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的要求十篇

时间:2023-11-30 17:45:28

廉租房的要求

廉租房的要求篇1

【关键词】贫困地区;廉租房;保障体系;完善策略

贫困地区廉租房建设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在于廉租房供给量难以满足廉租房需求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廉租房需求量与廉租房建设融资方面的矛盾,这两个主要矛盾对贫困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工作产生着明显的制约作用,所以对贫困地区廉租房供给量提升策略以及廉租房建设融资渠道的拓展策略做出研究对于贫困地区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其廉租房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贫困地区廉租房供给量的提升

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欠发达的限制下,大部分廉租房建设工作都由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而以政府为建设主体的廉租房建设工作所产生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集中成片的开展新建廉租房建设工作,容易产生“贫困区”,并且政府部门为了降低土地收益损失而会选取一些偏远的区域来开展廉租房建设,这导致了很多廉租房需求者支出成本的增加,而廉租房是否为第一选择也需要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作出考虑,如果只有很少人搬迁,则无人居住的廉租房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廉租房的使用对象为低收入人群,这些房产并不会再向下过滤,随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廉租房使用者的收入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对房产质量要求的提高会促使收入提高的人群去购买居住条件更好的商品房,这导致空置的廉租房会产生资源浪费。在对以上两点做出考虑的前提下,提升贫困地区廉租房供给的方法主要包括住房过滤与渗透式供给两种。

(一)住房过滤

通过住房过滤来提升贫困地区廉租房供给的步骤包括提升中档住房供给与推动中档住房过滤成为廉租房。中档住房数量的不断增加会产生替代效应与过虑效应,替代效应表现为一些原本对廉租房具有需求的人群入住中档商品房的二手房,从而减少廉租房需求,过滤效应表现为一些中档二手房转变为低档住房,从而提升市场中低档住房的供给,在提升量的同时使其房租降低。由此可见,提升中档住房量的增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廉租房需求者的住房需求,并且中档住房量的持续增加会使过滤后的住房质量达到提高,而无论是满足其住房需求,还是房屋质量的提高以及房租的下降都能够让廉租房需求者获得福利。对于贫困地区的商品房市场而言,高档住房需求者并不占多数,所以高档住房产生的过滤效应并不明显,而低端住房的开发虽然对提升廉租房供给量具有明显作用,但是在低档住房的开发中由于利润的缺失而削弱了开发商积极性,同时即便廉租房需求者面对这些住房也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所以并不会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且低端住房与中端住房相比并不会节约土地资源,所以中档商品房的开发不仅符合贫困地区房地产市场现状与需求,同时也是提升廉租房供给量的良好途径;在推动中档住房实现过滤效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商品房二级市场的活跃性,首先要对住房的产权进行明确,从而为中档住房的交易奠定基础,其次要对商品房二级市场进行整顿,特别是要确保二手房交易的规范性,通过完善区域内二手房交易政策来引导二手房市场发展,从而提高二手房交易的效率以加速中档商品房的过滤。

(二)渗透式供给

渗透式住房指的是政府部门通过小规模且分散的开展廉租房建设工作来“混合”廉租房需求者人群以及其他收入阶层人群,从而避免贫穷集中以及隔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成本的节约,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廉租房需求者享受到更好的社区服务,并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与开发商开展合作来获得分散房源。如政府可以采取优惠政策和强制性政策结合的手段来引导与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开放房地产的过程中建造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土地使用权入股来获得一定比例廉租房的使用权或者在出让土地的过程中建造一定比例的廉租房作为必要条件等。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中配建一定的廉租住房,从而让廉租房需求者能够在自身住房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入社区。

二、贫困地区廉租房建设融资问题的解决

(一)利用BOT建设模式推动融资问题的解决

BOT建设模式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政府部门将工程给予社会企业建设并给予企业一定经营权,在经营权期限满后则由政府部门回收经营权。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创造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来扶植廉租房建设市场的发展,从而有效吸引资金来支撑廉租房工程项目的建设以缓解政府部门财政压力。这种建设模式的优势还体现在,政府部门能够从廉租房建设工作中抽身转而投入到廉租房建设的监督工作中,从而提高廉租房建设效率、降低廉租房建设风险的基础上提高廉租房建设的质量。并且社会企业对廉租房建设与运营工作的参与也有利于廉租房的建设以及经营能够引进社会企业较为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从而更好的保障政府、企业自身以及廉租房使用者的利益,在实现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廉租房使用者等众多主体多赢的基础上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可以采用的扶植政策包括给予企业廉租房工地附近土地的开发权、贷款担保、税收优惠等,这些方法是提高社会企业参与廉租房建设以践行BOT建设模式的主要途径。

(二)利用房产投资信托来推动廉租房融资渠道的拓宽

我国房地产开发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银行贷款,在廉租房建设融资中,这种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会受到信贷政策变动的明显影响,从而使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开发商不得不面临着潜在的挑战和风险,而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引进能够使这种风险和挑战得到缓解。这种方式的融资能够有效的使廉租房建设走出融资困境,其实质在于政府通过有限资金来吸引和撬动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廉租房建设中,从而满足廉租房需求者的居住需要。信托投资的职能主要包括资金筹措与管理资产连个方面,由于信托工资中的自有资产与受托资产相分离,所以信托公司十分适合对廉租房建设进行投资。房产投资信托所建造的廉租房为政府部门分担了一定程度的融资压力,同时其回报仅仅是政府在每年所需要对市场租金和廉租房租金的缺口进行补充,所以政府部门实现了廉租房建设投资与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使廉租房管理过程中的隐性成本降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贫困地区廉租房建设工作中,廉租房的供给量问题以及廉租房建设融资问题是廉租房保障体系完善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廉租房供给量的提升策略主要体现为中档商品房住房过滤与渗透式供给,而廉租房融资问题的解决则可以依靠BOT建设模式以及房产投资信托的引进。我国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廉租房保障体系构建时间较短,当前并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所以在这一阶段对贫困地区廉租房保障体系作出探索对贫困地区廉租房建设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骁,孙玉娟. 社会公平视阈下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2]陈云英. 廉租房法律制度研究——论我国廉租房法律制度的完善[J]. 特区经济,2008(10).

廉租房的要求篇2

代表们指出,2004年海宁市政府实施的《海宁市市区廉租住房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申请市区廉租房,必须是相关部门确定的低保户或特困户,且家庭住房使用面积不超过12平方米。”这一门槛的设置让一些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达不到廉租房申请条件的住房困难户,处在了住房解困政策的“夹心层”,他们要求申请廉租房的呼声十分强烈。只有建立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适当降低廉租房准入门槛,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才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构建“居者有其屋”的安定和谐社会。

代表们要求,市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扩大廉租房的受益面;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障廉租房的资金来源;要加快廉租房建设,保证廉租房的工程质量;要多途径落实房源,确保廉租房的房源供应;要公开公平,做好廉租房的配租工作;要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廉租房的退出机制。

办理结果: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让更多群众居有其所

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海宁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将廉租房建设列为2007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于年内完成了7000平方米廉租房主体工程建设。

海宁市政府明确该建议由分管副市长牵头领办、市政府办重点督办、规划建设部门具体承办。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承办单位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参与单位作了明确的责任分解,对建设进度列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建设进度等情况还通过《海宁日报》向全市人民进行了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廉租房的要求篇3

关键词:廉租房;设计;规划;住房;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城市廉租房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存在,本文针对城市廉租房的设计及规划进行了如下探讨。

1廉租房的定义及特点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制度是具有选择性的社会政策, 属于救济型福利, 其保障特点是窄范围、 低标准, 它又作为有严格的资格条件限制的保障性住房制度, 其特点是具有公开、公平的准入机制、轮候机制和退出机制等。

2城市廉租房建设与规划的必要性

2.1城市廉租房的建设与规划是保障人民居住权需要及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房作为人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是实现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中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建设问题。包括廉租房在内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能够保障人民的居住权、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城镇低收入群体很难依靠自身收入改善居住条件,而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又决定了这一群体将长期存在.为此,应采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加强住房金融保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

2.2城市廉租房建设与规划在社会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城市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作为政府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满足其基本居住需要的一项措施,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仍有部分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存在没有住房或住房困难的现象。在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廉租房保障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有房可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必要保障。

2.3廉租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只要为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廉租房建设就是政府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的保障工具之一。

3廉租房设计与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3.1廉租房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

廉租房设计上应以紧凑性、实用性、精细性、可变性、节约性为设计理念,这样才符合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对住房需求的特殊性,也能在实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满足更多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要求。廉租房的设计与规划建设标准不要超标,应以小户型为主。当前,为了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各地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廉租房作为一项住房保障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根据现行住房政策,廉租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但这种小户型在采光、通风、交通组织等使用功能上就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且不易处理。所以廉租房设计与规划要紧凑合理才能使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2廉租房的设计应该人性化、考虑到环境友好。

廉租房的设计应该立足现代生活方式,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而且设计应该以尊重自然和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3.3廉租房的设计与规划的资金来源应以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为主。

廉租房的设计与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这就要求廉租房的资金来源稳定,所以应该以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为主,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筹措其他的资金来源,加大廉租房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满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

4廉租房的设计与规划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

4.1廉租房制度政策法规不完善

廉租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内地城市廉租房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廉租房规划建设采取集中建设的布局模式,在实施中出现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二是廉租房住户退出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政府主管部门的最大难点;三是廉租房建设在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有必要整合现阶段我国有关廉租房的政策法规,借鉴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推行廉租房的实践经验,使我国内地城市廉租房建设与管理真正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4.2廉租房财政资金支持不足,建设资金不稳定

目前,我国廉租房资金一直是政府投入,但政府的财政能力极为有限。我国在廉租房支出方面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总体支持仍然不够。财政资金支持不足、来源渠道不规范、资金不稳定不仅已成为廉租房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而且还影响了保障性住房资源的积累和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

4.3我国现实国情造成的廉租房设计与规划的问题弊端

我国现行国情决定了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无力购买住房的低收入弱势群体也不断增加, 其生活状况堪忧,满足不了基本住房需求,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由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无法解决而造成的众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廉租房的兴起是为了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事与愿违的结果。

4.4 申请程序和资格界定不规范并显得粗糙。

廉租房的申请程序很繁锁, 尽管许多政府都表示要尽量减少廉租房的程序方便群众, 但是廉租房的房源毕竟有限,外来人员也有申请廉租房的需求,导致当地的政府部门对于接济人员的分配问题就显得比较困难。如果申请程序和资格界定问题解决不好, 最后将终会导致徒劳无功。

5解决城市廉租房设计与规划的思路及途径。

针对我们当前国情,廉租房保障制度将面临更大困难,如要建立和完善一个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城市廉租房制度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5.1提高地方政府贯彻力度,提高政府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5.1.1 制约廉租房建设的瓶颈之一就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力度不强。落实贯彻廉租房政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宏伟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抉择。所以提高政府对于廉租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就显得很有必要。

5.1.2不但要在廉租房建设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严格的、可量化的目标,而且要把目标分派到人,实行责任制管理,更要把廉租房建设工作纳入到政绩考核的内容中来。这样才可以激发相关领导对于廉租房建设的积极性。

5.2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廉租房建设资金来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廉租房领域;发行专门用于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以弥补廉租房建设资金不足的公债;从福利资金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5.3建立完善的廉租房制度法律规范体系。建立强制性的廉租房法律规范体系,这样地方政府在行政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对在廉租房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使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5.4完善廉租房申请程序和资格界定条款,并严格按着制度执行。

总结:

廉租房建设是关系民生的一项公众事业。要让政策更好的落实到百姓, 让居者有其屋。这一问题需要各相关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作为一项惠民的民生工作来做好。

参考文献:

[1]王琳,浅析我国面向弱势群体的住房政策——对现行廉租住房政策的理论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张艳,重塑政府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兼论实物配租[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4

[3]张学高,扶涛.构建我国大中城市公有住房制度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08,30

廉租房的要求篇4

摘 要 我国廉租房制度能够让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廉租房配租方式的合理选择,在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实施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阐述目前廉租房配租方式的现状,并提出了合理选择廉租房配租方式的对策。

关键词 廉租房 配租方式 建议

廉租房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石,是政府目前缓解住房矛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措施。廉租房配租方式的合理选择,能够满足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稳定住房市场,从而有效减少财政支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目前廉租房配租方式的现状

(一)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目前,我国廉租房货币补贴与建设资金的来源有很多,比如社会捐赠、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的部分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财政拨款等。由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与社会捐赠的资金十分有限,在我国廉租房建设中只是杯水车薪。而土地出让金作为预算外收入,其中只有极少部分资金用于我国廉租房建设。

(二)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实物配租是政府主要采用的廉租房配租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脱离于住房市场,将住房提供给低收入家庭,这样能够让减少低收入家庭对低级住房市场的需求,从而降低租金,缓解低级住房市场的压力。低级住房市场如果趋于饱和,将造成中等住房市场的这就,并很难过滤过时住房,从而提高了中等住房市场的供应量,减少了对中等住房市场的需求量,租金水平下降,影响了中等住房市场的发展。

(三)对政府管理维护的影响

从实物配租方式上看,第一,廉租房的房型设计、物业管理以及选址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困难。很多廉租房的选址都离城中心很远,为市民出行带来了困难,出行成本很高。第二,认定保障对象难度很大,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廉租房的需求。目前,很多地区在认定廉租房保障对象时,家庭收入是主要的依据,但是现有的信息化统计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收入申报机制,难以认定各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第三,受到廉租房数量的限制,在对其进行分配时,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另外,实物配租方式容易产生腐败行为,导致廉租房出现认为稀缺。

(四)对廉租户生活状态的影响

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低廉的住房,让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力得到保障,是廉租房制度的首要目的[1]。但是帮助低收入家庭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走出贫困才是廉租房制度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实物配租方式下,因为廉租房在建设时规划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相关配套建设还很落后,这样会在无形中提高廉租房家庭的生活成本,文化、医疗及教育等公共资源无法满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廉政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大规模廉租房集中建设极易导致多种社会问题,城市低收入人群大规模聚集,极易出现“贫民窟”现象,社会不稳定。另外,低收入者的大量聚集,会影响到廉租房居民的心理健康。

二、合理选择廉租房配租方式的建议

(一)要与具体国情相协调

从西方发达国家住房保障上看,由于具体国情的不同,造成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方面承受能力存在差异,住房保障模式发展为人头补贴的方式。目前,很多国家的主要保障方式就是人头补贴。在具体的廉租房制度中,人头补贴的方式将是我国今后主流保障方式。但是,在国家实施的政策中,基本以住房补贴为主,直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廉价的住房,满足他们对住房的需求,这种方式符合我国国情。因此,要有效结合租金配租和实物配租两种方式,并将其各自优势发挥出来。

(二)优先选择货币补贴方式

在廉租房问题中,当存量不足不是主要矛盾时,取而代之的是低收入家庭所付房租在其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2]。在该情况下的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房租方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各地区发展也有差异,廉租房制度落实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地区廉租房制度完善、实施较早、房源充足,应当使用货币补贴方式,在廉租房建设过程中,利用货币补贴的优质,这样既能减少财政支出,还能确保我国住房市场稳定发展。

(三)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

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有着优势互补的特点。在廉租房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运用这两种方式,并让其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廉租房保障模式由实物配租方式逐步转换为货币补贴方式。目前我国各地区在实行实物配租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货币补贴方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货币补贴方式的力度,为全面运用货币补贴方式打好基础。

三、结语

总之,廉租房制度能够有效解决我国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必须将其落到实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对廉租房制度进行完善。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廉租房配租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价的租住房,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廉租房的要求篇5

关键词:廉租房;完善配套;人文关怀

全国大中城市陆续公布了廉租房的建造计划,廉租房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展开的阶段。由于廉租房建设面积受到限制,与普通商品房有区别又不等同于两限房,本文对廉租房的装修及室内配置展开研究。

调研概述

当前北京市大量的廉租房都已修建完工,笔者也走访了三处已建完工的廉租房它们分别是:西三旗旗胜家园廉租房项目,六道口静淑南里翰南庭廉租房项目,中关村甲3号唐宁ONE廉租房项目。

西三旗旗胜家园廉租房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0平米,其中廉租房共483套,住宅套型建筑面积全部在90平方米以下,其中两居室户型面积60至80平方米,占60%以上,适当配置一居室和三居室,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该项目住户2009年8月入住。

六道口静淑南里翰南庭廉租房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平米,共有67套廉租房。有一居和两居户型,其中两居面积50平米以内,该项目住户2011年2月入住。

中关村甲3号廉租房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200平米,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其中2-10层为廉租房,总户数为147户,户型面积35-45平米。

2.入户调研总结和分析

通过调研三处廉租房,入户深访调研一共有9户。其中调研西三旗旗胜家园廉租房项目3户,六道口静淑南里翰南庭廉租房项目3户,中关村甲3号廉租房项目3户,从对象的深入访谈以及入户的观察中,可以总结出住户家庭对廉租房居住改善的期望、当前面临的住房困难情况以及居住需求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装修质量问题。入住后有几家都出现了问题,例如上下水管漏水,墙面的漆脱落,天花漏水,门把手没有用几天就坏了,厨房的不锈钢洗菜盆质量不过关,且洗菜盆下面的下水管结构全部暴露在外,很不安全。

配置不完善,没有足够的储物空间。例如:厨房只有两个灶台(600mm*800mm),还有个洗菜盆,均不其它配置(配餐台,切菜台面等),厨房房间狭小自己也不允许装修,以至于备菜时非常不方便。

配套设施不适应这种一个空间多个功能的需求。很多租户一个空间两个功能,甚至有的是一个空间三个功能。例如:起居室至少两个功能,吃饭、看电视、接待客人、小孩做作业都在起居室。

对老人和残疾人关爱不够。因为居住廉租房的住户多大是家中有老人和残疾人。例如厕所无扶手,老年人或者残疾人上卫生间非常不方便,一般商品房门的大小为800mm,而廉租房室内门都比较小,卧室有的门宽700mm,厨房门宽650mm,导致残疾人和坐轮椅的老人不能在里面自由活动。

储物空间不够,入住时没有配置任何家具,所以住户把以前的旧家具搬了进来,由于空间狭小,而且空间利用率低,所以储物空间显得完全不够。

3.廉租房室内配置设计建议

廉租房是为达到“住有所居”而提供的具有社会功能的特殊住宅.廉租房虽然是为低收入人群所建,但不是贫穷的再现,其廉租房面积小,但不是质量品质的低下。廉租房的室内设计需要对低收入家庭的理解和体贴,以研究低收入者的生活特点和居住需求为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其生活需求,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体现出对低收入人群切合实际的真正的人文关怀。笔者通过深入访谈后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实用性理念

从廉租房的性质来说,它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就是满足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者基本的居住需求,这一性质决定它只有而且必须把实用性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室内空间配置质量,五金件,家具,材料上应选择经久耐用。

室内配置及确定需要多因素综合考虑

户内的配置的划分需要考虑低收入者的家庭结构、健康状况,还需要考虑建设地点离城区的距离。

通过租金差异,平衡不同廉租房室内配置的需求,按照配置的完善程度确定租金。这由租赁环节来调节不同室内配置的租金与需求关系,租户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择。政府可以适当利用这点,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科学设计室内配置

厨房配备必要的操作台,这里的整体厨房所强调的又与商品房的整体厨房有所区别,这里的区别主要是价格和尺度上,在材料上选择造价低廉更换方便的配置,尺寸上选择与空间相合适的配置。

卫生间做到干湿分区,配置供老年人及残疾人用的扶手。应配备洗面镜及相应的小储物柜,还应有通风换气装置。

优先保证孩子学习空间独立。要保证安静和私密,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放置书桌、书架或电脑桌的可能性。如果在空间小的情况下选择书架上面安置床。

很多空间的多功能性,也就是弹性空间。可以兼顾就寝、用餐、接待、储藏、娱乐等功能。在户型中的客厅、大卧室、大阳台可以设计与这些空间相一致的家具发挥“弹性”功能。

储藏空间多元化,向上发展的空间。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设计大量的储物吊柜,壁柜,让紧凑的空间充分发挥作用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5)人性化设计

室内配套的设施和配置的家具,一定要更多的考虑弱势人群,更多的考虑居住者家中是否有孩子,老人,残疾人。例如卫生间扶手,电器开关高度。

4.结束语

笔者采用调研分析的方法,对廉租房的建筑室内配置作了初步探索,总结出一些对以后廉租房建筑室内配置设计的建议。希望本文对廉租房户型设计所提出的思路理念能引起更多的思考,引起对低收入家庭更大的关注,以促进我国的住宅结构变化和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廉租房的要求篇6

一、实行“租售并举”的廉租住房出售部分可先行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我们在《对廉租住房保障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曾提到“可将超出保障面积部分,按经济适用住房计价并区分产权”,实质上就是将实行“租售并举”的廉租住房出售部分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现行政策有无依据呢?2007年11月8日建设部等九部委《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162号令)第二条规定“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保障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2007年11月19日建设部等七部委《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这两条规定,分别从廉租住房保障办法适用范围和经济适用住房内涵界定角度指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且两条规定后款一字不差表述为“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由此可看出,两者不管是保障范围描述,还是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解释,都是一致的。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以内,而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60㎡左右;二是政府财政对廉租住房建设有一定资金补助,而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无资金补助;三是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方式是出售,廉租住房保障方式是租赁补贴、实物配租以及各地正在探索的廉租住房部分出售(副总理2009年8月10日在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有的地方对当下无力购买住房的,采取租售并举的方式,待居民收入提高再行购买后,取得完全产权”。我们理解,这是对“租售并举”方式的认可)。综合比较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的联系与区别,可以看出,两者本质相同(均属保障性住房性质)仅形式有异而已。因此,可以先行将实行“租售并举”的廉租住房出售部分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两者并轨后可融合两种保障方式各自的长处:既采用建筑面积在60㎡左右的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标准以适应人性化要求并可考虑较长远的住房需求,又结合了50㎡以内国家政策性资金补助的规定。

为何只提出廉租住房出售部分先行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而不是完全并轨呢?一是因国家大政策有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之别。二是就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收入也有层次差异,对其住房保障政策不能整齐划一。首先,收入相对较高的低收入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次,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可购买廉租住房;再次,最低收入家庭则可租住廉租住房或领取租赁补贴到市场租房。三是在现阶段需要与可能之间,完全并轨还存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二、改按面积标准补助为按套数补助。既然廉租住房出售部分和经济适用住房并轨后建筑面积可在60㎡左右,则该房屋建筑面积可能浮动且超过50㎡。在可供出售的廉租住房建筑面积浮动的情况下如何计算补助标准呢?我们认为,可改现行按每平方米标准补助为按每套(每户)补助廉租住房建设。这样,一是中央及省级财政仅在总盘子内改变补助方式,补助资金总量可不增加;二是可避免县、市为追求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而扩大廉租住房建筑面积的情况发生;三是能赋予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对单套可出售廉租住房建筑面积的一定调剂权力,以考虑保障家庭人口、性别、代际、民族等结构因素,尽可能满足人性化需求。有的人士对我们原来已经回应的廉租住房出售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提出了新的质疑,即廉租住房在满足转售条件后房产价值溢价是国有资产流失。副总理在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明确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要进行资金统筹、规划统筹”、“让群众拥有完全产权和部分产权,增加群众财富,既有利于推动棚户区改造,又有利于增加群众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我们理解,就是可以对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保障家庭让利。因此,廉租住房出售后关键在于规定年限内严禁上市和私下交易,而在住满规定年限并补缴土地收益和有关税费后自主转售的收益应归购房人。同理,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中,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虽无政府直接资金补贴,但均有国家让利成分在内,相较廉租住房出售而言,只是让利对象不同而已。既然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满足转售条件后的溢价均归购房人(单位职工、中低收入家庭,注:原经济适用住房售房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达到规定居住年限且低收入家庭通过自身努力有一定经济实力后购买商品住宅,而转售廉租住房所得溢价收益,为何又不能让利于他们呢?况且,有关规定已明确廉租住房由政府优先回购。

三、“租售并举”是多渠道融资推进廉租住房建设的有效方式。针对廉租住房面积浮动,导致资金总量尤其是地方配套增大的问题如何解决?对于中央及省级财政而言,其原对廉租住房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补助总盘子不变,可以不额外增加负担。对于地方配套而言,因为廉租住房可以出售,将出售所回笼的资金又投入到廉租住房的在建项目,既能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又能形成一条建房资金链实现循环利用,还能加大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扩大实物保障覆盖面。这样的制度安排,并未增加财政负担,因为除财政投入这个渠道而外,融汇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力所能及的投入,汇聚了各方面的努力共同解决住房保障这一个社会性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对保障对象购买廉租住房而言,其在承担力所能及的力量的同时,又得到了国家的政策优惠,实现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屋(政府与购房者共有产权)的梦想,还可以通过产权抵押增加改善生活条件的手段。对于社会而言,廉租住房出售,利于使保障家庭有恒产、有恒心,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所以,廉租住房出售,实际上是“政府主导出资,低收入家庭凑资”,共同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件利国惠民之事。对廉租住房出售回笼建设资金,有的人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廉租住房出售回笼资金投入在建项目后,保障范围扩大反过来会加剧资金投入的压力。其实,对政府而言,划定的住房保障范围就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低收入和住房困难两条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在此范围之内的,都是必须要保障的对象,都应该实现应保尽保。所以,不存在保障范围扩大的问题,反而是通过廉租住房出售回笼资金加快建设,相对提前为保障对象提供了住房保障。

四、实物配租廉租住房建筑面积应控制在50㎡以内。实行“租售并举”的廉租住房出售部分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后,建筑面积可在60㎡左右,是考虑到低收入住房困难购房家庭:一是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二是愿意购买,三是可实现其“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四是其必然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结构对面积的需求以及较为长远的打算等方面因素而综合确定的。而对于没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只能实行实物配租的低收入家庭,现阶段用于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建筑面积只能控制在50㎡以内,这是因为:一是政府财力所限,最低层次的住房保障标准不可能过高;二是政府当前只能优先解决“住有所居”问题,以后才能逐步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问题;三是享受实物配租的保障家庭大多靠低保金生活,要考虑其租金承受能力。“保障性住房是兜底的”,因此新建廉租住房必须首先留出足够房源满足实物配租需要,对符合保障条件的如“孤、老、病、残”等无力购买以及无意购买廉租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实物配租保障。在新建廉租住房保证实物配租房源之后,出售可以同步开展,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实行先租后买,即首先对保障对象采取实物配租方式让其住进去,待其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后,地方政府再以成本价或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入住的保障对象。这样分层次且优先保证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制度安排,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澄清了部分人士对廉租住房出售可能导致“实现时序”倒置的疑虑(“实现时序”倒置,即廉租住房意在从最低收入家庭到收入稍好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而廉租住房出售则可能导致收入状况较好的低收入家庭先期“安居”)。

廉租房的要求篇7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引导居民住房合理消费,满足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逐步形成多层次、宽覆盖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继续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2012年新增廉租住房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0户,基本建成不低于2600套,已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将尽快配租到户,并确保分配公正公平公开。

三、保障范围和对象

(一)廉租住房。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年,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6㎡的住房困难家庭。其中住房困难包括住房设施设备不配套,条件简陋,居住环境较差。廉租住户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二)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有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已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家庭,不得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四、保障方式

(一)廉租住房。廉租住房保障实行实物配租、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通过新建、购置、改造、租赁等方式筹集廉租住房房源,继续实施租赁补贴政策,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补贴按每人每月每平方米5元标准打卡发放到户,每户最多按50平方米发放补贴资金。

(二)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由政府投资或提供政策支持,限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按照标准组织建设,或通过改建、收购、租赁等方式筹集,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对象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

五、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可以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也可以采取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建设。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和专业机构投资与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的积极性,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利用自用土地规范建设。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布局。新建廉租住房以在普通商品住房、拆迁安置房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中配建方式为主。新建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应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3.区分对象,差别租金。根据申请对象收入和住房条件,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差别租金。符合享受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按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符合享受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

4.定向出租、规范进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着重解决规定对象的阶段性居住困难,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实行准入制度,限定供应对象、设置准入条件,承租人租赁一定期限,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续租。

六、保障和建设标准

(一)廉租住房

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16㎡,户型面积以50㎡为主。以户为单位确定。

每平方米租赁住房补贴标准1元/㎡,其中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按照市场平均租金标准全额补贴;对其他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将根据收入情况等分类确定租赁住房补贴标准。

(二)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成套中小户型住宅为主,也可是集体宿舍。新建成套住宅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的规定和技术标准,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居住人口及构成等要素,合理确定套型比例和结构。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设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以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新建集体宿舍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建设部颁布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和本省有关建筑标准、规范和规定。公共租赁住房在出租前应进行简易装修,配置必要的器具,具备入住条件。

七、资金筹集

(一)廉租住房

1.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

2.按土地出让提取政策安排的资金;

3.县财政年度预算安排;

4.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5.省级财政廉租住房建设专项补助和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6.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租金收入;

7.廉租住房出售收入;

8.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二)公共租赁住房

1.加大政府投入。县人民政府将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投入。其中每年从土地出让中按政策要求应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统筹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房改办建设、收购、改建、租赁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从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和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使用按规定提取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剩余部分。

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拓展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渠道。今年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争取纳入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根据我县公共租赁住房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的现实问题,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贷款。

八、房源筹集

(一)廉租住房

1.政府投资新建廉租住房。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拆迁安置房项目,要配建10%的公共租赁住房和5%的廉租住房。配建的套数、建设标准、回购价格或收回条件,要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前置条件,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

2.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配建廉租住房。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统筹安排廉租住房建设,优先解决城市棚户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3.政企共建增加廉租住房。积极推进政府与企业共建廉租住房,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参与廉租住房建设,解决企业困难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4.其他方式筹集廉租住房。通过购买、公房改造、租赁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房源。政府管理的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要积极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鼓励社会捐赠廉租住房。

(二)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具体包括:

1.单独选址、集中新建;

2.从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拆迁安置房配建后按规定程序批准转化;

3.从新建的廉租住房在满足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前提下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

4.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园区,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组织建设,也可引导园区内企业投资建设;

5.利用因产业结构调整而闲置的厂房、仓库、办公室等非居住房改建或改造;

6.收购或租赁社会上闲置的存量住房;

7.积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社会机构定向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九、政策支持

(一)确保土地供应。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根据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切实保证供应。面向低收入家庭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其他方式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使用,并将所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套型结构、建设标准和设施条件等作为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所建住房只能租赁、不得出售。

(二)落实税费优惠。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一律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府或经政府认定的单位新建、购买、改建住房作为廉租住房,以及社会捐赠廉租住房房源、资金的,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建设的,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十、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一)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状况、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住房保障的需求情况,编制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纳入“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分年度组织实施。

(二)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严格执行《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等国家和省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加强审批管理,确保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同时,要建立行政审批快捷通道,缩短审批时限,确保按期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三)健全准入退出制度。要切实完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轮侯、复核、配租和租后管理制度。房改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准入审批,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保障对象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审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形成科学有序、信息共享、办事高效、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配租结果公平公正。健全动态退出制度。

(四)加强租赁管理

1.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租金按每月每平方米1元收取,考虑楼层因素可进行适当调整。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应以保证正常运营和维修管理为原则,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

2.规范租赁行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出租人应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并使用统一的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申请办理租赁合同登记手续。合同到期仍需租赁的,住房保障部门或运营机构应重新对承租人进行资格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续签,租赁总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单位集体租赁的,出租人应与用人单位和承租人共同签订租赁合同。

3.加强房源后期管理。要制定和完善配租后的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措施,切实管好用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充分发挥保障作用。承租人违反规定使用的,应当责令退出。承租人购买、受赠、继承或租赁其他住房的,应当退出。对承租人拖欠租金和其他费用的,可通报其所在单位,从其工资收入中直接划扣。政府拥有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委托给房屋管理服务机构管理,专门提供给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租住。

十一、工作机制

(一)落实工作责任。县房改办作为本县住房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行政管理工作,发展改革、监察、财政、国土资源、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二)加强租金管理。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和投资补助。

廉租房的要求篇8

[关键词] 廉租房;联合租赁;bot;创新

一、上海廉租房保障体系总体概况

1.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1)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根据1999年建设部颁布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精神,上海市房产局在1999年9月成立廉租房办公室,开始对全市18万户困难家庭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2000年9月颁布了上海市最早有关廉租房的政策——《上海市城镇廉租住房试行办法》,同年10月,在闸北区、长宁区先行进行廉租房试点工作;2001年6月,将廉租房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到徐汇、卢湾、杨浦、普陀、虹口、宝山、闵行、浦东等区;至2001年12月,上海市19个区县全面开展廉租房工作,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起廉租住房供给体系。

(2)廉租房保障体系的日益成熟阶段。自2002年以来,上海市不断调整完善廉租住房政策,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不断扩大廉租房申请标准,从最初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连续6个月拿“低保”的“双困”家庭标准,逐步放宽到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甚至7平方米;二是优先满足特殊困难家庭的实物配租,针对特困劳模、军烈属、一级和特等伤残军人等,在配套商品房中“切”出一块房源,加大对这些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特殊困难家庭的保障力度;三是区分动迁地区廉租对象的租金配租方式,对即将动迁地区的廉租对象实行补贴租金积累方式。区廉租办对这部分家庭的补贴租金建立资金专户,不计利息,待动迁时凭动迁协议一次性支付使用,对非动迁地区的廉租对象,统一确定租金补贴的面积保底标准。截至2006年底,上海共有77397户享受到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涉及户数居全国第一。

2.廉租房保障体系的供给渠道

(1)廉租房的资金来源。上海廉租房资金来源渠道包括: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建立的专项基金,住房公积金的部分增值收益,直管公房出售后的部分净归集资金,社会捐赠和其他渠道。至2006年底,上海累计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资金为3.0762亿元。其中2.4713亿元来自财政预算资金,6049万元来自公积金增值收益。不难看出,目前的廉租房资金供给仍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体,这就意味着市、区政府对廉租房政策的重视程度以及市、区财力大小对于廉租房补贴的资金数量的多少起了决定性作用。

(2)廉租住房的来源。廉租住房来源渠道有以下几种:(1)在公房提租时将一部分困难家庭的住房通过减租归入廉租住房;(2)腾空的公有住房;(3)在二级市场收购旧有住房、符合条件的空置商品房;(4)政府和单位出资兴建的廉租住房;(5)接受社会捐赠和通过其他方式筹集的普通住房。由于现有公房中可腾空用作廉租住房的极为有限,社会捐赠的廉租房数量也极少,廉租住房来源主要还是要靠购房和建房。

3.廉租房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

(1)承租对象界定。上海廉租房承租对象主要针对住房困难和收入贫困的“双困家庭”,所有承租对象的家庭人均面积需低于7平方米,人均月收入320元以下。对于老劳模和重点优抚对象家庭该条款可放宽至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70元。

(2)补贴模式。上海在廉租房的补贴方式上主要采用了实物配租、租金配租和租金减免三种模式。实物配租是由廉租办以低廉的租金向申请家庭出租一处符合本市廉租住房标准的普通住房,租金标准实行政府定价。租金配租是廉租办按规定标准,结合申请家庭的居住状况和市场租金水平,给予其一定的租金补贴。租金减免则是按照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向租住公房的困难家庭收取租金,住户实际交纳租金与公房租金的差额由产权单位减免。下表显示了近年来上海累计落实实物配租和租金配租廉租房的户数。

(3)运行程序。上海廉租房体系的运行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公示、登记、轮候、配租、复核、退出环节,具体运行流程可参见下图。轮侯、复核及退出机制的配合实施使得上海在廉租房供给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最困难家庭的居住权利,提升了廉租房体系的运行效率。至2005年10月底,上海共复核42880户次,因住房、生活条件改善退出廉租房的有2275户。

二、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几个突出问题

1.廉租对象的覆盖面过窄

首先,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家庭占总低保家庭比例过低。上海廉租房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5年以上的双困难户家庭。根据2006年4月份的全国低保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低保家庭共有20余万户,人均住房7平米以下的约有48万户。而截止2006年底,上海经审核符合配租廉租房条件的家庭为2.2万户,该数目仅占到全市低保家庭的10%左右,占总住房困难户数的4%左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占城镇人口20%的低收入群体应纳入到廉租房制度的保障范围中,在香港公共房屋居住人数占居民总数已达到一半,在新加坡更是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租屋。可见,目前上海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的低收入家庭数还远远不够。

其次,最低收入限制使得位于“夹心层”的家庭住房保障缺失。“夹心层”指的是既无资格购买公房或配套商品房,又无法享受廉租房政策的中低收入群体。根据市政协对卢湾、虹口、松江三区抽样调查显示,三区目前仍有5.7万户人家人均居住面积在7平方米以下,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320元而不能享受廉租房政策,微薄的收入又使得他们没有实力购买商品房来改善住房条件。作为一个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必要采取合理措施将这类“夹心层”家庭纳入廉租房体系中。

再次,严格的户籍限制使得大量非沪籍常住人口被排斥在外。在2005年,来上海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流动人口为43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24.6%,19个区县中有3个区流动人口数量甚至超过了户籍人口数。城市新移民、毕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城乡结合部土地被征后的农民等等都成为了城市中不可忽略的新住房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收入低、流动性高等客观因素,使得他们在一定年限内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但却又未被列入廉租房保障体系的范围内。随着这一群体规模的扩大,若不对他们的住房问题给以充分的重视,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稳定、不和谐的社会问题产生。

2.廉租房的房源供给空间有限

尽管实物配房的市场效率不高,但是它有着保障实施力度大、管理规范等优点,对于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实物配租这种补贴模式的存在仍显得十分必要。上海廉租房的实物配租与租金配租比仅为1.7:100,如此低的实物配房比使得廉租房实物房源的供给量远不能满足特困家庭的住房需求,更不用说解决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住房的家庭的居住难题。

3.廉租房体系建设的融资渠道单一

上文中虽已列举多条廉租房保障的资金供应渠道,但目前资金的主要来源仍停留在以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等纯政策资金的支持上。到2006年12月底为止,累计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3.0762亿元资金中,有80.34%来自财政预算资金,剩余的19.66%则几乎全部来自公积金增值收益。单一的财政资金供给机制不仅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还会给政府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由于目前对财政资金的拨付比例无硬性指标规定,廉租房建设资金供给更是缺乏长期、稳定的保证。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为例。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扣除贷款风险准备金和住房公积金管理费用后的节余部分方可作为建设廉租住房补充资金,这里并没有在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规定一个固定提供给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数量或比例。如果准备金或管理费提取较多,则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无形中就会被挤占,使廉租房资金的长期供应得不到实质性的保证。

三、廉租房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1.完善廉租房家庭的收入统计与动态监管机制

(1)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联合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上海职工的工资已基本通过银行系统发放,个人额外收入信息大多也可通过税务、证券等部门获得。各机关协作建立起个人信用系统后,个人的每笔收支都将会通过信用卡记录在案,这将为核查廉租房申请家庭的真实收入状况奠定有利的基础。

(2)建立入住者档案登记系统,完善动态监管机制。所有入住者需有详细的档案记录,以便廉租房监管机构日后对租户的定期复核、回访。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社会的监管优势,对个人及家庭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对虚报和隐瞒实情者进行严惩,杜绝不符合廉租房分配资格的居民的寻租行为。

2.整合多方资源拓宽房源供给渠道

(1)加大对市场空置商品房的收购力度。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廉租房经营公司从开发商处低价收购长期空置的商品房,并按照廉租房的标准对其进行必要的改建。同时对于长期拖欠银行贷款的国有房地产公司的空置房进行强制性收购,依据收购空置房的价值,将房地产公司在银行的部分逾期贷款转变为廉租房经营公司贷款,以政府资金分期还款。此举还可帮助银行化解金融风险。

(2)激励社会机构或个人提供廉租房源。对单位或个人的住房用于廉租房的,其出租所得可享受税收优惠。在大型工业园区附近,为鼓励区内企业建造流动人员居住小区,可实行土地费用的优惠和减免,建成的住房只能由外来务工人员享用,而不能在市场上销售。此类住房只有建安成本,没有土地成本和开发利润,租金水平往往只相当于市场水平的1/2到1/3,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

(3)提供政策支持以加速公房腾退。很多仍居住在公房里的家庭是由于经济实力不够,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宅改善居住条件。政府可以对退公房购新房者提供一定数量的补贴或在个人所得税上予以减免,促进公房的腾退工作的开展。

3.积极开辟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商业融资渠道

(1)运用联合租赁方式,广泛筹集建设资金。“联合租赁”是一种创新型的租赁方式,将其应用在廉租房建设中的操作方式如下:首先,由租赁公司和政府签约,以保证所提供的住房有足够多的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家庭入住;然后,按廉租房的建设标准要求,租赁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合作,由房地产公司提供一定数量的房源,租赁公司代为管理。同时,租赁公司还可通过吸收股东投资,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上融资等方式来解决租赁公司的收购、营运资金问题。租赁期间的廉租房租金由政府补贴和住户缴纳租金共同提供;最后,对于有购房需求的住户,可采取融资租赁的模式,即在一定年限后允许住户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所租赁的住房,加快租赁公司的资金回流速度,以便进行再次投资。

(2)采用bot模式,大规模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bot是指建设(build)、经营(operation)、移交(transfer)的过程,它原是私营机构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并经营的一种特许权方式。廉租房的租金由政府担保具有长期稳定性,符合bot模式中私营机构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结合廉租房的特点,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先由政府委托廉租房项目公司运作整个项目,廉租房项目公司以私人投资的模式投资建设廉租房,此时可以享受建设廉租房的有关税费减免政策。项目建成后,在特许经营期内,公司向政府认定的廉租户提供住房和相应的服务,公司的租金收入由政府和租户共同提供,待特许期满后按协定将整个廉租房项目移交给政府,再由政府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褚超孚.城镇住房保障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简德三,王洪卫.房地产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钱晶露.上海市廉租住房政策最新调查与政策建议[j].上海房地,2006,(12).

廉租房的要求篇9

关键词:弱势群体;廉租房;住房规划;低收入家庭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1-0156-03

1 廉租房及相关概念

(1) 廉租房是指供应给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使用且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廉租住房的主要特点是:

社会保障性: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按照其家庭收入水平,没有能力购买市场价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只有通过政府提供具有社会保障性的廉租房才能解决住房问题。

非盈利性:廉租房的租金水平要低于成本租金,政府建立廉租房供应体系,其目的是给最低收入家庭以廉租房形式提供住房补贴。

公益性:它不但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受益,而且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收入公平分配。

(2) 住房弱势群体。住房弱势群体在我国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

住房弱势群体指其个人及家庭住房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有困难的群体。“社会最低生活标准”是指住房基本不能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它所依据的是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住房弱势群体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改变目前无房、危房、拥挤、共用等住房弱势状况,无法通过住房商品化、市场化自主解决住房困难。

2 国家对廉租房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设目标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国家对廉租房建设指导意见如下:

(1) 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 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3) 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

(4)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5) 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

3 荆州市廉租房规划建设情况

3.1 廉租住房建设计划

《荆州城区“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和《荆州城区2008~2012住房建设规划》中对廉租住房建设计划的安排如下表:

由该规划可知,2007年至2009年,共规划廉租住房2.85万平方米,合计570套。

3.2 廉租住房建设实施情况分析

荆州市廉租房建设起步略晚,于2007年下发了《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做了一些具体规定。如:住房保障方式实行租赁补贴为主、租金核减,实物配租为辅: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房源,可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除采取相对集中新建外,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实物配租的建筑面积,原则上2人以下家庭控制在30平方米以下:3人家庭控制在40平方米以下;4人以上家庭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下。

截至2009年,剂州市中心城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6个,建筑面积7.05万平米,1497套。这些廉租住房项目除了在项目规划选址与实际选点上比较吻合外,在数量上荆州市编制的廉租房建设需求与实际需求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为:

(1)首先荆州市廉租房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础资料和准备工作不完善,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标准及申请条件的界定缺乏经验,其次在短时间内难以对社会住房现状水平进行一次性较为准确的摸底,导致一些基础数据准确度不高。

(2)本规划需要一些部门的分工协作,但由于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沟通,致使数据统计口径有出入。

(3)编制任务重、时间要求紧,一些社会弹性需求来不及在规划中反映。

4 编制廉租房建设规划的体会和建议

“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即将到来,新一轮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和措施及规划也将出台,现总结出来几点体会和建议,希望为创建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城市低收入家庭有所帮助。

4.1 现状调查与准确的数据基础是编制规划的关键

规划必须建立在现场调查和准确的基础数据上,基础数据包括居民现状的收入水平和住房水平,以及符合低收入家庭标准的户数和人数。

4.2 政府牵头、专家领衔、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

本专项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税收、房管、公安户籍、发改委、规划等部门,这就需要政府来牵头,组织各部门参与配合,并提供相应的帮助,然后政府组织由专家参与的编制部门进行具体编制工作。

4.3 实行动态的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国家关于廉租住房的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相继调整、出台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也应跟随国家的政策变化而作相应调整。

4.4 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

荆州市目前有59%的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同时。目前我市一方面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导致破产,积累了大量下岗职工,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资金安置;另一方面,我市仍处在工业兴市的初步阶段,需要大量的前期启动资金投入到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要包括从前期征地费用等等到后期税收上赋予相关的优惠政策。这种两难的处境使得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的经济状况难有较大变化。

因此,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市廉租房需求量稳中有升,并根据每年不同的经济水平和住房水平确定相应的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

4.5 保障性住房不宜独立建设在偏远地段

首先,低收入家庭更需要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如果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另劈新区单独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虽然前期征地上有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但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且还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费用,最终可能导致开发商变相开发成商品房或相关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该区域最终无人住或者逐渐沦落为新的贫民窟。其次,他们要到城里去上班或务工,会增加他们的通勤费用,相反,如果把他们安置到城市中心地段,让他们同样享受城市中心区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他们的出行十分便利,而在城市中心区周边地带开发利润相对较高的纯商品房,一来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建筑的建设,带动城市的发展:二来疏散了中心城区的人口,缓解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

4.6 继续拓宽廉租房供应渠道

为解决目前廉租房供应紧张的局面,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住上廉租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廉相房房源:

(1) 腾退的并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廉租住房标准的原公有住房。

(2) 最低收入家庭承租的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和装修标准的公有住房。

(3) 市人民政府和单位出资新建或购建的用于廉租的住房。

(4) 社会捐赠的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住房。

4.7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允许超标准建设

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筑面积分别应控制在60-80平方米和30-50平方米。

5 结语

弱势群体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帮助。关注弱势群体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是社会公益组织的任务,更是全社会所有公民的一份义务。

参考文献

廉租房的要求篇10

廉租房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项社会住房政策。它是指政府对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保证其住房达到社会最低生活标准。我国正在实施的廉租房政策,实践证明能够在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良好途径。政府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是无力购房者的最佳选择。

1廉租房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虽然建立了廉租房制度,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的不足以及缺乏其他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廉租住房制度实施面临着许多困难。

1.政府住房保障职责缺位。

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中主要不是获得收益,而是要保障社会公众基本的居住权利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在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客观上出现了政府和市场分工不明确,政府在居住基本权利保障方面执行落实力度不够,过度依赖市场的现象。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追求土地收益来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忽视了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需要。有不少地方政府从自己和行业部门的自身利益考虑,与房地产商一起抬高房价,成为高房价有力的支撑者。就当前来看,地方政府事实上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个利益相关者,这导致了中央政府政令的受阻和政府公共职能经常性的缺位和越位。

2.低收入者缺乏住房保障。

按照各地现行住房保障制度,最低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廉租房,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即使是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许多低收入家庭因支付能力不足仍然买不起。并且在全国大中城市里,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起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更低,居住条件更差,更应享受住房保障,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却将他们排斥在外。

3.土地与资金形成瓶颈。

廉租房建设一般有两个条件,一是土地,二是资金,这二者构成了廉租房建设的瓶颈。就土地而言,城市用于建设的用地总量是确定的,为了降低成本,用于建设廉租房的土地必须是划拨而不是出让,但是如果用于建设廉租房的土地划拨多了,那么用于出让而获得财政资金的土地就会减少。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两难问题。政府面临着是急于取得城市各项发展急需的资金,把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加快本地区的GDP增速,还是放弃这个利益,给老百姓无偿建房,同时又贴进去更多资金的两难处境。就资金而言,作为地方主要财政收入的土地出让金及公积金增值收益是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地方政府注定会缺乏提供资金的动力,继而会造成房源难以为继并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在现实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

4.廉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尚未完善。

廉租房保障对象即使在最严格的审批程序下获得廉租住房,也有可能冒着道德风险谋取利益并将其所得用于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如何防范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满足保障目的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廉租房成为新的牟利工具,这是廉租房保障制度设计时应予考虑的重要内容。同时腾退机制是廉租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在一些城市的廉租住房腾退过程中,已不符合配租条件的家庭拒不腾退,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很难得以实行,造成年度复核流于形式。

2完善廉租房制度的对策。

住房保障制度尤其是廉租房制度建设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信贷支持、土地供应等政策体系。各级政府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认识廉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分析和解决廉租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廉租房制度的管理办法规范政府的职能范围,充分发挥廉租房制度的积极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廉租房是一种福利房,政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这项工程中担当的角色是多重的。首先是廉租房产权的拥有者。政府是廉租房建设工程的建设方,是廉租房产权的拥有者。其次是建设资金的信用担保者。对投资资金而言,只有在安全性非常高的前提下,才可能以低利率的方式大规模地投入到廉租房的建设当中。第三是廉价土地的提供者。当前房价太高的一个成本性原因是政府提供的建设用地拍卖价太高。政府在提供廉租房建设用地时必须以保障社会福利为主要目的,让利于民,这是有效控制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的基础性环节。第四是协调人。在廉租房建设过程中,政府要与投资主体之间协调好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政府要与租房者协调好房租,房租的高低应以建房的贷款利息和少许物业管理费为基准,政府应以重点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为手段来降低房租。

2.拓宽廉租房建设资金融资渠道。

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应当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通过无偿划拨土地、银行信贷、公积金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廉租房建设顺利推进。政府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保证一定的住房保障资金。廉租房拓宽融资渠道还可发行公债,公债是国家依据信用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同时,还可以将廉租房开发贷款证券化。这样可以加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转移和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不仅有利于防止银行不良贷款的再生,还可以使廉租房开发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而达到拓宽廉租房融资渠道的目的。

3.增加廉租房建设和供给。

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不断深入,廉租房保障对象的范围也应随之不断扩大。必须根据各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廉租房保障对象。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凭一己之力买不起房而又无资格享受廉租房保障的所谓“夹心层”和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并在城市担当脏、累、差等工作的外来人员,政府不能将之排斥在廉租房保障对象之外。廉租房保障体系的设计要适当超前,逐渐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逐步在新的环境下达到更高要求的“应保尽保”。

“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和突出位置,未来五年将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也就是说,为了遏制当前过高的房价,为了解决国内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政府在未来五年里,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2011年建设1000万套,2012年建设1000万套,2013~2015三年建设1600万套。

4.加强对廉租房的监督管理。

现阶段,在城镇廉租房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应在准入上确定一个资格标准,在轮候上建立科学的排序方式,并在廉租家庭不符合资格标准时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这既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住房资源的效用,又可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不公。廉租房制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享受廉租房家庭的收入、住房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复核,以避免廉租房消费的“搭车现象”,确保有限的廉租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健全住房保障对象档案的同时,要实施动态监管:一是依法签订住房保障租赁合同,合同期满要求续保的必须要经过重新审核,只有符合条件者方准予续签;二是严格审核住房保障的准入和退出对象,当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水平超过当年最低收入标准时,将让其按期腾退保障性住房或停发住房租金补贴;三是住房保障及管理情况适时向公众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