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研究十篇

时间:2023-12-04 17:57:36

电力市场研究

电力市场研究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体制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电力企业必须要淘汰传统的营销策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营销模式,构建新型电价体系,吸引更多用户,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做了简单研究,以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市场营销;模式;新型;电价体系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只有不断创新电力营销模式,构建新型电价体系,才能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指企业可以对电力市场进行划分,划分依据可以根据用户年龄段、经济条件、居住区域等等,然后对划分的市场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区域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情况,进而分别对不同市场区域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不同市场区域的用户,电力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以及多样化的促销渠道,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只有把握好有限的客户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发展更多的稳定客户源,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提供服务,而是要在众多用户中筛选更多的优质客户,为他们提供优先服务和主动服务的特权,进而将其发展成为牢固的客户资源。

2构建新型电价体系

电价是众多用户关注的重点,同样,也是电力企业应该重点考量的问题,只有为用户设置合理的电价标准,才能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进而拓阔市场范围。新形势下,电价不再由政府统一调控,而是由市场大环境决定,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分析市场环境下的用户量以及用电量,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计算,进而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电价,同时满足客户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当前,菜单电价就是一种新型的电价体系。所谓菜单电价不单单指一种电价类型,而是包含了多种电价类型,比如:极端峰时电价、固定电价、实时电价、可变峰时电价等。菜单电价集多种电价类型于一体的特点适应了当今多样化市场的需求,因而,很快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电力企业在向客户推荐菜单电价时,还可以分别对每种电价类型做进一步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将不同的电价类型相互融合,重新构建适合于用户的电价类型。总而言之,菜单电价的推出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用电情况和用电偏好选择一款合适的电价类型,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3电力营销增值服务新模式

3.1综合节能增值服务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理念,电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使用户能够节约用电力,这不仅为广大用户节省了用电费用,而且贯彻落实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要求。要想使用户在保持正常用电的基础上减少电能损耗,可以从建筑节能方面入手。目前,国家提倡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构筑绿色建筑,这样的房屋建筑在节约能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电力企业可以与建筑行业、材料行业相互联系,共同推行建筑节能改造,针对不同用户可以提供单独服务,也可以绑定售电方案实施优惠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用户耗电量,而且切实落实了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电力企业、建筑企业以及材料厂家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3.2智能家居与智能表计增值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使人们体验到了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智能家居种类的增多给电力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所有电力企业都看到了新的商机,为占有客户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智能家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部分用户尝试体验,并没有占据广阔的市场。基于此,电力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己拥有的客户资源推广智能家居和智能表计等高科技产品,当然,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与产品开发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互利互赢。电力企业采取多种促销活动,比如:签约售电服务即免费赠送智能电表等,也可以将智能家居与售电服务捆绑销售,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购买智能家居和购电服务,这样既推广了智能家居,又增加用电客户,给电力企业和产品开发商赢得了更多的利益。

3.3分布式新能源一揽子解决方案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同时又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我国电力资源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然而,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光伏发电目前都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占有力比较小,还没有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基于此,电力企业可以与新能源发电产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一方面,电力企业可以积极协助新能源企业的建设,在设备的安装调试、后期维护以及项目的前期咨询等方面给予新能源产业帮助,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另一方面,新能源企业可以利用电力企业拥有的大量客户资源,进而开展对产品的市场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新能源产品。这样一来,电力企业可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益,新能源企业可以开拓市场,建立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创新的需求侧响应服务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科学地开展需求侧响应将为电网的经济和安全运行带来显著的效益。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需求侧响应开展得还不广泛,许多需求侧响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作为与大量电力用户直接联系的主体,售电主体可以通过推出创新的需求侧响应服务,吸引并整合大量电力用户参与,形成规模可观的需求侧响应资源。这不仅将为售电主体本身带来经济效益,也将有效地辅助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电力企业要想将大量用户侧需求聚合并使资源得到相应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只有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将用户侧资源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客户用电弹性的特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服务。比如,电力企业可以对用户实施奖励机制,当在用电高峰时期或者电价尖峰时期,首先需求侧相应服务,其次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手机APP推送等形式提醒用户减少用电,并且告知用户如果相应该政策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奖励形式可以是现金、奖励券或者其他有价证券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用户减少在该时段的用电量。当然,该奖励机制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用户完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参加,电力企业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对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此外,用电奖励机制的设置简单、灵活、高效,不需要建立复杂的技术支持系统,也不需要制定复杂的相应规则和补偿措施,因而操作成本较低。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创新营销模式,构建新型电价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和合理的服务,同时,要合理利用新兴产业,发展更多的客户资源,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杨,李昂,夏清.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05:10-16.

电力市场研究篇2

【关键词】建设管理;难点;对策

引 言

目前,我国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总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如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这是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国际惯例接轨,提高我们执政能力、解决复杂矛盾能力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大社会、小政府”的高效管理模式,我们如何做好政府工作的职能转换,实现对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体问题。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建设管理形式较多,但总的来说是临时性与分散性相结合,以自营为基本特征。实质发展是生产方式在建设方面的反映,在现有管理中弊端也显而易见,传统管理方式核心工程项目是:投资、建设、使用、为一体,由此可见避免弊端出现,影响管理的难点。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外行管理,不懂专业,损失严重②自建自管,缺乏监督,程序混乱③官商一体,制度虚设,滋生腐败④机构众多,人员临时,资源浪费影响了市场秩序。政府部门与电力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解决。传统电力建设管理中,由于政府不能重视建设管理,电力建设管理地位不明确,易造成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电力建设管理方式落后、对管理的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政府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电力建设管理规模扩大,管理资料也越来越多填写效率十分缓慢,不能满足现代电力建设管理的需要。操作内容还是人工进行填表,不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内容,工作人员的工作是非常多,而且在电脑上输入时,容易填写出错。在电力建设管理工程竣工时,工作人员发现,技术数据与试验结果填写错误,对工程竣工投产产生了影响。

二、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管理方面,由于计划执行力度不够,在落实项目时得到政府的支持为基本依据,盲目建设会带来影响甚至存在法律风险,在工程建设中会存在不可预见的事件。此时,由于在建进度信息和实际完成相比较存在差异,是因为在信息化运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工作模式的传统化,对信息化没有合理利用。对建设管理标准不实行统一化,建设项目现场比较混乱,人员设置不够规范与资源配置不符,管理松懈执行能力差。

(二)安全管理方面,我国电力建设管理工程存在问题,安全监管执行难度较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工程建设存在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管理得不到提高,执行过于松懈,安全投入不及时等问题,对项目管理制度与要求不严格。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时风险较大,导致安全责任不能及时落实完成,对待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电力建设现场施工人员较多、交叉作业、环境复杂、机械设备较多、没有加强安全管理。

(三)质量管理方面,由于项目设计单位不重视设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强制性力度不够完善。人员监理工作不重视,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缺岗、窜岗、上交资料不真实与监理要求不符问题出现。

(四)对造价方面管理,对工程的了解深度不够明确,原因是在研究批放资金较少,或时间间隔较长,对确定的路径无法应用,导致在初级阶段路径发生变化,对批复进程滞后。项目管理片面,原因在于占地赔偿、砍伐、电网土建、道路等相关工程管理片面。

(五)技术运用管理,由于对不同项目设计,产生的效果不同,要求设计人员提高技术保持均衡。要求技术创新以及能力提高,对新设备与新材料研究应用有所提高,由于个别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水平存在差异,理解不够深刻。标准化技术建设欠缺,普及新技术比较缓慢。

三、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难点与对策

首先,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有力的政策支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善电力建设部门的管理关键。加快电力建设工作,需要完善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机制调节,使其建立电力建设管理责任,政府部门成立项目责任考核相关制度,将电力建设任务落实,对考核合格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组织建设电力活动,加快对电力建设管理的有效工作完成。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长效工作制度,优化电力建设管理的环境,推进电力建设管理进度。运用发挥政府为主导作用,加强完善电力建设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加强对业务培训,完善管理建设。举办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电力建设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管理。近几年来,在日益复杂的工程建设时期,对原有的工程建设管理,下放到地方部门具体实行。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管理,出现了许多在实践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力建设管理能力与工作能力,不断开展专业培训内容,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再次,加强电力建设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电力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确立目标,使其工作顺利展开,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梳理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清晰化,明确应用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中,加快业务服务流程,完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加快电力建设管理的制度。加大宣传,营造和谐社会。电力建设管理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会预见少数群众的干预,个别群众对待问题上,索要补偿,导致工程建设拖延不能如期完成。存在的原因由于土地资源缺失,对建设电力不了解。因此,要加强实行土地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加强对电力建设管理的重要认识,普及电力知识,消除影响。创造电力建设管理是人人关心的社会良好环境。

结 论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难点,通过对资料的翻阅,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实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电力建设提出一些问题与管理政策,具体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加强对项目的管理重点,以及内外部的管理制度。电力建设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电力工程的改革进行分析,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总之,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管理的研究的难点是工程管理中的系统问题,需要全面控制。需要通过建设管理解决存在的难点进行改善,促进管理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效果。管理中应发挥功能改革与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研究[D].哈尔滨建筑大学,2010.

[2]夏琦.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的思考[J].市场经济研究,2003(6).

[3]郭衍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组织及监管模式的改革[J].建筑,2003(12).

[4]王华.对工程量清单和无标底招标的一点思考[J].建筑经济,2003(10).

[5](美)Savas Es.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电力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电力市场;供电企业;现状;营销策略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有条不絮的进行,传统的电力营销方式逐步被淘汰出局。但就现有供电企业市场化改革而言,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之中,更是面临着挑战。如何组织高效的营销体系,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服务保障体系是目前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努力开拓电力市场、挖掘电能潜力、扩大电力公司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有额份额,已成为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电力营销概念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垄断了地区专营权,以及供电行业处于的电能卖方市场特殊环境,使我国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和电力市场存在着一种不相适应的关系。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电力营销理论。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电力市场逐步转变形成买方市场,对电力市场营销的探讨也越来越多。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工作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电力是一种多重性能源,其需求矛盾逐步成上升趋势,客户与企业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客户在消费中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服务态度、可靠的电能质量和稳定的供电方式。但企业希望得到更高的回报,同时扩大技术更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员工在工作中的主要需求与工资有保障。政府希望电力的发展与适应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所有方面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效益。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通过对各方面工作的认真研究,和平衡各种关系,开发出适应现展的营销策略。

2.电力市场现状问题

2.1市场营销意识贫乏

供电企业的核心是电力市场,供电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服务于市场营销,由于电力企业为国有经济部门的成员,其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缺乏竞争意识,思想落后,仍存在垄断管理优势。从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分析来看,供电企业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思想僵化,不以市场为导向,内部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知道如何适应时代潮流进而改变营销意识,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活动,从而造成电力产品销售,服务质量差,使供电企业的市场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就形成了电能需求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必须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效益为中心,市场经济的原则。

2.2用电管理混乱

这一现象在电力营销阶段显得更为明显,而用电管理混乱造成的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力价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问题,同时电力营销使得各种电能浪费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电源设备陈旧,运行时间长,同时线路失修漏电现象严重,进而出现大量电能浪费。其次,管理混乱,各种私人承包商等少数人负责在用电之中占据着大量的便宜,而这些电力费用则转嫁给其他用户。再次,更严重的窃电现象较为严重。

2.3瓶颈现象严重

在这一阶段的电网建设,由于一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电网建设资金短缺,电网相关设施不能满足供电需求,而在某些领域是企业相对集中,用电更集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这些地区的用电设备也较为密集。同时这些地区由于过度拥挤,政府不能在建设新的电力线路和变电站,这使得在这些地区各种问题和隐患的不断出现,瓶颈效应也越明显,所以仍有存在的影响环境投资和电力营销问题。

2.4服务观念陈旧,服务手段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供电部门以管理的身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服务态度不礼貌,服务观念淡薄,服务的设施不够先进又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够及时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则无法提供优质服务。在现今的电力市场背景下供电企业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把客户至上,为客户服务作为对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的宗旨。

3.供电企业应对策略

3.1转变营销体制

首先,企业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形势,及时转变电力营销的经营思想,树立正确的创新的全方位的市场理念,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新的创新的电力营销理念应着眼于企业三方面,一要观念创新,形成了一个“营销围绕客户转,其他围绕营销转”的营销服务理念。二组织创新,根据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建设,加强管理和控制,组织和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第三的市场和技术创新,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有时堆放超过要求,其中要求供电企业抓住大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高消耗的电力市场和电力供应模式,改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炭,太阳能,风能,使用水来缓解堆放超过市场需求。

3.2完善电力营销管理

作为供电企业员工一名,企业的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供电企业应制定奖惩政策,对于具有一定素质和服务周到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用奖励的政策作为优秀员工的评估标准。另外,供电部门要改革内部机构,健全电力营销管理机构,形成以多层次,高水准,高效率为结构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机构。

3.3电力营销优质化服务策略

供电企业优质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渠道的手段,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员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以客户为主要资源分配统一业务流程为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优势。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客户需要学习,主动服务,携带方便,成本效益的服务。在供电服务优化工作中通常都是以“用户是上帝”为中心进行服务体制的开展与完善。

3.4开展侧管理策略

利用高科技和经济手段,转移高峰电力引导低谷电力需求。根据电力需求的多样性,鼓励居民科学用电,供电企业可利用负荷率电价,节日电价,季节性电价,居民低谷用电电价来引导用户,来自由选择用电的方式和时间,从而提高电网用电的水平,均衡用电占有资源。以科技为推动力,来实现环保的,绿色的能源利用,把需求侧管理效果纳入综合资源规划,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收益和利用率。

电力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电力市场 波动周期

一、引言

无论何种经济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客观存在着周期波动规律,电力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电力市场周期波动是电力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的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电力市场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有助于从整体上实现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避免因出现大起大落危害电力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有助于指导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各方顺应周期波动而选择相应策略。

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辨识与度量,人们多用回归分析法求得时间序列的各次多项式或指数函数方程,再通过检验对比确定最佳拟合曲线,作为辨识函数。但这种静态的描述对于经济系统分析是不够的,难以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与已达到的经济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往诸多研究成果使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对电力发展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而忽视了电力市场本身所隐含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缺乏一种有效地认识、描述电力市场周期波动的方法。本文利用灰色理论建模的方法分析石家庄电力市场波动周期的变化特征。

二、灰色模型周期项和趋势项分解

石家庄,河北省省会,面积15848平方公里,供电人口940万人。石家庄是以医药、纺织为主的制造业基地。目前医药、纺织、食品加工与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原料已经成为优势产业,其中医药、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商贸流通服务业已成为石家庄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三、动态波动周期特征分析

1983年~2007年25年间,石家庄电力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8.86%,波动周期为8年左右。周期波动最明显的特点是整体呈现“扩张-增长”型发展,没有出现绝对额的下降,表现出明显的中长期周期波动现象;1983年~2002年波动幅度相对平稳,2002年后周期波动振幅开始增大。在上述分析结合其他一些随机因素的干扰,石家庄电力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周期:1983年~1990年。

这个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年平均增长率为6.91%,1987年后钢铁、有色金属和煤炭工业等耗能行业开始实行全行业投入产出承包,企业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从而带动了整个电力市场一直处于较快扩张时期。然而经济的过度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尖锐矛盾,表现为投资、信贷、消费的同时膨胀超过了经济本身的承受能力。对此1988年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果断采取了急刹车的经济政策,并快速实现了经济“硬着陆”,直至1990年结束。

第二周期:1990年~1998年。

自1991年起,电力需求增长率连续4年处于平稳快速扩张阶段,这主要是因为1992年中国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指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前进,国民经济在调整中不断发展。1994年经济再次出现过热,政府开始着重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加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电力法》颁布规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连续多年的缺电局面得以扭转,1998年电力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后电力建设出现滞后状态,从1999年的“三年不上火电项目”到2004年的大规模“批发”电站建设项目,2003年开始电力需求与供给矛盾极为突出。

第三周期:1998年~2002年。

1998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从下半年开始,为扩大内需,减少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开始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从而拉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家连续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有效扩大内需,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3年目标基本实现,1999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好转等因素推动下,2000年~2001年虽处于扩张状态,但受前期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扩张幅度有所减缓,并与2002年转入收缩期。

第四周期:2002年~至今。

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激增。国家继续鼓励投资和消费政策,同时加大货币供应量以及促进货币的流动性。工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主要特点是电力发展增长较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大,年平均增长率为11.83%。2002年“十六大”以后,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城市化等中长期目标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的影响下,传统重工业,尤其是“高电耗”行业迅速增长。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经济政策的适当调整,电力发展随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收缩期迅速转入 2003年开始的高速上升阶段一直到现在。

从电力增长趋势来看,“十七大”以后随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强,污染大企业、高能耗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受到一定的抑制,通过周期分析可以推算,2009年前后,石家庄电力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拐点。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波动周期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学建模思想有着深刻的经济内涵。当实际统计值高于趋势量时波动量增加表明系统处于扩张状态;当实际统计值低于趋势量时波动量减少,则表明系统处于收缩状态。在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经济趋势进行度量时,可直接应用原始数据列与模型拟合值之差的符号,判别系统在各时刻所处的状态,即当残差符号为正值的时段,反映系统处于扩张期,而残差符号为负值的时段,则反映系统处于收缩期,再以“波峰”、“波谷”确定其发展周期。结果证明在进行波动周期分析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 .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电力市场研究篇5

1.1用电管理规范问题

由于农村用电管理薄弱,基本特征是农村电网设施简陋薄弱,城市电网建设速度较慢,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电力未能顺畅地运输到有电力需求的城市和乡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偷窃电现象猖獗,这些损失势必要分摊到用户身上,这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还损害了用户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形象。

1.2电网后续建设问题

现在的电网结构中,许多供电线路过度老化,变压器多为非节能型的。因此,电网后续建设跟不上,投资布局不够合理,也是制约电量增长的关键。

2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思想定位

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管理模式。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电力市场营销的开展需要立足于“以电网为基础,技术为支撑,管理和服务是保障”的原则。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瓶颈”,可以解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大力推广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实现集抄管理和远程监测,提高工效和计量准确性。对于买方市场的需求构建出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将来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电力企业应该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的基础上旧的电力管理模式,从新建立一个能够适应目前电力市场需求的模式,让电力市场获得新的活力,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得到发展。进行法制化管理、商业化运营。电力企业是一个能够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注重市场占有和长远战略目标,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3电力企业市场开拓策略及营销管理策略

3.1电力企业市场开拓策略

3.1.1节能环保策略

目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政府和社会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电力企业应以此作为开辟电力能源市场的切入点,采用环保节能的口号宣传和推广电力,创建一个独有的电力营销品牌以及市场定位和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供电企业应当和政府部门以及用电设备制造商一起加强宣传力度,提倡节能减排,鼓励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引导消费方向,力争以清洁可再生的电力消费逐步替代不可再生的煤炭和燃气消费,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策略。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暖气、热水、空调、干衣等电气设备;建立电气化小区,组织各级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进而推动电力消费。同时应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推广用电,结合政府推动家电下乡的时机,占领农村用电市场,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在未来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有很大增长。

3.1.2技术创新策略

供电企业要逐步加大在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和电力技术进步方面的投入,培育电力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努力提高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电力企业产业升级、调整结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争取和利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电力技术改造进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实现地方电力企业双达标的环保目标。特别要抓住现在的机遇,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城市和农村输电网络配套实施的改造建设。要具有创建一流电力企业的目标,大力开展电力经营管理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改造建设,保障运行的安全稳定,提高电网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速度,改善电力电网架构,提高电力供电的可靠性,保证电力电能的质量,以此增强对电力用户的吸引力。积极拓宽电力市场是目前加强营销战略的重点,要尽快加大电力营销,积极地研究和制定电力企业营销策略,提高营销的水平,以达到减人增效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充分利用成摘要:电力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化是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电力市场的开拓和营销在经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的新阶段,对于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及其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都需要营销管理者以全新的理念来研究电力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策略,对我国电力市场开拓及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电力市场开拓;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熟的计算机技术和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管理集中化,考核制度化,以新技术的应用带动电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1.3服务策略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发展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渐白热化,电力生产成本进一步节约的空间已越来越小,电力企业间的竞争由主要的价格竞争逐步向服务竞争转变,在电力市场价格相同或差异不大的前提下,谁的服务好,谁就能赢得稳固而广泛的电力用户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电力企业应以用户为核心的宗旨出发,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树立电力企业独特而优良的服务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切实为电力用户提供热情、便捷、周到的高质量服务。应把追求高质量服务纳入到电力企业品牌营销的战略考虑中去,让服务质量成为电力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并体现在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都为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与电力用户建立并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供用电关系。

3.1.4促销策略

电力促销是电力销售企业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使客户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供电企业的产品,激发客户对电能的消费欲望,并促使其实现最终的购电行为。通过广告促销,可以持续地将促销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同时节约大量人力。通过营业抄表系统,将用电促销宣传品分发到千家万户,使促销内容能被迅速接受。

3.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策略

3.2.1完善管理结构

通过电力供电用户的客户服务中心,将电网规划、电力调度、配网管理、营销管理、服务和财务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电力企业内部相互配合衔接,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简化办事流程,形成“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局势,保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完善管理结构。

3.2.2创新营销思路

依据目前的电力供需形势和电力体制改革,可以将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确定为:以政策法规为准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

3.2.3改进网络框架

应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完善供配电网络,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3.2.4创新思维模式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所以要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转轨变型,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计划,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

4结束语

电力市场研究篇6

如何在全国性的卫星电视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力(MARKET POWER)”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萨缪尔森说:“一个或一组企业对某一行业价格和生产决定的控制程度。[1]”市场力存在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之中。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存在市场力,在绝对垄断的市场中没必要讨论市场力,只有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市场力才发挥作用,而所谓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中有很多竞争者,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市场由少数几个竞争者所控制。

一、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已有中央、省和副省级、专业频道和境外有限落地4种类别,90余个卫星电视频道,计有中央电视台14个频道和11个省级卫视的单频道覆盖人数超过了4亿,也就是说,如果以覆盖总收视人口的三分之一为标准,在中国卫星电视市场上的竞争者已经达到25个。如果从覆盖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有很多竞争者的垄断竞争阶段。但从收视份额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

表一 2005年8月中国11个城市的卫视市场份额

(18:30?24:00)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由卫星电视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只占全国总收视的三分之一强,而且明显地向少数几个频道集中。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进行市场集中率分析。市场绝对集中率又称CRn指数,它通常用来测量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则垄断程度越高[2]。它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一个特定市场,一般测量4家企业集中率或8家企业的集中率,也就是说,n的取值通常为4或8。根据上表左侧的数据求解:

a)4家企业集中率

CR4=收视份额前四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4= 0.156363637/0.432727276

CR4= 0.361345≈36%

b)8家企业集中率

CR8=收视份额前八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8= 0.249090909/0.432727276;

CR8= 0.57563≈58%

(“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系指由卫星电视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在全国收视总量中的份额)

也就是说,市场份额大的前4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4成份额,市场份额大的前8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6成份额,前者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更接近垄断竞争状态,而后者则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更接近寡头垄断状态。有研究表明,一名观众能够有效收看的频道数在8个左右,实际上,我国电视观众还能收看本省和本市地面电视频道,因此,这里取四家,也就是CR4更为合理。

由于不少省级卫视是省级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上星,它们原本就在本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北京卫视在北京市的市场份额达到12%,但它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因此,再计算上表右侧剔除了各家卫星电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数据:CR4=0.395403≈40%;CR8=0.629889≈63%(计算方式同上)

可以看出,在剔除了各家省级卫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后,市场的集中度显著上升。当然,这种计算方式也有缺憾:它对没有“本地市场”的中央电视台诸频道并不产生任何影响,只是减少了各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

折中考虑,通过市场集中度计算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的中间状态。

二、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力分析

尽管没有一个能在实际操作中精确度量市场力的公式,但是,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描述市场力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市场力的如何存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其内在逻辑。譬如需求弹性,它的表达式为:

抛开繁琐的定义和公式,其实需求弹性表达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不可替代的程度,就电视频道而言,它的节目对观众而言越不可替代、就所有的电视节目的水平而言越更值得看、与看其他电视节目和其他阅读、休闲方式的比较而言更有意思,它的市场力就越大。人们认为电视是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完成经营活动的:观众付出观看广告的时间,购回欣赏节目的时间,电视台将观众观看广告的时间再出卖给广告商,换回金钱。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公式可以地写成:E=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广告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0年来广告主对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的狂热争夺,生动地说明了CCTV-1的市场力大小:

表二 十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

安·道尔就表示:“受众是众多媒体公司的主要货币”[4]。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最后还是应该写为:

E=观众收看节目变化的百分比/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所描述的,是观众愿意花多少时间接受广告以欣赏节目,或者说,观众愿意支付多少观看广告的时间以购买欣赏节目的时间。湖南卫视2005年夏季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全国掀起的热潮,为媒体市场力分析提供了另外一个生动的例证。

这个唱歌选秀节目几乎成了一场全民的狂欢。8月份的11城市收视份额调查表明,湖南卫视的收视份额已经达到3.55%,超过专门播放电视剧的CCTV-8(3.36%)和同样专攻综艺的CCTV-3(3.27%),跃居第二,仅次于CCTV-1(5.45%),超级女声总决赛的随片广告报价高达每15秒11.25万元,超过了CCTV-1黄金时段电视剧最贵的每15秒11万元的广告报价。9月份,湖南卫视播出韩国电视剧《大长今》,虽然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规定被安排在晚上10点的非黄金档,而且广告超量受到观众的广泛抱怨。9月5日的《新闻晨报》就报道了一位上海观众的抱怨:“从晚上10:00开始播,首先要进行一轮赞助商的广告,之后才正式开播。在10:30左右就会再插播广告,广告有将近10多个,要播3.5分钟,之后再播出剧集。到近10:50第一集快播完的时候就又会有广告,等广告结束后就只有片尾曲了。花1个小时看1集,光广告就要看20分钟,实在是太累人了。[5]”但截止于9月17日的统计,其在全国11个样本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到4.3%,市场份额达到15%。媒体研究人员感到:“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还有同行表示:“除去自办节目不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6] 。

图一 湖南卫视全国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广播影视》、《每日经济新闻》、Nielsen Media Research收视调查数据整理

“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说明观众愿意为节目等得更晚,付出更贵的时间成本;广告超量说明观众在支付更多的广告时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说明就频道而言,其他卫视对于湖南卫视的可替代性较弱,也就是说,湖南卫视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力水平。湖南卫视能开出和CCTV-1差不多的广告报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以说,从中国卫星电视市场来说,CCTV-1具有不容置疑的市场力,因此虽然广告竞标价格居高不下,大多数标王的最终结果也并不如愿,但还是保持强卖方市场的态势不变。而湖南卫视等少数省级卫视市场力经过多年蓄势,目前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影响卫星电视市场力的因素

由于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会削弱目前的市场力,所以只有存在比较强的进入壁垒时,市场中的企业才能拥有较高水平的市场力。进入壁垒有很多形式,如规模经济、要素壁垒、品牌效应、消费者锁定、网络外延、政府设置的壁垒等[7]。

1、规模经济。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而电视市场的边际成本总是比平均成本低,因此,落地覆盖成为卫星电视竞争的关键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具有其他卫视不可比拟的优势。各地卫视虽然没有中央台的政策资源,主要靠自身努力来进行推广,通过交换、补偿、协议定价、广告分成等方式进入有线电视网络,但从今年初的全国30个中心城市卫星电视入户率调查情况来看,省级卫视的覆盖率已经和中央电视台相差不大:

表三 各卫星频道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的入户率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网台分离”导致的电视台和有线网络之间利益分离,以及“上星运动”导致的频段资源稀缺,有线落地的情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观察上表可以发现,CCTV-9、CCTV-12和CCTV少儿频道的入户率已经低于大部分省级卫视频道。而对于地方卫视来说,落地的挑战来得更直接。据估算,如今一个卫星电视频道要完成全国市场覆盖,起码需要支付6000万元以上的落地费用,如果再算上上星传输的数百万元费用和数千万元的节目制作费用,一个卫星电视频道的年收入如果在一亿元以下,它为扩大覆盖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因此而增加的边际收入,形成规模不经济,从而不得不从全国覆盖的市场中退出。

可以预计,包括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在内,全国卫星电视的覆盖率将在近年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CCTV-1将因其特殊地位和政策优势将保持第一的位置不变,CCTV-2、CCTV-6、CCTV-3、CCTV-5、CCTV-8、CCTV新闻将与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也许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处于劣势——因为中央电视台不可能,也不能够为自己任何一个频道开付费落地的先例——因此,即使是CCTV字号的弱势频道,也可能将和其他没有能积聚起市场力的省级卫视一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进入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

2、要素壁垒。要素壁垒是指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它也是影响市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就是电视频道的原材料。在中国电视市场,大众最喜欢收看的节目一般有四类:新闻、电视剧、体育、综艺(见图二)。在卫星电视领域,通过采购方式来对要素的垄断,主要体现为新闻、电视剧和体育赛事这三种“原材料”,其原因在于:这三种节目的社会化供给程度最高。电视剧自不待言,如果承认新闻和体育赛事不是由电视台生产出来,而是原本就在那里的,新闻和体育赛事节目的价值本质上也是由新闻和比赛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阐释、解说和制作技巧来决定的话,新闻和体育赛事的采访转播,也就和电视剧的采购分销没有什么差别。而综艺节目,倒更多地是在电视播出过程中完成生产和销售的,因此,如果说要在综艺节目领域形成垄断,则要靠创新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经营能力等“原材料”了。

图二 全国79城市节目收视份额2004年1-9月 资料来源:央视-索福瑞公司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硬资源”的绝对优势不容置疑。地方卫视则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原材料”。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征集全国各地的逸闻趣事,江苏卫视则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努力寻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台的视野之外的新闻资源。唯一有实力进行正面竞争的,只有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东方卫视。它通过与新华社、武警电视宣传中心的合作,尽力争取新闻“硬资源”;同时,通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和组合,也就是东方卫视成立之初提出的“怎么说”[8],来增加说明、分析和评论等“软资源”。不过,由于宣传纪律上对跨行政区域舆论监督的管理,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卫视即使在“怎么说”上,其实是很难对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构成有效竞争的。当然,新闻节目还有另外一种潜在的“原材料”——议题设置,但议题设置首先要受到“主旋律”的约束,其次这也更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

2003年9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东方卫视为播出平台,用1.5亿元的对外报价买断了2004年开赛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三个赛季的全国性电视播出版权。这是体育赛事“原材料”第一次落入中央电视台之外的地方电视台手中[9]。但由于两个原因,地方卫视很难有更大的进展:首先,2000年1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工作的通知》,将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统一采购权、定价权、分配权、标准制定权都明确给了中央电视台;其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还将进一步为中央电视台加强在体育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提供契机。

这样看来,除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之外的其他卫星电视能够争夺的垄断资源,只剩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因此,全国卫视自觉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走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就毫不奇怪了。但是,电视剧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首先从供片方来说,已经完全市场化、社会化,既可以以单集6、70万元的价格卖给中央电视台,也可以先走全国城市台首轮发行,再卖给省级台和卫视频道;其次,从播出方来说,作为最大众化的节目类型,没有任何电视台会对此掉以轻心,放弃竞争;最后,从购买方——观众来说,口味多变,地域差异大,而且是在数十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剧超级市场中寻找合乎自己口味的商品,不可能坐等一家“送货上门”。可以说,尽管谁也离不开电视剧的主要支撑,但通过对电视剧资源的垄断来形成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的市场力,难度和风险系数极高。

最后是综艺节目。这是一个定义含混,外延极大的筐,如今已经不仅是《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这种综合了唱歌、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门类的文艺演出,还要包括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真情》、《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今天谁会赢》、《花开中国》、《创智赢家》;CCTV-2的《幸运52》、《开心辞典》、《非常6+1》、《梦想中国》;广西卫视的《寻找金花》;河南卫视的《百姓擂台》;江苏卫视的《情感地带》;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相约花戏楼》;湖北卫视的《超级星秀场》;江西卫视的《生活新发现》等具有娱乐、休闲、流行、竞技、生活等各种元素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以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为主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可见,这一产品满足的是人们娱乐休闲需求,它与另外三种“原材料”的区别在于:它是生产出来的(因此不是新闻资讯和体育赛事),它是由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因此不是电视剧)。因为它主要是靠生产出来的,所以任何电视机构都不具备先天的垄断优势,因为它是需要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国家电视台可能反而缺少优势,诚如李咏所言:“央视是国家大台,这一定位决定其必需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审美走向,也决定了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必须是大气的、有品位的、时代感强的、民族性强的、符合中国受众收视习惯的”[10],换言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在迎合观众的休闲需求上,难免有腾挪不开的地方。这也就是“梦想中国”不敌“超级女声”的原因所在。由于综艺节目较少行政许可和外部资源的垄断特征,最可能成为中国卫星电视市场要素争夺的热点。

3、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在电视市场中尤其明显:电视频道向观众提供的是了解新信息、领略新知识和享受新娱乐的体验,但是观众无法提前知道他们是不是喜欢这种新体验以及这种新体验对他们有多少价值,观众只有“消费”了电视节目之后,才知道是否需要和值得,对电视频道的另外一方消费者——广告主来说,情况更是这样,他们只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数据来进行消费,从而降低付出不可测机会成本的风险。随着上星运动所带来的全国电视市场频道过剩,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也正由节目的购买、制作、播放的竞争阶段,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从2003年开始,各家省级卫视就开始了一股更改频道标识和推广频道定位的热潮,至今未曾降温。但许多看似清楚的频道定位,其实既缺乏市场特点,更缺乏节目内容的支撑,真正能做到特色明显、内容相当的频道,也就是上海东方卫视、重庆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广东卫视、旅游卫视、湖南卫视、江西卫视等十来家。而且光就品牌而言,任何一家单打独斗的地方卫视频道,都难以形成与多频道、集团化运作的CCTV相抗衡的影响力。倒是重庆卫视等推出的方言节目,因为其地域和文化的壁垒,倒是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独特的品牌识别和品牌影响。

4、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消费者锁定使得原有的消费者继续保持消费,而网络外延使得新的消费者不断加入进来。在电视市场中,消费者锁定可以理解为:观众切换到其他频道可能要付出较高的转换成本,譬如无法进入剧情,重新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外延则可以理解为:当一档节目的观看人数增长到一定的数量时,它的提供公共话题,建立共享空间,增进人际关系的传播学价值就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日益增强,这就使得其他还没有观看这个节目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滚雪球”效应。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视剧越播越长,而且电视剧的拍摄期间会冒出那么多真真假假的“黑幕”、“绯闻”——因为拉长消费期,可以逐步增加期待,形成话题,增加消费转换的成本,形成消费者锁定,同时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网络外延。不过,与通过购买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包和直播卫星解码卡的中长期消费决策不同,由于遥控器的存在,目前我国电视市场的消费者是极为活跃和易变的,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所形成的市场力,虽然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但却是需要靠不断创新来营造和维护的。

四、如何看待卫星电视的市场力

可以预见,随着规模经济、要素争夺 、品牌,以及政策影响的作用,2006年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少数卫视频道市场力日益增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的趋势将日益显现。如何应对在市场作用下,可能而且是实际上已经初现端倪的卫视频道资源运作与整合,将不仅是各级卫视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将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从世界媒体产业的发展来看,媒体市场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明显。虽然传统的观点总是认为竞争越多越好,但也有人发现,“当一家企业支配一个市场时,它的行为就像垄断企业一样:它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其产量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但是,如果它希望保持其地位,主导企业就必须将一部分利润重新投资到新产品的研究和成本更低的新工艺的开发上。依据熊彼特的观点,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垄断一方面的缺点——产量的降低——完全可以被垄断利润所资助的研究开发的优点所抵销。”因此,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要反对的并不是‘垄断’本身,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的经济现象。‘垄断’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天赋(如演员)、产品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交易场所分散、人为准入障碍等等。在众多的成因中,我们只反对一种成因,那就是‘人为准入障碍’,换言之,我们只反对通过行政手段设置的行业壁垒。[11]”

由于媒体经济的独特性尤其是媒体产品的公共商品特性,广播电视的公共福利效用并不能完全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最大化,而且“市场也不能实现效率意外的其他对社会有利的目标,如维护民主和社会凝聚力。” 我国应将研究将现有的事业、企业不分的电视体制分为公共频道和商业频道,分类管理。具体说来,可实行频道特许经营的权证化:公共频道采用招标方式,提供财政资助,商业频道采用拍卖方式,缴纳权证费用,以拍卖所得作为财政资助,从而取得一种制度上的平衡,以保证产业发展和公共目标的协调。

注释:

[1] (美)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辞典》.陈迅、白远良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180.

[2] 陈蕾、李本乾.《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新闻大学》.2005年秋.

[3](美)S.Charles.Maurice, Christopher R. Thomas. 《管理经济学》.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65.

[4] (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5]邱俪华.观众抱怨<《大长今>广告太长 湖南卫视:我们的广告比平时少一半》.《新闻晨报》2005年9月5日.

[6] 王永连.《份额竞争时代来临》.《中国广播影视》2005年6月下半月.

[7] 《管理经济学》.(美)S.Charles.Maurice, Christopher R. Thomas著.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69-372.

[8] 王惠蓉.《上海东方卫视:“怎么说”媒介品牌战略批评》.《中国广告》2004年6月.

[9] 李兆丰.《资源整合与品牌构建——SMG“中超”战略与集团化管理的创建》.《新闻记者》2005年4月.

[10] 袁蕾.《李咏:我就是央视的娱乐底线》.《南方周末》网站:

电力市场研究篇7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化的不断深入,发电侧几乎完全开放形成寡头竞争态势,博弈论中的均衡模型运用于发电商最优策略选择中比较广泛。根据均衡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运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同时包括电力远期合同、电力期权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同时指出各种分类下的均衡模型的优缺点。比较全面地总结均衡模型在发电商最优策略选择中的研究领域已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发电商;最优策略;电力市场均衡;博弈论

引言

电力市场不是自由竞争市场,而是具有寡头垄断性质的市场。其中,各发电商通过考虑其它发电商的策略行为,采用最优策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中,博弈论成为主要研究发电商策略选择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假设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行为假设条件,建立不同博弈模型,发电商之间采用博弈手段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价格或非价格竞争,通过求解电力市场均衡从而得出发电商的最优发电策略。本文在产量作为决策内容前提下,首先根据参与人参与行动的先后顺序将发电商策略选择均衡模型分为静态博弈模型和动态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参与人对其他参与者的信息把握程度、对竞争方式和参与者行为假设条件、市场环境因素等,将不同类型的寡头竞争均衡模型进行系统的分类。这些模型用来分析各市场参与者的不同策略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它一方面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来规避市场风险,一方面也可以为市场监制机构提供科学指导和监管市场行为的依据。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依据博弈理论,本文将在寡头竞争电力市场中同时行动及对对手信息(支付成本函数)掌握完全的发电商竞价策略选择行为称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此前提下,不同发电商的具体竞争策略也会有所不同,近年大部分的研究文章将完全静态博弈下的策略选择定位在以纯产量竞争模型和以报价曲线竞争模式。

1.1 以纯产量为竞争策略的完全信息静态均衡模型

该类模型中,发电商的决策变量是其自身发电量。虽然是同时行动,但某些模型中参与者会对其他竞争者的策略进行估计,这些估计的结果又会对均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该类模型又可以分为两种具体类型的模型,分别为以乐观假设为前提的Cournot均衡模型和非乐观假设的其他均衡模型。

1.1.1乐观假设条件下Cournot纯产量均衡模型

所谓乐观假设条件即指对每个发电商来说,认为其他发电商的产量投标不会因为自己本身产量的变化而改变。文章[1]在研究后认为Cournot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电力市场不完全竞争问题。早期的Cournot模型比较简单且易求解,因其忽略了输电网络约束、水电协调等问题, 1995年,Borenstein等初次尝试采用Cournot模型来分析加州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问题,以取代传统的度量市场份额的赫芬达指数法(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和度量价格成本差异的勒纳(Lerner)指数法,这是Cournot模型在电力市场中最早的运用[2]。

1.1.2非乐观假设条件下其他均衡模型

所谓非乐观的假设条件即指每个发电商在自身做出行为选择时认为自己的选择结果会影响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为,并且会估计对手的策略行为。其中猜测供给函数(CSF)均衡模型最具代表性。CSF模型中假设每个发电商认为自己竞价策略(发电量)的改变会影响其竞争对手的策略,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电价p来间接实现的,即采用猜测供给函数q-f(p)来模拟这种影响,因1.2 以报价曲线为竞争策略的均衡模型

之后选取各种的供应函数使自身收益最大化,同时证明了SFE均衡点的唯一性。文献[7]利用SFE模型分析了电力需求价格弹性对发电市场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双寡头电力市场下,无论引用何种边际成本,如果不引入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市场均衡将不存在,引入需求价格弹性均衡才存在且唯一,同时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发电市场的均衡价格越低。在目前所见的SFE均衡模型中与Cournot相比,供应函数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研究具有优势,SFE可描述发电商针对不同需求水平的决策行为,并且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各发电商均向市场调度机构申报自己的发电量和价格的函数关系,市场调度机构根据各发电商的报价曲线,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调度,这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模式与SFE均衡模型基本一致。

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动态博弈中,假设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在自己行动之前能观测到先动者的行动。这样的假设更符合于实际的电力市场情形,其中Stackber量竞争模型是最早也是最为典型的研究动态博弈先后行动的经典理论模型。

Stackberg模型定义了一个或多个“领导者”和一些“追随者”,领导者在决策的时候可以正确地考虑到追随者的反应,但追随者却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如何影响领导者的决策,与Cournot模型一样,Stackberg模型中厂商的决策内容也是产量。文献[8]定义了一个由多个领导者和多个跟随者组成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文章假设领导会利用市场力实施寡头垄断策略。文献[9]利用Stackberg序贯博弈模型对完全信息下各发电商的异步决策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并求解出各发电商的最优发电策略。

博弈论中有限理性学习理论方法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电力市场的研究,其均衡的结果是在不断重复博弈中慢慢学习到的,这种方法和经典的博弈论最大的不同在于经典博弈均衡是靠理性分析得出,而进化博弈是在历史信息和环境信息中学习到的。

3. 考虑金融工具下发电商的策略行为选择

随着电力工业的市场化,使电力市场参与者面临价格波动风险,为规避市场风险,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以及期权合约等金融衍生品逐步引入电力市场。文献[10-13]在发电侧考虑远期合同、双边合同的Cournot或SFE模型,共同得出这些合同能有效抑制电力市场均衡价格和提高发电商期望收益的结论。文献[14-17]基于Cournot均衡模型研究了电力金融期权对发电商行为策略的影响。文献[18]进一步将目标函数处理为光滑的,比较准备地反映了期权对发电商竞价策略的影响。。文献[19]就Cournot模型建立了考虑发电商基于微增响应的猜测变量的两市场(现货和金融市场)联合均衡模型,采用逆推法求解,结果表明,发电商能自愿参与期权交易,影响竞争对手的策略行为是激励发电商销售期权的有效机制,但模型没考虑输电网的约束。

由于金融工具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风险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将其与电力市场理论相结合,不管是远期合同,还是期权合约等金融工具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特别是当考虑网络约束和阻塞下的动态模拟,其结论还需待一步讨论。

4. 结语

文章总结了电力市场中发电商运用博弈论在追求收益最大化时,发电商的决策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各行为主体的决策以及均衡问题。从博弈方竞争时行动的先后顺序和对对手信息掌握程度等角度,运用Nash均衡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来归纳此类问题,这些均衡模型被用来模拟发电商在不同市场环境假设条件下的竞争策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从各种电力市场均衡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以看到均衡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从分析市场力问题到市场仿真,特别是对于模拟发电商策略选择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前轮竞价策略的前提下,归纳发电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系列可能反应,通过策略选择模拟可以有效地指导发电商做出正确决策,进而量化分析市场规则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以实现其增加自身利益、降低市场风险的目的。

上述所有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因此其假设条件的简化性、均衡点求解的困难、未知信息等,其分析均存在其不足和缺陷,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相信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Mariano V, Alvaro B, Andres R, er al. Electricity market modeling trends[J]. Energy Policy,2005:897-913.

[2]Borenstein S, Bushnell J, kahn E, et al. Market power in California electricity market[J].UtilitiesPolicy,1996,5(3/4):219-236.

[3]Christopher J, Benjamin F, Jong-Shi P.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in Power Networks: A Conjectured Supply Function Approach[J]. Power,2002.

[4]Bautista G, Quintana V.H, Aguado J.A. An oligopolistic model of an integrated market for energy and spinning reserve. Power Systen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2006,1(21):132-142.

[5]By Paul D. Klemperer, Margaret A. Meyer. Supply Function Equilibria in Oligopoly under Uncertainty[J]. Econometrica, 1989,6(57):1243-1277.

[6]Youfei Liu, Y.X.Ni, Senior Member,IEEE, and Felix F. Wu, Fellow, IEEE. Existence, Uniqueness, Stability of Linear Supply Function Equilibrium In Electricity Markets.

[7]胡军峰,李春杰,赵会茹,等. 基于博弈论的电力需求价格弹性与发电市场均衡关系[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1(28):89-94.

[8]Yu Z, Purdue U. A Stackelberg price leadership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deregulated electricity markets. IEEE,2000:23-27. South China University,2012.

[9]李清清,周建中,莫莉等. 基于序贯博弈模型的发电商竞价策略分析[J]. 电网技术,2008,14(32):86-89.

[10]曾鸣,吕春泉,田廓等. 考虑远期合约交易的电力市场均衡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11,7(29):178-181.

[11]安学娜,张少华,王晛,等. 考虑可中断负荷合同的电力市场古诺均衡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16(40):49-53.

[12]荀占龙,宋跃强,高磊. 电力市场中双边合同对市场力影响的均衡分析[J]. 吉林电力,2012,1(40):33-37.

[13]Dali Zhang and Sujin Kim. A Two Stage Stochastic Equilibrium Model for Electricity Markets with Forward Contracts. IEEE PMAPS,2010.

[14]王瑞庆. 考虑期权交易的电力市场纳什均衡及发电商竞争策略研究[D]. 上海大学,2008.

[15]王瑞庆,李渝曾,王晛. 金融期权和物理期权对电力市场均衡影响的比较研究[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4(29):36-39.

[16]Zhang Shaohua, Fu Xinhua,Wang Xian. Effects of Option Contracts on Electricity Markets: A Cournot Equilibrium Analysis.IEEE,2012.

[17]Barquin J. On oligopolistic electricity market equilibria and contingent claims[R]. University of Pontificia Conillas, 28015,Madrid, Spain.

电力市场研究篇8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特点;策略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将会打破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市场将会发生彻底改变,并且逐步转为买方市场。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国有电力企业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市场。

1 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电力市场营销是指电力企业通过对电力产品的生产、输送、销售等工作进行指导,从而满足电力客户对安全、合理、可靠、经济的使用电力产品的需求,以实现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电力企业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电力市场营销通常包括对电力市场的预测、细分、选择,以及电力产品的服务策略、销售策略等。

1.1 特殊性

无论是产品的类型,还是客户的分类,各电力目标市场具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其他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目标市场的特殊性。首先,在计划安排方面,对于电力的供应方式,不同的客户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在需求量方面,对于电力需求,因消费者的用电规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再有,在用电时间方面,不同性质的用户对于电力需求同样存在差异。最后,对于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动力转化,以及照明等消费隶属于不同的目标市场。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为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电力企业的目标市场提供了参考依据。它们也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依据。因此,划分与研究电力目标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1.2 长期性

一般说来,电力市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但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不过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而是有规律、有步骤逐步实现的。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各个电力目标市场也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为了全部满足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2.1 明确思想,树立营销意识

①全员营销。输变配售过程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都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运作才能完成整个业务过程,该过程具有全员参与的性质,所以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供电企业需要统一思想,树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销售理念。②建立和完善运营体系。供电企业的市场开发既要满足短期收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电力营销的关键。应该以市场为主体、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完善服务质量、树立品牌价值观念等;建立市场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市场报告、市场决策等四个子系统。此外,在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③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永恒的话题,同时为开拓电力市场提供动力。目前,在电力供求关系方面,我国普遍存在矛盾,这是由用电不平衡造成的。从长期来看,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产品最终会走向买方市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对市场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培育新的增长极。④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供电企业必须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进一步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尽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未来电力市场竞争中,为了确保供电企业永续经营,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奖惩制度与约束机制,以此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2.2 实施电力产品策略

在市场环境下,电能与可替代能源之间存在着竞争,在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份额,供电企业需要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用电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开拓用电市场,进一步深化电能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高新技术、冶炼等特殊企业,在供电的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方面,对电能技术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需要为其供高质量的电能产品。与其他替代能源展开竞争时,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在行业内展开竞争时,供电企业需要将电能产品放在核心产品上。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由于不同的供电企业之间差异,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2.3 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质量作为重要的标尺,可以对企业的生命力进行衡量,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方法,是树立供电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信誉与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地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搞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才能切实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

2.4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培育消费者,增加售电数量。在厂网分开的形式下,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发生变化,重视分析电力市场的营销情况,积极拓展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好、适销对路、有盈利的电能产品,供电企业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其次,采取促销手段。电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的供求关系,电力市场的需求数量随着电价的上涨(下降)必然会出现减少(增加)。因此,需要对电价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电价政策。对于个别地区的用户、个别时段供大于求的情况,供电企业需要确保电力供求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价格优势。再次,对电网加强改造。输电电网和配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载体,借助这些载体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拥有现代化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才能为电能销售疏通渠道。最后,采取价格策略。围绕消费者的需求适当降低成本,避免发生搭车收费、乱加价现象,这是扩大电力营销的举措。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当采取灵活办法,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用电的积极性,例如,在本区域内,依据产权界限,对已办理增容的消费者闲置配变进行调节管理。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除了要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稳定,还必须具备先进的营销理念,运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及配套法律建设长期滞后、供电质量和服务低于客户要求、营销队伍水平较差是目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积极的从市场与服务策略、品牌和资源策略、内部管理策略方面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翟晶晶.论电力市场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0(10).

电力市场研究篇9

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由于受电网的制约,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农村用电需求还很低,"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二期已经基本完成,经过5年多的努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农村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电力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网改造的意义何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究竟要怎样来进行,这依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与创新的课题。俗话说的好,国家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如何才能发展好电力事业,怎样才能利国利民,使电力工作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本论

第一章农电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果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变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经营理念,树立客户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取各种促销手段,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已成为电力企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宜春电力供电公司不断创新营销策略,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县域内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供电量以15%的幅度连年递增。县局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两改一同价"后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电价普遍下降,农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家庭电器的普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价、促进电力消费、住宅用电消费的措施。

下面以江西省宜春供电公司今年与去年农电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宜春供电公司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至2003年,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省一期农改资金57.67亿元,宜春公司共安排资金3.007亿元;第二期农改规模20.04亿元,宜春公司五个县(区)安排资金1.138亿元,总投资规模4.145亿元。我公司范围内五县(区)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座,改造3座,新建35KV变电站20座,新建35KV线路175公里,改造35KV变电站24座,改造35KV线路136公里,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459公里,新建与改造配电台区3159个,低压整改户数41.4万户,消灭无电村1个,解决无电户150户。

通过这几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电网的技术水平,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大幅提高和电价的大幅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1、村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82%提高到现在的95%,末端电压合格率由改造

前的67%提高到现在的91%。

2、过电网改造,解决用电卡脖子的现象。五县(区)供电有限责任

公司售电量由2000年的36654万千瓦时提高到2003年的54403万千瓦时,增幅达148%。

3、通过电网改造,有力的降低了供电损耗。五县(区)供电公司综合

线损率由2000年的17.55%(没有到户,只到台区)降到2003年的14.25%(到户)。

4、农民电价大幅下降。农电体制改革后,我公司供电区五县(区)农

村照明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2003年1月起,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按赣计商价字[2003]504号文件规定实现同价,从7月份抄见电量起全部执行0.56元/千瓦时电价标准,每年又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

第二章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农村电力的潜力

我国农业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40%,全国有2179个县级电力公司和45450个乡级电管站,都属农电系统用户。我国农村通电率为95%,人均用电量只有102千瓦时。距离国家标准要求人均用电量300千瓦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然而,就发展潜力而言,农电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处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我国农电的特征却是点多、面广、线长,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其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发、输、配电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1∶0.27∶0.2,而同期西方国家则达1∶0.45∶0.7。国家对1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几乎没有投资,三分之二是靠地方和农户筹资建设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在这一股电网改造以及电力制度改革的战斗中,越来越反映出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发展前景是广阔。

一是农村用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农村和农民还比较贫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用电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南阳市县以下人均用电为251千瓦时/人.年,河南省为340千瓦时/人.年,全国为397千瓦时/人.年,南阳目前的用电水平只相当于宁夏,略高于青海省。如果河南省农村每年人均用电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年将增加用电量50亿千瓦时。

二是农村家用电器用电量正在迅猛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将有50%以上的农民消费者具有购买家用电器的意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乃至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些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转移,将为农村电力市场带来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

三是民营企业将成为新的用电大户。就目前县及县以下的用电结构而言,对于农村电力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工业生产。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异军突起,填补了国营企业、县办企业用电量的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活用电量也将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也成为农电的重要用户。用电管理机构也要配备相应的电能量计费管理设备。随着国家又投入巨资(约1500亿)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农电网络的输电能力和安全性能,为农电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国农电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目前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是最好的。但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中国农电发展现状"的发言中,就呼吁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在用电水平、用电结构、农村通电率、人均用电量等方面基本状况,是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关注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是国有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必将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网设施相对于城市仍然比较薄弱,安全可靠性差;农村电力消费水平低,还有2300多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一些地区电价水平还比较高。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任重而道远。

农村电力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目前的低用电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农村电力市场展现出无限商机的前提下,要将机遇转换为效益,就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找到市场切入点。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农村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还有无污染的水质,有着发展林木加工、矿产开采、农牧畜养殖的良好条件。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在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上的大大提高,吸引了不少外资外商企业主动来农村办厂。在有关地方政府推出的引进外资外商投资,"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来农村投资办厂的用电大户将会更多。另外,农网改造后,农村电价下降,一些农民原在城里办的耗电量较大的工厂将重新搬迁到农村。在农村电力市场呈现无限商机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将同网同价电能商品推上了交易市场,并采取合理的峰谷计时电价计费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启动和活跃农村电力市场的有效措施,应当用好用活。

实现服务"三个到位"。一是宣传解释要到位。要针对农村用电户的特点,宣传用电知识和用电政策及法规。二是跟踪服务要到位。为方便用户和按时把用户的电费收上来,应在每个月抄表后,由供电收费营业处统一及时将用户的用电票据如实开好,然后再直送到户,全方位搞好服务。三是简化用电程序要到位。报装接电照明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动力用户只需填一张报装单,其余的事由供电营业部门按照服务承诺要求及时实施,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农电管理的缺陷

虽然广大农民有着较强烈的电力消费需求,但由于线损高、管理差等诸多问题,致使有的地区电价居高难下,老百姓无法使用,挫伤了农民的用电热情,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全盟各乡镇的调查发现,同等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到户电价水平的不同,直接带来了电力消费水平的差异。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村用电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农村电力市场的萎缩。

1、观念陈旧

目前,农电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陈旧,不重视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重工轻农的思想误区。有的人认为农村市场是小头,不需要开拓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电力销售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现象。一方面电网有电送不出;另一方面,有的用户用电又得不到保障,时常因检修工作协调不好造成频繁停电。

我们现行农电管理制度沿用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大一统的弊端在电力市场的运作中已显露无遗,转变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当前各地乡(镇)电管站虽说已改制为县局直属供电所,但是供电所的供售电并没有列入考核目标,电卖多卖少一个样,供电量的多少同个人收入不挂钩,造成基层供电部门的市场意思淡薄,电力促销也就无从谈起;

2、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了农电市场的发展

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还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应该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目前电力企业的销售价格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成本为依据,而是凭政府的指令,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不能正确指导资金投向。一方面使发电和电网的效益扭曲,谁也不愿意搞电网改造;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的层层加码,造成客户电价偏高,挫伤客户用电的积极性,电价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电力营销的主要因素。

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网陈旧。"两改"前的农村电网一般都存在布局不合理,线路因陋就简、线经细、供电半径大、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经过多年运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线损高达25%以上。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进行农村电网整改和农村电气化建设,但毕竟投入资金有限,使得线路损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用电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用电报装程序繁琐,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不能满足和适应客户的用电要求。二是村电工的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没有同各村的售电量相联系,村电工多供电、管好电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农村用电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少职工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坐等客户上门。营销队伍素质不高,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但国家非常重视农电发展工作,2004年新年欲始,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这次提高电价的政策,不单包括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还包括了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通知称,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化肥生产用电以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统一在现有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8分钱。不过,这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生活用电。

第三章电力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

农电市场有三个明显的特性(1)垄断竞争性。它属于自然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性行业。"垄断性"体现在一区只能有一个供电企业并实行区域专营,独占市场,这一点也反映在我国的电力法中。"竞争性"反映在需方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时,有权选择其他能源消费方式。(2)投资主体多元化。(3)用电季节性强,供需波动幅度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电网的改造以及电力体制的不继改革,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也将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县级供电企业不再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接受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监督下的企业,它具有法人资格,是国电公司的第三级法人,是市场运作的主体。电力企业的生存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不仅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还本付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电力企业不再有行政立法权和执法权,而是作为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它与客户的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必须依法办事。

因此,县级供电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有那种管理粗放,市场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依法治企观念不强,人员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进行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和下一步进行改革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加快改革步伐。

二、农电管理应该如何进行

农电营销市场的特性及企业战略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所具有的特性,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和自我约束能力。企业的服务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通过较高服务水平克服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和企业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替代产品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以及电能价格因素等会使这种特性进一步加强。电能营销市场的行政区划性要求供电企业与地方社会各界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以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信息,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和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因此农电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应向服务型、竞争性、经营性、法治化、现代化发展。

建立一种极具管制性、协调性、促进性的市场监督体制,是保证农电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农电市场的拓展,要求农电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电企业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拓农电市场,占领农电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以市场促发展,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根本取向。

农电体制改革后,还必须建立农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公众监督以及供用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监督并重的原则,来实现农电市场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有序进行,有效运转,以保证农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说,县级供电企业只有转变观念,盯住农电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用户信赖,在管理上下工夫,为开拓农电市场、提高企业效益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才能如期实现农电工作的目标。

开发农电营销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1、根据国发2号文件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电力资产全部交由县供电企业管理,低压设备维护费用的来源就意味着要由供电企业承担。网改情况不尽相同,维管费用和低压线路损耗相差不小,执行“两改一同价”,费用和损耗再转嫁给农民群众显然不尽合理,费用支付的渠道需要疏通。

2、乡以下的电力资产,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改造总会不彻底,网架结构、设施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部分不良资产势必成为供电企业不愿意接收的包袱。改造资金缺口大,供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营业所以后,人员纳入供电企业统一管理。营业所人员由企业正式职工和聘用的合同制电管员组成,工资待遇有不小的差距,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合同制电管员这部分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稳定电管员队伍不利。

4、供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客户报装接电,收取供电贴费的做法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筹办一座投资几十万元的企业,要增容一台配变需交纳集资办电款,加上用电贴费以及配套电气设备等费用又得增加几十万元。投资者很可能由于办不起电而不能投入生产或干脆拒绝投资办厂,束缚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调整相关政策,拓宽农电市场,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5、县级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电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又出现农村触电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按以往常规,农村触电伤亡事故按产权归属划分事故责任,现在,供电企业却成了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农民权益要保护,供电企业也企盼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6、农电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县局,农电资产未统一管理,农网改造资金存在由谁偿还贷款的问题。如何掌握好投资方向,落实资金偿还责任制,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7、实行统管农村电工和一表一户的管理办法,一个农村电工少则管理50-60户,多则管到300-400户,这样大的服务区域如何服务到户。

为了完成农村电力发展的目标,国家将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安排投资,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第一批1893亿元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将于今年底完成。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尚有相当部分农村地区电网未能改造,特别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的低压电网部分,还有近40%未能改造,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将继续安排投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初步考虑再安排1000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任务。对于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农村电网,将由各电网经营企业按基本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2、建立农村电网投资偿还基金政策,促进农村电力供给能力持续增长。为了促进农村电力发展,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国家已同意将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后腾出的电价空间的收益,用于农网改造投资的偿还。具体操作措施正在研究落实。初步设想根据需要将分省建立农网投资偿还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以促进农村电力设施的尽快完善,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农村电力管理要按照一县一公司的原则进行改革,特别是对目前一些仍由不同部门和企业分块管理的县,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负责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统一负责全县电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继续完善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管理,精简机构,改善服务,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直供到户的管理,从体制上杜绝农村电力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乱收费、乱加价和人情电、关系电问题。

4、形成合理的农村电价机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有效降低农村电价水平。由于受农村电力管理、电网结构薄弱和用电量小等各个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价大大高于城市用电价格,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现象,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在改造农村电网和改革农村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以有效地降低农村电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做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使电价合理化

切实加强农村电力市场建设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自动化水平,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农村电网,确保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县供电企业要针对农村电力管理的特点,建立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坚持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相统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认真整顿和规范农村电力市场,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逐步增加电力消费。要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严格掌握同价原则,配合政府编制同价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

我国目前的纵向电价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直供电价由上网电价加输电和供电成本构成。以1997年为例,标准电网供电成本为0.04元/千瓦时,供电线损约7%~8%,供电利润平均为0.01元/千瓦时。国家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为0.02元/千瓦时,三峡建设基金0.04元/千瓦时左右。此外,地方政府加收的电力建设基金和电网改造基金等,大致在0.05元/千瓦时左右。

2.趸售电价按照直供电价的20%~28%确定。

3.农村电价指乡(镇)电管站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将来会取消这一环节。它由趸售电价加上农村电网的维护费用组成。农村乡镇用电暂不实行两部制电价,工业用电仍实行调节电价。

“两改一同价”是我国现行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经营机制、农电市场开发管理以及电价体制的一次整体性的重大调整与变革,是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还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认识和实施“两改一同价”,事关这一改革的得失与成败。争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就不会只把着眼点放在投资上,就会按照对潜在市场的分析和还贷的要求,科学地论证区域网络的配置效率,从而按优化原则调整和建设区域电网。在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通过调整原非生产性投入的存量资产从而减少非生产性投入,调整资产结构,化解盲目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投入产出效率。

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分析、政策、环境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

“两改一同价”在使电力企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换以新思路,为“两改一同价”实施后电力企业以新的营运机制真正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1、逐步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三公开"是指电量公开,电价公开和电费公开。"四到户"是指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和服务到户。"五统一"是指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统一考核。

2、杜绝"三电"。即人情电,权利电和关系电。

3、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发动农电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应将管理的思路从"价格=成本+利润"变为"成本=价格-利润"上来。

4、实行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社会公平负担。首先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最终过渡到城乡全部用电"同网同质同价"。

5、继续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县、乡、村电力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县级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做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6、继续加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基本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半径大、线变损高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使农村供电可靠率平均达到99.5%,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5%。和农村用电的快速增长,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

四、农电市场应该如何开拓

探求其特殊的销售方法,开拓这个市场的新领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搏击新市场,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牢固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都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为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急用户所急,及时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在机关大楼和各供电所均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完善客户服务体制,各服务中心备有多种报刊杂志以及免费宣传资料,还为客户准备了饮水机、打气筒、针线包、雨伞、花镜等物品,从细微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把涉及客户的业扩报装、咨询、收费、电力救援、服务投诉、停电预告、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和疑难问题查询等项目统一纳入客户服务中心操作。客户可随时通过服务中心的语音电话自动查询系统获得所需信息,他们还推出了微笑服务和客户首问负责制,即客户进门后第一个问到谁,谁就负责帮助解决,直至让客户满意而归,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务,真正把农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到了农民家门口。

2.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做到有诺必践

建立健全对电力客户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制度,真正做到想为客户之所想,急为客户之所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让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好用电手续,加快业扩报装和接电进度,缩短故障抢修和计划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对电力客户连续供电。售前服务,主要是在客户业扩报装时,为客户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选择最优供配电方案。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廉价的设计、材料、安装、调试等服务。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客户搞好安全用电与合理用电。售后服务主要是进行技术访问,征询意见,做好保修、维修和抢修工作,供应好配件,保证电力销售渠道的畅通。

例如武邑县电力局以"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吸用户一支烟,施工队员自代干粮和水壶,做到了为民不扰民。各乡(镇)供电所成立了电力事故抢修队,变压器维修车间准备了10台备用变压器。还设立了"电力110"服务电话,并昼夜有人值班,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了"畅通、高效、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3.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检修,确保客户的供电可靠性

每月初,各生产单位向公司提出检修计划,由公司统筹安排。对计划外临时检修要严格把关,实行一支笔审批,并尽量把检修时间安排在负荷低谷期,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各生产工序与多专业之间的检修相结合;电网主设备检修与客户设备检修相结合;区域性检修与线路检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电时间。

4.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营销观念

"两改"后随着"四到户"、"五统一"的实施,对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技术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定期举办青工培训,还可组织供电所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到外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促其转变观念,都争当一名合格电力营销员。

5.农电市场营销应强化法制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注重《电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查处违章用电、窃电以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与每个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电费及时回收。电力企业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执法机关保持联系,工作中要取得他们的支持,搞好群防群治,使一些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为加大偷窃电行为的查处力度,县级电力企业应设立公安驻电力派出所。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对电力的一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操作。

6.加强营业推广

通过举办电力发展展示、新闻会、电炊演示会、义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产品安全、洁净、方便和高效的特点。介绍电器产品性能和用电技术,主动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知识,进行用电与使用煤、油、气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对比,帮助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

7.落实好安全用电制。

确保农电安全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前提。首先是防人身事故。要摆正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广泛进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严禁无票施工。其次是防农电事故。这是减少触电事故纠纷的关键。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生产责任状。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才能保证农村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隐患少了,用电户自然也就多了,电力市场就增大了。

8.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激活农电营销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也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如对居民生活用电超过一定电量,超出部分给予打折优惠政策;县级电力企业也应推行分时电价,对客户做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用电消费。

9.善用营销广告

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用电展示厅,将电能与其它能源的消费进行示范比较,如进行液化气灶、微波炉红外炉等设备的耗能比较,烧煤锅炉与电锅炉对环境污染的比较,充分展示电力便捷、高效、卫生、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采用电能消费。武邑县电力局已率先将原取暖用燃煤锅炉更换成电锅炉,应用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

10、开拓农村穷困地区的电力市场。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导致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用电水平低。电力工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国家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已正式启动"两改一同价"工程(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但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降低农村电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有重点地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

1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县供电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方便客户,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改善当前电力营销工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要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制定电力营销技术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改造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问题。要通过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用电设施进入营业窗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各级关口电量遥测,加速数据采集通程抄表的进程,完善企业电量远供系统,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

总之,开拓市场,未有穷期,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办法,切实降低电价,真诚服务用户,就会激活市场,赢得市场,广阔的农村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如何对于贫困地区进行电力护持

农网改造不只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政府行为,一项关系百姓安居、地方发展的"民心工程",它实施的重点在造福农村、造福农民,尤其应是贫困落后地区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用不上电的农民。

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电力状况,真正实现"同网同价",一要靠国家扶持,二要靠各级政府支持,三要靠电力部门加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成功的道路。在广东东莞市,他们在充分利用省里规定的电网改造基金的同时,采取了从银行贷款改造农网的办法。发行后的农网电价暂时维持不变,其中利润用来还本会息。待完成还本付息后再降低电价。这样,东莞市在电网改造中,农农民除了电表安装的室内线路外,没有再承担其它费用。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高度称赞东莞的这一做法而得到推广。

国家及相关部门就应从贫困山区的电力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从根本上解决。

六、如何加强农电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网改造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当中,涌现也了一大批杰出的电力工作者,他们为祖国的灿烂而努力工作着,为实现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工作着,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下面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1、抓队伍,强素质,夯实"立足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夯实这个"立足点",加强队伍建设,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抓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干部做到“四正四严”,即己正,以己正人;德正,以德育人;公正,以公待人;清正,以廉律人;严禁自家人到电力局承揽经营任何项目;严禁亲友打着自己旗号到电力局办事;严禁职工给领导送礼;严禁基层用公款给领导班子送礼。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抓管理,增效益,把握"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该局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管理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责任为支点,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实行“四化一监督"的管理方法,即工作管理制度化、行为管理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后勤管理军事化,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既培养了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增长。

3、抓服务,树形象,推出"闪光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市场的要求,教育职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推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闪光点,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他们实行了"四制",即直接办理制,简化办事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服务制,变分散办理为集中办理,在营业厅即可办完全部用电手续;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程序,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接受客户监督;连续工作制,用电营业取消节假日休息,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客户。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变例行公事为热情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表面形式为追求效果。

4、抓载体,搞活动,找准"切入点"。

积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例如迁安市电力公司他们坚持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做到年年有布置,有总结,有表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坚持开展"民心工程"、"彩虹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工程"等,如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广大职工资助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等八个省区的特困学生178名,捐款达12万元,还为受灾地区捐款6万多元。1998年,他们组建了以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合唱队为主的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有140多名职工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活跃,更加贴近职工,贴近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凝聚出以"安全供电、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优质服务、遵纪守法、献身电业"为特征的企业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结论

农村电力市场是广阔的,潜力巨大,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战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以及对于贫困地区电力的护持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更是存在大量的工作,转变企业观念,加强用电管理,降低电价,减少成本,增强电力服务质量以及开拓电力市场,还有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辉煌的工程,它需要我们电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各地政府的开明政策与关心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国家提出的农电体制改革、改造,城乡同价,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也给供电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卓识、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自找压力、找米下锅,向管理要效益,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变“官商”、“坐商”为“行商”,拓宽农电市场,积极抢占农村电力市场的制高点。

注释

在览阅了相关方面农电知识书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的相关信息,根据目前中国农电发展的现况提出论点,根据本次论文的设计任务,自主的编写了论文写作目录,与他人的论文成果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是独立完成的。

在网上查找资料上实属不易,看了许多文章如电力企业领头人物发表的相关文章及政府对农电发展走向的报道等等,累积了五六万字的的初步资料。在这些基础之上才敢于提出论点及论述论点。

其中在农电的潜力、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农村电价及电力市场的开拓、精神文明建设上等论述上都有自己个人显明的观点论述。

参考文献

1、网上相关资料

电力市场研究篇10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市场营销模式;新型电价体

目前,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是电力企业非常重视的研究内容,为了促进模式的改革和升级,国家不惜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实际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了构建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急需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差异影响了电网建设

我国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气候资源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以每个地区电力企业建设市场不能达到同步发展。同时,我国农村地区没有有效实现居民集中居住的情况,造成了用电分布广泛,但用电量却少的情况。多种因素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导致在完善电网建设中迟迟未能达到理想目标。

(二)缺乏周全的电力服务

电力服务意识欠缺是电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力,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赢得大众的认可,就必须在服务意识上面加强。虽然目前很多电力企业有调整电力服务的计划,但却没有对实际措施和管理制度予以落实。

(三)缺乏稳定的电力营销供求体系

电力企业供求机制缺乏稳定性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愈加凸显出来,其对企业电力运行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并降低了客户的信任度和可依赖性,继而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未能完善电价机制

在电力营销模式中,电价机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很多问题都在说明电价机制未能与时俱进,这一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愈加明显,甚至会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产生重要的阻碍,并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电力相关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在几个相同的用电条件下,第一是电网相同;第二是电压等级相同;第三是用电类别相同的情况下,电价标准是面向所有客户的。但是目前我国电力管理中存在很多外在因素,很多地区之间的电价都不能实现有效统一。

二、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的构建策略

(一)市场营销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想要更长远发展,保持自身与市场同步发展,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和管理情况,树立市场营销的核心价值观念,加强新型电价体系的构建,并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同时,电力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社会效益的提高,是必须重视的重要部分之一,而不断完善市场供求机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调节,满足实际市场需求。另外,电力企业要转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应从现有的市场发展方向出发,促进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以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二)精细划分电力市场

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应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精细化分类,以针对若干客户群定制专门的目标市场计划。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用户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电力服务需求,继而需要电力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细致分工。所以,电力企业应当结合电力市场营销模式进行有效细分,着重整合现有资源,对相同性质的客户进行相同的分类,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最终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三)菜单电价的实施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部分始终是电价,而在新形势下,电价体系应当跟随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加以创新和深化。目前,我国销售电价已经不再由政府统一决定,而是根据市场环境来加以调整。这种销售电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使用户数量进一步提升。所以,新型电价体系的构建应当以菜单电价为基准,其除了作为基本电价类型外,还包含了其他类型电价,第一是固定电价;第二是实时电价;第三是极端峰时电价等,以不同的电价等级来应对电力市场的环境需求。电力企业制定合理的电价类型综合成为菜单的形式,用户在了解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用电选择,该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电力环境中的主要销售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目前新形势的市场环境下,电力市场营销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对市场营销模式做出创新,针对不同的用户人群做出针对性的营销模式,通过菜单式电价方式,满足人们在不同条件下的用电需求。此外,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企业还需要对增值服务加以创新,以应对市场环境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实现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东东.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195-195.

[2]徐建军.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