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分析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5:25

机械制图分析

机械制图分析篇1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 说课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40-01

说课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教改的深入而产生的教育科研方式。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面对同行或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教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等内容,与讲课有很大的区别。该文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及学法分析、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几方面来进行说课分析,以供同类专业教师参考。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机械制图是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于第一学年的一、二学期开设,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也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各种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1.2 课程目标的设定

1.2.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正投影理论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1.2.2 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初步具备由图到物、由物到图的转换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

1.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情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交流能力。

2 课程的内容

2.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而确定的专业课程。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为重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2 教学内容选定和依据

依据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此课程能力目标是绘图与识图。为达到此目标,设置以下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投影理论和三视图、轴测图、组合体、机械制图应用知识、测绘等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技能贯穿教学始终。

2.3 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确定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投影理论,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难点: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识图及绘图能力。

3 教学设计

3.1 教学组织

3.1.1 课时内容与安排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16学时;投影理论和三视图,20学时;轴测图8学时;组合体,36学时;机械制图应用知识,36学时;测绘,20学时。

3.1.2 理论教学

机械制图基础、投影理论和三视图、轴测图和组合体、机械制图应用,采用挂图、视频、多媒体等辅助手段,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3.1.3 测绘阶段

采用现场教学,通过测绘前的准备和选题加强测绘辅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格遵规守纪、善于思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2 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及评价方式

3.2.1 教学方法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使用适合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等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实施测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2.2 教学条件

学校配备教学挂图、模型、典型零部件、多媒体教室和绘图室等。通过使用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摄录像设备,将教师示教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优化组合。

3.2.3 评价方式

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作业、制图技能测试、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评价;倡导绘图作业展评等表现性的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意识,养成爱护、正确使用测绘工具习惯的形成;平时绘图作业成绩应占一定比例,对测绘综合实践内容独立考核。

4 学情及学法分析

4.1 学情分析

大多数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觉性和进取心,自控能力差;但动手能力较强,对专业技能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此课程过程中难点有以下几点: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依赖性较强,创新能力较差等。

4.2 学习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2)加强实践,反复练习,课后作业及时完成;(3)严格要求,遵守纪律,培养良好制图习惯;(4)重视实操,积累专业知识。

5 教学资源

5.1 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择的教材与具体的专业、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本校机械专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机械制图》(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等。教辅资源有电子课件、教学录像、教具模型库以及课程网站。

5.2 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应设置多媒体教室,制图测绘室,为机械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6 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目标。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识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也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 教学反思

7.1 改变教学理念,注重素质培养

把握制图教学的特点、规律,探究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切入点,在教学中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7.2 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广泛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2).

[2] 奚晓.简述机械制图说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机械制图分析篇2

关键词:微课;机械制图;课程建设;功能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加快微课进入高校课堂内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新的教学形式进课堂并不能盲目,否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厌学,老师教学的压力变大。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制作微课,才能使得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机械制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之后的一系列机械专业课的学习。把微课和机械制图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般是大一第一学年就开始开课。它是机械专业学生进入高校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它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时代同一门课程也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机械制图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应该发现问题,富有针对性。

1.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更快,同时具备比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而且学校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好。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与互联网紧密的结合起来。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同时逻辑性也比较强的科目。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我们的机械零件走进学生的头脑里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2.机械制图分为画法几何,计算机绘图和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课程的结构特点,对其课程的结构分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依据。要想搞好机械制图的课程建设,就应该遵循离散的分析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然后系统的总结归纳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功能。

3.机械制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出规范的图纸,让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准确无误的读懂工程师想表达的内容。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首先头脑中有图,同时能按照规范画出来,重要的是学生要明白规范的重要性。如果要使得学生明白规范的重要性,还不能把机械制图孤立起来,而是要让这门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几个学分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事情。

2微课能解决机械制图课程的那些问题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能够解决传统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让微课服务与机械制图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微课归纳起来就是“微,精”。它的微体现就是一个视频比较短,一个视频只是一个知识点,但是对这个知识点,它讲解透彻,深入,应该能走进学生的脑海里。

1.把微课用于机械制图,它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陌生感,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这一门课程,同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最终引起学习的兴趣。

2.对于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微课要能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体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并由易到难的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对于计算机画图部分,微课应该分解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制图的操作。而在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微课则可以针对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和叉架类等几大类零件进行常用典型零件的制图细节进行充分的讲解。

3.机械制图最终体现的是零件图和装配图,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针对常用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互换性及制造工艺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把机械制图当作机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份子来理解,从而提高其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并增强学习动力。

3具体措施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的体现手段,所以微课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各种互联网终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要想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让学生很方便的看见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很容易的看的进去。所以微课的制作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的,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的各个内容应该相互独立并简单易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所以我们应把机械制图当中最简单易懂的部分加入进来。比如说:课程导论,点线面体等的逻辑性等。让学生在看每一个视频的时候能看懂,同时及时这个视频没看也不影响其对下一个视频的学习。

2.针对计算机制图方面的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软件的基本介绍;②绘图基本操作的详细解读;③绘图前软件的基本设置(图层,字体样式,标注样式);④常用样本文件的制作;⑤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

3.针对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各种表达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②针对各种表达方法分别制作几个特殊工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

4.针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讲解各个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特点及使用场所;②分别介绍他们的标准画法;③根据计算机制图的知识,详细讲解标准件块的制作。

5.针对零件图和装配图,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分别讲解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用途以及区别;②针对四大类零件,并以典型零件为例详细讲解各类零件图在画图时的布局技巧;③以泵,减速器,阀等装配体为例,讲解装配图的画图技巧和注意事项。

6.针对零件的尺寸标注,几何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的内容,使其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联系起来,讲解尺寸标注的重要性;针对各典型零件,根据其工艺结构,讲解其制造工艺;针对零件的使用要求,讲解其设计的过程,使其自然的和机械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一系列的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体系。

4总结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其课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本文从微课的角度分析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使其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其实微课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有个补充,再者能让学生更系统深入的进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想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在学习微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课堂的学习,两者相互补充,只有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讲解而同步思考,才能对于机械结构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真正的培养空间想象力。本文的研究将给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丰富了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且更容易的掌握知识,同时也让老师的讲授不再枯燥且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关于微课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N].中国教育报,2014.07.30。

[2] 郭然.微课在开发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4.18:207-208.

[3] 桑新民.微课评价应突出三个关键点[N].中国教育报.2014-08-08(003).

机械制图分析篇3

【关键词】思维定式 假想模式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2-02

《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空间思维能力与机械图样的国家标准,思维能力是学好该课程的基础。根据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的跟踪和剖析,形成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式角度出发的教学思想,其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立体”的思维定位、“假想思维”的基本模式和“发散思维”的分析方法。“空间立体”是学习《机械制图》的指导思想,建立“假想模式”是学习机械图样的基础,而“发散思维”既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也是思维过程的方法和技巧。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以“空间立体”思维定式为指导,以“假想思维”为基础,以“发散思维”为方法,笔者探讨机械制图课程中所蕴涵的能力要素,意在更好地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空间立体”的思维定位

“空间立体”思维定位就是建立将一切平面图样要素首先看成为空间中的立体要素,以体、面、线、点以体为先导并以此来指导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

“空间立体”思维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如课程绪论)就给予学生“一切均为体”的思想定位,在黑板上画一个点、或一条线、或一个平面形,问学生这是什么?让学生初步树立“点非点”(线的积聚)、或“线非线”(面的积聚)的思想,以点为基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一个“空间立体”的好头,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画法几何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的教学中,建立基本形体和基本形体结构三视图的典型图样的库存,奠定“空间立体”思维定式的基础,从“一切均为体”向“为何体?”迈进。最后在组合体的视图分析之中,面对组合体三视图中的图线、线框构建面和体,从“为何体?”进展到“体的特征分析”,紧紧抓住特征视图构建基本形体和基本形体结构,从而整合形体实现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空间立体”思维定式的教学过程。

二、“假想模式”的思维定式

“假想模式”思维定式就是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原来的固有思维定式,利用假想思维牢固地建立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模式,利用正投影法的核心要素构建投影规律和空间方位关系。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头脑中已经形成一些“固化”的思想,如人们的生活习惯总是站在地面看物体,缺少从上面向下看、从左边向右看,甚至从外面向里看的假想。而一个机械图样是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投影而得的,学生见到几何图形总是想进行数学分析,学生对于“平”、“垂”、“斜”最直接的思维印象就是与地面的水平、垂直和倾斜,对正投影的核心“正”难于理解,立足于地面正视前方的“正”并且单一角度的视角已固化在学生头脑之中。

教师在进行三投影面体系的教学中可以提炼出一个“正”(正投影法)和一个“三”(三投影面体系),从三维空间模型到二维平面图形,把物体形状与物体投影紧密结合,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看”(投射图)的同时要“想”(假设或假想),尤其是依据不同的平面图样去“假想”立体图,头脑中有了三投影面体系后方可进行正投影,正是相当的也是多方位的。以往教师在展示形体教具时往往依三个投影方向给学生非常直观地展示,往往有一个负作用那就是代替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即“假想”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所固有的“平”、“垂”、“斜”的思维定式,打破原有的只是站在地面从外面看物体的定式,敢于“站”在楼顶、从机器里面看物体,善于顺着坐标轴去构建形体(或凸或凹)等,在展示形体教具时千万不要代替学生的“假想”,形体模型不要动让学生去“假想”,甚至可以移去模型让学生全面去假想,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思维定式,能“站”在三个位置,朝三个方向去“看”,但一定要“正”。

三、“发散思维”的思维定式

机械制图分析篇4

“机械制图”是中专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力、读图能力等。机械制图对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它对中职院校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制图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相对较高,学习难度在工科的基础课中靠前,需要学生和老师好好配合才能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

2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状况并不理想,急需改进。虽然“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中专工科学生的基础专业课,但是学生并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增加了教学难度。“机械制图”课程并不是一门纯粹的理论课,课本中的图形全部来自实际零部件,因此让靠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且我国中小学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导致学习该课程时比较吃力,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分层严重。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课本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成绩就较差的学生来说非常困难,严重打击自信心,学习兴趣一直下降。另外教学模式落后也是阻碍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原因,部分中职院校因为基础教学设施投资不到位,或老师年纪问题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这该课程而言,依赖老师手绘能力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上课的速度缓慢,教学效率不高。另外,该课程需要结合CAD等软件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中职院校普遍对学生的软件教学工作不重视,完全依赖学生自学软件,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再这样的背景下,中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迫不容缓。

3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措施

3.1激发学习兴趣。“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校一般不能提供足够的实物展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该课程不但对学生对应的理论基础要求较高,还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起来才能相对容易。由于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中职院校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基本不重视,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也比较短,学习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当然出现这种状况于老师的教学手段也有密切联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都用黑板和简单模型教学,由于模型和实物差距较大,尽管老师细致讲解但是教学效果不好,因为学生难以凭空想象空间结构复杂的物件形象。但是随着时代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走进课堂,高校应该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的绘图软件模拟创建实际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代入感较强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该课程,并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复杂组合体的视图时,可以运用计算机教学,在软件中建造虚拟数字模型,根据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视图,还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模型透视和观看剖面图,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模型内部空间,把问题简化,让课堂不再单调枯燥,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制图的热情。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结合的课程,所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工厂参观教学,并请相关的技术员讲解实际物件的生产过程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从而让学生指导学习该课程的重点,以及该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感性认识上升,提高学习的趣味性。3.2因材施教。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每个学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需要得到重视。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老师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并且不能偏袒成绩较好的学生,轻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公平的看待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因为自己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老师讲课要照顾到全班同学,先讲解基础性的简单问问题,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搞好基础再求拔高。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听课。对该课程的课后作业,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比如,设置选做题和必做题,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求做完必做题,选做题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完选做题的基础上,还要做完必做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分层设置作业,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更加进步,让基础差的学生始终能够保持信心,跟上学习的进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机械制图课的整体水平提高。3.3改善课堂关系。传统的中专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被动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课,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很少,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导致课堂没有活力,学习效率不高。尽管老师教学工作很认真,但是学生吸收的知识却很少,对于学生的疑问大多埋藏在心里。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合作学习模式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模式,师生之间不再是对立的位置,而是平等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流,和谐相处,共同学习,让学生不在处于压抑紧张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学习效率更高。

课堂上老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让每个团队的学生都切实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小组共同表决,得出大家都认可的结果。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互相交流,能够弥补不足,改进错误,提高对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阻碍都是有其原因的,只要我们找准病根,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师生共同配合,中专院校积极整改才能更好的处理。总体来说,工程制图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就能提高制图的学习效果,为工科学生打牢专业基础,为以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做好积极准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一定能得到很大提升。

作者:马超 单位:枣阳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瑞雪.提高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职业,2016(36):69.

[2]舒希勇.浅析专业基础课如何适应专业课课程建设———以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35):485.

机械制图分析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机械制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6-01

相对来说,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时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效果,教师更加关注最后的结果,而过程并不是他们所能够掌控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将教师看做是一个辅的教员,而不是马首是瞻的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很多的课程都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取得一个积极的成果。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到《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并且对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此,该文主要对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机械制图》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应用的时候,首要的工作就是任务设计。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任务设计对后续的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第一,精确地分析教学内容,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任务目标。《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教师的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应该以“圆弧连接的画法和平面图形的画法”为重点,同时以4课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目标为“按照正确的绘图步骤绘制图形,会光滑连接圆弧”。任务目标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目前的《机械制图》偏向于实践,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难度,同时在实际应用当中,也提高了考量标准,按照上述的方式来进行,相信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第二,分析学生特点,确定任务项目。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制图》的时候,并没有办法一次性学会,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同时逐步增加实践。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首先教会学生画作图基准线,确定图形位置;其次是教会学生绘制手柄的后端与前端;最后是画尺寸标注。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要有理有据,务必让学生亲身体会、透彻理解。

2 任务实施

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教学《机械制图》,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本文认为,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阻碍和教师的教学阻碍,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牢固掌握,并且深刻记忆。首先,引导任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起始阶段,并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加以指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应用。其次,演示任务。学生要想充分的掌握《机械制图》当中的每一项知识,就必须根据教师的演示来学习。教师在演示任务的时候,要用三角板和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按照步骤去绘制和讲解图形,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及时的讲解,避免落后。第三,执行任务。当教师全部讲解结束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不要设置过高的目标,基本上与他们现阶段的能力和理论相结合即可。教师在点评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软硬兼施”,硬性规定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其他方面的窍门则以灵活的方式去授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零件图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任务:读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自身观念,教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导。之后,教师对读零件图的方法进行讲解。最后,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留存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3 任务总结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到《机械制图》的讲解中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进行任务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众多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同时不要完全肯定,避免展示作品的学生出现骄傲心理。之后,让学生互相点评,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形成良性的互动,一边竞争,一边互相学习,一边进步。通过互相总结、点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最后,教师展示出最正确的做法和理论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避免因为小问题影响日后的应用和后续学习。《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关键在于灵活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否则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4 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是并没有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原因在于上述的三个方面(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没有良好的配合,有时候是“头重脚轻”,有时候是中间内容过于空泛,有时候是总结的不彻底,与前面的教学相违背。在日后的教学当中,首先要从《机械制图》的本身出发,既不能与大纲相互背离,同时又要符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各项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有些知识在教师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双方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出现错乱。以后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发挥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且遵循稳扎稳打的方式。

5 结语

该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长期的应用效果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越来越理想,很多的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一些连续性的任务或者是关键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减少了硬性教育的不良后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 赵明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机械制图分析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职教育 计算机制图 创新思维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优化设计实践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机械制图教学中,能够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优化。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了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对教师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使学生更多地站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教学设计要包含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操作。此外,教学设计还应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从评价中获得更优秀的设计方案。通常来说,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优化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改进与优化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机械制图课程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制图教学要先进行传统的教学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机械制图课程中重点知识板块“组合体视图”为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组合体视图主要由相贯线、截交线和组合体视图的补图补线等组成,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1.机械制图传统教学设计模式

结合课程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将机械制图课程中“组合体视图”教学设计分为七个环节。

(1)机械制图的需求分析。在该课程环节,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求线的知识,但对于几何体平面截切、贯穿截交线、相贯线的绘制等存在较多问题,多数学生混淆各种相贯线、截交线的形状,甚至不知其绘制方法,这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学设计有较大的需求。

(2)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否则容易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脱节,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学习者分析的内容包括对该板块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和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的共性特征等;W习环境分析内容包括教学点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教学点模拟应用环境的适应性、在教学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可营销教学设计和传递的限制等。

(3)确立教学目标。“组合体视图”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设定为理解概念,将组合体拆分为基本几何体,培养学生组合体形状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补画出第三视图。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自主观察与分析、自主操作的能力,并掌握组合体视图方法。要使学生树立起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总体来讲包括语言技能、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技能、认知技能。

(4)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机械制图课程的“组合体视图”模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组合体的组合方式,读出组合体视图,并补画第三视图,要求学生掌握绘制组合体平面图的技能。

(5)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思路的确定。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讨论交流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借助相关教学课件、平面图、组合体模型等。学生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则为“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6)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整体内容包括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意图和教学反馈评价。单纯从“组合体视图”知识模块的教学来讲,教学过程为:创设环境引入课前知识的引入引入新课分析组合体组合方式逐个绘制简单基本几何体的画法分析绘制几何体外部连接部分的画法分析绘制几何体内部衔接部分的画法想象组合体的空间立体形状通过组合体的空间立体性状并补画第三视图。

(7)作业评价。在课堂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结合“组合体视图”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为补画第三视图。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与工具为三角板等绘图仪,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视图投影规律,绘制图线是否达到要求,视图补画是否正确,包括外形正确和细节补画完整与否。

2.机械制图教学改进设计与实践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其在教学中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现立体形象,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机械绘图的理解和记忆。三维形式的组合体视图展示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对于实现这种教学要求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时,组合体视图教学需要对传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优化。

首先,教学目标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修改和优化,补充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空间转化为平面作图能力、读图能力与计算机画图能力的培养。

其次,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包括投影基础、制图基础、机械图、计算机基础等几个部分。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将抽象的组合体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借助多媒体展现出来,实现实物与图的转换。在线面切割、拉伸、并、差等造型三维体教学展示中,引入三维CAD/CAM软件,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对于生产中常见的标准件画法和读图、装配图展示,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加深学生记忆。

其后,在“组合体视图”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进入知识情境、建立支架、独立自主探索、协作合作学习、总体效果评价。比如在“螺纹连接”教学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来演示螺栓结构,并用动画说明螺栓连接的工艺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通过注释和演示细节来加深学生印象。

然后,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创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式,比如点线面的投影、借助CAD/CAM软件展示组合体立体模型的形成,让学生找到易切削的材料进行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培训。

最后,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将机械制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调整了实践性内容,加大徒手画草图的训练,并结合实际生产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讲解。

三、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优化实践效果分析

机械制图分析篇7

【论文摘要】文章研究了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些相关问题,论述了通过电子板书、动态模拟、人机交互、智能辅导等教学手段,进而用丰富的素材将教学内容用多种媒体组织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课堂的生动性与实用性。

引言

目前国内各院校在教学手段上,除采用传统的计算机作图、黑板作图、模型演示、挂图、现场测绘指导外,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生动的CAI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些相关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即通过电子板书、动态模拟、人机交互、智能辅导等手段,用丰富的素材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组织起来,通过直观演示、人机对话、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1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发展趋势

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绘制和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都是为这个教学目的服务的。

目前国内各本科及大专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即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采用“精讲多练、边讲边练”,集讲解、练习、实习指导于一体,多方位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种教学方法并行,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作图、黑板作图、模型演示、挂图、现场测绘指导、现场读图与应用指导等手段,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在配备齐全的专用多媒体教室和CAD机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强教学效果,此外,用于机械制图教学的网络资源较为丰富,课件内容全面,形式丰富多彩,学生观看以后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实物与视图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地节省讲课时间,提高了效率和课内外教学效果,使得“教师教学更便利,学生学习更有趣”。

在本课程应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性差异,随机应变,大胆创新,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穿插于机械制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2 机械制图课程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

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无论从信息种类与数量急速增长还是媒体技术的飞跃,使教学手段的发展更趋于综合化。为了使教学更形象与直观,更富有个性,更适合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手段的综合化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必然趋势。

2.1 使用电脑动画教学

电脑动画能将机械制图课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简单的画面动态地表示出来,使学生很快理解掌握,还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代替部分实践教学,它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教师不必携带繁重的模型、挂图等,只要点击鼠标、操作键盘,就可以用电脑代替教师进行教学演示,还可以即兴建模举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将课本知识学活,并能灵活应用,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课件中插入大量的电脑动画,它是以动态网页的形式链接到校园网上,我们可以随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添加、删减及修改,以便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上网自学本课程。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网上答疑、布置习题和提交作业,以弥补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

2.2 使用多媒体CAI课件

使用CAI课件上课,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是其将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组合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展示教学素材数量多、速度快。通过上网搜索下载及键盘输入将大量课外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再有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处理能力及人机交互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极大方便,它能引导学生漫游知识的海洋,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将集成了大量信息的CAI课件与网络链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教学,彻底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可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时,各种功能齐全应用软件相继问世,人们可以方便地制作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文件,并且可以将它们有机组合在一起,制成美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 使用网络型课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网络应用软件飞速发展,人们能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即时获取和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在网上布置作业、网上答疑是教与学变得更轻松、方便、快捷。

3 结论

电脑动画技术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将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以灵活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程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于机械制图课程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佟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应用[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4): 69-71

[2] 刘泽. 高职院校统计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讨[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 114-115

机械制图分析篇8

【关键词】机械CAD;机械制图;结合应用

引言

机械制图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是一门基础性的技术,对机械制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AD制图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将CAD技术与机械制图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制图的效率,还可提高制图的准确性。本文将对机械CAD技术与机械制图技术的有机结合展开探讨。

1.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的主要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而机械CAD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并控制输出设备而实现图样的显示和绘制的一门实用技术。运用机械CAD强大的绘图功能,正确把握机械CAD与机械制图关系,合理选择在机械制图中主要采用的是手工绘图的方式,绘图主体为图纸,用到的绘图工具主要包括:尺子、圆规、铅笔等。而机械CAD是一款主要用于绘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该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仅可以设计空间三维立体图形,而且还具有尺寸测量、多角度浏览显示等辅助功能。手工绘图是机械制图的核心、而CAD技术是手工绘图的改进和完善。

(1)机械制图知识是机械CAD技术的基础支撑。CAD是一款图形设计与处理软件,要求操作者具有良好的基本绘图知识,而手工绘图则是绘图知识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和有效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CAD绘图软件进行机械制图。若没有基础扎实的绘图知识,即使采用CAD进行制图,也无法制作出合格优秀的机械图纸。

(2)机械CAD可有效提高机械制图的效率。传统的机械制图主要采用手工绘图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存在绘图尺寸不准确等问题。而利用机械CAD技术则可有效提高制图效率,机械CAD具有强大的图形设计和编辑功能,且设计的图样标准、准确。而且CAD可演示二维图形向三位空间的动态转换过程,十分形象。因此,可以认为机械CAD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机械制图技术的升级和改进。

2.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有机结合分析

在机械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机械CAD技术正迅速普及。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也及时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即机械CAD)纳入机械制图课程,以符合学科需要、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完成教学目标。在制图教学中要找准引入机械CAD教学的契机,合理采用分段模块教学,并强调课程特点,加强改进和发展,有机结合机械CAD与机械制图。

2.1机械CAD原理方法与机械制图的结合机械制图主要内容为机械绘图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投影变换理论,要培养良好的机械制图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复杂图形的分析能力。CAD为一款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相当于把传统的手工制图搬到了计算机中进行。同时,CAD制图软件具有非常丰富的制图工具,而且还可极大地提高绘图的准确性和效率。CAD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实现三维模型的绘制。CAD是以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因此在机械CAD制图中必须形成一套以机械制图技术为基础的更加完善的制图标准。两者的几何必须实现制图原理和方法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制图的标准性和统一性。

2.2机械制图及其机械CAD模式的协调在机械制造领域,机械制图模块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绘图者掌握机械图的绘制原理和读取技巧后,才可满足当下机械制图的需要,这对绘图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械制图过程中,为了保证机械产品的设计质量,要求制图者必须保证图纸的标准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机械制图时改进传统的机械设计模式,并对CAD软件进行更新,确保其满足设计需求。

机械制图模块与CAD制图软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机械CAD是专业的计算机图形辅助设计软件,可绘制各种标准的机械图样。与传统的手工制图相比,CAD的绘图体系更加丰富和全面,其绘图方式更加快捷和方便,可极大提高制图效率。将两种模式进行协调与结合,可优化机械制图的综合效益,提高机械制图的质量和效率。

2.3机械CAD与机械制图协调模块的优化(1)机械CAD制图融合了机械制图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制图技巧,从而保证制图的标准性。这就要求了机械CAD与机械制图在内容上应当保持协调一致。绘图者也应该掌握良好的绘图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绘图素质。绘图者应当坚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绘图水平,而企业也应当开展相关的定期培训,确保机械制图的质量。在机械CAD与机械制图模块中,绘图者应当协调好软件的实用性规律,切实提高制图工作效率。机械制图单位应当为制图人员配备良好的制图环境,确保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机械CAD制图要求绘图者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分析能力,因此机械制图单位应当优化制图队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制图效率和质量。

2.4机械制图的培养方式与机械CAD结合在机械制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挂图与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制图者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分析能力,从而让大家熟练掌握图形的分析技巧和绘图原理。然而该培养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而配合机械CAD的模式进行制图教学,则可有效节约手工制图演示的时间。机械CAD可形象地演示各种机械图形的制图原理和步骤,同时丰富的图形编辑功能和三维图形设置功能可有效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并培养制图者的读图能力。

3.结语

综述所述,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制图的的工作效率,还可有效提升机械产品的设计质量,降低机械制图的成本,从而有效促进机械设计技术的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龙.浅谈《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的有机结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5期。

[2]董华丽.浅谈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的整合[J].才智,2011,12(35)。

机械制图分析篇9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职业能力 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一个重要桥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识图、绘图及贯彻国家标准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以便更好的应用机械制图课程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结合本人教学体会,谈谈教师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的建立和培养,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适时做一些教学演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应用实物零件模型和教学挂图等教具辅助教学。教学零件和模型,看起来简单,但点、线、面间的几何关系直观明了,空间抽象、复杂的投影问题,通过观察模型问题可迎刃而解。教学挂图,形象直观,应用广泛,教学效果良好,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建立。

二、通过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制图课的始终。它包括对零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识读和表达。教师上课应通过对典型例子的精讲,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但不能满堂灌。要分析精选教学内容,把握理论知识的关键,重点讲授,要经常启发学生去分析和综合,还应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随堂练习,老师加以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如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根据一个线框一般是立体上一个面的投影的道理,把组合体的视图分解为若干个线框,利用投影规律对应找出每一线框的其余投影,抓住形状特征视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想象出该组合体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对零件图的表达,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评选出最佳方案。让学生各自找出差距,纠正错误,从而对零件和视图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三、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对比、归纳是训练逻辑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经常进行比较训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运用分析、归纳等授课艺术,提炼讲授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对空间物体投影进行积极思维,并通过思维分离出事物的各种特点,进行比较,对其共有的本质特点加以综合和概括。如引导学生对正平线、水平线、侧平线投影特点比较,归纳出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点“一斜两平”。又如通过线面分析法比较若干个典型投影图例,分析物体上不同组成要素的线和线框所表示投影,引导学生归纳推理出图线、线框所表示的各种含义。

四、加强国家标准学习,培养学生贯彻国家标准意识

机械制图的规范、标准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准则,从开始就应该严格遵守。如制图课起始阶段,对图幅、图框、比例、线型等,必须严格要求按标准作图,建立“标准”概念。对于一些零件的投影画法,国家标准作了相应的规定,学生应该学习使用这些规定、标准。如对于机件的肋、轮辐及薄壁等如按纵向剖切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号,而用粗实线将它与邻接部分分开。当零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面上画出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国家标准的学习,课堂上注意讲解国家标准,做作业要求学生应用国家标准,强化应用国家标准的意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负责精神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注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以便更好提高职业技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家军 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索 [J] 农业装备技术,2005(15)

[2] 高红英,赵明威 浅谈制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都电子机械电子专科学校学报,2004,(9)

机械制图分析篇10

关键词: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D40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一.机械设计

在机械设计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实现了对设计各环节的全面支持。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主要有计算机绘图(几何实体造型)、标准件库与调用、标注—标准和规范的引用 、零件的设计计算。这里着重介绍其基本功能,计算机绘图技术。计算机绘图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绘制出符合要求的二维工程图样或建立起三维模型的方法和技术。在详细设计阶段,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可以进行图形绘制、尺寸标注、技术条件标注等全部绘图工作。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还利用计算机绘图直接构建出零件或整个产品的三维模型。与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计算机绘图不仅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而且通过对大批量电子版图形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图形进行检索、修改和重用,在实际生产设计中计算机绘图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绘图软件有UG、Pro/E、Solidworks、I-deas、Outocad 、CAXA等。

二.分析测试

在机械产品的分析测试环节,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指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分析复杂工程和产品的结构力学性能,以及优化结构性能等,主要包括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是指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机械结构进行性能分析,主要分析强度(应力)、刚度(应变和变形)、动态特性(固有频率、振动模态)、热态特性(温度场、热变形)等。其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软件有ANSYS、SAP、ADINA、NASTRAN等。

完成有限元分析之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优化化设计, 运用优化设计算法,以机械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最优为目标,求解其设计参数,借助计算机分析计算,确保产品设计的合理性,降低成本。常用的软件有ISIGHT、OPB—2等。

与传统设计中资源消耗极大的物理样机验证设计过程相比,CAE技术能缩短设计和分析的循环周期,找出产品设计最佳方案,降低材料的消耗或成本,在产品制造或工程施工前预先发现潜在的问题,模拟各种试验方案,减少试验时间和经费。

三.制造生产

在实际的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中,计算机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分析处理、存储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完成对设备的在线监控和诊断。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器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控制,这里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

现代生产中,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值控制,是将计算机应用于制造生产过程的过程或系统。最主要的应用成果就是数控机床,使机械制造加工的精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还实现了多工序自动化加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数控机床的基础上,又发展出称为 “加工中心”的多功能机床,能从刀库中自动换刀和自动转换工作位置,能连续完成锐、钻、饺、攻丝等多道工序,这些都是通过程序指令控制运作的,只要改变程序指令就可改变加工过程,数控的这种加工灵活性称之为“柔性”。

进一步的应用是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是,指在一台主计算机管理和监控下,

由多台数控机床(包括加工中心)与工件传送、装夹、卸下装置所组成,能够适应多品种、不同批量的一种新型加工系统。它可以在不停机的条件下调整工序、顺序和节拍,实现一种工件向另一种工件的转换,不同工序之间没有固定顺序和节拍, 甚至于可几种工件同时加工。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结构主要有加工单元、工件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和数控系统、切削加工状态监控系统、工件位置和加工精度测量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适应控制系统等等。

许多柔性制造系统加上运输系统、机器人装配、立体仓库等设备,并由计算机网络进行调度管理,形成产品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单位,即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工厂是计算机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综合应用。

结论: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上,使得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更高的生产效率,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也将会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从业者,也必须具备更扎实、更广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田凌,冯涓,刘朝儒主编.计算机绘图及造型基础.机械制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2.王三武.机械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概述.机械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3.机械工业部综合计划司.机械加工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中国经贸导刊,19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