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十篇

时间:2023-11-22 17:57:13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1

化纤新材料:引领纺织工业时代未来

化学纤维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简称化纤。

对于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不只在纺织“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还同时在新兴产业规划和化工“十二五”规划中提了出来。新乡化纤董秘王文新向《中国纤检》记者谈道,纺织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关于重点发展纤维技术等举措对整个纤维行业来说是个利好。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提高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关键技术的创新,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在规划中提到,将提高超纺、高纺、功能性、差别化等纤维技术的创新,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的技术研发创新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纤维技术的研发。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在部分化纤产品的创新能力、 研发方面尚不足,而这部分正是此次‘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总体目标中强调了转型升级,这都说明我国对纺织业 发展的政策方向具有前瞻性,未来我国纺织业将获重大发展。”

熊晓坤认为:“强调对此类化纤产品的关注是由该类化纤产品本身优越的化学特性决定,并且其应用领域较广。 事实上,高性能纤维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高强度等特性,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交运设备以及日常生活等,具有天然纤维和普通合成纤维无法比拟的特性。另一方面,我国化纤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不足的情况,加大对该领域的关注和行业转型升级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纺织业的综合实力。”

目前,我国传统化纤产能过剩,但对位纺纶、碳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却仍需大量进口。其中对位纺纶全国年需求量约5000吨,进口依存度超过95%。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国务院新兴产业规划、化工“十二五”规划和纺织“十二五”规划均将高性能纤维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未来整个行业或将得到较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速为20%~25%。

化纤优势巨大,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其纺织服装更为常用。在发达国家,人们认为化纤面料的性能优于天然纤维面料,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化纤面料在舒适性、功能性、高感性等方面更具优越性能。基于化纤以上的优点,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纺织服装领域,服装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服装。由于天然资源有限,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创新、发明、改进利用化纤材料。化纤服装不仅低碳环保,而且穿着舒适,品种多样,可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

产业用纺织品:为全球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产业用纺织品是区别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代表性行业,也是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动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超过16%,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产业用纺织品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市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认为,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量上,在质上也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的进步。近几年,我国纺织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设备已经具备和国外竞争的实力,例如非织造布设备等。而且,我们的设备现在还进入到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中东、欧洲甚至美国市场。这说明我们国产设备在质量水平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逐渐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第二,原料的进步。随着近年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料国产化大幅度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为开发高性能的新产品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其中包括聚苯硫醚、间位芳纶等,其中尤以各类工业丝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三,高技术领域应用成果的进步。工艺软件的调整、先进设备和后整理技术的应用等,使得我们的产品档次越来越高。例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高新防护材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国际市场上都得到了广泛认可。产业用纺织品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如医用、建筑、环保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等。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2

政策强力扶持 新材料高调起步

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支持

近些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底子弱,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材料总体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差约10~15年,主要表现在跟踪仿制国外先进新材料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具备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的专利成果依然相对较少;新材料研究成果转化率低,规模化生产程度较低。

为此,我国提出了“提升传统产业、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标志性成果、建立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五大战略,力争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技术、特种功能材料技术和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的前沿性、前瞻性课题和热点问题上进行重点攻关,取得跨越式发展。

我国“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方针,在第十章第四节明确指出要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

《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则明确了新材料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支持开发航空航天和现代交通专用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高温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突破关键信息功能材料的核心制造技术,实现先进半导体、海量存储、平板显示等领域电子信息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开发高性能的光伏、储能、节能等能源材料,实现绿色材料的产业化。形成特种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产业群。

2009年11月3日,温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政策扶持将持续创造良好环境

早在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便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实行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要重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等。

2000年,为了推动新材料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国家计委决定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特殊需要且需求量较大、效益显著、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

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用、职工教育费用、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加速折旧、税收四个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新材料生产企业开发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2008年12月,发改委、财政部等几部委了《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在新材料领域选择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工程,给予适当的政策、资金等支持。

2009年7月,科技部《关于印发发挥国家高已现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围绕新材料产业,组织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加国家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促进战略性产业布局和发展。

新材料基地雏形已现

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火炬计划等计划的实施,中国新材料科技水平大大提高。同时国家政策、资金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向新材料领域投资,提高了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新市场带来新空间

七大新兴产业产生外延市场,孕育新材料机遇。新兴产业需求材料的看点在于市场规模的外延式扩大。七大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规划中大力发展的领域,规模的膨胀比较确定;所需的一些关键材料,其增长预期也发生了大幅提升。新兴产业需求材料的壁垒在于需求领域的转换,对原有的行业格局不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前提下,可选择原有领域中的龙头公司进行投资,长期分享行业增速;或可选择积极转型新领域的小型公司,具有高成长的业绩预期。

新能源领域是新材料的摇篮。新能源是新兴产业中启动较早的领域,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中。例如:多晶硅需求已从电子行业转入光伏领域,未来仍将保持年均30%的增速;高性能玻纤用于风电叶片等新能源领域,未来五年仍有30%的增速;电动汽车市场即将启动,正负级、隔膜、电解液等电池材料潜在的增长预期极高,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材料需求增长将达50%;随着直驱风机渗透率的提升,稀土永磁需求继续看涨,而电动汽车达到百万辆后永磁材料需求将达万吨以上,综合来看磁性材料平均增速在20%以上。

其他新兴领域蕴藏新的材料需求。在高端制造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领域,也蕴藏着大量的新材料需求。例如:国内高铁建设如火如荼、且在推进世界高铁网的建设,这将支撑减震材料的长期需求;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升,新建建筑及旧建筑改造需要大量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LOW-E玻璃;非晶变压器的节能推广需要非晶合金;LED节能照明推广需要外延片、芯片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万亿级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信息材料,包括信息探测、储存、处理、传输、显示材料。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其上游的新材料概念也将不断被发掘。

三大理由支持新材料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一方面是高起点启动,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规模,正是在些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近期新材料板块走势异常亮丽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鉴于以往市场上概念的炒作均是短期效应,这次新材料板块的崛起,会否同样是“昙花一现”式的辉煌?对此,华创证券认为,新材料板块并非一般的概念炒作,有三大理由支持其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新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十年前高端电子化学品、高档有机硅产品、碳纤维等新材料几乎完全由国际巨头垄断。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企业自主创新,国内少数企业打破了国外垄断,走进口替代的道路,这些产品在满足国防军工需求、企业自身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迫使国际垄断企业这些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

在人们逐渐淡忘“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三大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的背景下,2010年10月10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20年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从而使新材料迎来更好的环境。

先于其他新兴产业受益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对未来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着显著影响,是各领域孕育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摇篮”。第三届国际化工新材料(成都)峰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新材料将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工新材料作为新材料的重要方向,也会列入十二五规划加快培育。”

新材料先于其他新兴产业受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材料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先导产业,其中“先导”两个字值得深思;根据产业发展投资先后顺序,对于传统产业,一个行业的上游设备制造商往往先于该行业出现景气度提升,材料提供最先启动,因此可以推定新材料先于其他新兴产业受益。2010年,作为其他新兴产业上游回天胶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就是新材料行业的一个缩影。

新材料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

二十一世纪是新技术、新材料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基础材料放在国民经济重要位置,纷纷加大对新材料的研发和投资力度。

新材料作为高端产品普遍具有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国际大型公司竞相争夺新材料的制高点。

高壁垒带来高的回报,以占比最大的化工新材料为例,尖端化工新材料产品毛利率在70%以上,远远超过大宗化学品15%左右的行业平均利润。新材料行业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不突出,部分产品供不应求,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产能扩张即能获得与投资成正比的利润,多数企业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投资策略:优中选优

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新材料作为新时展的物质基础,未来将成为主导众多产业革命的原动力,因此该产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来看,由于新材料品种繁多,发展阶段各有不同,面临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环境均有不同,导致不同的新材料品种多的投资价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此,国联证券表示,寻找具有高成长性、高回报率的标的是构成我们投资逻辑的关键要素。

新材料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各类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看好新材料产业长期的发展前景,给与行业“优异”的投资评级。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新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新”,不管是应用创新还是材料创新,其性质决定在未实现产业化,进入市场推广之前都存在不确定性,选择合适的标的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特别是在重点子行业中的优势公司确定性更高,投资价值更大。因此,对新材料行业的投资策略是:“选择重点子行业,优中选优”。

新材料类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源两方面,技术的独有性能够建立进入壁垒,资源的垄断性能够带来超额收益,此外具有明确政策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新材料子行业其发展步伐会更快。基于以上标准,我们选择的重点子行业包括:新能源材料中的稀土材料、锂电池材料;节能环保材料中的净化材料;化工新材料中的高性能纤维等。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3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0前言

在我国全面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中部六省(即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根据我国的科技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各省的“十一五”科技规划。为了深入研究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问题,有必要结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本文比较的重点是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比较的核心是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具体政策措施。

1中部六省科技规划的总体特点

1.1在指导思想上紧扣自主创新的主题

中部六省都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遵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指导思想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

1.2在定位上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中央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部地区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但是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都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这种定位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1.3在规划上体现了各省的特色、在科技项目部署上突出了重点

从规划的体系结构上来说。中部六省的科技规划内容、体例大都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大体一致。主要的区别在于由各自的科技基础和实力不同所导致的具体科技攻关领域和项目、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差别。

中部六省的科技项目规划主要是两个重点领域:一个是集中于“农业、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域的科技项目布局。在中部各省的发展战略中大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个重点是人口和生态领域,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

具体说来,各省规划的重点和特色是:

山西省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

安徽省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巩固在电子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优势。将生物技术作为迎头赶上的重点。促进新材料向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江西省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着力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河南省在电子信息方面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化产业发展优势。在生物工程方面加强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在新材料方面加快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两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湖北省发挥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优势,提高汽车、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农业的创新能力.将能源、资源、环境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湖南省将重点放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2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战略背景和目标比较

2.1发展战略背景比较

中部六省在“十五”期问,科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各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企业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紧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十一五”时期,中部六省将面临许多历史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实现中部崛起、促进社会和谐,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都需要以科技为支撑。

2.2具体指标比较

中部六省发展的总体目标大都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总体实力”等等。湖北、湖南、江西和山西4个省都提出要达到全国或中部地区上游水平。

从具体目标来看,各省不统一.反映了各省对科技发展规划目标认识的差异性。此外,在少数可比性较强的指标中,各省大体上差不多。如:“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R&D)占GDP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各省大体相同。

3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及重大专项比较

中央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也就是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1粮食生产方面

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各省在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基础研究都很多。根据中央的要求.中部六省大都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各省除了在重大专项上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之外,彼此之间农业科技规划的差异并不显著。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技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与设施等,大都被中部六省作为重点。

各省还根据区域特色选取了一批重大专项。山西省的重点是: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程;红枣、马铃薯、优质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研究。江西省的重点是: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定位及育种研究:红壤区域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及开发:猪重要经济性状主基因的鉴别与优质种猪的选育研究。湖北省的重点是:名特水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畜禽良种培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双低油菜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湖南省的重点是: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大宗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及关键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3.2能源原材料方面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的要求是,“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山西省根据自身是煤炭大省的优势,大力加强和煤炭安全生产、开发、利用有关技术的研究。安徽针对“两淮地区”煤炭的开发利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煤炭高效安全清洁生产和煤化工专项。河南充分发挥豫北地区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煤和石油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研究。

而湖北、湖南和江西把重点放在高效节能研究上面。湖北强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江西强调鄱阳湖风能开发和生物质能研究:湖南强调新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并把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为重大科技专项。这些规划符合中央关于“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和风电建设工作”的要求。

中部省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中央提出“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发挥中部地区铁矿石、有色金属、黄金、磷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安徽以铁、铜、金等资源为重点,着重开发高效开采和冶炼技术,特别是深部隐伏矿床找矿技术。湖北重点加强对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磷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着重加强矿产资源高效分选提取与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的研究。

中央还提出要“重点支持钢铁、石化、化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山西主要是和冶金有关,其重大专项是:无镍不锈钢、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技术。安徽省主要是新型特种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和精细化产品开发。河南省主要是冶金建材。江西主要是钢铁冶炼与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湖北重点是开发高性能冶金材料.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端板材的需要,开发化工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湖南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陶瓷、轻纺、钢铁、建筑等传统材料行业,以技术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其重大专项是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

和农业规划不同,各省之间的能源原材料规划很不均衡。能源集中在山西、安徽两省,特别是山西省仅在煤炭领域就设置T4个重大专项。矿产资源集中在安徽、湖北两省。材料集中在湖南、湖北和江西。江西省总共只安排了16个专项,但仅在材料领域就有6个重大专项。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是紧密相关的3个领域。山西、安徽和河南省对于能源和资源规划得多,而对于材料贝4较少涉及。安徽、河南在材料方面规划得很简单,而湖南、湖北规划得较详细。

3.3现代装备制造方面

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领域规划了许多重点和专项。

山西省突出重型装备制造工艺及技术、智能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铁路机械和专用机械生产工艺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矿山机械、重卡汽车生产装备制造技术、公路改性沥青快速制备技术。安徽省突出汽车整车产品开发、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绿色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智能信息家电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专项、制造业信息化专项。江西省突出先进工业流程标准化示范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新型运载工具制造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民用航空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突出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和轿车车身开发技术、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技术与装备、新型输变电成套设备、新型机械设备。湖北省突出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与设备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湖南省突出现代工程机械、新型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重大装备、轿车无级变速器(CRV)产业化关键技术。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建设现代装备基地的要求是:“建设具有自主创新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矿山开采设备、石化设备、大型施工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新型农业装备、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汽车及零部件、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

从上面各省的规划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的某些领域过于集中。如汽车领域,除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领域以外,其余5个省都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都将汽车作为重点领域,湖北、湖南还将电动汽车作为重要发展项目。而在国家所列举的l2个中部地区重点发展领域中,只把汽车及零部件作为第11个列举项目。

对于国家所列举的其它领域,各省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如关于“输变电设备”项目,只有湖南和河南列入规划;“大型矿山开采设备”只有山西列入规划;关于“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只有湖南的“新型轨道交通设备”和山西的“铁路机械”涉及到。而“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新型农业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项目,中部六省都没有列入规划。江西省侧重发展的民用航空项目不是国家所列举的项目。

中部六省除湖北省现代装备制造种类较多以外,湖南侧重于工程机械、输变电和轨道交通: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山西侧重于煤炭机械和运输;安徽侧重于汽车整车生产;河南的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

3.4高技术产业方面

中央关于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是:“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国家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相比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来说.中央对中部六省高技术的规划不是很具体.没有列举什么项目.而是着重对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和实验室进行了说明。这就说明,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同,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中央的着眼点是“如何培育高技术,加快产业化”。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带动性十分显著,加上中部六省普遍对自身创新能力期望很高,因此,在各自的规划中都将发展高技术作为重中之重。

(1)信息产业。山西省以光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现代通信为重点,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安徽省突出软件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和片式元器件、自动化装置与系统,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子信息材料专项、计算机软件专项。江西省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工程、软件技术、光电子产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应用软件研究开发。河南省突出计算机网络高速路由器、交换技术与产品、各种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及产品.加强信息化的开发应用,研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湖北省突出光通信技术及下一代网络、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激光技术及应用、数字视听(3C技术及融合)产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湖南省突出新型显示器件技术、数字视讯与媒体技术、软件、信息网络与现代物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数字卡通内容制作及传播应用关键技术。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北侧重于光电子技术:湖南侧重于数字卡通,其它各省重点不明显。除河南以外,其余5省都强调软件研发,特别是江西和安徽将软件开发列为重大专项。

(2)新材料。在新材料领域,中部六省主要是集中于纳米技术的研发。新材料领域和原材料领域联系较紧密.不少省都集中于传统原材料领域的新材料研发,而对于高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实际上并不多。如:山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永磁、多晶硅及镁合金新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安徽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江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新材料研究开发;河南的重大专项是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技术;湖北的重点是新材料技术研究与开发;湖南的重点是先进电池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

(3)生物工程、现代中药。山西省以中药现代化综合技

术开发为主攻方向,加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工艺技术和集成工艺技术开发,重大专项是中药现代化技术。安徽省突出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重大专项是新药创制。江西省突出生物医药、化学药新药、中药新药、中药现代化技术聚焦工程.重大专项是江西道地和特色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河南省在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群体优势。湖北省突出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农业技术、生物工业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技术。湖南省突出生物安全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中药技术、创新药物技术。

从上面的项目名称可以看出,在生物工程和现代中药领域,中部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进行现代中药开发。

3.5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央关于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交通运输枢纽的要求更多地是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体系、交通运输重点项目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因此,中部省份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方面的科技立项十分少.只有湖南和安徽将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列为优先主题.但是具体内容也不是很多。

3.6人口和生态重点科技领域

中央指出.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人口和生态环境压力大、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很具体,因此,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对优生优育和人口控制、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自然灾害预报等领域都设立了优先研究主题。

结合自身的特点.山西将工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研究与示范、煤烟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重大矿山灾害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作为重点。安徽将巢湖、淮河水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大专项。江西将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关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河南加强对艾滋病和地震灾害的研究。湖北强对血吸虫病、洪水预警和防治的研究。湖南把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并加强对水旱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

4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比较

作为省一级的科技规划.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各省的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的关系十分紧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划,各省差异较大:有的将创新体系和体制改革作为对策措施中的一部分:有的没有对策措施,只有创新体系建设。这种差异反映了各省对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认识上的不同。各省都强调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从具体对策来看,各省主要从财政投入、政策法规、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加强领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央并没有单独就中部地区问的科技协作进行要求,只是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一起,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若干科技基础平台”。这就说明,中央认为中部地区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建设。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4

“新材料”升级为先导产业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涵盖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先进陶瓷材料12个主要类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汽车、通讯、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领域。

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被例为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新材料产业重点积极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材料升级换代。

目前,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新材料产业等“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据记者向工信部了解,日前工信部召开的全国原材料工业座谈会上指出,新材料产业等“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着力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布局优化和资源保障,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要以提高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亟需的关键材料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此次规划明确,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原材料工业基础雄厚,规模巨大,影响广泛,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和难点,“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来,转移到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上来,推动实现原材料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受益政策渐显诱人商机

去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表示将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新材料产业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而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限制稀土出口将对相关拥有资源优势的上市企业和新材料企业带来资产重估的机会。

新材料的发展应用不仅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也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证。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据统计,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大约10%左右的领域国际领先,60%-70%处于追赶状态,还有20%-30%存在相当的差距。然而,加上目前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比如计算机、通讯、半导体专用新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技术产业以及我国正在推进的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此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都离不开一系列核心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从相关规划草案显示看,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争取达65%。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新材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也为相关个股提供了未来股价的上涨空间,建议持续关注。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拥有关键技术的上市公司市场空间将大幅提升。

其中,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包括永太科技、诚志股份、福晶科技、亨通光电等,新能源材料领域包括中材科技、特变电工、嘉宝集团等;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领域包括当升科技、新宙邦、杉杉股份、中钜高新等;稀土材料领域包括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中科三环、横店东磁等;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包括矿业、东方钽业;新型钢铁材料领域包括钢研高纳、斯米克、瑞泰科技;新型化工材料领域包括硅宝科技、烟台氨纶等企业,其外还有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相关上市企业。

国际贸易和化工新材料双业务的江苏国泰负责人表示:“规划指出新材料领域的广阔空间,公司正积极布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材料采购计划;物资供应;重要性;炸药厂

采购计划是开展产品生产的开始,在炸药厂日常运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有助于保障炸药厂物资供应的充足,从而推进炸药厂健康可持续发展。材料采购计划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本文重点分析材料采购计划在炸药厂物资供应中的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发挥采购计划对炸药厂物资供应作用的措施分析。

一、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分析

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这也是整个采购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炸药厂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可行性经济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后期采购活动的正常高效的开展。同时设计人员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还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其中具体包括资金的周转、成本的降低、提升原料利用率等指标,这样可以为其编制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此外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还与企业的规划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企业本年的预算计划以及战略规划,以保证采购计划内容详细的记录采购物资的名称、数量、质量要求、金额等标准,这样可以为后期采购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1.编制采购资金计划

采购资金计划的编制工作在材料采购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工作人员必须将采购资金计划纳入到整体的考量标准之中,并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资金计划来提高炸药厂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行,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编制采购物资计划

炸药厂应该根据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编制采购物资计划,其具体内容应该报告材料采购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内容,必要时还应该考虑材料供应商。为了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炸药厂必须针对物资的使用和储存情况开展详细的调查,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查往年炸药厂物资的使用情况和物资采购的数量,为编制采购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其次工作人员还应该对物资的现有库存开展调查,并且保证安全库存标准的科学合理,如果物资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这应该及时补充;最后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必须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的效率水平,从而避免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这也是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采购计划的具体内容

在编制采购计划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购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从而熟悉市场,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信息。炸药厂物资供应中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并且各个内容还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编制人员应该对材料采购计划编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编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物资采购计划。材料采购计划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市场调查,材料的采购价格会随着市场供需情况出现波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工作人员必须开展相应的市场调查,并且还应该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可以为后期的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依据,能够准确的把握各种材料的价格走势,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二,采购预算计划,在开展采购计划编制时必须对采购预算进行深入分析,采购预算主要内容为材料采购所需要花费的资金,为了确保整个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保证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炸药厂就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采购预算计划,同时在后期还应该对各项采购资金进行跟踪调查,以确保各项配置资金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物资采购,进而保证炸药厂物资采购的效率和质量水平。第三,供应商选择,炸药厂在制定物资的采购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但是必须考虑到供应商的社会信誉,以及供应商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规格是否满足炸药厂日常运行的需要,防治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材料运输和储存的管理,进而为企业日常运行提供质量可靠的物资供应。

三、建立供应商档案管理,确定准入标准

为了提高炸药厂物资供应的质量和提高材料采购计划编制的科学性,炸药厂应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具体可以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管理,并且严格落实准入管理制度,对于诚信缺失的供应商应该剔除,这样可以保证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质量水平。炸药厂在对供应商开展诚信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其产品质量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其次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定期抽样检测,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并且记录到档案之中;再次炸药厂应该安排专人对供应商进行实时的追踪评价,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和科学性;最后炸药厂需要保证三家以上的稳定供应商,这样可以保证物资供应渠道,避免出现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防治供应商过度提高价格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探究炸药厂发展现状,推动炸药厂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

1.我国炸药厂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炸药厂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炸药厂生产工艺滞后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炸药厂生产工艺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方面水平很低。炸药厂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导致炸药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炸药厂缺乏高新科技产品的支持,所以很难打造出全国都知名的品牌,这不仅使得炸药厂服务质量被降低,还使得炸药厂逐渐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炸药厂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炸药厂的发展潜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炸药厂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愈发突显,这就使得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指导意见,所以,炸药厂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观念,重视技术的创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新技术、新工业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与此同时,为了促使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提高产品的使用性和安全性,还应不断提高民爆产品质量,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环保作用,进一步提高炸药厂效益。此外,炸药厂还应具有前瞻性,成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重视技术层面的创新,以此促使企业科研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

2.炸药厂物资供应中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措施

(1)加强原材料储存与分类管理加强原材料存储与分类管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原材料损耗。特别是炸药厂的原材料,属于特殊性质的化学材料,价格昂贵且危险性很高。在原材料入库存储之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分类,对于接触后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应分开进行存储,对于易燃易爆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合理安置。不同原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也不同,所以在选择存储方式和区域时应根据原材料特性来选择。具体应该是,在入库储存前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基本的分类,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应分别存储,避免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光照、高温等条件下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损耗。易燃易爆的原材料还应按相关安全要求的规定进行安置。其次,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理存储地点和方式。(2)加强材料采购控制加强材料采购控制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途径。采购人员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做到货比三家,优中选优,选择资质实力雄厚、市场信誉高、能够长期供货的材料供应商。确定材料供应商后,应与其多加沟通,争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后就材料价格方面进行商议,尽量降低采购材料价格,即便不能低于市场材料均价,也必须与市场材料均价保持一致。原材料的采购资金量较大,在结算时宜采用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这有利于节约材料成本。在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时,编制工作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例如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原材料使用量等情况。编制好材料采购计划后应进行验证,确保材料采购计划内容符合企业需求。在材料采购时,要求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工作。材料采购计划与企业生产计划有着密切关联,若是企业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则应根据变化后的生产计划和材料库存情况,重新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材料库存量与生产进度有密切关联,为了保证生产进度,应定期对材料库存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予以通报。材料管理人员应做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作职能,避免出现材料浪费或丢失现象。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制止,并上报上级领导。依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与力度。另外,还应实时监控市场原材料价格,若是市场原材料价格呈上涨趋势,则应减少采购量,以此控制好采购成本,若市场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则应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材料库存量情况,尽量加大采购量。(3)制定科学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材料成本管理水平,对材料预算、采购到入库、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促使企业各部门做到有规章制度可依循。在制定材料成本管理制度时应对企业各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以此确保制定的管理制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正确评价工作成果。建立专职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材料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建立指标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实行奖优罚劣,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重视预算管理,实行统一招标管理一是通过预算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企业必须重视预算管理。企业应结合去年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在年初就合理制定出可行性高的年度计划,对企业生产计划与规模以及工作人数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从而科学制定出企业业务收入和成本预算计划,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成本变化因素,结合预算可操作性,从而有效分解企业的全年预算。企业各部门以企业制定的总年度计划为基础依据,合理制定部门自身年度计划,然后将企业全年预算分解融入到企业各部门制定的年度计划中,与此同时,企业各部门再将年度计划分解到月计划中。二是在预算监督控制中融入过程检验。企业通过年度考核、季度分析、月计划等方式来控制成本,促使企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三是在年初除了制定年度计划外,还应确定统一招标项目,实行统一招标管理。通常情况下最少宜选择两到三家中标单位,然后对供应商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选择最佳的供应商。(5)重视内部管理,落实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一是实施分级控制。企业必须重视内部管理,促使管理部门对自身的职能有充分明确,这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真正效用,从而促使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均根据其性质有效分解,并落实到各部门及各个工作人员中,做到分级控制。二是加强费用审批控制。企业所有成本费用在支出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支付费用,以此保证成本费用的合理性。三是加强库存成本控制,加强库存管理,实现库存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确保库存量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避免库存量过大而占用资金,从而保证库存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炸药厂物资供应中对材料采购计划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必须确保材料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中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工作人员必须确保提高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不仅仅要采购炸药厂日常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而且还应该确保资金的周转率,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这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因此炸药厂物资供应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制定材料采购计划,以保证炸药厂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桂玲.关于节约民爆企业生产成本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112-113.

[2]刘丹.企业材料采购计划在物资供应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20):42-43.

[3]曾艳.民爆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20):187.

[4]楼毓.民爆企业的材料成本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142.

[5]潘美春.浅析民爆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151-152.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6

科技部网站消息 黑龙江省分布晶质石墨矿产地有22处,储量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石墨储量的60%以上,但长期处于原字号开采、生产阶段。近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科技创新推动黑龙江省石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初见成效。2012年,在受国际市场影响,市场需求下降,石墨精粉总产量减产7.3%的情况下,石墨新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比2011年增长38%,同时,石墨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由2011年的14%提高到33%。其中,鸡西市发展情况:2010年石墨工业总产值10亿元,石墨深加工产值为零。2011年,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通过校企科技合作等形式,已生产出一批石墨深加工产品,如奥宇集团的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贝特瑞产业园的球形石墨,香港浩市的高纯石墨等都进入了产业化生产,石墨工业总产值15亿元,比2010年增长50%,其中石墨深加工产品产值2.1亿元,占总产值的14%,实现了零的突。2012年,鸡西市石墨深加工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负极材料、石墨纸、金刚石等石墨深加工产品先后投入生产,10余项国家专利获得受理。2012年,石墨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比去年增长34%,其中石墨深加工产品产值7.8亿元,占总产值的39%,比去年增长272%。鹤岗市发展情况:近年来,鹤岗市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制定石墨新材料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省石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石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依托苏州中材非金属研究院分析石墨资源基础数据,云山碳业石墨公司、中铁资源集团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石墨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南海石油、溢祥、海达等企业引进黑龙江科技学院科技成果,显著提升了石墨浮选、球形石墨、石墨提纯等工艺和设备水平;黑金石墨公司通过合作开发,突破了小鳞片石墨膨胀技术,生产的石墨散热板产品供应三星、长虹等国内外知名电子产品生产商;同时,聘请了俄罗斯远东国立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石墨新材料领域专家,开展了包括石墨低温成型、石墨复合新材料、无硫膨胀石墨、石墨纸等石墨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研究。2012年,鹤岗市石墨工业总产值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石墨深加工产品产值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2%。

总体规划,客商纷至沓来。在中国工程院的鼎立支持下,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石墨产业“院士龙江行”、石墨产业发展论坛。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院士等9位院士联名形成了《关于建立国家高新石墨产品开发、产业化与交易基地(“国际石墨谷”)的建议》,并报送总理,总理做出重要批示。科技部高度重视,率先采取措施支持省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受科技部委托牵头组织编制了《石墨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年)》、《黑龙江省石墨产业科技发展实施方案》。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吸引深圳宝安集团、香港浩市集团、北车集团、中铁资源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形成了客商纷至沓来龙江谋求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驱动,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黑龙江省正在的建设深加工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为84.9亿元。石墨深加工领域正在向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锂电负极材料、密封材料等精深产品及金刚石等制品方向延伸。鸡西市浩市公司一期工程年产5000吨高纯石墨生产线已经正式生产,二期工程年产5000吨球形石墨、2.4亿克拉金钢石项目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贝特瑞公司一期工程年产5000吨球形石墨生产线正式生产,二期工程石墨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2.5亿元;重点推进的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公司、普晨石墨公司、普祥新材料公司、环宇新能源材料公司等10户企业石墨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复工建设。萝北县近年来先后引进的一批石墨精深加工项目,香港南海石油集团投资1.2亿元年产1万吨球形石墨,溢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54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球形石墨,青岛贝可倍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两年内总投资2.8亿元建设2万吨球形石墨、1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生产线。

搭建平台,支撑创新。组建了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批准建立了黑龙江省石墨深加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批建了黑龙江省鹤岗萝北石墨新材料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导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石墨新材料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要素不断向产业聚集,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现,石墨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今年,“高纯石墨材料开发及其典型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将启动,预期建设11条产业化应用示范线。2015年,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黑龙江省石墨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50亿元,石墨深加工产品将占总产值的60%,达到150亿元。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 改性塑料 模板 优越性 绿色环保

20世纪80年代起,改性塑料行业便已产生,其后更是迅速发展,充当促进整个塑料加工行业发展的先锋作用,“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行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功能化。改性塑料赋予塑料材料新功能,扩大了塑料材料应用领域,它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提高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性能的塑料制品。因此,改性塑料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以多品种、多规格,针对性极强地提供相应的产品给下游用户。

改性塑料模板,顾名思义,是指将改性塑料加工为建筑用模板,使其符合一系列建筑模板需要的性能,并以此替代建筑中常用的钢模板、木模板和方木等,从而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目标。

而将改性塑料模板生产线建立在欠发达地区有其很大的优越性。主要分为如下几点:

一、从国家发展绿色环保建筑角度本项目的优越性

2012年住建部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并明确规定,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将达到8亿平方米。可以肯定的是,“绿色住宅”、“生态社区”仍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首次将绿色建筑等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区域总体规划,要求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该《规划》同时对“十二五”节能建筑规划设定了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5月底,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再次公开表示,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而此举措的目的旨在大规模推进国内绿色住宅消费,壮大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2013年5月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多位业界人士分析,国家力推绿色建筑,将催动建材、化工、新能源等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业界也期待着绿色建材在技术和政策配套方面取得双突破。

改性塑料模板行业具有原料资源化、产品可塑化、环保可再生等优势,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凸显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二、从节能环保角度的优越性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建材产业要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发挥建材行业消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优势,提高对工业废渣合理开发利用的规模能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废物的新型建材产品,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而改性塑料模板的主要原料为废旧聚丙烯PP、ABS、PVC、PE颗粒及粉煤灰等。目前我国塑料生产企业已达3万多家,年产量超过2000多万吨,每年产生的废旧塑料在240万吨~480万吨左右。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塑料垃圾必将成倍增长,通过本项目可以将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解决当地“白色污染”。

与此同时,该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少量可控的三废排放,其产品塑料模板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钢模板、木模板、方木,能实现“以塑代木”,可节约木材。同时产品周转次数能达到30次以上,还能回收再造。所以改性塑料模板是一种节能型和绿色环保的产品,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三、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越性

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对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东南沿海与西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发达,沿海地区比内地发展快。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人均产量和消费量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塑料工业快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塑料工业发展快慢与本地区的石化原辅材料工业和塑料加工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以及周边经济环境、外贸进出口等都有关。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是中国塑料工业发达的省份。这些地区塑料制品加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制品产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建设规模大增长高,在建设过程中对建材需求很大,模板是建设过程中使用面广、用量大的建材。但欠发达地区塑料模板生产企业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模板都从外地购置。因此,若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改性塑料模板生产线可以满足当地塑料模板的需求,并供应其周边地区。

四、政府资金扶持的优越性

因为塑料模板具有很多木模板和钢模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被公认为绿色环保型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塑料模板从世界范围来讲也好,从我们中国来说也好,应该是一种趋势,是建筑的发展方向。因此,引起政府和投资方以及需求方的关注,从而为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塑料模板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中,项目计划引进浙江省较先进的设备,将对项目建设当地招商引资工作产生支持作用。

总而言之,改性塑料模板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建筑业和建材业的政策导向,能提升欠发达地区建材工业的产业发展水平,能满足当地建材行业对产品的需求,同时能吸引社会投资,因此有必要建设,并有必要获得地方政府的扶持。

(作者单位为兰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英俊.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及“十二五”展望[J].

[2]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Z].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1)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一般的产业,应该有利于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我们发展方式转变,对下一步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具有战略意义、全局意义。(2)创新性。新兴的产业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技术提升的空间很广阔,而且又处于突破的边缘,政府再扶持一下,资金再支持一下,突破成本的瓶颈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有可能会推动新的产业革命的发生。(3)先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4)市场需求不确定。一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需求拉动供给。二是高价位。新能源就比常规的能源价格要高,在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组织。三是修复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比如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器[1]。

1.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1)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既要重视发展清洁煤利用技术,又要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大力调整优化电源结构,特别是要坚持吸收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构建绿色能源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更加认识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大规模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办法是:加快发展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产业,它将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向的战略性能源。

(2)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是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虽然我国已是材料生产大国,但在新材料领域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专利成果少,某些高技术、高品质、高性能材料尚依赖进口,新材料成果转化率和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我们要成为材料生产的强国,必须抓好几类重点新材料,一是超级结构材料,如高性能金属件化合物材料和智能材料与结构;二是新一代功能材料,如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战略能源材料和特别功能材料等;三是环境友好材料,如生态建筑材料;四是生物医用材料,如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材料;五是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等,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3)信息网络产业。以网络融合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下一代网络产业是全球IT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三网融合”为目标的智能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将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规模。我们要重点突破下一代网络与通讯、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安全产业、软件产业、高性能计算产业和空间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加速构建无所不在、人人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三网融合、推进“感知中国”

建设,研发后IP时代技术,抢占信息网络的制高点,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4)新医药产业。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加快这个领域创新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能力近几年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了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我国将针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个生物新药证书,开发近200种生物药,近400种生物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生物制药已经成为新兴产业。

(5)生物育种产业。生物育种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生物育种为解决粮食、医疗、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快发展生物育种产业,一是加强种质基因资源开发、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新品种开发、生物品种制种关键技术开发;二是强化产学研结合,推动建立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科研院所、大学的种业科技成果向优势种业企业转移,加速我国种子企业的资源融合和并购重组;三是充分发挥公益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信息化、社会化的种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规模化种植,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基础方面保障的产业,可以划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涉及到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

我国能效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因而节能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大力研制先进设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要研究节能新技术和发展新能源;要开发和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在环保设备的制造、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噪声与震动控制设备等方面取得新的战略性的突破,大力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7)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引领性产品,发展电动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变成一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争。当前,要努力攻克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快实现现有成果的规模化和市场化[2]。

2“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体行动”。

全球金融危机以强大的力量催生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强力政策支持[3]。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明显看出美国期待着以新能源革命作为整个工业体系新的标志性能源转换的驱动力,发动一场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的总体革命。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在全球的领先水平,并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究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亚洲主要国家也不落后,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还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并加以实施,这一方针已成为日本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这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集体行动”,正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改变了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于经济服务化和金融化的一些基本立场,使其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希望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一轮经济增长。尽管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但无论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欧美国家,还是以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主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大多都会对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给予必要的培育和扶持。政府的扶持重点至少包括4个方面:一是相关配套政策体系的建立;二是更多地表现在对这些产业的技术研发、支撑体系建设等创新投入上;三是注重产业链整体技术突破和联动发展;四是引导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集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复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战略思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在着力于调整结构和发展方式。

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3.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好“五个关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攸关国家生死存亡“不得不”发展的产业。但是,在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有些地方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前些年,我国的光伏、风电等产业领域就曾出现过“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情况。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吸取,新一轮的产业重复和产能过剩要坚决避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协调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4]。

(1)国家和地方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体现国家战略,又要展现区域特点,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安排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国家层面讲,要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明确战略部署,统筹规划安排,重视顶层设计,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区域层面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地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各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既要鼓励各地全面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也要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地现有的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定位,科学布局,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宏观战略问题,也是微观操作问题;既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市场主体行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实际上,政府和市场不是相互替代、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是一对矛盾中的两极,统一在经济当中。政府主要通过履行调控职责,发挥产业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人才、技术、标准、融资、法1作用,通过市场的自主调节、充分竞争、自由选择、优胜劣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沿着既适合市场又是我们政府决定的方向发展。

(3)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受制于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排斥技术引进,而是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吸收消化再创新,这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我们搞自主创新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4)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科技革命与新产业革命的深度融合,所以必须做好位于下游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位于上游的科技规划的衔接。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技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防止出现脱节。

(5)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发展壮大还有个过程。目前我国仍然要依靠并重视传统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新兴产业关联和带动的对象,一些传统产业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同样会涅重生,转化为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等。

3.2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

(1)规划先行推动科学发展。从抢占新的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高度,编制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建设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更需要长期深入地开展规划工作,夯实推动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例如,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出台了“10+1”重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辽宁沿海、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图们江开发等若干区域发展规划。规划的重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实践中,按照规划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对未来发展进行部署和安排,就能够避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种种问题,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决定总的战略规划和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兼顾一、二、三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举措。新兴产业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研发能力,而且取决于产业化能力和市场化能力。例如,我国的太阳能产业,两头在外,基本没有内需,风能资源较好,但高端设备靠进口,产业难以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研发、生产、市场联动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研究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综合性政策。要强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的引领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实施干预作用,做好引导规范发展工作,确定技术路线和扶持政策;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对已经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技术要求和市场规律,确定国家扶持的行业和领域,实施市场配置。

(3)加大资金支持建设产业基地,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产业基地。我们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实现新兴产业在地理、资金、科技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同时也要依托已经建立的各类开发区,重点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等,有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良好的孵化和创业环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形成。另外,我们也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尊重他人的创新创业。并且要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4)重大项目带动形成官产学研一体化联合攻关体制。以国家组织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为依托,促进官产学研结合,带动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官产学研战略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施链接、孵化和加速计划,加快产业化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聚集和快速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专项研发机制,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重大科技专项,引导企业把国家目标、公共目标分解转化为企业目标,吸引各级各类企业加入国家目标、公共目标的研发,通过企业创新活动培育新兴产业。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有利条件。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瞄准重点领域,建立部级重大项目,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高度集中,突破瓶颈,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发展。

(5)要符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有基础的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地区间的差异非常大,各地要在把握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现有的经济基础、已有的产业结构特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那些在本地区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率先突破的产业,优先发展。各区域要对资源丰富、有人才技术优势、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早谋划、早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6)培育市场需求,健全创新体系,加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计划的组织保障[5]。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过程中,既要培育国内市场,又要拓展国外市场,特别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官产学研的结合,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只有加大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才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组织保障是关键。各级政府都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规划要求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上下齐心,左右协同,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涌现了一系列以最新科学理论为依托的新型技术,出现了以信息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和海洋科学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科技前沿[6]。现在我们面对的世界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曾数次错失科技发展重要机遇的中国,如今赶上了一次难得的世界科技大发展和产业大发展的浪潮。置身世界科技新变局之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加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中国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郭铁成.从新兴产业的规律出发制定有效政策[N].科技日报,2010-05-09(2).

[2]赵方宽等.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0-05-24(8).

[3]马武松.“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J].中国科技产业,2010,(5):50-53.

[4]李朴民.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0-05-11(8).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9

  《湖南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十二五”末,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200万辆以上,实现产销100万辆以上,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年均递增30%。其中专用车1000亿元,基本型乘用车600亿元,零部件工业14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00亿元,利税超过600亿元。销售收入力争进入全国前十强。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出货值达到1000亿元;机械行业全国排名进入前10强(其中:汽车产销100万辆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十二五”末,机械行业内主营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10家。力争有1~2家机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50-10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企业100强。

传统产业

《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总量目标。到2015年,全省石化产业现价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008亿元增加到4200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300亿元,年均递增16.7%;利税过700亿元。

核心(骨干)企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培育发展50家核心(骨干)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500亿元企业2家,过50亿的企业5家,过30亿的企业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5家以上。

主要产品结构优化目标。到2015年,原油总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三大合成材料占全省石化产业总产值比例达17%,精细化学品率达45%以上,离子膜烧碱生产比例达80%以上,重质纯碱生产比例达60% 以上。新增农药创制品种2个,环境友好型新品种占总产量的6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降至农药总产量的5%以下。复混肥占全省化肥总产量的50%以上。

技术创新能力。到2015年,企业研发整体投入占全省石化产业销售收入2%以上,主要核心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3%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达到30%。

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省石化产业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20%,二氧化硫、COD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削减10%以上,镉、砷、铅排放量均削减15%以上;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

拟实施重点新改扩建项目投入产出。“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产业技术改造总投入2000亿元以上;拟实施重点技改投资建设项目约267项,投资约1027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约2156亿元,利税438亿元。

新兴产业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预计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左右。装备制造产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全国排名前移2-3位,装备制造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以上。到2020年,先进装备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装备制造业全行业主营收入预计达到24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2%以上。

核心企业做强做大。到2015年,、三一重工成为进入世界500强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湘电集团、南车株机、南车时代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企业100强。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15年,行业内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30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100家以上,建设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0个;行业内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10%,年专利申请量在5000件以上。

重点技术取得突破。掌握智能化工程机械、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模块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通用飞机及关键分系统、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高端游艇、大型矿山特种运输设备等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到2015年,累计投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保持现有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50-100亿元的企业20家;建设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达50家,材料研发和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年专利申请量2000件以上。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5名,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其中:太阳能产业120亿元,风能产业1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30亿元,核电产业20亿元,生物质能产业20亿元,地热能及其它新能源产业10亿元。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篇10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耕地,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的通知》(皖政办〔2008〕9号)、《**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及《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禁止使用粘土类墙体材料的通知》(蚌政办〔2008〕46号),经县政府同意,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禁止使用粘土类墙体材料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禁止使用的范围及期限

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自2008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自2010年1月1日起禁止在框架结构建筑中使用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自201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

各乡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自2011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

二、工作措施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一)禁止使用粘土类墙体材料的区域,各设计单位不得设计使用粘土类墙材的建筑项目;原设计采用粘土类墙体材料的项目,但未开工建设或未进行墙体砌筑的,建设单位应及时设计变更为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二)充分发挥县墙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加强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对各级政府明确关停的粘土砖生产企业要及时注销采矿许可证、工商注册登记;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粘土砖生产企业和生产线不得办理土地使用证、采矿许可证及工商注册登记。对保留的粘土砖生产企业,要实行计划限量生产,严格控制生产指标,对突破生产计划的要依法进行处罚。

(四)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其它有关规定,在建筑工程设计、应用、验收等环节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对违规使用粘土砖的行为,由墙改行政主管部门或墙改部门责令其纠正并予以处罚。

(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粘土砖生产企业用地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其取土范围和规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筑工程中涉及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工程,不予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得进行施工和验收备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管,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