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验室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3 17:5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实验室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实验室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存在问题;探究深化;岩石基础;灌浆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影响岩石基础灌浆模式开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基础施工技术、设备、施工队伍等都一定程度影响了岩石基础灌浆技术模式的开展。我们要保证岩石基础灌浆方案的更新,就要实现岩石基础灌浆技术模式的更新,实现灌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

一、关于岩石基础灌浆环节的分析

通过对岩石基础灌浆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浆液的有效应用,通过对一些灌浆设备的应用,进行钻孔的压入,确保岩层裂缝的填补。这需要进行胶凝性浆液及其流动性浆液的应用,在硬化胶结之后,其会形成一系列的结石,这有利于基岩的整体性强度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基岩抗渗性的优化。通过对基岩地质模式、建筑物模式、地基应用模式等的探究,进行基岩灌浆处理模式的优化,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灌浆需求。水工建筑物的岩石基础,一般需要分别进行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接触灌浆处理。 布置在靠近上游迎水面的坝基内,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幕墙。其目的是减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坝底渗透压力,保证基础的渗透稳定。

在帷幕灌浆过程中,需要进行灌浆准备工作的应用,提升其灌浆的质量,当然,其帷幕灌浆的工程总量是比较大的,与坝体的施工周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选择好适宜的坝体基础灌浆模式。从而确保坝体建设及其基岩灌浆模式的协调。在灌浆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混凝土压重的积累,确保灌浆压力的提升,从而优化其灌浆质量。在一些高坝体灌浆帷幕应用过程中,要确保两岸坝肩岩体的深入,进行灌浆平洞的深入,许多工程在坝基与两岸山体中所形成的地下灌浆帷幕。其面积较之可见的坝体挡水面要大得多。其目的是提高基岩的整体性与强度,并降低基础的透水性。当基岩地质条件较好时。一般可在坝基上、下游应力较大的部位布置固结灌浆孔;在地质条件较差而坝体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坝基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

在浆液固结过程中,要求坝体基层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厚度,从而避免基岩冒浆情况的出现,实现对灌浆压力的控制,实现灌浆效果的优化,从而实现基岩部位坝体部位等灌浆模式的应用。针对一些比较坚硬的基岩,需要进行施工速度的控制,实现混凝土压重固结灌浆模式的应用。我们需要进行基层混凝土钻孔灌浆强度的设计优化。或者先在岩基上钻孔,预埋灌浆管,待混凝土浇筑到一定厚度后再灌浆。 我们可以根据长江三峡工程的坝基固结灌浆经验,展开混凝土浇筑找平方案的应用。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其找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与大坝基础混凝土建设的协调,确保了浇筑厚度的有效控制,在满足了找平混凝土的相关强度标准后,再进行固结灌浆作业的开展。

一般来说,在水利枢纽的进水塔基岩中,我们需要进行无盖重固结灌浆模式的应用,进行垫层混凝土的浇筑,实现垫层混凝土的有效保护,确保固结灌浆模式的有效应用。针对其基岩面的盖板,需要进行下部岩体灌浆模式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也要进行盖重灌浆顺序的控制,确保其岩体具备孔深灌浆模式的应用,确保坝体基础混凝土的有效应用。在同一地点的基岩灌浆模块以你个有过程中,要按照固结灌浆方案的相关顺序展开应用,实现固结灌浆模块、帷幕灌浆模块等的协调。在应用过程中,接触灌浆也是比较重要的,以确保其坝体混凝土及其岸肩结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坝体的抗滑稳定性的优化。

二、灌浆环节的材料选择

在基础灌浆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浆液优化工作,确保受灌岩层的良好可灌性的保持,这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确保裂隙的有效填补,确保其充填密实性的优化。浆液一旦经过硬化,就会产生良好的防渗能力,确保大坝强度的提升。为了更好的进行灌浆效益的提升,需要进行浆液的扩散范围及其施工模式的优化,确保浆液具备一定的流动性。通过对浆液的稳定性的控制,实现水泥灌浆的应用。在基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水泥浆液的具体应用模式,实现水泥及其水的配比,确保水泥浆液稳定性的优化。通过对水泥灌浆设备及其技术的协调,来满足现实水利工程的应用需要。在水泥浆液水泥品种选择过程中,需要进行灌浆目的的优化,以有效应对环境水的侵蚀环节。在一般的应用标准模块中,我们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应用,为了满足一些工程模块的耐酸性的需要,我们也会进行抗硫酸盐水泥的选择。在实践过程中,矿渣水泥由于其自身的应用劣势,不被提倡使用,其在早起应用中强度比较低,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为了确保现实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实现水泥颗粒细度的控制,实现灌浆的效果的优化。

在日常基础灌浆模式应用过程中,要针对岩体的裂缝宽度,展开具体浆液模式的应用。在一些比较大的岩体裂隙灌浆过程中,确保水泥灌浆的可灌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进行各种超细水泥模式的应用,控制到超细水泥颗粒的粒径,从而保障其可灌性的提升。当然在应用过程中,要进行水泥浆液的外加剂的掺入,确保水泥浆液的自身性能的优化。从而满足日常工程对于浆液的应用需要,提升灌浆的综合效益,这需要进行基岩灌浆比例的优化,以节省水泥、降低材料成本。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施工环境,比如地面有较多的断层、裂缝等,这时候如果依旧应用普通水泥浆液,则可能难以满足工程的应用需要,我们要进行化学灌浆模块的应用,进行各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比如聚氨酯、环氧树脂等材料,确保材料成本的控制,进行灌浆工艺水平的优化。为了满足日常基岩工作的需要,进行化学灌浆仪的辅助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水利工程中岩石基础灌浆体系的更新,有赖于全体水利工作人员的努力,积极做好灌浆技术环节、设备应用环节等的协调,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宜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建立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

一、调整职能,转变意识

物理实验室是学校进行物理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的目的是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但配备了实验器材,建立了实验室,只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些设备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教师.实际上,实验室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弹性很大,需要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因此,为了保证物理实验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这几年来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拓宽工作思路,耐心细致地主动探索,努力转变观念,调整工作职能,使自己由原来传统单纯的物理科任教师的职能,逐渐向全程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与维护的复合型教师的职能转变.理应做高效课堂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应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导师、伙伴与朋友.

二、加强边学边实验的教学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三、创造条件,融入实验改革

物理教师应是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积极参与初中物理每个实验过程的始终.如实验前认真备课,仔细研读实验原理,对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教法等教学客观探析,并因地制宜制订本校实验的实施方案.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直接把激光照到空气中并不能看到直线传播的路径,为了能清楚地演示光的传播路径,常采用向空中喷水雾的方法,但水雾在空中持续时间短,可视时间不长.就用一个大的雪碧瓶子,在瓶口点一盘蚊香或一支香烟,等瓶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照射,可清楚地看到在烟雾中有一条红色的光线;演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时,采用的是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这样当用激光手电照射时,就可以在液体中清楚地看到一条红色的光线.因直观生动,学生在兴奋地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根据平时积累的实验教学档案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加以预防,对初二学生组织学习“实验室规则”,第一节课特别重视进行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仪器在利用过程中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一些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如,在“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所用的斜面木板的末端安装一块保护挡板,能有效地防止小车撞击木块摔落现象的发生.实验方案确定后,总是按要求准确细致地做好实验前准备并预做实验,以检查仪器药品材料的效果和把握实验要领.实验过程中,深入学生中指导学生实验,排除仪器故障,添加材料药品,处理偶发事件,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地进行纠正,对普遍的、反复出现的错误,及时收入实验教育学档案中,并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

四、适时开放,指导学生探究

高效课堂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过去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高效课堂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设计,选择仪器,收集数据,通过探究,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高效课堂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科技实践的需要.开放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开足课堂内能完成的学生分组实验课,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开展与教育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问题调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制订方案、规范实验、记录结果、交流探析、归纳结论、解决问题等能力.

当学生对所做实验还存有疑问,或者有改进的设想时,他们可以在实验开放日提出讨论.学生对整个过程充满新鲜感,把单调的实验变得具有趣味性.可以说,实验室的开放,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验,促进了学生学具制作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有效地使用了实验室的教育学资源,促进实验教育学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实验基本技能目标,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实验尝试科学探究、思考和研究化学问题,培养自身科学探究的能力。但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无法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都配备有标准的实验室,甚至实验条件一流。然而,纵观当前许多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发现,实验教学被弱化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有:

(1)对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不适应。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教材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分并不明显,而是将其分散在“观察活动”和“学生实验探究”栏目中。部分农村化学教师在处理这些实验时,往往无所适从,只能照搬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

(2)化学实验教学存在探究泛化的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新课改下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很多时候也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农村教师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立起来,不管实验本身是否适合探究,都按照探究性实验去教学。

(3)教学管理、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比较耗费课时。有些教师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压缩实验课时,或者只做些耗时短的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不足,分组实验做得少,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而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产生。例如,在设计“CO2溶于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来引入问题:“大家一定喝过可乐,同学们还记得喝可乐时有什么感觉吗?”学生们开始带着问题回想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 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瓶可乐打开倒入玻璃杯中,学生通过透明的玻璃杯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 CO2溶于水”的实验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学生开始设计起实验步骤来。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兴趣得以激发。

(2)深化经典实验,拓宽探究空间。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做好典型实验,深化经典实验,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后,教师可以深化实验,提出问题:“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能否用如木炭、硫、铁丝乃至石蜡等物质代替红磷来做这个实验呢?”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开始激烈地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引导: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需要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或氮气,同时又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新产生的气体会被反应掉。很快,学生得到了答案,即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石蜡代替红磷来做该实验。经典实验的深化,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细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习惯,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

(3)改造演示实验,培养探究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其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H2能用HCl代替H2SO4,能用Mg、Fe等金属代替金属Zn,那么制取CO2是否可用H2SO4代替HCl?是否用其他含碳酸根的物质代替石灰石、大理石?接着,给出实验所需的相关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拟订一个实验方案来制取二氧化碳。最后,师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并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稍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研究,其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希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4(11).

[2]尹木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篇4

1 深入调查 摸清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科学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既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因素,也有教师层面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学生不做实验照样可以考高分,有一个学校建有六个标准实验室,每个年级一学年只开2~3个分组实验。

(2)任课教师以实验工作量大、实验准备费时、没配备专职实验教师为由,采用“黑板上做实验”或用多媒体动画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高的学校为84%,低的学校只有23%。

(3)部分任课教师的实验内容备课不到位,教案中未将实验内容列入备课范围或只提实验名称,未到实验室预做演示实验,有的老师让实验员备好器材,拎着实验器材就到教室上课,导致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4)一些任课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工作不重视,批改中笼统地打个勾或写个阅字,也有的是让学生临时补填实验报告和批改的现象,实验报告中的“讨论”和“进一步研究”栏目未得到有效利用。

(5)部分实验室管理混乱,实验开出登记不及时或事后补登,实验仪器报损制度不规范、仪器和药品摆放不合理,实验器材进出实验室未建立账册,危险品管理未能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6)师生实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学生实验甚至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巧于借力 制定科学实验教学督查方案

为改变现状我市出台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初中实验教学督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教学研究部门具体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督查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督查范围

全市初中学校科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2 督查组织

由市教育局选调相关教研员及相应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进行督查。每年组织督查两次,全年督查的学校数不少于该县(市、区)初中学校总数的50%。

2.3 督查内容

①教师备课笔记:全校科学教师上交最近一年全部备课笔记,检查组教师随机抽查,主要查看实验内容的准备情况和实验备课数量;②学生实验报告:全校学生上交近一年实验活动册,主要检查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态度,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③实验开出记录:检查实验室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检查教师实验预约情况、实验完成登记情况及其与学生实验的相吻合程度;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这是检查的重点内容,每个年级随机抽查4个学生实验,每班随机抽查4位学生(各做一个实验),全校抽查的班级数每个年级不少于6个,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规范性作出评价;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材料的管理和添置等情况:主要检查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情况,如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管理办法,实验室物品的进出登记情况等。

2.4 奖惩办法

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督查情况进行汇总反馈,对实验教学不能够正常开展(存在少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未做现象或实验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学校,要求所在县(市、区)教育局督促其限期整改;对实验教学工作不重视,实验开展得不规范的学校,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责成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对该校校长进行严肃处理;对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优秀的学校给予通报表扬。督查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年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的内容。

3 巧搭平台 推动实验研究向创新方向发展

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求初中科学骨干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掌握初中科学实验所用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改进思路、创新方法,不断思考利用实验的激趣、育智、启思等独特功能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规范基本操作、强化实验过程、优化实验方法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基础,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以领悟实验思想为中心的一系列专题研究活动。①开展实验改进思路专题研讨,以获得开展实验改进的思路和自制教具的途径:从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简化操作缩短时间等角度去实施实验改进;②开展实验转化思想研究: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科学规律、科学模型、思维角度、科学过程、科学状态、时间等角度达到使实验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用这种方法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微小变化的现象或规律,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看得见的宏观现象,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③开展创新实验设计评比活动,让教师有用武之地。借助全市教研活动的平台,开展两年一次的创新实验评比活动,教师在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基础上,展示各自的实验改进或自制教具,阐述其中的实验设计思想,参与的教师和观摩的教师都能从中进一步领悟到实验思想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以及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4 善用评价 改进科学实验考查考试方式“科学实验教学”既是探究活动,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具有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过程以及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功能,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提倡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并实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就要改进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在加强实验动手能力考查的同时,不断改进纸笔考试的评价方式,使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师不吃亏,让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高分。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78―01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核心内容,新课标增加“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内容,并具体列出了学生需完成的八类基础实验,突出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被大打折扣、地位弱化,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陷入困境。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1)保障不力。一是实验室、仪器室建设滞后。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室、仪器室多无排水设施和排换气系统、供暖设备,电路设计不能满足实验需要。二是实验仪器和药品保障跟不上。三是化学实验管理师资缺乏。农村初中未配备过专业化学实验管理人员,学校编制中也没有教学辅助人员编制,仅由化学教师兼任实验管理员。

(2)考试评价制度不力。一是中考改革降低了化学学科和化学实验考查分值。二是化学学科中考压力偏大。化学知识点繁杂细碎,讲授新课耗时长,应考压力大,挤占了实验探究时间。三是学生实验技能未列入考核项目,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很少组织师生实验技能竞赛。

(3) 管理服务不到位。一是教学管理中实验意识淡薄。学校多认为实验做与不做对学习影响不大,反复讲、练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绩,做实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不如不做。二是教学评价跟不上。对实验管理不重视,一名化学实验管理员的工作量被认定为3个课时,但实际工作量要大得多,且实验管理不列入评优选先考核项目,教师积极性不高。三是后勤服务不到位。初中化学实验多集中在秋冬季学期,天气转冷,实验室需要供暖和热水、洗涤用品和纯净水等,一些学校不愿为此提供相关服务。

(4)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一是学科师资补充不及时。部分初中的化学教师仍由非化学专业教师担任。二是教师动手能力弱。化学实验要求规范操作,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难以达到要求。三是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用多媒体 “讲实验”比“做实验”要轻松得多。

(5)学生实验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一是学生实验基础差。有些农村学生几乎没接触过化学实验,没有实验思想准备和实验能力基础。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不高。九年级学生认为实验无助于提高成绩,而做题见效更直接。农村家长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漠不关心。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建议

(1)确立化学实验的核心地位。初中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站在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高度看待实验教学。

(2)保障实验教学。把农村初中实验室、仪器室等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定期更新和补充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扩大农村学校教辅人员编制,改善实验管理员的地位和待遇。

(3)改革中考方案,以考促教。理化学科的分值至少不应低于语数外分值的三分之二,适时把初中毕业生实验技能考核列入中考范围。

篇6

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实施状况,2009年下半年,我们对淮安市部分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实验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共调查了7个县(区)的 46所农村中小学(其中,中学25所,小学21所),回收问卷136份,基本能反映全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实施的基本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并就进一步用好仪器设备,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提出我们的想法和建议。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

实验室准备方面,83%的中小学选择基本能满足需要,17%的学校选择不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主要存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四配套”工程中,初中理化生实验室最多按2、1、1配备,小学则是不管规模大小,都配一间科学实验室,实验室的桌凳都是48座。显然,如果学校没有新建实验室,班级数较多的学校上实验课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配备方面,近20%的学校选择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班级生数较多的学校,“四配套”工程配备的分组仪器是24组(两人一组),事实上部分学校的班级生数达到了60以上,上实验课时仪器不够用。

学校实验经费投入上,没有的占6%,应对检查时支持一点占57%,正常支持占30%,关心并充分支持占7%。日常经费的不足,必然影响实验的开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积极性不高,支持的只有42%。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自制实验教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不热衷自制实验教具。另外,自制实验教具存在很大困难,材料缺乏,时间紧张,教师自制实验教具劳动成果也得不到充分肯定,自制教具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师资状况

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的学历、职称(见表1)基本符合要求,但并不完全对口。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由学科教师兼任的情况比较普遍,理化好于生物。专职人员的年龄一般都偏大,有的是即将退休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他们更多的是承担仪器设备保管作用;小学科学几乎没有专职教师,基本是由语、数、体育教师和总务主任兼任。

初中实验教师基本都经过省、市、县级培训。小学科学只有63%接受过市县级培训,并且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有的经过培训的人员被学校安排到其他岗位,不再兼任科学课。新上岗或者新兼任科学课的同志,学校没有进行岗前培训,这部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较欠缺,对管理和使用新仪器、新设备感到力不从心。

三、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10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77%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53%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20%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述数据反映,大多数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讲是明确的,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认同的,但实验仅被看成是一种辅教学,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仍然存在。

在这次调查中,有83%的学生喜欢用实验室仪器做实验,在家里经常用坛坛罐罐做实验的仅有10.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实验室仪器,而很少使用生活用品做实验,很少设计一些课外实验,很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是主要原因。

学校领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和改进,口头支持,但没有行动占75%,20%是不过问,支持教师进行实验革新,并给予全方位支持的仅有5%,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四、实验课开设情况

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使用率:平均每天2节以上的达68%, 每天1节的达19%。其中,物理和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明显高于生物,这可能与中考指挥棒有关。小学科学:平均每天2节以上的达31%,每天1节的达57%。显然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

实验课开设情况见表2(分组与演示以”四配套”工程配发的仪器为准):

从表2可以看出,中小学的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较高,分组实验的开出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生分组实验中,80%以上为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的分组实验几乎为零。大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现状不满意,但很少动脑动手去实施改革。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教师十分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限于紧张的课时,为应付书面考试,有超过五成的老师们采用过程式化的“黑板实验”、“多媒体实验”,即在理论指导下,在配套实验册引导下,教师讲实验,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配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会出现的问题,误差分析等一一讲透。条件好的学校更是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看见实验的过程,理解并记住这些实验。

五、实验教学评价

60%的学校没有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范畴或者有时纳入,29%的老师认为,中小学实验课对升学影响不大,上级部门要求不高。因此,学校基本不搞定性评价,教好教坏没有明显利益关系。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只是在上级检查工作时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平时学校对实验室的安全、卫生比较关注。有的小学科学课课表上安排了,但没有上科学课,也有的科学课上一半改教其他“主课”,如语文老师上语文,数学老师上数学。

实验操作是否应该列入中考?76%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的占24%,主要担心大规模的实验操作考核的工作量太大。

六、实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实验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过实验教研活动占43%,其中,2次以上占29%。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实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差别较大,初中好于小学,理化好于生物。

同伴互助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已经形成经常交流探讨氛围的占67%,25%的教师很少交流探讨,还有8%基本没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校本教研重视的学校,教师间互相探讨、交流的氛围就好,一般都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实验教学方案等。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或者数量严重不足的学校,教研活动很难得到保证。

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淮安市农村中小学的实验实施情况比前几年有较大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为切实抓好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设备

装备离不开经费,实验教学离不开仪器和药品。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迫切需要实验室软硬件的提升,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从思想、制度到手段都非常先进而广泛的实验平台,让学生不仅参与基础的观察和验证性实验,还要自己动手进行开放式探究,接触课程中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设备,在亲自设计、操作、探索等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因此,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根据学校现有规模,进行阶段性投入,建设实验室,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满足开设实验课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争取在财政公用经费中按照一定比例列入装备日常维护和易耗品添置经费,保障实验教学的可持续性。

大力提倡中小学师生自制实验教具。自制实验教具不仅是克服实验仪器短缺困难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师生齐动手自制实验教具,既充实了实验室的教具,又辅助了教学,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二、建立一支合格的实验教师(管理员)队伍

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是实验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其事业心、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实验课的质量。一是以创建装备现代化为契机,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要求,尽快配齐配足实验教师(管理员)。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生物教师的配备。二是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素质。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促使各类学校的实验教师及实验管理员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胜任岗位需要;经常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增强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多创设专兼职教师之间交流研讨机会,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引导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传帮带。校领导要把实验课与其他课程一样看待,经常听听实验课,了解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困难。这既是督查,也是对教师的鼓励,是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尽量解决好从事实验教学的专业人员的地位待遇问题,合理解决其工作量、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进修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珍惜实验机会,对每个实验真正从理论上、装置的安装和操作上、结果的记录和处理上,每个实验要求掌握的目的和意义上进行实验前的精心准备,然后再根据教师设计的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二是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管理部门可以明确列出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至少应该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下限,这样做便于统一配备仪器,便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便于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便于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完成实验教学。三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问题―讨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习兴趣 、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四是重视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按照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视野,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要特别重视加强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较好掌握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减少初中学生的差异。

四、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实验评价不仅支配着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也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进行实验所采取的策略,实验教学评价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完善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一是学校应把实验教学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包括实验的开出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效果等方面。二是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常规考核。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采取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三是建议中考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一定的分值计入总分,这样可以弥补笔试考核实验方法的局限性,消除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比如可以将理化生每科以5分,总分1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考查的内容分为:实验计算、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判断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习惯等内容。每个组2名教师同时监考相同实验的4~5位考生,分数当场评定。只有中考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学校和老师才能真正重视实验教学,才能认认真真地抓实验教学。

五、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使用的督查评估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14-01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而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际状况离这一目标的完成相差甚远: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的培养,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对答如流,实验操作却不尽人意,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却只是考前集中练习,实验成了一种摆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观念的滞后和师资投入不足

由于各地市中考情况不同,对生物的考试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市中考根本不考生物,也有些地市生物会考但所占分数很低,又属于开卷考试科目,这样生物教学自然被学生、家长及教师打入“副科”行列。新课程改革后,学校也由于教师的短缺,课时减少一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浪费时间,几乎所有的实验探究被讲解替代。再加上师资投入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教师,每当做实验时需要生物教师自己准备实验,工作量大,导致有些教师尽量少做试验甚至不做实验,而是讲实验、背实验,应付考试。

二、实验设备落及器材不足、不全

全校各个年级部共用一个实验室,仪器破旧不堪,能用的也就十几套,即使考前练习也必须四、五个人一组。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投入到生物实验中的经费自然是能省则省,几乎没有必备的生物试剂,并且市场上买不到。同时因经费和师资投入的不足,导致实验管理无序、无连贯性 , 许多中学缺乏合格的实验管理人员,造成仪器的完好率、利用率下降,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行。而生物实验有好多材料需要提前或者当时备好,也导致有些实验不能按期进行。

三、学生实验基础差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进实验室,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稳,就大声喧哗,东张西望,出现过度亢奋,结果是老师讲什么也听不见,做起实验来手忙脚乱,慌慌张张,不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应该先做什么,更谈不上分析推理总结了。长期以来,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人们,应当说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安排、管理和实验教学评价。为更进一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转变观念,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随着全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应首先转变观念,把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是只关注考试。

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当地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把握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地不同季节所具有的实验材料的实际情况,编制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制定,以便适应当地的学管理和施教。(2)结合学校实际,全面开放实验室。在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究。既可以解决实验器材短缺造成的必须多人共同操作的难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受课堂时间限制不能按时完成的问题。

2、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保证实验探究高效有序地进行。充分的准备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器材的准备也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这样不只让学生全面感知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还可以为老师节省出更充分的备课、批作业的时间。

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针对探究练习提示进行有计划地探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减少全班讲解的次数,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思考的时间。

实验结束,要让学生养成自觉保持好卫生,清洗整理仪器的良好习惯,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完成实验报告,确保有始有终地完成实验。

3、改进教法,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型实验;探索;实践

很多化学理论都是在化学实验中得到验证并深化理解的。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仪器保护清洗、实验废物回收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学习化学。

一、微型实验的含义

新时期的学科教学,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关心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传统的以教师演示实验的模式已经落后,无法满足新课程和学生的需求。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就是以尽量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理论信息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所以,微型实验既方便,安全且无污染,又培养了学生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优缺点

1.优点

化学实验课中采用了微型实验,根据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下优点:(1)它所需的化学试剂较少而实验效果明显,经济简单易操作。而且微型化学实验主要以塑料微型仪器实验箱为主,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安全且功能多,每个学生都可以配置;(2)可以进行集体化学实验操作,微型实验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并且通过互相探讨、设计、合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3)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室空气和水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利于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2.缺点

(1)微型化学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忽略基本操作的规范性;(2)鉴于实验仪器较小而试剂较少导致的实验效果不明显现象;(3)受制于塑料仪器不能够进行高温及加热,所以有些微型实验做不了;(4)一些微型实验效果持续时间短,易失败;(5)教师或管理员的工作量增加,需提前准备,且要考虑的东西也增加;(6)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的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完不成任务,而且也加重了教师维护课堂纪律的时间和工作量。

三、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实践

1.交代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和实验操作步骤

微型实验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要教导学生正确的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和基本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不会手忙脚乱而破坏仪器或污染实验室。对实验室安全和洗涤、用水、废液回收、教室通风、节约资源等方面也要提前教与学生掌握清楚。这是微型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实验都是跟生活实际分不开的,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才逐渐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NaOH与CO2反应的探究”中学生已经知道,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OH能与CO2反应吗?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疑难问题的心理情境中,从而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

3.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也是微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运用。在家庭中自行设计和操作的实验一定要简便且安全。例如,学习了软硬水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试着把使用时间长而变干的毛巾变软或是布置学生除去水壶的水垢来了解盐和酸的性质等,这些易操作的家庭小实验也以开展微型实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微型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将实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对铁为什么会生锈以及怎么去除铁锈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体会。在学习CO2性质时,可以借助微型实验来学习,对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检验、能否供给呼吸和燃烧、用石蕊试剂检验变红等这些性质都可以在课堂微型实验中进行检验,要注重学生个人动手操作和自我体验。

总之,微型实验是初中化学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学科性质创设的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的新型的教学方式,为转变以往以教师演示实验的滞后方法,微型实验可以满足学生个体所有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并用少量试剂和较少的仪器实现最佳的实验效果。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遵守规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树秋.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论坛,2012(10).

篇9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中就显的尤为重要。

然而,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往往只是重视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即使进行实验教学,也只是侧重于应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实验教学仅仅是课本的翻版,毫无新意,又令学生束手束脚,无法达到实验本身的目的。

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变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

以前,课堂演示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教材已给出结论,只需用实验去验证即可。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仅是一名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就可以把学生完全调动起来,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电阻定律 电阻率》中,原课本的做法是先给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一结论,然后再定量实验,这就是一种验证式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为什么只研究这几个物理量”的疑问。若将其改为探究式实验,学生就容易掌握的多。其具体做法为,在实验前,先让学生们去猜想电阻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自行排除无关因素,最后才把决定因素控制在“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这几个物理量上。在进一步实验之前,还应先指导学生用理论推导具体的关系,再依据学生的设计来完成实验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下载。

对比两种方式,探究式实验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管学生的探究,谈不上科研成果之说,但这种方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在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基本技能,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采用多方法实验,鼓励学生改进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有全局的观点,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动量守恒的验证》中,该实验要求大量的空间来操作,且在实验过程中,时间及数据处理又显得太过麻烦。笔者在学生进行该实验后,布置了一道课外思考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改进实验。一位学生参照家中的工艺品,设计了如下方案:将两枚钢球用细线悬起,且中心共线,紧密接触,在钢球后方置一木板,并在竖直方向上标出刻度,以做标志。将其中一小球从某一高处释放,并记下读数,观察碰撞后升起的高度,再次记下读数,也可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经过该同学的设计,将一种简单而又有新意的实验展现给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进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时,演示仪器的挡板在停球过程中,总是留下一个“V”型的痕迹。为了使实验减小误差,学生们略加改动,在挡板上塞了些棉花,就使数据变的十分准确。

由上可见,在物理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更鲜明生动,更有效的反映问题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通过多方法实验,改进原有的实验,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实验问题,提倡学生质疑

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突破。常言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在鼓励学生时常道“每事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提倡学生敢于质疑。

例如,在观察《光的色散》实验中,同学们用三棱镜去观察七色光带。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投在屏上时,彩色光带为上红下紫,而透过棱镜直接观察时,彩色光带却是上紫下红?”这个问题提的好,说明他是真的动脑,真的思考了。笔者立即鼓励了他,并借此机会提倡全班学生养成多提问、多质疑的好习惯。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踊跃思考,敢于质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倡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求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开设课外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也可以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一次布置课外实验时,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一枚鸡蛋,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的翅膀,利用鸡蛋来验证一种物理规律或物理现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下载。学生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把鸡蛋煮熟后,浸入凉水之中,发现比平常的热鸡蛋好剥的多,从而验证了热胀冷缩现象;有的把含酒精的棉花置入开口瓶中,并把鸡蛋置于瓶口,燃烧后,鸡蛋被吞入瓶中,从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也有的将鸡蛋从高处释放,落到海绵上时不易碎,进而验证了动量定理;还有的将鸡蛋放于硬纸片上,下方置一杯水,迅速弹出硬纸片,鸡蛋落入杯中,进而验证了惯性定律。

像这样与实际相联系的课外小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放实验室,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法

开放式实验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打开实验室门就可实现的,那只是“实验室的开放”,而非真正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搞好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有一整套相应的措施。

北京某校以俞庆森老师为首的前辈们打破了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经过近年来不断地探索,他们提出了基础实验教学开放式管理的新模式:教师根据最新科技发展的情况,拟就若干个实验题目,由学生选取后自行查阅资料、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备齐所需简易用具、按需要预先约定使用实验室及所需仪器的时间,最后独立或分小组完成实验。教师的作用仅是提供必要的理论引导和“维护型”的实验室指导。

这种实验的开放管理意味着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为保证实验的正常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采用预约实验时间这一常规方法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意见,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并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允许学生在实验失败后重做,直至成功为止。指导教师也一改以往辅导过细,偏重结果的做法,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自由发挥。

上述方案,成功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毫无疑问,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类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新时代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全力以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用尽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来为祖国培养全方位的创新人才!

篇10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28-02

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及处理数据,然后分析结果,形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并加以创新,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探究的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等方面,物理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重实验考试,轻平时训练

实验技能考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考题年年类似。以至于部分教师将实验训练放在了考前一两周内搞突击,考什么就练什么,不考的就不练,抓住可能考的反复练。学生的实验步骤完全一样,甚至数据都如出一辙。学生就像机器人一样,照葫芦画葫芦,至于为什么这样,不能那样,只有老师心里明白。

2.重实验结论,轻操作过程

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教师仍然是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本该分组的改成了演示,本该演示的改成了黑板上画画,课本上圈圈,课下背背。学生只是生硬的记住实验结论,至于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实验的评估就无从谈起了。学生不能动手实验,如何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呢?

3.重外部建设,轻内部配置

目前,很多学校迫于自身发展,纷纷不惜巨资盖起了漂亮的实验楼,更换了崭新的桌凳。然而,却忽视了实验器材的配备,更新,很多学校的器材老化,缺失、损坏严重,已无使用或维修的价值;有些是八十年代课本中要求的实验器材,现今的教材已不再要求,而目前课本中要求必做的实验,器材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物理实验又如何开展呢?

二、推行实验需要的物质条件和配套措施

1.实验仪器的配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方面由学校筹集资金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器材尽最大能力按规定配齐,另一方面,对一些能自己制作的器材,发动教师与学生动手制作,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实现两个转变

①改变和增加实验员的职能。学校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担任实验员,把实验员原来只负责实验仪器和准备实验的职能变为除管理仪器和准备实验外,还要负责管理和指导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②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把原来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组织到实验室做指定实验的封闭式管理,变为由任课教师组织或学生自己向实验员申请,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开放式管理。

③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操作的习惯,经常出现实验纪律混乱、容易损坏实验仪器的情况。在推行教改实验前制定出严格、完备的实验室制度和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以保证实验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这不但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实验,在课前教师选出优秀的实验,并在课堂上让该同学做演示实验。

四、教改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l.通过改变实验室管理方式和传统授课模式,改变了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只能看实验的教学状况,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必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主、平等、进而主动”的心理作用,再加上物理实验本身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故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培养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习惯和能力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