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利与弊十篇

时间:2023-12-16 16:33:39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1

由此可见,当时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即“一胎化”政策并非最佳选择,而是在中国人口过剩、计划生育起步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急刹车”政策,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但是,这项政策只考虑30年,也就是一代人是不科学的,至少应再考虑三代人,否则不可能认识到“一胎化”可能产生的社会弊端,结果可能导致30年后“一胎化”政策被否定。到头来,这种国策是难以持续的,甚至还会出现反复。

基本国策当以百年计

其实,早在1980年9月25日“独生子女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正式出台之前,笔者就在1979年冬提出,下一代要实行“双独可以生二胎”,即一百年四代人平均为“1.5胎化”的中国人口战略主张。30年过去了,实践证明笔者当年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

一项长期政策,特别是基本国策,必须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影响,权衡利弊,作出最佳战略选择。人口战略所涉及的计划生育应该作为百年大计来考虑。也就是说,计划生育至少要以100年为单位,以25年为一代,考虑四代人应如何实施计划生育,而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么“一胎化”,要么“两胎化”,把根本国策混同于临时对策。

“一胎化”政策在当时是必要的,但也伴随着巨大的弊端。“一胎化”生育政策实际上是以“剥夺”人们自主选择生育数量的权利为代价的,其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老龄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从现在起就要应该计划地实行中国计划生育的新战略“1.5胎化”。

有选择地“1.5胎化”

近期有报道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展“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2011年将首批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五省试行;然后,在京沪津等大城市实行;计划在“十二五规划”(2015年底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执行“单独二胎”政策。这与笔者的人口架构理念比较接近。

我认为,中国最合理的计划生育和人口战略应该是在未来100年,即1980年至2080年,实行“有选择地1.5胎化”。即,从中国在全国范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以未来四代人为对象制订计划生育长远规划,具体做法是:

第一,凡是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享有生育第二胎的选择权,而他们的下一代人生育第二胎则要受到一定限制,提倡重返生育独生子女。

第二,凡是夫妇中男方是独生子女的,原则上可以享有生育第二胎的选择权。如果只有女方是独生子女,则这对夫妇则不能享有生育第二胎的选择权。这非歧视女性,而是在客观上有利于保护女婴。

第三,父母是独生子女的“二胎选择”并非硬性规定,而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如果放弃这种权利,便意味着这种把权利移交给了自己的下一代。这就增大了人们接受的自愿性和自主性。城市和农村应统一政策,少数民族可以例外。这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素质和中华民族多民族合一的国家特色。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2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预示着,“单独两孩”的政策将全面放开。

多年的计划生育,已导致人口老龄化、用工荒等问题,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既顺应了新时期群众的殷切期盼,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不过,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据实际情况确定。据调查,仍然有四成受访者因各种诸多原因而面对单独二胎新政的放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态与选择……因此,此次单独二胎只是第一步。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变化,须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积极跟进,做出调整和完善。同时,政府还应注意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的衔接与配套问题,对失独家庭的补偿和优惠纳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

文/本刊综合

“调整生育政策和保持现行生育政策均存在利弊。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人口的首要特征,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提升生育率以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只能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上。”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在国家卫计委2013年11月17日召开的人口学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表示。

座谈会上,近20位人口学界专家热议国家启动“单独”二胎政策(指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认为政策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显示,中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原新表示,“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2030年会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开始增加,同时还减轻了全社会的老年抚养负担。

原新认为,“单独”二胎对于近中期缓解人口老龄化有微弱作用,但对缓解远期的人口老龄化则有显著作用。

自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出生性别比问题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2004年更一度攀升至121.2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持续升高已持续30年,近四年出现连续性下降,但依然在高位震荡。

原新就此指出,“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唯一手段。”他认为,“单独”二胎可以适度多生,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定会下降,但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

“中国迄今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异常复杂。不是单靠生育政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认为,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变化,需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积极跟进,做出调整和完善。

刘爽表示,“单独”二胎启动后,尽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出生堆积,但可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出生“拥挤”。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亦表示,任何社会政策的调整都会使相应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目标人群发生变化。“当前,卫生计生部门在计生服务、妇产科服务方面,教育部门在托、幼教育方面,规划部门在人口空间布局变化方面,都要尽快做好服务能力调整等相应安排。”

虽然新政策的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原新表示,“单独”二胎政策符合民意,符合国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也符合国家改革和发展总体部署。“由此可见,‘单独’二胎与现行生育政策比较,利远大于弊。”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已实行了三十多年,这项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健康良性发展,也避免了诸多无节制生育带来的社会次生灾害。如果三十多年前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真不知现在的中国会是一个什么局面。经过三十多年的贯彻执行,目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成了很多人的自觉行动,在一些地方,很多年轻夫妇都只愿意生育一个小孩,“把一个小孩带好”成了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城市,不愿意生养小孩的“丁克家庭”越来越多。“青黄不接”导致人口老龄化、用工荒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与此同时,一些有条件和能力抚养第二个孩子的“单独”家庭,却苦于没有政策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既顺应了新时期群众的殷切期盼,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既有民生温度,又有战略深度的好政策。

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暴涨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新政启动4-5年,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一个小的生育高峰,但总和生育率不会超过2%,之后开始回落,并仍会维持低生育水平。事实上,很多大中城市的年轻夫妇已经感受到了生育带来的各种压力,孩子生下来后就基本要用“金钱”武装,奶粉、衣服、玩具、上学……哪一样都需要钱,没有一定经济基础,谁敢再生一个来“自找苦吃”呢?因此,虽然政策已放开了,但并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都愿意生养“二胎”。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比较严重了,为什么又不全部放开呢?愚以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还无法全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经济水平有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属于“底子薄,人均占有量小”的状况,各种社会资源还无法满足一些有生育意愿的人“放开生”。况且,在严格执行计生政策的这三十多年里,我国一些偏远地方仍还有少部分老百姓因为“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思想影响,想方设法逃避政策,一个劲的生孩子,直到生出男孩为止。如果全部放开,就会助长这种“只重生、不重养”的不良社会风气,最终受伤害的仍是国家和社会。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3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失独问题

[DOI]10.13939/ki.zgsc.2016.38.101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1日上午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于2016年起正式施行。全会提出,为促进人口长远均衡发展,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在此之前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从高生育率国家转变到低生育率国家的队伍,从而导致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增长过快,而是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和失独现象严重等问题,二胎政策的出台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措施。同时政策也考虑到群众的生育意愿、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1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

1.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已突破13亿人,但这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大约占总人口的15%,并且每年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虽然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社会中也必然产生一部分老龄化人群,但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人口生育率严重降低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且一般来说,其他国家多数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后才进入老龄化时代的,而我国早在2000年以前,人均GDP还不足其他发达国家一半时就已“未富先老”,并且带来了社会抚养压力严重、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去制定相应的政策,我国过去辛辛苦苦所积累下来的丰厚的经济财富将会被“老龄化”逐渐侵蚀,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因“老龄化”所形成的人口负债而拖累。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二胎政策以防止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

1.2 人口红利的减弱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飞跃式的发展,经历了一段长达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人口红利不仅使中国具备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让全球各地都布满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同时国内所需赡养的老人少、社会负担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在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现象,因此有专家推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从而导致未来我国经济要经过一个“门槛”。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不采取一些措施,也许未来我国经济会进入长时间的滞胀状态,尽管科技会继续进步,经济也仍会发展,但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整体的活力会受到局限。所以,我国对于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如何制定相关的经济、人口政策成为一大难题。

1.3 社会问题严重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我国目前已有多个省市进入了老龄化状态,家庭结构也逐渐变成了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421”模式。如果目前的局面继续延续,这些独生子女不仅要在繁忙工作的重压下腾出精力教育孩子,还要在没有兄弟姐妹协助的情况下,为双方常年多病的4~8个老年人(甚至还有祖父母那一代人)奔忙。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有很多家庭因意外事故导致了孩子的不幸死亡,而此时父母也常因年龄较大而无生育能力,变成了失独家庭,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正常家庭的美满。这些社会问题如不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将会对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2 二胎政策带来的影响

2.1 对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

任何政策的影响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胎政策也不例外。短期内,我国将有可能出现小波的“婴儿潮”,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生育回潮对我国总人口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为根据数据长远来看,如果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人口数量将在2025年达到最高值14.08亿人;而实行二胎政策,我国人口数量也只会推迟到2038年达到最高值,且只有14.70亿人左右,并还可以借此将我国老年化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改善,从而具有更强的人口再生产速度和发展优势。所以相比较而言,二胎政策不仅促进了广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等现象,优化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及规模,并带动劳动力资源的增加,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这些优势是十分有利于我国的长久发展的。

2.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实施,首先将直接影响婴儿产品行业及与儿童相关类别的行业,如奶粉、教育、医疗、学区房等。每诞生一个新生儿,其身上的潜在消费就会增加市场活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市场也会逐渐加大对年轻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居民消费水品,从整体上带动GDP的发展,并有望在2030年后,使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至7%~12%,扩大国内经济需求。长远来看,二胎政策还会增加我国的年轻劳动力,这样会使我国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和技术性发展,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近年来有许多外国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如果增加劳动力,可以吸引这些外国厂商陆续转移到我国来发展,增加招商引资的机会和国外资金的注入。不仅如此,我们也许还可以创造依托老年经济下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并通过宏观政策促进中国产品质量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

2.3 对现有社会问题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上来说,二胎政策也十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家里多一个孩子,不仅可以避免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创造一个对他们人格形成而言更完整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防止失独现象给众多家庭带来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另外,二胎政策还可以改善中国现有的“421”家庭成员结构,缓解我国人民所面临的养老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不能陪伴老人甚至因经济原因无法为老人治疗疾病等问题。但如果兄弟姐妹多,每个子女都可以轮流换班照顾老人,并一起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这样可以使老人们有更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也使子女们对父母的赡养做得更好。

3 结 论

总地来看,二胎政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但中国的人口问题十分复杂,二胎政策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地探索和时间的检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人口结构及规模的重视,同时在细微之处也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由此人口恶性发展的趋势将会得到缓解,我国人口结构也终将会趋于合理化,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璐.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2]李博涵.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对我国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4(2).

[3]董姣姣.单独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二胎政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辩证影响

我国在十八届三中上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上指出要全面实施二胎政策,改变原有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积极生养二胎。生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是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发展局势所进行的重大调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意义。

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之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实现既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能力发展需要。在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下,我国自然资源和能源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人口规划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实行计划生育。

在计划生育实施的几十年,我国人口快速增长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我国逐渐步人了低生育率的行列,减少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但重新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国作为人口资源大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口资源的支持,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和社会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为此,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要在人口规划控制的基础上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经过有关调查分析表明,单独二胎政策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在单独二胎政策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目的是降低社会人口的数量和生育量,经过多年的发展证明这种政策不再适应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逐渐出现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发展变得不合理。二胎政策的实施时为了纠正过度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辩证影响

(1)积极影响

第一,能够解决用工荒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后一步是劳动力过剩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一些区域发展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报告系那是,我国现阶段已经转出的农村劳动力在2.3亿左右,剩下的没有转移的劳动力一般是年纪大、劳动力不足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009年开始,我国内陆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费用增高,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实现二胎政策能够带动人口的增长,在长远上增加社会年轻劳动力总供给,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能够减少甚至消除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能够协调人口性别比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人们在计划生育的指导下喜欢生男孩,由此导致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而二胎政策的实施能够拓宽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减少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能够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问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生育的正常规律被打破,导致人口结构问题开始凸显,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进而引起社会保障问题。二胎政策的实施,虽然不能立即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问题,但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缓因为老龄化引起的社会负担问题,实现人口劳动力发展比例的平衡。

(2)消极影响

第一,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短缺问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不断增长的人口会为本身已经很脆弱的资源环境发展带来更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加大对各种资源的损耗,不断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第二,会引发日后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独立二胎政策的实施目的是缓解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对人口结构发展的优化。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引起了群众的思考和质疑。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仅仅依靠生育来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人口的发展具有延时性的特点,现在表现为人口的增长,可能在多年以后才会反应出来一些隐性的老龄化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得不到发展的情况下,这种隐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导致社会养老资源的争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会对独生子女家庭带来消极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的弊端在于重男轻女,一些家里是女孩的家庭,在二胎政策之后会继续鼓励家里人生育男孩,但是基因的影响所致不能保证这些家庭生二胎的孩子使男孩,为此出现了一些家庭超生的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会加重原本生活困难家庭的负担。

三、如何实现独立二胎政策的良好发展

独立二胎政策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首先,要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发展的协调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人口资源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协调。同时,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我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其次,要将计划生育政策贯穿到独立二胎政策中。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现对人口流动发展的合理把控,有效处理好人口流动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最后,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生育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为此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人的需要,提升人口的总体素质水平。在二胎政策实施下,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在统筹人力资源、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5

关键词:单独两孩;政策;人口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制度为了适应社会,也在不断改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都在调整。20世纪70年代,倡导“晚、稀、少”,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十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一经提出,就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提出“单独两孩”政策的背景分析

任何政策的提出,都具有它提出的意义。政策是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和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每个政策都具有它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1.人口增长惯性趋弱,增加劳动力供给

近几年来,计划生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庭出现了独生子女,包括农村也在内。原来养育小孩为了养老的传统思想也随着社保的加强而慢慢减弱。甚至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工作问题等原因,出现了丁克家庭,双方忙于工作,不愿要小孩。导致了我国生育水平稳中有降,人口增长惯性趋弱。1970年我国出生人口2739万人,净增2321万人;2012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净增仅669万人。

另外,劳动年龄人口供给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亿以上。预计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4.4亿左右的峰值,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所以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问题。

2.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

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5至1.6之间。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急剧影响着人们的身体状况。环境污染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其影响不言而喻。但是不仅于此。如果女性受到装修及家具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和厨房油烟污染等污染的伤害,很可能会影响到其生育健康,并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单独两孩”,为保持生育水平总体稳定,力在必行。

3.调整出生人口性别比

由于受到“男孩才是自己的,女孩是在为别人养”传统观念的影响,女孩严重受到鄙视与遗弃,造成男女比例失调。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严重偏离正常范围,目前已多生出2200万至3400万男孩。

对此,按照概率计算,在没有性别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家庭只想生1个孩子,且要满足95%的家庭生育的是男孩,平均需要生育1.90次至1.93次;如果一个家庭想生2个孩子,且要满足95%的家庭能够得到1个男孩,平均需要生育2.94次。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唯一手段。“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但一定能使其下降。

4.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减,从1982年的4.43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独居老人家庭比例有所升高。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出现一些“失独家庭”等特殊困难家庭。家庭的婚姻、生育、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

‘单独两孩’从政策上终止了‘4-2-1’的家庭结构,避免出现‘独二代’家庭,即父母、子女两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缓解家庭的代际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二、“单独两孩”将带来的挑战

众所周知,每件事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事再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同时也会伴随着弊端。“单独两孩”政策亦如此。我们在解决旧的问题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给我们的公共事业、家庭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1.为公共事业带来了挑战

“单独两孩”政策使得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值14.53亿,峰值时间推迟4年,但峰值人口增加1500万人。总人口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资源环境分配的竞争性。

一是加剧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竞争。单独两孩政策使得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值14.53亿,峰值时间推迟4年,但峰值人口增加1500万人,2050年总人口为13.85亿,比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000万人。总人口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资源环境分配的竞争性。

面对当今资源短缺,就业压力的增大。在原来人口基础上在增加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资源的竞争力将会剧增。对于现在还未就业的,缺乏资源的人来说,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压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追求的强大竞争。

二是基层计生服务管理能力面临考验。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恰逢卫生、计生机构调整,按进度,省级卫生和计生机构合并今年完成,乡镇、街道一级机构整合明年完成。此间,应尽量减少基层计生人员受机构调整影响情绪波动,放松和削弱计生工作。

俗话说,梦想是美好的,道路确是曲折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单独两孩”政策的提出,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愿望,可是要实施此政策却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独身子女家庭,原先领了独身子女的奖金,然而“单独两孩”政策出来后,他们也希望生第二胎。可是对于已经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且领了独生子女奖金的家庭,又该如何处理。给卫生和计生机构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和挑战。

三是公共服务、管理和保障亟须跟上。新政实施后,三五年可见到效果,出生人口增长将对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浙江湖州某妇幼保健院院长对在当地调研的乔晓春说:“单独两孩政策,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对我们而言,是个不利的消息。大量高危人群集中生育,我们医院承受不了。此外,孕前免费优生检查的数量急剧上升,也给医院带来困难。”

原本我们公共服务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如今哪都还是人满为患的今天,医院排队挂号,车站购票排队,马路堵车等在原来有限的公共设施和保障的情况下,“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将会给现有的公共服务领域带来新的压力,将会给社会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2.对家庭带来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成长环境,家庭的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以说家庭是孩子塑造健康人格,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培养孩子的成本逐步提高。常听到大人说“现在的小孩,就是用钱垒起来的。”现在,在城市里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面对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力,学历也成了面试的门槛。为了给孩子有不错的未来,很多家长从胎教就开始教育,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幼儿园、小学、高中、到大学,甚至硕士,博士,经济上就给家庭带来了压力。

如果再生第二胎,可想而知,负担至少将会增加一倍。对于两个原本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上面有四位老人,再加上两个孩子,总共要赡养和照顾六个人。不言而喻,这样的家庭负担有多重,除了教育外,还有生活上,吃穿住行等。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又将会给多少家庭带来新的,承重负担。

二是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一个人的素养如何,与家教息息相关。原本就是独身子女的父母,他们小时候家里就他们一个人,习惯了对独身子女的教育。现在“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他们面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原本他们就是独身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已经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现在面对两个小孩,他们将如何教育。如果还是按照他们原来的经验来教育的话,他们将会成为两个孩子的孩奴。

‘单独两孩’政策试试的同时,面对‘4-2-2’的家庭,还应该开办家长学校,让所有家长都能到家长学校接受培训,并实行合格家长认证制度。通过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提高建设文明家庭,全面提高家庭素质,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单独二孩”政策的提出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我国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的成果。如今“二孩”政策,体现了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都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它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也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对我国这一阶段的人口过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个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再给我们带来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弊端,对于社会与国家而言,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对于家庭而言,应该理性的对待,不要盲目地跟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要不要养育第二胎。作为自己的后代,我们都希望给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最好的教育,如果我们做不到,提供不了好的成长环境,那就选择放弃。这样不管对我们,还是对社会都是最好的交代。

参考文献:

[1]田茂勋.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观察2014年

[2]何方芳.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难现象应引起关注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3).

[3]王伟.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4).

[4]湛江中公教育网时事政治专栏.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6

独生子女逐渐步入“二胎时代”

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目前我国所有省份独生子女之间结婚都可以申请生育“二胎”,这意味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符合生育两个孩子的条件。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进屋内,李薇一边将怀中熟睡的三个月大的小儿子放进摇篮,一边轻声告诫在一旁玩耍的六岁的女儿不要弄出声响。今年31岁的李薇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结婚七年没干什么,光生孩子了。”2004年,李薇与丈夫结婚并生下一女,由于丈夫家境不错,李薇一直在家做“全职妈妈”,去年她又怀孕了。“我和丈夫都是‘80后’独生子女,深感一个孩子成长的孤独和寂寞,而且双方老人也非常憧憬儿孙满堂的情景。”她说。

在哈尔滨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宽,四年前生了一个儿子,最近又计划再添一个孩子。李宽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很不错,而且双方老人又非常喜欢孩子,听说他们可以合法生“二胎”,四个老人都劝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并表示,如果生女孩就是儿女双全,要是再生一个男孩也不嫌多,毕竟两个孩子一起成长是个伴儿,将来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据了解,当前独生子女家庭选择生“二胎”的理由主要包括“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个伴儿”、“兄弟姐妹长大后可以互相照顾”、“减轻子女将来的养老负担”、“防止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导致绝后”等,此外还有一些家庭是迫于老人的压力,有些老人甚至向儿女开出“你只管生,我负责养”的条件。

都市年轻人遭遇“二胎”生育困惑

事实上,我国双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陆续开始执行。例如江苏省早在1990年颁布《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时,就已把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的政策列入其中,只是当时多数独生子女尚未步入婚育年龄,此项规定并未发挥过多作用。如今独生子女们的“二胎时代”来临,他们却又困惑起来。

作为十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哈尔滨市民袁明虽然在决定生宝宝前已做好思想准备,但还是被抚养孩子的费用压得有些喘不过气:“奶粉、尿不湿、保姆这三大项支出每个月就将近3000元,再加上每月1000多元的房贷以及日常生活支出等,我和老公的工资收入几乎是‘月光’,有时只好向父母求援。”

对于是否生育“二胎”的问题,很多城市双独生子女家庭都给出了否定答案,他们认为城市生活和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一个家庭很难承受抚养两个孩子的压力。

在国内某知名育儿论坛,记者看到很多年轻家长在这里“晒”出自己抚养孩子的成本,每月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除了奶粉、服装、尿布、玩具支出外,还有婴儿写真、保姆开支、幼儿园学杂费等,多数家长感觉抚养孩子的压力较大。

除了经济负担原因外,独生子女一代的价值观和生育观与祖辈们相比也悄然变化:随着我国养老制度的完善,“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不再根深蒂固;而比较关注个人发展的“丁客”思想的渗透,也使得这一代年轻人“传宗接代”、“子孙满堂”的思想逐渐淡化。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担心,两个孩子能否都接受最好的教育,是否有那么多精力来培育另一个孩子。一些家长则担心,一个孩子就业都难,再生一个还能找到工作吗?

黑龙江省人口学专家、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宋杰表示,根据近十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很多城市独生子女主动生育“二胎”的意愿并不高,虽然有逐年升高趋势,但生育带来的困难又实实在在地摆在他们面前。

专家:树立正确生育观,理性看待“二胎时代”

对于独生子女遭遇的困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80后”一代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精神世界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却在离开父母走入社会后遭遇激烈的竞争和空前压力,在抚养子女时又感到力不从心,使其内心产生严重不适。此外,他们将自身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消费的理念,强加到了自己孩子身上,自然会感到身陷窘境。

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李洪吉指出,年轻父母在抚养孩子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否则目标过高不仅“奴役”了家长,还“奴役”了孩子。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7

木文从计划生疗政策角度入手,在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关于金州新区生育二胎情况”的调查获取实证数据,采用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独二胎政策的优劣进行分析,进而为单独二胎政策的不断改善提供调研数据和理论参考,并对单独二胎政策的走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划生育 单独二胎 优劣

引言

十报告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 1.4%-1.5%的水平,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随着近期智库关于 2015 年全面放开二胎的建议报告,把放开二胎的问题又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诸多讨论。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该报告提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而最为可行的方案是分区域分步骤放开二胎,这样,既充分考虑了政策调整时间的紧迫性,又避免了人口短期内的剧烈变化。

中国计划生育百年战略

“计划生育 ”是指我国实行有计划的调整人口增长速度,国家通过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应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节制生育运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始在全国推行。

1. 建国初期的人口增长与节制生育政策。新中国建立以来,在1949 到1953 年之间,人口死亡率由1949 年的20‰降到1953 年的14‰,出生率则保持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 年的16‰增至1953 年的23‰,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为此节制生育的政策在许多时期都有所体现。

2. 人口政策的数次反复。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出现过数次反复。1962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重申要重视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3. 严格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结束以后,党和政府将控制人口增长指标纳入国家计划,制订了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列入国家的根本大法。

单独二胎政策的优劣分析

连续30 多年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摆脱了“人炸”的危机。但计划生育政策随之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情感问题和社会风险等问题。单纯的以快速减少人口数量为目的的“一胎生育”政策已日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导致了人口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其风险和代价越来越大,弊端已日趋严重,代价和风险越来越大,“放开生育二胎”的优点主要包括:

1.解决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问题。多年推行的以“一胎化”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地打破了人口替换正常规律,人口结构问题开始凸显,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迅速老龄化使我国的养老负担迅速增加,导致社会总储蓄减少,进而使社会总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未富先老”。

2 .改善人口出生性别比例“人为性”破坏失调。从生育意愿的价值体系上看,中国传统的生育意愿表现为早、多、男的生育价值体系。当个体生育者在“早”、“多”这两个方面由于整体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法实现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男”字上做文章。在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控制仍然严格的前提下,性别选择成为人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行为结果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被“人为性”破坏失调。因此可以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生育个体行动者的性别选择意识,致使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3.缓解独生子女问题。严格的‘一胎政策’,将导致严重的“独生子女综合症”,其包括情感缺失、心理孤独、性格脆弱等。从血缘、亲情、人伦等角度看,独生子女不能跟兄弟姐妹一起玩乐,缺乏与更多小孩一起玩耍成长的机会,其自然成长的天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从人的情感层次讲,独生子女相对更为缺失亲情和感情。心理情感上的缺失将会影响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会导致人性的变异。

单独二胎政策的缺点分析

1. 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问题。“放开生育二胎”政策将延缓我国对人口总量的控制,而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形成极大的矛盾。如果没有人口数量的绝对降低,我们无法从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追赶和超越世界发达国家。‘独生子女’政策通过微观控制每个家庭人口,显著地降低了人口生育率,宏观上有效地控制了整个社会的人口总和,从而可以解决中国人口过多与人均资源长期紧张造成的矛盾问题。

2“放开生育二胎”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不可取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多因素的形成过程。“一胎化”在加速降低生育水平过程中起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助推作用,但生育政策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人口发展要面临的问题,也是21世纪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趋势,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当在生育政策上做文章,而应当从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人口素质角度等多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3. 独生子女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控制政策问题。独生子女的确存在诸如情感、心理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问题。一方面我们承认独生子女确实缺乏父母以外的亲情,存在孤独、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计划生育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结合

事实上,任何一项正确、完善的政策的制定都不是盲目草率的,都需要结合其自身国情,社会背景与时代意义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辩证地看待正反矛盾方面,综合考虑个人、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发展层面。应对我国的复杂人口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是我们解决人口问题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之路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 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于生育政策是否“放开生育二胎”问题的争论,一定要放在中国基本国情底下来评判。

2. 在人口政策的具体生育制度、执行方式上应当做到“因时、因地、因家庭制宜”,针对不同的区域和情况实行灵活的计划生育政策。

3. 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计划控制、优化适度放开并重的方针,全方位解决人口问题。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8

躲:怀孕时躲到外地去,尤其求子心切的夫妻,贯彻了“怀在路上,生在路上”的生育精神。等到十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时,抓紧机会给孩子上户口。

落在他人户籍下:在熟人社会的农村是非常普遍的操作手法,将超生子女落在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戚户口上,可用少量“好处费”代替巨额罚款。

离异,找个初婚对象:各地皆规定,因离婚再婚的,再婚前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再生一个。

嫁给老外或成为外籍人士:有很多明星都是“超生游击队”:王菲有两个女儿,李连杰有四个女儿,姜文有两儿一女,林依伦有两个儿子,景岗山有一儿一女,马伊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但由于这些明星都因再婚、外籍,或别的原因,均符合国家计生政策,比如王菲是再婚,李连杰、姜文早已是国外户籍,林依轮妻子和景岗山妻子都是美国外籍,马伊被爆将到香港生产……

利用各地政策规定迁徙生育:如果在广东,可安排留学。《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夫妻留学一年以上怀孕后回国生二胎不算超生。

如果在北京,可办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第一个子女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生育第二胎。如果有农村户口,入赘。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可生育第二胎。

如果在江苏,第一胎为女孩,夫妻双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亩以上(以村计算)的沿海垦区,或夫妻间有一人是职业渔民,从事海洋捕捞业五年以上,就可生育二胎。

如果在福建,将夫妻双方的户籍地改为某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十人以下、人均耕地二亩以上或者人均山林地三十亩以上的乡镇即可生育二胎。

罚款:顺利超生后,要让孩子上户口必须认罚,但罚了也不一定能上户口。罚款标准为:未达到规定的再生育年龄或生育间隔而提前再生育的,征收提前年限里每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年度总收入的二倍至三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依次增加三倍征收。实际收入明显高于当地人均收入、但无法核实其具体收入的,按照人均收入的四至六倍征收。

后来,这笔罚款改名叫“社会抚养费”。

更改民族:夫妻俩的户籍均是农村少数民族,或至少一方在少数民族乡、村居住或者工作满五年,可享受二胎政策。许多居住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居民还会在人口普查时改为当地少数民族。

政策受益人的冷淡

如果在10年前就允许“单独二胎”,今天又是什么局面?

10年前,与进入育龄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有关的生育政策,是“双独二胎”政策。然而经历了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生育率高达5.6的高峰期,“双独二胎”在2002年前能照拂到的,也只是2.1亿独生子女中的极少数。2002年后,当80后这批独生子女主力军进入育龄期后,中国人的生育观却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闹一阵后,舟山市卫生和计生局渐渐回归了平静,咨询的人多,正儿八经去申请的寥寥无几。已经连续11年人口负增长,当地政府也没指望靠政策就迅速拉升生育率。

南京的情况与舟山类似。江苏省在二十多年前就允许“双独”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但当时南京符合条件的家庭极少。直到2007年后,申请二胎的家庭数量才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5年增长了7倍”。真相是,即便增长了7倍,2012年的南京也只有4000多户家庭申请二胎,其中又有约30%最后放弃了生育计划。

“最近几年,不管是双独家庭还是单独家庭,都只有不到30%有生二胎的意愿。其中70后比例为27.1%,80后为26.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风笑天对五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出结论。

经济是第一大原因,尤其在城市家庭。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在很多父母看来,只有重视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而越重视教育投入,生育成本就越高。若按照媒体计算的养一个孩子需要200万元的标准,大部分家庭都承担不起。

认为“该生的早就生了”的陈莉,此次也在政策辐射范围内,但她拒绝生育第二个孩子。她考虑得更多的是精力和情感分配。68.2%的被调查者将此列为拒绝生二胎的理由,她们大多在35岁以上。“我能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吗?我愿意为孩子牺牲事业吗?”

陈莉的女儿7岁,自从政策颁布被周围人半开玩笑地频繁试探“妈妈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不”后,她就对还没出现的新成员异常排斥。女儿的反应让陈莉思考:如果再要一个孩子,即便可以给他同样的物质待遇,但精力和感情上却无法做到对前一个孩子那样,大女儿也从此只能分到妈妈一半的爱,这对两个孩子都不公平。“有人说一个孩子太孤独,所以要生两个。但你养两个孩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给她们彼此找个伴。”

在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信贷科工作的杜玲,面临的是事业和家庭的选择。杜玲的父母和公婆身体状况都不乐观,即便请育儿嫂也承担不了看护新生儿的责任。如果要生,她必须抛下正处于上升期的事业。丈夫的收入能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但离开职场数年再回归,面对的很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况且,在现代婚姻根基越发脆弱、女性在婚姻中的保障严重缺乏的大背景下,失去独立经济地位依附丈夫,杜玲不认为是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多一个孩子,未来多一份保障

要不要多生一个孩子,和结婚一样,成为一对年轻人、两个家庭、四个父母一起考虑和纠结的问题。尚处于育龄期的夫妻,纠结的是对自身利益的衡量。许多已经荣升为祖父母的老人却对政策持热烈欢迎态度。他们从父母的角度看政策,考量的是子女到晚年后,生活如何保障的现实问题。

这些老人都为50后和60后。他们多数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中,对大家庭生活方式有深刻感触;在生育年龄时又赶上只能有一个孩子的规定,是独生子女孤独感和空巢家庭落寞感的见证者和体验人。

鞍山特钢厂63岁的退休工人尹平军,坚持要让儿子和媳妇再生一个。政策颁布当天,她制作了一张“二胎特辑”,从注意事项到申请流程,一目了然,贴在小两口书房的电脑旁。

“我知道媳妇向儿子嘀咕过,说我封建,就是为了要孙子,把她当生育机器之类的。其实生男生女都一样,他们太年轻,经历太少,不知道只有一个子女的心酸和危险。”

为了减轻小两口养两个孩子的压力,老两口承诺将负担第二个孩子的所有花销。但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儿子和媳妇也将再要个孩子视为降低生活质量、失去自我的选择。付出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尹平军觉得憋屈和着急。

自2011年失独家庭遭遇见诸报端后,她一直关注这个话题。“可以瞬间摧毁一个家庭的东西太多了,车祸、、酒精,年轻态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白血病……”

尹平军担心小两口在三十年后再后悔今天的决定就来不及了。只有活到她这个岁数,才会明白即便不靠子女养老,子女也有赡养的重任;多一个孩子,对下一代本身利大于弊,那意味着一个分担责任、可供商量的人。

二胎申请所需材料一览

1.男女双方的结婚证

2.男女双方的独生子女证(这个需要强调,如果不是在户籍所在地申请,需要回户籍所在地证明独生子女证是有效的)

3.定居地所在的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检查证明(这个主要是检查女方的,如果在手续没办前,千万不要怀上第二胎!)

4.夫妻再生育申请审批表(这个居住地所在的居委会提供,记得填完表后按手印)

5.街道出具的第一胎生育证明(这个的注意事项同独生子女证。此外,如果男女双方户口已经在一起了由户口所在地街道出证明,如果男女双方户口还没迁在一起由女方户口所在地街道出证明)

6.社会调查证明(这是对独生子女证的补充证明,可以由双方父母所在单位、居委会办理)

7.男女双方身份证原件

8.女方单寸美照一张

9.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10.第一个孩子的出身证

4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

40年间,政策制定者在中国现有国情和传统家庭观间不停寻找平衡点。

1972年政府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

1982年提倡“晚(晚育)、少(少生)、稀(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基本国策。

198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颁布“双独二胎”政策,规定无论城乡居民,只要是“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均可生育第二个孩子。

1985年《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和实行“双独二胎”。

1987年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紧随其后颁布此政策。

2002至2002年,天津、上海、江苏等27个省份也修订了各自的计划生育条例,施行“双独二胎”政策。

2011年河南省成为最后一个允许双独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省份。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9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正式推行以来,大致经过了从最初的“只生一胎”到本世纪初“双独二孩”、“取消生育间隔”再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的演变历程。

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是我国近十几年来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顺应了群众期盼。但目前社会对于“全面二孩”政策仍然充满了呼吁和期待,尤其在“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之后,生育率在没有如预期中出现大幅反弹的情况下,社会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了。

二、多源流理论模型概述

多源流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公共政策科学家金登提出的。金登认为,“一个决策被提上议程是多种因素在特地时刻汇合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它们中的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被金登归结为3个不同的源流: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其中,问题源流的内涵包括问题与指标,焦点事件等;政策源流的内涵包括各种政策建议、主张和方案等;政治源流的内涵包括国民情绪、公众舆论以及政党的意识形态等。

问题、政策、政治三条源流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的发生、发展和运作均不依赖于其他源流。当三源流在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汇合到一起时,问题就会被提上公共政策的议程,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被金登称为“政策之窗”。

三条源流的交汇除了依赖于政策之窗的打开,还需要政策企业家的大力推动。金登指出,“政策之窗”并不经常打开,且只打开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政策企业家必须有效利用这些机会,否则就会错过将政策提上议程的时机。

三、多源流理论模型视角下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与展望

1.“全面二孩”政策的问题源流

(1)问题与指标

人口老龄化:据预测,我国从2001年开始、将分别经历长达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和30年的“加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老龄化问题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障体系面临沉重负担和严峻挑战。

低生育率: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报告,我国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8、2010年总和生育率为1.5左右,远低于人口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世代更替水平,即2.1左右。低生育率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持续的低生育率不利于我国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单独二孩”政策的局限性:“单独二孩”政策的受益面较窄,同时受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经济条件及家庭情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符合条件且愿意生二孩的家庭大约只有563.3万-755.6万,远低于预期,生育率大幅反弹的现象没有出现。“单独二孩”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的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降低社会风险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显著。

(2)焦点事件

相对于其他大多数公共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受到我国民众和学者更加普遍和持续的关注。尤其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一系列事件和报道例如:2012年“陕西省镇坪县怀孕7月半孕妇被非法拘禁并强制引产”事件、2013年“张艺谋超生事件”、2012年南方周末的专题报道《一个计生委主任的失独之痛》、2014年媒体对于《女子办二胎证跑断腿 全家出动二十多次历时四月》的报道……均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2.“全面二孩”政策的政策源流

(1)政策建议、主张和方案

在“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之后,很多学者建议尽快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具有代表性的建议有:南京大学教授陈友华提出的“四步走”方案、河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王金营提出了“放宽二胎、严控三胎”的政策建议、北京大学教授提出了“二胎软着陆”的政策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提出应在2016年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2)“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动过程和进度

自“单独二孩”政策出台至今,“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进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2014年10月17日,社科院副院长蔡?P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时间内全面开放二孩,但随即受到国家卫计委否定。

2014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呼吁尽快从“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政策过渡,但国家层面对于此仍持谨慎态度。

2015年1月13日,“十三五”人口政策课题研究专家刘长庚和石智雷建议加快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步伐,并建议先试点。

2015 年2月9日,专家在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展望研讨会上指出,应按年龄段逐步放开二胎生育,建议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

2015 年3月3日,在全国两会上,代表欧广源、张育彪等坚持提出了“鼓励一胎、允许二胎、严防三胎”的计划生育新政策的建议。

2015年3月1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全面放开二胎问题,释放了加速改革信号。

2015 年7月12日,国家卫计委首次正式回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

可见,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上,主要是大部分学者对于政府部门不断建议和施压、政府部门态度逐渐软化的过程。

(3)政策方案的选择标准

技术可行性标准:主要看“全面二孩”政策是否符合我国人口现状和未来预期,特别是要根据科学方法对我国未来几十年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进行有效科学地预测。

价值标准:主要看“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是否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和长治久安,是否关系家庭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是否兼顾社会公平,是否有利于和谐社会。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个人的价值偏好无法完全避免,但在“全面二孩”政策的选择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尤其是计生委等政府部门,必须摈弃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代言,做到价值中立。

3.“全面二孩”政策的政治源流

(1)国民情绪和公众舆论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计划生育人口控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以及我国民众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合理性、实效性以及对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均存在很多质疑。

“单独二孩”政策执行之后,对于这一政策的公平性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质疑,民众普遍认为在生育权利上,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不应受到区别对待。

总体而言,国民情绪反应了公众对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强烈期待,对于政府决策形成了较大的舆论压力。

(2)执政党理念

随着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加深,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也更加重视听取群众呼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尊重法治精神、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运利益。这些执政理念的改变,有利于政府部门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进过程中更加高效、客观和人性化。

4.政策之窗的开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全面二孩”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已经具备基本条件,要实现三源流的耦合,需要一个及时的时机,即政策之窗。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正在启动之中,“十三五”规划选取了25个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其中就包括“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笔者相信,“十三五”规划正是开启“全面二孩”政策之窗的最好时机。

当政策之窗开启之时,三大源流要实现耦合,还需要一个催化剂:政策企业家的登场。相信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国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都会发出各自的声音,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增进政府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性思考,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的最终出台。

二胎政策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遗传病;优生学;措施

【分类号】C923

一、优生学

优生学是1883年英国的高尔顿首次提出的。是研究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学科,人类要更好的优生必须从遗传学角度进行,为防止和消除遗传因素致畸或死亡。

二、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各个器官,它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和垂直传递等特点。

(一)遗传病的种类

目前,我国每年拥有20-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遗传病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病种,它主要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据遗传浒病学调查,约10%的孕妇流产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中,先天畸形居首位,儿童智力发育不全者约占3%,其中4/5由遗传因素所致。我们常见的遗传病有软骨发育不全、多指(趾)症、先天愚型、性腺发育不全症、白化病、血友病、先天性聋哑、红绿色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无脑儿、神经管畸形;唇裂、颚裂、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5000多种。

(二)遗传病的防治

做好孕前准备,保证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如患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和其它一些

严重器质性疾病的病人不要急于要孩,防止病毒侵袭胎儿造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避免近亲结婚,因为近亲婚配的子女,先天畸形及死亡率比一般群体高3-4倍;避免高龄产妇生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5-30岁之间。男性生育年龄可放宽到45岁,研究表明小于20岁大于35岁以上的母亲所生的子女,患先天畸形概率要比最佳生育年龄高出16倍之多;怀孕期间不可滥用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适当休息,节制性生活,科学饮食;保持愉快心情,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积极进行胎教。

(三)遗传病的治疗

遗传病一般只能改善或矫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它的治疗方法有

手术治疗,如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外生殖器畸形等;饮食治疗;基因治疗,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药物治疗,如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失糖尿病。

(四)强化公众意识

加公众对遗传病的认识,尽量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宣传的目的,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干预;加强各地区医院卫生保健部门工作。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对生命科学研究也是与日俱进,;因此,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展,为了预防遗传病给人类带来的困扰,我们必须提倡优生,重视遗传,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优生的措施有哪些

优生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预防性(消极性)优生为目的,如遗传咨询、婚前检查 、人工流产等。另一类则属优生的措施,如遗传工程、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相对而言, 前一类措施出现较早且较易实行。

(一)做好搞好遗传咨询 禁止近亲结婚

遗传咨询是指由咨询医师或从事医学遗传学的专职人员对遗传病患者及亲属所提出的有关其 疾病的全部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遗传咨询可分为婚前咨询、产前咨询,或其他方面的咨询 ,如某些先天性畸形能否遗传后代等。医生进行咨询解答的步骤可分为:明确诊断;分析疾病的遗传方式;向咨询者及其亲属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三个步骤。

遗传咨询时间总的原则是宜早不宜晚。首先是择偶咨询即婚前咨询。知道自己的家族中有遗 传病史、应在婚前检查中如实地告诉医生,以便通过双方染色体的检查,来判断婚后是否会生畸形儿。如果双方染色体的重视组合会导致遗传病的延续,那么,是结合还是分手,应该科学地、慎重地考虑。

其次是孕前咨询。夫妇双方中一方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已生过一个先天性畸形儿,应在准备怀孕前去咨询。有的遗传病与环境、季节有关系,医生会对何时怀孕有利提出具体意见。另外,有些遗传病需要在孕前做必要的治疗,或服一些药品对胎儿发育有利,因此,孕前先去咨询,遵照医生的嘱咐怀孕是会有利于优生的。

再有孕早期及时咨询,怀孕后应该在一、两个月时去咨询,最晚不超过三个月。孕早期咨询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妊娠反映,做必要的检查来判断胎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但仍需要继 续观察监护胎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早期引产对孕妇身体的影响会小一些。 由此可见,在怀孕四五个月以后再去做遗传咨询是为时太晚了。因为有的检查要待一两个星 期后才能做出诊断。诊断后如果需要引产,胎儿大了,对孕妇健康影响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