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十篇

时间:2023-11-24 17:59:04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1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Reviewed on the thrombolysis therapy on senile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 (LDVT), made a summary on clinic and nursing.Methods 37 cases senile patients with LDVT treated by small dose urokinase. We analyzed clinial effect and su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8%, the key points on nursing were summarized.Conclusion Small dose of venous thrombolysis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LDVT was safe and effective, specially good nursing can help senile patients pull through the difficulty in such stage.

[Key word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thrombolysis therapy;nursing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L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栓塞后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世界人口构成老龄化日渐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年人常因各种疾病导致卧床,同时存在手术治疗、血液高凝状态、合并心肺及其他系统疾病等易发LDVT的因素,所以LDVT高发病率的趋势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1~3]。我们针对近年来应用静脉溶栓治疗37例高龄卧床老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护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为今后高龄老人的临床护理积累了一定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干休所家庭病床及421医院内科住院病人共37例,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均在70岁以上,平均年龄(78.3±8.2)岁;均为卧床老人,卧床时间为3个月~11年,平均(6.3±5.5)年。

1.2 主要伴随疾病 37例患者中伴肢体瘫痪性脑卒中13例(35.14%),近期骨科手术7例(18.9%),高血压病24例(64.9%),高脂血症12例(32.4%),糖尿病11例(29.7% ),冠心病和(或)合并心衰8例(21.6%),慢性支气管炎4例(10.8%),肿瘤5例(13.5%),有吸烟史5例(13.5%)。

1.3 临床特征 均为新发急性LDVT患者,病程6~123h,平均31.5h。发病部位:左下肢26例(70.3%),右下肢11例(29.7%)。

1.4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2)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LDVT静脉管腔内出现实性回声,探头加压血管腔不能被压瘪,病变处缺乏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消失。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表现、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1.5 疗效标准 治疗前、过程中及治疗结束时测量健、患侧大腿和小腿各两处周径值(大腿在股骨内侧髁上缘10cm处,小腿在外踝尖部直上20cm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行患肢多普勒检查,以判断疗效。根据临床表现、结束时肢体健患侧周径差和患肢体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基本无效[2]。治愈:患肢红肿热痛消失,周径差≤2cm以内,血管彩超提示深静脉血栓消失、血管再通;有效:患肢肿胀明显减退,周径差2~4cm,彩超提示深静脉残留部分血栓、血管部分再通;基本无效:患肢红肿热痛稍减轻,周径差≥4cm,彩超结果显示病灶血管仍闭塞。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按百分数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行两均数t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溶栓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操作方法:将25万U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稀释,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滴注,静脉滴注时止血带结扎于患肢踝关节上方5cm处,静脉注射过程中止血带持续结扎不放开,静脉注射结束后松开止血带、拔针,局部按压5~10min。静脉输注速度为100滴/min,静脉注射15min内完成,发病第1天每日2次,2次间隔时间4h。此后每天输注1次,连续7天。其他静脉输液治疗需另外建立静脉通道。

2.2 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 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片100mg,每天1次;潘生丁片50mg,每日3次。

2.3 活血化淤治疗 生理盐水250ml+丹参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4 其他 基础疾病治疗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3 结果

3.1 综合评估 所有病例于治疗后第10天对临床表现、体征和外周血管彩超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本组患者37例,痊愈10例(27.0%),显效21例(56.8%),基本无效6例(16.2%),总有效率83.8%。

3.2 不同时期患者健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值变化均数变化 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5天患者健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值变化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6、7天时患者健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值显著下降;治疗后10、90天结果显示患者健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值变化与溶栓结束后第7天比较无显著变化。

3.3 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静脉穿刺部位皮下出血者3例,局部治疗后治愈;有1例出现皮下出血,口服云南白药后淤斑消退。

3.4 追踪随访记结果 随访3个月未见有再次栓塞病例发生。表1 37例患者治疗前及不同时期的大、小腿周经差值变化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4 临床护理

4.1 溶栓治疗护理

4.1.1 输液局部的观察 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止血带松紧度,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致破损。应尽量防止尿激酶局部皮下渗漏。输液结束用生理盐水冲管后拔针,压迫10min。其他治疗药物需另外建立静脉通道。由于高龄老人血管脆性大、患肢已经出现肿胀、静脉回流受阻,静脉穿刺难度高,故应选择操作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治疗。静脉溶栓治疗需要连续7天进行,注意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静脉穿刺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

4.1.2 患肢的观察 每日观察和记录患肢皮温、色泽、足背动脉搏动、肿胀程度。用软尺测量双侧大小腿周径并记录和比较,测量大腿和小腿各两处,大腿在股骨内侧髁上缘10cm处,小腿在外踝尖部直上20cm处。记录每天周径数值。

4.1.3 继发出血的观察 应用尿激酶期间,要注意观察穿刺时有无穿刺处渗血;皮肤黏膜、齿龈有无出血点;有无肉眼血尿;粪便或痰中是否带血;女性患者还需注意有无阴道出血;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血压急剧升高等颅内出血引起的颅内高压表现。每日行尿、粪潜血试验和凝血常规检查。一旦有出血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对症处理。高龄卧床老人血管动脉硬化明显、脆性增加,应用溶栓药物后易于出现出血,故应严格观察隐匿部位出血。老年人多出现痛觉减退,故不应依赖患者自行提供主观症状,应注意搜集客观体征,避免贻误病情。

4.1.4 肺栓塞观察 肺栓塞是LDVT急性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在血栓形成1~2周内发生。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血栓脱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首先考虑肺栓塞发生。

4.2 患肢护理

4.2.1 体位摆放 LDVT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抬高患肢,患肢位置宜高出心脏水平约20~30cm,膝关节应处于微屈曲状态,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同时避免患者患侧肢体局部剧烈刺激,以免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们观察的均为长期卧床老年人,静脉溶栓又要求适当限制患肢活动,故应增加变换体位的频率,至少每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的发生

4.2.2 外敷疗法 急性期可给予10%硫酸镁冷湿敷,可以消除红肿热痛症状。对于LDVT急性期应避免局部热疗、烤电等刺激性疗法,以免加重病情。溶栓及抗凝治疗期间,应告知患者避免肢体大幅度活动和过度用力,严禁按摩、按压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4.3 健康教育 高龄和卧床时LDVT高危因素,应加强LDVT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本病预防的认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积极有效配合治疗。

4.4 心理疏导 临床上不少LDVT患者担心患肢残废而产生忧虑和恐惧感;因为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和家属易产生疑虑情绪,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由于患者活动受限,易于产生情绪波动。因此,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其交流,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和解释,解除其心理顾虑,有利于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4.5 饮食调护 由于急性期患者必须卧床,LDVT患者的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长期卧床易引起排便困难,故宜进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饮食。禁饮酒,忌辛辣、油腻之品,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粗纤维食品等以利于排便。必要时可给予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口服,以保证大便通畅。

4.6 恢复期患肢的护理 对于安全渡过急性期的LDVT患者,应嘱其注意适当功能锻炼。家属可给予局部按摩和肢体被动活动,经常变换体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同时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减轻下肢静脉高压,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病情复发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5 总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达50%,每年的发生率为0.1%,60岁以上者则接近1%。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形成多为血流状态、血管内膜和血液性质发生改变所致,即血流、管壁、血液三方面因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即血液淤滞是引起LDVT形成的重要原因。高龄老年患者通常为上述数种原因并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4,5]。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隐匿,容易为临床医护人员忽略。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未能及时救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静脉溶栓治疗由于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我们通过对37例高龄卧床老人并发LDVT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卧床老人的护理特殊性进行了总结。疗效分析表明,采用足背部静脉溶栓治疗,增加了尿激酶在患侧深静脉中的浓度,从而达到溶解局部血栓的治疗目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从患健侧大小腿周经缩小的变化趋势来看,治疗效果多在治疗6~7天显现,故不要因早期效果不明显而轻易终止治疗。应积极争取患者与家属的配合。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血管动脉硬化加剧,血管脆性增加,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往往不能耐受大剂量溶栓药物。针对长期卧床老人,我们采用了较为温和的小剂量多次溶栓治疗的方法,使血栓逐渐溶解,既能使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又能减少出血性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也显示,对于高龄老人应用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不能因为患者为高龄而放弃溶栓治疗,应积极尽早采取溶栓治疗。高龄卧床老人是个特殊群体,由于基础状况差,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才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钱结胜,李征然,姜在波,等.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4):266-268.

2 吴必超,杨树呈,金凤玛,等.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09,6(2):44-45.

3 夏琛.不同静脉给药途径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124.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卧床;臀部;压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52-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多以及肿瘤等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压疮护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压疮一旦发生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消耗大量医药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2],其创面的修复再生一般较困难,康复时间也会延长,严重的情况则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进而危及生命[3]。所以预防压疮是护理卧床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本院从老年科、肿瘤科各抽取30例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至2011年8月在本院老年科、肿瘤科住院卧床无压疮的患者120例,男性68,女性52,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67.32±9.65)岁。其中老年科60例、肿瘤科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采用每2小时翻身1次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每(3-4)小时翻身1次护理措施,用持续改变患者卧位角度,减少患者翻身次数,结合黄建萍等研究[4],新型C型医用骶尾圈实施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针对臀部易发生压疮的位置(腰椎体以下隆突处、骶尾部、髋部)对三个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卧位和不同卧位角度进行护理干预。方法1)每天翻身次数与时间。每天翻身次数为7次,时间分别为(6、9、13、16、20、23、2)时。2)卧位种类与角度。①种类: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②角度:侧卧位(身体与床面成(50-150)角、(150-300)角、(450-750)角、仰卧位。3)卧位时间与卧位:①(6-9、13-16、20-23)时,取仰卧位,将家用枕头交替轮换直立放于双下肢膝关节下方或竖放于小腿下。②(9-13、16-20)时,取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将家用枕头放于患者的背部成(450-750)角,持续0.5 h -1 h卧位后,将枕头向床边移动背部成(150-300)角、再持续2.5 h -3h时间后,继续再将枕头向床边移动背部成(50-150)角、持续0.5 h -1h卧位。③(23-2、2-6)时采用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时,在2时翻身一次,结合新型C型医用骶尾圈起于受压部位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新型C型医用骶尾圈设计外经为41cm,内径为13cm,外套由棉布制成,可随时清洗、更换。4)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适当调整选择卧位计划。24小时翻身与循环卧位方法见示意图1。

图1 24小时翻身与循环卧位示意图

说明:①仰卧位A,②左侧卧位B,③右侧卧位C,④ C型骶尾圈

1.3 观察指标

调查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在自愿的情况下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4点评分法: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人负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此外,2组在住院期发生压疮的例数及护理干预后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括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发生压疮情况比较。观察组无压疮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实施护理后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翻身次数比较。观察组平均每人每天翻身次数比对照组减少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见图表2。

图表2 2组护理干预后翻身次数比较

2.3 2组实施护理后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2。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3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逐渐增多。这部分人由于通常存在骨质疏松,所以较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股骨近端骨折,如平地滑倒、下肢扭转等。同时这部分人又往往会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就对该类病人的手术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挑战。众多病人选择手术治疗,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成功的手术以及有效的护理既能降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死亡率,又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极大地减轻社会负担。作为高龄人群常见的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日趋增多,因其合并症多,恢复期长,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进行专科护理结合基础护理,对股骨近端骨折不同治疗的病人进行个性化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高龄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智力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同时自己对疼痛或疾病的反应不是很灵敏,对手术有一定的恐惧感。

1.2高龄老年人针对性心理护理

1.2.1对于高龄老年病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尊重病人,工作中要耐心仔细、体贴入微,以增加病人的温暖和安全感。

1.2.2对于记忆力减退的病人更应给予全方位的照顾,防止发生错误服药的危险。

1.2.3对于反应能力下降的老年病人,应注意观察其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病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注意其身体的变化,例如,注意做到防止褥疮。

1.2.4做好病人及其家属思想工作:介绍住院相关事项,给予健康教育小宣传册,耐心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案。主动与医生做好沟通,同步查房,使医护在病人治疗、护理和康复三方面达成共识。

2健康教育

采用集体教育,书面教育,个体教育等方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特点及其康复护理的介绍,使病人学会主动进行或是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避免危险动作。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事项,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并建立长期随访机制,与病人互动提高。

3术前术后的基础护理

3.1口腔护理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溃疡。

3.2皮肤护理

3.2.1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或术后关节脱位。

3.2.2在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圈、气垫等以垫空,或使用气垫床,并定时按摩。保持床铺干燥、清洁。

3.3大小便的护理病人长期卧床,肠如动减弱,易致便秘,病人常怕大小便,怕麻烦别人,怕疼痛。

护理中注意以下几点:

3.3.1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鼓励病人多喝水,多吃蔬菜。

3.3.2挎助病人大小便时,动作要轻,以防止加重疼痛。大小便后,要清洗会阴的肛门部。

3.3.3对留置尿管者用生理盐水或是加入庆大霉素进行冲洗,每日1-2次。女病人用0.1%新洁尔灭擦洗外阴2次。

3.3.4对于便秘者可用开塞露肛门注入通便,或是用灌肠器灌肠,尤其术前一定要解大便。

3.4饮食护理饮食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强调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尤其糖尿病人,要定时定量糖尿病饮食。长期进食不佳的病人,由我院营养科制定营养配餐。

3.5睡眠护理

3.5.1创建良好的睡觉环境,有夜班护士巡视病房,督促其早睡觉,同时要求建立安静的休息环境。

3.5.2建立良好的睡觉习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不良刺激。

3.5.3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给安定等药物协助睡眠。

3.6麻醉术后护理

3.6.1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2h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若发现血压、心电图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注意输液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的发生。尤其注意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全麻未醒彻底,回病房后发生舌后坠窒息的危险。

3.6.2引流管护理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及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记录引流管的量和性状,引流管放置1~2d拔除,如2d后引流液仍超过100ml,引流管可多放置ld。

4并发症预防护理:

4.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吸烟的患者鼓励戒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定期肺部听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度增高,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指导按摩,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4.3褥疮的预防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血液循环差,加上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应尽量卧气挚床,严格交接班,建立翻身卡,定期翻身,按摩骨突受压部位。鼓励患者予以健肢定期抬臀,将手垫于骶尾部,使局部透气,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千爽,床单清洁平整。

4.4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内脏疾病,一旦骨折疼痛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原发病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意外情况发生。应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若患者出现头痛、四肢麻木、表情异常、健肢活动障碍,心前区不适,脉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

5专科护理:

5.1疼痛护理术前病人,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早期制动,固定骨折,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的感觉,必要时予以止痛药对症治疗,根据条件术后安置镇痛泵。手术创伤所致疼痛于术后1~3d为主。术后常规用VA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分,针对不同原因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

5.2正确搬运回病房时,最少三人辅助搬运,一人托住患者颈及背部;一人托住腰及髋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务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其余人协助,将患者平放于床上。注意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的监管,防止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4

摘要目的:探讨集体娱乐康复对老年卧床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67例老年卧床患者,将2012年6月~2013年3月34例患者分作为对照组,2013年4~10月3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按康复科常规进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理疗等康复措施,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和治疗师采用一对一指导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周给予2次集体娱乐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老年卧床患者抑郁、焦虑的评分和康复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老年卧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娱乐康复可有效改善老年卧床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康复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 老年卧床患者;心理护理;集体娱乐康复;依从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78

Influenceofcollectiveculturalactivitiesonnegativeemotionandrehabilitationcomplianceofelderlybedriddenpatients

RENXiao-xiao,LIXiu-qiu,LUShao-ping,etal(Guangdo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angzhou51008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collectiveculturalactivitiesonnegativeemotionandrehabilitationcomplianceofelderlybedriddenpatients.Methods:Atotalof67elderlybedriddenpatients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n=34)andexperimentalgroup(n=33)randomly.Twogroupsofpatientsweretreatedandcaredbyroutinerehabilitationexerciseanddrugtherapy.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weregivencollectiveculturalactivitiestwiceweekly.Thedepression,anxietyandrehabilitationcompliance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Thedepression,anxietyofexperimentalgroupwerelowerthancontrolgroup.Therehabilitationcomplianceofexperimentalgroupwashighertha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llectiveculturalactivitiescanreducetheelderlybedriddenpatient′snegativeemotionandincreaserehabilitationcompliance.Itisworthtouseinclinicalrehabilitationnursing.

KeywordsElderlybedriddenpatients;Psychologicalcare;Collectiveculturalactivities;Compliance

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其治疗周期及康复过程相对较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康复效果。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如何通过康复护理的方法,减少其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借鉴集体疗法,在2013年4月开始对老年卧床患者开展集体娱乐康复,以探讨集体娱乐康复对老年卧床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康复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25例。年龄75~95岁,平均(79.8±6.4)岁。病程12~64月,平均(20.2±9.2)月。卧床程度分级:卧床二级37例,三级30例。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2)通过MMSE量表筛查认知能力评分≥10分。(3)年龄≥65岁。(4)纳入第二级、第三级的卧床患者,且大部分时间卧床6个月以上者。排除标准:(1)有明显的精神病史者。(2)严重心肺疾病或体质极度衰弱卧床患者及临终患者。将2012年6月~2013年3月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4~10月的3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卧床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老年卧床患者的康复常规进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理疗等康复措施和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康复训练和护理的方式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给予每周2次的集体娱乐康复活动。活动的具体流程为:(1)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医师和康复护士根据对老年卧床患者的评估,一起协商制定集体娱乐康复活动的具体内容。(2)活动的内容、地点、活动的益处和注意事项由康复护士提前1周通过口头宣教和张贴通告通知患者、家属及陪护,并鼓励其参与。(3)娱乐康复活动的内容具体有集体拍手操、集体击鼓传球、集体朗诵和阅读,集体滚球比赛、数字接龙、集体唱歌等。(4)娱乐康复活动由康复护士进行主持,2名治疗师进行辅助引导。(5)每周举行2次,每次活动时间为30min。

1.3评价标准(1)负性情绪改变。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HAMA、HAMD评分。(2)康复依从性的评定采用康复治疗完成率。康复治疗完成率是一段时间内患者治疗完成项目与医师开出项目的比率,我们以3d为1个统计单位。出院前1d评价该日前3d的完成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时康复治疗完成率比较(表1)

3讨论

老年卧床患者由于卧床时间的增加,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增加患者心身痛苦及家庭负担,康复护理要千方百计使卧床老人进行康复治疗和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改善其活动能力,尽可能地恢复患者自理能力。而老年卧床患者因康复治疗周期长,加之因基础疾病反复住院,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对康复的依从性差。传统康复锻炼常注重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尽管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常只是被动参与锻炼,无运动时的快乐,治疗依从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疗效[2]。因此,我们采用集体娱乐康复的方法减少老年卧床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3.1集体娱乐康复对老年卧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社交范围较入院前缩小,除了医护人员、家属的接触以外,很少和外人接触。集体康复训练的优点在于将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兴趣集于一体,保证了患者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能够进行集体训练的空间[3]。我们通过集体娱乐康复训练为老年卧床患者提供一个互相认识、互相沟通和互相理解的环境,帮助患者参与群体交流、社会交流。例如,在进行击鼓传球的集体训练时,我们让接到球的患者做自我介绍,大家互相认识,使患者主动与人交流的机会增加。随着活动中互动次数的增加,患者之间、患者与其他家属、陪护之间的交流也增加。而这些具有共同特性的老年卧床患者具有共同性质的情感和矛盾,他们觉得平等、温暖,彼此间更易于沟通和交流,这对于老年卧床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得到了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而且也锻炼了患者的肢体功能,这种集体康复模式能使患者在肢体和心理共同得到恢复[4]。此外,集体娱乐康复活动作为一种良好的刺激,产生一种群体的、积极的、向上的气氛和环境,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及注意力,改善了老年卧床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使其从中得到快乐和自我提高。朱韫钰等人认为娱乐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有特别的效应,治疗师和团队也可帮助患者更容易找到适合其现况的兴趣点和个体化休闲方式,摆脱常见抑郁等负性因素的影响。本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老年卧床患者HAMA和HAM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集体娱乐康复对老年卧床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认为自己老无所用,一切事都要依赖他人。集体娱乐康复训练作为一种良好的刺激,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充分挖掘患者体内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同时集体娱乐康复训练容易使护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医师、护士、治疗师在引导老年卧床患者的集体训练的活动的过程中,热烈幽默的气氛,使护士、医师、治疗师和老年卧床患者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从而使老年卧床患者对医师、护士和治疗师更为信赖,能够采纳临床康复治疗和护理建议,提高老年卧床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

综上所述,集体康复护理对减少老年卧床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有明显作用。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了娱乐康复。在国内,近年来娱乐康复在逐渐受到重视,娱乐过程最常见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压力、提高合作技巧,使参与者得到放松和享受,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也有所改善[5]。但是,集体娱乐康复的临床推广对老年病房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主持集体文娱活动的护士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对护士文体方面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绣球,任晓晓,卢少萍,等.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B):3653-3654.

[2]周立芝,李建君,张海悦,等.集体舞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28(5C):1848-1849.

[3]高晓艳,陈钢,周萍萍,等.强化集体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37-239.

[4]车世钦,王凭,厉翠珍,等.集体康复模式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9-12.

[5]范嘉琦,朱韫钰,陈文华,等.娱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3):262-263.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5

关键词:无碍设计;老年人;卧室 

全球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中国的人口结构更是呈现迅速老化的现象,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随着人口结构高龄化程度的加剧,满足高龄者多元、多层次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老年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仅软件的照护服务网络需要建构,亦须将对硬件设施的改善配套进行,方能确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居住质量,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增长速率。

1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要点

(1)自立性。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应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延长健康期,推迟护理期为目标;老年人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其服务方式以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为原则;空间布局以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信心,增进老年人机体活动愿望和更长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原则。

(2)安全性。

老年人居住建筑以及老年人使用的社区公共建筑、配套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设施的设计,应确保老年人使用安全,有条件的还应设置老年人专用空间、构造、设备和设施。

(3)健康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设计前应作居住实态调查,以便充分掌握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空间、结构、设备设施设计应能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特点,保障其健康使用;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和设备设施的设计应注意细部,以老年人人体尺度为基础,考虑使用轮椅和护理的尺度。www.133229.CoM

(4)适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及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避免造成其他人的使用不便。家庭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考虑为子女和护理者提供方便;为年龄段明确的老年人设计时,应有相应的分级措施,以便为该年龄段老人提供更为适用的服务。

2 老年卧室设计

(1)卧室。主卧室应有厕所及浴室,并考虑看护空间。门厅、盥洗室、脱衣、浴室、厕所应与主卧室设在同一楼层。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卧室使用而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以15平方米较为适宜。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0m。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三人,每人使用而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矩形居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60m。

(2)床具设计。床的尺寸非常重要,要有合适的高度和宽度,以及软硬度过低的床铺不便于起身;过软的被褥,使身体的支点增多,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老年人便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适当加宽的床,使老人翻身更加省力。建议采用100cm×205cm以上宽度的床具。老年人的坐具和卧具都不能设计得过低,因为那样会增加他们改变体位的负担。所以,老年人的坐卧具往往都比普通的更高。且在床具侧边或墙而上应安置便于老年人起身的扶手。老年人的床具高度最好可以进行方便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季节寝具厚度不同和年龄增长或意外疾病的需要。

(3)主要家具设计。储藏空间:有条件的宜设立单独的储藏间或更衣室,注意无障碍设计考虑面宽和高度;单独制作的衣柜,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特点,过高或过低的储物空间划分均不可取;床头柜:上配设台灯,并宜结合室内灯光控制开关设置;柜子顶面应设有表而圆滑的凹槽,用以辅助固定水杯、笔、眼睛等,防止不慎跌落;电视、小型音响:结合卧室大小,可以考虑配合以电视柜,否则可悬挂或结合矮柜、书桌布置,注意不要安放的过高。选取的设备要简便,易于老年人学习掌握;书桌:其下要留有可供轮椅回转的空位,注意桌面高度应比正常书桌低8 cm左右,且应可以调整高度。

(4)门窗设计要求。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起居室、卧室、疗养室、病房等门扇应采用可观察的门。窗扇宜镶用无色透明玻璃。开启窗口应设防蚊蝇纱窗。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门必须保证易开易关,并便于使用轮椅或其他助行器械的老年人通过。房门不宜采用全玻璃门,以免老年人使用器械行走时碰坏玻璃。门的把手应选用旋转臂较长的把手,不宜采用球形把手,拉手高度宜在900~1000mm之间。根据老年人的身高,推算出其居室窗台高度最好在750mm左右,老人可以坐在窗前看到室外情况。

(5)卫生间。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平方米。老人院、托老所应分别设公用卫生间、公用浴室和公用洗衣间。托老所各有全托时,全托者卧室宜设紧邻的卫生间。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独用卫生间。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座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11”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卫生间、厕位间宜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一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

3 结语

我国已成为老年大国,老年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比健康者要求更高,保证老年人的自理和安全都是最基本的前提追求,我们应以人为本,为老年人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卧室环境。

参考文献

[1]开彦.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概论[j].住宅科技,2000,(10).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6

关键词超高龄老人;腰硬联合麻醉;股骨骨折手术

临床上超高龄老人摔伤后导致股骨骨折比较常见,以往考虑麻醉及手术风险太大,极少病人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人多在卧床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在数月内死亡。目前我院针对超高龄患者均采取在C臂X光机引导下行手法闭合复位,用克氏针或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骨折,其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自2004年以来在E S下为超高龄老人实施股骨闭合复位穿针(钉)术15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年龄90~95岁者7例,96~100岁5例,101~105岁3例。有冠心病病史者13例,其中有心绞痛病史者5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肺气肿病史者5例,糖尿病病史者2例,高血压病史者8例。卧床1个月2例,卧床3~10d 13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15例均在骨折前生活尚可自理。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免用术前药,入室后面罩吸氧,取患肢在下的侧卧位行E S麻醉,选择L3~L4椎间隙为穿刺点,穿刺成功见脑脊液回流后缓慢注入重比重腰麻液(0.25%布比卡因2.0~2.2 ml),向尾端置管3.5 cm,侧卧5 min后改平卧位,15 min内调节麻醉平面至T10~T12,15 min后平面如在T12以下,硬膜外给予追加3%氯普鲁卡因5~8 ml。常规开放上肢静脉[1],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体温、尿量。

2 结果

1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例因脑脊液回流不畅,注入腰麻液后麻醉平面不确切,直接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50~90 min,出血量在50~200 ml ,其中3例(20%)在麻醉后10 min内出现血压大幅度下降,最低降至70/40 mmHg,给予加快输液,并静脉注射多巴胺4 mg,后改为恒速泵注5 μg/(kg•min),维持至术毕;5例(33.33%)在术毕搬动时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减慢,恶心呕吐,给予阿托品0.5 mg、麻黄素10 mg后恢复;1例(6.66%)在手术1 h后不配合,静脉给予氯胺酮30 mg,恒速泵注丙泊酚20 ml/h以镇静;2例(13.33%)麻醉平面低于T12,硬膜外追加药物。全组无麻醉死亡病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将年龄超过90岁称为超高龄。超高龄老人生理及组织的改变甚为明显,麻醉的风险极大,近似婴幼儿麻醉,有时甚至比婴幼儿更危险。主要原因有:①增龄的生理影响,生理储备量低,日常生活不明显,一遇应激,机体就会无力应付;②伴发疾病多,严重伴发病的有无,这在老年麻醉危险性的评估中,占重大比重;③大多数下肢骨折的病人有较长时间的卧床,进一步降低生理储备量;四是手术的严重打击及麻醉的直接干扰[2]。过去临床上将超高龄老人列为麻醉的禁忌,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为超高龄患者实施E S麻醉时有报道[3]。通过本组15例股骨骨折的超高龄老人的麻醉处理,体会如下:

术前病人的准备必须充分、合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是保证麻醉安全的重中之重。必要时请内科会诊,协助治疗。手术前心功能达到Ⅱ~Ⅲ级,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血红蛋白在80 g/L以下贫血的病人除输入红细胞外,还可输入适量新鲜冰冻血浆,以增加凝血因子,以防术中失血过多。麻醉前备好吸引器、麻醉机及气管插管器械,并应检查手术床的调节操作是否灵敏,以防手术床故障致麻醉后调节困难,引起严重后果。

术中以血流动力学稳定为目标进行循环管理。超高龄老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死。故术前1 h应根据心功能状况适当输入代血浆250 ml以扩充血容量,对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麻醉前常规静脉应用多巴胺4~5μg/(kg•min),以保持术中血压平稳,一般要慎用麻黄素升压,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者,因其能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采用重比重腰麻液,总量不超过2.2 ml,麻醉平面确切,总量不多,平面易于控制。15~20 min麻醉平面固定于T10~T12后,将手术台摇至头高足低位,以增加肺通气量,尤其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者。术中尽量不用静脉辅助药,保持病人清醒,以利观察病情,如病人术中躁动不配合且无慢阻肺病史,可适当给予辅助药,严密观察。另外,超高龄老人对血容量不足或失血时心率增快反应较差,尤其是术前应用B-R阻滞剂的患者,甚至在血压下降时出现心动过缓,故尿量检测有助于血容量的判断,指导术中输液。

高龄患者麻醉后其交感神经阻滞往往恢复很慢,术后变动极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如果术中输液量不足,更易发生,严重者会出现心跳骤停,故搬动病人应多人配合,动作轻柔,搬动病人后需观察5 min以上方可离开手术间。术前要反复强调禁食的重要性,由于高龄老人麻醉中及术毕搬动时极易发生低血压而致呕吐,其气道保护性反射能力减弱,易导致误吸窒息[4],故手术结束后不要过早撤吸引装置及气官插管设备。护送病人回病房途中应常规备麻黄碱、阿托品、氧气袋及简易呼吸器,以防运送途中意外事件发生。

总之,超高龄老人麻醉及手术成功条件是:术前病人的准备必须充分、合理。无论是麻醉及手术操作,皆须细致而不粗暴;用药慎重,检测周详,术中术后不放过每一细微改变,做出及时而又稳妥的处理。故超高龄老人下肢手术实施E S麻醉,只要术中掌控好麻醉平面,麻醉处理及时得当,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良刚.83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及镇痛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83. [2] 谢柏樟.麻醉科主治医师5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36-340. 5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7

关键词:老年;压疮;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1

1 引言

压疮的行成主要是患者的局部因为长期受压、局部受到摩擦或因为营养不良二组织长期缺氧缺血,导致皮肤组织受到损伤甚至是发生溃烂或坏死。现今老人患某些病症后,卧床时间比较长,所以在老年人中患压疮的越来越多。而且老年人患压疮后,其创面的再生能力相比其他的患者更难愈合,康复时间也比较长,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老年的卧病压疮患者,本院根据患者压疮的严重程度而有针对的调整治疗及护理的方式。在老年压疮治疗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取2009年10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卧床的老年压疮患者34例为干预组,以往采取常规医治方式的卧床老年压疮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共计94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71岁;患者卧床时间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卧床时间5.5个月;患者受伤面积最小的2cmx2cm,受伤面积最大的4cmx5cm;患者患有高血压的有10例,糖尿病的8例,冠心病的5例,贫血的2例。

2.2 方法

干预组和实验组首先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先用沾有碘伏的棉签给患者的压疮的创面进行初步的消毒,应注意轻轻擦拭受伤的皮肤及皮肤的四周,切记每日都要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创面,并注意观察病患的创面的情况。当发现患者的创面有异味的时候,则改用含量为2%的双氧水进项创面的清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处理的方法,而干预组要针对患者压疮的严重程度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压疮I期的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未破损,但有短暂的血液循环障碍,皮肤上有因局部受压而出现的红疹。对于此类压疮I期的患者在发现其症状的初期,要迅速调整护理方案,及时给病患进行翻身,降低患者局部皮肤的压力,并给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血环,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力度,避免对患者拖拉而加重患者皮肤的损伤。压疮Ⅱ期患者的症状为其表皮及部分真皮已经损伤,部分患者的皮肤表面出现水疱,严重的患者水疱破裂后会因细菌感染而流出黄色的液体。对于Ⅱ期压疮患者在护理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创面不要扩大,并有效的预防创面的进一步感染。对于有水疱但为破裂的患者,首先要酒精对水疱消毒,在用注射器洗出水疱中的液体,并用呋喃西林溶液涂抹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对压疮III期的患者护理时要把重点放在控制压疮进一步感染,避免其损伤穿透筋膜。护理时首先要去除患者腐败坏死的皮肤,然后对创面进行消毒,用胰岛素、氯霉素以及生理盐水混合的液体浸泡过的纱布填充创面,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压疮Ⅳ期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其创面已达骨质或关节面,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产生有效的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避免伤及患者的骨质。

2.3 判断标准

患者压疮治愈的标准主要为患者的压疮创面愈合良好,创伤消失。好转的标准是患者压疮创面已经控制并减小,创面的深度变小,创伤表面无液体渗出。治疗无效的标准是患者压疮的创面无好转迹象,严重的甚至病情加重。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实验的相关数据,p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通过对干预组以及实验组的观察,发现干预组34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7.06%,实验组60例,痊愈痊愈41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76.66%,干预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讨论

通过对干预组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后发现对老年压疮患者要针对患者的压疮的严重程度,有针对的调整护理的方式,使护理的措施有效的帮助患者。由于老年卧床压疮患者的特殊性,对其的护理师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护理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细心的护理。因为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身体的特点导致压疮的愈合周期相对于年轻的患者要长,而且老年压疮患者很容易在患病的过程中引发其他的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压疮患者的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病原因、有无病史、有无其他疾病,并要时刻注意患者创面的情况,及时根据患者创面的症状相应的更改护理计划,以便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及护理,才可以提高老年卧病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

参考文献

[1] 单丽霞.唐贺玲.刘玉欣.外科疾病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50-152.

[2]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00.

[3] 陆红岩.自制简易海绵垫预防压疮.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 (23):2749.

[4] 杨群.褥疮预防及护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9):637.

[5] 刘金妹,丁学易,钱萍.压疮防治过程管理的探讨.上海护理,2002(增刊):32.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70

由于老龄本身机体功能的问题导致老年患者的人数增加[1],所以老年患者成了社区卫生院在床患者的主体,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更需要得到注重的护理。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9月收治长期卧床老年患者32例,年龄65~90岁,男20例,女12例,根据其护理特点进行相关的护理后,都保持的良好的体质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未发现有出现并发症。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特点和护理的重要性如下

身体各器官老化及抵抗能力差:由于机体各器官老化及功能逐渐退化,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及排出毒素能力明显下降,易导致营养不良和毒害自身器官。

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多数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都属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无法从事正常的日常生活。保持口腔良好的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意义就更为深远。做好口腔护理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例如,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同时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溃疡、口臭或者感染等。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皮肤在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防止一部分细菌直接侵入体内,还可以排泄一部分体内毒素等功能,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虚弱而无力自行翻身,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差: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还具有病史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因此,许多这样的老年人不仅常年反复用药,而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当中,有一部分的患者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所退化,对于接受事物能力下降,记忆力不佳。如易漏服或错服或多服或误服药物,这样将影响病情的转归。

心理压力较多:由于疾病的困扰多年,疾病本身带给老年患者各种躯体上的不适感,如疼痛、头晕、心悸、活动受限等,加之长期患病,导致经济负担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社交困难等,虽然通过多次利用医疗救治手段让其渡过了危险期,病情平稳,但由于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家庭因素会造成老人对抗疾病失去信心,从而随遇而安,自身消极,对医护人员的劝导也没作用,致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疾病的过度担心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等,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应对措施

饮食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易消化、具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为预防便秘的发生,可适当增加粗纤维,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多饮用润肠通便的饮料,如蜂蜜水等,起到润肠软便,刺激肠蠕动,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还应该多饮水,以利于一部分毒素随体液排出体外。

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卧床患者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口腔的不卫生易导致继发吸入性、坠积性肺炎。做好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首先就是人为的清洁口腔,漱口、擦洗牙齿,具体的操作为先帮助患者侧卧,用毛巾围在头颈下或枕头上,让患者先用温开水漱口,同时咬合上下齿,含漱时要让溶液在口腔内充分转动,保持30秒以上才有效。患者漱口后用棉签蘸漱口水来擦洗牙齿,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纵向擦洗,注意擦洗牙齿时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黏膜及牙龈。其次,应注意保持房间的卫生与通风,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皮肤护理与预防褥疮:护士应做好常规的皮肤护理,并跟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好翻身和全身保持清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洗澡可以使患者的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还可以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有家人来帮助进行擦洗,擦洗后要换上干净的衣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患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晚上22:00睡觉,可在睡前给患者翻身,晨1:00再为患者翻身一次,4:00前给患者翻身一次至天亮。

口服药物的管理:明确用药指征,可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形象的、多次的、反复的指导方法帮助患者记忆。护士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撕去锡纸包装,按时送给患者,并亲自照顾服下。夜间或睡眠中给老人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药,以防似醒非醒服药误人气管造成呛咳,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对出院后需继续服用药物者,应向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口述和书面的方法,认真地做好服药指导。

心理辅导:针对这部分患者,护理人员尤其对他们要多方体贴关心,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人间温情,注意态度和蔼,并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对于患有不治之症者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的执行,让其在愉快的医疗环境中安度余生。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情绪比较低落,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或者有轻生念头,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及时地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 结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与普通患者的护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注意心理护理,也要重视各方面的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应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大大的改善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活,及明显减少和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9

关键词:长期卧床患者;尿路感染;临床护理

近年来,医院里老年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这其中有很多是长期卧床患者。尿路感染属于一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不会太过严重,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也可能对肾功能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为了减轻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必须加强对尿路感染的预防,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2014年共接收住院患者300例,其中有20例反生轻微的院内尿路感染,2例较为严重。尿路感染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感染年龄为37~89岁。尿路感染的诊断按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革兰阴性菌>1×105/ml,革兰阳性菌>1×104/ml,每例均为连续3次送检,至少2次培养出同一细菌。

1.2方法 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尿路感染这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做好护理工作。

1.2.1在长期住院患者中,高龄的女性患者易发生尿路感染的症状,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基础护理,将她们作为重点护理对象,按时进行检查,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1.2.2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注意个人卫生也十分关键。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房的管理,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和打扫工作,定期对病房中的物品进行消毒,每天监测细菌指标,降低了感染的机率。

1.2.3免疫力低下的长期卧床患者更容易尿路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增强长期卧床患者的免疫力,适量使用免疫增强剂。在治疗过程中,要为患者搭配合理的营养膳食,促进营养的吸收,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且要短程足量使用抗生素,依据患者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

1.2.4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泌尿道插管,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早拔掉尿管。对于留置尿管的病患来说,护理工作的到位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应该规范操作过程,实施无菌操作技术,每天进行必要的消毒清洗。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EXCEL录入电脑,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6~12d内感染症状消失,中段尿培养转阴,有效率100%(22/22)。

3 讨论

其实尿道口存在少量细菌很正常,但是一般不会引发感染,这是由于尿道黏膜自身有抗病能力,可以抵抗细菌的入侵,而且酸性的尿液也阻碍了细菌的大量生长和繁殖[2]。然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抵抗力低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较低,医院人口密集繁杂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可能引起患者尿路感染。女性的尿道短,容易感染,年龄大的患者生理防御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尿路感染常常发生在老年女性的患者身上[3]。具体而言,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基础疾病,很多尿路感染患者均长期卧床,同时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这无疑增加了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调查表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不伴糖尿病患者的3倍以上,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不伴意识障碍患者的9倍以上[4];②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与膀胱造瘘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降低了膀胱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导致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统生长繁殖,因而感染[5];③抗菌药物的滥用,老年患者长期住院卧床,使得体内已经定植的革兰阴性菌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后增加了感染机会,尤其是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

导致尿路感染的病原体不唯一,尿路感染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尿路感染可能由真菌或者细菌引起,其中细菌造成的尿路感染更为常见,感染部位可以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一种是肾盂肾炎,一种是膀胱炎。有的尿路感染十分复杂,比如常常伴有尿流不通畅、尿路有梗阻或发生畸形等症状[6]。但是无论是怎样复杂的尿路感染症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都是尿路感染护理工作的关键。

早预防:要重视预防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及时观察治疗效果。要加强宣传教育,告知长期卧床患者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提醒患者要尽量开窗通风,在进食的时候多补充身体里缺少的营养物质,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尿路感染的机率[7]。早发现:要定期检查长期卧床患者是否有尿路感染的征兆,WBC>10个/HP者,应警惕泌尿系感染的存在。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采取措施,做中段尿培养,抽样观察。早些发现才能够早些治疗,从而抑制病情的发展。早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要重视病情发展,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尽量使用无菌技术,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康复。

参考文献:

[1]师淑婵.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2):4403-4404.

[2]孥产涤.尿路感染60例临床护理体会[J].家庭心理医生,2013,9(12):81.

[3]米娜瓦尔・艾孜木.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20-221.

[4]Van Der Linden MC,Gerretsen G,Brandnorst MS,et al.The effect of astriol on cytology of urethra and vagina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genitourinary symtoms[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9,19(123):560-565

[5]梁桂荣,唐凤玲,刘志东.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2010,4(8):194-195.

高龄卧床老人护理重点篇10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