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十篇

时间:2023-04-11 00:17:49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篇1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锌指核酸酶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 CRISPR/Cas9核酸酶

中图分类号 Q-49 文献标志码 E

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到基因组的某一位点上,在这位点上剪断靶标DN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此过程既模拟了基因的自然突变,又修改并编辑了原有的基因组,真正达成了“编辑基因”。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正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使目的基因完全失活来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这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方法。随着高特异性及更具操作性的人工核酸酶的出现和技术体系的完善,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将靶向基因操作推向高潮,使得定点基因敲除、敲入变得更为简单且高效。与传统的以同源重组和胚胎干细胞(ES)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打靶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新技术保留了可定点修饰的特点,并应用到更多的物种上,效率更高,构建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现代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借助特异性DNA双链断裂(DSB)激活细胞的天然修复机制,包括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DR)两条途径。

2.1 非同源末端连接

非同源末端连接是一种低保真度的修复过程,断裂的DNA修复重连的过程中会发生碱基随机地插入或丢失,造成移码突变,使基因失活,实现目的基因敲除。如果一个外源性供体基因序列存在,NHEJC制会将其连入双链断裂DSB位点,从而实现定点的基因敲入。

2.2 同源重组修复

同源重组修复是一种相对高保真度的修复过程,在一个带有同源臂的重组供体存在的情况下,供体中的外源目的基因会通过同源重组过程完整地整合到靶位点,不会出现随机的碱基插入或丢失。若在一个基因两侧同时存在DSB及同源供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原基因的替换。

目前主要有3种基因编辑技术,分别为人工核酸酶介导的锌指核酸酶(ZFN)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RNA引导的CRISPR/Cas核酸酶技术(CRISPR/Cas RGNs)。

ZFN技术是第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是基于锌指蛋白发展起来的。1986年,Diakun等首先在真核生物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区域发现了Cys2/His2锌指模块。1996年,Kim等首次人工连接了锌指蛋白与核酸内切酶。2005年,Urnov等发现一对由4个锌指连接而成的ZFN,可识别24 bp的特异性序列,由此揭开了ZFN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ZFN由锌指蛋白(ZFP)和FokⅠ核酸内切酶组成。其中,由ZFP构成的DNA识别域能识别DNA特异位点并与之结合,而由FokⅠ构成的切割域能执行剪切功能,两者结合可使靶位点的双链DNA断裂。于是,细胞可以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来修复DNA。HDR修复有可能会对靶位点进行恢复修饰或者插入修饰,而NHEJ修复极易发生插入突变或缺失突变。两者都可造成移码突变,由此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ZFN诱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可应用于很多物种及基因位点的编译,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有3个缺陷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① 以现有的策略设计高亲和性的ZFN,需投入大量的工作和时间;② 在细胞中持续表达ZFN对细胞有毒性;③ 虽然三联体设计具有一定特异性,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靶效应。

2009年,研究者在植物病原体黄单胞菌中发现一种转录激活子样因子效应物,是特异识别DNA序列的基础。TALEN识别模块一般由3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2、13位氨基酸高度可变,被称为重复可变的双氨基酸残基(RVD)。RVD决定了对特异性核苷酸的识别,其与A、G、C、T有恒定的对应关系,如即NI识别A,NG识别T,HD识别C,NN识别G。随后,TALEN特异识别DNA序列的特性被用来取代ZFN技术中的锌指蛋白。它的可设计性更强,不受上下游序列的影响,具备比ZFN更广阔的应用潜力。

TALEN包含2个TALEN蛋白,每个TALEN都是由TALE array与FokⅠ融合而成。在进行基因编辑时,其中一个TALEN靶向正义链上的靶位点,另一个则靶向反义链上的靶位点。然后FokⅠ形成二聚体,在靶向序列中间的spacer处切割DNA,造成双链DNA断裂,随后细胞启动DNA损伤修复机制,FokⅠ针对不同的TALEN骨架,其最适宜的spacer长度不同,其长度范围一般为12~20 bp。实验结果表明,TALEN在靶向DNA时,第一个碱基为T时其结合效果更佳。

基因编辑篇2

最近,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一项原创成果成为热点,这项成果对正在风头的基因编辑“明星”技术――CRISPR/Cas9,提出了挑战。

这一新技术立即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它适用于对人类细胞进行基因编辑。5月2日,顶级刊物《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韩春雨的论文。

不同于以核糖核酸(RNA)为向导的CRISPR/Cas9技术,新技术来源于格氏嗜盐碱杆菌,这种古细菌的Argonaute(NgAgo)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DNA)介导的核酸内切酶。

不过,两种技术工作原理一样,即:当经过特别设计的向导DNA或RNA,将核酸内切酶带到靶向基因的特定区域后,核酸内切酶对这一区域进行切割,造成双DNA链断裂,最后,细胞再通过修复机制,对断裂进行修复,实现基因的敲除和插入等。

CRISPR/Cas9技术从2012年开始在研究领域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局限性在于,一是向导RNA与靶DNA序列之间存在错配;二是Cas9系统需要一个符合一定特征的三碱基序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设计范围。

两年前,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的约翰・范德欧斯特研究组证明,嗜热细菌的Argonaute蛋白(TtAgo)可以有效地利用单链DNA作为向导,相对精确地切割基因组靶点。

基因编辑领域的很多同行得知范德欧斯特的这一发现后,非常兴奋,希望能将其发展成一个更简单、实用的基因编辑工具。然而,TtAgo的工作温度在65摄氏度-75摄氏度之间,无法在生理条件下(哺乳动物在37摄氏度左右)发挥功能,这就限制了其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韩春雨在面对这一应用局限时,没有放弃。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通过改变该酶的构象,从而使其能在生理条件下工作;二是搜寻Argonaute的同源蛋白,找到能在较低温度发挥功能的同源蛋白。

韩春雨选择了后者。两个月后,韩春雨研究组顺利筛选到NgAgo。

后续的研究证明,与CRISPR/Cas9相比,NgAgo对向导序列―靶序列错配的容忍度很低,具有高特异低脱靶性。此外,基本不存在被其他非向导DNA误导脱靶的可能。

理论上,这一新技术还将基因编辑的精确性提高了1024倍(4的5次方);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设计范围。

另外一个优点是,实验操作相对更加方便可控。向导单链DNA设计简单,且通过外源转染进细胞,其时间和剂量都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而Cas9系统却难以精确地控制。

韩春雨团队对新成果信心满满,并吸取了CRISPR技术专利权之争的“教训”,在文章被接收的五个月之前(2015年12月)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名为“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在2016年4月通过审核并公布。

韩春雨团队在专利书中说,“利用本技术,有望实现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基因组靶向编辑。”

然而,面对“NgAgo或将取代CRISPR/Cas9技术”这种说法,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周效华持保守态度。他对《财经》分析,在过去三四年间,CRISPR/Cas9技术经过科学家不断地完善,已成为基因编辑领域一个重要而稳定的角色。NgAgo这个“新生儿”,则还需要更多的“磨炼”,才能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治疗。

毕竟,NgAgo也并非完美无缺。以DNA为向导是NgAgo的优点,同时,也给它在生物医疗的应用带来了阻碍。在基因治疗中,向人体内引入外源DNA是很忌讳的。CRISPR/Cas9系统导入人体后不会在细胞中长期存在,而NgAgo的gDNA导入细胞后可能会被整合到基因组上,带来伦理问题。周效华称,这个障碍可能可以通过降低同源重组过程中插入序列的效率来克服。

此外,周效华认为,目前这个技术在生长分裂旺盛的干细胞中,可能发挥一定效率,而在基因治疗中则应用价值不高。

基因编辑篇3

1.前言

在当今时代,对基因突变进行治疗,必须依靠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继ZFN和TALEN技术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第3代基因组编辑技术。该系统的核心由Cas9蛋白以及单链引导RNA(sgRNA)组成。CRISPR/Cas系统要发挥功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SgRNA与靶点DNA序列按照碱基互补原则配对;另一个是在与SgRNA配对的靶序列3'端必须紧跟PAM序列。CRISPR/Cas系统靶向新的靶点只需要合成新的SgRNA,操作简便,效率高,在基因编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2.实验目的

单纯孢疹病毒(HSV)的感染十分普遍,分为HSV-1和HSV-2,其中HSV-1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包括脑的感染。而HSV-1是一种DNA病毒,因此可以利用CRISPR Cas9尝试解决,从病毒的复制出发,剪切病毒DNA复制过程中的重要位点,可以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这也为后来利用CRISPRCas9治疗其他更复杂危害性更大的病毒性疾病提供参考。

3.实验原理

3.1 CRISPRCAS/9原理

CRISPR/Cas9依赖于crRNA或sgRNA上的20个碱基的向导序列与目的DNA,以及PAM(NGG)序列决定切割位点的特异性。sgRNA的设计和选择是Crispr-Cas9技术的精髓,也是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sgRNA决定了Cas9的靶向性和特异性[3]。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土壤农杆菌系统来说:sgRNA序列的3‘端必须是NGG序列(例如:5′GTCACCTCCAATGACTAGGGNGG-3′),Cas9会在PAM序列5‘端大约3bp处对DNA序列进行切割。

3.2 sgRNA设计

3.2.1 设计原则

(1)对于sgRNA的长度,一般应为20nt左右;

(2)对于sgRNA序列的碱基组成,可选3'末端含GG的sgRNA,同时sgRNA种子序列尽量避免以4个以上的T结尾,GC%含量最佳为40%~60%;

(3)sgRNA的种子序列与脱靶位点的匹配数尽可能低。

另外SgRNA的活性与CRISPR系统的突变效率直接相关,所以在着手进行基因编辑前,设计并找到有活性的靶点至关重要,通常在设计特异性靶点后,需要进行体外细胞活性筛选,筛选出有效的靶点用于后续实验。

3.2.2 靶序列的选择

根据提供的物种、基因名称或者基因ID在NCBI中进行查找,找到该基因CDS区[4],分析相应的基因组结构,明确CDS的外显子部分。按照基因本身的性质,选择候选的待敲除位点,确定待敲除位点。对于蛋白编码基因,如果该蛋白具重要结构功能域,可考虑将基因敲除位点设计在编码该结构域的外显子;如果不能确定基因产物性质,可选择将待敲除位点放在起始密码子ATG后的外显子上。确定待敲除位点后,选择23-至250bp的外显子序列输入到在线免费设计sgRNA的软件Input框中,然后进行设计运算,软件会自动输出sgRNA序列。

4.实验步骤

4.1 CDS区域的选择

HSV-1基因组为152kb的线性双链DNA,在宿主细胞核内以级联反应的方式表达病毒蛋白。根据基因表达时序的不同,HSV-1基因可分为立即早期基因(IE)、早期基因(E)、和晚期基因。立即早期基因转录出现在病毒的DNA复制之前,立即早期基因转录后,激活随后的早期基因和晚期基因,引起病毒的复制及感染。

其中,ICP27蛋白就属于立即早期基因编码的蛋白之一[5],在HSV-1生命周期的IE期产生,主要调节病毒和宿主细胞mRNA的合成与成熟,敲除ICP27可阻断HSV-1病毒的复制,是HSV-1复制必需的高保守蛋白,而且与其他孢疹病毒的基因产物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因此我们决定将Crispr的靶序列定位在编码ICP27蛋白的编码区(CDS区域)。

我们通过NCBI网站查找ICP27的编码区

(1)首先通过查找HSV-1之后查找ICP27蛋白

(2)在出现的搜索结果中选择HSV-1的ICP27蛋白,然后查看该结果

(3)在出现的HSV-1的ICP27蛋白的信息中选择CDS,单击,然后点击右下角的FASTA,最终得到ICP27蛋白的CDS区的碱基序列,根据ICP27蛋白的CDS区的碱基序列设计sgRNA。

4.2 目标序列选取

运行http://crispr.mit.edu/网址,将编码ICP27蛋白的CDS序列分段输入到在线免费设计sgRNA的软件Input框中,然后进行设计运算,软件会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自动输出目标序列,从中选取分数最高,脱靶最少的目标序列进行设计。通过比较分析,选出了一条得分最高99分,脱靶最少为4的最佳目标序列,即GATACTCGACGCCGCTCGCCCGG

4.3 合成sgRNA序列,构建表达载体

4.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我们的标记基因将选用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选择基因选用Puro(嘌呤霉素),以此来构建载体,将合成的sgRNA序列导入到质粒中,进而导入到细胞中,进行验证。

基因编辑篇4

关键词:影视制作;非线性编辑;影响

0引言

对影视节目而言其核心环节就是编辑制作,当今是影视制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非线性编辑技术因其自身优势在节目制作中较为突出,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更是对过去传统线性编辑的深度创新。非线性编辑就是借助计算机平台为前提而实现的一种新兴的编辑方式,在影视制作中以硬盘作为存储的媒介。如今,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制作已经成为一种联动关系,对于我国影视制作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第一,编辑手段灵活。在对节目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时,可以应用几百种多媒体软件,进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影视效果,不会被影视自身所带的效果所限制,使得影视节目制作可以更加灵活。另外,由于非线性编辑的对象是一些数字化的视频信息,所以在进行编辑时不会将这些信号的质量给减弱。第二,存取素材方便。在影视制作中应用非线性编辑对于影视素材的存取是非常方便的,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这是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影视素材是以文本的形式储存在硬盘媒介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址码,对于影视素材的存取主要就是利用硬盘上的磁头依据非线性的手段来存取信息。因此,访问不同的信息所消耗的时间是一致的,可以对素材进行随意调用,以此来增加影视编辑的效率与质量。第三,降低制作成本。非线性编辑只需要一个含有视频卡与编辑软件的计算机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影视编辑过程中应用设备的成本。并且非线性编辑所需的软件在升级方面是十分方便的,甚至还可以对多台计算机进行联动处理,给一些直播类或是异地采访类的节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非线性编辑还降低了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非线性编辑的储存时常受到硬盘的制约,对于储存成本要求比较高,同样也增加了性能需求。非线性编辑在完成编辑之后以及在素材读取时都要耗用很长时间,因此,导致影视制作的时间有所延长,这对影视制作的流水作业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在人力应用上也是一种浪费。非线性编辑是一种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影视编辑,对计算机的要求比较高,计算机的稳固性对于整个编辑过程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技计算时,因为影视编辑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一般的数据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所以若是计算机的内在运行满足不了实际处理的数据,就会造成电脑出现死机或是卡死的状态,从而造成整个编辑系统出现崩塌,这对于影视制作的整体流程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影响。

2在影视节目制作中运用非线性编辑的意义

2.1非线性编辑满足了影视数字视频的输出

首先,在对影视进行制作时,可以运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视频对象完成透明或是不透明之间的叠加,当视频的对象完成多层叠加以后,才可进行对其因级别来划分层次,同时,每一层次的视频对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以及特技功能。其次,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对多个视频进行多样化的编辑,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所要编辑的对象合成为数字视频,将静态化的图像呈现动态化的效果。

2.2视频特技的实现以及视频素材的剪定

对视频素材的剪辑是影视制作中极为主要的环节。在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时,需要应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来实现视频特技的出现,以此确保视频出现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当今的人们对于视觉效果的要求逐日增加。除此之外,非线性编辑系统还能以计算机技术为前提条件,对视频实现三维立体效果的制作,进而满足观众对影视节目的要求。

3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运用对影视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

第一,在影视节目制作中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使影视节目的展示达到最佳效果,使其不单单拥有传统编辑技术的功能,还具有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达到的编辑效果。通过对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影视编辑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还突破了传统的编辑技术带来的制约,对影视节目的制作起到了推进作用。第二,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对影视节目的声音部分进行有效处理,将影视素材中的多种声音进行结合,以此达到在影视节目播放时的画面与声音的有效融合。因此,在对影视声音的素材进行整合之后,务必要对影视画面进行匹配。有效的音频处理一定是根据处理音频的程序而进行的,基于此,才可以确保影视后期在节目制作中录音的质量。第三,在传统的影视素材进行编辑时,很难对其完成编辑的重复化,若是多次对影视素材进行编辑,还会对影视资源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则可以对影视资源进行重复编辑,还不会影响影视资源。非线性编辑技术通过对影视作品中不同的地方进行多次调整,进而优化影视节目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影视编辑人员的编辑效率。第四,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为影视资源的剪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编辑人员在影视处理中的失误率。所以,非线性编辑技术对影视制作而言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与革新,在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发生变化有重要作用。比如,当前我国影视节目编辑应用的技术最为广泛的是压缩算法,但在我国影视市场内,应用压缩算法已经渐渐地呈现出了饱和的趋势,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计算机上将实现数字化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容易完善的基础下,对非线性的技术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影视节目应用非线性编辑是要基于网络化为发展的基础,以此来实现影视节目制作的稳固性与有效性。最后,提高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全面发展,不单单增加了对影视制作的编辑质量与效率,也对影视节目制作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影响,开辟了我国影视产业走向高效数字化的发展道路,进而保证了我国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

5结语

非线性编辑具有联网能力强、集成度较高的特点,其基于计算机的平台来与影视节目制作相结合,是将影视资源放进硬盘中实行存储的方式,也是对过去传统线性编辑的深度创新。非线性编辑不单完成了数字化视频的输出,其对于视频素材的剪辑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视频特技的生成上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节目制作人员的失误率,将非线性编辑技术为影视节目制作带来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基于非线性编辑软件EDIUS6.5的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应用探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5(07):42-43.

[2]邹静静.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技术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211-212.

基因编辑篇5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童书编辑;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还可以使我们获取的信息更加的准确、快捷。在媒体不断发展中,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利于推动我国的发展。详细来说,我国现阶段信息传播的渠道由单一改变为多种平台共存,由信息传输转变为信息互动。因此,在新形势下,童书编辑需要具备符合当下新时展要求的媒介素养,使得我们可以在众多信息中,快速提炼正确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在同样的资源面前形成正向传播能力。

二、童书编辑应对新媒体发展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一)树立较强的受众意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童书传播速度的加快,传播方式早已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纸质媒体。因此,我们作为一名热爱儿童出版事业,对童书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大众需求全面深刻了解的童书编辑,要想让我们的童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就需要我们根据童书爱好者的实际需求,编辑出更具有价值、更能打动人心的童书。换言之,就是需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受众意识,所谓受众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指我们在编辑童书中,应根据童书爱好者的需求,做好童书出版。详细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撰写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以及可以激发读者兴趣的书籍,树立受众意识。当然,在发展迅速的今天,儿童以及家长都对童书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对书籍的趣味性、知识性、生动性要求更高。我们在编辑童书时需要根据儿童对童书内容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撰写童书,从而满足儿童对童书的实际需求,借此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二)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童书编辑对童书价值的判断能力直接影响着童书内容的好与坏,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童书的传播者,这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童书编辑和非专业的童书编辑在传播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详细来讲,我们可以按照专业的角色角度进行区分。童书编辑和普通的传播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专业的童书编辑需要对童书进行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的特色融入其中,从而以更加专业的素养对童书进行编辑。当然,童书编辑在这个环节应注重保证童书的趣味性、真实性、知识性,不可以随意捏造、不能超出儿童的理解范围等。然而,非专业的童书传播者普遍追求的都是童书信息的新鲜度,并没有考虑儿童对阅读书籍的实质性价值,从而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的童书缺少求真务实的精神。鉴于此,我们身为一名合格的童书编辑,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撰写符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而不是盲目追求书籍的销量。(三)具有专业的素养和技能。童书编辑出版的每一本书籍,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可以说,编辑工作是文化工作,编辑劳动是精神劳动,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素质才可以胜任。具体来说,编辑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做好选题,判断稿件优劣的工作。因此,童书编辑需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撰写书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精研专业书,泛览杂书,常翻新书,偶阅古书,兼读洋书,要像海绵吸水那样广采博颉,兼收并蓄,吐故纳新,包容百汇,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新成果,从而促使自己成为文化领域和本行业中的专家。

基因编辑篇6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与期刊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在人员组成方面,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队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编辑陆续退休。因此,在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培养和补充高素质的青年编辑人才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着编辑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青年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新生力量,担负着传播科技成果、推动科技进步、活跃学术交流的责任,在编辑工作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及实践活动中,青年编辑更是最积极的倡导者和最主要的实践者。因此,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基本素养,对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当务之急。

1.1 目标的订制与争取业务上的突破

目标的制订可以使工作更有计划,更有程序,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成就感也会一步步得到满足!青年编辑虽然经验不足,但具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好,易于掌握新技术、新观点等优势所以,青年编辑应保持一种渴望进步的心态,并致力于使这种愿望得到支持,将这种愿望付诸实践。从助理编辑"责任编辑到执行编辑,这些对自己都是很大的促进,鼓励自己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对于许多青年编辑来说,一个目标的实现,一次成功的收获,都能带来极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青年编辑应当虚心向老编辑学习,要好好地学习这本活的课本,要学习老编辑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加强积累,加快成长的脚步。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积极参加编辑培训班去学习,编辑,出版以及定期参加本行业学术交流会议,能够从会议论坛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前沿性的理论,运用到编辑实践工作中去,还能为独立编辑和组稿工作奠定基础。

1.2 倡导激情,科学生活

由于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不多,工作量大,与外界接触也很少,工作容易陷入沉闷局面; 所以,青年编辑应以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激情来化解前行路上的坚冰,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有条不紊的生活规划是提升科技期刊编辑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基础。除了工作,我们还要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制订好假日和假期的计划,养成作息有度、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生活精彩,工作才能精彩调整心态,强健体魄。

2 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2.1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世界各行业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获得了普及应用,科技期刊编辑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科技期刊编辑部往往采用电子邮箱或者网上自动投稿系统接收投稿的方式,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做到登陆相关网站主页下载投稿"与作者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与沟通[1]。此外,如何应用各种软件更好审阅、编校电子稿件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各类检索方面,大型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目前不仅实现了众多文献资料的实时在线查询,并且还提供了学术不端检索、参考文献自动校对、学术关键词统计,文章下载排行、搜索适宜审稿专家等多项服务,甚至建立起了服务于期刊社的采编系统,将数据库优势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有效使用这些数据库可以在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完善选题策划、有效组织稿源、缩短审稿和编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突破原有工作瓶颈。因此,高超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又一必备的职业性能力,没有这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在是寸步难行。

2.2 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

作为这多维关系之间的穿针引线者,青年编辑应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培养自己与他人之间良好的协作交流能力,这不仅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果和质量,也是青年编辑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技期刊编辑平时会收到很多自投稿,对此要进行筛选"审稿,无论自投稿能否在刊物上发表,编辑都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自投稿没能通过审稿环节,科技期刊编辑要在第一时间告知作者,免得作者着急等待,并鼓励"欢迎作者继续投稿!如果自投稿通过了审稿环节,但稿件还需要修改"补充,科技期刊编辑要尽快与作者沟通,争取尽快修好稿件以便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平时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与作者保持联系,节假日向作者表示问候,这就是培养社交能力!如此一来,科技期刊编辑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大量自投稿,进而把科技期刊办好!

2.3 学习能力

学无止境! 编辑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和业务水平。因为,科技期刊编辑部虽然收到某种行业的稿件,但一种行业又分为几种学科,比如:《新疆农业科学》收稿对象为植物保护、园艺、草业、作物遗传育种等专业,所以青年编辑应当不断去学习与探索,不懂的问题可以向相关专业的专家请教与询问,业余时间要多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此外,从网上多浏览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这样既能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能获取现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2.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所有编辑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编辑人员编辑水平的高低。科技论文的语言不同于文艺作品! 它要求简明、精炼、准确、清晰、客观描述及符合逻辑,一点都不许忽略,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保证读者之间学术交流更加有效。

2.5 培养高度责任意识

编辑这一职业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而发表。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往往要花费很大心血,但换来的却是作者知名度提升和其文章的大受好评。因此,青年编辑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工作者,要树立“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思想,真心实意得热爱编辑工作,踏踏实实做好编辑工作[3]。科技论文投稿对象多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在读研究生等, 有些作者是为了课题结题、职称评审、研究生毕业等论文中的项目基金" 个人简介等信息对作者十分重要,有一个字弄错都有可能给作者带来巨大的影响或损失, 因此, 文中的关键之处是不容出错的! 如作者排名顺序、作者单位、基金项目等, 一旦出错,有可能会影响作者结题、评职称、毕业等有关作者的切身利益的地方, 编辑稿件时一定要慎重, 作者校对回来的校对稿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务必看仔细" 看清楚, 并及时做出正确的修改, 其中, 作者对稿件的认真校对也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有责任提醒作者认真校对, 与作者一起尽最大的能力把错漏降到最低,一旦发生错漏,一定要在本刊下期中给予更正。

【参考文献】

[1]于丹.论科技期刊的职业能力[J].内蒙古财经大学报,2014,12(1):136-138.

基因编辑篇7

辑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字编辑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及修养。

1.1 思想政治

作为一位文字编辑人员,思想政治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它是一位文字编辑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文字编辑在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文字编辑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本职工作。

1.2 职业道德

文字编辑人员是编导和电视受众沟通的桥梁。要求文字编辑需要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字编辑一方面要熟知法律、法规和政策,另一方面还要遵守广播电视纪律,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1.3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也就是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一名文字编辑人员,更要不断充实自我,充实知识储备,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能适应职业生涯的需求。

2.1 专业修养

专业修养一方面是指要有学科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指要有业务专业素质。作为一个文字编辑不仅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掌握基本的电视编导及编辑业务知识,而且还需要了解新闻等的最前沿的动态,服务于自己的工作。

2.2 语言修养

文字编辑最最基本的专业要求就是有文字应用能力。我国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对字、词、句、语法和写作及其技巧的掌控程度,决定了文字编辑处理的稿件的品质和水平。

2.3 知识修养

文字编辑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成为编辑界的杂家。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文字编辑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像百科全书一样服务,不断的学习社会上的最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社会实际及目前受众心理好的作品,更好地为工作服务,更好的促进电视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文字编辑的素质和修养已经远远不能应对整个广播电视业的变化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如下要求,以适应新时期对文字编辑的要求。

3.1 强化政治思想

在新时期里,广播电视领域正表现出不同的新特色,尤其是网络广播电视的逐渐成熟,已经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限制,日益多元化,这时就会有一些消极的思想混杂进来。作为文字编辑需加强政治素质,分清真伪,严格把关,处理好导向型思想。

3.2 培养竞争意识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业面对的竞争对手日益多元化,来自新兴媒体的竞争,如互联网等,使得广播电视业的生存及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文字编辑要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忧患意识、适者生存,实行绩效工资,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3.3 强化敬业精神

在变幻多端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更新加速,垃圾与精品鱼龙混杂。如何吸引更多的电视受众观看节目,这是对电视节目文字编辑提出的新的挑战。因此,电视文字编辑要充分认识到所肩负的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编辑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做好节目的文字编辑工作,做好为人民传播知识、新闻、最新社会动态等传播工作。

3.4 提高创新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膨胀时代,要想独傲与广播电视界就需要有创新精神。对文字编辑而言,需要编辑们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所编辑的电视节目内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3.5 提倡团队合作

社会分工越细,各业的从业人员要求的专业越专。当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就需要各个专业的专家共同合作,每个负责人只对本专业了解深入,对于其他专业不太熟悉,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大家团队合作,齐心协力实现共赢。

4.1 较高的政治素养

广播电视工作性质决定了文字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作为文字编辑工作人员,编辑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所以,编辑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以便很好地完成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

4.2扎实的政策理论基础 政策理论主要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通达国家政策和时事政策。在进行内容编辑的过程中,能够做好把握好政治方向,拥护党的政策,在内容上倡导人们自觉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支持党的政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3崇高的精神境界 文字编辑不断修炼自己

的精神境界,在工作时要有敬业精神。文字编辑说到底是一个风险性的职业,广播电视随着制作出一份令群众满意、受群众喜爱的节目,但是社会经常会忽视文字编辑的辛苦及付出的汗水,因此,需要文字编辑人员要崇高的精神境界,任劳任怨,坚持奉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4 市场营销和创新理念

文字编辑要有市场营销的理念,策划双重效益且独具匠心的题材,从而赢得市场和受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策划还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握选题方向。文字编辑的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文字中,创新度的高低也决定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强弱。

4.5 精通计算机使用

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各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计算机改变了文字编辑的工作方式,精通计算机会使得文字编辑人员更能加快工作效率。因此,文字编辑人员还需要精通计算机的使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业务水平。

4.6 广泛的社交能力

文字编辑工作从选题策划到组稿、编辑加工等等环节都要与人打交道,看上去是一些公务联系,但是展示的是文字编辑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因此,文字编辑要具备广泛的公关能力和社交能力。

5 结论

新时期的文字编辑工作者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需要文字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总之,综合型的文字编辑的素养和修养不是固有的,这种素养和修养是经过长期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形成的。文字编辑要更多的为自己充电,更好的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电视节目,服务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 杨晓鸣. 论编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编辑学报,2000(4).

[2] 张景燕. 一位老编辑的不懈追求──记全国百佳广播电视工作者张道远. 编辑学报,2002(3).

[3] 杨光宗. 知识经济与现代编辑观念的建构. 编辑学报,2002(5).

[ 4] 赵斌伟,李明德. 我国编辑广播电视人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编辑学报,2003(5).

基因编辑篇8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09-01

何为编辑意识?有学者认为:“编辑意识是编辑工作者基于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及理论学习而形成的职业本能性反应”。综合起来比较重要的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版权意识、营销意识等。

何为编辑风格?编辑风格则是编辑在编辑实践操作中所展现出的相对稳定与成熟的个性特色,是编辑意识通过出版这种特有的形式展示出来的物化表现,也是作为编辑主体在出版物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别具慧眼的编辑感受与领悟理解、别出心裁的选题策划、别具一格的整合编排、别具匠心的版式等等。

编辑意识最终都以凝结的编辑风格而呈现。编辑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依整体素质的不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辑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一系列的编辑活动和作品中,每个编辑作为独立思想的人都有自己的编辑思想,编辑思想因人而异,在编辑实践活动中自然体现出编辑本人的业务取向和固有知识累积的鲜明个性特征。

总而言之,意识与风格的关系可以如此概括:意识决定风格,风格决定发展,发展决定生存。因此具有独立的编辑意识,形成鲜明的编辑风格,是一个编辑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多媒体的介入,社会和市场对图书编辑的需求在改变,传统图书编辑的意识也在改变。培养独到的编辑意识,是作为编辑个体发展的基础。

(一)精品意识

所谓精品,就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图书;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完美统一于一体的图书。追求卓越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类追求卓越的渴望。对于编辑也如此,不想出好书的编辑不是好编辑。精品意识是一个编辑能否确立自己的风格,能否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很重要一环。

(二)营销意识

谈到营销,很多编辑都会觉得这是发行部门的事情,不是编辑分内的职责。然而一本图书的成功发行,总是离不开市场营销。一般图书发行时,作为编辑实施营销策略或配合发行部门搞图书发行通常的做法是写个新书预告或者书评就完事大吉了,而现实情况已经证明仅仅做好这些工作是大为不够的。市场营销还包括了方方面面,要对与图书销售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从一开始,编辑就应该将图书的营销纳入整个编辑过程,在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考虑,促进图书销售工作的发展。

近阶段的一本畅销书――《藏地密码》的编辑是个新手编辑,《藏地密码》是其编辑职业的第一本书。他坦承,从开始责编这本书,营销意识就在他的头脑中盘旋。一直到最近的《藏地密码6》,可以说超强的营销意识对这本书的巨大发行量功不可没。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一个编辑超前或创新意识的体现就是要能够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分析、预测今后一段时间里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市场走势,编辑出引领读者,甚至引领市场、具有开拓性的图书。无疑,这是选题策划的最理想境界。对于每个编辑来说,要做到这一点,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努力,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和筹划,要对市场进行调研,还要密切关注读者的阅读心理,钻研最新的文化信息,探索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编辑风格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上一代编辑家邹韬奋先生、叶圣陶先生,他们都是用一生的勤奋塑造了自己的编辑风格和编辑品格。无论其为人还是其编的书都让后世人高山仰止。因而无论何种风格的建构基本都应以个人知识积淀和团队风格方向为基础。

(一)个人知识积淀

编辑知识累积程度决定风格的显现力度。风格鲜明的编辑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累积。接受教育时间愈多者,形成风格的时间愈短。换言之,他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正在或已经形成了某种风格。一方面编辑接受教育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愈多,其背景也就越广阔,既是选择的基础又是产生交叉学科、跨学科选题的良好土壤。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编辑风格的展现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编辑实践中,工作环境和内容不断地与编辑本身进行着沟通碰撞,推动编辑个体在意识行为中遵循一些能够并行不悖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旦形成固定的“步骤”,便可累积为“风格”。

(二)团队风格方向

基因编辑篇9

中图分类号:G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36-01

“编辑力”是一个理论概念,现阶段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是在新的世纪里产生的一种编辑学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探索,编辑学发展理论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知识生产是编辑学讨论与开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编辑实践进行论述,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不足,不即物现象就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实现对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最终导致编辑力这一概念出现越来越保守的现象。

图书生产属于一种社会生产活动,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图书生产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生产,还属于一种带有社会化性质的物质产品,为对其进行充分体现,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对物质生产规律进行遵守。同时图书生产也是一种对知识的有效生产,是精神产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人类对自然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的认识,同时对人类的研究活动进行记录与总结。最后对图书生产过程进行完善,需要在对书稿进行编辑,主要包括策划、修改以及组装等工作。图书编辑者的编辑力对该项工作起绝对作用。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必须提高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与水准,最终实现知识以及资源为全社会共享的目标。

传统的编辑力讨论只注重对编辑活动的原理以及规律进行考察,现阶段已经逐渐转变为对编辑人员进行考察,主要是为实现对编辑人员能力的有效提升,这是编辑力研究重点进行转移的结果。一种潜在的危机普遍存在于编辑力研究工作中,首先是人们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对编辑力量概念进行不断的丰富,然后是对编辑力边界的无线扩大,错误地认为编辑力可实现对任何事物的涵盖,这不仅不会对编辑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会起到一定的阻碍。实践性较强是编辑学的显著特点,在实际对编辑学进行研究时,必须立足于编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不脱离现实基础上进行有效研究。促使编辑力作用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恩格斯在对“力”的能动性解释时的那个分寸感被我们忽视了。如今,生产力依然是当前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最有效的基本概念之一,如果编辑力是一种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合力,是促进编辑事业发展的主体能动力,它的成功之处或许并不在于其内涵的开拓与延展上,而在于它在起始之处便获得了一种能动的机能。对当代的编辑学人来讲,我们在继承和延续前人的学术研究时,本应历史地分析编辑力在其a生之初的有效性,并自觉地对其因时势等因素所形成的纯知识生产机制保持警惕。然而,上述编辑力研究状况表明,我们始终缺乏这种自觉,这不仅让我们很难去敏锐感受到“编辑力”与“生产力”这两个概念之间在能动上所区别的那个分寸感,而且也让我们的讨论越来越呈现出了实体化的倾向。

如何防止对编辑力的实体化理解?如何再次回归编辑力的主体性特质?如何既让编辑力成为一个开放的概念,又让其成为推动编辑事业不断前进的基本动力?我们要做的似乎很多,笔者认为基本的做法是把对编辑力的讨论放回历史中进行认真的反思。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放我们的理论观念、扩大我们的理论视野,将编辑力之“力”从“能力”这一固定的用法中解放出来,让编辑之“力”回到特定的语境之中,让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质感。事实上,现代出版实践中许多富含历史意义的编辑经验,都无法单纯地用“能力”一词加以概括,譬如,在中国现代的期刊出版活动中,科学精神一直都是最核心的编辑要素,无论是文艺期刊《新青年》,还是科技期刊《格致汇编》,抑或是高校学报类的《清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等等,他们一方面刊发具有科学精神的文章,另一方面则又以此精神引导学人,培养作者与读者理性意识,可以说,在中国近代面临西方文化侵入的历史时刻,现代期刊发出了最强烈的呐喊之声,在这里,你很难说那些期刊编辑们所努力地实践着的文化启蒙,不是一种伟大的“力”的呈现,显然,这种“力”所具有的丰富意蕴远远超越了“能力”一词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力”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语境中真正所指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扬弃,既要避免不顾当前历史语境对其全面照搬的做法,又要避免忽视其所在语境而进行任意阐释乃至“误读”的做法我们应该一方面从自己的编辑实践出发,以当代编辑经验去支持理论的生发,另一方面则参考它在西方语境中的逻辑脉络,以期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力”的概念。

其次,要让编辑力讨论与现实中的编辑主体发生切实的关联。布迪厄曾不无辩证地指出研究工作中的理论与经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最简单的经验操作里常常包含有理论的诉求,另一方面,最抽象的理论也势必依靠经验的积累,并通过它们得到充分澄清。这段话表明,知识生产依靠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它还依靠现实经验,理论知识与现实经验之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有着区隔的存在,恰好相反,它们在相互渗透之中共同支撑起了知识的积累与发生,如果只强调对理论知识的重视,那么研究就可能因某种现实目标的需要而逐渐陷入抽象化的窠臼之中。

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则又包含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等环节,尽管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被称作编辑,但是他们的分工不同,职责也不尽相同,而与此同时,由于出版媒介的不同,编辑又可横向繁衍出更多不同类型。因此,编辑在现实中并不是一个边界十分清晰的能指,把它作为权宜之计的笼统言说尚可,而一旦作为研究领域中的基础范畴,则必须认真地加以甄别才行。譬如,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学术期刊的出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刊编辑的职责理应也随之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与所有的编辑都发生关联,即使发生关联,其中也有紧密与不紧密之分,与选择和加工编辑相比,策划和组织编辑与数字技术的关联就相对弱一些。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强调对现实经验的把握不仅可以丰富编辑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编辑学研究中的不即物趋向和知识生产的实体化倾向。

基因编辑篇10

关键词:编辑;职业幸福感;缺失;构建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59-02

编辑职业幸福感就是指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基于自己对编辑工作的正确认识和对幸福的正确理解,从内心里感受到编辑职业的内在神圣感和职业尊严,通过运用自己的编辑智慧,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内心需要得到满足,体味人生价值,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获得的愉悦状态。编辑的职业幸福感包括对编辑职业的内在认同、对编辑自身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对编辑职业生涯的情感依恋,也包括对自身职业状态的肯定以及对自身生存状态和人生意义的深刻体味。编辑的这种职业幸福感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编辑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编辑人性得到充分肯定、真善美高度融合的理性幸福。

当前,大多数编辑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在编辑工作中体会不到职业幸福感,人生的幸福指数低,对编辑工作的幸福感、尊严感缺乏认同。笔者选取了黑龙江省期刊界12家期刊的30名编辑作了关于编辑幸福感的问卷调查,其中男编辑12名,女编辑18名,职称多为中级或副编审,从事编辑工作5年以下的有6名,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13名,10年以上的有11名。在问及“作为编辑,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职业幸福感和满足感”时,回答“是”的仅有4名,回答“没感觉”的有9名,回答“没有”的有17名。对编辑这个职业“非常满意”的有1名,“比较满意”的有2名,“基本满意”的有4名,“不太满意”的有16名,“很不满意”的有7名。

调查显示,在出版界编辑群体,编辑的幸福感总体处于缺失状态,对于编辑工作多数是麻木没感觉,机械地做着看稿看字,重复着毫无创造力的编辑工作。编辑工作尤其需要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这种缺失幸福感的工作状态对期刊界和出版界是非常不利的。

一、编辑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本原因

对于工作中没有幸福感的原因、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多数编辑的回答集中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进修机会少”、“外在氛围不利”、“工作压力大”、“个人发展空间小”、“工作中个人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对工作对生活缺乏热情”。编辑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 编辑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

编辑职业不同于教师职业,术业有专功,虽然也是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但对编辑个人的创造性、学术修养和文字基本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大学教授也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而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则明显低于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决定了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及该职业的吸引力。在保持编辑职业操守的必要前提下,编辑期待合理的物质回报,这也是满足人的正常生存条件乃至人生幸福的基本需要。在现阶段,编辑聊以的职业稳定性也随着新闻出版系统的改革荡然无存,这必然会导致编辑敬业精神的相对降低,一部分编辑在观望彷徨,一部分编辑索性离开编辑岗位另谋发展空间。坚守在编辑岗位的多数编辑则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没有动力,按部就班地做着机械的重复性劳动。编辑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意义已不大了,当然也就会导致编辑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作为专业人员的编辑地位没有得到确认,与付出的劳动相比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们也得不到与其他专业人员同等的待遇,这使得多数编辑的心理失衡,造成幸福感的缺失。

2 个人的价值观与角色的价值观的背离

编辑工作有规律性和周期性,有大量的重复单调性的工作。一般说来。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这种重复性劳动容易产生职业认同的高原反应,使编辑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部分编辑在个体的编辑实践活动中,对编辑目标、编辑对象、编辑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缺乏自觉的反思批判意识和理性的认识能力,在工作中也难以培养起一种具有理性精神的思维方式与人格特质,也很难体验到高层次的职业幸福感。

3 职业理想与职业倦怠的背离

当前新闻出版部门普遍存在编辑缺乏专业自。与教师职业相比。编辑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话语权,较少有参与组织管理的机会,较难得到领导信任,得不到同事的支持,编辑部内部群体缺乏凝聚力,对于编辑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这些问题极大地扼杀了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编辑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使编辑自我价值丧失,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在助人行业中表现极为明显,编辑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在其生涯发展的一定阶段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倦怠情绪,它既是编辑主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也是编辑主体将其工作付出与回报进行比较时出现不平衡的结果。编辑主体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编辑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乃至对职业活动非常厌烦,并表现出心力俱疲的状态,直接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的降低”。

1 积极调整心态,爱岗敬业,感受编辑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

对于多数人来说,幸福应该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知足常乐。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普通的岗位上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带着欣赏、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会发现生活是如此地美好;反之,总是埋怨、指责、敌视、不满,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糕,自然,是没有幸福感而言的。编辑在日常编辑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提升职业道德,培养专业素养,增强对人生的感悟和探索,形成自己的编辑智慧,增强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编辑技巧是机械的、没有灵魂的、模式化的操作,是技术层面的,不是人性化的。编辑要赋予编辑工作以智慧和灵性,同时也开启读者、作者的智慧。只有和读者一起忧虑、一起欢乐,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编辑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工作中同样也有快乐和尊严,有被读者、作者敬重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常怀编辑良知,常怀感恩之情,常有知足之乐。常保平和心境,默默无闻于浮躁之世,辛勤耕耘于普通岗位,播洒智慧,播洒善良。培养编辑的职业幸福感需要编辑对自身实践和编辑活动不断地进行理性的反思,完善编辑技

艺,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编辑智慧,从而使编辑活动成为主动自觉的、富有专业特色和独特韵味的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因此,编辑的职业幸福感在于编辑对编辑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在于工作的不断创新,在于用心的体味。

培养编辑的职业幸福感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编辑文化。编辑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物质,还要有一个好的文化。使编辑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是:将编辑个人发展与编辑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统一起来,获得个人奋斗的动力与快乐。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种积极、奋进、向上、和谐的编辑文化。和谐的文化能让编辑在幸福中工作。

编辑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职业活动,是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复杂工作,它指向人的心理世界。编辑的劳动对象是读者、作者,其职业实践方式是以主体间的相互沟通交往为主,沟通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编辑的职业实践是处于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编辑职业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复杂性、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职业规范较为模糊,难以明晰。这种既被看做科学又被视为技术的职业行为构成了编辑实践的多元性和个体性,dl使这种职业实践方式必然融人编辑的日常生活方式中。编辑职业作为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很多时候编辑心中充满了来自读者作者的信任和认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精神回报远远高于有限的物质回报。编辑、读者、作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文稿的价值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等,都是编辑职业生命意义的确证。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并因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职业快乐和人生欢愉,这就是编辑的职业幸福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满足和幸福。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精神性质,编辑才能真正发现编辑职业的内在快乐与人生诗意。编辑只有将自己的职业实践和个人发展,将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将个人奋斗的动力,与文化传播、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把编辑职业作为一个崇高的事业来看待,才能在看来重复性、机械性的编辑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满足感和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数。

编辑组织要为编辑提供一个有序、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温磐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日常工作的潜移默化中体现人文关怀,从过多关注编辑的职业行为转向更多的关注编辑的职业精神。

编辑应根据编辑职业的考评标准和编辑部的具体岗位要求,在平时的编辑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行为与编辑管理目标一致,形成一种工作习惯、思维定式与动力定型,这有利于个人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的确立,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编辑组织一方面要更多地去关心编辑的精神与情感,用激励创造奇迹。在激励的作用下,编辑会更加自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编辑会更加努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编辑管理制度和编辑考评制度的改革。编辑组织要维护编辑的合法权利,挖掘编辑的专业潜力,知人善用,用其所长,为编辑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要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编辑的工作实绩,尊重编辑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地依靠编辑的自我提高和自主自律,尽可能地减少对编辑的监督和繁琐考评,给编辑以充分的信任感,要确实为编辑创造良好的编辑工作条件,减轻编辑的工作强度,避免过度疲劳,为完善高质量的编辑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