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知识点十篇

时间:2023-11-22 17:57:11

医学检验知识点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1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沟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7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各个领域顺应时代的步伐,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诊疗中的角色也由原来的医学检验(medical technology)演变成为真正的临床科室,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1]。因此,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循证医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良好有效的沟通能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成共识[2]。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中,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然而,过去医学检验教育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涉及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知识尚不能满足检验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吴正吉[3]等提出加强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林发权[4]等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一、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认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专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各大医学院校也随之扩大招生,加之有限的医学教育资源,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缺少到临床实践的机会,这与学生对检验与临床的沟通认知不够深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不少同学从未听说过检验与临床沟通这一议题。此外,学校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不足的原因之一。

2.检验与临床沟通教育欠缺。医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根源性问题。我国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是前苏联的医学教育模式[5],重技能、轻人文,一直是医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学方案中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的教育虽有涉及,但大多来自考查课或选修课,例如公共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课时安排少,占在校学习知识总量的比例稍低。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呆板的授课形式和学分制的教育制度,使大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学分而“学习”,并没有让检验与临床沟通深入学生的意识,更不用说从根本上加强其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医学检验教学方案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培养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专门课程。

3.缺乏临床理论基础。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相互间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疗安全,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而实现检验与临床和谐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人员的临床理论基础。密集的医学课程,致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投入专业课以外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临床理论基础甚是缺乏。教学中,教师对医学检验教育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诊断学这些临床专业知识的教授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临床知识的要点。随着教育方案的不断改革,某些医学院校甚至出现内外妇儿科、诊断学的临床教学退出检验专业教学范畴的现象,而仅剩的临床课程临床医学概要,由于学时的限制,加上授课教师的教授重点不突出,学生对相关临床理论也只是肤浅的了解。另外,医学检验专业从2013年起学制由五年向四年的转变使课时明显压缩,学生在课堂上与临床专业知识接触的机会就变得少之又少,这将成为导致学生缺乏临床理论基础的又一关键因素。

4.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对称,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是人文科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三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培养医学队伍后备军的医学院校要具备知识结构完善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虽然部分从事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临床医护人员、检验医师培养体系的相互独立[1],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尚缺乏与检验相关的临床专业知识。而对于专注于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因没有切身参与到临床工作,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意识淡薄,人文素质教育知识欠缺。值得指出的是教师队伍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呆板的“我讲你听”的授课形式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终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沟通交流。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的讯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让某种事物或信息广为人知。欲加强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必先使学生在意识里形成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概念,而宣传不失为加强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的有力的传播手段。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板报宣传、校园广播电台、学校网站、院报、电子信息显示屏等途径加大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重点阐述实际工作中需要沟通的环节和有效沟通的技巧。若条件允许,可增加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到临床见习的机会,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培养自身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2.强化日常教育中检验与临床沟通意识的培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检验医师的基本要求[3],如何加强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是当前医学检验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并非一朝一夕,改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现状,应当在其在校学习阶段就着手培养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意识。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如现代公共礼仪、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另外,把沟通教育适当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通过加强日常教育中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为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学习临床知识,强化沟通意识。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不管是在理论学习或是实际工作中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对于检验人员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与临床取得良好有效的沟通取决于自身对检验和临床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临床基础的学习,以达到检验与临床在理论上的沟通,继而为日后实际工作中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转变。

4.调整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教师,毫无疑问,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成熟的操作技能是必备条件,为了顺应当今医学检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临床知识和医学伦理知识的含量,进一步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把与检验相关的临床知识和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技巧融合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其打造一个对称的知识结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切身投入到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当中,把“案例教学法”[6]、“实习带教法”[7]、“带着问题学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案例或问题中共同探讨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这对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

总之,医学检验教育应改变以往不重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现状,摒弃重技能、轻人文的陈旧观念,秉承“大医精诚”的育人理念,在注重理论和技能的同时从各方面加强培养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努力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发展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何静.临河地区幼儿园目标管理和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吴正吉,张渝成.加强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重庆医学,2010,39(18):2448-2449.

[4]林发权,李山.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66-68.

[5]张云峰.强化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2):58.

[6]林发全,莫武宁,王健.从案例教学谈检验专业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508-510.

[7]周铁丽,李超,刘庆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中重视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1):33-36.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2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实践教育;教学改革

1 教学改革的依据、原则与指导思想

1.1 教学改革的依据

教学改革的依据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人事部制定的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大纲等文件。[1]在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性文件的同时,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还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结合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改革计划。并且按照改革进行的进度和强度随时调整相应改革细节。

1.2 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好坏决定医学检验学科发展的快慢。因此,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这就对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指导创新的原则。除此之外,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应该朝着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方向进行。努力培养出精于专业知识、克于职业道德、强于人才素质、新于思维意识的综合性人才。

1.3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始终坚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要遵循党的十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目前我国医学检验的现状来说,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不高、动手能力不足等缺陷,因此,为了使高校培养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教学改革中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计划中是具有切实意义的。[2]

2 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转变教育思想

在教学改革中,一要遵循教学改革的依据,二要坚持教学改革的原则,三要始终以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制定改革方案。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不断趋于完善,在培养了万千莘莘学子的同时也存在着其固有的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得分而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更重视学习考点知识,而不是实践知识。而考点知识大多是理论要点,与实际需要连接的少之甚少。转变教育思想,就是要以培养具有扎实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为基线,以双语教学和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企业需求、学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3]

2.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其目的就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培养。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全面培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极其关键的,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教育计划中,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也有利于医学检验整个学科的全面健康发展。

2.3 加强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培养

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荣辱观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应该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应该对公共事情有正确的认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应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及时进行基础的道德修养教育。目前,高校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意识不强,对于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特点、职业规范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对于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要传递正确的从业价值观和执业道德意识。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加快医学检验学科教育的教学改革,改变教学重点。使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形成重点突出,理论实践双向兼顾的格局。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3.1 实践课程内容改革

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以验证性实践为主,也就是在实践过程中提前设置好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学生通常只需要按照实验书所示的实验步骤做实验、并且按照相应的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就可以了,在这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过程,因此,实践课程内容亟需改革。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创造的平台。[4]

3.2 要求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

在现有的实验课程中,学生更注重实验结果与参考答案的一致性,而忽视实验过程,更对实验过程不屑一顾,造成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一降再降,缺少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对实验细节不重视、不改正。从而造成实验误差。因此,在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建立以技能操作为考核标准的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端正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更能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5]

3.3 要求临床检验技术娴熟、操作规范、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医学检验是一门普通又特殊的学科。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医学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后续的诊治服务和康复效果,关乎生命。它的普通之处在于它与任何一门学科都一样,都需要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认真的实验操作才能达到临床验证技术娴熟、操作规范、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目的。[6]由此看来,学习医学检验在需要准确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徐克前,李登清,龚道科,等.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3-4.

[2] 孙志香.谈继续医学教育对现代检验人才的培养.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2(3):184-151.

[3]李燕,罗萍,宋真.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检验医学教育,2004,11(1、2):7.

[4]马凤岐,王伟廉.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9,3:11-13.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发展,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已成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管理者就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浅析。

存在的问题

医院不重视检验科的工作:院领导总认为检验科是一个“辅助科室”,与医院的发展及疾病的诊断等无关紧要。

科室人员结构不合理:检验人员素质低下,大多数基层检验科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专业人员缺乏,导致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基础设施差:各种检验设备陈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及时更新医疗设备,最基本的医疗设备都已陈旧过期或不能正常运转。

整改对策

医院应重视检验科的工作:建立资料库或网页、督促做好学习。通过日积月累或互联网学习、下载,积累一定的专业技术书刊和检验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料。工作人员随时可学习、查阅或同外界交流。同时,科室干部要狠抓科内学习及讲课制度的落实,及时合理的安排,以便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确保知识的不断更新,以便于了解国内外检验知识的新动向。重视人才引进,充实检验科的高层技术力量,但要防止高职低能。

医院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院领导应该认识到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仪器设备可以反映检验科的工作水平,因此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医院资金紧张与设备更新换代仍是较大的矛盾。基层检验科要想在医疗市场中站住脚,更新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花最少的钱,而使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基层检验科更新设备的宗旨。在购买设备前,要调查市场行情,了解所购设备的性价比,做成本效益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售后服务情况及试剂的采购问题,疏而不漏,达到花最少钱的目的。设备购进前还要考虑设备使用的问题,首先应有较理想的安装环境,然后要正确使用和维护。有了先进的设备,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再好的设备也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应选择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设备的定期维护与保养,实行专管共用的原则,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要重视检验人员的引进:医院应重视检验人员的在职教育,要有规划,可采用函授、夜大、上级医院进修、自学,甚至可进行科内进修学习等形式,促使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在职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尽量引进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热爱本专业,通过自身努力,尽快了解临床与检验方面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掌握临床检验各学科的所有理论;在实践方面熟练掌握临床检验各学科的各项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使用及维护;牢记各项实验的原理、操作、意义,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规范填写报告单,并逐步掌握质量控制的各项理论和操作,承担起各学科的日常工作。

加强科室管理:科室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例如检验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各工作岗位制度、各级工作人员职责、科室负责人职责、质量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考核和加强管理,科室负责人应经常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加强质量管理: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生命核心,检验报告是检验工作的终末质量表现,科室负责人应致力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全面管理,使每份报告准确可靠。

讨 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①目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分析仪器陆续进入国内大中型医院,仪器的应用及保养每个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这样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是两个关系密切又相对独立的学科,临床医生不十分了解检验的情况,检验人员也不清楚临床资料,所以,检验人员要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交流、增进相互理解。而要达到与临床对话,架起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医学有关知识,特别是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临床诊断、疾病分析以及病原学方面的难点和死角纳入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4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66-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头一直良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也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高职院校是为我国发展提供生产和服务人才的专业基地,优化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为我国医学事业输送更多人才。

一、医学检验概述

医学检验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学生通过医学检验专业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与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同时还为了掌握比较全面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良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熟练掌握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

二、优化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最终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个较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在课程体系的优化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打破原有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独立性,让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其中的基础理论需要体现出应用性强的特点,专业知识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整个课程体系需要体现出将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向;二是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的;三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

时代不断进步,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想要从根本上优化课程体系,就需要与时俱进,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中。[2]例如,某高校医学检验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各大医院合作,对医院的检验科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详细了解在医院中用到的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将这些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融入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优化师资力量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着比较好的基础,但是针对实践方面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与医院的检验技术人员比拟,因此在优化师资力量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与医院合作,定期将医院的检验技术人员请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甚至还可以请知名专家为学生讲述前沿的检验知识,保证其知识的前沿性。例如,某高职院校经常不定期地邀请当地医院的检验科专家教授进校开专题讲座,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前沿的实践知识。

(三)开创校院合作模式

校院合作模式在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将校企合作模式运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不仅提供给了学生实训的机会,也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利用医院的资源打造一个准备室、实验室、仪器室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理论转化为实际,增加学生进行见习的机会,提高进入实习状态。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湖北某高校积极与当地多个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创建了一个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局面,高职院校利用医院的各项设备,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减小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压力,医院则能够吸收更多的检验人才。

(四)加强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一方面锻炼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科研机构能够利用更多人才进行科学研究。[3]例如,河北省沧州市某高职院校与医院的教研机构从2004年起就进行了深入合作,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多篇,还获得了多个奖项。整个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在进行科研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医院的科研机构还可以在高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加深课程内涵。某高职院校在认识到实训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之后,用5年的时间建设了一个软硬件设备齐全、多媒体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了实训之后,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其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整体的成绩也得到提高。

(五)进行“四位一体”改革

通过在课程内容、专业考证、行业标准以及技能提升四个方面提高医学检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考证内容穿课程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引进考证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通过引入行业标准和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标准,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竞赛提高学生的检验技能。

(六)调研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首先,制定完善的实习教学计划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其次,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实习调研则能够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实际数据。例如,湖南长沙市某高职院校对实习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认真调研了学生能够进行实习的所有医院,将具体的某医院划分在具体教师的管辖范围之内,保证每个医院都有教师负责,并且教师定期进行实习检查,教务处实行不定期检查制,要求学生定期上交实习报告并且要求教师定期的与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情况交流,保证实习期间学生能够正常实习,通过交流让教师与学校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

三、结语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开创校院合作模式、加强学研结合、调研学生实习情况,逐渐形成了学校、医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始,为实训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医院选择与高职院校合作,加强了科研技术水平,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充足,这开拓出了一个学校、医院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家秀,侯云华,杨学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152.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33-02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其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的生理学教材,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交流共勉,提高教学质量[1]。

1修订教学大纲 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目的要求,定期对生理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编制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1.1学时分配:在学时的分配上作了调整,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密切的内容增加学时,如血液,临床专业一般是6个学时,而检验技术专业为8个学时。其他章节如尿液的成分和性质、排便反射及异常等与检验联系密切的内容都适当增加学时。相反,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减少学时甚至删除,如神经系统,在临床专业是8个学时,而检验专业只上4个学时,让学生有一般了解,不至于出现医学知识的断层即可;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删除了“生物电”这部分内容。

1.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要求上,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需要作了适当的调整。各章节教学目标的设置均考虑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出专业特色。

2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专业联系

目前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采用的教材是《解剖生理学基础》,其内容涵盖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一直沿袭传统医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够精炼,纯理论内容偏重,不能与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1]。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精减。

部分章节的内容相对来说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较少,进行了精减。如细胞的基本功能、感觉器官、能量代谢和体温、神经系统和生殖。只讲授基本知识、介绍相关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部分章节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增加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生理学与检验实践的联系。如血液、血液循环、尿的生成与排出、消化与吸收、内分泌。讲授血液和呼吸时,联系临床上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测项目;讲授尿的生成与排出时提到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测项目;讲授消化时加入胃液、胰液、胆汁成分分析检测项目,同时联系肝功能检测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内分泌这一章在其他专业一般不作为重点,但因为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临床检验中也经常检测体内激素水平,所以,内分泌的内容应该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

3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高职生而言,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1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其教学理念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先问题,后内容”的主线,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将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能够自主的学习,积极有效地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PBL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重在技能的培养。因为问题的来源多采用临床案例,这刚好符合了早期接触临床的要求。如,讲授尿液的成分及性质前,先提出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哪些检测项目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进而主动学习这些项目检测的原理、方法等相关检验知识。另外,生理学的知识有很多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而引导教学,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而变得容易理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如利用每日三餐的进食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消化液,如果这些消化液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会诱发哪些疾病,这样一步步启发,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随着医学检验科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临床工作等途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后展示该病例的一系列形态图片、阳性检验指标,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出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印象[3],同时,启发学生找出所学生理学知识与病例的相关性。

3.3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工具和新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能够传播更多信息[4]。根据生理学内容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直观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增强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不板书,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4改革实验教学 满足专业需要

生理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并不多,这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有一定的限制。针对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4.1精选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开设与检验技术专业有关和学生动作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血液的实验项目中,开设了出、凝血时间的测定、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血型的鉴定等多个项目;影响尿液的因素也与检验联系密切而作为主要实验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了人体机能测试项目。与医学检验专业关系不大的项目,可作为示教或取消。如呼吸运动调节、胃肠运动的观察可示教,刺激与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引导这些项目在医学检验专业可取消。

4.2改革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上,由封闭式教学改为相对开放式。即学生在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实验项目,可以在课外业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室是开放的,学生学习的环境也很轻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实验可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譬如,“ABO血型鉴定”这一实验项目预期分10组进行,就确定10个同学为小组长提前参与实验准备。小组长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室条件提出若干问题,有些问题与临床检验工作有关,有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把问题带回到全班学生中,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解决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通过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的需要,提高了实验效果。

以上改革在我院2007、2008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义荣,陈振文,张朝霞等. 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57-259

[2]韩学波,贾伟,于欣,赵锡兰. 医学检验专业《分子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10,17(1):33-34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6

1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不足对工作的影响

1.1检验标本留取不合格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护士来完成,其中任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的不合乎要求,即使标本合格,操作准确,临床治疗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所以,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加强交流,询问病人的治疗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临床参考。

1.2临床医护人员不了解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检验科的工作特点由于临床医护人员不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程序经常造成误会,互相抱怨,引起矛盾。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方法越来越丰富,新技术和新项目也不断地应用于临床。我院以前对开展的新项目只是简单通知临床医生,使临床医护人员不熟悉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和临床意义等。

1.3信息交流不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由于检验人员通常只接触患者的标本,对临床资料知之很少,只能横向观察各项检测结果,缺乏综合判断能力,而临床医师对所申请项目的意义、原理、干扰因素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偏重于纵向比较某一项检验结果的高低,不能灵活地判断结果,影响对患者的诊治。

2 加强检验与临床联系的具体举措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在医务处主任的带领下,主动走到临床,走近医生,走近患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有利的措施,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1加强检验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利用院里的宣传栏、黑板报向临床医护人员宣传检验知识,介绍检验科的工作程序;利用全院业务学习的机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让医护人员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潜在因素。例如影响检验结果的生活习惯、干扰检测结果真实性的药物治疗,这些必须由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时严格把关,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采集技术,使医护人员了解收集标本器具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和浓度,采血时止血带的压力、止血的时间、患者的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标本采集到检测的时间、标本保存运输条件等特殊的要求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制订并共同遵守合格标本的标准、标本验收的程序和拒收标本的原则,以保证实验前标本的合格,减少差错的发生。

2.2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检验科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还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我科检验人员经常到临床,一方面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和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改正。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7

1. 1人文素质教育不受重视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在学生实习之前开设,当时学生医学知识和理论、医生的职业价值、医疗服务态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与患者一还没有正式接触,学生对十人文教育知识的掌握仅限十理论学习层面。实习阶段,由十实习点比较分散、人文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大多数检验令业没有令门设置系统的人文教育;或者一人文教育以少数讲座、报告的形式一带而过,基本流十形式,学生掌握的人文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与临床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

1. 2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实习阶段,带教老师的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对医学检验令业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影响不同。系统的人文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实习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十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而带教老师医学人文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带教老师受生物医学模式教育影响,本身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加上带教老师都是长期土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土作任务繁重,自身人文教育缺乏导致人文素质不高,带教时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另外,学生从课堂走入实习医院,开始接触医院的一些不良习气,不但不能掌握正确的医患沟通技能、医学法规、伦理准则等,还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感染,个体向善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激发,严重影响职业观。

1. 3临床实习阶段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检验令业临床实习阶段对实习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检验令业知识笔试和临床操作技能,忽视对人文教育的考查,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和沟通能力不做考核。致使学生对十人文教育不重视,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解医疗设备、学习检验令业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检验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

2加强检验令业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建议

2. 1贯穿医学人文教育十临床实习始终   

与医学检验知识和技能一样,学生的人文知识需要在实习阶段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实习医院应系统地开展与人文教育相关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分析,开展医学人文令题讲座、开设人文教育第二课堂等,使学生学会视患者一为亲人,温和耐心地提供服务,尊重患者一隐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患者一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把患者一利益放在第一位,学会不仅从医学角度也要从道德、法律等不同角度去解决医疗问题。另外,学校和实习医院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到社区、农村走访、义诊、提供医疗咨询、进行社会调查等,使学生体察民众疾苦和需求,增强仁爱之心,加强医务土作者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 2发挥带教老师人文素养的传承作用   

I临床实习阶段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学校和实习医院须优选带教老师,使优秀的带教老师不仅在医学检验知识和技能,也要在人格魅力、沟通能力、医者一仁心、自我调控能力方面对学生熏陶感染,为学生示范。同时,带教老师应意识到带教责任,重视自身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并重视对实习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带教老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医学人文方面的书籍、电影,并与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讨论。带教老师应随时就学生每天实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情况进行有意识的人文素质教育,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3完善实习阶段考核评价体系   

实习阶段的考核,应把人文素养列入考核指标范围内,将人文素养细化成若干具体的规范和准则,对每条每项实行计分考核,对人文素养进行发展性动态评价。在考评项目上增加患者一对实习生的评价,采用随机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增加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凸显敬业精神、土作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评,使考评体现医学职业需求和学科特点。以考核为导向,使学生重视人文素质提升。通过考评发现自己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取长补短,为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土作者一奠定基础。

2. 4营造具有医学人文气息的实习环境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8

Discuss to Improve Clinical Assay Quality by Assay Robotization

Key words:Assay robotization;Improve;Assay quality

随着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检验科在不断引进和更新仪器设备,实现实验室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新技术、新的检验项目、新的测定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检验,医学检验专业的科技含量在不同程度地转变或提高,给检验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检验科既要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又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一切以质量为基准,服务为根本,科学为原则,力求准确、客观、及时和廉价的优质服务。积极地为临床诊断、防治疾病、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实验论证依据。另一方面如果检验者片面地依赖仪器和试剂质量,就可能使得检验技术人员疏忽对临床诊断、治疗起重要诊断意义的那些经典实验检验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的漏检和(或)误检报告的发出,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资源,合理、高效地做好检验工作,密切联系临床,减少因检验结果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而造成的损失,及时、准确地发出每一张检验报告单。

1 实现检验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医院

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临床的检验申请单由计算机网络传输到检验科。临床需检验的检验标本统一使用条形码管理(包括检验项目、患者信息、费用等)。检验科接收标本后,标本进行条形码识别扫描。获取信息后,根据检验项目将标本进行分类、离心,再通过传送系统将样品传送到相应的分析仪器,分析仪器自动取样分析后进行检验数据的判断、分析、报告,然后将标本冷藏保存。检验分析后的检验报告需经具有检验审核资格的人员审核确认后通过医院内的计算机网络及时地发送到各临床科室。检验仪器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只是医院网络化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科将会实现临床样品采集、运送、检测结果报告等全过程自动化,即全实验室自动化管理(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

2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实验室应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方法变成了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明显提高,商品化试剂盒的规范使用和检验工作者系统化、经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统一化日益完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时进行数十项甚至上百项的常规和特殊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念,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源共享,以开放和应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作用为基础,调整相关专业学组,规范各临床科室的小实验室,尽快实现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可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综合分析成本,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明显缩短,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与康复和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提供有效保障。

3 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

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异。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连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察整改效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验质量。

4 加强仪器使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稳定

检验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要使用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合格的医疗仪器。要建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使用档案,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操作指导书规范使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使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保证检验仪器的正常稳定运行。

5 加强员工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根据检验专业工作特点和科室自动化程度要求定岗定职,工作岗位实行固定加轮换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经验丰富者结合个人专业爱好相对固定专业岗位,对年轻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轮换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人才并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工作。检验科要不断加强员工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素质和检验医学技术水平,保证检验质量稳定。要加强检验技术人员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为优秀的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使他们为把好检验工作质量关尽心尽力。

6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水平

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特点,加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方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进行学习,不断加强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同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疾病的诊断标准,了解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高专业业务水平。

7 应用网络资源优势,沟通检验信息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建全和完善,要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优势,将所开展的检验项目、项目组合、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正常参考范围、可能的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咨询服务等相关内容,设立网页便于临床医务人员随时查阅,熟悉实验室诊断与疾病变化的相关规律。检验科要不断和计算机网络专家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实验室自动化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功能特点。

8 密切检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检验科要把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检验科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临床一线,征集临床医务人员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宣传检验医学新知识,密切检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1],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验质量,增强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9 建立检验结果审签复核制度

正确的检验结果报告单是给临床科室提供诊疗措施的有效载体,也是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工作的必备环节。检验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必然给检验报告单的签发提出新的要求,每张检验报告单要有操作人员签字,还应该有丰富的检验工作经验和具备检验资格的检验人员审签复核,审核的主要内容首先应掌握整个检验过程是否在控,这是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基本保证。其次对医师所申请的检测项目有无漏检、漏项,难以解释或错误结果的复检等。再者就是要建立特殊检验报告单或急、危、重患者的结果复检制度等。 加快检验科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是检验科的硬件建设,也是检验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密切联系临床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务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职责。实施实验室自动化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其安全性,提高检验质量,降低整体成本,提升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改善对患者的服务质量[2]。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9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93-03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3

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近年来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诊疗中的角色已经由原来的医学检验(medical tcchnology)演变成为真正的临床科室,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1],因此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目前,检验专业实习生在教学医院检验科所参与的日常工作日益增多,也出现了许多因实习生与临床间的沟通不好而引发的矛盾。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从理论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生必须自觉重视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2],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职业的需要[3]。但目前检验专业实习教学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的培养。本文将结合我院检验科实习教学情况,浅析加强检验专业实习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可采取的培养办法。

一、培养检验专业实习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适应检验医学新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医学-社会”综合医学模式。早在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就发表了《福冈宣言》,并指出:“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所有医师须掌握与人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如果缺少共鸣与同情,则视为该医师无能力的表现”。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涉及多技术和多学科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在患者的诊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临床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检验工作,检验科提供的大量数据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和及时的科学依据。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医院检验科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患者诊疗所需实验数据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检验医师要实现与临床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仅依赖于个人的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离不开系统的沟通学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专业训练为核心,仅少数医学院校向检验专业的学生传授他们在未来执业生涯中必备的另一项能力,即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尤其是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加强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

2.做一名合格检验医师的必备条件 新时期检验医学发展趋势要求检验医师必须具备四个要素: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有效的沟通能力和依法依规。同时现代化检验科也越来越需要检验医师,他们将主要负责与临床科室沟通,并完成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与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沟通,让他们了解各种检验项目分析前容易出差错的关键环节;二是就检验新项目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帮助他们根据患者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避免“大撒网”式的检验;三是负责解释检验结果异常的临床意义,尤其是检验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时如何找到问题所在。这些工作的完成离不开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即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和理解。在新时期检验专业实习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除强化专业技术的教学外,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实习生沟通技能的培养。

3.提高检验质量,适应新医患关系,减少医疗隐患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如何减少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以及怎样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近年来医院管理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4]。医护人员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平等的理念,尊重患者的想法,理解患者的心理,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对检验科工作有了更高的需求,也对检验专业实习生与临床及患者沟通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检验者需要积极地配合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工作,快速准确地发出检验报告,随时与主管医师及护士沟通病情,甚至一起追踪病情发展,发现一些少见疾病,确定更好的诊疗对策等等。其次要想患者所想,急临床所急,优化检验流程,出台各种便利措施,为检验、临床和患者间构建出温馨、愉悦的检验人文沟通渠道。现阶段,检验科实习生参与日常检验工作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阶段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走向工作的关键时期,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实践知识,同时还要面对临床医师和患者。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提高临床诊疗质量,对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构建检验与临床有效沟通的策略

1.检验专业带教老师和实习生要充分认识实习生沟通能力不足的现状 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前三年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后一年进入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实习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前一直都是学生身份,进入临床实习后随着角色的转变,他们必然要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在前期的基础理论学习时,过多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际交往、沟通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学习,人际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患者病情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茫然和不解;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病人和家属对实习生不信任,不愿和实习生沟通;学生在实习初期普遍信心不足,特别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面对病人时怕讲错话、行错事,容易产生畏缩情绪等。

2.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创建和谐实习环境 检验医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检验技术操作训练占实习带教的绝大部分。实习效果一方面依赖于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更需要老师与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对带教老师来说,在检验专业实习带教中不仅要给实习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多运用沟通技巧教会他们如何与临床沟通。临床教学实践是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两个对象间的协同互动过程,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创造和谐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3.加强实习生之间的内部沟通,尽快进入实习角色 有部分实习同学认为实习前大家就认识,熟悉,没必要再进行额外的沟通;也有同学认为同学之间今后在就业上存在着竞争,没必要把自己所学告诉同学,这些错误的认识使一些实习生在沟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我们检验科的带教老师要纠正实习同学的上述偏见,通过座谈会、户外活动、团体小组等形式加强实习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包容,特别是能充分理解别人,经常交流实习中的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借鉴实习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尽快的进入实习角色,避免常见错误的发生,在实习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共同提高进步。

4.多举措并举,培养实习生与临床的沟通能力 我们带教老师首先要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面前,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多肯定他们的能力和成绩。其次,带教老师可通过建立实习沟通教学小组,当遇到特殊检验与临床沟通案例时,大家一起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带教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教学,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有意识的给机会让实习生多与临床沟通交流。此外,在检验实习教学中可以采取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方式授课,多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讨论、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CBL(Case-Based Learning)等教学方法。

总体上,我们实习带教中要培养实习生个体沟通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同学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知道说什么,即明确沟通目的,明确所需沟通问题关键所在,与临床对话中要表达确切内容。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实习生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明白,更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二是知道什么时候说,即掌握好沟通时机,把握好沟通的火候。三是知道对谁说,即明确沟通的对象。检验与临床沟通中涉及医师、护士、护工和患者等,实习生要明白沟通和对话的对象是谁,假如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不能达到沟通目的。四是知道怎么说,即掌握沟通的方法。要用沟通对象能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尤其是面对护工和患者需要使用科普语言来交流,表述一些医学专业术语。目前,检验科及科室带教老师已经认识到沟通技能培训对于将实习生培养成为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性,今后应该多开设一些具有检验特色的沟通技能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检验专业实习生与临床有效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 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魏来培.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20.

[3]庄一强.医患关系思考与对策[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6-8.

医学检验知识点篇10

1 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学并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同外科、儿科以及内科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许多学生认为其以后不会进入到妇产科中工作,尤其是男生认为妇产科只是女生的专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上课时抵触情绪很大,经常迟到和缺习。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不够严肃,还有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医德,不够尊重患者[2]。

妇产科患者均为女性,隐私保护是患者的难言之隐,在检查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与束缚,患者几乎都不是特别愿意把生殖器官当做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刻意的去保护自己隐私,持有不配合的态度,甚至不愿意进行涉及到生殖器的检查,尤其是在男医生或者男实习生面前。

教师教育理念深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单调的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特点、规律、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缺乏了解,机械性套用经验进行教学而未创新。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仅是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方法不够科学,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且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倒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是每年进入到医院实习人数越来越多,增加了患者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再加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使许多学生实习期不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无法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对医生行业产生怀疑。再加上临床医生工作繁杂,在教学上时间就相对减少,所以,就不得不缩减计讲课、讨论病例时数,更没有时间取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淡化了教学工作。

2 新时期检验专业的妇产科教学的体系

按照我国高校检验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理扎实和检验技术过关的检验医师,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的教学体系同其他临床医学授课体系要存在一定的差别[3]。我国目前全日制本科科教材为妇产专业统一编制成,其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以围绕基础理论,需做出合理的调整,并注重新知识同医学检验的有机结合,包括由大数据检验数据来分析疾病的相关转归和预后,给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咨询。妇产科学包括产科学、产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了妇女生理、疾病、防范、治疗等方面,也涵盖了预防保健以及预防疾病诊治。医学检验同生殖医学以及围生医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成为了一个共生整体。所以,针对性教学工作应在课时有条件情况下根据不同内容来设置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除了阐明疾病的病理和机制之外,还要充实同检验相关的内容,凸显如何选择检验方法和分析检验数据。

3 教学方式的改良

医学教育基础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简单,大都为填鸭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而弱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妇产科学教学需思考的问题为如何将检验数据玉临床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将医学检验转转化检验医学[4]。妇产科学的教学关键为改变授课模式,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换成启发式、问题式、反转式以及开放式等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精品教学,加强病例的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理论知识。

4 实践中促进医学检验同妇产科学的结合

在??践中,可把需讨论的疾病情况问题提前告诉给参学者,让参学者按疾病种类进行设计、检验方法选定、鉴别诊断疾病的判断等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组织学生组成见习小组综合讨论资料,指导学生可以从数据中提炼出疾病的知晓度,对学生对立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育,确保学生深度全方位思维技巧,并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给出检测镁离子的浓度,让学生对有可能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临床工作的梳理,在使学生深刻认识通过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效性的同时,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以及不良反应。与之类似的检验医学同妇产科学知识的结合点还有:异位妊娠与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皮性卵巢癌与CA125(糖链抗原125)等[5]。