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多媒体教学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4:04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1

要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量本身较少,实用性较小,比较枯燥。而多媒体更形象生动,化静为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84-02

数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小学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算术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代数、几何知识,如九九乘法口诀、列方程解方程、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联系等都是重点。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大,各个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都大大改善,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也进入农村小学的课堂,它使枯燥的数学课堂一下子生动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历,谈一谈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与作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的创新与研制等。

1 多媒体的运用与作用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兴趣是一种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灵感和智慧。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兴趣不高。并且作为小学生,自身对学习就比较被动,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而运用多媒体形式形成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想,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知识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意,使枯燥的学习生动化,学生学起来愉快轻松,充分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每种体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入学生眼中,停在屏幕上,并配上音乐对话,说:“你们认识我们吗?”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就好像看动画片一样,兴奋不已,兴趣也大大提高。

再如,讲解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对此学生接受本课知识就不费劲了,还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对宇宙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有很大提升,求知欲越来越浓厚,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1.2 用多媒体讲解新课,更直观形象,化静为动,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还有助于突出重点、强化重点。在教学中对于抽象的知识点,不管教师怎样表达,怎样声情并茂地表达,学生接受起来还是很困难。多媒体教学就不同了,它从抽象到具体,降低理解难度,使传统教学下几课时的课一课时就解决了,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讲解“圆的面积”内容时,需要把圆分成若干份,再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分的份数越多越好,教具最多分成32份,如果用多媒体,就可以分更多份,使拼接的图形愈接近长方形,学生对用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理解就轻而易举了,既直观又形象,本节内容也记得清清楚楚。为了开阔学生知识,最后笔者还告诉学生,用大学微积分知识,可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1/3;用积分知识可以导出圆的面积为πr?,近似为以πr、r为边长的长方形的面积……只言片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也记住了课堂内容。

1.3 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根据现代教育观,数学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利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小数的加减法”中,笔者利用学生常吃的小食品,从它们的价钱入手,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他们喜欢的食物,组成食物组合,拖动食物的价格,来算算到底需要多少钱,变以前的教师操作学生看听为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算,学生兴趣高,谁都想试一试。这节课,学生自己就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了。

再如,教学二年级“找规律”时,给出一排图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涂颜色找规律,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规律图,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

1.4 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反馈学生掌握程度,增加课堂利用率

阶梯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数学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讲解完除法的运算课后,教师板书几道练习题,把计算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好,用白纸盖上,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答题,两名学生待答完题后做“评判老师”给予评分,然后学生和“老师”互换,做下几道题,大家都积极投入练习当中。

有时也可以加一些擂台赛、夺红旗等竞赛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十以内加减法”时,笔者设计了一些阶梯性的练习,谁先做完做对谁就得到红旗,学生表现积极,做题的正确率也很高。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学生在轻松、快乐、主动的环境下学习,他们更爱数学课堂了。

2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形象直观,开阔视野,但有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全过程,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不流于形式,使学生不至于“走马观花”,需要教师在多媒体演示前后,加强课堂讲解和板书,即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渗透,补充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强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例如,多媒体演示圆锥体积和圆的面积公式后,教师讲解利用积分法准确推导出计算公式,并告诉他们计算复杂的体积和面积公式就不能利用实验法,以后要学好高等数学。再如讲解几何的重要性和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介绍手电筒的聚光反射镜面,是由数学曲线旋转组成的,起到聚光的作用。再如小小的齿轮,其表面也是由复杂的数学曲线组成的,这样才可以平稳传递扭力。这样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好数学的决心,对作业和练习不再反感。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挥,启发探索科学知识的灵感,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3 多媒体的创新与制作

多媒体课件有限,而且有的课堂内容不适合做多媒体课件,这就需要自制一些多媒体和类似多媒体的板书、简图等,起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例如,讲代数解一次方程时,可引入数学古案:“野鸡兔子共计四十九,一百条大腿地上扭,问野鸡兔子各多少?”教会学生怎样列方程、解方程。同时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做其他习题时不再犯难。再如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板书简单的房屋铁梁图形和电力塔架图形,并让学生找出多个三角形。笔者还建议多制一些电脑练习软件,让学生做完试题后对照标准答案和标准解题过程,自我评分,使考试成为一种练习。让学生投入有趣的练习中,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更多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大大加深,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清晰易懂,具有启发性、应用性,并且与传统教育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学生多角度、多广度、多深度地学习知识,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生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让学生深入练习,熟练掌握现有阶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数学成为一门人人爱学的学科。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2

一、创设情境,触动心灵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情境是师生之间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建构的,适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物质环境和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就能融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一般比表达的语言更加深入。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如,教学《生命需要呵护》一课时,播放1998 年洪灾中江珊小朋友在洪水中浸泡九个多小时,最后获救的场面,学生通过画面,更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勇敢面对、珍爱生命的真正含义;教学《幸福来之不易》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武警官兵抢险救灾的情景,并请学生模拟抗洪战士背沙袋、垒防洪堤和抢救灾民的场面,学生在看、听、演中深深感到了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内容材料,新颖含情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异国到本土,把不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物,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从而把生命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使课堂更具吸引力、说服力。

比如在讲授《挫折不可怕》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很多图片及伟人、名人受挫的事例,旨在让学生知道:“普通人有挫折,伟人、名人同样有挫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讨论法、辩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感悟挫折,理解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从而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意识。

在讲授《环保小卫士》一课中,介绍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带来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问题之一。通过视频向同学们介绍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高度关注高科技所带来的新污染,加强对高科技产业及高科技污染特征的研究,把环保优先的理念落实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美好前景。研究性学习,力求材料新颖,获取准确,把课堂变为激情的展示平台。

三、关系亲近,感受力量

多媒体技术通过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

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讲授《大爱无边》时,通过播放5.12汶川抗震救灾的事例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入了2008 年发生在汶川的那场地震灾难之中,勾勒出一幅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手牵手,心连心,不抛弃,不放弃的感动画面,鼓舞人心。这样的大爱在这样的事例面前不用教师的讲解,一下就解决了。

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始终都没有改变。多媒体越丰富,一些教师越有错觉:课题设计减少,任凭仪器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网络教学的资源很丰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身份成了节目主持人,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许多讲解由多媒体代替,亲和、情感力量减弱。

四、切忌呆板,寓教于乐

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中开展行为实践,这样,集娱乐性与真实性于一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现实问题、案例实验等,去判断、辨析、思考、换位体验。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感;多媒体

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养成,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标志,也是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所谓乐感,虽然定义繁多,但是从音乐素养的角度而言,乐感即对音乐的感知力,包括音高感、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以及对音乐情感、风格的感觉等,以及在此基础上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音乐情感表达都是乐感的范畴。所以,可以说,笼统而言,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乐感并非天生获得,拥有“绝对乐感”的天才只可能是极少数人,不过,大多数人经过后天的锻炼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乐感,从而对音乐获得更加灵敏的感受。学生如果没有乐感,就无法领略到音乐美,更无法表现美的音乐。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必然无法回避学生的乐感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后天培养乐感的最佳时期。乐感的养成需要靠听、唱、演等各种方式去不断练习,更需要引入生活的活水,勾起学生心中审美趣味的萌发。当前已经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与培养乐感的目标相结合,能够表现出它强大的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一些偏差,当多媒体教学与培养乐感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它的优越性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尝试结合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多媒体背景下学生乐感的培养。

一、多媒体方式培养学生乐感的优势

1.多媒体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参与,增加乐感培养的趣味化

乐感的培养不仅包括音的高低长短,节拍的强弱,还包括乐曲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因此,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带入他们丰富的情感和兴趣。这就需要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情感化、趣味化、生活化,为课堂带来与学生生活和喜好相关的各种不同的元素,为音乐渲染背景知识和情景,为课堂培养丰富的情感氛围。

2.多媒体能为乐感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情境,打开学生的想象力

乐感的培养从听开始,然而单纯的声音刺激有时候无法完全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多次重复的音准训练,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因此乐感的培养需要想象力的参与。多媒体的形象性、交互性和选择性,能够为学生乐感的培养提供多种辅助。如在听音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场景,在辨音时能够提供对比,在体验旋律时营造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更敏锐地感知音乐语言。

3.多媒体能为乐感的培养提供多层次的审美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可以于其他艺术方式之间实现同通,这样才能体现出音乐的丰富内涵。此时,利用多媒体引入电影、动画、舞蹈等综合艺术形式中的片段,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表情,情节的节奏等环节截取素材,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审美体验,从而更深层次地领会音乐语言表达的丰富意境。

二、多媒体方式培养学生乐感的原则

1.多媒体的使用要有目的性

多媒体不应成为课堂的摆设。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前,我们应该搞清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这个课件?用了之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用实物、讲授等形式是否效果相同或者更好。

2.多媒体不可限制学生的音乐想象

很多时候,教师在教案中严格执行着自己预定的程序,面对学生多样化不同的生成,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同时有些的启发诱导过于单一,遏制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自由发挥。这是使用多媒体时需要避免的,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有积极引导而无限制的想象力的训练。

3.多媒体不能占用学生听、唱、动的时间

多媒体不可占用并缩短了学生听、唱、动的过程,否则就剥夺了他们对歌曲进行感受、实践、表现、再创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味沿着预设的程式推进教学进程,就是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的扼杀。

三、多媒体方式培养学生乐感的方法

1.用多媒体强调乐理知识

学生的乐感薄弱往往因为在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未用心,因此在在演唱等音乐表现中没有乐理意识,往往发生走调。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将乐理知识进行多媒体加工,穿插入视唱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中,将调式、几几拍子、强弱规律、休止符、延音符号等制作成动画,展示这些符号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并且播放不同的乐曲片段让学生竞猜、练唱,以养成对乐理的敏感度。

2.用多媒体加强听音辨音

听音、辨音训练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过程本身稍显枯燥,然而加入了多媒体,情况就不同了。在课件的制作中,笔者借助于“森林十佳歌手大赛”的情境,让各种小动物唱不同的音,再选择一位裁判“百灵鸟”唱基准音“1”,学生判断成功,将出现胜利的画面。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很好。此外,多媒体软件还能够提供不同速度、不同情绪下的乐段的比较试听,能够在有趣的情境下激发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兴趣。

3.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旋律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4

在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学习数学欲望

多媒体课件有图文并茂的优点,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一类是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创设一系列情境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深厚情感。教师要以体现培养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的观察、想象、审美、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意、动手演示、多向思维等方面的新颖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交互进行活动,以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信息展示使得学生感到数学趣味横生,思维活跃,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在网上检索,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超越常态思维模式,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情感态度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大脑,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表现出的“瞎想”和“出格”,鼓励学生自信地想和说,勇于挑战权威,让学生大胆说“不”,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索,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渗透学习数学情感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渗透学习数学情感。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一定要给学生创设相对宽裕的探索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通过多媒体的实验、观察、联想、概括、想象、类比、猜想、归纳、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与方法,逐渐将对数学的热爱、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渗透到平时的学习行为中。多媒体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主要特点就是跨学科和多学科整合。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Word设计贺卡、数学小报,进行图形设计比赛,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查询相关资料和信息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去主动探索和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情感交流方式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5

关键词: 微生物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学科,它包含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涉及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的描述与讲解及复杂细致的实验操作技术。传统微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以黑板式讲授为单一模式,课本图片资料较少,并且大多数图片为黑白图片,且图片模糊,质量较差,造成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虽然教师有时利用挂图和幻灯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直观性,但教师操作不方便,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幻灯片变模糊,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微生物的课堂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病,且已应用到我们的微生物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1],[2]。然而,目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多滥用、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这样的授课方式没有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有时还降低了教学效果。当前,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现代教育技术与微生物教学的整合,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的关键。笔者在此分析当前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适时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的课堂教学中。

一、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多数以课本为基础,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来进行讲解。但是,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情况下肉眼看不到的低等生物,所以,导致传统的微生物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教师讲解抽象,重点难点难以突出;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例如在讲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时,由于微生物形态微小,肉眼看不到,学生对其没有一个整体形态方面的观念,常会感到抽象、复杂、难以理解。教师在上课时,所能利用的教具也只有黑板和课本。教师板书画图受到时间、绘图水平等许多因素的限制;课本上的图片也存在图像模糊、无立体感和动态感等缺陷。这对于学生掌握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特征和繁殖方式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板书画图需要时间较长,教师往往只能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总结重点难点,而学生因听课时间长,大脑相当疲惫,对教师总结的内容不能很好吸收,势必造成学生重点难点不清楚,学习效率低,教师的教学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有时也利用幻灯片、挂图等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它们操作起来较麻烦,既浪费时间,又缺乏真实感,且时间久了,图像变得模糊。这些辅助教学的上述特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趣,学习兴趣不搞,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时间长,而且现在各高校大多数课程课时进行压缩,微生物学内容多,板书画图消耗时间长,所以,很明显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像于一体,形式多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我们可以把多媒体的优点应用到微生物的教学中去。以微生物形态结构为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备、显微镜等设备,扫描到微生物的真实照片,把它们放入我们所制作的教学课件中,这样就可以真实、生动直观地展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给学生强烈的感官效果,使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以便于增强记忆。再如,在细菌的遗传变异这一章中,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采用多媒体动画画面,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是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的精彩体现。

2.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微生物学内容繁多,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板书和画图,使得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的课堂教学仅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画图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查阅较多本学科相关知识,举更多的例子,深入浅出,突出教学重点,讲透教学难点,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教学信息容量大大增加;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微生物学发展的最新展示,如微生物制药、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疫苗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既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多媒体教学中,通过教师生动地讲解加上图像、动画等合理的运用,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在讲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就可通过播放大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处理厂的真实图片,介绍环境污染以及微生物在污染处理中的作用。尽管微生物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如筛选的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菌株容易变异,失去对污染物处理的能力怎么办;污水处理后,大量的微生物随处理好的水进入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有无影响?这样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留给学生去深入钻研的余地。

三、多媒体课件应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微生物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完善。

1.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多媒体课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始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在合理使用多媒体同时,教师要吸引学生,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微生物多媒体课件仅是教学辅助软件,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替代微生物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只能作为微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和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很难预计的,但多媒体微生物课件是教师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的软件,不可能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千变万化。所以,在微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因此教师要避免过分依赖课件,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否则,教师就会沦为电脑的操作者和解说员[4]。

2.课件制作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目前,微生物课件制作最常用的软件是PowerPoint,再辅以必要的图片和动画。制作幻灯片应做到内容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不过多地堆积文字材料。过多的文字,易使学生无法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更谈不上思考问题,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幻灯片色彩不能太复杂,动画、声响、切换等不能太频繁,以免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微生物多媒体课件应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微生物多媒体教学极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讲解速度、放映速度较快,内容较多,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思想紧张状态,缺乏师生交流,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思考理解,最终导致学生重点把握不住,难点理解不透。我认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汲取传统教学的优点。传统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师利用黑板板书和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学生相呼应。我们在微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重点、难点,配合黑板书写,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4.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我们在微生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时机。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时机,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为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例如模拟实验操作、模拟微生物运动、微生物形态结构等。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还会有广泛学习、探索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兴趣,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和思考创新的能力。

我们微生物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并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微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妹.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文教资料,2006,(22):82-83.

[2]姜艳玲.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4,(4):20-21.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创新意识 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教学运用图文并茂、形声并举的多媒体多元化信息,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进入教育教学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强烈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使创新目标树立,进而促进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释放出激情。因此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对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中各学科整合,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起主导作用。在多层次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网络高效的传输速度,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表达方式的训练都提供了很多便利。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都会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极大提高。

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教学中听、说、读、写各方面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补充,使教学中对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引人思考的提问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进行了强化。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对于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学科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创造并发现和解决各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善于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善于对学习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提出新的解释和理解。教师可以用逆向思维方式对学生的独特性、新颖性、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培养。

1.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

多媒体技术可以对事物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方面的信息展示。它的可组合性、可补充性和整合性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训练发散思维。

2.对学生的思维新颖性与独创性进行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的直观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产生的创新思维密切相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对学习内容、方法进行选择,安排学习进程。在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也为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培养提供了机遇。例如在学习背诵课文、数理知识、语法现象时,学生进行了生生、师生、人机等交互,在交流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学习环境创设,为培养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提供了便利。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学生需要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在信息获取、信息表达、信息融合时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建构知识的能力都在发现和创造中得到提高。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7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05-02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巧妙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以多媒体为载体,触发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持久性差,直接兴趣强。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在讲解加法时,可以巧妙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打篮球的场景,不断有学生加入其中,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方法,并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在讲解减法时,可以拿喜羊羊、灰太狼为例,狼吃羊的天性学生都知道,而且这样的动画效果学生也乐于接受,便于形成长久记忆,通过狼吃掉羊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减法就是一个从总数中去除部分的计算方式。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在乘除法教学中推广应用。在讲解除法时,平均分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可以创设一个给学生分发乒乓球的情境:教师手中有10个乒乓球,有5个学生等待领取。通过分发给每个学生2个乒乓球的过程,使学生明白10个乒乓球可以被5个学生平均分为2。然后马上在进行第二种分法讲解:还是教师手中有10个乒乓球,这次变为有2个学生等待领取。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给A学生一个乒乓球、给B学生一个乒乓球这样连续5次的操作,使学生观察出10个乒乓球被2个人平均分成5。最后,再进行一组多媒体图片播放,同样还是教师手中有10个乒乓球,有3个学生等待领取,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给A学生一个乒乓球、给B学生一个乒乓球、给C学生一个乒乓球,这样连续三次操作,第四次分时将剩下一个乒乓球分给A学生,请学生说出这样分是否平均?答案显而易见,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因为巧借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2 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灵活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直观了解一些事物。但图片是静止的,不能完全展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多媒体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形象生动画面展现出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掌握。数学中的很多问题是抽象的,小学生年龄小,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多媒体播放的活灵活现的画面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优势巩固新知 小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风。在课堂讲解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搜集整理课堂所需资料,精心设计针对知识点的练习,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沉闷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如在讲解“角的认识”时,学生很容易误认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对此,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明显的对比中纠正错误观念,形成新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讲授完知识点后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知识点反馈练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一组对比练习:1)在课件中出现正常的角、两条线相交、两条线平行、两条线未相交、射线等多种图形,让学生找出角,从而达到辨别认知的目的;2)在课件中展示两个角大小相等两边长短不等的图片,再展示两边长短相等、角大小不等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移动过程对比展示,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剔除头脑中的错误印象,形成深刻感知;3)确定一个固定的角,再设计一个大小可变的角,请学生到电脑前实际操作演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知行合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样既可以达到复习知识点的目的,又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学生也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凸显 教师通过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所要讲授的问题,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获取信息、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选取一张铺有鲜艳图案桌布的长方形办公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然后通过动画技术把桌布去掉,露出长方形桌面,再将桌面去掉颜色提取出来,使学生从熟知事物一点点地过渡到抽象事物,思维转换随着多媒体的变化悄然跟进,自然得体,学生乐于接受。在讲解正方形时可以选取各式图案的手帕,然后去掉颜色提取出正方形;再将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比较,通过边的长短比较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边相等,长方形有长边和短边之分,即长和宽。学生会很容易就掌握这两个的区别,理解其含义。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数学概念,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感到学习起来饶有兴趣,乐于参与其中,极大地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多媒体课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大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志伟.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

[2]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3]刘香云.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28-29.

[4]雷兆云.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读与写,

2011(6):22-28.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8

内容提要

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

一、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

三,凭借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为学生展示自由的阅读空间

另外,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

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活动,是学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这种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观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因此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辟论断。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这种特有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

一,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就形同虚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为主。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充分利用网络中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阅读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多媒体网络中的阅读资源具有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迷人的语音、绚丽的色彩等特点,往往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在网上阅读就想看动画片一样开心,有趣,这比起传统的文字阅读要鲜活得多!例如:同学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便能利用老师教给的上网方法从“G00GLE”等搜索引擎中以“圆明园”为关键词下载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历史,建设以及它的毁灭等资料。有些同学还把它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制作了关于“圆明园”的展板,并进行了“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网上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阅读兴趣也空前高涨起来。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不少学生从中国环境网中阅读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和公益宣传广告片,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环保现状和“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情况。有的同学还兴致勃勃地跑到海边以及附近的河边进行野外考察,俨然就是一个环保小卫士。由此可见,由于网络系统所独有的视听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阅读兴趣得到全面培养,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 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和“怎样读”上了。在教学当中教师就是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在扩展阅读中,语文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例如在教学《三峡之秋》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命脉”。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或学生孤立的自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再比如学习了《电脑管家》一文后,学生又从网上了解了大量的电脑基础知识,不用老师解释,什么Internet、网吧、E-mail等名词,他们便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再比如学习了《燕子》一文后,教师又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读了这些文章后,便很快发现了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较好的抓住最能体现动物特点的部位依次进行描写,为其写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凭借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为学生展示自由的阅读空间

“以工具的改变促进教学的革命’。计算机网络教学,特别是Interne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为阅读的时间提供了前提保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和生活规律的不同,安排读书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能在瞬间将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文章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语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在学习了《狱中联欢》一文后,在课外又选择了《红岩》这部长篇小说进行阅读。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阅读就必须将书本随身携带好,否则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进行阅读。而有了Internet网络系统,学生即使是探亲访友,也可以在朋友家上网阅读。若暂时有事无法阅读,还可以关机,等有了时间再接着读;实在不想读时,也不妨休息一下,这就为个性化的探究式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多媒体网络系统多样化的交互形式,还促进了协作与对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激烈的网上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

另外, 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其课外阅读,于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9

多媒体教学概念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构建立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将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不同的课堂享受。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对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编制,依托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结构进行改善,依托多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与教师积极交流,与教师共同进行课堂内容的教与学,完成教学结构的全面调整,达到教学体系的优化,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生动、形象的知识体系,将小学美术学习变成简单、有趣的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改善和学习热情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教学画面转变为动态的教学体系,通过动态图画、视频等直观、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与美术能够近距离接触,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美术欣赏水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资料对小学美术内容进行展现,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充分了解美术,对美术的奥秘进行挖掘,从而全面改善自身的审美水平,提升审美观念培养效果。尤其是在不同流派画作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在不同流派的对比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美术流派知识,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改善学生审美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美术认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教学,只是单纯进行课本知识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影响了小学美术的发展。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多媒体资源出发,对小学美术教学体系进行丰富,信息量非常庞大,可以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扩大学生知识容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知识认知,这对小学美术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体系的构建

定位教学地位,优化多媒体教学关系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核心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各项知识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时期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体系,在学生需求上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学内容,确保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把握,通过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现多媒体内容,对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形成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小学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环境。该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依照学生学习状况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合理筛选材料,改善多媒体教学氛围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材料进行合理筛选,依照小学美术教学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将网络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全面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笔者在“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就在课本图片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在网络上搜集多样图片资源,通过多媒体对上述图片进行展现,让学生对上述建筑内容进行分析。这种课堂资源的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对建筑艺术的印象,从不同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知,对学生小学美术学习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多媒体对小学美术资料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该对比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对小学美术的认知。丰富教学设备,提升多媒体教学效益在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完善,要适当拓展投影仪和摄影器材,对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丰富,从而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改善多媒体教学效益。教师要善于利用投影仪进行示范,通过投影仪对小学美术中的剪切画、图片等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快速、清晰地看到示例样本,大大降低课堂中因为示例样本观赏导致的时间浪费。教师要善于利用摄影设备,通过摄影设备对学生课堂学习及美术教学中的画面进行展现,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能够在立体的空间中感受小学美术教学的美妙,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益,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对基础色彩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投影仪对“红、黄、蓝”色光三元素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投影仪观察上述三原色组合后的色彩效果,通过观察效果直接进行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色光三原色组合后各种色彩的认知,提升了学生对色光三原色的学习效益。完善教学设计,改善多媒体教学质量在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设计结构进行合理把握,要依照教学要求对教学层次进行完善,为小学美术教学创建良好基础。教师要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融入其他教学方法,在多媒体中设置探究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进行小学美术探究,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对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把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改善小学美术学习效益。教师要设置实时交互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设置小学美术评价内容,让学生指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学生就上述问题实施交流,及时修改和调整,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质量,达到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3总结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实践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缺乏明确的认识,就使得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对多媒体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探究。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探究。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对媒体教学技术表现出了极端推崇的态度,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一节课都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表现出了极端排斥的态度,还有一些教师在多媒体采用的是一种试探性的态度,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教师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到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基于对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应用适当,就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缺乏帮助,通过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技术使用泛滥的问题,成为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大问题。一在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在使用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就然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滥用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滥用,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课堂进度进行把握,这就会让语文教学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的问问题,也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是为配合教师讲解而服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度追求课件的华丽,就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被课件带来的感官刺激所吸引,这种现象的出现,会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对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这就让语文教学再一次被课堂效率低的问题所困扰。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

通过对新课改问题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手段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进教学手段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教学理念转变的有效措施。这样,教学手段的改革发展,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明确。也就是说,在对这种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对这种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语文教学实际入手,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核心,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例如在对《翠鸟》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针对注入“苇秆”“绣花”“赤褐色”等学生容易写错的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易错词语编入了多媒体课件之中,并用红色字体对一些易错的字词进行了标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这些字词的易错之处进行充分的了解,这就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

2.通过发掘传统教学的优势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抛弃,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在对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传统教学中的可取之处进行传承,是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朗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可以被沿用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学生可以在细致而又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品味文字的美感。同时,在对古代诗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朗读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沿用,在课堂提问的环节,教师要通过提问技巧的运用,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讲解《翠鸟》一刻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围绕翠鸟的叫声和翠鸟的捕鱼方式展开提问,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就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

3.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阅读深度进行拓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过程中,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祖国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因此,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对所学课文的文本内涵进行了解,进而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会让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只有从实际教学需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选择性地应用,才能让这一教学模式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顾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4,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