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07 18:03:11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1

一、目前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思想教育手段相对单一

首先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以“我讲你听”,“你令我行”的行为模式,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培养教育学生,其后果是“鸭子”不但没肥,反而失去应有的灵性。其次,学校思想教育更多的是从约束性出发,更多的诉诸规章制度及行政管理手段强调说教管理及无条件的服从,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严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较多的实施“单边政策”,往往不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不认为思想教育是互动的过程,思想的交流,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很少照顾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感受,使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独打”。这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命令主义注入,导致学生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频繁出现,心理素质弱化

在福建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查中表明,3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一般,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访谈中,27%的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评价较差或很差。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包括缺乏自信、与人交往能力弱化、性格孤僻、情绪的不稳定、感情心理承受力弱、缺乏克制力、择业心理压力大等等。学生的心理素质将成为“木桶效应”中的“最短的那块板”,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

(四)西方文化侵蚀高校校园

高校是西方文化产品侵蚀的主要目标。高校随着教育开放力度加大,将有更多的西方文化进入我国,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校园的影响是首当其冲,也成为受其影响最深的地方之一。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由于全球化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我们的相互依存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迎接增强我们的价值观的挑战”。所有的这一切,自然引起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困惑,以致信仰动摇和信念失落。调查表明,33%的同学观看外国影片比观看中国的影片更多,西方的文化产品往往以其宣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或者是反文化的内容,有的甚至宣传色情、暴力、颓废等,满足青年学生猎奇的心理,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进而感到迷惘,造成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冲突与失范。

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极易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时期至关重要。从心理素质上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和诱惑,感情易冲动,行动易过激,往往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另外,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个性张扬的要求愈加强烈。如何缓解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给青少年以心理慰籍,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注重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为载体,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整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心理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青少年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再次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学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学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最后要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把握好青少年群体的特殊心理状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不能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对待。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易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心理潜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消除青少年心理疾病。

(二)要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机制

人的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心理和谐是行为和谐的前提,个人行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社会和谐必须从心开始,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

首先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汇集和反映机制,以加强青少年对社会心态的了解,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青少年社会心态的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也要及时跟上,让社会情感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以避免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的累积而产生恶化。其次要加强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以引导他们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最后就个人而言,就是要引导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前不久,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规定从今年开始普通高中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改年级的必修课。这意味着继2006年这门课成为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正式成为乌市普通高中的必修课。乌市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严林峰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为治疗和矫正,而是强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人格上的成长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使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只有从娃娃抓起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导向、评价、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作用。新时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学校的师生员工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根据校园文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充分发挥作为文化建设基地的重要作用,为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强化高校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充分发挥校园之声、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办好校报、校刊,弘扬主旋律;办好学生业余党校、业余团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吸引和凝聚大批青年学生,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等学生社团要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构建文明校园的主阵地,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充分发挥了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诚相待,奉献爱心,树立榜样

首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一个班的“当家人”。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集体,班主任的性格、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以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引导和带动学生,用师表的形象感化他们,做到既言传又身教,处处起示范和表率作用。另外还可以从“查”、 “观”、 “谈” 、“访”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查”,就是查阅学生的档案,初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观”,就是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谈”,就是多与学生谈话,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访”,就是加强随访,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真落实《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主任要做到“腿勤、嘴勤、脑勤”,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温暖中受到熏染,得到教育。

(五)占领对青少年来说的重要阵地:网络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7年9月曾《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有400万,约占10%,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调查显示,79.8%的青年经常浏览网页查询新闻或相关信息;58.1%的人上网一定要打开QQ或MSN等即时聊天工具,不希望与人失去联系。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2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3

关键词: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疏导;调适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95-02

一、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的成因

青年官兵在社会化教育过程中,由于个体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不一等原因,造成了个体的认知态度复杂多样,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也各不相同,既有盲目自发的与感性经验相对应,与偏激、对抗、反控制相联系的负向逆反,也有自觉探索、深思熟虑的与求异思维和与对比联想相连结的正向逆反。究其逆反心理形成原因,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

1.内部心理冲突是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青年官兵进入部队后,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告别中学时代家庭“襁褓”式呵护后,“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这种独立意识又容易激发其自尊心、好胜心。但由于军队特殊要求,决定了他们的心理-行为模式,必须以集体为中心,以服从为先导。如果此时管理教育者不能正视这一方面的问题,对其出现的独立意识估计不足,就有可能使其内部心理冲突激化,造成你认为他不服从命令、不听从管理,他认为你不重视他、不尊重他。这种心理的差距是造成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青年官兵随着对部队了解的增多、认知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他们开始对管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评判,对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也喜欢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他们时常会提出一些与教育者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设想,如果教育者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你越是禁止的事,他越是要做,越是不让其接触的东西,他越想接触,尤其是对于那些明文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加急切。这种综合的内部心理因素影响是造成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再之,青年官兵在认知发展上还很不成熟,还不善于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认知的偏差比较大,容量出现偏激、固执、走极端现象。他们又不善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特别是当其受到挫折后,就显得意志不够坚强,对教育者的帮助有可能持敌对态度,甚至还会将教育者的劝说看成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己自尊的伤害。这种由于认知水平偏差影响形成的心理冲突,也是造成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2.外部环境和教育情境的变化是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引起青年官兵心理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教育情境剌激很多。首先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当今的青年官兵都成长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务实精神、效益观念等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还很不成熟,特别是在我们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趁机混入,不少封建剥削阶级意识形态也有所抬头,客观上给青年士兵成长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增加困难。如有的青年官兵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看成是没有个性的表现;把尊重领导当做“溜须拍马”;把任劳任怨当做是“傻瓜”等。这些超出青年官兵个人认识问题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造成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不容忽视原因。其次,我们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脱离青年官兵的需要;管理教育者处理问题方式不当,触犯青年士兵的个性;末经深思熟虑就采取过激行动,挫伤其自尊心;管理教育方法手段不合理,使其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管理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没有威信等都是造成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再次,家庭和社会一些不良影响也是造成青年官兵产生逆反心理和重要原因。如家庭突发事件可能给青年士兵心理造成创伤;得不到家庭的帮助和鼓励,也会使青年士兵产生失落感;家庭破裂会造成青年官兵孤僻、自卑心理。此外,社会上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以及在其追求进步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件都可能导致青年官兵产生极端的逆反心态。

二、青年官兵逆反心理负效应对基层部队教育管理的影响

1.逆反心理不确定的外显特征影响着部队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基层部队教育管理内容和方法,是依据上级的要求及教育管理对象行为规律而制定的。但产生逆反心理的青年官兵,心理常常处于一种不规则的紊乱状态,有的对教育本身抵制排斥,与之对立;有的则是对教育者抱有偏见、敌意,与之对抗;还有的对教育内容怀疑反感,与之抵触。这些都使教育者无法寻找一个共性的交流的突破口,难以与他们一一产生思想或感情上的共鸣,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

2.逆反心理的发散效应削弱了基层部队集体的凝聚力。产生逆反心理的青年官兵往往会在非常态的自我表现意识驱使下,为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自发产生一种寻求社会支持的愿望,并努力寻找证据来为自己逆反心理寻求合理的解释。其诡辩行为,有时能迎合部分人的心理,客观上造成逆反心理的扩散,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低估的“逆反群体”。这种由逆反心理发散效应引起的离心力,不仅严重地削弱基层部队集体的凝聚力,而且还会产生与教育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现象,形成常见的那种你不说我还慢慢干,你一说我就偏不干的怪现象发生。

3.逆反心理的对抗特征影响青年官兵与干部之间的团结。青年官兵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后,就会对管理教育者存有疑惧和不信任感,常常会认为管理教育者的言行是和自己过不去,从情感和行为上与其对抗。教育管理者对其善意的帮助,他会认为是对其图谋不轨;真诚的表扬,他认为是对自己的嘲笑;严肃的批评,又认为是对他有意的惩罚。

三、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疏导与调适

1.创造良好的管理教育情境是疏导调适的基础。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年官兵思想情感和心理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情境,是疏导和调适的基础。为此,管理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创造一个积极上进、民主风气浓厚、官兵关系融洽、战友间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其次,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造条件,给予青年官兵展示和发展个人品德和才能的机会,激发其要求进步的愿望,并通过健康有益的活动满足其获得友谊、受到重视等心理需求;最后,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为产生逆反心理青年官兵个体创造良好的个别教育情境。在实践中,不少单位依据其个体特长,大胆委以重任,给予充分信任,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作用;还有的单位通过人员调整等方法改善其不良处境,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积极运用逆反心理正效应是疏导调适的重要手段。青年官兵的逆反心理有着二重属性,在影响基层部队管理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逆反心理是逆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一定合理因素的特殊心理现象。积极的逆反心理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特点,与求异思维相联系。而求异和思辨又是创造的源头,是人类探索末知世界不可 少的重要因素。正确对待积极的逆反心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和价值,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是疏导和调适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青年官兵对错误思想的鉴别力。在管理教育中,启发他们对不理解的认知信息或客观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思考,提倡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部队的特殊要求,我们在积极运用逆反心理正效应的同时,应努力避免淡化军人服从意识现象发生。

3.提高青年官兵耐挫能力是疏导调适的重要一环。挫折是个体从事某种有目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和干扰使其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焦虑反应和情绪体验。青年官兵大多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对末来有着美好憧憬。但挫折是每一个青年人扬帆远行征时不可逾越的障碍。据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的产生都是由于自身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又不能正确地进行归因而造成的,他们常常错误地将愿望不能实现归结为环境恶劣,机会不好,运气不佳,还有的甚至将其归结为领导不支持、同学不帮助、家庭不关心等。这种归因上的偏见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相容,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所以,着力培养青年官兵的耐挫能力,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进行合理的归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心态调节能力是疏导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的重要一环。如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用心理换位法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怪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树立自信;用情境转移法,减轻遇到挫折后心理压力;用渲泄法,降低遇挫后心理的痛苦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注重青年官兵心理变化努力控制逆反心理是疏导调适的重点工作。要防止和克服青年官兵出现消极的逆反心理,作为基层部队管理教育者,就必须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德。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4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遵从(或抗拒)。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逆反心理无论是对青少年自身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逆反心理束缚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由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的消极作用,青少年不能有效地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因而会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成熟。

2.逆反心理会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使他们往往不计后果,漠视校规、挑战社会规则。譬如有些青少年不听从教师、家长关于不要早恋的劝告,暗中追逐异性,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幼稚的“两性”关系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些青少年违反学生守则和公共生活准则,大量吸烟和饮酒,过早地变成“烟鬼”、“酒鬼”,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和身心健康。

3.逆反心理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阻碍青少年接受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更乐于接受的倾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实施。教师、家长要了解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安全度过中学阶段,保证其健康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社会因素,也有青少年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些不良的甚至是错误的行为观念。

1.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青少年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否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再者,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

        2.家庭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环境,这种环境如果有缺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些父母不和、离异或父母长期在外造成子女无人管教、无人关心,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不协调或不堪重负,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迁移到学校来。再有,一些家长身上的不良思想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3.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网络)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及制作节目的连贯性,使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而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逆反心态的形成。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认知水平偏差的影响。与童年期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社会独立性要求。这种社会独立性要求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是,不少教师却看不到这些,仍然用要求小孩子的方法、标准来要求青少年。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同时,随着青少年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对杜会生活中出现的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折,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番。

当然,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是因时因地而改变的,教育者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而不能只注意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视其他方面。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掌握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主动权,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发展以及正、负影响进行系统化研究,使学校各种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效应,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突破口。

        1.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与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认知的正确发展。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经常性的逆向论证,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如有意识地选取一些错误观点让学生讨论,可以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发挥逆向思维的积极意义。

其次是教育者要改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作用是靠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实现的。把握适合于学生的多种教育方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是增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促进逆反心理的正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2.减少逆反心理的负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必须着重努力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校园小社会”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消除各种不良的精神污染,尤其要着眼于小事,从我做起,从而逐渐缩小逆反心理赖以存在的心理空间,直至彻底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如开展学生量化达标活动,“三文明”创建活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导检查等,既可从正面教言人手引导学生,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3.优化学生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生会、团队基层组织、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强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

4.注重了解青少年心态,努力体现教育的艺术。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优良的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防止和克服青少年消极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契机,如能在此时此刻对这学生加以引导,就能渐渐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再次,是要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集体和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

最后,是要求教育者有良好的教育心态,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遇到偶发事件时,对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理智地进行冷处理,对学生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善于正确对待,耐心教育,直至学生接受教导。

        5.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消极逆反心态的特点与成因,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要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6.  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调查研究表明,31.2%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52%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功作内在归因,对自己的失败作外在归因。即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对学习上失败,常常将责任推在题目太难,老师偏心,运气不佳等情境因素上面。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作出相反的归因。

7.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身份、年龄等差异,青少年往往有意无意地对师长的话有一种抵触心理。而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的同学,往往不会有戒备、抵触心理,同学的话更容易入耳。许多情况下,教师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教师要学会宽容,要有大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心理发育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呢!首先,教师要理解学生难免犯错误,犯点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教师也就不会为了学生的一点错误而大动肝火了,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了!

总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与疏导方法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掌握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实质,了解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田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6).

       [3]刘宗粤.关于逆反心理现象构架的解析[j].探索:哲社版,2000,(5).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5

法治天平有“知心”,案结事了出人和

据了解,2011年,上海高院决定在少年法庭工作中全面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对需要和有意愿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两年来,上海法院在全面深化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工作中,夯实基础,精心打造心理干预的队伍和设施。2011年初,高院在全市法院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中选聘了50人,作为首批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下半年,高院专门为全市少年审判法官开设为期一年共500学时的心理学培训课程,又有30位学员首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2012年初,高院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学专业优势,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华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老师到法院协助开展心理干预工作。2013年1月,上海法院系统首个少年审判心理咨询室在浦东法院正式启用,2月5日,普陀法院设立“知心天平”——亲情工作室,用于各类涉少案件的心理测评、评估、访谈、辅导、疏导等专项活动,对于可能存在消极心理倾向、情绪困扰、人格障碍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心理调适、矫治辅导,为心理干预机制的规范化、专业化运行提供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选聘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开设心理学培训课程、共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及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等举措,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形成了以院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为引导,心理学研究生为补充,院内心理辅导员为辅助,少年审判法官为主力的“内外结合”多层级工作模式,“内外资源”相互取长补短,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干预机制的深化发展,使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润物无声解心结,情理催泪要调撤

邹副院长在会上指出,人民法院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能仅靠简单的说教和单纯的判决,更要注重解开其心结,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别人,融入社会。

2011年12月,未成年被告人小建在金山区某足浴店内行窃,因窃得财物量少,放火泄愤,致足浴店300平方米过火,造成财产损失141万余元。

闵行法院少年法庭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服刑期间,法院继续跟踪帮教,少年审判法官和华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不仅到少管所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还通过书信往来了解动态,与小建结对开展心理干预。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6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41-01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的关怀、关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拟结合企业实际,就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赋予企业思政工作新意义

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我们视野还不够开阔,内容和手段还不够创新,缺少对新的思政工作有效性的全方位研究和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体现,该新理念的提出和引入,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传承优良传统,而且也有助于针对新问题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内容,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工作中的成效。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企业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企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企业党的工作要融入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促进企业的和谐有序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员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构建和谐国有企业。只有员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改制中给员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培养其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思政工作视点的新转变

“人文”一词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疏导”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1],即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人的需求层次是循序渐进的,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一个企业中企业员工需求就存在差异,由于矛盾点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找准主要矛盾,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和方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理解和运用的管理理论。

从笔者所在的联益公司来看,不同年龄层次员工需求差异较大,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员工需求主要在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上,而从事工作时间稍长的中青年员工较大比例需求皆已处在了较高的层次上,这部分员工们更多关注的是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要从对员工普遍实行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观念向对员工“关怀”、“疏导”的观念转变,逐步建立起柔性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三、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措施

(一)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逐步建立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心态疏导、调适、平衡体系,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石油石化行业与国际油价紧密相关,从这几年的油价变化来看,油价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逐步探索市场波动较大情况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保持常态化危机意识;积极探索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把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清除心理障碍、打穿心理通道的手段。

(二)把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既可以看作是工作内容,也可以归入工作方法。人文关怀从某种角度讲,关注人的需求才是最为重要的。关注点的变化,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思想观念要有所改变,尊重人的平凡面。只有在重视人的基本需求和利益满足中去提升人的价值追寻,更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因此,在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笔者所在的联益公司,由于年龄、学历、来自地区的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刚毕业走上社会的青年为其设立发展目标是人文关怀的重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预定目标了,就给予及时、明确、充分肯定,使其具有成就感;对来自外地的青年,则更多的是如何为他们立足德阳、置家立业,减轻压力而给于关怀和疏导;对有能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因材施用,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舞台;重视培训,满足员工岗位成才的需求;改善生活,为员工健康幸福投资;雪中送炭,使员工感受党和社会的温暖。这些举措,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青年同志,得到广大青年员工的欢迎,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建和谐行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不可能一蹴而成,因其对象的特殊性,其矛盾随着形势不断在变化,因此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关怀和疏导的能力,提高关怀和疏导的技巧,拓宽关怀和疏导的渠道,建立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以达到构建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作者单位:四川德阳联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J].人类激励理论.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7

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笔者总结和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阳光少年”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对人对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行为由本能朝着理性和社会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有时他们悲伤、消极情绪较重,只见到人生的阴影,看不到生活中充满阳光,总认为生活偏爱他人,却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这些“忧郁少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迷恋网吧、自暴自弃等现象,甚至走上邪路。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但只要你诚心地去面对,一个个挫折只是脚下小小的石子而已。像身患“卢伽雷氏症”的霍金,全身瘫痪,仅靠三根手指加聪明的大脑,一个身处逆境的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生天天都充满着阳光。这说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二、创设挫折环境,进行挫折教育

如今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父母视之为心肝宝贝,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在校老师们往往“重智轻德”、“唯分是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很多学生一帆风顺地成长,对于未来突然遭遇的挫折是很不利的。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评选“三好生”、校外远足、考试竞赛等机会进行耐挫教育。与其将来让他们面对挫折手足无措,不如现在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挫折”心理教育,以利于青少年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早日成长、成才。学生懂得了面对挫折应采取何种态度,才是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创设成功环境,体验快乐教育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向导和保护者,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多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减少挫折。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教育学生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自我,善待自己,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将来成为栋梁之才。在工作中,我们要细致入微地关爱学生,诙谐风趣地教育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向健康成长之路。否则,一次次考试的不理想,再加上青春期的烦恼、家长老师的指责、同学朋友的嘲笑,则会使他们心理失衡,导致有的跟老师对着干,有的逃学出走,有的沉迷于电玩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四、重视生理健康,增强耐控承受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生活起居有规律,多吃绿色健康食品,学习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强健的体魄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学习就会变成一种积极愉快的活动。而身心健康是造就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关键。

五、树立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自我价值感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8

【关键词】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本课题2012年5月批准为泸州市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采用理论学习、问卷调查、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对比、实证研究等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打破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人为本、顺应人的情感需求,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和谐地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心理的更健全地发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密切结合,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探索多元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提出了8条建议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较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要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了。为此建议:

1.1 以贯彻落实两规范一守则为突破口,狠抓中小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大力宣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两规范一守则在学生思想上扎根,从行为上自觉遵守并践行规范和守则提出的基本要求。借鉴上世纪70、80年代的做法,在学生作业本的封底正反面印上学生守则和规范,多角度教育影响学生。通过学生守则和规范内容竞赛、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了解情况。

1.2 以制定并执行“学生一日常规”为抓手,狠抓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守则和规范中有关条款分解到学生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的各个具体时段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之中,判明规定学生每一时刻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学生在遵守“一日常规”时不作为、不给力或出现了偏差时,我们可以检查学生对“一日常规”有关时段内容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行动度,进而帮助学生补上相应的一课。

1.3 加强自上而下的检查力度,促进贯彻“两规范一守则”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将这种贯彻落实工作纳入教研部门教育教学督导、视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真正使贯彻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成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推动力,促进更多的学生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品、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1.4 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从硬件上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保障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要从人员配备、经费落实、职称评定、行业学会(协会)、教育科研、检查促进、考核评估等多种途径促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大力宣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深广意义,促使大家从心理上认同这样的行为。

1.5 从制度上保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在中小学校顺利开展,引领师生心理健全的发展,保障师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发展基础。可以采取分期分批地培训在职教师、引进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资。可以按照师生数量确定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数,对于校点集中学校共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对于一定地域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采用这样的多种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短缺的问题。

1.6 建立实施乡镇街和社区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以乡镇街、社区和学校牵头,学校教师、离退休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家长参与构筑关心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多位一体网络。把热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的有一定教育能力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人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血肉联系和骨肉亲情,有力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让青少年从心理上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让青少年从情理上认同两规范一守则的基本要求,让青少年从行动上自觉践行体现“两规范一守则”的“一日常规”的各项要求。

1.7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评、互评、关注长辈评,从中真正获得教益。引导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对照“一日常规”以及“两规范一守则”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互评、书面总结、非同辈评价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8 充分调动所有的生动现象的教育活动,以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同为底线,考察教育活动的效果。切实将大众熟知的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效利用起来,为学生的心智、行为健全发展铺路搭桥。充分开展大型教育活动,挖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形象性,充实班、团队会及其活动,开展丰富的主题班团队活动。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征文赛,有效推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2.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效结合研究

2.1 探讨了现行的普遍适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行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课堂活动为途径、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班团队活动为途径、以群体活动为途径、以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以非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这些途径可以从不同层面涵盖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主要表现为:⑴利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通过学科课堂教育强有力地教育受教学生,强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⑵利用中小学各学科教材以及教师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挖掘,通过学科课堂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熏陶感染受教学生;⑶利用中小学学生课内课外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内容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⑷利用中小学班团队活动,深层次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⑸利用中小学学生参加的各类形式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群体性活动,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 探讨了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技术问题。

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疏导应当以建立平等互信为前提,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无条件地吸纳问题学生,全方位地关照问题学生,全面跟踪问题学生,建立问题学生思想发展变化档案,依据不同时段问题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恰当的心理疏导方案。这些技术是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使用过,被检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⑴让问题学生相信并自愿接受心理疏导,增强他(她)的成就动机,唤起他(她)的自信心,奠定心理疏导的心理前提基础;⑵与问题学生建立平等、真诚、互信的友善关系,建立心理疏导的心理物质基础;⑶要与问题学生建立同感、无条件接纳的心理疏导准备先导基础;⑷唤起问题学生改变自己的自信,为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⑸建立心理疏导同盟的关系,便于问题学生有效地吸取建议;⑹开展心理教育,认识问题的实质;⑺习以治惊,在行为中改变,让问题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改变,认知——实践——认知——再实践——改变的优化;⑻顺其自然,唤起问题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⑼改造个性,帮助确定长期的人生责任;⑽集体疏导,消除个别疏导的隔阂;⑾充分收集心理疏导效果,利用反馈更好地发挥疏导的综合效应;⑿建立档案,跟踪记录问题学生发展变化。

2.3 探讨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中小学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如何有效结合。

我们获得了6方面的有效结合的收获:⑴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⑵运用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植入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灵共鸣,提高思想教育理论心理附着效应;⑶化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解为心理疏导式情境教育;⑷开发课本剧,把心理疏导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⑸组织书法绘画活动,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图文,融入心理疏导的诙谐幽默技术;⑹通过群体活动与个体实践有效结合,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心理疏导技术有机融合,起到高效的心理教育效果。

3.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结合实证研究

选取个例进行相关技术的实践探讨。

3.1 转化教育的途径。

⑴发动同学(同桌、同伴)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⑶联系家长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⑷联系社区邻居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

3.2 取得了预期的教育转化的效果。

经过1学期多通力协作,把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多数问题行为得到遏制。主要表现如下:⑴上课积极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⑵积极完成各科作业,作业效果大大提高,成绩稳步提高;⑶能够一分为二地区分问题的好坏,正确地比较客观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⑷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能够通过交流与老师交换意见,提出自己对老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⑸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家庭,正确地看待自己就读的班级;⑹家长和邻居反映问题学生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够积极帮助邻居,积极的帮助家里做事情。

3.3 发现了存在问题。

⑴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师生人手不够,全面全员实施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有困难;

⑵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大,难于保证全面的教育效果;

⑶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难于保证长效性和实效性。

3.4 获得了实证研究的启示。

⑴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心理疏导,辅以人文关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内核硬件,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作为软件,做到软硬兼施,相得益彰,效果才能明显提高。

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对于坚持长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以德为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确有成效。

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有经验的人士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也需要各方通力协作,长期坚持,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项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可测性。

⑷需要建立学校内部的监管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这项工作。建立有关各方的相应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将各方责权利加以明确,促进此项工作,长期坚持,有序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⑸需要建立完善各级关工委组织,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给予一定的责权利,发挥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⑹需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此项工作效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检查考核,建立此项工作一票否决制,真正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督促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4.探讨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环境有机结合问题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全面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学生发展环境很有必要,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这一问题顺利开展。

学生发展的环境是无处不在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系上、协调得到的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可能有:家庭的、社区的、社会有关方面邀请学校参与组织的群体活动。这就为中小学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与社区教育结合、与社会群体活动结合,几者在目的内容、方式、途径上是一致的。

5.探讨了从制度上保障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高效开展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环境的、来自学生家庭的、来自社会(社区)的,来自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来自主流媒体的、来自网络的。

学校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面前,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引导教育学生,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呢?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序状态,使之充分有效地有序的促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5.1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2月26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引领,切实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5.2 以《意见》为指导,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问责联席制度,及时处理有关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简单地把问题归罪于教育部门、教育系统,认真研究问题来源的关键环节,协同解决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环节,协同攻关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从责权利,人财物全面保障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关工委组织、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检查、指导与督促基层、社区关工委组织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肩负起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的责任。

建立安全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环境,给青少年成长营造最有利的安全网络环境。

5.3 以《意见》为指导,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考评有关各方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责。

5.4 以《意见》为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辖区内各中小学开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学校切实履行职责。

5.5 以《意见》为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切实履行职责。配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教师,从技术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开展,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严格检查自己的办学行为,从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切实抓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9

【关键词】注重疏导;弘扬正气;引人入轨

Divert attention Introduction of orbit

Tang Jitao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nli, Guangxi Yongfu County Middle School in moral deeds experiment, described the publi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Weekly” and “Class Daily”, commending the advanced,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other public opinion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of new initiatives, and analyzes it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for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e current points out a new path.

【Key words】to divert attention; promote righteousness; introduced orbit

湾里中学近年来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德育教育实验,实行了一系列奇妙而新颖的德育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德育成果。

“注重疏导,引人入轨”,就是湾里中学开展德育实验的一项创新举措。其具体的含义,就是利用舆论工具,疏导学生,在校园内创造一种弘扬正气、批评邪气的氛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进取的风气,激活一种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朝气,以这种优良的校园环境,激励学生进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具体的做法有四个方面:(1)出版《德育周报》;(2)办《班级日报》;(3)表彰先进;(4)举行活动比赛。以下分别简介。

1 办报导向,扬善贬恶

《德育周报》是学校出版的,由每周的值周教师主编。其内容有重大时事、好人好事、违纪曝光、文明班级评比成绩公布、哲理故事、名人名言等等,每周一期,分发到每一位老师和每个班级。其作用在于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这一份小小的周报,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到本校、本班、本人一周内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份小小的周报能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自办小报 自纠自娱 提高能力

《班级日报》是班里的手抄报,每日一份,由班级主办,学生轮流编辑抄写出版。其内容有重大时事、班内好人好事、违纪曝光、名人名言、哲理故事、小幽默、谜语、插图等等。抄写好之后,张贴在教室里,一周以后,又除旧换新。优秀的作品都被保存下来,然后拿到学校参加评比。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了解班级时事,表扬好人好事,纠正班级不正之风,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大家庭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班风,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编辑、书写、审美等方面的能力。这种手写报虽然很多学校都有,但学校对手抄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注重形式,却没有注重其作用。

3 独出心裁的表扬,导出一批好学生

湾里初中表彰先进有独出心裁之处。一是表彰项目多,除了各校都评选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德育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项目外,还创设了“最文明礼貌的青少年”、“最刻苦学习的青少年”、“最遵守纪律的青少年”、“最团结同学的青少年”、“最尊敬老师的青少年”、“最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表扬项目。二是表彰的做法更加郑重,表彰对象评选出来之后,除了通常的发给奖状或证书之外,还用大红纸抄写光荣榜公布出来,然后再让每一位获表彰者照一张彩照张贴在玻璃橱窗里。观榜样,心中就会产生学榜样,追榜样的想法,有追赶的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正气的东西多了,邪气自然就会减少,表扬最能催人上进。

4 开展有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为了激活青少年的朝气,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一两次全校性的大型拔河、接力、篮球赛,举行大型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知识竞赛、健康比赛,手工比赛、劳动比赛等有益活动。这些比赛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参加,通过比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同学们更加团结,也培养了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把闲散的、用于做歪门邪道的时间,用到了准备活动、开展有益活动中来了,长期开展这样的有益活动,就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就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来。

以上的做法都是在于正确疏导。这种疏导需要不断进行,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句话强调了“重复”的作用,把以上的做法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就能能营造优良健康的育人环境,形成积极纯正的校风,就能引导学生走入正轨,就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学校所倡导的疏导意识,全体教师只要积极为之努力,工作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效应,这种德育思想就会被学生所接受,就会变成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行动,接踵而至的是,开始有抵触的少数学生,在大多数人的驱动之下,迫于形势,他们也会跟着大家一起进步,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思想观念。能够产生这种效应的依据是:“人之初,性本善”。初中生本来就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存在一些糊涂观念,是因为以前缺乏引导,一旦有人稍加点拨,便“心有灵犀一点通”,冒出心灵感应的火花。

表彰先进的做法是可行性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这句话揭示了人们最突出的一种天性,那就是人们总喜欢听表扬而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美国的一位人际关系学大师也有一句名言:“掌声可以使一只脚的鸭子变成两只脚。”这更表明表扬、赞赏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强大动力。因为表扬是对别人的成绩或者成就的肯定,这必定能产生动力,而后就能兴致勃勃地去做好要做的事。表扬是对别人才能的赏识,因而就能使人相信自己,然后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表扬是对别人一种友好的表示,双方没有发生矛盾冲突,一切问题都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所以我国的教育家、上海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断言:“表扬是一种向上的艺术”。表扬还能够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多数人。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表扬的面越广,激励的动力也就越大,正气就树立起来了,邪气就被压倒了。正因为如此,湾里初中在德育实验中别出心裁,设立了许多他校少有的表扬项目,大面积地表彰学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人的成长需要正面引导,每个人都在变化,一成不变的人是没有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人变好了,有的人则变坏了。教育的作用就是要设法让学生变好而不变坏。如何变好?《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作战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想教育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关键是因势利导。只有找到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妥善的引导,才能把学生教育好。那种单纯的批评、处分的做法,是只堵不导,是难以教好学生的。只有采取正确的“导”,错误的那一面才能被“堵”上。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这好像是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只有正确疏导才能有好的结果,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景。

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方法篇10

首先企业的青年职工很多都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稚气未泯的他们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现实的生活往往和他们想象的差距甚远。工作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否能够去从容面对成为了摆在这些年轻人面前的新问题。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情容易冲动,这种心里不成熟的特点成为了这些年轻人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当代职场中,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企业青年职工的一种普遍心理规律。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上文提到的心理落差和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青年职工的重要心理特点。在当代社会,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去培养关爱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这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的重要使命。随着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深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员工积极心态的培养。针对员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真正的改变员工自身的认知模式,让每一位员工能够积极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即使遇到较大的困难,也能够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员工。

首先要帮助每一位员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没有理性分析并客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认识到进入社会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发挥个人所长的工作。当正式踏上岗位时才真正意识到“上错花轿嫁错了郎”,于是对新的工作茫然不知所措无法适应,从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使得自己身心憔悴,精力枯竭。

其次要帮助每一位员工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和释放压力。当今社会压力无处不在,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么渊博,地位有多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适度的压力是进步的原动力,而过度的压力无法释放则会成为一个人严重的心理负担。企业要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应对压力,例如保证员工必要的休息时间,关注员工的家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员工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团队凝聚力,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

广大青年职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生力军,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健康发展,关注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进一步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并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笔者认为,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确保青年职工的权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一是借助科学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工会组织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运用科学的国内外通用的量表,分部门、职工人群逐步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标准进行分类并建立资料库。工会组织和管理者可以借助测试结果有的放矢地对个别有心理障碍者及时跟踪疏导,使对职工思想问题的分析更具科学性,对职工个性特点的了解更具客观性,并为开展其他工作提供依据。

二是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企业心理疏导骨干队伍培训。必须加快培养心理疏导骨干队伍,把骨干的培养纳入职工素质工程培训的总体安排,把心理疏导的最新成果纳入培训的内容中。其次向本企业员工普及心理学知识,了解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使职工掌握健康标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