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基本常识十篇

时间:2023-12-29 17:50:44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1

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进行了改革,构建了适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背景下,要求培养出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近两年已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械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一直在努力探索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我院于两年前开始进行应用型本科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工作,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包含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成型工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5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更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基础。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专业整体课程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工科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

二、现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独立学院近六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后,对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只有肤浅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具备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特别是不具备基本的工程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大学一年级学习机械制图这门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对刚迈入大学、习惯于逻辑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学生缺乏的是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常识,对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工艺知识难于理解,对制图国家标准领会不透。三年级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时,机械制图的内容已大部分忘记,增加了学习难度。

(2)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成型工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4门课程,是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学习时,不仅依赖基础理论知识,也依赖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实践知识,加之许多内容不直观,往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对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内容更难于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这5门课程各自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因而从整个系列课程来看,有些内容多次重复出现,而每次都没讲透;有些内容前后颠倒、脱节、衔接不好;同时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内容的设计也不够合理。

三、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新体系的构建

鉴于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以“应用”为主旨,紧密联系机械工程实际,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建立新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将目前的5门课程融为一体,整合为“机械工程基础Ⅰ”和“机械工程基础Ⅱ”2门课程,并构建了这2门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解决了原来5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复、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既提高了教师教的效益,又提高了学生学的效益。

1.“机械工程基础Ⅰ”课程体系。“机械工程基础Ⅰ”以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为主干,其中穿插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工程材料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在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典型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表达为主线实施教学。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制图基础、工程材料与产品技术要求、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4个基本模块,共160学时,分3个学期执行。

(1)制图基础模块。该模块56学时,包括正投影基础,组合体三视图和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计算机绘图的内容。目标是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能力,培养使用仪器和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能力。该模块在第二学期开课。

(2)工程材料与产品技术要求模块。该模块40学时,包括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铁碳合金相图及热处理、常用工程材料、典型零件选材分析的内容;互换性课程中的一般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等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依据零件工作状况正确选择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标准合理选择一般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地标注在图纸上。该模块在第三学期开课。

(3)机械制图模块。该模块40学时,包括制图课程中的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互换性课程中的常用结合件和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等内容。目标是培养绘制和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标准合理选择标准件及齿轮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地标注在图纸上。该模块在第四学期开课。

(4)零部件测绘模块。该模块24学时,通过对机器中的常用齿轮油泵、机用虎钳、柱塞泵、球阀、减速器等典型部件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组测绘其中的某一部件,在测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零件、装配图的表达方法,理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合理选择材料、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并进行正确标注,进一步领会国家标准及规范。该模块同机械制图模块一起均在第四学期开课。

2.“机械工程基础Ⅱ”课程体系。“机械工程基础Ⅱ”以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为主干,其中穿插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的相关内容,在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典型零件和机构的设计为主线实施教学。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基础力学、机械零件、机械原理3个基本模块,共168学时,分3个学期执行。

(1)基础力学模块。该模块64学时,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摩擦与重心、空间力系等静力学内容,以及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挤压与剪切、圆轴扭转、梁的平面弯曲、应力状态和强度条件等材料力学内容。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的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该模块在第三学期开课。

(2)机械零件模块。该模块64学时,包括零件设计概论、连接、轴与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支撑、带传动与链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等内容。其中,由于齿轮传动的设计涉及齿轮啮合原理的有关知识,所以将原机械原理中有关齿轮机构的基本知识纳入本模块中结合设计介绍。目标是通过学习通用零(部)件及由零件组成的联接和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能正确设计和改进这些零件的目的,包括如何确定零件的最适当外形和尺寸,如何选择材料、表面质量以及规定制造上的技术要求等。该模块在第四学期开课。

(3)机械原理模块。该模块40学时,包括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机构、凸轮与间歇运动机构、轮系、机械速度的调节与回转件的平衡、简单机械设计方法与实例等内容。目标是通过学习机构组成的基本知识、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械的动力分析、常用的基本机构的设计等内容,使学生并初步具备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最后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基本知识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该模块在第五学期开课。另外,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设了一门“机械专业导论”课,其间通过参观机械工厂、观看录像及现场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具备机械工程的一些基本常识,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所涉及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计划的第三学期开设了“工程实训”实践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课程。“工程实训”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辅以专题讲授,学生通过实习获得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三维设计及制造软件,加强了学生应用软件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和效益的能力,为机械零件、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模块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新体系的优点

1.通过“机械专业导论”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际,可以紧密地结合机械工程实际知识讲解相关知识,克服了以前学生缺乏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常识给学习造成的困难。

2.新体系将各门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原来5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复、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减少了学时。

3.在“工程实训”后同时开设机械制图和机械零件模块,使学生在具备了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后再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并作为表达设计的零件和部件的必然内容来学习,教学效率高,效果更好。

4.这一体系各门课程的设置,紧密围绕机械工程实际,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软件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祖业发.工程制图改革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新体系的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1999,(4):88-90.

[2]柯斌清.“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改教法,2014,(12):56-57.

[3]韩蕾蕾,韩英英.独立学院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初步改革[J].机械管理开发,2010,(4):39-142.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 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近些年,机械类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故更多的高效开始开设有关于工程机械或者高职类机械的课程,其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与近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两大主要的基础类课程,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指“机械类图纸制作”“工程物理力学”等等基础类课程。而这些课程均为传统类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机械类实用人才的要求,使得这些专业已不再是在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不能再适用于在阶段对于人才能力和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基于这种专业现状,结合社会市场对这两大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研究得出了这两大类机械课程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后提出了基于本专业未来发展的改革策略。

1、机械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机械制造、模型生产、数字化控件以及常用电器的制造等等都与高职类机械制造专业息息相关,其实用性非常强,也是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最需要的。因此市场对于此专业的毕业生要求也极为严格,不仅要求拥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还必须拥有很强的科学实践能力,能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转化为在生厂车间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现如今过去的课程规划已不再是最佳的课堂教学体系,为了能后满足迅猛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社会,就必须对现在的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做相应的改革,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加强其市场竞争力。研究表明,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最佳的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满足的基本目标即为:(1)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机械类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和绘制机械工程类图纸。(2)能够合理使用各种工具和机械零件的制作方法,除此之外能够准确的对各种机械零件或机械制品等进行测量。(3)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使用机械制造过程中用到的学习手册对机械器材进行使用,并且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2、高职机械类课程的现实状况。高职机械类课程的基础知识很重要,但是在过去的课程编排上知识点常常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样就会使知识的结构体系出现混论,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对知识产生混淆。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刚从高中进入大学,还不能够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学习模式,再加上此阶段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专业素养不够,是的使得学生在独立面对图纸时会产生茫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其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能够明确的知识侧重点也不能深入的理解,知识根据表面意思就行记忆和抄写,长久如此会导致无法保证图纸的科学性,也不能保证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3、高职机械类课程的改革方案。研究表明现代社会对于机械工程类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要求非常高,要求各高效的毕业生能够成为该专业的全面综合性人才,但是过去的机械课程中基础知识模块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所以现实要求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而改革后的知识模式应该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思想,改变原来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原来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做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改革后的机械基础课程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图纸制造。在此模块中主要是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掌握图纸绘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路,在众多机械类基础课程中工程机械图纸制造、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制图等等都是重要的课程组成,含有大量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能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文化奠基。(2)机械模型设计。在这一模块内容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实质为对机械制造和原料处理方面的各项基础技能的基础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革,整合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新模式,并在此新模式中各个环节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充分的融合。(3)对测量机能进行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该部分的教学内容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工程计量或测量方面的技能与方法,学会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对零件的长度、形状误差、以及各种参数等等进行精准的测算。而这部分内容仅是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原理和方法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训练掌握这些方法的使用,将课堂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前提和基础。(4)工程机械图纸的绘制以及机械的拆装技术。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阅读和绘制工程配件的图纸和零件的图纸,这些图纸要求发到国家的相关标准。除此之外,该专业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如何对机械器材进行拆装。而这部分教学任务除了掌握这些原理,亦要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真正的得到能力的提升。

4、探究小结。正如我们所知,现阶段的各高职院校为了呼应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减少高职学制的政策,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三年制的课程修改为二年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学时也在随之进一步的在减少,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各高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本文中,作者对各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相关课程改革进行了新探索,通过对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适应现在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政府政策存在差异,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重点也不同,对于课程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本校的现状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今年来,机械机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发展状况很好,就业形势也大有可观。我国力在建设制造强国就要求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同事也要求我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高度重视该专业的教学工作,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3

机械制图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读图、识图、绘图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绘图包、丁字尺、图纸图样等工具完成机械图图样,中职学生需要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识别、绘制。CAD是现代计算机手段,通过CAD软件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对于两门课程的合理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绘图技巧的基础之上,把CAD作为一种教学软件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1.1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和CAD在传统课程中是两门课程,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师进行讲授。机械制图课程一般安排在教学的学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学习,CAD课程放在学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学习。虽然有些学校做了教学调整,把两门课程给一个教师讲解,但是往往只是简单地把机械制图和CAD课程进行了分段学习,先讲授机械制图,再学习CAD课程。这种机械的合并方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1.2课程特点

有不少教师认为,现代技术的引进需要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CAD课程的引入就可以完全取代机械制图的课程,或者在讲授CAD课程的同时稍微加一些机械制图内容。他们忽略了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投影规律,建立三维的空间立体概念,掌握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能够进行必要的创新研究等作用。扩大了CAD课程的功能,忽略了CAD只是讲授如何把机械图样在电脑上重现,难免造成学生只会简单重复绘制,缺失了创新精神。

2 CAD教学与机械制图整合优势

2.1优势互补、提高兴趣

机械制图课程比较枯燥,加之学生基础比较差,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学生学习难度大,兴趣不是很高。CAD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职学生学习CAD课程兴趣比较大。采用整合教学之后,机械制图与CAD穿插进行,上机械制图的时候可以穿插讲一些CAD的内容,上CAD的时候也可以穿插讲一些制图课本的内容,同时学生在学习CAD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制图知识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对制图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2课堂讲解生动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授等多元化的方式进入课堂是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学习的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把生涩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还能看到,摸到,感知到,让学习和记忆不在成为问题。

3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整合模式及主要内容

3.1课程设计思路

以CAD课程的实际应用作为教学的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作为基础,二者课时融会贯通,课时比例1:1,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微调。培养学生动手实际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以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之中,强调CAD课程作为今后工作应用的工作,需要认真对待。鼓励学生进行图版绘图,训练学生实际绘图能力。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机械制图之中形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在CAD课程之中得到应用,利用CAD课程的三维成像模式,让学生对空间与平面转化有进一步了解,二者穿插教学,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必修课?学习

当今的世界,机械行业发展很快,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多,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内容,与机械类其他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门课非常重要。如果制造业学生看不懂制图,就像军人看不懂地图一样,后果不敢想象。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锻炼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习惯,为了学习好这门课,除了勤奋、苦练之外还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一、养成自学制图的好习惯

要想学好机械制图,自学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环节。首先对课本有个粗略的浏览,以便对教材有个初步概括的了解,要注重教材在识图与制图、工艺设计、编程、加工与制造等系列项目先后顺序,对所学部分的内容、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标记下难懂存疑的内容和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要大胆质疑,对于不懂和不会的内容要多问个为什么;然后,整体把握,整理课本的内容层次,采用安排由易到难的学习方法,把繁杂、冗长的知识进行一层一层的梳理,注重每章每节各知识的链接、知识的贯通,抓住主线,清晰知识脉络,使知识简单化、概括化,把课本由厚变薄,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最后,要加强预习和回顾,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认真听课是学习制图的关键

制图中很多知识的学习光靠自学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没有老师的点拨,根本没法进行下去,因此,提高听课效率是学习制图的关键。

学习新课前要先复习上一节课内容,预习本次课,为听好新课做好准备工作。

听课时必须认真,时刻注意老师的讲授及所举事例,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高空间想象力。对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和知识要记录下来,做上记号,便于以后复习。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对于堂课内容要做到及时消化,对于画图,不要眼高手低,要反复画,在理解基础上画,必须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三、抓住制图内容的核心,掌握制图的精髓

学好机械制图并不难!制图学习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是机械制图的核心,也是制图的精髓,无论多复杂的图纸都符合这个原则。不管图纸中的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根据上述原则来确定各个视图中对应图线在结构中的位置。

要掌握制图精髓,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深巩固基本内容,多看图、多思考、勤动手,学习别人如何画图,思考别人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画图,找到相对应的实体,总结绘图规律,培养立体感觉。

二是通过勤练习完成绘图基本技能的训练,制图习题册必须做到每题都要认真完成,出现错误的用不同笔做好记录,课下多看一些三维动画,以对立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在脑海中建立起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或机械零件,摆好一个位置不动,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进行观察,然后在图纸上遵循绘图原则绘出。

三是制图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正确的练习实践来提高绘图技能,尤其是各个机械零件图,如果要绘制,如何下手、从哪儿入手、哪条线用实线绘制、哪条线需要用虚线,要做到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方法完成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制图的学习重在练习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制图就要杜绝眼高手低,要强加训练。尤其是课本例题和习题册上的图形,都具有代表性,会画一个图就可能会画这一类图,只有常练习,制图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平时一点点积累,才能够熟能生巧,到用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只有多做练习,看的物体多了,画的图形多了,才能有足够的图形印在脑海,从而培养的空间想象力。在练习时,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根据平时积累的一些图形结构,充分利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把简单结构的三视图搞懂,然后把简单结构组合成体。这样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就是由简单的结构组合成,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就容易学习制图。制图中还有剖视图、断面图、连接件、标准件、常用件等画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看着会感到很复杂,其实只要细心,确定好画线的位置、长度,按要求认真画好,不要漏画线条也不要多画线条,这一部分还是最好学的。此外,在画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与平面图形画法,学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布局合理、符合国标。不要过早要求快,先要认真画好,熟练了自能生巧。

五、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习制图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观察实物内部和外部,然后与平面或立体图形相结合,提高学习制图的兴趣,多看一些三维动画,以对立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在脑海中建立起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建立一定的空间表达能力,能够随时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应用和能力方面的转化。在看一些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或机械零件时,先从有规则的简单的物体开始看,如长方体的储物盒、杯子、圆球等,仔细观察其形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样子,用不同几何体绘图方式反复练习。然后看一些复杂的实体,主要注意各个实体的连接处,比如一些相贯线、相切线、连接线等的表达。还要注意各种机械零件实物与图纸的对照,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制图中出现的问题,可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跟熟练掌握制图的同学分享学习经验,讨论交流,虚心学习,有时别人的一句点拨比你努力几天都有效果。再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解决方法,网上有很多绘图识图的视频,绘图的方法一目了然,了解他们的绘图习惯,学以致用。

此外,生活中制图的学习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要学好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在机械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和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为学习好制图奠定基础。

六、小结

总之,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根据自己对制图的理解,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局限于制图的概念、定义和规则,最重要的是有想学好制图的愿望,从内心喜欢这门课。只要作图时做到严谨、细心,并且会正确、合理、全面地运用制图知识,就一定会学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郭建尊.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测绘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0-00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从机械制图课开始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的。而且识图读图又是每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所必需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现在的许多职校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远高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机械制图虽说有一定的作图训练,但如按照教学大纲,按照练习册上的作图训练而言大都是比较单一的点、线、面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浓,重视程度往往不高,造成本课程的学习阻碍。从对近几届学生的了解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一是理论上学而不足,二是学而不能应用,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测绘比赛中,学生不管零件复杂程度如何,都画成了三视图;大二学生在测绘齿轮时,用描轮廓的方法作图;在画钳工平口钳装配图时,不知从何下手;在理解车刀的几何角度时,部面图学生不会应用…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学会、针对实际去运用《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的结果。下面从本人的工作体会及对《机械制图》的理解角度来谈谈《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是机械图样,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在机械工程中主要的图样主要有两种,零件图与装配图。不管是操作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都会有所接触与应用,只是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可能各有侧重,对操作工人来说主要在于读图、识图及简单的草图绘制。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主要是设计、绘制图样。从机械图样的内容来看,图样不是简单的一组视图就能表达设计的意图与要求。一张图样主要有四块内容组成,零件图的标题栏及装配图上的明细栏涉及零件的材料、比例、数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审核人员。一组视图要求明确图样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的内容。尺寸要求上零件图要求标注完整的尺寸,而装配图只需标注一些必要的尺寸(如总长、总宽、总高,重要的配合尺寸,规格尺寸等),尺寸标注上涉及表面加工的精度及光洁程度要求,涉及到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而技术要求上则涉及到零件的加工工艺或装配的工艺。所以《机械制图》是专业知识融合程度最多的课程。不光涉及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涉及了一些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螺纹的画法、齿轮的画法等就需要有机械联接与传动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中,实训课上要求学生会读图、识图。在毕业时企业进行面试时,也较多的让学生分析本单位的图纸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现阶段许多企业都在进行小改小革的试验。通过内部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来进行成本的降低与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草图绘制能力。所以学好、学会《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测绘技能训练所能引起的学习效果分析

从前面所知,《机械制图》其实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些内容仅仅靠在《机械制图》课中去进行理论学习肯定有不足。而且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只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愿意接受通过实践的动手来认知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实训的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的校训中就有“在做中学”的理念。现阶段许多的课程改革中都把理论的知识穿插于实践的模块中。在以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中为了进行有效性教学,常把制图知识与制图软件进行结合教学,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对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而言,本人觉得进行一定的测绘技能训练对制图的学习与运用会更有效果。

测绘过程主要由测和绘两部分构成,测是测量,检测的统称,这一过程不仅仅只是简单测量,还应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检验、分析测量的结果。如表面的加工超差是什么问题引起的,表面磨损了是什么原因,它的实际尺寸是多少?在测量的过程中对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答,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绘是绘制、整理、标准化图样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草图的绘制,图样中视图、尺寸的整理,查阅相关标准要求以使图样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在测绘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做与学的结合。既锻炼的动手的能力,又加深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真真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记得以前刚进企业时,有经验的师傅就经常教导我们,有空的时候多去描描图,去画画图,这对提升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那时工厂中还有专门的描图员作图纸标准化的工作)。也确实是这样,通过对产品测与绘的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对产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巩固了专业的知识。测绘过程中通过手、脑、眼的共同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兴趣,锻炼技能,巩固知识。所以在学校开展一定的机械测绘技能训练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3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应该来说许多学校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机械制图》在应用中不足的是在实际中进行运用。记得有一《机械制图》已全部学完的学生,因为寝室一档板的塑料直角固定块断裂了,虽然与他说明怎样用薄板折弯加工的方法去进行修理,让他画出直角形状及测量固定的孔位。他竟说不知道怎样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一是没有经过测绘的训练,不知如何下手。二是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好,运用所学知识的场合少,接触的实际问题少,照书言书会,但涉及具体问题不会解决。

现阶段《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系统讲解《机械制图》后利用一到二周时间进行零件的测绘训练。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训练时间与理论讲解分开,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不是很有利。二是《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是分开教学,《机械制图》有专业课老师讲解,而零件测绘训练由实训老师负责。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乐于实训的训练而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热情。易形成为了实践而实践,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工学结合的模式,学与做结合,学校与企业互通,以企业的实际工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说这种方法对学习是最有效的,在许多的西欧国家也证明是有成效的。但这需要国家,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有的一定的的资金保障,我国的现状还不能达到这种要求。为此,有必要针对我国的现状与教学实际要求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探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制图教学中,把《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进行组合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方法。

4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结合教学的思考

那对《机械制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现阶段与测绘技能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从企业工作现状与教学上本人认为《机械制图》的学习配以一定量的测绘技能训练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升。而两者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4.1 结合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职校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所以现阶段《机械制图》的学习一般在新生就开始接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这是必要的,不然后续的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许多学校该课程是两学期的学习,按照课程结构从简到繁,由点线面的投影到几何体形状的表达,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由于大都是纯理论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水平与能力。《机械制图》与测绘训练进行结合教学,最好是进行三至四个学期的教学。第一学期以识图教学为主,不必讲太多的制图内容,以国标要求及投影规律为主,但一定要配以简单的模型或实物进行教学,对《机械制图》的内容先过一遍,观其大略。第二学期以绘图的内容为主,通过一定量的测绘作图模块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第三至四学期可考虑以整机测绘,仿形设计去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本人觉得,制图知识的学习要重在温故而知新。要能提供给学生这一途径,能有机会经常去翻阅学习、运用这种知识。通过“学-用-学”的过程使知识深入于思维中。这就要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是一本书重讲二遍三遍,学生就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4.2 结合教学的内容选择

前面说过,其实机械制图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公差与配合,材料,机械传动等相关的知识,这些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在第一学期的识图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视图的分析,如视图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目的,视图的分析方法及运用。能较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点线面分析视图。由于一般的教学安排上,公差与配合一般也会放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所以在视图学习时要结合两种课程的知识,要会分析尺寸的含义。在第二学期进行模块作图时,运用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一方面会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模块的内容可取设备或装置进行零件测绘,有条件的可选择同一种零件的两种状态进行:合格件与不合格件(或磨损件)。从简单的轴到复杂的主轴,从盘类到叉架类再到箱盖类。根据学习情况与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材施教,因才(学生)选材(教学内容)。第三学期可配合课程设计进行总装图的测绘或仿形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学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相关课程,通过总装图的绘制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学习,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当然,如按照这种三学期的教学要求去做,现在的教科书就不能适用了,就有必要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修订。

4.2 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考虑

结合教学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既要有分散又要有一定的融合,在教学理论阶段采用班级授课,实物观察,企业观摩等形式进行,在测绘技能训练阶段采用模块分解,小组攻关,项目任务等方式进行,但一定要为统一的目标而进行,那就是识,绘及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毕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有条件采用工学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现阶段采用这一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师资、资金投入都是瓶颈问题,需要学校去寻求企业的配合与支持。

4.3 结合教学对教师要求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理论老师与实训老师的教学基本是各自分开进行的,虽然有许多内容是相关的,但由于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体化教材的不足,对教学的理解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造成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不足。这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杂乱,难以适应学习。另一方面也常让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感慨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学的知识不能融合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理实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教材的选用或编排。二是要做好理实内容的衔接与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老师要能经常一起备课,上课,互相交流,最好能经常下企业,能把知识应用与实际工况相结合进行事例教学。当然这方面单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也需要学校、企业的能提供协助配合。

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及教学中对《机械制图》的学习与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有许多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对一些认识还有较多不到位的地方。《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在职校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是不够重视的,掌握得也不是很好。本人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学习。也希望这点浅薄之见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与交流,共同为提高《机械制图》的有效性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5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6

【关键词】 机械制图;专业技术;教学; 服务

机械制图课教学如何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加快教学改革,解决机械制图课教学与专业技术课教学脱节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大问题。我们在长时间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摸索并设专门课题进行实验研究,认为在机械制图课教学环节中必须抓住一个中心;做到:"两个熟悉三个联系",才能使机械制图课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培养出新时代合格技能型人才,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首先,机械制图课教师必须抓住机械制图课教学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这个中心。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钻研教材大纲,研究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摸清学生、选择教法扎扎实实做好机械制图课教学工作,培养出新时代合格技能型人才,对机械制图能力的要求:是能看懂简单装配图和复杂零件图并能绘制一般零件图。从本课程特点出发,向学生讲解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既有一定理论、而实践性有较强的课程,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看图、画图练习进行技能技巧训练,为专业技术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机械制图课教师必须做到两个熟悉。即既熟悉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熟悉专业技术课教学内容,大纲要求,课程安排,实习实验等。做到服务明确,任务清楚,根据服务的目的任务进行组织机械制图课教学,使机械制图课教学不会偏离专业技术课这个服务中心。

再次,机械制图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三个联系"。

第一,注意机械制图课教材内容在专业技术课教材中渗透联系。对于渗透在机械制图课专业技术知识,机械制图课教师不能留尾巴,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明确指出该知识在专业技术课的作用和重要性,给学生留下一颗活的知识种子,使学生一旦在专业技术课学习中遇到,学习兴趣就来了,这颗活的知识种子就会在学生头脑里深深地扎下根。使机械制图课和专业技术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教学过程。

第二,加强机械制图课教师和其他技术基础课教师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本课程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学生得到知识系统、深入、灵活、广泛,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课本身知识外,还要掌握立体几何、画法几何、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以及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在同一个专业基础课教师之间,应该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交流各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方法、目的要求等,使其相互明白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情况,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为专业技术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三,加强机械制图课教师和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之间的纵向联系。机械制图课教师要积极和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进行纵向联系,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向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回报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遗留问题等,都必须讲清楚,做好转变工作。而专业技术课教师教更应向机械制图课教师了解教材情况、包括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学生接受情况,还应向学生了解授课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更好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充分利用机械制图课知识,更好的为专业技术课服务,圆满完成业技术课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7

关键词:制图测绘;徒手绘图;测绘实习

作者简介:赵汉雨(1975-),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师;常粉玲(1971-),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81-02

“机械制图”是高等工科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一般由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组成。画法几何是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它应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图、轴测图、透视图和标高投影图的绘制原理,“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及装配图的能力,涉及的知识较多,如零、部件的工艺结构知识、合理标注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设计与制造中常用的标准等。由于大一新生接触机械产品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习起来较困难,一般都安排机械测绘实习。该实习项目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制图与看图知识,培养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能力,而且在测绘实习过程中还学习到设备拆装及测绘知识,该实习项目实施是要完成在机械部件拆卸的基础上完成机械零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绘制。

“机械制图”测绘在设备维修、改造、仿制、技术资料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引进吸收国外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农业院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机械制图”测绘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所谓制图测绘,就是对现有的机器或零部件实物进行测量、并画出草图、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经过计算圆整、查有关设计手册,随后整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过程。

1.实习项目实施的目的

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并在测绘中得到综合应用;认识常用拆装工具,初步掌握拆装方法及步骤;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徒手画图的要领,并能熟练测绘四大类零件中常见零件;掌握和运用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培养查阅有关手册、标准和资料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测绘的任务

拆卸、装配部件,绘制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二、“机械制图”测绘实习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没有留出单独的测绘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图测绘主要采取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部件测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散到制图室或教室进行测绘,老师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辅导和答疑,在其他课程如期进行的情况下,要求4周内独立完成。这样安排,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测绘进度不容易控制,由于学生分散,测绘过程不容易监控,这样导致一部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的制图,往往会出现先画出正式的零件图,再画装配图,最后才是草图的现象。

2.拆装、测绘工具量具应用不当

尽管理论教师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了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拆装步骤及测绘方法,但往往到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还是束手无策,不知用什么工具拆装和量具测量,会出现用钳子拧下所有的螺栓或螺母;对零件测量时,一把钢板尺测绘所有的零件,常见的工具和量具不认识或不会使用,等到了后续课程机床拆装时不会应用常见工具。

3.制图测绘指导书应用不当

我校的测绘指导书已放到校园内部网上,学生可在网上直接浏览或打印,在测绘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但是,在测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抛弃指导书,凭着感觉进行测绘,对常见的零件测绘方法不当,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根本没看过测绘指导书,测绘指导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4.测绘过程简化,徒手绘图能力得不到锻炼

学生在测绘过程中,往往未弄清楚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装配关系、各组成零件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就开始拆零部件,然后测量绘制零件图,而没有绘制零件草图,所有零件在没有零件草图的情况下,零件图就画完了,然后画装配图。这样做不仅测绘步骤错误,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联系徒手绘图的目的,因为徒手绘图能力在对设备改造、仿制、方案设计、现场设计加工及参观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关专业知识不衔接

“机械制图”测绘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且还没有参加金工实习,在测绘的过程中,分不出重要尺寸和非重要尺寸,标注不合理,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不知道怎么去做,公差、表面粗糙度不会选择。

6.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不能体现学生测绘过程的动手能力

目前学生测绘成绩是按学生绘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正确和规范程度,并参考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表达的是否完整、清晰,把成绩划分为5、4、3、2、1这样的档次,5分为满分(相当于百分制的100分),3分为及格(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低于3分为不及格。

三、提高机械制图测绘实习效果的建议

1.加强制图测绘实习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习教学

由于实习场地不足,学生不能集中进行测绘,教师指导工作量大,严重影响着制图测绘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增加测绘实习场地,并在该场地内增加四大类典型零件及典型部件的实物照片及对应的工程图挂图,使学生在测绘的实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参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8

摘要: 介绍了《机械CAD》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初步探讨了分层教学法教授《机械CAD》课程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分层教学、机械CAD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Mechical CAD Stratified Teaching

Lian Yafeng

(Wuhan Railway Bridge Secondary School ,Wuhan 430050,China)

Abstract:This essay has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mechical CAD courseteaching.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her teaching methods with stratified teaching.It is a tentative step to have probed the measures in mechical CAD Stratified teaching .

Key words: Stratified teaching; mechical CAD.

1. 《机械CAD》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传统的班级课堂教学是《机械CAD》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

在《机械CAD》课程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困进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无论优生还是困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同时,教师在《机械CAD》课程的班级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常常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忽视意志的锤炼,忽视价值观的形成,这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从人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教育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得到发展和完善”的素质教育相悖。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因素的发展和完善,也包括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完善。

显而易见,视学生差异而不见,置学生情意于不顾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效率低、学生能力差的症结所在。

2. 《机械CAD》课程分层教学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班级课堂授课仍将是《机械CAD》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学生的差异无时无刻不存在,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

2.1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Auto CAD绘图技能”、“人人都学到必需的Auto CAD绘图技能”。对优生严一些,拓宽其学习内容,提高其评价标准;对困进生宽容一些,给以特别的帮助,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与“露一手”的机会,激励并保持他们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让全体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正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本质特征的具体反映。

2.2 《机械CAD》课程分层教学实施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数个层次,并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训练、分层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2.2.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以“保底不封顶”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定好各层次起跑线,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机械CAD》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机械CAD》课程的分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制定C组基本教学目标:能用Auto 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零件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轴承座三视图;制定B组教学目标:能用Auto 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装配图,可在C组教学目标基础上,添加齿轮油泵装配图及其零件图的绘制;制定A组教学目标:能用Auto 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中等难度零件的三维图,可在B组教学目标基础上,添加如图1所示轴承座三维图的绘制。

图1轴承座三维图 图2轴承座三视图

2.2.2设计教案层次化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分层次编排《机械CAD》课程基本知识,分层次编入《机械CAD》课程拓展知识。

编排《机械CAD》课程的基本知识,从Auto CAD软件绘制轴承座三视图的技能入手,将Auto CAD理论知识点分块融入轴承座三视图的绘制中。可大致分为5块:1. Auto CAD常用命令和基本操作,绘制轴承座三视图草图;2.图层变线;3. 轴承座三视图文本标注;4. 轴承座三视图尺寸标注;5. 轴承座三视图输入、输出。

编入《机械CAD》课程的拓展知识,与常用件结构,零件图的技术标注,以及一般零件三维图的绘制结合。主要知识点有:常用件(如螺纹、齿轮、轴承等)结构的绘制;带公差的尺寸标注;形位公差的标注;粗糙度的标注;三维成体;三维实体的输入、输出等。

2.2.3实施教学层次化

分层次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各层次即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即要学生明白该层次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动力,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又要学生明白该层次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所处的位置,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达到激励的目的。

在时间安排上,低组学生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必要时可重复巩固基本知识点,保证低组学生听懂吃透。高组学生点到为止,使学生学有余味。保证全体学生下有界(掌握基本知识),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拓展)。

2.2.4课堂训练层次化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同时,激励低组学生训练高组内容。

2.2.5教学指导层次化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分层辅导。低组学生侧重巩固《机械CAD》课程基本知识点、激励学习劲头;高组学生侧重引导,拔高《机械CAD》课程知识。

2.2.6学生评估层次化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估方式,可分为《机械CAD》课程基本知识评估、拔高评估等。还可实行动态评估,即在规定的教学期内均可申请任一更高层次评估,以达到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持续发展的目的。

2.2.6激励跃层

在不同时段,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针对班级的实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灵活地控制分层的标准,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使学生向更高组靠拢,激励学习劲头,甚至可暂时将低组学生插入高组中感受绘图的快乐。同时,调整教学措施,使各层学生得到的指导与个别需要相适应。做到实时激励、实时发现、实时调整,学生中形成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3. 结语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改变了《机械CAD》课程教学“一刀切”的被动局面,使优生更优,困进生上课有图画,能跟得上,有的甚至脱困跃层,树立了信心,培养了能力,增长了知识,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未来的潜在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分层教学法不仅适用《机械CAD》课程的教学,同样适用于其它课程的教学。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9

关键词: 职业中学 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职业中学的机械类专业将《机械制图》称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重要性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决定的,一般可归结为“一个表达”和“三个依据”,因此常将本课程视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职业中学机械类专业来说,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机械制图及其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在学习该课程初期会觉得无所适从,随着所教内容的深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学生彻底放弃对此课程的学习。因此,进行机械制图的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乐趣之中轻松掌握识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笔者认为教好《机械制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心备好每一份教案

教学教学,先教再学,教是第一位的,备好一节课是教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上好45分钟的一节课,你可能花费一天甚至几天时间准备,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备课是否充分完整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优劣。因此备好一份合理的教案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必要条件,而备好一份好教案不仅要求教师深谙教学之道和学识渊博,还要求教师能不断吸收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内容来充实自己,更需要熟悉教学大纲,这样才能细致完整地备好每一份教案。当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定针对性的备课,做到“胸中有丘壑”,一切皆在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机械制图也是如此。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欲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机械制图一般都是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在初次讲授的时候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该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用途,教师可以上来就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后的工作收入是月入上万?台下肯定有部分学生说怎么可能呢,此时再举例说明,现在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比如说钳工技师和数控高级工月入上万其实很轻松,当然这也是和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识图和绘图都是其最基本的前提。这样一说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有重要影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该课程比较枯燥,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最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信心的关键因素。愉快学习的前提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如果学生不喜欢教课的老师,那他也不会对其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师生之间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要充分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知道“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未必就是重点”,运用直观生动同时带有娱乐性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解决问题。比如说在讲三视图这一重要章节的时候,笔者特地帮学生买了萝卜,在进行分组学习的时候,同组的学生往往为了怎么切出来好看都会争上一争,当用萝卜把物体切出来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成就感很大,这样可以让他们觉得学习机械制图其实也很有趣,慢慢地从有趣到有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坚定学好机械制图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一定想象能力支撑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老师我的想象力太差了,你讲过的题目我会,没有讲过的题目就一点都不会画了,而且这样的情况在职业中学绝不是个例。因此,想要让学生学好机械制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也是机械制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你在讲解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时,有的学生一点就通,而有些学生任凭你如何分析讲解总是想不清物体结构,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完全放弃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实体模型和CAD等绘图工具的运用。学生从几张平面的图形想象出立体形状,对于刚接触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初期应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实体模型,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物体的形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形则可以借助CAD等绘图软件画出立体形状,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力。(2)学生动手制作组合体模型。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通过制作模型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很好地培养空间想象力。(3)一题多解。这就是根据已知视图画出多种答案,为了画出更多可能的答案,需要学生理解视图中线及线框的含义,探讨多解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一般都是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教师应当选用具有典型代表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当然我们也不提倡进行题海战术,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反而适得其反。(4)采用启发式教学。机械制图最忌讳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这样不仅老师累,而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应该结合本课程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化工具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篇10

【关键词】课程标准;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是机、电类专业的“语言”,只有将“语言”学好了,才能学好其他的专业相关的课程。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内容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较为枯燥、难懂,尤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同学想要学好非常困难。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经过多年本课程教学积累,制定了较为成熟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标准,经过实施,教学效果明显。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开课时间】第1和2学期

【学时/学分数】230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2 课程定位

2.1 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业有有机加工、热处理、装配、钣金、焊接、维修等多类工种。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应根据图纸要求运用各种设备及工夹具完成机械零件的下料、加工、测量、装配和设备的维护、维修等工作。能否看懂图纸和各种技术要求,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加工及装配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其工作岗位逐渐向管理与技术岗位的迁移,在设备的技术改造、工装设计与新产品研发中,要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图纸,其绘图能力则成为核心技能。本课程就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而开设,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2.2 主要任务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制图员、工艺员等岗位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从而能熟练阅读较复杂的机械工程图样,并能应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同时,掌握AutoCAD二维、三维绘图基本指令和操作,顺利完成二维零件图绘制,为学生后续学习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服务,为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安装与维修等技能训练奠定基础。另外,机械制图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养成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精神,为形成一个机电类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课程衔接

该课前续课程无,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CAM应用技术、普车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

3 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将知、技、能的培养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读图、绘图、测绘能力的培养,能够顺利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图纸的的识读,能够使用软件顺利完成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测绘工作。培育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1)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按照国家标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

(3)能够熟练测绘中等复杂零件,并使用正确的表方法进行表达;

(4)具备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5)具备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总结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7)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 课程设计思路

4-6人一组组成团队,以完成生产中常用的减速器、球阀等项目全套图纸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为六个学习情境,在每个情境中,分若干子情境,从对减速器等机构的拆装、测绘等真实任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基本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工作任务中,采用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学习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图形绘制和实体造型训练,获得基本的工程图样绘制的能力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整个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教学中联系机械制造的过程和造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读图的应用技能提高。通过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模型与图样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机械零件的制作加工过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6 教学参考书

机械制图教材的选用:杨老记主编《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AutoCAD教材的选用:杨老记、梁海利主编《AutoCAD2008(中文版)工程制图实用教程》。UG教材的选用:黄开旺主编《UG产品造型实例教程》;郑福禄,等主编《UG NX产品造型设计实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7 教学基本保障条件

(1)工业用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10套、配套图纸10套;

(2)专业绘图室、绘图机房(计算机60台,按照相应的绘图软件);

(3)测绘工具10套。

8 考核标准

通过国家高级制图员考试者即为合格。以上课程标准经过两学年度的实施,由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良好,两届学生高级制图员通过率95%。此课程标准可作为实施《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较为成熟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