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2-05 17:55:17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消化内科;安全隐患;患者满意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选择住院接受治疗。在消化内科中,因为高龄老人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其他疾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要确保治疗质量必须要做好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以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安全措施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安全组),每组60例,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60岁,平均年龄为(69.12±2.8)岁,患者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肺部疾病3例。安全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为(70.34±1.8)岁,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肺部疾病1例。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对患者病情加强观察,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安全组护理采用安全护理模式,降低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基础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强化,使他们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例如帮助患者翻身的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穿刺技术等等,以高标准的护理技术减少安全隐患。②优化轮班制度。在科室中实行新老结合的排班模式,资历较低的人力人员与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搭配,相互监督,减少护理失误。护士长不定期对病房护理情况检查,利用激励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③重视环境安全。保证病区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防止再次感染,设置防滑地面,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对医用器械做好消毒,防止器械二次感染。④饮食健康教育。消化内科老年人的护理中要提高对饮食护理的重视程度,让患者多吃流食,加强饮食安全,尽量避免饮食引发腹胀、腹痛现象。

1.3统计指标护理效果的对比主要包括跌倒、感染、用药错误、压疮。患者满意度评价有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SPS13.0做数据处理,p

3讨论

3.1消化内科高龄老人护理安全影响因素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消化内科安全隐患多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各项设施建设中没有考虑安全性,很多设施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地面防滑性不好,老年人容易摔倒。另外一方面是环境空气质量不好,病菌较多,引发感染,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②管理因素。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安全隐患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护理程序不规范、器械使用不合理、排班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护理中失误的出现。③患者因素。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疗中不遵医嘱,对自身病情了解不够,擅自行动从而提高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3.2加强消化内科高龄老人护理安全的意见①改善环境:要对病区环境优化,控制好床的高度,做好防滑设施,在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定期消毒,减少感染。②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在用药护理中要做好三查七对,保证药物使用的正确性,对各种意外事件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③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针对病人进行安全教育,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告诉患者,让患者加强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长华.浅析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管理[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9):316-317.

[2]于炳凤.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224-3226.

[3]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1(2):295-296.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健康指导;行为干预;老年糖尿病康复;临床价值

糖尿病为一种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临床上没有根治的方法,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基于其年龄较大、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和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征,出现死亡现象较高。为进一步了解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康复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52±1.1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71.05±1.32)岁。对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以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状况采取讲座、一对一和发放宣传册等方法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对患者日常用药进行科学指引,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等。(2)饮食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效控制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控制脂肪摄入量,有效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同时,禁食辛辣食物、戒烟酒等。(3)运动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自身状况选取科学合适的运动方法,指引患者进行慢跑、步行和气功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每周保证3―5次的锻炼。

1.3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正确控制饮食率、合理运动率、服药依从性良好率、定期监测和复查率,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变化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正确控制饮食率为70.97%(22/31),合理运动率为90.32%(28/31),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83.87%(26/31),定期监测和复查率为64.52%(20/31);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正确控制饮食率为32.26%(10/31),合理运动率为48.39%(15/31),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48.39%(15/31),定期监测和复查率为35.48%(11/31)。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状况,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空腹血糖为(9.32±1.27)mmol/L,餐后2h血糖为(17.12±2.14)mmol/L,HbAlc为(9.11±2.01)%;实施护理后,分别为(7.11±1.71)mmol/L、(12.03±2.51)mmol/L、(7.23±3.05)%;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分别为(9.28±1.84)mmol/L、(17.86±1.15)mmol/L、(8.86±2.21)%;实施护理后,分别为(8.65±2.02)mmol/L、(15.21±1.41)mmol/L、(8.13±2.1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优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应加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健康教育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的措施,该种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和治疗方法、治疗意义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行为干预措施主要是从患者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指引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禁食辛辣食物和高糖量食物,同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指引其做适量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综上所述,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获得良好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正确控制饮食率、合理运动率、服药依从性良好率、定期监测和复查率、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因此,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措施值得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陪护人员;跌倒;原因;对策

由于住院患者的老龄化和陪护人员的老龄化, 陪护人员在医院偶发跌倒不良事件, 给陪护人员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家庭负担, 降低了他们生活质量,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有的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严重的影响医疗秩序。做好陪护人员防跌倒安全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1 临床资料

本院干部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住院患者1518人, 陪护人员75~85岁占6%(老伴照护), 60~74岁占15%, 其余年龄占陪护人员占 79%, 2012年陪护人员发生跌倒3人, 年龄均在70岁以上, 其中发生晕厥跌倒1人;1人如厕改变过快跌倒和1人在走廊滑倒, 3人均无大碍。2013年至今未发生陪护人员跌倒不良事件。

2 跌倒原因分析

2. 1 个体因素 陪护人员年龄偏大, 视力减退、反应迟钝, 判断能力差, 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 平衡能力降低, 步态不稳, 有的是多病共存, 服用降压药、降糖药, 会影响平衡能力, 再加上不服老的心理, 过高估计自己的活动能力, 容易发生跌倒;患者反复长时间住院, 24 h陪护得不到充分休息, 造成过度疲劳, 体力透支。

2. 2 环境因素和自身防护 地面潮湿有水、灯光晦暗、地面有障碍物、没穿防滑鞋等。

2. 3 护理人员因素 忽视陪护人员护理安全教育。

3 护理管理对策

3. 1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 实行不安全隐患超前管理, 防范措施到位, 杜绝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发生跌倒不良事件要积极采取挽救措施, 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分析跌倒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跟踪管理, 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 2 营造人性化就医环境, 保证患者和陪护人员人身安全 病房规范化管理, 物品放置规范、有序, 地面平整、清洁干燥防滑、无杂物, 病床设有护栏, 床旁设有呼叫器, 床头小灯, 每个病房墙上都有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传板和挂小心跌倒提示牌;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 盥洗间有防滑垫, 墙上均有防跌倒标识。室内设有长条纱发, 提供护理人员休息用, 给陪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护理休息环境; 病区光线照明充足, 保洁员擦走廊、卫生间、盥洗间地面时, 多个有防滑倒提示牌摆放, 以警示人们注意防止滑倒。

3. 3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 提高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的依从性患者入院, 除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外, 对陪护人员尤其是高龄、有头晕、跌倒史、行动不便、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高危人群高度重视, 实施超前管理, 对陪护人员也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 各班经常检查预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 如是否穿防滑鞋, 床挡、扶手使用情况、改变是否缓慢、有无过度疲劳者、头晕、身体不适等, 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 提高陪护人员防止跌倒的依从性, 从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3. 4 陪护人员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加强锻炼, 提高自身抗跌到能力。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妇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护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技术的发展,妇科高龄手术患者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但基于老年人自身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其在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1]。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妇科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以及效果,特从我院妇科高龄患者中选取34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4例妇科高龄患者,患者年龄为65―80岁,平均年龄(72.53±1.41)岁。分析患者疾病类型:4例为宫颈肿瘤,10例为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6例为子宫平滑肌瘤,4例为子宫内膜癌,4例为卵巢囊肿,6例为外阴肿瘤。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34例妇科高龄患者中,22例实施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6例患者实施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和减瘤术,4例实施全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例实施前子宫和后阴道壁修补术。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34例妇科高龄患者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显著并发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剧烈咳嗽使切口裂开,通过二次缝合后痊愈出院,另外32例患者其腹部切口均在Ⅰ期愈合,按期出院。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因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和对手术方法的不了解,其极易出现恐惧、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使患者肾上腺髓质分泌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其因生活拮据、丧偶和同子女交流不多等因素,对疾病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极易担心为恶性肿瘤,没有人照顾等,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同患者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采用亲切和蔼的言鼓励患者,有效稳定其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有效确保患者营养状况。对于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采用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促使手术顺利进行。

3.2 术后护理

3.2.1 体征护理: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依据患者手术方法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进行确定。同时对患者心电图和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通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意识状态和尿量等指标,尽早发现患者出现的心衰症状。对于术后出现憋气、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患者,应确定是否出现心肌梗死症状,采用相应处理措施进行积极处理。对于因精神紧张和疼痛等出现的心率失常和高血压等症状,应及时通过止痛、镇静和抗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

3.2.2 管道的护理:

基于手术的需求,患者需留置引流管和导尿管等管道,因此,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依据具体情况对各种管道进行护理,观察其是否通畅。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管道,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采用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等等。

3.2.3 褥疮护理:

基于老年患者自身机体特点,其皮肤抵抗能力下降,因此,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其出现褥疮症状。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定期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确保床单的平整、清洁和干燥等,对于极易出现褥疮的部位进行有效按摩,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褥疮现象发生率等等[2]。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妇科高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临床上具有显著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选取的34例妇科高龄患者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显著并发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剧烈咳嗽使切口裂开,通过二次缝合后痊愈出院,另外32例患者其腹部切口均在Ⅰ期愈合,按期出院。该研究结果同唐玉英和祁丽艳学者在《高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因此,在妇科高龄患者围术期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被逐渐推广应用,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徐丽.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05):362--364.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95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等临床症状, 高血压同时还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加重患者的病情。经过临床研究证实, 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 女26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71.25±2.92)岁。观察组男33例, 女27例, 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71.32±3.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 并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干预 由于老年患者的自身机能较弱, 加上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 解答患者的疑问, 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宣泄,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和护患关系,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1. 2. 2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 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以低盐食物为主, 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 合理饮食, 降低患者的血压;高血压患者均较肥胖, 患者需进食低热量食物, 将总热量控制在8.36 MJ以内, 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

1. 2. 3 运动干预 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定时进行运动, 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运动后的反应及适应程度决定运动的强度, 以患者运动后第2天表现为精力充沛及无不适感为宜,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2. 4 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服用降压药、降脂药物的重要性及其用药方法, 并根据各类药物的特点, 指导患者在不同时期服用药物, 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督促患者定期检查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 并在餐后及睡前服用降脂药物,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1. 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29.24±7.43)mm Hg、(94.35±3.24)mm Hg、(1.40±0.13)cm2, 优于对照组的(156.32±8.14)mm Hg、(96.75±4.64)mm Hg、(1.60±0.75)c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 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会增加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 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主要进行降压、降脂等治疗, 而忽视了患者的饮食、行为、心理的调理, 会影响患者的康复[2]。

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应用中, 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为患者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3]。随着护理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中, 不仅能够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 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 从而有效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 取得较好效果。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护理、饮食干预护理、运动干预护理及用药指导。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生活质量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及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玲玲.系统性跟踪式护理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病人的血脂变化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3, 32(28):172-173.

[2] 程雪红.综合护理对3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9):125.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糖尿病;胃肠手术后;临床特点;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81-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按照每年0.1%的速度增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患者在进行胃肠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慢、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度均会对患者的血糖监测及管理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为此,该文特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术后临床特点,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入选研究对象50例,均为2012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均占据25例。对照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79岁和50岁,平均年龄(65.22±0.24)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5例(60.00%)和10例(40.00%)。观察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78岁和51岁,平均年龄(65.29±0.20)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4例(56.00%)和11例(44.00%)。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比较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保证环境的舒适;给予患者进食、胃肠减压及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较差,加上切口疼痛的影响,导致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加大患者术后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大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关心、鼓励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2)血糖监测:接受胃肠手术的应激性刺激及肠外营养支持,均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机体功能下降,使患者血糖控制较困难。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心悸、呕吐等现象时,应立即检测患者的血糖,告知医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泌尿道护理:胃肠手术一般在术前留置尿管,待患者术后麻醉消失及病情缓解后,及时拔出尿管。在尿管留置期间,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的尿道进行消毒,并将消毒棉垫覆盖在尿管的尿道口,降低留置尿管感染的发生率。

(4)用药护理: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手术应激反应会加剧患者血糖的波动。因此,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适量的胰岛素注射,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随后在术后第4天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将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及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12 h、24 h及48 h血糖值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可知,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为92.0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为6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段血糖值[mmol/L,(x±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表2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系统代谢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接受胃肠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也在不断的扩大,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因素、身体及手术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血糖难以控制,促使高血糖几率的增加[3]。

糖尿病患者胃肠手术后的临床特点有:(1)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对胃肠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的风险较高,加上手术本身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使得患者的血糖升高,导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下降。(2)术后禁食会导致患者的血糖波动,导致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而高血糖会导致患者胃肠道粘膜蛋白的形成,影响患者的胃肠功能,导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难以恢复[4]。因此,对行胃肠手术患者,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理念已不再以护理操作技术为中心,而是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理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给予患者关心、尊重及鼓励,将对患者的照顾落实到细节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血糖监测护理、并发症护理及用药指导等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血糖的波动,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通过从患者的心理着手,解除患者心中的苦闷,使患者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5]。

在该研究中,通过对行胃肠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12 h、24 h、48 h血糖值分别为(7.74±3.35)mmol/L、(6.43±2.64)mmol/L、(6.10±1.54)mmol/L,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低血糖、高血糖、胃肠功能紊乱等是糖尿病患者胃肠手术后的临床特点,通过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采纳。

[参考文献]

[1] 胡新林,朱秀丽,赵宝春,等.纠错式教育模式在护理专家门诊行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 31(16):1198-1201.

[2] 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5):575-578.

[3] 李阳溪,赵芳.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84-885.

[4] 何叶,绳宇.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36-138.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字:预防性护理 老年呼吸内科 感染控制效果

作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和易感人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了呼吸道疾病的严重干扰[1]。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2]。而且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细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从而提高了老年人院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3]。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患者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护理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益。本研究对老年呼吸内科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5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4.3)岁;患者的病程为半年-5年,平均病程为2年。100例患者中15例患有支气管哮喘,18例患有支气管扩张。67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了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进行隔离消毒,对病房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干预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加强感染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并保证每个患者都有专用的检查和护理用具,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到勤翻身、吸痰,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此外,还要加强控制院内的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切断外源性的感染在院内的传播等。

1.3 评价指标

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束后,由患者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由护理人员进行总结以后评价填写护理质量评价表(满分为10分),并详细记录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感染以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护理完成后,通过调查和统计,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0%,而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则为10.0%,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P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的鼻黏膜萎缩、支气管腔变得狭窄、肺壁的弹性下降、保护性的咳嗽减少等原因,都会促进细菌的寄生[4]。而老年人自身的机能退化和抵抗力降低,都会导致他们的基础疾病增多,从而增加了他们的院内感染率。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近年来老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呈现出上升的a趋势[5]。而护理是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护理程序是临床通过科学认定以及问题解决治疗中各类的问题的护理方法。针对老年人的病理改变,在对他们进行护理时应该给予更加全面的人性化的护理措施[6]。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参考文献:

[1] 王艳,董雨宝.老年内科(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控制中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64-66.

[2] 田媛,刘玉霜.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8):518-518.

[3] 张金娥.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70-71.

[4] 蔡克,卢立红.预防性护理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271-272.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8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过程[1]。我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外科压疮的预防工作,效果满意,实现了“0”压疮管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8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68~91岁老龄患者261例,平均住院14 天,接受手术治疗者126 例,其中外伤后股骨颈骨折患者 9例,原发病伴有糖尿病者 59例。

2 应用循证护理开展实践活动

2.1 提出问题 老年外科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老年外科收治对象多同时患有两种以上合并症,体质差,代谢机能低,围手术期卧床时间长。另外,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少,也易发生压疮。

2.2 收集相关证据

2.2.1 发生压疮的原因 资料显示,发生压疮的原因有:(1)导致局部组织受压过久的三个主要物理作用: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2)皮肤受潮湿的刺激。(3)全身营养不良。

2.2.2 预防压疮的措施 通过系统文献分析与评价,得出压疮护理重在预防。预防压疮的措施有常规护理,尽早使用新型敷料保护受压局部,密切观察护理结果。

2.3 资料分析与个案评价 依据病史选择最优的压疮预防方案,结合患者文化背景、护理依从性、经济状况等因素,组织本科人员进行护理讨论。讨论其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优选压疮预案,指导实施。

2.4 实施证据

2.4.1 应用Norton量表 通过对身体状况、意识状态、活动情况、体位改变和大小便失禁五个方面评估老年病人,小于14分者,则病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施。

2.4.2 必须强调常规护理 定时翻身,对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2h翻身1次,难免压疮高危患者应30min~1h翻身1次。保持肢体被服清洁干燥。有必要尽早使用新型敷料的会减少压疮发生的几率,并提高舒适度,如水胶体或泡沫敷料。保持敷料平整,防止摩擦力、剪切力等措施。应用糜子垫、气垫床用于受压部位,效果良好。高危人群增加皮肤交接班次数,落实健康宣教。

2.4.3 积极治疗原发病 缩短病程,控制血糖等措施将为预防压疮发生提供可能。

2.5 效果评价 以上老龄患者中诺顿评分14分以下者34 例,积极应对,无一例发生压疮,效果满意。随访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院4周,出院 2周后发生压疮。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将传统的护理压疮内涵渗透为防范压疮,并使之成为可能。预防老年外科压疮的护理工作比真正护理老年性压疮意义要积极的多。1例院外压疮的发生提示:压疮健康教育在老龄患者康复期应普及到社区,普及到随访制度中去,护理人员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将更好地为老龄患者服务,意义深远。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影响因素;预防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前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随之而来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现出升高的态势。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导致呼吸系统抵抗能力大大降低,因此,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之一[1]。为探讨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本文对12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女性53例,男性67例,年龄60~83岁,所有患者均由临床诊断为呼吸系统感染,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其它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与老年患者的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研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标准,给予预防发生感染的相应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基于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以P

2 结果

2.1老年患者的感染情况 在120例老年患者的感染情况中,呼吸系统感染的比例最高,占比例为68.33%,其它感染比例依次为消化系统感染(17例,14.17%)、泌尿系统感染(13例,10.83%),其它感染(8例,6.67%),详见表1。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与其他类型的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医院呼吸内科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及年龄之间的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医院呼吸内科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之间存在着正比的关系,患者的年龄愈大,那么发生医院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也普遍越高。本研究120例老年患者的年龄在60~83岁,其平均年龄为(73.6±6.4)岁,住院的时间为15~100d。此外,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也就是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明显随住院时间的增长而升高趋势,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病率越高。

2.3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120例医院感染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所送检的标本之中,由痰或是血液培养出致病菌,其中以革兰菌较为常见,又以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最高(92,76.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6,13.33%);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由其它病菌导致的呼吸内科感染,如铜绿假单胞杆菌(5,4.17%),金黄色葡萄球菌(4,3.33%),肺炎克雷伯世菌(3,2.5%),见表2。

3 讨论

3.1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显示,医院呼吸内科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与年龄之间均存在着正比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表现为弱势,加之环境因素影响,造成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率较高。

3.1.1心理因素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在病发感染后,常常会出现胸痛、反复咳嗽、咯血等症状,并且治疗疗程有时会拖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心都受到很大痛苦。有些患者还会有术后恐惧症,过分担心治疗效果,常常会有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等不良状态。还有一些患者会因反复长期住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其抑郁、恐惧等情绪更加严重,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往往会带来对临床治疗的抵抗情绪,不能够较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最终增加了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

3.1.2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机体的防御力与抵抗力均下降,加之原有疾病的损害,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老年患者住院有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多,费用高等特点,是内科医师较难解决的临床问题[2]。老年患者体质虚弱,疾病易复发,需要反复人院治疗,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也有较大减退,与其他人群比较,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3.1.3环境因素 住院环境也是诱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患者住院后,往往需要家属陪护,且多有家属探视、看望,很容易引起病房内的空气污染。同时,同一病房内的其他患者吐痰、咳嗽等,导致飞沫传染难以控制,引起反复发生感染的现象。此外,气道通常实施相关医疗操作,导致患者气道的自我免疫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几率。

3.2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发病率高,必须引起临床重视,加强预防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做好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工作以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②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抗菌素的过多使用是导致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病原学检查,从而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而导致患者菌群失调。③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加强老年患者的全身支持治疗,提高其机体抵抗力,此外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量减少因医护操作而带来的感染。心理护理必须认真落实,对老年患者主诉都应关心,做到及时处理。

总之,应该认真地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对呼吸内科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尽可能多地避免药物滥用,注重加强医疗以及护理管理水平与专业技能,更好地促进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预防跌倒健康管理疗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4-01

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是杭州市离休老干部的健康体检与疗休养的保健基地。在院内疗养都是高龄老人,跌倒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而且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老年病人实施风险管理,对跌倒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并做好预防跌倒的措施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下本文比较了对未实施预防跌倒流程管理与实施预防跌倒流程管理中患者的跌倒例数和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疗养住院患者2000例,设为未实施预防跌倒管理组,其中男1468例,女532例;年龄75~94岁,平均(84.6±9.26)岁。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疗养住院患者2000例设为实施预防跌倒管理组,其中男1533例,女467例;年龄78~93岁,平均(85.4±10.2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我院应用澳大利亚健康协会推广使用的跌倒危险度评分表(falls riskassessment tool)对3950例入院病人进行评估筛选,据跌倒危险度评估表的评分,来确定跌倒危险级别:0分~9分低度危险性;10分~20分中度危险性;21分~30分高度危险性。根据划的级别从跌倒预防措施表中找出相应的各种措施。

1.2.2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①提高危险意识,挂牌预防跌倒标识,加强警示;让患者或家属了解发生跌倒的危险性,预防跌倒的健康宣教等。②教导患者及照顾者知道电源开关及呼叫铃的位置与使用方法,便器放置适当的位置。③适宜的床高度,标示地面湿滑牌等。④教导轮椅使用方法和下床方法。⑤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正确服用一些会导致跌倒的药物,观察相关药物反应。

1.2.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因此对易跌倒的高危人群,要做好指导,使其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做好加强宣传工作,内容包括:①当服用安眠药或感头晕、高血压不稳时,欲下床应先坐在床沿,在征得医务人员同意后,由陪护人员或工作人员扶下床来,在室内活动。②当需要任何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叫喊或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③地面弄湿,请告知工作人员,以防不慎跌倒。④物品请尽量收入柜子内,以保持走道宽敞,无障碍物。⑤若衣裤太大时,请更换合适的衣裤。⑥应穿防滑鞋,避免穿拖鞋、切勿打赤脚。⑦室内尽量保持灯光明亮。晚间打亮地灯。⑧上厕所时有紧急情况,请大声叫喊或在厕所内打呼叫铃。

1.2.4制定患者跌倒预防应急预案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医生、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查找跌倒原因、检查病情,初步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建立跌倒报告制度,填写“跌倒患者登记报告表”在24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护理安全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制定更加缜密的防范措施。

1.2.5评价指标观察两个时间段的跌倒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未实施预防跌倒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92.1%,而2009年1月―2010年12月年实施预防跌倒管理后患者满意度为9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跌倒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防止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已在临床引起充分重视,因为住院病人跌倒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康复支付,不仅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也给病人造成负担,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跌倒作为临床医疗、护理质控的显性指标,评估住院病人住院跌倒危险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要的对策。目前,国外对跌倒问题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

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的护理方法多种多样,护士常常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得到证实。本文显示实施预防跌倒管理后满意度高于未实施预防跌倒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林菊英主编.医院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71

[2]徐永能,卢少萍,张月华,等.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2007,13(6):1536-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