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生存现状十篇

时间:2023-12-25 17:37:28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1

关键词:流浪狗;宠物狗;动物福利;治理;社会问题

1 市民态度与南京市流浪狗保护现状

从问卷结果来看, 97.8%的南京市民会在身边看到流浪猫狗,其中经常遇见占42.86%,偶尔会看见占54.95%,这说明在南京市内流浪猫狗普遍存在于市民生活中。

而对于流浪猫狗的看法也因人而异,其中觉得“流浪动物可怜,希望他们能受到保护”的市民占大多数(82.42%),认为“流浪动物是移动的病菌,并有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是一种困扰”与“不关心此类问题”分别占13.19%和4.4%。

如果在路上看见了流浪猫狗,52.72%的人选择给流浪猫狗投喂食,这也是占比最多的选项,而仅次于后的选项是“视而不见,绕路而行”,占比41.76%。。只有少部分的市民选择“把流浪猫狗送去收容机构”(3.3%)和把流浪动物带回家”(4.4%)。而剩下19.78%的市民选择了“其他”。由此三题可以看出,虽然流浪猫狗普遍出现在南京市民的生活中,但是只有60.45%的市民会选择帮助这些流浪动物,其中7.7%的市民选择为流浪猫狗安置住所并有长远的计划。仍有接近一半的市民选择视而不见。因此南京市内流浪猫狗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2 市民造成流浪狗的成因

2.1 弃养

流浪狗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饲主的弃养。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63.23%的市民没有养过宠物,而在剩下30.77%的养过宠物的市民中,13.19%的市民一直养到宠物去世,而有17.58%的市民养宠物的过程中中途送人/抛弃/交送给动物机构。可见宠物被抛弃是很常见的现象。而抛弃宠物的原因,可能是饲主自身经济条件的下滑,无力饲养;可能是宠物狗生育之后,小狗太多,又无力解决,只好扔掉一些小狗;可能是宠物狗自身带有某些恶习或者疾病;可能是饲主搬家或者家庭成员意见。由于缺少足虻某栉锕肥杖莼构,身边没有可以帮助饲养的朋友,法律缺失等问题,又或者饲主本身缺乏责任感,丢弃宠物狗成为流浪狗形成最主要的原因。

2.2 爱心人士

这是流浪狗形成一个很矛盾的原因,流浪狗往往会在一个社区里聚集。而这时候,就有爱心人士出来喂狗。这些爱心人士无力把流浪狗带回家饲养,但喂食的举动又会大大增加流浪狗的存活率。这样的善举,虽然是挽救生命的行为,但也会增加流浪狗数量,往往会使流浪狗越来越多,反而对社会的环境卫生,乃至居民安全造成危害。

3 从市民角度看流浪狗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宠物狗饲养者的管理

流浪狗的主要成因就是宠物狗饲养者的遗弃。一些宠物狗饲养者缺乏责任意识,不定期为宠物狗注射疫苗,喜则养之,厌则弃之。即使全市要求办狗证,但情况依然不是很好。南京犬业协会副会长暨NGKC南京全犬种俱乐部副主席吴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犬只登记在南京遭冷遇,主要原因是犬只登记饲主的权利不明显,不少饲主认为登记只有交钱的义务,没啥实实在在的权利。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基于两点,一方面进行登记的犬只遗失寻回的几率很小,市民捡到狗后交付公安机关,植入的芯片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不登记的问责几率几乎为零。”而对于事后监管的问题,南京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二大队马峻副大队长表示,“对于饲主的违法不文明行为采取柔性执法方式为多,主要还是劝诫。严重的才涉及到罚款、没收之类的惩罚。”因此对宠物饲养者的管理并不到位。丢狗的处罚措施太低,市民丢狗没有压力,自然流浪狗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同时,南京市也缺乏对流浪狗饲养者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理性养狗、科学养狗的理念;缺乏对宠物狗饲养者加强科学养狗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人畜共生疾病危害的认识;缺乏对宠物狗饲养者加强文明养狗的法制教育,使其树立依法养狗的法律观念。如果我们能管理好宠物狗饲养者,能让他们不去遗弃宠物狗,就可以从源头解决流浪狗的问题。

3.2 流浪狗保护宣扬力度不够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收养过流浪猫、狗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其中,从他人手中继养及在路边捡回流浪动物的人占了多数,仅百分之四的收养者是通过本地流浪宠物收容机制领养的。逾九成被调查者认为解决流浪猫狗问题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或全体市民,而认为民间义工组织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占少数。在关于南京市流浪动物治理方案的问题中,近八成被调查者对于有关政策没有了解,近四成对于本地流浪动物收容机构没有了解。多数(约56%)被调查者对于这些收容机构的了解停留在“偶然听闻、没有主动关注过”的层面上,而主要的了解途径在于收容机构自己的网络平台和本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真正参与过机构举办的相关活动的只有6%的人数。市民有心出力,但奈何不知道官方做了什么,不知道民间组织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有几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在哪儿。这就是流浪狗保护宣扬的力度不够。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让市民知道我们的流浪狗保护组织,相信流浪狗的问题能更好的得到解决。

4 从市民角度研究流浪狗保护对策

4.1 建立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动物保护,首先就要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动物保护措施,首先就要加快相关法律条文的建设。只有有了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我们的行政机关才好依法行政,我们的公安机关才好有法可依。对于养狗者,要加强管理。只要养狗,就要负担起应有的责任。一方面对于遗弃动物,虐待动物的人,加以惩罚,在源头上,减少流浪狗的数量,缓解流浪狗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实行节育政策,推广使用现代电子芯片系统。侧面减少流浪狗数量。

4.2 对市民宣传教育

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同样要分两面。一方面是针对宠物饲养者,另一方面则是更广泛的市民。对于宠物饲养者来说,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必不可少。既然饲养动物,就要让他们承担起责任,不能随便丢弃宠物、正确饲养宠物、即使为宠物注射疫苗。每个宠物饲养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相应的物质条件。对于普通市民,我们则更多的要对流浪狗的生存状况进行宣传,对于流浪狗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让市民接纳流浪狗,对流浪狗的生存状况有所关注,让他们不再只是单纯看到流浪狗的不好。同时,要让市民了解到官方对于宠物狗,流浪狗的处理政策。鼓励市民进入到流浪狗保护的领域,与官方与民间组织一起对流浪狗进行帮助。

5 结束语

解决好流浪狗保护的问题,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不仅仅有利于净化自然环境和社会风气,保护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环境,还可以让广大民众意识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体现人道主义。解决流浪狗问题需要市民、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配合。这次借南京市市民关于流浪狗保护的调查,特地从市民角度分析流浪狗保护的现状、成因、当前保护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希望以我做起,从身边人做起,为南京市流浪狗保护提出更好的方案,也为其他城市的流浪狗保护提出方案建议。

参考文献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2

1990年,James P.Womack和Daniel T.Jones用《改变世界的机器》,预示了生产模式“精益革命”的到来。1996年,在他们的《精益思想》一书中总结了“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提出了实用的行动计划,并在《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一书中指出了如何行之有效地把精益生产的思想、技术和组织方法贯彻到生产、服务等实践活动中去,最终实现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模式,以期更加精准地服务客户,赢得更大的市场和竞争力。2005年,《精益解决方案》的问世,更进一步拓展了精益思想的应用范围。精益思想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哲学管理理念。精益生产满足了顾客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准交期的期望,以及企业以人力、设备、时间、场地最小化的投入获得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它涵盖了资源或原材料转变为产品或服务,并到达客户手中所经历的全部活动。

纵观有关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实践,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初步建立精益生产的流程及标准化阶段,缺少系统化的推进研究,对于如何将精益生产管理的理论转换为实践,并应用于生产车间的操作管理,尚有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简述精益生产的内涵,从理论基础探讨精益生产的实现途径,然后通过分析卡莱轮胎公司生产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探讨如何将精益生产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以获得企业在管理上的重大突破。

一、精益生产理论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1.精益生产的内涵

精益生产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义价值,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使价值流动起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它将浪费归结为八种,即:过剩生产浪费、过多库存浪费、不必要的运输浪费、不必要的动作浪费、等待浪费、过度加工浪费、产品缺陷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等。有些浪费是显性的,而更多的浪费是隐性的,如库存带来的库存管理、超期报废、搬运损伤、场地货架增加和利息损失等。具体如下。

1)精益生产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创新性的高效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方式,能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和交货快速稳定的产品,而且生产方法富有弹性和创新。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定义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和尽善尽美。精益方式要求“消除浪费、精简流程”、“尊重员工”和“持续改进”,分析“价值流”、“物流”、“信息流”和“工序流”,及时发现在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杜绝一切浪费,采用下一道工序去“拉动”上一道工序的拉动式生产方式,使“价值流”连续流动起来。

2)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只做有价值的工作,即用最小投资、最短时间、最少人员、最小场地生产出高质量、多品种、合适数量的产品,从而实现零库存、零浪费、零缺陷、零故障、零误期和零污染的“六个零”目标为最佳生产过程。精益生产使得外部物流与厂内其他物流连在一起,而且与其关联的所有部门之间也达到整个工厂在技术过程上的和谐统一。

2.精益生产的实现途径

在生产线改善分析中,企业活动被分为三类:①能创造价值的步骤,如产品的加工过程;②不创造价值,但在现有技术下是不可避免的活动,如搬运、装卸等;③不创造价值,可以立即取消的步骤。可以通过消除第3类活动、减少第2类活动、增加与扩大第1类活动,以达到改善生产线的目的。在生产线分析与改善中,可利用价值分析(VA)找出必要功能(Faction)和不必要功能,结合对这些功能的实现投入的成本(Cost),然后利用价值分析规则(V=F/C)对其进行价值的提升改善。

(1)生产现场的改善指导原则。

在精益生产中实现均衡生产的关键技术就是一个流(OPF,One Piece Flow)生产方式。它是按产品类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它让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运用JIT对制造相关的设备配置进行重新规划,是解决在制品(WIP,Work In Process)积压和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一个流生产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零件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流动状态,按生产节拍逐个流动的生产方法。需要做到低成本、高品质、高服务、高产出,消除各个环节的浪费;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生产线平衡,力争做到4个满意(业主满意、客户满意、雇员满意和社会满意)。精益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高于理论性。它源于生产现场,践行于生产现场。它是边实践、边思考、边完善的产物。

在生产现场改善前,应该对生产现场进行评估和作业测量,其中包括现场布局、资源配置与生产状况、工序能力核查、现场物流走向与信息流等的5M1E(人、机、料、法、环、测)的评估。只有对生产现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和测定,全面掌握和认识现况,才能对生产现场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改善。在平衡流水线时,采用5W2H“What(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在哪里)、Why(为何)、How to do(如何做)与How much(花费成本)”提问技术和ECRS“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Rearrange)和简化(Simplify)”分析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应用动作经济分析及生产线平衡的相关理论,进行瓶颈分析和工作改善,追求工序平衡以提高整体效率;对不合理的动作要素进行优化,减少作业时间,消除瓶颈,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瓶颈工序进行工作改善,如增加或改善工装、改善设备性能等;②进行操作分析和动作研究,剔除不必要的操作,提高瓶颈工序工作人员效率或机能;③增加瓶颈工序工作人员;④将瓶颈工序的工作内容分担给其他工序;⑤合并相关工序,重新进行工序排布;⑥拆分工作时间较短的工序并入其他工序。

(2)生产线的具体改善方法。

在生产线上,不论采取何种改善方法或设备布局形式,都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①有利于实现少人化;②有利于操作者的作业;③有利于物流与信息传递的控制;④有利于质量保证;⑤有利于全员生产维修(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开展;⑥有利于实现标准作业;⑦有利于保障安全。具体改善思路如下。

1)平衡生产线。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线上的全部工位进行平均化、量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使用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在经过对大量生产线平衡资料的查阅,对各种平衡方式的比较,最后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现状,对整个作业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按照目标节拍进行调整,每一次作业内容的调整需与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增强改善活动的可操作性。

2)优化工序。制件的运动不间断、不堆积、不超越、不落地;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交叉、无回流、无等待、无废品的增值活动流,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优化工序流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场的宏观分析,减少和消除不合理、不增值的工艺内容、方法和程序,设计出最优化、经济、合理的工艺程序,缩短制造周期。

3)工作分析。动作分析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的动作要素,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轻松经济,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浪费现象或不安全因素;简化操作,减少工人疲劳,提高操作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作业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对生产流程的安排,应遵守流程路线经济原则:①路线越短越好;②减少停滞和消除重叠;③禁止逆行,消除交叉路线;④禁止孤岛加工;⑤减少动作的数量;⑥双手同时进行动作。其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要真实,要及时利用、分析、判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跟踪反馈。

4)实行“三现”机制。建立以现场为中心,处理事情以现场、现事、现物(三现)为主体,以车间主管为首的“三现”全员参与机制。“三现”机制涉及到部门管理方式的改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各部门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三现”要求快速、有效地处理现场的异常状况,实现高效服务。总地来说,生产现场改善的五条黄金法则:①如果发生问题,首先去现场;②检查问题发生的现物;③立刻采取暂时性措施;④查找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拟定永久行动对策;⑤验证永久行动对策的有效性,使其标准化,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企业现状及改善目标

卡莱轮胎公司是一家美资企业,主要生产橡胶轮胎。随着国外对轮胎反垄断及贸易壁垒的出台、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及人工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低、员工士气低落和质量较差等问题的出现,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迫切地需要通过精益生方式来优化企业的流程,提升企业效益,降低成本。本文选取生产车间QC区域,从2012年6月29日~9月29日对现场进行改善。

1.该公司生产线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卡莱公司存在的问题,先从QC区域入手,经过对具体问题和数据的分析与梳理后,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生产车间QC区域存在的问题。

①捡轮胎、搬轮胎的频率高、强度大、距离长;②打包机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员工打包效率及工作士气;③打包后成品轮胎重,搬运入框存放困难;④工序不平衡造成的人员等待和工时浪费;⑤错包、混包现象严重。产品规格多,现场环境脏乱差,没有进行3定(定位、定容、定量)管理;⑥成品堆放混乱需要重新分类而产生的时间浪费和寻找混乱;工具摆放不合理导致工人换岗时到处寻找、拿取不方便;物料摆放随意,没有标准作业程序,常常存在乱流等现象;⑦没有按照标准作业,无SOP。

(2)安全问题。

①剪发机属开放式结构,无遮蔽罩导致操作时毛发四处乱飞,极易造成对眼睛的损伤;②QC区无效搬运次数多,堆放不合理,导致过多弯腰,从而会增加员工腰肌损伤或碰伤的情况。

(3)区域布局不合理(图2a)。

①QC区域容器存放区域过小,容器摆放位置混乱,工位布置松散,现场成品过多,物流不畅;②生产线设计不合理,导致很难实现并行工程。这样会导致资源浪费,而且难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的要求;③布局不合理引起工人不必要的移动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和物流浪费;④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操作人员移动距离较大,不利于操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4)生产不均衡。

工序之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人等机器,或者机器等人的现象,中间WIP多。

2.改善范围、目标及对存在问题的量化

(1)改善范围:106车间品检区。

(2)确认改善目标。

①重大风险从13项减少至6项;②通过优化布局使现场劳动强度减少20%,降低WIP50%,搬运距离缩短45%,生产场地面积减少50%,各工序平衡率达到70%;③通过工序ECRS,使单件加工用时缩短1小时以上;④现场目视化看板管理,按照SOP进行作业;⑤建立防错(Poka Yoke)机制。

(3)了解现状、寻找问题并进行量化。

①员工数量:10人/班;②WIP数量:760条;③事故发生次数:1次/月(绊倒扭伤);④3S:40分(满分100分)。

三、生产线精益生产改善实践

1.生产线管理指标计算

目前各工位及人员情况如下:

① 生产线平衡表现方式, 通常采用柱状图直观地显示出来(图1)。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 表示生产线平衡

率;T i表示各工位的时间,单位为秒; 表示员工数;

表示瓶颈工位时间或节拍时间, 单位为秒;

=(3.5+9+14+10+3)/(14×5)×100%=56.4%;②节拍时间 (Takt Time ,TT)的计算,TT=净操作时间(s)/客户 总需求(条),21 900/2 833=7.7s/条;③人员的计算,人员

=工序时间之和/TT,(3.5+9+14+10+3)/(7.7)≈5人/班。

由图1分析可知,生产线各工序工时不平衡,剪发、QC和打包3道工序的周期时间高于节拍时间。其中工序3(QC)是生产现场的瓶颈,这是本次生产线平衡改善的突破点。

2.QC区域布局改善方案

基于工序3(QC)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生产布局改善方案(图2b)。

改善前流程步骤:①从硫化区拉轮胎到品检区②剪毛发③剪完毛发之后放在地上④QC在地上捡起轮胎并检验⑤检验完之后把轮胎放在地上⑥在地上捡轮胎并整理打包⑦装框。

改善后流程步骤:①从硫化区拉轮胎到品检区②剪毛发③剪完毛发之后放在转盘上④QC检验⑤分类整理放在转盘上⑥打包⑦装框。

根据新的模拟,除了拉胎工序之外,其余工序时间均可以得到改善。为此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如表1所示。

3.卡莱公司精益培训与人员培养方案的实施培训计划

针对本次改善,为了使改善成功更加巩固,使每个人接受精益生产理念,且便于在全厂推行,现对改全程的人员做如下培训计划(表2)。

4.QC区域布局改善之后对比分析及行动计划

通过改善前后对比(表3),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生产线的平衡率68.3%、各工序之间的时间相对平衡(图3)。

效益分析:106品检区改善后,可减少0.5×2×3=3人,年度收益为24 192美元,生产线的平衡率68%。虽然改善方案需支出费用,但经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员,实现了良好的收益,具体如表4所示。

四、结语

精益生产理论是解决现代制造业人员、物料、设备、操作方法和能源等有效合理设计和配置的先进理论,通过对工艺流程、设备布局、物流系统、成本控制、人员、质量和现场管理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设计规划,在不增加厂房、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成本降低。通过对卡莱公司的生产现状研究表明以下几点。

(1)成功推行精益生产的先决条件是:基于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设计规划企业生产模式。

(2)实践中,精益生产的有效方法是,浪费源的辨识、5S和目视管理等的落实,员工精益生产思想的植入。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3

一、《海浪》中的意识流写作特色

伍尔芙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在《海浪》中呈现了波浪式的心理描写、抽象的语言与模糊的结构,使我们有更大的兴趣阅读下去。

(一)波浪式片段心理描写

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一般在故事讲述上是比较缺乏情节因素的,由一句话或一个想法引出的故事,在作品中蔓延发展,但是又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呈现,在《海浪》中,伍尔芙将这种意识流写作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她分别对六个人物――伯纳特、苏珊、奈维尔、罗达、路易、珍妮进行了心理描写,而这六个人正好拥有六种不同的性格,形成了六种不同年龄段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或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展开思想斗争,或通过思想转变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看似很不相关的六个人,却仿佛是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心路历程。

小说的开头:“我看见一个圆圈,”伯纳特说,“在我头顶上悬着。四周围着一圈光晕,不住晃动。”“我看见一片浅黄色,”苏珊说,“蔓延得老远,最后接着一条紫边。”“我听见一个声音,”罗达说,“唧,唧,唧;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我看见一个圆球,”奈维尔说,“在连绵不断的山坡前像一滴水似的挂下来。”“我看见一个红缨穗,”珍妮说,“上面缠满着金线。”“我听见什么东西在蹬脚,”路易说,“一头野兽链子拴住了脚。它在蹬呀,蹬呀,蹬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语言描写却蕴涵着深远的人生智慧,作者巧妙地将六个人的人性真实面展现出来,拼凑在一起,融合成一部完美的乐章。

(二)模糊的结构和象征性的语言

《海浪》中描写的故事框架不明显,结构混乱,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摸不到头脑,但是如果站在哲学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每个人所说所想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上能够推敲出更多的内涵韵味来,所以这一模糊的叙事结构是艺术的抽象表达,更是作者在长期的文学艺术总结中获得的创作源泉。作者利用这些完美的描法,将其中蕴涵的人生观表达出来,看似混乱的小说结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作者清晰的哲学思路,这样的结构框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伍尔芙在语言描述中埋下了伏笔,提出了一个观念,然后会在后文用人物的思想变化来解释这种观念,这样,读者在产生疑惑的时候,就会被吸引着往下阅读。另外,作者站在每个人的思想角度来分析人性中的问题,读者在阅读中,就会根据自身存在的这些人生问题,来细细品味小说中的人物的思想状态。

在语言表达上,伍尔芙将象征性的语言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呈现出波浪式起伏不平的语言形式,处在每个人生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状态,而每一种思想状态呈现出来的语言又是不同的。有欢畅的,有压抑的,有迷惑的,伍尔芙将代表每个人生阶段的语言形式通过意识流描段表达出来,给读者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文学状态。而在每个人生阶段的人都会有对人生的疑惑思想存在,我们从他们的语言表达上,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人生疑惑。作品中的语言形成了一股波澜壮阔、起伏不定的海浪,六个主人公又在这些波浪的风口浪尖上一次次被洗礼着。其中奈维尔受到的心理“海浪”最强烈,甚至激发出他对伦敦“文明世界”中的各种困惑,发现生活中存在着种种残酷现状,我们要想转变生活状态,必须要经过巨大的考验,这样艰难的生命历程融入到语言与思想情景当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哲学风景线。

二、《海浪》中表现出来的模糊思想

《海浪》刚出版的时候,由于其中的语言表达与场景、故事描写得比较混乱,所以当时的英国读者在阅读中觉得不知所云,在一些批判家看来,这部作品充斥了人性矛盾与晦涩的人生概念,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极大的批判。但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又在于它的抽象与难以捉摸上,更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民众矛盾思想的状态,如果不这样描写,那些真实的思想意图就不会被表达出来,读者在阅读时,也就不会有更大的阅读兴趣。但是基于对当时政治格局与流行文学的发展认识来看,评论家是不会对其产生好感的,因为内部的主题思想几乎没有正面表达出来,模糊不清的概念又使这部文学作品晦涩难懂,不是那个时代的创作主流,所以不能被专业人士所接受。

而《海浪》的主题正是为了展示这些思想极度混乱的英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状态。经历了战乱恐慌的民众对个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的力量产生了怀疑,而作品中所描写的六个人物正是代表了那个混乱年代的所有民众。无论是从性别层面上,还是从年龄发展层面上,作者都通过这六个人的性格差异来展示了身处危机年代的人们的不同心理状态。作品主题之所以看上去很模糊,是因为伍尔芙揭示主题的对象不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人物心理独白的关注上。伍尔芙认为:现实主义作家是物质主义者,忽略了人的灵魂,而一些新的技巧又显得支离破碎。所以伍尔芙在刻画作品人物的时候,刻意将他们的语言进行了全面转换,摘掉“紧箍咒”,随意自在地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没有运用现实主义创作者的半点创作思维,而是贯穿了更加高深的意识流写作手段,发出人的灵魂深处的声音,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了打磨与洗礼,最后获得的效果是可贵的,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更是十分宝贵的。

这样模糊的思想意识并不能说是不完美、不标准的,因为在文学创作中,应该有新鲜的尝试,开启新的文学流派,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进来,才能获得更好的创作源泉,集思广益,才能弥补老套的创作思想的缺憾,呈现出更加完美、更加深入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

三、作者意识流小说创作观

作者本身有着极大的意识流创作热情,在数次精神崩溃的阶段,她仍坚持构思与创作,说明了她对创作的兴趣的浓厚。同时,作者对于在作品中呈现主观思想是非常重视的,将作品内容呈现出来的思想形式直指人心,表达的效果才能更加突出。

(一)对意识流创作探索的热情

伍尔芙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海浪》《墙上的斑点》《存在的瞬间》《到灯塔去》等作品都充斥着意识流创作痕迹,她将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在作品中充分发挥出来,用抽象的语言与部分场景描写,给读者带来了更多新奇的文学艺术,在长期的文学艺术总结中,捕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状态,将他们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中,使读者产生共鸣,并且按照模糊的框架制造手段,将系统性的内容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出来,无边无尽的思想波浪带动读者在她设置的美好意境中遨游。我们看到她的作品时而婉转灵活,时而严肃固定,在语言中体现的这些状态是比较明显的,这样的技巧正好给读者认识更新鲜的事物,了解更高深的哲学思想作好了铺垫。同时,她将这些创作特色大量运用到作品中,并不断在追求更新的创作境界,使自己的创作效果更好,表达出来的东西更加吸引人,所以她在不断前进。在《海浪》中,我们能够看到她思想中波浪起伏的画面,正是她精益求精,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创新的一种艺术写照。

(二)对主观思想的重视

伍尔芙非常注重对主观思想的融合运用技巧,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这种潜意识的心灵语言其实是她内心真实的独白。她注重精神、自由、永恒、和谐,反对专制、暴力、懈怠、沉沦,在《海浪》这部作品中通过对六个主人公的完美塑造,表现出了她自身拥有的人生观,对于“整体和谐”的建立的思想内涵表露无遗,通过对每个人物的思想状态的描写,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坎坷、折磨进行了展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终她表达的是完美、不繁重的人生状态是最好的。从这一点来说,她和叔本华的表达方式接近,但思想深度则能和庄子相媲美。我们从侧面、内部看伍尔芙的主观思想内容,分析她的内心世界,将这种完美的精神状态进行一个深入的考察,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视人而定,又不能够偏离主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带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获得快乐的精神源泉。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4

[关键词] 流浪;精神疾病;睡眠障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83-03

睡眠障碍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精神病患者往往由于各种精神症状引起不良心理情绪,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如睡眠颠倒、入睡困难、早醒、中间易醒等临床表现[1]。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有15%~35%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2]。在本院救治病区接受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常会由于睡眠障碍而出现紧张、焦虑,在病区吵扰,对医护工作不配合等现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积极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以帮助其提高睡眠质量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入住本院流浪救治病区的5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45±5.65)岁,研究对象均满足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标准。使用ICD-10的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25例,兴奋状态15例,缄默状态10例。睡眠障碍形式:入睡困难20例,间断睡眠12例,睡眠过度6例,早醒8例,不眠4例。选取患者均自主同意接受本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用于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有7部分构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每部分0~3分,0分“没有困难”,3分“非常困难”,累计各部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被试者完成试问时间为15~20 min。

1.2.2 发放问卷 实施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发放,选取患者均自主同意接受本问卷调查。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回,干预前后共发放有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护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护理干预,药物主要有利培酮片(剂量3~6 mg/d)、阿立哌唑片口腔崩解片(剂量10~30 mg/d)、氯氮平、碳酸锂等临床常用药物。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PSQI量表测定[3],按计划实施严格的护理干预。

1.3.1 做好病区环境管理 救治病区属于封闭病区,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区环境介绍以消除患者对病区的陌生感,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生活家庭化的氛围”促进患者情绪尽快稳定[4]。尽量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夜间减少灯光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给患者晚上发药及巡视查房时要做到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减少外界活动对患者睡眠的刺激。尽量将护理治疗放在白天进行,晚上必须进行的护理工作尽量在患者未入睡前进行,以减轻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夜间巡视查房时做好患者的睡眠记录,建立睡眠登记本,以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5],详细了解患者的睡眠规律以便能对患者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3.2 加强沟通,鼓励疏导 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而且焦虑占比例较大[6]。患者的不适主诉要认真倾听,告知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程度及关于这种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及时向患者解释说明原因,取得患者理解。鼓励患者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倾诉对象,尽量消除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焦虑,紧张情绪,树立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

1.3.3 合理的服药安排 调查显示,流浪精神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7],这与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的特点有关[8]。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及时向患者解释每种药物对疾病的作用及对他病情恢复的影响,药物可能会出现的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严重失眠的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对于调整患者的生物钟及改善睡眠护理非常有利,但必须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9]。对于一些特殊的精神病药物,如碳酸锂,氯氮平等要告知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免由于患者的不良服药习惯和方式而影响睡眠,对于彻夜不眠的患者应告诉医生,按医嘱予其服用镇静安眠的药物,积极控制病情,消除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失眠。

1.3.4 行为矫正 流浪精神患者是个特殊的患病群体,在本院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均无家属探视,患者最主要的诉求是要求出院回家。这种愿望由于晚上没有人诉说而更加强烈,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①医护人员认真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本市的流浪患者救助政策,告诉患者在这里住院,医护人员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会尽快联系你的家属或核实家庭住址,让患者早日出院,增强患者对病区的归属感和对住院治疗的认同感。②矫正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和态度:流浪精神病患者由于在外面长期露宿,居无定所,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无法实现,养成了非常不好的睡眠习惯,护士在进行行为矫正时采取刺激控制法,让患者在只有睡意时上床,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卧床20 min后仍不能入睡就离开床等[10]。告知患者睡觉时要脱掉鞋子、外套上床;夜间查房时给患者盖好被子,纠正患者认为睡眠要有8 h才是正常睡眠的看法。③对于过度睡眠的患者应减少患者日间睡眠时间及次数,鼓励患者多参加病区的康复活动,如下象棋、看报、打乒乓球等。

1.3.5 良好的睡眠技巧 制订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改变懒惰的生活习惯,培养患者睡前小便、漱口、洗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兴奋躁动引起失眠的患者,在使用镇静药物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弯曲双臂,用力绷紧双臂的肌肉,持续10 s,感受双臂的紧张,放松后再来一次。对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失眠的患者,让患者在床上深呼吸,吸气到一定程度再均匀呼出,持续10 s,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动作上,并结合一些传统方法给患者泡足[11],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后30 d测定患者的PSQI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PSQI总得分下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往往由于其大多处于严重的精神疲劳状态而存在睡眠障碍[12]。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的患病率高到47%,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Breslau等[13]报道,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社会支持系统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基本属于“三无”人员,其睡眠质量受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除积极的医疗干预外,为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应加强对患者睡眠环境的管理和适时的心理干预。

3.1 流浪救治精神患者睡眠情况的特殊性

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流浪救治精神患者在外面习惯了自由流浪的生活,而住院期间需要接受医院的管理;②对救助政策的不了解:很多精神患者认为是政府把他们隔离起来了,不给他们自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③病情较复杂,不稳定:由于救治流浪精神患者大部分病情严重,病情的控制需要较长的时间;④对家人的思念:医院对于患者的管理是封闭的,住院精神患者基本上无家人的探视,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这就造成了很多流浪精神患者只能长期待在医院,因此,保证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应因人而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3.2 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睡眠是一种生理需要和能力,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生理现象,是恢复精神疲劳的有效方法[14]。虽然大部分精神疾病药物有安眠的作用,但很多流浪救治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对医院管理的不适应,对家人的思念及外面世界的向往,仍存在很多睡眠障碍的问题。本研究证明,通过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细心探寻流浪精神患者睡眠质量差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人性化的病区环境管理;做好沟通,鼓励疏导;合理的服药安排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教会患者良好的睡眠小技巧,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有效遏制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状况的恶性循环,让患者能够安心住院,重新回归社会。实施干预后,患者的PSQI得分明显下降,夜间连续性睡眠的时间得到延长,睡眠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救治精神疾病患者在睡眠质量方面能取得良好积极的效果,与李侠英等[15]提出的观点一致。患者的PSQI得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可能与对患者进行了人性化的病区管理,积极的救助政策及病情的宣教,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等因素有关。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参考文献]

[1] 黄长海.精神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22-23.

[2] 华鲁纯.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利用[J].上海医药,2010,31(6):250-251.

[3]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5(2):103-107.

[4] 王汉婵.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73-174.

[5] 程双云,万婷.睡眠管理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31-533.

[6] 程云,于昌伟.6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197.

[7] 李红远,张天秋.294例救助流浪精神病人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62-63.

[8] 刘向阳,李云.齐拉西酮与奋乃静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24-26.

[9] 员凤音,陈粲,陈海君,等.CCU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70-671.

[10] 刘春梓,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37-940.

[11] 刘春格,陈长香.城乡老年人睡眠现状及不良习惯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15-16.

[12] 付叶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74-475.

[13] Breslau N,Roth T,Rosenthal L,et al.Sleep disturbanc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a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young adults[J].Biol Psychiatry,1996,39(6):411-418.

[14] 张燕峰.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126-127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5

1.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6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LeanConstruction;LeanSupply

作者介绍:

1.祁神军,男,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博士;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7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摘要: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给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和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新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摘要: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给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给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给、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足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和物资供给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和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摘要:加强供给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足度。

    3.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猜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给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给。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摘要:(1)猜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给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给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目前状况、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猜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具体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猜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给渠道的选择

    供给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给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给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给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给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给商j供给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给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摘要: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给商供给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 结论和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给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足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摘要: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给的多供给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 vol(40)4摘要: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给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摘要: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给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摘要:5-8

    「4李效廷。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摘要:89-90

    「5Glenn Ballard. Lean Project Delivery System.[J 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2000.9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8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摘要: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给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和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新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摘要: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给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给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给、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足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和物资供给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和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摘要:加强供给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足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猜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给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给。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摘要:(1)猜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给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给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目前状况、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猜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具体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猜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给渠道的选择

供给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给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给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给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给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给商j供给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给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摘要: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给商供给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和建议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9

关键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职能;现代救助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63-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流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动过程,涌入城市的大量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的救助管理机构带来了诸多困境与挑战。于是,做好新时期的救助管理机构职能的定位,以救助管理站为依托,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流浪人员的正常回归社会就尤为重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流浪人员自身权益的实现、生活状态的改善,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及救助现状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前身为1954年组建成立的“苏州市收容遣送站”,2001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在站内设立“苏州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2003年8月响应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办法》的号令,收容遣送站更名为“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原来的儿保中心也在2006年的8月更名为“苏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中心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以“爱心、真心、热心、耐心、安心”为救助服务理念,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等要求,救助管理站主要提供以下7项服务,分别是: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存;根据导致流浪乞讨发生原因给予受助者相应的帮助,这主要体现在协助那些因遭遇临时困难的主动求助者返回居住地,或对能查明其亲属和户籍所在地的特殊受助人员进行跨省接送工作;对流浪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甄别工作;对未成年流浪儿童的保护、教育工作;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上街劝导、主动救助工作;对突发事件中人员的安置与分流工作;对受家庭暴力危害的妇女儿童的维权、庇护工作。中心不仅为流浪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还为他们提供心理矫治、文化辅导和一些相关的技能培训,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苏州市流浪人员救助模式优势与不足分析

(一)苏州市救助站救助模式的优势

1.积极主动为受助流浪人员提供全面的生活照顾、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

为入站人员首先提供“五个一”的服务,“喝一杯热水,洗一次澡,理一次发,换一身衣服,做一次体检”。针对入站身体不健康的人员,小毛病在站内医务室处理,大毛病送至合作医院治疗。站内设有心理咨询室,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保持长期合作,配有相关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与不定期为有行为偏差的流浪人员进行心理矫治。

2.对部分回归家庭的流浪儿童进行电话回访或实地回访

对那些因为家庭重组、家庭暴力等原因被忽视的儿童回归家庭后进行电话回访或实地回访,了解他们回归家庭后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鼓励孩子要自强自立自信,告诉孩子遇到事情可以打电话向当地公安、民政求助,站里会协同当地机构共同处理好相关事宜。同时对来站接孩子回家的监护人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享有受教育权是监护人的义务,避免孩子再次流浪,巩固救助效果。

3.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推进救助工作专业化发展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之一,亦是建立在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与福利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工作中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救助工作,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苏州市救助站救助模式的不足

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这项救助不是对救助对象进行长期终身救助并使其生活达到一定水平,而是帮助其临时解决基本生存困难。但现代救助的要求不仅仅是穿暖吃饱,更应该从生活救助到注重能力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性救助到多元化救助、从补救性救助到注重预防性救助、从救助管理到救助服务的转变,相对来说,苏州救助站救助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要求做得还是有些不够。

1.救助管理机制不完善、实施细则不明晰

救助力量比较单一,缺乏联动机制,没有发动社会民间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搞好救助管理工作,光靠民政一家肯定不够,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官方硬性的力量可以强制一些问题的解决,剩余的政府不太擅长的,就要有民间机构力量来完成。针对轻度智障、无法核实原家庭地址等一些原因长期滞留站内人员没有其他相应的转介或安置的详细措施。

2.救助对象单一、救助方式“机械化”

救助站的救助对象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其他流浪人员救助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救助方式主要还是以提供住所、食物、医疗、车票等物质帮助为主,按照《救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条款机械实施,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将救助工作视为一件具有固定流程的工作,按照公安送达或者自投——入站登记——提供食宿等服务——查询家庭地址——接回或护送的这一套救助流程,由于大部分流浪人员留站时间短,还没等工作人员去了解受助者流浪乞讨的深层原因就要离站了,导致对受助人员的生理、心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少,满足不同受助人员的特殊需求少,缺少对求助者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等连贯,救助产生的社会效果较弱。

3.物质资源利用率不高、专业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为了满足留站人员多方面的需求,救助站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技能室、电脑室、阅览室、心理辅导室、健身房、音乐室、投篮机等,但这些设施资源利用率并不高,长期处于空置状态,未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出现这种现象和缺少相应的专业工作人员是有关系的。目前救助站负责这些设施开展活动的工作人员,远远低于存在的设施资源数量,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忙东忙西,导致不能按时按质开展活动,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4.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少,社工理念普及不到位

站内现有中级 社工师一名,助理社工师四名,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机构设置的岗位要求。机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多寡会直接影响到救助管理的质量。新时期的救助管理应是以“以人为本”为宗旨,以维护保障流浪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收容遣送的层面,未能体现现代社会工作的要求,在助人的过程中,只严格遵守规范流程,而未能注重方法手段和沟通技巧。在方法的选择上,没能依据受助者的问题特征、个性特点区别对待,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各种专业方法的使用更少之又少,这阻碍快速实施救助和提升救助的效果。

三、现代救助管理机构职能定位的可行性路径探讨

我国以临时解决求助对象基本生存困难为主体的社会临时救助制度成为保障流浪乞讨群体基本生存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这种仅仅以维持基本生存为理念,以经济补偿为主要方式的救助管理制度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现行救助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救助群体需求多样化的要求,难以应对被救助者流浪乞讨的诸多复杂因素,难以实现助人自助的根本目标。所以迫切需要对现代救助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

(一)制定详细实施细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流浪乞讨成因具有复杂性特点,影响流浪乞讨人员发挥自身职能获得独立生活机会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针对不同个体的需求,对症下药,制定实施细则。流浪乞讨是社会问题,单靠救助站本身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个宏大的主题,救助站应扮演好资源筹措者的角色,积极引导慈善机构、民间社团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救助参与到救助主体力量中来。

(二)扩大救助对象范围,丰富救助方式

按照《实施细则》中确定的4个救助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的规定,执行救助必定会将一些确实需要救助的人员排除在外。救助管理站应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救助的范围,在实践中要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对那些遇到应急性困难或特殊性原因而生活无着的其他人员实施救助,防止他们沦落为流浪、乞讨人员。

(三)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率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在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过程中,志愿服务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向大众宣传救助管理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还能组织、发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物质帮助、工作机会、法律援助。同时,拥有各种职业、知识、经历、观念和技能的志愿者还能为受助者提供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导,补充救助站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各项设施的缺陷,促进受助者认识与观念的改变,帮助救助管理站实现社会救助的最高目标——“自助”。

(四)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实施社会工作技巧

社会救助服务需求的深化大大扩展了社会救助管理的内涵,使社会救助工作愈来愈趋向专业化,要求由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技巧向流浪乞讨者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帮助。有鉴于此,救助管理站应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理念与专业技巧方法培训,并逐步吸收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救助站。“平等、尊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尊重的心态与受助者接触,这样,社会工作者才容易被受助者所接纳。现代社会工作有一套完整严密的工作流程,从接案到评估到干预到结案,要求必须做到环环到位,节节不少,这样专业方法的规范性确保了救助环节的完整性,提高了救助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祖荣。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07,(10)。

[2]谢敏。社会救助“联动服务”模式研究———基于对广西G市救助管理站的调查与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流浪动物生存现状篇10

[关键词] 吉卜赛人;“巴洛克”;语境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有着对南斯拉夫难以割舍的情结。对库斯图里卡来说,南斯拉夫是一个超越国家的概念。从文化上来说,这个南斯拉夫是库斯图里卡文化身份的标签:作为一个处于东西方交界的巴尔干文化的典型,南斯拉夫地区的民族和文化都成了其言说自我的主体;从心理上,南斯拉夫是库斯图里卡心中故乡的所在,是其经历和成长中最有感触的部分。

但是,在谈及自己的身份时,巴尔干电影人有着尴尬的境遇。在传统欧洲文化意识形态这一后殖民语境之下,欧洲人眼中的巴尔干电影展现的往往是文化他者的形象。尽管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被誉以欧洲的“后院”,但同其他众多东欧国家(如罗马尼亚、土耳其)一样,巴尔干地区是欧洲人印象中的“东方”。作为一个智慧的叙述者,库斯图里卡充分发掘了吉卜赛人题材的电影,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电影风格和主张。

吉卜赛:作为“典型”的巴尔干人

吉卜赛人并非巴尔干地区的土著民族,但像这一地区的很多民族一样,他们同样有着流浪、定居、迁徙等相同的历史经历。之所以说吉卜赛人是典型的巴尔干人,更重要的层面意义是文化上他们“典型性”地代表了巴尔干的形象。这个“比黑更黑,比流浪者更为流浪”①的民族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巴尔干民族,形象学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吉卜赛题材的电影并不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的主体,迄今为止只有两部剧情长片《流浪人之歌》《黑猫白猫》和一部短片《蓝色吉卜赛》,然而地位却十分重要:除了表现南斯拉夫解体的《地下》之外,正是这一题材的电影成就了典型的库斯图里卡作品。

吉卜赛人是最早介入西方文明的巴尔干民族之一。②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流浪到并散居于当今的西欧大国,这些流浪的吉卜赛人出现,使西方产生了对这一生活方式和宗教均异于自己民族人群的审视和想象,吉卜赛人因而成了“那个”东方巴尔干的典型代表。对欧洲人来说,吉卜赛人总是一种属于“别处”的族群:他们是未被文明开化的,来自于异教文化,带有偷窃、酗酒、骗人钱财的恶劣行径;同时又是神秘而自由的,终日载歌载舞,充满欢乐。因此这种对他者审视包含着两个层面:落后贫瘠丑恶的东方与充满自由想象的东方。他们是没有国籍的流浪者,但在文化上他们则是“典型的东方人”。因此西方对吉卜赛民族的关注和想象远甚于其他巴尔干民族,或者可以说,东欧的吉卜赛人在西方眼中是“典型”的巴尔干人。而这一文化语境对东欧电影业界来说,对吉卜赛人的电影的选取也就自然成了重要的表现题材,成了他们与西方文化对话的一个方向和途径。如《我曾遇见快乐的吉卜赛人》《谁在那边唱歌》等可以说是此种影片的代表。这些影片或者表现苦难的吉卜赛人生活,或是通过流浪的吉卜赛人的视角展现社会与历史,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如《我曾遇见快乐的吉卜赛人》)。而吉卜赛民族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和状态,也自然成了巴尔干民族的缩影或一个重要侧面。

在众多同类的吉卜赛题材的电影中,库斯图里卡的作品有其自身独特的品质。或与其不同文化经历和思考角度有关,他对这一题材的发掘显现出其独特的身份意识,一方面他顾及了西方观众眼中那个贫瘠神秘又充满激情的东方,另一方面又把本民族的气质和灵魂予以诗意地表达,在西方的“他者”和“自我”之间,实现了一种恰当的平衡。《流浪者之歌》是库斯图里卡第一部表现吉卜赛人的作品,但“它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集所有吉卜赛人题材电影于一身的作品”③,它集合了过往关于吉卜赛人题材电影的因素,又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展开。同很多通过苦难来反映社会和意识形态的作品不同,除了被驱逐的段落之外,《流浪者之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褪去了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强烈情绪(如片中仅开始处马车上的领导人画像表明生存背景,而象征国家机器的本土警察和军队等是不存在的,这与《我曾遇见快乐的吉卜赛人》不同)。同时将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和内在精神诗意地展现出来。在吉卜赛人身上,库斯图里卡试图展示的是整个南斯拉夫民族和巴尔干人所承受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在这些苦难之下那乐观、自由的民族内在。与此同时,库斯图里卡本人的经历和精神状态也与吉卜赛人有相似之处,这或许也是其钟情并擅长于吉卜赛人题材的一个重要原因。《流浪者之歌》面对的形势是1985年从南斯拉夫走出获得戛纳大奖之后所要面对的国际化市场,凝结的是库斯图里卡外向却又回头审视的民族情感。而时隔10年之后的《黑猫白猫》可看做是库斯图里卡流浪情怀的另一番境地:经历家国巨变的他已成了一个真正没有国籍的“吉卜赛”人,对这一题材的开拓便带有了“想象的社群”的意味:他一改《流浪者之歌》的沉重和现实,脱离政治和历史更为彻底,把吉卜赛人欢快自由的内在精神以狂欢的风格展现出来,以一种近似癫狂的方式把吉卜赛人的生活描绘得明丽、简洁、欢快,“Happy End”的结尾字幕也标志着其从现实表现到乌托邦构建的一个重要转折。

吉卜赛题材电影与“巴洛克”风格的形成

吉卜赛民族特点也影响库斯图里卡电影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像将庄严崇高和戏谑通俗融为一体,悲剧和喜剧成分并存,充满动感,给人一种“巴洛克”式的感受。而这种风格的产生和形成与吉卜赛内在民族精神和外在表现有着一定的关系,迪娜•约尔丹诺娃较早地注意了这点并分析道:“库斯图里卡的‘巴洛克’看上去产生于其对吉卜赛人的兴趣且这种风格首先出现于《流浪人之歌》”。巴洛克(Baroque)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形容词有“俗丽凌乱”的意思。作为一种“处在理性和激情之间”④的艺术,风格以强调运动和变化为主要特征,在情绪方面的表达十分突出。

具体看来,俗丽凌乱以及运动与转变的特征在库斯图里卡的影像中十分恰切地表现出来。其电影真实又充满想象,纪录风格影像同一些超现实的影像(尤其是后期作品中)并存且自然地融于整体中,杂乱之中充满了精致和动感,具有鲜明的巴洛克特色。其镜头取景以全景和中近景为主,场面调度上对前、中、后景的安排设置都很重视,通过一些独具特色的修饰物赋予作品鲜明的个人特色,镜头运用充满动感,伴随民族化的音乐,使电影节奏和情绪方面个性突出;与此同时,他在电影中往往混合各种美或丑的东西和形形的装饰,因此其电影画面表现上不乏凌乱。种种物品装饰其中,夹杂了俗与雅、美与丑的元素,却都又在整个画面中被统一,恰当地被包容在了电影中,并不突兀。

库斯图里卡还把电影中写实的元素和魔幻的元素、纪录风格和超现实风格融为一体,使电影真切感人而又充满新奇。在早期的电影中,超现实因素是不存在的,这种类似于“超现实”的设置存在于“梦游”“催眠”这种具有隐喻性指向的行为中。而从《流浪者之歌》开始,特异功能这一超现实因素从神奇的吉卜赛人身上找到了着力点并影响了影片的叙事与风格。另外,此类电影也充分显示了他对电影的“编织”能力。而这种效果的达成是与其全景镜头运用和层次分明的场面调度紧密联系的。在场面调度上,迪娜•约尔丹诺娃认为库斯图里卡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往往通过精确而又丰富的场景设置、人物运动和镜头运用来达到其丰富而又突出的效果。他对前、中、后景都很重视且他又下意识地去把中景和后景布置得娓娓生动。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所有一切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和发展之中,重视场面的完整感,同时又准确地利用细节。早期的例子如《爸爸去出差》中的婚礼那场戏,前中后景的内涵十分丰富,切换和穿插也十分自然。另一例子是《流浪者之歌》开始对吉卜赛聚居区的全景式镜头展示。在其中,贝汉叔叔赌徒的形象也展示出来,他从背景的赌徒中出来走到近景前,洗脸,咒骂,祷告,然后走入背景,输掉最后的赌资。段落中全景的小镇与涉及其中的主要人物都予以了展示。这些镜头的场面调度之中,层次分明,整体场面感突出,具体细节引人注意并最终引导下一镜头的叙事,充分显示了导演“整体中把握细节”的能力。

再者,吉卜赛人自由与自然的精神状态对库斯图里卡的影像组成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精神的对应,未受文明开化的乡村(大自然)是库斯图里卡电影一个重要的表意层面。《流浪者之歌》中那个作为故乡的村落和美丽的大自然成为吉卜赛人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背景,而《黑猫白猫》《生命是个奇迹》《给我承诺》中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这点。在《黑猫白猫》中爱情男女野合的那片向日葵地、《生命是个奇迹》里 “三种植被”共存的森林、《给我承诺》中孙子洗澡的那方充满金黄苹果的池子都能呈现出自然的那种自在。自然的存在成了其电影重要的表意手段。他影片中的动物,作为人类的对应,同时又作为影像画面修饰物的一部分,具备着重要的指向功能。动物扮演的是不同于好莱坞电影中插科打诨的角色,通过它们,导演来完成对人类行为和状态的思考,这也成了其影片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表意系统,其影片中诸如火鸡、猩猩、鱼等一些动物都有一些特别的隐喻意义。

综而观之,库斯图里卡拍摄的吉卜赛题材的电影充分展示了其作为巴尔干人为展现自我而做出的努力。该题材电影之于库斯图里卡,一在民族意识,他在后殖民文化的背景之下智慧地展现了巴尔干人的民族精神;再者是在艺术风格的形成,“巴洛克式”的影像风格起于并突出地展现其中。而这,成就了典型的库斯图里卡的电影。

注释:

①②③ Goran Goci: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The Cinema of Emir Kusturica,Wallflower Press,2001年版,第93页,第93-99页,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