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十篇

时间:2023-03-23 13:38:54

静物素描

静物素描篇1

关键词: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多种对比关系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1 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1 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1.2 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1.3 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2 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2.1 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2 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2.3 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3 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3.1 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3.2 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3 艺术处理

静物素描篇2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高中美术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我的不断反思总结以及和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使我感触颇多,我认为只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画好静物素描写生。

一、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在线条练习上多下功夫

当欣赏任何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时都发现,画好素描都离不开优美的线,主要是拉长直线和排线。特别是我们平时练习最多的就是线性素描,它是用线透视的方式,用变化的线条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客观物体透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然后从形体结构中提取框架结构、空间秩序,丰富线条自身的美感。

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来说这显然是比较困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主观意识上只观察到了优秀作品的画面效果,忽视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这一重要准则,忽略线条基本功的训练,采用急功近利的表现方法,一上来就皴擦画面,想在短时间内制造黑白灰的画面效果;二是之前所画的几何体在造型上比静物要简单得多,而静物素描则要求学生运用更灵活的线条来表现更为复杂的形状和结构。学生所画的线条往往因为不敢画而显得很实很硬,不够松;另外学生还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不用长直线来概括,整个形显得很圆。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宁方勿圆,则把形画得很方,看起来机械呆板而没有生气。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忽视基本功的练习,不能用灵活的直线、曲线来作画造成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方法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把握好构图规律,让画面生动起来

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面对一组静物,如何将其转置于画面的空间结构之中,我们称之为构图。一种独具匠心的画面构图会使你的作品增添无穷的魅力。而构图能力的培养是有其艺术的形式规则可循的。具体来说,一幅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主要根据物象的组合与你的感受确定是竖幅画面还是横幅画面,然后在这个空间中运用对比、节奏、平衡等因素,充分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意图,表现出对象的特定气氛。对于学生来说,构图能力应有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一是摆静物、组织物体的能力训练。因为在日常的静物写生训练中,大量的时间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写生练习的,所以对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不仅体现在画面中,而且还直接反映在对写生对象的摆设和组织上。二是如何在画面中取景,即以何种视角来确立画面。

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因为这将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闷。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构图的摆布应首先考虑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即主次关系。静物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在物体的摆设安排上,每个人的艺术趣味不同,对比、节奏、平衡的表现也会因人而异。一般来讲,主体物旁边应有次要物体重叠组合,陪衬物应不规则地摆放在四周。

三、从理解透视规律入手,努力提高造型能力

由几何体过渡到静物,对物体的造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透视上也更加难以把握。主要是静物中椭圆的透视变化,由于之前所画的是圆柱的透视,它是由一样大小的椭圆组合而成的,而静物由于造型更加复杂,由不同大小的椭圆组合而成,所以,学生把握的时候有些困难。所以更要求学生对物象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从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并准确地通过线条表达出来。

四、重视培养体积意识和表现力

把握形体、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素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没有体积空间意识,就不能养成对体积空间的观察习惯,更不能表现好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表现是绘画的基本能力。例如初学者往往表现不出物体的空间感,没有空间感就表现不出体积感。“圆形”和“圆球”是不一样的,圆形是一个平面,而圆球是一个体积,所以应该建立空间意识从而提高表现物体体积的能力。

表现力在素描教学中是很关键的。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建立整体意识和体积空间意识,因此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有表现的能力。

五、加强表现不同物体质感的表现力

质感表现就是指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六、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静物素描写生教学的中心课题是造型意识的培养,观察方法的根源来自思维方式。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事物的特有思维认识模式。这个模式在顽强的起着作用,这也就成了学生接受专业的观察思维方式训练的最大障碍。正确有效的观察应以做画时的整体意识、具体刻画时的比较分析意识、对物象特征的关注意识同时展开。

静物素描篇3

关键词:素描;几何形体;静物

素描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写生训练,学习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学生的素描教学中,要分步骤做起,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等。

下面,我仅就几何形体上的一些有关问题,以及它的深入——素描静物,在教学中应如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的一些方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素描几何形体

素描几何形体的结构问题是素描写生中最为关键而又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因为素描写生是以再现对象的真实性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不同的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要想将对象画得自然准确,就离不开对对象形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表达。

形体结构是一个外与内的紧密结合体。是学生掌握素描技巧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正确地把握形体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研究的。它不单纯是打轮廓、涂调子、找大关系,表现的是空间的三维体态,塑造体感、量感、空间感和作品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造型立足点放在现实的有机体的空间形体结构上和整体和谐的形式经营上。

基本的几何形体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方体、圆柱体、球体、椎体。在我门刻画上面的几何形体的时候,不仅强调对客观形体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对形体的一个主动的把握,锻炼对形的一个感受和表现。物体的比例关系也是同样重要的,它是学画者应不遗余力进行研究,并且需好好掌握的,比例关系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在写生中的每一步进展都涉及到一个确定正确比例的问题。如从大的外形到局部结构之间的比例,形体之间的长短比例,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以及黑白灰构成上的比例关系也是通过比较来判断其是否正确。在学习中,常常需依据自己现场测得的各部位的比例,且不可套用某种定式来进行绘画,这样获得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具体画几何形体的时候,在我以往的练习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绘制一组几何形体的时候,要观察它的整体构造,比例关系,摆放的位置关系,还有透视的关系。然后定出上下左右点,画出整体的辅助线。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画出各个物体的线形的结构,明确物体之间的位置,还有比例的关系,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是很重要的,抓住了这点,才能使所画的物体有空间感,有层次的区分。接下来是区分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明暗用重线和调子表现出来,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这一点,是使我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明确的绘画的顺序,很好的理清下一步将要画什么,怎么画。在初学者当中,有很多画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感觉没有了头绪,不知如何继续下去,所以做画时一定要有所秩序。

在平时的几何形体的绘画时,还容易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画调子的明暗问题,也就是黑白灰的处理。初学者往往把兴趣过多地集中在中间色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有:由于缺乏素描明暗关系对比与黑白灰关系的理顺,从而出现某个亮部的局部色块画得太重,远看像抹了一块黑一样;本应画得灰一点的局部,由于画得过于暗了,色调上画得太过了,使得画面出现“脏”和“灰”的感觉。如此看来,懂得黑白技巧比懂得明暗五调子更重要,因为只知明暗五调子这个规律,不知道黑白技巧,那么五大调子可能就会束缚住你的手脚。所以黑白对比的这种绘画形式语言,在画面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几何形体,是素描的一个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打好一个坚实的底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过程越困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相反就要使学生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找到一定的要点,来领悟,而不是照本宣科,跟随大溜。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有激情,通过把握形体,进而创造形体、创造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

二、素描静物

静物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他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学习素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单个静物的塑造是培养初学者对每件物体的结构、明暗、空间、体积、质感、色素、透视关系等的理解与观察表现能力。而组合静物的训练特点是强调物体间的对比、构图,形体间组合表达的塑造能力。这就要求初学者要积累平时的经验,更深入地去观察解决复杂的形体结构塑造关系。

临摹组合静物应分三个步骤进行: ①构图的特点把握,在画一组素描静物时,不要孤立地去观察每个物体,要从整体的观察去理解物体间局部的对比,如质感对比、量感对比、空间形态对比等,无论是结构素描画法还是明暗对比画法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刻画、深入,这就是造型塑造要求的准确性。学生在构图上要多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了解构图的规律与审美特征。临摹在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技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简单的描摹,严格按照绘画的步骤逐步深入。②逐渐深入阶段,在画一组静物时,当各个形体的构图表现完成后,首先应抓住大的明暗对比关系与物体间的空间关系。要有虚实对比、空间对比、质感对比等塑造关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铺出大的明暗块面关系,注意物体间的空间表达虚实关系。画背景时,用整体的观察和体验去营造画面的素描效果。 ③深入刻画与调整阶段,当画完一组静物时,在对各物体的局部刻画是训练学生能否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这些能力,容易在深入时产生“脏”、“乱”、“花”等素描表现中的弊病。 在画组合素描静物时,与单个素描静物所不同的是讲究构图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的知识突破,表现单个静物时,可以孤立地观察某个对象,观察方法也较单纯,相对容易把握好单个物体塑造能力。在表现组合素描静物时,要从整体的布局去观察、理解对象,难度较大,要注意物体间的空间对比,形态对比,质感对比等关系的掌握程度。表现技法上要掌握合理布局,虚实有度、对比强烈、塑造准确等造型要点。

不论是素描几何形体还是素描静物写生,终归都是属于素描范畴,在低年级的素描教学学习中,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透视、空间、质感、量感、明暗等规律,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唤起作画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的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物体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景,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素描的教学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更有生活的想法,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华《形体与结构》

静物素描篇4

【关键词】素描;色彩;明暗;练习;绘画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特殊类绘画不计)。高中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一般先练习素描基础,再进入色彩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到一定阶段后,就要求学生素描和色彩均衡发展,相互提高。

笔者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素描和色彩的专业能力不能均衡发展。究其原因,应该是对两者关系认识的脱节和不连贯。本文的目的是引а生对照素描静物训练和色彩静物训练的要求,素描和色彩同时练习,提高认识水平,使学生的素描技法和色彩技法得到同步发展。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和美术训练中的心得体会,有感而发,从四个阶段浅析了素描和色彩的对照练习。

一、构图能力的培养

静物素描训练,第一阶段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培养。构图讲究章法和创新。构图的根本目的,是将对象摆放在画面恰当地的位置上,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美感。它要求根据以主体物为对象的形象的高低角度决定画面的横、竖构图,注意形象位置的前、后、左、右关系(非特别情况不要轻易移动个别物体的位置),空间层次的明朗分布,主次清晰,形象鲜明。

静物素描构图的要求,也是静物色彩构图的要求。两者的方法和目的一致。

静物色彩绘画也可直接用调色盘中的单色起稿构图。

二、抓轮廓和上大体明暗

第二步,抓轮廓和上大体明暗。对形体准确地描写,可以激发你对绘画的兴趣。正确运用笔测、水平线和垂直线,画准轮廓就不难。画素描上明暗时,先确定受光和背光的分界线――明暗交接线。背光部包括:暗部和投影。素描和色彩的方法同样是:从大处着眼;从暗部画起;从大面积色块画起;从画面上部画起;从主体物画起。画素描时,要比较块面与块面之间的明暗差别;画色彩时,要注意色块与色块之间的色彩偏向,即色相的区别,同时要注意色块与色块之间的明暗关系――色彩的明度差异。

三、深入刻画

第三步,深入刻画阶段。全因素素描的要求和效果是画面有明确的明暗关系和丰富的空间层次。画面必须有大量不同层次的灰色。一定要处理好光的效果――受光和背光、物体固有色之间的明暗差别。其认识、表现、检验的方法是:所有物体的暗部与暗部比较,亮部与亮部比较。此外,还有肌理笔法的区别,以表现和区分物体的质感和量感,丰富视觉元素。

静物色彩的绘画到了这一阶段,其认知方法与画素描时有所区别。不同的是将明暗的黑白关系转换成色彩关系;注意画面的整体色调,区分受光与背光的对比色关系;区分灰色与灰色之间的色彩倾向;明确固有色之间的区别。在色彩绘画中,笔法的运用要变化而统一,运笔流畅、大胆,肌理丰富,厚薄处理得当,技法多样,色彩明亮、丰富。切忌色彩单调,运笔单一,色调简单、灰暗。

四、画面调整阶段

最后是画面调整阶段。先审视、揣摩你的画面,还有哪些不足?哪些破绽?存在哪些不完整的因素?你最初的设想是否表现出来?然后大胆修改、处理。调整过程中,恢复第一感觉效果非常重要,但要保留你在绘画过程中一些即兴的特殊效果和表现方法。根据需要和可能,大胆取舍,使画面逐渐完美。

静物素描训练中,将不同固有色转换成不同层次的素描关系,塑造素描明暗的空间关系,可使画面清晰明朗,不至于模糊不清,平淡无奇。在静物色彩训练时,要认识到画面空间的形成,主要是由色彩明暗层次决定的。画面色调是气氛的主体。结构的形成是固有色的明暗关系组成的,而不同层次的固有色则由色彩的色相和明度来区分。环境色的表现类似素描的反光效果,可增强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保持画面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进行静物素描和色彩对照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意识,深入理解素描和色彩的同一性和非同一性,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早出成绩,多出成绩。

静物素描篇5

     美院附中素描基础教学基于它与学院本科教学上的链接关系,同时又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这一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附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静物素描篇6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静物素描篇7

[关键词] 中学美术 静物素描 临摹 兴趣 手段

素描学习是美术造型艺术的基础,而对静物的素描也是中学生美术教学的入门训练,对培养学生基本功的效果已经得到了长期教学实践的认可和验证。然而,中学生对于静物素描这一创作形式往往达不到深刻的理解,认为简单枯燥,耗时费力。这是由于学生无法认识到静物素描这一艺术形式的价值所在,没有培养起学习兴趣造成的。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塑造艺术灵魂的启蒙者,要善于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静物素描的学习兴趣。只有改变旧式的死板教学模式,建立创新的现代化美术课堂,让学生真正理解素描课对于形质描绘和审美高度的训练价值,才能激活对静物素描的兴趣,执著不懈地追求作品的完美。

一、灌输素描的理念和美感,使学生了解艺术价值

1.静物素描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的静物素描是运用简单线条勾勒,不涉及色彩运用,对于摆放物品外形进行重复的写生再现训练,是对基础造型的培训,能够使学生通过对线条、明暗、质感、构成、空间的感受和控制,逐渐掌握绘画手法,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入造型学习之中。静物素描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功,能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对空间构造及布局能力以及运用线条和阴影在二维空间中布置立体感观的能力,这都是一个人综合美术素质的扎实条件。因此,静物素描学习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具有不容轻视的地位,对学生从描摹写生过渡到造型设计阶段的艺术语言把握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2.静物素描的节奏和美感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描摹道具的艺术形式美。从形体的空间深度感、线条的排列和秩序感以及明暗对比的图案表现形式,来体会画面节奏,并注意到物品材质的硬度、弹性、光泽及粗细度对线条比例的影响。通过形体结构的转折来制造画面美感,充分理解静物素描所能体现的不仅是物品直观的轮廓,还可以充分融入细腻性的情感感受与表达。理解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角度,自然就可以对素描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素描水平。

二、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灵活选择描摹道具

目前的教学课堂上,使用的静物素描道具一般固定化,形式单一,艺术性和品味流于平俗,不能吸引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应该学会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选用创新型的静物道具,培养生动的课堂格调,建立活泼的绘画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例如,在石膏头像描摹课上,适当穿插石膏雕塑或形体写生,锻炼学生在持续的静态临摹中锻炼临时速写训练等,采用交叉教学法来消除学生学习的枯燥厌倦感。另外,打破传统概念中对临摹道具的认识,将生活中具有艺术造型或创意的组合带进课堂,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形成样式协调、空间感强烈、线条清晰、具有丰富视觉映像的道具,达到激发学生创作个性,轻松发挥的目的。

2.多元使用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除了教师教授线条笔法并给予道具之外,还可以通过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进行静物素描的学习。如运用幻灯片演示、视频播放、名作欣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更加直观地演示静物画的艺术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灵活选择多元化的教授方式,使学生对优秀的作品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比名家名作,改善自身作品的不足,提高学习动力。

3.鼓励自由表达方式

在纸张上运用画笔等方法重现物品特征的表达方式是静物素描的构成基础,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宽泛的选择。在当前美术教学中,自由发挥和鼓励创意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表达方式上鼓励学生尝试新材料、新的绘制手法,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建立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欲望,充分体会创作自由的,进而改变对静物素描旧有的墨守成规的印象,抱有极大兴趣地开发更大艺术表现空间。

三、运用鼓励评价手段,刺激学生求学欲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静物素描教学也是一样,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教给学生绘画的能力,而是要挖掘他们内心对美的呼唤,激发沉睡的潜能,并对其艺术意识进行鼓励。暗示和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得到教师和同学欣赏的成就感能激发强烈的动力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因此在评审时,要注意以肯定的角度给予鼓励性评价,及时发现画面构成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

在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品味和修养。对于优秀的作品,要及时加以褒奖,有意识地在学生中进行推广,并主动向外界宣传,争取在竞赛或刊物中得到推荐,对作者和周围学生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让中学生对静物素描产生更深刻持久的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素描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全面加强创作理念的灌输和引导,训练学生积极思考并加以实践。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动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克服重重困难,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素描课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仁伟.现代基础素描教学之反思[J].现代中学生教学与管理,2005,(15).

[2]卢霞.学习兴趣的培养源自生活――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体会[J].生活教育,2009,(2).

[3]韩守杰.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中的“素描静物创意”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静物素描篇8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开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淡彩静物”所用颜色应具有透明度很高的特性,以保证涂色后不影响素描的表现力,这就非水彩颜色不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肯定:“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普通中学的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需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这“淡彩静物”的淮我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技法,再学习淮色就容易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 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

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的色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静物素描篇9

高一:

上学期:

注重绘画基础与兴趣的培养,课程设置为:素描基础知识――单个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几何形体的写生——静物素描临摹(先结构素描后调子素描)——静物素描写生——石膏五官的临摹——石膏五官形体的写生——石膏五官形体的组合写生下学期:

石膏头、胸像的临摹——石膏头像的写生——人物头像的临摹(真人五官写生)——色彩基础知识——静物色彩临摹+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采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高二:

上学期:

人物头像临摹——人物头像默写——静物素描——色彩静物临摹——色彩静物写生+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采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下学期:

人物头像、人物带手临摹——人物头像默写——人物头像写生——人物带手临摹、写生——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风景临摹+速写写生+设计基础+针对性强化训练高三:

全面进入高考备考阶段,针对学生情况及报考院校作针对性强化训练+组织安排专业考试。

高中年级美术特色班应达到目标:

静物素描篇10

艺术应是多元化的,但多元的艺术门类风格就需要多元的基础内容、个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对素描“基础”的理解使得素描与写实技法训练等同,使“基础”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其他素描形式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油画、雕塑等西方传统的造型艺术科目,研究的是静态下的物象的体积、光影明暗等,而缺少对“线”等因素的研究。一方面,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白描”“线描”等不是素描的误解;另一方面,一旦学生走到室外面对物象的体积、明暗光影不是很明显的“复杂”物体如花草树木时,往往无从下笔。教学方式是一味的写生,缺乏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在学生毕业前设置毕业创作,平时的课程基本都是写生,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达到眼与手的熟练配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始终是被动的,从而使学生在创作时想象力贫乏。长此下去,学生练就的是模拟自然物象的技能,只能长期进行静止形态的习作,离开物象的参照便束手无策。平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缺失,使学生的毕业创作出现样式单调、描摹照片、简单模仿、抄袭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施教者具有一种让学生先打好基础再进行创作的观念,这必然导致基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脱节。而国外一些艺术院校学生则是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这种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传统素描教学模式,1978年全国第二次高校素描教学会议提出了质疑。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有了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西方诸多现代派艺术更是给我国的艺术家很大的冲击。自此,对艺术家个性的表现、对精神深处的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关注成为艺术很重要的方面,而与之相应的是高校开始反思传统素描教学的局限,探索研究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有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如,具象素描中加入抽象因素的研究,关注艺术造型意味的表达,强调主观有依据的夸张变形的意象素描,引进模糊学科界限的西方现代美术造型观念“新概念素描”,等等。这些素描教学的改革研究力图使基础训练从单纯的写实技能中摆脱出来,使基础训练与人的主观性创作结合起来,尝试多元化的造型基础教学模式。

有限的革新上述素描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专业美院进行的,而在多数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变化有限。笔者通过在同类院校中走访调查,发现素描教学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在原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了“结构素描”的教学,强调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原素描教学即全因素素描教学中,教师将形体、透视、明暗、质感等诸多因素集中一起表现,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往往忽略形体结构的本质特征而只注意到表面的光影虚实。教师把形体结构因素单独提炼表现,可以强化学生对形体结构本质特征的理解及理性思维的提高。在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美术学为传统专业,而设计专业是随扩招而增设的。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相对有活力些,比如该专业对意象素描的涉及、对质感肌理等因素的研究、对现代派结构重组手法的运用等。对于多数高师院校而言,设计专业多为新专业,教师也多为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容易接受艺术教学的“新”成果,而传统美术学专业则相对保守、变化不大,全因素素描教学模式占据主导,显得单一。这反映了美术教育陈陈相因的教学惰性,背离了学科融合的“大基础”的教育改革趋势。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坚守,实质上反映了高校在观念上对“基础”理解的偏差,把“基础”理解成写实的技能和写实油画的基础,而对从事艺术所需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等基础没有涉及。

1.变全因素的综合训练为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全因素素描源于西方的造型观念,作为基础,它服务于西方的传统写实油画,强调的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和逼真再现。在描绘的过程中,全因素素描包含了形体、构图、结构、明暗、节奏、质感、线条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写实性的素描中均衡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建构了写实性素描造型的规律。从画几何形体到画静物、石膏像、真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都是要求对形体、光影、明暗关系、空间、结构等因素进行准确表现。这种模式对初入门的学生来说,要兼顾这么多因素,困难重重,所以他们常常对各种因素的研究浅尝辄止,导致问题和错误不断重复出现。此外,这种单一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单一的审美及艺术思维模式。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就是把素描中的形体、结构、透视、肌理质感、明暗等因素分成独立课题进行研究,对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抓住关键,集中精力解决首要问题,各个击破,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再解决下一问题,这是一种“建楼式”的方式。这样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教学将所有问题一块解决要容易得多,并且对每一种因素的研究相对透彻。从现代艺术风格来看,即使是写实性绘画也不再全使用全因素方式,画家在画面中往往强调某种因素、弱化其他因素,调整因素的组合方式,以获得全新的视觉角度。这里列举两位艺术家,一位是当代艺术家基辅,他将焦点透视法作为作品的主要构图手段,将视点大多定在构图的中轴线上,简化了画面空间透视的复杂程度,强化了构图的视觉冲击力,他是一位将素描中的透视因素作为作品因素对其单纯化处理的艺术家。另一位是蒙德里安,他舍弃了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这些因素,只保留了物像的结构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线,既保持了从对象中获取信息,又使画面结构重组,直接让绘画语言本身成为画面的主题。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因素的单纯化可以使学生避开物像琐碎细节之干扰,保持高度的视觉敏锐性,从而使创造既来自自然,又在精神上高于自然。所以说,相对科学的素描学习应该是获得对素描各因素本身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只有对素描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才能对素描进行真正把握,从而实现素描的基础作用和独立价值。用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单一样式限制所有学生的局面。在各个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课题的重点,就可以对其他方面放松要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形象的感觉偏好肯定有差异,所以教师就不必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手段去表现。这样既不是无的放矢的“放羊式”教学,也不是用单一样式禁锢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有收有放。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艺术形式、探索艺术规律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意识,这样的基础教学才不会和创作脱节。#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