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的起源十篇

时间:2023-12-19 18:07:48

电竞的起源

电竞的起源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电力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各组织长期有效合作的结果,并融于知识和技能中。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员工为载体,并且依附于员工的综合实力。

要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学界目前关于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叙述,主要包括有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资源组织能力、文化凝聚力、战略创新以及管理创新能力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有效地优化整合各种资源,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独特能力;是企业所独有的,以创造超额价值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和资源。从这个理解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中人力资本密切相关,离开了人力资本,超额价值创造和企业长期发展将难以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确保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一、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增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和技能都是无形的资产,需要以电力企业中的个人作为载体,而电力企业每位员工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对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支撑作用,也是电力企业获取资源,再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转换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经研究表明,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发展基础,再充分调动和协调其他有用的资源已经成为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式。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并释放所有员工的潜能,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绩效,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因此,电力企业想要长期持续有效的发展,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1.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人本理念

电力企业的发展受电力企业自身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人力资源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重视引入人本理念,但是却没有形成系统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意识。不仅如此,由于电力企业的内部领导层普遍有深厚的权力意识,导致在电力企业的内部员工中仍然存在着等级观念,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员工间的协作意识与工作氛围都不够浓厚。此外,由于电力企业受产业结构单一的影响,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重在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电力企业的管理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然而电力企业还是存在着管理不合理的情况。首先,电力企业的岗位设置不合理,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人才,致使人才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发挥,导致人才闲置的现象出现。其次,许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员工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方面无法实现公平科学,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也不合理,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不合理

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规划与人事资源配置,再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与经营状况,将电力企业人才资源的规划与配置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配置缺乏长期的计划,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电力企业只重生产和经营,忽略了管理的作用,导致企业内部实用型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都严重欠缺,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甚至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4.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人才资源作为电力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有许多电力企业都存在着引进人才后却无暇管理,不能较好地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工作的良好环境和发展空间,导致这些高素质人才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优势。再加上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培训机制不健全,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也不科学,导致企业无法培养出有能力的人力资源队伍。

5.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不合理

许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不合理,形式单一且效果不明显,也没有完善的薪酬制度,奖惩机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导致员工对薪酬不满意,从而造成电力企业的人才流失。此外,电力企业内部工资结构的设置也不合理,无法体现人才资源的价值。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1.强化电力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不仅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而且还对电力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强化电力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更新观念。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以人为本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企业员工都能成为人力资源的主体,并充分挖掘高素质人才的潜能,通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电力企业的领导与人事部门应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程,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并能感受到实现价值的希望。

第三,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渗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通过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电力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从而增强电力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

2.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

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让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并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提供人才储备。

第二,推行岗位轮换和轮岗交流制度。在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轮岗的周期与比例,再通过各岗位间的交流,加强电力企业员工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企业的岗位知识得到充分传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第三,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帮互带。通过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新员工可以很好地从老员工那里获取职业技能与相关知识,从而更快地适应自己的角色。而老员工也可以从新员工那里了解到新知识与新技能,使自己得到充实。

第四,肯定电力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形式,尊重员工的各项权益与合理性建议,通过对企业员工不同方面的帮助,确保员工能在工作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与反馈机制。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民主的反馈平台,实时了解员工的困难与需要,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

3.制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

我国的电力企业普遍缺乏高级技术型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针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不足这个问题,应科学地制定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首先,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类的高校毕业生)进入电力企业,提高对学历层次的要求,适量引入研究生、博士等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其次,对人才资源的专业范围适当放宽(有些电力企业硬性规定只吸纳跟电力行业专业相关的人才),在除了电力专业的人才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会计、中文、英语、商贸及管理等多专业人士,加快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

4.健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

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因此,电力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吸引不同类型的人才,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及培训,增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需要有健全的培训机制,采取针对性的梯队式培训方式,按不同员工的业务和层次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5.优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根据电力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营状况优化薪资分配制度,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激励机制不仅应该了解激励的对象、方法和因素,还需要把握激励的程度与频率,确保激励机制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即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许会逐渐失去其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力争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取得主动的地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促进电力企业员工发挥其创新能力,为电力企业创造新的利润价值,从而达到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堃.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人力资源,2013(10):203

[2]邓焕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J].大众科技,2012(14):194-197

电竞的起源篇2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说:“在改革开始的时候,不少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只要建立市场经济就能保证经济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市场经济是有好坏之分的。目前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占了绝对多数,但是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并不多,许多国家在早期市场经济权力资本支配的陷阱中,或者叫做坏的市场经济中挣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博士也说:“贯彻科学发展现的关键是要转变思想。不能片面地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到我们这个阶段的国家,都是计划、市场两手抓。片面地强调市场的作用,过分削弱政府机关的行动能力,这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电力工业搞市场经济来讲,不仅要搞好的市场经济,电力竞争性市场模式也有好坏之分,并不是只要建立市场经济就能保证电力工业的昌盛和人民幸福,可以说电力竞争性市场模式的经验比一般的市场经济还要缺乏经验。市场经济已经有几百年的经验,而电力竞争性市场也只有十几年的经验,搞电力竞争性市场搞得好的国家和地区还不多,搞得不成功的教训也有一些,所以电力竞争性市场也有好坏之分,要特别警惕掉进坏的电力竞争市场陷阱。 电力工业长期被视为天然垄断行业,一般都采取建立公共的垄断企业,或建立对私人垄断企业进行控制的管制机构,某些政府以国有企业形式或以控制电价、补贴和管制方式,完全控制着国内的电力市场,人们对于这些垄断企业的效率低下、服务低劣的意见很大。二十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以一般网络经济学的方式提出网络开放引进新的竞争方式,特别是为电网引进“第三者参与”电网经营模式,由此打破了电力是天然垄断行业的看法,有三个因素导致电力部门引入竞争机制,一是认为电力生产上不再有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大机组、大电厂和大电网与小型分布式电源、小型冷热电联产系统比较,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投资大、成本高,还造成了集中的污染源,分布式电源已经有可能参与竞争。二是网络开放经营理论的出现,认为网络有可能成为顺向(从发电厂到用户)或者逆向(从用户到发电厂)竞争的瓶颈。三是公众对环境的日益关心,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小即美”的观念扩展,为电力工业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建立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紧接着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大多数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崩溃,英国和美国随着掀起了自由化的改革浪潮,把市场竞争的范围扩大到许多部门,其中也包括了电力工业部门。 从电力竞争性市场体制实践来看,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顺利实现市场全面竞争并使所有参与者都满意的先例,在发达国家带头进行电力竞争性市场改革的美国加州出现了电力短缺和电力危机,英国英格兰、威尔士发现电力市场被操纵,改为新的市场交易方式,这些事例不能说电力竞争性市场改革的失败,至少可以说是电力竞争性市场改革中的坏模式的失败。从这十几年的电力竞争市场的实践中我们的收获是: 1.采用英国的单一购买机构模式(强制电力库模式)是不可行的,单一购买机构模式在英国和美国加州都失败了,英国后来也不再搞单一购买机构模式,中国不应该照搬英国最初的电力竞争市场模式。 2.发电企业都是公有制企业或公有制控股的企业,是无法开展真正的竞争的。电力企业拆分的结果可能从独家垄断转换为地域性寡头垄断,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合谋或恶性竞争。 3.电力体制改革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电力企业的改革,二是对政府管电、办电模式的改革,要把企业改革、政府改革和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4.要注意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电力系统发生大事对经济损失大,电力竞争性市场化改革如果不注意会使系统发电容量富裕减少,增加电网的不安全性,美加大停电,英国、意大利等停电事故发生后,人们重提保持20%以上的备用率。 5.垄断经营时期的电网不能适应电力竞争性市场,要进行电力竞争性市场化改革,实施用户直购及选择电源,要花巨资改造输电网和配电网;厂网分开后,电网建设会滞后于电源建设等问题要解决好。 6.电力供需双方对于电力竞争性市场的电价波动很不适应,垄断经营的电力市场按成本加成定价,竞争性市场按供求

电竞的起源篇3

【关键词】系统化 品牌化 产业化

安徽卫视是省级卫视中较早进行电视剧定位并获益的卫视。1998年,在所有卫视千台一面的开发“新闻综合”频道的时候,安徽卫视明确了“主打电视剧”的频道运营方向,1999年进行频道全面改版,运用强大的数据库进行电视剧科学编排研究,为安徽卫视在电视剧竞争中占了先机。到2002年,安徽卫视剧场已经成型,电视剧周播出量已经是全国第一,并推出了“打造中国最好的电视大卖场”的宣传口号。2003年,安徽卫视开始认识到控制资源的重要性,投入巨资,着手进行电视剧垄断或局部垄断收购,2004年底,经由长期的节目积累,安徽卫视进一步调整,频道中“含金量”最高的核心剧场《第一剧场》实现三集连播,带动频道全天总收视份额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随着各卫视台逐渐开始对电视剧资源的重视,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安徽卫视从品牌发展高度积极倡导和实践首播剧、独播剧,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收视成绩,但由于各卫视台对电视剧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和电视剧资源的紧缺,虽然2007年前六个月,安徽卫视保持了省级卫视全天第二的排名,但从全天的收视贡献来看,主要有白天提供,晚间收视差强人意,安徽卫视的品牌力已透支。

安徽卫视以电视剧享誉业界,“电视大卖场”、“剧行天下”一直是安徽卫视的定位。但定位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品牌定位也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定位问题,而是品牌整合资源的集成价值定位。定位是对品牌价值各个纬度的确定,是一种战略决策的明确,是竞争位置的体现,是战略导向的基准,是资源整合的基点。安徽卫视的电视剧策略更多依托盘活原有资源,对电视剧进行精巧编排和大幅推广上。而这种单纯求助技巧和编排的操作模式由于回避资源的本质问题终究无法实现新的突破。近年来,电视皖军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加上江苏、浙江、东方、湖南等台屡屡发力. 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安徽卫视黄金时段“单线”操作模式抗风险差的弊端日渐显现,目前已受到很大冲击。在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安徽卫视应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多年打造的“剧行天下”的品牌优势,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安徽卫视应有意识的掌控上游资源,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通过资本运作,集中全国最优秀的编剧,打造电视剧生产平台,使“剧行天下”这一品牌理念,真正成为安徽卫视的核心竞争力。

一、系统化战略

要实现上述目标,安徽卫视应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系统化战略。实施系统化战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品牌的建立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系统化战略应包括两各部分,一是建立自己的节目生产系统,二是更新节目的营销体系。安徽卫视是较早建立节目营销体系的卫视之一,这一创新举措也让安徽卫视在电视媒体市场竞争中获利丰厚。由于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安徽电视台节目营销系统受到重视,对应的人才机制、淘汰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都得到了开发。而与此同时节目生产系统被忽视或者说是重视不够,整个系统缺乏开放性,从长远的意义上看,显然制约了安徽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弊端已经有所显现。因此,实施系统化战略,首先就要建立起节目生产系统;其次,应全力更新和完善节目营销系统,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打造以品牌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对品牌价值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品牌运作模式。

二、品牌化战略

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品牌就是能为受众提供其认为有价值和功能利益及附加值的产品或节目。而现在的传媒品牌是指传媒企业,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而创建的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运作平台,通过考量参与人利益,而形成的模式和系统的价值总称。我们所说的品牌化是一种系统的合力,也是一种建立在系统之上的创新理念。从销售产品到销售品牌,这是电视媒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化的目标。安徽卫视较早提出了“电视剧大卖场”的战略,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坐拥了“剧行天下”这一品牌的基本条件。然而要形成极具价值力的品牌,任然需要在以下几点上花大力气经营:1、给品牌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2、提升理念、升华品牌。3、征集与品牌具有关联性的节目。在目前情势下,安徽卫视应进一步强化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优势兵力,打造一至两个符合安徽卫视频道定位的品牌栏目和独具特色的大型活动,增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安徽卫视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产业化战略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不仅需要卓越的产品线,更需要整合一个商业系统。在这个商业系统中,价值不再是简单的从原料到制造再到消费者的传递,不再是某一个业务单元创造价值,获得差额,然后抛给下一个角色。在这个商业系统中,制造、采购、销售、设计及消费者也被纳入其中一起创造价值。这不再是一个单向运转的价值链条,而是一个多维的价值网。因此,在目前的态势下,安徽卫视应进一步强化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着力进行产业化运作。所谓产业化,狭义上说,就是构建节目生产的产业链,从节目的最前端控制资源的流向,从而掌控独家资源。当然,这也是对品牌的维护和延伸。提及构建节目的产业链,不得不提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超级女声》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运作,拥有从广告、赞助、短信、演唱会、艺人经纪到品牌开发、授权等方面的产业收入。

针对建立起产业链的节目的高附加值回报,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栏目活动化、活动产业化”的概念。在获得价值开发的同时产业化的节目对品牌的贡献力同样十分巨大,并能与电视媒体融为一体。当我们提起《超级女声》时,就会联想到湖南卫视。提起《好男儿》就自然把他和东方卫视联系在一起。安徽卫视虽然也一直在产业化运作上进行尝试和努力,但并未形成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活动和品牌,安徽卫视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趁现在平台的影响,垄断一些开放性资源,而不仅仅是电视剧资源;打造自己的产业链等。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全台执行力的提升。

电竞的起源篇4

目前,我国的电力营销中存在很多问题,电力资源整合度不高,信息化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信息技术平台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营销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布式电源的三级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其中,三级控制包括单元级控制,区域级控制以及市场级控制,单元级控制能够保证电源并入智能电网后的稳定与安全运行,区域级控制可以对整个控制系统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市场级控制则可以将用户负荷特性、电能零售价以及系统安全性等多种因素整合起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协调各个区域级同市场级、区域级间的管理系统。采用网络营销模式,电力公司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用户的用电信息,实现电源的分布式管理,并能够综合已有数据和多种影响因素,对一定范围内未来的电力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2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企业竞争意识薄弱。长期以来,电力企业都垄断着市场,行业内部缺乏竞争,也不关心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未建立,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电力市场逐渐开放,新能源的出现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近年来,电力市场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其市场机制以及监管体制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依旧没有意识到电力市场发生的变化,竞争意识依旧十分薄弱。

2.2营销人员素质偏低。在缺乏竞争的电力企业经营模式下,营销基本不存在,很少有人会将电力企业当做一个服务型的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智能电网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传统电网的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电网的垄断地位,但是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中起到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实现电力市场的自由竞争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很多营销人员缺乏紧迫感,没有提供自我素质的觉悟,难以定位自己在电力市场中扮演的角色。

3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设计

3.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网络营销的有序进行。智能电网是在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建立的,而不是简单的将先进的电网技术与电力设备进行组合,因此,为了使智能电网更加环保经济,保证电能的安全和稳定供应,就必须加强各个行业之间的配合,不断完善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电网的建立能够使新能源更为公平地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竞争中来,也会促使电力企业转变传统的营销经营模式,因此,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营销模式才是最为合适的智能电网营销模式,不断完善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保证网络营销的正常有序进行。

3.2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传统的营销模式以及网络销售模式都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由于网络销售过程中,消费者无法通过网络直观地了解到商品的具体形态、材质等,这就需要营业人员耐心细致地回答客户的问题,对商品进行介绍,因此,网络营销模式对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传统经营模式。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提升营销人员的素质。

3.3系统规划,制定符合市场的营销策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电力企业对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共识,但是对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与规划却并重视。长期以来,传统营销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网络营销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与传统营销相结合,取长补短,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营销模式的时候,需要对电力市场的走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只有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营销方案,完善监督管理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力网络营销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也逐渐扩大,不断建设电力市场,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市场化就是完全以客户的喜好来决定销售业绩,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必须牢牢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必须以让客户满意为最高宗旨,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

4结束语

电竞的起源篇5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初来源于西方的管理学和经济学,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是在2000年的前后,这一概念的引入“为传媒业竞争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支点,为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1]构建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战略,主要围绕几个方面:①全产业范围内被观众觉察的独特性(电视内容产品歧异);②总成本领先,低成本优势;③目标聚集(仅细分特定目标市场)。构建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一个以品牌电视内容产品为龙头,依托目标受众市场,建立起媒体全价值考量、竞争力评估体系的过程。其中:“内容竞争力主要体现出媒体的资源能力,事关投入水平;收视、广告竞争力主要体现媒体市场绩效,事关产出效益;品牌竞争力主要体现媒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关未来格局。”[2]另外,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广播电视市场生机勃勃,并呈现出差异化的市场发展格局。而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部分省级卫视,在中国的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了知名的电视品牌,成功走上了差异化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差异化内容资源尤其是独有资源的挖掘和经营,已经成为了媒体差异化竞争战略中的核心内容,这一点尤其是在省级卫星电视市场经历了一个时期的同质化、效仿阶段的盲目困境之后显得愈加明确和清晰。[3]在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和建构中要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在管理和发展战略分析中用到的实用方法,它包含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其中S、W是组织内部因素,O、T是组织面临的外部因素。”

在研究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这一方法有助于全面把握媒体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最终以提升优势、克服劣势、认准机会、规避威胁为目的,从而架构起符合媒体自身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察青海经济生活频道与西宁新闻综合频道的收视数据,可以了解到:目前青海主要地面频道在地区内主要争夺的收视观众,总体上都集中在“15-24岁”“未受过正规教育”“小学和初中文化”以及“无业”的观众中;其次,青海地区的男女观众比例差别大,以女性居多。基于以上特点,本文引入SWOT战略分析法,调研青海主要地面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第一,从组织内部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因素来看2000年,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规定:“国家安排的补助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建设投资和文物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四个扶持”的举措,其中就有“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研机构”的要求。十几年来,青海的主要地面媒体无疑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在地方媒体市场占有率上享有优先发展空间。地区经济的明显升温,成为青海省内主要媒体差异化发展和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动力,也成为地方媒体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条件。2011年,青海广播电视台主要频道、西宁电视台综合频道等相继改版。当然,有优势就有劣势。作为区域电视媒体,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宏观地域经济、相对有限的地区广告品牌、收视观众的整体数量和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其次,就是自身内容产品的匮乏,栏目、节目的开发和制作质量和能力的低下和低效,目标受众和广告商忠诚度不稳定,使得核心能力难以挖掘和提炼,核心竞争力形成迟缓;另外,物质基础薄弱,内部资金运转不畅,干部整体素质不均等媒体内部因素的直接制约,也成为频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品牌影响力远远落后于外省的强势媒体。第二,从频道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外部因素来分析有限的区域市场孕育着开发不充分的机会,尚待开发的市场就有着新产品孵化的呼声。运营一个频道如同经营一个企业,有要求发展的呼声没有实施变革的勇气和行动,自然岌岌可危。所以,青海地区的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借助优势政策和市场优先权,整合优势资源、开发本土资源,从而打造优势的品牌内容产品;加之目前青海省内的媒体产业比较少,市场竞争并不充分,所以孕育青海省内规模化、产业化的媒介集团、影视文化公司等这些市场机会,就成为青海地区媒体发展的未来目标和发展契机。对于区域电视媒体而言,其潜在的“威胁”主要有:强势媒体———以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等个别卫视为代表;新媒体———以网络媒体、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为代表。这些竞争对手在争夺观众资源的同时在进一步地细分市场份额,这使得区域媒体在产业发展上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和竞争压力。

二、地方电视媒体区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要素

电竞的起源篇6

【摘 要】 本文概述了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起源及特征;分析了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的区别,介绍了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状况。探讨了电子竞技的相关理论,发展趋势,为电子竞技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电子竞技;网络游戏

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有电子竞技运动概念的时间也不长,它是信息技术与体育结合的产物,将体育从线下扩展到了线上、从现实世界延伸到了虚拟世界。既然电子竞技与体育结合成为一项新的体育项目,就能够找出许多体育的元素,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电子竞技运动源于网络游戏的模式和操作内容;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肯定的是,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就是电子竞技运动是网络游戏的体育规范化。

一、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起源及特征

1、电子竞技的概念

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就目前而言还是不全面的,其内涵和外延的确定还是需要不断发展的。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一是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二是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体育规则为导向”利用软、硬件设备作为器械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三是“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产品为运动器械的人与人之间的竞赛”它是在体育规则的规范下进行的、旨在提高选手身心素质水平的体育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竞技运动既不同于现实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也不同于网络游戏。

2、电子竞技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有赖于现代技术的发展,随着因特网和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依靠网络平台进行的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体育活动在全球广泛发展起来。电子竞技运动在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及北欧一些国家发展较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我国有着众多的电子竞技参与者,在短短的几年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我国的电子竞技运动竞赛市场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自发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比赛规程和标准,也没有自己权威的品牌赛事,这种状态影响了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电子竞技列为体育竞赛项目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电子竞技做成国家体育联赛的国家。

二、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

1、文化性

电子竞技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竞技类运动,它倡导脑力和体力并举、健康益智、团结合作的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不仅能培养选手的手眼配合协调能力,还能激发人的求胜欲望,以及通过与别人的合作,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人才华。电子竞技成为一种让人们了解对方,彼此沟通的交流工具,其内容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电子竞技传承体育文化,体现顽强的拼搏合作,交流精神。

2、大众性

电子竞技由于其趣味性、竞争性必然越来越受青睐。它相对传统体育竞技有两大优势:一是电子竞技对参与者的身体条件要求不高,对年龄、性别没有太大的限制,偏重于智力对抗,这就从基础上增加了各类人群参加运动的可能性与积极性。二是电子竞技活动不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只要有符合游戏运行要求的电脑设备就可以进行。这两大优势决定了电子竞技可以很容易的在普通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之间开展。

3、竞技性

作为一项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具有体育项目的一切特性,与益智类的项目的本质一样,电子竞技运动项目有统一的比赛规则,并且在这样的规则要求下,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开展,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自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意志品质。

4、娱乐性

电子竞技脱骨于电子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性很强的活动,因此电子竞技的娱乐性是毋庸置疑的,许多高水平电子竞技的选手最初都是先参与电子游戏活动,在不断的锻炼和提高之后,尤其是在电子竞技被体育制度化以后从而成为职业或者半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应该说游戏性是电子竞技最直接的本质特性,只有在规范化体育规则下,电子竞技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局面和形式。

三、网络游戏的概念和发展

网络游戏是一个极其模糊、未有权威定论的概念。按字面的严格意义,网络游戏因该是包括一切基于网络平台运行的游戏。网络游戏的发展也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规模相当的产业,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经济效益增长的最快的产业,我国2007年网络游戏产业的经济收入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亮点。虽然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还很不完善和成熟,但已经显示出它的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参与网络游戏的人数无疑是最多的,因此,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前景是被看好的。

四、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区别

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都来源于电子游戏,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从历史渊源上来讲,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本是同根生,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点、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技术的发展而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电子竞技遵循一定的体育规则的特点,具有竞技体育的属性,有着可定量、精确比较的竞技特征。电子竞技侧重于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自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培养参与者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电子竞技寓运动于游戏,是一种真实的游戏运动。电子竞技运动它有两个基本元素:电子和竞技。“电子”是其方式和手段,“竞技”则指的是其体育的本质特性,即对抗、比赛。相比较电子竞技运动而言网络游戏是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形式,完全是通过时间甚至是金钱积累来提高的,基本上不需要特别的游戏技巧、也没有完全的胜负概念,是一种没有尽头,不可量化不能记取胜负的游戏形式。

五、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前景

最新统计,全球电子竞技直接参与人数达到8500万人,2004年欧美电子竞技相关产值达到49亿美元。在日本,电子竞技的产值已经超过了汽车工业,而韩国,电子竞技已经成为继足球、围棋之后的第三大体育竞技项目,成为年产值40亿人民币的新兴产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各有关部门对电子竞技运动更加关注和支持,各类媒体的积极传播和推广,我国电子竞技竞赛市场和产业开发已逐步规范,电子竞技产业链也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电子竞技运动必将取得快速的发展。

电子竞技应是与社会经展相协调的体育,是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的体育运动,同时也应是与体育、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体育。电子竞技的目的是依靠发达的互联网成为世界性运动,核心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因此,电子竞技的发展具有实际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促使电子竞技体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去,利用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独特的魅力,为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璐,张玉明.电子竞技运动若干理论问题商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2] 曹勇.中国电子竞技运动高峰论坛实录[N].电脑商情报,2003.

[3] 薛宇,商静.陕西省电子竞技运动现状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

电竞的起源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人事制度; 剖析;趋势

Abstract: in our country's radio and television is technology intensive and intelligence intensive industry, with individual creative labor based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excellent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actual status of the TV industry concerned, due to long continue to administrative power as the center of the huma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ode, a largely enterprising vit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 The personnel system; Analysis; trend

中图分类号:TN949.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人事制度现状分析

(一)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通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内部管理改革,形成发展的合力和活力。在管理体制上,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降低管理的协调成本,使广电传媒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受众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运行机制上,采用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法,逐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在人事制度上,转变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认真履约,合理流动。

(二)改革进程缓慢,步履维艰

在用人机制上,目前大多数省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单位都已基本做到了严把“入口”关,即面向社会、通过考试、公开招聘、公平竞争。但是“出口”不畅,对于那些经过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定编定岗后的落聘人员,尤其是无岗的正式职工,处理起来就不太容易。就用工制度来讲,虽说有不少广播电视媒体采用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但在内部管理上依然实行正式人员、招聘人员、临时人员分别管理、区别对待。这也正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人浮于事,缺乏竞争的关键所在。显然,这里缺少一种新型的,以挖掘人的潜力为目的的人事制度。

(三)经营管理人才欠缺

目前,大部分从事广播电视管理的人员均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统筹全局的能力,二是对管理工作热情不高更喜欢在在一线做节目。广播电视机构经营管理队伍文化知识层次较低,专业化力量有余,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缺乏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

二、人才管理和分配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起来看,国内广播电视机构目前在人才管理和分配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和人才资源规范

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组织内的各种职能进行规划、分析与设

计。目前这项工作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缺少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预测、分析。由于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远期和近期规划,因此在人员引进与使用上,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无法做到统筹安排,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库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充分形成人才队伍层次体系。长期以来,中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受到两个相互矛盾的现象的严重困扰:一是人员过剩,一是人才缺乏。

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任务就是人才资源配置,即根据发展战略及现有人才资源状况余则分流,缺则补充,使各个环节人员实现合理的组织与配置,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但目前,在人才资源配置与调节上,绝大多数城市电视台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岗位工作分析和岗位规范,缺乏明确的用工程序与用工条件。

(二)人才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

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主要涉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培训情况等方面。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业不乏一些高级专业人才,但是整体上人员冗余,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短缺与人员富余并存,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资本运营、经营、财会、经贸、法律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一般岗位员工偏多。人才结构的不尽合理,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我国广播电视业人事制度改革思路

广电媒体要抓住集团化改革这一契机,围绕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在人才工作等方面应进行富有成效的改革与探索,逐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一)推行全员聘用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 实行全员聘用制度

全员聘用制能较好地解决人才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有人预言它将成为我国电视业今后人事制度改革的路标。它的优越性体现在公开、公平、合理上,它让所有员工都立足于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一制度的实施需要许多相关制度去约束、去保证。如建立和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解聘、辞聘制度,量化考核和评比制度等。目前,全员聘用制在许多电视台都未能全面铺开,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苛求一夜之间各家电视台都能实行这种先进的用人制度,但城市电视台可以及早动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有实行全员聘用制,才能真正使岗位责任与工作业绩挂钩,实现效益与待遇同步。

2、搞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

针对改革的新形势,推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全员竞争上岗。将中层岗位全部拿出来竞争。二是规范程序。明确竞争上岗的形式、竞争人员的条件、参加测评人员的范围和操作规程,以及思想动员、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述职测评、组织考核、党委研究、公示及上报审批等程序。三是扩大民主。对每位竞岗人员按主管领导与分管领导、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各部门代表所占不同比例进行加权统计,得出测评分数,以此作为党委使用干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二)强化人才岗位管理,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1、设置合理岗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前,确定内部设置机构数量、职能和中层干部职数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中层岗位相应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然后进行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工作。

电竞的起源篇8

1建设电子设计培训中心,搭建电子信息活动平台

作为近年来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与设计创新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实践培训基地已逐渐引起国内各高校的关注,对于形成“课内外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活动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投资过百万创建了电子设计培训中心,该中心既是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基地,也是广西区电子设计竞赛的测评场所,更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科技活动平台。其建设思路定义为: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主线,整合电子信息类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务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为目标的电子信息科技文化活动平台。中心根据学生科技活动特点及学科发展要求,除购置了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设备以外,还配置了EDA开发系统、DSP开发系统、单片机开发系统、德国“乐普科”自动制版系统等设备。中心网站定期公布一些题目,全校学生均可自愿参加制作,经培训中心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后,即可进入中心学习。中心在时间、空间、资源、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管理,培养学生的自觉研究习惯。培训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

1.1开展一系列分项目、分层次的讲座,包括有关电源、DDS信号源、扫频仪的原理,设计思路,高频电路,FPGA,单片机,控制理论,论文写作等专题以及电路调试中的实用方法和技巧。近三年来,电子设计培训中心在区内开出公开讲座2次,校内讲座10余次。

1.2编写《Protel设计与提高》、《FPGA实践与应用》等培训教材,面向电子设计爱好者组织经常性的培训,通过训练考核促进学生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利用与电子行业相关企业建立的合作机制,由企业主动提供新产品、新设备,对师生开展进校集中培训,介绍行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1.3为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师科研、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提供技术指导及设备支持。“小功率数控交直流电流源”、“基于FPGA的RFID实训平台”、“智能无线搜救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SSB无线收发机”等一批学生项目相继完成并通过测试。

1.4作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赛区的测评基地,为整个广西赛区作品的测评提供全套设备和良好的测试环境。培训中心的管理采用教学改革项目模式,学校每年验收一次,根据中心当年的培训规模、参赛成果等划拨下一年度经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通过中心的活动扩大了知识面,同时学校也遴选出了一批参加区级和部级竞赛的种子选手。

2注重兴趣培养,夯实入门基础

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宣传“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及早参与竞赛培训、体验实践创新。通过获奖学生经验介绍会等形式,使新生深刻意识到:具有大赛经历的学生,会带着大赛中的许多实践问题学习理论课,迅速渡过认知阶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并非要课程都学完才能参加大赛,要提前介入,介入得越早越好[4]20-22。参与培训的学生以自愿为基础,采用三人组队形式。组队时,提倡专业搭配、学科交叉,具有电路制作、软件仿真、单片机编程、机械设计等专长的学生合理分工,优劣互补。组队形式从一开始便基本固定下来,经过长期的磨合、磋商后,一旦有了赛事,小组成员之间即可默契配合、各司其职,为获取佳绩奠定了基础。对于刚接触竞赛培训的学生,组织参观演示性强的往届学生获奖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分别从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DSP及EDA等几个方面介绍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开设一些简单的单元制作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信源电路、抢答器、计时器、放大器、传感器、滤波器等。这些单元电路既是各种通用电路的基础,又都具有趣味性和可欣赏性,可以作为独立的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信息类知识的热情和自信心,初步体验电子设计制作的基本流程,迈出实践创新的第一步。

3研究竞赛选题,推行层次化训练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选题范围“以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应用设计为主,可以涉及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及微机(微机主要作开发用)。题目尽可能考虑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兼顾新技术的发展。”历年竞赛题目主要分为:(1)无线收/发信机;(2)数据采集、测量、传输与控制系统;(3)高、低频信号源;(4)交、直流放大器。细化到实际课程中,则涵盖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PLD可编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5-7]131-148,415-420,130-132。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型和内容倾向,针对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结合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层次化训练。

3.1分项训练对于具备一定设计制作基础的学生,根据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电路模块分别进行分项专题训练。模拟电路部分主要训练项目为:音频功放(包括音调、功率放大)、电源(稳压、稳流)、程控放大器;数字电路部分包括:常规器件实现数字钟、方波的展宽与变窄、常规器件实现的频率计;单片机电路部分包括:单片机配合A/D转换器实现数字电压表、单片机与D/A转换器实现的波形发生器、单片机对电机的控制。

3.2综合训练融合基础层次的多个模块给出设计题目和参数要求,启发性地讲解设计要点,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并自主设计、制作作品。

3.3跨学科集成训练集中进行涉及自动化、机械、光学等多方面、跨学科的综合训练,包括:直流稳压源、信号发生器、无线收/发信机、信号检测与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等。指导教师给出参数要求和大致参考方案,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则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教师答疑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8]154-156。

3.4赛前冲刺在开赛前期,参照电子设计竞赛模式,采用模拟试题,要求学生以2-3人组队的形式,在设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资料查阅、方案选择、电路制作、程序调试、问题排查、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工作,体验竞赛氛围和工作模式。同时,邀请有丰富竞赛经验的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开设专题讲座,讲评电子制作作品,补充竞赛方法和技巧,开拓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快速提高[9]120-123。为了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的实际水平,当前在区级赛和部级赛中,逐渐加设了全封闭式的制作类专项竞赛。由组委会提供仪器设备、电路元件、万能板等硬件设备,各参赛队只能携带参考书籍和未写入程序的单片机小系统板入场。参赛队员需自行查阅资料、设计电路方案、列出元件清单并领用元件、在万能板上布设元件、焊接电路、调试并测量数据。针对这一竞赛形式,反馈到赛前培训中,则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培养和锻炼。#p#分页标题#e#

4开展校级竞赛,提供练兵舞台

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战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从而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取佳绩的重要保障。参照电子竞赛的题型设置和考核方式,结合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定期举办多项校级竞赛。竞赛依托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多采用企业提供竞赛经费或器件设备的形式,在题目中引入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使竞赛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TI杯”模拟电子设计赛、“柯蓝杯”电子设计竞赛、ARM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各类赛事为学生提供了真刀真枪比能力的练兵平台,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科技文化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实践学习氛围。在竞赛种类的安排上,贯彻“高低年级并行、基础与提高并重”的方针,注意涵盖各年级学生的需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定期举办实验仪器操作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数据读取及常见故障处理技能,为之后的电子设计制作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竞的起源篇9

1 认清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主要针对的是节目的收视率、节目的内容、节目的关注程度以及节目主持人方面的竞争。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电视台来说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该从二个方面做起:(1)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中人们更加追求物质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谁在这方面做的好谁就能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能提升,这将是提升电视节目收视率重要的指标;(2)应该打造电视品牌,树立频道形象,这对提升频道的收视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品牌,只有在观众中树立品牌形象,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使观众更多的关注此频道,收视率也就提升了。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才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如:广告的收入,周边产品的销售等等,这也是市场化运作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总的来说电视台行业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初始发展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核心竞争力当然也是不同的,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市场,对市场的需求比较大,资本实力是这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就着重于对技术的需求以及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的竞争是这个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国目前电视台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正处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更多的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应该做好合理整合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电视台企业的稳步发展。

2 目前电视台企业在人力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于电视台这种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但从实际来看,人力资源的供给量往往不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资源是少之又少,这是电视台目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近几年,由于电视媒体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电视媒体,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大,都在不断的扩大企业市场,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才能稳定企业市场的地位,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在现阶段,缺少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源,而且没有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导致电视台企业发展缓慢。

(2)电视台没有做到善于运用人力资源,工作队伍的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对当前电视台工作队伍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整个工作团队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策划人所占的比重比较低,这就导致电视节目缺少创新,电视节目的枯燥,影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从工作队伍的区域分配就会发现,大多都集中于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中西部发展比较落后,这就导致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促使平衡发展。

(3)电视台人才管理缺乏规范性,人才管理不合理。目前我国电视台行业发展的并不是很成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就导致在人才的招聘过程中出现无序性和不规范性,例如常常会出现挖角的现象,这就严重阻碍其发展步伐。而且在电视台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招聘体系,进入的渠道比较混乱。因此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做到人才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3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1)首先在电视台企业中实行人才引入指标,并不断的进行创新、拓展。电视台行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建立以经营为导向的人才激励体系,完成人才的引入以及人才的分配。而且电视台企业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事、人才派遣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此方面制定人才引进机制,适当的扩展非编人员,这样可以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不至于慌乱,可以作为临时的需求,尽快的完成电视节目的编制。电视台企业在制定人才引进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创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例如:可以去电视传媒学校进行招聘,也可以对电视台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单独的培养。

(2)企业要加强对核心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并不断的挖掘人才。对电视台企业的人才管理来说,要特别的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就需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挖掘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人才,然后再对其进行单独的培养,并不断的优化人才的发展方向。例如最近几年比较火的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很高,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之所以湖南卫视有较高的收视率主要是挖掘新的人才,并对其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核心的主持人,如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李维嘉、谢娜、杜海涛等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于电视台来说,应该加强对核心人力资源的管理,挖掘新的人力资源,稳定市场,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3)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英明的领导,对于目前竞争激烈的电视台来说更加需要一位英明的领导,也需要一位经理人,电视台的经理人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经济环境进行创新,策划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的领导。一位英明的经理人可以对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并能从实际出发,判断市场变化趋势,不断的创新电视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电竞的起源篇10

1.1竞争行为

动态竞争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竞争行动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企业行为。在竞争互动过程中,企业行为的一个可识别特征是市场性或非市场性:发生在市场环境中的行为,如价格变化、新产品的推出等,被认为是市场行为;发生在非市场环境中的行为,如游说、慈善捐赠等,被认为是非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能够管理公共事务及政府关系,是塑造及控制企业竞争环境的手段。田志龙等学者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整合非市场行为与商业活动来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因为不管企业如何关注公益事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在实现了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时,才能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可持续下去。

1.2竞争行为的多样性

从信息角度来看,如果竞争行为所代表的企业意图比较明显,则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击或仿效。若竞争对手面对的信息是不熟悉或不确定的,则很难根据过去经验进行反击。Young等认为竞争行为的数量越多,企业的绩效水平越好。此外,企业采取一系列竞争行为进行差异化竞争,更易使消费者以不同方式得到满足。在动态竞争中企业不是简单地以产品攻击或者反击竞争者的产品,它有众多的竞争手段和竞争形式可供选择。Karnani等描述了竞争对手之间同时在多个按地域划分的市场和多个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情形。在多个产业和市场上竞争给了企业更多的战略选择,同时也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若能抓住先动优势,创新性地实施多样化的市场与非市场行为,不仅有助于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和反击,还有利于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

1.3竞争行为的动态性

动态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是动态的,企业所发动的竞争行为会引起其他参与竞争的企业的一系列回应行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一方面,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顾客需求偏好快速改变,另一方面,许多行业的竞争规则不断地被改变,企业能更快地感知竞争对手并做出反应。在实践中,每个企业都在时刻关注着其他相关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的行动,并且适时根据其他企业的行为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策略和行动。企业间的竞争是基于一系列市场进攻与反应互动的动态过程。Smith等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以及盈利能力,都将被竞争行动的动态性所决定。因此,动态地调整竞争行为并不断推陈出新,有助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1.4动态竞争中的行为组合

谢洪明等认为,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行为就越表现出动态的特征,先动优势和创新就越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手段。对于电子商务行业,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行业进入障碍的门槛大大降低,企业原有的优势地位也越来越容易被新来者所超越。企业不得不依靠不断的创新,并进行迅速地进攻与回应,运用动态的战略管理模式保持竞争中的战略优势。而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不再简单地在某一领域或产品上展开竞争,某个市场或业务领域遭到攻击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另一个市场或业务领域进行还击。Baron认为企业在应对防御竞争力量或实现市场方案时必须将市场与非市场战略都考虑进来。因此,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实施多样化的市场与非市场行为组合,不仅有助于应对及防御竞争对手,还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刘小平,等:电子商务企业竞争行为组合的选择与转换

2研究设计

2.1案例行业与样本企业选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已覆盖商业经济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支,在“十二五”期间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更适合我们研究企业竞争行为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我们选择了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进行案例研究。本文选择的样本企业分别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原名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对三家企业的竞争事件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样本企业选取的理由:第一,竞争行为的代表性强。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采取大量具有竞争力的行为参与竞争。第二,三家案例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根据艾瑞网的统计数据,在2013年第三季度期间,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占比:京东商城占45.0%,亚马逊中国占6.6%、当当网占5.0%,它们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典型代表。第三,竞争事件易于收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电商企业的竞争行为经常被大量报道。因此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2.2竞争行为界定

参考已有研究对于企业竞争行为的界定,本文对电商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各类行为在电商行业中的具体形式,认为:市场行为主要包括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联盟并购、降价促销和提高服务;非市场行为主要包括政治行为、公益行为和公关行为。对电商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了分类和解释。

2.3数据来源与编码

结构内容分析法(Struc-turedcontentanalysis)是获取企业行为的一种重要工具,Chen等学者均是基于该方法研究企业市场、非市场竞争行为互动问题。结构内容分析法的独特性在于:研究样本的基本元素是企业具体行为,样本主要来源于公共信息,通过分析特定的主题、字词或者全文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并探索各行为之间的规律。这种方法也极适合本文的研究。

2.3.1确定分析范围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可以增加案例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们同时基于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加工。本文内容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案例企业自身公布、电子商务专业研究平台(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艾瑞咨询集团、亿邦动力网等)的相关新闻报道。竞争行为选择的依据:产生较大影响、符合前文对竞争行为的描述、权威媒体对此进行过大范围报道。竞争行为事件限定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

2.3.2行为变量界定首先我们以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作为分析单位,然后对竞争行为进行编码。作者首先通过浏览信息事件的标题,搜寻类似“发起”“回应”“在……压力下”“率先”等关键词,识别出与对象企业行为相关的文章,如果从文章标题就可判别出行为类型及特征,则直接进行编码,否则再次阅读文章及具体句子,界定行为类型并编码。对于每条信息只对一个竞争行为进行编码,如果出现两个或以上的行为,则只对一个主要的行为作为编码依据。最后得到企业竞争行为共234条(其中亚马逊中国94条,京东商城66条,当当网74条)。对于以上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在前文已进行了定义与界定。对所有行为进行编码及统计后,得到企业竞争行为统计。2.4数据验证为了保证内容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小组的4位成员分别独立地对20条新闻报道进行了预研究,主要分析企业的行为类型及特征并给出各自的判断结果。在第一次汇总时,我们分析结果的一致率为95%。根据Nunnaly的观点,信度程度在0.7以上时,表示前期的研究足够可信。为此,我们针对结果的差异之处进行讨论,共同确认行为的类型与特征,最终达成一致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检验对竞争行为进行编码的可信度,研究小组的4位成员再次分别独立地对另20条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我们运用Perreault和Leigh的信度指数来检测小组成员间的信度。结果表明各类别的PRL估计值均在0.90以上。根据Rust和Cooil[30]的观点,这是一个较高的数字。

3研究结果

3.1竞争行为选择

3.1.1竞争行为选择的规律:三种组合类型我们统计了案例企业连续四年(2010-2013年)的市场与非市场行为实施情况,发现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以组合的形式实施竞争行为,并且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田志龙等学者也强调市场与非市场行为整合实施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有助于实现企业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真正统一。本文归纳出三种主要的行为组合类型:扩大范围型、提高地位型、获取资源型。各组合类型对应的市场与非市场行为。a.扩大范围型。电子商务企业实施“扩大范围型”行为组合,主要为了实现其多元化战略目标。一方面,企业通过采取推出新产品、公益捐赠、创新服务等竞争行为,确保现有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采取进入新市场、促销降价、联盟合作、政治活动等竞争行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进入到新的市场领域。三家案例企业中,当当网和京东商城都是从专业化经营领域逐步向多元化的经营领域扩展,亚马逊中国凭借卓越网的资源基础,直接进行多元化经营。例如,当当网在2011年期间,通过提升物流服务、政治活动等竞争行为,扩展到国际化妆品等经营领域。b.提高地位型。电子商务企业实施“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主要是为了抢占领先地位。当企业在某一领域处于落后地位时,为了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企业通常采取创新技术和服务、推出新产品、联盟并购等竞争行为,以扩大网站规模、提高利润率;同时积极促进与政府或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资源优势得到政治保护,从而推动市场地位的快速提升。三家案例企业各自拥有领先的领域:京东商城以3C领先,亚马逊中国以服务领先、当当网以图书领先。当企业处于其他非领先领域时,大多会以市场挑战者参与竞争,或利用其资源优势成为市场补缺者。例如京东商城在2012年2月启动电子书刊业务,以市场补缺者的角色抢占图书领域的优势地位。另外,京东商城还采取销售联盟策略,通过广大媒体合作伙伴扩大品牌知名度。c.获取资源型。电子商务企业实施“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主要是为了强化并丰富其优势资源,进而提升竞争力。优势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产品、人才、设备等)和无形资源(技术、专利、品牌口碑等)。企业为丰富其优势资源,通常会采取推出新产品、创新技术等竞争行为,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保持与其他企业资源之间的差异化;同时注重慈善捐赠、公关活动等竞争行为的实施,以强化企业的优势资源。例如,亚马逊中国在物流配送环节上,一方面,首创性地推出多种物流模式(如“慢递”服务),以丰富其物流配送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推出多种个性化服务(如“订购省”服务),并不断扩大物流配送中心,以进一步强化其物流配送服务。

3.1.2竞争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认为,外部竞争环境以及组织内部力量是驱动企业进行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战略包括决策和行动两个部分,行动应符合决策的要求。因此,为实现不同的战略目标,电子商务企业需采取相适应的竞争行为。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电子商务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三种:经营范围、市场地位、优势资源,其中经营范围和优势资源属于企业的内部力量,市场地位属于外部竞争环境,因此这也正好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经营范围”属于全面型的战略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包括:从一个领域进入到另一个新领域、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需要采取较全面的“扩大范围型”行为组合。“市场地位”属于进攻型的战略目标,主要是为了抢占在某一市场的领先地位,因此需要采取具有对抗性的“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优势资源”属于防守型的战略目标,主要是为了保持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因此需要采取具有防守性的“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

3.2竞争行为转换

3.2.1竞争行为组合转换的规律动态竞争理论认,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转换,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企业竞争行为动态转换的过程验证了这一结论。但在我们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研究中还发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是以组合的形式实施市场与非市场行为,这说明,整合实施竞争行为比单独实施竞争行为的竞争力更强。表4总结了2010~2013年期间,三家企业竞争行为组合动态转换的过程。其中,S表示实施“扩大范围型”行为组合、R表示实施“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P表示实施“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每个月份对应的字母表示企业在当月所实施的行为组合类型,如亚马逊中国在2010年1月实施的是S(扩大范围型)行为组合。相邻月份之间实施不同的行为组合,表示企业在实施了一种行为组合后,向另一种行为组合转换的路径。表4中的行为组合转换路径包括:S-R转换14次、R-S转换5次、R-P转换20次、P-R转换17次、P-S转换14次、S-P转换11次,共81次。其中S-R和S-P(25次占30.9%),P-R(17次占20.9%),R-P(20次占24.7%)是比例较大的4种路径。根据表4,我们可发现:a.企业以“经营范围”为战略目标的情况下,首先实施扩大范围型行为组合,一方面向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转换,另一方面向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转换。例如,亚马逊中国在2012年2月实施了扩大范围型的行为组合后,3~4月份就实施了获取资源型的行为组合(亚马逊中国携手罗莱等四大品牌举办春日床品大促活动)。另外,亚马逊中国在2012年的8~10月实施了扩大范围型行为组合后,在11月份实施的是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如推出“亚马逊主页”服务)。b.企业以“市场地位”为战略目标的情况下,首先实施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然后一般向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转换。例如,京东商城在2012年8月实施了提高地位型的行为组合(京东商城与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签约)后,9月份就实施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京东商城上线网页游戏联合运营平台)。c.企业以“优势资源”为战略目标的情况下,首先实施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然后一般向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转换。例如,当当网在2012年2~3月份实施获取资源型行为组合(当当网推出“广告服务”)后,4月份就实施了提高地位型行为组合(当当网与酒仙网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可总结出三种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以及在不同的战略目标下,三种竞争行为组合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一般情况下,当行业竞争不激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较低时,电子商务企业会将“经营范围”作为战略目标,致力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当行业竞争较激烈时,电子商务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战略目标,在保持现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一方面,若企业在某市场的产品、技术等方面都有资源优势,则此时企业一般会将“市场地位”作为战略目标,注重加强在此领域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若此时企业资源不具有竞争优势,则企业一般会将“优势资源”作为战略目标,在丰富企业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竞争力。

3.2.2竞争行为组合转换的原因在动态竞争中,战略转换是企业适应动态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手段,一旦企业发展面临重大问题,就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为了实现战略转换,企业需要重新匹配各种资源以支持新的战略意图。组织战略由决策和行动两部分构成,战略转换意味着企业的决策和行动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决策的变化会导致行动的变化。电商企业的决策表现为不同的战略目标,而行动则体现为不同的行为组合类型,因此,当电商企业的战略目标发生改变,会导致其竞争行为组合的相应改变。

4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