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情况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06:21:57

授课情况总结

授课情况总结篇1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授课情况总结篇2

      为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总则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多系列、多环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为保证教学工作按计划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校必须对教学工作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

2、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要求、教学规范、教学安排、教学纪律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和活动要按计划进行,全体教学人员教学行为要做到按章行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和保证教学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

3、学校对违反教学制度、教学纪律的人员,将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及所造成的后果情况分别按一般教学事故或严惩教学事故进行处理,对违反教学纪律但未达到教学事故标准者,学校和有关单位要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理。

二、调课与停课

1、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务处排定的课表按时到指定教室上课,一律不得自行调课、换课、代课或停课。

2、全校性及部分班级的停课和调课由要求调动的部门报教学副校长批准,教务处统一安排。

3、为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工作的严肃性,任课教师一般不得因事申请调课。教师因故必须临时调课者,应提前三天到系、部办公室填写调课申请单,写明调课理由,提出调课方案,征得有关教师同意,经教研室、系(部)批准后,到教务处办理调课手续。

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因事(含出差)调课不得超过二次,课时累计不得超过10学时。

教师因病不能到校上课时,应通知系(部)办公室代办调课手续。

4、教师调课要安排有代课教师或互换课程,一般不得空课,不准采取集中补课方式,否则不予调课。

5、所有停课、调课、代课等课堂教学及排定的自习时间变动必须由教务处下达调动通知,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6、需要调整课表或更换任课教师,应由系(部)提出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并办理手续。

7、每学期期中安排下学期教师授课任务,并通知本人做好准备。期末放假前一周教务处将下学期排好的课表发给各系(部),新学期开学后前两周是课表试运行时间,一律不办理调课手续。

三、教学纪律

1、教学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保证受课进度和充实的教学内容。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由系(部)收齐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的课时授课计划和实验计划,交到教务处。

不按时上交上述计划者给予批评或记为一般教学事故。

2、教师必须按学校教学进程表和课表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对提前下课或迟到上课在五分钟以内的教师进行批评。

提前或迟到下上课超过五分钟,或不足五分钟但在同一学期内第二次发生此类情况,记为一般教学事故。

3、对未经批准擅自调课、代课、换课者记为一般教学事故。

4、教师在课堂上不准开启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更不准在讲课期间到室外接听电话或办其它私事,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5、对矿、空课或擅自停课(包括不执行教学进度表,提前结课)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6、对不按规定进行实验、实习、设计指导、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者视为一般教学事故。 『 1

7、教学中凡有如下情况者,均视为严重教学事故:

(1)在教学中宣传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以及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观点。

(2)不经请示批准擅自变更教学计划、不执行教学大纲、擅自删减教学内容。

(3)讲课中有明显概念错误,学生反映强烈。

(4)实验、实习前准备不充分或指导不负责致使仪器、设备损坏或出现人身事故。

(5)未提前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影响实验、上机正常进行。

8、无论是采用试题(卷)库考试的课程还是出题考试的课程,教研室主任都应指定专人负责命题组卷和校对试卷工作,上述工作要按学校“考试工作规范”中所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完成,否则视不同情节和后果记一般教学事故或严重教学事故。

试卷命题有严重错误致使评分标准变更或对学生成绩考核有较大影响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9、考试前应对试题严格保密,泄露或暗示试题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10、监考人员不按“监考守则”履行职责造成考场混乱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11、评卷按评分标准进行,并要按规定时间上交试卷分析和学期成绩表,不按时上交者记为一般教学事故,对不按标准阅卷和给人情分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12、对于在全部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教学规范、规定,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参照上述规定给予批评或记为教学事故。

四、奖励与处罚

1、各单位要认真进行教学管理,及时对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处理和上报,凡系(部)外已处理并上报的教学事故,学校不再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罚。

2、个人学期有教学事故学期不能评优,教学事故要与教学质量考核挂钩。

3、学年个人累计一般教学事故两次,或严重教学事故一次,取消当年评职称资格一次。

4、对教学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均按《教师定量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执行与解释

本规定教务处负责执行和解释。

 

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化程序

标准教师课程教学工作应按《教师工作规范》,各咱教学基本要求等教学文件进行,本规定主要就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提出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1、学期授课计划

(1)教师明确聘任课程后,应着手编制所任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学期实验计划)。

(2)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前应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了解该课程设课目的、要求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3)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工作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

(4)学期授课计划一般以2课时为单元,列出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内容、练习作业等。

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于任课学期第一周末,由教研室汇总交教务处。

学期授课计划一式3份,交教务处、教研室各一份,教师自留一份。

2、教案

教师授课时应有教案,教案必须更新。

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至少应写出二周的教案,对于开新课的教师,开课前应初步完成全部教案,开学初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检查。

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组织方法。

教师应注意教案的积累和保存,以便在教学检查、教师业务考核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二年或二年以上时间的教案。

教师在备课中应指定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参考书,准备必要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3、课前其他准备

教师授课前应了解学生专业特点、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后续课的要求及前段学习情况。

教师备课时还应准备必要的教具(挂图、模型、实物、资料等)及演示实验等准备。

如授课时应用录相教学、cai教学等,应将计划提前报教务处,以便安排看录相的教室及cai教室。

4、新任课教师

新任课教师任课前,应经过校系(部)任课资格审查,审批通过后,方可给予安排讲课任务。

5、课堂教学

教师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准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一般情况下不要拖堂。教师应注意仪表,衣着整洁大方。不着艳妆,不戴显眼的饰物。

教师如因病、因事不能按时上课,必须通过系(部)到教务处办理调(代)课手续,安排妥当,一般不允许空课,更不准私下调(代)课。

教师上课时应了解班级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6、辅导答疑

教师讲课后,每周6学时以下的课程,每周至少应对学生辅导、答疑一次并填写辅导答疑签到卡,还可对学生进行课外质疑。教师应将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明确通知学生班级。每学期应答疑的总次数参看有关规定。

7、课外作业

各门课程都应根据课程特点,在讲课后给学生留课外作业,并指定适当的参考书目。每位教师应试作学生的课外作业。

对学生按时上交的课外作业和实验报告,教师应及时批改,对作业量较大的课程,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每次不得少于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

8、平时成绩

教师应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并及时记载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前应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并明确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考查课结束后立即向教务处呈报成绩单;考试课的平时成绩应在考试的前一周交到教务处。

9、期中教学检查

为搞好学校每学期进行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教师应进行自检,重点检查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情况并按要求向教研室提供近期讲稿等教学资料。

10、实验与实习

任课教师应组织并参加指导实验。

教师应对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全部试作一遍。对整个实验过程应作到心中有数。

教师指导实验,指导实习的要求(如讲稿、批改实验报告等)与讲授理论课大体相同。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情况要认真考勤登记,缺课者必须责令补做,情节严重者令其重修。

11、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教师应在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时确定课程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题目应在前一学期结束前确定,设计中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认真进行批阅。

12、期末考试

对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者和缺课达全学期总课时三分之一者应在考试前一周通知学生所在系(部),不准该学生参加该课考试,该课以不及格记载。学生按要求补出作业,经任课教师认可后可参加补考,否则该课补考成绩以不及格记载。

教师应根据需要承担考试时间的监考任务,主动记好监考班级、地点、时间,认真履行职责。

在考试结束后当天,由教研室指定的阅卷教师到阅卷室阅卷,不得无故拖延,主干课任课教师应进行试卷分析,统考课程应写出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并交教务处留存。 

 

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及要求

教学检查是了解教学情况,保证教学质量,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措施。教学检查是经常性的工作,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学期开学前应检查开学准备工作;期中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情况检查;期末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及教学质量分析,期中教学检查是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3

一、期中教学检查的目的及要求

全面检查教师贯彻教师工作规范情况,检查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等教学活动,检查教风学风建设,检查系(部)学期、年度工作目标、计划执行情况,教研室工作进展,以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各系(部)教学工作目标落实、执行、实施情况,教改立项项目、教材编写等进展情况

2、讲稿(教案)

检查教师授课教案。编写教案时,教师应阅读多科参考书,不得只按一本教材备课,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和掌握深度以及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此外还应做到书写整齐清楚,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具有特色。

3、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教师任课应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按经过审批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实验教学)进行,不得随意增删内容,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调整意见,经审批后执行。

4、教师授课情况

教师授课情况检查主要采取听课和向学生进行调查两种方式,检查期是要汇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之间听课情况,分析学生座谈会意见,听课时一般不事先通知被听课教师,听课人员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检查教师授课情况时除检查课堂讲授外,还要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态度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

5、实验、实习

实验及校内外实习主要检查教学内容及实习安

排是否符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基本文件是否齐全,指导教师配备,学生分组情况,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要求,实验、实习组织及进行情况。

6、教风、学风,教学纪律情况

教风、学风情况分析。

违反教学纪律及教学事故情况分析。

7、教研活动情况

教研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开展基本情况,经验及存在问题。

三、检查方法

1、教研室是教学检查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教师自检、互检和教研室主任检查的方式进行。

各系(部)应全面组织教学检查的自检工作,掌握本系(部)各教研室自检情况,并进行较深入的抽查,汇总本系(部)教学情况。学校组织教学检查组到各系(部)进行检查。

2、常规检查是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根据各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期中教学检查可规定重点检查内容。

3、检查期间,各系(部)、教研室应填写必要的教学情况分析表格,检查结束后各系(部)应提交必要的教学检查总结报告。

4、各系(部)的期中检查材料及总结、分析、报告(除系(部)留存一份外)应按规定时间交到教务处备查。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可为学校工作及明准确地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档案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规范化管理的程度。各级教学部门要加强教学档案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一、管理体制

1、教学档案分为校、系、室三级管理,教务处为一级管理,系(部)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

2、各单位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各级管理应配备一名兼职档案人员具体承担档案管理工作。系(部)可由办公室主任或秘书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由主任或副主任兼管。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资料,并按期向学校档案室移交档案。 4

二、档案工作

1、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装订、保管有关教学的各类档案及相关资料。

2、归档范围

教务处: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计划、规定及各种规章制度、办法等。

(2)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本部门产生与制度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工作量和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表等。

(3)教学材料等方面的材料 :教学计划、方案、教学大纲、各类课程表,教师任课安排,有关专业设置、规划、建设、评估、教改方案、总结。各系(部)各专业教村(含自编教材)使用目录,教材账、卡、清单,教材建设材料,各系(部)课程的试题库、试卷库等。

(4)学籍管理方面的:有关学生名册、成绩、学籍及有关变更材料等。

(5)教学过程监控材料 :教学信息反馈材料 及分析、总结材料、教学检查资料、教学座谈会记录、教学纪律、教学调度方面的材料等。

(6)教育研究方面的材料:有关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研讨、经验、计划、总结调查表等材料。教育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验收等有关材料,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定的有关材料等。

(7)实践教学方面的材料:实验教学大纲、计划、课表、实验指导书;实习(包括基础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训练、毕业实习)计划,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讲义、校外实习协议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计划;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论证、评估及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各类统计表等。

(8)教学设备管理及维修方面的材料:设备购置计划、批复、合同、论证材料;设备账目、清单、卡片、报废计划、账目、清单、大型精密仪器及大中小型计算机档案,设备维修计划、账目、有关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总结和统计报表等。

(9)教学经费及教学设置购置费方面的材料:经费预算、决算、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统计报表、总结等。

3、归档时间:按年度归档的档案在次年6月底前归档,按学年度归档的档案在次学年寒假以前归档。

三、系(部)级

(1)上级与本系(部)有关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等。

(2)本系(部)产生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总结及统计报表,人员考核等。

(3)实验报告单、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等。

四、教研室

(1)上级与本教研室有关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等。

(2)教研室产生的各类教学材料:教学计划、方案、大纲;教学改革方案;教学与实验授课计划、教案、试题库、试卷库;有关实践教学(包折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划、大纲、指导书、讲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自编教材;教研活动记录;有关教学的各种计划、经验总结、考核、质量分析、情况调查及统计表等。

五、实验室

(1)上级与本实验室有关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等。

(2)实验室产生的各类教学材料:实验教学计划、课表、教学或实验大纲、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实验卡片、实验报告;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日制;有关实验教学的各种考核、质量分析、总结、统计报表等。

(3)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物、卡、档案,低值耐用品及低值易耗品帐目管理,仪器设备维修记录等。 5

 

 

实践教学监督制度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重要途径,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应用性人才的高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践教学监督制度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二、教务处组织学校督查组检查、督促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教学活动,通过深入教学现场,进行检查、分析、总结,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校长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教务处有关人员要经常到实验、实习和设计现场抽查。

四、教务处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问卷调查包括实验反馈、实习反馈、设计反馈和实验室建设反馈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包括若干项。在学生中成立学生反馈组织,学生组织由各班学习委员组成。

五、各系(部)也要相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督促。系(部)主任和实验室主任每学期要至少听四次实验课。

授课情况总结篇3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人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古诗》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使教学生动,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加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2012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2012年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毕业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授课情况总结篇4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

随着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形成性评价在高等教育中越发受到重视。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和医学专业,经管类专业的形成性评价研究较少。医学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兼具经管专业特点与医药背景特色,通过专业课的形成性评价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形成性评价在营销专业教学运用的新探索。

1专业课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教育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判断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专业课程开始阶段进行诊断性评价,考察了解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对本专业课的兴趣与认识程度、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构建、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改进这些过程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2]。专业课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即任课教师采用多种考察方法,在每个阶段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通过师生互评,促进教学相长。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计划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它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3]。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重要特征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身与学习目标的差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从而完成学习目标。这个过程中的反馈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调整之后的反馈,也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师调整的反馈。其中,前一部分的反馈在教学形成性评价中最为常见。总结性评价则是教师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整体评价,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在得到评价结果之后,教学过程已经结束,这种方式忽略了相应的反馈与调整。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非对立割裂,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会包含总结性评价,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评价效果。

2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2.1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培养的是复合型与应用型高级医药营销人才。该专业一方面具有管理学科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和医学药学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市场营销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本身就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医药领域现实营销问题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医药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较多且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医学院校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一般比医学类专业规模小,其专业课程设置时长较短,一般为一学年以内,这一特点正符合形成性评价的多阶段多次性评价的要求,保证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及时有效性。由于规模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以小班授课居多。小班授课提供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与渠道,有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小班授课也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形成性评价反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开展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中,依然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以结果为导向使得教师与学生更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总结性评价中,教师一般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判断。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时效性,教师的教学总结反馈滞后,加上缺乏来自学生层面教学效果与建议的反馈,都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方法改善。而且总结性评价中学生只关注阶段性的考试成绩,沿袭中学的学习模式,等待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灌输,平时学习不主动,考试前突击复习,只是通过考试获得了一个成绩,无法形成对专业课程的深度理解与把握,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形成性评价将学生作为了解新知识和作为如何与已有概念整合的积极参与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其核心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4]。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表现进行记录与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考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开展形成性评价,学生不再是总结性评价中被动的被评价者,而是评价的参与者与评价主体。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能逐步意识到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了解其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主要通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评价方式以及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采用动态发展的评价内容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由此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

3.1多元评价主体

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和同行教师。任课教师是形成性评价的参与者,一方面是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评价者,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程掌握与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还是形成性评价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和同行教师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都需要任课教师安排与协调。通过自评与互评,学生能在形成性评价中发现自己或者同学在专业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同行教师是教学中的专业人士,参与形成性评价能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反馈。

3.2多样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参与主体的非单一性带来多种评价方式。对任课教师而言,按照教学目标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全面的评价结果。主要的评价方式包括:任课教师的课堂观察、座谈或者访谈、课后任务的完成考查、学生自评与互评、同行教师的观察、访谈等。评价既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量表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评价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与组合。此外,在一个学期(学年)中,任课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动态,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记录,档案袋法是形成性评价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档案袋资料收集准则,教学过程中汇集学生的相关学习成果与相关资料,反映其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为不同阶段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佐证材料与评价依据。

3.3理论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以往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的理论课程授课多以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被动的接受知识与信息。开展形成性评价,理论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课程相关测试:阶段性的课程测试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可以采用随堂测试、课后单独测试,或进行网络在线测试。随堂测试既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课后的单独测试可以采用常规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方式。网络测试的表现方式丰富,除常见的在线习题测试之外,学生可以上传视频或音频成果来完成专业课教师的检查要求。平时学习情况考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考查是对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检查等方法记录并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其中课后作业的安排尽量避免统一答案的标准化作业,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标准答案为辅的作业。一方面避免相互抄袭的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扩展其专业视野。团队任务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评价由任课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部分构成。主要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测。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授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用PBL教学、小组讨论、课程项目、问卷设计等方法,设置特定的专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团队成果。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观察学生的表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团队的分工合作中。

3.4实践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自主授课的评价:自主授课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教师设定的授课内容完成备课,课程演示内容准备,课程讲授的工作。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准备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讲授的过程也提供了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自主授课的评价中,任课教师要对授课现场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记录,自主授课结束时也要对授课团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自主授课评价除教师评价部分之外还应包括学生互评部分。对于自主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小组成员的态度与工作情况教师无法全程跟踪,但学生的互相评价则可作为自主授课前期表现的评价依据。案例教学中的评析: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在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教师可以在授课章节中穿插小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章节案例讨论。任课教师引出案例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小组代表集中发言。案例评析过程中,学生对案例的解读能力、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是教师评价的重点。教师需要安排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记录。模拟实践的评测:模拟实践教学主要有角色模拟和软件模拟两种形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中的模拟谈判、模拟销售、模拟招聘都属于角色模拟。任课教师设置特定情境,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设立营销实验室的院校采用的模拟经营软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经营环境,团队成员组成模拟企业完成经营任务,根据经营成果系统会提供团队的评价成绩。在软件模拟实践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关注系统生成的评价结果,学生进行模拟经营时生成的各种文件、凭证以及互动往来记录都是评价的依据,记录并保存到档案袋中。

4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反馈

形成性教学反馈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信息交流的方式来改变思想或行为,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5]。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反馈是影响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关键因素。反馈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学生目前学习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6]。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使得其反馈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为主,还包括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反馈以及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反馈。反馈的时间可以是即时反馈也可以是延迟反馈。反馈的方式由反馈主体与内容来确定。

4.1教师对学生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可以是及时反馈,比如随堂测试和案例分析可以给予即时的评价意见反馈,也可以是延迟反馈,比如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和模拟经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教师才能给出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个别反馈还是集体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反馈、口头反馈,还可以做示范性的反馈,比如角色模拟中教师的示范性反馈比口头反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角色的恰当表现和解决问题方法。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反馈,首先要避免总结性评价以单一某个分数作为反馈内容的情况,教师要对学习目标、学生已经完成和未达到目标的部分及其改进之处进行描述性反馈,并提出有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建议。反馈的内容要具体同时具备积极性的特征,以此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也更有信心根据教师反馈的建议改进学习方法,缩小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4.2学生对教师的反馈

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是形成性评价反馈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是延时性反馈,时间可以安排在学期初(新专业课开课初期),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等提出反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反馈可以采用书面反馈或者座谈会的口头反馈形式,考虑到学生的顾虑,座谈会可以由同行教师主持,并将学生的反馈与同行教师的反馈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由此实现形成性评价的另外两个评价主体的反馈。

5结语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兼具营销管理类专业的综合性与医学教育背景下的专业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有利于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开展能促进教学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明确由授课教师、学生和同行教师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中评价内容的适时调整与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更重要的是由多元评价主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1]骆北刚.形成性评价:概念、原则、策略及案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4):44-47.

[2]冯翠典,高凌飚.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J].教育学报,2010,6(4):49-54.

[3]王丽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关系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3):173-175.

[4]郑凯迪,雷康福,毛孙忠.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36-137.

[5]林杰,邢俊.美国大学形成性教学反馈的方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1):81-88.

授课情况总结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阳光明媚”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总体情况

根据教务处期中教学检查的相关要求和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组成了以招就处处长张敏为组长、副处长肖友平、副处长肖虎为副组长、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心教师为组员的期中教学检查小组。本次检查针对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通过教研室专家听课督导、同行听课反馈、教学研讨、教师访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从教学运行秩序、课堂教学各环节、考试准备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搜集了教学相关情况。总体上看,课堂教学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作业布置批改等情况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保持一致,教学效果有待学生教学评价、第三方机构相关评估的反馈。以下数据主要反映课堂讲授课程的教学运行情况。

二、检查内容及自评情况

(一)学习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引导教师们采用自学方式,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从教师教育教学使命出发,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为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教学

1、本学期采用了2019版修订教学大纲,并对标新旧版教学大纲在教师开课前进行了说明。本次教学大纲修订主要根据教务处相关要求,强调了课程思政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授课要求和思政切入点;从线上-线下-课后延伸等环节进行了改进,促进老师们根据大纲教学模式的变化,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考核内容分值分布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2、结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和本课程建设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到作业布置等环节,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将平时成绩的比例从40%调整到50%,并从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出发,统一规范了4次平时作业的考察要点和完成要求,引导师生从教与学、理论与实际、课堂与课后等多个方面,贴近学生大学生涯发展实际和就业准备等共性和个性化问题,进行教学调整与改进,力争帮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教学情况

1、授课情况:授课教材用书、授课教案、授课进程、推荐学生参考文献多数能紧贴课程教学大纲,个别教师教学进度稍有延后,主要跟因病、因公出差等调停课情况有关。调停课均按学校教学管理要求进行补课。

2、课后延伸情况:目前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在教务处文化素质教育(尔雅超星)平台布置了4次课后作业,从难度上根据大纲要求进行了设置,并规范了学生完成和教师批阅的要求,覆盖全体2020级大一新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为提升教学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教学效果的考察提供依据。

3、考试管理情况:《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行课时间是2020秋季学期第6周到第13周,目前正在准备组织考试。本学期考核方式仍采用开卷报告的形式(学业职业规划报告)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拟从出题、阅卷、归档方面等方面进行改进调整。

(四)教材建设与选用情况

1、教材建设情况。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科教学实际出发,目前正在编写校本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务手册-学生手册》。

2、课程教材使用情况。本学期2020级学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材仍然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璞主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材。

(五)其他

1、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要采用集体业务培训、四川省赛课集体备赛及观摩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讨论等形式展开,从基础师资培训到重点师资打造,以训促建、以赛促建的方式点面结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学活动和教学竞赛打下基础。

2、本学期开学检查存在的问题。

个别老师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没能将师资培训内容更多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或在借鉴培训内容时,没能更好地结合本校本专业进行本土化分析和融会贯通。

个别老师部分教案课堂活动设置应提升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活动或案例的分析总结不够透彻,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分析总结不够到位;提问设计还要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和行动。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与《职业能力实践》(二课)的关系强调不足,对我校生涯教育教学与实践体系的全方位、全程化性质理解不够,一课与二课之间的关系在教案中的体现需强化,推进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建设。

三、 持续改进的措施

1、强化教学改革。根据教务处2019版教学大纲修订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和OBE工程认证理念的要求,强化教学中的结果导向(目标导向、能力导向或需求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就工程认证指标中终生学习这一导向,尝试从课程结业考试中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改革出发,反向引导教学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一二课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推进个性化和探究式教学。

2、强化院校共建共享。《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师资力量主要依靠各学院学工系统教师和部门有任教资质背景的教师,专职教师1名,高职称教师少且不稳定,需要从学生生涯发展与学工工作的密切关系等角度,进一步引导提升学院整体对授课师资培训稳定的重视,强化谁重视,谁受益的意识,如针对新开课教师和新入职辅导员,持续开展生涯教学技能和生涯辅导技能提升活动和培训,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成就感、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3、强化教学管理。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互相听课,促进资深教师与年轻新开课教师的互动交流学习,并作为2019秋教学排课的依据之一,强化了各类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持续学习精进;2019春开展了“生涯辅导理论”集体内训中的就业指导能力培训,提升学院生涯教育新开课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课堂授课和课后辅导能力。

4、《职业能力》为实践类课程,借助二课平台开展辅导项目活动。本次中期检查主要就《职业能力》网课修学、各学院项目申请数量、申请方式改进、成绩认定情况等进行了梳理、反馈、探讨和培训,持续推进二课精品项目建设(含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推进二课项目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特色化系统化建设实施。

授课情况总结篇6

[关键词]教学模式法学概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03-03

一、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教学模式的分类逐渐趋于严密与细致,如根据教学主体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可以把教学模式分为学生主动型、教师主动型、师生互动型等;根据教学媒体的运用程度可分为单一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和统一集中的集体教学就是一种以组织教学方式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也可以以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法分为教师讲授型、学生讨论型、问答解疑型、实践型等多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关键在于合理定位课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合理定位课堂,至少取决于三个因素:首先要结合学校的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目前国内高校有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之分,不同定位的大学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生源也就有别,这都影响到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落实。例如我们潍坊学院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潍坊,服务山东,面向全国。那么,我们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就要结合我们学校的这个定位。

第二是要结合课程的特点。课程有其目标和专业背景,就有其自身特点,不同课程也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本人从山东大学法学院毕业就在本高校教学,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讲授过多门法学课程,切身体会到不同课程必须使用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现在给我校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所授法学概论课程,就要运用以讲授为主,学生问答解疑、对学生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相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师生互动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与给大二、大三学生所授的法律逻辑学等课程采用的强调师生互动为基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不同,这不仅因为大二大三学生已经有法学专业学习的基础等因素,而且还因为法律逻辑学课程本身特点的要求。

第三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掌握了学生情况,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贯彻的一个总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具体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展开课堂教学。教师讲授也是围绕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例如法学概论课程,作为学科与专业基础课在大一开设,就要在本课程的授课初始,结合本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给学生出调查问卷题目,来了解学生本身已具有的相关课程知识基础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及深度。

二、教学模式具体实践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程教案

法学概论作为在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学科与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法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给学生普及法学知识,教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并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的法学知识基础。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对法学概论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有别于其他法学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的法律规定等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范围内合理规划课程教案。

法学概论课程主要包括法理学的知识即法的一般理论和依法治国理论、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等内容。我们规划的教案是:按总学时60学时计算,民事法学包括民诉占1/3,学时最多;法理学1/5;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总共1/6;刑事法学包括刑诉1/6;这几部分内容学习完成,也就基本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剩余其他学时给课程剩余内容,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我国法律体系中这些法律部门的大体情况,例如主要是调整哪部分社会关系的等,告诉学生感兴趣的话可以以后选修。

(二)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案、落实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反应如何,这是授课教师能亲身感知到的。不管多理想的教学模式理论,只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才会体现出其价值来。具体到法学概论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将整个授课过程分三个环节完成。

首先,在本课程的授课初始,结合本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给学生出调查问卷题目,来了解学生现有的相关课程知识基础情况。教师根据大学教学要求,认真点评学生作答的内容和格式、找出学生现有知识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存在的差距以及作业格式方面的问题,并将此作为第一阶段对学生授课深度的一个起点依据。了解教育对象、选择合理的教育角度、实现教育的针对性,这应是我们大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例如我们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文科理科都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学生人文知识基础相差很大,有些理科生对一些普通的语言文字理解都有偏差,更不用讲法学专业语言了,其中有的学生还因此想改专业。另外,据调查了解,在高校一年级学生中,有的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历练煎熬后,有进入高校可以放松随意散漫的心态。因为心理的放松,容易受高校内考试“及格就ok”思潮的影响,倾向于重视不同课程如何通过及格的技巧,而忽视了课程本身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学习要求,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自顾自讲授课程知识,无论如何行不通。所以,在最初授课的一两周,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法学概论课程的通识教育课,从他们入学后的军训谈到他们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准备,从湖南卫视成人礼的意义谈到学生自己的人生规划,自然也就讲到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以及为此设置的课程体系,自然也就提到法学概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学习意义。对人文知识基础差的理科生源学生,要耐心告诉他们文理贯通的朴素常识、让他们明白自己更应该学好本课程,但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自己情况学习,循序渐进;这样半学期下来,曾经有改专业倾向的学生讲自己已经很喜欢法学课程。对在学习上有错误认识的学生,也要做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到后来那些学生不但学习上进,还主动帮助维持日常教学秩序。我们法学概论课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好,自然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多年的经验,得出的总结是:教学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生是可教的、只要我们教师用心一点;我们教书育人,应该记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更胜一代人的规律,相信后生可畏,相信自己的学生会一届比一届更好;更多想想是不是我们这些作为前辈的教师落后于时代要求了,应相应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责怪现代的学生另类。

然后,到学期期中的时候,对前期学生学习情况作一个过程考核。高校一年级学生随意散漫心态的另一种反应就是在学习上的懒惰和茫然,不思如何转变改进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而依然延续先前的学习意识,固执于中学的学习方式结果导致学习落后。虽然这是少数学生的情况,但是严重影响了大学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予以纠正。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考核内容是前段时间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采用开卷;要让学生明确大学考试作答要求和评分标准,特别规定按照大学考试的要求作答,拒绝中学作业的形式。考核成绩按照合理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所以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教师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点评。本法学概论过程考核是对学生逐个点评的,就是针对学生在考核中从内容到形式出现的问题,走下讲台对每个学生对照其考核试卷面对面讲解讲评。其中也允许学生咨询考核试卷外的学习问题,并允许学生对前段时间的教师授课等情况评价,师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既要掌握和尊重授课对象的积极特点、也要做好正确学习理念的教育引导。过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提高教学质量,如发现有雷同试卷即刻责令学生重做,直到符合要求,但考核成绩会受影响。这也是一种授课方式,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学生也比较欢迎,教师也能比较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过程考核的另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对比初入学时的情况自我评价,以便更自信乐观地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根据过程考核的这些情况,教师进一步调整之后的授课方案。

最后环节就是期末的考试环节。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对整个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用的。通过过程考核,教师既掌握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情况,也发现了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这些对之后的课堂教学很有意义。到期末的复习考试环节,教师课堂教学也就比较有效率,本课程整个课堂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和教案,重点突出,期末基本不用重新给学生指划考试范围,这也是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方法。但是要利用期末复习的时间,进一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方式,如前所述,这对高校一年级学生比较有必要。例如,首先要教育学生象端正学习态度一样端正考试态度,从自己的情况出发准备考试,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就要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先掌握本课程最基本的概要知识,至少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是哪个法律部门的问题,然后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掌握更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记忆众多的法学概念定义、如何掌握写作论述题目、如何准确分析案例。这样学生就有学习的乐趣也享受学习过程,也就自然想利用期末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弊现象。

(三)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准确结合案例授课

我们法学概论课程这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才能顺利完成的。因为授课对象是高校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还不是很适应,所以每次课都给学生作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同时,利用工作专用邮箱,将每次的课件都发到邮箱里备学生进一步查阅。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平时学生有问题既可以利用课堂合适的时间当堂提问,也可以通过这个邮箱请教老师。这样有助于实现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象本课程法学概论,一定要用能紧贴现实生活的简洁的案例讲课,而不能过于深奥复杂,要让学生从中学的学习思维逐步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思维。例如,在本课程法理学部分的学习中,要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都遇到的交通法规、商店购物等衣食住行的日常事情讲解法的作用、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内容。民法中的民事主体、各种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容易联系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民法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总是重点讲述、案例也多。刑法也是重要的基本法,但是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是社会极端矛盾,毕竟是社会中非正常现象,所以一般重点学习刑法总论以掌握刑法基本理论为本课程学习目的,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不会讲很多案例。案例课鼓励学生和老师讨论、同学之间讨论,畅所欲言,在争论中掌握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授课情况总结篇7

一、导学案编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其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不能因为导学案的应用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所有导学案都应以教学实际为基准,根据教材内容,课时需要进行合理编写。

(二)迎合学生兴趣

导学案要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掌握教材内容。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案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增加导学案中的趣味性,通过情景营造、故事情节设定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融入生本思想

现代教育不再一味凸显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融入生本思想。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考虑,并有侧重的关注个体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导学案的制定。

(四)把握学生差异

我国小学教育仍以大班制为主,在进行大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关注度的不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经常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上的差异。所以把握学生间的差异也是制定导学案的关键。一定要保障导学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并能够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制定策略

(一)第一课时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确定教学重点,增加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针对性。

在对该步骤进行实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听取各小组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步:指明授课方向

该步骤的目的是确定授课重点,减少课堂授课的盲目性,便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应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确定梳理规则,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进行问题的消化,如果小组内部能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一带而过,如果小组内部无法独立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适当给予侧重。

第三步:感知课文内容

该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对学生的思维给予启迪。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朗诵、阅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新学习的课文。并在课文朗读完成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具有提问价值的课堂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思考,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脉络。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随堂测验,并根据测验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为下一课时的展开作准备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本次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下一课时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预习任务。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除了由教师进行评价外,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对评价的角度给予进一步的丰富,增加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二)第二课时

第一步:做好预习总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安排之后的课堂授课。

该步骤主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以实现,教师的工作就是搜集学生的讨论意见,明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困难。

第二步:引导学生探究

该步骤的目的是提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该步骤在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制定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就问题进行小组探究,便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进行课堂讨论

该步骤的目的是活化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并鼓励各组同学将探究结果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判断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一些完善性意见。

第四步:对学习情况评价总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所学进行巩固。

授课情况总结篇8

关键词:收入分配;绩效工资;综合系数法;权数;综合评价;讲课补助

一、引言

以工作的成绩与效果为根本依据给劳动者发放工资、薪金或补助,这是绩效工资制最核心的精神。绩效工资制符合“按劳分配、奖优罚劣”的原则,有利于落实温总理“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的要求,有利于构建“使懒汉不再心安理得,使埋头做事的人更乐于奉献”的健康工作氛围。正是基于这些重大作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地在包括非义务教育学校在内的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重大部署。这对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事业单位聘用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合系数法是笔者原创并成功实施于分配“教师讲课补助”的管理办法,体现了绩效工资制度的精神。值此国家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之际,研究组抱着“切磋交流,持续完善,不断丰富,推广应用”的初衷,将此方法向同行予以介绍,希望能够对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有所帮助。

二、综合系数法的总体介绍

综合系数是一个相对数,发挥对共同劳动成果执行分配标准的作用,是综合表明某教师团队中每个教师的单位劳动能力所包涵的单位补助标准,其名数单位是“元/权・节”。其分子项表示“某教师团队当期应授课获得的补助总金额”(单位是“元”),等于“学校制定的适用于全体教师的课节补助标准(单位是‘元/节’)与该团队教师完成的授课工作总量(单位是‘节’)的乘积”;其分母项表示“某教师团队当期授课过程中实际具备的总能力”(单位是“权・节”),等于“该教师团队每个成员的授课能力之和”,即“每个教师当月授课数量与其自身综合权数二者乘积的和”。综合系数便等于上述分子项与分母项之比,成为综合表明教师单位授课能力所包涵的补助金额的标准,其名数单位是“元/权・节”。计算公式如下:

对公式的四点说明:

(一)时期问题

1、“综合系数”的核算期限一般是“一个学期”,或相对较长的工作任务比较固定的“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月”。在一个学期或情况比较稳定的特定阶段,综合系数是恒定的,如果学期或阶段发生变化,则需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核算综合系数。

2、教师“个人的综合权数”的核算期也以一个学期或根据教师变动情况及时计算,各期利用即可。综合系数法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权数,这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讨论决定,本研究中所设定的权数仅供参考。

3、“教师个人授课工作量”以一个“自然月”为统计单位,教师个人授课补助可以当月发放,也可以按学期集中发放。

(二)教师及其团队问题

1、本方法中所说的“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是指在本学校拥有人事档案身份的固定人员及其组成的教研室、专业或系,不包括由学校、专业或系短期聘任的临时代课人员。

2、按专业、分教研室计算或是系部全部教师合并一起计算,需视团队的人数规模而定。前者核算范围小精确度高,后者计算量大但精确度小。

(三)课时补助标准问题

“课时补助标准”由学校领导班子从宏观上根据办学规模和效益情况,参考同类学校的标准研究制订,并依随学校发展情况逐期增加的原则予以浮动。一般以一个学年或一个岗位考核聘任期为限变化。

(四)教师及其团队授课过程中的“能力”表示问题

《辞海》对“能力”一词的解释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这种解释,本方法将“教师个人的综合内在素养”与“职业工作的完成情况”联系在一起,即由二者的复合叠加所形成的状态定义为“授课能力”,并建立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教师个人授课过程中实际具备的能力=个人综合权数×教师个人授课工作量”,继而“教师团队授课过程中实际具备的总能力=∑教师个人授课过程实际具备的能力”是合适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此处省略。

三、实施综合系数法的关键环节

从综合而非片面的角度入手,全面评价教师的讲课水平并数量化;校方根据教师及其团队的实际讲课水平并参考同类院校制订出统一的讲课补助标准,并随办学事业的发展而适当浮动;最后根据动态补助标准结合实际工作量发放补助。这是笔者构建综合系数法及其公式所遵循的逻辑思路。显然,“综合而非片面地量化评价教师”,是实施综合系数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上述公式已经能够体现这种观点。以下进行详细解析:

(一)“综合评价”是必须首先确定的原则

制约教师讲课水平的因素是综合多项的,其中既有客观硬件因素,又有主观软件因素。

1、工作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学生评议等是制约教师讲课水平的主观软性因素,它们具有在讲课过程中或之后才发挥其影响力的特点。就这层特点来说,它们构成对教师讲课水平的间接滞后影响。因此“由主观软件因素所产生的教师讲课补助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学校全部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学期总评阶段”予以考虑并且兑现,而“平时补助”一般不宜考虑这些因素。

2、教龄、学历或学位、职称、周工作量、新旧课目等客观硬件因素,具有超前制约或直接支撑教师授课过程的特点,因此,“由客观硬件因素所产生的教师讲课补助问题”应于“平时补助”中予以考虑。正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各种超前直接制约教师讲课水平的客观硬件因素方面开展分析,构建起“用综合系数法发放教师讲课补助”的一般原理或模式。至于主观软件因素给教师教学水平乃至绩效工资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其原理是一样的,可以仿照解决。

(二)基于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确定“五项硬件因素对教学水平的影响强度”

每个教师身上所拥有的上述五种客观硬件因素,对其自身教学水平的“影响强度”不一样,对此我们可以借用统计中的“权数”加以区别。根据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经过调查、分析和讨论,笔者认为:教龄权重15%、学历或学位权重20%、职称权重30%、周工作量权重25%、新旧课目权重10%,基本上能够体现上述因素对一个教师乃至团队的教学水平的“综合但程度不同且角度各异的影响”(见图1)。

(三)确定“教师个人的因素权数”

1、教龄:一般来说,该因素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成正比关系。教龄长则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熟练,教学效果好,反之亦然。但若与其他客观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则“教龄”因素对教师讲课水平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弱,故赋予15%的权数以体现其作用。然后利用“每个教师的教龄占总体的比重乘以15%”即可得出每个教师的“个人教龄权数”,由此表明该教师在整个教师年龄结构中的作用。这种做法能够比较有效地矫正“教龄长但学历低从而补助少”的不和谐现象。公式是:

2、学历或学位:“水平”的确不能与“学历文凭”划等号,这是具有绝对真理意义的观点。然而,我们又必须用相对的观点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否则国家从战略上发展那么多高等院校干什么?我们应当在坚持文凭“真实、合法、体现真才实学”的原则下合理对待它,既不过分突出之,也不过分贬低之,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学历或学位尽管不同,但总体上近似。因此从总体上考察(主要参考学制的情况),赋予这类因素20%的权数,基本上能够体现其作用,同时直观地规定各类学历或学位层次的分值:大专为2、本科为4、硕士研究生为6,博士研究生9,再利用“各教师的学历分值比重乘以20%”,即可得出教师的“个人学历或学位权数”。公式是:

3、职称:现实中广泛存在于学校及科研机构中的“职称本位”思想,充分显示出“职称”因素的重要性。国家专门设立职称评审机构,大力规范事业干部的技术等级水平,目的就在于为用人单位科学合理地选拔使用技术干部提供统一标准。但是,我们坚决反对过于突出职称因素的“单纯”观点,认为“评上高级职称就是目的,高级职称就能代表一切”,这是应予反对的。“名实相符,能力第一”的评聘原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鉴于以上考虑,结合五种客观硬件因素的横向比较,赋予其最高的权数30%,并且直观规定各级职称的分值:教员为2、助教为4、中级为7、副高级为10,正高13。教师“个人的职称权数”等于“个人职称分值的比重乘以30%”。公式是:

4、周工作数量:学校教务部门所编制的各专业班次周课程表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科学调度选配教师力量的法定形式。教学管理部门一般会按照“均衡”原则来安排教师的周工作量,而不愿意出现畸轻畸重现象。但是由于专业发展造成的新情况、每个教师对新专业适应能力上差异,以及个人从教的积极性等差异,便经常造成教师“周工作量”的不均衡现象。为了平衡教师工作量,同时鼓励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的教师,从工作大局出发,应该考虑该因素对教师讲课水平的制约。经综合衡量,赋予25%的权数体现其作用,仅次于“职称”权数,并体现“工作第一”的立场。教师“个人的周工作量权数”等于“个人周工作量比重乘以25%”。公式如下:

5、新旧课目: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课、基础课以及理论课程等应以专业化、专门化为发展方向,这利于每个教师展其所长,深入钻研业务,逐步建立起来“富于特色、术业有专攻”的知识能力体系,从而稳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由于教师供应和需求方面时常存在数量及结构等矛盾,以及专业知识体系由于经济社会实践的发展而调整和变动等原因,使得“新旧课目”因素也成为影响教师讲课水平的客观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旧课目”往往因为教师对知识体系熟悉、备课充分、驾轻就熟等受到欢迎,而“新课目”则需要教师们从头开始、付出更大代价故常受到排斥,但是办学大局又确实需要教师们开设并教好新课目。因此,在精通旧课的基础上发扬进取精神,随时接受新课并全力讲好新课,这才是教师们应有的精神风貌,这才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当然,随着教学计划日趋稳定,以及教师数量和结构矛盾的逐步解决,这种情况会逐步消除,该项因素的作用也会逐渐弱化。综合这些情况,赋予该因素10%的权数能够体现其影响,并规定:旧课目每门分值为2,新课目每门分值为4,“个人的课目权数”等于“个人课目分值的比重乘以10%”。这就有效地鼓励了勇于进取、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同志,拉开了与一般情况的差距。公式是:

(四)确定教师“个人的综合权数”

将前面计算得出的五项个人因素权数进行加总,便得出衡量教师个人教学能力高低的“个人的综合权数”。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人事部门提供详细的教师档案资料,并制订《任课教师个人的综合权数折算表》(见表1),从中提取上述五项因素并依照标准换算为数字,代入公式计算加总即可。公式如下:

个人的综合权数=∑个人的因素权数=(教龄权数+学历或学位权数+职称权数+周工作量权数+课目权数)

“个人的综合权数”有两方面作用:从横向看,能够显示特定时期每位任课教师在团队中的综合讲课能力即教学水平;从纵向看,能够显示前述“教龄、学历或学位、职称、周工作量、新旧课目”等单项因素的影响强度在团队各教师间的分布比例。而随着教师“个人的综合权数”计算过程的结束,意味着我们长期所习惯的“定性评价教师讲课水平”的方法,转化成了“在定性基础上用具体数量评价教师个人进而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能力”的方法,做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境界。

四、综合系数法的实施步骤

在前述开展因素分析并确定“个人的综合权数”基础上,分三个步骤可以计算确定“当期综合系数”,从而得出合理分配教师授课总成果的手段,最后可确定“教师个人应得的补助金额”。

第一,准确统计出“教师团队当期应得的授课总补助金额”。首先统计“教师个人当期授课工作量”,然后得出“某教师团队当期授课总数量”,由它乘以全校统一的“课时补助标准”,便计算出该“教师团队当期授课应得的总补助金额”。

第二,计算“某教师团队当期授课过程中实际具备的总能力”。方法是将该团队中教师个人的授课能力加总求和。而“教师个人的授课能力”等于“个人的综合权数与当期个人授课工作量的乘积”。这样计算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的讲课水平不是抽象的,是在个人内在的“教龄、学历、职称、周工作量、新旧课目”等因素层层复合叠加于授课任务的行动中逐渐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教龄、职称等因素的高低仅表明教师讲课水平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融入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中,才能变成现实性。这体现了教师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任何职业能力形成的过程。在一件件平凡任务的完成中显示自身具有的素养,在各种内在素养的支撑下执行一项项任务,由此形成了个人的“能力”。

第三,求当期综合系数。方法是用第一步中的“当期教师团队应得的授课总补助金额”除以“该教师团队当期授课过程中实际具备的总能力”,即“该团队中教师的个人授课能力之和”,亦即“每个教师月实际授课数量与其个人综合权数乘积的总和”。用公式表示:

“某教师团队当期应得的授课总补助金额”代表着全体教师当月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应作为分子;这个成果是由团队中不同综合能力及不同工作数量的教师成员相互协作完成的,故以“∑(教师个人月授课工作量+个人综合权数)”为分母项。分子分母之比的结果反映着“特定时期全体教师每节课每单位权数的复合乘积中所包涵的补助金额”,我们把它称作“当期综合系数”,名数是“元/权・节”。它扮演着分配劳动总成果标准的角色,在一定时期内该系数是恒定的常数,而随着时期的变迁和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该系数会呈动态变化。

第四,计算“当期教师个人应得补助额”。公式是:当期教师个人应得补助额=个人当期授课工作量×个人综合权数×当期综合系数

教师“个人应得的补助额”加总后一定等于学校按照统一的课时补助标准所提取的“总补助金额”,二者是一致的。可见,综合系数法合理地分配了劳动成果,使得个人应得数额既体现了教师之间的综合能力差异,又维护了总体劳动成果的稳定和可控制性,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由此可见(见表2)。

五、综合系数法的科学合理性

第一,革新了“片面化的人才评价观”。依学历或职称制订补助标准是片面的,它没有综合、全面地考虑制约教师讲课水平的因素。实际上,职称相同的教师,还存在年龄或教龄、学历或学位、敬业或消极等差异。应该强调“职称”因素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统筹考虑其他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予以数量化,如此才能把教师多侧面的进步反映出来,长期不变的津贴标准或方法如今被变得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了。

第二,营造了“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密切统一的管理局面。“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是管理者历来反对的两种极端状态,营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成为管理者的共同追求。综合系数法营造出了这种机制。首先,学校根据总体办学效益情况,确定特定时期的授课补助标准,这有利于贯彻增收节支方针、保证学校宏观调控的权威。其次,每个教师应得的教学补助需要依靠与他人开展正当竞争从而增加个人的综合权数来获得,而增加个人综合权数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过程,这就造成了积极向上的个人和团体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第三,体现了“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和绩效工资”的精神及原则。“课时补助标准”是学校针对全体教师所完成的授课工作统一制定的,这与传统的针对不同教师情况分别制定补助标准的方法不同,符合“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而且教师团队共同创造的总补助额按照“综合系数”并结合教师“个人的综合权数”进行二次分配后,每个人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这与自己的工作量成正比,与个人综合能力成正比,又恰恰体现了按劳分配和绩效工资的精神――多劳多得、多能多得、不劳不得。

第四,起到了“优化教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协调发展”的作用。在五项硬件因素之中,只有“教龄”因素因为受到个人出生时间的制约而成为真正的“硬”因素,除此之外,“学历或学位、职称、周工作量、新旧课目”等都可成为老师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谋求改变的可控制因素,最终这四项因素给教学补助造成的差异会日益趋同,可见综合系数法对促进教师队伍朝着均衡协调方向发展的功效。另外,综合系数法把各种因素对教师教学水平表现出的影响强度摆放于比较恰当的位置,既强调综合素质对个人及总体发展的作用,也不忽视个别因素的特殊作用,从而使得各位教师能够从中选取自己的弱项,积极进取,努力改善。

第五,突出了“教学工作本位”的思想。曾几何时,高校中出现了诸如“教授不上课,重科研轻教学”、“教师专职抽出时间取文凭、晋职称”等不良现象,这些做法实质上割裂了教学工作与文凭职称等名誉称号之间的联系。综合系数法的实施将有利于纠正此类现象,因为脱离教学工作的个人综合权数,将没有意义和价值。而把提高个人学历、职称等行为与积极承担教学工作密切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方向。

第六,符合动态调整的原则。事物总是要发展变化的,一些未被纳入此法的客观因素将会随着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而被发现并不断补充进来。届时只要按照综合系数法的模式赋予不同权数即可,没有必要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综合系数法。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系数法构建出了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长期利益分配系统,适应将来更加复杂的情况。随着信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编制程序,运用计算机统一管理综合系数问题,将使这项工作变得简单且有效率。

有关主观软件因素所产生的补助问题应该作为单独的一块,依照上述原理套进即可。关键是赋予各主观因素适当的权数,构建主观因素的综合系数法,在学期末予以运用并一次性计算和发放教师该方面的补助。

参考文献:

1、.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DB/OL].新华网,2010-03-15.

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DB/OL].中国政府门户网,2010-02-28.

3、郑州市财政干部学校.关于计发教师讲课补助的实施办法[Z].郑财干字(1997)第02号.

4、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授课情况总结篇9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一

线上课堂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了,从开始的各种不适应到现在的渐入佳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线上学习时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我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首先,从教材出发,根据目前孩子们的居家现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选择好内容后,思考以怎样的形式就本节课内容给予方法指导,而不是讲授知识,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互动,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老师能够及时给予指导,线上授课老师在电脑的这端,学生们在电脑的另一端,老师是对着电脑屏幕授课,无法及时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纯粹的讲知识性的内容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所以,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我在教学时使用QQ屏幕分享功能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在播放的同时边暂停边讲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懂。在讲解完新课之后练习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解答,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在网络上教学,和学生不能直接问答,在上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让学生按顺序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提问到,根据回答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有问题再进行讲解,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有时候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屏幕分享广播操进行锻炼,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锻炼身体,身心愉悦。教学效果学生和家长反映良好。

线上课堂还在持续中,我们亲爱的各位老师同样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加油!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二

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人居环境学院专职教师也竭尽所能在直播界大展身手。3月5日晚,人居环境学院院长盛明视频主持召开了由学院领导及所有线上授课教师参加的线上教学的总结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语音会。会议主要讲述了三个内容,一是对前两周的线上教学的总结;二是重点交流了这两周线上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疑惑;三是探讨如何对线上授课及监督手段进行改进,充分保障学生居家学习的进度与效果。

会议上,盛明强院长、刘文萍院长、刘欣欣院长首先就这两周的对线上教学的督导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主要是从老师的上课情况、学生到勤率、学习完成进度情况及课程讨论度来分析。盛明强对这两周线上教学情况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对各位老师在线上教学所做的努力表示了赞同。线上教学的老师丝毫没懈怠,认真负责。同时也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点名表扬,盛院长也强调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在线上教学中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多学习多探讨,不要拘泥于一种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中也能高效率学习。

线上教学表现优秀的周丽红、肖亮平、卢水菊、万梦丹和邢畅几位老师就自己这两周的教学经验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主要是课前备课,课中讨论,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各位老师也提出了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对作业和章节测验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隔空”情况下如果对学生听课进行有效的监督、如何控制学生课程视频的观看情况等等,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但总体上都对目前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稳定性表示了认可,后期任课教师将主要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对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后作业及课堂笔记等教学环节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的教学规律可适当进行多平台、多途径探索,取得的成功经验可实时在线上授课群中与各位专职教师共享,促进学院线上授课水平和质量双提升。

会议最后,盛明强进行总结,全院乃至全校师生均是首次以线上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必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作为新一代任课教师,需要在摸索的道路中不断学习和改进,加强对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熟悉度,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教学材料,让学生随时能做到课前能预习,课后能复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创建有个人特色的线上课程。努力实现“空中课堂”的内容不空,落实不空,效果不空。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三

2020年,因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互联网+”的模式下,孩子们迎来了首次“居家学习”的开学季,老师们也成为“线上教学”远程授课的探行者,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过网络授课经验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经过本阶段的“线上教学”远程授课,作为仓头小学的教师,我们都感受颇丰。

一、课前准备方面

由于学生没有课本,我们主要将电子课件教学发往班级群平台,并提出基本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第二天的课能顺利进行。并利用微信语音、文字、图片等互动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管理及教学方面

经过本阶段的线上教学,课时平均参与率均达80%以上。在每次开课之前,我会提前将链接发到微信群平台,并提示学生准备好纸笔做好笔记,以便于自己课后复习。

三、课后作业及检查方面

课堂结束后,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及可可宝贝APP上布置作业,并在课下批改作业。针对不做作业,不上课的学生我会利用微信电话、手机电话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起到督促作用,未能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已取得联系并单独布置自学内容和作业,并定期进行电话沟通以及落实情况。

四、存在问题

1、个别同学群内点名,不能及时反馈,家长监管不到位。

2、还有极个别同学错题更正不及时,或者讲评后还会出现做错情况。

3、授课过程中,老师没有办法确认学生是否认真观看,课堂效率无法保证。

五、改进措施

1、微信、电话、语音单独联系家长通知询问孩子不能及时参课及回答问题的原因,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2、出现问题较多的题型群内讲解,多次讲解。个别学生的错题,单独联系家长,让家长再重点辅导。

3、多鼓励、激励学生,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4、及时有效地提问与学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线上参与学习的兴趣。

2020疫情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反思四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铺开一张考卷。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各级政策,认真做好在线教学,让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依然能上好课,便是此时我交出的答卷。因此,为贯彻落实教育厅和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安排,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学习不延期”,我在认真筹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网络授课。

一 教学计划与准备

在正式上课之前,学院各级领导就安排布置提前做好网络教学方案。我依据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制定出相应教学方案。此课程是一门专业限选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因此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与设计能力。本课程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产品创意思维设计方法,并能通过手绘,三维软件等进行创意方案的快速表达。因此,在课程的准备中,一方面注重对课程专业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注重在课程中融合思政内容,教书更要育人。

因为第一次运用网络教学形式,因此在上课前提前学习了学习通,万门大学,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知名学者专家的网络教学,以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授课内容,我提前将授课内容做成思维导图并通过学校教学BB平台发放给学生。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流畅性,我在超星学习通建立了课程,同时建立QQ群。通过多次提前尝试,主要运用QQ群课堂PPT演示讲解,QQ语音互动问答,学习通签到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二 教学设计

(一)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融入思政内容。经过寒假假期的培训,让我树立了课程思政的意识,也对如何将思政内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融入教学内容做了思考。因此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展开,尤其注重思政内容的巧妙融入。每一节的内容,我都想是否可以结合思政内容。如针对疫情期间人人在家隔离的情况,我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调查了解他们尤其是孩子的需求并通过设计进行创意表达,通过这样的设计项目让学生虽然在家也能感受到参与疫情抗战的氛围;再如在讲解洞察用户需求以及问题定义时,融入我国古代工匠造物思想,只有用心打磨的产品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二)在教学思想上,一方面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将抽象的知识点配合丰富的产品案例讲解,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点。同时注重产品案例的选取,把握课堂讲解的速度,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提问法、任务驱动式、分析法关注学生反应,结合信息化教学合理设置互动问题及提问方式,既承前启后,又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三 教学过程

(一)按照学生在校时间按时上下课。通过按时上下课让学生有一种在学校上课的意识,让他们在家能够形成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起初上课时对于学生的按时上下课把控不够,导致学生迟到较多,后来通过向其他老师请教,我灵活运用QQ签到,学习通手势签到等多种形式灵活交叉进行。同时,为了防止有些同学签完到就离开课堂,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通摇一摇选人,或者抽查学号等形式让同学回答问题。这样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的在线上课率及学习效率。对于未签到没有参与线上学习的同学做好记录并及时跟进,询问情况。

(二)上课过程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在线教学不能时时观看到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因此上课中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努力做到重点内容重点讲解,无关内容不讲解。但老师不能一直讲,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有事做。此课程主要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将每个思维方法结合一个具体项目案例讲解,讲解完毕,让学生现场练习并讨论互动。讲解的过程基本运用QQ群课堂,群课堂分享PPT的形式很好的辅助讲解,但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太顺畅,学生回答只能通过留言形式。因此,讲解完之后,我会结合讲解布置对应的练习,并随机抽查学生完成情况上传至QQ群,通过QQ语音的形式,进行讨论回答,让每个人能够方便的回答问题。另外,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提前让学生学习视频资源,课堂中提问回答问题。

(三)及时进行作业批改与反馈。大部分同学愿意运用在线形式向老师请教自己的难题,即使在校这种形式也是很多同学的选择。此门课程所对应的班级有53人,在线教学中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作业指导有难度,因此我将作业中的共性问题会统一在QQ群课堂或QQ语音中讲解,有疑问的同学直接进行提问,对个别同学特殊存在的问题单独进行指导。

四 教学评价

在线教学已经进行了两周,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实现在线教学良好的效果,教学案例的选取以及作业布置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作业与反馈情况来看,在线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创意思维与设计表达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五 教学反思与改进

授课情况总结篇10

关键词:法学;参与式教学;实践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以人本主义教学观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教学方法[1],它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对法学专业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参与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参与式教学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并不是用于教育的教学法,而是一些社会学专家在进行项目研究时总结出的社会学理论[2],后来逐渐应用于普通教育领域,现在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各阶段的教育中。所谓参与式教学,参与是关键,这种参与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的主体认识与积极投入,同时以其原有知识为基础开展对新知识的发现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同学生一样的参与者,只不过其所扮演的角色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讲演式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可选择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而灵活,学生已不只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而要求教师能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与教师做进一步的交流,如果不能满足,教师授课会呈现出“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尴尬局面。参与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自主求知的需求,参与式教学通过提供情景化的学习场域和氛围,创设了一个知识运用的模拟化空间,学生依靠自己的探索实现教学目的,掌握授课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再不能埋首于自己的小世界,而是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进来,为良好的授课效果打下基础。

2.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

参与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平等的交流平台,给学生以话语权;通过亲力亲为、多方协作、集思广益的学习过程,形成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多边双向教学模式,使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过程,而是一场充满了奇思妙想、乐趣丛生的体验。3.加速知识的理解运用过程法学专业的特性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个案实务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通过代入角色、明确要解决的目标,在参与探讨、发现、理解、运用、吸收、深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在运用中学习的目的。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1.课堂设计

参与式教学中的课堂设计实质是一个剧本的构建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构思最优的参与方式,设计不同情况的预案,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敏感点和关注点。有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堂内容,如在侦查行为这一节的课堂设计上,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中的案件作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将学生代入到命案现场,学生对破案的心理期待,促使他们积极从现场寻找作为破案线索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法律规定,使学生主动发现法条与侦查行为间的联系,明确每一种侦查行为应当如何行使才能发挥作用,并将所有证据固定完毕,本堂课的主要授课内容也学习完成。从整体上来看,上课的过程就是一次侦查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课堂设计细节的完善,使教学过程更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2.课堂组织

为更好地实现课堂参与式的教学效果,上课前最好让学生有一些方向上的准备,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们的关注焦点就比较集中,在查阅文献或法条时也就节省了时间,在组织讨论时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在组织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还可以分角色进行。对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互相求助的方式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可由教师通过递进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学生偏离主题进行讨论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而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鼓励的姿态面对学生,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因为发言内容是否准确而做出否定性评价。

3.讨论总结

按照一般的教学习惯,两个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在每个教学单元中都要留出最后的15分钟作授课总结,这是参与式教学的点睛之笔。在该阶段,或者由学生以总结报告的形式、或者由教师以点评的方式,对讨论的内容、层次、思维角度、探究过程的得失做出分析,盘点学习收获。整个过程是对自主学习再认识的过程,不仅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把握脉络,同时对学习方法也是一次总结。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流于形式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把握讨论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对目标问题进行分析,而不必过分关注细枝末节或与此无关的其他问题,避免偏离方向。同时应当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地设计提问环节并讨论内容,避免提出一个问题只求一个答案的现象,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招致学生的反感而使其不愿意参与,甚至排斥这种教学方法。

2.把握参与节奏

在课堂设计与课堂组织环节中,教师要选择好投放信息的数量和先后,避免七嘴八舌式讨论,要针对冷场准备引导性的提问和启发式的自白。在案例选择上,尽量选取生活中的热点案例进行讨论,避免引用纯粹的教学案例。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有学生积极参与,也会有学生不愿意参与或羞于参与,或者在被问到的时候以“我同意某某的观点”而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量想办法避免,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注重总结分析

在每次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后,授课教师都应当对此次的教学法实施情况做认真的分析总结,以期对下一次的参与教学法的实施起到指导和修正作用。教师的自我总结主要从课堂设计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知识点的覆盖情况、学生运用的灵活度、课堂组织情况等方面进行。

总结的另一个层面是学生反馈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课堂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掌握知识完整性情况、知识运用情况、积极性方面、主观感受方面进行总结。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对参与式教学效果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安排。

作者:刘美 单位: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