首先,强制性维修针对的是急救设备,比如心电除颤仪、麻醉剂和呼吸机等,应该每周对设备进行强制性维修。除了强制性维修的设备,其他设备都需要采用动态性预防维修进行检查,其是根据感知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在根据设备的生产厂家和型号等因素,制定维修计划。工作人员应该对维修管理变得灵活,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其次,应该对医疗设备进行应激性维修。医疗设备如果和物联网进行连接,其能够自动感知到设备的故障,系统会把故障情况详细的告诉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会按照设备的故障代码查询到故障的原因,并且及时到故障现场进行排除障碍,预警系统会通知厂家,减少人工保修错误的现象。

5结论

在网络的时代,虽然医院有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其设备管理系统并不全面,没有办法把医疗设备管理进行优化,这样就会导致医疗管理不完整。医疗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对设备管理得到有效应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加设备的使用率,实现全面监控医疗设备,防止发生医疗事故,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廖湘庆,杨雪梅,张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55-56.

[2]郭磊,曹世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J].计算机时代,2011(7):29-31.

[3]米永巍,伍瑞昌,李怡勇,等.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3):33-36.

[4]季春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科技展望,2016,26(28):177.

[5]姜晓娜,徐佳,李晓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5):111-112,115.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6

摘 要 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国家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而医疗资源的匮乏和不均衡性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通过结合现阶段养老模式和医疗服务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在医养结合中的远程监控、远程诊疗、远程健康管理和生命安全管理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在规范互联网形势下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远程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03-03

Conception and discussion on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medical-pension new mode

MA Longfei, LE Jiayi, YU Minjie, SONG Rui, WEI Wei, SHEN Shifeng

(Ruijiner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0, China)

ABSTRACT The elderly people’s needs of pension and health service are increasingly strong, so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medical-pension combined mode. The lack and imbalance of medical resourc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pension mod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remote monitoring, remote diagnosis, remote health management and lif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medical-pension mode by combining the present mode of pension and the status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puts forward proposals in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dical-pens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making process of remote burst treatment and other aspects under the standard Internet situ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medical-pension mode; innovative mode

我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老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医疗需求强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以下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应对养老过程中日趋严峻的医疗需求问题,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1],意见中明确提出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因此各地政府陆续推出了各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但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2]。如何合理、高效地促进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推行在新形势下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成为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现阶段老年人养老困境,基于“互联网+”在卫生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就“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索,并提出如何推进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医养结合,希望为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开展提供思路。

1 现行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

目前,各地推广比较成功的医养结合模式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医养结合进社区和进家庭”等4种模式[3],前3种养老模式均由专门机构承办,配置相对固定的服务和医务人员,床位有限,周转较慢,且老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圈,生活满意度及幸福度有所下降[4];而最后1种模式,即“居家养老”、“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在不改变老人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情况下,由医疗机构向老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解决了绝大多数老人的医疗需求,是政府目前大力推广的养老模式之一。

如今,医养结合模式已在上海市数个社区进行了试点。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责任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与有居家养老需求医疗的老人签订医疗服务协议,采用全科团队提供定期巡诊和建立家庭病床等方式,为之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得到了广大老年患者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在整个街道社区全面推广。但是,随着需要参加医养结合的老年人人数迅速上升,医疗需求量急剧增加,有限的社区医疗资源显得捉襟见肘;而且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医疗监控盲点,不能实施连续性医疗监控,存在生命安全风险。

2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

由于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中,机构内的医养结合床位有限,需专门为此配置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医疗日趋成熟[5],互联网思维下的移动医疗模式应运而生,即“互联网+医养结合”。

2.1 “互联网+医养结合”含义

“互联网+医养结合”是指整合现有的4种医养结合模式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建立起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编织起一张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并整合全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养老网络,利用物联网、云技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居家老年人足不出户、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不下床就能尽享移动医疗带来的服务。

2.2 “互联网+医养结合”涵盖内容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涵盖了“资源网”、“医疗网”和“组织网”3个层面的内容。

“资源网”属于该模式的线下部分,是引入并整合全社会为老服务资源的网络(包括政府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慈善机构、志愿组织、居委组织及家庭个人等),为实体网络,有了这些为老服务供给主体在后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医疗网”属于该模式的医疗服务硬件部分,指借助目前可穿戴的医疗和远程视频监控等智能信息化手段形成的网络(例如远程网络摄像头、智能手表、远程血压计、远程血糖仪和远程心电监护等),可促进双方无缝对接,增加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和即时性。

“组织网”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资源网和医疗网的网络平台,通常是在政府主导下,根据医养对象需求建立起区域性的24 h值守的“医养结合网络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医养平台”)。该医养平台同时连接线下的医养对象、各个医疗机构、邻里社区及家庭子女。一方面,可以保证医养平台能及时了解医养对象的生理功能、生命体征和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可确保各种为老服务资源信息顺利到达老年人身边,发挥居委及家庭在活动组织方面和供给方面的优势,完成对上述资源和信息的整合、调配,成为连接各个环节的关键性枢纽和节点。

3 “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具w操作

“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是“组织网”通过“医疗网”了解医养对象的需求和生命体征,由“资源网”为医养对象提供方便、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3.1 组织网

管理者通过电脑或手机APP登陆医养平台,该平台负责管理所有的医养结合对象,工作人员24 h进行平台值守,查询相应医养对象的电子健康档案,了解医疗网络传输的医养对象生命体征,通过远程视频监护系统监控医养对象的即时生活画面。如医养对象处传来报警提示,可通过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做到即时沟通,并采取远程或专人上门的形式进行适当处理。该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联动,各级人员能够相互检索、调阅所需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掌握医养结合人群健康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及健康管理效率,体现管理的优越性。

3.2 医疗网

主要由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和智能手表两部分组成。

3.2.1 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音、视频信息即时传输到医养平台和医养对象子女手机上,通过摄像头的交互系统实现双方即时视频通话,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远程调阅联网监控图像,并支持调阅录像,实现24 h监控居家老人的人身安全。

3.2.2 智能手表

通过佩戴智能手表将医养对象的心率、体温、呼吸、运动和睡眠情况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医养平台,有专门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无创连续监测。如生命体征呈现异常状况,医养平台会发出预警提示,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此外,智能手表还具有一键呼叫、定位功能及提醒服用药物等功能。

3.2.3 其他相关功能

此外,可以预留远程血压计、远程血糖仪、网络电视及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接口,根据医养对象的身体及罹患疾病状况,按需进行其余功能的配置。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即时上传到医养平台,同步到医养对象的电子监控档案内,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掌握医养结合人群健康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逐步实现医养结合对象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转变,为医养结合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健康管理[6-7]。

3.3 资源网

资源网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政府主导,整合能利用的一切医疗服务资源,是平台执行操作的主力军。每个工作人员的手机或电脑均安装了相应权限的平台系统,按照平台调度员的要求和医疗网传输的信息,为需要服务的医养对象提供即时在线的医疗服务,必要时安排就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如患者情况比较严重,由平台根据病情联系相应医院就诊或进行住院治疗,保证医养对象不会因为就诊延误或时空阻隔而发生意外。

4 “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是向医养对象提供生活、疾病和安全等方面的服务[8],下面分别就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和生命安全管理3方面的设计路线作简要阐述。

4.1 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饮食,运动和精神慰藉为医养平台服务的核心。

饮食方面:医养平台不仅可以通过远程电视以视频方式为医养对象提供丰富全面的健康饮食知识,还能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有特定需求的用户。如对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提供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不同食物所具有的功效以及食物如何搭配和如何更好烹任等知识。

运动方面:通过智能手表设置个体化的运动目标,及时将运动情况上传至医养平台,通过跟踪记录、提醒反馈等方式促进医养对象形成科学的健身习惯,由健康管理师制定个体化的健康饮食运动计划,定时定量地加强锻炼,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持续性地实施体重管理,逐渐将身体状况控制在良好状态上。

精神慰藉方面:多狄窖对象是空巢老人,常有失落感、衰老感、孤独感及抑郁等,通过交互式视频系统,可与子女、朋友、工作人员实施实时语音、视频互动,工作人员可及时发现医养对象细微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更多关爱,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4.2 疾病管理

医养对象常患有2种以上的慢性病,因此,慢性病管理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传统情况下,患病老人需要了解自身病情症状时,需要到医院就诊,而在“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下,在医养平台上,每位医养对象都拥有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医生和工作人员在患者的健康档案中能及时录入历次诊疗过程、病情复查结果、阶段性保健计划及用户的实施反馈。医养对象的生命体征通过医疗网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自动上传到医养平台,平台设有自动预警功能,便于医生进行疾病信息追踪和适当的疾病干预。

4.3 生命安全管理

医养对象90%以上为孤老、失能、半失能和智障老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他们在生活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意外情况,引起严重伤害,因此生命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结合医养对象自身的独特生活方式和特殊身体状况,评估出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通过医疗网的智能手表一键呼救功能和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对重点用户的日常活动进行主动、实时的监控。一旦医养对象发生意外,可第一时间按动智能手表的一键呼叫按钮,系统自动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医养平台和医养对象子女的手机上,同时自动启动交互式视频监测系统,平台和子女可以即时调阅录像,做到及时报警、快速反应、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医养对象的人身安全。这一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上门、电话通知等方式,减化了工作流程,让医养对象的子女可及时介入,提高了处理意外情况的效率。

5 结语

我国对于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医养结合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配套资金不足、基础建设不完善及法律政策不明确等,“互联网+医养结合”新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医疗和养老机构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新模式的实践和探索[9-10],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逐步完善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政策环境,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可穿戴医疗设备、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等应用到建立养老信息化平台中去。逐步探索出适合在新形势下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打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及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做到养老和医疗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3-09-13)[2017-01-16]. http://jnjd.mca.gov. cn/article/zyjd/zcwj/201310/20131000534003.shtml.

[2] 肖洪松. 解养老难题的基本策略―“五元共构”医养融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9(6): 669-672.

[3] 王霞, 冯泽永, 李秀明, 等. 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15, 36(2): 56-58.

[4] 谢小萍, 陈龙妹, 彭映姝, 等. 成都市空巢老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9): 1660-1662.

[5] 潘铮, 廖瑾. 智能健康服务的模式和实践[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 20(5): 11-15.

[6] 钟宁, 陆军, 廉启国, 等. 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的社区应用及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9): 2145-2146.

[7] 丁芸, 戚德清. 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11): 1250-1254.

[8] 张涵, 吴炳义, 董惠玲.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15): 1786-1790.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医药企业;互联网;医疗行业;互联网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1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医药企业普遍经受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例如以天猫医药馆为代表的平台型医药电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大力整合医药供应链资源;好药师则发力B2C电商,谋求线上线下的高度整合;更有大量的创新移动电商医药渠道、医生P2P平台等,这些无不对医药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从长远来看,医药企业未来发展势必应该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做到顺势而动。另外,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知名外资药企,这对国内医药企业又形成了另一重大冲击,大多数中国药企尤其是中小型药企与其相比,明显缺乏竞争优势,尤其在互联网领域,更是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如何改善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制定有效的互联网发展对策,从容应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提升国内外的竞争实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行业自身内在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这有助于尚未成熟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认清发展道路和目标,能够有效推动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顾客对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以至于有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从2005年药房网获得第一张医药B2C牌照以来,医药电商经过了十年左右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网上药店总销售额达68亿元,2015年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现有医药电商模式包括B2B 模式、B2C模式、O2O模式。其中,B2C最多,B2B因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缓慢,O2O处于探索中。B2C模式包括自I式和平台式两种,自营式是企业自营多品种医药,向消费者提供医药电商服务,平台式是第三方B2C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医药交易服务;B2B模式包括政府主导下的B2B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即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和药企B2B,即生产商、批发商、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服务平台; O2O模式简言之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取药,现阶段除医药电商B2C企业提供的O2O服务外,其他医药O2O企业大致分为三类:独立医药O2O企业,如快方送药、药给力等;有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公司,如叮当快药、药急送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医药O2O服务,如百度提供的药直达平台、阿里健康提供的医药O2O服务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仅仅提供附近药店信息展示而不提供配送服务平台的医药O2O项目。

据 《2015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蓝皮书》 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CFDA共发放526 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即B证)11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即国A证)26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388家,占比分别为213%、49%和738%,C证所占比例最大,获得B证和C证的即传统医药背景的公司共有501家。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家法律法规约束性较强,因此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尤其是医药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发展进程一直比较迟缓。

当前,随着“互联网+”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我国未来医药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抵挡万亿元级市场的诱惑。2015年12月7日,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同年12月10日,“全国首张电子处方”开出,它突破了网络问诊的限制。可以预测,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将精力更多集中于提供医疗服务,而把药品销售的功能出让给零售药店或网上药店;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

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医药企业纷纷朝互联网方向发展,做起了医药电商。新兴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试水,探索互联网医药快速发展的路径。但我国医药企业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与国外互联网医药企业差距巨大。

(二)国内外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比

美国是药品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政府积极支持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该国的药品互联网销售目前已形成B2B、B2C、第三方药品互联网销售交易平台(公共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而且第三方物流网络非常发达,能够及时完成药品的分销与配送。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问题和建议

在区域医疗的建设中,因为国家人口集中、地域覆盖范围大、医疗机构的技术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高效的应用覆盖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网络信息,为我国医疗和谐统筹的计划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区域医疗的网络信息安全对实施医疗政策和保障患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建立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区域医疗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环节。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区域医疗信息的影响

目前,区域医疗是医院推动全院现代信息化发展的热点,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除了传统的医嘱处方和化验检查的报告等常见的医疗信息外,像对患者的病程记录的档案内容的共享也有一定的要求。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区域医疗信息也需要通过电子档的方式共享在区域医疗的网络系统当中,包括常见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网络信息。各个联网医院之间构建的区域医疗网络信息体系是区域医疗信息共享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些寄存在网络上的医疗信息的正确归档、安全的存放成为当下区域医疗网络信息体系最需要关注的内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是区域医疗更好发展的前提,当病人的病历信息和医院的技术信息被非法的窃取和篡改之后,对患者来说,个人隐私和安全得不到保障,会造成生活的困扰和精神的压力;对医院来说,医院的关键性医疗技术和大量患者信息的丢失和篡改,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损失,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前进的脚步。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区域医疗信息的稳定、和谐、统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医疗信息的安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效保护。

二、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问题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指令和程序的编码,能够由木马文件和网络域名等形式侵入计算机中,并在计算机原有安全的数据和程序中插入自己的程序,来进行窃取个人数据信息或者破换安全程序的运行,对计算机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计算机病毒侵入的初期,计算机并无其他非正常的反应,直到计算机病毒开始工作时才会让计算机处于危险的状态。病毒能够通过网络上的任何载体进行传播,能破坏计算机的资源,是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

(二)恶意修改信息

区域医疗的信息比较注意准确性和完整性,当一些不法计算机黑客熟悉了个人信息的布置规律和布局以后,恶意的篡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各种渠道和技术手段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中的静态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和窃,之后再把信息返回原目的地,一般会出现信息的不规范、信息整体不完整、信息内容不正确、信息内容增多等现象。这种恶意修改信息的后果是导致医疗信息的不完整和信息错误,医护人员根据错误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使区域医疗系统不能顺利进行。

(三)网络协议的漏洞

一般来说网络协议有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这四个基本的层次布局。而非法的黑客会根据这四个层次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没有来得及更新补丁的漏洞加以分析从而进行非法的入侵和攻击,比如黑客可以利用网络协议漏洞来盗取用户的口令和密码来对设备进行非法的操作和使用客户的系统资源。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一)加密计算机数据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中电子档案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保护的主要对象,计算机信息的加密对医疗信息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的加密方法有对称和非对称的密钥加密、特用的密钥加密和公开的密钥加密方法,许多电子网商对计算机数据保护采取公开的密钥系统,实现加密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较好的解决了区域医疗信息出现的网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难题。

(二)建立计算机防火墙

防火墙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扇数据信息保障的大门,防火墙可以主动过滤和清除非法数据和程序的运行,对计算机的全方面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时的检测。防火墙对计算机状态的检测和基于服务方式的两种方法保障区域医疗信息的安全。计算机上的软件防火墙实际上是对状态的检测。计算机网络中专门使用的特定检测体系的防火墙技术来组织非法分子对计算机客户的非法攻击和篡改信息等非法的操作。计算机互联网中的防火墙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不可识别的数据信息和来路不明确的信息内容也会采取程序编码的方式来进行区分信息是否正常,或者计算机的防火墙对这些数据信息直接采取隔离删除的方法,对客户的信息归类和区分还不能够做到分辨的十足准确和正确。这个时候,智能化的防火墙应运而生,智能化防火墙能够做到对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和决策的分析导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比较智能的对一些不明数据进行算法分析,来智能的辨识,使用统计和概率的使用手法来达到调整访问的要求和目的。智能化的防火墙较以往传统的防火墙来说有了质的改变,在自身安全性能发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实现防火墙占用系统资源的最小化、网络性能的高效使用、系统的全面优化等防火墙技术。

四、构建计算机网络身份识别系统

计算机网络当中的身份识别也可以叫做鉴别或者是确认系统,是网络安全技术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身份识别是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一系列的确认来分辨对象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身份识别系统的广泛构建对互联网使用对象的隐私保护和数据的安全输送起着保护盾的作用,能够较大程度的防止黑客的非法侵入和篡改个人信息等。计算机网络中的身份识别技术相对其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来讲比较有效。每个人的生理特征是不同的,比如说像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参数,这些生理特征在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时,安全性相对比较高,但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身份识别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且身份识别技术成本比较高,现在一般采用的身份识别的参数有口令、标识符、随机数、密钥等。

五、强化计算机中电子签名

计算机互联网中的电子签名是现代医疗信息网络中不可缺少保障医疗信息安全的步骤之一,电子签名也可以称为数字签名,它涉及到对数字信息的准确性、身份确认和不可否认性、隐藏性等方面的安全保障,电子签名能够在非对称的加密和数字的摘 要技术中结合的使用,可以帮助原始报文的准确鉴别和接受。

参考文献: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9

网络诊疗 方便患者

目前,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进行医疗服务的时机逐渐成熟,多家医院已经开启了多个网上医院分级导诊模式、互联网医联体和借助互联网的社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平台,利用医生零碎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扩大医生执业半径,助推分级诊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使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询诊问药,而且看专家不排队。事实说明,借助互联网真正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当前,就医移动信息化将医院服务与患者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手机上就完成挂号、医患沟通和医药费支付等操作。西安某中医医院今年初开通网络诊疗、远程诊疗,副院长告诉记者,该院建立了50人的服务支持特勤组、20人的在线医疗分析咨询顾问、10人的上门服务专家医生组及20人的数据分析及软件服务的技术团队,确保移动医疗的及时性及准确和安全性。该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既可向前连接健康管理,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可向后连接导诊挂号服务,通过在线咨询将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线下医院享受相关诊疗服务,根据不同病种和环境的患者,医院提供可选性方案满足患者,解决患者就医难等问题。下一步该院将投入可穿戴式移动健康小站,“365×24小时”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别让“网诊”先入为主

不可否认,去医院看病要排长队、挂号缴费很麻烦,网上问诊就简单很多,只需敲敲键盘,动动手指,点点鼠标,省时省力又省钱。那么,问题来了,网络问诊,真的靠谱吗?

“医生,我之前网上查过了,像我这种头痛可能是得了脑肿瘤或中风。”就诊前先网上搜上一圈,掏出一沓小广告,问神药能否降血压,甚至指挥医生开药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吴春维告诉记者,作为医生,面对这些“反客为主”、“自我诊断”的患者,心里其实很无奈,但也会耐心给患者解释。

在网上搜索一个最简单的症状(比如头痛),往往会查出各种不同的回答。记者在网上搜索“头晕”“腹痛”“恶心”“乏力”四个症状,同时提交后,找到相关结果约720300个,回答也有很多种,大致统计后,最多出现的4个可能的诊断结果分别是:心肌炎、小儿流行性感冒、子宫内膜损伤、关节炎。

这种“盲人摸象”式的自我诊断往往给患者造成心理暗示,干扰医生诊断。吴春维说:“现在是信息时代,打开电脑在网上看病已日趋成为现实,对于根据自己疾病症状搜网的行为,我认为并非都是坏事,但必须要懂得辨别。”

有多年门诊经验的吴春维总结,“网络问诊”情况多半出现在35岁以内的年轻人群中也有一定原因。现在高学历的病患越来越多,很多人在看病之前都会对自己疾病有所了解,对于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也会当面向医生们求证,这样利于医患沟通。“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比较繁杂且良莠不齐,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市民来说不太好分辨,搜索只能做个大概了解,应尽量前往正规医院,千万不能自行对症下药,以免延误或加重了病情。”她提醒道。

“网络问诊”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但也突显了相当不安全的特性。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同样一种病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疗,包括选择何种药物、采用药量大小等都不相同。

“医学是一门未知多过已知的科学,医生看病是一门综合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计算机难以取代。”吴春维建议,患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一些医学常识,但千万不要先入为主。

网上问诊 医生资质难保障

时下,只要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医生”、“医院”等关键词,就能轻易找到很多相关网站,其中不乏“名医”、“老专家”坐堂会诊。然而,“网上问诊”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综合病区主任谢汝石说:“病患与医生在网上直接文字交流,这种交流的信息量跟面对面的交流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无法实现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有时,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描述也不一定到位。”

另外,网上开出的药方也是千差万别,内容难辨真伪,有的“处方”甚至耸人听闻。记者登录某求医问药论坛,发现一位“老中医”仅凭患者几句简单的病情描述,就开出有十几味草药的“处方”,并且剂量很大。对此,谢汝石说,一些病症即便在做完医学检查后尚不能马上确诊,仅凭描述就开“处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再有,网络论坛上为数众多的“医师”、“老专家”,是否真的具备合法行医资质也很难判断。曾有记者在某医药网站申请用户成功后,用化名在“申请专家诊室”页面输入“诊室名称、联系人及电话、诊室设置”等,便可以轻松成为“医生会员”。

对于一些非正规医院网站的“网络医师”、“专家”的身份,谢医生也表示质疑,正规医院的医生很难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广大网友“开处方”上,“网上接诊”的“医生”真伪难辨。

“网上问诊”也很可能成为一些人推销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甚至非法药品的幌子,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

济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医政监督室主任王孜介绍说:“有的骗子就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先把第一季度的药免费寄给患者,之后再重复卖药。如果患者吃了这些药出现了不良反应,想再找这些人是找不到的,因为对方只留有一个联系电话,事后的维权也是很难的。”

网上问诊存在安全风险

近日,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引起热议,起因是在国家卫计委的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目前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的工作还不允许开展。

“除了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开展。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宋树立说。

早在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有关远程医疗的规定就引发过对互联网医疗未来的讨论。

国家卫计委当时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第三方机构可以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平台,但不能直接开展服务;医疗机构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邀请方应当向患方充分告知,并征得其书面同意。

对此,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曾表示,执业医师法要求医师在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须要亲自诊察和调查,没有经过医师的亲自诊查不能作出处理决定。“这种诊查活动包括了视、触、叩、听等各种活动,对于医疗机构之间开展的远程会诊服务,国家卫计委要求医疗机构作为责任主体,这是因为如果患者仅仅通过网上的问诊,仅仅通过患者提供的一些资料就作出诊断和处理,这存在着医疗安全方面的风险。”

利用互联网做好医疗服务

那么,禁止网上医学诊治,是否就让互联网医疗服务无路可走了呢?

刚刚推出“微医”平台的某挂号网总裁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疗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允许网上医学诊治是出于对患者和医生双方的‘负责任’。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个规范做的。”廖杰远介绍,互联网医疗可以致力于导诊、挂号等诊前服务和在线复诊、患者管理的诊后服务。

好大夫、春雨医生等网站也表示,目前主要的服务属于“健康咨询”,而非“医疗诊断”,禁止医生下决定性结论,禁止医生开处方药,禁止医生出治疗方案,以此区分“咨询”和“问诊”,规避医疗风险。

“互联网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调整,其本质是效率的提升,具体到医疗行业,就是对医疗资源配置利用的优化,让患者和医生、医院管理者更省时、更省心。”

互联网医疗现状分析篇10

关键词:互联网 移动医疗 品牌策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39-02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增多和网络设施的完备,整合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用户提供多角度的服务,用互联网+提高行业自身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现阶段行业发展主流的趋势之一。作为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医疗行业一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医患矛盾等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引入移动互联网为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提高了整体行业的医疗水平。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网络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目前主要分为5种应用:医药产品电商应用、专业人士查询医学资料和信息的应用、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细分功能产品等。移动医疗的内容几乎已经覆盖到了医疗服务所能够涉及的所有环节。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正在移动互联网线上形成。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30亿元人民币,而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总额已经达到6.9亿美元,是过去三年的2.5倍;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目前我国医疗保健类APP产品已达2000多种,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在此背景下研究移动医疗品牌提升策略问题,具有较深的现实指导意义。

2移动医疗APP类型

医疗APP是集门诊全流程服务及移动金融支付功能的智慧型医疗APP应用。具有挂号、健康管理、自诊、导诊、候诊、用药、康复等功能,将看病所需的一体化流程全部纳入。使用医疗APP的患者只需看手机上APP的提醒或动动手指查阅,便可知道就诊时间、检验结果等。

目前国内的医疗APP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传统做互联网或做数据库的公司开发的医疗APP;二是与企业级应用结合的产品,比如面向医院收费的病例管理系统APP;三是具有专业医疗服务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开发的APP,面向用户提供在线咨询等医疗服务。“春雨医生”属于第三种类型。

3“春雨医生”品牌提升策略

“春雨医生”创立于2011年7月,历经4年的时间,截止到2015年7月份“春雨医生”已拥有6500万用户、20万注册医生和7000万条健康数据,每天有11万个健康问题在“春雨医生”上得到解答,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之一。“春雨医生”致力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帮助人们管理健康、求医问药。并且,“春雨医生”整合医生资源,用网络技术打通地域医疗资源限制,给整个医疗体制建立一个更自由的生态,这不仅会让个人获得健康,也可以让老百姓的“看病难、药价高、保险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移动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是用户会主动搜索信息、产品可以免费下载、传播及时快速、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产品体验决定品牌命运。对比传统品牌注重购买前的营销推广和包装促销等方式,网络时代建立产品品牌黏性和美誉度更多依靠的是产品自身的体验,而维持体验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形成价值环,具备自身造血机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阶段“春雨医生”的品牌提升策略主要包括:挖掘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建立能够自身造血的商业模式;建立品牌与用户的情感纽带。

3.1挖掘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3.1.1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由于国家医疗政策对行医资质的限制,“春雨医生”建立“轻问诊”模式。对医疗用户进行细分:1)健康人群对医疗应用没有明确的需求,但是健康人群会向亚健康和急病人群转化,其需求点在于疾病预防。2)亚健康人群能感受到身体的轻度不适,例如肥胖、失眠等,需要医生长期提供建议,帮助检测是否需要检查、治疗或服药。3)急病人群往往是突发症状,需要尽快处理但不属于严重大病,例如:腹泻、咳嗽、低烧等。病人的主要需求是缓解当前的症状,需要提供用药建议或安排就医。4)慢病人群是需要长期监测和咨询的,例如三高等。通过诊疗往往已经确定病情,该人群了解用药类型、剂量,但仍然需要长期用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量调整。5)重病人群需要立刻送医救治。除了最后一类重病人外,其他用户群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进行轻问诊。疾病可分为轻症和重症,在疾病并不严重时,患者并不需要去医院就诊。春雨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医师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相关建议。由于医生资源短缺,为了满足患者大量的问诊需求,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趋同性非常强的情况,公司据此进一步推出“症状自查”业务,运用结构化数据,为用户提供诊疗建议,此项业务不仅可以满足用户浅层需求,边际成本趋于零,同时在交互上具有趣味性,是春雨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

3.2.2针对不同用户开发模块化功能:“春雨医生”为各类用户身份设计了不同的功能模块。一是对求医用户,“春雨医生”分为实时互动模块和历史记录模块。1)在问诊交互方式上采用多种数字媒体技术,“春雨医生”免费为用户提供了图文、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咨询,并由二甲、三甲公立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在3分钟内为用户进行专业解答。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快捷问诊,降低时间、空间以及金钱成本。并且可以预防过度医疗。而远程会诊和多方意见使得患者对病患知情权得到大幅度提升。2)个人就诊历史模块采用数据流健康管理技术,对多来源数据进行采集并以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将用户的运动、饮食、体重、血压、血糖等多种人体数据进行全方位汇总,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3)自我诊断模块。实用、全面、精准的自我诊断功能可以让用户在没有医生协助的情况下向用户普及医学知识,学习医学常识。“春雨医生”的自我诊断功能支持多种查询方式,用户可自行查询疾病、药品和不适症状。自我诊断模块囊括了最全面的药品库和化验检查库、美国CDC40万样本库、医院药店地理数据库和春雨多年以来积累的超千万的交互数据库。为了保证自我诊断的精准度,“春雨医生”还采用了智能革新算法。该算法支持多症状查询和查询疾病发生概率。二是针对医生用户,他们可以在春雨平台上开设自己的个人网络诊所,对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进行自定义。“春雨医生”可以帮助医生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让医生以便捷的互联网沟通方式增加收入,树立个人品牌,积累患者,为个人执业做准备。并且可以在医患多向互动之外加大数据系统辅助,降低误诊率。这一模块可以打破医院界限,进行学术互动,提高医生整体的诊疗水平。

3.2建立能够自身造血的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兴起时间不长,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其的发展,首先是其受到很多政策壁垒、专业限制、资格门槛制约。其次,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导致产品开发受制,医生数量和水平极大影响了用户就医体验。其三,大部分移动医疗APP的用户活跃度不高。此外现阶段国内移动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运作要点依然主要体现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品牌如果要增值,必须进行商业模式设计,探讨未来移动医疗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

“春雨医生”将自身使命定位为“再造医疗”。春雨的核心价值将来自“用户付费的增值服务”、“投放医院广告”、“药品销售”、“导出健康数据再开发”。

3.2.1用户付费的增值服务。目前春雨主要的盈利模式来自向会员(患者)收费,后续将继续拓展其他盈利模式。例如雇佣私人医生终生服务,或加入VIP账号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3.2.2打造分级诊疗移动数字化平台。公司积累的用户资源可以产生巨大的营销价值。通过“春雨医生”获得一个用户成本仅需1.5元,比百度等平台的成本低70多倍,对民营医院推广更具吸引力。此外,春雨公司试图引入医保支付,实现分级诊疗移动数字化平台。

3.2.3药品销售。在自我诊疗、医院就诊之后,电子处方、药品在线零售将成为“春雨医生”下一步发展方向,最终实现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全覆盖。春雨帮助医生建立个人品牌,将加强医生对病人用药的推动力度。同时春雨可以通过用户在春雨的行为记录和持续更新的数据勾勒出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解决用户购药决策和重复购买的两大药品电商瓶颈问题。在自主产品方面,春雨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选择了从安全性最高的育儿包切入,帮准妈妈用户提供必需的护理药品和用品礼包,接下来会切入慢性病用药,跟着政策会切入处方药销售。

3.2.4导出健康数据再开发。利用问诊平台,春雨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和数据,这使得其成为与第三方合作的重要资源。基于用户电子健康档案的大数据,意在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利用数据解决用户的回访问题。在春雨平台获取的是大量用户群,春雨是用户沟通平台、用户管理平台和持续购买服务平台。利用这些数据沉淀,春雨目前已经开始尝试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九安医疗、基因测序领域的华大基因、各大连锁药店进行合作,共同进行产品推广及数据采集分析,这一大数据再开发的成果可以为今后的移动医疗用户提供更多指导。

3.3建立品牌与用户的情感纽带

3.1.1品牌形象及产品设计具有亲合力。建立移动医疗品牌的策略之一是建立专属的医疗品牌风格,整体设计风格要符合医疗的文化,如“春雨医生”的logo设计体现了医疗专业感,同时也具有轻松、灵动的互联网气质。其二是针对医疗品牌APP的需求,提供流畅简洁的界面设计和清晰的产品动线。“春雨医生”经过多次迭代,最新版本提供“空中医院”、“我的服务”、“自我诊断”、“发现”以及“我的”五大需求点,全面涵盖了用户个人健康诊断和健康资料记录需求。产品内容丰富,界面清爽,使用逻辑清晰,易使用易查询,建立了既有亲和力又有纯净信赖感的界面风格。

3.1.2营造品牌情感价值。建立长期服务,提升双方满意度,提高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通过合理机制提高医生的服务酬劳,让医生有更大动力输出智慧服务。通过为客户定制就医记录,让就医更加准确有连贯性,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从短期碎片化的医患服务延伸为长期的私人服务,将其变成强关系纽带,提升了医患双方的情感价值,也为品牌本身注入情感。

3.1.3以社群互动提高品牌凝聚力。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消费者的角色发生转变。由于网络使得信息透明,现在的患者遇到病情都会上网检索一下自己的病因,哪里去就诊。有些即使在医院确诊的疾病,患者也会再去搜索自己疾病的概况,如何治疗,如何调理等信息。不少长期慢性病或者重病人会组间和加入病友群,通过群友交流了解疾病知识,缓减内心压力。此外,社群互动在非诊疗时间段为移动医疗APP提供了活跃的用户流量,使其更加具有人气和凝聚力。在营销方面,由于人的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很多用户愿意原创信息给更多人分享,为此社群成为活跃品牌空间的力量,移动医疗应努力构建开放平台,鼓励用户分享,让用户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

3.1.4建立品牌的隐私保护与医疗诚信承诺。新媒体营销的核心在于构建关系,尤其是企业与用户之间平等自然的关系,既不居高临下,也不为了利益刻意谄媚,应保持专业和独立精神。特别是移动医疗类品牌,其功能业务涉及到不同人的隐私问题,应当保证用户账号的安全,也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防止病人信息泄露。医疗诚信问题是就医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医生的水平高低,医德如何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就医体验和对品牌的美誉度。所以“春雨医生”将医药分开,避免大医院中常见的医生通过开药拿回扣的情形,保护了病人利益,也避免了医生的医德败坏,维护了品牌的诚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