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高等教育实践授课模式探讨

时间:2022-12-23 02:45:08

萨克斯高等教育实践授课模式探讨

[内容提要]实践课授课模式是提高学生专业演奏技能为主的“一对一”授课模式的最有效补充性教育教学模式,而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有效地纠正单一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缺陷。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课授课模式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有效的鼓励与竞争机制,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开展萨克斯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实践课授课模式本身在具体的执行形式与授课内容上也必须是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同时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辅助性作用和实用性意义的,积极的探索和开展实践课授课模式,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够,在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高等教育/萨克斯/实践授课模式/多元化/多媒体

萨克斯这一乐器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是在1886年左右,当时中国海关的外籍雇员罗伯特哈尔特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我国历史第一支正式的管乐军乐队,而萨克斯也作为乐队中固定配置的乐器出现在当时人们的面前。但由于当时的西洋管乐军乐队在我国可谓凤毛麟角,而萨克斯又不是西洋管弦乐队的固定配置乐器,所以萨克斯当时在我国只是偶尔的出现,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关注,广泛的传播更无从谈起。进入20世纪初至上半叶的民国时期,随着当时我国几个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在很多租借及新兴的酒店夜总会的演出中萨克斯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为人所熟悉,而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上海的国立音乐院、北京的国立高等音乐专科学校等等,成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蓬勃兴起和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音乐的专业化发展,但由于这时的萨克斯在欧洲仍然没有正式地进入管弦乐体系,因此也没有引起当时我国音乐界与高等教育界的足够重视,没有将其列入当时的高等音乐专业教育学科序列。但随着当时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因此萨克斯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出镜率”,越来越得到当时城市居民的接受和喜爱,发展至抗日战争前夕,萨克斯也已经成为当时各军种军乐队中普遍固定配置的管乐器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影响,萨克斯与很多其他西洋乐器和艺术种类一样,被“扫地出门”,不仅仅在当时的高等音乐教育层面,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萨克斯也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更无从谈起。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打开国门,当时的音乐界就像一块海绵吸吮着外来文化与艺术,而在这些文化冲击与吸收中,流行音乐无疑是最易为人们所接收、最能够受到人们喜爱、传播速度快、范围最广泛的艺术流派之一,而萨克斯作为流行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流行乐器中的木管乐器,迅速地得到了我国音乐界及普通听众的喜爱,并得到了极为迅速和广泛的普及和传播。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走上正轨,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复苏、发展和完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萨克斯也被正式列入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序列中。我国高等萨克斯教育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萨克斯艺术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使我国的萨克斯艺术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也反哺于萨克斯在我国娱乐舞台与演出市场的进一步普及和繁荣。应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21世纪初,我国萨克斯艺术的广泛普及和繁荣对我国萨克斯的专业艺术水准提出了最直接的要求,因此也就直接促使了我国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的确立和发展,而当时我国的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也最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艺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需要,培养出了大量具有较高专业演奏水准的萨克斯专业化演奏人才,从而促进了我国萨克斯艺术的进一步传播、普及和发展。可以说,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为社会艺术的发展起到最直接促进作用,是我国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获得一定成绩或成功的最直接原因。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对萨克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知。

21世纪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革新在不断飞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之间文化与信息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顺畅、无障碍、无界限,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也更加深入和全面,可以说,当前的人类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化社会文化讯息的深入全面的交融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远远超过文化讯息的本身,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壁垒进一步消失,各种文化之间更加激烈的碰撞和发展,进而整个世界文化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而多元化的文化概念也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多元社会对于文化艺术的需要与要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因此这也就对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提出更高、更多、更为现实和具体的要求。我国的萨克斯教育教学无论是指导性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目标,还是具体的教学计划制定和课堂教学都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演奏水平为主导。面对当前全新的社会文化发展形势与社会要求的变化,单一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与要求,因此,对以往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桎梏于此,要在继续坚持提高演奏水平的基础上,站在文化艺术发展与社会实际需要的角度和视角来面对、审视、改进、完善和丰富我们的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适应时代、社会与文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与要求,在使我国萨克斯高等教育事业继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使我国萨克斯艺术继续进步和繁荣。当前,在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萨克斯专业教学模式还基本限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这也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所有表演类音乐专业最为传统、最为基本、最为熟悉的教学模式。萨克斯作为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兼具独奏与合奏音乐功能的管乐器,对于演奏的专业水准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是提高学生专业演奏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授课方式,是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和提高的,但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要求音乐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音乐演奏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音乐素质和适应多种类型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技能,因此,要想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综合音乐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实际所需的应用型实践音乐人才,我们必须要在“一对一”授课模式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授课模式及教学手段。而以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音乐实践能力为最直接目的的实践课授课模式就成为以提高学生专业演奏技能为主的“一对一”授课模式的最有效补充性教育教学模式。

一、萨克斯实践课授课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长期以“一对一”授课模式为主导,逐渐养成了萨克斯高等教育教学片面化的“重技轻艺”的思维定式与误区,原因是我国的高等音乐演奏专业教学都普遍受到我国传统音乐对于音乐演奏的理念影响,而其本身对于提高音乐演奏专业水平的影响也不是完全消极或者负面的,但却具有很强的单一性与片面性,“一条腿走路”的理念和方针不仅仅对于萨克斯教学,同样对于其他所有音乐演奏类的教学和艺术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要想让一种艺术学科在新的时期、新的文化背景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坚持“技术与艺术”、“两条腿走路”的理念与方针,而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有效地纠正单一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缺陷。第二,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同一年级的学生的专业程度往往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也具有很强的重复性,而实践课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使学生能够站在同一客观角度来面对、思考和改正与自身类似或者完全相同的问题,无疑会最直接地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往的“一对一”专业技能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够有机会客观地观察和面对自身的问题,而在实践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演奏,再通过教师的指引,能够最直接在同学身上发现与自己相似的问题,再通过观摩教师的授课,站在完全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和学习,通过多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十分可行和有效的。第三,实践课授课模式对学生来说是极为有效的鼓励与竞争机制,能够为学生营造最为良性的竞争氛围,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陷入“闭门造车”的状态,只能够将注意力和视线集中在自己的技术问题和作品处理上,而很少有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而实践课则将最直接、最近距离的观摩和交流成为可能,学生通过观摩其他同学的演奏,既能够发现同学的优点、优势,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他人的优点要虚心地学习和借鉴,自身的缺点要毫不避讳的改正。同时,学习进度的快慢、演奏作品的程度与质量也会最为直接地激起学生自尊心与好胜心,这种鼓励与竞争机制氛围的营造尤其对于萨克斯演奏者这个极具艺术个性的人群来说效果尤为明显。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教学案例,有三个专业程度基本一致、学习能力也基本相仿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开始开展实践授课时虽然老师也教学努力,要求严格,但始终不能调动起这三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主观能动性差。后来教师尝试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将三人编为一组,每周进行一节实践课,并且为三人制定了同样的教学计划,布置了同样的教学曲目,当三人在实践课中被检查同样一首教学曲目时只有一人熟练、完整地完成了第一教学周的教学曲目,而另外两名同学则没能够完成,那么自然,第一名学生顺利地进行到了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开始准备练习更高难度、更具欣赏性的教学曲目,而另外两人因为没能完成规定的作业而在下一教学周中继续练习同样的曲目。而这意想不到的教学化学反应产生,教学进度的差距极大地刺激了两名落后学生的自尊心,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在之前领先的学生并没有减慢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另外两人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两周之内便赶上了应有的教学进度,最终三人在此后的学习中齐头并进,谁都不甘落后,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顺利、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较为密集、教学难度较高的教学计划,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第四,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开展萨克斯实践课授课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文化发展所需的实用型音乐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变化,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更趋多样化、多元化,对于音乐表演类艺术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较为单一的专业演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音乐的欣赏需要和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就萨克斯而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萨克斯更多的是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而我们所培养的萨克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能够顺利地进入专业院团或者高等学校任教。从当时社会客观需要的角度来说,“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所培养的专业技能是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在走上社会后的实际需要的,但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萨克斯专业学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方向也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他们除了一部分具有较高专业水准,或者极为幸运的学生仍有很少的机会进入专业院团或者高等院校任教以外,大部分学生要从此真正的走向社会,如中小学、社会培训中心,甚至很多娱乐场所,而演奏者仅仅具有萨克斯演奏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中小学在需要教师教授毫无基础的学生时必须要运用更多触类旁通的综合音乐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传授,而社会培训中心则要面对更加多样的人群,这时如果对这些社会学员完全套用高等专业院校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其具有更加综合的音乐知识,更加多样化的讲解与传授能力及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而演出场所则要求萨克斯演奏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演奏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与乐队配合、即兴演奏的能力及更大的曲目量,这样才能保证现场演出的质量,才能够面对非常常见的临场变化。这就需要萨克斯教育教学要在大学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在保证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综合知识与实践技能。而实践课授课模式则能够为“一对一”授课模式提供最佳、最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二、萨克斯实践课授课模式的具体执行形式与授课内容

萨克斯实践授课模式本身就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因此实践课授课模式在具体的执行形式与授课内容上也同样必须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绝不是随意化,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清晰完整地制定萨克斯实践课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萨克斯实践课的具体执行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小型曲目观摩形式。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程度和学习进度,将水平较为接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按顺序演奏自己的作业曲目,然后教师分别指导,其他学生观摩,这样演奏同一曲目的学生通过观看彼此的演奏和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不但能够及时发现和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或缺点,同时也能够对曲目有一个更详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学习、思考和揣摩,从而提高学习观察力及发现和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观摩不同的演奏曲目时,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曲目欣赏面,增强曲目熟悉度,从而为自己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观摩教师的指导还能够最直接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学习到不同曲目的演奏要求与要领,提高纠正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能够扩大学生的曲目量,同时也能够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二)专业演奏技术观摩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演奏技术上有着相同或者极为近似的问题,同时解决起来又较为顽固,这时教师可以将具有相同技术缺陷,或者在演奏技术方面问题较为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在一次实践课中集中针对某一特定的技术难点或者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解决。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进行观摩,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能够站在同一客观的角度上面对自己的问题、认识自己的问题、思考自己的问题,并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更为主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萨克斯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学生都会处于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明明是一个较为清晰和简单的问题却往往要花费教师很大精力去解决,而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绝对的被动位置,而被动的位置也自然就处于被动的心态和被动的思维,这尤其对于非常需要艺术个性和艺术主动性的萨克斯演奏者来说,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师进行严格、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站在“旁观者清”的角度去看待自身的问题,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间接地使学生学习到教师的教学技能。(三)小型观摩赏析会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教师为自己布置的曲目上,久而久之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术,但对于萨克斯艺术的整体艺术架构、艺术风格流变和不同的萨克斯流派没有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的了解与认知,对于萨克斯艺术始终处于“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这样学生也许会在教师严格具体的指导下能够演奏出一定的效果,但这就使学生失去了整体认知的能力与主动创造的能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教师为何如此要求,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演奏,到底要表现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丧失音乐演奏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主观创造能力,对于学生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做到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在传授知识和要求的同时,为学生建立起对于萨克斯艺术整体的认知与知识架构,而如果这种知识传授要在一对一的专业课中进行的话,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教学浪费,这时小型观摩赏析会的实践课授课模式就会起到极好的补充作用。教师可以将专业程度和教学进度相仿的学生编为一组,为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符合其演奏程度和艺术欣赏水平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曲目在课堂上利用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进行播放,并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进行适当讲解,讲解不同萨克斯音乐风格的形成与衍进、不同萨克流派的形成渊源、不同萨克斯的音乐风格等等,这样就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于萨克斯艺术的整体认识、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演奏和教师的要求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观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直接增加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三、萨克斯实践课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等多媒体技术取得极大进步和发展的时代,对于萨克斯教学来说,无论是传统的“一对一”技能课授课模式还是正在探索中的实践课授课模式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于萨克斯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全面深入运用是大有裨益的。这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教师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手段。艺术活动的主导是人,对于萨克斯艺术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最有效、必要、占据主导性的,但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科学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同时具有十分积极的辅助性和实用性意义的,而我们所要探讨的多媒体技术在萨克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基本的音频和视频资料的播放、赏析和观摩,而要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多媒体科技的功能。首先,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萨克斯现场演奏感觉与现场适应能力。众所周知,萨克斯是一种极具表演性的现代管乐器,但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实践演出的机会并不多,这时除了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讲解、模仿以外,还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为学生播放完整的管弦乐伴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着伴奏进行演奏,久而久之,经过长时间的演出模拟训练就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演出状态。第二,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更为扎实的音乐功底。音乐是抽象化的艺术,萨克斯演奏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发挥性,那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和指导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本身无可厚非,谁也无法将音乐彻底量化,但萨克斯艺术的创造性不等于随意性,而萨克斯艺术的创造性和发挥性恰恰是建立在对音乐的精确把握上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音准、节奏、音量等音乐细节方面利用MIDI技术进行适当的量化展示和规范,利用现代录音技术将学生的演奏记录,然后将学生自己的演奏用电脑将音轨精确地呈现给学生,让其发现自己哪里演奏得好,哪里演奏得有偏差,从而进行精确地调整,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功底和素质更为扎实,事实上也更有益于演奏时的创造性发挥。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萨克斯教学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萨克斯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时展的角度,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和开展实践课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中村均、杨宇玲.萨克斯管每日基本功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钟亚东.通俗萨克斯演奏技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3]敖坤.十九世纪萨克斯管作品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约翰•奥莱利、马克•威廉姆斯、胡越菲、杨抒诣.管乐队现代化训练:中音萨克斯管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5]冰波.永远的萨克斯[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作者:刘焱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