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盈利方式十篇

时间:2023-12-27 17:55:02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1

关键词:光伏微电网;技术经济性;盈亏平衡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57-03

Abstract:Photovoltaic-based microgri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ume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echnical economic calculation model of photovoltaic-based microgrid, and carries out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and breakeven analysis in one microgrid scenarios for commercial use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s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s 5%, and the payback period is 14.9 years.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photovoltaic-based microgrid.

Key words: Photovoltaic-based microgrid; techno-economic analysis;break even analysis

前,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光伏微电网发展初期,大多关注与微电网规划[1-2]、配置[3]、控制与运行[4-5]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目前针对光伏微电网的经济性研究较少。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微源控制、微电网的投资、建设及运营过程,以及参与者的多元化等方面剖析微电网效益;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微电网的商业运营模式方面、综合效益评估方面。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均未对技术经济性评价指标进行深入计算与分析,更缺少针对光伏微电网技术经济性的研究。

因此,本文建立了针对光伏微电网的技术经济性模型,开展光伏微电网的技术经济性分析,通过具体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计算,量化光伏微电网的经济贡献与项目实施的风险,为光伏微电网的产业化提供工程经济层面的指导。

1 光伏微电网技术经济性计算模型

1.1 财务分析模型

根据光伏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的特殊性,建立综合财务分析模型,结合一般项目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把外部因素内部化。光伏微电网的主要财务分析模型[6-8]如式(1)~式(6)所示。

1.1.1 静态评价指标

(1)光伏微电网项目投资收益率。

式中:表示投资收益率,为业务总收入,为项目运营总周期。基准收益率为的条件下,若,则项目可以考虑接受;若,则项目应予以拒绝。

(2)光伏微电网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

式中:表示静态投资回收期(年),表示现金流入,表示现金流出,表示年限。

设基准投资回收期为,若,则项目可以考虑接受;若,则项目应予以拒绝。

1.1.2 动态评价指标

(1)内部收益率。

式中:为内部收益率。指标放映出投资方案所做出的贡献,反映出项目资金占用的效率。当收益既定时,收到的时间越早,IRR越大。

(2)光伏微电网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

式中:为动态投资回收期(年)。

根据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求得。

(5)

设基准投资回收期为,若,则项目可以考虑接受;若,则项目应予以拒绝。

(3)光伏微电网项目净现值。

式中:表示净现值,表示基准折现率,一般取为8%。若,方案予以接受;若,临界状态;若,方案应予以拒绝。

1.2 光伏微电网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模型

1.2.1 系统设备投资年成本

光伏微电网设备投资年成本主要包括光伏系统年成本,储能系统年成本、储能双向变流器模块年成本。

式中:为光伏系统容量;为储能双向变流器总功率;,,分别为光伏组件单价、储能电池单价和储能变流器单价;为系统运行年限;为贴现率4%。

1.2.2 系统年收益

光伏微电网年收益为:

式中:、、分别为电网售电电价、光伏上网和光伏补贴电价,元/kWh;、、、分别为负荷功率、光伏上网功率、微电网向电网购入电能功率及光伏出力。

1.2.3 盈亏平衡分析

假设在盈亏平衡点处,.本文选取的4类指标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如式(9)~式(13)所示。盈亏平衡发电产量:

式中:为盈亏平衡点生产的最小规模。

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式中:R*为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的最低要求。

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

式中:为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最低比例。生产能力利用率越小,表示项目的可靠性越大,即抗风险能力越强。

盈亏平衡发电销售价格:

式中:为盈亏平衡点销售价格的最低值。

1.3 敏感性分析模型

敏感度系数指项目评价指标变化的百分率与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之比。敏感度系数越高,表示项目效益对该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越高。

(14)

式中:为评价指标A对不确定因素F的敏感度系数;ΔF/F为不确定因素F的变化幅度;ΔA/A为不确定因素F发生ΔF变化时,评价指标A的相对变化率。

2 光伏微电网系统概述

选取某光伏微电网为算例,接入光伏系统的发电容量共157kW,接入储能系统31.7kWh,逆变器44kW,微电网各组件参数如文献[9]所示。典型日光伏出力与居民负荷如图1示。

模型中取居民生活用电峰谷电价,高峰时段为14:00-17:00及19:00-22:00,电价为0.96元/kWh,低谷时段为00:00-08:00,电价为0.29元/kWh,其他时段为平时段,电价为0.58元/kWh,光伏上网电价为0.38元/kWh,光伏补贴为0.42元/kWh。峰谷分时电价下光伏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如文献[9]所示。

3 系统经济性

3.1 初始条件设定

表1为光伏微电网系统总投资明细。安装工程费按设备投资的8%计算;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包括土地费用、项目前期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等,共计14.33万元;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其中基本预备费的费率为5%,不计涨价预备费;递延资产费用包括生产人员准备费和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流动资金按上述建设投资总额的8%计算[10]。运行设备寿命取15年,建设期1年,项目计算期为16年。

3.2 经济性计算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财务分析模型,本文对某光伏微电网系统进行了财务分析,如表2。

通过财务评价可知,建设该光伏微电网的项目总投资为251.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202.71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80.66%。该光伏微电网在计算期内的年均收入为23.47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为16.7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6.72万元,年均所得税为1.68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5.04万元。本项目的税后投资利税率为2.67%,税后投资收益率为2.01%,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小于基准收益率8%,投入资金内部偿付能力不足;税后净现值为13.31万元,说明本项目的资金利用情况一般。这是由于现阶段由于储能用锂电池和变流器组件的成本较高,然而,通过配置储能带来的系统供电可靠性收益和环境效益意义重大。近年来锂电池成本和储能变流器组件价格一直呈现着下降趋势。

3.3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通过计算项目达产年主要经济指标的盈亏平衡点,分析项目成本与收入的平衡关系。本文通过产量、销售收入、生产能力利用率和销售价格4个指标的盈亏平衡点作为盈亏平衡分析的主要指标。

该光伏微电网年总发电量Q为171915kWh,年均收入R为26.15万元,则光伏度电价格P为1.52元/kWh,年固定成本F为13.51万元,年可变成本3.24万元,年单位发电可变成本V为0.188元/kWh。表3为光伏微电网的盈亏平衡分析指标。

由表3可知,采用单因素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即在其它计算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光伏微电网的发电产量若低于101.43MW・h/年,或销售收入低于154.17万元/年,或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58.99%,或发电的销售价格低于0.95元/(kW・h)时,则项目无法获得收益;上述盈亏平衡指标等于平衡点数值时,项目收入与成本持平;当上述盈亏平衡指标高于平衡点数值时,项目可获得收益。

4 结语

本文建立了光伏微电网系统的技术经济性模型,对某光伏微电网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所得的结果较为合理。所研究的光伏微电网系统税后投资收益率、税后内部收益率、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和税后净现值分别为2.81%、5%、14.9年和13.31万元。利用盈亏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光伏微网系统的盈亏平衡分析,找到了盈亏平衡点。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光伏微电网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工程指导。

参考文献:

[1]郭力,刘文建,焦冰琦,等.独立微电网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规划设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4):524-536.

[2]Basu A K,Bhattacharya A,Chowdhury S,et al.Plannedscheduling for economic power sharing in a CHP-based micro-grid[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12,27(1):30-38.

[3]朱兰,严正,杨秀,等.风光储微网系统蓄电池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12,36(12):26-31.

[4]牛铭,黄伟,郭佳欢,等.微电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J].电网技术,2010,34(11):38-42.

[5]茆美琴,孙树娟,苏建徽.包含电动汽车的风/光/储微电网经济性分析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4):30-35.

[6]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3版)[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7]朝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J].化学工业,2008,26(1).

[8]潘艳珠.工程技术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2

晶科能源成为了少数盈利的光伏企业之一。近日,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对记者表示:“2012年依然会很困难,我们现在的大方向有了,但是每天依然是如履薄冰。”从晶科能源身上,我们将看到:在目前大环境的影响下,整个光伏行业已走入“拐角”,开始从欧美市场转为亚非拉市场。并且,光伏行业此前的B2B模式正在严寒之下,开始涉足B2C领域。

哀鸿遍野的光伏行业

截至目前,已2011年年报的光伏太阳能公司共有3家,无一例外,三份亏损的财务报表开始为去年光伏行业的总体面貌打分。向日葵(300111)盈利下降九成,超日太阳(002506)盈利下降35%-65%,拓日新能(002218)则亏损9000万元。

其余的光伏概念股的境况,我们只能从三季报中窥见一二。据现已披露的24家国内上市光伏概念股三季报显示:业绩同比下滑的有8家,环比下滑的多达16家。同时,去年一年,光伏企业集聚地江浙地区则有超过50家企业关闭。另据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数据,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对于那些更为接近漩涡中心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国内光伏企业而言,更是亏损过大。据目前光伏产业四大巨头2011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四大公司一共亏损金额2.9亿美元。而在去年年底,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中国科技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同样命运的,还有中电光伏。

动辄几十倍的股价蒸发,令光伏成为中国概念股中最饱受诟病的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过去的6个月中,共11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公司CFO选择了出走。当一个企业最精通财务的人都选择了离开,那么此时所有的矛头指向的只有一个问题:光伏行业,是否已经失去了融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据一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预估:一年多光伏总装机量仅为24GW,但目前仅中国市场在建的光伏产能就高达50GW甚至更高。在产能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欧债危机的大面积扩散,更加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欧洲市场的总量在今年一定会下来的,欧洲危机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欧洲同事带来的信息很悲观,但基于这个行业比常规电要贵5-6倍,如果要让普通人使用,那么只能是财政补贴作为支撑。”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然而正是如此强烈的依赖性,使得光伏行业一旦遇上了政策的礁石,那么后果则苦不堪言。据国际光伏产业研究机构Solarbuzz统计:2011年上半年,欧洲光伏装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捷克政府也纷纷在去年采取了各种不同的限制政策。

欧洲市场,一向是全球光伏市场的重要阵地,光伏装机量占据全球的70%以上,而中国市场目前据业内估测占据的是全球市场80%的生产份额,其中95%用于出口,欧洲市场占比达75%。已在去年被各国政府政策打击得有些疲惫的国内光伏行业尚未缓过劲来,今年2月,德国政府宣布将大幅削减光伏补贴。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的一刀。

寻求转身

“在2009年,光伏一下成为了最大的热点,热钱纷纷涌入,但在当时晶科认为当所有热钱都滚入后,这个市场定是要往下走的,因此我们并未盲目扩张产能。对于光伏而言,产能达到是很容易的,但问题是大规模无序的扩张,供给上来,需求却下降,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寒冬。”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晶科能源选择的是体育营销。2012年2月2日,晶科能源宣布正式成为西班牙瓦伦西亚俱乐部的主要赞助商,“晶科能源”四个字也首次出现在瓦伦西亚的球衣上。

2月29日,晶科能源与德国国家足球队正式签订三年的合约,此后,晶科能源的广告则将会出现在2012年的欧洲杯热身赛以及德国国家队所有主场赛事的宣传载体上。事实上,在2011年,英利、阿特斯等光伏行业也纷纷涉足体育赛事广告宣传。

“体育赛事覆盖率比较广,光伏企业目前市场还是以欧美为主,而体育赛事是全球性的运动,是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方式。光伏企业大家共识都是要向B2C市场走,体育赛事是个很好的方式。”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这背后,则是光伏行业对用户的主动出击,则由此前的对大型电站转为了对用户,即B2B向B2C模式转变。以太阳能使用大国德国为例,在德国政府2011年曾尝试下调电价来控制光伏行业时,德国民众还是每户多支付了130欧元力挺绿色电力。

因而在欧洲,因为户用系统逐渐受追捧,光伏产业正在由传统的B2B模式转为B2C模式。而光伏企业的“体育赞助营销”也显示出光伏行业B2C模式的趋向性。

“光伏企业在今年都致力于走B2C模式,这个转变应该是从1年前欧美补贴政策变动后开始的,我们认为C市场兴起后是非常可怕的,当然光伏行业不可能直接卖给个人,但是我们希望能感染民众,用C的力量图反向拉动B2B的增长。”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对于现已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国内各大光伏企业正欲通过B2C模式间接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但在目前欧债危机的现状下,在外“闯荡”多年的光伏企业,也开始“回家”了。

“2012年光伏市场的世界格局将发生一个巨大的拐角,此前都是以欧美为主,占据了整个市场70%以上的份额,但目前欧洲市场已经萎缩了,能保住就很不错了,但是亚非拉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开始对光伏领域产生了兴趣,这将是我们今年的发展战略之一。”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业内的共识是:德国是曾经太阳能的最大市场,未来则得看中国市场。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未来4年能增加太阳能发电量。中国的太阳能安装量在2011年为2-3兆瓦。因而部分分析师看好2012年有希望成长1倍左右。

“中国市场一定会增长,我们估计今年比去年翻倍。接下来就是印度市场,它有需求,光照那么好,现在就看融资能否顺利,顺利的话这块市场是非常大的。我们估计拐角一出来,可能要占据30%-40%的市场份额,比重将发生转变。”钱晶表示。

以上的种种行为,我们都可以视为是光伏行业“自救”的种种尝试。然而据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硅分会最新报告预测: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洲2012年装机量可能出现倒退;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为28G W,除去7G W库存,2012年的实际装机需求仅21G W。这意味着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3

5月3日,英利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支付了12.7亿元,用于偿还2012年5月份发行的12亿元三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的全部本金及利息。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表示,对于及时归还今年10月到期的另一笔10亿元中票非常有信心。

这算是部分回应了市场对英利财务状况的质疑。从财报上看,英利近四年持续亏损超过15亿美元,且资产负债率高企,短期负债压顶,股价亦从10美元以上跌落至现在的1.81美元。2012年-2013年,中国光伏行业在欧美“双反”下进入寒冬,大部分光伏企业亏损;但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的落实,进入2014年,中国光伏业已经回暖,英利却亏成这个样子,有点扎眼。

同行里不乏业绩强劲反弹者。2014年,天合光能(NYSE:TSL)营收增长29%,实现净利润6126万美元;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更是实现营收增长79.2%,净利润2.39亿美元。

另一个参数是出货量,这是英利向来比较在意的规模优势。从2012年开始,英利就占据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的位置。但公司将设定的4GW-4.2GW的年出货目标下调至3.3GW-3.35GW之后,英利在出货量上就低于天合光能,与第三名阿特斯的差距也极小。

拼规模和盈利原本并不矛盾,但英利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北非和欧洲,受“双反”影响较大,不像天合光能的对外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这一市场正在崛起。英利董事长苗连生表示要寻求出货量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潜台词中已经作出选择:降规模,要盈利。

在不少市场分析师眼中,以前的英利是靠拼规模、压成本,在光伏市场无限大的时代里迅速做大做强,这符合彼时的市场逻辑。四年多的行业大幅调整,面临目标市场萎缩,资金吃紧的局面,英利没有裁员,也因此背负了过高的运营成本。财报难看的后果,是从股市再融资的希望越来越小,如此情况下,再延续此前发展路径无异于恶性循环。

英利“垂直一体化”的战略也饱受质疑。英利涉足上游硅片、介入下游电站建设,加上中游的电池组件生产,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有利于英利控制原料成本,协同交付周期,严格控制英利主打品牌电池组件的质量。在低价竞争、且原料受制于世界七大多晶硅巨头的2011年前,苗连生构建了一个闭合的生态系统,一切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时倒也合乎商业逻辑。

但国际硅价的走低,让这套闭合的生态系统无以为继。英利旗下的六九硅业于2010年投产,但次年即宣布计提减值,直到2013年英利财报上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多晶硅成本可能高于市场水平”。今年4月,保定市宣布对“治理无望”的六九硅业实施关停搬迁。

《财经》记者了解到,英利将采取引入外部刺激的方式改变甚至逐渐摈弃垂直一体化战略,一种“众包”模式正出现在英利制造环节的全产业链上,这是英利目前最大的转型亮点。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4

欧盟初裁

欧盟27个成员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反倾销初裁建议案投票,其中18国反对、4国支持、5国弃权。尽管反对票过半,但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平均税率将升至47.6%。我们对于8月6日的第二阶段初裁结果和12月的终裁结果持乐观态度。

欧盟委员会发明了“两阶段”的初裁手段,凸显了光伏“双反”案中政治博弈的浓厚气味,这也是中国高层、欧盟成员国、欧盟企业共同反对的结果。在8月6日之前,中方有两个月的缓冲期,双方有足够的时间谈判磋商;中方为此准备了包括“一裁两立”在内的反制举措作为谈判筹码,所谓“一裁”就是对原产于美欧韩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初裁,“两立”则是对进口葡萄酒和汽车反倾销立案。

根据欧盟反倾销章程的规定,成员国投票对于初裁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终裁必须成员国投票通过,因此我们对于12月反倾销终裁的结果持极大的乐观态度。而8月6日的第二阶段初裁结果,欧盟委员会有权力做出独立裁决,但是我们仍然相对乐观,维持11.8%的低税率或是不征税的可能性较大。

传统欧洲市场的新增装机量占比将由2012年的55%下降至35%左右,欧盟“双反”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并不构成致命影响。以中国、日本、美国为代表的“金砖”市场逐渐取代欧洲成为主流市场;而南非、泰国、智利为代表的“新钻”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由于传统欧洲市场出于补贴资金等方面的考虑,欧洲各国的上网电价补贴下调较为严厉,过去两三年超过政府预期的高速发展将告一段落。2013年,德国与意大利市场的萎缩基本成为事实;传统欧洲市场的新增装机量将由2012年的16GW下降至2013年的12GW左右,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也将从55%下降至35%左右。

在2012年欧洲市场的16GW需求中,从中国的进口比例近70%;2013年,由于欧洲本土产能仅有4GW左右,不能满足其12GW的需求量。即使中国企业面临最为严厉的反倾销税,中国也不可能完全失去12GW的欧洲市场。

光伏从传统欧洲市场向亚太、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战略转移不可逆转,欧洲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欧盟“双反”对于行业短期走势略有压力,但严厉的税率也将加速去产能进程,符合行业供需格局平衡化这一大趋势。从中长期看来,欧盟“双反”仅仅是光伏行业开启新一轮周期的扰动。

去产能持续 供需平衡

国内太阳能多晶硅也逐渐形成了寡头格局,绝大部分二三线产能已成为无效产能,并永久退出行业竞争。硅片环节,尤其是单晶硅片将率先实现专业化,而专业化厂商逆势扩张将促进行业整合。电池组件环节,三四线产能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人员流失等多方面原因,即使复产也难以实现盈利,那么他们将永远退出行业。我们从盈利能力、准入条件、融资能力、质量服务四大关键因素分析判断,产能退出是有路径可循的。

与光伏电池组件制造环节相比,多晶硅制造的规模效应更为突出,对于工艺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全球太阳能多晶硅供应格局逐渐寡头化,这些国际巨头包括德国的Wacker、挪威的REC、美国的Hemlock与MEMC、韩国的OCI、日本的Tokuyama。

在前几年多晶硅供不应求之际,国内各地政府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之下的大部分企业技术工艺较差、能源成本较高,在多晶硅供需格局逆转之后难以盈利。

2011年底,工信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并公布了20家准入企业,其余中小企业基本退出行业。2012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滑,海外巨头加速向国内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大部分被迫停产或技改。

在惨烈的竞争环境下,国内也逐渐形成了寡头格局,保利协鑫龙头地位稳固,而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四川瑞能与南玻紧随其后。在新线达产、技改完成之后,这5家企业合计约10万吨的产能构成了国内的一线产能。

经历了2010年市场需求爆发之后,2011年行业资本迅速扩张,各企业纷纷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大大提升了各上游环节的自给率。不仅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成为企业常态,部分企业甚至上马多晶硅项目,希望成为一家从多晶硅到组件的全产业链公司。

在过去产能不足的高毛利率时代,光伏制造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盈利,只是每个环节的利润分配存在周期性变化,为了消除这个周期性,企业采取垂直一体化的模式,这样就可以消化各环节的全部利润。同时,企业还能更好的管理供应链,减小上游供应受制于人的影响。

但是自2011年产能大幅扩张之后,产品供过于求,主产业链价格跳水,各环节盈利空间迅速缩小,此时垂直一体化的优势逐渐丧失。而专业化公司可以更好地享受品牌溢价和规模、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产品性能优势。我们认为,在光伏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垂直一体化将不再是通用的盈利模式,专业化将是行业越发明显的特征。

在光伏主产业链中,多晶硅制造属于精细化工行业,而硅片、电池与组件制造同属于机械行业,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最为常见,其中硅片环节逐渐从一体化体系中独立出来,尤其是单晶硅片的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硅片环节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而该环节的盈利性相对较差,部分一体化大厂开始关闭硅片产能,而诸多中小企业更是变卖设备资产永久退出。从中小企业退出进程来看,硅片环节在主产业链中处于领先位置。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国内各行业的落后产能均难以退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经济。光伏行业当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市场也一直担心落后产能不退出或者死灰复燃的问题,但我们对此持乐观态度,并认为产能退出是有路径可循的,这包含盈利能力、准入条件、融资能力、质量服务四大关键因素。

盈利改善 扭亏可期

产品价格企稳反弹,企业产能利用率重返高位,毛利率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已得到确认。由于在产品销售布局、产业链布局、财务状况等方面有所差异,各企业盈利改善的幅度和速度各有不同。国内利好政策出台之后,国内市场将大规模启动,行业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进程有望加速。

2012年在行业处于低谷之际,不仅中小企业停产减产,一二线企业同样降低开工率;在2012年三季度,鲜有企业开工率达到八成。

2012年12月以来,行业整体需求转暖,企业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重返高位,英利等龙头企业目前已经满产运营,这从各上市公司一季报的出货量以及全年出货计划中均有所反映。

从时间上来看,价格反弹比出货量回升晚了一个月。从多晶硅到组件各产品价格在2013年一季度的反弹超过均10%,目前价格仍保持稳定。

2013年一季度行业量价齐升的局面,使得企业盈利状况显著好转,这也已经反映在企业2013年的一季报中。A股公司中,除去四季度确认电站转让收入的公司之外,亿晶光电、隆基股份等大部分主产业链公司毛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美股的晶澳、英利等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同样明显回升。

我们认为,随着供需格局的平衡化,产品价格再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而制造成本仍不断下降,产品毛利率仍有望维持在上行通道之中,我们坚定看好企业盈利改善的持续性。

我们从行业供需格局趋于平衡、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这两方面来判断,行业底部已过,目前已逐步复苏。任何一个行业的复苏、企业盈利改善都将经历几个阶段:严重亏损——减亏——扭亏——实现合理盈利,而企业目前正处于减亏阶段,下一阶段的扭亏为盈也并不遥远。

行业整体复苏,但各个企业因为各自的差异性,复苏的步伐不尽一致,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将率先实现扭亏?我们认为这与企业的战略布局与财务状况紧密相关。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5

除上述中概光伏股之外,A股光伏企业也惨不忍睹。主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的拓日新能(002218)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160.67%,净亏损3942万元;此外,包括向日葵(300111)、华东科技(000727)等在内的诸多光伏概念企业前三季度业绩也是纷纷下挫。

不可否认,光伏行业已经彻底进入了寒冬,只不过这个冬天来得有点早,更为可怕的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冬天将要持续多久。

行业巨头带头亏损

“亏损”已然成为光伏行业关键词,不管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还是在A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又或者是尚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均难逃亏损或下滑的命运。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对应的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跌得不成人形。

尚德电力今年第二季度亏损2.60亿美元,第三季度亏损1.16亿美元,亏损幅度较往年有上升趋势。二级市场上,自2008年以来,尚德电力股价从峰值近90美元一路跌至目前的2.25美元,最高跌幅约为97%。雪上加霜的是,尚德电力近来一度传出“裁员+破产”的传闻,让公司游走在风口浪尖。

2007年登陆纽交所的江西赛维LDK,拥有2.19万余员工和1.5万吨的多晶硅产能,今年第三季度大幅亏损1.15亿美元,股价也从2007年下半年的峰值近70美元降至目前的3.39美元,跌幅超过95%。同样,河北晶澳太阳能今年三季度也亏损0.59亿美元,股价同样跌去90%以上。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在美上市的11家光伏公司中,仅重庆大全新能源和江西晶科能源实现盈利,其中,晶科新能源依靠衍生品收益才暂免亏损。

A股光伏概念企业同样是哀鸿遍野,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拓日新能。拓日新能自2010年呈现盈利拐点以来,今年业绩惨不忍睹。公司上半年尚且盈利822.13万元,同比下降77.40%;而第三季度则巨亏4764万元,导致前三季度亏损3942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60.67%。此外,拓日新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产品上半年的毛利率仅为6.11%,去年全年则高达35.09%。

刚刚上市的亚玛顿也同样难逃厄运。亚玛顿主营光伏镀膜玻璃,前两年业绩同比增速分别为1230.80%、173.85%,但是今年却明显跛足,前三季度净利增速仅为0.90%,“天花板效应”已然出现。而在二级市场上,亚玛顿遭到了投资者的坚决抛弃,上市次日即跌破发行价,至今仍未回到发行价。需要指出的是,尚德电力正是亚玛顿的最大客户,尚德电力尚且自顾不暇,亚玛顿更是前途未卜。

三大利空压垮光伏产业

一年前,光伏行业是另外一种景象,各地纷纷掀起光伏潮,光伏概念一时间成为香饽饽。但仅仅过了一年,光伏行业却冰天雪地,俨然成了烫手的山芋,这又是为什么?

原因似乎并不难找到,国内光伏行业所表现出来的冒进、功利是最本质的原因。依然以亚玛顿为例,本刊曾连续报道亚玛顿所面临的产能危机,《亚玛顿:豪赌过剩产业机构拒绝申购》一文曾指出,由于光伏产业政策被过分解读,国内纷纷大干快上,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由此导致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不断跳水,进而倒逼企业陷入开工不足、毛利率下降的旋窝。纵然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近两年的盲目投入无疑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透支效应。

可悲的是,在国内企业纷纷涉足光伏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光伏应用市场不在国内,而在欧美。拓日新能资料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90.09%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国外;向日葵则有高达99.51%的营业收入源自出口;尚德电力、江西赛维LDK均是如此。尽管发改委等部委不断推出新能源政策,但国内市场扩容速度一直较低,由此造成光伏企业的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一旦欧美政策发生变动,国内光伏企业将集体崩溃,事实也正好如此。

今年10月31日,英国决定对自12月12日开始安装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上网电价补贴至少下调51.5%;德国也将从明年1月1日起将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再次削减15%。欧洲历来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主战场,欧洲政府对光伏的持续补贴正是当地光伏市场火热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现在这种驱动因素明显减弱,与欧洲形成呼应的是美国。

美国针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刺痛了光伏企业的神经,虽然至今尚未正式立案,但这只是迟早的事。目前,中国商务部亦对美国的上述行为作出了回应,决定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

但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即便商务部的贸易调查获得实质性进展,也不会改变国内光伏行业惨淡的现状。长城证券援引北美可再生能源分析机构ClearSky的报告指出,美国光伏装机量增长率仅为七个百分点,最高装机容量只能达到1628MW,而目前组件价格不断下滑,由此造成美国2012年光伏市场的市值或将等同于今年,甚至是低于今年的水平。

因此尚德电力等企业将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美国“双反”告吹,美国低迷的光伏市场也不能拯救中国光伏企业;而一旦“双反”正式立案,尚德电力等将雪上加霜,并且不排除欧洲将仿效美国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不对等的博弈。

行业洗牌势难避免

作为行业龙头,尚德电力尚且无法抵御行业景气度下行带来的压力,众多中小企业更是无法避免灾祸。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纷纷抱团应对美国“双反”,也不失为是一种危机处理方式,但抱团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尚未解决行业的根本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光伏领域鱼龙混杂,虽然不乏尚德电力之类的巨头企业,但行业竞争仍是无序局面,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因此,光伏行业未来势必会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整合。不过由于国内光伏行业活动此起彼伏,导致产能过剩局面提前发生,客观上为行业洗牌制造了条件。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最关键的发展思路就是尽快从产能大战中解放出来,尽可能顺应行业的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产能规划,今年全年的悲惨局面足可作为行业的教训。对政策的透支解读必然造成短视,而产能结构的不尽合理也是毒瘤之一。预计不久后,新一轮的产业政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正式出台,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有望上调至15GW,其中光伏发电目标为14GW,相当于2010年全球的光伏装机容量。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6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光伏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陆续推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多项有利政策,并批准了“金太阳”、“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多个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以大力支持国内光伏产业的建设。这对于指导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市场资源倾斜、提升行业关注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生产对能源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具有清洁、安全和可靠等特点的太阳能给以上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且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成本逐年降低,给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未来低价的太阳能发电将会成为电力来源中的主流,太阳能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

2012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主要面临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欧债”危机升级及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可能恶化外部宏观市场需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内需下降;国内光伏行业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一直为欧美多晶硅供应商掌控,价格的上涨将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此外,行业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继续上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也将会对光伏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转型升级时间紧迫,行业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急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加强设计业发展,发挥现有优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生产和贸易的转型升级。市场转型升级的宏观趋势将在短期内对行业中的初创期、中小规模企业带来较大的转型成本与技术压力。

二、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现状

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大力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国内支持政策的发展、应用市场的扩大、地方补贴对分布式光伏的刺激,光伏市场被逐渐打开。

2009年7月21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金太阳”),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这被看做是中国支持光伏产业的首部政策。

不过在推出“金太阳”之时,中国光伏市场还未形成,成本尚未摸清,政策采取的是按装机容量进行补贴,这个方案简单易操作,但是弊端在于这种事前补贴方式,项目通过评审后就给补贴,“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的现象难以监管,而且电站建设“采用次级组件,质量缩水,难以管控”的问题也难以监控。

其次,光伏下游产业发展瓶颈还体现在国内公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可程度上。欧美国家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可度比较高,因为,其有很长的发展过程,而我国真正鼓励公众投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从2013年才真正开始。光伏太阳能的电池板需要很大的空间面积进行安装,目前大多数的楼房小区不支持安装或者不具备安装条件。别墅区的住户不愿意投资这笔钱进行安装,他们觉得国家电网的电用着更省事省空间。农村的住户空间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资金有问题,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大部分住户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中国光伏发展路线图(2020/2030/2050)”研究推算,2020年我国建筑总面积将达到700亿m2,其中可利用的南墙和屋面面积为300亿m2,按照可利用面积的20%用于安装光伏系统计算,则届时可安装光伏的建筑面积约为60亿m2。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易于消纳,盈利模式看好。我国目前建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地域优势,宽阔的地理空间便于大型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并且地广人稀、不能大量消纳光伏电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弃光”现象,形成光伏发电阶段性产能过剩。相比于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该地区用电量大,光伏发电高峰时段与用电高峰重合,无论自发自用还是余电上网都可全部消纳,不存在产能消纳问题;而且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可以建在屋顶、厂房等闲置空间,不占用土地。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商业盈利模式上具有优势,国内光伏项目向分布式转移是合理布局的必然选择。

从国外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经验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以德国为例,其太阳能发电占全部能源的5%,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全部光伏项目的70%;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合理使用工业厂房、居民住宅等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使得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步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7

“几个项目都是在光伏产品价格最高的时候扩建的。”天龙光电(300029.SZ)副总经理兼董秘吕松向《投资者报》记者坦言,整个光伏行业都在巨亏,天龙光电也未能幸免。

在《投资者报》数据部评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排行榜上,天龙光电最近三年(2010年~2012年)以-295.53%的年均增长率排名倒数第一。

2009年年末,天龙光电上市,募集资金8.78亿元。2012年,天龙光电的净利润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整年亏损5.11亿元,同比下降921.28%。

今年前三季度,天龙光电净利润为-3452.30万元,同比增长59.53%,不过要实现盈利,依然困难。而今年,天龙光电筹备的重组最后也没有音讯了。10月31日,吕松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今年是否能实现盈利还不确定,对于重组则不发表意见。

业绩下滑严重

受全球光伏产业冲击,曾被誉为“中国光伏设备第一品牌”的天龙光电早已风光不再。

10月28日,天龙光电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加20.41%,净利润亏损3452.3万元,同比下降59.53%。

2009年底,天龙光电在创业板上市,风光无限,公司还超募资金6亿元。这么多的资金催促着天龙光电“大干快上”,但随之而来的光伏行业冲击,令加大的投入加剧了亏损。

上市后的第一年即2010年,天龙光电的净利润还达到8538.02万元。不过,2011年其净利润出现了下降,当年净利润为6225.95万元,同比下降27.07%。2012年,天龙光电的净利润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整年亏损5.11亿元。至今依然身陷泥潭。

三季报数据显示,年产1200台单晶硅生长炉项目根据招股说明书所预计的年税后利润总额为5165.1万元,而2013年前三季度实际实现税后利润总额-1420.45万元;年产150台多晶硅铸锭炉项目所预计的年税后利润总额为4305.9万元,而前三季度实际实现税后利润总额-809.05万元……

公司6亿元的超募资金换回的也是扩大的亏损:投资近2亿元的多晶示范工厂,前三季度亏损412.88万元;投资1.19亿元收购上海杰姆斯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68%的股权,前三季度亏损864.75万元等等。

天龙光电董秘吕松向《投资者报》记者坦言,整个光伏行业都在巨亏,天龙光电也未能幸免。几个项目都是在光伏产品价格最高的时候扩建的。这使得公司的亏损更厉害。

东莞证券分析师饶志认为,公司目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虽然营业收入增加了,但是并没有增加利润,公司的前途未明。

短期难扭转

分季度看,亏损似乎有所缓和。201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1.05万元,同比减少12.26%,实现净利润-2812.95万元,亏损同比减少13.86%。

天龙光电表示,受国家鼓励政策刺激和欧洲双反软着陆的影响,国内光伏下游企业出现好转,但是由于公司处于上游设备供应端,相比之下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吕松也表示,光伏行业虽然有所回暖,但是传导到上游的公司还需要有过程,同时,光伏行业整体的需求依然不足。

国联证券分析师也认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带动光伏行业稍有回暖,但设备复苏有所滞后。

天龙光电认为,下游企业经历了之前行业的持续低迷,元气大伤,虽目前受国家政策影响稳步回升,但支付能力依旧不够理想,想在短期内恢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收账款存在进一步减值的风险,经营现金流较为紧张。同时,由于公司处于光伏行业的上游设备端,设备需求存在一定滞后周期,若需求一直不旺盛,存货仍将进一步减值。

转型面临挑战

在如此情况下,公司不得不谋求转型。

去年公司变更募投项目“年产150 台多晶硅铸锭炉”为“年产50万km树脂金刚线的项目”,上半年金刚线已实现量产,并有部分收入;另外,子公司常州天龙重启制药机械业务,为公司贡献部分收入,带来医药行业机会。

公司将业务重点偏向LED,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有券商认为,随着LED行业下游需求带动,蓝宝石衬底的价格大大回暖,公司蓝宝石长晶设备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量产标准,将与大客户洽谈合作意向,有望取得较大突破;另外公司MOCVD设备(LED蓝宝石基片外延的专业设备)已于2012年实现一台销售并稳定运行,有望成为国产化设备的新宠儿。LED行业的发展,将为公司带来较好预期。

不过,东莞证券分析师饶志认为,下游市场的需求虽然较去年有回暖的预期,但不确定性很大,所以短期无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转型面临不少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公司筹划资产重组方案,向大连连城公司股东增发股份以收购大连连城100%股权。然而,天龙光电6月25日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筹划重大重组事项。

对于公司的重组发展情况如何,吕松表示对此不能发表意见。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8

华为将逆变器作为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切入口。从力推“组串式逆变器”,到推广以逆变器为核心,加入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和云计算中心的智能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差异化竞争让其取得了不俗业绩,有华为高管甚至表示,“华为今年肯定第一”。但环境在变,竞争对手已经将华为视为重点盯防对象,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华为的进阶之路,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差异化的捷径

华为的逆变器业务始于自身的通信电源。华为的电源业务随通信主业发展,人数一度超千人。2001年,华为为“聚焦主业”,将这块业务卖给了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到2008年竞业协议到期,华为网络能源业务才转向外部市场,2010年,逆变器业务独立出来,成为网络能源部三大板块之一。

华为只销售非主流的组串式逆变器。行业绝对主流是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规模大,单瓦价格低,在全球是绝对市场主流。传统观点认为,集中式适合大型地面电站,组串式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而国内由于各种制约条件,分布式发展并不理想。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只销售组串式逆变器好处多多。首先,华为做集中式逆变器很难超越阳光电源,还不如扬长避短推广组串式。其次,华为突破常理出牌,又有华为品牌背书,行业关注度一下子起来,非常有利于开拓市场。第三,集中式价格战惨烈,销售组串式,可以避开高强度价格竞争。

这两年内,华为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市场调研,并将结果反映到产品中。华为逆变器寻找“市场痛点”,改进后又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据了解,与行业内普遍采用直销方式不同,华为绝大多数的销售通过商完成。华为解释说,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华为销售力量不足。

但在外界看来,这一模式一是通过利益分享,可以借助商资源,更快开拓市场;二是华为可以从商那里及时收回资金,规避了行业的长账期风险。而商为开拓市场,可以与开发商灵活商定账期。

得益于华为的进入,组串式逆变器的接受度在提高。2014年,近半的逆变器用户考虑在1兆瓦以上的光伏电站采用组串式逆变器。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17%。

从2014年开始,华为淡化逆变器概念,推广智能光伏解决方案。这一整体解决方案,以逆变器为核心,配套监控设备、通信设备、云计算中心,远程精准监测光伏部件的运行情况,可以大大提高光伏运维效率。

2009年,财政部、能源局联手推“金太阳”工程,国内光伏电站规模化起步。2013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出台,光伏电站发展渐趋有序。国内光伏电站普遍运行才数年时间,而电站生命周期长达25年,光伏运维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将逆变器与运维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华为淡化逆变器,主推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相对传统逆变器厂家卖逆变器,又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得益于差异化,华为逆变器业务快速增长,2013年实现出货量1吉瓦,2014年出货量4吉瓦,华为方面透露,2015年的计划是8吉瓦。

不遗余力营销

不管主动或被动,华为总是处于话题之中。当然,华为的品牌效应,加上其不走寻常路的做法,本身就容易招致关注。

2013年,华为宣布实现出货量1吉瓦,就引起行业的一片质疑。但到了2015年1月,华为公布当年的出货量,并称自己已然高出阳光电源公司5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第一。

这一次引起了阳光电源的反弹。阳光电源为此公告,强调尚没有行业主管部门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国内逆变器市场进行排名,并公布自己去年的销售量,超过华为公布的量。

4月份,一家光伏行业网站的逆变器20强排名榜单,又将华为和阳光电源拉入到话题中去。在这份逆变器榜单中,华为和阳光电源并列第一。

这个榜单在业内成为笑谈,因为这份榜单上逆变器厂商的总出货量,远超能源局公布的光伏装机量。

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报告最终平息了阳光电源、华为谁是第一的口水战。据悉,在IHS的排名前夕,阳光电源和华为都提交出货清单,后来下调了华为的出货量。

华为一名负责媒体关系的负责人解释,2013年的情况,是因为华为不想参与排名,没有提交出货清单。第二年是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IHS是将逆变器已经安装、或进入开发商库房才视为出货量,华为是将逆变器出华为仓库视为出货量。有一部分逆变器还在路上。

华为推广组串式逆变器,是以集中式替代者的姿态出现。这对传统观点形成了挑战,在行业内部,组串式与集中式孰优孰劣,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正反方都有一系列的论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的功能并不稀奇,业内早已经有类似的供应商。但是华为首先提出这个概念,“风头全被华为抢走了。”

在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下属的光伏电站,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还配套了无人机巡检,华为又据此推出了“0-touch”理念。华为的一家竞争对手感叹,华为的产品是不错,但华为的强大是包括包装能力、营销能力的综合竞争力。

压力来自对手

随着销售量的扩大,华为必须在规模与效益上做一个平衡。业内传言,华为采用低价的激进销售策略来拓展市场。不过,有光伏电站开发商说,华为逆变器目前的价格,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有资料显示,2015年一季度,逆变器价格继续出现下滑。一季度,国内集中式逆变器每瓦单价在0.20元人民币-0.28元人民币之间,而组串式逆变器的每瓦单价在0.40元人民币-0.50元人民币不等。

逆变器行业正在进行价格战,行业面临洗牌,华为也面临着价格下降的压力。从2012年开始,逆变器就处于价格下降通道,两年多时间,集中式逆变器每瓦价格跌去了70%,而且还在下降。

华为的竞争对手也正缓过神来。从5月底开始,短短一个多月,阳光电源就连续与东方日升、林洋新能源、原南车株洲所、江苏旷达四家光伏电站开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方保证优先使用阳光电源的逆变器产品。

阳光电源也在加大自己的组串式逆变器推广,还相继与阿里云、鉴衡认证中心合作,推广自己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阳光电源宣称,自己是亚洲最大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价格的压力、竞争对手的贴身缠斗和更高的销量目标,华为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外界甚至有观点认为,华为在逆变器业务上投入巨大,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盈利,整个产品线都存在被华为内部淘汰的风险。

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一位高管否认了这一观点。该人士称,华为不追求短期利润,首先是寻求做大规模,成为领军者。他认为,逆变器行业价格战是过渡现象,随着产业集中度提高,前几名的几大公司会享受到较好的利润率。“华为在电信设备上就是这么过来的。”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9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并网型光伏发电;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TM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131-02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可分为离网(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相连,发出的电能向电网输送。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分布式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和集中式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两大类。分布式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就属于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特点是光伏发电系统发的电直接分配给用户负荷,多余或不足的电力通过连接电网来调节。

1 工程规模

本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5MWp,预计年发电量为2948.321万kWh。该光伏发电系统以380V电压等级并网于临近某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所用变低压侧,160kW经直流汇流后接逆变器,并网于电站配电区两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0.4kV母线。储能系统1套80kW/160kWh磷酸铁锉电池经PCS,分别并网于电站两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母线。每个5MWP光伏阵列均逆变升压至10kV电压等级,形成1路10kV交流电源线路,接至110kV变电站10kV线路上,光伏电站所发电力首先在该线路进行消纳,多余电力可以输送至某110kV变电站10kV母线上重新分配。

2 电气计算

2.1 最大工作电流

该工程为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的是直流电,经过汇流、逆变、升压等过程之后,再连接至公用电网。本工程总容量为5×5000kWp,若不考虑逆变及升压过程中的电能损失,最大工作电流约为1443A。

2.2 短路电流

对于含有光伏电站的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点短路电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交流系统提供,另一部分是由光伏发电系统提供。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的短路电流,其大小主要与光伏发电出力、逆变器参数等因素有关。根据光伏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元件经日照产生直流电,再经过逆变器逆变为400V交流电输出,其发电出力值与日照等环境因素有关。由于日照等环境因素骤变的可能性很小,在短路故障发生瞬间,光伏系统发出的直流功率可以认为是恒定的,逆变后的交流功率也可以认为是恒定的。因此,发生短路后,由于母线电压急剧下降,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逆变器输出的电流将会急剧增大,直至逆变器保护动作,关闭输出。

2.3 并列点及人工解列点

各电站并列点设在电站并网线路10kV侧断路器上;人工解列点设在所并变电站的所并10kV线路断路器侧。

3 继电保护

3.1 继电保护配置依据

根据国家电网发展[2009]747号《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定》(GB/T14285-2006),并依据系统一次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继电保护的配置。

3.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光伏电站线路侧应配置普通的微机线路保护除普通线路保护功能,相应加装欠压/超压、欠频/超频保护,并能接收1#电站所发跳闸命令并执行。工程中的110kV变电站10kV线路保护侧已配置微机线路保护并满足系统要求,不需重新配置。T接点的高压分支断路器应配置普通的过流脱扣装置。110kV变电站主变间隙保护应增加联切10kV线路对侧光伏电站并网断路器。光伏电站以1#电站为主站,与110kV变电站中主变间隙保护装置配合。

3.3 防孤岛保护

光伏电站必须具备快速检测孤岛并立即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其防孤岛保护应与电网侧线路保护相配合。光伏电站必须设置主动和被动防孤岛保护各1套。微电网从并网转人孤岛运行瞬间,流过公共连接点的功率被突然切断,切断前通过PCC处的功率如果是流入微电网的,则它就是微电网离网后的功率缺额;如果是流出微电网的,则它就是微电网离网后的功率盈余;大电网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止,微电网内一般存在较大的有功功率缺额。

在离网运行瞬间,如果不启用紧急控制措施,微电网内部频率将急剧下降,导致分布式光伏电源采取保护性的断电措施,这使得有功功率缺额变大,加剧了频率的下降,最终使得微电网崩溃。因此,要维持微电网较长时间的孤岛运行状态,必须在微电网离网瞬间立即采取措施,使微电网重新达到功率平衡状态。

微电网离网瞬间,如果存在功率缺额,则需要立即切除全部或部分非重要的负荷、调整储能装置的出力,甚至切除小部分重要的负荷;如果存在功率盈余,则需要迅速减少储能装置的出力,甚至切除一部分逆变器。这样,使微电网快速达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

微电网离网瞬间内部的功率缺额(或功率盈余)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在切断PCC之前通过PCC流人微电网的功率,作为微电网离网瞬间内部的功率缺额,PPCC以从大电网流人微电网的功率为正,流出为负。当Pqe为正值时,表示离网瞬间微电网内部存在功率缺额;为负值时,表示离网瞬间微电网内部存在功率盈余。

由于储能装置要用于保证离网运行状态下重要负荷能够连续运行一定时间,所以在进入离网运行瞬间的功率平衡控制原则是:先在假设各个储能装置出力为0的情况下切除非重要负荷;然后调节储能装置的出力;最后切除重要负荷。

4 结语

本试点工程采用分散式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时采取就地平衡原则,正常用电期间用电负荷峰值在100kW左右,此时光伏发电可部分就地被消纳,光伏发电超过用电负荷,可将多余电量储存,当夜间用电负荷较小期间,整个系统用电负荷小于30kW,微电网离网运行时可使用储存电量,当110kV变电站全站检修或失压时,可为变电站充当临时电源,加强电网与用电侧互动与管理、推进分布式发电利用,加速智能电网和互动服务体系建设,节能降耗,提高能效,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李瑞生,周逢权,李燕斌.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 毛建荣,周逢权,马红伟.微电网组网优化设计[J].华北电力技术,2012,(1):32-35.

[3] 张洋,李献伟.基于有功缺额的微电网集中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23):106-111.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篇10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在前几年风光无限。2011年以来的光伏危机让整个光伏行业陷入了困境。在行业严重亏损背后,产能过剩、资金链紧张、融资渠道变窄、应收账款高企无一不困扰着各大行业企业。雪上加霜的是,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的初裁结果出台,从6月6日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8月6日后税率为37.3%到67.9%,平均值为47.6%。

2013年注定是光伏企业更为艰难的一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表示,光伏的问题是在光伏之外,问题包括政策的理解执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这是决定光伏命运的重点。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关键原因是不重视技术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盲目扩大产能。光伏企业想走出困境,必须依靠市场。

走老路行不通

CEI:现在中欧关于光伏“双反”的谈判还在继续,未来前景怎样?

孟宪淦:光伏“双反”谈判不太乐观。中国一直希望在价格方面达成一些协议。欧盟提出每瓦产品的最低价格为0.65欧元,中国希望订在每瓦0.5欧元,因为在欧盟一些国家的产品价格已经降低到每瓦0.58欧元,现在无法达成一致。虽然现在离8月6日还有段时间,但事情能不能有转机还不能完全确定。从中国开始对欧盟葡萄酒进行“双反”调查来看,谈判不太乐观,可能会没有结果。

CEI:如果欧盟光伏“双反”落地,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开拓其他市场?

孟宪淦:光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关,但是人们常常不愿意去面对现实问题。现在我们都说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粗放型、靠规模、靠低价竞争的发展改成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光伏是非常典型的产业,认真研究其在发展中的问题,能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对于光伏产业,过去说“三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技术设备在外。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国内十大企业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尤其是关键设备,多晶硅的冶炼甚至是交钥匙工程。

这样的产业基本缺失核心竞争力。光伏是一个对技术创新具有依赖性的行业,技术和设备过两年就会淘汰。虽然最近一些中国企业也进行了研发,可是多数技术还是别人早已掌握的技术,而且生产的产品比进口产品还贵,没有竞争力。

现在行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过去靠规模、靠低价的路已经走不下去了,不光是光伏,其他的产业也是一样,很多产业只是重视制造便宜和质量好,现在优势都在逐渐丧失。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就非常清楚,要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演讲,提出只有科技进步才是解决美国目前问题的关键。美国大量的钱都用于研发,中国的钱都补贴给了企业,让企业贷款做大。国家应该是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提升创新能力,还是只给企业银行贷款、土地优惠、环境便利,这是路线选择问题。实现科技进步确实困难,但这是一个长期战略性问题,必须高瞻远瞩地去布局。

现在创新在中国提了很多年,但是行动很少,关键是推动不力。现在各方舆论一直在强调救市,实际上就是给钱,但是没有对企业的创新进行实际的考核或者约束,并没有形成企业离开创新就无法生存的环境。

现在遇到光伏“双反”,企业提出要出去建厂,出去销售产品,老改不了这种思路。总是认为企业的产品会有人买,但不思考国内的劳动力有优势,政策也有优势。很多企业到非洲、东南亚建厂,遇到的问题比国内还多,甚至有些企业在非洲被赶跑了。

当前局面下,企业为了生存,出去找活路能理解,但是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不是最终成功的途径。

CEI:现在很多企业说组件价格上升、毛利上升,年底就能盈利了,能实现吗?

孟宪淦:行业前几年都在亏损,所以企业今年想实现扭亏为盈。我认为有些企业能够走出困境,但是大多数企业走不出来。能不能走出困境,关键要看企业在市场中能不能占据优势。现在市场统一往国外走,关键看企业在市场中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有销售收入,只有产品销售出去企业才能继续周转,否则企业的银行贷款、各种债务都还不了。现在企业主要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就算微利也要做,行业面临的处境就是如此。

甩开补贴才能发展

CEI:很多企业还在等政府出手救市,时至今日,你怎么看待政府的支持?

孟宪淦: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困难政府应该拉一把。国家的政策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然是培育就要投入,就像培养孩子,出现点问题是要帮助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光伏问题开了两次会,支持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把所有的困难都上交给政府去包办解决。光伏市场的发展,只有一个途径能够解决,那就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能够不要或少要政府的补贴,尽快实现市场化、商品化的运作。光伏产业靠补贴是没有前途的,必须甩掉补贴才能发展。

CEI: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光伏脱离补贴在什么时候能实现?

孟宪淦:这个期限不远。预计2015年分布式产品就不要政府补贴了。大规模电站2020年也可以实现不用补贴。这类产品在西班牙已经不给补贴了。

CEI:很多企业期待国内市场大开发的机会,这是条好出路吗?

孟宪淦:正常情况下,光伏产品和市场需求一致这是没问题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这意味着要死掉相当一部分企业,才能让产能和市场需求协调。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休眠状态,还希望东山再起,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依然是主要矛盾,严重超过了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任何人没能力也不应该救光伏企业。像部分多晶硅制造厂的成本是87美元一公斤,而在市场上的售价是20多美元一公斤,这样的企业没有必要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