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教育培训十篇

时间:2024-01-04 17: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竞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竞教育培训

电竞教育培训篇1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7月2日,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2014年第一期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举行。本次培训共分8期进行,共有来自葛洲坝集团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五公司、六公司等21家子分公司的2800余名新大学生参加。培训内容包括集团概况介绍、《指导意见》宣贯、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情商、职场礼仪、安全质量环保知识、青年思想交流及拓展训练等。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7月2日,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举行2014年供电服务竞赛,来自全省13个地市级供电公司、计量中心、客服中心的121名选手参加竞赛。竞赛分为窗口服务、业扩报装、电能计量3个专业,每个供电公司选派9名选手参加各个专业的竞赛。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7月4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14年班组长培训班在华北电力大学开班。集团公司所属122个基层企业的159名班组长参加了开班仪式。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嵩就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培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明确班组建设工作定位。二要建立班组建设长效机制。设立班组长岗位工资或津贴,完善班组长考核、奖励、晋升机制和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等机制,使其获得与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鼓励。三要提高班组长队伍综合素质。四要开展班组建设达标工作。五要推广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广西电网公司】7月8日至9日,广西电网公司举办2014年调度运行专业技能竞赛。竞赛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由广西电网公司统一命题,在该公司和各供电局共设15个考场同时进行比赛。考核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调度运行相关规定规程、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装置等相关知识以及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等实操技能。广西中调和地调共241名选手参加选拔,调度从业人员参赛率达到92%。

【中电投高培中心】7月8日,中电投高培中心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员工培训。本次培训由中智公司项目经理主讲。首先,中智公司项目经理从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四大环节、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的组织方面介绍了高培中心新绩效管理体系。接着,以实例分析的方法详解了绩效管理指标的分类原则,四大类指标暨关键绩效指标、年度重点工作、能力素质指标、加减分项指标的涵盖内容。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主讲人阐述说明了部门、员工年度、季度绩效考核表单。最后,简介了如何开展员工绩效结果反馈、面谈和申诉。

【中电投集团公司】7月9日至10日,中电投集团公司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举办。来自集团公司各二、三级单位的鉴定考评人员及技能鉴定站管理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石宝胜处长、国电集团鉴定中心办公室主任、江西省和内蒙古电力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资深专家围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概况、电力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体系和政策、鉴定命题原则和考务管理、技能鉴定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国网电力公司】7月10日,国网电力公司开展首次网络考试平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此次职业技能鉴定包括变电站值班员、抄表核算收费员、电力调度自动化维护员、继电保护工、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等工种。为确保本次鉴定工作顺利完成,国网培训中心提前对软硬件设备进行调试,制定了详细的考试方案,严格按照技能鉴定规范和流程,开展考生资格审查、命题监考、操作考核、质量评估等工作。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7月12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第七期发电企业7S管理培训班结束。培训从6月9日开始,历时35天,分为7期,共有系统内889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以导师授课、现场调研、分组讨论、经验交流四种形式开展。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7月14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际化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班举行,来自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单位共26位国际化市场开发骨干后备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为期5天,涉及《海外客户管理与关系维护》《SOS急救及防恐反恐技能》《国际产品品牌策略及危机处理》《国际市场开发主题分享》及《国际工程市场开拓及营销战略》等课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7月13日至17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期优秀管理技术专家及兼职内训师培训班举行。公司系统27名优秀管理技术专家和兼职内训师,通过MBTI测评(性格测试)、深入理解和充分体验内训师的四种细分角色定位及能力要求、学习高效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基于自身优势和发展意愿,分别选择课程设计开发师、行动学习催化师和职业导师三种角色,并接受个性化的培养和辅导。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7月10日至18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举办2014年第二期优秀专家人才培训班,来自公司本部及基层单位30余名现职优秀专家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此次培训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优秀专家人才“传帮带”的能力。培训班邀请国网公司系统有关专家和青海省内知名学者和教授讲授《思维创新的方法》《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塑造团队执行力》《培训方法与授课技巧》等方面的课程。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7月18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第一期中青年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晏志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晏志勇对中青年管理人才提出了六点希望,要求中青年管理人才要积极提升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业务素质能力;要有务实的作风;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要有创新的欲望和追求;要有战略思维;要保持廉洁自律,保证企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中电投集团公司】7月14日到26日,中电投集团公司首期继电保护高级技术培训班结业。来自集团公司各二三级单位共31名从事继电保护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在培训授课环节上,将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实际的保护装置相结合,摒弃理论分析偏多,与实际保护装置脱节的状况,采用讲、练交替的培训方式引导学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学员实操训练。

【南方电网公司】7月23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三期中青年干部春季培训班落幕。培训实施过程中,公司人事部、党校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程抓好培训管理和监督。通过读书会、体验式教学、行动学习等教学形式,强化了培训的学习实效,共完成62门党校制式和公司特色课程的教学。邀请了公司总部12位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到党校授课,为学员讲解和辅导公司8个综合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先进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等。

【南方电网公司】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次在全网员工中组织开展为期5个月的“南网文化”网络培训。培训课件通过清晰的内容架构、生动的旁白讲述、图文并茂的素材展示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员工学习南网文化。作为全员必修课程,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培训时间灵活、覆盖面广的优点,开放时间为今年的7月28日至12月30日,培训范围全面覆盖从公司总部到县级企业基层班组员工。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7月26日,湖南省电力行业2014年水火电类工种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开考。本次考试共有来自全省电力行业水、火电厂的400余名考生参加共计48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考试,分培训中心(16个考场)、邵阳宝庆电厂(1个考场)两个考点。

电竞教育培训篇2

一、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是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县级供电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掌握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力技术,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实现优质的客户服务质量;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在电力体制改革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跟上现代企业管理的步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变力,成功实现企业的全面转型。因此,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企业、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当前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意识落后。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受特殊用工形式的影响,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危机意识较为淡薄,尤其是基层农电人员受其素质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不能很好地处理“工学”矛盾的情况下,对培训有着一定的排斥性,大部分职工还停留在“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

2.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目前多数县级供电企业的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形式仍然仅限于相关电力法规、文件通报和电力知识技能的理论培训,存在着重学历教育、重理论考试、轻现场技能培训的问题,理论培训内容与实际现场工作难以生成有机联系,从而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实践分而置之相互割裂。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培训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高作用。

3.培训定位缺乏针对性。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岗位职责、思想意识的不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有着本质的区别,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对不同的人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供电企业的培训还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企业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效率的团队,少数职工的素质低对整体工作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形成“木桶效应”。

三、完善培训工作的建议

1.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置于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岗位建功“三位一体”综合竞赛,通过嘉奖令、绩效考核、人才通道选拔等方式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积极推行业绩评定、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措施,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人才培养、选拔、考核、任用、激励的良性运行机制,有效激活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每个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使得培训教育贯穿于员工成长整个过程。让公司全体职工形成教育培训是个人成长推动力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教育培训的意义以及开展教育培训对公司实现战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联系。

电竞教育培训篇3

关键词: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3-0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大赛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通过竞赛推动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断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院目前已经组织学生参与多次电子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得了国家级及省级奖励。本文从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关系入手,探索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策略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互促进关系。

一、竞赛形式及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涉及到电路理论、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等多门课程及电子信息类仿真软件与工具的应用。竞赛时间为连续的四个白天和三个晚上,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参赛成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提出设计方案,完成系统的硬件制作及软件调试,并且完成制作设计报告的撰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身体素质都是一个挑战,它将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策略与方法

电子设计竞赛涉及到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认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应当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来进行,在前期经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吸收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竞赛培训队伍中来,利用周末、假期等课余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整个培训过程可大致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宣传阶段。利用入学教育、参观学习、作品展示、视频学习等方式,从进入大学的起,在入学教育讲座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宣传电子设计竞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大一、大二学生对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及主观能性,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对学校的支持性政策的宣传。促进学生对电子设计竞赛的参与兴趣的培养,吸收一批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培养队伍中,扩大培训的基数,充分发挥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2.理论学习阶段。通过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学术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是《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EDA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等。充分利用专业教育中的理论课教学环节,在《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检测与传感技术》等相关课程的知识传授作用,而对于低年级同学,则建议其提前了解相关的专业课程,并重点学习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相关技能课程。

3.集中培训阶段。在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完成专业工具软件的学习培训及硬件功能模块的设计、实验制作与应用调试。电子设计竞赛主要所涉及到的学科包括电气信息类、电子技术类及智能控制类等,相关的专业仿真及应用软件,如Multisim,Pspice,Simulink,Proteus+keil C,protel等。专业工具软件的应用培训分小组进行,参与设计培训的学生可根据本人兴趣在指导老师的统筹协调下参与不同组别的专业软件应用培训,以便在提升学生具体技能的同时在参与竞赛时能进行协调搭配,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力量。在集中培训阶段,还需要完成常用功能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工作。在电子设计竞赛中,不同的设计课题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控制方案,但是对于常见的设计任务而言,一般需要完成电能变换主电路,信息采集与转换电路,输出显示(指示)电路与控制电路等,此外还需要基本的控制器最小系统,因此,在平时的集中训练中,分专题地对相关的电子信息类的功能电路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通过模块电路的实际制作与实验调试掌握其基本技术性能,通过模块电路的实验数据结合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数据来对相关电路模块的功能参数进行修正,对相关的功能电路进行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为下一阶段及竞赛提供实物支持。

4.赛前综合培训。在参与竞赛之前的约一个月的时间内进入赛前综合培训,在前期理论与实践强化的基础之上,主要进行电子系统集成综合培训,即根据电子竞赛的要求及历年的试题情况,对竞赛试题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之上,针对设计要求,将前期的功能模块进行系统集成,组成具有完整功能的电子系统。在赛前综合培训中,指导教师需要对系统的设计方向进行总体把握,提出相应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硬件、软件设计,并对最后的设计制作成品进行性能等级评定,指出其优点及不足之处,以便快速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根据培训结果及学生个人的特点,对参赛小组的成员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组合,考虑到不同成员的具体特长及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竞赛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三、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电子设计竞赛的相互促进

自动化专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要求,更新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自动化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社会对于自动化专业相关人员的需求时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手创新能力及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鉴于目前电气信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及电气信息类的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进度,一般性的本科院长,受到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在教学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上,实验教学仪器相对老化,实验项目的设立比较僵化,缺乏灵活性,与培养学生就业,进一步拓宽行业就业范围的要求相矛盾,电子竞赛要求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传统方法,把最新的开发工具和应用技术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将新技术、新器件和先进的实验平台软件引入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技术及嵌入式系统》等方面课程教学,将Pspice、MAX-Plus、Protel和Proteus等专业仿真工具软件的应用与理论、实践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软件开发工具穿插应用于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电子竞赛可以提高参赛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通过大赛和相关学科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和灵活能力得到加强,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同时,通过电子设计竞赛及培训活动,可增强学生对创新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坚实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解决自动化类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业自动化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事与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研究与开发、决策管理等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强化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对教学内容扩充和补充,解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增强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更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电子设计竞赛及培训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动手创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脚踏实地的实践创造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从培训方法及培训策略等方面进行创新,将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受益学生人数少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手段相对落后的问题,促进实践教学手段与内容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述方法通过近年来我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电子设计竞赛的实践检验,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中才,李前,李捷.探析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1,(6):171-172.

[2]韦文祥,等.由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引发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1-13.

电竞教育培训篇4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职工教育经费; 管理机制

一、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理论分析框架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由一系列子机制,包括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组合而成。形成机制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教育经费使用工作流程和制度,在运行机制下得以贯彻至整个培训工作当中,再通过评价机制反馈经费使用情况,从而为监督机制提供依据,继而修正和改进原形成机制下制定的流程和制度。通过这四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互为依托,最终构成一个教育经费管理机制良性循环体系。为此,本文设置以下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

从图1可见,形成机制是依据,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必须在电网企业特定的管理模式下,由不同的管理机构贯彻执行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机制是基础,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教育经费相关制度将难以实施;评价机制是手段,运用预算管理,同时对培训方和受训方进行评价和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监督机制是保证,通过电网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进行持续监督,确保教育经费管理机制有序运行。随着电网企业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及其四项子机制也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现状分析:以广东电网公司为例

本文先以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为案例,分析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而剖析我国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

(一)广东电网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分析

广东电网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是按广东电网公司分公司模式管理并实行独立核算的二级机构,是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执行机构。目前,广东电网公司按照工资总额的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中1%的额度供教育培训中心使用,另1.5%下拨到其他单位用于非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本文详细分析教育培训中心近三年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见表1)。

从表1可以概括出培训中心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特点如下:

1.广东电网公司对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投入

培训中心教育经费支出2008年为1 212.35万元,2009年为1 097.78万元,2010年升至1 672.65万元,比2009年增加了52.28%。由此可见,广东电网公司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加大,而职工在职培训成本则采取大部分分摊的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

2.各层次的培训有序展开,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趋于合理化

培训中心针对不同层次员工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并不断增设各种基层人员培训项目,生产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线员工的培训支出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技能鉴定支出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相反,管理人员培训支出比例占培训总支出的比例则逐年递减。

3.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类型呈现多元化

职工教育经费除了支持各种培训项目以外,另外还在教育基地规划方面有所支撑。随着今后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开展,职工教育经费将在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呈现多元化结构。

(二)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问题及成因

1.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问题分析

电网企业教育经费增多,带来了预算、评价、制度规范等方面的难点,也给电网企业管理带来许多的问题,体现在:(1)缺乏“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职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职工教育工作前瞻性研究,政策定位不清晰,培训流于形式,未能营造学习氛围。(2)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构职责不够明晰。目前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管理模式大致采用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培训中心和各二级单位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混合式管理模式,导致各自的管理权限不够明晰,缺乏应有的协调,培训资源利用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强,或者培训内容重复等。(3)职工教育经费在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育方面投入不足。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下,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大部分投入是以满足岗位的要求为目的的培训,培训缺乏系统性,教与学脱节,师资要求不高,培训形式单调。(4)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存在不足。预算目标未能与公司发展战略衔接,预算编制工作粗放,预算反馈监控机制缺失。(5)教育经费使用效果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电网企业忽略了培训后期的跟踪评价环节,评估结果综合性不足。另外,针对授课效果不错的任课教师、积极转化培训成果的员工、周密安排培训工作的培训工作人员,都应当配备激励机制。(6)缺少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项审计。目前很多电网企业定期展开专项资金检查,但针对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项检查和审计工作则较少开展。

2.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可概括为:(1)理念更新――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关注企业整体核心职业竞争力的构建,包括内训师的培养,因此培训规划欠科学。此外,教育培训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力度不足。(2)制度更新――有形制度和无形文化未能结合运用。许多电网企业忽略了有形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从而导致部分与职工教育经费相关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3)缺乏评价――亟待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评价结果主要源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培训考试过关率统计、培训后技术竞赛获奖情况、培训后发表相关成果统计等。然而,实务中收集数据困难,有些指标未纳入考评指标体系当中,缺乏激励。(4)缺乏监督――监控不足,管理流于形式。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受到人力资源部、工会、职代会、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等多重监督,但当前各监督部门的职责权限不清晰,监督不足从而导致管理流于形式。

三、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研究

(一)形成机制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形成机制是企业给予约束-激励的框架下,将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权限配置于不同的主体,并将管理流程和办法制度化的一种管理机制。这些制度将进一步指导职工教育经费日常管理。

1.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构设置

构建合理的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构,创建培训部门、人事部门及各业务部门“三方”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各方责权利是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三方”在责权利的配置上需实现匹配平衡关系。“三方”的责权利最终体现在电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当中。人力资源部根据业务部门的提议和电网企业的公司规划,授权培训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培训;业务部门则负责反馈学习需求、积极参与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为了促进“三方”的沟通,电网企业可以建立“三方”之间的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和年度召开培训总结会议,交流、审查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提高培训效果。

2.职工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设置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形成机制的实现依赖于进一步健全电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制度包括:(1)与教育经费直接相关的制度,如《职工教育经费开支审批办法》、《关于加强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制度》。 (2)其他配套制度,如教育培训岗位职责、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统一员工教育培训政策的规定,持证上岗,建立和统一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健全考核制度,将培训纳入各市局综合考核重要指标,与生产经营一起考核。(3)电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长远规划。这些规划是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管理的依据和纲要,也应列入需建设的制度当中。(4)实现内控的智能化。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全程电子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查询和管理。

(二)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电网企业基于约束-激励的框架下设置的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有效机制,是引导和制约电网企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决策的基本准则。运行机制可以从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两方面得以实现。

1.学习型企业文化构建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非正式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应将学习型企业文化渗透到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的形成、运行、评价和监督机制当中,促使电网企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员工积极遵守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评教,甚至参与监督,均有助于电网企业统一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强化职工教育经费管理,使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形成、运行、评价和监督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2.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

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重点是考察其在核心职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提高电网企业核心职业竞争力的6大要素包括基地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改革、基地建设、软件建设和教学改革。6大要素中,基地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改革形成稳定的金三角,师资培训素质教育普考竞赛形成另一个金三角。配置高标准的培训基地,实训场、模拟配电室、仿真实训室等设施,模拟实务场景的现场教学方式成为可能,建设多媒体教室,各种视频、音频教学方法得以开展,有了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E-Learning等新型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因此基地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改革相互促进。另一方面,配备良好的师资,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进而体现在普考和竞赛的优异成绩上,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只有实现6大要素的全面提升才能实现核心职业竞争力,这同时也是职工教育经费的价值体现。

(三)评价机制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评价机制是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价的系统,该系统与绩效评价系统相联系,成为考核员工业绩的标准之一。预算是评价的依据,因此预算评价激励形成整个评价机制。

1.预算管理

电网企业应建立战略导向型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了预算的制定和预算实施与控制两方面。

职工教育经费主要根据培训计划展开。而培训计划同时依据公司战略的宣贯,以及人才目标下展开需求调研与分析。培训部门根据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的工作计划,采用零基预算,编制培训活动的年度预算,并提交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委员会审批,最终得以执行。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的核心是区分计划内和计划外培训项目进行分别管理。计划内培训项目的预算执行时,培训部门应根据培训的对象、目标、内容等情况制定执行方案,其中包括培训场地、培训师等具体的资源配置计划,填制详细的培训项目预算清单并送至财务部,财务部审核上报人事部审核,通过后下拨相关经费执行。而计划外的项目则需要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培训部门应充分说明临时增加培训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财务部门需审核和综合考虑当年度的预算额度,以月度为标准,确保月度实际发生额不超过预算额的10%。一旦超过10%,则需要人事处给予更为严格的审查,并阐释理由。

2.评价激励

电网企业需对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涉及三方进行客观评价。(1)培训方评价。组办培训方将在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两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尤其使用情况方面需要设置多个指标进行测度。(2)培训教师评价。每次培训均通过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受训员工的满意度,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据此作为下次聘用,以及资助课程开发、教改开发和培训的依据。(3)员工评价。针对员工的考核主要是培训积分。培训积分与公司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直接挂钩。

对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涉及三方进行客观评价,采集业绩评价指标后,应运用以下培训激励的三维空间模型组合激励方案,人力资本的激励可分为以下三维空间轴:生理(物质需求)――心理(精神需求);有形收益(货币报酬)――无形收益(控制权);短期兑现(工资)――长期期望(期权)。三维轴承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人力资本激励的立体空间。不同人力资本的激励就是在这样三维空间的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

一开始电网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偏向三维轴承的“生理、有形收益、短期兑现”区域,随着时间的递延,随着学习型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激励制度应该使激励的三维轴心移动,使他们心理的、无形的、长期的收益不断增大,以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激励空间。当三维轴心相交于一点时,激励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为此,电网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情感激励”,构建员工反映心声的渠道;“文化激励”,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而努力进取。

(四)监督机制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是电网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对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的系统,是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约束机制。包括日常职工教育经费的风险管理和专项审计。

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职工教育经费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职工教育经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

2.审计

职工教育经费专项审计是电网企业内审师,或者聘请外审师,对职工教育经费进行的专门检查,是一项有效的监督机制。职工教育经费专项审计是一种基本的监督形式,最终形成专项审计报告,并建立完整的专项审计档案,以备调阅检查。

除了专项审计以外,职工代表大会也可以履行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询问、监督权,电网企业可以建立教育经费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向职代会报告的制度,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S].2006.

[2] 樊福梅,蓝小萌,彭海跃.广东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培训调研情况分析(一)――制约因素和需求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 林龙凤,蓝小萌,杨险峰.广东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培训调研情况分析(二)――改进和发展一线员工培训的建议与意见[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4] 邝小燕.以学习型组织理念构建电力企业培训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5] 凌芳.企业特殊培训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的博弈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4).

[6] 任实.加强融合重视培训――南方电网公司的人才强企战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9).

[7] 尚会英.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冶金财会,2010(3).

[8] 宋德玲,郭迪佳.从人力资源成本角度谈企业培训的制度设计[J].社会科学战线,2010(6).

[9] 宋挺,李江.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电力企业培训新体系的构建[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6).

[10] 王丽梅,张宗坪.有效的员工培训:效率+效果――基于成本收益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

[11] 于新.关于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考察――赴广州、深圳电力企业考察的调研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电竞教育培训篇5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面向电类专业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中强化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训练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把他们的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来,同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竞赛的特色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2-4]。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期为四天三夜,在竞赛期间参赛学生要完成:选题立项、理论设计、器件选择、方案比较、实际制作、调试、测试、技术报告写作等诸多工程环节,在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尤其突出工程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特点,填补了工程实践教育的空白,使参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5]。我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确保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强调实践、创新。自200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已10年了,学校和系里十分重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在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历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而在电子设计竞赛的集训、参赛过程中对教学改革的促进,特别是CDIO教育模式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制定符合CDIO教育模式的专业培养计划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每年的九月份举行,分为全国赛与省赛,其中奇数年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偶数年是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于电子设计竞赛的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期初举行,使得参加竞赛的学生主体是刚进入大四的学生,过去的培养计划中四年级上学期才安排主要的专业方向课程,参加竞赛的学生往往还没有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若是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参加竞赛,他们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受到的训练就更少了,这种按部就班的培养模式无法适应电子竞赛的要求,更不用说是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CDIO的教学模式了[7-8]。因此,针对电子设计竞赛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必修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基本不变,只对部分课程中进行整合及增减,调整如下:①“电路”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整合,“电路(下)”中增加“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内容,课时由48学时增加到56学时,取消系级选修课“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增设针对电子设计竞赛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级选修课,分别在三、五、七学期的暑假进行。②增设“电机及应用技术”课程,该课程与电气专业的电机原理课程有很大的不同,电气专业的电机原理课程,课时较多,但内容以交、直流电机为主要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电机及应用技术,课时少,但介绍的电机种类较多,以电机基本原理学习为主,将其作为电子控制的元件来学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竞争力。③“PIC单片机技术”课程提前至第四学期,和“电路(下)”、“模拟电子技术”同步开设,确保暑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为暑期集训打下基础,这门课程以CDIO模式进行教学,以工程项目设计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先建立工程概念,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应用技术,边做边学。

(2)重视专项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设置做了如下调整:①原电子工艺与整机安装的项目内容改为PIC单片机工艺及安装,配合第4学期的PIC单片机技术课程,在PIC单片机技术课程中,可以直接使用学生自己安装的单片机开发板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安装调试的单片机开发板学习单片机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②近年来,DSP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具备DSP的应用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在实践教学中,增设2周的DSP应用技术的实践环节,希望通过实践课程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该项技术的能力。

2以课题项目为基础的竞赛培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每年暑期的竞赛培训阶段,根据历年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课题方向,如:电源类、电路类、无线电类、机电一体化类等,设计一些综合性项目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自行组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软硬件设计,制作作品,并提交报告。在暑期培训过程中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一年级的学生以基本技能培训为主,指导教师提供基础技能的讲义,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手工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工艺,自主学习protel等EDA工具,要求学生在集训中掌握简单电子系统设计的硬件设计及制作能力。二、三年级的学生以项目培训为主,按照电子竞赛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历届电子竞赛的课题方向,自主选项,完成立项、方案论证、电路设计与实现、安装调试、测试,到最终的总结报告等过程。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不直接参与项目设计,而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小组独立讨论,互相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3电子设计竞赛为工程教育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1)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为CDIO的项目管理积累经验

在电子设计竞赛指导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指导竞赛,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内容,并且与新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往往只承担一两门课程教学,知识结构较单一,动手能力较薄弱,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但对新技术、前沿技术的接触较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新技术的掌握上又略有不足。为发挥特长实现互补,指导教师队伍也进行整合,在指导小组中考虑学科互补,年龄和特长互补,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补充使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承担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任务,指导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们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上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更加全面[9]。另一方面,电子设计竞赛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不仅仅要指导竞赛项目,四天三夜的竞赛时间中,还涉及到后勤保障、元器件采购、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这些都为教师参与CDIO的项目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2)促进实验室、实训中心硬件条件的改善为

满足电子竞赛需要,实验室、实训中心设立了开放的电子设计竞赛专用实践基地,并提供相关仪器设备。近年来,陆续购置了PCB制版设备、频谱分析仪、数字扫频仪、数字电桥、功率开关电源、失真度测试仪等仪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电子竞赛促进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电子设计竞赛要求3人组队参赛,集体计算成绩,参赛同学在四天三夜中要完成一个课题项目,从选题、立项、方案论证、实施、设备调试、测试直至最后的论文总结,这对学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参赛的3名学生必须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对学生的协作组织能力提出了考验。只有相互提醒、相互鼓励、共度难关,出现问题时不互相埋怨,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比赛过程中,作品不可能一次完成,很多作品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经过多次调试、查找故障并予以排除后才最终完成,只有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决不放弃,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也培养了学生肯吃苦、迎难而上的品质。同时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紧迫,4天竞赛期间往往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对学生应变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10]。每年的竞赛的课题都是电子技术发展中较为先进的项目,在竞赛中时常要用到新的芯片、新的应用理论,这就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竞赛培训中,加强了相关能力的训练,适当提供原版外文器件使用手册给学生阅读,提高专业阅读水平。同时竞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参赛者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通过培训和竞赛,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电竞教育培训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是集合了知识、技术、能力等为一体的复杂型企业。伴随电力企业的深化发展,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开展能够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为电力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指导和规范。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特点

第一,实效性。结合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特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需要和企业实际工作发展密切关联,制订完善的企业年度发展计划,对于正在应用的新兴技术和设备,需要向企业员工进行推广和普及。第二,多样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多样性表现在培训方式上。现阶段,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从原来单纯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变到电力企业生产全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和以师带徒制度综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水平。第三,全员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对象包括企业领导、企业管理阶层、企业员工,体现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全员性。第四,层次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员工掌握最新的工艺、技术等。结合电力企业不同部门的发展需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会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抓住各个部门的发展侧重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电力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提升电力企业整体发展水平。

2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认识不够

第一,电力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认识不够。现阶段,一些电力企业的员工认为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和个人发展没有关联。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企业员工所进行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比较被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电力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对员工的培训是一种浪费,对员工的培养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对未来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培养出来的员工社会适应性差。

2.2缺乏系统化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现阶段的电力企业虽然认识到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具体表现在:第一,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性知识、理念等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体系,教育培训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第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没有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关于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上比较盲目。

2.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思想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内容仅仅局限在电力企业发展的各种制度规定上,培训的内容和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相脱离。另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没有考虑企业发展特点和思想文化层面的管理培训。

2.4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式、技术落后

现阶段,大多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采取的方式都是以培训者为基本中心,将企业过往发展积累的成功经验充分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中。在具体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上没有创新方法,培训效果不理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式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2.5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没有充分发挥出企业信息的作用,不利于提升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3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策略

3.1更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理念

第一,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管理要从心理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对企业员工、企业管理层、企业领导的教育培训和社会主义市场发展战略结合,通过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第二,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建立科学的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在电力企业发展内部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企业员工学习积极性。

3.2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

电力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订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要紧紧围绕电力企业发展效益提升进行,不管是电力企业的思想教育培训,还是电力企业的技能培训,都需要建立现代化教育培训体系。另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建立企业员工能够接受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制度,用制度辅助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比如,为了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企业有关部门需要对员工开展培训考核,要求企业员工持证上岗并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评定。

3.3丰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内容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第一,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多种类型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项目,结合企业不同年龄段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内容。第二,注重开展电力企业文化的教育培训。让企业各阶层人员进一步了解到企业的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3.4创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式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式需要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推进。具体要求电力企业结合实际发展,采取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比如案例培训、报告交流培训、演练培训等。另外,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还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实现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的充分结合。

3.5打造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信息平台

在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平台的作用,借助先进的信息平台对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进行分类管理,提升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结合电力企业不同部门发展需要,可以应用不同的信息培训平台。比如对于电力企业的电工教育培训,需要为其提供专业的电子信息资源,并通过在线视频讲座帮助职工掌握更多的知识。另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信息平台的打造能够为电力企业员工考核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提升电力企业员工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力改革的深化发展下,电力企业的发展加强了对人才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力企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以及社会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从思想意识提升、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平台更新等多个方面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从而更好地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员工更好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鑫,李芳敏.浅谈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教育培训[J].电子制作,2014(22):125-126.

[2]王艳梅.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问题在电力企业中的相关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9):74,79.

电竞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实训基地 建设思路 关键要素

A

引言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本质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提供优质教育产品或服务为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为核心,在对资源、能力和知识等要素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而使学校内在的一般竞争力提升而形成的对学校发展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的核心能力。他的关键应该是专业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专业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形成学校的竞争特色,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从而形成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不能模仿或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当然,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构成应该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有机整体,本文主要谈谈其关键要素之一的实训基地的构建思路及其为高职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所取到的作用。

2009年8月,本专业获得了我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在主持这一省重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建设思路:

一、实训基地体制机制建设思路

实训基地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实践教学时是实习实训场所,产品生产时是生产车间,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以“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的机制运行,实现校企环境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如依托湖南省农机局政府机关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本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内建成了“校中厂”--湖南省农机展示中心(农机4S店)。实训基地实训指导老师为其开发了一整套的“农机4S店标准规程、流程、制度”,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业务,得到培训并成为技术精品的本专业学生再向用户提供维修技术售后服务,较好地服务了“三农”和地方经济建设。

体制健全、机制灵活,为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制度资本”。

二、实训基地硬件环境建设思路

为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实施“双证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及技术发展方向,按照超前性产品与主流性产品相结合、生产型产品与仿真型产品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按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来整合实训场地和购置设备,形成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建成内外线、电工仪表与安全、电控设计安装调试与排故、电子电路安装调试与检修、单片机快速开发、金工、钳工、数控加工、数控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十大模块式实训场地,重点建设十个校外实训基地、四个以上的“校中厂”和“厂中校”。新建一栋培训综合楼,能够满足社会培训及外校学生实习要求,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建设和管理,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基地建设,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技能鉴定、新技术推广”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由于本实训基地设施较为先进,先后有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大、长沙学院、工程职院、北气福田、省就业培训中心、东升电工电子高级培训中心等多所学校和企业组织学生和员工来基地进行电工训练和租用实验实训场地;省劳动厅确定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为全省技工学校的定点参观学习基地;省内外一些高职院校也纷纷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从2003年以来到我院参观的学校累计近七十批次。

超前设备、校企共建,为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物力资本”。

三、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按照“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原则,采用外引内培,通过多种形式提供教师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积累工程方面的实际经验,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提高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聘请企业、行业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建成一支既有高技能水平,又在机电一体化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最终打造区域知名度高、省内一流的优秀教学团队。

以“精诚团结、兼容协作”为宗旨的本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团队成员进行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四新技术”的培训进修,重视“双师”培养等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制造类专业三位省级专业带头人、两个教学团队、六位教授、两位省青年骨干教师的较好成绩。

品牌师资、争创一流,为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力资本”。

四、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确定实训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来组织实训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来强化技能训练。

通过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

初步构建了基本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本位、体系健全,为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能资本”。

五、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思路

利用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建设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实践教学需求;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初步实现网上答疑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等需要。

初步构建了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实践教学资源:

优质资源、开发共享,为学院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资源资本”。

六、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继续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利用功能完善的实训条件,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项目合作,强化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功能。

我们采取“带着项目下厂去,取得成果回校来”的建设模式来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如09年实训基地老师带着项目到深圳世新微电子公司联合开展了“LED新技术开发”等项目的研究和合作,回校后为学校和市内多家公司设计了LED广告屏,并顺利完成了 “多微机联控三面翻广告控制器的应用研究”的科研课题;到深圳泰科智能公司联合开展了“特种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研发设计”等项目的研究和合作,回校后申报获得了“多微机联控多电机随动控制系统”、“智能型船用大功率直流电机调速节能驱动系统”的科研课题,并为基地开发了“控制电机实训模块包”。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了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如先后对我省的长沙等四大烟草公司培训了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11批200多人次,对我省黄金洞矿业公司进行了PLC、变频器技术培训。由于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工作成绩突出,今年2月,我院获得了由农业部、财政部主办评出的“全国十佳优秀培训机构”的光荣称号。

产学结合、服务社会,为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活力资本”。

结束语

实质上,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必须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通过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志之一,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中国教育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得发展,就必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陈涛.2008.07

[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王彦梅.2010.07

电竞教育培训篇8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也跟着增长迅速,社会整体经济得以提高也就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优化,因此这对电力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条件,所以电力企业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而建立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也是为了快速发展电力工业以适应时代的前进。今天的电力企业早已不是往日的垄断作风,而采用了竞争的手段形成了市场化的发展,因此岗位也不再因循守旧而推陈出新,某些全新的岗位和职位就应运而生,所以员工也不得不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而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高技术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人力资源,这也就使得员工的思想有所转变,不断增强的竞争意识促进了他们对自己职业的思考以及发展与进步的欲求,教育培训也就随之得到了企业和员工共同的重视与认可。电力企业注重技术性,而伴随新形势的电网增多,控制及管理自动化的要求使得新的技术和传统电力技术结合别种学科的工作逐步出现,这就对职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有员工的利用和提高就促使了教育培训担负重要使命。因为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是企业存活的重要条件,企业需要高水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具有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团队,因此教育培训需要为企业保障持续的智力支持和创造性的发展计划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态途径。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正不断进行,国际教育市场也面临激烈竞争,而我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也面临教育市场对国际开放成为国际竞争者的状况,这就导致国内的教育需要面对学生来源与质量比较和效益相搏等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若要在国际的教育界脱颖而出就必须达到国际的教育质量标准,所以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也要严把质量关,执行质量认证并对所有质量环节进行监督,稳中求进。

二、电力企业培训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普遍现在是上级领导指导下级,而企业中的培训部门则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去落实和执行各种培训的任务,到了年底再由上级领导依照培训工作的考评标准来考核和检查工作,这样的管理体制可以明确目标,将计划做得清晰也很方便管理和执行,这种模式虽然也帮助各种单位的培训教育得到了一定成果,但是将公司现有的人才结构以及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来看,目前培训工作开展的现状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扩张的需要,培训的质量以及效率都显得不足,这强烈地限制着电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目前企业培训中的一些问题,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可是电力企业却不具备先进的培训观念,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员工培训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情,也不愿将过多的投资投入到员工培训工作中,更加缺乏引导员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观念。在培训前期,电力企业往往缺乏对员工培训需要的分析和计划导致不能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具体流程的设置也就难以合理,企业总是一味地单向讲授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动手操作,不能提高员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也就不能使员工从培训中获得有针对性的知识,而且在培训内容中缺乏经营管理类的知识导致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对于受训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当然,有的企业对于员工培训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在培训的方式以及相关的经济投入方面却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培训的形式通常都是单向的讲授,如同上课一般枯燥,员工总是被动的从而缺乏主体的积极性,培训设备及信息化程度就更不用说了,无法从中见到现代技术运用的影子。通常培训师通常是兼职人员并有繁重的生产工作,若外聘优秀者又无法完整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在培训后期也没有健全的评估体系,监督不足且没有相互的沟通,培训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也难以得到反馈信息更谈不上改善了。此外培训似乎是自顾自的进行而与实际运用效果脱节,员工得不到激励也没有参与培训和提高的意愿。

三、建立创新的电力企业的培训机制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一个平衡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培训的管理模式并使用结合实际的手段方法去建立一个全新的有效的培训体系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那么首先在培训前期目标的制定和需求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培训计划,为企业的前景,职工整体素质和职业规划而考虑。在培训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培训形式和培训的内容,要给员工全面的提升,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技能,根据不同岗位和从业时间不同的员工进行分类的培训。而在培训后期要建立一个完善评估体系,从需求到具体实施,再到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加强信息的反馈与保障制度,且通过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给予员工一定的激励,使其从主观上接受学习与提高。

四、结语

电竞教育培训篇9

关键词 大学生电子竞赛;竞赛培训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92-02

1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1997年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多项,山东省奖励若干。电子设计竞赛的举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电子竞赛为契机,完善当前竞赛培训课程体系,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完善竞赛培训体系

赛前选拔 首先,根据竞赛的时间,由学校教育处拟定竞赛通知,在全校二、三年级的电子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中进行选拔。首轮选拔由学生自行填写个人情况表并参加面试考核。该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并是否参与过类似科技活动或工程训练项目等方面。对于此次选拔未能通过的学生,根据个人时间与兴趣,也可参加暑期的课程培训,由此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为今后的竞赛提供后备力量。二次选拔在暑期课程培训后进行,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参加竞赛学生名单,并由学生每三人一组,根据个人专业特长自由组队,并上报组委会。

题目讲座培训

1)竞赛题目解析。培训之前要对历年竞赛题目进行解析、归纳。近几年的竞赛题目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通信类、测量类、控制类、电源类。细分的话则包含运动控制类题目,高精度、高速度的仪器制作类题目,电源制作类题目,射频收发系统类题目,信号采集类题目,信号放大类题目等。对于仪器制作类题目运用到的知识点有振荡器、滤波器、放大器、CPLD、TTL电路、单片机等;电源制作类题目运用到的知识点有A/D、D/A、DDS、稳压电路、单片机等;射频收发类题目包含调制解调电路、射频功放电路、滤波电路等;信号类题目包含运算放大电路、波形产生电路、滤波电路等。

2)完善培训课程。根据对竞赛题目的解析以及归纳所能运用到的知识点,建立竞赛课程培训体系。题目所涉及课程广泛,包含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技术、EDA等课程。根据所涉及课程及知识点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主要包含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训、FPGA系统设计与实训、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开发培训、模拟电路设计实训、常用仪器仪表系统设计与实训、小车及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训、电源系统设计与实训,以及射频传输、SOPC、嵌入式及操作系统培训等相关专题。竞赛培训课程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以最新器件的功能应用为前提,着重培养学生对最新知识、最新器件的获取能力。

实训项目模拟 以3人为一组队进行实训模拟,为竞赛作提前的检验。指导教师以历年竞赛题目为参考,给出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模拟。本队成员集中讨论,分工协作。

1)制定方案。首先根据题目和参考器件或芯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芯片以及器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制定出相关方案。

2)制作PCB印制板电路。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中,元器件布局和电路连接的布线是关键的两个环节。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后面的布线工作,而且对整个电路板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要求元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布放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3)焊接、调试电路。调试电路是关键的环节,通过调试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和安装的不合理,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电子电路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调试的方法首先是不通电检查,检查焊接的连线有没有“虚短虚断”,焊接器件的引脚有没有错误;接下来通电观察,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集成芯片有无发烫现象,如有异常应立即断电;然后进行静态调试,在不加入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观察直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调试,在输入端加入合适信号,测量动态指标,如果发现不正常现象,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

4)撰写论文。论文的撰写应包含方案设计、电路设计、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等。方案设计是指对该题目设计的可行性方案,提出选择方案的理由以及方案的优缺点。电路的设计主要指电路原理的叙述和主要参数的计算。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包含测试用的的仪器、测试的步骤和结果的记录。

3 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

1)培养创新能力。当前教育的方式多数是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缺乏积极的思维活动。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竞赛过程中,面对难题要不断钻研、敢于克服、勇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在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上要明显具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1]。

2)培养团队精神。在竞赛过程中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注重与别人讨论和分享成果。优异成绩的取得靠的是队员的协同合作、优势互补,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电子竞赛是一项团体的比赛,试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各组成员内部必须充分交流、集思广益,才有可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佳绩[2]。

树立正确的参赛观 在竞赛中取得佳绩是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幸事,但参加竞赛的目的不是盲目追求奖项。国家举办电子竞赛旨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奖项,以奖项来衡量教学,并以高额奖金作为激励,这与举办电子竞赛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通过参加电子竞赛来巩固课堂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不以追求奖项为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参与竞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知识结构,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一种优势。

4 竞赛后工作总结

后备力量培养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学生的科技类活动日益增多,“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此外还有“山东省大学生电子竞赛”“嵌入式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赛事。每年在各项赛事如火如荼开展期间,学校需更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计划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等实践教学区为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切实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场所。

加快资源共享 利用虚拟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将历年来学生参赛作品及项目论文等纳入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在日常学习、科研与教学中注意相关资料的积累,将科研课题和学生创新实验、创业训练项目进行汇总纳入题库,以备竞赛之前学生使用。将开设的培训课程及相关专题建立网络共享,带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以利于指导队伍建设 竞赛结束后总结分析,与兄弟院校间进行交流,借鉴汲取其他院校在竞赛培训中的经验。组织兄弟院校间的科研活动或专题讲座,了解不同的文化氛围,为科研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竞赛指导教师要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科研能力上实现自我提高[3],了解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及发展,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层面。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为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支优秀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韦文详,等.由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引发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1-13,175.

电竞教育培训篇10

一、参加电子竞赛的历程

1999年,我们首次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于当时参赛组织工作较为匆忙,准备时间较短,也缺乏相关经验。首次参赛的两支队伍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参赛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仍收获颇丰。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对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反思了从比赛的组织参赛,到日常教学安排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意识到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全方位拓展专业知识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培育,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改革,强调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改革及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学生的参加电子竞赛的能力和热情日益高涨。自首次参赛以来,我们已连续组织参加了七届比赛,参赛的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从最初每届仅两支参赛队,到现在有十几支队伍参加竞赛。涉及专业也从原来的电子信息工程覆盖到了电子、电气、通信、机电等多个专业。通过逐年的积累、在竞赛组织工作上的完善和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在竞赛中获奖的数量和等级也有所上升。到目前为止,参赛学生已两次获得全国二等奖,赛区一、二、三等奖数十项。通过参加竞赛,使得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同学们获益匪浅,有些学生,因此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有些同学,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的意识,走上了技术创业的道路;更多的同学,在毕业后成长为企业可以信赖的技术能手。

二、电子竞赛组织与培训工作的得与失

由于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还要有硬件制作调试,熟练编写程序的技能。从比赛的过程看,从资料检索、方案论证、参数计算、器件选用、电路制作、程序编写、联合调试、指标测试到最后的论文撰写,其中任一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无功而返。在参加竞赛的最初时期,赛前集训是提高参赛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集训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强化精练,对常用单元电路的综合运用及设计作深入讲解,进一步熟练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开发和应用技能,熟悉资料的检索运用及器件的选择方法。第二阶段,重点放在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上,在方案选择,设计思路,调试方法,报告撰写等方面加强训练。在整个集训和参赛过程中,我们也始终强调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整体的协调。通过这样的集中训练,确实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同学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之处。一、短期集训,难免有拔苗助长之嫌,一些同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基础尚欠扎实,在短时间内难以很好地消化吸收辅导的知识内容,也难以迅速提高专业能力;二、短期集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其受益对象通常仅局限于参加比赛的学生,而对于更大的学生群体而言,则缺失了对这部分教育资源的享用。因此,要让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能如竞赛组织者的初衷惠及更多的学生,必须改变以功利的思想、应试的方式去面对竞赛的思路。通过对竞赛组织培训工作的总结,我们开始把着眼点放到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平时积累上,只有厚积、才可薄发。短期的集训,只有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要让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惟有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三、以电子竞赛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

如果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极大地推进了专业培养思想和教学的改革,应该并不为过。精英教育阶段,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等为社会诟病的现象的确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精英之外,社会更需要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大学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借电子竞赛的东风,推进教学改革,也为水到渠成之举。在我们的教改实践中,围绕以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参考了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协会对工程教育的整体架构与内涵的评估准则(ABETEC2000)[1],重点在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课程设置改革中,我们主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在一些经典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陆续开设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设计》等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新型器件的应用和开发技术,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工科学生的培养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按照从兴趣感知学习探索研究开发,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培育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基本技能实训、实验、课程设计、单片机与可编程器件应用开发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亲手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和深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大赛来临时,也有更多的学生跃跃欲试投身其中。

四、以电子竞赛引领创新教育平台的构建

创新能力培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社会经济建设谋求转型的基础。培育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智能培养,智能的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的知识与记忆和第二层次的技能可分别通过教师传授和反复的训练进行培养,而第三层次的能力尤其是创新和创造能力则无法通过传授或重复训练来培养[2]。在我们的理解中,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掌握一定知识和必要技能的基础上,用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以参加电子竞赛为引领,设计建设了创新教育平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个立体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这个体系的第一层面是以学生科技社团的形式存在,最典型的是电子爱好者协会等。每年新生入学后,科技社团的招新总能吸引为数众多的学生加入。社团中有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兴趣培养、技艺交流、协同研究、团队合作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很好地开展。尤为可贵的是,社团中新老同学薪火相传已成为传统,一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都能自觉自愿地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指导学弟学妹进入学习和研究的殿堂。这在某种程度上,效果甚至好于老师的指导。学院也对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安排指导教师,提供开放实验室、专门的场地和设备、活动经费等活动条件。通过社团活动,一批学生从兴趣感知开始,到初步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参加学生科研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参加电子竞赛储备了一批人才。体系的第二层面,是各类学生科研活动。包括了学校教务处的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校团委的学生科研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甚至市级学生科研项目等等。通过参加各种科研项目,学生有了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和途径,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地提高和激发。学生科研不仅获得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学院也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帮助同学们更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