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研究十篇

时间:2023-12-25 17:36:59

塑料污染研究

塑料污染研究篇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与大力推广为农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土壤中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地膜残余物逐年上升,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大多农民使用的地膜厚度薄、强度差、易老化、难回收,非常容易残留在地里,导致“白色污染”。每年有几百万吨的地膜被弃于土壤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据调查,连续35年覆膜的土地,其中的废弃地膜可使小麦减产5%9%,蔬菜减产2%10%,玉米产量下降10%,棉花产量下降10%23%。此外,牛羊误食残膜碎片,可导致肠胃功能失调,严重时造成死亡。

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震惊和思索: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加速降解农田土壤中日益增多的残留农膜呢?我们学校的科技辅导员帮我们查阅了资料,并介绍了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科研机构和辅导老师,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于是,我们开始了关于农膜降解的研究。

研究过程

技术路线

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

菌源样品

5份菌源样品分别采自生活小区垃圾堆、保定市垃圾处理厂、保定市纺织厂排水沟、保定市区河流底泥及郊区农田土壤。用采样铲采集垃圾、污泥及农田地表土壤以下1015cm深处土样各约100g于牛皮纸袋中,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等信息并标号,风干、过40目筛,4℃冰箱放置备用,采样时间为2010年7月,要求所有样品在3周内处理完毕。

实验方法

高效PVA(聚乙烯醇)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实验共采集了保定市郊垃圾处理厂、纺织厂排水沟土壤、河流底泥等5个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筛选3批,共进行了15批次的驯化与分离。

菌株的种属鉴定。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分为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3方面进行。

高效PVA降解菌株培养条件优化(产芽孢工艺研究)。内容包括斜面菌种活化、种子制备、液体培养等。

菌株对PVA的降解效果研究,包括菌株芽孢液制备、摇瓶中的降解实验、土壤模拟降解实验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土样中PVA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

为了提高筛选效率,采用PVA平板透明圈初筛的方法,经初筛共得到8株呈现透明圈亦即具备降解PVA能力的菌株(见图2),分别为1-16、1-21、2-1、2-2、3-3、3-4、3-9和4-2菌株。

对初筛所得8株菌株进行培养,然后测定各菌株对发酵液中的PVA降解率。结果显示,3-4菌株的降解率最高,48h后达到35.43%。

3-4菌株的种属鉴定

经基因组提取、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该菌株及相应标准菌株的进化距离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3-4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中相应属、种的有关性状相对照,发现3-4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与解淀粉芽孢杆菌较为一致,因此鉴定菌株3-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经科技查新,国内报道中尚未见过该菌株用于PVA降解的报道。

解淀粉芽孢杆菌3-4菌株的产芽孢条件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PVA降解菌株的摇瓶培养产芽孢条件为:2%麸皮,0.5%玉米浆,0.05%KH2 PO4 ,0.3%ZnCl2 ,Na2 HPO4·12H2 O0.4%。最佳的发酵参数为pH8.0,种龄14h,装瓶量50mL/250mL三角瓶,30℃,200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其芽孢产率可达95%以上,总生物量为2.69×109 CFU。

菌株的降解应用效果

摇瓶发酵降解实验。在摇瓶降解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VA及一定量菌株芽孢液,30℃、20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96h,不同时间测定残留量绘制降解率曲线见图3。结果表明,菌液对摇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VA均有降解效果,在浓度为10mg/mL时降解率最高,在96h时达到72.10%;浓度为25mg/mL时,96h降解率为53.59%;菌液对PVA塑料的降解率要低于对纯品PVA的降解,分析可能是由于PVA塑料除含有PVA外还有淀粉基体等其他物质,因此降解得相对缓慢。

模拟土壤降解实验。菌液对土壤中PVA纯品的降解实验结果见图4。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液对土壤中的PVA降解率呈增加趋势,在降解28天时,土壤中的大部分PVA可被降解。菌液对土壤中PVA塑料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的施入量对PVA塑料的降解速率有一定影响,菌液加入量越多降解就越快,达到一定值时降解速率的增加则不再明显。在菌剂加入为4mL时,28天可将PVA塑料降解63.25%。实验证实,从微生物方面讲,菌液不会引起不良生态效应;菌液对受试土壤理化指标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大规模应用前景。

本研究创新点及推广前景

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PVA的新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3-4。经科技查新,该菌应用于PVA的微生物降解在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

首次进行了PVA降解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3-4菌株)的生产工艺研究。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菌剂降解残留PVA农膜奠定了前期科学基础。经科技查新,目前国内未见PVA菌剂菌株生产工艺的研究及解淀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研究。

探明了所研制菌液降解PVA及PVA塑料的适用条件和实际降解效果,为PVA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奠定了科学基础。

本研究所获的PVA降解菌株降解效率高,菌液生产工艺完善、成本低廉,降解效果明确。此菌株及其菌液生产和实际降解工艺,在PVA农膜污染治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在其他行业的含PV污染治理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工作设想

所获得的供试菌株为自然界的野生菌株,应具备较大的产酶及降解活性的提高空间,因此可对其开展产酶特性研究,使其降解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还可考虑对其实施诱变、基因工程育种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其PVA降解能力。

应尽快以小白鼠为供试动物考察菌株安全性,确保菌株的使用安全,不会对环境产生新的危害。

可进一步研究菌剂的大生产工艺和固定化工艺等,为功能菌株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并深入研究适合的工艺和设备,提高其降解效率和其实用性。

进一步考察此菌株在其他PVA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如对纺织废水中PVA的降解。

该项目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中学组环境科学一等奖。

塑料污染研究篇2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塑料污染研究篇3

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它在自然环境状态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大量、长久地日积月累,就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污染人们称为“白色污染”。  学校组织开展的环境污染调查研究中,我们小组确定“白色污染”为研究对象。  国庆期间人潮如涌,我们走在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购物的人们提着黑色或红色的一次性塑料袋。街道两旁被废弃的塑料袋形成一道道醒目的人为“景观”。风一刮,塑料袋随风飘动,有挂在电线上,有贴在墙壁上的,造成环境脏、乱、差,影响城市形象,更影响了节日的气氛。  我们取道去看临河公园,发现塘河上也漂浮着为数不少的塑料袋。农贸市场里的商人把塑料袋和腐烂的食品一起往河里扔,看来沉在河底的塑料袋一定更多。公园里行走的人们,用塑料袋装食品,吃完了就随手一扔,任凭塑料袋在花草丛中安家。  看来人们对“白色污染”的危害认识还远远不够,环保意识十分薄弱。  通过分工合作搜集的资料,我们了解到废弃的塑料造成的污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破坏土壤的结构。塑料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公园里丢弃的塑料袋被淹没在泥土中,会影响公园的绿化。  2,散落四处的塑料袋由于沾上油腻的味道,可能被动物误食,致使动物生病、死亡。  3,堆积起来的塑料会使蚊子、苍蝇、臭虫大量繁殖,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集思广益,我们认为上街购物提倡用纸袋、篮子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尽量减少塑料袋的流散。其它是塑料制品废弃不用之后,应交回收站回收,而不应该图省事随手丢弃。  治理“白色污染”不仅仅要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更需要制定一系列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

塑料污染研究篇4

[关键词] 白色污染 治理 资源化 垃圾分类 对策

塑料自问世以来,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性好、隔热、防水、绝缘、经济实惠、易生产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使用量与日俱增。由于用后被随意丢弃,形成所谓的 “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响人、畜健康塑料废弃物对人的危害早的定论[1]。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存的氯乙烯单体能使人产生“肢端骨溶解症”,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后,会出现皮肤硬化症,还有人出现脾肿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损伤、门静脉压亢进等病变。废塑料也会危及动物健康。动物误食塑料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殖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动物的死亡。

2.影响环境卫生在城市居民区、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颜六色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废塑料与其他废物混杂在一起,也易导致细菌、病原菌、蚊蝇等的大量繁殖,影响公众健康。

3.污染土壤、影响生物生长废塑料进入土壤中长期不降解,会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质产生深刻的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残留的塑料阻碍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也会影响植物发芽、出苗,降低产量及作物品质。对土壤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影响航运及水力设施的正常运转废塑料进入水体,随水流漂移,一方面会影响水的流动,堵塞涵洞,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废塑料会缠绕在水力设施如轮船、水力发电机等的转动部位并致其损坏,引发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用途广,使用量剧增

(1)农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农用塑料增产效益高,导致其使用量剧增。塑料薄膜的应用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全国仅塑料包装业的年总用量就达5 000万t;农用塑料年总用量在2 000万t以上,其中在666.7万hm2耕地50余种农作物上应用地膜近1000万t,农产品保鲜膜、营养钵塑料等的使用量亦达1000万t左右。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000万t塑料残余物遗留土壤,单位耕地面积塑膜残留量达3kg/667m2[2]。由于废地膜不易分解,积留在农田不易清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2)商品的生产与包装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包装过程,被用作包装袋、包装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层板及塑料产品等,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包装材料,1990-2000 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8.9%[3]。

(3)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极大,食品包装、购物买菜的塑料袋使用数量也是惊人的。据调查[4], 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消费已达100亿只,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消耗要超过万亿只。

2.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随手抛弃、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这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3.垃圾的袋装化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在一些地区提倡垃圾袋装化。城市居民也习惯于将生活垃圾装进塑料袋内抛弃,给垃圾的分类、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剧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现状

1.填埋填埋法是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由于简单易行,勿需繁琐的操作工艺,是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国垃圾的产量大,并夹杂了大量废塑料,使其体积庞大,降低了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再加上废塑料非常稳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填埋法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焚烧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袋并可以获取一定的热能,但在焚烧过程中,塑料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建一个垃圾焚烧厂需要较高的投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3.禁用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国家经贸委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相继出台了相关“禁白令”。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对固废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对地膜、一次性包装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关限制。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6号令,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连续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禁白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收效甚微,“白色污染”形势依旧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塑料的诞生被誉为一场“白色革命”,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使用管理不当带来污染而禁止使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难接受,这也是禁白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国家针对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的措施,给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上带来了一定困难,政府执法不严,执法多数是“一阵风”;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没跟上,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见,治理“白色污染”,只靠单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难行得通的。

4.替代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人们在寻求其他替代物来减轻“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与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尽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但总还是存在一个降解周期,用后如果不重视回收利用,同样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纸代塑。认为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决所谓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会给我国并不富裕的森林资源带来压力;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并不环保。另外,纸不具防水性,在隔热、抗拉强度等性能尚无法与塑料相比。“以纸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废物具有二重性,弃之不用即为垃圾,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即可变为资源,可重新造福于人类。废塑料是一种资源,清洁的废旧塑料可以被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加强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关键。造成“白色污染”的责任不在塑料本身,而在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对于如何进行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宣传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方式,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了解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来。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解决垃圾污染,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德国、韩国制定了《包装条例》等,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因此,制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制订促进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而要给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调动积极性。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超市、大卖场以及连锁店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工作,尽可能多地把使用过的废弃塑料购物袋回收、集中起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从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业,解开塑料购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长期以来因回收成本高而无法运作的“死结” [5]。 使众多的集体或个人积极地投入到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来,彻底根治“白色污染”。

4.加强废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术研究废弃塑料经回收后,经过加工处理进行再生利用,制造成各种产品,才算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目前,尽管废塑料已经有了多种用途,但在回收、分选、处理的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及综合利用技术,以使废塑料的再利用达到无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缓解环境污染。

结语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引导人们对塑料产品从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进行全程管理,重视回收、再利用环节,“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参考文献:

[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210

[2]崔峰: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2:8

塑料污染研究篇5

实验目的:探究白色污染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白色污染的强氧化性

实验用品:塑料袋、食物、菜市场、超市。

实验步骤:1、先取适量食物与塑料袋配成混合物2、将食物与塑料袋的混合物放入盛有过量商品的超市或菜市场内充分反应。连续振荡3-5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塑料袋与食物发生强烈的化合反应,塑料袋被商品吸附,生成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杂质――垃圾。

反应式:塑料袋+食物=超市或菜市场垃圾(不易分解)+刺激性气体

实验二:白色污染与环境的置换反应

实验用品:塑料袋、居民小区、垃圾筒适量

实验步骤:1、将塑料袋置于居民小区内,观察

现象2、取少量垃圾筒与塑料袋混合,即发生强烈反应。持续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塑料袋因有广泛的活动空间而漫天飞翔,并且造成视觉污染。2、垃圾筒与塑料袋反应后,立即产生一种特殊固体--苍蝇。3、静置几天后,还会有一股刺激性气体生成

反应式:塑料袋+垃圾筒=苍蝇+刺激性气体

实验三:白色污染的还原性

实验用品:常用塑料袋、工厂、没有经过加工的食物

实验步骤:1、将常用塑料袋与工厂反应,观察现象2、将没有经过加工的食物与常用塑料袋混合,并置于工厂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常用塑料袋经过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相结合后形成商品包装袋。2、没有经过加工的食物与塑料袋反应后生成各种各样带微量毒性的食品。

注意:由于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各工厂不得采用此方法生产塑料袋,以免给地球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反应式:塑料袋+食物=包装袋+食品(含微量毒性)

塑料污染研究篇6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术环境保护研究

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方向

环境保护是跨经济、社会、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环境保护研究人体健康、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平衡。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面对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状况,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1】。

如何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处理环境污染物已迫在眉睫。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可达到一定的除污净化效果,但成本高、过程繁琐,并易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等环境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所具有的安全、高效、廉价的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问题研究现状

生物工程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因此,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2】。

2.1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3】

3.2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3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

4.小结

现代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广泛应用和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在污水的生物净化、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废物资源化、环境生物监测、环境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对环境生物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广泛,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孙毅.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塑料污染研究篇7

调查课题:通过对白色污染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地点:XX区纸坊镇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一块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为此,寒假,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的调查研究: 

1、我在塘墩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也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在龙井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又走访了纸坊镇工商所。工商所的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了解到:我们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纸坊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又去了环卫所。环卫所的叔叔告诉我,在我们纸坊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城区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我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撰写调查报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2、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没有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3、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没回收利用。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城区变得整洁得多了,但是总的来讲,但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使臭氧层变薄。

我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

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塑料污染研究篇8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

6、要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塑料污染研究篇9

山东滨州。卓越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厂房内。

一位来自澳洲的商人从车上搬下自带的废旧轮胎,亲手投入这套低温微负压废旧轮胎催化裂解设备,目瞪口呆得看着设备输出装置处分离出的燃油、碳黑、钢丝。然后他围着设备绕了一圈,没有找到火红的加热装置,他的翻译说:“你们这是用东方的魔术在忽悠人!”工作人员指着一根管道告诉他,这里传导过来的热气就是设备的热源,这是最新的低温裂解废旧轮胎垃圾的技术。

在第十二届高交会的深港创新圈的展区内,卓老不无幽默地讲述了发生在慧海卓越的真实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学术背景、导师钱学森严谨治学与不准浪费的教诲、“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让老工程师卓寿庸开拓出了零排放、无污染、百分百回收原料的处理黑色废旧轮胎与白色废弃塑料垃圾的新蓝海。

“白加黑”泛滥

“白色垃圾”主要指的是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消耗塑料制品达1.1亿吨;而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为3200万吨;国际塑料科研组织预测到2015年,全球塑料制品的需求将高达1.4亿吨。在塑制品工业蓬勃发展同时,必然引发废弃塑料污染源的重生――俗称白色污染。

2008年,全世界废弃塑料量达5200万吨(约占塑品总量45%),其中美国为1900万吨,而欧洲为1800万吨,我国也达到了800万吨。由于废弃塑料在运输、加工、应用等环节处理不当,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废弃塑料回收后再利用工艺,制出再生塑制品进入市场。其二次污染更令人惊心动魄,以科学先进的美国为例:美国废塑料回收利用,只占5%的比重,即90%以上采用掩埋和焚烧,造成极严重的全球性污染。

“黑色垃圾”形象地描述了废旧轮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废旧轮胎有很强的抗热性、抗机械性,并很难降解,废旧轮胎的解聚、分离、裂解、单体回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大课题,也是深度再生加工的高技术含量的二次资源化利用攻关重点。由于技术复杂、装置庞大、投资巨大、工厂加工成本高,因而目前尚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及推广。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国每年报废的轮胎数量已经由2000年的0.32亿条,增加到了2007年的1.5亿条,重量也从1.2万吨增加到310万吨;预计2010年我国废旧轮胎将达到2亿条,其中可翻新的只有 15%-20%。在未来几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美国,“黑色污染”将更加严峻。

在我国,“白色污染”或者付之一炬,或者默默掩埋;“黑色污染”则流入非法的土方炼油小作坊。在熊熊的浓烟中,处理“白加黑”的过程释放出大量的二恶英――毒性为砒霜900倍的“世纪之毒”,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寻找一种既可以完全裂解黑白垃圾,又能从中获得最大化回收效益,同时又符合国情、投资省、见效快的环保工艺是摆在国内从事资源再生的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挑战399℃

在中国科学院从事高压固体研究的卓寿庸,奔波于国际学术会议的旅途中,黑白垃圾一遍遍刺激着他的神经。二恶英,二恶英,垃圾处理中的二次污染成为令人头疼的顽疾。既然二恶英是在399℃以上的高温条件下产生的,能不能在低温条件下完成垃圾的裂解过程呢?

一个偶然的发现,令卓老为之付出十年有余。1999年,卓老开始集中精力和财力从事“环保新能源”的新技术开发,以废旧轮胎环保处理同时从中制取清洁燃油为目的,研发工业化环保型成套设备和工艺技术,在马来西亚创建了项目示范基地,作为向世界推广的展示窗口。2005年,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之后,卓老在中国山东滨州兴建卓越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从事废旧橡胶、废塑料裂解制取燃油、燃油精加工制成柴油、汽油和还原碳黑环保项目的开发、研究和成套设备的制造,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

卓老的研究成果可以表述为“低温微负压催化裂解技术”。所谓“低温”,指的是在二恶英产生的临界温度399℃以下――在380℃的设备环境中实现废旧轮胎、废弃塑料的裂解。这样的温度条件,不需要直接对裂解炉进行加热,一根管道输送过来的高温气体足矣,极大地节约了天然气能源和电力消耗。380℃的环境中仍有微量的二恶英产生,“微负压”使得裂解炉内的气压略低于炉外的大气压,“微负压”就像水泵,将二恶英牢牢锁在裂解炉内,在持续的运转中将其分解消失,最终实现二恶英的“零排放”。该设备的热风及尾气综合利用完全符合节约型生产和低碳经济的要求。

从裂解产物看,该技术可以100%实现废旧轮胎到原始材料的还原。裂解的再生产品中,39%是燃油,经深加工后可分馏柴油33%,汽油6%;33%是接近工业普通碳黑N660产品标准的碳黑;16%是钢丝,5%―8%是可燃性气体;4%-7%是废旧轮胎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最终也被分离出来处理掉。

慧海卓越公司自主研发了分别针对废旧轮胎和废弃塑料的裂解设备,设计产量为每年处理废旧轮胎3万吨,实现了对废轮胎、废橡胶、废塑料、废油等的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成套设备具备立式、卧式、斜式、内旋式等多种模式,可以适合不同国家和客户的需求。

“垃圾魔术”新产业

为推进该技术的产业化,“慧海卓越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落户深圳。“慧海卓越”旨在汇集国内外固体废弃物处理专家,研究无害化环保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使之“变废为宝”造福人类。在未来几年,慧海卓越将在深圳建立总部、研发中心、生产示范厂及设备制造厂,并在国内外建立10―20个工厂。

塑料污染研究篇10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