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质量十篇

时间:2023-03-25 23:41:43

汽车质量

汽车质量篇1

关键词:汽车车身 焊接质量 因素 措施

引言:

汽车车身由成百上千个钣金零部件组成,这些零件通过焊接形成车身各分总成,这些总成再次通过焊接合成完整的白车身整体。焊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整车美观,还直接影响整个车身质量,甚至会危及人类生命,因此,必须对车身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主要通过焊接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应用,对如何预防及控制汽车车身焊接质量进行详细论述。

3. 焊接的定义: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者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加或不加填充材料,使两分离的金属表面达到原子间的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一种工艺方法。

2.汽车车身主要焊接工艺方法:

典型的汽车车身主要焊接方法有:电阻点焊、凸焊、螺柱焊等。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几种汽车车身常用焊接方法展开论述,详细说明每种焊接方式产生焊接缺陷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3.汽车车身电阻点焊

汽车车身点焊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1.电阻点焊的工作原理:

电阻点焊是利用电流通过金属件产生的电阻热融化金属达到两金属件间原子结合的目的。

3.2.焊件装配质量对电阻点焊的质量影响及控制措施:

车身覆盖件装配时易产生的缺陷是间隙过大或位置错移,均造成焊后变形。一般装配间隙不大于0.6~0.8mm,当制件尺寸小且刚度大时,装配间隙应控制在0.1~0.2mm。

针对被焊件间隙过大的问题,须及时消除部件折边不垂直或弧度上的半径不符合,进而消除配合间隙,确保焊接质量。

3.3.焊接分流对电阻点焊的质量影响及控制措施:

点焊时不经过焊接区,未参加形成焊点的那一部分电流称为焊点时分流电流,简称分流。影响分流的因素主要如下:

3.3.1.点距与材料,为了减小分流电流的影响,导电性好的材料,点距必须加大,如铝合金的点距比低碳钢大10%。

3.3.2.焊件的层数,焊件的层数增加,并联后分路电阻降低,而且各层间接触点也增加,使得电流增加。

3.3.3.焊件的厚度,分路电阻减小,电流增加,因此焊件越厚,点距应越大;

3.4.生产过程中电阻点焊的质量管理:

3.4.1.各生产区域操作者针对关重焊点定期进行焊点非破检试验,检验频次为1次/20台车,试验结果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焊接作业。

3.4.2.为确保车身点焊焊接质量,相关人员每周进行电极头端面直径检验测量一次,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化。

3.4.3.相关人员定期对点焊钳电流参数、焊接周波及电极压力进行测量,测量频次为1次/周,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化。

4.凸焊

4.1.凸焊工作原理:

焊件预先加工出凸点,或利用焊件上原有的能使用电流集中的型面、倒角等作为焊接时的局部接触部位。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电流,有利于板件表面氧化膜的破裂与热量的集中,提高了生产率。

4.2.生产过程中凸焊的质量管理:

4.2.1、凸焊螺母焊后不得有以下缺陷:

a 螺母脱焊; b 螺母严重退火;

c 螺母内有飞溅焊渣; d 螺母变形且强度差。

4.2.2、凸焊螺母性能要求:

用专用表码式扭力扳手按规定扭力值检验螺母的扭矩,扭矩值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5.螺柱焊焊接:

电容放电螺柱焊可焊接小螺柱和螺母,可焊异种金属;对焊接表面清理要求不很高,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5.1.螺柱焊的原理概述:

在螺柱的端面与另一板状工件之间利用电弧热使之熔化并施加压力完成连接的焊接方法称螺柱焊。

5.2.影响螺柱焊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5.2.1.焊件表面清理:螺柱焊端面和母材表面应清洁,无漆层、轧鳞和油水污垢。

5.2.2.定位:根据螺柱预定用途和要求确定定位方法,推荐采用特殊定位夹具或固定式螺柱焊设备,用手提式螺柱焊枪时,最简单和常用的定位方法是在工件上用样板画线和打中心孔,然后把螺柱尖端放在中心孔标记处,使螺柱定位。

5.2.3.操作焊接时,应保持焊枪与工件表面垂直,施焊过程中不能移动或摇晃焊枪。焊后不能立即提枪,以防拔起螺柱(脱焊)。

5.3.生产过程中螺柱焊的质量管理:

5.3.1.弯矩检测:用锤子或套管使螺柱弯曲60°,如果焊接区和热影响区无断裂或裂纹,则为合格,

5.3.2.扭转负荷检查:焊接完成后,要对螺柱性能进行测试。根据不同规格的螺栓加载相应的扭矩后,螺柱不能脱焊。

总而言之,汽车车身是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基础,焊接质量直接影响零部件装配的稳定性及整车的安全性能。在汽车车身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或是现场操作人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确保车身焊接质量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汽车质量篇2

 

1、ISO/TS 16949 产生的背景介绍

 

ISO/TS 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是针对汽车行业的特点制定出来的,其主要是对汽车生产和其相关配件的质量进行管理,并通过ISO/TS 16949: 2009认证来保证汽车生产的质量。ISO/TS 16949是基于ISO 9000 标准而产生的。ISO 9000 标准是最初的一个质量评定准则,其成功颁布使得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都得到了统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将其作为质量评定的唯一准则。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ISO 9000统一标准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因此很多有心人士都开始研究建立一个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999年,第一部全球统一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TS16949:1999正式。到了2002年,一部以ISO 9000:2000 标准、美国 QS-9000 和德国VDA6.1为基础的ISO/TS 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建立,ISO/TS 16949:2002吸收了这些标准的成熟理论和好的经验,然后根据实际得到整合,其标准远远高于汽车行业其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权威的标准。而到现在,最新的ISO/TS 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被提出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缺陷防范更加的关注,通过这方面的质量管理让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减少了浪费。

 

2、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汽车企业的作用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是现在汽车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最佳标准,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2.1使得汽车企业成为汽车消费者的直接供货方。在汽车企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汽车主机厂,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取得认证后,其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国内外的汽车市场,与汽车消费者建立直接的供购关系。

 

2.2使得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对于汽车生产配件和维修做出了一个标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对于企业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3使得汽车企业更加的关注客户需求。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相结合,将与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进行培养提高,让其产生以顾客所要求的质量为关注点的意识。

 

2.4使得汽车企业顾客满意度得到提高。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及时的发现生产中的不合格产品,将其拿出来,同时检查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纠错,这样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将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3、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工具的应用

 

3.1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 是 ISO/TS 16949 标准惯用的一种策划产品质量的方法,在汽车行业进行前期策划时经常使用。APQP包含了计划和定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和过程确认、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五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工作性质和职责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的时候,每个过程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3.2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ISO/TS 16949 标准中最为重要的预防缺陷的一种技术,对于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FMEA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评定产品或过程中存在的失效的可能性和其会产生的后果,然后制定预防失效的措施。FMEA强调的是事件发生前的一个预防,在缺陷发现前就对其有一个预估,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正,从而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3.3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是 ISO/TS 16949 标准最常利用的质量管理的工具之一,其内容包含了提交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的记录和批准。虽然在APQP中对于每个项目都进行了批准,但是PPAP在产品完成后进行提交的时候会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批准,保证每个出厂的零件都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的。

 

3.4 SPC——统计过程控制。SPC 是 ISO/TS 16949 标准最为推荐的分析和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其是利用统计技术完成的。SPC利用控制图对产品生产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分析和控制,其分为分析验证用的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质量的控制用控制图。

 

3.5MSA——测量系统分析。MSA是ISO/TS16949:2002 标准下最为常用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其数据主要是用于对测量系统输出数据的评定。MSA通过测量数据的收集可以了解产品是否合格,了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用于生产方法选择和更改的依据,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产品某些变量之间的联系。

 

4、结语

 

本文从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出发,结合汽车企业的现状,了解ISO/TS 16949体系在汽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ISO/TS 16949是现在来说比较适合的一套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其对于汽车生产的质量监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汽车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也许会有更好的体系出现,但这也需要大家努力的探索才会有成果。

汽车质量篇3

关键词: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

汽车车身是人们可以不经过任何实际操作,仅凭肉眼就可以看到的。标准的外观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而汽车车身也就成为了代表汽车整体质量的门面。与此同时,汽车车身也对汽车整体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约四成的汽车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车身存在尺寸偏差。由此看来,车身设计的精确度除了对汽车的美观度有影响外更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为提升汽车的品牌质量,车身设计的质量必须得到生产商的重视。

1 车身的尺寸偏差

车身的精确程度会为整个汽车的总体质量带来极大的大影响。而汽车车身的生产制造过程又相对复杂,多个环节的施工都可能会影响车身的精确程度。

1.1 影响车身精确度的主要原因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汽车车身制造所用的零件通常需要经过大量的薄板冲压,之后在经过快速、大量的焊装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同样,汽车车身的装配也要分为多个过程。这样复杂的程序,往往会有很多施工环节,而这些环节中,如果有一个步骤出现问题,便会影响车身的整体质量,非常可能出现各种细小的偏差。比如,在汽车车身制造过车中,冲压零件、各部分间的焊接等工艺,都可能会使车身尺寸出现偏差。如下图所示过程。另一方面,新车的生产过程包括试生产、启动生产等各种生产阶段。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生产阶段中,对汽车的制造特点也会有所不同,这也会对车身的质量和精确程度带来不同的影响。

1.2 车身尺寸误差带来的主要危害

在汽车车身的生产过程中,很多过程都会使车身尺寸产生误差。而车身尺寸的误差会对汽车使用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下几个方面就为汽车车身误差所带来的主要危害。

1.2.1 噪音。车身尺寸的误差,将会导致汽车的密闭性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在汽车高速运行过程中,由于风速问题,风声也会相应增大,进而形成噪音。

1.2.2 操作不便。车身的精确尺寸是保障汽车操作顺畅的基本。如果尺寸存在偏差,很可能会使车窗、车门等部位在关闭和打开的过程中不够顺畅,进而给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2.3 汽车整体的严密度。车身尺寸如果出现问题,很可能在成车内的发动机等部位不能与其他部位精密咬合,进而影响汽车整体的质量。

1.2.4 美观度。车身尺寸如果存在问题,在后续的喷锡工作中,很可能会导致汽车表面的平整度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汽车整体外观。

2 控制车身质量的方法

在汽车的实际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用先进的工艺等手段,可以提高汽车车身的质量。与此同时,合理、科学的设计,也会减小汽车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2.1 控制好模具质量

模具的精确度,将直接影响实际工作中,汽车的尺寸精确度。通常情况下,目前的的模具在设计过程,通常会依赖于电子计算机设备。在进行模具设计工作时,应注意使用先进的设计工艺进行完善的模具结构设计。首先,应合理地对汽车进行数学模型方面的分析,之后在通过工艺手段,不断完善模具,进而制造出合乎标准的汽车车身。

2.2 改进车身组装工艺

钢板是汽车车身零件的主要构成材料,因而传统的车身组装大都会采取点焊工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铝合金已逐步应用到车身材料中,此时点焊工艺已不再适合,基于这一点,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应用一些新的车身组装工艺,比如溶融焊接、机械联接、压接、摩擦搅拌联接等。实践证明,这些新型组装工艺能够产生与点焊工艺相当甚至高于点焊工艺的联接强度,车身组装效果良好。以机械联接工艺下的自穿铆接工艺为例,该工艺能够对材质不同的金属板件进行联接,而且不会对零件表面产生任何破坏,作业环境好,能够产生较高的联接强度,不会产生热辐射、火焰及飞溅的火花;当然,该工艺也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之处,比如对设备专业性要求较高、联接件表面不平整、铆钉尾部比零件表面高、铆钉输送不方便等问题。

2.3 加强车身表面分块的合理化

合理的车身分块对车身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大体积甚至一体化的零件。现阶段,汽车整体顶盖以及整体侧围在车身制造过程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所谓整体侧围是集成了传统意义上分散制造的A、B、C柱,门槛、顶盖边梁及后翼子板,实现了零件的一体化。而对于车身其它部位的零件,也应尽量采取一体化的设计方式。相比分块组装工艺,一体化结构的零件设计与组装工艺能够节省设计图纸与相关费用成本、提高车身焊装尺寸及表面精度、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汽车车身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2.4 应用以持续提高质量为中心思想的“2mm”工程

一般来讲,化工、电子、机械等领域内涉及到的任意一项工艺的过程监控都可以采用工程过程控制法及统计过程控制法。其中,工程过程控制原理是设定一个检测量及控制界限,当检测量超越恒定的控制界限时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信息。比如,汽车车身上的测点结果在固定的公差范围之外时,车身系统就会发出报警提示。而统计过程控制原理是以检测量历史数据为依据对当前控制界限进行计算,以此来判断系统的运行状态。比如,以汽车车身测点历史测量数据为依据绘制相应的控制图,以此查看系统状态。通常情况下,这两类过程控制法能够发挥明显的功效,但是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复杂程度极高,往往会产生上百个车身零件过程监测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车身制造过程状态判定的难度。基于此,上海通用结合车身制造特点,在汲取两类过程控制法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2mm”工程过程控制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一般来讲,车身测点数据的采集工作是由三坐标测量机负责完成的,但由于我国一些车企硬件设施条件受限,无法开展频次较高的采样作业,因此,对于车身尺寸质量稳定性评价工作而言,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并不适合。目前,我国车身制造车间内的车身尺寸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主要是“2mm”工程。实践证明,“2mm”工程的应用有助于车身制造过程中尺寸质量问题的发现及改进,实现了车身制造过程中良好的质量控制。

结束语

汽车车身的精确程度会对汽车中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也为了是汽车更好的服务与使用者。在汽车车身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车身的质量,尽可能的减小车身存在的误差,这样才能够避免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汽车质量篇4

关键词:研发质量 质量体系 管理

为适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研发部门需要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客户需求的旺盛,对于企业来说是好消息,如果提供的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甚至给客户带来人身财产上的危害和损失,这样的产品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近两年来,不断有报道汽车行业的召回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么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地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有以下几点:

构建一个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水平的管理体系,能够充分满足客户期望,研发质量管理分成四大模块,即循环运作,即:研发质量的策划、研发质量的实施、研发质量的控制和研发质量的改进。

1.研发质量的策划

研发质量的策划即PDCA环中的P部分(计划部分)、包括质量目标及规划和策略。研发质量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研发质量管理也需要符合公司和部门的长远发展。研发质量的长期规划,为研发质量的远景设定目标和方向,并保证所有的业务部门都符合公司级别质量管理要求。研发质量的短期策略,就是将长期规划变成每年的实施。

其具体具体做法,是经由研发质量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质量管理角色讨论,年度制订未来几年的研发质量路线图。需要考虑的主要包括如下五大部分:一是研发质量组织。为了确保研发质量信息的高效共享,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质量能力规划。由研发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建立并维护跨全业务部门的研发质量组织结构,并需要规划质量角色的能力矩阵、质量保证团队及一些质量工具团队等。二是研发流程。研发流程的规划包括研发流程及其体系的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公司不断有新产品的产生,何时采用怎样的研发流程体系?是借用现有的流程还是建立符合自己业务模式的流程?由于法律法规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研发流程也要做调整。三是研发技术。每个业务部门要考虑研发技术的提升规划和策略,包括基于技术能力建设要求的新技术,以及针对售后投诉问题的技术升级等。四是研发质量能力建设。流程、制度,最终需要人来操作,人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 ,还需要考虑业务部门自身研发能力的建设,包括领导和员工的能力建设。五是质量工具、质量保证。另外,各部门还需要考虑:质量工具的规划使用以及质量保证的力度和深度问题。使用怎样的质量工具更符合本业务部门的产品设计要求?质量工具使用的人应达到如何的资质等。

2.研发质量的实施

有了研发目标和规划后,就需要把研发质量管理的活动融入到具体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去,即PDCA环中的D部分(实施部分)。

研发部门的流程不能随意而为,需要有人来维护和更新,必须是一个受控的流程,由专门的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管理。流程的创建或更新的输入包括各方面,如产品开发的需求、各种审核和评估、流程的评审及过程审核的输出等。另外,为能够使研发流程与实际的业务高度结合,需要定义构成合理、定义研发流程结构。

结构合理,自上而下的层次架构中,上层结构简单一些,越到下层越具体。

定义清楚,每项工作都应清楚地,规定出来,所有与开发有关的人应该清楚他们要做的工作和他们所用的方法。

研发质量是质量工具及质量保证手段,包括MSA、QFD、FMEA等,它们的实施;优化及维护的工作也是质量管理中关键的一环。

根据整个研发质量规划的策略,信息系统的创建、优化及维护也是质量活动的一部分。除了考虑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还需要考虑公司平台规划,这也是研发质量管理部门的日常任务之一。

3.研发质量的控制

研发质量有了目标,有了规划,也有了在产品开发活动中实际的实施和应用。实施得好与坏,还需要有研发质量的控制,即PDCA环中的C部分(控制部分),针对研发质量策划中所定义的质量活动,要进行定期的沟通、回顾和汇报。

4.研发质量的改进

根据“持续改进”的精神,为了使整个研发质量管理满足客户的要求并符合公司发展,应该对研发质量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并需要定义和实施具体的改进措施,进入了PDCA环中的A部分。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员工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质量问题,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了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会定义和实施长期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控制阶段,针对由热点矩阵发现的系统性的质量薄弱点,就必须定义和实施长期的解决方案。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作为研发部门,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培养既懂研发也懂质量管理的人员,结合质量管理标准如IS0/S16949及相关体系如CMMI制定适合研发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有效的监管执行,这样研发质量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亮.中美汽车召回制度的比较及启示[J].江苏商论.2010(6).

汽车质量篇5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的质量;可靠性管理;制造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汽车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汽车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完善的体系,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质量管理提升是一个重要问题,产品质量的提升过程中汽车发动机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照汽车三包法要求建立及完善管理体系,对产品实施监督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建立起相应认证体系,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我国汽车发动机在制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质量问题,对汽车产品有一定影响,整体来看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整体质量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要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在汽车发动机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制造水平,降低汽车发动机运行故障率,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汽车企业在汽车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要做好汽车发动机质量管理工作,采用多项技术提高研发水平,做好汽车发动机可靠性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汽车制造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企业在汽车发动机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管理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如何提升质量,提高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对汽车发动机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1汽车发动机的质量管理分析

1.1提升设计质量

汽车发动机质量管理是从设计阶段机即开始的,从设计初期即对产品进行有效规划,确保产品设计质量符合要求,根据汽车产品特点和规划要求对汽车发动机进行设计,确保汽车发动机能适应汽车型号要求,在生产试验使用维护各阶段能满足设计质量要求。在汽车发动机设计阶段,按照产品质量管理要求,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使各环节制造工作能满足质量要求,从产品设计阶段做好质量规划工作,从产品设计阶段即做好质量规划工作[1]。

1.2提升工艺质量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工艺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针对汽车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保各项工艺符合要求。制造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召集相关设计人员和工程工作人员,对汽车发动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工艺加以改进,以确保汽车发动机生产符合质量要求。对汽车工艺加以改进,确保汽车发动机生产符合质量要求。对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重要工序进行严格把控,特别是对汽车生产过程中需用备件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原材料符合工艺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重点关键工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其相应管理体系对工艺进行设计提升,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1.3提升检验质量

汽车发动机产品要做好全面质量检查工作,在生产全过程及做好生产检验工作,对产品各个环节质量加以把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立刻采取措施对工艺进行完善,对配件进行有效替换,提升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对汽车发动机产品进行全面检查,提升产品质量,做好产品管理工作,推动产品管理,做好汽车发动机配套管理工作,提升汽车发动机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汽车发动机的配套管理工作。对汽车发动机各环节工作加以管理,提升汽车发动机管理水平[2]。对汽车发动机各项工作进行分析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汽车发动机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汽车发动机质量、性能数据、装备情况等都进行认真分析以积累数据,形成质量报告。一是在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对各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对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各流程所形成的数据进行在线监控和实时采集,对质量生产过程中各项数据有效管理,形成完整的质量数据,推行人性化管理,做好汽车发动机生产管理工作。在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应数据交换界面,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人机交互终端界面,能让工作人员对汽车发动过程中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采集数据,查看和处理质量数据。二是实现装配质量在线分析。汽车发动机在生产过程中是流水的作业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线对零件进行生产并装配,在生产线管理过程中可看到各产品处于不断变化状态,质量信息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做好装配质量在线管理工作,对各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建立生产工艺优化管理体系,对工艺进行优化,对质量数据进行持续分析和管理把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通过质量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满足装配质量数据在线分析需求。三是实现装配质量的实时诊断。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装配质量实时监控工作,以提高诊断和识别效果,对汽车发动机各项装配数据进行分析,在汽车发动机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装配质量实时监控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做好汽车发动机管理工作以提高诊断和识别效果,对汽车发动机各项装配数据进行分析,预防质量缺陷事件的产生,使装配过程一直处于可控制状态。

2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管理分析

在当前发展时期,基于汽车工业可靠性分析做好影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构建工作,对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起管理模式,对汽车零部件和整体汽车发动机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对汽车发动机质量进行管理,建立其汽车发动机的评定标准[3]。在此基础之上对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各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推动汽车发动机的生产构建工作,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基于可靠性分析建立起汽车工业发展体系。基于可靠性分析建立起汽车工业发展体系,提出汽车发动机质量可靠性评定标准,通过分析得出汽车发动机质量及可靠性评定及评价标准,并提出改进措施。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内容主要包括:(1)汽车发动机整机和汽车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对质量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汽车发动机整机和汽车零部件产生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2)在故障原因分析基础之上对影响因素加以梳理,形成有效提升措施,推动汽车发动机整机发展。(3)对汽车发动机机器零件的寿命标准进行认定确定汽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寿命,对汽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寿命进行相应指标构建,并进行指标体系认定工作。(4)对汽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故障模型进行分析,建立汽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故障分布模型。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工作对汽车发动机整体运行可靠性有重要作用,通过可靠性管理分析工作提升制造水平,加强汽车发动机管理工作,对可靠性研究按照以下方案开展。

2.1整机可靠性分析

汽车发动机在生产过程中整机可靠性较低,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对可靠性进行分析。在汽车发动机管理中,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基于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对汽车发动机问题进行构建,找出故障发生频率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汽车发动机质量的部件进行有效构建,通过分析来提高故障可靠性,在此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质量。汽车发动机整机可靠性的分析过程中,对故障发生率较高的汽车零部件进行有效的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方案,对故障率较高的汽车零部件提出替换方案,通过管理体系来建立起故障管理的模式通过管理体系来建立起故障管理的模式[4]。按照FMECA步骤进行分析,对发生故障的部件进行分析,为汽车部件完善提供较好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其故障数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建立其故障模式的改进方案,对存在问题进行完善。在管理过程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分析,提出汽车零部件改良方案,通过故障树模式来进行故障分析,以提高故障排查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来形成管理目标,提升汽车零部件的质量,通过故障树的梳理对汽车零部件改进,提升汽车零部件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排查,提高汽车发动机的设计水平和可靠性,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则做好故障分析工作,提高整机可靠性。对汽车发动机的质量问题进行筛选统计分析,对故障进行分级,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水平。在样本的选择过程中,对产品的类别、型号等进行采样分析,对数据进行构建,在特定阶段对产品寿命周期加以构建,提出汽车发动机整机可靠性分析体系,做好数据模型优化工作,对故障进行分析提高产品可靠性,对产品进行分析建立起维修保养参考数据,通过数学建模优发现早期故障分布规律,减少早期故障、提高阶段稳定运行可靠性。

2.2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分析

做好汽车发动机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工作,要做好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分析工作,对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进行分析,做好关键部件的统计分析工作,提出关键故障模式和原因分析体系来提高故障的管理水平,通过故障部位的频数排名,确定汽车零部件分析对象,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商频故障件是分析重点[5]。汽车零部件分析遵循由总到分的层次结构进行,从产品结构树到汽车零部件树,从上到下来选择分析对象,要分析汽车零部件需要先确定其所属的汽车零部件树的顶级并追溯到产品结构树顶级即产品种类。对故障发生频率高的部位进行重点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措施,以提高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工作提出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汽车零部件可靠性。

3结论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对汽车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其质量管理水平和可靠性管理水平对汽车发动机的整体质量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发动机在制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质量问题,对汽车产品有一定影响,整体来看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整体质量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要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在汽车发动机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制造水平,降低汽车发动机运行故障率。本文对汽车发动机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提出管理水平提升方案,从而提高复杂机械产品装配过程质量高效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裴玉鹏.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J].南方农机,2019,50(18):52.

[2]宋俊华.汽车发电机再制造技术工艺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19):154-156.

[3]李超.现代电控汽车发动机传感器故障典型案例分析和排除[J].汽车电器,2019(10):78-79.

汽车质量篇6

关键词:进口汽车 质量安全监管 后市场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经历了配额限制期、规范化期、快速增长期以及2012年之后至今的量化经营导致的供过于求状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海关总署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2015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573.7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6%。 其中,汽车整车进口同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共进口110.19万辆,同比下降22.73%;进口金额450.88亿美元,同比下降25.98%。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以及现阶段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市场风险,直接推动了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进入市场结构的深度调整期。其中,除了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外,进口汽车频发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大众消费者的强烈关注,并成为能否顺利度过调整期的关键因素。

一、进口汽车的质量安全现状

从历年口岸检验的数据来看,进口汽车口岸检出的不合格数量与汽车进口总量相较,占比不高,而且检出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一般的安全项,这反映出进口厂商在质量安全方面还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新车对一般项目的合格性总体表现不错。另根据汽车消费网推出的2015年中国汽车品牌质量排行榜来看,进口汽车质量排名也比较靠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进口汽车质量安全方面仍然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进口汽车缺陷召回数量明显增长。近几年来,消费者对进口汽车的投诉量大幅度增加,进口汽车在我国召回的频次和数量明显增长。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开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共处置进口汽车缺陷1467例,涉及车辆60余万辆;实施召回84例,涉及车辆59.8万辆。近年来,进口汽车厂商对其商品的召回频次和数量的增加,分析其原因,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生产厂家对工厂的管理,包括对中国标准的理解和贯彻方面,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随着国内进口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进口汽车的质量问题愈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平行进口汽车问题诸多。所谓的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买下,并引进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这种渠道因与品牌厂商授权国内经销渠道“平行”而得名。由于平行进口汽车不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不是按照中国的汽车标准要求生产的,所以导致诸多问题产生。一是车辆存在部分项目不符合我国标准要求的情况,如:缺少后雾灯,转向灯为红色,仪表盘为英里等。二是平行进口汽车因为没有经过正规的3C认证,油品和发动机的本土适应性是短板,会给车辆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2015年6月,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部分2015年款进口福特玛斯丹(Mustang)2.3L汽车,召回原因为当车辆燃油箱和/或燃油蒸汽管长期暴露在车辆底部高温下时,会引起相关部件老化,可能导致燃油渗漏。在此后的半年中,陆续有8家平行进口车销售企业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缺陷汽车产品总数200余辆。

第三,政府部门对进口汽车后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了关于进一步改进进口机动车辆质量安全监管、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通知,口岸监管部门按照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的要求,对进口汽车由原先的事前监管方式开始向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进行转变,但在如何建立进口车辆有效后续跟踪机制、落实汽车进口商主体责任、收集处置消费者对进口汽车产品质量投诉、推动与地方车管部门的信息交换等方面做法不一,需要进一步统一、明确并加以改进。

二、对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

以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并结合笔者多年进行进口汽车质量监管的实践经验,本文提出运用质量管理中的“浴盆曲线”理论,探索进口汽车的质量变化规律,以“问题导向”为抓手,积极转变政府质量监管职能,构建进口汽车后市场的质量监管新模式,力图以“后市场监管”的方式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构筑起一张全方位、高品质的质量监控网,为我国消费者建立一道汽车质量安全风险的防火墙。

(一)“浴盆曲线”理论与汽车质量生命周期

质量管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理论――浴盆曲线理论(如图1)。人们在长期的质量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机器设备的失效率是时间的函数。如果取产品的失效率作为表征产品质量的特征值,以使用时间为横坐标,以失效率为纵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产品从投入到报废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质量变化规律的一条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呈两头高、中间低,称之为“浴盆曲线”(Bathtub curve)。从浴盆曲线至少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产品的质量问题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个阶段或某一时点;

第二,产品的失效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在刚开始使用时,称为早期寿命期。此时产品刚投入使用,失效率较高,但随着产品工作时间的增加,失效率迅速降低。这一阶段失效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设计、原材料和制造过程中的缺陷造成的,因此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出厂检验和抽查验证进行控制。第二阶段是产品稳定使用阶段,称为使用寿命期。产品失效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质量问题多是在随机或偶然的情况下出现,但正是在这一阶段,产品设计缺陷、材料弱点、因为安全环境和使用不当产生的质量问题也才会逐步显现,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检修进行控制。第三个阶段是产品耗损失效期,这一阶段产品失效率随时间急速增加,潜在的质量问题也集中地爆发出来,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维修进行控制。

通过“浴盆曲线”理论,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变化规律。汽车产品质量特性正如上述这一经典理论所言,质量问题贯穿汽车整个生命周期,其耐久性、稳定性的考查是评价汽车质量的重要环节。并不是新汽车出厂检验或口岸入境检验合格就意味着其质量可以高枕无忧,后续的市场质量监管与用户质量反馈信息将对汽车产品质量监管起着积极的作用。可见,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汽车这类耐用性产品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二)进口汽车质量监管职能的转变

从更好地把好质量关与服务外贸经济的角度,职能部门应将自身对进口汽车后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定位为进口汽车质量市场公平且公正秩序的维护者与监管者,更加开放地面对进口汽车经销商及消费者群体。

所谓“后市场”质量监管,是指进口汽车从口岸经过查验、检验合格后,进入国内市场流通领域及之后的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按照以往的监管模式,口岸职能部门的监管重点仅限于汽车在口岸这个点上的质量查验,而很多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总是在汽车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才会逐步显现或发现,因此口岸把控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进口汽车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必须将监控点向进口汽车经销商以及进口汽车使用消费者群体进行延伸,构筑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的闭环管理防线。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监管职能的转变:一是由响应式、被动式监管向主动式监管转变。改变原先出现召回、缺陷事故或企业提出要求才实施监管行动的做法,转变为积极投入到流通领域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由捕捉节点式信息向搭建大数据体系转变。原先进口汽车监管的主体数据源于口岸监管部门、召回或缺陷事件数据等,问题数据来源渠道不仅有限且呈现片段节点式特征,而后市场监管模式应当实现数据信息的延续性与完整性,建立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监管的大数据体系;三是由点钻式监管向立体宏观思维转变。在上述两点转变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批次检验格局,充分认知产品的自身特性,完善进口汽车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机制。

质量监管应以“问题”为导向,多渠道多方式从后市场领域探寻质量隐患。职能部门应构建与经销商“面对面”的沟通机制,通过与进口汽车4S店的互动,拓展沟通渠道,逐步建立起双方信息联动的互通机制,收集来自经销商所反馈的检修、维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消费者质量反馈“零障碍”,针对消费者投诉反馈的进口汽车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开展约谈、处置,有效解决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构建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监控网

第一,建立进口汽车信息数据平台,夯实后市场监管技术支撑能力。数据平台应当包括区域范围内进口汽车4S店监管档案信息、缺陷召回、“三包”、应急处理、消费者反馈和约谈信息库、进口汽车相关法规、召回监管和行政处罚等事件处理工作记录等。

第二,完善执法流程,规范进口汽车质量问题处置。成立进口汽车质量安全后续监管技术工作组,统一组织研讨、制定工作方案、统一进口汽车日常、“三包”、缺陷召回监管工作流程,通过约谈、现场调查、跟踪验证、媒体通报等有效方式,以实现工作的有效性与统一性为目标,协同做好进口汽车后续质量安全事件的有效处置与持续监管。

第三,对接口岸执法,优化进口汽车质量信息溯源体系。国内各指定进口汽车口岸应有效对接,逐步建立起有效且可操作的进口汽车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体系,形成网格化的信息互通平台,为进口汽车质量安全执法提供强有力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的体系支撑。

第四,完善突发应对,构建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口岸进口机动车智能检验监管平台、CIQ2000系统、C-RAPEX信息系统等与4S企业监管的动态档案数据系统捆绑应用,开展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取关键数据点,开展质量风险数据的预测与研判;同时通过对数据平台的综合使用,扩展进口汽车后市场的质量监测渠道与方式,争取实现适时的风险预警,以利于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启动配套监管,注重进口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监管。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售后服务所存在的小病大修、过度保养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除了“三包”与召回,职能部门还应当同时密切关注汽车的售后检测与专业服务、保养与维修的供给与跟进,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监管企业对消费者的投诉处理与评价引导、企业自身的信息公开等多项评价因素,在促进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的同时做好行业的预警与通报,服务大众,合理引导大众科学消费。

三、对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的一些执法瓶颈与阻碍,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这项工作、提升执法的有效性,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第一,从法律层面出台相关规范,为此项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在实际的执法监管过程中,发现一些执法行为会触及消费者或经销商自身的隐私或商业机密等,比如经销商应提交的数据信息资料等。其次,还存在着抗拒执法、调查受阻等特殊情况,目前尚无有效的法律法规对这些执法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出台相关的法规性文件,从立法层面对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做明确的规定,为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汇众家之力,筹建全国进口汽车全闭环数据集成体系。进口汽车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探索与实践工作刚起步,基层监管机构受辖区进口汽车保有量的限制,仅从辖区数据集成分析上获取汽车不合格或质量安全隐患的信息显然存在数据信息局限。为此,建议相关部门能够通过联动执法,建设全国进出口汽车全闭环质量数据集成体系,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对进口汽车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监测,及时发现或收集进口汽车的质量安全信息。

第三,积极应对经济新业态对质量监管工作带来的新挑战。跨境电商已成为当前外贸经济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给政府质量监管带来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虽然目前进口汽车未成为跨境电商的商品之一,但是汽车产品的电商内贸方式已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这将对进口汽车后市场的监管信息及溯源渠道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解析电商方式对质量监管带来的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技术接口和数据储备。

参考文献:

[1] 于智勇. 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进口商品质量后市场监管机制[J]. 青年科学, 2014(8):180- 181.

[2] 程虹. 中国质量怎么了[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汽车质量篇7

关键词:汽车维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汽车技术、工艺、结构的日新月异,在给汽车维护和修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挑战。维修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汽车寿命更关乎驾驶者和乘坐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汽车维护质量的管控就格外的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现代汽车维修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1我国汽车修理质量管控的现状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随着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品牌竞争日趋激烈,汽车维修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相比较世界先进的维修企业相比,无论是从整个管控体系还是人员素质上,我们的维修质量管理都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质量体系不完善

虽然交通部出台了《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各自的汽车维修管理办法,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汽车维修质量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缺失。多数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从事质量检验和控制的人员数量也不达标,部分企业仅仅将质量管理作为一项制度挂在墙上其目的是应付检查,小部分企业甚至不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目前行业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尽管IS09000国际质量标准早已引入汽车维修行业,但由于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受到阻碍较大,实际实行的效果非常不理想。第三是目前所实行的规范对质量管理的内容的涉及并不多,并且有些管理标准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难以达到预期的管控效果。这些无疑都反应了我国汽车维修质量管理体系仍存在漏洞。

1.2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素质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缺口约为30万人,而不前从事汽车维修的从业人员70%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并且文化水平在初、高中左右,虽然部分学校和职业院校陆续开始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但是所使用的教材不能适应实际的要求,这些都导致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另外一方面由于没有有效地宣传和重视,多数从业人员的汽车维修质量意识淡薄,甚至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缺乏质量管控的意识,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

2影响汽车修理质量的因素

汽车维修质量就是指维修的整车、总成、零部件等的一组质量特性满足汽车维修技术标准要求的程度。影响汽车修理质量的因素有:

2.1用于汽车维护和修理的设备

随着汽车的发展,对应的汽车维修设备也在从单一的锤子、起子、扳手等工具发展到机械化、智能化的电子仪器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汽车修护修理设备的先进、好用与否直接关系到其维修质量的高低。

2.2汽车维修操作人员

人是进行汽车维修的主体,也是对汽车维修质量控制的主要力量。人员因素包括两部分,第一是指人员的技术素质,操作人员如果不具备达标的技术素质,进行汽车维修的质量也难以保证;第二是指人员的服务素质,操作人员若没有一个端正的服务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就是对汽车维修的不负责。

2.3过程监控是否到位

对于汽车维修过程监控主要包括制度管理和过程管控手段的使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需要制定各种制度对这个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过程不偏离既定目标,以此确保汽车维修的质量。

3汽车维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3.1明确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界定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ISO9000中提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进行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和控制时,首要是界定汽车维修质量的概念、内容以及管理的要求。尤其是在对管理要求具体界定时,既要注意不同的维修项目对质量所提出的不同要求,而且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利益关系。对于从事汽车维修企业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的质量“模板”,例如:在对汽车制动性、安全性、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维修后,总结其维修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方法和相关数据,提炼出一个特定的“结构”,这个结果就可以作为今后质量管理鉴定的一个依据。其次,在进行汽车维修质量界定还需要依据国家所颁发的各种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明确界定了汽车维修质量的前提下,才能采取正确、有效地措施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

3.2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管控流程

我国对汽车维修行业出台了强制性的标准,作为汽车维修企业应在国家强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结合企业工艺水平和资源编制符合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控流程。汽车维修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互检、自检、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度、合同签订制度和台账登记制度,规范进场、过程、竣工三个环节相关单据的管理,按照规定颁发竣工出厂合格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原则,实行维修前诊断检验、维修中过程检验和竣工检测,强化整个质量控制流程,确保质量可控。

3.3采取适宜的设备更新策略,适时地进行设备更新

对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分析制定更新策略是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汽车维修企业应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在全面了解质量检测设备的性能、磨损程度、服务年限、相关技术发展等情况后,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更新。在保证设备精确可靠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达到质量经济双赢。

另外,由于汽车零配件也与汽车维修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严格控制汽车零配件质量也是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的手段之一。汽车维修企业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或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以确保最终维修的质量。

3.4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服务素质

人员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主力军,汽车维修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具备过硬技术的人员才是行业的精英,是保证汽车维修质量的后盾。因此,要提高维修质量,首先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操作人员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企业可以聘请知名品牌的汽车生产商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其次,扩宽操作人员的视野,增强操作人员对整个行业了解。汽车维修企业间可以定期开展相互交流学习活动,在相互借鉴的同时,彼此又有了提升,而且避免了闭门造车的后果。第三,将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双管齐下。企业在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也可不定期的举行类似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的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同薪金挂钩更好的调动操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在做好技术素质的同时,也要强化操作人员的服务素质。服务素质主要是加强维修操作人员质量意识,使其秉持端正的服务态度和责任感。企业可以采取例会或者案例分析会的形式对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行加强,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采取培训加考核的方法,加强操作人员对质量的认识,不使质量意识流于形式。

4结束语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明确质量管理的内容,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流程把控,并配以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人员,才能确保汽车维修质量安全可控,从而加大汽车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建友,汤楚宙.汽车维修中的质量控制[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4)

汽车质量篇8

【关键词】 汽车 纳什均衡 售后服务质量

一、汽车售后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在2011年初凤凰网汽车频道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汽车售后服务不满意。随着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的不断快速增加,汽车售后服务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从法律方面看,汽车售后服务不能令消费者满意主要是因为国家缺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早在2006年就出现了“汽车不是消费品”事件:一位消费者在经销商的案件中败诉,法院给出的依据是汽车不是生活消费品,不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至今日,汽车仍然没有实行“三包”服务。

从经济利益方面看,现阶段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潜力巨大,售后服务是各个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领域。在汽车产品销售利润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售后服务将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宋晓冰(2006)指出:“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而60%的利润是在售后服务领域中产生。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比汽车产业更加幼稚,发展水平更低。”

售后服务本身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最典型的案例非海尔莫属。在海尔创业时期,电视机是“三大件”之首,买一台电视机需要四五千元,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其地位与今天的汽车是非常相似的。在没有明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海尔靠优质的售后服务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世界名牌。通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汽车企业可以减少消费者购买时的不确定性,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探析汽车企业为什么没有主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争取竞争优势和巨额利润的经济原因。

二、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博弈分析

1、分析假设

假设有两个企业:领导者和追随者,可以将上海大众等合资企业视为领导者,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视为追随者,这两个企业在汽车市场中展开竞争。假设两个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短期利润最大化,并且初始情况下领导者的销量与追随者的销量相等。

领导者的产品质量水平好于追随者,并且价格也高于追随者。在初始时刻,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售后服务质量都是低水平的。在我国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都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售后服务。领导者和追随者都可以选择通过增加成本向消费者提供高水平的售后服务。这样,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与低就构成了汽车企业的战略选择集。

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为售后服务更好的产品出更高的价格,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他们没有使用汽车的经验,因而无法判断出汽车企业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也不能感受到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只有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消费者才能切实了解和感受到售后服务质量并提高自己的保留价格。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两个标准:其一是客观标准,即车企售后服务质量的真实水平,其二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消费者明显地感受到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2、博弈分析过程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这样一种均衡状态:每个博弈的参与人,都在其他参与人战略给定的条件下,选择了他认为最优的战略。

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领导者与追随者均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就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两个条件分别是:第一,在追随者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领导者也会选择不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第二,在领导者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情况下,追随者也会选择不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当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市场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各个企业没有改变现状的激励。

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第一个条件是否成立。给定追随者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领导者有两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如果领导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消费者无法立即感受到其服务水平的变化,因而领导者还必须保持原来的价格不变。但由于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得领导者的成本提高,领导者的利润将会在短期内下降。而在长期看来,领导者的价格和售后服务质量同时提高后,并没有在性价比方面有所提升,反而会因为价格提高而失去部分消费者。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对于领导者而言是不利的,领导者没有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激励,即第一个条件是成立的。

接下来要讨论第二个条件是否成立。给定领导者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追随者有两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追随者选择低质量的售后服务时市场保持初始状态。

在追随者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而领导者保持低质量售后服务的情形下,追随者将会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导致其利润下降。使得追随者可能遭受损失的情况大致有以下情形。

第一,追随者的利润水平低,增加售后服务质量的成本较高,可能导致追随者亏损。虽然乘用车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高,但自主品牌企业等的产品价格较低,利润水平也较低。“据有关研究表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差价十分明显,A00级为30%,A0级为25%,A级为25%,B级为50%”。2009年的相关研究表明,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利润率大约在5%左右,而合资品牌的车企利润率能够达到10%。当追随者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之后,其售后服务成本也必然随之上升。如果追随者的销售价格和销量没有变化,增加的售后服务成本将减少追随者的利润水平,甚至使追随者出现亏损。

第二,追随者的保有量不断增大,使得增加售后服务成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追随者的保有量不断增加。2007年8月22日,奇瑞汽车第100万辆车下线。这也意味着奇瑞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100万级别。汽车企业宣布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就意味着要对这上百万的用户同等地提供更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如果每年花在每个用户的售后服务时间增加1个小时,每个售后服务人员每年工作时间为2000个小时,那么汽车企业需要增加5000个员工。假设每个员工的年工资为5万元,只是员工工资的开支增加就高达2.5亿元。

而自主品牌企业作为行业的追随者,错失了一个重大的机遇。即在21世纪之初的几年,在汽车的利润率较高的几年时间里,在自身的保有量并不高的情况下,用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赢得市场认可的机会。由于盲目追求规模,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使得自主品牌企业忽视了售后服务质量问题。因为对行业和产品本质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自主品牌企业并没有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而当保有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之时,当汽车已经变成微利产品之时,当消费者已经对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失去信心之时,再去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显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变得根本不可行。

第三,消费者可能要在多个时期后才能感觉到追随者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并且增加对追随者产品的购买量。而在这之前,追随者要忍受售后服务成本的提高和销量不变的境遇。而如果领导者采取“浑水摸鱼”的策略,追随者的情况可能变得更差。领导者在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时,可能也向消费者信息,声称提高自身的售后服务质量,但实际上并不采取任何行动。当消费者或相关媒体观察到领导者的实际情况时,也会自然地认为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承诺也是空话。因此,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努力很大程度上被抹杀了。

第四,当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之后,如果领导者采取降低产品价格的还击策略,追随者将面临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下降、售后服务成本提高等三重困难。在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之后,消费者增加对追随者产品的购买之前,领导者会降低自身的产品价格。因为价格信号非常明确,易于观察,消费者会立即改变自身的购买决定,转而购买领导者的产品。追随者的销量将会出现下降,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代价过高,迫使追随者放弃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承诺,又回到初始的状态。

第五,快速增加的消费者需求可能使得追随者无心提高产品质量。从2001年以来,我国的乘用车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2001年,乘用车销量为127万辆,2007年达到630万辆。快速增长的销量会将企业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安排产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上,也会让企业觉得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要求产生错觉。

第六,企业规模经济的错误认识使得追随者要先追求销量目标。关于规模经济问题,各方普遍的共识是汽车行业是一个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的行业。如果产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通常认为是15万辆或30万辆,企业将无法在行业内立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都力求快速增加销量,争取早日达到规模经济的门槛。

第七,售后服务人员严重匮乏,售后服务质量提高的人力资源条件不具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需要大量的售后服务人员。目前全国4S店的数量达到六七千家,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每家4S店的员工人数大约为50至100人。此外,还有大量的汽车维修店需要各种人员。近几年来,汽车制造商、4S店、汽车修理厂等广义的汽车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人才培养规模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结果导致汽车行业的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因此,给定领导者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追随者也将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第二个条件成立。而两个条件都成立证明领导者和追随者都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三、解决低质量售后服务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市场中的各种企业都提供低质量的售后服务构成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具有稳定性,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将维持现状不变。

解决这个低质量售后服务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出台售后服务标准,强制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政策法规的强制性使得领导者和追随者都不得不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这样低售后服务质量的纳什均衡就会自然地瓦解。政策法规的出台及企业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行动将会很快地使消费者受益,从而提高市场绩效。

【参考文献】

[1] 邱灿:售服:高飙低走为哪般[J].汽车观察,2006(5).

汽车质量篇9

[关键词]维修质量 质量管理 质量鉴定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随着汽车在市场上的保有量增加,其售后服务质量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如何提高汽车售后服务质量

1、规范服务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对整个售后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首先,要对客户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服务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对他们的培训可以形成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其次,对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的管理人员进行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培训,从提升售后服务理念和提高顾客服务管理能力入手,帮助其明确提升顾客满意度对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最后,是对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技术工程师和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培训,主要是培训处理汽车故障的技术方法以及客户服务的处理原则、程序和技巧。力争做到目标明确,顺利实施。例如,在这方面突出的沃尔沃公司旗下的各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他们聘请行业专家,定期对员工进行维修技术和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培训和考核,每一位工作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方能上岗,他们专业化的服务获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2、提供纯正配件,使服务质量和成本得到双重保证。

再好的汽车也需要保养和维修,就像一个人难免会生病一样,车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若向顾客提供非纯正配件,汽车的维修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失去大量的顾客。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纯正的原厂配件,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才能确保汽车的维修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系数,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也使服务质量和顾客的维修成本得到了双重的保证,增加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信赖度和满意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3、提供先进的服务设施,提升和完善维修服务质量。

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一些表面性的咨询服务和简单的故障处理,这其中也包含着高水平的技术服务。现在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比如美国福特公司、德国大众公司都随车生产相应的检测工具,提供技术支持,生产高科技的电子设备检测仪器和精密的维修工具、维修设备,使得维修技师能够独立排除技术上的故障,及时地完成维修作业。此外,给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指导,并且要保证维修作业工具和维修检测仪器的先进性,更好地使软件技术与硬件设施相结合,才能保证维修作业的质量和提供完善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4、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建立客户档案。

定期回访顾客,了解顾客的心理及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建立客户档案,可以为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带来新的商机。同时,能够为企业服务理念的提升指明新的发展方向,也给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及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依据。

5、多设服务网点,并尽力做到精细。

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不但要把精力投放到一些大城市的服务当中,而且也要考虑服务网点向中小城市发展。另外,汽车在高速公路出现问题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应当考虑一下将一些服务站点建立在高速公路上,方便顾客紧急救援服务需求。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弊端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要把售后服务工作做到精细,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无论是在服务态度,或是服务质量方面都要做到细致入微,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以备顾客的不时之需。

6、加强行业沟通,提供完善的保险和信贷业务。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各项业务也逐步涉足到这个领域。所谓“行有行规”,各行业有自己的行业规则与制度,这就使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和银行的信贷业务与汽车行业的规定产生了某些方面的冲突,所以我们要尽力制定相应的措施去完善这些不足之处。例如提供咨询服务、代办各种手续等,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业务流程。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是解放一汽财务总公司,其直接向用户提供贷款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要求,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另外,保险公司在面对客户索赔时也要做到“公平”,不损害顾客的利益。总的来说,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要与保险公司和银行做好沟通,为顾客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同时达到各合作行业的共赢,赢得顾客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二、我国汽车维修质量鉴定急需解决的问题

1、目前我国检测汽车的鉴定机构还比较少,具有新车检测资格的鉴定机构只有10余家,而部级的汽车检测中心只有5家。要统筹考虑全国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汽车维修质量鉴定机构。进一步的降低鉴定费用,以平衡车主和修理企业的权益,从而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司法公正的价值理念。

2、作为汽车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应对汽车维修质量、维修价格、服务内容等进行法律规范。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于投诉或者直接至法院的汽车质量纠纷,一旦发现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侵害,就要对相关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严厉的处罚。对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汽车服务企业要依法惩处或坚决取缔。

3、记住专家的力量解决汽车疑难消费纠纷并开展对消费者的汽车维权指导。规范汽车维修市场除了完善相关法规外,要建立以行业协会、汽车消费维权专家队伍等专业团体为基础的社会监督体制。汽车消费维权专家协助消委会开展对汽车疑难消费纠纷的调查、研究、调节、公平、公正地提出专业认定和处理意见。促成了纠纷的快速解决。另外,积极协助消委会开展汽车消费教育和消费性维权。对生产、经营、维修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可能给消费者合法权益带来损害的行为进行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发挥了汽车专家的专业监督作用。

结语

汽车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节能减排,关系车辆维修成本和使用命,关乎公共安全和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维修企业和行业的责任和义务,在维修行应树立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思想,加强维修质量控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汽车维修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诚信、透明、和谐的汽车维修服务环境,有效推进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彩菊.韩满林;;浅析汽车维修专业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09(3).

汽车质量篇10

【关键词】汽车试验学 教学质量 提高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2135)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3-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汽车自主研发的力度及能力不断增强,汽车试验被广大汽车企业越来越重视,汽车试验种类及数量激增,对汽车试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对高校的汽车试验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目前我校正在开展应用性本科示范校的建设,提高汽车试验学教学质量符合我校的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目标。

1.汽车试验学的课程特点

汽车试验学课程主要包括汽车试验基础、整车性能试验、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三部分,其中前一部分主要涉及测试技术与测试设备方面的知识,重在理论分析,后两部分是汽车与总成及零部件性能试验的内容、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评价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在试验操作过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汽车试验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理论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测试技术及测试设备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的选择及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不断改进,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汽车试验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目标与我校应用性本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做好汽车试验学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汽车试验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备课、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等的相关环节,对比实际汽车试验工作,在汽车试验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实际工作中是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开展相关汽车试验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发展滞后于国家标准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试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部门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但是汽车试验教材由于受出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修改和更新,造成学生工作后不能很快适应,需要对相关标准进行重新学习和理解,这对于学生个人及相关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汽车试验受试验设备,试验场地等多方面的条件约束。学校虽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但是由于受资金不足影响,尤其汽车试验设备比较昂贵,一方面数量方面不足,而学生数较多,试验时只有少数同学能动手试验,其他同学只能旁观;另一方面设备种类有限,使得许多重要试验无法开展,学生只能从字面上了解相关试验内容及过程,没有直观地认识。大部分汽车性能试验是实车道路试验,对道路条件要求比较高,比如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必须在专门的试验场才能进行试验,这使得许多试验也无法开展。以上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这与应用性本科教学工作要求是不相符的。

3.改进汽车试验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汽车试验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实际试验工作的需求和教学心得,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教材建设。紧跟测试技术和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在汽车试验基础部分,与机械测试技术方面的教师共同编写,以保证测试技术与测试设备方面的知识的先进性。在整车性能试验、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部分,积极联系企业的试验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以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在编写过程中,要以最新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保证内容的先进性。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要紧跟国家相关标准的状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2)备课要充分。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内容充分,例如在讲解某个汽车性能试验时,包括试验理论、方法、设备,数据处理以及试验结果分析评价等,使学生对试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更符合试验工作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保证内容的连续性和先进性,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汽车排放试验标准,从国Ⅰ到现在的国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发展历史,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排放标准以及排放限值和发展趋势等,保留有益基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新知识和新信息。

(3)积极增加试验项目。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开展相关试验,例如平整较长的校内道路、车辆稀少的新建公路或废弃的道路;另一方面改进试验手段,像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既没有试验设备,又不具备试验场地条件,可以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例如VPG、MSC.ADAMS、CARSIM、TRUCKSIM、SIMPACK等开展虚拟试验。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或试验场,带学生参观相关试验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改进教学手段及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辅以试验视频,例如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讲解中,增加汽车稳态回转试验、蛇行试验、转向回正试验的试验视频,或者将体积小、携带方便的一些试验设备直接引入课堂,现场进行试验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的讲解,例如汽车五组分排放分析仪、测量噪声的手持式声级计等,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调整理论学时和试验学时的分配,在整车性能试验、汽车总成与零部件两部分的教学中,减少理论学时,增加试验学时,在试验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积极编写相应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料补充教材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最新教学资料,并引导学生主动到相关网站了解汽车试验技术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发展动态,以便学生课外学习。

根据汽车试验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特点,针对汽车试验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教材建设、备课要充分、增加试验项目、改进教学手段及方式。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强,杜丹丰.汽车试验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尹安东.汽车试验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勇,张建荣,陶靖中.汽车试验学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1(3):54-55

[4]吴伟斌.汽车试验学教学改革的尝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